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资料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航空航天资料(共9篇)

航空航天资料 篇1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幕。

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将两名航天员同时载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出舱行走,在太空留下了首个中国人的脚印。

2011年,中国发射天宫一号,成为中国人第一个可持续的太空基地。紧随其后发射升空的神州八号没有载人,谨慎地验证着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将航天员三人组顺利送入天宫一号。国人全程关注,争相一睹我国首位航天巾帼在太空中的触月风姿。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对接,王亚平在太空还首次开设了天地课堂,让航天梦贴近每一个中国人。

十年追梦,发射六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十位航天员被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员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十全

十美,为中国航天向太空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2011年下半年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颐黎透露,“神舟八号”是不载人的,并有很重大的改进,但尚未对外公布。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是否载人,要等到“神舟八号”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神舟十号”计划是载人飞行。另据透露,“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对接中,有望出现女宇航员的身影。两名中国女航天员已经在进行相关训练。

重大意义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神州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说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4..航天事业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事业。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航天大国,美国、前苏联/俄罗斯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和封锁,众所周知。我国航天事业是在西方封锁、前苏联不肯给予支援的情况下艰难起步的。从一开始,我国就坚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航天事业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正确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我国才从最初拥有自己研制的液态火箭开始,逐步拥有了自己的卫星,直到今天成功发射自己研究设计的载人飞船。如果没有自发研制并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也许今天我们就没有自己设计的“神舟”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中国航天发展战略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是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的收官之战。

航天飞机的作文资料积累 篇2

听说nasa航天中心在美国十分有名,所以我们 举定到那里看一看,顺便学学一些航天知识。不跟 你说了,我们要出发了。 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nasa航天中心。 一走进去,我们立刻被这些新奇的东西吸引住了。 哇!这里的东西多得不得了。我该玩哪一个呢?对 了,就挖呢荣天地这一部分的项目吧。儿童天地的 项目其实也很多,比如“蜘蛛墙”、“飞行实验 室”、“卫星定位系统”、“模拟飞机降落”、“举汽车”、“黑屋子”......这里的游戏各个好 玩,特别是“蜘蛛墙”,当他的难度还是挺大的。 接着,我们又去了“航天剧院”观看了航天飞机是 怎样起飞的和宇航员是怎样在机舱里生活的和太空 舱的形状和作用等等。最后,我们去了航天飞机发 射指挥站,了解更多航天飞机的知识。 这二比上海科技馆丰富多了,让我们不仅玩得 开心,而且增长了指示!

航空航天征文 篇3

姐姐说有嫦娥和玉兔,有一座广寒宫供他们居住;双目失明的奶奶说有吴刚在砍一根怎么砍都砍不断的桂树;爸爸说什么也没有只有岩石和泥土……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我总想着有一天能像哈利波特一样,骑着扫把去月亮上看个究竟。后来,我每次看见月亮,心中总有一种幻想。

妈妈常说我像吃了石头,光吃饭不长个头,这时爸爸就笑着说:把她扔上月球,就会长高。当时的我还小,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又幻想着到月球上去长长个儿,回来的时候都高成一道闪电,闪到他们的眼!上学后才渐渐明白,原来月球上的引力很小,容易长高。此后,我对神秘的月球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后来神六、神七、神八在航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陆续发射升空了,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等宇航员的脚步迈向了地球外的太空,这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个光辉历程。我睁大的眼睛看着关于他们的报道,奶奶在旁侧耳倾听我的讲述,连声赞叹,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高兴的同时,我盼望着中国宇航员能够尽快登上月球,找到阿姆斯特朗的脚步,将中国的五星红旗也插在月球的表面上,更希望中国在月球的表面建造一个空间站,可以适合人居住,这样我就有机会可以一睹月球的“庐山真面目”,圆一圆儿时的梦想。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各项事业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又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有十四亿多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多,因此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将是一项惠及千秋的大事,如今中国人已经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应该将脚步踏上月球!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美国宇宙探测器已经登上火星,中国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也不畏艰辛,勇攀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正在逐步实现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登月梦,强国梦……

未来航空航天征文 篇4

爸爸告诉我,苏联的加加林是登录太空的第一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月。我国航空起比较晚,但是发展是最快的,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叔叔成功登陆太空。之后神舟飞船经常出入太空,翟志刚、聂海胜航天员叔叔一次次的飞入太空。

有一天我做了神奇的梦,我穿上宇航服,帅气十足,驾驶着飞船来到火星。火星人向我招手,欢迎我的到来,看着光秃秃的火星,十分荒凉。我找了一块靠近小河流的土地,将地球上的树苗和花播种下去,看着树苗长大,空气中香气迷人。火星人和地球人相互成为了好朋友。

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 篇5

升空飞行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飞行的美妙神话和动人传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飞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处于盲目的冒险和无尽的幻想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鸟类的扑翼飞行方式并不能使人升空之后,在近乎偶然的发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研制。纵观人类的飞天历史,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三国志》记载,火箭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明帝太和二年。当时的火箭是将引火物绑在箭杆上射出去纵火,并不是今天意义上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工作的火箭,因此它也叫纵火箭。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后,发现用火药为原料做的火箭,其射程和杀伤力都很强,于是就对它进行研究和运用,后来还有了明朝的“万户飞天”的故事。可惜以后的中国人在这个方面研究少了。

然而在19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1号”,标致航天时代的开始。1961年4月12日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969年7月16日 美国用“土星5”运载火箭发射“阿波罗11号”成功;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1981年4月12日 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并于14日乎安返回地球.但我国一直到1956年2月才开始航空航天的研究,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到1970年4月21日 中国在酒泉用“长征1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1999年11月20日 中国在酒泉发射成功“神州1号”无人飞船,绕地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中国是一个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首先发展了进入空间的能力,随后发展了空间应用的能力,在国家经济实力壮大之后,开始发展载人航天的能力。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深空探测的能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载人航天的能力和深空探测的能力。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成功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10月,中国航天员驾驶神舟5号飞船圆满完成首次载人飞行,标志着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2005年10月,两名航天员乘坐祌舟6号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成功发射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另外在拥有了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后,2004年,中国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促进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发展的盖要,做出了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的决策。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其姐妹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也获得了圆满成功。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己经具备了较强的设计能力、先进的加工制造能力、完备的测试和试验能力、可靠的发射能力和有效的测控昔理能力,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

中国之所以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大国所必备的。第一,从产业上来说,能刺激、带动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最基础的科学研究、风险投资,给它们建立一个基础。一个国家没有科学基础那么这个国家在科技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只能够在技术标准和品牌、知识产权方面受制于别人。第二,航空航天事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我国的经济并不发达,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航空航天产业影响较小,通过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来发展经济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宇宙空间是广阔的。我们都知道随着人口的增长地球上的资源和土地越来越不够用,因此向星际空间发展成为了人们的普遍愿望。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第三,军事防卫。总所周知,我国与许多国家都有海洋领土争端,这些国家对我们的领土虎视眈眈,一旁还有美国在背后撑腰,有了航空航天的科学技术就不难准确地捕捉、控制或摧毁敌方的卫星和其他航天器,在高度依赖天地一体化信息支持系统可靠运行的现代战争中,这意味着可以对敌方信息链乃至整个国家军事能力进行灾难性攻击,这种能力具有军事上的战略威慑意义。最后,它还在显示国家综合实力方面,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航天事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产业。航天技术的开发和突破不仅对于航天事业本身的发展非常关键,而且对于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我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科技及相关学科的水平,特别是信息、材料、能源等21世纪新兴学科领域的整体水平,不仅为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空间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广泛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因此,我国必须要坚持发展航天事业,真正把航天事业当成一项久远的工程来干,造福子孙后代。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想 篇6

15130421张弛

这学期选课,当看到有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我很热爱星空,原因一是喜欢那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二是喜欢梵高的举世名画《星月夜》。说来奇妙,因为对于文学的热爱,而选择对于科学做更深入的了解。

之前,我对航空航天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只知道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前苏联的米高扬是飞机设计之父,设计了著名的米格系列战机等零碎的航空航天知识。经过郑老师的认真细致的讲解,我逐渐对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产生了兴趣,在课后上网查询了一些航空航天知识,并对航天事业做了一份简单的了解。

近代以前,世界各国都没有重视空军乃至天空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妄加指责前人。20世纪后,由于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飞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航空器受到了世人的广泛推崇。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航天飞机,火箭,卫星,空间站等新科技成果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地球航空航天事业额发展。

其实,在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上感触最深的是那些与航空航天事业相关的人员对于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以及他们把一腔热血付诸航空航天事业的无私,勇于探索新事物的无畏,还有对于年少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可否认,很多人对于年轻时候的理想不够坚持。所以他们只能永远平庸。布伦克特说过,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风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确实,如果初心不改,历经岁月的磨练,成功必定指日可待。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不能平心静气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们注定是人生的失败者。与之成对比的是中国老一代的航空航天事业工作者们,他们的坚持初心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他们理应获得鲜花和掌声。

航空航天专业就业前景 篇7

而航空业对我们来说,就熟悉得多了,波音737和空中客车则是航空器的标志。坐飞机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如今已走入百姓家,大家在出远门时,都愿意选择快捷安全的飞机,中国民航业飞速发展壮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机票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东西,我们国家也还没有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民航干线飞机的研制项目刚刚启动,这意味着航空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

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

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篇8

S201201 张明洁 2012040301003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材料不仅是制造航空产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使航空产品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技术性能、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的技术基础。航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航空材料起着积极的“牵引”作用;与此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制造工艺与理化测试技术的进步,又为航空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提供重要的物质与技术,从而对航空产业的发展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例如,承载与隐形一体化材料的出现,既是隐形飞机设计构思提出的需求,同时也使隐形飞机从设想变为现实;优质单晶高温合金的出现,使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得以大大提高,推动着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进步。

由于航空产品具备高科技密集、系统庞大复杂、使用条件恶劣多变,要求长寿命、高可靠性和品种多、批量小等特点,从而使航空材料也相应地具有一系列特点:

(1)种类、品种、规格多。航空材料按用途分有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工艺与辅助材料三大类:按化学成分分有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各类材料又涉及众多的牌号、品种与规格。

(2)高的比强度(σb/ρ)和高的比刚度(E/ρ)是航空结构材料的重要特点。减轻结构重量既可增加飞机、直升机的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加大航程,又可减少燃油消耗。因此,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以及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高温合金是航空材料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燃气涡轮(包括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螺旋桨、涡轮轴)发动机是现代飞机、直升机的主要动力装置,而各类高温合金则是制造现代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关键材料。随着发动机推重比(或功重比)的提高,涡轮前温度也随之升高,对材料的耐温要求也愈来愈高。

(4)质量要求高。由于飞机、直升机是一种载人反复运行的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寿命期内,对使用可靠性、安全性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为此对航空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5)抗疲劳性能是航空材料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大量的事实说明,在飞机、发动机所发生的失效事件中,约80%以上是各种形式的疲劳损伤所引起。航空材料的抗疲劳性能是关系到航空产品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6)成本高、价格贵。由于航空产品品种多样而批量小,相应地航空材料的牌号品种也多,批量也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质量要求又高,从而导致材料的成本高,价格贵。材料费用在航空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降低其价格是航空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中国航空产业经历了从修理、引进、仿制到改进、改型和自行设计研制的发展历程。用以制造航空产品的材料也经历了引进、仿制、改进、改型和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定型生产的航空用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牌号约2000余个;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航空材料研究与生产基地,拥有生产航空产品所需各类材料牌号、品种与规格的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先后制订了1000余份各类航空材料、热工艺及理化检测标准(包括国标、国军标与航空标准);编写出版了《中国航空材料手册》、《发动机结构设计用材料性能数据手册》及《航空材料选用目录》等;颁布了“航空工业材料及热工艺技术工作规定”、“航空材料(含锻、铸件)技术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已定型生产的航空材料(含类别、牌号、品种与规格)及其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基本上能满足第二代航空产品批生产的需求。针对第三代航空产品所需关键材料,如热强钛合金、高强铝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不锈钢、树脂基复合材料、单晶与粉末高温合金等,从技术上看,已具备试用条件,但要转化为在特定工况下使用的零部件,并体现出第三代航空产品的总体效能(技术与战术性能、使用可靠性与寿命以及经济效益等)尚需做大量的工作。

我国航空材料的现状与新一代航空产品(飞机以F-22为代表,发动机以推比10为代表)对材料的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前沿材料研究滞后,新材料储备小,第三代、第四代航空产品所需的一些关键材料,如快速凝固材料、高强轻质结构材料、热强钛合金、超高强度钢、金属间化合物及以其为基的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的研究滞后,与国外先进新材料研制水平的差距约为15~20年;

(2)新材料研制、生产和应用研究的基础条件较差,如超纯熔炼、高温整体扩散连接、喷射成型、等温锻造、电子束沉积涂层、纳米材料制备、超高温检测、超声显微镜、激光无损检测等先进的合成与加工设备、质量检测与控制手段等不能满足新材料研制、生产与应用的需要;

(3)一些常用结构材料的质量不稳定,性能数据分散,表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有些品种规格不能正常供货,满足不了生产使用要求。

建立中国航空材料体系的具体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逐步理顺和建立我国航空用各类材料的牌号序列 首先要对现有用于各类航空产品的材料加以收集汇总,然后按照“淘汰落后材料,限用综合性能差与使用面窄的材料,合并性能水平相近的材料,推荐综合性能好的材料,补充暂缺的先进材料”等原则,加以分类整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不同性能水平档次的各类材料的牌号序列,并逐步纳入国标、国军标或航标。

2.正确处理并逐步解决多国材料并存、重复、互不兼容的复杂局面

(1)对已往在引进国外航空产品过程中所仿制的,目前尚未纳入国标、国军标或航标的各类国外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和综合对比分析,选择其中国内没有且有应用前景的材料牌号,加以研究完善,而后使其尽快纳入国标、国军标、或航标中,编入到该类材料的牌号序列中。其余的国外材料牌号要加以限用,即限制在除原引进航空产品以外的产品上使用。

(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步伐的临近,引进航空产品及技术将会不断增加,妥善处理其中的材料问题将是建立中国航空材料体系的关键。为此,要在熟悉和掌握国外各类材料牌号与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分别采取代用与仿制两种方法加以处置。

首先是用国内现有材料牌号代用。由于各国矿产资源和技术水平的不同,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形成了各自的材料牌号序列。各国间完全相同的材料牌号是极少的,大多数只存在相当或相近的对应关系。因此,如果国内现有某材料牌号的化学成分与引进产品所用某一材料的化学成分相近,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相当,即可用该材料代用相应国外材料。在这里需要的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一丝不苟”照搬照抄国外的做法。在没有相应国内材料牌号与之对应的国外材料,且又没有仿制价值时,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采取“以优代劣”的办法加以处置。其次是对国内现有材料牌号难以代用的少量国外材料可作如下处置:对确有先进性和应用前景者,则可立项仿制;若用量少,要求高,国内难以仿制生产或虽可仿制生产,但经济上很不合算,同时国外又能正常供货的材料,可直接向国外采购,不必拘泥于“一切立足于国内”。

3.加大对现有定型材料的改进改型研究力度 通过调控成分或变更工艺等手段,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潜力,做到“一材多用”。

4.加强对新材料的研究 先进航空产品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要加强对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高强高韧、可焊、耐蚀合金钢、高强铝合金、耐热钛合金等的研究。

5.在建立材料牌号序列的同时,建立航空材料性能数据库 对那些用作关键件、重要件的材料,要补充测试有关结构设计、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测等所需的性能数据。

6.加强特种工艺和理化测试技术的开发研究 在制订材料标准的同时,制订相应的特种工艺及理化检测标准,形成完整的标准系列,达到扩大材料应用范围,提高材料的应用技术经济效益。

航空航天纪念钞纪念币 篇9

据悉,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面额为10元,直径为27毫米,材质为双色铜合金,发行数量为1亿枚。中国航天纪念钞面额为100元,票面长为155毫米,票面宽为77毫米,发行数量为3亿张。市民凭本人身份证进行兑换,航天币每人不超过3枚、航天钞每人不超过10张。

纪念钞

中国航天纪念钞,主色调为蓝色。正面主景图案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图案。主景图案右侧为嫦娥一号卫星图案。背面主景图案由上至下依次为嫦娥一号卫星图案、中国空间站“天宫”、喷气式客机、冯如2号双翼螺旋桨飞机、飞禽海东青图案。票面左上角为风筝局部图案。

纪念币

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为国徽图案,背面主景图案为神舟九号近轨对接航天器图案,背景外环上方自右起分别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嫦娥一号、探月月球车、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民间图腾图案。

此次航天币、航天钞采取预约发行(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发行)和现场发行方式发行。现场发行从12月14日至16日,兑换银行有: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盛京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31家银行312个网点。

网上由中国工商银行代理发行,现在已经开始预约。预约期限为11月10日至11月25日。兑换期限为11月26日至12月16日。

上一篇:邮储银行警示教育心得下一篇:2024-2025学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