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精选7篇)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篇1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1 公路环评要求.....................................................................................................1 2 工程建设内容多.................................................................................................1 3 涉及行业、部门多,涉及区域广..................................................................3 敏感点分布多.....................................................................................................3 5 结合全“线”与局部“点的评价.....................................................................3 6 不确定因素多.....................................................................................................3

二、相关规范与技术文件........................................................................4

三、环评技术要点....................................................................................5 前期工作.............................................................................................................5 2 资料收集.............................................................................................................5 3 现场踏勘.............................................................................................................6 4 报告书编制.........................................................................................................7

四、案例简介..........................................................................................10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黄瑾辉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 公路环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保护部,2008年令第2号):(2)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三级以上等级公路;1000米以上的独立隧道;主桥长度 1000 米以上的独立桥梁;

(3)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三级以下等级公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4)需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其他。工程建设内容多

环评应包括全部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连带工程)、工程的全过程活动(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全部工程活动方式(施工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并且主要工程(点、线)清楚。

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连接线、三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施工便道便桥等。

(1)路基:

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类型、单幅路基宽度、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拱坡度(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边坡;路基排水(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矩形加盖板路堑边沟,填方路基坡脚设宽护坡道,护坡道外侧设梯形路堤边沟);路基防护(土质挖方路段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骨架护坡结合植被网种草防护;软质岩石边坡采用护面墙结合骨架植草护坡或护面墙结合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深挖路段以及可能引起边坡顺层滑移的路段采用桩板墙、锚索框架梁;硬质岩石区岩体完整采用光面爆破;堤边坡采用植草或铺草皮、三维网植草防护、拱形骨架防护)。

(2)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面。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路面表面水采用漫流形式和集中排水方式排入排水沟中;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盲沟将中央分隔带的渗水排至路基范围之外;在路面边缘设置边缘排水系统,以排除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低填或挖方路段设置排水垫层和纵向渗沟,将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或底下渗水排出。

(3)桥梁涵洞:

桥梁总座数总长;大中小桥座数长度;涵洞总个数;大桥的桥名、桥长、交角、是否跨水、水中设置桥墩的个数、孔数及跨径。

(4)隧道:

隧道总座数总长;各隧道的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净空、隧道面积、通风方式、洞门型式、型式。

(5)交叉:

全线设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处数总长;互通式立交的名称、中心桩号、形式(单喇叭形、双喇叭形、T形、菱形等)、交叉方式(下穿或上跨)、交叉公路;通道道数;天桥座数总长。

(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百米桩、里程碑、界碑、防眩、防躁等)、交通管理设施(收费站、管理所)、防护设施(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波形梁钢板护栏等)、服务设施(停车区、服务区、加油站)、养护设施(养护工区)。

(7)连接线:

连接线起点、终点,连接道路,连接线长度,设计标准。(8)取弃土场:

取土场个数、上路桩号、取土方量、取土场占地、道路运距、便道占地;弃土场个数、上路桩号、弃土方量、弃土场占地、渣场地形、便道占地。

(9)采石场:

采石场个数、上路桩号、石方量、采石场占地、道路运距、便道占地。(10)施工便道便桥: 施工便道便桥位置、长度。

涉及行业、部门多,涉及区域广

(1)省、市、区、镇、村;

(2)政府、交通、国土、环保、规划、建设、水利、文物、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统计、旅游等。敏感点分布多

(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2)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取弃土场水土流失区;植被;独特景观;

(3)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4)集中居民点;(5)学校、医院及敬老院。结合全“线”与局部“点的评价

公路呈线形,通常对具有某种相似类型或相似评价参数的路段进行一般性评价,给出某种平均状态的评价,如在噪声评价中的路段噪声评价,经常按照交通量预测划分为几个路段,在路段内以路段平均路基高度、交通量值来预测说明路段的平均或一般噪声污染水平。

对具体的敏感点则采用特定或实际的数据,如噪声评价中的敏感点评价,需要逐点进行监测或相似点类比并说明可类比性。不确定因素多

(1)不确定性:

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后,要求工程在核准之前进行环保审批。在公路立项阶段或可研阶段,线路的精确位置和临时用地是无法确定的。因此会存在路线走向在走廊带内摆动、三场位置规模待定、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位置规模待定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引起工程数量、土石方量、沿线敏感点的变化。

(2)解决办法: 对走廊带走向是否适当进行明确评价;对三场、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的设定位置提出原则限定要求、环保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公路项目的补充评价。

二、相关规范与技术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1997);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为从公路边沟外缘起,没有边沟的,从公路坡脚线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在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构筑物或设施,其建筑设施边缘与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的最小间距必须符合以上规定。”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规定:“严格公路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公路项目的主要控制点发生重大变化、路线的长度调整30%以上、服务区数量和选址调整,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向不利方面变化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建设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新建公路项目,应当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依法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机关同意。”“可能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公路项目,应当采取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保 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境条件。可能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应当根据动物迁徙规律、生态习性设置通道或通行桥,避免造成生境岛屿化。可能影响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应优先采取工程避让措施,必要时进行异地保护。”“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应通过优化路线设计方案、使用低噪路面结构等进行源头控制,采取搬迁、建筑物功能置换、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加强交通管控等措施进行防治,减轻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影响,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噪声超标问题。”“公路建设应特别重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路线设计时,应尽量绕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环评技术要点 前期工作

(1)收集项目工可报告及图集;

(2)初步了解工程建设内容(长度、规模、等级、桥梁隧道、交叉、服务区、三场、连接线等);

(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市、县、镇行政图(包含市界、县界、镇界、村界),初步了解路线经过沿线行政单位(市、县、镇、村);

(4)收集区域内的主要路网结构,了解建设项目与现有路网的关系;(5)初步了解沿线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水域、市县镇水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情况;

(6)拟定资料清单、现场踏勘工作计划。资料收集

由交通部门或政府办组织,联系各职能部门,进行资料收集和专访,进一步核实项目涉及区域的基本情况。

(1)政府:行政区划图;市志县志。(2)交通:区域路网;交通规划。

(3)国土: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壤类型图;沿线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业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项目沿 线耕地资源和基本农田(耕地面积、水田、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位置、基本农田保护率)。

(4)环保:近3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常规监测点的位置;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分布;各乡镇的环境功能区划;沿线居民饮用水来源;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位置;风向频率玫瑰图,主导风向、风速、静风频率、大气稳定度。

(5)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和图;乡镇规划文本及图;交通规划。(6)建设: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概况(级别、规模、范围)和总体规划。

(7)水利:水系图;各乡镇的水利和防洪设施、水土保持规划;跨越主要河流、水库水环境功能、基本情况;线路附近河流、水库水环境功能、基本情况、与路线的相对距离。

(8)文物:沿线文物分布情况(文物类别、名称、年代、座落地点、保护范围、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

(9)农业:农业植被播种面积及产量。

(10)林业:沿线林地资源(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迹地);生态公益林情况(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林、环境保护林);沿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情况;古树名木数量及分布。

(11)畜牧水产:产卵场、洄游场;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种类。(12)统计:近三年统计年鉴;农业产业结构状况(农、林、牧和渔业所占的比重);经济状况(总人口、GDP、人均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3)旅游: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现场踏勘

(1)路线踏勘:

踏勘路线走向,调查沿线村庄;

调查区域路网,踏勘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道路; 踏勘工程控制点(起点、终点等);

踏勘大型工程(跨水桥梁桥址、大桥拟建桥址、隧道出入口、互通式立交等); 踏勘服务区、停车区、加油区建设地点周边环境情况; 踏勘项目取土场、弃渣场、采石场周边环境情况; 踏勘连接线。(2)敏感点调查: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与路线的相对距离;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公益林位置、类别;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类别、级别;植被分布、类别;独特景观;

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分级、范围,取水口位置,与路线的相对方位、距离;

集中居民点: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户数、人口数;与路线距离100米内的户数分布,房屋结构,朝向。

学校、医院及敬老院:学校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学生数、年级,教职工人数,住校人数,临近路线侧的教学楼分布,房屋结构,朝向;医院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医生人数、门诊量、住院部床位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朝向;敬老院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人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朝向。

(3)生态样方调查:

GPS地面类型取样:在对评价区域范围内历年来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样方调查地点。记录取样点的海拔值、经纬度、植被类型,以群系为单位,同时记录坡向、坡度、地形;记录样点的优势植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拍摄典型植被外貌和结构特征。

群落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典型的群落地段,采用法瑞学派样地记录法进行群落调查,乔木群落样方面积为20×20m2,灌木样方面积为10×10m2,草木样方面积为1×1m2,记录样地的所有种类,并按Braun-Blanquet多优度-群聚度记分,利用GPS确定样方位置。报告书编制

(1)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规划协调:是否与城镇规划一致;

敏感目标:是否影响法定的或科学评价认定的重要保护目标;

生态影响:是否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或对其影响,是否会造成重大生态分割或对生态敏感目标的严重影响;

安全性: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大的点、段上,是否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或取水口;

资源影响:是否影响重要资源或造成重大的资源损失; 景观影响:是否置于敏感景观点,影响重要景观; 其他:是否会加剧沿线区域现有环境问题等。

(2)评价工作等级、范围、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3)环境敏感目标的合理性和具体化(4)社会环境专题

主要社会要素:社区发展(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通行阻隔),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化设施),房屋拆迁,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水利排灌、电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土地、矿产、旅游、文物古迹)。

社会敏感区:城镇规划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走访,现场踏勘。(5)生态环境专题

主要生态要素:耕地、基本农田,植被,生态公益林,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水生生物,景观,生态完整性。

生态敏感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植被;独特景观;古树名木。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走访,现场踏勘,生态样方调查,景观多因子评价,遥感解译。

(6)声环境专题

声敏感点: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模型预测(没有进行背景噪声叠加情况下的公路两侧距离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交通噪声预测值;根据声功能区划限 值计算公路两侧主要交通噪声值达标距离情况;敏感点各预测年噪声值;各敏感点纵面等声级线图;特殊路段近期平面等声级线图)。

噪声防治措施:声屏障,隔声窗,绿化带,环保拆迁。(7)水环境专题

水敏感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单因子指数评价。

废水治理措施:地埋式污水系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土壤深层处理技术。

(8)大气环境专题

大气敏感点: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模型预测(公路两侧NO2和CO浓度分布;隧道内、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达标情况),单因子指数评价。

(9)公众参与

信息公布:报纸,上网,张贴公示。

意见征求:发放个体调查表,访谈沿线乡镇学校等,走访职能部门,专访。(10)风险评价

风险关注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他水域。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模型预测(一定时间内污染物的扩散距离,污染物的扩散浓度值)。

防范措施: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沉淀池。(11)水土保持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状、流失量预测、土石方平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投资情况摘自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报告书。

环评对三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是否影响重要资源,应不破坏基本农田、特产地等,尽量选择旱地、林地等,少占良田;是否置于敏感景观点;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地段,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泄洪道、大风通道等环境不稳定处;是否影响环境敏感目标;是否易于恢复利用;运输道路是否穿越不宜穿越地区等,如城区、集中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

(12)路线比选

环境比选要素:社会经济,路网结构与规划,占地,土石方,植被,野生保 护动植物,地形地貌,敏感点数量,受影响人数,受影响程度,跨越河流数,水体敏感程度。

四、案例简介

广西麦岭(湘桂界)至贺州公路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06~2020)》中“四纵、六横三支线”高速公路布局中的一条支线。拟建公路起点通过湖南省拟建的道贺高速湖南段在道县与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汕头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贺州至钟山段、包头至茂名国家高速公路平乐至钟山段相接,路段全长84.719km。项目含一条48.199km高速支线与一条5.06km连接线。该环评报告书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交通部预审,2008年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查。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篇2

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及范围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对项目影响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调查,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预测项目将对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止或减少工程项目在获取效益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于社会经济环境的途径或补偿措施,从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更加充分可靠、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更加完善,使项目产生最大综合效益的社会活动。

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1)通过对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防止或减少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途径或补偿措施。

2)通过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调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正、反作用。同时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性和项目可接受程度,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3)寻找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性,防止单纯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

1.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由目标人口确定,凡属目标人口的范畴都可以划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目标人口是指受拟建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口,其所在社区的范围即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了开展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需要,根据目标人口的行政区划和功能分区、收入水平和职业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素养的差异以及受拟建项目影响的程度和受益情况的区别等,把目标人口划分为若干层次或部分。

当公路项目的影响范围包括社会经济敏感区时,则须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评价。

1)农业区。

若公路建设项目占用大量的基本农田,会使当地农民丧失维持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引起搬迁和对搬迁安置地产生影响。因此,在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要对占地拆迁引起的农业生产现实和潜在损失、由于粮食和蔬菜供给能力下降引起的当地及邻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的赔偿、补偿及长期生活安置问题、搬迁安置区的人口密度问题、土地使用问题以及其他潜在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评价。

2)少数民族聚居区。

当拟建项目影响区域为少数民族居住区时,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评价中要依据党和国家有关少数民族的方针和政策注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充分征求他们对拟建项目的意见,要经常和少数民族政府以及民间机构取得联系,互通信息,以便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多种社会经济环境问题。要注意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传统观念以及适应能力。

3)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

在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要从保护文物古迹角度出发,遵照执行有关的文物保护法律和条例,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设方案,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和破坏。要根据文物的保护级别以及咨询有关专家来估算文物古迹的价值,进而估计开发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多大程度上补偿了文物古迹的损失,同时要提出文物古迹损失的补偿及恢复措施,并与当地文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协商保护方案。

山区的热带和温带森林是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果开发过度或不当,将会导致整个区域的生态退化和崩溃,由此会产生多方面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森林资源而生存的目标人口将会受到极大威胁,由此也可能会引起大量人口迁移,或严重影响其生产或生活方式。

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是在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受拟建项目影响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从总体上反映目标人口因其社会经济环境受拟建项目的影响,包括经济影响评价因子和社会影响评价因子。

1)经济影响评价因子。

①收入分配,受拟建项目影响,收入分配在目标人口中的变化情况。②需求水平,评价区内目标人口对拟建项目的需求情况。③经济基础,评价区内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人均收入、国民收入水平等。④就业与失业,受拟建项目的影响,目标人口的就业与失业情况。

2)社会影响评价因子。

①目标人口。项目影响区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结构等现状情况;受拟建项目影响人口现状情况的变化,现实受损者和潜在受益者人数及其比例,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情况。②科技文化。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科研力量、学校数、入学、教学水平等。③医疗卫生。当地的医疗设施以及卫生保健等,医院的分布、规模、设施和卫生健康等。④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等。⑤社会安全。当地的盗窃、暴力、凶杀等犯罪率以及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件等。⑥公共设施。住房、交通、供热、供电、供水、排水、通信以及娱乐设施等。

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公路建设项目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与一般的建设项目不同,其评价范围广、影响因子多、影响为带状影响。

3.1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评价

根据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的结果,对筛选出的因子在评价范围内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对所调查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评价区内的社会经济环境总体状况做出评价。

3.2 项目影响分类

1)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面,如项目引起的人口迁移、人均耕地减少等。 有利影响表现为项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如风景区公路的建设将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为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2)潜在影响和现实影响。

潜在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难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往往存在较长的潜伏期,如由于修建高速公路的搬迁,会对迁居地或附近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潜在影响。 现实影响在项目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直观出现,并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如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需要搬迁,其影响可通过迁居及重新定居的社会经济状况变化表现出来。

3)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是开发建设项目通过某一媒介对社会经济环境要素发生影响的。直接影响是开发建设项目和某一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之间直接作用产生的。

4)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

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根据时间流进行区分,二者没有严格的界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项目运营期内一直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即长期影响,开发项目建设期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可视为短期影响。

3.3 项目的社会经济效果分类

1)负效果和正效果。

不利影响则产生负的(或坏的)社会经济效果,如在农业区修建公路可能因公路项目占用了基本农田,由此会带来当地部分农民丧失维持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并引起搬迁和搬迁安置问题等。 有利影响产生正的(或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如公路运营后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使商品流通更加顺畅、减少了商品运输成本等。

2)外部效果和内部效果。

外部效果并不能在项目的收益或支出中直接反映出来,同时也不是项目本意要产生的效果,如公路项目投入运营后,由汽车排放和粉尘污染,直接影响公路沿线某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内部效果通过项目自身的财物核算反映出来,如项目的收益、获利、投资回收等都属于内部效果。

3)无形效果和有形效果。

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社会经济效果称为无形效果,如公路项目搬迁安置地犯罪率以及土地和其他资源争执的发生率的变化等。 作为有形的社会经济效果一般都是可以用货币加以度量的,如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可在客、货运输中节约客、货运输时间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能通过货币计量。

3.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在现状评价和影响效果分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专业判断法、调查评价法以及环境经济学等方法对拟建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其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筛选的结果决定对拟建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是不评、简评还是详评。简评过程主要通过专业判断法和调查评价法对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要求简单扼要。详评过程要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项目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详细评价。

3.5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分析

对拟建项目对其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主要包括拟建项目对人口状况、收入状况、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社会福利、社会安全、就业失业等社会经济影响因子的分析,对拟建项目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影响效果分析。

3.6 对拟建项目的需求分析

根据社会经济现状调查结果,估算拟建项目的现实和潜在的受益者或受损者的人数及其比例,受益或受损的方式和程度。通过抽样调查或公众参与等方法给出愿意和不愿意参与项目或赞成和不赞成拟建项目的目标人口数及其比例,进而给出目标人口对拟建项目有多大程度上的需求。

3.7 承受能力分析

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由于受其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会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或正和负效果。通常,项目所产生的负效果可通过正效果得到补偿。但有时项目可能会产生一些令目标人口或部分目标人口难以承受的影响或效果,如目标人口迁居、失业、伤亡风险等严重损害的结果。

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4.1 确定评价目的和范围

1)评价目的。

根据拟建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其效果来明确本次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2)评价范围。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以及通过专业判断确定项目所产生社会经济影响的范围,并根据评价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确定出目标人口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4.2 评价方法选择

1)效益分析法。

任何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花费费用,以取得一定的效益。费用包括生产成本以及社会付出的代价和社会环境受到的损害等。通过对所得和所失进行定量分析,即可对项目所产生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2)调查评价法。

在难以给出需求函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调查评价法评价目标人口对项目的需求情况,通过对项目产生的支付愿望,或对项目所产生损失愿意接受的赔偿愿望来度量效益。

3)环境经济学法。

将社会经济环境中一些因子量化为生产要素,当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时将会导致生产力或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而从中计算出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4)专业判断法。

通过有关专家或一定的专业知识定性描述拟建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主要用于对该项目所产生的无形效果进行评价。

4.3 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提出各种避免、减缓、补偿项目所产生不利社会经济影响的保护措施。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除了包括必要的环保设施外,还包括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措施。

通过制定和实施监测计划来检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以及补充和修正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同时通过监测计划来保证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在项目所产生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给出评价结论。

5 结束语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入研究,可以减少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当项目影响区域包含社会经济敏感区时,对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摘要:公路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介绍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及范围、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对完善我国公路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内容具有指导作用,为减少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负面影响寻求新途径。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常晖,徐燕.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J].交通环保,2004(1):44-46.

[2]赵剑强,邱艳华.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水环境问题的探讨[J].交通环保,2004(2):1-4.

[3]孙中党,赵勇,吴明作.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4(3):128-131.

[4]刘剑峰.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85-89.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X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047-02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 %,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2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3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4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郭宗楼.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2 黄贤全.区域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

3 赵俊峰、赵晓荣.灌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探讨[J].水资源和水工程学报,2006(17)

4 贝克(Beek,E.V.).水资源综合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hen Huan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basic industries of agri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jects are more or les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make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their very, very meaningful.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篇4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主要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公路、铁道、管道等“线型”影响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

A.系统流图法

B.层次分析法

C.叠加图法

D.情景分析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当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定位为某些主导产业的基地,则开发区更注重的是()。

A.规模

B.结构

C.效益

D.总量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如果建设项目位于海湾,应着重预测建设项目对()的影响。

A.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

B.涨、落潮流和余流最大值及方向

C.海湾纳潮量

D.涨、落潮变化规律及旋转方向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

B.目标总量控制

C.指令总量控制

D.最佳技术经济总量控制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环境风险具有()。

A.确定性和危害性

B.不确定性和危害性

C.确定性和非危害性

D.不确定性和非危害性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6.()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旁听人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且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

C.新闻单位采访听证会,应当事先向听证会组织者申请

D.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0人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9.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其中二级评价一般采用()方法。

A.物理模型实验法

B.数值模拟法

C.近似估算法

D.类比法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0.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后()日内,向公众公告拟建项目信息。

A.5

B.7

C.15

D.3 3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1.()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12.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所造成的损失一般可能增加()倍。

A.一

B.二

C.三

D.四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13.开发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不应低于()级。

A.一

B.二

C.三

D.三级以下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4.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5.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可为进行()的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A.物质风险

B.社会稳定风险

C.生产设施风险

D.自然灾害

E.生态风险

用户答案:[AC] 得分:2.00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包括()。

A.综合性法律 B.单行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及地方性法规

E.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3.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标准,包括()。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环境基础标准 用户答案:[AB] 得分:2.00

4.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采用()等方法。

A.影响矩阵法

B.图形重叠/GIS 系统

C.数值模拟法

D.网络与系统流程图

E.累积因子法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5.污染物工程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

A.类比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查阅资料分析法

D.实测法

E.实验法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由()等指标构成。

A.目标层

B.准则层

C.描述层

D.扩展层

E.指标层

用户答案:[ABE] 得分:2.00

7.开发区热负荷包括()。

A.工业热负荷

B.采暖热负荷

C.制冷热负荷

D.管网热损失

E.通风热负荷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8.下列()属于开发区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A.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 B.相互干扰或易产生二次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

C.是否将污染较重工业布置在远离居住区一端

D.重污染工业是否布置在小风风频出现最多的风向

E.是否符合国家批准的用地指标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9.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确定流程中,评价标准的选取应遵循()等原则。

A.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行业、地方或国际标准

B.对于缺少相应法定标准的,可参考国内外同类评价常用标准

C.基于评价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确定理想值标准

D.通过“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及协商”确定评价标准

E.尽可能选用简单实用的定性描述性评价指标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10.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海洋生态评价方法比较成熟

B.应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人为主观因素的渗入可增加定量方法的不确定性

D.一级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方法

E.二级和三级评价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 用户答案:[BCDE] 得分:2.00

11.涉海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 B.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影响

C.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D.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E.对海洋自然资源储量的影响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12.固体废物影响的减缓措施应重点关注固体废物的()等处理处置措施。

A.集中收集

B.减量化

C.集中转换

D.资源化

E.无害化

用户答案:[ABDE] 得分:2.00

13.公众参与能促进建设项目和规划取得()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A.政治效益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环境效益

E.军事效益

用户答案:[BCD] 得分:2.00

14.开发区用地布局规划通常包括()。

A.功能分区 B.产业布局

C.物流布局

D.用地布局

E.环境布局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15.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的内容要求中,评价适用标准包括()。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建设质量标准

D.总量控制指标

E.运营质量标准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8道题】

1.《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2.我国在环境管理中执行污染源排放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轨制。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3.规划环境影响的现状调查,一般不需要进行社会、经济资料收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4.所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都必须征求公众的意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把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拓展到全面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6.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除了要评价现状,还需要预测和规划未来。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7.在涉及节水的建设规划中,如果没有中水回用的规划内容,在环评报告书中需提出相关建议。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8.采用情景分析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可操作性强。

Y.对

N.错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篇5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设计;线形;桥跨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1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运营与养护过程中,有害物质进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导致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下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农作物减产,使用消冰雪的盐对水、土壤和农作物都有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和盐类有害物质影响公路沿线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公路选线不当,会破坏地貌、休息场所、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

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明显。选线不当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新的诱发因素。

1.1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占用耕地,拆迁房屋和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沿线生物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高速公路延伸长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县,路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会造成分割从而影响路线两侧的生物交往及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还有的会给一些文物、古迹地的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种群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另外,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

2)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山丘形成路堑,必将破坏原有植被,干扰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取土、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山区坡面弃土可带来长时间的水土流失,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路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公路路其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路基较高,土方量较大,施工期间路堑的开挖、路基的填方对地表的扰动较大,路线两侧局部范围已有的植被易遭到破坏,土壤疏松,这种微地貌的改变,对降雨集中季节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另外,路基的取土、弃土,施工前临时占地,使路线所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减少,路线两侧

20~30m

范围天然植被破坏,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不利影响。施工期临时用地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人员的踩踏,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耕地复耕后一定时期内肥沃度难以恢复,影响作物生长,非耕地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减弱。

(2)桥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由于桥梁的修建,使河床过水断面受到压缩形成桥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下沉。桥下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局部冲刷。此外,施工期间基坑开挖、筑岛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扰动,泥沙上浮以及泥浆废碴排放,致使下游局部河段水质变差。

隧道的修建虽对洞身所处地段扰动不大,但隧道进出口两端,仰坡面的开挖使天然的植被破坏,对局部山体的稳定不利,另外,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碴土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等。

4)环境污染

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必将污染大气、土壤、水体及周围环境。特别是一些穿越居民稠密区和生态敏感区域的高速公路的路段,施工中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作业,每日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产生的扬尘,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等,尤其是碎石加工厂石料的破碎过程,粉尘很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同时,沥青混合料拌和场的拌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粉尘也较大,近年来采用除尘设备,达到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根本解决。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如打桩机、钻孔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路面材料拌和机、压路机及各种运输车辆等所产生。这些机械的噪声源强,一般为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篇6

1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的建设无疑会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则会是长期的。所以在对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公路工程造成的影响会涉及到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环境景观、拆迁安置、交通环境等方面。生态环境则包含土壤侵蚀、水资源破坏、野生动植物、地形地貌等相关问题;环境污染上会涉及到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等污染类型。所以,在对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就要进行整体考虑,对各方面可能形成的影响做好充分考量,通过充分的评价,在具体公路修建过程中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环境受到的干扰降到最小。

2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2.1土壤问题

公路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会对公路周围的土壤产生影响。公路工程建设前一般是路基的施工,路基施工时一般会在路基周围的土地开挖,以获取路基的培土。这样在路基两旁就容易形成沟塘,由于没有耕地、林地等植被的保护,这些土壤极易发生变化,如果遇到较大的降雨会形成水土流失,使原有土地的营养成分减少,另外这些土地长时间的裸露,经过风化的作用也极易出现沙化现象,使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对于这种取土方式建议尽量不采用,虽然节约工程成本,但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大。项目工程应明确取土场、取土方式、取土场的土壤修复方式,或利用建筑垃圾辅助培土的施工方案进行路基施工。因为表层土富含大量有机质或已形成特色生态环境(如西部地区砾石表层),所以表层土一定要用于土壤生态的修复,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培土;表层土的堆放也要明确地点和堆放方式,不能造成表层土的流失。公路工程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在西北内陆地区尤其严重。这些地区公路修建时对植被的破坏,从而形成地表土壤的裸露,裸露的土壤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沙化现象,一旦出现了沙化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可逆的,再想恢复到之前的情况就变得不可能。所以,在对公路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首先考虑会对土壤产生的可能影响。

2.2对水资源产生影响

公路工程的修建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多是对地表水的影响。公路工程施工时会排放一些污水,这些污水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当地的河流、地下水等造成污染,特别是在生活营地、砂石场、预制作场地、弃土场、桥梁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这些污水含有很多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就会对当地的地表水造成污染。另外如果公路工程的修建在有地表径流的山地,那么公路的修建就很可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原有状态。公路在修建过程中会对地面径流发生阻隔,影响地表径流的汇水区域,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产生影响。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如果大量弃土进入河道则会使河道变窄,诱发一些水患。山地地区的公路修建挖土的路段如果位于地下水位线之下,就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影响地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对穿越河流的桥梁的选址要考虑桥梁周边水体的流速、流量、功能、用途,上下游的取水口位置等情况。桥梁设计时要考虑特发事件对河流的环境影响,要同步规划设计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桥面的废水收集系统等),对上下游存在取水口的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2.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要素都会有影响,公路工程在修建中对生态系统就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上面论述了公路工程的修建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影响。土壤和水资源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这两方面的要素受到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比如一个地区如果在公路修建时对当地的土壤造成了破坏,那么在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就会受到影响,植被的减少或者缺失对一些食草性动物而言就没有了食物来源,这些动物随之减少,食草动物的减少对食肉动物而言食物来源也缺少,最后使整个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所以在公路修建过程中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系统,结合所在地生物特性,建立有效的生物通道,保持好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对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要从当地整个生态平衡着眼,充分考虑到系统内的各要素,实现公路建设和生态平衡的保持相协调。

2.4公路工程噪音的问题

公路工程在修建和开通后都会有噪音产生,这些噪音也会形成噪音污染,对道路附近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公路修建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噪音,比如爆破声、搅拌声、车辆运输声以及路面的碾压铺摊等噪音,这些噪音会对附近居民的白天工作及夜间休息造成影响,另外长时间的噪音会对道路附近的生物也会形成干扰,使一些生物的生物钟等遭到破坏。当公路建成后也还会持续形成噪音,这些噪音主要来自过往的车辆鸣笛、发动的声音。在做完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之时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道路铺设用料的选择、道路两旁隔离带的建设、建设隔音设施等,来减弱噪音的传播,减小噪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5固体废弃物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气物如果得不到处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这些废弃物一般包括石块、水泥块、石灰、砂石料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在公路完工后很可能被遗弃在道路两侧,造成对周围水系和土地的破坏。所以对于这些固体废弃物,在公路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清理掉,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破坏。当然在对弃土场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场址及场址周边的地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要做到不影响地理地质环境的同时,也不能恶化场址及场址周边生态环境。

2.6环境景观问题

环境景观影响分析是公路项目评价中一个重要环节,城市道路的建设我们在考虑交通通畅、安全的前提下,要注重道路亮化美化与沿线建筑的协调性,同时要避免光污染的产生。特别是在立交桥的选址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论证通达性、合理性、必要性、美观性。城市间道路建设要充分调研路线沿线的地质特点和环境风貌特点,在线路规划论证过程中要考虑沿线的风景设置,可采取充分利用、合理回避、确当隔离的原则来规划设计路线及沿途的风景。道路的景观影响不仅仅是道路周边的环境风景,还考虑到道路本身的环境景观建设。特别是道路的绿化美化设计、路牌设置,服务区的规划设置、收费站的规划设置,同时在符合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地貌充分分析道路起伏度设置、道路的曲率设置等因素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并结合人体视角原理,分析远近景观的影响。

3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在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完成后,对那些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就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对于有些不合理的设计要及时进行修改。公路建设造成裸露的土壤在施工完成后要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对于施工和运营时产生的污水要经过提前处理然后再进行排放,避免对当地的水源造成污染。生态系统方面,避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某些要素造成彻底破坏,对于受损的要素要及时进行修复,与工程同时修建生物通道等预防措施,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噪音处理上可以在道路两旁栽种高大乔木,建设隔音屏等措施来减弱噪声影响。对固体废弃物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其影响当地植被生长;利用地形地貌,结合环境因素,合理修建弃土场。充分落实景观设计方案,优化选线,合理设置施工场站和服务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从源头控制入手,在实施过程中落实。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公路修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社会和自然效益都能兼顾。

4结束语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篇7

1 公路项目建设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周期长, 无论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后期的运营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具体来说, 公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公路沿线的植被、土地侵蚀、大气污染、水体以及施工机械的噪声等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而公路项目建设完成之后,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汽车的尾气、噪声等环境污染, 还有特殊危险运输物品可能引发的环境事件等。具体来说, 公路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 (见表1) [1]。

2 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指标体系

在规划环评中, 指标是用来揭示和反映环境变化趋势的工具,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是反映规划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特征的多个指标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计学指标群[2]。因此, 要准确做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环评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1 合理性原则

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 要使得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科学、完整地反映出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复杂性和本质特征, 如实反映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对区域环境质量水平特质。

2.1.2 系统性原则

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交通、运输、水利、规划等部门, 公路建设项目是一个相对独立又较为复杂的系统整体, 因此, 在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指标时选择能反映该系统内部各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科学内涵, 要能够系统地反映出公路建设项目的目标内容。

2.1.3 相对稳定性原则

公路建设项目的评价指标根据其阶段的不同, 评价的体系构成也有较大区别, 目标评价具有动态性特点, 如在施工阶段和后期的运营阶段所选择的环评指标体系就有着明显差异。但总的来说, 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 即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所选择的环评指标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不能随意改变所确定了的评价指标因子。

2.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建设项目环评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因子, 既要坚持定量的数据选取, 也要注意搜集定性的信息资料, 把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 通过适当的模型方法保障评价效果的客观准确。

2.1.5 主导性原则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周期长, 范围广, 会影响到公路周边的城市风貌、历史遗迹、交通出行等, 在构建环评指标体系时要筛选具有能够准确反映公路建设项目特征的指标因子, 剔除那些交叉重叠的评价指标以及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因子。

2.2 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指标体系

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时要系统的分析评价对象, 确定拟评价项目的特点、影响范围等, 拟出相应的具体评价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优化, 最终确定符合具体某项公路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

2.3 指标体系内涵

2.3.1 社会环境评价指标内容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把公路建设的社会环境影响分为社会发展影响、居民生活影响、基础设施影响、征迁安置影响、资源利用影响以及发展规划影响等六个方面。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环评工作过程中,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取相关的评价内容。

2.3.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内容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野生动物、植物植被、水土流失、自然景观以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等内容。

2.3.3 声环境评价指标内容

目前国内外公路噪声评价中一般用等效噪声级L作为评价指标, L的数值和人们的主观吵闹感觉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公路建设项目的声环境污染源主要有运输车辆、建设机械以及交通噪声等。例如, 对运营期间的公路噪声评价主要采取三个步骤, 首先是计算公路各单元点的基础噪声, 在此基础上再计算扩散传播对交通噪声的修正值, 最后是计算出交通噪声的评价值。运营期间的声环境影响主要与车流量、车型、车速、路面状况等有直接的关系。

2.3.4 水环境评价指标内容

公路项目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其项目阶段的不同, 评价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异。公路施工阶段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有生活污水、取土、弃渣对地表水的影响。运营期间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有公路服务区的生活污水、来自公路附近加油站的有机物污染, 以及有毒有害车辆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泄露导致的地表水污染等。

2.3.5 大气环境评价指标内容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以建设期的建材产生的粉尘、沥青浇注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对环境影响较大。后期运营期间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汽车的尾气, 因此, 在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评中以尾气污染指数最为实用。在获取相关尾气污染指数时可以先将公路划分为一系列的单元, 分别计算各污染物, 主要是CO、NO2、HC、SO2、CO2、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 然后再计算整体公路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3 公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对策

以施工期为例, 公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要做到: (1) 噪声防治。在居民住宅区附近严禁夜间施工;施工前, 周围有学校、机关等, 要主动做好沟通, 尽量减少施工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做好施工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使施工机械保持在较低声级水平下施工。 (2) 大气污染防治。严禁在小区、学校、机关等人员密集区设置公路施工填料场、搅合站;施工时要定时做好洒水除尘;运输施工材料尤其是粉状物时要采取遮盖等措施。 (3) 水污染防治。施工时, 对于含油料、沥青、化学物品等要严禁堆放于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 防止雨水冲刷进水体;做好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 严禁直接排入水体中;严禁将施工垃圾随意排入水体。

参考文献

[1]张卫平, 董建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恢复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刘艳坡, 赵文晋, 龙振永.等.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地理科学, 2003, 23 (6) :751-754.

上一篇:创意亲子游戏活动方案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