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精选11篇)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1

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县委、政府及农牧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按照县农牧局年初制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经营行为,减少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现将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80余人次,检查125余次,出动执法车辆103余次,对全县农资经营单位的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市场进行拉网式巡回检查,检查企业168家,查处不合格产品数量4850公斤,货值4.8万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起,其中:种子案件10起,农药案件4起,兽药饲料案件3起;立案调查5起,当场处罚12起。受理农民投诉案件21起,协商调解处理11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达14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按照农牧厅《关于加强2008年春耕期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元月中旬我队就 及早安排,部署我县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整治任务,从元月下旬开始,对全县168家农资经营单位,其中农药79家,化肥21家,种子经营企业5家(在种子销售季节代销网点83家)、兽药38家,饲料25家,4家高毒农药定点销售点,进行严格的查处和整顿。通过检查和整顿,摸清了全县各化肥、种子销售网点的市场储备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市场价格,及时将摸底调查情况汇总上报,为春耕备耕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检查中坚持做到执法行为规范、程序合理、不徇私情、执法严明,保证了执法公平、公正,对违法经营禁用和限用的高毒、过期农药和兽药严肃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构成立案处理的立案处理,能当场处理的就当场处理,对查扣的未经审定种子和假劣禁用限用农药、兽药以及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罚没金额全部按时上交,并将市场检查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文字形式上报区、市业务部门,确保我县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增强经销人员守法经营意识

为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我队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区市业务培训,利用单位学习日组织学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在下半年挑选业务骨干带领全体执法人员学习《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对执法人员进行了 一次全面业务知识考试,将考试成绩记入年终考核。同时加强农资经销人员经营知识培训,于4月25日举办了一期全县农资经销人员培训班,邀请区市农业专家重点培训学习了《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以及农作物种子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束时又进行了考试。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经营人员业务知识能力,增强其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的意识。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和农牧厅开展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于3月24日-30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邀请工商、质检执法人员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逢集市到李俊镇、望远镇、杨和大街开展农资知识宣传咨询,设立现场宣传咨询点,宣传《农药管理条例》、《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农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索取票证,讲解使用农资要科学规范,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设立假劣农资暴光台,展示以前查处的假劣农资和包装不规范过期农资,帮助农民识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能力。共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播放录音磁带12盘,接待咨询群众2600余人次。

(四)、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1、开展辖区内种子市场检查工作。以小麦、水稻、玉米种子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自2月下旬开始,我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拉网式检查,对辖区内种子企业、分支机构、分公司及种子代销点、送种下乡和走乡串户的种子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核查、清理,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同时加强对种子经销点的备案登记,要求种子企业在种子销售前对其所委托代销点进行备案登记后方可经销,并核查了经营资格和经营范围,全面掌握了我县种子经营者的经营情况,建立起动态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将假劣种子案件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查处侵权品种、无代销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未审先推品种、未按规定建立种子经营档案、委托代销种子手续不规范、不齐全、超代销经营范围、擅自引种等违法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种子、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查处无证经营3家,封存未审先推玉米品种6个750公斤,封存无植物检疫证书4家,超范围经营5家,限期整改4家,由于整治力度大,加上正面教育,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者,规范了种子市场秩序。

2、加大农药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一是开展了辖区内农药经营单位基本信息摸底调查,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记录,二是开展农药市场巡查,严查假劣农药、过期农药、未经登记农药、高毒高残留农药、盗用登记证号、随意扩大防治作物和对象,随意更改农药毒性标志等行为。没收禁用农药甲基 对硫磷36瓶、甲胺磷20瓶、久效磷20瓶,并追根溯源,严查源头,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开展农药市场标签抽查工作,在农药销售旺季按农药种类分品种进行标签抽查,从农药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登记证号、生产厂家等内容进行登记,通过农药电子手册查询标签合格情况,共抽查产品40个,合格36个,合格率90%;不合格4个,不合格率10%。从农药标签抽查看,大多数农药经营单位进货渠道正规,农药三证齐全,经营者素质有所提高,规范经营、诚信服务意识增强,经营台账记录完整。

3、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监管。严格兽药、饲料经营资质审查,重点检查无证经营兽药、饲料;经营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经营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及非法销售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于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配合区兽药监察所和饲料办进行饲料产品抽样检测,共抽检兽药16个,饲料产品6种,将检测结果反馈生产企业,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经销。

(五)、积极受理农民举报投诉案件

我队在抓好农资市场监管的同时,积极受理农民举报投诉案件,对每一宗投诉案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处理,并认真做好相关笔录,能当场处理的当场处理,不能当场处理的调查清楚后及时处理,对调解不成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真正做到为民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促进我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成功调解补偿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上案件3起:①李俊镇西干渠水管二所承包户沈玉兰投诉,购买银川田野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15%精喹禾灵乳油”农药用于防除油葵和大豆田杂草产生药害一案,受害面积260亩,我队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后组织区市专家组进行田间现场鉴定,查明责任在经销商,经对双方进行调解,经销商为农户一次性补偿经济损失8700元。②望洪镇高渠村8队农民姚三举投诉,购买永宁县新伟饲料厂鲤鱼成鱼前期配合饲料饲喂鱼后造成鱼死亡一案,我队汇同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察看,并且对饲喂的鱼饲料进行了抽样和登记保存,经调解永宁县新伟饲料厂给当事人赔偿经济损失11500元。同时我队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依法对永宁县新伟饲料厂进行立案查处。③望洪镇东玉村薛玉军等3户农民投诉,购买永宁县种子公司张志华黑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不到标准一案,面积7.7亩,经我队调查调解后,经营户为农民一次性补偿2450元损失费。这3起案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达9万余元。

(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今年我们集中给全县农药、化肥、兽药经营单位制作了农业投入品公示栏,将经营范围、服务公约、许可证书、投入品经营管理制度等内容公开上墙,用制度约束经营者,要求做到进货有发票,销货有经营台账,不违规经营违禁药品,产品分类摆放、明码标价、店面清洁卫生。二是加强设施园艺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给设施园艺基地发放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牌,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用农药,杜绝国家限用农药在蔬菜、瓜类、果树上使用的现象。三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深入全县获证的25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检查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情况、产品包装、标识情况、有无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现象,于9月初对永宁南环农贸市场和蔬菜超市的蔬菜进行抽样,送银川市农产品监测中心进行检测,共抽检蔬菜样品20个,经检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打造放心食品”暨创建农产品安全示范乡镇工作

按照农牧局“打造放心食品”暨创建农产品安全示范乡镇工作安排,我队在全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同时,重点抓好胜利乡14家农资店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工作,于4月22日组织该乡农资经营户参加了全县创建示范乡镇动员会议和培训活动,与14家农资经营户签定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每一家经营单位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从店面卫生、经营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进销货台帐记录、产品分类摆放、明码标价、仓储设施、无过期、假冒伪劣产品、诚信服务等方面进行多次检查验收、评比,不合格 者限期整改,整改不彻底予以停业,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使该乡“打造放心食品”暨创建农产品安全示范工作在全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八)、加强原料奶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自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队按照县农牧局的工作安排,成立了牛奶专项整治和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组,于9月17日起对全县各奶牛养殖场原料奶生产使用的自配料、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原料奶收购站点、原料奶加工企业生产情况以及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不间断的监督检查,严格做好原料奶和饲料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对使用违禁投入品、掺杂使假以及饲料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指定专人将每天的监督检查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加大原料奶收购环节检查整治,强化饲料生产企业生产记录和养殖场自配料记录,全面整顿饲料生产、经营、使用行为,规范饲料生产秩序。共检查整顿4个收奶点,18个奶牛养殖场,2个牛奶生产企业,配合区兽药饲料监察所完成72份饲料样品的抽检工作,完成了全县8家饲料生产企业和37个饲料经营网点的饲料摸底调查工作,及时将调查情况汇总上报区饲料办。与各牛奶加工企业、养殖园区、收奶站签定原料奶生产、收购质量安全承诺书份25份,发放倡议书100份。

(九)、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我县辖区内有3家良种繁育生产单位,今年我队对这3家良种繁育单位繁育的常规种子进行产地检疫,检疫面积4255亩,检疫合格种子183.3万公斤,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书30份;办理蔬菜瓜果调运检疫18批次,检疫合格蔬菜瓜果21万公斤。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力量及队伍建设薄弱,人员不稳定,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缺少。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执法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执法检查的业务参考资料缺乏,执法手段落后,致使正常的执法工作滞后。

(三)、没有必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仪器和经费,检测手段落后,无法正常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执法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执法能,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执法队伍。

(二)、利用冬闲举办农资经销人员培训班,强化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农资经营人员守法经营意识。

(三)、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农资市场中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四)、继续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信用等级评价活动,提高农资经销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假劣农资,避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原料奶生产、购销环节检查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六)、继续开展植物产地和调运检疫工作,严把产地和调运检疫关,确保我县农业生态安全。

永宁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2

1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执法主体混乱

目前, 农业系统存在执法主体不合法现象。执法主体往往是依权确立, 而不是依法确定, 市、县综合执法对职权、授权、委托权属不清, 按法律规定,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执法是职权执法, 而现在是委托执法, 行政强制法实施后, 委托执法行为受限, 如果再进行委托执法, 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法效果。

1.2 执法权责混乱

市、县成立综合执法支队、大队, 人员组成、权利责任不清, 执法范围、执法类别、管理权限差参不齐, 有的把具有执法职能的部门统一收归综合执法, 有的只把农药、农产品监管归综合执法;执法权利、责任、内容相当混乱, 与法律要求相差甚远。成立综合执法部门的初衷是提高执法效能, 更好地服务社会, 而有的却因人设岗, 有的因权成立, 有的是原部门过渡, 有的有名无实, 其结果是原来的执法效能低下未曾改变, 新混乱体制又将形成。体制不顺, 机制不全, 软、散、懒、乱的农业执法将长期存在[3,4]。

1.3 体制混乱

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成立, 人员组成是执法质量的核心, 不能简单地抽人、拼人, 人员过渡换名, 政府、人事部门应组织统一考试, 以确保人员素质, 把住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进口, 奠定执法队伍的基础。各地应制定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 由农业部会同人事部门完成初稿, 由政府把关, 人大、政协部门会同参与, 纪检部门监督的有效机制, 把人才战略贯穿执法队伍建设的始终。

1.4 机制混乱

综合执法队伍的督查、指导、考评、责任追究等机制谁去执行, 从省里讲, 是法规、监管局还是有职能的局、站尚无法参考, 如果基层综合执法面对省级多个部门, 各行其是, 执法者无所是从, 人为给综合执法制造难题, 而基层执法又无法解决。

1.5 执法行为混乱

原有执法体制, 既是技术推广部门又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一些执法部门在农技方面有经费, 执法无经费, 长此以往, 执法工作无作为, 起不到法律的震慑作用。现有的执法规范欠缺, 执法者主体资格无法考量, 只要人在执法部门, 无论身份如何便可取得执法证件, 农业主管部门与法制部门不能有效衔接;办证人员标准执行规定不一致;农业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工作效果、年度考评等机制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5,6]。

1.6 执法思维混乱

农业执法在执法设备上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取样、化验、检测、经费、取证一直困扰着执法工作, 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生产厂家身份扫描、二维码技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一直没有跟进, 原始的执法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1.7 法律依据混乱

农业法律、法规在执法实践中, 一些宏观条款难以操作, 一些模糊条款无法执行, 如“种子法”中的“未经审定的杂交种”, 并无准确定义, 无法进行操作定性。

1.8 依法行政混乱

执法工作中, 监管、检测、执法不能各司其职, 有的市、县编办将执法大队、农产品检测、农产品监管批为一体, 与法律相悖。法规、农产品监管、农产品检测, 综合执法大队各有职能, 相互关系不清晰, 经常出现真空地带和错位现象, 导致不作为或乱作为。要依法办事, 形成共识, 整合执法力量, 注重执法效能, 不要某种程度上的重视和求新创意, 吸引眼球。

2 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依法办事

按照“农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建立完善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农业部门应当加强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责, 制定省、市、县农业综合执法的实施办法, 全面指导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2.2 明确职责

全省应统一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的框架、名称、职能, 形成上下对应, 清晰线条, 权责分明, 指导到位, 督查有力, 错责追究, 考评有果的体制、机制。

2.3 执法措施

改进执法手段, 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 建立信息平台, 二维码技术管理, 监控平台, 案件公开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执法措施。一是执法规范;二是执法效果;三是执法创新。与时俱进, 把当今社会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执法中来, 包括执法工具和人员待遇、服装等方面[7]。

2.4 加强指导

在执法主体和人员构成上, 相关部门应出台明确的规定, 不能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要依法、依规严格执行。

2.5 理念更新

树立全新的依法行政理念, 真正把“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去,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去考虑, 对社会负责, 对事业负责, 才能做好执法工作。

2.6 建立健全考评体系

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 农业执法事关“三农”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利益, 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对执法人员的培训、素质、能力、考评及结果的运用, 责任追究等督查应实用、实效, 可借鉴司法部门的做法, 对不作为、乱作为的执法人员进行严格处理, 取消执法资格, 实行退出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2.7 举办研讨班

邀请法制部门、大专院校学者、法律工作者、基层执法人员召开研讨会, 积极鼓励执法者、基层工作人员在会上踊跃发言, 探讨农业行政执法的深层次问题, 推动农业执法工作向新的高度挺进。

2.8 法律制定

农业部门在起草、拟提交的农业法律、法规、规章时, 要问计基层、问计执法一线人员, 使更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在实践中有可操作性, 发挥更好的作用。

摘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是伴随着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作风实现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而提出的重要制度改革。该文在分析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对策, 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江灿.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 2007 (9) :87.

[2]常剑锋.浅谈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省平凉市农业行政执法为例[J].农业展望, 2012 (12) :26-28.

[3]罗颖.当前我国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57-60.

[4]吕永祥, 鲍文欣.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1 (11) :60-62.

[5]魏相军, 马梅, 冉霞, 等.西吉县农业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359-360.

[6]贾小鹏.泾川县农业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 2013 (18) :46-47.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3

从会议调度情况看,在5月23日召开的全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会议后,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取得新成效。5月23日后,全省又有21个县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省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达43个,占全省应建数的90%。目前,全省还有3个县市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组建当中,有2个县市正在筹划起动中,这5个县市都表示,在今年9月底前都能按要求完成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任务。

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对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认识。会议指出,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国家和省根据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的要求。实践证明,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提升了农业部门市场监管能力,提高了农业部门社会管理的水平,强化了农业部门履行法定义务和工作职责的能力,促进了农业部门行政职能转变,强化了农业部门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提高了执法效力和农业执法的威慑力与办案效率,树立了农业部门新的社会形象,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会议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主要是相对集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不是对行政管理权、行政审批权和检验、鉴定权的综合。农业部门先行设立的综合执法机构,要以农业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为依托,整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与相应的执法监督检查权,实行执法工作统一安排部署、执法人员统一安排调度、行政处罚权统一集中行使。

会议强调,全省各地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到今年9月底前,全省县市全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全面完成综合执法建设任务。省对各地工作检查验收的主要标准有五项:一是要有設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正式文件;二是要有综合执法工作机构;三是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人员;四是要有综合执法机构的办公场所;五是要有开展综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制度。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上半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实施部门职能,不断加强日常监管,并且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资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等活动。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

按照市农资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印发的《2019年农资打假工作方案》和《农资打假督导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在村口和农资经营集中区域张贴宣传标语,在农村中心集镇设置宣传展板、现场解答等方式,广泛宣传农资经营法律法规、假冒伪劣农资辨识知识、维权办法等。印发《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农业投入品经营台账管理制度》等宣传资料3320份,出动宣传车辆30台(次),并及时汇总信息上报。在全区营造了较为浓厚的打假护农氛围。

二、市场排查。

我区严格按照全市农资打假工作部署,重点对种子、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经销门店进行检查,对全区20个农资市场进行了80次农资市场检查,共排查154家农资经营商户,出动执法人员480人次,边排查边整改,对存在未种子备案和未审定品种门店,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共32份,避免群众经济损失共5万元;调解

农资质量纠纷3起,已全部达成调解协议,挽回群众经济损失0.9万元;协助外地市调查农资案件1起。

截至2019年7月15日,全区共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限制性农药除外)》178家;审核上报省农业厅《农药经营许可证》5家。重点检查农资经营门店是否执行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农药经营门店(非限制性)是否存在销售限制性高中毒农药,对于存在限制性农药情况,责令下架停止销售。2019年上半年全区农药使用量近130吨,高毒农药占比5%,环比下降1%,切实落实了农业投入品减量计划。

三、下半年工作部署

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重点做好小麦季种子市场打假工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规范农资市场管理秩序,促进农资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出贡献。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2008年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篇5

2008年我局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县政府确定的粮食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实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

我局按照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落实好全县100万公斤粮食储备规模,加快粮食市场建设,积极引粮入市,确保全县粮食市场的稳定。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预警,组织做好全县5个直报点按周监测市场粮食价格工作,在10、11月份全县粮食市场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情况下,督促指导各企业做好粮食供应工作,做到不断档不脱销,全县人心安定。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统计报表制度,开展对全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粮食经营、加工企业的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秩序。一是依法实施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全县共完成了2家企业粮食收购资 1

格证年检和发证审批工作。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2家企业取得了粮食收购资格。二是组织粮油产品质量抽查。完成了4批次稻谷、玉米的抽检,合格率为96.1%,质量水平处于稳定状态。三是开展粮食卫生质量专项检查。检查了74家(次)企业、粮油,合格率为98%,达到了市粮食局下达的治理目标。四是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维护了正常粮食流通秩序,打击了私商粮贩的违法行为,净化了市场,保护了农民利益。

二、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制度

在我局行政决策中,按照《纲要》要求以及2008年《镇巴县粮食局工作要点》,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坚持开好局长办公会,凡是粮食工作主要部署及决策,均通过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认真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如:2008年制定《镇巴县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方案(试行)》、在局长办公会议通过后,还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对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局性的工作,我局组织多个调研组在全县开展认真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基层及有关方面意见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关于国有粮食企业改制问题已彻底结束,新组建的两个企业已步入正常运转轨道。

三、大力加强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为适应粮食行政职能转变的需要,今年我局积极参加省

粮食局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班,有3人通过考试考核获得了执法资格证。通过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使粮食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四、加大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

2008年我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重视和认真组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工作。在《条例》颁布二周年之际,按照国家粮食局确定的“保护粮农利益,保障粮食安全”宣传主题,我局和各地采取悬挂标语、张贴宣传画、召开座谈会、开展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经营者依法、守法经营粮食的意识,增强了消费者粮食安全和营养的意识,也增强了粮食执法的透明度。根据全国、全县以及国家粮食局“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本县情况,我局制定了全县粮食行业和粮食部门“五五”普法规划。

我局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我县粮食行业整体法治化水平还不高,粮食法制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粮食法制宣传教育还不够普及,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才缺乏,行政执法机构、人员和经费还不适应《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社会粮食

流通的行政执法职能的需要,等等。

2008年我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镇巴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我县粮食安全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认真贯彻国务院《纲要》和县政府的贯彻实施意见,坚持执政为民,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维护我县粮食流通秩序;大力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粮食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健全粮食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监督体制,推进粮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转变职能。

镇巴县粮食局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篇6

摘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以建设平安大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以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以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经营行为,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理顺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控制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农业;执法

一、基本情况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于2009年12月,执法人员有局属相关单位人员兼职,现有持证上岗执法人员16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14人,学历全部本科,执法设备有照相机、摄影机、录音笔等。负责全县的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农机产品及安全监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及行政处罚工作,受理群众投诉举报。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工作原则,开展了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近八年的努力,农业执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了上下配合、队伍健全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和取得实效,农牧局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农业行政执法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并认真填写上报各类报表和工作信息,经过努力,每年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大队及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效显著,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肯定,2014年在全省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经营标签不合格农药》一案,获得青海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资打假氛围。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春节社火表演、3.15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广播和新闻媒体宣传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公布了农资打假举报电话,近年来,累计散发宣传资料《农药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农药科学选购与合理使用》《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等4.6万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自我防范能力,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打假的良好氛围。

4、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综合执法大队开展了一系列农资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如:“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采摘节、六月六花儿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活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周”、“中秋、国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秋冬季农资打假活动”等,进一步理顺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控制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是加大农药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每年配合省农药检定所抽检我县农药3个批次,与所 1

辖农资经营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后,先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再进货,失效过期农药及时下架处理等依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较好的规范了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药市场,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营造良好的农资经营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种子执法巡查活动。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打击销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种子质量安全,每年春播期间,执法人员加大对县域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销售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近年来,通过检查,部分商铺有蔬菜种子拆包装销售的现象,对此,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进行了查处,并提出改进要求,整改期后及时进行复查,使这种现象逐年减少。

三是建立兽药、饲料长效监管机制。对兽药经营企业GSP验收整改达标的16家个体兽药经营企业发放了《兽药经营许可证》,组织签订《兽药质量安全承诺书》,配合省兽药饲料监察部门抽检兽药8批次,全部合格。对全县67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积极开展了兽药安全合理使用政策、技术指导,建立兽药使用制度,完善养殖用药记录,加强安全用药知识普及,提高养殖用药水平。对16家饲料生产厂家和67家动物养殖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每年不定期抽样30批次90份,常规检测全部合格,未发现违规添加违禁兽药及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其它违禁物质的产品。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与饲料生产企业签订《饲料质量安全承诺书》16份。

5、积极受理农民举报投诉案件。在抓好农资市场监管的同时,截至目前,受理农民举报投诉假种子案件1起,执法大队对投诉案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处理,认真做好相关笔录,并及时将采样送甘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调查清楚后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真正做到为民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三、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违法行为发生,遏制了违法势头,规范了市场秩序,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兽)药生产源头监管不严,农药登记备案不完善,县级监管单位工作难度大,未能从根本上杜绝农药品种“多、乱、杂”问题。

2、个别种养殖基地、农资经营门店档案不完善,进货秩序不规范,随意进货现象仍然存在。

3、执法经费短缺,农(兽)药抽检送检难度大,执法人员只能从标签标识上辨别真伪,农资打假存在一定难度。

四、对策建议

1、合法设置综合执法机构,合理配置职能,是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的关键。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依法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就应该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这也是行政执法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内在要求,综合执法人员应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

2、执法人员专职,将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支既有农业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又系统地掌握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执法人员要从兼职化转变为专职化、职业化,才能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改善。

3、保障执法经费,促进农业执法体系规范化发展。执法经费应有各级财政全额拨款,给执法人员提供专门的执法交通工具,执法人员有了相应的地位和经费保障,将更有利于执法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利于消除行政不作为,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

4、农业行政执法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动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检验等,都需要许多专用的仪器、设备和设施,目前,送检路途远,时间长,实效性差,费用高,因此,在理顺执法体制时,财政部门相应拨付检测经费,减少执法单位工作经费压力。

5、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大学研修等形式进行系统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质量,使执法人员政治思想上过硬,执法业务上精通,执法方式上文明,执法行为上规范。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7

根据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委托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开展2 0 0 8年度北京市农业机械产品补贴目录、推广目录 (调整) 选型评审工作的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受农业局委托, 对《2 0 0 7-2 0 0 9年度北京市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2008年度调整) 和《2008年北京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进行公开选型。

根据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特点, 该站业务办公室和鉴定检验室技术人员充分协作, 仅用3天时间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 并于1月1 8日发出了选型通知, 通过电话、信件及E-m a i l通知了近2 0 0 0家企业。对于企业上报的选型材料, 该站进行了认真初审、登记, 并对企业进行指导, 耐心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 以利于企业申报。2月1日该站召开了补贴目录开标会, 北京市农业局农机处、监察处有关负责人及3 0多名企业代表参会。

2月1日至4日, 该站组织专家对参加双目录申报的材料进行了评审, 专家们严格按照评审文件的要求, 以公平、公正、科学的态度, 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查, 并给出了评审意见, 评审结果将于近期上报北京市农业局农机管理处。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8

摘 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法律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农业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农业行政执法还需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还需提高。

关键词: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存在问题;应对对策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法律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农业行政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农业执法体系不断完善,执法水平也逐渐提高,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农业行政执法还需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还需提高。

1 农业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

1.1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编制

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中人员编制的数量多,但在岗出勤的人员数量较少,人员大多分散在各个股站室,不集中,不利于调遣。

1.2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大都不是法律专业人员,都是经过后期培训的,对农业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执法知识不够完善,没有熟练的执法技能,业务不精通,所以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执法速度慢,用时较长,办案效率低。

1.3专项整治不到位

1.3.1农资打假执法工作方面。对农资检查力度还不够,由于执法人员出动力量不够,致使检查的农资经营单位不够全方位,只是重点对一些门店检查督促,其余单位不能真正地整顿规范。

1.3.2较大种植户的监管方面。近几年虽然对高毒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禁止使用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核心生產区管理上,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记录上,还存在欠缺,不够完善,或者是有记录但保存不完整。

1.3.3对农资经营户的素质提高不够。对农资经营户的培训力度小,使人们在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常识,进货渠道及进货质量上不能自己进行检查,自己不能很好地把好质量关,进销货台账记录不全,给执法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2 执法工作应对对策

2.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培训,使执法人员更多了解农业法律,熟知法规知识,定期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条律,来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职执法队伍。

2.2进行农资打假执法,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

2.2.1农资打假执法,根据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主抓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旺季,根据地方具体情况,主要制定春、夏、秋三季的农资打假方案,出动执法人员,进行拉网排查农资经营单位,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立案查处,进行调查,追溯源头,有效的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2.2.2查处“三品一标”产品。临各大节假日,出动执法人员对各大超市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该农产品进货时索要的认证证书,进货票据,记录,没有认证证书的“三品一标”产品杜绝上架销售,规范认证农产品市场。

2.2.3监管种植业大户。深化水果、蔬菜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投入品的科学使用,全面了解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使用情况,告知种植基地、核心生产区禁用、限用农药的名称、范围,监督种植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建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记录,并妥善保管。

2.2.4提高农资经营户的业务素质。定期召集农资经营户进行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常识,进、销货注意事项,高毒农药的禁、限用等知识培训,把好农业投入品的销售关,消除隐患。

作者简介:

农业局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9

州法领办:

今年,在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和州法制办、州法建办的指导关心下,全州农业部门认真按照《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08〕2号)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法治甘孜建设的意见》(甘委发〔2013〕24号)要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紧紧围绕依法治州建设“美丽生态甘孜、和谐幸福甘孜”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业跨越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工作主题,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狠抓执法机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突出执法主体,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将我州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州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概况

州、县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认真按照《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和州依法行政办《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执法合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逐步建立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体、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不断深化农业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服务制度。目前全州18个县和州局均已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州局为执法支队),综合执法实现了全覆盖,覆盖率达100%。2013年,全州拥有农业执法人员181人,其中编批148人,均办有四川省行政执法证件。全州累计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27人次,清理整顿农资经营单位520个(次),责令整改23个,取缔1户无证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88万元;检查农业机械6822台次,查处违章驾驶行为94起;对13个种子经营户销售的主推品种玉米、水稻进行了抽样,扦取样品34个,其中:玉米31个、青稞1个、水稻2个,对样品进行了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三项指标的检测,样品合格率达97%;清理登记的无牌无证拖拉机14597台,完成购置拖拉机办证工本14000台套、下发农机安全宣传手册16000本、农机安全宣传挂图100套。办理拖拉机行驶证5904本,拖拉机驾驶证1697本,登记证书5904本。按照州审改办的要求,完成了行政审批事项第七次清理,将清理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州农业局驻州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州农业局”窗口办理,选派了首席代表,签订了委托授权书,授予了首席代表审批决定权、审核上报权、组织协调权和窗口管理权、印章使用权,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入驻率”达到100%。认真开展了执法规范年活动,清理明确行政执法主体,规范了委托行为,落实执法人员资格制度,规范了执法队伍,建立完善程序制度16个,规范了执法流程,改进执法方式,规范了执法行为。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积极推行行政指导、说理式执法方式,认真落实“先教育规范、后限期整改、再依法处罚”的“三步式”柔性执法程序。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全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路是:以全面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为核心,以加强农业执法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为抓手,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产业安全为重点,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狠抓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逐步理顺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关系,为推进全州农业跨越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一)加强宣传,深入开展普法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州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州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全面实施全州“十二五”农业规划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2013年我局立足行业特点,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能职责,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实际,狠抓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送农业科技下乡“三大行动”、科普宣传月活动、“3.15”宣传日活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和农资打假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各种宣传漫画、举办培训班、开展法律知识咨询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对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法制工作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选派1人参加了农业部在山东举办的农业行政执法培训,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了省民委牵头组织的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网上有奖竞赛活动、州法建办组织的“中国梦.法治路”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和州政府法制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活动,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三等奖。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开展了以宪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坚持“每月一法”的学法普法方式,广泛开展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年度普法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

(二)加强领导,健全队伍

为切实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我局及时调整充实了

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普法学习和推进全州农业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州成立了19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经过编办批准的10个,未经过编办批准自行成立的9个,编批率达52.63%。全州有农业综合执法人员181人,均办有四川省行政执法证件,全州现有执法车辆3辆,占应配备数的15.79%;取证设备8件,速测设备20台;建有农产品质量检测室1个。

(三)规范决策行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实行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须经法制机构就决策事项是否符合法定权限、拟制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以及决策内容是否合法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在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者对群众切身利益可能产生影响的行政决策事项之前,坚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向有利害关系的群体公开征求意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重大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由负责人集体开会审议决定。单位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工作流程规范、高效、便捷、透明,便民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制度落实到位。实行了信息和政务公开制度,公开范围、方式、时限明确,内容准确。在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中,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和四川省行政执法“十不准”制度,并结合全州农业部门法制执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完善了农业执法工作制度16个,规范工作流程图41个,落实完善了“一个窗口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运作方式,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改进执法方式方法,有效化解争议纠纷

全面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切实改进农业行政执法的方式方法。全州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许可听证程序规定》和《农业部实施行政许可责任追究规定》,认真执行《四川省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暂行办法》、《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不断结合我州行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目前全州农业系统执法主体明确,落实了农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亮证执法制度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严格依法履行执法职责,遵守执法程序,无行政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现象发生。执法方式适当,在执法中坚持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制度,积极推行说理式文明执法方式。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适用正确、适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和标准明确,无“以罚代法”、“钓鱼执法”和“养鱼执法”等行为发生。认真做好单位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受理渠道畅通,今年没有发生行政复议案件。建立健全完善农业行政纠纷调解制度14个,单位行政调解制度健全,行政调解流程规范,行政调解工作有专门分管领导、承办机构、办公场所。行政投诉制度完善,投诉渠道畅通,受理、处理程序规范、责任落实,今年未发生行政调解和行政投诉案件。

(五)自觉接受监督,完善落实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州政府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依法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监督。积极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专项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认真办理州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及批评、建议。自觉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规范性文件报备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时报送了法制工作相关总结和报表。单位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制健全,落实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行政首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年初制定工作安排,把依法行政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定期召开办公会议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落实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和法律知识定期培训考试制度、依法行政工作表彰奖励制度。落实了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单位法制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

(六)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推进依法治农进程

为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定范围内实施,全面建立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杜绝发生行政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促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明显提升、执法作风明显转变、执法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按照州依法行政办《甘孜州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工作方案》(甘依法行政办函〔2013〕1号)要求,一是清理行政执法主体,规范委托行为。严格按文件要求开展执法主体清理,规范委托行为,并在清理的基础上,及时向州依法行政办上报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及本部门主体资格来源所依据的7部法律、29部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目前除植物检疫一项由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直接授权给我单位下属的植物检疫站外,我单位没有委托授权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等行为。二是落实执法人员资格制度,规范执法队伍。严格按照法律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对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没有发现无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的情况,没有聘用合同工和临时工从事农业执法工作,并按时向州依法行政办及时上报了清理整顿情况。依托甘孜州农业局网站,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行政执法主体、依据、职责权限等数据录入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向社会公示,实行动态管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按时组织单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实行45岁以下闭卷、45岁以上开卷的方式进行了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三是建立完善程序制度,规范执法流程。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结合全州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参照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制定完善了关于告知、陈述和申辩、听证、时效、送达、执行等行政执法程序制度16个,对全州农业行政执法环节和步骤进行了具体规范,做到了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程序公正。严格执行证据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严格遵守农业部制定的证据规则和取证程序,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行为规范,没有出现过“钓鱼执法”、“养鱼执法”等问题,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做到了取证合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不枉不纵。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并尽可能地调取其他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相关证据,做到证据确凿充分。将单位执法范围、执法依据、标准条件、程序步骤、具体时限及责任追究、监督形式等及时在州农业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单位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为,坚持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教育相结合、无救济即无处罚等行政处罚原则,坚持实行罚缴分离制度,没有发生“以罚代法”和“以罚代刑”等行为。认真执行四川省农业厅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规范,没有出现因执法的随意性而被投诉和举报的现象发生。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积极推行行政指导、说理式执法方式,认真落实“先教育规范、后限期整改、再依法处罚”的“三步式”柔性执法程序。

(七)突出重点,综合整治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方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以开展农资市场集中专项整治、农机安全、植物检疫为重点,切实开展打假护农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在春秋季节集中力量,针对全州的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农药、种子、肥料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抽检监督管理,集中专项整治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等方式,按照“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要求,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和销售禁用、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期农药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少坑农、害农、损农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八)全面规范行政审批工作

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了“两集中、两到位”,结合今年开展的第七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对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理,按照向州审改办报送相关材料。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州政务服务中心,“入驻率”达到100%,“即办率”达到95%以上,“限时办结率”达到100%,没有出现行政审批事项体外循环和双头受理现象。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抓手,以完善高效便民服务体系为依托,以优化流程、缩减环节为重点,建立健全完善了《甘孜州农业局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甘孜州农业局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和《甘孜州农业局行政审批窗口管理制度》等11项制度,严格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通知》(甘组通〔2010〕55号)文件“配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的要求,选派了思想品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政策业务水平高、服务热情周到、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行政审批相应资格的正式工作人员4人驻州政务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并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按州政务中心要求,坚持主要领导每季度、分管领导每月、主管科室每周五到窗口现场办公工作制度。加强窗口作风建设,要求工作人员在审批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思想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局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洁意识,切实做到“依法审批、快捷便民”,不断完善审批服务。努力做到想为办事群众所想、急为办事群众所急,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直接体现在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上,表现在为办事群众的亲切服务上,自觉落实在具体的审批工作中,努力把农业行政审批窗口建设成为便民惠民、依法行政、亲切服务、展示形象的平台。今年,全州共计办理驾驶证1697本,行驶证5904本,登记证书5904本。

(九)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落实了人员分工,纳入局内部目标管理。二是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把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转变部门职能,不断实现管理创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三是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实际,为简便易行、方便群众和利于监督,制作了“稳、固、显”的内容。日常工作中,充分运用会议文件、工作简报、便民资料、办事指南、新闻媒体等形式,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快捷的服务。

三、推行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法定职责得到了梳理规范

通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在执法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检疫防疫监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等方面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测、风险评估、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行政指导等法定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人。

(二)推行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突出了执法主体

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原分散在各科、室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的行政处罚权剥离出来,有效地克服政、事、企不分的状况,使执法机构专司执法,规范了执法行为,解决了过去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也使农业系统的推广、经营机构能够专心致志抓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同时,将过去的多头执法、分散执法改变为现在的综合执法,也有利于明确和突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较好地解决过去农民对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维权难的问题。

(三)形成了执法合力,提高了执法效力

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克服过去执法机构分设过细带来的人、财、物分散和执法无力、资源浪费的状况,形成执法合力,提高了执法的威慑力和办案效率。执法队伍实现了专职化,执法人员一心一意搞执法,认认真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便于规范学习制度,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推行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还有利于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树立了执法权威,重塑了部门形象

过去农业执法职能分散,有些执法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农民有事难求,农业案件投诉难,处理难,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推行综合执法规范化,便于加强内部管理,一个部门对外,有效地克服过去分散执法那种手段落后、力量分散、力度不大的状况。推行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使农业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威信增强,地位提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认可,重塑了农业部门新的执法形象。

四、执法车辆编制落实情况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核定农业系统执法执勤用车编制事项的通知》(川农业函〔2013〕76号),我们及时加强与州财政局衔接,配合州财政局及时下发了《甘孜藏族自治州财政局关于核定农口系统执法执勤用车编制事项的通知》(甘财农〔2013〕37号),对省财政厅下达给我州的农业执法执勤用车编制及时作了安排。加强对执法执勤车辆编制落实情况的督促,目前全州已将省下达的7辆车辆编制全部落实到位,已购置执法车辆3辆。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业系统执法执勤用车使用管理的通知》(川农业函〔2013〕169号)要求,加强对执法车辆的管理,未发现有违规违纪现象。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行政的关心下,我州农业法制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执法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与省内其他兄弟市州相比,我州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法规科人员严重不足。政府机构改革后,局内各科室人员进行了调整,政策法规科承担局行政安排的职责外业务工作太多,人员严重不足;

(二)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农业行政审批信息管理涉及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而各县上报材料的格式又不符合要求,需要加强培训和规范;

(三)执法经费欠缺。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案件的增多,农业执法工作地位尤为重要,日常执法监管工作必须加强,但由于各种原因,执法经费欠缺,执法装备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有牌子无编制,没有专门的执法人员来开展综合执法,全州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五)农业法制、执法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等进一步提高。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依法治州和法治甘孜建设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提升农业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为主线,以执法为民和保障民生为根本,以突出综合执法,强化专项整治,全面履职尽责为重点,不断开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新局面,为切实推进全州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驾护航。

(一)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全州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按照州法建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在今年开展中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六五”普法工作。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四)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

(五)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六)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工作。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1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2008〕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税收政策法规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税收工作中心任务,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积极推进依法治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在税务系统的贯彻落实。要紧紧围绕自由裁量权比较集中的重点环节,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切实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促进税务系统廉政建设。现就开展2008年全国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重点内容

根据税务总局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的重点内容是:

(一)税收执法权方面

1.地方党政、税务机关及其他部门有无越权(违规)制定涉税文件;

2.税务机关在减免税审批、缓税审批等行政许可、审批方面的权限划分与相关制度规定,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3.行政审批项目情况是否符合税务总局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

4.实施减免税、缓税审批是否符合税法关于实体与程序的各项规定;

5.税务稽查案件的程序和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各地税务机关在保证对上述内容实施检查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地区税收执法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其他税收执法检查内容。

(二)税务行政管理权方面

1.基建工程是否按照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审批、建设;

2.大宗物品采购是否符合招投标和采购法的规定和程序;

3.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是否符合国家和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

4.干部选拔任用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

(三)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方面

1.1.1版和2.0版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税务总局要求。重点是运行的覆盖范围,以及执法过错申辩调整、执法考核结果责任落实和疑点数据抽取后的复核检查处理情况。

2.运行维护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是建章立制方面的情况。

二、检查方式

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国税发[2004]126号)、《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党字[2006]33号)的要求开展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检查要在本级机关全面自查(税务稽查案件可选择部分案件抽查)的基础上,采取下查一级的方式进行,省税务机关(包括计划单列市)对下检查面不得少于50%,地市税务机关对下检查面应达到100%.税务总局将在各地检查结束后,对省税务机关进行重点检查。

三、时间安排

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6月份开始,12月底结束。其中,6、7月为本级自查阶段;8月至11月为重点检查阶段;12月为总结整改阶段。

四、问题的处理

(一)凡与国家统一税法抵触的涉税文件,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并进行纠正。对于地方党委、各级人大、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制定的涉税文件、会议纪要、办公纪要等,如有与税法相抵触的内容,同级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要建议或要求其予以纠正,同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对税务机关制定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与国家税法相抵触的涉税文件,应由本级税务机关发文废止,并将废止该文的文件抄报上一级税务机关。

(二)凡与国家税法相抵触的具体行政行为,各级税务机关必须立即整改。因违背国家税法而少征的税款,税务机关必须全额补征入库。

(三)针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规定对过错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税收执法检查(监察)是税务系统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规范税收执法、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把检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时完成检查任务。

(二)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法规、监察、税政、征管、稽查等部门参加的税收执法检查(监察)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政策法规和监察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和具体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检查工作。

(三)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计划和检查实施方案,检查工作要深入、细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检查方法,增强检查的科学性、实效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进一步研究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四)检查工作结束后,各地要认真总结,如实向税务总局上报情况。上报情况的时间要求是:执法检查及执法监察工作报告、报表应于2009年1月底以前分别向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和监察局)报送。报告形式应包括纸质正式公文和上传电子公文两种,不具备电子公文条件的单位除了上报纸制公文外请将工作报告和报表的电子版分别上传到总局FTP的“政策法规司/执法监督处/2008执法检查”文件夹和“监察局/监督检查室/2008执法监察”文件夹中。各地上报情况务必根据工作要求,对所报内容认真校对、如实核对、严格比对,避免出现错字、错数、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常识等问题。税务总局将对各地上报文件的质量、时间、差误等情况进行通报。

六、考核评比

税务总局将制定税收执法检查(监察)考核办法,根据各地检查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检查得力、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通报表扬,同时,对工作不积极、上报不实、整改不力的地方要进行通报批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检查工作组织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检查结果上报情况等。

??

附件:1.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表(略)? 2.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违规文件情况表(略)? 3.2008年税务执法监察情况统计表(略)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篇11

1 如何计算违法所得的问题

在查处农业违法案件中, 如何计算认定违法所得关系到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是各地执法机构经常向农业部反映请示的一个问题。目前的农业执法领域, 对于违法所得有些法律已经界定, 有些没有界定。《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二条对农药方面的违法所得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违法所得, 是指违法生产、经营农药的销售收入。”即违法所得是单位产品销售价与销售数量的乘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以下简称《种子法》) 对种子方面违法所得没有明确界定, 各地执法实践中习惯理解为:“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违法所得, 是指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销售收入, 包括成本和利润”。

2 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问题

《种子法》第十六条规定:“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 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 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域的, 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引种。”该规定中的“引种”应是引进种植, 这就要求引进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必须达到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是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引种;二是必须是同一适宜生态区域。从《种子法》的立法思想来看, 为加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对达到上述两个条件的种子是放开的, 经过省一级主管部门同意只是走程序。虽然对违反此规定的《种子法》没有规定罚则, 但在执法实践中对发现的此类违法行为, 还是要强调严格引进程序, 必须经省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后, 各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方可以引进种植。

3 对试验示范用种如何把握的问题

执法实践中, 有些种子生产企业及经营单位以试验示范的名义掩盖其非法经营行为, 目的在于钻法律的空子, 逃避行政处罚。对此问题把握的关键标准是是否存在种子买卖关系。试验示范用种是由试验示范者无偿提供的, 凡是有偿提供种子的, 应当认定为经营行为, 按经营未经审定种子进行处罚。

4 关于未经审定品种种植后出现田间纠纷的问题

种子使用者种植按规定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的种子后出现田间纠纷, 如果经法定机构鉴定不属于种子质量问题, 则不属于种子质量纠纷, 可按《种子法》第四十二条通过调解、协商或民事诉讼途径解决;但对经营单位经营未经审定品种的违法行为, 应当依据《种子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如果经法定机构鉴定属于质量问题, 则应对经营单位经营劣质种子和未经审定品种的违法行为分别给予处罚, 合并执行。

5 关于农药经营中名为总代理、总经销, 实际上是分装销售农药行为的处理问题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分装农药属于农药生产行为, 应当依法进行农药生产登记, 取得农药生产登记证。否则,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分装生产行为应以无证生产农药,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予以处罚。

6 对某些农药经营户自定名称、自配农药进行销售行为的处罚问题

此类问题应属无证生产和经营无登记证农药产品的行为,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予以处罚。

7 对经营禁用农药的处罚问题

由于禁用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国家加大了对禁用农药的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对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都有较为严厉的限制性规定, 其中第四条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规定了非常严厉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但对经营禁用农药的行为却没有相应的规定。执法实践中, 执法机关往往对经营禁用农药的行为因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而只作出没收禁用农药的处罚, 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结合《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关于禁止生产经营禁用农药的通知要求, 针对此类农药一经禁止生产就会撤销农药登记证号的事实, 建议执法机关对经营禁用农药的行为,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的规定, 以“经营撤销登记农药案”定性, 依据第四十条第一款之规定,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或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8 对经营限用农药的处理

限用农药虽然对蔬菜、瓜果、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 但限用农药毕竟不同于禁用农药。目前, 由于法律依据问题, 执法部门对限用农药的监管多限于使用方面, 对经营方面的监管成为空白。针对此类问题, 各地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予以规范, 虽然由于立法法对设定罚则的限制造成处罚不力, 但已有效弥补了执法监管方面的原有不足。相信随着立法的进一步跟进, 此类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9 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

一是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处罚决定书中应当既有违法行为的认定依据, 又有处罚依据;二是体现行政处罚公平原则应当包括有关减轻或从轻处罚、加重或从重处罚的规定;三是依据自由裁量规则和标准合理量罚;四是准确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项、目。

1 0 责令改正的正确适用

1 0.1 正确认识责令改正的法律性质。

责令改正虽然往往存在于法律法规的罚则部分, 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 责令改正并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从法律性质方面讲, 责令改正属于强制性行政指导命令的范畴, 执法机关一经作出, 当事人必须按要求履行。

1 0.2 责令改正的单独作出须有法律明文规定。

责令改正是行政处罚的前置性条件, 只有当事人逾期不改, 执法机关才能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如《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第三十二条, 对推广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具备规定条件且未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布的和向无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用于商品种子生产的主要农作物亲本种子或原种种子的行为, 规定了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限期改正, 执法实践中执法机关以《责令改正通知书》作出。

1 0.3 非前置性的责令改正可与行政处罚同时作出, 但不能作为处罚种类。

执法实践中, 执法机关在处罚决定书中以“依据某法某条规定, 本机关责令立即改正某行为, 并作出如下处罚决定”的形式作出。

1 1 关于过期农药的处理

《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 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 符合标准的, 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 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 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对违反该条规定的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即“对经营未注明‘过期农药’字样的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的农药产品的, 由农业部门给予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在执法实践中, 农药经营者往往因为检定费用问题不愿送检。因此, 在执法检查中除对此类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外, 还要加强宣传, 引导经营者对过期农药产品自愿下架或向厂家作退货处理。

1 2 关于标签残缺不清和擅自修改标签的处理

上一篇:学校五一劳动节宣传主题活动总结下一篇:献给母校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