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通用10篇)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1

回忆我童年读过的书,我只能记起《365页故事》和《三毛流浪记》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书柜里就只有这两套适合我看的书。《365页故事》的包装为黑色,分为上下两册,封面上画着一个妈妈和一个孩子,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听着妈妈讲故事。《三毛流浪记》也分为两册,一册是粉红色的封面,上面写着《三毛流浪记》,而另一本的封面则是绿色的,上面的大字变成了《三毛从军记》。

对于《365夜故事》里的文字我已经忘却,倒是能依稀记得《三毛流浪记》里的情节。现在想来倒觉得有些奇怪,几乎没有文字的图画,我却能从中读出许多故事。小时候看书,只关注它是否有趣,没怎么多想其背后深刻的意义,因为这次的作业,我又上网重温了这部漫画,因为好多细节都记不住了,必须再看看才能写出点东西。没想到才看第一眼,记忆的水龙头就像被打开一样,每幅画似乎不是从电脑屏幕映射到眼睛里,而是从记忆里蹦出来一样,不断的在我脑海里跳动。这里我想小小的感叹一下:小时候的记忆力果然好,不像现在,昨天看得书今天就忘了。真后悔小的时候没多看点文学名著,落到现在肚子里没多少墨水。

对于三毛,我想说他真是个倒霉的孩子,一个诞生于中国漫画家张乐平笔下受尽凌辱、身世凄凉、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倒霉孩子。他在各个小故事中遭遇着各种各样的不幸,也许小故事的开头他会碰上好运,可小故事的结尾他必定又会倒个大霉。小时候看书,大多是看书上本身就具备的东西,不会想太多,而现在就不同了,现在能看到书本以外的东西,就像这次重温《三毛流浪记》,我没有因为三毛滑稽倒霉的经历而开怀大笑,反而因为三毛的可怜遭遇而感到难过。在看的过程中脑袋里会跳出从电视剧中积累的有关旧社会的画面,画

面中总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灯红酒绿歌舞生平,而另一个则是穷困潦倒水深火热。漫画中那些人物的面容我都觉得有些可怕,不管是“不白之冤”里的大婶,“推车上轿”里的有钱夫妇,“小心烛火”里的老大爷,还是“学习印刷”里的小工,我都觉得他们的面孔是扭曲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看这部漫画能得出什么感悟,我只能落入俗套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毛流浪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丑恶与冷酷。或许我们还能从其他角度剖析他的含义,比如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激励孩子学会一种叫不屈不饶的精神等等。

我们所认为的儿童文学应该具有纯美、质朴、稚拙、欢愉等特点,但我觉得自己看了《三毛流浪记》之后没有愉快的感觉。三毛那衣衫褴褛的形象没让我觉得他有一点可爱,特别是三毛的一些痛苦的表情甚至让我觉得他有些可怕,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看这部漫画会不会有被吓到的感觉。

虽然《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但对于这部陪伴我走过童年岁月的漫画,它给予我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一种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想到它,我就想到绿色、粉色的两本小书,就想到我趴在床上随意的看着它,在某个时候被它里面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但一合上我似乎有能马上忘记它,立刻就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对于它我只想说三毛活在我的心里,活在我的童年岁月里,也许它还活着几代人的童年岁月里,三毛的故事能激起了几代人的共鸣。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2

一、《小癞子》及其人物特色

《小癞子》分为七章, 以主角小拉撒路的一段自述身世为开篇, 开始讲述其一生的经历, 在一个又一个主人的影响之下, 如何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 变成一个甘愿苟活偷安的小癞子。小拉撒路出生于托梅斯河边的一个小村落, 父亲由于偷窃被判刑, 小癞子的母亲让他跟随着一个瞎子替他领路, 自此开始他的流浪生涯。瞎子是个狡诈的老人, 经常虐待小拉撒路。从瞎子那里, 小拉撒路学到了如果要生存, 就必须学会狡黠和欺骗。老人曾说:“傻子, 学个乖吧!瞎子的领路孩子得比魔鬼还机灵”【1】。一段时间过去, 小拉撒路无法忍受瞎子的虐待, 在报复了瞎子之后便开始寻找他第二任主人。他的第二个主人是个吝啬的教士, 几乎不给小拉撒路食物, 小拉撒路只能通过自己的狡猾和骗术来获得食物。最后教士发现了小拉撒路的诡计, 毒打了他一顿并将他赶走。之后小拉撒路又跟随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侍从, 徒有光鲜的外表, 实际却穷的经常挨饿, 反而需要依靠小拉撒路的乞讨和邻居的施舍来养活两个人。与侍从分开之后, 小拉撒路给一个墨西徳会的修士当侍从, 这个修士喜欢到处“经营俗务, 奔走拜访”【2】, 这样长途跋涉的生活让小拉撒路无法忍受, 在几天之后便离开了修士。接着是一个兜销免罪符的人, 小拉撒路跟着他四个月, 吃足了苦头。之后, 他又分别跟随了一个画手鼓的和一个神父, 神父让他去城里卖水, 使小拉撒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进账。四年之后, 小拉撒路辞离了神父, 又跟了一个公差, 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最后, 小拉撒路与圣萨尔瓦铎 (San Salvador) 大教堂大神父的女仆结婚, 结束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开始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从本质上来讲, 小拉撒路是个善良、天真的孩子, 他被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利用一些骗人的小伎俩来维持生计。他虽然为了生存而经常做些欺诈讹骗的坏事儿, 但他的小骗局并没有真正地对社会带来危害。甚至, 在跟随那个兜销免罪符的人时, 因为反感兜销员欺骗老实百姓的行为而最终离开了他。他能以乐观、现实的态度面对生活, 他并不奢望可以进入上层社会, 只求一个平静、自主、平凡的生活, 就像小说最后小拉撒路所得到的那样。因此, 即使关于女仆和大神父的流言满天, 他依然愿意为能保有一个平稳安定的生活而装聋作哑。所以, 小说中的小拉撒路对于自己最终的生活是非常满足的。

二、造成其人物特点的原因分析

那么, 为什么我们会在一篇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流浪汉小说中看到这样一个乐观、善良、积极面对生活的小流浪汉呢?造成他这些性格特征的原因可以有很多, 如家庭、朋友、遭遇、社会背景等等, 下面我将从家庭、作者和社会背景这三个因素的角度出发, 对小拉撒路的性格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流浪汉小说的鼻祖。

1. 人物家庭成长因素

小拉撒路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家庭, 父亲因偷窃而被捕, 最后死在战场。虽然父亲偷窃的行为并不光彩, 但是他在偷窃被发现后对自己行为供认不讳的举动也能称得上是个还算正直的人。“…….我爹就此吃官司了。他据实招供, 直认不讳, 为正直吃了苦头。”【3】小拉撒路的母亲, 在父亲被捕之后要独自承担抚养小拉撒路和维持生计的责任, 然而她也并没有因为生活的穷苦而进行一些非法的行径, 而是通过“给学生做饭, 又给马达丽娜教区护教军官家的马夫洗衣裳”【4】等辛苦劳动来维持两人的生计, 继而结识了一个黑人, 并又生了个儿子。最后她将小拉撒路交托给了一个瞎子, 并嘱咐他要做个好人。小说开篇关于小拉撒路父母的描述只有寥寥几段话, 但从这几段话中, 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小拉撒路父母卑贱的生命中所流露出的些许正直、善良和面对生活的苦难坚持不放弃的乐观精神, 也正是这样的精神, 感染了小拉撒路, 让他在经历的种种苦难之后, 仍能顽强地坚持下去, 最终获得安稳的生活, 得到了自己希望中的幸福。

2. 作者因素

除了人物本身的家庭因素之外, 我认为作者个人的情感因素也在小拉撒路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少年来, 关于《小癞子》的作者是谁众说纷纭。杨绛老师在《小癞子》的译者序中指出, 该书虽为自述体, 但作者并不是小拉撒路本人, 因为主角小拉撒路的形象来自于传说, 并且小说中许多桥段也都是取材于传说故事。尽管作者也许并非小说主角本人, 可是通过小说中的描述以及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 作者至少应该经历过或者接近过小说中出现的某些遭遇。在《小癞子》的前言中第一句话就是“有些非常的事, 也许是一向没人知道的, 我认为该广为宣扬, 不让它埋没。”【5】。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或目睹过一些事件, 又怎能知道那些“一向没人知道的”事呢?因此, 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出了小拉撒路这么一个善良、乐观的形象, 是因为他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底层人民不幸的生活, 对这些流浪汉抱有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 并将这些情感因素投射到了小拉撒路的身上。也正因为作者对流浪汉及其生活所抱有的这种态度, 使《小癞子》一文的笔触显得更为柔软, 对流浪汉的描述也没有掺入太多夸张的成分, 使小流浪汉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的生动。作者对流浪汉们的同情和怜悯, 使他在塑造小拉撒路这个人物时更突出了他积极的一面, 通过对小拉撒路各种行为和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他的善良和乐观, 比如小说中提到的小拉撒路在跟随那个徒有其表、穷困潦倒的绅士时, 他所做的不是离弃这个可怜的主人, 而是通过自己的乞讨和邻居的施舍来养活绅士。

3. 作品社会背景因素

当然,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方面因素, 小说出版时期的历史背景也相当重要。《小癞子》出版于1554年, 正值西班牙将领土扩展到美洲, 成为日不落帝国时期。西班牙从美洲输入大量金银财宝来满足上层社会和贵族的奢侈糜烂的生活。然而, 正是因为美洲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入宗主国, 造成了物价快速的上涨, 降低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从而导致大批无业游民的产生, 形成了一群群的流浪汉。这些流浪汉多数是由那些没有工作或无法工作的下层人民组成, 而非真实作奸犯科的罪犯们。日不落帝国绚烂的外表使当时的流浪汉们能够对生活依旧存着希望, 从而保持相对乐观的精神。他们并非穷凶极恶的罪人, 也不以极端的眼光去审视这个社会, 只是下层生活的不易, 迫使他们为了生存而放弃道德观念, 成为游走在社会底层的流浪汉。对他们而言,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 只要能生存下去, 就已足够。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产生了小拉撒路这个角色, 成为当时社会中流浪汉们的代表。作者笔下的小拉撒路, 仍旧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孩子, 虽然经过种种磨难和挫折, 依旧能够以相对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另外, 小拉撒路的内心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期望, 他不过分向往上层社会的生活, 而是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独立的平凡生活。因此, 最后在他能够得到一个相对稳定而富足的生活, 有一个妻子, 有一个家, 有一份安稳的工作, 不用再给他人当侍从时, 他便心满意足了。他说:“我那阵子很富裕, 正是运道最好的时候。”【6】虽然这句话中饱含了一种讽刺的意味,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体会到小拉撒路的内心对于当时生活的满足和心中的幸福, 因为他最终达到了他想要寻求的依傍有钱人的生活。小拉撒路这样的形象, 正是当时社会大部分流浪汉的缩影, 卑微、贫苦却乐观, 挣扎着寻求平凡的生活。

正是因为以上所述的三方面因素相结合, 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小拉撒路, 一个善良、乐观、机智、从社会底层爬起来的孩子。也正因为他一生所经历的种种遭遇, 使他一点一点地学会了如何在这个险恶的社会中保全自己, 更好地生活下去。最初, 小拉撒路从他父母卑贱的生命中, 学到的是一种正直的品格, 和一种面对穷苦生活坚持不放弃、不自暴自弃的精神, 在这样的精神带领下, 他从流浪、受欺负、痛苦的生活中坚持下来, 寻找到生活的方向, 并最终获得幸福。而从老瞎子身上, 小拉撒路学到了面对现实生活所必需的一些诡计, 学会了所谓的谋生之道, 他可以用自己的小伎俩从吝啬的主人身上弄到食物以维持生计。然而他虽善良, 却也不是任人欺负, 他会以牙还牙, 报复那些欺负过他的人, 就像在离开老瞎子之前骗老瞎子撞到石柱上头破血流, 并嘲笑地说:“怎么的?你闻得出香肠, 却闻不出这是个石柱吗?你闻闻呀!”【7】在之后的流浪生涯中, 小拉撒路正是以自己的机智和那些从老瞎子身上学到的狡诈来迎接生活给他带去的苦难, 勇敢坚强地走向自己的未来。

《小癞子》出版的年代, 是个表面繁荣的年代, 然而, 就像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的上流社会, 是靠着对拉丁美洲黄金的掠夺来满足他们奢侈糜烂的生活的。虽然当时的西班牙依旧包裹着繁华的外表, 但其实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退。相对于上流社会腐败的生活, 底层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停奋斗的精神显得更为可贵。《小癞子》里说:“我津津叙说这些琐碎, 无非要您瞧瞧:出身卑贱而能上进, 多了不起;出身高贵而甘心下流, 多没出息。”【8】这说出了下层社会人们的心声, 以及对那些上流社会人们的蔑视。那个时期的下层人民, 并不因为出身的卑贱而自甘堕落, 生活的苦难反而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小拉撒路那样, 在经历了各种不幸遭遇后, 依旧保留着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勇敢地面对所有的苦难, 他最终的结局, 也真正地告诉了我们, 知足常乐。

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小癞子》一书的中文译名, 杨绛老师将这本小说中的主角小拉撒路翻译为“小癞子”, 并将小说书名也同样译为《小癞子》。这个名词在这里, 似一个外号, 又似一个昵称, 而不管怎样, 它都颠覆了我们以往印象中的“癞子”形象。“癞子”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 是指那种游手好闲、唯利是图、无恶不作的人, 然而, 在《小癞子》一书中所出现的小拉撒路, 显然不属于这样的人。因为虽然小拉撒路机灵狡猾, 甚至诡计多端, 但他并非真心害人, 而是被当时的社会所逼迫, 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放弃一些道德观念, 使用诡计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癞子”在这本小说中所体现的形象, 只是一个流浪在社会中, 努力生存, 为了活命而不得不用一些他人眼中的诡计来换取生存的底层流浪汉的形象。而“癞子”前面出现的“小”字, 可以被视作一种指小词的用法, 通常这样的指小会起到一种表达亲切感和好感的作用。在这本小说中, 杨绛老师将主角拉萨路翻作“小癞子”, 可以让读者即了解小拉撒路的人物形象, 又感受到小说作者对主角的一种怜悯、同情, 甚至亲昵、喜爱的情感, 这也正符合了作者在文中较为柔和的笔触以及对小拉撒路的怜悯之情。因此, 可以说这篇小说的中文译名恰如其分传达了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也让中国读者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小说中所蕴含的情感。

摘要:十六世纪中叶在西班牙文坛产生了新的文学体裁-流浪汉小说。它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 通过对下层人民生活的描述, 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中文译名《小癞子》, 它作为流浪汉小说的鼻祖, 描述了一个叫小拉撒路的小流浪汉的种种经历, 生动的将一个善良、乐观的小流浪汉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博读者一笑, 却也让读者在莞尔一笑之后, 留下更多对当时社会以及造成这个小流浪汉形象的种种原因的思考。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3

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它唤起了我对贫苦人民的极大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这本书虽然没有一个字,全是图画,但它却有声有色地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街上一片混乱,酒馆里的喧闹声,警笛的鸣叫声,棍棒的敲打声……使人不敢耳闻目睹。再看那地上,到处是垃圾粪便,穷苦人的鲜血,瘦骨嶙峋的乞讨者……一幅幅令人不堪入目的图画,使人感到气愤、心酸。

在这个旧世界的缩影中,最心酸、最难过的是三毛。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过着衣不遮体,饭不饱肚的生活。到了冬天,连富人家的狗都穿上了棉衣,而三毛只穿着一条由几块破麻袋缝起来的单裤,时常被寒风吹得缩在路边。是三毛没出息吗?不是,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是那万恶的旧社会把他弄成这个样子的。

看了这本画册,我十分同情三毛,也喜欢三毛。三毛虽是一个儿童,但他是千万个流浪者的代表。我恨旧社会,更爱新社会,更加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4

同亲爱的爸爸妈妈围坐在桌边,吃着可口的饭菜,感受着双亲的爱抚和体贴,背着崭新的书包去上学,和同学们一起感受着灿烂的阳光,聆听着老师温暖的话语,接受着知识的洗礼……在当今的中国是每个小孩都能享受的快乐。可是,在旧中国,那三毛却是个无爹无娘的流浪儿,他小小年纪却饱尝了常人难于想象的痛苦,饥寒交迫,还常常被人欺负,对他来说能够拥有一个家庭,能够背着书包上学,简直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我们呢,和三毛比起来,过的简直是天使般的日子,裹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享受着阳光一般灿烂的童年,有时却还要在双亲面前撒娇,嬉闹;有时还会拿回一份令双亲失望的成绩单。

三毛机智、勇敢、有志气。他恨坏人经常同那些欺压人民的坏蛋作斗争,连梦中都在用头把三个坏人顶到大江里去了。他同情好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现在社会中的许多人,见到坏人,却像没头苍蝇一样,跑开了。有一次,我正在玩,突然,有一个高个子的初中学生向我要钱,我不给,他就抢了起来,周围看到的人却跑得无影无踪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我,同他斗争,我个子小斗不过他,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无奈地把身上的仅有的准备买早点的2元钱给了他。还有一次,我看见了一个人在大街上乞讨,我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1元钱给了他,但其他路人却视而不见,我真不明白现在的人都怎么了!难道就连旧社会的一个穷孩子的精神境界都没有吗?

三毛是那样的贫穷,但又拾金不昧,又一次穷困潦倒的三毛捡到了一个钱包并没有占为己有却拼命地追赶失落钱包的主人,直到追上为止。我敢肯定,当时如果捡到钱包的是一个富人,他未必能这样做。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5

暑假里,我看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是张乐平爷爷写的。他笔下的三毛是一个孤儿,无爹无娘,可怜得无法形容。小小年纪的他做过很多事情,如:拉车、擦皮鞋......但好景都不长,而这些赚来的钱连吃饭都不够。这还不够,有几次,三毛明明做了好事,但还是被人冤枉成坏事。

一天,三毛在马路旁捡到一个钱包,善良的三毛立刻还给了失主。可爷叔以为三毛偷了自己的钱包,给了三毛一个耳光,还利用三毛做坏事。三毛一听,脱下大衣往爷叔一扔,说:“我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干坏事,你就跟你的狐朋狗友在一起吧!”说完,三毛光着身子气愤地走了。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三毛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拥有幸福、温暖的家,拥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整洁的教室。这样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还那么挑剔。如果三毛看见了,一定羡慕死了。但我佩服三毛,他虽没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但三毛身上这种具有爱心,乐观的精神是我们该学习的。我们一定要继承优秀的品质,珍惜现在的生活。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6

《三毛流浪记》主要讲述在解放前的旧上海,孤儿三毛的辛酸童年遭遇。你们见过流浪的人吗?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三毛就是这样的流浪儿童,他饿了就吃贴广告用的浆糊,困了睡在垃圾车里,冬天用破麻衣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推过黄包车......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总是受人欺辱,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幸福总是来得很突然,后来三毛被一位好心人收养,并让三毛读书。三毛读书十分努力,在学堂里有几个同学用饼干、糖果馋他,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只顾认真读书,因为认识好多字,这样他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三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想三毛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还能如饥似渴的学习,丝毫不理会别人的打扰。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上下学有家长专车接送,书包有人背,下雨天有人打伞,饿了家里有好吃的,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却不能一心一意的好好学习。这样强烈的对比,让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大火烧掉了家里的一切,也烧掉了三毛短暂的幸福生活,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三毛只能继续流浪。多么可怜的三毛啊,受尽了磨难,他只比我们小几岁,他是那么孤单无助,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坚强的活下去,他从来不害怕,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而我们现在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稍微受一点挫折就被“打倒”,想想真是羞愧。如果三毛能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这个年代,我一定把我的衣服分给他穿,再让妈妈给他做好吃的,我还要带他去融创乐园玩,带他来我们的“阅读屋”,和我们一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听听同学们是怎么写他的。

三年级作文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7

三毛流浪记读后有感

《三毛流浪记》这本漫画书我已经读完了,书中的三毛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没有个温暖的家。为了生存,他卖过报纸,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还总是受人欺侮。

三毛长得瘦弱,风一吹就好像要飞上天似的。但他是个勇敢的孩子,遇见落水的小男孩,他奋不顾身跳下水把小男孩安然无恙的送上岸。

三毛自己连顿饱饭都吃不到,但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当他看到一位老人很饿时,他从口袋里掏一块烧饼,分一半给老人吃,老人很快就吃完了,他想老人一定饿极了,虽然他自己也很饿,但他还是把留下的一半块烧饼又给了那位老人。

三毛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他虽然穷,很需要钱,但他捡到一位老先生的钱包时,却自动交还给老先生。

三毛也是个坚强的孩子,面对困难还是乐观面对,对未来充满希望。比如:四处流浪,没有害怕。没有果汁喝,就把橘子泡在水里喝。想想我们,丰衣足食,我记得我想吃外面的qq蛋仔,妈妈说快到家了,回家吃晚饭吧。可是我偏要吃,妈妈没办法,给我买了,看完了三毛流浪记,我十分愧疚。

如果我和三毛碰见,我一定和他做朋友,教他读书学知识,通过增长知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我每天都在看《三毛流记》这本书,三毛是一个流浪的小孩。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如果讨不到东西,那只能整天都饿着肚子了。不仅这样,他还经常受人期凌,身上到处都伤疤。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却不一样了。就说我吧,我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把我照顾的很好,什么都为我考虑到了,可以说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这样,有时候我还对妈妈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高兴。现在想来我是多么不应该啊。

看看流浪儿三毛,他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他小小年纪就要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和三毛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冬天到了,妈妈早就为我准备了厚厚的毛衣,而三毛没有衣服穿;晚上,我睡在柔软温暖的被窝里,三毛没有地方住;我天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三毛不能上学……这么一比较,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我应该珍惜我拥有的一切。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作文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让我感到三毛很可怜,三毛在旧社会四处流浪,他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子当成被子,把温暖的太阳当成爸爸,把纯洁的月亮当成妈妈。三毛来到烤鸭店,没有钱只能看不能吃,饿了就把腰带系紧,有时三毛还被富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们在三毛跟前吃烤鸭,让三毛直流口水。三毛没有钱买果汁,就把橘子泡在水里喝。三毛尝尽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苦,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三毛都靠勤劳的双手合聪慧的大脑度过了种.种难关。

这使我想起我们现在有吃有穿,丰衣足食,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想穿那件昨天刚买的新衣服,妈妈说:“还是穿别的吧!”我不听,硬要穿那件衣服去上幼儿园。中午放学,我想去外面的一家饭馆吃饭,妈妈说:“家里有饭,不出去吃了”。我不听,非要出去吃,还怪妈妈对我不好。妈妈没有办法,只能带我出去,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害羞啊。

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坚持,还有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笑容对待。我也要学习他不以大欺小,有所担当的品质。奉献自己的爱心,如果回到三毛的年代,我一定要帮助三毛,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就像三毛一样做一个又聪明、又善良、又坚强的人。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我是怀着悲伤的心情读完《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的。

三毛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孤儿,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而我们的生活却不一样了,就说我吧,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把我照顾的无微不至,什么都为我考虑到了,可以说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这样,有时候我还对妈妈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开心,现在想想,我是多么不应该呀!

看看流浪的三毛,他的生活是那么的悲惨,他小小的年纪就要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冬天到了,妈妈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厚厚的毛衣,而三毛却连一件单衣服都没有。晚上,我们睡在温暖的被窝里,三毛却睡在一张破报纸上。我们不仅吃得好,还经常换口味,三毛却常常饿肚子,我们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三毛却不能上学------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头上三根毛,个子又瘦又小,经常在街上流浪。”猜一个人是谁呢?我相信大家一定马上就能猜出是谁吧?没错,他就是三毛,今天我看的就是《三毛流浪记》。

读了这本书,我被三毛的善良和勇敢打动了,有一天,三毛在一条小河边流浪,突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趴在岸边摘花,只见他离水边太近了,眼看就要滑进水里去了。危险!三毛还没有来得及阻止,那个男孩已经掉进了水里,在水中挣扎,眼看就要淹没了。只会狗刨几下的三毛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里,冲着小男孩游过去,几经周折,他好不容易把那个男孩救了上来。不一会儿,小男孩的爸爸闻讯赶来,见自己的孩子安然无恙,不住地向三毛道谢。

《三毛流浪记》中有许多坏人,我最不喜欢的人是其中的一个司机。有一次,三毛听别人说上海是个好地方,于是他也特别想去上海,可是上海太远了,他走在流浪的路上,碰到一辆车,便上去拦车,想让司机带他去上海,可是那个司机二话不说,照着三毛就是一巴掌,把三毛都打得流血了,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三毛只好一瘸一拐地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没想到,那个司机没走多久,车子就坏在路上,正在大汗淋漓地推车呢。三毛看到了,便幸灾乐祸地小声嘀咕:“活该!谁叫你打我的?哼!我才不会帮你呢!”接着他一拐一拐地慢慢地走着,流浪到了上海……

观《三毛流浪记》有感 篇8

今天,我看了故事片《三毛流浪记》,内容是这样的:三毛流浪儿,他出生在旧社会,从小失去了父母,天天在大街上流浪。有一次,三毛很饿,趴在饭店窗户上,望着那些使人流口水的食物发愣,可是他没有钱买。他又来到一条小吃街上,这里有卖各种小吃的小贩,有的卖肉饼,有的卖包子,还有的买烧麦。三毛在小吃摊前,用手摸了摸自己已经很久没沾食物的舌头,再看看自己露底的衣兜,只好继续往前走,他一边走,一边被各种各样的香味诱惑着,他把眼睛闭上往前走。他多么饿啊!可是没钱,只好饿着肚子。

我家的箱子里有好多吃的东西:香肠、长鼻王、牛奶······我多么想给三毛吃,可是一想,我是在看电影。现在周围的伙伴们也过得很幸福。你看,生活在两个不同社会的儿童,生活条件是多么悬殊啊!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三毛有感 篇9

她的 一生虽然短暂,但人生经历却一点都不短暂。她的上半生正如《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一直在流浪,一走就是14年。直到荷西死后决定回台湾定居。她是一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人,他与荷西在贫瘠干燥条件差的撒哈撒沙漠生活了多年,从来也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苦。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微妙之处,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到哪都是幸福的。她还一人旅行了大半个南美洲,在我看来她就是个有着良好教养的有个性的“奇”女子。

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同于琼瑶和张爱玲的言情小说,因为她们写的都是别人,而三毛写的却是自己。在她朴素而平凡的文字里,体会了解了她待人接物的真诚和她的独立与坚强。

她或许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人格和做人方面的榜样。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做原本最真的自己,多一份真诚少一分虚假与做作。在职场中要做卡里奥费丽娜那样的人。也许这是我的无稽之谈,但我走的总不会太偏。

来陕西这两年里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学着慢慢成长。少了些幼稚多了些担当。长大的感觉真的好奇怪,懵懂中带着几分苦涩。成长是一个过程,在经历风雨之后也许我们会一夜长大。

大学离家走出象牙塔的保护,我知道什么是自重与自爱,也懂得学会保护自己,分别善恶与虚伪。但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们总不相信我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人世的复杂。虽然我的品格和教养已在慢慢建立,可他们就怕我上当。有时感觉过多的关爱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也许就是这样因为大学是青春的最后一站。

成人之歌已经奏响,也许我们还有无知的狂傲,难懂的矜持,不知觉的冷漠和莫名的忧伤,还有无故的孩子气,但总有一天我会独自担当对生计和环境的责任与坚强。

读三毛有感doc 篇10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演讲者李德

即墨市高新区中学八年级四班指导老师刘成龙

头顶三棵毛,身背一张破凉席,瘦小的身体弯曲着,赤着脚走在石板路上„„这,就是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三毛流浪记》从1947年6月15日在《大公报》一问世,就引起强烈的震撼,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使“三毛”成为全上海儿童、大人关注的热点,许多人写信、寄钱、寄衣物给“三毛”。古往今来,只有反映时代,有进步社会意义的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之所以升华为不朽的经典名著,是因它对新一代的孩子具有深远而质朴的教育意义。

伙伴们,你们知道《三毛流浪记》这部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1947年的一天晚上,画家张乐平冒着大雪走在上海弄堂里,远远地看到三张通红的小面孔。走近一看是三个十岁左右的流浪儿,正披着破麻袋赤着脚,紧紧地围着一个烤山芋的炉子取暖。有两个孩子在雪地上不停地跺脚。有一个趴在雪地上鼓着冻红的腮帮去吹即将熄灭的火。寒风呼啸大雪纷飞。贫穷的艺术家呆呆地看着这三个他无力帮助的孩子,叹了一口气,去兄弟家借宿了。第二天早上,他又路过那条弄堂,却看到有两个孩子已冻死在那个炉子前,小手还伸在熄火的炉膛里„„张乐平痛哭流涕,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张乐平悲愤,他要呐喊,他要画三毛流浪记„„就这样一部反映旧社会儿童生存状况的作品问世了。

今天,我又重温了《三毛流浪记》,书中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的表情,再一次深深地刺激着我的神经。一个头顶三颗毛,身穿褴褛

衣衫的小男孩俨然映入眼帘。他正在帮人擦皮鞋,一个凶恶的警察走过来对他呵斥着,并拿走了他的工具和钱都。但他不泄气,又去卖报纸。第一次,因为他跑得太慢,他到人群中的时候,发现每一个人手上都拿着一张报纸在看,于是他就把旧报纸当废纸卖给小贩。第二次,三毛一拿到报纸就往人多的地方跑,不一会儿功夫,报纸全卖掉了。看到三毛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求生的勇气,我想到了我自己。

我现在天天吃鸡鸭鱼肉,水果零食,若是哪天有个菜不合胃口,便饭碗一扔不想吃饭。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万分。

回头再看三毛,可怜的三毛,在天寒地冻中他还是一身短衣,我多想把爸爸妈妈送我的羽绒服送给他来取暖;在瓢泼大雨中,他不断地在房檐下移动着他瘦小的身躯来躲避风雨,我多想把我漂亮的雨伞送给他来遮雨;在黑心的印刷店中,他忍受着欺凌与饥饿苦苦挣扎,我多想把妈妈买给我的点心送给他。哦,还有昨天的生日蛋糕,他一定会喜欢的„„可怜的三毛,你不曾幸福地生活过一天。

伙伴们,当你嫌饭菜不好吃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三毛吧;当你嫌弃衣服不够时髦而不肯穿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三毛吧;当你因为上网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三毛„„

三毛虽然过着艰苦的生活,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过小偷帮,跟骗子混在一起过,但他却并没有因为恶劣的环境而学坏。他有很多优点,他勇敢、善良。曾经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落水男孩;一位老人摔倒了,他急忙把老人扶起来;他自己饿着肚子,把食物让给饥饿的兄妹俩;他帮拉货的老大爷推过车„„有一次他去捡破烂的时候,捡到了一个被别人扔下的一个婴儿,三毛赶忙用捡垃圾的钱买来奶粉喂他。三毛不但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还很机智呢!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一个坏人捉住了一个小姑娘,他赶忙捡起一只猫,跑到他面前,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猫扔在他头上救走了小姑娘。当三毛去上学时,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而且上淉时认真听讲,从不骄傲。合上书,三毛的样子还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我见到了一个头上三根头发的,赤着小脚丫,长的又黑的又瘦小的三毛展现在我面前,那又冷又饿又可怜的样子使我心如刀绞;我仿佛听见三毛讨饭的声音,那凄凉的声音让人心碎。

与生活在旧社会的三毛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少年儿童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爱护。我们拥有爸爸妈妈的呵护,老师的关爱,拥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书本,拥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美丽的家园。向三毛学习,做个懂事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一起珍惜我们现在这个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吧。

上一篇:父亲的爱700字作文下一篇:承诺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