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精选10篇)
景虎小学
王惠萍
教材分析:
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重在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最主要形式。中国画对六年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以来他们就开始接触了水墨画,如《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欣赏方法,并能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的感受与理解。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⒉通过创设意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画与油画的绘制工具、相关的图片、课件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
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呢最爱看中央台的纪录片,最近发现个特别好看的片子想分享给大家——《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今天呢,就给大家看看它的部分片段,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拿破仑遇见乾隆;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两种绘画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⒈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上)
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
⒉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
紫禁城组代表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笔洗毡毯、印章印泥等。
师: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组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色油。师:油画是用调色油来调和的,油画颜料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价方法
⒈辨别画种。中国画《寿桃》和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景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和感受。(板书)
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作品,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式简洁,给人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注重形体塑造,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⒉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三幅画: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
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宋
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
卢浮宫组也出示三张作品: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维米尔
《向日葵》 荷兰凡·高 《孟特芳丹的回忆》法国科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为人物,静物,风景。
学生活动: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 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⒊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图》(佚名
宋代)、《荷花》(潘天寿现代)、《荷花》(齐白石
现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扬·凡·埃克、《薰衣草之物》1950年美国
波洛克。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属于什么画种的哪种题材、哪种表现方法。
四、艺术家的智慧
⒈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
⒉卢浮宫组出示照片:
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丽春花》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自画像》荷兰 文森特·梵·高
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课件展示图片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条新路。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
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等。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八、总结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民间美术,视觉符号
近年来,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中国艺术家凭借其“本土化”“中国味”十足的作品频频亮相于国际各大艺术展览。如徐冰的木版刻字作品《天书》, 吕胜中的“剪纸小红人”, 蔡国强运用火药制作的一系列作品, 等等。这些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取得了西方主流美术馆、策展人和收藏家的广泛认同及好评。毫无疑问, 这一系列在市场和学术上都摘得中国当代艺术桂冠, 被捧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与中国文化象征图示和符号的作品背后, 彰显的无不是中国灿烂悠久的千年文化, 借用并转化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宫廷美术以及民间美术丰富的视觉资源。不夸张的说, 这批艺术作品的成功, 实则是对中国文化艺术视觉符号借用当代叙事的成功。而这一种艺术上的文化回归, 似乎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既是对传统的、本民族的、宫廷贵族的、文人士大夫的或民间的艺术形式进行整理、分析、提炼然后再创作。民间美术其独特的世俗审美情趣和质朴的百姓视角所创造的形体、色彩、构图在内的一系列视觉元素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方方面面有着借鉴和转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特别是以乡村农民为主体) 为自身需要而创造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审美创作, 是构成中国各民族灿烂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角度辩证的来看, 毫不夸张的说, 它是中国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如果追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我们可以从彩陶艺术中发现民间艺术的早期形态, 如早期我们所熟知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可以说这些陶艺上的绘画就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前身。后期, 中国在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也主要是从民间征集的工匠。到了近代, 文人士大夫贵族艺术虽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 但其实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及各种工艺创作中, 老百姓出生的民间手艺人们仍然占有绝对优势。他们世代相传, 在延续继承中不断地丰富、创新, 创造了极具民族和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既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大众老百姓 (农民为主) , 那么这些作品绝大多数便是在生产劳动的业余时间制作, 或作为副业又或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 这些作品集中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愿望、人生信仰及道德观念。在几乎所有的民间美术品中, 我们都能够从中体会出其蕴含的“恒长主题”。而对这一主题, 我们可以简单的大致分为三类主题, 分别是——“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这三大主题倾向贯穿了整个民间美术的方方面面, 如我们常见的民间年画, 如, “年年有余”“丹凤朝阳”“莲生贵子”等主题。而在表达形式上, 民间美术也是极为丰富的。东西南北各不相同, 不同的名族文化, 不同的生活习性及方式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们不仅涵盖了民间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同时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
针对民间美术的主题与形式, 从视觉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上进一步来分析。以传统的文案与色彩为例, 如牡丹的图案, 我们都知道象征着吉祥如意。在这里, 牡丹花就是符号具, 而吉祥如意是符号意。又如, 鲤鱼象征生殖、富裕;蟠桃象征驱鬼、高寿等。而符号的明示义与隐含义在民间美术中, 特别是在年画中大量的祈福求子主题中得到体现, 如我们所熟悉的《天仙送子图》图这就是典型的民间祈子意愿的视觉表现。仙童、莲蓬的符号义都是指生子, 而麒麟和仙女的隐含义则是神灵的庇佑。在符号的色彩上, 大部分民间美术作品大都为艳丽喜庆的颜色, 以大面积的红绿等纯色交织为主, 体现了老百姓淳朴热情, 憨厚笃实的性情与品格。而造型方面, 我们可以发现倾向立体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简洁、夸张、且多憨态可掬的特征。这些视觉符号具的特征无疑都间接的揭示了其”恒长主题”的符号义。可以说, 它们是中国农耕文化的载体, 反应并诉求了百姓的愿望。
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事实上在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历史中一直都扮演着一个不小的角色。可以说从85艺术新潮之后至今。在这段被学界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起步时期, 大量的绘画作品和艺术家都或多或少的与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有所交集。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等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领军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嗅到民间美术的踪迹。在色彩上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是受美国欧洲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反85之前的充满浓烈苏联写实主义的灰暗色调, 色彩整体一下鲜明响亮了起来。而就这一点无疑同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的色彩特征相对接。为它的介入找到了色彩上的链接点。而在造型上, 我们可以从中国当代艺术中各个流派的特征中分析出, 无论是政治波普、艳俗主义、还是泼皮玩世又或是青春残酷直至卡通一代。其共同的造型语言特征大体上都倾向于非写实的、受当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而带有强烈的非叙事性表达的特点, 如平面化、简洁化、夸张化、幽默化等。从构成上看带有一定的设计和装饰感趣味, 淡化了传统油画中对造型的严谨要求。而此时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造型特征正好也对应了以上当代油画的特点, 轻松的造型方式使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引入变得合理且可行。
另一方面, 当代油画中的民间美术符号存在可以说是在一个独特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后殖民文化语境中发展、变异而产生的。西方的文化霸权随着多方面经济的渗入而扩张蔓延到整个文化层面上。而中国整个经济和政治的世界范围崛起, 使得中国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开始重新确认和复苏, 它剑指西方中心主义横行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这种当代油画艺术上的后殖民反抗集中体现在通过对当代西方油画形式和流派的借鉴, 加入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 比如民间的视觉元素结合波普主义的构成及表达手法等, 使之迸发出新的活力, 创造出新的文化现象。
总的来说, 油画语言自诞生以来在其漫长的美术历程中随着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加深而不断被创新与发展。中国当代油画的创新性语言发展也有着自身的逻辑发展模式。从早期的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第一代画家在尝试中西融合的民族化艺术探索道路直至我们发现今天的油画本体语言魅力已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来。中国当代油画在语言本体上呈现的多维度非但没有游离油画的可塑性特征, 而且对形式的提炼和语言的纯化形成了颇具中国艺术精神的写意风格, 这正是中国当代油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3.
[2]李幼燕.符号学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6.
关键词: 85美术新潮 油画 追求 冲击 影响
一、中国油画的起步
(一)中国早起油画起源
油画最早出现在中国明代嘉靖年间的宁波。葡萄牙人在浙江宁波地区的双屿港建立了贸易基地,将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带入了中国。
20世纪初,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大环境之下,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这其中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作人等画家,他们开始引进和传播西方的油画教育与现代画风,促进了油画在中国的传播,新兴美术教育的兴起带动了写实之风。
(二)文革美术时期
文化艺术与社会现实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制约着文化的方向也制约着艺术的方向。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给中国油画带来全面、系统影响的是强大的前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思潮,但油画进入以历史题材为主并在艺术语言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的中国作风的创作。
但是,当时间进入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这时期的油画以“高、大、全”,“红、光、亮”作为正面内容的创作标准
二、新时期美术对“文革”美术的反思---人的觉醒
(一)“文革”“主题中心”的淡化
1.“后文革美术”时期
在1976年至1978年的第一阶段中,艺术还继续沉浸在造神运动之中,情感冲动、观念和艺术表现定势的惯性仍然推动着人们。“文革”后的1977年《美术》杂志发表的作品有四分之一是领袖形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刻画领袖形象时,注意表现他们尊重普通人的和蔼可亲之态。
2.“人道美术”时期
“人道美术”时期在1979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这一年文化和哲学上的人道主义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
(二)艺术——“真、善、美”的复归
以上我们从人的觉醒或称为人的解放概述了解了“人道美術”时期美术发展的基调。新时期美术对“真、善、美”的追求使真正的现实主义复活,这种现实主义崇广义上讲包括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的“伤痕绘画”和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乡土自然”主义绘画。相比之下,前者更多地体现了“真”,后者则更多体现着“善”。
三、一个创作时代的终结——“反精神污染”和“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规模最大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这时期出现了几种潮流,“伤痕绘画”、唯美、乡土自然主义绘画等。新时期的美术是以高扬人道主义为动力,以摆脱政治图解的束缚为起步,以部分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和观念为借鉴的美术运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成了前一个创作时代的最后一次大检阅。
四、面对85前卫思潮的冲击:80年代学院艺术
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中国前卫艺术还不成熟的个别现象,而“85美术运动”在现代艺术理念和当代艺术创作方式上奠定了中国前卫艺术整体结构的基本格局。这都显示了1985年是一个突变的,观念开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点奠定基础的转折性时期。
1985年、1986年的新超美术带有明显的反纯艺术倾向,将人的问题明确作为艺术的目的;但原先的纯艺术倾向仍有增无已,形成了当代学院主义艺术的完整形态。在1989年3月29日至4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简约是的“当代油画展”。提倡其新学院主义画家力图达到的境界大致可分为七种倾向:
1.古典风格:指仿古典主义画风,用古典的主义和绘画的外壳变现一种风格主义的美感。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孙为民等人。
2.唯美抒情:强调作品纯粹抒情性和美感的唯一性。吴冠中,朱乃正,何多苓的作品具有代表性。
3.浪漫写实:与仿古典主义的“古典风格”不同,即在尊重客观实现的基上注入理想础主义的色彩。詹建俊、罗工柳是典型代表。
4.象征写实:与浪漫写实不同,此类作品较理智、客观的、冷静的对现实隐喻。其代表画家是韦启美等。
5.表现光色效果:此类绘画主要表现色彩或明暗对比的视觉效果为目的,比较讲究画面形式和技巧的处理。其中戴士和、俞晓夫等为代表。
6.“抽象“写意:主要借助一种纯形式的外表来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葛鹏仁、曹力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7.田园风情:这些作品近似新时期开始流行的乡土自然主义绘画,但扬弃了造型的自然主义手段,追求语言效果的自然天真。其中艾轩、孙景波、李斌的作品具有代表性。
五、85美术思潮大致可分为三种倾向:
1.理性精神与宗教气氛:这方面一“北方艺术全体”等较为突出,他们创作一系列作品试图展现世界的壮阔,永恒与不朽,甚至能感受到一种超越自然但不带迷信色彩的宗教精神。
2.直觉主义与神秘感:这种倾向于北京“11月画展”上海“新具象展览”它强调直接抒发创作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但比以往感受步入冲动,从温和变为粗狂,线色团块的躁动充满野性。
3.理念更新与行为主义:试图打破以往的造型观念,强调作品劳作过程的价值和整体意志,将几人合作的一展会作为一件作品。行为主义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气氛比作品重要预先有了结果,再去制作原因,这种创作完全是倒置的。
六、“85美术新潮”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至此我们来总结一下“85美术新潮”的影响和历史意义。自从1979年,星星美展之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年轻艺术家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中寻求出路。中国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性的转换;油画、版画等艺术在外来样式基础上寻求本土特色和民族风格,而抽象艺术、装置、影像、计算机、动漫艺术等现在外来形式的引入和采纳,使中国美术在较短的时间里真正摆脱了原来单一的创作模式,显现出丰富多样的局面。
从1985年以后,“当代艺术”便不可逆转地成为推动中国艺术的主导动力。“85新潮运动”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它告别了旧时代,打破了当时艺术一元化的状态,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多元化发展的的趋势,培养出一批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作品和艺术家,从此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艺术走向和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杨飞云,朱春林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古典写实语言》 2006-7-1
[2]刘淳.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油画史》2005-7-1
[3]中国油画学会. 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油画学会文献集》 2010-11-1
[日期:2011-10-18 来源:市委宣传部 点击:228 评论:0]
2011年10月17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楚雄创作基地在楚雄龙江公园江心楼市文化馆正式挂牌。
来楚雄进行实地采风创作的中国美术学院金阳平教授师生一行;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姜扬;中共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书记、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袁鹏;州招商局局长朱梅品;州文联主席张林敏;州文体局副局长张殿洪;州书画院院长、州书法协会主席李剑明;州美术协会主席周智;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远等领导和来宾以及州市部分美术家、书法家参加了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金阳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楚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楚雄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楚雄各级党委政府对艺术创作的关心支持支达了衷心的谢意。表示将拓展创作灵感,以艺术的形式宣传好楚雄、引介好楚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远在致辞中对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将楚雄作为创作基地表示感谢,并指出,楚雄市将借助此类艺术载体和平台,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化创作事业,加大对楚雄的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楚雄、了解楚雄、热爱楚雄。
中国结
教材分析:
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国结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新《纲要》中提到,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及热爱的情感。根据《纲要》精神,再结合大班幼儿学习兴趣点,我把“中国结”设计成为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中国结独特之美,并激发幼儿对劳动人们的热爱之情。具体目标为: 从幼儿的感受和认知上制定:
1.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
这是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运用欣赏、交流、情感的激发等形式突破重点。
从幼儿的能力和情感上制定
2.学习编简单图案,萌发幼儿对中国劳动人们的热爱之情。
通过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简单的中国结,取名等实现情感的升华。
活动准备:
幼儿知识能力的准备:对中国结意义的简单了解环境布置的准备:收集各种中国结悬挂起,布置成一个展览厅
活动流程:
参观,了解中国结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美,为完成目标一做准备——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中国结,突破重点,同时萌发幼儿喜爱中国结的情感——制作中国结,从对中国结的喜爱转变到动手体验,实现目标2,完成民族自豪感和对热爱劳动文档仅供参考
人民情感的升华。
活动过程:
一.参观活动,初步认识中国结,感受其美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悬挂着许多美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制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交流、讨论,了解中国结,喜欢中国结
1.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呀?对了,是中国结,真漂亮。你们知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用什么做的呢?哦,一条条的绳子串在一起就变出了这么多神奇的中国结,我们中国人真聪明呀。
2.快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哇,有红色的如意结,有红色的鱼,有金色的花生……图形真多呀。中国结的主色是红的,又配上了金色,蓝色,绿色,看上去特别的喜庆,美丽。真是太美丽了。
3.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中国结形状漂亮还有这么多意义呀,难怪大家都喜欢它。它送给我们美好的祝愿,祝愿我们如意、吉祥。
4.你家有中国结吗?你还在哪里看见过中国结呢?这么多地方都悬挂着中国结,我们多喜欢呀。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工艺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三:制作中国结,萌发热爱劳动人民之情
1.你想做中国结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吧。
2.选同色或者多色的绳交叉叠放,串成长长的一条,就变成了美丽的中国结了,你们做好了吗?大家真能干。
3.你的中国结表示什么祝愿呢?哪位小朋友愿意为自己的中国结取个好听的名字?中国结一定会实现我们美丽的祝愿的。
四:小结,结束
我们中国人喜欢中国结,外国人也喜欢中国结。他们到中国来旅游,总喜欢把中国结带回家,看我们的中国结有这么多人喜欢,真棒。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主备人:
活动目标:
1.通过“变魔术”和涂鸦活动,对油画棒的色及其产生的痕迹感兴趣。2.了解油画棒的形状和收放,使用方法。3.能够大胆,随意作画,乐意参加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12色油画棒1份、油画棒1盒,大的图画纸1张。2.学具准备:幼儿儿用书:《神奇的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油画棒,引起幼儿的兴趣。1.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工具的名称。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它们叫油画棒,还记得你们在哪里见过它们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跟油画棒一起玩游戏吧。
2.引导幼儿观察油画棒。
教师:看一看,有许多油画棒住在盒子里,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颜色一样吗?都有哪些颜色?
(二)引导幼儿观摩教师绘画。
1.教师边讲边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油画棒。
教师:今天,老师要用油画棒来变魔术,请你们看看我是怎样变魔术的。2.教师取各色油画棒,在大图纸上画简单的画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 趣。
3.教师:刚才我用油画棒变出了什么?你们还想让油画棒再变出些什么呢? 4.教师:刚才我用油画棒变魔术的时候,我的手是怎样放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三)引导幼儿用油画棒再幼儿用书上随意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随意的作画,并提醒幼儿换不同的颜色。
2.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及时把画笔放回原处,并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握笔姿势。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体会作画的乐趣。1.教师点评,并提示幼儿收放好油画棒。
教师:今天油画棒和我们一起变魔术,变出了许多东西,真有趣,现在让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活动延伸: 结合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一盒油画棒有多少支。
小班:神奇的油画棒(重点领域:美术)
主备人:
修改者:集体备课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通过“变魔术”和涂鸦活动,对油画棒的色及其产生的痕迹感兴趣。2.了解油画棒的形状和收放,使用方法。3.能够大胆,随意作画,乐意参加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12色油画棒1份、油画棒1盒,大的图画纸1张。2.学具准备:幼儿儿用书:《神奇的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油画棒,引起幼儿的兴趣。1.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工具的名称。
2.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它们叫油画棒,还记得你们在哪里见过它们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跟油画棒一起玩游戏吧。
3.引导幼儿观察油画棒。
4.教师:看一看,有许多油画棒住在盒子里,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颜色一样吗?都有哪些颜色?
(二)引导幼儿观摩教师绘画。
1.教师边讲边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油画棒。
教师:今天,老师要用油画棒来变魔术,请你们看看我是怎样变魔术的。2.教师取各色油画棒,在大图纸上画简单的画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 趣。
3.教师:刚才我用油画棒变出了什么?你们还想让油画棒再变出些什么呢? 4.教师:刚才我用油画棒变魔术的时候,我的手是怎样放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三)引导幼儿用油画棒再幼儿用书上随意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随意的作画,并提醒幼儿换不同的颜色。
2.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及时把画笔放回原处,并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握笔姿势。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体会作画的乐趣。1.教师点评,并提示幼儿收放好油画棒。2.教师:今天油画棒和我们一起变魔术,变出了许多东西,真有趣,现在让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活动延伸:
结合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一盒油画棒有多少支。
活动反思:
艺术是来自现实社会,不会脱离现实社会。来自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力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油画的创作。在这期间对中国油画影响最深的则是20世纪的前苏联油画的创作形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带有鲜明革命性的革命写实主义。革命写实主义全方位地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油画,中国也兴起以中国所特有的创作风格融入革命写实主义中。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文革”十年的影响下,中国油画创作越来越片面化,创作题材和风格都以红色主义为重,缺少个性化创作,绘画内容越来越僵化。
二、“85美术新潮”的出现
(一)“85美术新潮”的起因
1979年举办的星星美展给广大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带来了西方现代艺术。在经历了“文革”的影响和接受了学院美术专业培训下,中国青年艺术家厌恶了长期禁锢的绘画创作题材,他们力求革新,对于这批艺术家而言西方的现代艺术就犹如是明灯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广大的青年画家主要有两点不满,首先是僵化的苏联创作模式,再者就是充满保守的美展机制。在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被提出后,社会风气正在变得愈发开放,年轻艺术家的求变之心也越来越强烈。
在长达十年的思想禁锢后,中国绘画迎来了改变的契机。随着中国社会越发的与国际环境的交流,大批优秀的青年画家涌现出来。在面对以往长期僵化的美术思维和国际开放的自由创作之风的强烈对比下,中国青年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以模仿西方绘画和装置艺术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场运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几年之久,被后来学者称为“85美术新潮”运动。
(二)“85美术新潮”的性质作用
这场运动虽然是艺术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实质却带有西方哲学思考和批判意味。“85美术新潮”中的每一位个体都有着自己所想要争取的理想元素,他们借助西方的现代艺术,表达着自己对于艺术的渴求和展望。在整个艺术运动中,艺术家群体表现出了强大的抗争意识,对于过去僵化保守艺术的不满,驱使着艺术家不断地在实践变革中寻求真我。虽然这场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现代艺术为开始的,但是纵观西方艺术运动史,这种纯真本我的、抗争过去的艺术运动也是不多见的。
三、“85美术新潮”对21世纪初中国油画的影响
(一)绘画形式的影响
在1985年前,中国的绘画形式偏向纯艺术化形式,缺少人性化的创作思考和视角。在“85美术新潮”后,中国绘画也逐渐具有人文创作主义,但是纯艺术化的形式并没有削减,它们逐步和人文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学院式主义绘画。21世纪初的中国油画风格的新学院主义绘画形式,在1989年3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油画展”中大致被分为以下画家为代表的七种绘画形式:
1.以孙为民、靳尚谊、王沂东、杨飞云等人为代表的古典风格。其绘画形式是以古典的绘画方法来表现具有当代精神的人文风格主义。
2.以朱乃正、吴冠中、何多苓为主要代表的唯美抒情风格,这种绘画形式所要表现的主要形式是画面纯粹的抒情和柔和唯美的单纯性。
3.以詹建俊、罗工柳为代表的浪漫写实风格。这种浪漫写实风格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所不同,它们在追求画面唯美的情况下并不缺少写实基础,画面中具有独特的理性思考。
4.以韦启美为代表的象征写实风格。象征写实风格和浪漫写实风格有着很大不同,象征写实是以坚实的现实为基础,以理性为脊骨,以暗喻现实为基础所构建的绘画风格。
5.以戴士和、俞晓夫为主力军的表现光色效果的绘画风格。这种绘画风格比较注重绘画的技法和绘画的技巧性,极力表现画面中的光影对比和色彩差别。
6.以曹力、葛鹏仁为主要代表的“抽象”写意绘画风格。把画家本身的审美特色和人生思考以一种纯粹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是“抽象”写意绘画风格的绘画主旨。
7.以李斌、艾轩、孙景波为首的田园风情风格。田园风情风格相较于新时期的乡土主义绘画风格,放弃了偏造型的绘画手法,改以纯真自然的绘画语言为主。
(二)绘画主张的影响
1.第一种绘画主张以画面具有理性气氛和带有神秘的宗教主义为主。这种绘画主张通过画面描绘恢弘壮阔的世界为主,画面里充满着永恒的意味,往往带有一股神秘而不可描述的宗教主义精神。
2.第二种绘画主张以画家的直觉感受和画面中的神秘描绘为主。这种绘画主张通常直接表达展示画家内心对于外界的直觉感受,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所以相较于以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画面笔触充满野性张力。
3.第三种绘画主张的主旨是以行为主义为主的理念革新。行为主义是一种与传统艺术相反的艺术形式,相较于作品成效,艺术家更加在意创作的过程。行为主义认为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艺术家主观思想意志,使创作过程变为一种艺术作品的呈现。
(三)意识层面的影响
“85美术新潮”的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影响到21世纪初的绘画意识思想层次。“85美术新潮”的历史背景对于这场文化运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相对封闭的本土氛围使得绘画思想转变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的色彩。但是“85美术新潮”的意识层面意义在于:首先,它改变了在“文革”时期以来中国绘画相对于艺术单纯性所持有的局限性和工具性,画家们开始大胆地在绘画创作中加入自己对于政治、文化、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再者,“85美术新潮”虽然让中国绘画对于意识层面开始逐步关注,但是由于相对的封闭环境和过于激进的意识主张,这一阶段的中国油画缺少对于本土化的认知,过于追求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和西方自由绘画风格。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一阶段的中国油画缺乏认知,使得21世纪初中国绘画不像西方绘画过于显得低俗和快速消费,使得中国油画在21世纪初具有独特的精英主义。最后,“85美术新潮”对于21世纪初的绘画思想和对于之前“文革”美术反思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在21世纪初艺术界对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术史,都以“85美术新潮”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分析哲学、艺术情境论、艺术公共性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对以后“85美术新潮”的女权主义绘画提供了研究价值。
结语
当今的中国油画界显然是从“85美术新潮”为起点,在后来不断的发展中成型,使21世纪初的中国油画具有独特的中国视角,同时也与当今世界油画相交融,是中国油画更加具有多元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当然“85美术新潮”对于中国油画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反艺术潮流的作品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一些急功近利的作品和缺乏思考的成品艺术也对中国油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这不能磨灭“85美术新潮”对于21世纪初的中国油画所具有的先进性启发教育和对于艺术家思想层次的升华。不得不说“85美术新潮”是21世纪初中国油画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杨飞云,朱春林.古典写实语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中国油画学会.中国油画学会文献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4]费大为.85新潮档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油画;个性化语言;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85-01
一、 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含义
语言可以将人们内心的感受、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也可以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将作家的创作历程记录下来。油画创作中需要依靠色彩、结构、视觉等元素,但是若想充分表达出油画创作的思想内涵,还需要结合油画个性化语言。油画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通过绘制手段完成的,其中的具体手段与媒介形式就是艺术语言的形式要素。不同时期的油画自然反映出不同时期所具有的风格特点,而这些艺术作品是由艺术语言作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延续的,只有通过特定的油画个性化语言,才能将油画作品的艺术灵魂得到更好的展现,人们才能真正感知到油画作品的真正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及其内涵。油画个性化语言有效的推进了油画审美观念以及油画绘画技巧的创新与变革,因此,油画个性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油画艺术作品的表现空间,油画个性化语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的同时,也促进油画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二、 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选择
在美术教育中写实主义的绘画艺术主要以油画为主,因此在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选择上需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根据写实主义的特点选择油画个性化言语。其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选择需要明确,视觉、思想内涵、绘画技巧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联系,只有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展现出油画个性化语言的作用,使油画作品充分表达出的油画家的艺术修养,人们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油画家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于作品所赋予的个人情感。尽管写实主义是油画个性化语言选择的基础,但是写实主义油画创作在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选择又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因此在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选择中既可以融合古典图像形式,也可以融合浪漫主义的表现技巧,这样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使主观情感与客观情感更好的相融合。
三、 油畫个性化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造形
造形在油画个性化语言的表现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对事物外部形体的塑造,表达出油画作品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油画中个性化语言形式,造形是最能体现出艺术家个性化创造的语言形式,通过对作品进行造形,将图形进行归纳与心理视想结合进行造形,表达出作品中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笔触
笔触在油画个性化语言中的表现,是油画个性化中重要因素之一,每个油画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尽管每个作家的笔触不同,然而笔触在油画个性化语言中表现的作用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表达出作品中思想感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赋予作品丰富的感情色彩。笔触在油画个性化语言的表现中可以将笔触表现的十分形象,又可以随时转化为有规律性情态的笔触。
(三)色彩
对于艺术作品而言,色彩是整个艺术作品的灵魂。色彩在油画个性化语言的表现是其他视觉元素无法表达出的信息和效果。一些油画艺术大师之所以能够将作品赋予丰富的情感和极具生命力,正是因为对于色彩的合理运用,强调色彩的个性化,这也是色彩在油画个性化语言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四、 油画个性化语言在美术发展教育中的定位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可以通过现代美术教育平台上的美术教育,进行新的拓展与诠释。油画个性化语言在美术发展教育中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的,促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油画个性化语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且能够提升美术教育中普及教育的功能。发展油画个性化语言要确立美术教育是面向公共领域的所有人,通过运用油画个性化语言提高公众对于油画中所表达的含义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培养公众的审美品质,提高公众的人文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吸收油画个性化语言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想的油画艺术作品。关于油画个性化语言在美术发展教育中的定位,我们可以围绕高校美术教育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坚持吸取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加强油画个性化语言自身的特色,构建与高校美术教育之间的多元化互动,借助传统美术教育的优势。因此,油画个性化语言在美术发展教育中的整体发展定位,需要结合社会公共领域对于美术教育的当代需求。
五、 油画个性化语言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类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素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而渐渐忽略了美术基础教育,出现了一些过于表面化个性风格语言。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油画个性化语言 不只是单一的表面个性化语言,单一的表面个性化语言带来的则是审美素质欠缺、美术基础薄弱等问题。油画个性化语言通过真实的价值尺度去创造出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油画个性化语言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主要在于提高学生个性的展望,创造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诗群.个性化语言教学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发展定位[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08):15-16.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意境:是画家的立意与所描绘的形象融合后所表达于画面的情调。
中国画的.意境很含蓄,古人画松、梅、菊,是取其不畏严寒,敢与风暴冰雪作斗争的精神。而西洋画的风景画,则纯粹追求画面上的美,没有什么寓意性。
西洋画一般是按“黄金律”定画面,即长宽比例约5比3。比较缺少变化。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期,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的边缘。知识分子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发生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则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这种历史环境里,西方绘画也顺利地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的艺术。而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一个世纪。
一、中国画家的西画试验
清代晚期,一些中国官吏和文人到欧美各国的博物馆中,看到欧洲名画原作,为之折服。薛福成、康有为等人的欧游文札中,对这些名画新颖的诗意作了生动的描述。由于他们见到的是欧洲绘画的代表性作品,而不是他们的前辈文人见到的传教士笔下的圣像,因此清末文人心目中的油画作品不再是“虽工亦匠”、“不入画品”的奇技淫巧了。同时,海禁大开之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已经由轻蔑、贬抑一改而为尊重和仰慕。作为欧洲文化组成部分的油画,也成为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学习对象,当时的知识分子是为了复兴中国文化而学习欧洲绘画的。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画家来说,在20世纪之初并没有直接面对欧洲名画的机会。虽然在观念上变排斥为仰慕,但即使是有志于研习西画者,也只能面对西方绘画的印刷品摸索前进。清代后期,天主教会在上海土山湾孤儿院举办绘画工场,选拔有绘画天赋的儿童,由西洋传教士中擅长绘画者教授摹绘圣像。这成为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传授西画技艺的场所,在扩大西画影响方面的作用,土山湾孤儿院远远超过了清代前期宫廷里的传教士。
清末民初以“西洋画”擅名沪上的那些画家,如周湘、徐咏清、张聿光等人,都是这样通过间接渠道,点滴、片断地接受西画影响。由于他们在摸索学习西画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基础修养,所以他们所画的“西洋画”,在严格意义上都是“参用西法”的中国画;他们所作的油画,实际上都是中国画家的西画试验。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油画作品,当然不是由他们临摹的圣像,而是这些画家所画的风景和肖像。
当时的油画风景,多描绘中国南方的港口或乡村景色。停泊着渔船的海港,矗立着宝塔的村镇,在朝霞或夕阳的映衬下显得宁静而神秘。这正是外国旅游者心目中的“中国风景”。当时的油画肖像,取材最多的是盛装的仕女和正襟危坐的士绅官吏。这一类油画作品反映着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视觉印象,也十分完整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洋画家的艺术趣味。
辛亥革命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油画发生兴趣。他们“无师自通”地画起了油画。后来成为著名油画家的颜文梁,回忆他早年为学习西方绘画,临摹过外国商品广告画片,为取得油画表面的光亮效果,遍试桐油、蛋清、鱼油等材料。这是当时求师无门的众多青年画家共有的经历。尽管如此,这些青年画家的油画作品却比前面提到的那种仕女肖像和“中国风景”有较多个性风采,选材也较为宽广。
二、从个人意绪到家国兴亡—留学生的油画
真正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中国油画家,是那些去国外的留学生。广东的李铁夫(1869-1952)在20世纪初期曾在美国著名画家萨金特(Sargent,John Singer)和切斯(Chase,Willam Merrite)门下学习肖像画。李铁夫的油画已经完全脱离了早期中国油画“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境界,在人物神情、性格的把握和色彩、笔触的表现力方面都相当娴熟,成为早期中国油画艺术水准的标志。最早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的中国留学生是黄辅周,在他之后的是李叔同。李叔同于1910年毕业回国,在天津、上海、杭州从事绘画教学,对西洋画在中国教育领域的传播,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留学生的油画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归国的留学生,除了黄辅周、李叔同等人之外,还有冯钢百、李毅士、李超士、和吴法鼎。在他们之后,留法和留日学生陈抱
一、王悦之、蔡威廉、常玉、关良、林风眠、吴大羽、徐悲鸿、潘玉良、卫天霖等陆续归国,留学生逐渐汇成有影响的力量,成为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美术教育的骨干。他们以西方美术教育的模式筹划中国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以西方艺术家的活动方式,改变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生活;并以西方画家的趣味和眼光从事油画创作。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成长,他们的油画作品在展览会和私人寓所里受到知识分子阶层的赏识,油画作品开始成为堪与文人水墨画比肩的艺术品。
留学生中的油画家如李毅士、李超士、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吴大羽、方干民等人的前期作品,带有较多的外来文化气息。他们的代表作是在国外学习期间的油画习作,还有描绘他们身边人物、城市周围的景色和画室里常见的静物组合。这些油画传达着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个人意绪,宁静、孤独而且局促,但散发着一种不受传统文化习规限拘的自由气息。
从绘画风格看,西欧学院主义写实传统和方兴未艾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对留学生画家的影响较大。前者多见于留欧学生,其中的代表画家有徐悲鸿、颜文梁等,他们成为美术教学的主流;后者则以留日学生为多,陈抱
一、王悦之、刘海粟、关良等是其代表。30年代,由倪贻德、庞薰琹等人组成的“决澜社”,由赵兽、梁锡鸿等人组成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主张向西方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等新派画学习,显示了一种反正统的挑战姿态。由于环境的巨变,他们充满前卫锐气的艺术活动到30年代后期即告终止。
2.战争和革命带来的艺术变革
20世纪20至30年代间,中国社会政治力量格局出现深刻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文学革命”、“艺术革命”向“革命文学”、“革命艺术”转化,前者是一种追求艺术变革的理想,而后者代表着艺术隶属于政治斗争、服务于政治斗争的决策要求。曾经对中国美术教育和美术家有过很大吸引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退潮。日趋尖锐的政治斗争,使个人从事的艺术何去何从,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回避的抉择。
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促成了中国艺术家的抉择。从1937年开始,中国文化界人士开始了自东南沿海向西南、西北的大规模撤退。长年生活在沿海城市中的艺术家们进入辽阔的中国腹地,艰难的跋涉不但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精神状态。随之而来的八年抗战,使所有的艺术家都变得深沉和现实起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有目的的大规模转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转变和精神锻炼。
许多著名的油画家,像关良、吕斯百、常书鸿、秦宣夫、吴作人、余本、刘艺斯等,在抗日战争阶段经历了最重要的风格转变。开阔、清新、粗犷、质朴的人和自然代替了弥漫于狭小画室和繁闹沙龙里的异国情调。原先在艺术上有不同追求、在文化上有不同基础的画家,殊途同归地投身抗战救亡宣传活动。司徒乔、唐一禾、梁鼎铭、倪贻德、王式廓、冯法祀„„众多画家将他们个人的艺术活动纳入民族独立和革命斗争的渠道,成为社会集团的政治行为。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油画在艺术思想、艺术趣味、艺术风格上发生的明显变化,使油画从外来的高雅艺术朝向表现现实的悲欢离合,联系普通中国人的本土艺术发展。从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言,油画逐渐成为最贴近现实人生,最能寄寓政治、文化理想的画种。
三、表现新的时代(1949-197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决定中国现代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年代。它使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美术与20世纪前半期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油画(1949-1964)
在美术创作方面,建国以后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全国文艺界遵照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泉源,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泉源的观点,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体制内的一切创作活动,首要步骤就是组织美术家深入生活。深入生活的首要目的当然是向工农兵学习,改造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而对创作具体作品来说,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主题和题材,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具体的形象、构图、色彩,以至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创作的每一个步骤,构思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是有现实的生活依据;完成的作品也应该具有现实社会的功利意义,即“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意义。重视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50年代以后的油画作品发生深刻变化。许多从来不曾入画的生活景象开始出现在作品中,在描绘现实人物、现实环境的作品方面,显得比较丰富和充实。
从50年代开始,中国的美术院校和美协系统,对美术门类有了统一而明细的分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壁画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以“油画”代替了过去沿用的“洋画”、“西画”。这在客观上突出了这类绘画的技法材料特色,淡化了“西画”的文化背景和它在艺术观念上不同于一般本土艺术的特殊性。
从解放区来的画家带动一些年青人,创作了第一批反映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生活的油画。胡一川的《前夜》、《开镣》,罗工柳的《地道战》、莫朴的《入党宣誓》、王式廓的《参军》等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笔调,宣告新的艺术时代已经来临。留学归来的画家,及时调整了他们的绘画风格,改变了选题习惯,相继向通俗的写实风格靠拢。曾经是展览会主角的裸体、静物,在50年代的展览中基本消失了。原来以抽象或表现的前卫风格作画的画家,现在以写实画法描绘革命题材。另外一些画家在重新诠释他们作品主题的同时,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如卫天霖、倪贻德等。而林风眠、吴大羽在私下仍然继续他们具有现代风格的绘画创作。
油画家们在研究历史、深入生活的基础上,陆续画出了一批有新的时代气氛又具艺术特长的历史画、风景画、肖像画和静物画。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西藏组画,吕斯百的《大丽花》和《兰州握桥》,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和《黄河三门峡》,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颜文梁、关良、余本、杨秋人、吴冠中的风景和卫天霖的静物„„这些作品不但是这些画家个人艺术历程中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国油画艺术的开篇之作。
1960年前后,油画家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的革命历史画,如侯一民的《刘少奇同志和安源矿工》、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蔡亮的《延安的火炬》、全山石的《宁死不屈》等,体现了建国以来主流美术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庄严、宏大的气势引起美术界的关注,给现代中国绘画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壮美”因素。以此为契机,各地宣传部门相继组织画家,展开革命历史画创作。在美术院校的创作教学中,也更加注重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实践。60年代初的革命历史画,成为“文化大革命”前15年间体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标志性成果。
到60年代,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年青油画家接连在画坛亮相,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何孔德、蔡亮、高虹、张钦若、闻立鹏、闫振铎、杜键、钟涵、朱乃正、哈孜•艾买提、潘世勋„„他们的作品精神昂扬,格调刚健。
学习苏联美术,对50年代的中国美术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们接过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将其视为唯一正确的文艺思想。在接受苏联40年代以后的文艺政策的同时,也接受了苏联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和清算。歌颂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绘画,成为50年代中国油画的榜样。在美术院校中,苏联式的造型方法,成为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这助长了通俗的写实绘画风格一统天下的形成。
学习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的发展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写实造型技能的提高,大型历史主题绘画的创作,都在学习苏联油画的过程中有明显长进。而印象主义在绘画技巧上的丰富经验,也经由苏联绘画而得到了解和掌握。派遣留学生、聘请苏联专家教学等具体措施,给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打通了一条新路。从苏联留学归来的罗工柳、全山石、萧峰、李天祥、林岗、徐明华等人,以中国人的视角研究了俄罗斯—苏联绘画,给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油画带来域外新风。由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Makcimofu,K.M.)主持的油画进修班和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都是有计划地传授苏联油画经验的成功尝试。
【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11-12
中国美术11-02
中国美术类高校及美术类专业排名11-05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06-01
美术中国结课件11-13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09-24
中国美术史填空整理09-30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鉴赏10-10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12-19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