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共13篇)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1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情感教育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这样才能带来教学风貌的变化,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作 者:萧迪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广东茂名,525000刊 名:南方论刊英文刊名:NANFANG LUNKAN年,卷(期):“”(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质量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2

理, 即 “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知’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对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认知。”[2]情感和认知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干扰的。一方面, 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认知越丰富, 越深刻, 情感就丰富、越深刻; 而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知水平; 另一方面, 不正确的或肤浅的认知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 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所以,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必须情理交融, 以理激情。

第一, 教师要 “先入为主”。教师对教学内容先要产生深切情感, 然后才能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从何而来? 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中来, 从热爱自己所教学科中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 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 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意义和内容, 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 只有热爱科学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 才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情感。”[3]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解必须观点清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仅要讲清楚 “是什么”, 还要讲清楚 “为什么”, 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去孕育学生的积极情感。

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 将教材中蕴含的抽象哲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例如: 在讲述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 可运用讨论法就 “人性自私论”展开辩论, 目的在于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 刺激学生的认知意志冲突, 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2 师生平等交往, 以情育情

师生平等交往,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 也不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处在一定年龄阶段上的抽象群体来认识, 而是把学生看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人, 看作教师的合作伙伴, 并与其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地进行交往的过程。罗杰斯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 第一,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坦诚相待, 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二, 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独立的任何思想和情感, 都应予接纳、认可。第三, 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 在认识上与学生平等交流达到共识, 师生之间没有共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很难实现。教师要善于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仅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还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宣泄真实的情感。为此, 教师要了解了学生的情感状态, 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学生的特点, 对他们进行引导, 为他们提供情感发展的空间, 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3 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 以境生情

情绪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是以境生情的心理学依据。情境教育法提倡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念的目的。创设情境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第一, 在教学中, 使用电影和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 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 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第二,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参观、采访, 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 将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 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

4 引导、提升学生的情感需求

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感教育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进步的需要, 而且有向善、提升思想境界等需要, 这些需要都推动学生去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因此, 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需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需要, 并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内在需要, 才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产生积极的反映和行为。思想政治课是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行为的过程, 所以, 教师要尽可能以社会需要作为驱动力, 使社会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内在需要的层次性和自我进步的自觉性。

5 结束语

实施情感教学对思想政治课有着重要意义。从教学任务来看,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 虽然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 但是, 思想政治课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为首要任务, 不同于其他学科相对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 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不仅要解决 “知”与 “不知”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信”与 “不信”、“行”、与 “不行”的问题。情在从“知”到 “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从教学内容来看,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通过情感教学, 情理交融,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 研究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结论显示, 其有效的途径有四个方面:情理交融, 以理激情;师生平等交往, 以情育情;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 以境生情;引导、提升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要加强情感教学, 发挥好情感教育的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学,以情激情,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时勇.真诚尊重理解——论罗杰斯的情感教学思想[J].辽宁教育研究, 2001 (8) :46.

[2]卢少军.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刍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6) :106.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情感教育

一、Change the teaching idea,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mo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情感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改变以前养成的那种师道尊严的观点,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情并重,变应试教育为重视学生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育;变追求短期利益教育为重视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方向的教育。

二、Second,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penetration of emotional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它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

1、To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d suitable learning grammar loose,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emotion.(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适合语法学习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

只有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卸下他们紧张、胆小、自卑的包袱,才能積极、乐意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现在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很差,有很多学生甚至不敢开口朗读,更不用说课堂自由对话、发言了。因此,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就针对这种状况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英语作自我介绍,而且还在自我介绍中告诉他们,无论是课内、课外,我们都是朋友,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在后来的教学中,课堂气氛非常和谐。

2、An attention voice of love.(注意语态的传情作用。)

作为教师,应处处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注意教师的言行等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衣着要得体,教态要自然、适度,教师的表情应该让学生感到既真挚、谦虚,又严肃、亲切。教师协调自然的表情、信任的眼神、充满鼓励的注视、点头和微笑及洒脱自如的肢体语言都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用严谨、简洁、逻辑性较强的语言,通过声情并茂地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去体验情境,感知形象,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而绵延,从而促进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吸入。

三、Teachers should be geared to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fair use.(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公平用情。)

作为教师,绝不能忽视了英语教学的全体性和用情的公平性,而应热爱、尊重、关心每个学生。在实施一切教学活动时,机会都要尽量均等,尤其要给所谓的差生、自卑感强的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有在他们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后,他们沉睡的情感才能被激活,才会让自己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Should protect the self-esteem of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self-confidence.(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愉悦。

2、Creating comfortable and enjoy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eliminate the fear of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创设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语言学习的畏惧感。)

许多学生刚升入高一时,听不懂老师用英语授课,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应该告诉他们这种语言焦虑是短暂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或借助音乐、英语、游戏等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找回语言学习中的“自我”。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作文教学应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培养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素质教育的教育角度中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作文教学模式应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变一篇文章的写作教学为中学生写作基础素质的作文训练式教学,革除过去为作文而作文、为教师而作文、为升学考试而作文的弊端,立足于培养一个人在后半生的工作、生活和社交中从事写作活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作文素养。如何完成这一过程呢?总结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模式,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养成良好习惯

1、应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大脑必须有大量丰富信息量,才能从中提取到足够的写作素材。大脑信息量的丰富与否往往关系到文章的好坏。勿庸置疑,现在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途径广了,但通过阅读书籍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只有有计划地养成学生自觉阅读课内外书籍的习惯。,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积累写作素材。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2、应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众所周知,写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一旦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习惯,他就能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长此以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作文本无定法,日记有利于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文简洁等;扬弃作文的“八股遗风”和必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席勒化倾向”。

我教的一位学生,刚进中学时作文 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胡编乱造。指导他写日记后,慢慢地他能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体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再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素材,此外,写日记还能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提高作文水平不可少的。

3、应养成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观察事物,人们才能认识事物。一个人不善于观察,就不能做生活有心人,就会缺乏对事物应有的认识,也就不能积累下足够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会缺少依据。在观察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指导学生作文时,首先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以便掌握方法。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如杨振宁博士在一次学术报告上的发问“1+1=?”,在座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竟无人敢答。打破思维定势,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A.引导学生走出狭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来: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选写如下文题:我主张的中美关系、俄罗斯衰落了吗?、21 世纪世界的格局、月球村漫想、与火星人的对话„„

B.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观点提炼:如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提炼如下观点:愚公不愚、守旧的愚公、“根”的魅力、愚公,后继有人、愚公与战争。除此之外,平时学生在阅读别人的作文时,也应注意思考。“学而不思则贻”。一个人阅读 别人的作文时不思考收获是很少的,学生看别人作文,应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理清文章的结构方式等等。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可运用联想规律拓展选材范围,多角度全方位选取材料,如《我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学生的“新朋友”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小草、鲜花、风、云、雾、闪电、大海、拿破仑、命运之神„„写想象作文,以便获取创新灵感。

C.教会学生利用物象或文字进行有意想象和再生性想象的训练。比如能从“落叶”一词中“认”出“无常、寂寞”等意蕴和情味。

D.散文化的构思,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局的出人意料,文体的匠心独运,科技成果的形象描述,时代发展的超前预测,社会生活的夸张介绍,广告艺术的嫁接,文学意识的引进,文学话语的运用,特殊句式的点化等,均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作文中有令人鼓舞的表现,如1999年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构思就特别,采用了“广告”的形式;学生作文还可学用如下文学话语;拖住青春的尾巴、抖落一地人眼珠来、她脸上噼哩啪啦盛开出一片粉嫩的桃花来、高蝉正用一枝鸣、说不出哪一处伤口在轻轻轻轻的痛。

4、应养成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平时可有意识的增加面批次数,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学会批改的依据,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互批互改。

5、应强化作文训练速度。布置学生作文,尤其是课堂作文,学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迟交现象甚重。我认为,这是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强化速度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能按时完成作文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一遇作文他们不是开动自己的脑筋,而是一味地想走捷径——期望找到一篇类似范文来“依葫芦画瓢”。甚至照搬。只有强化作文训练,这样才能避免恶性循环,确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成为作文的最新和最高要求。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作文指导时讲究虚,作文评点时注创新,笔者从语文教育的角度主张把“中学作文教学”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但切不可多讲理论,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以积累写作素材。

2、教会学生欣赏卡通和立体图画:如“神奇山谷”、“宝莲灯”、“罗宾汉”等;教会学生欣赏风光片和科教片:如黄山风光、九寨沟风光、沙漠风光;动物世界、科教之窗、科技大观园等。

3、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艺术之美。

4、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又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艺术欣赏的教育可与音乐、美术教师联手,还应专门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优秀中外诗文和科幻作品,以张扬学生对末来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

5、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走入第三课堂(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例如本学期结合“当非典袭来的时候”的征文比赛而开展的以“抗非典”为中心的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

针对课堂教学中,我则常用以下方法以营造创新氛围:

1、即兴片段法。所谓即兴片段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上学生即兴的进行作文的片段写作训练。这不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只要求写一段话或列出作文提纲,讲出作文思路等等即可,字数从几十字到一二 百字不限。这旨在清除学生的作文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上《我的老师》一课时,我就采用了此法。

2、知识讲解分散法。我们教师爱安排专门的作文训练课,并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作文技巧,写作方法等。但学生却往往难于接受或接受得甚少。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将作文知识的讲解分散到课文阅读教学中去,不要人为地割断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教读《松鼠》一课,列出写作提纲后,我就开始启发学生类似地列出《猪》、《老鼠》、《狗》、等的写作提纲,这不啻又是一次小型的作文训练课。在课文教学中,注重给作文教学寻找范例,学生也比较熟悉。也就易于理解。接受。

3、作文题目激发学生情感法。学作活动往往来源于情感,巧妙地设计作文题目也可刺激学生的情感,触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一次作文课,要求写人。我先出了一个题目《我的XX》,问学生:“你们有不少亲人吧!你们还有邻居、朋友、同学、老师„„他们当中,你们对谁最熟悉,对谁最有感情?如果选择一个写,又是谁?”于是,学生开始思考了„„然后,我又将这个题目作了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写作动机:《你是我最---的人》、《我的XX,我又梦见了你》、《XX呀,你的白头发又添了》,这些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大都能较好地表达与邻里、同学、朋友的情谊,表达对师长的敬意和感激。可见,题目的设计,触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4、学生互批互改法。学生一旦完成一篇作文后,往往迫不及待的相知道作文的好坏,有时还想知道教师的判断依据,以免再犯类似错误、毛病。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地 让学生互批互改,将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了解学习教师的批改依据后,对自己的类似错误、毛病将引起警戒,同时,也将更快地反馈学生的作文成绩,减少作文的积压,也有利于增加作文训练次数。

三、根据教学实际,勤于教法改革

1、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班级、学校环境、学生学习状况等特点,适时制宜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954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发表的《实行民主教育的提纲》中指出:“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要多种多样,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他提出“对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身心都要给予充分的营养,建立儿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因材施教。”

2、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并重,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说,教师表现方式的不同,主要反映在教育理念或观念上的差异。通过学习,我们就能了解到当代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篇5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造积极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

生物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生物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学科知识,不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河南大学教科院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 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生命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来认识生命,读懂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从而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引出学生的精神来,因为精神的丰富就意味着生命的充实与完整,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学生在这种精神丰富的教育中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关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附庸,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生命发展体。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幸福的生活。

二、当前生命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据统计,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 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事实都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并且刻不容缓。

三、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结合生物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走进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人与其他生命的比较,探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悦纳生命,真爱生命。例如:在讲到“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影像资料,同学们看到了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田野,各种花、草、树木,许多虫、鱼、鸟、兽,这时他们精神振奋,激情盎然,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讨论着各自熟悉的生物,欣赏着各种生命现象,才真正认识到,有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地球才显得生机勃勃、繁花似锦。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里,人类的生活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2.引导学生欣赏生命。通过到植物园观赏植物,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观看有关“人与自然”影像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美感。学生感受到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清洁、幽静、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动物那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遐想和启迪,让学生能体验生命的美与真。同时还要让他们欣赏人的美丽和丰富,青少年将面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他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了解自身的发育特点,了解赖以生存的环境,还需要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态度和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利用教材中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内容来进行尊重生命教育。例如:通过观看“地球与人”的影像资料,深深地触动学生,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从原始生命到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上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他们在地球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许多生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员,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所以我们绝不可以任意扼杀任何一个生命,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我们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生命,从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4.鼓励学生真爱生命。通过学习“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唤醒学生真爱生命的情感。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时,让学生观看受精卵形成的影像资料,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每次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有一亿左右,最后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人的生命就是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的。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大约280天成为成熟胎儿,通过分娩一个新生命才来到世界上,在分娩的过程中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同时每个生命都有产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其实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特别珍爱生命。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人类最珍贵的也是生命,生命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健康生命的意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身心,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6

单位:河南省柘城县慈圣镇虎陈学校 姓名:陈伟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最可宝贵的财富,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是后天的经济。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重要选择。要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十分重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这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对此,要把功夫花在课堂教学上。

一、实现课堂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所以,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要做到四个坚持。

其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的教育

面向少数尖子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界线。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质疑、解题运算,注重的是优等生,而常常忽视一般学生更忽视后进生。使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训练,不同程度地收益。

其二是坚持主体意识参与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是教师,也是学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仅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主体,使学生学会参与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才会落到实处。

其三是坚持教学目标“全面性”发展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而非片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播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其四是坚持基础教育,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领域中一个全局性、方向性问题。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才观。克服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现象。

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特点

1、“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设置上单一化,仅把目标 确定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确立在变单一化为多元化,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

2、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三个统一:一是优化师生关系,实现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统一;二是引导学生思考,实现知识掌握与智能发展的统一;三是重视个体差异,实现个体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3、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在信息传递方式上是教师成为教学信息传递中心,并且促使所以学生双向传递信息。在教学过程中:(1)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让学生尽可能通过各种信息系统收集多方面的信息。(2)创造条件,使师生间、学生间的教学信息得到沟通。(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手段,拓宽信息传递效果,发展学生智能,培养交际能力。

三、素质教育的课堂课堂教学法

1、按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求,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注重个性,生动活泼,师生平等,讲究实效。

“注重个性”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生动活泼”是指课堂教学的氛围,它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作为教师在达到教学目的过程中,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师生平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长者,又是朋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效率”就是讲究课堂教学效率,要看到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发展了多少能力。

2、质教育的课堂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之长。

过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将个别当作全部的不合理现象。现实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要给优生提高的机遇;给一般学生有理解的机会;给困难学生有补缺时间,要全体参与,全面发展。

设计和选择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恰当、灵活设计和使用各种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7

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意境, 动之以情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能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我们要善于把作者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移情给学生, 使他们加深理解课文的内涵, 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为此, 要根据不同的教材, 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感环境。

1. 简介背景, 引入意境。适当地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也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理解课文大意的钥匙。如教学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如何使学生体会诗中“国破山河在”、“白头搔更短”的深远意境呢?教学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唐代的“安史之乱”。

2. 讲述故事, 引入意境。如教学卢纶的《塞下曲》一诗, 我先给学生讲汉将军李广一次打猎中箭入巨石之中的故事, 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和赞颂的惊心动魄的情境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进一步分析领会。

3. 指导朗读, 融情入境。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所引发的情感, 都是在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例如,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展开创造想象, 深入人物内心, 体会贝多芬是怎样通过琴声, 把穷兄妹俩带进美好自由的天地里去的, 让学生体会到:美妙的琴声寄托着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也蕴含着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正是这种美好的情感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这种情感是多么可贵啊!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文道相通的完美境界。也正是从这一篇篇课文朗读、指导过程中, 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在这一次次情感体验中, 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

4. 音乐渲染, 引入意境。如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 课前我准备了配合课文内容的音乐。在教第7自然段时, 我读道: “董存瑞不顾生命危险, 冒着枪林弹雨冲到桥下, 准备炸碉堡, 可是——”这时, 我按下放音键, 配乐朗读。这时, 教室里出现了枪炮声、嘹亮的冲锋号声、导火索“哧哧”的燃烧声以及“嘀嘀嗒嗒”的令人窒息的闹钟声。当我读到“他抬头眺望远方, 用尽力气高喊着”时, 录音里放出高亢激昂的男声:“同志们, 为了新中国, 冲啊!”随之, 是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学生们仿佛进入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

二、情感体验, 晓之以理

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意的, 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缺乏生活经验, 难于从情感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 就必须设法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悟出道理。

例如《在炮兵阵地上》一文, 彭总在检查炮兵阵地战备情况和训练情况过程中表情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是教学的难点。因此, 在教学中我抓住彭总每次的心理活动。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有感情并带表情地朗读, 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学习“彭总第三次发火”这部分时, 要理解彭总的话, 切实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彭总的火越发越大。这三次发火是通过彭总的语言和神情变化反映出来的。因此, 通过边读边思边议,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彭总的话, 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强烈地反诘, 有力地批评, 使人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仿佛看到彭总的脸色一次比一次难看;仿佛听到彭总的语言一句比一句深刻有力。学生把这些情感体验到这种程度, 自然地领悟到:彭总对工作多么严肃认真, 作风多么雷厉风行。

三、情感实践, 导之以行

在语文教学中, 有些难点只让学生读是很难理解的。激励学生消除学习过程中来自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束缚, 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思考、发言、争辩, 以此触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詹天佑》一课中, 火车怎样沿着“人”字形的线路爬上山坡的呢?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指着书上的图演示火车是怎样上山的。然后, 找一位同学拿着两个头的小火车模型在挂图上演示。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火车是怎样顺着“人”字形线路上山的。同学们边演示边情不自禁地说:“詹天佑有这么伟大的创造精神, 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

总之, 经过不断的钻研, 我力求课堂教学情景交融, 生动活泼, 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 学会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参考文献

[1]刘师培.论文杂记[M].北平:朴社出版社, 1928.

[2]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3]脱脱.宋史列传:卷三九五[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8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英语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英语作为我国学生的第二语言,不应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有效可以持续利用的方法。情感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心理,更关心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愿,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概况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制约着人的行动的支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老师的传授和安排,学生的自主性和思维得不到发挥,因此,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1.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就有了特有的目的和意义,情感教育是老师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大门,给学生提示和思路,使学生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判断力,对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加以平衡,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受传统教学模式长期影响的今天,英语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重重阻力,这其中包括情感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老师未能有效实施情感教学模式,情感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质疑,等等。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本的把握与理解,对情感教育的把握则处在一个低级的阶段。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长此以往,情感教育得不到好的生存条件,学生的情感不能自由发挥,阻碍教育的进步。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面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情感教育得不到发展,老师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和学生没有更好地交流等问题,情感教学还存在一个长期努力的路。因此,如何发展情感教学,利用情感教学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增强对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视度。

情感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情感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是教学更好更快发展的路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使知识更好地传授,使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是教材与实际生活积极结合,促进学生情感与知识的融合。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情感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将情感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为之奋斗。

2.安排有利于情感教育的活动,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老师在教育中是一个关键角色,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好情感教育,老师很重要。老师应该做到先审视自我,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其次,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英语学习。

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情感教育呈现出一个良好的运行趋势,以其情感性和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紧张死板的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缓解学生在刻板的学习中形成的紧张的心理和情绪,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情感教学的运行,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造条件。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老师是教育的关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感教学方式,通过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高效的方法。

3.有利于教育的进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是教育改革进步的途径,将情感教育带入课堂,是教育人性化发展的最好表现。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情感教学早已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是教育改革的结果,而且能促进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更好的发展。

英语教学更讲究灵活、人性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符合这一要求。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学习的规律,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不断发展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身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提供保障。国家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吉蓉.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策略的研究.群文天地,2012(8).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9

宗永红

2016年11月29日

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今时代更加严格要求教书育人的教师们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学校多次开展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本人也从学习中受益匪浅,慢慢将理论知识融合与工作实践当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的教育备受重视,教育方式也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慢慢转向素质教育。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比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上,我会用最接近朋友的语气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做到及时的更正与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二、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用行为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托马斯.马尔斯贝丁说过:“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因此教师的言行是孩子们学习的另一本无文字语言的书籍。我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他们在小事中学会礼貌待人,尊重别人。有时候我向学生借了支红笔改作业,还给学生时,我一定会说一声谢谢,学生们也会笑着回一句:不客气。正是这些小小的事情,让孩子们从行为上学习,身传胜于言教吧。时间一长,我发现他们在文明礼仪上真的进步了很多。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10

【摘 要】 本文结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从树立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和稳定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体育素质教育实效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满足社会和人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前提,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性格为途径的一种教育理念。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尚未定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质和体能,促进学生体质、心理、智力、个性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更能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育价值。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树立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学科的育人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1.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标准等面向全体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是推进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教学中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及考核标准的制定能够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实际,课程改革能够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的状况,并尽可能发挥体育活动的激励作用,讲究活动难易水平的层次性,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

2.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智育和美育。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应本着对学生、家庭乃至社会负责的态度,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昂扬精神的青少年一代。因此,实践教学中的体育课程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树立健身强魄的意识,更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智育和美育,以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强不息、团结合作、挑战自我、勇争第一的体育精神,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康和稳定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发展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实现人的终身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应培养学生健康和稳定的体育运动兴趣,将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当作一种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并逐步提高的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时期,教师应把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长期的体育锻炼是身心和谐的充分保障,是价值观念发展的精神支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运动兴趣。兴趣是学生长期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运动习惯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的催化剂。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创新及教学组织的多样化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体育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

3.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运动兴趣。学生体育兴趣的稳定性主要指学生对体育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而小学生因个性的不稳定性导致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也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自锻的“菜单”中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兴趣、爱好等选择最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对体育兴趣保证持之以恒的态度,维持兴趣爱好,从而培养稳定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体育素质教育实效

教师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体育素质教育实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关键意旨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实践教学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组织体育教师定期开展有关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研讨活动,使他们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交流素质教育的最新观点,以促进实践教学中更好的贯穿和融合素质教育理念。同时,新课程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教师需加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研能力的培训,要求教师不断完善必要的教学体系结构,积累教学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华,徐志标.人才培养视野下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讨[J].成才之路.2014(01)

[2]许丽平.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探析[J].快乐阅读.2013(22)

[3]王全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7)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感教育

一个真正有“内功”的英语老师不仅能教好英语的基础知识,还能教出学生的英语品位,教出学生的英语情感。如果教师有清晰正确的英语发音,有庞大的英语词汇储备,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甚至能把课堂变得幽默风趣,使学生为之所动。那么教师这种扎实的英语内功就会像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对教师形成一种崇拜感,从而转变成为听课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英语课堂上,一旦让学生在心理上与课程中的情景产生共鸣,他们的参与欲和表现欲就会得到诱发,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畅所欲言,“此情”和“我情”相融汇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置身于教材所展示的情景当中,从而铸造学生美好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养成。如4B中的“A new student”一课,我们能发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来培养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的高尚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情感。英语活动对于紧张学习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也能让学生感到英语的用处,又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深化,还能加深师生情感、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学习英语就会更加有动力、更有兴趣。小学英语活动是多样的,如英文诗歌比赛、开party、拼词组句游戏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教师而去喜欢这个学科,才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笃信不疑,潜心学习,英语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努力用满含期待的眼神、温柔的语调、信任的赞许的微笑等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动口的机会,多和他们在一起谈心交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多说一些“Very good!You are very good!”等等,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感,促进他们更加有信心学习。

实践证明,情感教育能以情动人,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深远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促进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12

1 实施方案

1.1 前期准备

(1) 请专家举办循证医学讲座, 对学生加强循证医学知识培训, 让学生了解循证医学的概念、特征及其对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了解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 及其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的指导和影响, 认识循证医学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区别等。

(2) 利用学校的信息化设施, 培训学生应用网络进行医学技术和中英文文献查阅的方法等。向学生举例或演示利用循证医学方法处理妇产科诊疗问题的过程, 并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1.2 具体实施

1.2.1 确定研究对象将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 (三年制) 学生列为研究对象, 共402人。将全体学生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EBM组, 共4个小班204人;一组为对照组, 共4个小班198人。经统计学处理, 2组学生在入学成绩、性别、平均年龄等方面,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组妇产科教学总时数均为56学时, 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见习实训课比例均相同。2组均使用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编高等医学专科教材《妇产科学》 (2006年8月第1版) 。

1.2.2 实施教学 (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依靠教科书, 以疾病为中心, 结合理论推理和自身的临床经验来给学生传授知识, 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临床诊疗。 (2) EBM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教学进度, 进行教研室集体备课, 确定课堂上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制订课堂讨论纲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精讲等方式, 然后展示临床问题, 提出讨论提纲, 学生也可自己发掘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6~8人, 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每次课的1/3时间进行初步讨论。同时, 利用见习课让学生了解典型病例, 或为学生提供典型病案资料或模拟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学生根据临床问题, 运用校园网、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等资源, 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查询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 对收集临床资料所提出问题的循证结果进行小结, 各学习小组代表对问题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进行评价, 展开讨论, 写出心得, 教师主要起引导与归纳作用。

1.3 效果评价

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进行循证医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两部分考试总分值均为100分。理论考试试题从学校题库中选取, 以客观题为主, 占60%, 主观题占40%。技能考试主要包括查阅中英文资料能力 (占30%) 、病案分析能力 (30%) 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40%) 三方面。其中病案分析能力包括病史采集能力、病历书写能力、病例特点归纳能力等;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常用诊疗操作的熟练程度、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的能力和鉴别诊断的能力等。考试后对EBM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EBM组平均分为82.7±7.3分, 对照组平均分为73.8±6.6分, 经统计学处理, 2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2组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就学生查阅中英文资料能力 (满分30分) 、病案分析能力 (满分30分) 、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满分40分) 及总分相比较而言, 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0.01) , 见表1。

3 讨论与分析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实践中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医学模式, 其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客观研究证据, 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 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愿望, 为患者做出正确、安全、有效的治疗决策[2]。循证医学给临床实践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作为临床教师, 主动培养学生实践循证医学的能力, 是当今教学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3]。

临床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国际著名教育家Paul Lengrand认为, 教育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 更应注重素质培养, 掌握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医学教育中运用循证医学模式, 就是要求临床医生 (教师) 和学生利用网络快速获取信息, 学会正确评估和利用证据, 突出方法学训练、能力培养, 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 以患者为对象, 查找证据, 综合分析评估, 确定治疗原则[1]。

长期以来, 医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是突出教师、课堂及教材3个中心, 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让学生接受大量不容置疑的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 但缺少创新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笔者欣喜地看到, 在妇产科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方法, 能够做到让学生课前充分准备, 有的放矢地查阅资料, 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给学生以创造性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临床上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的患者, 应考虑什么诊断、如何治疗 (提出临床问题) , 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临床资料 (B超、宫颈涂片、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结果等) 高效率收集解决问题的最好研究依据 (收集证据) , 评价研究依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应用证据) , 观察治疗效果以验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后效评价证据) 。这种批判性思维、启发创新意识、网络应用能力、英语快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应用, 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使其终生受益。本研究结果表明, 2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体现了循证医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成功尝试。

但是, 我们也认识到, 由于循证医学教学要求学生综合掌握并实践循证医学的各种知识与技巧, 具有捕捉临床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期刊、网络和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 同时还要具有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等, 因此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从事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教师, 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通过继续教育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更新和学习相关知识;同时, 应积极参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 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掌握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5]。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培养, 才能将循证医学的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医学专业课教学中。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教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建淮, 高琴.循证医学教育与教学及临床实践的关系[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4) :420~422.

[2]范亚平.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 19 (5) :549~550.

[3]Finkel ML, Brown HA, Gerber LM, et al.Teaching evidence-basedmedicine to medical students[J].Med Teach, 2003, 25:202~204.

[4]徐米清, 陶怡, 黄文辉.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5) :454~455.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初探 篇13

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 翟春妍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推进素质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通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心理、身体等诸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全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管理者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期望值,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先成人,后成才)。

目前的应试教育还沿袭几百年来的科考制度,十分落后,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素质教育才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即学生多样性的发展。所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化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希望工程。这令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感事情重大,责任重大。

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

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我希望在中国要大胆建立地理科学,我们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学大旗,原因就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要科学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就必须认真地搞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下面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些个人微薄的看法,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内容构成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方面分析,素质教育的实质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心理的、劳动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

中学地理教材中,既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自然科学的内容,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地理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一定联系,因为地理涉及到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有了地理知识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绕日运动?月亮为什么绕地球旋转?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地理问题,又是物理问题,也是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也有积极作用。反之,学生掌握了万有引力,曲线运动,流体力学等物理知识后,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而且,在地理教学中,还有时间的推算,比例尺的计算和测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在地理教学中,还会讲到岩石的风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酸碱度以及各种有用矿物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可见,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对学习地理也大有好处。反之,学生掌握了这些地理知识,对他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中学地理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会地理观察,气象观察等基本技能,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学生的发展依赖于地理教育

地理这门学科从宏观上来说,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和开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气象预报,地区发展等都是一种专门的基础学科。那么,对于我们的培养对象——学生,终将要成为未来生活的各色各样的社会成员。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经常要遇到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研究、并作出对问题的决择。作为一个学习者,能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作为一个求职者,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 ;作为一个生产者,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从而决定取舍,或趋利避害,争得效益;作为一个公民,能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关心环境质量,人类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生物圈状况,知道自己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鼓励他样做,对公共环境问题持何种价值观和采取什么做法,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

四、中学地理教学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地理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比如在讲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时,让学生树立“人地合一”的发展观,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验,并要经受毅力磨练,德育考验及是非识别,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世界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有意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和妖化,把自然界的突变,如狂风、暴雨、洪水、山崩、地震以及日月食等,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用以恐吓群众,欺骗群众和愚弄群众,以维护其反动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免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中国旅游业”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就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些待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永续发展观念,做自觉的环境卫士,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

上一篇:收获笑容话题作文下一篇:90在曲艺汇演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