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朋友记叙文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朋友记叙文(推荐12篇)

写朋友记叙文 篇1

然而,就在这开阔的视野前,两个小脑瓜挡住了我的视线。确切地说是一个又瘦又长的脑瓜,和一个浑圆得象个球形的脑瓜。

两个脑瓜平常就喜欢彼此调侃,现在竟成了同桌,更给他俩的欢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天中午,长脑瓜拖着疲劳的步伐回到座位,眼睛仿佛盘古开天地前的浑浊。圆脑瓜欲问其故,话到嘴边,长脑瓜便来了一句:“大脑袋,又胖了几斤啊?”圆脑瓜见来着不善,便回道:“没你胖,你个茄子脸!”

“你说谁是茄子脸?”长脑瓜愤愤道,手冲着对方那圆滑的脑瓜就是一巴掌,“啪”的一声,清脆悦耳。

圆脑瓜顿感一阵酸麻,隐隐约约感觉一个大包浮出“脑平面”,使原本凹凸不平的发型更显混乱。

圆脑瓜不甘示弱,在长脑瓜一阵得意的笑声过后,便也冲着他的脑袋狠狠地拍了一巴掌,由于圆脑瓜的手又大又胖又粗燥,打得长脑瓜捂着头直喊:“疼死啦!”

这时,他们旁边已经围了一些同学,看上去他们似乎都在为这两人的“战争”而狂欢。

见同学们都如此的开心,两个脑瓜一大一小,一长一圆,互相对视一眼,开心地笑了。在这寒冷的冬天,仿佛两朵盛开的桃花,给人一丝暖意,几分温馨。

我也随之感到了几份欢快。在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可爱,可思的小事,值得我们去回忆。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初中生活里,友谊是我们学习的擎天柱。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朋友,生活就失去了意义。遭遇人生低谷时,朋友一句温暖的问候;生气时朋友给你一个快乐的惊喜,使你怒气全无;高兴时,朋友与你一起分享……

朋友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失朋友易,交朋友难”。

写朋友记叙文 篇2

一、为何要提倡导读导写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在教学方面, 首先表现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 建立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 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在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

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学科, 掌握的标志是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途径是实践。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听、说、读、写训练。为了保证语文教师在这场变革中不迷失方向, 增强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我们开展了记叙文导读导写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质, 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听, 是用耳“读”;说, 是用嘴巴“写”。读的运动方向是由外而内, 理解吸收;写的运动方向是由内而外, 反映表达。前者是输入, 后者是输出, 二者基本要素相同, 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奇怪的是, 在社会生活中, 读写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追本溯源, 读写导向失之偏颇, 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有重读轻写的, 也有重写轻读的。在教学实践中, 有偏重于传授知识的讲派, 也有偏重于解析范文的读派, 还有侧重于增多作业的练派。不管哪一派, 都有知识、范例、练习三者互相脱节、互相分离的偏向, 都很难避免无效劳动。

鲁迅说, 过去教语文的先生们, 是把学生引进“读、做、读、做”的“暗胡同”。到今天, 教语文的教师们, 是把学生带进了将文章各因素强行分割的“宰牛场”, 我们辛辛苦苦所做的, 原来竟是“善意的坑害”!在这种情况下, 导读导写应运而生。

黎见明、文兰森是导读导写理论的倡导者。在这两位的支持下, 1988 年诞生了导读导写实验中心。在全国中语会张定远、顾之川、陈金明的支持下, 2004 年7 月成立了“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课题组的宗旨是在继承传统的阅读与写作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 积极探讨新的阅读写作规律与方法, 不断总结阅读与写作经验, 交流阅读与写作研究成果, 促进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发展。

二、导读导写有何特点

读、写都必须立足于“导”, 这是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的第一个特点。要以理论知识作指南, 范文解析作借鉴, 练习作业为旨归,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 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思想。每种文体组织10 个知识单元, 从数十个知识点进行多侧面、立体化、序列化的读写训练。每个单元先讲读写知识, 再讲中外优秀例文数篇, 给予导读提示, 最后是写作指导与练习。例文多系获奖作品, 有的可以成为诱发写作的因素, 有的可以成为模仿的榜样, 有的可以作为揣摩的对象, 对学生观察、思考人生, 表达感情, 提高读写能力和文字素养, 具有典范的指导作用。导读提示简明精辟地指出例文的精髓和借鉴意义。写作指导与练习是阅读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着眼于思想认识的扩展, 技能、技巧的移植, 读写知识的融化。

读写结合, 是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的第二个特点。以读带写, 强调了读的作用, 使学生从范文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 即说话和写作中的立意构思、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等能力。以写促读, 强调了写的作用, 使学生在说话和写作的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学习范文时所获得的知识, 并提高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激励创造, 提高思想, 是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的第三个特点。导读导写, 唤起了学生对言语文章的亲密感, 使学生有主动写作的欲望, 有临文之顷的从容感与自信心, 有“文章勿惮改”的习惯与耐性,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 着眼于育人。

三、如何开展导读导写

导读导写的着眼点在导, 最根本的是要从智力上进行引导, 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成为具有创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 细化有关读的具体要求

(1) 读字词。根读字词, 重点在于正确识字和准确理解词义。

识字, 正确使用字典等工具书,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读词, 就是在正确感知词的基础上, 准确理解词义。如何理解词义呢?第一, 换词法, 对阅读材料中重点词或较陌生词义的理解选用一些词予以替换, 或将其去掉, 然后加以对比, 揣摩体会, 深刻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第二, 从语感上理解词义, 就是在朗读中有感情地读出文中角色的语调、语气, 使文字符号形象化, 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2) 读句。换句法, 中学生常对一些组合关系比较复杂的句子产生误解或理解不准确, 在阅读这类句子时, 可采用换句的方法加以理解。有的文章中的某一个句子看似闲笔, 实则寓意极为丰富, 读这类句子, 就宜采用去掉该句,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理解。

(3) 读段。抓中心句。根据中心句的出现形式, 抓段首, 抓段中, 抓段尾。抓住了中心句, 就抓住了读段的关键。中学语文课文中, 段与句群的联系尽管形式多样, 但主要表现为总分、并列、承接、因果、转折、递进六种关系, 抓住了段内的内在联系, 就把握住了段的全貌及其精髓。

(4) 读意义。即理解读物全部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

(5) 读思路。把握作者先论什么, 再论什么, 整个要论的什么。

(6) 读文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抓进展词, 以作者情感发展变化为序的抓情感变化词, 以准确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特点。

(7) 读联系。即课题与内容的联系, 写作内容与背景的联系等。

2. 读法指导

读是阅读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读者对阅读客体的审美创造过程, 我们在阅读的方法系列的另一个层面上, 还创立了推论性读和创造性读的系列方法。

(1) 推论性读法。推论出隐藏在文中的深层信息。方法是抓文中的特征词, 进行推论。填补空白的推论。即对文章的跳跃处进行或找原因, 或找结果的推论。

(2) 体验性读法。将心比心, 用自己对同类事物或在同样情境下的心情感受去体验作品人物的情感情绪。移情入境, 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或物, 移情入境, 人我同一, 物我一体。

(3) 创造性读法。再造性想象读, 即根据读物内容, 唤醒学生经验积累, 使文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图画化或形象化。超越性读法, 即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对作者行文的悬念处、省略处、结局处和言外之意处, 进行“还可以怎样”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求异功能。

3. 导读方法

(1) 讲读, 讲为读服务, 讲的目的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师要精讲, 精讲就是讲疑难、讲关键、讲准确, 以讲促读, 寓讲于读。讲读以启发思维, 以问促读为基本式。即每组织一次学生读, 教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先提出问题和要求, 然后让学生读。导读有导之以学, 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熟读精思, 导之以思, 即引出疑难,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 以读启思, 解疑排难;导之以法, 教给学生读书规律、方法,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导之以情, 或创造语境, 或激发兴趣等把学生引入读书情境, 体验情感, 领会意蕴。

(2) 练读。朗读、默读、美读、练读旨在让学生在通过个体的语言实践过程, 训练和强化教读的科学性, 引读的程序性, 引读的情感性和读书方法。这种引又通过学生的练得以体现, 因而, 教师在引中有放, 引放互补, 使学生达成由读到读会。圈读, 即对所读内容勾、画、圈、点、批, 质疑问难。加深记忆, 促进理解, 初读时, 圈画字词;细读时, 勾画重点句子;精读时, 圈画段落, 划分段落层次;深读时概括中心, 品评褒贬, 批注看法, 进行评价等。查读, 用于阅读初始, 一边读, 一边查工具书。一查字音, 二查字词义, 三查句意, 即通过上下文的理解领会句意。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是从旁指导, 或提示, 或个别指导差生, 组织学生议议、想想、评评, 交流心得, 互通信息, 及时矫正。

(3) 参读。书是相互参照的, 欲读懂内容就必须参考有关资料。参读有拓展性参读、增进理解性参读和解疑性参读。精读, 即认真、精细研读课文内容, 达到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的深刻理解。认读时, 正确读准字、词以及课后习题和注释;理解时, 要求对字词句段篇进行正确分析和思考;想象体验时, 把课文的思想内容, 情感倾向同其他事物有机联系, 深刻把握课文内容在主旨和言外之意;评价时, 要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立场、方法进行评议和价值判断;练习时, 要求按照课后习题, 正确地完成作业。讲读、练读、参读形成了寓启于读三个有机联系, 相互作用的读法体系, 就学生而言, 是读的由高到低的三个要求逐渐升高的层次, 对教学过程而言, 是一个护——引——放的过程。其间, 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全部。

4. 构建科学高效的作文训练模式

(1) 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学习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 而且与学习的动机密切相关, 特别是写作的动机。因此,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开展指导和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活动;自编作文集, 让更多的人获得成就;组织学生编写手写报, 进行展览、观摩,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互相学习。

(2) 创设氛围, 扩大参与。是否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往往取决于学生自觉投入写作训练的面是否广泛。为此, 我们应该创设浓厚的写作氛围, 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 除了在学科课程上要加大力度积极开展作文教改教研活动外, 在环境和活动两方面也要增加密度, 加强渗透。每星期一次优秀作文广播, 每月一次征文活动, 每学期一次作文成果展览活动, 组织作文兴趣小组, 强化训练。总之, 我们要让作文在校园里成为一种时尚, 让每个学生一踏进校园就像来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作文世界里。

(3) 大量读写, 以读促写。大量阅读, 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 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以及作者观察、思维的方法。

(4) 重视常规, 提高效率。作文教学效果的好坏, 有很多时候与学生有无良好的写作常规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常规有属于智力因素的, 它们就像催化剂一样制约或促进写作活动的效率, 所以, 我们应重视之, 并研究之。

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 篇3

叙事具体指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这也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这就是记叙。记叙要求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叫描写。描写要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具体的说:

1.写人要绘言绘形,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写事、写景、写物,要绘声绘色,绘形绘状,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

3.主体内容要细腻可感。

二、写法演练

第一步:讲一个故事。

(1)案例:学生记叙文习作:《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十分尊重我,我的小秘密,妈妈一律不追问,我的日记妈妈也不会主动去看。

妈妈很爱我,从来都把好吃的让给我,每次做饭都做我爱吃的,每个星期天又煮汤我喝。

妈妈也很注重我的身体,不让电扇的风直吹我怕感冒了,定时定量玩电脑,看电视。

妈妈总是接送我上学,照顾我十分细心,天热就睡凉席,天冷就盖厚厚的被子。

我敢打赌:我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2)学生尝试大刀阔斧动手术:(示范)

“妈妈,我回来了”,我一进门就大喊着:“饭熟了没有?”

客厅里没有妈妈的身影,家里有明显打扫的痕迹。糟糕!我的心里陡然一惊,我的房间很乱,妈妈一定会打扫,而我的日记本正放在课本的下面,妈妈肯定会发现的。我鞋也没有换,三步并做两步冲进我的房间,房间已经整理得整整齐齐,我那精美的日记本赫然就在最上面,那里面我写满了对高飞的仰慕之情,完了,彻底完了……

饭桌上,我埋头数着饭粒,时间过得真慢,暴风雨来临之前难道就如此恐怖,妈妈镇定自若,一如既往的有一句没一句的唠叨,平时我早就不耐烦的频频打断了,可今天……

妈妈突然说:“女儿,今天打扫房间,看见你的日记本,第一页写着未经允许不许翻看,我本来很想看的,忍住了,里面写的什么呀……”

妈妈后面说的是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只在心里不停的说:“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相信你的女儿吧!”

(3)明确: 要避免空洞,记流水账,首先要学会讲一个故事,用故事说话,也就是要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

第二步:讲一个好故事。

明确:所谓“好”故事,从写作理论角度来说,就是选材要典型,新颖,能破旧立新。

第三步:讲好一个故事。

明确:讲“好”一个故事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很多,下面我们来讨论最重要两个方面。

一、行文曲折

1.波澜起伏。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是直线发展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2.伏应关联

伏应,是指伏笔和照应。所谓伏,是作者为使作品情节生动,令读者牵肠挂肚,而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在似不经意中提出或交代的一种叙事方法。所谓应,是对前边暗示的关照或回应。

3.渲染氛围

渲染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调节情节节奏,深邃作品意境,贯穿文气。

二、善于描写(主要是人物描写)

1.善于运用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

明确:简笔勾勒:就是用极简洁的语言把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不着颜色,不加烘托,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种方法也叫白描。运用这种技法,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以少许的笔墨取胜。

举例说明:

课文《一面》人物示例:

瘦、直直的头发、隶体“一”字的胡须——坚毅。

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善于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朋友记叙文 篇4

下面就是她的事迹中的一迹。一次和她上街玩正玩到兴头上,,迎面突然有两只“不明奔跑物”——猫,向我们跑来,看见我们就停了下来。因为我比较喜欢猫,而那两只可爱的小猫也正合我意,我便想拉着美蓉去玩弄以下,手在旁边找了找,空的,我转过头:“咦?人呢?”我向后看,哈!原来她一直都在后边不敢上来,我对她叫道:“美蓉!快上来!这两只猫好可爱的!”那只猫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友好”地跑过去想把美蓉“叫”过来,谁知美蓉急着对我叫:“雅宁,救命!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看她那“楚楚可怜”的模样,我还是去帮她吧!我可不想让我的好朋友“落入猫口。”便“毫不犹豫”地跑上前“出手相助”,我把那只可爱的小猫抓起来,放到她面前,说:“这只……”话没说完,她早已把吓得魂飞魄散的元气“召唤”回来,溜之大吉了。最后,她还给我使了个“这回你死定了”的眼神,可见到猫又不敢使了。这么“光荣”的胆小事迹谁见了都会毫不留情地捧腹大笑,接下来还有呢,好好洗耳恭听吧!美蓉虽然喜欢弹电子琴,但是却没见她弹过,一次去她家,刚想敲门,一阵阴阴的声音“扑耳来”。“你,要—干—什—么?”我转过头,看到一副“吓死人不偿命”的脸慢慢逼近,我这时峡了一大跳:“白痴!人吓人会吓死人的!你想坐牢啊!”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说:“我,要开门了。”我快气死了,待她开门后,我丝毫没有给她休息的时间,把她来到电子琴前,“凶神恶煞”地说:“你必须弹给我听,我弥补我惊吓过度的损失!不然你就要涂“胭脂”了。”她可怜巴巴地心不甘,情不愿地打开开关,她刚想弹,然后抬头茫然的问我:“哆在哪键?”我当场晕倒,说:“你也太健忘了,亏你那么喜欢音乐,天啊!”她讨好地笑了笑,忙来着我的手向门口奔去,我想她肯定是要用什么方法来“贿赂”我了。

这就是我又可爱,又胆小,又健忘的好朋友——xx。

朋友记叙文 篇5

到了山下,到处是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和竞相开放的鲜花,小鸡和小鸭看到了不远处有一条碧绿的小河,急忙跑了过去,然而在去小河边的路上,小鸭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的深坑里。掉进坑里的小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脸上露出了了焦急的表情,一边扑哧着翅膀想要飞起来。小鸡看到这,心想:“这可怎么办呀?”想着想着,小鸡突然灵机一动,想:小鸭不是会游泳吗?对了,我去河里打水倒进坑里,小鸭就会浮上来。于是,小鸡连忙从河里打来了一桶又一桶的水。慢慢的,小鸭浮上来了。他们两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它们又继续往前走,去打水。打完水,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鸡突然发呆了。你知道它为什么发呆吗?因为前面的小河挡住它们的去路,小鸭笑了笑,说:“小鸭,别发愁,不要忘了,我可是游泳健将,来吧,我驼你过河。小鸡感激地说:“谢谢你,小鸭,我怎么把你给忘了?”

很快,它们过了河,开始了下一步爬彩虹山。小鸡和小鸭抓着铁链,慢慢地爬了上去。忽然,小鸭大喊:“小鸡,救命啊!救命啊!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鸡,赶紧抓着铁链,像流星般地快速荡了过来,只见,小鸭快要滑下去,小鸡急忙用爪子扶住小鸭的身体,使出全身所有的力气,拉着它爬了上去。

到了山上,望着水桶里满满的水,小鸡和小鸭高兴得欢呼雀跃,它们的脸上写着成功,画着喜悦!

朋友记叙文 篇6

那天,幼时的好朋友无意中闯入了我的视线,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啊!是他,他来了。我欣喜若狂,连忙奔过去,想对他打个招呼。可是,他却像见到了陌生人一样,瞟了我一眼,便急匆匆地走了。我小小的心顿时像被一盆冷水给泼了,冰凉冰凉。原来,他完全忘记我了。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连忙安抚我,我的心情这才稍稍缓和下来。

夜晚,我趴在窗前,觉得心里很乱。我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为什么我记得他,他却已经忘了我?苦涩的风轻轻掠过我的脸颊,我望着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努力地寻找着那个渺小的我,被遗忘的我。那一夜,看着星星,我想了许多。星斗们,最终都会变换位置,但它们也总是会找到身边新的伙伴。

怎样将记叙文写得具体而生动 篇7

要把作文写得更具体生动, 该怎么办呢?写文章时, 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 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 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 多问几个“怎么样”就能够把情节写得具体详细。例《游泳》习作中, 一位同学这样写到:

游泳池的水很清。我和爸爸下到水里。爸爸站在我前面五六米处, 我向爸爸游去。爸爸给我指出了毛病, 又耐心指导我练习, 使我很好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最后我一口气能游五六米了。可以问:怎么样才算是“水很清”?我怎样向爸爸“游去”?爸爸给我指出哪些“毛病”?怎么样的指导才是“耐心”?掌握了什么动作要领?

同理, 如果我们写“夕阳西下”, 可以这样来追问:夕阳依着什么落下去的?怎样落的?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文章可以写成:“红彤彤的太阳, 紧贴着崇山峻岭, 一步三回头, 慢慢下落, 万道余晖撒满大地。爷爷的白胡子变成金胡子了, 房子的百墙变成红的了, 柳树的枝条变成暖黄的了。”“夕阳西下”这一情景就更具体, 更形象, 更有色彩和气势了。写一次活动, 也可以边写边问:活动地点在哪里?天气、环境怎样?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干得怎样?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是最好, 到底是怎样干的?干的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 就能具体地描写出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和重点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声音、气味等。

在写作文之前, 对感受最深的部分一定要认真想一想, 多问几个怎么样、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这是一把使文章具体的钥匙, 用它去开内容空洞的锁, 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要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写

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 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 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 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 可以使描写变得具体生动。

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一次足球赛中的射门动作“小刚带着球, 飞速冲向球门, 猛地一脚, 把球踢入网底。”描写显得很笼统。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 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 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 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 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 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拦, 又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 闪电般一脚抽射———进啦!”

三、要学会按顺序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

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 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要再次要, 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具体充实。

如有位同学在习作《看菊展》中对菊花的描写:“红的、黄的、紫的……这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各异, 而且姿态万千———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昂首怒放。瞧!那一株像美丽的少女安详自若, 那一株又像翩翩少年笑迎秋风……一阵微风吹来, 芳香四溢, 沁人心脾。”这段描写就是从视觉到嗅觉, 从颜色到形态, 把菊花的美丽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四、写具体有绝招, 过程最重要

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 实际上都要记事。记事的核心是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观察不细致、体验不深刻、思考不充分, 事情的过程就写不具体。我们不能到写的时候才想到要去观察和体验, 而且, 这里的“思考”原指在观察、体验过程中的思考, 并根据思考, 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更加深刻地体验。

1.少用“美丽极了”这样的形容方式

为什么许多同学写不具体?就是因为他爱用“美丽极了”“感动极了”“太让人伤心了”“痛苦死了”等这样笼统的形容方式。

一次作文课上, 我很幽默地说:朱自清写扬州瘦西湖, 如果开头就来个“美丽极了”, 我看就可以用“流连忘返”或“依依不舍”结束了。这样, 一篇文章还怎么写?我们要把“美丽”的特征通过一个具体的景物描写出来, 把“感动”之情通过一件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

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 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行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 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 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 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 并且能够抓住要领, 找出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例如, 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干+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 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 细心体会, 时常练笔, 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2.少用“遇到了一道难题”这样的叙述方式

“有一次, 我在教室写作业, 写着, 写着, 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想了很长时间, 还是做不出来, 这时我的同桌李洁走过来, 耐心地帮助我。最后, 我终于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如果我们多问几个“怎么样”, 就可以把这段文章所记叙的情节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第一, “我”遇到了一道怎么样的难题?第二, 做不出来时, “我”是怎样想的?第三, 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第四, 同桌是怎么帮助“我”的?第五, 她对“我”是怎么说的?第六, “我”是怎样开窍的?

3.过程分段叙述

一个活动的过程不能用一小段笼统叙述, 而要把活动分阶段, 每个阶段用一个自然段来叙述。写活动要想写得具体生动, 就要把活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用一两个自然段来描述。如记叙一个实验活动, 可以把实验过程分成“实验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三个部分来写, 选一个部分写详细。如记一次联欢活动, 就可以分成“准备”“活动进行”“结果”。其中, “活动进行”写详细:无论选几个人、几类事来写, 都要分人、分类写。所叙述或描写的情况中要加进旁观者的表情、动作。注意, 一定要有事件的开始和结束, 要让叙述有始有终。

4.细节是最生动的

细节是情节和场面的最小单位, 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或景物的某一细微特征所作的具体描写。细节是作文当中最生动形象的部分。细节虽小, 往往可以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能突出作文的主题, 能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要写好细节, 是非常容易的事。只要平时勤于观察, 勤于思考, 时时刻刻“拿着放大镜”去观察生活和大自然, 我们一定能够写出令人感动的细节。最生动的细节, 需要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去体验、去提炼。同学们要写细节, 也要做好选择。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紧的细节就是无用的, 我们要舍去不写。

(1) 细节要真实。好的细节一定是来源于生活, 而且必须是细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到, 不能为写细节而写细节或乱编。作家王星军写自己离开家乡母亲送别有这样一段话:“我再一次仔细的看着妈妈:她那憔悴的脸上, 挂着一丝微笑, 布满银丝的头发有些凌乱, 额前还沾着烙饼时蹭上的面粉。”这段文字用了一个很好的细节, 母亲额前蹭上的那点面粉, 这个细节一是表现了母亲匆忙, 二是表现了母亲此时一心只在儿子身上, 甚至忘了自己的形象。这个细节是多么的逼真传神!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 又怎能凭空想象呢?只有随时随地带着观察生活的“放大镜“, 才能得到这样鲜活的细节。

(2) 细节要典型。典型就是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来写, 细节必须是有价值的, 所谓有价值就是细节描写必须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深化主题服务, 并不是说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优秀作文《父亲》有这么一段细节:“冬天,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起来了, 河水也结冰了, 父亲仍旧要送我上学。看着这天气, 我迟疑了。……我走出门, 就惊呆了, 天啊, 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 而且连袜子也没穿, 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再看看我脚上崭新的运动鞋, 我流泪了。”这个片段以小见大, 表现父亲供孩子上学的艰难, 通过父亲的鞋和我的鞋的对比, 表现了父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心理特征, 加之在这特殊的艰苦的自然环境中, 更加反衬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3) 细节要独特。所谓独特是指细节的与众不同。写父母的爱, 如用“自己生病发烧父母细心照顾”“下雨父母来接, 为了顾及孩子自己淋湿了”等等这些大家都用的细节, 就不能体现独特性。同样写父爱, 下面两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小时侯上幼儿园, 有时赶上下雨, 要是父亲来接我, 就像现在这样, 爷俩在一件雨衣里……这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背好宽好厚, 还散发着一阵阵的热……。是啊, 我大了, 而父亲却老了, 虽然车子很平稳, 但父亲却不停的喘着粗气, 每蹬一下, 他的背总要伏下, 起来, 再伏下……”

“今天, 家里吃蟹, 父亲见我吃得很香, 便把他那只也给了我, 我吃完了, 放下碗出去玩了, 跑回家要球拍时, 我发现父亲正在吃他刚才给我并被我吃得精光的那只蟹壳, 生怕漏掉了什么。最后, 实在在里头找不到什么, 他又把饭填进蟹壳, 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相同的父爱, 不同的细节, 这就是细节的独特性, 演绎着相同主题文章的不同特色。

(4) 细节要简洁。文章中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 能够抓住两三个即可, 要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不要认为细节描写就是要写得繁复, 相反, 很多细节性文字都是很简约的, 寥寥数语, 便具神韵。鲁迅的《祝福》里在最后对祥林嫂有这么一句细节描写“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表示她是个活物。”简单一句话写出了祥林嫂内心的巨大悲哀。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 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 如果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 文章就会平淡乏味, 缺少表现力, 让我们的文章因细节而精彩吧。

记叙文,我们该怎样写好你 篇8

我以为除了具备有记叙一件完整事件的能力外,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写好一事一议

记叙完一件事件后,简要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认识,无疑会增强文章的深度。如:在日韩举办的第十七届世界杯揭幕赛上,上届世界杯冠军、2000年欧洲冠军、2001年洲际冠军“三冠王”法国队意外地败给了第一次闯入世界杯的塞纳加尔队。一位同学在简要记述了这场球赛的经过后,扼要分析了法国队失败的原因:齐达内的缺席、佩蒂特的失误、塞纳加尔的顽强、法国队的霉运制成了韩日世界杯的第一个冷门。作者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一支闯进世界杯的球队凭着顽强和好运可以击败任何昔日的冠军。在学习上,在考场中,任何一个往日的胜利者都可能被对手打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或减少失败的概率,就必须奋力拼搏、忘记昨日的辉煌。同样地,在人生的途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要想不被时代淘汰、要想不被对手打败,就必须充实自己、超越自己。一场世界杯开幕赛,引发了作者的深思和中肯的评议,无疑使这篇文章在立意上较一般人高出一筹。

二、写好一事一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莫怀戚先生写的《散步》一文。文章记叙了母亲、我、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在春日去田野散步的融融场面。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向小路走去。如果文章就此辍笔,其意境十分平淡,只不过反映了一家天伦和乐的情景。但是作者的高超之处就在于结尾一段中的感想:“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背上背的不仅是母亲,而且是历史;妻子背上背的不仅是儿子,而且是未来。“我”和妻子都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这就是世界!

文章的美,美在“言外之意,象外之味”。正是有了结尾处这段感想,本文意味全出,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三、写好一事一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间花鸟草虫、江河湖海、山峦叠嶂都可以给人以启示。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敬畏生命》。文章描绘了在美国印地安那州有一种树,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种子。这些种子有些被带入湖中,有些被带入草地,而大树仍然不停地播撒着种子、播种着希望,以此繁衍不息。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那棵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生命是如此的偶然,生命又是如此的顽强!这不仅是作者对树的感慨,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慨叹?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在奋斗中显示其价值,这是作者的感悟,也是本文的主旨。

当然,文无定法,对于高人而言,“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对于一般的中学生而言,学习一定的方法也算是到“文无定法”的一种过渡吧!

朋友作文记叙文 篇9

最近我也交了一个朋友。

我交的朋友名字叫于漫江。她扎着一个马尾辫,走路时辫子一甩一甩的。又浓又密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发射出智慧的光芒。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高高的挺立在圆圆的小脸上。她有一只樱桃小嘴,微微一笑,露出洁白而又不整齐的牙齿。显得格外醒目。

她不仅喜欢学习,还喜欢乐于助人呢,不信啊!就听听以下几个例子吧!

星期五下午,我在楼下喊:“于漫江,下来打羽毛球。”喊了半天,没有人回应。我急忙走到她家里,轻轻地推开门,走到她的书房。哎!还在那儿看书呢!我轻轻地走到她的后面,轻轻地拍了拍她,她似乎没有察觉到,我再很大声地叫了一声:“于漫江。”她猛地回了头,说:“是你呀!”说着,“我不能和你一起出去玩了,我要在家做作业!”“你作业不是做完了吗?”我好奇地问。“哦,是摘抄好词佳句!”“原来如此啊!”我点了点头,无可奈何地走了。

星期天上午,我们出去玩,等了半天,车子终于来了。我们上了车,选好座位。人越来越多,位子都占满了。这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了车。随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老奶奶,请到我这里来坐吧!”所有的叔叔阿姨用赞许的目光望着她,我一回头,原来是于漫江哪?紧接着,老奶奶说道:“谢谢你了,小朋友。”听到这里,我内心一阵愧疚,把位子让给了别人。

真正的朋友作文记叙文 篇10

真正的朋友,是会怎么做呢?他会在你真正需要他的时候,毫无顾虑的跟你站在一起帮助你、支持你。

谁是我真正朋友,到底谁才是我真的朋友呢?这是我军训这几天所苦恼的事情,平时和我十分要好的朋友某某在军训时一直说我是逃兵,原因是我的妈妈是我们班的老师,她必须在这里陪伴学生,这是她作为教师的责任,这也是她的工作。我澄清说:“我妈妈是来看大家的,不是特意来见我的。”他还是狡辩地说:“只要你见到了你妈妈,就算是军训失败。我们全宿舍的人都会认为你是逃兵。”我无法辩解,错误的导致多数人站在了他的立场上,最终造成我无法让全宿舍的人复习成课文。而且我的这个朋友自己有零食,还问别人要,我和他分享过,他却还要,我十分苦恼,这就是我朝夕相处的朋友吗?而平时和我交往甚少的李振阳、牛泽毅,他们明辨是非一直站在我的这边,因为有道理的人是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牛泽毅,在我站队站不齐的时候,他会一直提醒我,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啊!而这位某某是朋友,但只是表面的朋友,不是真心为我好的朋友。一个人交到了真正的好朋友,那他的朋友一定像夏洛一样的朋友。

这才是你的夏洛,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伸出援助之手,帮你解决疑难;在你历经快乐的时候,会跟你一起喜悦,分享快乐时光。但是表面虚伪的朋友,不会帮助你,这不是真正的朋友,交这样的朋友,你会快乐吗?

如何让初中生把记叙文写具体 篇11

优美的记叙文当然是具体、生动的。具体与生动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的关系非常紧密,只不过存在姐、妹之分而已。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并且,在语文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在同一次写作训练中出现写具体、写生动的要求。

怎样才能让初中生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呢?我多年的体会和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方法。即:在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特征,写事抓事件要素的感动点的基础上(简言之,就是在该要详细写的地方)力争做到三个“尽可能”。一是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展开想象去描绘。也就是在写同一写作对象时,尽可能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多种角度展开想象去描绘。写人时,还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二是尽可能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三是尽可能抓住一些细节描写。其次是用学生写得不具体、不生动的文章为例,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讨论并修改,进行写具体写生动的训练,以便理解和掌握。最后,是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去不断实践,不断掌握,不断提高写具体写生动的水平。学生掌握了上述方法,写出来的记叙文就比较具体,比较生动了。

如一学生作文《我和我的伙伴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指导后,该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作文就比较具体、生动了。在写捉泥鳅时写到:“池塘干得像个大锅底,很多泥鳅就往‘锅底’里拥挤。伙伴们哪里去顾及淤泥染身,只顾你一捧,我一捧,你追过去,我逐过来,既像是在和泥鳅们嬉戏,又像是在进行捉泥鳅比赛了!再狡猾的泥鳅也逃不脱他们的手心。不一会儿,我们就捧了一大盆。”写游泳时“我”潜水的时间长,把小伙伴吓哭时写到:“我想,这是多么可爱的伙伴啊,见我潜水后几分钟无踪无影,以为我‘光荣’时,又是那样的担心与无助。如果我真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会多么的伤心啊!”不难看出,按照上述方法修改后的作文,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还深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心理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下巴一翘”,使我因此而首先发起进攻并击倒对方。这样写就比前一次具体,比前一次生动了。

如果上述事例不足以证明,那么,让我们看看名家的做法吧:朱自清先生的名文《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些优美的句子,就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就展开了想象从多角度描绘,就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得具体,写得非常生动!茹志鹃女士的《百合花》(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写通讯员肩膀处的衣服在门钩上挂了一个破洞,这一细节,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为深刻地表达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感情(不是爱情,胜似爱情;不是亲情,而是老百姓对军人的军民鱼水情)作了铺垫。使文章具体、生动、感人。名家如此,我们何妨不多多借鉴呢?

当然,并不是对每一写作对象都一定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并不一定都要用上修辞手法,并不一定都要进行细节描写。但是,只要我们让学生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展开想象从多角度去描绘,尽可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尽可能抓住一两处细节描写,就可能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了。

写朋友记叙文 篇12

这是一次作文题目为《光阴的故事》中学生的考场作文。这个片段是赞美妈妈的, 它通过“我”和母亲的头发由于“光阴”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 表现了小作者对母亲养育自己的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类题材学生从小到大写的太多太多, 许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的妈妈平凡而伟大, 但一写到与此相关的作文又总觉得缺少些情感, 难以打动别人, 为此, 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感到很无奈。为什么这篇文章读后能让人有所触动呢?首先, 小作者观察细致, 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 “我的头发能像这样吗?”“天地间垂着的那一片黑瀑布, 便是我的青发”;其次文笔细腻, 多次运用比喻, 如“天地间垂着的那一片黑瀑布”、“毛糙糙的如亚麻绳一般”、“时间真是一位公平的法官”, 另外还有对话, 有动作“揉揉”“摆”“摸”, 有心理活动等;最后, 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特别细腻真挚, 并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的提炼, 如“我的黑发哪是时间梳成的, 分明是母亲用她的心血一点一点染成的啊”。

[片段二]“是那枚精致的玉戒吗?那是, 年少的我不知怎么回事, 特别的顽皮, 这玉戒是我从妈妈的宝贝箱里淘出的物件儿。不知是对它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我把它揣在身上到处摆弄。一不小心, ‘叮’的一声清脆的响声, 玉戒从我手上滑落, 掉在地上, 妈妈觅声而来, 慌忙拾起了那枚玉戒。‘这是你爸爸给我的。’妈妈自言自语道。‘哦?’我来了兴致, 见妈妈脸上竟有了难以察觉的红晕。‘就是那年去武当山, 回来时顺路买的啊。’妈妈爱抚着, 轻轻地把它放回去。哪一年?估计是他们还没有结婚的那个青春飞扬的时代吧, 那段永远定格在母亲心中的浪漫时光。父亲没有给母亲买过一枚精致的结婚戒指, 但母亲却对这个闪耀着红光的玉戒如此爱护, 这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吗?那枚玉戒似乎装满了父母的青春岁月。”

这个片段写的是“我”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妈妈的“秘密”, 它实际上涉及了许多中学生很少提及的关于自己父母的“敏感”话题——爱情。篇幅虽然短小, 但读者读完这个片段后, 会马上体会到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文中两个人物鲜明的个性也会立刻展现在自己面前:从“淘出”“摆弄”“来了兴致”等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机灵、天真与调皮;从“慌忙拾起”“难以察觉的红晕”“爱抚”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小作者母亲羞涩中饱含着对自己甜蜜爱情的珍视与自豪的回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么短的篇幅中情节还起了波澜, 显得摇曳多姿 (“我”淘出、摆弄戒指——戒指“滑落”——母亲说明戒指来历) 。与上面的文章片段相同, 这个片段也充分运用对话、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等手法, 也同样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的画龙点睛, 如“那枚玉戒似乎装满了父母的青春岁月”。就这样, 小作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 通过多种途径传神地表现了父母之间甜蜜的爱情, 诠释了“光阴的故事”。

[片段三]“只听见刷刷刷记笔记的声音, 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 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 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 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掉在地上, 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片段四]“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 驶了过来, 没等到停稳, 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 于是, 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 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 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 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 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毕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 一齐向上挥舞着, 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 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 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 白亮的高跟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 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 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 上的人气急败坏, 下的人败坏气急, 满眼扭曲的面孔、粗暴的目光, 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这是学生分别写教师“安静”和上公共汽车时“挤”的片段, 两个片段中都没有直接提到“静”和“挤”两个字, 但读后让人分明感到教室很安静, 公共汽车非常拥挤。同样是写“安静”、“挤”, 如果这样写, 就索然寡味了:哎呀, 公共汽车里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教室里安静极了、教室里非常安静。

综上所述, 学生写作文尤其是记叙文, 必须要做到真、细、小。所谓“真”就是指所选择的题材要真实, 特别是写作水平不高的中学生, 提倡最好写身边的真人真事, 与此同时, 所抒发的感情也要真诚, 否则就是无病呻吟, 叫人生厌;所谓“小”指题材小, 角度小, 中学生的视野范围是有限的, 况且,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 做的也都是一些平凡事, 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事, 挖掘和提炼出不平凡的精神和品质;所谓“细”就是指观察要仔细, 体验感悟情感要细腻, 描写要细致。上述几个作文片段无一例外就是体现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前提——真、细、小。

摘要:学生从小学到高中, 一直在坚持记叙性文体的写作, 老师运用了各种手段, 想尽了一切办法, 力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到了高中, 大多数学生仍然害怕写作文, 特别是害怕写记叙文, 即使勉强写出来了, 许多学生连自己的文章都不愿意读第二遍, 那么, 究竟怎样指导学生才能将记叙文写得具体生动一些呢?

关键词:记叙文,作文,作文写作

参考文献

[1]顾雨红.记叙文写作如何出彩[J].考试周刊, 2010 (2)

上一篇:小班音乐学小动物走路下一篇:《识字5》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