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课堂实录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人作文课堂实录(精选8篇)

写人作文课堂实录 篇1

话题:以同学或老师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讲评不久之前写的一篇记叙文,要求大家写自己班里的同学或者自己的老师。作文批改之后,我发现大家的笔墨主要还是围绕我们的同学来展开。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更加熟悉,接触更多。

生2:我们刚认识,对彼此都新鲜好奇。

师:是的,写自己的同班或者同宿舍同学因为我们有更多仔细观察他们的机会,从而也更能够写得更加形象动人。想知道我们同学的你们是什么样的吗?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

投影内容:还记得上体育课的时候,他总喜欢打篮球,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杨泽瀚《难忘的他》)

师:泽瀚对他同桌的这一段描写是什么描写呢?

生:动作描写。

师:也就是运用了记人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耳边就仿佛响起了篮球比赛中的讲解员的声音,对于运动员的动作进行了非常准确的描述。泽瀚的同桌也就在这段描述中立体了起来。现在,我们再来看另一段写得不错的文段。

投影内容:他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的身高,根本不像个高中生。看着他手臂上黝黑又健壮的肌肉上附着几根显而易见的青筋,就知道这货一定很酷爱打篮球。远远看去,感觉就像长满青春痘又戴着黑框眼镜的憨豆先生的脸,被装在易建联的身躯上,毫无违和感。(周瀚《你好,憨豆》)

师:请大家一起读读这文段。

生:齐读。

师:知道这写的是我们班的哪一位同学吗?

生:是陈梓鸿吧?

师:大家还不太确定?可能大家现在认识还不到一个月,但是熟悉梓鸿的同学肯定会对他对篮球的热情有所了解,还有他的身高。周瀚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他的脸。看看是不是真的像憨豆先生的脸。

生笑。

师:周瀚所运用的描写与泽瀚所运用的不同,是„„

生:外貌描写。(大声地回答)

师:外貌描写也称为肖像描写。请让我们来看另一段文段。(投影)

投影内容:军训那天,在太阳的强烈哺育下,我们站着军姿,流着汗水,目视着前方。她,时不时冒出一句“热啊”,“累啊”„„在我们的队伍里,她的移动的身子与我们的“木头人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站在那儿,时不时的动一下,扣一下鼻子,傻笑一番,脚在不停地动着,心里像在默默地说着:我抖,我抖,我抖抖抖,抖出一番成绩来。这便成了我们“木头人状”中的一个典型亮点。(谢玲《话说,那个人》)

师:来,让我们也把这一段文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请大家小组讨论,分析一下这个文段中运用的描写手法。

生议论纷纷。

师:我们有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成果。

生1:有语言描写。比如“热啊”,“累啊”,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

生2:还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她站在那儿,时不时的动一下,扣一下鼻子,傻笑一番,脚在不停地动着,心里像在默默地说着:我抖,我抖,我抖抖抖,抖出一番成绩来。”这个就是典型的许润婷嘛。

师:即使我们刚认识不久,但是不久前的那三次迟到和她的课前自我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她印象深刻。那读了这段话,我们更加能够看到许润婷那种散漫和“无纪律性”。

生大笑。

师:其实还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对比手法。把许润婷的那种生动活泼的表情与我们“木头人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了这么多的片段,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无论是哪一种描写手法,运用恰当的话都会让你的写作事半功倍,甚至会成为你整篇文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为你们的文章增加分数,成功吸引读者的眼球。

生:老师,都是一段一段的,有没有完整一篇的呢?我们想看。

师:还真没让大家失望呢!来看一下许漫冰同学的《大叔?大树!》我们有请许漫冰同学来为我们大家念念她的文章,好吧?大家掌声鼓励。

生鼓掌。

作文投影。

许漫冰上讲台念自己的作文,声情并茂。

学生听得入神,并对其中描写的人物进行猜测。

师:同样,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其中运用到的描写手法。

生讨论。

生1:有语言描写,比如文中的“我”与大树的对话。

生2:有表情描写,比如“他倒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一只手挠着后脑勺,一只手使劲左右摆动”,仿佛那个腼腆的他就在我眼前了。

师:大家找出的都是比较明显的描写手法。其中还有一种描写手法可能比较隐蔽,也可能因为大家比较少用,所以不太容易一下子就看出来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现在有点头绪了没?

生:我想是环境描写。

师:这位同学真棒,一点即通。正是环境描写。虽然环境描写不能直接刻划人物,但是通过环境的变化,我们可暗示出人物心情的变化。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写人的记叙文,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刻划主人公,使他更加立体。正面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心理描写等等,侧面的描写就有我们刚刚说的环境描写。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人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把自己的人物写活起来。最后我们还有两篇较为优秀的作文请大家欣赏。同样要请作者来念自己的作文,而大家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用心听作文,并找出作文中所运用到的各种描写手法。另一个任务是大家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各种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中,修改自己的作文。

投影《嘿!》《我的同桌》

附:

大叔?大树!

许漫冰

暑气逼人,在阳光的沐浴下,我们难免会急躁,会焦虑,会不知所措„„

大叔,是我对他的称呼。或许是因为他很憨厚吧,从一开始,便这样叫下了。大叔永远微笑着,加上他那笨重的身体,就更是很滑稽可笑了。

“同学,怎么了?”似乎听到有人在跟我说话,我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眼前的人,没有回答,低下头。突然,眼前出现一双手,抓住我的脚,我听到了,想要收回脚,“对不起,我没恶意的,你„„你脚抽筋了吧?我同学也经常脚抽筋,我经常帮他按摩的,你先忍一忍,别动,我帮你按按。”我呆在那,戒备地看着他。“好多了吗?脚抽筋是缺钙哦!还有哦,女孩子总皱着眉头,会长皱纹呢!”他松开了手,“能站起来吗?”我微微点了点头,他扶我起来,我这才细细地端详着他:发胖,一米七几的个子,胖胖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看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谢谢你,我好多了,嗯„„还有,麻烦你了。”他倒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一只手挠着后脑勺,一只手使劲左右摆动,“不,不用谢的,那个其实一点也不麻烦,嗯„„呵呵,呵呵。”原本严热无比的天吹来了一丝凉风,是那样的令人舒服。

“嗯,那个,我这里有那个,那个钙片,你记得每天饭后吃一颗。”说完,他把藏在身后的瓶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然后就跑开了。我这才反应过来,追上去,“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呢?还有,这个我不能收!”我摇了摇了手上的瓶子,“你可以叫我胖子,别人都这样叫的,你就收下吧,我也用不着。”我愣住了,这个傻瓜。“我可以叫你大叔吗?”“嗯,我先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身影与我手中的钙片,严热无比的天吹来了一丝凉风,是那么地令人舒服。

他就像一棵大树,在我需要得到帮助,热得团团转时总会给我遮光,送来凉爽。现在,夏天已经过去,迎来了令人舒心的秋天„„

嘿!

蚂蚁在墙根下搬东西,或一只或一群地在忙个不停,互相遇见了,也只是触角一对,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似乎他们也什么都不说。

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半个月前,我提着几大包生活用品蹑手蹑脚地来到宿舍,来得有点晚,宿舍区没有人影,静得好像听得到小虫在草丛中蠕动的响声。

我住的是上铺,把东西一点一点地向上搬,突然一个玻璃杯从上面摔下来,打破了夕阳里的宁静。“该死。”我不由得抱怨起来。“嘿,需要帮忙吗?”那个人的影子被夕阳拉长直到我的脚下,手中是一本厚厚的外国名著,那亮得反光的眼镜的厚度像是被知识叠积起来的。没等我开口,他已经动起手来,很是麻利,没一会就把玻璃碎片给收拾干净了,马上又开始帮我摆放物品。

“嘿,收拾好了!”“嘿,真是太感谢你了。”

好像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我们便约定俗成地用这个简单的字互相称呼了。

过几天后正式开学,我与他再一次在楼梯相遇。“嘿,这么巧,开学了有什么打算没?”他问道。我说:“嘿,当然是努力向上,有好的成绩。”他扶了扶了眼镜,说:“那我们来比比,可以相互促进。”我一口答应下来,看着他反光的眼镜,似乎有股热浪在心中翻滚,却莫名得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很亲切。

从那之后,走在新的校园里总会想到他。在我累了倦了,不想学习时,他那反光的眼镜就会在脑海浮现,将“懒虫”驱逐出境。

昨天他找我去操场跑步,当我累得不行时,他总会提醒我要坚持。我看得出他的体力一点也不比我好,他瘦弱的身体仿佛被风一吹就会倒,但是他是如此地顽强。当回到教室,我欢喜地告诉老师我突破了二千米长跑大关时,却没人知道这背后的有股力量在推动着我。

细数岁月,我们认识不到半个月;

细数生活,他却帮了我很多。

如今我依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我在心中将他称为“益友”。在安稳宁静的岁月里,嘿!让我们如同两只蚂蚁,默默前行。

我的同桌

郑锦贤

人海茫茫,与你擦肩膀踩脚而过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与你相识的必然有限,与你相交的会有多少?所以有人说,遇见就是缘份,凑到一块儿就是难得了。

新学期开始了,这次跟我凑得很近的依然是我的同桌,只是换了个新人而已。时间可以让生米煮成熟饭。在同宿舍的生活里,我对我的同桌有了一定的认识。

天微微放亮,略带清冷的晨风携着浓郁的青草味卷入室内,带起一众人身上的鸡皮疙瘩,陆陆续续地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但总有那么一个人不知是何原因就是不醒,或许是感觉不到寒意,又或者是一心向睡而屏蔽了周围的嘈杂。

在一众室友的骚扰声中,他依旧云淡风轻,让我等只得任其睡到自然醒。不过难得的是他至今未曾迟到,实在奇葩!

我的这位同桌兼下铺舍友的声音非常响亮,在课堂和生活中,时常响起他极富特色的高分贝的言语及惊呼声,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宿舍里常常响起他的歌声。可能是他自身声线秘歌曲不搭,所以唱得有些断调和起调,虽不至不堪入耳,但也不能算是享受。所以他也成为一个不是很好笑的笑点。不过即使被笑话,他依旧执着于歌唱,追求进步„„

他性格上还有很严重的两面性。他是个话很多的人,也能够提很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俨然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形象;他话不多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字不说,任你如何叫唤也得不到回应,可能使用暴力手段才能把他的魂拉回来。由此可见,其出神状况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间接反映其心事之多,也说明我对他的了解绝对仅限于其冰山一角。

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我们在了解别人的时候会知道别人的缺点,但绝对不可以以此判定一个人的全部。要了解一个人,就应该和他相处,用各种角度挖掘;这同样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是我从他身上体会到的。

写人作文课堂实录 篇2

闫学老师《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课始, 闫老师先请学生欣赏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歌《橄榄树》, 并要求学生听音乐, 看歌词。其间简介了三毛和她的作品, 展示三毛生活照。然后让学生看照片猜三毛儿时的理想。)

师:不瞒同学们说, 你们统统猜错了!想知道三毛的理想是什么吗?

师:她把自己儿时的理想写在一本书里, 请大家看这样的一段文字。 (出示《拾荒记》中的一个片段, 学生读) 现在知道她的理想是什么了吗?

生:做一个在街头拾破烂的人, 做个卖冰棍和烤红薯的小商贩。

师:同学们没想到吧?原来她的理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她为什么要做街头拾破烂和卖东西的小贩?有什么好处吗?

生:我认为她想要自由。

师:哪里看出来?

生:引文中说她拾破烂、做生意的同时, 可以玩耍, 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也有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

师:是的, 三毛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她觉得只有自由, 才会快乐!每个人的理想并非得是伟大和神圣的东西, 但肯定要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它可以是我们心中那一份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美好的心愿。正是带着这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毛走遍世界各地, 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书里和歌里, 一如她在《橄榄树》歌词里写的一样……

(师生品味《橄榄树》歌词)

师:请大家猜猜我儿时的理想。为了公平起见, 在猜之前, 我先将答案交代给一个同学。谁来? (一生上台) 让他为大家的猜测做裁判。 (对该生) 同学猜对了你就点头, 错了你就摇头, 同学发言由你选。

(学生猜测, 台上男生摇头)

师:“裁判”, 还想让他们猜下去吗?看来他们是没希望了。请“裁判”大声地告诉他们。

生:闫老师的理想是做小卖部的售货员, 而且只卖两样东西, 一样是糖果, 另一样是点心。 (不少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

生:因为闫老师现在的成就远要比理想的成就大得多!

师:做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难道不好吗?我觉得挺好!

生:堂堂的特级教师想当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 太不可思议了!

师:人家那样著名的女作家只想做个捡破烂的, 我还没去拾破烂呢!这有什么奇怪的?可能你们觉着闫老师的理想挺好玩的。但我觉得我们的理想只要是真诚的、真实的, 就是可贵的!我想你们的小脑瓜里也都有自己的理想, 可能更好玩, 更有意思!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想当一个股票专家。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妈整天就在股市上看, 时间长了, 我也懂得了些股票知识, 有了些兴趣, 很想帮她。可我也不需要太专业, 因为那样就会抢了巴菲特的饭碗, 那就不大好了。

师:没想到我们的教室里就坐着一个未来的巴菲特!看你的聪明劲儿, 巴菲特小时候未必比你强。

(学生理想各具个性, 如做小学教师、环保大使和爱心志愿者等)

师:你们的理想都很有意思, 也很真诚, 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吧, 我们把下面的时间留出来, 将我们的理想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出示课件:“写下你的理想……”) 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可以用“我的理想”做题目, 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但是文章的主题要围绕着“我的理想”来写。

(在《雨的印记》钢琴曲中, 学生作文, 教师行间巡视, 点拨初评, 并在“优作”上打上“☆”记号)

师:大家写得差不多了。打“☆”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这几位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看看他们的作文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哪些地方写得好,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生:我的理想跟闫老师的差不多, 虽然不大, 却十分美好。我的理想就是开一家便当店, 店里应有尽有……我要开成全国和全球连锁店。去干旱的地方……去寒冷的地方……去重灾区……

师:听了这些, 我不得不说他的理想比闫老师远大得多。你们知道闫老师的小卖部为什么只卖糖果和点心这两样东西吗?

生:我觉得闫老师是要把快乐和甜蜜送给每一个人。

师:我很开心, 你这么想我。但那时的我还没有那么高尚。再猜猜看。

师:闫老师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自己真的就是个馋嘴丫头, 所以我的便利店就只卖糖果和点心这两样东西。但我绝对没想到要办全国和全球连锁, 而且要服务到寒冷的北方和各个灾区, 所以说刚才那位男生的理想比我的要远大得多。老师很佩服你!

生:我的理想是当个股票专家, 因为我妈妈总是在炒股, 她只要在键盘上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如果我做一个股票专家, 一定要把技术告诉老妈, 因为“上阵亲兄弟, 打仗母子兵”嘛!……而且妈妈也就能腾出时间给我做剁椒鱼头了……

师:我特别喜欢他的作文, 因为他特别真诚, 文字也特别真切, 文中的像“上阵亲兄弟, 打仗母子兵”等句子表达也很风趣。刚才没打“☆”同学如果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也很好, 也可与大家分享。谁来?

生:我要做个珍爱生命的使者, 不希望酒驾的惨剧再次发生, 希望人类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死亡……

师:你写得很深刻!老师刚才没给你打“☆”, 很抱歉, 现在给你补上。

(师相机引导学生讨论“自然死亡”的概念)

师:刚才我非常开心地分享了你们的作文, 现在闫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一篇关于理想的文章片段。

(出示《捧起第一次的茉莉》一文中关于自己理想的片段, 引导学生配乐悟读“下水文”, 并引导学生评价)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通过刚才的交流, 老师很有感触。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写的文章想要打动读者, 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提起笔, 就要捧起心, 把心献给读者。”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再继续修改完善一下, 尤其是个别细节的地方要注意修改。

师:这节课, 大家不仅谈了各自的理想, 知道了许多同学的理想, 还知道了三毛和闫老师的理想。其实理想就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 每一个理想都是向往, 都是渴望。希望你们播下的理想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衷心祝愿你们梦想成真!

虞筱熹老师《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栏目的主题吗?

生:记得。这一栏目的主题是“我的梦, 中国梦”, 有好几位名人谈了自己的理想。

师:有哪些名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理想? (学生交流)

师:是的, 无论是像完玛草那样的小女孩, 还是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大科学家, 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心愿, 而且都获得了成功。难怪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理想是前进的力量!” (课件出示) 这堂课, 我们就来聊聊“我的理想”这个话题。 (板书:我的理想) 请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自己的理想。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我要成为像梅西那样的足球明星。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你做准备了吗?

生:爸爸迷上了南非足球世界杯, 只要有比赛, 他就“承包”了我家的电视。受他影响, 我也慢慢喜欢上了看球赛, 而且特崇拜阿根廷的梅西。现在每到课间、假日,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小伙伴一起踢足球, 有时还会拉上爸爸……

师:你真棒!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生:希望我家拥有100平米以上的大房子!因为我家现在的房子太小, 仅有不到80平米, 靠爸妈在这几年打工的收入, 暂时无法买起大房子……

师:这是你的一个迫切的心愿, 可能也是你们全家的共同目标。

生:想让爸爸和第三任女友早点领结婚证。

师:你爸的第三任女友如何?待你怎样?

生:她非常好。有时我做错事, 爸爸对我脾气很暴躁, 而新妈妈总是耐心指出我错在哪里, 并和蔼地安慰和鼓励我, 帮助我改正错误, 所以我很喜欢她。她可关心我啦, 有时待我比爸还好!

……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你们的理想和心愿都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在刚才的交流中, 有的同学具体谈了自己理想产生的原因, 有的同学重点谈了自己为理想、心愿付出的努力。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 把你的理想和理想背后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 。

(播放轻音乐, 学生作文, 教师检视)

师:我们先来听听同学的作文。

生:我的题目是“我想迅速长高”。我都六年级了, 还是很矮, 跟五年级差不多。为了长高, 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每天都要吃钙片, 要喝两大杯牛奶, 有时爸爸还替我拉一拉筋骨……都坚持半年多了, 量量才长了1厘米, 我大失所望, 我要是能快速长高多好啊!

师:听了他的故事, 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写得很幽默, 很生动。从作文流露出的失望之情, 可以看出他对长高是非常渴望的。

师:从哪里看出他的失望?请他再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对他的作文还有什么建议吗?

……

师:大家围绕“我的理想”交流得非常好!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交流。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不管是大理想, 还是小心愿, 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付诸努力!

对两堂课的赏析与感悟

《你听,多美》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篇3

生:我感受到江南的雨声是美的。

师:很不错,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想必各位还有印象,虽有点寒意,却真的很美。

生:我觉得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声也很美。

师:嗯,壮阔。只要不泛滥就好。(生笑)

生:我听那些古曲《春江花月夜》《梁祝》就感到很优美。

师:高雅!

生:我写的是我看的两个电视节目:一个是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一个是《加油,好男儿》中聋哑人宋晓波的表演,我觉得很震撼,他们虽然耳朵听不到,却能用心感受到音乐的美,并把它传递给我们。

师:非常好。也向你表达敬意!

生:我觉得周杰伦的歌也很不错,像《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都很美。

师:像《双截棍》《龙拳》之类的呢?

生:也好听,只是有点吵。

师:啊呀,知音啊,幸会幸会!(生笑)

师: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如果我们的思维再开阔一点还可以想到更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先来分分类,听的可以包括声音、音乐和其他。当然音乐也是声音的一种,因为刚才有几位同学提到音乐,我们把它单独列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如果还要再细分的话,声音又有自然万物的和谐之声,如鸟语花香;有祖国前进的文明之声,如北京奥运;有驰骋疆场的雄壮之声,如刘项之争;也有振聋发聩的呐喊之声,如鲁迅的《呐喊》、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至于音乐,那更是数不胜数了,不知各位听音乐时看重哪些方面?

生:我觉得音乐首先曲子要优美,然后歌词再诗意点。像方文山给周杰伦作的那些就很好。

师:还是离不开周杰伦哪?(生笑)不过,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既然大家对周杰伦如此感兴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为什么他的歌广受欢迎。

生:他的歌很适合我们,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生:他的气质个性很独特,在歌曲中有时体现一种大气,如《霍元甲》;有时又有古典韵味,如《菊花台》。

生:他的歌包含了很多元素,有现代的,也有传统的东西,但能够很巧妙地融合,简直天衣无缝。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还真的很在行。其他的我们不去细究了,单说他的古典味道,如果细心研究过,方文山绝对功不可没,相思情爱是古人今人共同的情感,在现代歌词当中融入古色古香的故事、古典诗词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你可以从《菊花台》中体会到征夫和思妇的相思,可以从《发如雪》中领略到青春和爱情的感伤,可以从《青花瓷》中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神奇。既然这些都是美的,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到作文中去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美感呢?

师: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不少——你还可以写听到《听妈妈的话》时对儿女理解父母的感同身受,听到《中国话》时对世界认可中国的骄傲自豪,听到阿炳拉《二泉映月》时的凄惨悲戚,听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的顽强不屈,听到天才郎朗演奏时的精彩绝伦,听到弱智舟舟指挥时的自信潇洒……当然,除了这些音乐,你还可以写其他的方面,比如希望小学里响起的清脆的读书声,某位人生导师留在你心中的谆谆教诲声,或者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听到雄壮的国歌声让你激动不已,甚至你还可以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中获得灵感,比如前一段时间放映的电影《集结号》,整个连的人不就是为了听那一声期待的“集结号”吗?以上我所说的这些你任意选择一个作为切入点都可以,这时你还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吗?有句古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但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若取一瓢饮,须有水三千。”(板书)你在作文之前不要急着下笔,先将自己的思维横向纵向拉伸拉伸,尽量让自己想的多一点,然后选择最优最佳的一个。不怕货比货,就怕你肚子里没货。(生笑)我还告诉你们一个我的发现,古人说的“胸有成竹”,这个“成”字不仅解释为完整、成形,还应解释为成批、成量。只有见过成批成量的竹子,熟知它们的各种类型,在胸中才能有完整成形的竹子。而要“有水三千”,必须多喝水,当然白开水不行,矿泉水也不行,(生笑)得是墨水。

师:刚才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说了作文选材的问题,现在我们说说你确定了材料后怎样才能写得好的问题。

生:我觉得“你听,多美”这个题目本身就很美,确定材料之后应该还要在形式上构思,是写成故事的形式还是抒情散文的形式。

师:很好的见解。

生:我想在语言上还要进行加工,因为你听到的这么美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也是糟蹋掉了。

师:嗯,这个难度蛮高的,估计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生:我想如果能说出自己的话,真心话,应该也可以。

师:这话我很赞同,我就多说几句。作文本来就应该写自己的话,有时“自己的”甚至要比“正确的”更重要。如果你明明没有听出美感来,却非要在那里绞尽脑汁地编你听了有多美多美,明眼人是能看出你的虚假的,这样的作文要么空洞乏味,要么矫揉造作。比如你根本没听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降临带给大地万物的喜悦,你没听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空谷传音更衬托宁静清幽的美妙,或者你根本也没觉得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声音是美的,那就不要选择它们,你应该写的是你确实听到某个打动或者震撼了你的声音。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若言为心声,则情真意切。”(板书)你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感动读者。我也来说一个我听音乐的一次亲身体验。我们知道曲子是一首歌的灵魂,有时甚至没有歌词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力量,好多年前香港版的《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曲,我第一次听那个曲子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后来我又听了很多次,一直到现在还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我不敢说我听出了作曲人的全部心声,但感觉应该听出了些意味:你争我夺的惨烈,爱恨情仇的激越,行侠仗义的豪放以及退隐江湖的闲适,有清高,有孤傲,有寂寞,有潇洒。所以这样的曲子不但旋律好听,还有江湖故事、侠义精神,甚至还有其他我没听出来的东西,这是我自己的真切感受,如果我来写这篇作文的话说不定就写这个了。周杰伦说要听妈妈的话,那是应该的,我还想说的是也可以听听我的话。(生笑)当然,更要听听那些圣贤的话,但是更重要的是别忘了要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话。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嘛:“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说自己的话,让别人无话可说。”(生笑)

师:当然,如果是高手,你来个虚构的真实能够让人信服那也很不错。像小说戏剧,那就是艺术的真实。再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垓下之围时那段“霸王别姬”写得多么深情,惹得多少儿女泪,你说真正有这事吗?不一定吧,但它就是让人感动。我们这次作文中有位高手写的是荆轲听高渐离的击筑后引为知己,后来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也投筑刺秦。写了高渐离的三次击筑:琴酬知音——易水壮别——投筑刺秦,非常生动精彩,特别是第一个环节,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她设计了两人见面听到筑的美妙声音,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认为这就是很成功的虚构真实,同样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这也是说自己的话,不过忽悠水平比较高,你甚至要举起大拇指表示佩服。(生笑)

师:在有了好的材料,有了真情实感之后,还要在哪些方面考虑做得更好些呢?

生:结构上应该注意层次,比如来几个小标题或者在段中反复出现“你听,多美”的句子。

师:这样阅卷老师看的非常清楚,也能体现你的功底,蛮好。

生:我觉得在谋篇布局上还可以再弄些花样,比如来点悬念,像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常常出人意外。

师:嗯,不错,很能借鉴。

生:都被他们说掉了,我同意他们的观点。(生笑)

师:其实刚才几位说的都有点创新,是吧?好,我这里有一篇文章,大家看看写得怎样?(朗诵作文)

6∶10,闹钟响。想再赖一会儿,妻踢了我一下。嗯,好吧,起床、刷牙、洗脸,穿上结婚时的衬衫(穿西服太热了),套上新鞋。摸摸脸,又折回来,拿出剃须刀。前一天刚刮过,可现在又有些小胡茬,粗粗的,得清理清理,要不然怎对得起这身行头。

9∶20,手机铃声响。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清脆的铃声即使已经是最低音了、即使隔着裤子口袋依然十分清晰,学生们都知道这声音来自我身上的手机,我当然也知道这短消息来自于妻。极为尴尬的五分钟终于让下课铃声解放了,还没走出教室,就掏出来看了:“医生说十点钟做手术,快点来。”

9∶38,我在完成了请假、飞车、健步等一系列的动作后直奔医院三楼的妇产科。“签字吧。”医生递过来手术同意书。我看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手术可能发生如下医疗风险……”有些迟疑,妻也在催促:“签吧,我已经签了。”我很想说出“不”。之前的九个月本来都商定好要自然分娩的,可这个小家伙到了预产期一点动静也没有,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还不想出来,妻似乎有些急了,而且前几天查了羊水有点偏少,于是决定要在自己原先光洁无比的腹上划上一刀。我曾说:“这个疤将永远留着,你不怕吗?”“有什么怕的,又没人看到。为了能早点见到小宝宝,挨一刀也值。”她似乎说得很轻松。我知道有的女人为了爱,是什么都可以舍弃的,妻更是。她一直都是这样,决定了的事绝不后悔。一刀,一把锋利的刀带给女人一生的疤痕,却依然要一脸幸福地去领受这一刀,即使担着这样多的风险也毫不退缩。女人有时真的可以比男人强大,我迟疑地落下名字……

10∶03,妻躺在担架上被推向手术室,一脸宁静。我轻轻捏捏她的手:“怕不怕?”她笑着摇摇头。

10∶09,门被关上。我被挡在外面。妻努力还想再看我一眼,头稍稍仰起,想要说些什么又终于什么也没说。我知道这目光包含了太多的含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妻的这深情一瞥。虽然我知道这种手术成功率是很高的,但要说完全不紧张那是在欺骗。我掏出手机,10:09,真是巧,今天又是10月9号,这一天,这一刻注定是属于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10∶17,我和两个妈妈坐在门外的椅子上,一会儿又站起,走走,手指也不知交叉过多少次了。掏出手机,才过了8分钟。

10∶34,楼下有个学校的同事上来,他的妻子三天前刚刚生了一个胖小子,向我来传授经验分享甘苦了。呵呵,我也将为人父,真快啊,想起这个小家伙还真是让我们有些担惊受怕,半个月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让他妈妈还出了血,不过其实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他已经来了。四个多月的时候,又是莫名其妙地让妈妈出血,吓得我们住院保胎。可他没事人一样,照样在肚中踢得欢快,现在终于要出来了,但愿他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10∶38,一声啼哭。丈母娘第一个反应过来,是我们的宝宝。我虽然也听到了,但不太确定,好像是楼下传来的吧。几十秒后,门被打开,我连忙冲过去,从护士手中小心地接过。“是个儿子。”听到护士这样说,其实这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出生了,他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上了。我甚至都忘了说声“谢谢”,就忙着逗他了,直到听到“快抱到下面去称一称,然后打针。”这才醒悟过来。

10∶56,门再次被打开,妻也被推了出来。“怎么样?”“还好。”她看不出有任何的疼痛,也许是麻药没过吧。“你在里面有没有听到小孩的哭声?”“当然,他哭的那一刻,我也哭了。”这就是母亲吧。

师:有点长,是吧?如果你们给这篇文章打分,准备打多少?

生:好像没有提到“你听,多美”啊,我觉得偏题了。

师:好,我给这篇文章加一句“你听,多美。”就在文章最后:“妻又微笑着说:‘你听小孩子这清脆的哭声,多美。’”这样行了吧?

生:嗯,好像切题了。

师:如果没有这一句这篇文章就跟题目没有任何关系,可加上去之后就觉得不但切题,甚至可以说就是“点睛之笔”。用明确的时间记录等待小孩子出生的整个过程,不但有别于一般的散文,而且把人物焦虑、期待的情绪很好地展现出来,并且前面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个过程,不就是为了听最后的那一声美妙的啼哭吗?现在你们打多少分?

生:65分。(满分70分)

生:我给满分。构思很巧妙,形式很新颖,而且虚构得很真实。

师:看来各位的评价很高啊。确实,如果在考场上看到这样一篇作文,相信阅卷老师会眼前一亮。不过这篇作文要写出来得有相关的经历才行,凭空虚构似乎难度比较大,是吗?(生点头)

师:(停顿片刻)再透露一个消息,其实,这篇文章出自鄙人之手,为了纪念小儿出生而作。(生哗然,作晕倒状)

生:我要求重新打分,不及格。(生笑)

师:哎呀,从天堂掉进地狱了。(生笑)其实这篇文章倒真的跟我们的作文题丝毫也搭不上边。但是前两天我在想这个作文如果让我来写我会用什么材料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篇文章,就把它拿过来跟大家开了个玩笑。我刚才说要写这样的文章得有相关的经历才行,但如果我们当中确实有人虚构出类似于这篇的作文来,那也是有相当震撼力的,不是吗?所以,我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各位:“若创新求变,可更胜一筹。”(板书)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注:“你听,多美”为南京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作文题。)

作文教案课堂实录 篇4

师:近四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俗称“三自作文”,即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上海卷也是“三自作文”。阅卷时,题目虽没有确定评分标准,其实,谁都知道题目的好坏对作文评分的高低肯定是有影响的。有人把高考作文比喻成年轻的姑娘,考生要善于“打扮”,亮出你的动人之处,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显然,好的题目就是一个亮点。因此,“自拟题目”也是考察考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切不可等闲视之。常言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我们则可以说“文靠题妆,题靠妙妆”。好的题目,在高考作文中,是打动阅卷老师“芳心”的重要“武器”,也是赢得作文高分的诀窍之一。“题好一半文”恐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笑,窃窃私语。)

生:老师那怎么给作文拟个好题目呢?

师:问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训练一下作文的拟题。

师:下面大家以“人”为话题,拟一些题目。

(生分小组讨论,以奥赛队形式汇报,每队不少于三个。)

紫色的回忆队:《一个成功的翻译者》、《属于人的美》、《人生》

传奇队:《人生,永远燃烧的烈火》、《“彩霞”人生》、《幸福人生》

灌篮高手队:《人生如同巧克力》、《人生的思索》、《人道、人权、人类》

零下一度队:《做人》、《感悟人生》、《人很重要》

必胜客队:《人=灵魂+躯体》、《人类的时尚》、《珍惜生命》

师:(微笑)很好,同学们集思广益,拟了这么多好作文题。觉得哪些题目拟的最好。

(生激烈争论)

生1:我认为《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人生》拟得最好。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两个题目都直入主题、而且很深刻,很成熟,有一种对人生反思的哲理。

生2:我认为《“彩霞”人生》最好,因为这道题目,它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人生的色彩,想象的空间也很大。

生3:我认为《人生如巧克力》最好,因为我最喜欢吃巧克力,

(生哄然大笑)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很新颖,很有个性。那么那些未被同学们看中的题目为什么不好呢?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窃窃私语)

生4:我认为那些题目不好写作文。

师:为什么不好写呢?

生4:(思考一会儿)不知从何下手。

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生5:我们组一致认为这些题目很空洞,不具体,所以不知从何下手。

师:很好。同学们在给话题作文拟题时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个: (1)照抄话题,误把话题当题目。(2)题目没有新意,落入俗套。 (3)题目过大,宽泛,没有针对性。(4)题文不符,文不对题。

师:话题作文怎样拟好题目呢?首先要切题。一般话题作文的话题开放性大,写作角度多,选好一个角度命题即可,切不可贪大求全。要细处落笔,以小见大,适合于自己写作。其次要新颖、生动,不人云亦云。在拟题过程中,角度新鲜一点,调动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作文拟题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拟题中不妨一试。

(1)套用法。就是套用广告名、歌名、歌词、诗句等。如《我被真诚撞了一下腰》、《九百九十九个心愿》、《我的眼里只有你》、《夜半“呼”声》等,这些题目大家似曾相识,却又做了一些改装,给人耳目一新,又不乏幽默的感觉。

(2)悬念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例如,《他一直盯着女生看》。一看这个题目吓了一跳,非看下去不可。看完才知道原来他是毕业前给同学们画一些毕业肖像。

(3)新视角。从一些新颖的角度入手拟题。例如写“团结”的作文很多,如何拟一个新颖的题目呢?一位同学独辟蹊径,拟了这样一道题目:“5-1=0”,令人不得不看下去。

(4)题目中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刚才传奇队的《“彩霞”人生》、《人生,永远燃烧的烈火》,使作文增辉添彩。

师:好,我已经说了这么多了,“光说不练嘴把式”,下面大家就具体练一练。以“幸福”为话题拟一些题目。

(生热烈讨论。)

传奇队:《提醒幸福》、《幸福之我见》

零下一度队:《我和幸福失之交臂》、《幸福向我招手》

紫色的回忆队:《幸福漂流记》、《紫色的幸福》

灌篮高手队:《幸福=责任+拼搏》、《爱拼才会赢》

必胜客队:《幸福应是先苦后甜》

师:同学们这一次的拟题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比上次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大家继续坚持。

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实录 篇5

生(齐):是的,校园的花开了。

生(齐):树叶抽出了很多绿叶。

师: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有没有喜欢其他季节的?

生1:我喜欢夏天,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生2:我喜欢春天,春天生机勃勃。

生3:我喜欢冬天,冬天可以堆雪人。

师:我也喜欢冬天呢,那洁白的雪花啊,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下来,感觉世界都安静极了,雪停以后,可以堆雪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章《雪》。看看鲁迅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师: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谁愿意来?

生: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生: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我们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

师:同学们的了解非常详细全面。我相信,这堂课同学们肯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感情。能有自己的收获。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同学们预习情况,请大家看银幕:

(投影显示下列生字生词,抽学生读生字词,解释词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

明确: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

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凛冽(lǐnliè)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弥漫

明确: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融,溶化。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因为我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不会去预习课文。如果老师课堂不加强教学,学生掌握的效果就很差)

师:我们先来听《雪》这篇课文的朗诵录音,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一,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二,雪有什么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说明。

生:写的是南方的雪。

生:也有北方的雪。

师:你们能说说这两个地方的雪分别有什么特点吗?我们先说南方的雪,

生:滋润美艳。

师:哦,很好,找到了书上的一个词,那你能说说滋润美艳体现在哪些地方吗?(师肯定学生通过书上的词来回答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定不要脱离文本)

生:如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写出下雪天的时候各种花很美。

师:那作者是怎么写出花的美艳的呢?

生:从颜色上来写,有血红。白中陷青,深黄,冷绿。

师:很好,很会分析,除了滋润美艳外还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有些迟疑,没有同学举手,我感觉要适当的作些提醒了。因为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同时也缺少认真阅读课文的习惯。)

师:我们把第一段来读一读吧,好吗?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点什么。(通过阅读,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生:我觉得还很有生机,从蝴蝶和蜜蜂可以看出来。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不错。

你们觉得还有其它特点吗?

(学生很困惑,他们觉得已经概括的很全面了)

生:很有趣,大家都来堆雪人。

师:哦,雪让人们觉得很有趣。你们觉得堆的雪人好看吗?

(教师的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作者写这个片断的原因。)

生:好看,从。。。。可以看出来的。

师:是不是大家每天都来看呢?

生:不是。第二天就很少有人看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融化了,不美了。

师:那你们知道南方的雪还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南方的雪很美,但是不能保持长久。

师:很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们对南方雪的特点分析了太全面了。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北方雪的特点。

生:北方的雪如粉,如沙,不粘连的。

生:北方的雪不像南方的雪那样怕阳光。我从这句看出来的。。。。。

生:作者说北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

师:同学们找的很好。如果我们把北方的雪看成是一个人,你会怎么样评价这个人呢?

生:很孤独。很坚强。

生:宁死不屈,因为他是雨死后的精魂。

师:同学们都说了南方的和北方雪的特点,你们认为作者喜欢哪里的雪?

(这个问题一抛开,同学们就蠢蠢欲动,很想发言的样子。其实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深刻,我认为会出现不同的答案的。)

生:我觉得他喜欢南方的雪,因为他把北方的雪写的很美。而且很有生机。

生:我认为他喜欢北方的雪,北方的雪很坚强。

生:我认为他喜欢南方的雪,因为写南方的雪用的篇幅多。

生:我认为他喜欢北方的雪,因为鲁迅也是一个不妥协的人,和北方的雪相似。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从他们的争论判断出,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并不了解。我考虑要补充介绍一些当时的写作背景了。)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好。这样吧,我们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吧。

师: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师:同学们了解了写作背景后,有什么启示吗?

(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认为作者喜欢北方雪的学生明显多了。)

师:其实,书上有一个词给我们有一个提示,可是我们的同学都忽略了。

生:是“但是”这个词,说明作者喜欢更喜欢北方的雪。

师:大家认为是吗?“但是”这个词有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转折。

生:作者从南方雪转到北方的雪,作者是更喜欢北方雪独立不妥协的特点的。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写北方雪的这部分内容吧。体会北方雪的特点。你们觉得要用什么语气读?

生:我认为应该是激昂的语气。因为北方的雪是独立的,不妥协的。就像是在战争时代不怕牺牲的战士一样。

(学生理解了内容以后的朗读指导。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师:写雪的文章及古诗文很多很多,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课外还可以去读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去收集有关写雪的文章及古诗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课堂实录 篇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并通过讲述和表演表达出来。

2、使学生通过表演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学会组织语言,并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大胆而又合理地想象。(重点)

2、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难点)

三课题来源

双休日,在老家逛街,一卖服装的浙江老板娘要给当地的派出所写一封感谢信,不会写毛笔字,我代为其写,老板娘为表示感谢,送我一件衣服。那两天我一直在苦苦的思索如何给学生上一堂想象的作文课,突然间,我茅塞顿开,可以以此为课题,买衣服,送衣服,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服装店的老板娘为什么要送衣服给老师。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件新棉袄,时髦墨镜,摩丝。(教者边讲边展示这三样东西。)有谁知道老师带它们进入课堂目的吗?

生1:老师难道想要打扮打扮变得更时髦。(课堂短暂的沉默后,一女生举手站起来犹犹豫豫地说。)

生2:这是一堂语文课,难道我们马上要学的语文课跟衣服有关吗?(一男生也很不确定地说。)

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但都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

师:小朋友们肃静。(课堂慢慢的安静下来。)小朋友你能把你们现在的心情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并写到日记本上吗?

生:能!

师:打开你们的日记本。(学生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忙碌起来。)

师:那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

生1:今天语文课,顾老师带来一件时髦的新棉袄,一副时髦的墨镜一瓶时髦的摩丝,顾老师想要干什么,难道他想把自己打扮成时髦的帅哥,或者把我们小朋友打扮成时髦的小帅哥和小美女吗?(学生哄堂大笑。)顾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拭目以待。

生2:今天语文课,顾老师没有带语文书、备课笔记,甚至连一张白纸也没有带入教室,只带来一些时髦的衣服和化妆品,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顾老师你想干吗

设计思路:

学生三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普遍存在恐怖心理,新课导入不告诉学生这堂课是作文课,而是通过三件道具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好奇,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其实学生在日记本上忙碌的写文字,文字虽然不长,但都通顺并能真实的反映自己当时的心理。就是在暗示学生写作并不可怕,只要你用心写就能写出美妙的文字。同时为下面的.想象写作埋下一个良好的伏笔。)

2、启发想象:

师:看这件新衣服,前几天顾老师逛一家服装店,过了一会儿服装店的老板娘竟然把这件衣服送给了顾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面板书买衣服,送衣服。

(生积极地思考,但却不敢举手,教室里又出现短暂的沉默。)

师:大胆地猜,猜不出来无所谓,这样吧,谁的猜想大胆而又合情合理,老师把这副时髦的墨镜奖励给他。

生1:服装店的老板娘是老师的亲戚,所以送给老师一件衣服。(一男生打破沉默,大胆的举手。)

师:很好,肯去想象,值得表扬,有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更大胆一点的。

生2:服装店的老板娘喜欢上了顾老师,所以送给老师一件新衣服。(学生又一次哄堂大笑。)

师:你的想象真大胆,这个答案我喜欢,老师想问你,服装店的老板娘年轻吗?(刚刚笑完的学生又笑了,教者及时地表扬了学生后,为了让课堂气氛再上一个台阶又调侃了一下。)还有大胆的答案吗?

生3:服装店的老板娘是老师失散多年的妈妈。所以送给老师一件衣服。师:你的想象很合理,但是老师家里头有妈妈!

生3:不对,老师你家里头的妈妈是你的假妈妈,而这个服装店的老板娘才是你的真妈妈。

师:这是为什么呢?(教者哑然失笑。)

生3:很多年前,老师刚刚出生,然后老师的爸爸妈妈发生矛盾离婚了,后来老师的爸爸又结婚了,这件事情老师的爸爸从来没有跟老师讲过,所以老师并不知道。

(学生笑得更欢了。)

师:你的想象也太大胆了。(教者哭笑不得,但同时也暗暗的佩服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想象不但大胆而且还很曲折。)还有大胆的答案吗?

生4:老师帮老板娘抓了一个小偷,然后服装店的老板娘送给老师一件衣服。??

《雷雨》课堂实录 篇7

师:孩子们, 周朴园是个好人还是个罪人?

生:罪人!

师:他是罪人, 他犯了哪些罪?他最大的罪是什么?

生:他抛弃了已怀身孕的爱人鲁侍萍, 还有他把两千两百人给杀死了。

师:两千两百个工人, 他并不是开枪杀死的, 而是故意让江堤出险, 淹死的。他双手沾满了两千两百个工人的鲜血。谁揭露他的?

生:鲁大海。

师:每个小工他扣了多少钱呢?

生:三百!

师:这是周朴园发家的第一桶金, 他是罪人。

刚才这个同学又说他还跟侍萍恋爱, 然后抛弃了她, 并把鲁侍萍逼得怎么样了呢?

生:自杀!

师:是怎么自杀的?

生:跳河。

师:就这两桩罪, 一个是两千两百个工人被淹死, 一个是所谓“始乱终弃”。其实还有一件事, 鲁大海之所以来罢工, 不是因为两千两百个工人被淹这件旧事, 他是因为什么罢工的?

生:周朴园怂恿警察开枪打死了三十个工人。

师:二者加起来是两千两百三十个!他杀人已经成为习惯了!只要出了事, 他就要动用警察, 要开枪, 要镇压!所以, 这算一桩罪———杀人!第二桩呢, “始乱终弃”。

也就是说, 他是一个虚伪、自私、冷酷、丧失人性的人, 由此来看, 他这个人是非常反动的!同时我们也可看出他的虚伪, 他把侍萍逼得跳河!

但是, 仅仅说他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动资本家的形象, 作者曹禺不同意!我们的《教参》说, 他是反动资本家, 曹禺写这部戏就是揭露反动资本家的反动、冷酷、罪恶, 暴露资本家大家庭的混乱、黑暗。看见别人这么去演绎、阐释他的作品, 曹禺先生自己很委屈! (多媒体投影曹禺话语, 一学生读)

“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 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

师:“匡正”, 也就是揭露、揭穿、批判, 让人们不要去学它。曹禺当初写《雷雨》并没有批判、讽刺和揭露什么的意思。

那么, 曹禺本真的意思是什么呢? (让学生朗读曹禺的话)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 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

“我如原始的祖先们, 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 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 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 《雷雨》所象征的, 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 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师:他在说什么?

生:他认为神秘的事物是不可理解的。

师:也就是说, 曹禺要表达的是隐秘的、不可理解的, 曹禺当初写这部戏就是因“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宇宙间有那么多神秘复杂的东西。什么叫“神秘”“隐秘”“不可理解”呢?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先看“罪与罚”。

生:周朴园的两桩罪是, 第一, 恋佣人遗弃, 致母子跳河, “始乱终弃”;第二, 致死两千两百三十人, 敛横财发家, 他赚得铜板滴血。

师:再看看周朴园的结局, 他是一个罪人, 他的人生结局, 他受到惩罚了吗?他人生的目的, 他追求的荣华富贵、幸福美满、家庭和谐, 最终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得到什么呢?

生:受惩罚, 家破人亡。

几番恋情不合伦, 几条人命不得生, 几个家庭同破碎, 几个生者孤苦终。

师:曹禺在《雷雨》尾声里, 写繁漪和侍萍精神都不正常了, 周朴园伺候她俩。周朴园最后得到圆满了吗?

生:没有。

师:儿女死的死, 走的走。他起初犯了那么多罪, 最后受了罚。前面是“犯罪”, 之后是“受惩罚”。那么我问大家, 犯了罪, 是否必然受到惩罚?

生:必然!

师:也就是说, 犯了罪就必然、肯定、百分之百受到惩罚, 是吗?

生:不是。

师:也就是犯了罪, 并不必然受到惩罚?

生:是的。

师: (对另一生) 犯了罪会不会受到惩罚?

生:我觉得会。

师:你能阐释一下吗?

生:现在的社会有法律来约束, 以前的旧社会, 法律不健全, 但伦理道德也会让他受到惩罚。

师:只要犯了罪, 就必然是“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时候一到, 马上就报。所以, 刚刚那同学说的“犯了罪不会必然受到处罚”的说法是错误的。必然受到惩罚的说法, 才是正确的。

生:戏里的年代, 社会黑暗腐朽, 犯罪的人不一定受到惩罚。

师:你的意思是, 旧社会的罪人不会受到惩罚。当今的社会要是谁犯了罪, 一定是“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生:是的。

师:现在社会是非常圆满的, 过去是不圆满的?

生:是的。

师:现在也有很多坏蛋、罪人没有受到惩罚啊!如果真有恢恢的天网, 善必然有善报, 恶必然有恶报, 那还要警察干什么!可每天都有大量的犯罪分子漏网, 据说破案率百分之七十就很高了, 还有至少百分之三十漏网的。

生:但是现在政府正在努力。

师:可再努力他能百分之百受到惩罚吗?

生:那倒不能。

师:天网恢恢, 有没有疏而漏的时候呢?

生:有。

生:现在受法律约束, 以前这方面差些, 但是犯了罪, 他内心的痛苦, 也是一种罚。

师:也就是道德上的自责, 内心反省。那也并非必然吧。什么是必然?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这句话里的规律是偶然还是必然?

生:必然。

师: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这说的是社会规律。下面我们看看自然规律, (老师将一黑板擦举过头顶) 我撒开手, 它落到地上, 究竟是必然的, 还是偶然的?

生:必然!

师: (撒手, 黑板擦落地) 它受地球引力影响, 必然掉在地上, 这是自然定律。那社会规律, 是否如此呢?作恶必然有恶报吗?行善必然有善报吗?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 作恶与行善, 跟善报和恶报之间, 它是必然的、简单的、单线的联系, 还是偶然的、复杂的、多线的联系?

生:偶然的、复杂的、多线的联系。

师:社会历史现象、人生现象, 是否跟自然现象那样, 有那么多必然与直线简单的联系? (教师再次演示撒手黑板擦必然落地现象)

生:不是!

师:可是, 我们看这部戏, 周朴园做了坏事, 后边得到了这种结局, 家破人亡, 戏让我们观众感觉到这是必然的, 还是偶然的?

生:必然的。

师:戏把偶然的现象演绎成是必然的, 这就是一种神秘。周朴园前面干坏事, 人生的结局, 还有他人生的过程, 就是让他遭受惩罚。老天爷在看着呢, 这就是疏而不漏。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 有没有老天爷?

生:没有。

师:是的, 没有。这就是曹禺写的神秘, 可理解吗?

生:不可理解!

师:年轻的曹禺在清华园里对人生、社会的这些现象不可理解。戏里周朴园犯的罪, 跟周朴园的人生结局、人生过程, 这之间冥冥有天意, 让我们读剧本的人, 看戏的人, 产生一种“必然”“关联”的想法。

下面看“诅咒”。

生: (朗读)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 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 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师:这里是一种诅咒, 用语言去骂别人, “绝子绝孙”, 这种诅咒, 能否应验, 变成现实呢?

生:不一定。

师:若应验, 是一种偶然, 还是必然呢?

生:偶然。

师:周朴园最后绝子绝孙了吗?

生:没有。

师:周萍和周冲死了吗?

生:死了。

师:那这算不算断子了呢?

生:算。

师:到了结尾, 曹禺没有告诉我们, 他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去哪了。两个儿子死了, 一个儿子下落不明, 我们还能想象他还有孙吗?

生:不能。

师:那这个诅咒实现了没有呢?

生:实现了。

师:基本上实现了, 偶然又变必然了, 神秘不神秘?

生:神秘。

师: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

生:一语成谶。

师:下面看四凤发的誓。

生: (朗读)

鲁四凤:妈, 我答应你, 以后我永远不见周家的人。

鲁侍萍:孩子, 天上在打着雷, 你要是忘了妈的话, 见了周家的人呢?

鲁四凤:妈, 我不会的, 我不会的。

鲁侍萍:孩子, 你要说, 你要说。假如你忘了妈的话。

鲁四凤:那———那天上的雷劈了我。

师:四凤最后是怎么死的?

生:被电死的。雷也是一种电。

师:两语成谶了, 一一应验。咱们都是学自然科学的, 语和谶, 两者之间, 有没有必然关系呢?

生:戏里让观众产生必然的关联、联想。

师:实际上二者之间没有必然关联。若有, 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13亿人一起来发誓, 共产主义不就实现了吗?

生:不会。

师:戏让“语”跟“谶”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关系, 这就很神秘了。

下面看“命与天”。

人们有没有命运?老天是不是掌管着我们的命运呢?

生:不是。

师:你不相信命运是吗?

生:是。

师:那命运掌握在谁手里?

生:自己手里。

师:侍萍是怎么说的。

生: (朗读)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命, 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我没有找你, 我没有找你, 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师:侍萍是否相信天命?

生:相信。

师: (老师模仿侍萍口吻深情地读)

天知道谁犯了罪, 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 如果要罚, 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一个人有罪, 我先走错了一步。如今我明白了, 我明白了, 事情已经做了的, 不必再怨这不公平的天;人犯了一次罪过, 第二次也就自然地跟着来。

侍萍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她越过了一条线, 她是一个佣人、仆人, 然而呢, 她违背规矩, 爱上了主人, 并且没结婚就生了孩子, 所以她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对天, 她是真信还是假信呢?

生:真信。

师:中国太多下层的劳动妇女都信天命, 相信天必然掌管着人的命, 侍萍就信这种必然、这种神秘。

以上一共有几种神秘?

生:三种。第一种是“罪与罚”, 第二种是“语与谶”, 第三种是“命与天”。

师:那么, 咱们说说, 天的定义是什么?从自然角度, 到底什么是天?

生:抬起头看到的就是天。

生:天应该是当时人们思想上的一种寄托。

生:周围的一切就是天。

师:咱们不是从物理、地理学上来严格定义“天”!一般地、笼统地说, 地之上的, 周围、周遭的就是天。注意, 都有一个“周”字。

师:再想一想, 这部剧的主角姓什么?

生:周。

师:刚才我们说了天叫什么?

生:周围。

师:周遭、周天、周围。曹禺写“周朴园”的时候, 为什么不让他姓张、王、李、赵呢?取名叫“周朴园”, 有什么寓意吗?正如《红楼梦》里人物的姓都是有讲究的, 《雷雨》里人物的姓名, 似乎也是有讲究的。

生:“周”其实就是天。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周”组词。

生:周围、周遭、周末、周边、周而复始、圆周、周全、周到、周游、周详、周易、周旋、周章、周长……

师: (朗读)

侍萍: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 就搬了家, 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 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我伺候你, 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 我的报应。

用含“周”的四字成语来概括一下投影的剧情。

生:周而复始。

师:解释一下。

生:父母一辈, 主人和仆人产生恋情产二子, 母子跳河;子女一辈, 周萍和四凤生恋情, 四凤母子电亡。

师:儿女重复了父母一辈的悲剧,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债子还, 母罪女偿, 是一种罪与罚的体现。这也是一种神秘感。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这是“周”字的第一个含义。

现在大家来给“圆周”下个定义, 或者画图, 什么叫“圆周”?

生:起点和终点的重合。

师:起点与终点的重合、重逢。现在我们回到剧中, 数一数全剧中有几组重合、重逢、应验? (投影)

朴园: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园: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我没有找你, 我没有找你, 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师:算不算重合?

生:算。应该是两人30年后又转回来了。

师:再来看下一组。 (投影)

朴园: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师:从隐秘的角度来看, 四凤是侍萍的女儿, 是她身上的骨血, 来到母亲以前恋人的家, 伺候他, 此地也是母亲在这个年龄打工当侍女的地方。这算不算来到了她妈妈的起点?从生命密码的角度来看, 这算不算一种循环?

生:应该是一种循环。

师: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四凤好像是妈妈的一个使者、一个化身。而周朴园一看到四凤就想起了侍萍。从隐秘角度看, 也算是一种重合和重逢。

生: (朗读)

朴园:我要问你的, 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侍萍: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朴园:我问, 他现在在哪儿?

侍萍: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师:这里是谁和谁的重逢?

生: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重逢。

师:简单来说, 这是父与子的重逢。鲁大海去哪打工不好, 偏偏到了父亲的矿上, 这也挺神秘的啊!

看下一组。

四凤爱上周萍———自己的哥哥。兄妹相见并且相恋了, 兄妹重逢。

再来看下一组。

四凤的誓与大海的咒。

四凤:那———那天上的雷劈了我。

大海:姓周的, 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师:语言、誓言和诅咒, 犹如在天上飞, 之后就落在现实的地上, 就应验、就实现。四凤的誓言和大海的诅咒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谶!所以说“, 周”的第二义, 重合、重逢、应验。

生:五种重合:1.父母重逢;2“.父”女重逢;3.父子重逢;4.兄妹重逢;5.言行应验。

师:我们当然可以把此看作戏剧性, 而《雷雨》的“戏剧性”, 就是要营造、渲染一种神秘。

再来看看周朴园与侍萍, 这两人的名字。 (投影:浮萍的图片)

大家来看萍有什么象征含义。

生:没有根, 没有依靠。

师:有没有自主性?能否主宰、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不能。

师:这就是萍。

生:漂泊、飘零、飘荡、漂浮、游移、无根。

师:无法主宰自我的命运。侍萍是不是这样的性格命运呢?

生:是。

师:大家再来看, 相对于“萍”的无根漂泊, 作为“周”, 圆周之“周”, 是否也是漂移不定的?

生:圆周应该是固定的, 有圆心。

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就是他人生的圆心, 周朴园围绕这个圆心旋转, 对不对?周朴园能不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生:能。

师:所以这就是“周”, 这就是“萍”。所以他是稳定、可控的“周”, 她是无根、飘荡的“萍”。周朴园能自我掌控自己的命运。可是我们想一想, 他实现了自己赚大钱, 从而荣华富贵的愿望了吗?他实现了组织一个圆满的大家庭的愿望了吗?

生:实现了。

师:他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没有?

生:掌控了。

师:所以“周”围绕着圆心, 固定、圈定、限定, 周全、圆满。他有一颗“定心”丸。大家再来看侍萍, 她在周朴园的“周圈”内:她的福, 起于与周朴园的爱情, 但极其短暂, 像一个梦幻。她的祸也由此开始, 她没有跑出周朴园这个“天”, “周天”, 周朴园就是她的“周遭”“环绕”, 她没有能逃脱。

大家来解释一下这幅图。

生:心形的项链是周朴园以前对侍萍的爱。

师:正是这心形的项链最后变成了锁链, 成为侍萍人生的枷锁。萍没有跑出“周圈”。

那我们再来看, 剧中其他人物跑出周朴园这个“周圈”了吗?咱们挨个来看。繁漪同周朴园结婚了, 她得到的是自由, 还是一条锁链?

生:锁链。

师:他让繁漪听他的话, 她不得不听, 得到的是锁链。要繁漪给周萍、周冲做出服从的样子———事事听从周朴园, 必须听周朴园的话。繁漪其实是向往自由的, 不肯接受周朴园的颐指气使, 所以说周朴园是繁漪的锁链。

再看周冲, 是像自由的小鸟一样的五四新青年, 向往纯真的爱情, 他受不受父亲的父权约束?

生:受父权约束。

师:周朴园对待他的儿子, 表面上确实是温情脉脉, 很疼爱儿子。可是呢, 他必须让儿子怎样?

生:他必须让儿子遵守规矩, 维护父亲的尊严。

师:再来看看周萍, 他也想自己出去闯天下, 挣脱这个压抑的家庭, 但是他的人生已经被安排好了, 周朴园让周萍干吗?

生:到矿上工作。

师:注意了, 这是要让周萍接他的班。周萍也想走出周家, 可是他走出去了吗?

生:没有。

师:周朴园也是周萍的锁链, 也是他的“天”。以上哪四个人走不出这个“天”?

生:侍萍、繁漪、周冲、周萍。

师:再想, 还有谁?鲁大海到哪打工?

生:周家。

师:鲁大海同他斗争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生:失败了。

师:大海还是被周朴园“罩着”, 跑不了, 你跟我周朴园斗, 你哪怕是孙悟空, 我是谁?

生:如来佛。

师:再看鲁贵, 也依附于周朴园, 他除了周家这样的资本家大家庭, 是否容易找到一个好养家糊口的工作?

生:不容易。

师:周朴园是侍萍的锁链, 也是所有人的锁链。他就是一个锁链, 他就是一个牢笼, 就是一个“周圈”, 就是一个套, 就是“周天”。剧中所有人都逃离不了他的圈定, 所以说“周”就是周朴园, 他用命运的锁链, 锁住了剧中所有人。剧中所有人无一不在锁链中, 都是“萍”。除了周朴园, 其他人都是“萍”。萍无根飘零、命不由己, 仅仅是侍萍一个人吗?

生:是所有人。

师:再深思一下, 周朴园是不是“萍”?他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吗?

生:周朴园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也是“萍”!

师:周朴园似乎不是“萍”, 他似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所向往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都获得了吗?

生:周朴园最后结局不好, 要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不至于让自己的孩子都死了, 最后妻子疯了, 自己落一个家破人亡。

师:他是不是“萍”啊?剧中人物无一不是“萍”。不仅仅是侍萍, 其实这幕剧人人皆是“萍”, 被谁掌控?

生:被命运, 被天。

师:周朴园既是他人命运的锁链, 又是命运中无根的飘萍。在周朴园这个“周圈”的外面, 大家想一想, 还有没有更大的“环绕”“周遭”?

生:有。

师:这才是曹禺让我们深思的。

咱们回到教材节选的课文文本。 (投影)

填字———

上半部分, 周 () ; (填3字组成成语)

下半部分, 周 () ; (填一字)

生:上半部分, 周而复始;下半部分, 周旋。

师:解释一下。

生:下半部分, 鲁大海和周朴园, 要达到不同的目的, 相互钩心斗角, 周旋。

师:周朴园费尽心机, 鲁大海也想方设法实现目的。情节上, 就是“周旋”这个词语。

朴园:那你叫他进来吧。等一等, 叫人到楼上请大少爷下楼, 我有话问他。

……

[周萍由饭厅上, 见有人, 即想退回。]

朴园: (看周萍) 不要走, 萍儿! (视鲁妈, 鲁妈知萍为其子, 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萍:是, 爸爸。

朴园: (指身侧) 萍儿, 你站在这儿。

(向大海) 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师:为什么周朴园与鲁大海谈判, 却让周萍从楼上走下来?

生:希望周萍与兄弟见面, 而且周朴园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一起, 可以有一种当父亲的感受。

师:嗯, 这是一点。

生:他本来是要让周萍接他的班, 所以现在谈判让周萍来学习一下。

师:周朴园毕竟是要退的, 现在让周萍来学学, 老董事长是怎样手段老到、运筹帷幄地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向老爸学学, 你要接我班!这也表明周朴园这个人的心思怎么样?

生:周密。

师:再掂量这句话, 是周朴园对鲁大海说的———“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生:说明他还是关心儿子的。

师:这里面有没有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叮嘱?我的孩子呀, 将来你凭意气能办成什么事啊!

生:有。

师:担心他儿子凭意气将来会怎么样?

生:惹事。周朴园自己会受到牵连, 鲁大海自己会惹祸上身。

师:想着自己儿子跌跟头, 周朴园心里好受不好受?

生:不好受。

师:面对两个儿子, 两句对话, 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用“周”字概括。

生:周全。

师:和正常的父亲一样, 所以也可说是“周正”。不是很反动、很虚伪、很自私的, 他很周全、周正、正常。

具体再分析, 周朴园在后面这个谈判的戏里, 问了几个问题?又拿出来几个文件?

生:六个问题。两份文件。

生:电报和合同。

1.你叫什么名字?

2.你有什么事吧?

3.哦, 那么———那么, 那三个代表呢?

4.哦, ———他们没告诉旁的事情么?

5.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领袖们都可靠吗?

6.矿上昨天已复工, 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

师:由此我们来看, 这六个问题, 周朴园是否知道答案?

生:知道。

师:那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生:因为他想表现出对儿子的关心。

师:仔细看, 只是那么简单吗?

生:我觉得不是, 是体现他的威严。

师:周朴园全部都布置好了、安排好了, 全部掌控着局面。现在他就像抖包袱, 在鲁大海面前, 在周萍面前, 一层层抖开。

生:让鲁大海屈服于他。

师:屈服于他, 让其狼狈!在我周朴园的威严下, 你鲁大海还嫩。让儿子在这里跌倒了、摔跤了, 实现了怎样的目的?

生:让儿子觉得他周朴园权势很大。

师:对, 一方面让大家觉得自己是运筹帷幄, 很周密, 很有智慧。另一方面呢, 让鲁大海在这里跌一跤, 吃一堑长一智, 实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训导、叮嘱。周朴园如此表演、表现一番, 他想让周萍看到什么呢?在周萍的眼睛里, 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爸爸, 怎样的一个董事长?

生:我觉得, 周朴园这个父亲是一个既威严又很有能力办事的人。

师:对, 就是一个掌控全局的人, “顶天立地”的人, 处理各种棘手的事情, 应付裕如, 得心应手。他俨然一只经验丰富、才能超群的老猫, 捉弄着鲁大海这只小老鼠。表演给周萍看, 让他学一学。

好, 我们回到语言题:

生:父亲周正, 心思周密, 安排周详、周到, 考虑周全, 费尽周折, 全力周旋, 狼狈周章。

师:当然“周章”这个词语, 还有“周折苦心”的意思在。我们再回到周朴园的性格分析, 在刚才谈判周旋这场戏里面, 是谁狼狈周章?

生:鲁大海。

师:对, 他失败了。但在剧的结尾, 有一个人一辈子的终局, 人生的大结局, 却是狼狈周章, 谁?

生:周朴园。

师:他是别人的“环绕”“周遭”“周圈”“周天”, 他是充满智慧的, 他一辈子在处理、应对跟鲁大海谈判这样棘手的事情时, 他的对手是一万次一千次失败, 但周朴园呢?

生:一万次一千次成功。

师:而周朴园一万次一千次的成功, 加在一起, 却等于人生终局的大失败, 等于狼狈周章。周朴园这样的人呢, 绝顶的聪明, 在剧里是最聪明的, 可最后的结局是家破人亡!这正是曹禺要让观众深思的。

他想得很周密, 但是他的一辈子, 用一字, 不周什么?

生:不周全。

师:不周延。

师:人算算过天了吗?

生: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师:这是哪里的一句话?

生:《红楼梦》。

师:对。即便是一部《雷雨》, 也重复了《红楼梦》的主题。曹禺、巴金那一代人受《红楼梦》影响很深。周朴园是一个胜利者吗?

生:不是, 人生惨败, 家破人亡。

师:他是一个狼狈周章的人。而周朴园是别人的“天”, 但他本人冲破了环绕着他的“天”了吗?周朴园冲破了宇宙的牢笼 (“周圈”) 了吗?

生:没有。

师:周朴园是可恨的, 双手沾满了鲜血, 是一个罪人, 我们当然应该揭露、批判、谴责。可我们对于周朴园, 除了以上这些情绪, 是否还有其他情绪?同学们, 看了《雷雨》全剧之后, 看到周朴园家破人亡时, 是什么感觉?

生:可怜。

师:悲悯, 是吧?周朴园是一个造孽的人, 他毁灭了别人, 同时也是一个被毁灭的人。别人想从他的“周圈”里冲出去, 侍萍想冲出去, 繁漪想冲出去, 最终却冲不出去, 塌陷于“周”的牢笼、周的限定, 无可奈何。

而周朴园自己呢?也是一个被圈定的人, 他也是一个突围不出“周圈”的人, 在宇宙的牢笼、在天命的自然法则里。

我们用了一系列的词来总结他, 他周全、周备、周密, 但不周延。他有票子, 有厂子, 有位子, 有房子, 有车子, 有女子, 有名气。

师:周字, 金文, 在古老社会是“圈田围园来播种”的意思, 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呢?圈功名利禄, 圈票子、圈厂子、圈位子, 等等。

(韩老师说快板)

种下票子买园子, 买下园子建厂子;

种下房子找女子, 找了女子有孩子;

种下位子有名气, 有了名气坐车子;

万事周密万事备, 万事皆空毁盘子!

师:他毁了一生的盘子。好了, 咱们再回到作者的话。

“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 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 (曹禺《雷雨》序, 1936)

师:曹禺先生的意思是, 我不是要攻击, 我不是带刺的, 我不是拿着刀枪的, 我不是一个社会批评家, 不是社会的战斗者、挑战者。我是提醒看戏的人们, 请你们警醒, 请你们反思。

“我想通过一个家庭的毁灭, 表达自己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 表现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 也许有一个主宰, 它就是上帝或说是命运, 近代称它为‘自然法则’。” (曹禺《文学报》, 1993年7月2日)

师:宇宙间到底有没有操纵命运的事物呢?读完全剧, 我们或许觉得会有。

“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 ———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 希伯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 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 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 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曹禺《雷雨》序, 1936)

师:管辖就是操控, 就是“周、圈、套”。

“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 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 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 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 ———机遇的, 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 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 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 (曹禺《雷雨》序, 1936)

师:曹禺先生所说的“狭的笼”, 大概就是我们讲的———

生:周字。

师:曹禺就让周朴园这个人类智慧的代表、飞扬跋扈的代表, 最后狼狈仓皇、狼狈周章, 来警示台下看戏的人们:请你们想一想吧, 连周朴园这样绝顶聪明的人, 都在“狭的笼子”里狼狈周章、家破人亡, 更何况其他的人!所有的人———剧中的人和台下看戏的人, 谁还能比过周朴园吗?

师:这部戏的情绪, 是“悲悯”, 不是批判、揭露。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 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 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雷雨》序, 1936)

师:人, 须谦卑, 须敬畏。

最后我们继续说这个“周”字, 教师投影旋转的太极八卦图。

所谓周, 阴阳相生, 包藏天地, 孕育雷电。关于太极的这部书叫什么名字?

生:《周易》。

师:周字, 并非周朝之意, 而是无所不备, 包藏天地, 阴阳相生, 孕育雷电。

天地就这样旋转, 周而复始, 包孕雷电。所以这戏叫《雷雨》。让观众受到“雷”一样的震动, 受到“雨”一样的精神洗礼。

世界是否是神秘的?我不希望你们树立神秘的世界观, 只是希望你们树立一种神秘的审美观。你是否树立神秘主义的世界观, 由你自己去探索、决定, 谁也不能彻底地定义这个世界就不神秘。

(韩老师深情而富有感染力地诵读“侍萍祈天”)

“啊, 天知道谁犯了罪, 谁造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天哪!如果要罚, 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一个人有罪, 我先走错了一步。

如今我明白了, 我明白了, 事情已经做了的, 不必再怨这不公平的天, 人犯了一次罪过, 第二次也就自动地跟着来。

写人作文课堂实录 篇8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学生个个伸长脖子看着老师手里鼓鼓的黑包,当看到老师抓出一把小桔子时,又失望了。)

师:我们来做个传桔子的游戏,把这些礼品送到每个人手中。(学生的兴趣又来了,人人坐直身子,跃跃欲试)我们这儿有八个小组,每组六个人。现在分给每个小组六个桔子。传桔子时每人要留一个桔子给自己,其余的桔子向后传,比比哪个组传得快。取胜的小组可以先尝一尝桔子。(众笑)

[评析:玩,是孩子的天性,做游戏符合孩子们的特点。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二、试写初评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桔子,然后写一写,给你们五分钟时间,比比谁写得好。开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写作中。)

师:时间到。请第一个写好的那个男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发表意见。

生:桔子小小的,圆圆的,还没有我的拳头大呢!它的皮黄澄澄的,很粗糙,上面布满了小孔,真像一张漂亮的脸蛋上长满了小豆豆。

师:写得太棒了!棒在哪儿呢?

生:他写了桔子的大小、形状、颜色。

生:写桔子外皮时,运用的比喻句很形象。

师:看看文中有哪个词用得不够准确?

生:“小孔”是小洞的意思。桔子没有小洞,用“小疙瘩”更准确些。

[评析:教师注重让学生学会评价,既要善于发现别人写得精彩的地方,也要指出别人写得不够好的语言。]

师:其实光观察桔子的外皮还不够,果肉也同样值得一看,因为里面的世界更加精彩!有谁写了果肉的,请站起来读一读。

生:剥开桔皮,就露出细嫩的桔瓣,它们像亲兄弟一样紧偎在一起。

师:你是怎样剥开的?桔瓣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它们怎样紧偎在一起?大家试一试,剥开看一看。

[评析:教师有机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抓住契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生:迫不及待地剥开。生:小心翼翼地剥开。

生:桔瓣是月芽形的。

生:他们肩并肩、手拉手,像亲兄弟一样紧偎在一起。

师:说得多好啊!其实把文章写得具体并不难,你只要多问几个怎么样?还有写果肉的吗?

生:看到黄澄澄的桔瓣叫人直流口水,我情不自禁地掰一个放进嘴里,酸溜溜,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师:你的味觉真不错,品尝到了桔子的酸甜味儿。除了写桔子外形、颜色、味道,还有写其他方面的吗?(学生面面相觑,没人举手。)

三、具体指导

1. 听一听

师:现在大家把桔子放到耳边听一听,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见桔子说:“小朋友,请不要吃我,那会疼死我的。”(众笑)

师:你能感觉桔子的疼痛,说明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生:我仿佛听见桔瓣在说:“小朋友,我在里面闷死了,快给我开门,让我出去看看外面美丽的风景。”

师:你真是一个爱美的孩子。你的思维已属于中度思维了。

生:我好像听见桔子说:“我们有这样漂亮的外形,甜美的果肉,这都要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农民伯伯。”

师:很不简单。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思维已属于深度思维了。(学生纷纷举手,争相发言。)

[评析:教师创设听桔子说话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快乐的写作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2. 摸一摸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摸摸桔子,说说手感怎样?

生:桔子既不像苹果那样光滑,又不像草莓那样粗糙。

生:桔子摸上去像爷爷那粗糙的手,又像松树的皮。

师:手感不错,再向深度思考。

生:摸着桔子坑坑洼洼的外皮,我感觉到了桔子的坚强。

师:给他掌声,这是深度思维。你怎么感觉到桔子的坚强?

生:桔子外皮的坑坑洼洼,这是它和风雨、烈日顽强斗争时留下来的痕迹。

生:摸一摸桔子,我感到无比温暖,我们一家就像桔瓣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和睦相处。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中国人民也像桔瓣一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努力进取。

[评析: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亲和力的笑容为课堂营造了一种精神振奋的“情调”,学生受其感染,始终洋溢着热烈而饱满的情绪,学生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形成了一种活泼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习作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

3. 闻一闻

师:我们来闻闻水果,能闻到什么味道吗?

生:我闻到了一股酸甜味儿。

生:啊,好香啊!我闻到了一股清香。

生:我闻到了农民伯伯辛劳的汗水味儿。

……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来服务于教学,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即时生成的“负资源”转化为教学的“新亮点”。]

四、再写互评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应该怎样观察事物?

生:观察事物时不仅要认真看,还要仔细听、摸、闻、尝。

师:对,要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观察。现在,同学们再来写桔子,肯定会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具体了。写时注意分小节,开始写吧。给你们十五分钟时间。

[评析:教师让学生在不吐不快的境界中写作,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就能抒发出真情实感。]

师:时间到了,十、九、……好,现在各组从后面往前面传作文本,比哪一组传得快。请班长抽出三本作文本,让大家欣赏。(生读作文,大家评价。)

上一篇:09年中国财政政策改革和财政政策的改革方向下一篇: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