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语言学教材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同济大学语言学教材(精选8篇)

同济大学语言学教材 篇1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要教学 形式,而且是多种教学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为什么用同样的教材,在同水平的学生中进行教学,会产生不同 的教学效果呢?这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所致。也就是说个中原因,就是教者能否顺畅地把教材语文转 化为教案语言再转化为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归根结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他们必须懂得影响课堂教 学质量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教与学双方的情绪,师生双方的关系,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组织水平以及 学生对知识实用性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与上述四点相应地做到: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调动积极性;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使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活跃地参与课 堂教学活动;以严密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及其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因材施教的原则丰富讲课内容,使他 们认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了解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如运用挂图、实物、电化音响设 备,又如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等等。然而无论怎样,课堂教学总是离不开语言的使 用。语言自始至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 教学的成败。很难想象,劣等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讲清重点、难点,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更 不用说心灵的共振和智慧的激发了。

二、由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的转化

教材语言是指教科书中的语言。中学语文教学的大量工作是围绕着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一目 标展开的。而“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由不知到知 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语言的加工和处理,也就是完成由教材语言 到教案语言的转化过程。

为了有效地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高 于无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教师应尽可能把教材语言的主题转化成具体的详细的`目的(包括识记的、理解的和运 用的),并且十分清楚地应把重点放在哪里。其次必须选好突破口。选好突破口,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 的基础。这个“突破口”;可以是教学课题的线索,可以是课文中某一动人的情节、环境、人物,也可以是所 教课题中某一方面有关的实例。第三必须完整有序。教材语言自身具有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师应以此为基础,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教材语言的系统性转化成教案语言的系统性。教案语言的总和要能反映教材语言的基 本面目,这就要注意文与道、主与次、急与缓、重与轻诸方面的结合;教案语言还要能尽量减少紊乱程度,

同济大学语言学教材 篇2

1 真实语言材料的概念论述

1.1 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界定

关于语言材料的真实性界定, 仁者见仁, 有学者认为真实语言材料是建立在本族语的使用基础之上, 在本族语语篇研究中获得相对应的语料内容, 也有学者主张通过对真实语言信息的衡量来实现对真实语料的提炼, 这是可理解性输入信息在语言知识中的呈现。实则所谓的真实语言材料是从外语教学的交际本质出发, 就真实交际环境实施的语言材料编写过程, 这也是对真实语言知识的一种感知。不难分析, 真实语料的构成离不开两个构成元素, 即真实环境与交际特征。其中真实环境的创设可具体划分为四大类:第一, 语篇本身的真实与否;第二, 阅读者对于语篇内容的真实还原;第三, 语言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性;第四, 语言交际中真实社会场景的营造。我们无法保证语言教学过程是完全真实的, 然而语言组织或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却是可以通过真实自然的环境创设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无论是其中语言材料的真实与否还是学习者本身对语言材料的加工, 都可以通过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研究来达到一定的语言知识传授目的, 这同时也是对英语教学的再加工过程。

1.2 真实语言材料的内涵与特点

从《语言和语言学百科全书》中针对真实语言材料的概念论述表现为从真实目标语境当中获得的未经更改的文字材料, 而《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当中则是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应来自确切的报纸杂志、新闻报道或是歌曲广告等, 这是真实语料形成的社会基础。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教学实施过程不仅让学习者感受到语言知识本身的互动性特征, 还能够从语言形式变化方面促进学习者思维意识的扩散, 满足不同阶段学习者对于语言的使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 关于真实语料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延伸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负面特点, 那就是生僻的词汇或是复杂的语法结构极易给学习者带来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这也是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 真实语言材料构件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是充满欢乐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因为学生在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来对真实语言材料的设计作出合理安排。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 专业知识和语境材料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资料, 因此只有真正融入真实语境的构建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师生之间的教学综合体作用, 而并非是对传统教材与教法的单一整合。

1.3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通常会将外语知识传授与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价值。正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流动性, 学生在自我发现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其中对知识结构或是语言材料的互动共享, 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共享意识, 像是相关的歌曲、广告、报刊等均可作为教学材料出现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真实地感受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 进而体现出语言知识的交际性特征。虽然真实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教材延伸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然而其真正教学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依赖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与优质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将真实语言材料有效揉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语言功能是交际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而这也是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突出方面, 这一真实教学场景的创设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有效提升过程。真实材料与非真实材料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促进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重要环节, 而教学内容变更对于教学过程的实际影响也需要在真实语言材料构建过程中得以体现, 这是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必然路径。大学英语教材注重体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因此非真实语言材料的出现极有可能抹杀语言交际潜在的文化涵义, 基于这一文化教学背景, 真实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2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延伸

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核心, 然而成功的交际能力并非只是在语言习得中体现, 全面发展的语言观才是体现语言学习价值的重要途径。语言材料输入的真实性是对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有效补充, 而这也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材改革中所要体现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元素, 是对英语教材建设的有效扩展。

2.1 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基本原则

2.1.1 教材延伸应当立足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材内容的准确评估应当建立于教材与教学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基础之上, 同时这也是从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突出了真实语言材料在英语教材延伸中的优势。除此之外, 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当在教材编写中有所呈现, 这对提升学生本身的外语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材编写目的实现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2.1.2 突出教材延伸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其实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使用方面, 从根本上落实语言教学的针对性, 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教学特征, 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输入之外, 还需要针对语言能力提升开展必要的延伸训练, 根据不同的语言教学背景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此外, 教材延伸趣味性的呈现则是通过词汇、语音和语法教学等方面得以体现,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切实掌握学生的语言认知发展状况, 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需求。

2.1.3 教材延伸应当做到难易适中

由于外语教学中社会环境的制约学生很少有切实的机会能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 而真实语言材料的延伸正是从交际环境构建等方面将复杂的语言知识融入现实场景当中, 进而有效减少学生的语言认知负担。然而, 教材延伸的难易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认知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外语水平作出准确评估, 在有效控制教材难易度的基本前提下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2.2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

2.2.1 语言材料选择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在材料选择方面主要可划分为两大类, 即书面语言材料和视听语言材料。所谓的书面语言材料主要是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报纸杂志、信函对话、公告信息、菜单食谱、旅游指南或是文学故事等, 这些材料本身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而视听语言材料则是指与语言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电视、广播等,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这些真实语言材料的搜集都显得较为方便快捷。除此之外, 由于高校信息语言资料库本身就具备了较为庞大的信息资源, 因而这一方式也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延伸材料选择方面的路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真实语言材料在若干材料中的筛选需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 即个性化、现代化和本土化原则。这其中个性化作为真实语言材料使用的核心原则, 理应在英语教材编写以及真实语言材料运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2.2 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环节作为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后续实施步骤, 其环节开展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从语言材料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双重角度来突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在任务性语言教学模式指导下, 真实语言材料的运用更加趋向于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呈现, 这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实践认知以及任务链原则发展之下的真实语言情境创设是对语言材料运用的有效整合, 这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材编写方面需要尤为重视的问题。教材与语言材料的选择并非是同时进行的, 还需要根据课题教学任务的不同来作出相应调整,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来达到对真实语言材料的最佳使用效果。从课堂教学与教材设计的关系不难看出,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来合理调整教材是尤为重要的, 而这也是个性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呈现。

总之,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无论是语言知识讲授还是语言技能提升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切实找准知识切入点, 从教材与教法的双重角度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个性化特征, 在积极构建自主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将真实语言材料巧妙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当中。

摘要: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言, 单纯从教材实施角度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从真实语料的分析等方面突出真实语言环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延伸, 在体现教材与真实语料相互关系的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具个性化特征。该文针对真实语言材料与大学英语教材延伸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真实语言材料,大学英语教材,个性化教学,教材延伸

参考文献

[1]叶依群.有关大学英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4 (2) .

[2]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1) .

[3]范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 2000 (4) .

[4]束定芳, 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8) .

[5]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

[6]戴炜栋, 陈莉萍.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 .

两本普通语言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简明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 教材

一、前言

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和徐思益先生的《语言学简明教程》都是面向高等院校的普通语言学教材,也都是同类教材中的精品。同样的性质决定了两本书在编排体例和主要内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成书年代不同,分属普通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致使二者在理论背景上,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质和量上存在诸多差异。

二、历史背景的比较

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一书编写于1961年5月,1963年正式出版。这一时期的中国理论语言学,按照石安石《中国理论语言学》一文所划分的阶段,正处于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一批海外归来的学者使中国语言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为中国带来了西方普通语言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引进了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虽然这种引入还不成系统,却为中国学者开拓了研究的新视野。正如王力所说:“直到普通语言学传到中国,学者们的眼光才有了转变,能对现代语言学进行静态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用的是崭新的一套”。进入起步阶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普通语言学发展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首先,近乎一边倒地受到了苏联语言学的影响。解放之初,我国翻译介绍了苏联马尔学派的一些错误理论,继而在斯大林发表《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一文,批判了马尔的错误观点以后,又在语言学界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语言理论受到空前重视。“语言学引论”课被列为高校中外语言文学各系的必修课,各种语言学教材纷纷开始出版。其次,这时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一般理论问题的讨论。如:语言和言语的问题,语言学阶级性问题,语言发展的内因外因问题等。最后,这一时期译介国外语言学的工作加强了。虽然主要是介绍苏联语言学者的著作,但其他西方语言学的代表作也开始陆续翻译出版,如萨丕尔的《语言论》、梅耶的《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方法》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当时语言理论学习的热潮中,高名凯的《语言学概论》应运而生。可以说它是当时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影響最深远的一部优秀著作,反映了当时的研究成果和时代特征。

进入文革后,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事业几乎陷入停顿状态,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语言学才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其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关于某些语言问题的讨论走向深入。如周建人《思维科学初探》一文引发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讨论中,否定了语言与思维同时产生,不可分离的定论,肯定了思维先于语言的观点。这就打破了语言学中的禁区,促进了我国语言学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第二,翻译介绍了大量国外语言学著作。一大批经典性的或有代表性的西方语言学著作相继出版。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其理论已引入中国近半个世纪以后,终于有了中译本问世。此外还有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等。这些译作的出版对于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广泛传播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使得结构主义逐渐成为中国语言研究的主流。除了结构主义,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世界语言学界独领风骚的乔姆斯基的代表作也先后翻译出版,这又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和思路。今天,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已成为中国语言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第三,在译介工作的推动下,我国语言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本体研究中除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等原有分支,又建立了语义学、语用学、语言模糊性研究、歧义问题研究等领域,使语言研究走向了精确化和科学化。各种边缘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纷纷建立和兴起,增加了语言研究的视角。第四,语言学者对语言教材建设投入了较大精力。各种概论性质的教材相继出版。总之,这一时期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尝试和探索在语言理论的推动下不断产生。徐思益先生的《简明语言学教程》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一部普通语言学教材。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与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学概论》相比,它打破了苏联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束缚,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一本内容充实、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优秀教材。

三、理论内容的比较

两本教材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在理论背景和知识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一)高明凯的《语言学概论》接受了索绪尔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思想。通过前文历史背景的介绍,我们知道该书在编写前,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在中国传播已有一段时间,并且已经开始用于汉语分析。因此,著作中吸收了索绪尔结构主义的部分思想,在语言本体研究部分是以索氏理论及其开创的结构主义理论为根据的。如语音部分采用了特鲁别茨科依的音位学理论,使用了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位系统、区别性特征、语流音变等概念。在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中,首先明确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并以此作为从结构和职能角度认识语言本质的基础。这完全符合索绪尔划分语言和言语的初衷。此外,全书中共时规律和历时规律泾渭分明,而以共时为主也是索绪尔思想的极好体现。语音、词汇、语法各层次的历时发展规律都贯穿了索绪尔的观点,即个别要素的变化会导致系统全局的变化。语法分析中语素分析所用的对比法、分析句法结构所用的层次法都来源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但由于历史局限,教材对结构主义的借鉴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没有符号系统、层极体系的概念、没有组合聚合的原则、没有系统价值、单位同一性等。

虽然接受了很多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制约,《语言学概论》不可避免地受到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和俄语语法、传统语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全盘接受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理论,将其视为唯一正确的真理性观点。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理论到现在为止依然不是落后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其观点也显示出局限性。

2.认为斯大林的原始语言为有声语言,不存在手势语阶段。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受到挑战。其论据“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类社会,能够没有自己的有声语言”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即便是最落后的人类社会,其语言也是经历了千百年演化的,不能说明语言产生之初的状况。

3.在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语言工具性的问题上受到了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一文的影响,多处引用原文语句。坚持了其中的正确观点,但整体上表现出摆脱了马克思语言学思想的束缚,把语言看成工具,否认语言是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等。

4.在词法和句法的问题上重词法而轻句法。表现为:词法分上下两节而句法只占一节。词法中包括了构词法、构形法、语法范畴、词类。而且将语法范畴归入词法,语法手段置于句法表现出了一种矛盾,带有明显的印欧语法的印记。句法部分写得过于简单,不够充分。没有把词组作为一个系统而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给句子划分类型,缺乏层级系统观念,没有将句法单位置于系统中来阐述,句法结构中没有将述补结构作为一种独立结构。

从总体来看,这本教材既受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也受到了传统语法和苏联语言学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二)由于历史的发展,徐思益《简明语言学教程》在借鉴国外理论上,在运用理论分析汉语的实际问题和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上有所突破

1.全书以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为理论背景,用语言符号系统为框架,靠组合聚合来运转,在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三章完全是索绪尔《语言学教程》的核心内容。如:语言和言语,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第五章阐述了索绪尔共时语言学的基本内容。该章应用索绪尔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汉语各个层极的单位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强调系统的概念,将单位置于系统中研究。把组合聚合原则贯彻到语言系统各个层级。此外,书中还借鉴了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自由和黏着、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分布、比较替换、扩展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解决了一些汉语的实际问题。如:确立了划分句法单位的原则和方法,解决了词类划分问题,提高了短语的地位,总结了汉语的句式。第四章语音部分也运用了组合聚合理论来说明音位系统。

2.受到乔姆斯基形式主义语言理论的深刻影响。第一,在对语言学任务的认识上有所突破。认为语言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分析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而且要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找出普遍规律,此外,还要指明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这就将语言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语言主体和言语行为上,弥补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不足之处,反应了语言发展的新趋势。当前,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确已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二,本书的第六章借鉴了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法一至四期的部分内容,包括词的组合规则、短语结构规则、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转换规则、语迹理论,并联系汉语实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应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转换规则、语迹理论解释了汉语当中的特殊句式、歧义句的生成过程。这都是现代汉语研究的有益尝试。

3.介绍了语义研究的目的、方法等,但由于写此书时,语义学诞生不久,因此,这一章的内容不够成熟。书中出现了五个内涵不同的语义,究竟是指词义、语法义还是语用义,不够明确。

4.大胆使用了“变体”这个概念,把它从音位层扩展到语义层。还用语言变体的名称来表示一切语言使用中的差异,拓展了变体理论的使用层面。

5.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吸收了国内研究的最新成果,打破了在这一问题上的僵化思想。

四、编写体例的比较

(一)作为普通语言学教材,高名凯《语言学概论》在体例上堪称典范。第一,在内容的安排上,符合人的普遍认知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从形式到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层次,有系统,非常适合用作普通语言学教材。此外,从整体布局到各个章节都是共时规律和历时规律穿插安排,以共时规律为主,体现了科学的语言研究方法。第二,在文字表述上准确、精练、富于逻辑性。第三,各章节设有小标题,且以黑体字显示,层次分明。概念定义和关键内容都加以着重号,内容准确,观点鲜明,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第四,每节后设立的习题,能准确地概括了所有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第五,每章还附有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

(二)徐思益先生的《简明语言学教程》在体式上也深受高名凯《语言学概述》的影响,在整體编排上与其大体一致,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但相比较而言,在细节上却显得粗造一些。第一,有些内容较艰深,没有语言学的相关背景知识,很难读懂,不适合于初学者或本科生学习。第二,各章节没有分设小标题,因而层次不够清晰。第三,很多概念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表现出一种探讨的状态,这容易使初学者感到疑惑。第四,虽然设有课后题,但不够精辟。《简明语言学教程》也有突出的优点,即紧密结合汉语阐明理论,有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理论的理解。举例中突出了方法和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结语

总体而言,徐思益《简明语言学教程》在理论结构上跨度较大,从索绪尔写到乔姆斯基,从本体理论写到交叉学科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是一部在理论内容上很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普通语言学教材。但由于所涉及的理论背景较多,不适合初学者和一般本科生入门之用。用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看,高名凯《语言学概论》由于时代局限,理论层次明显落后,但体式、表述、适用性上仍然堪称是普通语言学教材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徐思益.语言学简明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89.

[3][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同济大学语言学教材 篇4

一、涵义语言建构全息教程: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核心,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获得整体提高的一种课程模式.1、语言:是幼儿的母语(汉语)既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对象也是幼儿人生发展成长的载体.2、建构:强调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即幼儿通过感知与接受(吸收与选择)理解与质疑(探索与发展)体验与应用(内化与表达)等学习形式,最后自我转化实现幼儿认识理解用运语言的过程中建构自我心智,情感,人格,价值观等,人生成长所需要的基本元素.3、全息: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诸多教育要素结构,他们将产生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二、价值:

第一,从目标方面来看,可以产生怡情、激趣、成习、冶性、储知、开智、醒心、培德、增能、利生的效果。

第二,从教学资源(教材)上看,拥有广博性、经典性、教育性、启蒙性、基础性、文化性、趣味性等特点。

第三,从教学形式上看,有整体联系性、主体参与性、发现探究性、合作互动性、简捷高效性等特点。

第四,从结构上看,分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层次。小小班学年三册,小班学年四册,中班学年六册,大班学年八册,每册40页。

第五,从体裁方面看,以儿歌、歌谣和故事为主。

第六,从题材方面看,有神话传说,动物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伟人故事,动物儿歌,生活用品儿歌,行为习惯儿歌,知识含量很高的《小朋友问答歌》,科学性很强的《追根寻底问答歌》。

三、教学注意事项: 1.阅读全程化。

2.方法阶段化。3.容量饱和化。4.操作模式化。5.关注全体性。

四、课程的特点: 广博性 情景性 趣味性 表演性 多元性 游戏性 启蒙性 故事性 角色性 无意性 基础性 音乐性 哲理性 教育性 思考性 文化性 经典性 审美性 自然性 情感性 启发性 创造性 历史性 活动性,联系性,高效性

1、所谓的广博性 是指这些教材拥有百科全书似的特点,容纳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方面面的信息,尤其是语言建构和快速阅读,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文学生物等

2所谓的经典性是指这些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大多具有历史时代的代表性,含金量高,营养价值很丰富,艺术水平很精湛的资源,如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有代表性的世界童话故事《小红帽》有代表性的成语寓言《刻舟求剑》有古代诗篇《寻隐者不遇》有代表性的科学人物《发现新大陆》和科学成果的介绍等

3所谓的趣味性是指这些教材内容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他们或者夸张,想象,神气变化无逻辑,像动画片一样,与幼儿的心理需求形成共振,或者形象,生动,具有情景性,故事性,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欲:或者是用整齐响亮的节奏传递知识信息,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音乐欲。形成了使幼儿喜闻乐间的独特魅力。

4所谓的活动性是指这一类教材本身有一种活动的要求,必须通过幼儿直接参与观察,制作,游戏,运动等方式来进行如可后训练的画一画,剪一剪,捏一捏,数一数,做一做 比如《小班在儿歌的学习时我们要进行拍手,做动作等来辅助也体现出了鹤立教育的无意性的教学特点》

5、所谓的基础性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所区别,而指的是拥有奠定人生基础的功能、包括帮助幼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原认知结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优化幼儿大脑的机械性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发现新大陆》《小朋友问答歌》《小红帽》《刻舟求剑》》追根寻底问答歌》

6、所谓音乐性是指儿歌的节奏韵律感很强,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7.所谓的多元性是指教材本身不单一的语言训练的价值取向,而是一语言为依托和凭借,想多个方面发展和开拓,包括求知好问,分析判断,想象创造,交流表达,观察动手,发现质疑,知识眼界,价值判断,艺术审美等

8.所谓的发现性是指教材的原理,规律,共性,结论等很多内容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幼儿的,而是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感受到的,从而概括出来的。如:幼儿学习萝卜一课通过幼儿学习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

9.所谓的生活性是指教材的内容是幼儿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接触的事物。如:电话,洗衣机,白菜,西红柿,萝卜,南瓜,等都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

10.所谓的联系性是将我们鹤立教法的整体联系的教学原则体现出来了。从环节来讲我们在提目的字的时候,是根据语言的内在联系让字与幼儿的视线形成强烈的碰撞与重合的,在课堂的设计中我们是由主线贯穿整个课堂的《如:提目的字,文字搬家,抢答卡片》 五.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及结构

语言建构全息教程:

小班以儿歌故事为主:1册以动物为主;2册以蔬菜为主 ; 3、4册以家用电器、生活用品为主;

中班12册以儿歌故事为主,主要讲幼儿的生活习惯及懂礼貌 ;3册以故事为主 ;4册选编中国经典的童话故事;5册以歌谣为主;

大班1册成语寓言 2册中国古代传说 3册外国语言诗 4册中国古诗 5册歌谣 6册介绍性短文 7册歌谣 8册人物故事

小班教材以 一个故事,一个儿歌的设计。篇幅较短,儿歌具有节奏感易学、易记的特点。中大班篇幅较长,拓展训练的设计较多

六、课程在幼儿园的应用:不同级段的学习内容、进程、目标

语言建构全息教程分为三个阶段:

小班1234册 小班每学期学习2册教材

所使用的方法:故事提放法 先背后认法 跟读训练法

中班123456册 中班每学期学习3册教材

所使用的方法:跟读训练法 文中识字法 猜测推断法

大班12345678册 大班每学期学习4册教材

所使用的方法:文中识字法 猜测推断法 博览拓展法 录音注读法 七、八种教学方法:

1先背后认法2故事提放法3跟读训练法4文中识字法5猜测推断法6兄弟互认法7博览拓展法8录音助读法 八、七个教学环节:

1提目的字2敲打照应,(提放与照应)3指读训练4读法交换5文字搬家6抢答字卡7圈字编号 九、十个教学原则:

1目的效率原则2整体联系原则3主题参与原则4理解顺应原则5情感激励原则6反刍互渗原则7反馈调空原则8程序习惯原则9本能无意原则10童化共振原则 十、十四项教学要求(课堂):

1教态角色性2教具形象性3语言修辞性4语气表意性5表情感染性6节奏音乐性7形式多变性8用运灵活性9参与全体性10设计情景性11安排时效性12设计创造性13容量饱和性14搭配合理性

(一)提目的字方法:空,填,盖,猜,藏(直接提出来)提字是提什么字:

1、骨架字,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词组,不认识的字,学过的字,幼儿不认识的字。

(二)先背后认法:

1、先背后认法的含义

先把所学的内容背下来或基本背下来,然后用以目代指或空指的方式,形成字音和字形的重合,完成辩字音,认字形的过程,从而达到认字的目的.2、先背后认法的特点:

联系性 背下来就是联系 背时不加挑剔 游戏性 幼儿用动作唱儿歌

节奏性 韵律性 如拍手,跺脚,韵律(离不开音乐)表现性 参与性强 3先背后认法教学对象:

年龄骗小 小班刚入园或没有基础的幼儿 没有指字能力

初学者(如大,中,新班)

4、形式与儿歌相搭配:

5、先背后认相配套的环节:

(二)、指读训练(目的不仅认识目的字,进行语言储备获得语言信息(各种变换形式训练指读):指读时注意反馈调空关注全体纵观全局而不是关注个别幼儿须对全体幼儿对孩子进行调空,激励,调动鼓励幼儿克服困难,这样幼儿的指读能力就会速度提高,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1、指读要求: 食指(右手);从左向右一个一个指;指完一行后拐弯小朋友说请注意

2、举例,刚学指读可以先指玩具物品等,先指挂图在过度到书上2提目的字:提骨架字,动词,名词,形容词3提多少字 小班10个字,3 4个学过未掌握 中班10-15个 大班15-20个不要求幼儿全部会认好认80%90%中认50%良20-30%

3、怎样敲打目的字方法有哪些? 举例 教师忘了小朋友告诉我 用小动物的声音来说 联系课文内容说根据故事内容 小朋友跺脚,拍手

为什么先背后认中加动作 因为加动作符合天性,孩子爱玩,好动,乐于模仿,乐于表现的心理,并且增加游戏感,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知识,满足他们的表演效果,满足幼儿的内子需求,帮组幼儿理解儿歌记忆儿歌。

(三)、抢答字卡作用,1活跃课堂气氛2实施激励激智作为小礼物奖品 卡片 精美有情景性,重点,指读挂图(1提高对本节可的效果2作为小礼物发给幼儿体现情感激励的原则3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4加强对目的字的认识)。

(四).先背后认法

1、所匹配的教学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2)目的效率(背儿歌中体现)(3)本能无意(4)整体联系

什么是以目代指------教师指挂图上的字,牵动幼儿的视线教师指哪个幼儿就指哪个以此来形成字音和字形的碰撞重合.空指是-----幼儿用自己的右手食指指远距离的指定挂图上的字式老师提出的目的字。

2、相匹配的环节---指读训练,敲打照应

3、注意事项:

(1)背诵的过程达到背诵下来,或基本背诵下来(结合录音助读法,交给录音机)(2)背诵的过程中让幼儿全身心放开做动作,快乐学习)(3)提目的字的过程一定要注意语言环境的联系(4)背诵的遍数3-4遍

(5)先背后认不仅让孩子认字,重要是让幼儿进行语言信息的储备(指读挂图教材)

4、主要特征:强调阅读,重视阅读 先读书后认字体现靠读书来识字在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中学会识字,如果先识字后读书,背离快速阅读.(五)、故事提放法:

1、涵义: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清洁的流动,相继的提出目的字,骨架字并对目的字进行敲打照应。

提 : 将故事里边的目的字从内容中提出来 放 : 把目的字还原到原来的语言环境中

2、故事提放法的特点:

角色性强;情景性强;可以满足幼儿的体验欲;联系性强

3、故事提放法想匹配的体裁 : 故事

4、故事提放法的教学对象: 2-3岁幼儿没有指字能力,没有基础的幼儿,以故事为主;没有接触过教法的幼儿。

(六)、文字搬家 :

1、特点:形成动态记忆 变换各种形式 增加课堂形式的变化 形成板块记忆。文字搬家,是鹤立快速阅读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个别的重要手段。

2、重点步骤 : 讲故事提目的字

3、文字搬家的注意事项:

体现设计情景性的原则,举例(小绵羊,吃青草,吃饱了要回家了;教师要抓住机会创造与目的字再次接触,再次碰撞的条件(不能先搬家,忽略人的环节);文字搬家要注意让幼儿参与,(给小朋友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丰富课堂形式);文字搬家与先背后认故事提放 跟读相搭配(七).故事提放法: 1相匹配的教学原则:

童化共振的原则(设计,发音);本能无意的原则;情感激励;整体联系 2.故事提放法的注意事项:

绘声绘色讲故事;提目的字;敲打交织照应;联系性强,形成半块记忆;讲故事与复述故事的区别

3使用的范围 小班可长期使用 中班可阶段性 大班可用或不用

4、过程: 板导;跟背(异步顺,同步顺);提字照应(提出的目的字进行敲打交织照应);指读挂图(顿,顿顺结合,呼号读生呼师读 师呼生读;文字搬家;抢答字卡

(八)跟读训练法:

1,涵义 跟读训练是一种在幼儿不识字或识字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跟教师学读边读边指,解决识字问题,并同时养成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2.跟读训练教学对象

有一定指字能力,但识字量很少或没有识字量的幼儿 3.跟读训练体裁

初级阶段与儿歌相结合比较恰当,当幼儿能够熟练指教材便可以不必再受教材限制,成语寓言,故事,歌谣都可以使用.4.跟读训练特点:

固严性[环节与方法,方法与方法,科学合理层层递进];高效性;参与性;主体性

5.跟读训练相匹配的环节[重点环节]: 指读训练;读法变换 6.相匹配的教学原则:

反馈调空;程序习惯;主体参与;理解顺应 7.价值:

A显性:增加知识量[改善大脑物质结构最优化] ;(1)提高指读能力[幼儿先读书后识字,在读书中识字,学会阅读,提高效率,直接进入阅读状态];

(2)语言积累和信息储备[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获得大量的知识量];认识目的字,音形对应;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同步完成。B隐性:自控能力,反应能力,注意力;增进各器官的协调性; 增加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全神贯注]。8.注意事项:

要于读法变换的教学环节相匹配,依靠指读形成字音和字形的重合取得快进化未知字为己知字;

使用跟读训练要注意停顿,检查,调整,防止两极分化;

跟读训练先从儿歌开始,再过度到其他内容 ,先一行到两行从易到难,培养幼儿指读兴趣;

注意反馈调空和宏观调空,教师要控制全局。

(九)什么是停顿,检查,调整? 停顿:幼儿在指读过程中指到某一个字老师喊停幼儿就把手指指在停的那个字

检查:幼儿在停顿的同时,老师走场观察幼儿的手指的字是否正确 调整: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指错了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过来 目的: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难点:指读教材 1.板导

2.跟读[异步2遍,同步1遍]提出目的字敲打照应 3.指读教材:顿,顿顺结合,正呼号倒呼号 4.文字搬家 5.抢答字卡

(十)文中识字法:

1产生:百日识字2千时,有的字不会认怎么办,那么张老师想到了以点带面把字圈起来,空起来不读,然后再解决不认识的字,节省时间,就产生了文中识字法。

2.涵义:文中识字法是在阅读中识字的一种方法,把阅读内容直接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阅读遇到的生字,帮助解决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阅读的勇气,而尽快获得阅读,使幼儿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心灵丰富,知识通达

3、体裁:知识和信息应该比较丰富,以中班后三册那种水平为宜[快速阅读教材来衡量]

4、.文中识字法相匹配的环节: 圈字编号 圈字编号是什么? 就是在幼儿读书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字的时候,把它圈起来编成序号 作用:举例帮助幼儿认读

5、教学对象: 有相当识字量的幼儿;识字量大概70%--80%,未知字30%。

6、相匹配的原则:反刍互渗的原则;目的效率原则 7.文中识字法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胆量;培养幼儿自己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建立阅读勇气 把阅读资料交给幼儿,而文章中则还都障碍字从小培养幼儿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因为整个阅读主动阅读交在幼儿手上,从中培养主动性,自主性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加幼儿胆量,从而建立阅读勇气 8.文中识字注意事项:

体现容量饱和性和进度加速化的要求,每次教学中要有足够的量防止[吃不饱]的现象发生;

一定要体现阅读的价值给幼儿提供最充分的独立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中解决障碍字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 进度加速化,容量饱和性。

(十)兄弟互认法:

1涵义 字形相近,字音就往往相同或相近的字,可称为兄弟字,帮助幼儿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用运规律的一种方法.2.特点;

帮助幼儿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运用规律; 游戏性比较强,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功能。举例 : 如羊 海洋 样 本 自动理解和学习

为什么说游戏的主体性较强 因为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当他们找兄弟字时心里会非常高兴,产生自豪感,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成功欲,为引子将这些兄弟字提出来,以找朋友的形式让幼儿区分理解这些兄弟字让幼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设计以便体现兄弟字,并进行组词和运用.3.体裁;采用单元式集中训练的形式 4教学对象:有一定识字量的幼儿 为什么要有一定识字量的幼儿呢? 例如:因为当幼儿认识一些基本字时,他可以依依据找兄弟的方式,认识并掌握更多的未知字,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猜测推断的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例如:羊 洋 样 5.教学原则:

目的效率:幼儿通过学习基本字能大量掌握,与其相关的兄弟字,从中体现目的效率原则

主体参与;调动幼儿直接参与到识字中通过自己想自己做的领域,眼口心手一起做从中找出兄弟字,这就体现了主体参与原则

情感激励:当幼儿找到兄弟字时,教师要充分的赞扬孩子,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这方面就体现了情感激励的原则

程序习惯:当幼儿了解找兄弟字的规律时应该鼓励引导,帮助幼儿让他们创造越多的程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能意识:通过学的基本字让幼儿无意识获取未知字,增加幼儿的识字量,为以后做储备,这方面体现了本能无意的原则 6.注意事项:

兄弟互认的使用范围与其他方法相搭配如[先背后认法,故事提放法,跟读训练 法]但到文中识字时实用兄弟互认要有限了;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教材(全套) 篇5

民法学(江平)(2011年4月第二版)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定价:59元

出版日期:2011-09 中国政法大学初复试指定教材

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作者:宋朝武 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定价:53元

刑法学(第四版)曲新久

作者:曲新久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定价:56元

出版日期:2011年7月第四版,2011年7月第1次印刷

[正版]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社

作者:马怀德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定价:28元

正版 国际私法(第三版)赵相林

作者:赵相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日期:2011年06月第3版 2011年6月1次印刷

定价:48元

刑事诉讼法学(第五版)作者:陈光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出版

定价:49元

宪法学(第四版)焦宏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定价:30元

[正版]国际经济法

作者:莫世健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定价:49元

出版社日期:2008年9月1日

国际法

作者:周忠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定价:42元

正版公法系列:行政法学(第二版)

主编:张树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第2版,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定价:24元

法理学导论(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舒国莹

2012年1月第2版,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同济大学语言学教材 篇6

1、题目类型:选择题123=36分,填空题24分,计算题410=40分。

2、选择题和填空题建议同学们结合作业题认真复习,真正把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搞清楚,如有余力,可做《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中的其它选择与填空题。

3、计算题优先复习以下内容(建议以作业题和课本例题为蓝本进行复习):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电动势

(2)振动方程的建立、波动方程的建立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3)杨氏双缝干涉;

(4)单缝衍射;

(5)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容、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的应用。

4、教材(指马文蔚第五版)目录中所有打*号的内容以及9-

7、10-

6、10-

7、13-

7、15-

依托教材,凸显语言魅力 篇7

围绕这一主题, 我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 《 语言的魅力》是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主要内容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 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乞讨, 他的身旁立着一块木牌, 上面写着:“ 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 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 在牌子上添加了“ 春天到了, 可是”六个字后, 不知为什么, 给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行人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他们从对盲人的冷漠无情转为热情相助, 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下面, 结合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分享一下自己怎样依托教材来凸显语言的魅力。

一、有趣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学中, 我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体会到有趣的语言的魅力。

上课前, 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 唐伯虎接到邀请, 前去为一位老妇人祝寿。 老妇人的儿女欢天喜地, 恭恭敬敬地拿出纸笔请唐伯虎为他们的母亲写祝寿词。唐伯虎没有推辞, 提笔写道:“ 这个女人不是人。 ”只见老妇人的脸上立马显露出怒色。 但当她又见唐伯虎写出“ 九天仙女下凡尘”, 脸上的表情瞬间由怒变喜。“ 生儿个个都是贼”, 没料到唐伯虎写的第三句诗却让老妇人的儿女吃了一惊, 恨上心头。 见状, 唐伯虎不急不躁, 又写了最后一句:“ 偷来蟠桃献至亲。 ”此句一出,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拍手叫好。 我边讲故事, 边用大屏幕依次出示四句诗。

讲完故事后, 我让学生把四句诗读一遍, 这样提问:“ 听完这个故事, 你们有何感受? ”有一名学生说:“ 老师, 我曾读过这个故事, 我知道故事中的唐伯虎其实并不是真心去给老妇人祝寿的, 他本来是想借机会骂一下那个在当地人人痛恨的人家。 可是在骂完之后, 当他看到周围的气氛对自己大大不利时, 就立即改变了口吻, 语意一转, 写了第二句、第四句, 使自己免于遭受老妇人一家的斥责。 ”在表扬完这位爱读书的学生后, 我趁热打铁, 对学生说:“ 有趣的语言就是特别有魅力。 ”随后, 我还组织学生交流了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 旨在加深他们对有趣的语言的魅力的认识。

二、诗意的语言

俗话说:“ 人靠衣装, 文靠言装。 ”如果一个人的语言总是平淡乏味, 是不会受到别人欢迎的。 孔子曰:“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这就强调语言必须有文采, 其中富有诗意的语言就饱含文采, 它总是能够吸引他人的关注。

为了使学生感悟到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街头乞讨老人身旁牌子上添加“ 春天到了, 可是”六个字后, 顿时让这句话变得富有诗意, 以至打动人心, 我采用了“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策略。 我先引发学生思考:“ 在这篇课文中,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富有语言魅力? 这句话和哪句话相比较, 才凸显出了它的语言魅力?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 很快就知道了这篇课文中最富有魅力的一句话就是诗人改写的“ 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句话是与“ 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相比较, 才凸显出了语言的魅力。

接着, 我又向学生抛出问题:“ 在诗人加上这六个字前后, 行人对待老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诗人加上的‘ 春天到了, 可是’这六个字会有那么神奇的力量? ”这个问题的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通过品读文中描写老人的境况变化的语句, 初步感受到富有诗意的语言所带来的神奇作用。

之后, 我又让学生观看描绘春天美景的一段伴着欢快音乐的视频。 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 感染了学生,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让他们的身心陶醉于视频所带来的美丽春景中, 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在此基础上, 我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 自然段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学生因为入情入境, 把那几句话读得格外好。随即, 我又通过大屏幕出示了一个带伤感音乐的画面。 画面内容为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 眼前一片漆黑。 这样一来, 学生深切地感悟到“ 春天到了, 可是”这富有诗意的六个字, 让行人触景生情, 巧妙地唤起了行人对乞讨老人的同情心。 的确, 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有魅力的语言。

三、恰当的语言

一个词若用得恰当, 能起到“ 四两拨千斤”之效。 众所周知, 古人写诗时极为讲究推敲用字, 如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的“ 绿”字;贾岛的“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中的“ 敲 ( 推) ” 字……这些例子无不说明, 恰当的语言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4 自然段中的一句话:“ 让·彼浩勒听了, 掏出衣袋里仅有的一些钱, 放在老人身边的小盆里。 ”学生读完这个句子后, 我提出了问题:“ 在这里, 本文的作者在描述诗人给钱时的动作为什么用‘ 放’, 而不用‘ 丢’或者‘ 扔’呢? ”师生交流后形成共识:一个小小的“ 放”字, 就能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老人的同情与尊重, 看来恰当的语言也是富有魅力的。 于是, 我提醒学生:在读书时, 我们要注意读懂字词的含义; 在写作时, 我们要像本文的作者一样, 恰当运用字词句, 使自己写的文章更富有魅力。

四、生动的语言

一篇文章, 如果语言过于严肃, 或是记叙过于平淡无奇, 文章就会缺乏生动感人的魅力。 倘若文章中的语言生动, 读起来就如行云流水, 就能使读者感到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学习完课文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用大屏幕出示了两个句子: 不要浪费水;别让水龙头再流泪, 好吗? 我问学生:“ 哪一个句子好, 好在哪里? ”有学生说:“ 我喜欢第二个句子, 因为它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水龙头人的情感, 更能引发人们的自省, 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 ”有学生说:“ 我认为第二个句子写得好, 因为它是用与人商量的语气劝告人们节约用水, 与第一个句子生硬的命令式的语气相比, 更容易让人接受。 ”……一番探讨后, 学生深深感悟到生动的语言就有魅力。 我又趁势告诉学生:“ 在生活中, 我们也能体会到委婉的语言、 给予人鼓励的语言……都是有魅力的语言。 ”总之, 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语言都是有魅力的语言。 然后, 我用大屏幕出示了三幅插图, 让学生尝试写有魅力的语句。 设计这一练习, 我是要让学生在深刻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 学习如何运用有魅力的语言, 激励学生学好语言, 用好语言, 培养学生运用有魅力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 我告诉学生:孩子们,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我们人类交流的工具, 有趣、诗意、恰当、生动的语言都是有魅力的语言。 我们应认真学好语文, 用美的话语来与人交流, 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善用教材故事 巧构语言体系 篇8

然而挑选适合课堂教学的故事比较困难且费时,所以教师可以善加利用每单元教材提供的故事,在每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可以尝试把C部分的故事加以提炼使用,课堂中教师把整个单元的语句在故事语境的带领下,重温一遍。这样的故事教学,能构筑本单元语言点的最后一道屏障,难点可以突破,重点可以复习,可以逐步帮助儿童建立有效的语言体系。

一、教材中四类故事类型的梳理

教师要了解不同体裁的故事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累积语言点,为建立语言体系做好准备。

(一)简单重复式的故事

三年级起始年级的故事大都是简单重复语句的,这给低年级的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例如PEP三年级上新教材第二单元的故事“Colors”,文中重复了三种颜色的花朵,A red flower. A yellow flower. A blue flower ...,教师可以在故事教学时鼓励学生讲多种颜色的花,在儿童头脑中勾勒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颜色,为颜色单词的累积做好铺垫。

(二)类比排列式的故事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里此种类型的故事,因为句式是有规律地罗列的,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规律,以此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句型。例如PEP新教材三上第四单元“We love animals”的故事里面“Hello,pig,followe me.”类似的语句不断重复,随着动物的增加,学生看到的是不断丰富壮大的动物语言,在故事的学习中不知不觉把本单元的重点“关于动物”的语言点都一一复习了。

(三)平铺直叙式的故事

这类故事的线索比较好寻,教师可以帮助儿童摸清故事的叙事方式,在平铺的问题中找到关键语言点,在学生兴趣盎然地找线索的同时,就是教师引导他们复习语言的绝好时机。例如PEP新教材四上第四单元《找眼镜》的故事,学生好奇地问:“Where are my glasses?”教师引导他们用一般疑问句Are they on the fridge?来找眼镜,不知不觉中“地点方位”的语言点再一次巩固了。

(四)逻辑演义式的故事

此类故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上下贯穿,前后连贯,当摸清文本脉络后,这个话题的语言体系就被掌握了。比如六上第三单元“The story of rain”,这个故事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先帮助学生搞清“rain —cloud—vapour—water”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整个单元的语言点就呼之欲出了,故事则很好地串联了这些关键词,为学生的语言累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运用的步骤——以PEP新教材四上第五单元“Dinners ready”的故事为例

那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故事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有层次性地推进,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有意识注意不会超过二十分钟,教师要利用这有限的有意注意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在短时间内切入语言要点。现以PEP新教材四上第五单元“Dinners ready”的故事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材里的故事,帮助学生构筑语言体系。

(一)创设真实情境

每一个故事都有特定的情境,在故事教学前,先设定好故事发生的场景,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例如“Dinners ready”这个故事发生场景是“饭店”,教师简单创设情境:戴上厨师帽,手里拿张菜单,就可以很简单地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地方是饭店。创设好恰当的情境,学生进入故事的学习则比较迅速而准确到位。

(二)提供语言材料

教师将列有食物素材的菜单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食物名称,这就是单词的复习巩固;接着教师引导本单元主要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更多的食物单词放入问答之中,起到提供语言素材的目的。

(三)构筑语言体系

当学生问答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展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完整地建设语言体系,比如本单元的语言体系可以按如下建立:

巩固食物单词: rice fish noodles beef soup vegetables ...

复习基本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运用得体语句:在饭店场景下,把本单元的语言点融合进去,发挥学生能动性,可以加入更多的语言元素,如:Help yourself! Here is your bill.

至此故事演练结束,有关食物的语言体系搭建完毕。这样的好处有:学生喜欢故事,识记力明显增强;故事线索分明,脉络明晰,易于学生构建语言。

三、故事运用的方法

教师借助每单元的故事题材来帮助学生构筑语言体系,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语言概念,然后让学生把语言表述出来,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过程。以下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善加利用、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序的语言系统。

(一)问答

问答是故事教学展开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对故事有大概的了解。此方法的好处在于费时少,见效快,直指语言点,简单明确,易于掌握。而缺点在于比较机械,学生的被动学习比较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样操作,以避免一些不利的干扰因素,加强提问的有效性。

比如,PEP新教材三下第四单元Where is ...?的故事是由许多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录像里的人物实际情境进行问答:“Under the table?/Under the bed?/In the toy box?”通过这一系列的问答,学生头脑中对有关“方位询问”的一般疑问句形成了有效的系统构建,为故事的整体性理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朗读

朗读在英语学习中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故事的朗读更是如此。教师通过朗读故事,给儿童传递语言信息,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不但将故事里面的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表达出来,还能通过朗读把其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无声的故事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表述语言,这对学生的语言构建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缺点是朗读属于机械操练的一种,练习形式比较单调。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朗读的优势,采取多种有趣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朗读,以期达成更加有效的语言建构。

例如PEP教材五上第五单元故事“The Beer Can ”,文中出现多个故事角色,有the Beer Can, Miss bird,Monkey,Rabbit,Turtle,Zoom and Zip等。学生对这些性格迥异的童话人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来朗读,把本单元主要的语言点There is ... 建构起来。

(三)复述

有逻辑性的故事最适合复述。复述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将语言内化为自己想要说的,是在理清语言结构的基础上诉说的,这样学生对语言的上下结构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话,对语言的构建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而缺点是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发明创造的语句,而不是正确有效的英语,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合理推进。

例如,善于利用板书可以保证学生复述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教师可以列出故事的线索和关键词,让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在头脑中呈现故事的整体,然后逐步按照板书的线索将语言表达出来。还是以六上第三单元“The Story of Rain”为例,教师板书搭建“小水滴”故事的主要支架,学生就可以根据板书的场景和关键词来复述故事,实现有序的语言输出(如图)。

(四)表演

表演故事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演绎形式,好处在于能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学生的语言呈现更加丰富多彩,对语言的构建帮助很大。而缺点是比较费时,可能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表演,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以采取分角色演,这样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故事的表演当中来。

比如,PEP教材五上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的故事里有两个个性非常鲜明的角色——小蛇和青蛙,文中语气夸张,语句呈现排列性,非常适合小学生表演,其中What can you do? Ican ...反复出现多次,在有趣的表演中,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使他们轻松实现语言的累积。

(五)续编

这个方式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结局的故事可以采取这个方式,对语言构建的要求更加高,除了要求学生对语言层次的掌握外,还要求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语言体会,对语言经过锤炼,才能有更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PEP教材五下第五单元的故事“在动物园拍照”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续编故事——继续给动物拍照,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当然,目标核心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 ”在续编时使用的频率最高,轻松构建了本单元语言点。

虽然教师在实施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借助故事的教学来帮助学生累积本单元的语言,构筑某一语言体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故事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精确,给予正确的语言信息;其次,在故事的推进中,教师对故事的讲解要有层次性,勾勒出语言的结构;最后,学生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得当,帮助儿童建构丰富的语言系统。

PEP教材里的故事紧扣本单元语言项目核心,具有精选性、层次性和推理性,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因此在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教材里的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深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巩固本单元所学,正是对整个单元语言内容的再现、再复习、再深化、再构筑,能对学生语言的建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310000)

比如,PEP新教材三下第四单元Where is ...?的故事是由许多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录像里的人物实际情境进行问答:“Under the table?/Under the bed?/In the toy box?”通过这一系列的问答,学生头脑中对有关“方位询问”的一般疑问句形成了有效的系统构建,为故事的整体性理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朗读

朗读在英语学习中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故事的朗读更是如此。教师通过朗读故事,给儿童传递语言信息,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不但将故事里面的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表达出来,还能通过朗读把其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无声的故事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表述语言,这对学生的语言构建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缺点是朗读属于机械操练的一种,练习形式比较单调。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朗读的优势,采取多种有趣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朗读,以期达成更加有效的语言建构。

例如PEP教材五上第五单元故事“The Beer Can ”,文中出现多个故事角色,有the Beer Can, Miss bird,Monkey,Rabbit,Turtle,Zoom and Zip等。学生对这些性格迥异的童话人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来朗读,把本单元主要的语言点There is ... 建构起来。

(三)复述

有逻辑性的故事最适合复述。复述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将语言内化为自己想要说的,是在理清语言结构的基础上诉说的,这样学生对语言的上下结构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话,对语言的构建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而缺点是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发明创造的语句,而不是正确有效的英语,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合理推进。

例如,善于利用板书可以保证学生复述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教师可以列出故事的线索和关键词,让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在头脑中呈现故事的整体,然后逐步按照板书的线索将语言表达出来。还是以六上第三单元“The Story of Rain”为例,教师板书搭建“小水滴”故事的主要支架,学生就可以根据板书的场景和关键词来复述故事,实现有序的语言输出(如图)。

(四)表演

表演故事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演绎形式,好处在于能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学生的语言呈现更加丰富多彩,对语言的构建帮助很大。而缺点是比较费时,可能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表演,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以采取分角色演,这样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故事的表演当中来。

比如,PEP教材五上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的故事里有两个个性非常鲜明的角色——小蛇和青蛙,文中语气夸张,语句呈现排列性,非常适合小学生表演,其中What can you do? Ican ...反复出现多次,在有趣的表演中,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使他们轻松实现语言的累积。

(五)续编

这个方式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结局的故事可以采取这个方式,对语言构建的要求更加高,除了要求学生对语言层次的掌握外,还要求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语言体会,对语言经过锤炼,才能有更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PEP教材五下第五单元的故事“在动物园拍照”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续编故事——继续给动物拍照,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当然,目标核心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 ”在续编时使用的频率最高,轻松构建了本单元语言点。

虽然教师在实施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借助故事的教学来帮助学生累积本单元的语言,构筑某一语言体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故事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精确,给予正确的语言信息;其次,在故事的推进中,教师对故事的讲解要有层次性,勾勒出语言的结构;最后,学生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得当,帮助儿童建构丰富的语言系统。

PEP教材里的故事紧扣本单元语言项目核心,具有精选性、层次性和推理性,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因此在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教材里的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深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巩固本单元所学,正是对整个单元语言内容的再现、再复习、再深化、再构筑,能对学生语言的建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310000)

比如,PEP新教材三下第四单元Where is ...?的故事是由许多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录像里的人物实际情境进行问答:“Under the table?/Under the bed?/In the toy box?”通过这一系列的问答,学生头脑中对有关“方位询问”的一般疑问句形成了有效的系统构建,为故事的整体性理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朗读

朗读在英语学习中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故事的朗读更是如此。教师通过朗读故事,给儿童传递语言信息,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不但将故事里面的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表达出来,还能通过朗读把其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无声的故事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表述语言,这对学生的语言构建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缺点是朗读属于机械操练的一种,练习形式比较单调。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朗读的优势,采取多种有趣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朗读,以期达成更加有效的语言建构。

例如PEP教材五上第五单元故事“The Beer Can ”,文中出现多个故事角色,有the Beer Can, Miss bird,Monkey,Rabbit,Turtle,Zoom and Zip等。学生对这些性格迥异的童话人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来朗读,把本单元主要的语言点There is ... 建构起来。

(三)复述

有逻辑性的故事最适合复述。复述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将语言内化为自己想要说的,是在理清语言结构的基础上诉说的,这样学生对语言的上下结构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话,对语言的构建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而缺点是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发明创造的语句,而不是正确有效的英语,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合理推进。

例如,善于利用板书可以保证学生复述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教师可以列出故事的线索和关键词,让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在头脑中呈现故事的整体,然后逐步按照板书的线索将语言表达出来。还是以六上第三单元“The Story of Rain”为例,教师板书搭建“小水滴”故事的主要支架,学生就可以根据板书的场景和关键词来复述故事,实现有序的语言输出(如图)。

(四)表演

表演故事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演绎形式,好处在于能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学生的语言呈现更加丰富多彩,对语言的构建帮助很大。而缺点是比较费时,可能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表演,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以采取分角色演,这样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故事的表演当中来。

比如,PEP教材五上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的故事里有两个个性非常鲜明的角色——小蛇和青蛙,文中语气夸张,语句呈现排列性,非常适合小学生表演,其中What can you do? Ican ...反复出现多次,在有趣的表演中,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使他们轻松实现语言的累积。

(五)续编

这个方式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结局的故事可以采取这个方式,对语言构建的要求更加高,除了要求学生对语言层次的掌握外,还要求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语言体会,对语言经过锤炼,才能有更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PEP教材五下第五单元的故事“在动物园拍照”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续编故事——继续给动物拍照,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当然,目标核心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 ”在续编时使用的频率最高,轻松构建了本单元语言点。

虽然教师在实施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借助故事的教学来帮助学生累积本单元的语言,构筑某一语言体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故事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精确,给予正确的语言信息;其次,在故事的推进中,教师对故事的讲解要有层次性,勾勒出语言的结构;最后,学生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得当,帮助儿童建构丰富的语言系统。

PEP教材里的故事紧扣本单元语言项目核心,具有精选性、层次性和推理性,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因此在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教材里的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深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巩固本单元所学,正是对整个单元语言内容的再现、再复习、再深化、再构筑,能对学生语言的建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下一篇: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