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档案管理教学大纲(精选11篇)
一.导入:放视频《健康歌》
请同学们欣赏《健康歌》,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收获。
师小结:怎样才能健康的生活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课,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活动,健康生活小档案。(板书)
放课件2 二.展示目标: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课件3)1.了解健康生活的内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认识课外活动的意义,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3.培养积极的心态,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4.培养整理信息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检查预习.(放课件4)
课前安排同学们整理自己一天中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小组内也做了交流,现在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起来展示,每小组展示其中的一项。生边展示,师边总结。(课件5)以☆的形式为每小组划分。师小结:怎样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我看离不开咱同学列举的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板书)四.探讨“有益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同学们想一想除这些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外,还有哪些活动对健康最有利?(课件6)
1.同学们看这幅图片,认识这上面的人吗?下面咱请李森同学谈谈这是怎么回事?及参赛的感受。(课件7)
2.同学们都参加过这活动吧?(课件8.9)是谁代表咱班上,参加发言的?你来谈一下参赛收获,班内再找一名同学谈感想,同学们还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吗?(课件10.11)
3.师小结:看来要健康的生活,除了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课件12)
五.探讨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的作用。(放课件13)同学们帮老师诊断一下小 红 健康吗? 1.请一名同学读一读。2.生各抒己见(可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总结,健康的生活还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状态。六.学以致用(放课件14)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应怎么做? 学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七.建立生活小档案。
为了自己反思和别人监督,能不断调整自己能健康的生活,我们建立一个健康生活小档案。同学们回顾一周的生活,先阅读填表说明认真填写。(课件14)
在“……”处,补充自己具备的优秀品质。照镜子:
下面请同学们以“我以前------------------------做得不够好,今后要---。〃句式(课件16)和大家交流一下以前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八、反思总结,提升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九、作业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身边的人愿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
结束语:愿在座的每一位,乃至全天下的人都能“健康生活〃每一天。(课件17)
板书:
.健康生活小档案。
1.健康的生活习惯。
2.有益的活动。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划”, 该规划应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之中, 作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的依据。规划包括: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
2.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机构;
3.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4.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科设置及活动内容和形式;
5.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制度, 包括培训制度、检查评比考核制度、干预制度等;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管理所需的经费预算。
其次, 设立组织机构, 组建队伍, 配置软件和硬件。
1.在学校现有的德育或政教机构的基础上,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职能。有条件而且有必要的也可单独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心。
2.以专职为主, 兼职为辅, 专兼结合的形式, 组建“心理健康教研组”。选聘有资质的教师或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辅导、咨询和管理工作, 还可以根据需要, 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担任教学和辅导工作。
3.根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布置相应的辅导室, 配置教学用具、活动器材和相应的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
4.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组织设计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学期计划, 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或选择其他教材, 设计辅导活动内容和方案等。
在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方面, 需要注意区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典型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有的放矢, 务求实效。
第三,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23”网络, 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构建3级层面
①学校层面。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 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常识为目的, 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校园网络、校刊校报、心理信箱、心理协会、心理帮助热线等形式, 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园地。
②班级层面。按照教学计划, 利用授课、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形式, 以开展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学和辅导活动。
③个体层面。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个案, 进行个案辅导和咨询, 以缓解心理冲突,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制定“两个预案”, 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①学生危机干预预案。当发现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危机时, 应采取措施及时化解、缓解, 或转介到具有相关资质能力的机构进行诊治。
②教师危机干预预案。当发现辅导教师出现或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时, 导致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或伤害时, 应立即采取措施, 使辅导教师暂时脱离与学生接触, 进行必要的诊治, 并对受到影响的学生进行适当安抚。
3.构建“三个通道”, 进行全方位沟通,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①家长通道。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尤其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沟通和习惯性教育,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②社区通道。建立警校联动制度, 以社区活动、法制宣传为主要内容, 开展“警营一日”、“协勤联防”、“悔恨的泪——以案说法”、“感恩回报”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形式, 使学生们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 明辨是非, 培养公民道德意识, 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③就业通道。建立与实习 (就业) 单位联络制度, 及时掌握学生表现及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磨合期, 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心理品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第四, 加强学科渗透和师资培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 既要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对化, 又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化, 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互相借鉴和互相渗透,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教育教学实践, 同时吸收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中新的理论观点、技术手段, 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对心理健康教师经常性的培训, 这方面应逐步加大投入。通过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 一方面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辅导中的能力水平, 另一方面解决教师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第五, 加强考核。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应同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样, 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总结评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学辅导成果, 以达到促进、交流、提高的目的。
总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既需要领导者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 也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者潜心研究, 不断创新, 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配合, 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这其中, 构建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建立三级课程有效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如何有效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地方教材的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和课程的日益丰富,迫切需要对三级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为此,2010年,区教委成立了课程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区教科所,负责全区中小学的课程管理工作。
针对三级课程在落实中遇到的困惑,课程管理办公室出台了《怀柔区三级课程管理办法》,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校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二是引导校长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立足学校优势资源研发学校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三是激励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寻求自主发展,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课程管理办公室按照怀柔区课程开发规划对本区地方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力量编写《怀柔地理》、《怀柔历史》、《怀柔生物》、《怀柔经济》、《美丽的怀柔》等地方教材,目前已有四册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初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怀柔汤河流域人文历史与经济、九渡河人文与地理、怀柔旅游、怀柔影视等内容纳入其中,起到了引导学生爱家乡的作用。
在学校课程的落实方面,倡导以讲义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以选修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以选择方式体现因材施教,没有考试要求,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做的效果是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选择多样化,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励学生摆脱学习的盲目性,更加自主地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
聚焦课堂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学校校长如何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力?这是课程改革实施后不断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关乎学校的育人质量,课程实施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校长的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其领导力最终体现在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并转化为教学行为。
为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区教委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教委主任、主管主任、责任科室、学校校长的纵向结构,建立课程改革的直接垂直领导关系,强化各级管理者的课改领导力和执行力。区教委先后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地方课程开发建设规划》、《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监控与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一是课改先进理念的领导,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三维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强化课程实施的育人功能;三是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按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比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四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立足课堂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五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体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探索有效教学;六是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中,我区逐步形成了多个部门服务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局面。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配合行政部门负责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工作;教科所组建评价工作小组,制定学科教学的监控、测量、评价工作方案;进修学校办公室承担教师课程理念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电教馆深入学校与教师一起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校长教师的不断反思、自主发展。
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如何建立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学科教学指导机制。主要由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承担,其任务是对各学校、各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教师培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信息沟通与交流。具体包括“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辅导,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视导与情况汇总反馈,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评估。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科所科研人员承担。依据北京市课程改革质量监控标准,每月对区内各校进行全方位监控,了解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课改的反映,了解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发现典型经验与问题。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办公室负责。分学科、分学校类型组织教师听取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案例等方面的专家培训和专题研讨,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各职能部门均设专人承担课程改革信息沟通工作,并利用区内教育信息平台及时传送信息,内容包括经验体会、成功案例、重要活动、课改动态等。
四是课题研究机制。鉴于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生成一些问题,我区充分利用“教育科研规划”组织的作用,将课改课题列入区级课题研究规划,自选课题与指定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课改课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机制。“十一五”时期,区规划领导小组针对课改过程中反映出的课程资源贫乏、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了“怀柔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研究”、“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意识,区域优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在资源的开发与选择、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课题研究被市规划办公室推荐并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所有健康检查档案装订成册,健康档案必须保存两年以上,以备检查。
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三、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安全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申请单位(盖章):
申请人(签名):
1、个性化项目策划 参与服务人员:1~2人;
根据体检者初步策划项目,确定体检大致费用区间; 确定是否VIP对象(费用、领导交办)
2、检查项目出单
根据前台策划项目出具体检清单、费用清单; 同体检者进一步落实体检项目和费用;
督促体检者缴纳费用,根据缴费发票正式提交体检申请。
3、缴纳费用
特别VIP可以陪同缴纳费用或者代替缴纳费用
4、进入体检程序(VIP、普通) VIP由专人陪同体检;
普通体检按照指引单体检,告知体检人员最佳流程和方法
5、VIP档案建立
VIP体检结束后进入健康管理服务区,采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健康指数问卷并录入数据;
出具健康卡(可以根据卡号密码远程登录健康管理系统) 贵宾迎送。
6、结论收集
收集并整理贵宾体检结论; 贵宾体检结论需要录入系统的尽快录入;
贵宾体检结论纸质报告打印归档贵宾档案袋,并按照日期分类整理,送交总检处出具总检结论报告。
7、总检报告
根据体检结论出具总检报告; 总检报告规范,需要具备以下内容: 1)总体健康状态
2)本次体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因素; 3)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今后饮食注意事项和运动建议; 5)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
8、报告送达
根据要求电话通知VIP受检者,告知体检大致结论; 约定取报告时间和方式(邮寄、电子邮件等)。
9、动态跟踪服务
根据软件系统设定对VIP进行健康跟踪服务; 根据时间周期人工进行健康跟踪随访。
10、健康提醒
根据软件系统设定对VIP进行定期健康提醒;
摘要: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制度还需要完善,本文围绕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展开论述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个人隐私;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心了,从最近的闹的沸沸扬扬的哈尔滨杀医案就可见一斑,这说明广大民众对当下的医疗制度相当的不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我觉得建立个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市可以减缓甚至杜绝这种事情的产生。
在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有自己完整的、连续的健康档案,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一旦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医生可以比较轻松地调出其健康档案,及时、准确地进行诊疗。随着我国社区居民健康体检项目的逐年增加,建立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越来越显示 出它的重要 意义。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呢?这对我们研究其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社区基本资料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良状况、社区教育状况和经济条件情况等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种类、数量、位置及其门诊、转诊和住院数统计等内容。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多少、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等人口学相关内容。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极其不完善,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的体制,这个仍然需要我们以后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实现社区档案管理的有效健康成长。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网络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网络比较少,而且居民档案并没有完全的存入电脑,就更加不要说实现网络共享了,也没有实现社区医疗和家庭联网,不能随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对社区的医疗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出现了突发状况并不能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保护个人隐私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化的满足,精神生活也需要满足,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隐私问题了。然而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中却是有很多关于自己隐私的问题,如果这个信息被出卖或者公开势必对居民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使其产生自卑。也有可能导致心情抑郁等精神问题。
人才的缺乏;由于社区并不是什么大城市,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不高,导致人才并不会向社区流动而是想大城市的医院机构流动,这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引进专业的优秀的人才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现有的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人才的学历、专业知识、电脑操作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对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也产生了制约。
档案本身存在问题;现在的居民健康档案具有以下几个问题,设计不合理,内容不齐全和不利于查阅。这几个是目前健康档案出现的主要问题。档案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有的过
于繁琐把一些无关的东西全写上,导致病人并不积极配合工作填写档案,而有的档案设计又是过于简单,参考价值极其低;内容不齐全主要表现在医生与患者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导致档案在内容上缺失很多;不利于查阅主要表现在虽然有良好的档案内容,但是在光鲜的外表后面,想查阅相关资料非常繁琐,不难过没有形成良好的查询系统。
三、解决方案
针对网络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必须统一规划,政府部门也要起到作用,可以每个省市建立个自己的医疗系统,这个系统就像公检法机关的信息资源共享一样的,这个系统也是可以共享的。这样就会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了有条不紊的管理。
针对个人隐私问题;首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的忧虑,其次要加强个人隐私宣传保护教育,对泄露个人隐私的要加大惩罚力度,情况严重的可以交由公安机关处理,最后建立一套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切实的做好不让居民隐私泄露。
针对人才缺乏问题;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对工作优秀的同志进行表彰,增加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引进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居民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针对档案本身的问题;首先从档案的设计上解决,各个省市相关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档案形式,并且规定档案上必须出现的居民相关信息,这样不仅仅解决了档案设计的不合理,而且也解决了有的地方居民档案信息不完全或者太繁琐的问题。其次要求每个社区居民档案管理机构不仅仅要规范档案室文件,还要编号分类便于日后查阅,对已经没用的档案进行处理(比如居民死亡或者失踪),而且这些档案必须要进行电子备存。这样就解决了在医生想了解本社区病人的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查阅繁琐的问题。便于更好的解决居民的疾病,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目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并不仅仅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引起的,本身的制度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也需要投资大量资金和人力,做到人才和资金的不缺乏,才能使相关政策认真切实的施行下去,才能真正做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也需要我们再日后很长的时间里坚定不移的保持着完善制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上海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通知.上海 :上海卫生局,2008.
1 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疗和IT技术发展与融合、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健康与疾病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网络服务的开展,健康管理信息化对保障公众健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健康档案(EHR)是向每个居民提供的一份具有安全保密性、记录健康历史与服务的终生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指标、疾病史、免疫接种史、保健管理等健康信息,不同于传统的健康档案,要实现一点(源)采集、多点综合利用[1,2],其关键点在于建立不同设施设备与系统之间的整合机制[3,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包括了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正积极在区域或者国家层面上采取措施,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整合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整合目标,主要的存在问题是人们理念、经费与法律法规等[5,6,7]。
我国的电子健康档案研究起步较晚,是伴随着卫生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发展而展开[8]。北京市、上海市闵行区、沈阳市和平区等地积极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卫生管理流程和资源整合,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取得了较好实践成效,对于有效降低居民医药费用,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促进“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就医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2,3,9]。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普及率较广,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各自为政,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业务信息系统都独立地运转,被分割到不同的垂直管理部门信息体系中,“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等现象较为突出,信息开放和利用率低,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之间、中心与医院、服务站之间缺乏横向连接,应用系统不能兼容,医患信息不能共享,特别是对于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初期集中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而一旦建成,由于不同社区之间的健康档案内容不统一,格式不一致,后期又没有数据更新,成为“死档案”,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与管理难以实现,成为社区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短板”[9,10]。
在我国,尽管不少高等院校对卫生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已阻碍了现代卫生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历史时期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整合和优化健康管理信息化教育相关学科和课程,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化教育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2 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课程整合体系改革
要以培养城乡社区、基层适用的高端技能型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才为导向,围绕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这一主线,以加强培养学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技能为切入点,做好用人单位意境调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突出健康管理信息化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程内容涵盖和组成上反映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管理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需要精选理论知识,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进行项目化设计,突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构架、数据标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档案管理等与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职业岗位相关教学内容,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作为三个纬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将人一生中面临的健康和疾病问题、针对性的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以及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有机地关联起来,侧重培养学生整体性健康管理信息化思维,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技能训练,并结合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管理现场社会调查活动,穿插安排大量社会实践与教学见习活动,让学生早期接触健康管理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研究,创新建设基于全真(或仿真)工作过程案例导入、项目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应用型教材,促进整体健康管理理念的形成,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化教育课程整合体系。
3 完善教材内容的适应性和编写形式的多样性
要在课程内容涵盖和组成形式上反映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实践及其管理素质培养特征,以问题带动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知识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知识的衔接与渗透,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大卫生”的理念,对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管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整合,构建完善《社区卫生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等社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群,注重教材编写形式的多样性和结构新颖性,建立“项目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体系,建立【案例导入】、【案例任务分析】、【项目概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项目任务基本资料】、【项目任务要求】、【学习型工作任务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设计】、【相关知识归纳与拓展】、【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能力训练】等多种栏目,通过真实工作过程的案例导入分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探索(完成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一种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新型教材编写模式,适应师生互动、职业技能本位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职业岗位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
4 注重职场化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载体,建设一个基于健康档案管理和电子病历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职场化实训中心,构建社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对模拟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护士工作站、住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检验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等医院信息化子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社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使学生能在全真的实验实训室中真实地体验医院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建立完善一种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新型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各个工作任务环节的操作实务,构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课内与课外衔接、院内与院外互补、基础实验能力与综合素质技能有机结合、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全程综合性考核制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和现场实地实训等务实操作途径,并建立完善以社区为导向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以社区实践为中心的教学场所,探索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技能通科化、社区公共服务技能社会化。
5 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互动型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评估机制
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设置的课程管理组织壁垒,探索建立以课程团队为主的课程管理体制,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引导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不仅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探索完善运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10人左右)讨论式教学方法,建立完善以启发式、讨论式、实地考察法、情景案例讨论分析等现代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素质教育,倡导“大课程观”,积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将学生置于整个社会的育人系统中加以教书育人,加强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在教学手段上,要以加强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建设网络课堂,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的变革,积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形象教学,不断摸索适合高职高专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多样化的立体教学手段,使理论灌输从抽象走向具体化。
要建立健全学校、分院和专业(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多种形式的监督评价途径与方法,建立学校评价———学院评价———专业评价———学生评议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用人单位反馈机制,监控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以应用、技能考核为主线的评估机制,强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完善形式多样、规范化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模式。
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积极促进学院与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一线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相挂钩,使在职专业教师经常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线岗位锻炼与顶岗工作,并聘请一批在一线岗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高职称、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副教授,不断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当前,随着新医改措施深入推进,迫切需要一大批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健康管理信息化人才,我们虽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与发达国家地区及国内其他示范性高职院校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需在机构设置、功能职责、政策导向、质量监控、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钱旦敏.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研究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6):10-12.
[2]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J].中国卫生,2011(5):17.
[3]魏萍.信息化建设纳入“快车道”[J].中国卫生,2011(5):11-12.
[4]白知朋.创建健康管理,人人享有健康[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3):32.
[5]K.Sebelius.Your role in health IT[J].The New Physician,Oct.2010:3.
[6]J.I.Sb,E.K.Kossi,O.H.Titlestad,R.R.Tohouri and J.Braa.Comparing strategies to integrate health informationsystem following a data warehouse approach in four coun-trie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2011,17(1):42-60.
[7]A.Dogac,M.Yuksel,A.Avcl,B.Ceyhan.Hülür and Z.Erylmaz.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 nteroperability as real-ized in the Turkish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J].MethodsInf.Med,2011,50(2):140-149.
[8]俞志新.卫生信息化建设:亮点频现挑战犹存[J].中国卫生,2011(5):13.
[9]崔泳.紧抓社区卫生特点,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记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4):32-34.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
只有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人的健康。因此,首先要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2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
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近年来,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主要转向发病或患病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上。患病风险比死亡风险更能帮助个人理解危险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有效地实施控制措施。患病危险性的评估,也称疾病预测,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其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3进行健康干预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体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如健康体重管理、糖尿病管理等,通过个人健康管理日记、参加专项健康维护课程及跟踪随访措施来达到健康改善效果。例如,一位糖尿病高危个体,除血糖偏高外,还有超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因此除控制血糖外,健康管理师对个体的指导还应包括减轻体重(膳食、体力活动)和戒烟等内容。
【健康管理的五个常用服务流程】
1健康管理体检
健康管理体检是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检查的结果对后期的健康干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特点等进行调整。
2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等资料,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其中包括用来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健康体检报告、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个人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健康咨询服务,可以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接受咨询,也可以由健康管理师通过电话与个人进行沟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和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访跟踪计划等。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个人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内容主要取决于被服务者(人群)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多少,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后续服务的形式可以是通过网络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等。监督随访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健康管理实现状况,并检查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课堂也是后续服务的重要措施,在营养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和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5专项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今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可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2009年新标准规定的五类电子健康档案将会实行标准化,它们分别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疾病控制档案、妇幼保健档案、医疗服务档案、社区卫生档案。此标准化的实行,使我国的个人健康档案更加统一和规范化。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一、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资料,是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应设健康档案室和档案柜专门存放。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维护,档案放置有序,取用方便。
二、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变动情况,都应在健康档案(含电子档案)中及时记录。
三、使用健康档案要细心、爱护,用后及时放归原处,防止丢失。辅助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保持健康档案完整无损。
四、居民健康档案不可外借,也不准其他人员查阅。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人员,应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档案中的信息。
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区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查阅居民电子档案应设置分级权限和密码,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六、应定期分析、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并调整干预计划或治疗措施,管理、维护居民健康。
七、健康档案室及档案柜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晒、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设施。健康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八、建档居民住址变更的,迁出与迁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或电子档案)的转出与接收,保证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
九、建档居民发生死亡的,应在其档案(或电子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整理装订后,按死亡分卷另行存放(电子档案也要妥当保存)。进行17位编码制
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将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17位编码解疑
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以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
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
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001-099表示居委会,101-199表示村委会,901-999表示其他组织;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0引言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砷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隐私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人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保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医疗法制尚不健全,易患纠纷日益增多,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之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之路。
4.3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利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的必然途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特指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以及这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父系、母系的遗传健康史,它以健康卡作为居民身份的电子档案,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在将来医疗保健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档案相比,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充分。它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②检索使用更方便。信息化基础上的个人健康档案具有特定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③可以使患者得到异地专家的健康指导。依托互联网,异地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详细信息,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通、存储更加简易。纸质档案的保存。必须有足够空间,同时还要解决纸张的磨损、老化以及“三防”等问题。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一、健康管理与展望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 (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 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 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 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 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 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 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公司的赔付负担。随后, 健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套专门的系统方案和营运业务, 并开始出现区别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 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或直接面向个体需求, 提供系统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而相对狭义的健康管理, 是指基于健康体检结果, 建立专属健康档案, 给出健康状况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处方) , 据此, 由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 使客户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 服务对象较狭窄, 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 公众的认知度不高, 健康管理理念尚未被公众所接受。比如, 有些人一年抽烟能花费上万元, 而花几百元做个健康管理却觉得“太贵了”。那么, 如何促使人们认识健康管理, 接纳并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 这就离不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引领。健康教育作为与医疗技术、生物医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社区诊断、信息传播、计划与干预、实施与评估等手段运用于健康管理过程与某项单纯的健康教育活动并无二致。201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到2020年, 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具体包括“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得到较大发展”, 为疾控机构新辟健康管理职能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管理的实践与回顾
(一) 建立县级健康巡讲专家库, 精心组织健康巡讲。按照巡讲授课专家基本要求, 县疾控中心组建了县健康巡讲专家库, 成员分别来自7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疾控健康管理专家占三成以上。2014年, 共组织两轮县级健康巡讲, 覆盖城关、红塔、白鹤、土城、野人谷等10余个乡镇, 先后选派“县级健康巡讲专家”30人次, 分别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委会、学校或卫生院等场所举办“合理用药、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学校卫生与常见病防治”等公众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 听众逾2000多人。同年10月在东城小学和城关镇四中举办市级健康巡讲两场, 500多名中小学生听取了讲座。
(二) 针对目标人群, 强化健康管理意识。近年来, 结合县级健康巡讲, 先后在县老年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华新水泥厂举办了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职业防护与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 1000多名退休干部、企业员工听取了讲座。通过讲座, 使老年人群、职业危害人群、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了解了各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 提高其参与健康管理的自觉意识。
(三) 注重媒体宣传, 开辟健康栏目。2014年, 为加强媒体宣传, 县疾控中心与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合办“健康栏目”, 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针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 分别制定了《今日房县》报《健康促进与教育》专栏主题内容计划、县广播电台《健康知识讲座》节目播出内容安排计划和县电视台《健康有约》栏目主题内容安排计划。特别是自2013年在《今日房县》报新辟《健康促进与教育》专栏以来, 连续刊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 即健康66条问答180期, 社会反响良好。2014年在续办此栏目的基础上, 又新增电台《健康知识讲座》节目和电视台《健康有约》子栏目。其中, 电台节目每天18:30—19:00播出, 以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电视节目主要以各种“卫生日、周、月”或“疾病日”宣传为主题, 全年选题、采编、制作、播出24期, 每期重播6天、18次, 包括世界无烟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爱牙日等慢性病防治内容。同时与县电视台签订《播放公益广告》合同, 在县城十字街、西河广场、北门河广场三块城市户外LED大屏幕同时播出《健康需要管理》、《安全用药》、《送烟=送危害》等健康公益广告和“成良好卫生习惯,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等慢病防治标语, 实现了“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公益广告有视频”的媒体健康教育新格局。
(四) 打造健康阵地, 营造健康支持环境。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需要, 着力打造城区公园、广场“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步道”等健康教育阵地, 努力营造社区健康教育支持性环境。2014年, 在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298个村 (居) 健康教育宣传栏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达98.99%的基础上, 县疾控中心加大投入, 先后在城区公园广场建成北门河“健康广场”宣传栏5块、孙家湾“健康长廊”15米及孙家湾至西河公园拱桥千米“健康步道”3条 (3000米) , 并利用步道标识在其沿途设置“日行一万步, 吃动两平衡, 健康一辈子”、“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戒烟越早越好, 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健康需要管理, 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等“健康警示牌”100块。巩固完善了健康教育阵地, 营造了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
三、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管理的体会与建议
(一) 成立专业机构, 建立有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是落实健康管理的基础, 为此, 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制, 并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 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多年前已更名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 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薄弱状况的明显改善。从近年来十堰市《县 (市、区) 健康教育科 (所) 基本情况调查表》汇总资料结果显示, 全市8个县市区CDC均设立有单独的健康教育科室, 其中配备1名专业人员的占5家, 配备1名兼职人员的有2家, 配备2名专业人员的只有1家。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机构小、人员少, 而是能力与素质也参差不齐、差强人意。尤其是很难避免“设备配置不全、经费保障为零、运行机制不畅和行为能力低下”等诸如此类的共性问题困扰。长此以往, 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所面临的“一个人的孤岛”效应和行为乏力弊端, 足以制约整个辖区少则数万至数十万, 多则逾百万人的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 公益宣传任重道远。从房县近年媒体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来看, 媒体健康栏目受众广大, 且群众易于接受, 但要开设健康栏目, 就不会有“免费的午餐”。2014年, 仅媒体健康栏目一项, 县疾控中心就耗资逾8万元。同样的还有“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步道和健康宣传栏”等设施, 其经费往往缺乏专项支持。
【健康档案管理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健康档案技术大纲09-07
居民健康档案系统07-21
健康档案调取制度10-06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12-07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12-28
慢性病健康档案09-29
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14
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填写12-18
健康档案建立整改报告12-27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