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精选8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 篇1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一)公共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32656万元,为年初预算240700万元的55.11%,同比增加13142万元,增长11%。其中:市本级收入完成8923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43%,同比增加2422万元,增长2.79%;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420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6.09%,同比增加8566万元,增长33.42%;上划省级收入累计完成922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9.20%,同比增加2154万元,增长30.48%。收入分部门为:国税局累计完成4113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1.42%,同比增加10099万元,增长32.54%;地税局累计完成5207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2.07%,同比增加7944万元,增长18%;财政局累计完成3944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4.99%,同比减少4901万元,下降11.05%。

1-6月份,我市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5512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0.74%,同比增加46023万元,增长42.19%。

(二)xx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1-6月份,我xx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73733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92.24%,比上年同期增加736046万元,增长315倍。其中:城市公共事业附加收入完成54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73629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完成393万元,其他xx性基金收入完成5万元,xx性住房基金收入完成95万元。

1-6月份,xx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70346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817.96%,比上年同期增加672923万元,增长22倍。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1-6月份,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累计完成3409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7.33%,比上年同期增加3765万元,增长12.42%。其中城乡居民养老完成5803万元,占预算的25.34%,同比增加2978万元,增长105.42%;城镇职工医保完成4672万元,占预算的36.57%,同比增加522万元,增长12.58%;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完成22332万元,占预算的41.52%,同比减少285万元,下降1.26%;失业保险完成1060万元,占预算的86.18%,同比增加533万元,增长101.14%;生育保险完成224万元,占预算的35.96%,同比增加17万元,增长8.21%。

1-6月份,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累计完成2768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5.87%,比上年同期减少5694万元,下降17.06%。其中城乡居民养老支出8758万元,占预算的58.03%,同比增加3701万元,增长73.19%;城镇职工医保支出5416万元,占预算的51.28%,同比减少1544万元,下降22.18%;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支出13220万元,占预算的25.83%,同比减少8041万元,下降37.82%;失业保险支出194万元,占预算的90.23%,同比增加159万元,增长454.29%;生育保险支出98万元,占预算的72.59%,同比增加31万元,增长46.27%。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xx年我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163万元,支出预算为140万元,上半年尚未形成财政收支。

从上半年我市的财政收支完成情况来看,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公共财政持续增收,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我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3265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90607万元,比上年增加16789万元,增长22.7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68.30%,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有所增长,煤炭行业增长乏力。从上半年税收收入分行业来看,电力、热力生产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增长较快。电力、热力生产行业较上年同期增加7307万元,增长73.46%。通过对“两违”市场的清理整顿,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599万元、5220万元,增长72.39%、42.43%。受市场的影响,煤炭行业税收虽然增加了1068万元,增长9.32%,但煤炭规费仅入库了5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500万元,综合比较下降了23.15%。

(三)财政资金调度紧张,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历年欠拨资金较多,今年上半年我市用于消化历年欠账的资金达6.66亿元(其中上级资金4.07亿元,本级资金2.59亿元),上半年我市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5512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40.74%,较平均进度滞后近10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上级追加的`转移支付等因素,年初预算安排的支出只完成了119406万元,仅占年初预算的31.36%,较平均进度滞后18个百分点。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上半年我市年初安排的本级支出,除工资福利、公用经费、社会保障类支出外,仅支出了1.14亿元,收支矛盾异常尖锐。

二、下半年工作措施

面对经济下行、结构性减税因素增多、增收空间缩小、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诸多不利局面,财政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下半年需要以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有力的征管举措,力争圆满完成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

(一)努力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千方百计培育财源项目,增强财政的造血功能。一是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助推企业发展。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支持主体财源做大做强,夯实财政增收基础。通过财政直接投入、政策扶持、贷款贴息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活新兴产业,多渠道助推经济发展。二是认真贯彻各项支持政策,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市委、xx发展外向型的决策部署,全方位招商引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项有利的条件,引入外地资本,激活本地投资,培育一批高税收、高附加值、成长空间巨大的企业,不断激活市域经济的内生动力。三是创新投资方式,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推进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的建设。大力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园区项目打造成全省PPP项目的典范,为工业发展和引进特大企业打造良好的平台。

(二)强化财税征管举措,全面挖掘增收潜力。既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在继续完善煤矿对矿直征,加强国土收入征管,狠抓打击“两违”工作的同时,又要重视个体零散税收、农村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做到抓大不放小,全面堵塞征管漏洞,促进财政增收。一是强化税源监控。积极澄清税源底子,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对所有纳税户定税情况予以公布。建立财政税收信息管理体系,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等的入库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推行税源公开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纳税、依法纳税。二是严格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和协税护税工作力度。对征管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从严查处,规范征管秩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请市人大、市政协进行专项视察。三是增强群众财税意识。鼓励广大市民向商家索要发票,堵塞税收流失漏洞,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对经营户不开发票行为,实行有奖举报。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管理。建立非税收入激励考核机制。按照基本保障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非税收入征收经费,促进应收尽收。

(三)优化财政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压减“三公”支出,降低一般行政开支,将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一是优先保障基本支出。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及时发放,确保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确保各项改革性干部职工待遇及时到位。加大对人数较少、公用运转经费偏少的单位和乡镇的支持力度。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支持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基金征管机制,增强基金支撑能力。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全市农民抗自然风险能力。

(四)深化改革,努力打造阳光财政。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推进税制改革。做好生活服务业、金融业及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营改增”工作。全面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段登记税额标准,加快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等重大税制改革,认真分析税制改革对我市的影响。二是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加速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加大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扩大预算绩效管理项目范围,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强化绩效结果评价应用。四是推进xx采购制度改革。既重程序,更重结果,严格执行“先预算,后采购”。推进xx购买服务工作,正确处理xx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建设服务型xx。五是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对财政投资性项目资金的监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坚决杜绝随意超工程预算、随意变更工程设计现象发生,工程款项要严格按有关制度拨付,并将项目的经费开支积极向社会公开,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 篇2

在中国,一般把事业单位定义成国家为了实现社会会巩义的目标与目的,由我国机关部门直接举办或者由其它的组织运用国有的资产而进行的,从事于教育、文化、卫生以及科技等多个活动的社会性质的服务式组织。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般通过部门的预算来完成,而部门的预算是由我国政府各部门的编制,来反映出政府各个部门的所有收支情况的政府预算。伴随着我国财政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对部门的预算标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正确地面对在预算管理过程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地改革预算管理的模式,使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欠合理

就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来看,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成为阻碍预算管理体系整体建设的一大重要问题。首先,就项目确立来讲,单位领导独揽立项权,导致预算项目规划与地区建设发展相分离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最终导致项目预算超编,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其次,就预算编制的规划来讲,财务部门本身体制的缺陷,使得其不能真正掌握事业单位中各部门对于财政资金的真实要求,极大地降低了财政预算编制的实际作用。在加上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法等非科学性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也加重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欠合理性,不仅为财政资源浪费埋下了隐患,也为事业单位的工作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预算执行力度弱

在实际情况中,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执行时都会存在力度不足、随机调整和变动预算安排内容的状况。首先,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预算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以至于不能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评审,没有可以借鉴的预算执行经验,增加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随机性,降低了其执行力。其次,大多事业单位欠缺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也缺乏对财务预算执行的分析和反思,以至于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长期得不到真正改善。

(三)预算评审不完善

在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基于预算考核标准,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对等奖惩。但由于目前评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在预算结果评审中过分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欠缺对于主观因素的审查,以至于整体预算绩效评审走向形式化发展,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健康发展。

(四)对于国有资产缺乏预算约束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许多的行政方面的事业型单位不会太过注重预算管理任务,他们只是把它进行形式化,正是因为他们的预算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在预算的编制形成之后,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变动以及调整也会十分的随意,严重缺乏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约束意识。例如事业单位要出资购买一个固定的资产时,他们就会开始计划开支,可是当发现这个项目已经远远超过了预算限额之后,他们不仅不会考虑更改这个计划或者是停止进行这个项目,还会更加强行地去更改预算,坚持一意孤行。

(五)缺乏对预算结果的评估

对所有问题的处理都是要在长期的信息反馈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所以,事业单位在预算项目完成之后一定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评价与分析,并及时地进行反馈,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从中发现问题与不足,以便避免下次再犯。可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缺乏这种科学评估的观念,在预算项目结束之后,就不管不顾,丝毫不考虑项目资产的合格性,以及对资金的使用是否正确,所以就造成了预算管理的原有功能被大大弱化。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预算项目结果的考核与评价,不断提高评估水平与标准,从而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不断进步。

二、加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科学化预算编制

在预算管理的工作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预算编制,除此之外,它也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或者叫做起点,而且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下,做好预算编制的工作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目前这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正在由基数法向零基预算转移,这就要求每个事业单位能够在不靠去年基数的前提下,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将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和总结,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和员工的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

要想有效地提高预算编制在工作中的效率,就必须要做到这几点:

1、完善各类信息

首先要对自己单位有个清楚地了解,比如说:各机构的设置、拥有的资源、员工的基本信息和编制等,树立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目标或任务,也是为做好预算管理奠定了基础。

2、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

预算编制并不仅仅是人们理解的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与单位的目标所结合,将各单位和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还要与项目自身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相结合,来确定出这一年所需要完成的任务;预估出每个项目所需的成本,并事先对项目完成后的效果进行预测,经考虑、审核其可行性,再把资源做出科学的分配。

(二)严格化预算执行

在能够将预算编制更加的科学化之后,还要加强执行力度,严格的按照标准去进行。预算执行,顾名思义,即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财务报销的手续做好财务工作。为了积累更多的预算编制的经验和更好的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应当把重心放置于对预算执行力的分析上去。除了做好预算执行的基本工作之外,还要对资金调度、财务的收入与支出是否合理、影响收支的平衡和造成预算变动的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在预算编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各个部门之间要多加联系,财务部和其他业务部要及时的交流情况,不时地召开相关的会议,提出问题并协商解决,还要开展一些分析预算执行的会议,对如何加强执行力和管理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体系化预算监督

监督的工作不能忽视,要加强对财务部、审计部和委员会的监督,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并且在部门内部设置相关的监督机制。监督分为两大类: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前者主要侧重于对财务部是否严格的遵守相关法规、及时的编报预算表,后者倾向于预算执行时执行行为是否真实和到位,有没有徇私枉法的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预算是其单位为了既定目标的实现,不断通过内部控制、绩效考核以及预算编制等方面开展众多的财务管理相关的活动,这其中贯穿着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管理的全部过程,它的预算管理质量已经直接地影响了其事业单位的目标实现的状况。伴随着财政支出方面的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不断寻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之中从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度地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适应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本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对一个单位能否高效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预算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有针对性的把这些问题及时的解决掉,来促进事业单位完成他们战略性的目标。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中,预算管理占据着核心要位,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有着战略性作用。伴随着全面预算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深度应用,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缺陷逐渐显现,亟待修正和提高。为了进一步的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就其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董艳秋,于绍强,刘远.水工环地质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实践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4年1期

[2]林鹭影.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师,2014年3期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 篇3

【关键词】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引言

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持续深化的各项改革,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并且成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预算法的推行之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

二、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1.新预算法提出的新要求

新预算法是当前我国各级正度在制定财政政策以及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当中必须遵循的法则。与原来的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对法律责任制度进行强化,不仅如此,新预算法也大大增加了责任条款数量,其严肃性、约束性也大大提高。

2.预算公开提高透明度

新预算法中着重强调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无论是公共预算、政府性预算还是其他方面的预算都需要统一口径。另外,新预算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扩大预算管理范围,规范预算计划编制,提升预算执行率和預算编制的准确率。

3.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在新预算法当中提出构建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尤其强调平衡财务收支管理,进而整体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新预算法还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债务举债和筹措资金,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建立和落实债务风险管控机制。

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

1.受制于权利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常常受到权力的影响,使得无法在预算执行当中顺利推行高效的监督考核工作。一旦领导人员个人缺乏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将很容易出现挪用资金、以权谋私等现象。

2.预算编制以及财务核算有待规范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将全部的工作职责推给财务部门,不仅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编制时间同时在编制方法上也没有进行创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

3.工作内容存在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领导人比较重视预算编制,轻视预算执行;重视预算资金的调配和使用,轻视对实际事物的管理。因此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内容失衡,内部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四、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

1.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与预算执行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政府将全部财政资金都归纳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所有收入直接纳入国库,所有支出统一有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支付。此举将预算和执行进行有机统一,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各项预算的实际支出情况,每一笔支出都在预算控制指标当中。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2017年预算编制提出的新要求,而实行政府采购能够对采购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避免出现重复或盲目采购,同时要求采购预案深入细化,并对所有采购行为进行公开化,有效提升采购的透明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对提高预算执行率具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为了有效提升预算执行率,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采用严格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以编制预算,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当中提出的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编制,使得财务预算编制能够真实反映行政职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另外,还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责任、工作内容进行具体落实并且与其工资待遇直接挂钩,对内部预算支出等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或是在预算管理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工作人员视情节给予警告或开除处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公示栏、互联网、论坛、大众媒体等各类媒介发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与核算的动态信息,公布热线电话或增设网络投诉窗口,方便全社会人士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3.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建设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财务监督工作。这是由于在新预算法当中提出需要建立健全规范公开的预算制度,并且明确规定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等,凡是违反预算法规定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除了需要及时进行整改之外,还会对相应负责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因此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全面、真实地公开预算信息,对财务收支行为进行规范。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对预算风险进行管控,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使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对人、财、权进行三方约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依法落实预算执行。

五、总结

在我国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下,新预算法的提出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新预算法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新预算法对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工作的难题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提出了在新预算法角度下落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峰. 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2]潘晓玲. 基于新《预算法》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研究[J]. 当代会计, 2015(10):69-70.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篇4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事业单位具体分为以下五类: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学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1.核定收支。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五、财政补助政策及补助基数核定方法

(一)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1)对现有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在严格清理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实行定项补助政策。其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对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收入或收入额度较少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对大专院校、科研、农业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调整布局、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行“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3)对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逐年递减”的经费补助政策。(4)实行财政“零补助”政策,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二)经费补助核定方法。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职能职责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上述各类单位,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定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经费补助基数既包括财政拨款部分,也包括实施收支脱钩管理的非税收入。(1)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按编制、人员、非税收入、分类分档定额以及工作职责和任务核定定项补助基数,一年一定。(2)公益类事业单位。此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基数根据其工作任务、近三年的非税收入状况、以及相应的定额标准予以核定。对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按法定比例增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补助方式科学核定补助基数,并根据财力确定一个逐年增长比例,一定五年不变;其他社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补助基数核定后,一定五年不变。对收入额较大且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3)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定额补助基数核定后,每年按20%的比例递减补助定额,第六年起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4)经营类事业单位,补助基数原则上每年递减1/3,三年内退出财政供给范围,第四年起实行“零补助”政策。按照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经界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1、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2、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方法:财政补助收入数,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数,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及本年增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部门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经营收入,按本年经营业务计划及产品销售情况编列。

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经营支出可按定额成本、上年成本和有关“增减因素”测算编列。、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编列程序

事业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事业单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正式下达批复预算。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4、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国家预算方法。5、什么是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是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6、什么是预算外收入?

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论文 篇5

一、新《预算法》的改革亮点

新《预算法》要求实施绩效监督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也就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事业单位必须以实施自我评价与财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绩效和预算进行工作开展。

二、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关联性分析

事业单位的治理能力主要从其单位的绩效水平可以看出。作为绩效管理,其又是推进预算改革的重要方面,能够为事业单位及时的调整预算政策和制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因而,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两者具有不可替代的相互联系。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的关系。引入绩效概念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结合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目标,以便事业单位提前将预算绩效审核目标作为其预算编制的基础和依据。预算绩效指标满足项目预算要求的,可以按纳入预算,而不符合实际的项目预算则应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从而提高绩效目标结合,使有关单位转移注意力从“要钱花”到“花好钱”上。二是执行主体和主体内部的关系。从执行主体来说,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既是预算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时,主要偏重于预算编报、执行和控制,而在预算整改过程中,则应根据预算绩效的相关工作来开展。三是全面开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而对绩效管理来说,这也是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工作。从管理内容和范围来说,两者是彼此联系和趋同的。因此,事业单位应把握预算绩效与预算管理的统筹协调,把预算绩效的全局观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四是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的关系。对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其整改的最有利依据。这是由于绩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事业单位将实施报告制和问责制,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将被予以公开,而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这个角度而言,绩效评价的结果无疑将成为事业单位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成为财政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求突破、上台阶、见成效。

三、加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协调职能

可以相信,在新《预算法》颁布执行后,预算支出的绩效约束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协调职能,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手:

(一)注重细节,强化预算事前评估

一个项目是不是合理,能否得到财政预算资金的支持,首先就应进行预算前评估。也就是说,事前评估工作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预算闭环管理的起始阶段。事前评估解决的是钱该不该花的问题,应该怎么花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的风险因素。要防止预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又要让钱真的`花出效益来。以北京市财政局为例,在经过连续4年的预算前评估后,北京市财政局把一些不该上的项目予以了清退,并对一些没有在财政公共支出预算中的费用和支出进行砍切处理,整个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化,促进了事业单位的预算水平,也激发了整个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意识。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往的预算对事业单位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在实施绩效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以后,事业单位的责任部门就需要对这个数据进行详细询问,以确定该数据是否具有合理性。在财政资金预算规划中,只有具有绩效高的项目才能优先安排资金,在预算编制前的事前进行项目评估,可以为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保障了纳税人的钱合理使用。这样的职能转变落地有声。但是,当前我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改革才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现在也不是所有的预算项目可以做预评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所有申报财政资金的项目都将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予以评估。

(二)加快研究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覆盖全所有预算部门与财政资金,对绩效而言,也应如此。因此,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与控制预算的各个环节,都应将“绩效”的观念纳入其中。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在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要行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更应结合预算指标和评价指标来确定,构建覆盖所有业务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预算绩效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三)创新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篇6

一、全面总结20xx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开展20xx年度工作总结

对本部门20xx年度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包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相关工作建议等。工作总结要力求内容全面,数据详实,突出特色;反映问题真实客观,提出建议针对性强。

(二)填报工作推进情况统计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

按照《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情况统计表》(附件1)中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填报相应的数据信息,力求内容完整、数据真实、信息准确,以便我厅及时、全面、翔实掌握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情况。该统计表将作为20xx年度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基础。同时,为及时掌握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人员情况,方便联系工作,请填写“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人员情况表”(附件2),并确定联络员。

二、认真做好20xx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

按照《山西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晋财资〔〕119号)要求,客观公正地对20xx年度各项考核内容逐项进行自我评分,如实填写“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并对每项评分进行详细说明,提供必要的佐证材料(无佐证材料将不得分)。

三、报送方式和时间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依法 履行职责

我国《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是各级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开展经济活动所需遵循的基本法则。关于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原预算法只对擅自变更预算、擅自动用国库库款、隐瞒预算收入和不按预算开支的行为做了简单规定。新预算法强化了法律责任制度,将法律责任从原来的3条3款增加到5条25款。如果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违反预算法规定,除了责令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改正, 还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降级、撤职、开除、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无论是从责任条款的数量,还是从责任追究的程度来看,新预算法都大大强调了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识,自觉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严禁出现预算编制粗编乱报、预算调整随心所欲、 预算执行违法违规等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勤俭节约、讲求绩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新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将“勤俭节约”和“讲求绩效”充分结合起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家治国之本。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百姓讲排场奢侈浪费、机关事业单位公款吃喝玩乐、地方政府建豪华办公楼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奢侈浪费问题,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中“厉行节约”和 “勤俭建国”的规定统一为“勤俭节约”原则,要求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 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装修支出;在预算执行环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不得铺张浪费,不得虚假列支。勤俭节约,是用好、用实财政资金,建设廉洁政府的有力保障。

新预算法多处强调了绩效管理,如:编制预算要参考有关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相关的绩效管理目标;人大出具预算审查报告时要就“提高预算绩效”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决算草案的审查重点是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可见,绩效管理贯穿了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监督及决算审查全过程,既讲求预算执行效率,也讲求预算执行效果。

因此,预算单位管理层既要关注预算执行进度、年终预算完成率,也要关注预算完成效果,如行政经费节约率是多少,项目完成结果是否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是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花最少的钱办好最多的事,是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优体现,也是百姓对公共资金使用效果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勤俭节约”和“讲求绩效”两个原则密切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并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体 系建设

新预算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这一条款的制定,一方面来看,是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行为的约束,强调预算执行行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来看,又是给了预算单位管理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其预算管理才能的机会。因此,预算单位管理层应考虑的是:如何做好单位预算执行。 预算单位要在预算执行中担起主体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需要依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它能帮助单位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地运行。虽然财政部在2012年11月已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此规范,但是至今为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是很薄弱的,主要表现为:没有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识别风险点;没有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财、权;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没有好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加强内部控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是一种碎片式地控制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新预算法下,预算单位要想当好预算执行的主体,承担得起预算执行的结果,就要重视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其打造成预算执行管理的一把利器,用来规范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保障预算执行合法合规,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四、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加大 信息公开力度

新预算法的第一条条款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并在之后的第十四条、第八十九条及第九十二条条款中对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主体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未依照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在此需要提请预算单位管理层注意的是,预算公开除了公开预决算相关信息外,还包括政府采购信息公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因原预算法在预决算公开方面没有规定,所以部分预算单位对信息公开工作不重视,觉得可为可不为,或者是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今后,预算单位管理层要牢固树立信息公开、透明的观念,除了做好新预算法要求的预决算公开、政府采购情况公开和有关审计报告公开外,还应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主动把百姓热点关注的内容和单位重大项目情况进行公开,如 “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部门预算500万元以上项目、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等信息的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告、新闻媒体、档案馆等途径,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全面、真实地公开信息,保障人民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悉权,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五、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事业发展长期目标,做好中 长期财务规划,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新预算法首次提出,各级政府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是一种新的预算机制, 打破了以往要求单一预算年度内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讲求预算长期动态平衡。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如因政策需要, 可以在编制财政收支预算时编列赤字,但应做好以后年度分年弥补计划。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原则上超收收入当年不安排支出,可以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果出现短收,可以削减支出或按程序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弥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按照“二上二下”的预算编报程序完成,是一种由下至上,逐级汇总的预算编报方式。因此,各级政府要做好跨年度预算平衡,并实现中长期预算平衡可控,首先需要各基层预算单位做好本单位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定事业发展长期目标,做好项目调研、论证工作,科学编报中长期财务规划,编制三年滚动预算。拟定事业发展目标时若只考虑一个预算年度内能开展和完成的事项,容易导致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等行为,不利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和公共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预算单位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制定长远目标,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以深圳绿地管养为例,初期目标是达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之后是绿地分级管养,如今是着力打造绿地精品区和特色公园。显然, 随着绿地管养标准的不断提高,财政经费保障力度需逐步加大。负责城市绿化管理的预算单位通过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可以将城市绿化投入资金的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来, 财政部门据此做好财政收支安排,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年度内平衡或跨年度平衡。可见,预算单位制定事业发展长期目标,并做好与之相匹配的中长期财务规划,能为政府预算决策提供信息,有利于政府财政部门综合衡量财政收支配比,统筹兼顾,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跨年度预算平衡。

为适应经济形势,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新预算法对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要深刻理解新预算法精神,把握今后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促进公共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重新修订后的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作者对新预算法实施后行政事业在预算管理上应重视的几个要点进行了阐述,有利于单位管理层开阔思路,明确方向,有效开展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含草案说明)(2014年修订)[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2]财政部条法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改前后对照表[M].中国财政经济经济出版社,2014.

[3]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预算管理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现代公共预算体系的有力保障,对于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财政合理收支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预算管理的实行使内控管理真正实现了对整个财务核算过程贯彻财务管理思想,挖掘财务管理潜能的目的。国家公共财政改革以来,已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在规范单位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并提出建议。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程序上的缺陷

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在编制程序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员工预算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欠缺科学的预算编制思想,常常以申请到更多的财政拨款为目的,不能结合下年度的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的需要编制预算,导致对支出预算不能统筹安排,所编制的预算与单位实际存在较大出入,与预算编制的原始出发点相悖。

在编制预算时,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这就使得预算指标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证,缺乏预算编制的可信程度,使预算编制在初期就不能保证质量,也就更不必说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工作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与预算执行有关的各个职能部门不能有效地参与到编制活动中来,使得编制结果缺乏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二)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漏洞

事业单位固有的预算编制方法尚不规范,所编制的预算质量不高,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規范作用不大。过去,事业单位常常采用 “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即各职能部门通过过去年度预算乘上一个百分比计算得出。这种方法以支出基数为基础,本身就有基数是否合理的问题,不能做到预算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最终造成财政资金的大量流失,财政预算的监控职能被严重软化。此外,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很多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没有和单位的发展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预算的短期行为,致使预算流于形式。

(三)预算机制本身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的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虽然通过在预算管理改革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单位本身对于预算侧重点地限制,使得其对自身的经济效益关注得较少,而只关注整个社会的效益。预算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执行力很难得到保障,最终造成资源浪费,整体内控管理水平不高。

预算控制力的缺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预算编制的内容较为粗放,控制的范围界定得较为模糊,未能有效控制预算外支出;另一方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未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随意性较大,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本身相互脱节,各类预算之间的预算细则划分不明确,费用支出不科学,预算数额常常被人为改动,内控管理水平不高;另外,缺乏严格的考评机制。预算的好坏往往在预算的考评中最终反映出来,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是想通过一定的措施,对单位的经济往来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这种导向性作用是通过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实现的,如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尚不成熟,对于经济业务的规范性也未完善,使资源浪费成为一种必然。

二、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拓展思路,转变思想,使预算管理实现全员参与

虽然我国在推动现代公共预算体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根本上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开展得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集业务、资金、费用等预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尽管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部门预算的基础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事业单位若想在预算管理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给予预算管理充分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使单位的员工慢慢接受并认可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可以以财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积极参与,早编、细编预算,制定科学的定员和定额标准,将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相结合,使员工自觉做到对自身的约束管理。在预算的执行考核过程中,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修订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找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方法。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改进编制进程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一个严谨科学的系统过程,它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又要考虑系统、行业状况;既要着眼于年度需求,又要考虑历史,预测未来。单位应该留给预算编制人员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核查各项支出的可行性和可能性。这其中包含着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项目论证、目标预测、协调平衡等大量工作,充足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其基本要求。编制预算,涉及单位每一个部门,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编制预算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对预算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在预算编制的选择方法上,我们应该选择 “零基预算”的方法。“零基预算”能克服我国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中的不足,不以过去的预算数据作为参考,一切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出适合本部门的具有前瞻性的预算。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建立考核机制

预算执行是能否用好财政资金的重要环节,是预算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预算执行如果做不好,预算编制得再好,效果也不会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笔者认为:第一,预算在分配上要做到细化,应具体到每个责任部门、每个责任人,并且将预算的执行管理与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相结合,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事,使得部门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从而使预算的执行得到保障; 第二,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严重超支等現象要严格杜绝,对预算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地跟踪监控,对预算执行具有较大偏差的,要查明原因、积极总结、科学分析,及时做出预算修订意见;第三,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建立综合性的经费管理制度及相关单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服人,以制度来保证预算管理执行工作的有序和有效,甚至可以通过信息软件技术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整体性的掌控,使执行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第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外部社会监督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在事业单位内部,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监督小组必须具备其特有的独立性,不受各职能部门所制约,实施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各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做出科学准确地判断和反应,并对执行情况的评估与绩效考核相联系,充分员工的积极性,使预算得到有效实施;在事业单位外部,主要是审计机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今,财务审计机构星罗遍布,虽然审计水平参差不齐,但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对科学的审计手段,通过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更能保证监督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事业单位亦可通过社会监督增强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将其预算编制情况、执行情况等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社会公众作为评判,保证监督得公正性。

总之,在现代企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在国家的政策鼓励下事业单位要立足自身实际,切实做好预算管理改革。对事业单位内部资源优惠、资金整合要进行科学合理地监督和控制。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应当认清形势,兼顾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创新管理思路,积极改进预算管理方法,努力绘制部门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1]罗红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9

[2]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7

[3]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6

上一篇:党委委员会会议主持词(党委书记)下一篇:生产实习日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