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精选9篇)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1

一、二0_ 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制度建设,政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

加强制度建设,政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 运行机制进一步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提高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 制化进程,编制完成了《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制度》、《七里河区政府“周安排、月计划、季调度”工作制度》等 9 项制度在内的《兰州市七里河 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及制度汇编》。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 会等全区重要会议和活动的安排、组织和服务严谨细致,做到了 上会内容规范化,会议议题重点化,会议服务细致周到,会议记 录完整准确,会议纪要编发及时,有效提高了会议的质量和水平。 全年共承办政府全体会 1 次,政府常务会 16 次,区长办公会 12 次,印发会议纪要 28 期。“迎创建庆国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 整治、城市管理集中整治“百日会战”、政府常务(扩大)会议 等大中型会议圆满完成。各类公文处理中能够做到随收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无一差错。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努力做 好各类工作的起草、审修和制发工作,严格控制公文规格和发文 数量,认真把好公文的格式关、内容关和程序关,力求办文“零 差错” ,起草、审修和制发政府、政府办公文 302 件。同时,努力 贴近领导思路,不断提高综合材料的质量,先后完成了各类区政 府重要会议领导讲话、省市发言材料、专题材料汇报等 60 余篇综 合材料的起草审修工作。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水平不断 加强政务网维护,确保政务网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按 照省市要求和“数字七里河”建设目标,积极构建七里河区政务 信息和应急管理传送局域网,在市政务信息工程一期工程建设中, 已成功布点23个,节点成功与市政务专网调试对接完成,相应配 套设施已全部配备完成。对区政府网站进行了改版,加入市政府 协同办公系统,部分栏目做了相应调整,对公众服务及企业服务 类栏目内容进行了大量充实。围绕全区经济运行情况、重点工作 进展情况等,发布各类政务信息2916条。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 时搜集、摘编涉及七里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网络舆情信息。 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不断完善信息采集、编制等制度,向市政府 信息处报送信息725条。充分利用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网民互动板块 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和规范公众 参与渠道,及时受理、认真办理网站留言,回复网民留言296件, 回复率100%。定期编制《政务督查》等内部刊物,促进了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加大政务督查力度,政府决策落实有力

加大政务督查力度, 政务督查力度 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基本工作要求,加大行政决 策贯彻落实的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围 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采取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经 常性督查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 办公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领导交办事项、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 行跟踪督查,组织开展了“迎创建庆国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 治等10次专项督查活动。二是围绕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抓督 查。今年,共承办省、市、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93件,通过采 取领导督办、重点催办、专人承办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办理时效 和质量,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三是围绕政府实事 抓督查。协调、落实、办理省政府兴办实事14件、市政府兴办实 事17件、区政府兴办实事12件。四是是围绕领导批示件抓督查。 办理领导批示件18 件、区长批示件7件,办结率100%。五是围绕群 众反映问题办理抓督查。加强市长专线和网民留言督办力度,将 答复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有件必答、限时办理,共办理市 长专线266件,办结率、答复率100%。

(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 期清理和有效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程序。严格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人员资格、执法证件管理制度,网上录入执法人员704人。严 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前置备案审查制度,细化统一报送程序和格式, 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 的合法性、规范性,共审查各类经济合同、规范性文件21件。做 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参与行政应诉案件4件,其中3件由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1件原告撤诉。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依 据清理工作,清理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行政主体单位49家。加强 法制宣传,举行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日”活动,发放法制宣传单3 万余份,制作宣传栏50个,悬挂宣传横幅15条,开展电子屏法制 讲座 1次。 加强与信访、法院的联系, 积极拓宽行政争议解决渠道,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协同信访部门成功调解5起群众上访案件。

(五)突出阳光透明,政务公开不断深化

突出阳光透明,政务公开不断深化 定期更新政务公开栏,在政务网上及时公开区政府的重大决 策及重要事项。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及《政府信息公开目 录》编制工作,建成区政府政务公开网页,实现与市政府政府公 开网页的链接,公开政府信息307件。严格政府政务大厅管理,减 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证行政审批项目 高效运行。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步伐,对所有入驻部门的行政审批 事项实行网上录入、网上监督、网上公开,提高了审批效率,降 低了审批成本,做到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全年共受理审批事项 5591件,办结5569件,时限办结率达98%。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大 屏,积极配合全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的宣传和氛围营造,为30个部门播放宣传片及视频节目近100场次,约400小时。

(六)落实信访责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落实信访责任, 严格落实信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 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领导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 底”的信访网络和“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大信访格局。认真 执行《七里河区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实施办法》 《七里河 、区信访工作县级领导包案制度》等制度,对全区经济社会矛盾纠 纷和信访案件进行了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制定了县级领导包案 督办方案,74 件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实行区委、区政府 领导按职责分工包案督办,县级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接待上访群众 132 件(批) ,使全区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案 件得到有效化解。二0_ 年,区上投入 351.2 万元解决了 7 件特殊 疑难信访积案,并积极向省、市信访部门申请疑难信访专项资金 64 万元, 解决了 5 件信访疑难个案。 同时, 申请中央支付资金 10.6 万,此资金已打入区财政账户。积极畅通信访渠道,热情接待、受理群众来访、来信、来电,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事项 264 件(批),其中,来信 22 件,个 访 129 件,集体访 113 批 2188 人次,办结 237 件,结案率为 90%。 建成 2二0_方米信访综合接待大厅。

(七)完善各项制度,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完善各项制度,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运行规则》和《应急管 理办公室应急值守制度》、《应急管理办公室信息编报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应急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严格执 行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和应急信息30分钟内报 告制度,做到有登记、有报告、有落实、有反馈,确保各项工作 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编辑应急专报14期。指导区农业局完成了 《七里河区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七里河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 预案》、《七里河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项专项应急 预案。利用应急管理短信平台,发布各类重大气象等预警信息100 余条。加强与市应急办、区级应急专项指挥办事机构和各乡镇街 道、区直各部门及有关单位的联系,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处理了60 余起突发性事件。

(八)狠抓基础性工作,区志编纂扎实推进

狠抓基础性工作,区志编纂扎实推进 扎实 按照省、市部署和《七里河区志》(1991年—二0_年)编纂 方案,组织召开了区志编纂动员会,对加快全区第二轮区志修编 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编制下发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区志》(1991 —二0_年)编纂方案,与76家责任单位签订了资料搜集任务目标 责任书,落实具体撰稿人员113人,将资料搜集任务落实到各单位 和具体负责人。加强区志编纂资料搜集的督促与指导,通过以会 代训的形式,邀请兰州市修志专家对各单位编纂人员进行了培训, 采取上门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各单位区志续修工作进行督导 检查、答疑解惑,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并将《资料长篇范本》分 发给各单位,以便参考。加强区志续修队伍建设,聘请4名区志续 修专家充实到编辑部,组成了强有力的编辑班子,确保续修工作质保量完成。截至目前,22家单位已完成了资料长篇稿的任务, 占总任务量的29%。同时,完成了《甘肃年鉴》(二0_卷)、《兰 州年鉴》(二0_卷)关于七里河区部分的编辑、上报工作。

(九)树立高效服务意识,行政后勤工作运转顺畅

树立高效服务意识, 树立大行政、大后勤、大服务意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 类行政后勤、会务组织及接待工作。一是精心做好会务及大型活 动组织工作。积极参与全区性重要会议和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着重在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会务准备、车辆调 度、通信保卫等工作周密、细致,确保了“两会”等大型会议的 顺利召开。二是全力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加强安全措施,与机关 驻楼单位签订了《机关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实行工作时间办 公区域楼房日巡查、节假日和采暖期前后全面检查制度,办公区 域实施 24小时监控,确保机关内部的安全。定期对办公区域水、电、暖、通讯、消防等进行调试、维修。多方筹措资金,改造了 机关食堂,为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了整洁卫生的就餐环境。 始终坚持低成本、高质量,严把进货渠道质量关,食品卫生安全 关,全力保障机关干部的饮食。三是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强化服 务意识,把接待工作做为宣传展示、对外交流的窗口,热情接待 各方来宾,圆满完成了上级检查,人大、政协视察及友好县区考 察等政务接待任务。同时,协调做好区政府政务大厅、“三维数 字管理中心”、信访接待大厅等建设工作,完成机关自行车棚拆 除、楼梯间改造装修、1—5层楼层过道门及部门办公室房门的更换、电缆线敷设和水、电、暖对接前的相关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班子整体合力和强化为民服务水平为重点,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集 中学习制度,实行办公室主任和各科室负责人轮流讲座带学制, 加强对年轻同志、新进人员的传帮带。积极为办公室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利用周末开展“冬季写作培训”,邀请省、市公文写作 水平高的人士讲课,着力提高办公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年轻干 部培养,有意识给他们压担子,促进全面发展进步。二是加强班 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是有关人事、重大工作安排、重大 财务支出等事宜均由主任办公(扩大)会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班子成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 热情,形成了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作风建 设。以开展“创先争优”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办公室各项规章制 度,严格各项纪律,提倡“5+2、白+黑”的工作理念,办公室干 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 执行《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促进了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任务 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和二0_年工作打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办公室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 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办公室 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的作用还不够,主动参与、超前谋划的意识还不够强; 二是以文辅政能力还不够突出,年轻干部的综合文字能力还需加 强;三是信息来源不宽、质量不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 作中认真研究,加以改进。 二0_ 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工作,进一 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参 与政务、办好事务、搞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在提高行政 效能、优化服务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开创区政府办公室工作新局 面。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严格标准,提高办文办会水平办文办会水平。

(一)严格标准,提高办文办会水平。做到文件及时收发、传阅、送阅。严格执行印鉴管理程序,完善使用登记制度,禁止 无登记、无审批用印现象的发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 各项制度办事,做到收文有规范、办会有制度、办事有纪律,各 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注重实效,增强督办工作力度。

(二)注重实效,增强督办工作力度。把督办落实问果作为 保持政令畅通、发挥办公室作用的重要渠道,围绕区委、区政府 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强化督查督办。通过会议督查、现场督查、调研督查等多种形式,创新推动督查工作。规范市区领导批示办 理制度,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 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建立台帐,全年督办事项办结率达 100%。

(三)改革创新,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按照公开为原则、改革创新,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 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努力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熟悉民 情、了解外情,着力开发整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高质量 的调研类、专报类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严格执行办公室内部全员办信息、搞调研的考核办法,保持信 息工作在全市 8 个县区的前列。 优化素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2

(一) 找准定位。政府办公室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 涉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 哪个环节也不能、不应该出现失误, 小小的疏忽失误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或影响, 因此, 办公室主任要首先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对上, 即对政府领导来说, 要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对内, 即对办公室内部人员来讲, 要弹好钢琴、当好管家;对下, 即对基层部门、单位同志而言, 要搞好协调、抓好落实。办公室主任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 慎重地处理好每一项工作。

(二) 抓好班子。政府办公室主任首要的一点就是当好“班长”、带好一班人。在按照有关规定抓好班子建设的同时, 必须注重发挥好3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注重发挥好自我带头作用, 带动班子其他成员, 团结一致, 增强凝聚力, 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注重发挥好副职作用, 充分放权, 让副职有职有权, 切实做好分管科室的工作。三是注重发挥好协调作用, 协调好副职之间的关系, 做到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协调一致, 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三) 带好队伍。带好队伍, 提高素质, 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是做好政府办公室工作的关键。要努力。一要做到内强素质。采取多种形式, 组织全体人员加强学习, 充实头脑,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 做到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更加适应办公部门的工作需要。二要外树形象。即, 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其他各种工作制度, 奖勤罚懒, 规范作为, 从而促进办公室全体人员恪尽职守, 勤奋敬业,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 严格管理。管理是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管理。一要抓好岗位职责管理。合理确定工作岗位, 建立岗位工作职责, 理顺工作管理关系。使办公室的岗位设置不重复、不漏空, 使各岗位的人员都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二要抓好工作程序管理。对各项工作都制定合理完善的工作程序, 做到按程序工作、按程序办事, 不乱阵脚、不打乱仗。三要抓好工作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理人员, 用制度约束作为, 用制度规范管理, 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 做到纪律严明, 奖罚分明。

(五) 狠抓落实。求实、务实, 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是确保政府办公室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对内要自上而下逐级建立日常工作定期调度制、重要工作随时调度制以及反馈制和通报制, 以便及时掌握工作情况, 完善工作过程, 解决存在问题, 取得工作成效, 防止人浮于事、应付糊弄等现象的发生。对外要按照政府的决策、意见、要求不断完善督查督办制度, 督促政府部门和单位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确保政府政令的畅通。

(六) 加强协调。办公室主任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协调上下、左右。既要协调好与政府领导的关系以及领导之间的关系, 也要协调好内部关系, 更多的是协调好与基层部门、单位, 特别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要区分协调的不同情况, 加强协调的针对性, 努力做好超前协调、临时协调、口头协调、会议协调、文电协调等。二要端正协调态度, 树立实事求是、吃苦耐劳、主动配合、严谨细致的精神。三要正确运用协调方法, 讲究协调艺术, 不断提高协调能力, 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 搞好服务。政府办公室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服务, 既要上为领导服务, 又要下为基层服务。办公室主任要指挥调度好机关全体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在为领导服务方面, 一要做好政务服务。要勤于同步思维, 及时提出深化领导意图的新构思;要勇于超前思维, 尽早提出领导决策的新预案;要敢于超常思维, 大胆提出工作的新建议;要善于逆向思维, 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做到遇到事情有主见, 汇报情况有分析, 请示工作有主意。二要做好事务服务。要组织相关人员积极、主动、细致、周到、一丝不苟、恰到好处地为领导服好务, 特别是领导交办的事, 要竭尽全力去做好, 同时还要主动为领导分忧解难。在为基层服务方面, 要努力做到热心、诚心、耐心。热心, 就是对基层和基层同志要有一副热心肠, 满腔热情, 自觉自愿, 全心全意, 尽心尽力地服务。诚心, 就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真心真意、实心实意、诚心诚意地为基层服务, 不弄虚作假, 不忸怩造作。耐心, 就是不厌其烦, 不怕麻烦, 不辞辛苦, 不嫌繁杂琐碎、不惧忍辱负重。做到全身心地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八) 提高效率。质量、效率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只有好的质量、高的效率, 才能取得好的成果。政府办公室主任要带领机关全体人员努力做到“五勤”。一是脑勤。就是要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 精于谋划, 不断适应工作和形势需要。二是嘴勤。就是要多问、多了解、多请示、多汇报, 及时得到领导的指示、支持和帮助。三是眼勤。就是要多看、多观察、多发现问题, 眼里有活, 眼里有门道, 眼里有窍门。四是手勤。就是要勤于动手、动笔, 做到多记录、多作文章、多积累经验。五是腿勤。就是要多走、多跑、多联系、多沟通, 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 还必须做到稳、准、快、活、实。稳, 就是要遇事不慌, 沉着冷静, 理清头绪, 分清先后, 逐一为之。准, 就是要准确无误, 不偏不差, 确保工作不失误、不出漏洞、不出差错。快, 就是要及时快捷, 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快速办结、快速反馈。活, 就是头脑灵活, 创造性开展工作, 想方设法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实, 就是实事求是, 求实务实, 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摘要: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参谋职能、承办职能、管理职能和协调职能四个方面。当好政府办公室主任必须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准定位;二是抓好班子;三是带好队伍;四是严格管理;五是狠抓落实;六是加强协调;七是搞好服务;八是提高效率。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3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根据《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三重职责:一是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地区政府明确由政府办公厅(室)履行此项职能,也有少数基层政府指定设在监察部门的政务公开办公室或政府法制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二是承担着本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任。三是承担着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本身政府信息的义务。但从《条例》施行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主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载体——各级政府网站),省、市、县三级政府办公厅(室)总体情况均不理想。从31个省级政府和366个地级市政府(含省级辖区)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来看,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多数政府网站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中无政府办公厅(室),这在省级政府办公厅中尤为突出;在中国软件产品中心发布的2009年政府网站测评中排名靠前的不少政府办公厅也未主动公开自身信息,不能不说是遗憾。二是以政府代替办公厅(室),点开部门网站的政府办公厅(室)就是政府主网页,如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的信息公开目录实质是河北省政府(除办公厅的职责、领导及人员分工外)的信息公开目录。三是相当部分有政府办公厅(室)的名录,但信息公开不全,只公布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责、领导分工和内设机构。四是少数按照行政机关的要求主动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但由于缺少规范,栏目设置不一,信息量差异很大。求同存异,共同的目录为:机构职能、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工作和其他栏目;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业务工作内容和政策法规内容的把握上。如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包括十二项之多: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建议提案办理、政务督察、信息新闻、电子政务、财务审计、安全保卫、对外经济协作、行政服务、大型活动和应急管理;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只有公开招聘、录用通知、公告三个子栏目;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则包括了民生信息、社会管理和人事信息等政府本级信息;河北邯郸市政府办公室的业务工作包括了领导活动、会议讲话、工作部署、公告公示、突发公共事件和政府大事记等方面。

二、规范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具体设想

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承担起本级政府和指导面上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职责,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无愧于《条例》赋予的使命。从全国各省和部分地级市已公布的政府办公厅(室)“三定”规定来看,在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均强化了政府办公厅(室)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职责,这无疑是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福音。尽管各地情况不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的职责不完全相同,但在保留一定自主权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应“上交”政府的四项工作

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能看,下面四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工作应上调到政府层级中去。一是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原则上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当然要剔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内部管理的文件。二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实际从事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尽管省级和地县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相应的政府应急委的办事机构,但从《条例》的要求看,其主要内容应纳入政府级信息公开内容。三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具体负责的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重点工作会议等会议同样应放在政府层面主动公开。四是电子政务工作。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牵头的电子政务因涉及到各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等,而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办公自动化和政府网站建设,故应放置到政府层面。

(二)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根据《条例》,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共性职能和部分地区成功实践提出共性栏目设置规范,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子栏目进行适当增加或删除。以地级市为例,市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1.机构设置概况

⑴机构职能(“三定”规定);

⑵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分工;

⑶内设机构(应公布联系电话和负责人);

⑷下属单位(如有)。

2.政策法规(只放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职能及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相关的内容)

⑴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保密法等);

⑵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如《条例》、**省实施《档案法》办法等);

⑶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政府规章);

⑷规范性文件(各级各类规范性文件);

⑸政策法规解读。

3.业务工作(根据职能不同可以增或减子栏目)

⑴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阶段性计划等);

⑵工作简报(如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和督查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简报、调研资料等;如内容较多可分别单列子栏目如公文办理、建议提案办理、督查工作、调研工作等);

⑶领导讲话(只放办公厅(室)领导涉及办公厅(室)职能等方面的讲话);

⑷工作总结(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工作小结;办公厅室业务工作专题总结);

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⑹市长信箱、人民来信办理;

⑺市长公开电话办理等工作;

⑻其他业务工作。

4.其他

⑴其他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布的政府信息

①加强自身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文件;

②各类动态政府信息;

③其他类;

⑵资料下载

①政府办公厅(室)使用的A4通用模板和方正字库;

②政府办公厅(室)公文受理名单等等;

③友情链接(可直接点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内其他城市政府办公厅(室)、所属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厅(室))。

三、加强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条例》赋予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职责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保障机制是否健全。

(一)明确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人。各级政府办公厅(室)作为协助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的机构,要把本级政府、面上指导和本办政府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班子要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严格按照《条例》和本地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要求,明确本办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工作的机构和责任人以及分管领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机构负责、有责任人负责。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生成和发布同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按照《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内部考核、错误信息澄清、对外发布协调、过错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完善信息生成、制作、保密审查、发布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一时间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在法定的期限内得到有效处置,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取信于社会和公众。如为保证各类文件的及时有效公开,有效的做法是在发文稿纸上增设“可否公开”、“在何种载体上公开”等栏目,在文稿起草、审核阶段就同步考虑公开工作;其他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核、批准可按保密审查的要求设计相关表式,以便及时运转和明晰责任。

(三)加大考核和督查。一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其内设机构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按月或季公布信息提供和录用情况,年终与全年绩效考核挂钩,奖优罚差。二要发挥督查、责任追究的效应。对接近《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规定应主动公开而未公开的处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要及时提醒,发生3次及以上超限的应通报批评,情节恶劣的应予责任追究。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履行普法职能,继续深入宣传贯彻《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根据“五五”普法工作的要求,于4月24日法制宣传日,与县监察局、人事局、司法局组织全县行政执法部门以上街开展“法制宣传一条街”等活动,我办重点宣传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实施条例》、《国家赔偿法》等公共法律、法规知识,为《行政处罚法实施条例》的正确施行奠定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行政复议知识及法律意识。

同时,积极参加县依法治县办、县政法委组织的法制宣传,多渠道宣传《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丰富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法律知识,为正确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合法渠道反映诉求,减少越级、违法上访、缠访,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法治环境、社会氛围和《纲要》的正确、广泛施行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履行执法监督职能,认真进行执法监督。根据《贵州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我办制定并下发了《黎平县行政执法考核办法》,量化了对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考核标准,使执法监督制度化、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上半年,继续与县人大法工委、县监察局对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县建设局、县文广局(文化稽查队)等行政执法单位进行执法质量抽查,通过对制度建立、执法案卷等具体事项进行检查,被检查机关自《贵州省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实施以来,执法日趋规范,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法规基本准确,程序合法,没有违反《办法》的现象。

(三)履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及行政合同审查职能。自我办XX年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核与备案办法后,县政府及政府办公室和政府各部门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印发前都能先进行法律审核。上半年共审查县政府办公室及部门送审规范性文件2件,行政合同2份,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意见。

(四)履行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职能,做好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工作。行政复议工作:至6月底,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2件(与XX年持平),内容均为不服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执法部门行政处理决定。其中受理7件,不予受理1件,监督乡镇政府自行撤销不当行政行为1件。说明原因,引导当事人径直提起诉讼2件。共审结7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4件,撤销1件,驳回复议申请1件。未结1件(新受理)。

行政应诉工作:因当事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6件。乡镇部门应诉2件,县政府应诉4件,经法院审理后,撤诉1件,撤销1件,维持2件,在审3件。

(六)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我办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经过近一年的清理,理清了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清单,并即将完成此项工作,然后向社会公示后编印给各行政执法部门。同时,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七)其他有关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日常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当好县政府及办公室的助手,半年共接待(含涉纠纷、涉法)上访群众23人次。对来访者,审慎地做好法律、法规、政策的引导、解释工作,为维护政策统一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二是及时组织持到或超期《行政执法监督证》人员进行换证。三是对县政府领导交办的相关工作认真审查,及时提出相应法律意见。四是积极完成县政府办领导安排的全县消防工作检查等工作及县政府办公室安排的日常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我办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仍与上年一样:一是人员少,还不能适应当前政府法制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随着法制宣传的不断深入,行政复议案件增幅较大。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压力较大。根据《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当前还有一些政府法制工作因人员少、被抽调时间长而不能正常开展,距省州法制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不能对乡镇政府进行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培训,乡镇政府的行政执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相当数量的纠纷还不能就地协调解决,法制工作服务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还不能充分体现。三是因为监督、处罚机制不健全,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仍不能正常开展,急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法制信息、调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还急需加强。

三、下步工作思路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5

【发布文号】龙政办〔2007〕224号 【发布日期】2007-11-08 【生效日期】2007-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龙政办〔2007〕2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市水利局制定的《龙岩市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八日

龙岩市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

(龙岩市水利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持续有效地开展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工作。10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冬春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昌平就做好全省冬春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工作提出四点意见,明确要求2007年“六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开工的冬春水利建设项目要在春节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现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水利厅具体工作安排,结合我市防灾减灾和水利建设管理的工作实际,特制定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按照“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继续以 “六水六千一配置”的水利发展思路和“一个中心两个保障”的目标任务为统缆,继续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和防汛安全保障。

二、工作重点

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的工作重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抓好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六千”水利工程和国债水利项目以及我市水库除险加固三年集中整治,切实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办实,使群众受惠,提高全市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完成以长汀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和国债水保项目建设任务,使闽西的山川更加秀美。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努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逐步建立水利稳定投入的良好机制,促进水利良性发展。五是坚持节约保护,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全市水利建设主要目标任务:计划完成土石方1000万m3,投资3.32亿元,投劳1200万工日。修复重点水利水毁工程1000处,完成村级供水工程150处,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4座,建设山地水利蓄水池500个、蓄水容积2.5万m3,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建设小型灌区渠道防渗200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km2,开工建设水库塘坝6座,完成3座,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2万千瓦,新建、加高、加固堤防4.3km,疏浚河道9.5k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各级政府要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集中整治修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当前,我市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各项措施能不能落实,各项工作能不能抓好,各项任务能不能完成,关键在于责任落实能否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任务分解到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决定已由市水利局成立2007年冬春水利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督导组、专家组,负责指导全市冬春水利建设。要求县、乡镇各级政府也应及时组织成立冬春水利建设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定期检查督办,严格奖惩。为推动冬春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经研究确定新罗区为2007年度冬春水利建设样板县、武平县为重点县。要求每个县要确定1―2个重点乡镇、若干个重点工程,力争每个县在冬春水利期间建设1―2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品工程。

(二)加强规划编制,突出建设重点

编制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县(市、区)要根据省、市的部署要求,按照《“十一五”农田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内容和目标,抓紧开展水毁修复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同时细化和落实实施方案。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方案编制要突出重点,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并与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项目安排要与水利综合规划相衔接,注意协调职能交叉与项目重复。任务指标要确保完成,“六千”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任务,水利建设主体工程春节前完成,各相关部门项目都应统筹安排,统一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三)加强筹资力度,确保资金投入

今年是全省水利水毁工程三年集中整治的第三年,省、市都在加大对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也应千方百计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新机制。一是要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为原则,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要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扩大投资规模,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要依法足额征收各种规费,加强水利建设投入。继续抓好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堤防维护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水土保持事业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入库工作,大力开展《福建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按新标准尽快组织征收。三是要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的积极性。要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实行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等“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政策,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四是要整合部门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水利部门要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整合国家及省级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化农田建设、重点旱片治理、土地整治等库区移民后续扶持项目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和烟草部门实施的烟田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项目,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要把利用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加强工程建管,确保工程质量

各地要建立健全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及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逐步建立水利工程质量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差别化管理和质量中介服务管理体系,把好资金、材料、制度、资质、验收等五大关,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杜绝出现“关系工程”、“人情工程”、“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好大型水利和重点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防灾减灾和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加强水利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民水利技术员的业务培训和四新知识普及,使他们尽快掌握水利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适应水利工作要求,提高技术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水利事业。

(五)加强机制创新,深化体制改革

在全面完成国有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今冬明春突出抓好:一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在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的基础上,加强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非经营性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办法。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精神,加大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重点是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建立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促进节约用水。三是加快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大对用水合作组织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促进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

(六)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建设合力

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既要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也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协作,搞好配合,统一步调,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全力以赴做好冬春水利水毁建设的规划、建设和业务指导;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水利资金的调配,确保及时到位;农业部门要组织好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工作;宣传部门要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冬春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及时办理水利建设用地审批相关手续;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检查监督,严肃查处挪用、克扣、挤占水利建设资金的违法行为。

(七)加强宣传工作,及时总结表彰

做好宣传是推进冬春水利水毁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简报、标语、短信平台等各种宣传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选题,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着力报道国家治水思路和水利工作部署,全面展示水利改革与发展成就,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营造全社会关心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

为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继续开展冬春水利竞赛评比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各地冬春水利建设和水利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的积极性。对未能按时完成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和“六千”水利工程项目及国债水利项目未能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实行一票否决。

五、实施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2007年9月―10月)

主要任务是调查摸底,研究编制2007―2008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及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计划,做好动员部署工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完成动员部署工作,做好重点项目准备和资金筹集。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2月)

各地要认真按照年度计划任务和省里的要求组织实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集中整治修复工作抓紧、抓实,逐步推向高潮。市政府将适时召开全市冬春水利建设现场会,市水利局将组织1―2次的全市范围内的检查督导推进,以确保“六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2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开工的冬春水利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在春节前完成。

(三)扫尾及总结评比阶段(2008年3―4月)

工作重点是做好冬春水利建设及水利工程水毁集中整治修复工程扫尾及自查验收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和春耕灌溉用水需求。在各地如期如实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和进行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市冬春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各地开展冬春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经过督查后,进行综合评比和表彰奖励。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6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信息发布协调的暂行规定》(下称《规定》)和漳州市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本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中国漳州”门户网站的子网站“漳州外事侨务网”(http://wsqw.zhangzhou.gov.cn)下载。如对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联系(地址: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118号,邮编:363000,电话:2027149,电子信箱:zzwsqwb@sina.com)。

一、概述

2009年,对我办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配备了1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落实信息公开的具体工作。

-1-

根据《规定》要求,2008年5月1日起我办开始正式公开政府信息,开辟了网站栏目供公众查阅。截至2009年底,我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增设“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子栏目,及时公布2008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学习宣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则》、《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则》和《关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制度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本办2009年度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其中机构设置和职能类的信息4条,占19%,属于本部门业务类信息12条,占57%。至2008年底,共公开2003年以来的政府信息40条。及时向档案馆、图书馆提供2003年以来政府信息清单及纸质材料。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本办2009年度无收到公民或组织的信息公开申请。

-2-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办2009年度无受理依申请公开,故未发生收费及减免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本办2009年度无发生与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复议案件,也未收到各类与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诉讼案和申诉案。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公开目录的设置还不够科学合理,个别类目信息偏少甚至没有。要借鉴市政府办信息公开目录的设置方法,不断完善目录的编制,使之与信息公开要求相适应。

2、本年度无经历信息公开申请实践,缺少受理经验积累。要进一步做好依申请信息公开,完善办理依申请信息公开的具体办法,规范依申请信息公开的流程、服务方式和内容。要简化办理环节、明确办结时限。

3.网站的版面设计和栏目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美化与改进,今后应多与市政府办信息公开科和市信息中心沟通交流,借鉴市政府和市直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做好网站的改版与完善。

七、需要说明的事项与附表

(一)主动公开情况说明:无

-3-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说明:无

(三)附表:2009年度信息公开情况主要指标统计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四日

附表

2009年度信息公开情况主要指标统计

-4-

主题词: 人秘工作信息报告抄送: 市政府办。

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2009年1月14日印发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7

近日,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 (辽委办发〔2015〕14号,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并对全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提出了要求。

该《实施意见》分为五部分16条, 除用简练文字强调中办发〔2014〕15号文件所规定的精神和原则外, 还结合辽宁实际, 对完善档案工作体制、强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明确国家档案馆主体地位、推进档案馆库建设、做实档案收集征集工作, 加快档案馆 (室) 数字化建设, 统筹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以及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着重重申了强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许可、监督指导、行政处罚等法定职责, 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三位一体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立, 档案保管维护费每年每卷2-3元的落实, 档案利用严禁收费, 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列支等规定。

《实施意见》的出台, 对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14〕15号) 精神, 推动辽宁省档案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以网上办公促政府服务升级 篇8

年,湖北省当阳市网上办公推广与应用工作取得重大突

破。其中,请示报告在宜昌市率先实现全流程网上流转,实现了传统纸质办公模式的重大变革。当阳以请示报告为突破口,带动网上办公系统全面应用,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直面挑战 创优发展环境

此前,当阳市政府网络运行速度极度缓慢,打开政府网站需要一分钟。“蜗牛速度”使得广大干部对网上办公持观望或抵制态度,电子政务工作整体局面极为不利。同时,网上办公系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足够的人员保障。网络与人手两大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

为解决问题,当阳市及时成立电子政务办公室,并在教育系统中选拔三名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调入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此外,在各单位挑选电子政务管理员,组建全市电子政务管理网络,适时发布通知、沟通交流。

当阳市电子政务办通过全方位排查,将电子政务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一一罗列,并制定详细解决方案,先后多次向方正公司、网络运营服务商寻求技术支持。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着力改善硬件环境。一个月内当阳市网络平台运行速度达到宜昌各县市区之首,为下一步推广网上办公系统应用打下了坚持基础。

领导先行 做好示范表率

网上办公系统是一场办公方式的革命。而当阳市干部老化问题突出,部分年龄偏大的干部因办公习惯及电脑技术限制,对推行网上办公模式存在抵触情绪。

为此,当阳市电子政务团队充分利用领导工作实际情况,通过高效办公吸引、以方便快捷说服。一个月内,当阳市主要领导人全员实现网上办公。

2012年5月底,当阳市委、市政府召开电子政务专题办公会,会议决定:“当阳市网上办公以实现请示报告网上流转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网上办公。”6月初,当阳市两办发文规定:实行公文流转双轨制运行一个月,7月1日以后将停收发一切纸质公文。一年多以来,当阳市真正做到桌上无文件夹,领导走到哪,办公就到哪。

细致培训 考核铁面无私

领导的率先垂范起到了良好的效用。当阳市趁热打铁,着力打造技术合格的应用队伍。在人员培训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管理网络,根据人员调动情况,适时更换相关单位网上办公管理员,设立并逐步完善工作推进督办考核机制,确保了当阳市网上办公推广应用工作朝着正规、快速、高质方向稳步迈进。

除培训外,当阳市还制定有网上办公考核办法,将各单位使用网上办公情况纳入市目标考核管理范畴,并严格实行监督管理。对部分单位不按时参加培训,不通过办公门户收取和发送公文等情况,将责令其及时整改。此外,还以政府办公室名义设立 “当阳市网上办公先进单位”和“当阳市网上办公先进个人”奖项,对在推广和应用网上办公门户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强化保障 随时消化问题

当阳市电子政务办强化“服务是目的、管理就是服务、管理与服务合一”的工作宗旨,在对全市各单位电子政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着力为各单位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对于各单位在实际运用网上办公门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电子政务一班人始终做到积极回应,给予最及时耐心细致的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办团队为各单位服务突破万次。针对请示报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宜昌市电子政务办沟通,向上级反映各种问题和建议达百次之多。宜昌市电子政务办针对当阳市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修改完善请示报告软件系统数十次处,达到了更人性化、可操作强的良好效果。

引领创新 安全便捷高效

网上办公是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的一次变革,变革离不开创新。当阳市电子政务办更是把创新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不断适应网上办公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新模式,并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出于资金安全考虑,部分单位提出网上批办文件应显示领导原迹签名。当阳市电子政务办针对此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试验,成功实现主要领导在批办文件时原迹签名,真正做到资金更安全、领导工作更放心。

2013年以来,当阳市确立了“双争一打”的奋斗目标(争宜昌前三、争全省十强,为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打下坚实基础)。当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个当阳”(产业当阳、开放当阳、绿色当阳、民生当阳、和谐当阳),这就是当阳梦。当阳市电子政务工作的全面高效运转,将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变革、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使节能环保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使当阳在前进步伐中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动力。

政府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篇9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60号 【发布日期】2007-04-11 【生效日期】2007-04-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7年度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

“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7]6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2007年度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十一日

2007年度全省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七年三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闽政〔2006〕251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2007年度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由省经贸委承办,省农业厅、卫生厅、公安厅、质监局、工商局、环保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治理工作目标:实行牲畜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均达到90%以上;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产销环节生猪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禽类(鸡、鸭)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1%以内。主要措施:

(一)由省经贸委负责,省农业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配合,加强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屠工制度,加大打击和查处非法屠宰行为,提高牲畜定点屠宰率,有效遏制私宰肉、病死肉上市。加快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等级评定工作,完善牲畜定点屠宰厂(场)牲畜准入溯源制度、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确保肉品上市质量安全。

(二)由省经贸委负责,省农业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配合,继续抓好石狮、泰宁、古田县(市)禽类集中宰杀试点工作,要求今年每个设区市开展1~2个县(市)试点,三年内在全省县城以上城区推开。全面开展活禽交易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有效规范市场活禽屠宰和交易行为,健全销售商准入和禽类检疫管理制度。由省经贸委负责,省法制办配合,起草制定《福建省家禽集中屠宰管理办法》。

(三)由省经贸委负责,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局、配合,继续抓好省级无公害规模畜禽生产基地建设,调整完善和择优确定一批省级无公害规模生猪、蛋禽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畜禽基地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投入。省农业厅做好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省农业厅配合,开展出口畜禽养殖备案基地、供港活猪注册饲养场标准化管理,保障出口畜、禽、蛋、奶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四)由省农业厅负责,整顿和规范畜禽兽药使用行为,开展禁用药品及化合物的专项执法检查,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行为。开展产销环节生猪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药物残留、规模饲养场禽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大中型奶牛生产企业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抽检工作。由省质监局负责,省农业厅配合,加快省地方标准《莱克多巴胺检测尿样检测方法》的审定工作,省质监局及时发布。

(五)由省农业厅负责,做好《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企业年度备案工作,加大对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无证生产的监管力度,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添加物的行为,保障畜禽产品安全。

(六)由省农业厅负责,开展对严重危害人体和养殖业生产的畜禽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兽用生物制品市场秩序,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严格省际边境动物防疫检查,防止不安全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流入。

(七)由省农业厅负责,加快制定出台《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对畜禽饲养场(户)染疫和病死畜禽流向的监管,督促饲养场(户)建立染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健全和完善档案制度,依法打击和查处饲养场(户)与不法商贩相互勾结非法交易病死畜禽的行为。

(八)由省工商局负责,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省卫生厅配合,加强肉品市场监管,严格实行城区主要集贸市场和生鲜超市肉品销售“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合格证)公示制度,禁止未经检验检疫的肉品上市销售。省农业厅、省工商局负责,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违法行为的查处。

(九)由省质监局、省工商局负责,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配合,抓好肉制品加工企业(省质监局负责)和肉品冷藏企业(省工商局负责)的监管,开展对肉品冷藏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检查,严厉打击和查处肉品储藏和加工企业使用私宰肉、病死肉、注水肉及非法入境肉类产品的违法行为

(十)由省科技厅负责,开展猪肉及其制品中兽药和违禁添加剂等有害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由省农业厅承办,省经贸委、省卫生厅、省粮食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销社协办。治理工作目标:产销环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4%以内;蔬菜重金属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主产区生产环节茶叶农药残留、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均控制在3%以内;稻谷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主要措施:

(一)由省农业厅负责,继续做好10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4个全国无公害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工作,在全省新建和续建38个水稻、茶叶、蔬菜、水果及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省农业厅配合,开展出口蔬菜、茶叶、水果生产基地备案工作,建立出口蔬菜、茶叶、水果源头管理合作机制,提高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

(二)由省农业厅负责,省供销社配合,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体系,运用“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肥用药,加强菜农、果农和茶农无公害技术培训,推广植物保护新技术。省供销社负责,加强“庄稼医院”农资科技服务载体建设,开展基层网点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在全省600多个庄稼医院配备农业科普图,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三)由省农业厅负责,开展农产品投入品净化专项行动,监督检查农药、化肥特别是禁用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行为。由省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企业农药经营的监管,开展农药经营单位的核查,督促农资经营单位完善仓储保管制度,调整农药品种结构,禁止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蔬菜、水果、茶叶主产区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由省农业厅负责,开展蔬菜、茶叶主产区农药残留抽检,配合农业部完成年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主要种植业产品抽检工作。省卫生厅负责,开展流通环节蔬菜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残留、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抽检工作。省供销社负责,做好茶叶质量跟踪检测工作,监督抽查福鼎、福安、安溪、建瓯、武夷山等茶叶主产县(市)和福州市场茶叶,掌握茶叶质量安全卫生动态。

(五)由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做好浦城县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完成蔬菜主产区生产者产地编码和生产档案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查询平台,组织出口生产基地(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工作,并在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推广,推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

(六)由省经贸委负责,起草制定《关于加强城市蔬菜产销管理工作的意见》。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由省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协办。治理工作目标:主要水产品(虾、大黄鱼、罗非鱼、鳗鲡)产销环节药物残留抽检超标率控制在4?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1%以内;贝类净化上市量达4万吨以上。主要措施:

(一)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加强水产养殖环节渔药使用的监管,定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做好水产品主要养殖地区、主要养殖企业和主要养殖产品用药情况的排查工作,重点检查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的使用情况,指导养殖生产者依法生产,整顿违法用药的养殖单位,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生产和销售行为。

(二)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开展主要水产品产销环节药物残留和贝类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抽检工作,全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不少于300批次、贝类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不少于120批次。继续抓好莆田、宁德市织纹螺安全食用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做好预警信息发布、抽样检测和结果通报工作。

(三)由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质监局负责,加强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好全省11个国家级、10个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工作,确保3个示范区顺利验收。省海洋与渔业局加快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争取全年完成10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40个产品认证和10万吨产量认证的目标。

(四)由省卫生厅负责,省工商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开展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生鲜超市水产品及水发制品浸泡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抽查工作,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五)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加快研究制定贝类养殖区划定工作,开展贝类产地划区分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沿海城市贝类净化产品销售工作,扩大产品销售量。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由省建设厅、省卫生厅承办,省水利厅、省环保局协办。治理工作目标:市、县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余氯、浊度、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新建村级供水设施1500个,行政村所在地供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措施:

(一)由省环保局负责,指导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全省23个设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建制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调查及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全省316个建制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二)由省环保局负责,结合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和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继续组织全省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各类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进一步加大已批准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三)由省建设厅负责,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供水企业检测机构建设,完善省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开展市、县城市供水水质督查工作,对公共供水企业、自建设施对外供水单位水质进行抽查并予通报,督促供水企业贯彻执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全面提高供水水质。

(四)由省建设厅负责,省卫生厅配合,组织开展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设区市二次供水水质,督促街道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等单位定期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工作。鼓励并推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二次供水新技术的运用,推行直供水,防止供水二次污染。

(五)由省卫生厅负责,强化全省瓶(桶)装水生产企业卫生管理,开展卫生许可专项执法检查,定期开展流通环节瓶装饮用水卫生指标抽检。由省质监局负责,加强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生产监督管理,开展生产环节质量抽检,促进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

(六)由省水利厅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福建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村级供水设施1500个,推动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保障农村供水单位良好运转,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

(七)由省卫生厅负责,省建设厅、水利厅、环保局配合,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科学设立监测采样点,开展城乡饮用水源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监测,收集汇总监测资料,掌握全省城乡饮用水供水卫生状况,及时分析、发布饮用水水质卫生信息。

(八)由省建设厅负责,制定完善城市饮用水供水应急预案,提高紧急情况下城市安全供水能力。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由省质监局承办,省卫生厅、工商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治理工作目标:酱油、食醋、鱼露、豆腐等豆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大米、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2%和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等各种添加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1%以上。主要措施:

(一)由省质监局负责,省法制办配合,起草《福建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办法》、《福建省重点加工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案》,争取省政府批准出台。

(二)由省质监局负责,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糕点、豆制品、蜂产品、果冻、挂面、鸡精、酱类产品等7类食品及食品用塑料市场准入,加大巡查力度,采取巡查、强制检验、定期抽查、年审、执法检查和回访等措施,加强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28类食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依法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的违法行为。

(三)由省质监局负责,省卫生厅、省工商局配合,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全面建立食品区域监管责任制,加大县(市、区)特别是农村乡镇食品加工安全监管力度,继续推行在乡镇(街道)建立食品加工安全兼职协管员制度,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扶持一批名优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帮助一批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关闭一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严惩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四)由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卫生厅负责,省公安厅配合,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通知》(闽政文〔2007〕5号)要求和工作职责,加强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水平。

(五)由省质监局负责,开展全省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建立健全食品风险监测分析与预警制度,实现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提升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查处超范围超量使用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对复原乳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复原乳的生产秩序。

(六)由省质监局、省经贸委负责,省食品工业协会配合,在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生产企业创建活动,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七)由省质监局负责,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工商局配合,推进食品电子监管网建设。

(八)由省经贸委负责,省卫生厅、省工商局配合,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行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和酒类批发使用随附单制度,开展流通环节酒类商品质量抽检,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各设区市酒类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基本执行酒类销售使用随附单制度。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做好进口酒检验检疫和后续监管工作,保证进口酒质量安全。由省经贸委负责,省法制办配合,将《福建省酒类管理条例》列入2007年立法项目,争取省人大批准。

(九)由省粮食局负责,加强对系统内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粮食复制品加工企业(包括省级定点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杜绝变质、有毒粮油及其制品进入流通市场。

(十)由省粮食局负责,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政策性供应粮食质量状况的监督抽查,定期对收购、储存、加工活动中的粮食质量状况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由粮食局会同省工商局做好用粮企业陈化粮购买资格的审查认定和年审;配合工商部门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

(十一)由省粮食局负责,督促储备粮承储企业执行储备粮入库、出库品质质量检测制度和定期质量检验制度,政策性用粮经营企业(军供)执行质量批检制度,抓好储备粮、政策性用粮的卫生质量监管。

(十二)由省粮食局负责,会同省粮食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工作,组织粮食企业开展创建“放心粮油”产品、“放心粮油销售企业”活动,开展建立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诚信企业试点活动。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由省卫生厅承办,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建设厅、福州铁路办事处协办。治理工作目标:餐馆(酒家、酒楼、酒店、小吃店、快餐店等)、企事业和学校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基本达到《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市、县城区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达80%以上,市、县城区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小型餐饮业达50%以上,市、县城区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学校食堂达60%以上,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规范。主要措施:

(一)由省卫生厅负责,继续贯彻执行省《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加强餐饮业日常监管,严格卫生许可发放和审核制度,督促完善设施、规范管理,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餐饮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督促农村饮食店、学校食堂办理相关证照,改善卫生条件,提高食品卫生意识。

(二)由省卫生厅负责,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监督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改进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不合格原辅料销毁等制度,督促设区市卫生部门做好设区市B级餐饮单位的审核和A级餐饮单位的初审工作,稳步提高市、县城区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

(三)由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负责,落实校长食品安全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学校相关人员卫生培训,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督促其加强管理,完善餐饮设施,防止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由省卫生厅负责,省建设厅配合,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督促工地食堂配备必要的食品卫生设施和就餐设施,采购食品原料索证索票,保障农民工的食品安全。

(四)由卫生厅负责,省工商局配合有针对性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卫生专项整治,重点开展市、县城区餐饮业用油专项检查,现场定性检测食用油,杜绝有毒有害食用油流入餐饮市场;开展节假日餐饮市场、旅游风景区周边食品安全卫生检查,保障节日饮食消费安全。组织各设区市开展一次餐饮业凉菜、餐具抽检,加强餐饮业凉菜制售监管,落实餐具消毒制度。

(五)由福州铁路办事处负责,加强铁路辖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落实旅客列车食品和餐料的采购、保管、加工、销售环节管理,强化日常食品卫生监管,加大元旦、春节、春运及暑运期间的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力度,提高铁路站区、旅客列车食品卫生安全水平,保障旅客消费安全。

七、其他有关工作

(一)由省农业厅负责,省经贸委、省环保局配合,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全年现场检查200个企业,检测100个土壤样品、150个农产品。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以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导和鼓励认证企业使用认证农产品防伪标志,推进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

(二)由省工商局负责,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抓好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查处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等和不合格食品行为。

(三)由省经贸委负责,省卫生厅、省质监局、省商贸协会配合,继续开展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市场)”活动,有计划地培植一批能让群众放心消费的场所,并做好“食品放心示范店(市场)”的年度审查、日常监管和项目评选工作。

(四)由省卫生厅牵头,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质监局配合,编制出台《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全省六大(农产品、动物疫情、水生动物疫情和水产品、食品、食品污染物、进出品食品)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立全省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五)由省卫生厅负责,加强全省9个设区市监测点的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各有关部门协作和监测信息交流,完善全省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健全和完善全省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预案,做好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六)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建立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落实《福建省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由省政府批准下达,制定并下发应急工作操作手册,指导市、县(区)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制度,做好应急预案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层特别进农村的组织实施工作,并组织开展一次处置重大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演练。要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消除事件影响。

(七)由省经贸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工商局共同实施全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省经贸委负责建设和完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年计划新建消费品农家店2450个;省工商局负责推进“一会两站”建设,促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向农村、社区延伸,2007年底全省50%的乡镇(街道)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分会,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意见,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在基层设立。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开展全省农村食品安全监督责任网建设,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确定2~3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

(八)由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科技厅、省质监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省环保局、省粮食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共同负责,省食安办、省财政厅配合,按照《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06~2008)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分解落实年度部门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建设项目任务,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

(九)由省食安办负责,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各责任部门按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由厦门市政府负责,抓好全国全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十)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交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环保局、福州铁路办事处负责,按照国家商务部等13个部门要求继续开展“三绿工程”活动,推进“三绿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一)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起草制定《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队伍,构建全省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十二)由省财政厅负责,落实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年度治理工作经费,市、县(区)人民政府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保证食品安全有关执法监督和检验检测等工作经费。由省食安办负责,按照省政府年度治理工作方案和省级年度治理经费安排,提出年度重点治理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省直有关部门的治理工作,由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结合本工作方案自行部署,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并将部署和资金投入情况报省食安办备案。

(十三)由省食安办会同省编办、省法制办及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开展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各级承担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治理“餐桌污染”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2002〕50号)要求,加强执法联动,提高食品安全执法能力和水平。

(十四)由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省公安厅、省监察厅配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查处一批涉案金额大、危害严重的大要案。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一查到底;对跨区域、涉及多个部门的,加强协作,联合办案;对发案率高、重大案件久拖不结的地区和单位,组织力量直接查办,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十五)由省食安办牵头,组织开展对省直有关部门及各市、县治理工作的专项督查和统计评价工作,做好年度国家对我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检查的迎检工作,并督促福州市政府做好省会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迎检工作。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开展水产品、豆制品安全状况调查与评价。

(十六)由省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指导省直新闻媒体做好全省食品安全报道工作,及时报道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权威信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严格规范报道行为。

(十七)由省监察厅负责,加强食品安全的行政监察工作,对于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和部门,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监督工作。

(十八)由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并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根据省政府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十一五”规划和本方案要求,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定期评估分析本地的食品安全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监控措施,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出现重大事故,促进当地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年度治理工作方案须报省食安办备案。

上一篇:唯美植树节祝福语句汇总50句下一篇:关于感恩英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