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成语典故及造句(推荐10篇)
药:用药治疗。意为病已重到无法用药 医治的程度。比喻人或事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 地步。《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二、不可救药成语典故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 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 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 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 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我这老夫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 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哀落下去,出现了 分崩离析的局面。
此词语已被编入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三、不可救药成语造句
1、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2、自甘堕落的人总认为自己是最不可救药的瘫痪者,因而总是赖着不起来。
3、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
4、他非常神经过敏,自惭形秽得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5、家长说的话小明都不听,真是不可救药。
6、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7、他的恶劣品行已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8、只有那些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才会这样做。
9、他身上的缺点虽然不少,但却不是百孔千疮,不可救药。
10、她执意要退学打工,就像嫦娥奔月一般,真是不可救药、不可理喻。
11、小良吸毒,屡教不改,他已经不可救药了。
12、不可救药:小红总是忘带东西,真是不可救药。
13、我们听见别人说我们有缺点,不能不改、继续下去,就不可救药。
14、在课堂上装模作样的人,他的未来将不可救药,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15、埃德里企鹅会不可救药地陷入的爱情旋涡之中,忠贞不渝,白头偕老。
16、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17、自新的心理能使人不断进取,以至创造奇迹。自卑的心理则使人步步后退,以至不可救药。
18、小红总是忘带东西,真是不可救药。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二、明修栈道成语典故
汉元年(公元前2)四月,众诸侯王从鸿门戏水之下,各就各国。汉王刘邦原本就有十万人马,因项羽嫉妒他的功劳太大,怕他兵马多了,威胁自己。因此夺走七万,只给了三万。但因刘邦心胸开阔,待人宽厚,临行前,楚霸王和其他诸侯国的士兵,凡是敬仰刘邦的,又偷偷跟着跑来的也有好几万。刘邦就统领这些人马兵丁,高举写有“汉”字的旗帜,从今长安县杜陵以南进人蚀中,即子午谷之子午道,经宁陕、石泉、洋县等地,到汉中就国。张良本是奉韩王成之命;送刘邦到关中的,理应随刘邦到汉中。可是项羽有意拆散刘邦的力量,要张良回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仍去辅佐韩王成。张良深知刘邦胸怀大志,能够统一天下,现在受项羽的排挤压制,被封到一个小小的、偏僻的汉中为王,自己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因此就向韩王请假,愿护送刘邦到汉中,亲眼看一看汉中的山川地形。
张良送刘邦就国,从子午道入,本在汉中以东,理应先进汉中城。但张良是一位军事战略家,历来十分注意观察山地形。他同刘邦一起沿汉中盆地北缘,顺秦岭山脉南麓而行,绕道汉中城不进,却先到了汉中城西的褒中。
张良送刘邦来到褒中后,去褒谷口观看道路地形。看过后,对刘邦说:“大王,你何不将这条栈道烧毁?”刘邦不解其意,反问道:“烧毁这条栈道,我怎能出得去呢?”张良说:“若不烧掉这条道路,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门上!你还没有打出去,他就打进来了。 ”张良接着说:“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进攻他吗?烧掉了这条栈道,就等于向项羽表明你无能力抵抗他的进攻,也不准备再打回关中和他争夺天下。这样就可以麻痹项羽,使他解除戒备。然后大王以汉中这块地方为基地,屯兵养马,广积粮草,养精蓄锐,再图来日。”
刘邦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张良真是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就命张良从这条褒斜栈道返回去侍奉韩王成的时候,于路途之上边走边烧,把这条人称“五百里”的褒斜栈阁之道化为了灰烬,只留下一些悬崖陡壁上的石桩石窟窿。张良烧的这条栈阁之道,就是南起褒谷口,经过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武关驿,北转下南河、江口,再入红崖河、太白县城、五里坡,出眉县斜谷关的穿山古道。张良烧绝褒斜栈道的事,被项羽、章邯知道后,心中大喜。他们料想刘邦不会东山再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三、明修栈道成语造句
1、我军部队为节省时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很快端掉了敌人的堡垒。
2、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
3、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明修栈道,肆行非度”,最后终于占领了咸阳。
4、你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调包伎俩并不高明,早就被我们识破了。
5、你明修栈道我暗渡陈仓咱各显其能。
6、而盘面,分明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7、禁军很明显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8、阁下好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9、大王的转变就如那昙花一现,目的也只是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0、中国有句话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概就是这样。
11、实际上她这一手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2、历史上借改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情按下不表。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二、司空见惯成语典故
语出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李绅,曾任司空一职)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于席上赋诗曰: ‘?鬌(woduo)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待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三、司空见惯成语造句
1、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2、股票市场中小户被大户套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3、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4、失恋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
5、对於这种行为,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6、她的口才那么好,得名早就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7、人们对电灯收音机电视和电话早已司空见惯,以致很难想像没有它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8、从初一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9、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水中悟出了道理,可见是有教无类。
10、托人情关说这种事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
11、这种事已是司空见惯,难怪报纸连登都不登。
12、这些你司空见惯了的标点符号,蕴含了我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13、孩子们对于每日在眼前司空见惯的东西容不得有丝毫改变。
14、书城掉书是司空见惯的事。
15、如此司空见惯的事,大家怎会感兴趣?
16、这事对我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不值得大惊小怪。
17、现代年轻人持有手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18、街道上的行人匆忙的走着,有的已经拿出了雨伞,人们对这司空见惯的现象已不以为然。
19、明明这次考试只考了不及格,大家一点也不吃惊,因为这样的事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20、他考试拿第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21、光明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22、大街上的车辆比往日少多了,平常司空见惯的堵车现象今日踪影全无。
23、对于明刚的无理取闹,同学早已司空见惯。
24、感情上的震动在她的经历中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25、这神事对于我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
26、中学生早恋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27、这样的爱情不只在身边上演,电影里也是司空见惯。
28、男人数目比女人多得多,酗酒现象司空见惯。
29、节俭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
30、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对此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31、只有我对调考司空见惯,就不怕各样考试。
32、司空见惯-随地吐痰这种陋习在市民中已司空见惯。
33、这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事,在我们村可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34、面对家长的接送,我不屑一顾,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35、最终天使被恶魔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结局。
36、他参加比赛得奖是司空见惯,不得奖才奇怪。
37、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那是非常不简单的。
38、对于大街上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39、如果说这只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有些愤怒。
40、以大吃小,这是商场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41、世界杯上,巴西次次都赢我是司空见惯了,可是这场比赛竟然输了。
42、人们建立了公众降温中心,灯火管制也司空见惯。
43、刮风下雨对马萨诸塞州人是司空见惯的,但这一次却是风狂雨骤。
44、欣赏羌族和藏族同胞司空见惯的夜生活表演也是去九寨的亮点之一。
45、营销新手遭遇冷落甚至吃闭门羹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
46、孩子们在绕圈圈,她们对太婆流泪已司空见惯。
47、消极影响和内部混战司空见惯。
48、随药品附送的详细包装插页更是司空见惯。
49、在金钱驱使的九十年代,双职工家庭司空见惯,似乎没有例外。
50、潮涨潮落,人们多对自己熟悉的亲人或朋友的情绪起伏司空见惯。
51、有交易者小心敬慎,他们也是司空见惯,不见理会。
52、而考官席上的四个人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司空见惯般的漠然和镇定。
53、时期是司空见惯的,现在大多在哪里向隅而泣,或者早已散失。
54、官虽目见耳闻,不啻司空见惯,置诸不理,盖修路之政久废矣。
55、我这么推设并非无端诽语,现实的事例早已司空见惯。
梁上君子(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出自《后汉书·陈寔传》,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二、梁上君子典故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三、梁上君子造句
1.他的主意常常是想当然,与实情不符,所以人们称他为梁上君子。
2.梁上君子经常光顾这些商店。
3.今天报纸有条社会新闻:”梁上君子误悬梁上,机警警察手到擒来。“。
4.他摊开双手说:”我家除了书外,并无长物。欢迎梁上君子来光顾!“。
5.警方呼吁大家注意居家安全,小心门户,谨防梁上君子光顾。
6.居家一被梁上君子入侵,常会弄得那家人终日惶惶难安。
7.我说,这些人叫”梁上君子“。
8.宁肯饿死,也不能做梁上君子。
9.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10.唉!我才添购了一些首饰,就遭梁上君子光顾了。
11.阻梁上君子,难开锁大王。
12.梁上君子:昨夜梁上君子光顾咱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13.这家商店昨天才开幕,夜里就被梁上君子光顾了,把值钱的东西一卷而空。
14.老哥!你要来,请走正门,别学梁上君子爬窗户!
15.警方勘查现场后初步判断:”这非一般梁上君子所犯下的案子。"。
16.由于家境贫困,他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
17.没有钱的他只好做起了梁上君子的勾当,拥有现代知识的他,加上诸多影视作品的熏陶,他极少有失手的时候。
18.阁下的做法,与梁上君子有何分别,偷听他人谈话,岂不是贻笑大方!
19.小子,你的衣服呢,梁上君子总不会连你的衣裤也要拿走吧?
20.保安语带讥诮,显然是把林枫当做前来踩盘的‘梁上君子’了。
21.剑是用来近战防身,如梁上君子。
22.还醒着的,除了梁上君子,林中匪盗,御宅青年,也就剩下摆烧烤摊的老板了。
23.叶宇耐心地在屋顶上做一个梁上君子,终于趁李大娘去后院打水的功夫,偷偷溜进了厨房。
24.阁下深夜造访,莫非梁上君子乎?君不闻澹台灭明行不由径?
25.巴里萨,我看你是活倒回去了,这柳溪镇,四通八达,人来人往,你以为只有我们三人是梁上君子?切,还亏你经常自诩为聪明人。
26.比如常随商队走南闯北见识不凡的车夫保镖,善于破案追踪缉拿却不得志的捕头仵作,甚至技艺高超的梁上君子等等。
司空见惯的意思
司空:古代官名。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司空古代官名,司者,管理的意思,就像司机、司琴、司鼓、司马、司寇等,这个成语来自刘禹锡的一首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指当时的客人,职位为司空,相当于清代的尚书。
词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
注意: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落下,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比如在大都市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也有很多时候,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近义词
屡见不鲜、习以为常、见多不怪、熟视无睹
反义词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绝无仅有、盖世无双、见所未见
歇后语
眼皮底下放东西 ―――司空见惯
造句
1、司空见惯-随地吐痰这种陋习在市民中已司空见惯。
2、感情上的震动在她的经历中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3、我对小云姐姐那稀奇古怪的晚报作文题目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我的作文经常都一帆风顺。
4、失恋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
5、“水”一个我们平不陌生的字,水是孕育万物的甘露,有了水才有生命,但谁有知道这司空见惯的水是极其稀少的呢?
6、这些你司空见惯了的标点符号,蕴含了我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7、我对各式各样的奥数题早已司空见惯,才会让我今天的数学一帆风顺。
8、对於这种行为,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9、从初一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10、当了六年学生,对它早就已经司空见惯:长长的圆柱体,有着白红粉蓝绿黄六种颜色,大概六厘米长。在七尺讲台上,是它陪伴着老师度过每一节课堂,每一个春夏秋冬,它就是--粉笔。
11、如果说这只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有些愤怒。
12、明明这次考试只考了不及格,大家一点也不吃惊,因为这样的事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13、明明今天等到上课时才气喘吁吁地冲进教室,不过对于这一切,我们都早已司空见惯,因为他几乎每天都是此时来的。
14、对于现实中太多所谓的爱情,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15、在旧中国,穷人饿死街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16、对于大街上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17、最终天使被恶魔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结局。
18、光明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19、对于班上的一部分同学在上课发言迎来一大片掌声,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20、本来这次世界杯,有许多球队挺进八强是司空见惯十拿九稳的事,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球队最终以失败告终。
21、今天妈妈为我煮了苦瓜汤我吃苦瓜那难看的样子妈妈早就司空见惯了。
22、这样的爱情不只在身边上演,电影里也是司空见惯。
23、在乡村,下地干活时他们司空见惯的事,他们可真辛苦呀!
24、街道上的行人匆忙的走着,有的已经拿出了雨伞,人们对这司空见惯的现象已不以为然。
25、世界杯上,巴西次次都赢我是司空见惯了,可是这场比赛竟然输了。
26、他考试拿第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27、人们对电灯收音机电视和电话早已司空见惯,以致很难想像没有它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8、空手道的基本训练十分重要,即使是做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俯卧撑也不容忽视。
29、其实人生便像是是平日司空见惯的太阳,它日复一日地遵循着东升西落的轨道。
30、男人数目比女人多得多,酗酒现象司空见惯。
31、这样的划伤,对于爸爸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
32、随地吐痰的陋习在大多数市民中已司空见惯。
33、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那是非常不简单的。
34、只有我对调考司空见惯,就不怕各样考试。
35、教育学家杨东平在其博客里曾说,虎妈教育方式在国内可谓司空见惯,这种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理念。
36、中学生早恋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37、面对家长的接送,我不屑一顾,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38、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对此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39、整日呆在学校,整天过着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这对高三学生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40、孩子们对于每日在眼前司空见惯的东西容不得有丝毫改变。
41、对于阿根廷的攻击优势我早已司空见惯,但由于防守不行,所以很难取胜。
42、节俭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
43、对于明刚的无理取闹,同学早已司空见惯。
44、暑假回到乡下被一条蛇吓坏了,可别的孩子却司空见惯的把它挑走了。
拓展阅读
成语典故
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司空;因为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名声,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在席上作陪。
酣畅淋漓之时,刘禹锡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音wo,第三声)D(音tuo,第三声)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拼音】: chéng rén zhī wēi
【解释】:在别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二、乘人之危典故
东汉时, 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 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 凉州 刺史 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 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 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鹄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 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 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三、乘人之危造句
1.大家都不应该干乘人之危的事。
2.19世纪末,西方列强乘人之危,胁迫清王朝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
3.晚清时期,西方列强乘人之危,逼迫清王朝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4.君子会雪中送炭,小人只会乘人之危。
5.因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而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6.因欺诈、迫和乘人之危而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7.还是他觉得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要同我堂堂正正地比一场,来场男人的决斗。
8.水水发了个笑脸说,你少臭美,我绝不乘人之危,我只乘人之美。
9.他也不是想乘人之危,而是这对夫妇的需求量太大了,满足了他们会极大影响其他客户的需求,他才不打算天天过来当水果贩子。
10.乘人之危哪是大丈夫所为,你当我们是什么人了,我们可以当什么事也没看见,也请你就当没见过我们。
11.我们汪家不做那种乘人之危的事情,要帮忙就一心一意帮忙。
12.小恩小惠五斗折腰不三不四落魄不羁趁火打劫乘人之危顺手牵羊投章摘句买空卖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日削月?K。
13.拱手相让?果然好辞!你怎不说你乘人之危?
14.呵呵,乘人之危吗?卧槽,真的要死在这里吗?王艺芷她怎么办?我真的不想死啊。
15.君子不乘人之危,现在我邶国空虚,你想来偷袭,这也是君子所为?
16.什么君子不乘人之危,要经得起,不能做对不起蓉儿的事,怡美还是小女孩之类的,找各种让自己抵挡的理由。
17.不不不,我不能乘人之危,我是有原则的男人。
18.以多欺少,乘人之危的事我们面粉党当然做不出来,让在下意外的是徐帮主居然承认被几个新手搞得身处危境,徐新华虽然是我弟弟,但是我绝不护短。
19.张翠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暗道少林和尚倒也不会乘人之危占人便宜,心里好感增加了一些,说道:我无需刀兵,以双手即刻。
20.心想这不是乘人之危么?我老赵岂是这样的人。
21.眼下沈凝霜已经再度陷入了昏迷,他万万是不会乘人之危的。
22.邓少奇拒绝了送若卿回家,他明白现在只有找到真相他才敢去说保护她,现在的自己根本不配,他不想被别人说成乘人之危,她不想连累她。
23.哼,旭儿平时都是你给惯得,平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竟做出这等乘人之危,威胁诱逼的勾当来。
24.你看看你,不是只会乘人不备,仗势欺人的脓包是什么?不是只会乘人之危的孬种是什么?
25.说着,刘淼作势就要把王嘉雯的放回被子里,哪知却遭到了王嘉雯的殊死抵抗,死活就是要拉着刘淼,话说这等好事刘淼还真不忍拒绝,毕竟这也不叫乘人之危。
沐猴而冠,成语,拼音:mù hóu ér guàn。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出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为韩生讥讽项羽。《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二、沐猴而冠典故
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项羽性格,沽名钓誉,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
三、沐猴而冠造句
1.让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当研究所所长,沐猴而冠,不把学术搞垮才是怪事!
2.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沐猴而冠,妄想登基做皇帝,结果在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遗臭万年。
3.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後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4.小明最近行為反常,我們都覺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5.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6.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就是沐猴而冠,无耻的行为。
7.他是沐猴而冠,要好好地坐在这裡听一个小时的演讲,根本是不可能的。
8.不顧別人感受的行為就是沐猴而冠,無恥的行為。
9.沐猴而冠:这些沐猴而冠的人,毕竟会受到唾弃的。
10.现在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沐猴而冠,狼子野心。
11.現在大多數的官員都是沐猴而冠,狼子野心。
12.他那副德性哪像个领导人?毛毛躁躁、坐立不安,活像沐猴而冠。
13.如果你已经沐猴而冠了,只要你能回头也是好的。
14.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15.如果你已經沐猴而冠瞭,隻要你能回頭也是好的。
16.选择职业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沐猴而冠的坏职业。
17.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18.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弄虚作假的意思,用沐猴而冠不是特别好。个人看法。大开方便之门就是行方便的意思。
19.他是沐猴而冠,要好好地坐在这里听一个小时的演讲,根本是不可能的。
20.到底誰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實大傢心裡都清楚。
21.選擇職業的時候千萬不能選擇沐猴而冠的壞職業。
22.我又不会武功,穿着这样的服饰只是沐猴而冠罢了。
23.要是自己也学着那些尸位素餐沐猴而冠的畜生,对同胞健康不想方设法去挣扎着保护,一定会和无数国民一样,早堕入国际强盗流氓和洋奴们合伙布置的医商死伤陷阱。
24.正所谓沐猴而冠,穿上衣服的猴子宛若披上长袍,滑稽可笑。
25.可是就有一股土氣,簡單來說,就是沐猴而冠。
26.胯下之辱,指鹿为马,沐猴而冠,破釜沉舟,还乡定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虚张声势,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7.简直就是胡人学我大宋服章,看着和沐猴而冠实在没什么区别。
28.地球上中国也好,外国也好,道德败坏,沐猴而冠掌权带头愚昧民众。
29.何铮,你别在上面沐猴而冠了,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猪鼻子插大葱,你算个什么东西啊!哥哥在这里撂下一句话,我钱龙就是死也不会加入你们这狗屁社团的。
30.三名侍女迎出,把沐猴而冠的驸马爷带入客厅,一会时间,一袭盛装的也立可敦王后款款而至。
31.这小子,就是个猴子,对,沐猴而冠,到底还是个猴子。
32.然而,唐绍仪不久被国民党军统暗杀;吴佩字克保晚节,拒当汉奸;靳云鹏躲躲闪闪,不肯下水;另一方面,已经沐猴而冠的汉奸王克敏又从中作梗。
33.两人笑笑,学着电视里的大哥,尽量摆出莫测高深的样子,却不知那种沐猴而冠的神态,十足的就两个小丑。
34.大殿正中御座上,端坐着秦二世皇帝胡亥,冕旒衮服,佩太阿之剑,和秦始皇帝当年的装束一模一样,只是全然没有帝王气度,沐猴而冠,扬扬自得。
35.哈!你在做着衣锦还乡的美梦吧?你亲征田荣就不该,帮助田横又不能,难怪人说你们楚人是沐猴而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36.法术者,毕竟还是法术者,做出一副魔法师的样子,也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
37.恩!那人名叫王明宇,是这警察局的副局长,在粤中市的权势大着呢!虽然坐到了副局长的位置,但干的都不是人事!简直就是沐猴而冠!
38.这个中年男人长着一副粗鲁村夫的模样,但是身着确是锦衣华服,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沐猴而冠。
39.这城管人员的选拔和聘用,原本就没有多少严格的程序,难免绞杂些人情关系,让少数的地痞流氓钻了空子,沐猴而冠,禽兽秉性改不过来。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
二、锐不可当成语近义词
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攻无不克 [ gōng wú bù kè ]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所向无敌 [ suǒ xiàng wú dí ]
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向:指向。
势不可当 [ shì bù kě dāng ]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
万夫不当 [ wàn fū bù dāng ]
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三、锐不可当理成语造句
1、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催。
2、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个个如下山猛虎,锐不可当,一举歼敌无数。
3、想当年他所带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大江南北。
4、战鼓响起,硝烟弥漫,战士们冲向山下敌营,气势锐不可当。
5、解放军的攻击锐不可当,如开了闸的洪水,如凶猛的野兽,阻遏着敌人,让敌人溃不成军。
6、这支球队争取冠军的气势似锐不可当。
7、我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敌人派来的几个师也是一触即溃。
8、我军精锐一出,果然锐不可当,敌人望风而逃。
9、他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11、近年来网络公司崛起的速度锐不可当,已威胁到许多传统企业的生存。
12、尽管敌军气势汹汹,但我军的气势仍锐不可当。
13、为了完成任务,这次派出勇猛无比,锐不可当的蛙人部队。
14、我军矛头直指敌军巢穴,其势锐不可当。
15、詹姆斯和韦德的组合锐不可当,小牛队的防守对他们来说形同无物。
16、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平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17、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18、解放军战士在锐不可当的洪水中筑造起一道钢铁长城,阻遏着来势汹汹的洪峰。
19、从起跑后,他就一路锐不可当地领先群雄。
20、这支部队的表现真是勇猛无比,锐不可当。
21、八路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打跑了敌人。
22、我们球队有锐不可当的实力,夺魁有望。
23、我军的炮火锐不可当,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溃不成军。
24、一药独用,单方直指,少却掣肘,务尽全力,直捣黄龙,锐不可当。
25、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军已整顿好的队伍在敌人看来是锐不可当。
26、他们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27、在成就如日中天时,其势锐不可当。
28、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涌来,场面惊天动地。
29、我军的气势锐不可当。
小巫见大巫
【成语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他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水滴石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口蜜腹剑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反复推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司空见惯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在政冶上谋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刺史(官职名),晚年才回京城。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他举行宴会。李绅当过“司空”(官职名),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场。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演唱,并要她们向刘禹锡殷勤地敬酒。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地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见惯”是看得习惯了。现在“司空”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屡”表明次数多;“鲜”是新鲜、新奇。也就是说,见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大器晚成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老舍《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国。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儿都找不到了。齐国军*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桓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识道路。“途”就是路途、道路。现在一般用它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有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意思是一样的。
大材小用
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鲁肃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见他长相难看,就将他安排到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不悦想用才学打动刘备,又见诸葛亮不在,只得辞行。到了那以后,终日借酒浇愁。刘备听闻庞统不理政事,终日把酒取乐,大怒,命张飞去荆南巡视。张飞遂与孙乾一同前往。到时未见庞统出来迎接。庞统的同僚告诉张飞,庞统如何不理政事。张飞大怒,想擒拿庞统。孙乾劝他见了庞统,治罪不迟。张飞见庞统后,大喝他把县的各种事给废了。而庞统却认为都是小事,结果只用半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月的事都处理了,张飞佩服不已,就向刘备推荐了他。后人便演化出了庞统当县令——大材小用的歇后语。
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
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
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强悍,看不起齐国,
总以为咱们的军*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天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
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
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人;盾牌用来防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逢人就说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他一会儿指着盾牌对人夸口:“我的盾是特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我的长矛是最锋利的!能刺透任何东西!”
有个人问:“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呢(原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它用来比喻那种办事、说话前后抵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国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个县令,晋平公就去问当时大夫祁黄羊,对他说:“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这个官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他为人公正,做那里的县令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笑着说:“您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当南阳的县令,您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我和他只是私人的恩怨,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嘛。”
晋平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也觉得解狐这个人确实不错,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为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毫不犹豫地说:“祁午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
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可是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这个职位,所以我推荐了他;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执法,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他。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啊!”
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居”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义无反顾
司马相如是位才子,会击剑抚琴,但最擅长的是写诗作赋。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让他在自己身边作官。这时正赶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于他征集民工过多,又杀了他们的首领,引起了巴蜀人民的惊恐和不安,发生了骚乱。汉武帝知道了这件事情,便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且让他写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释。
司马相如在文告中说:“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长老、子弟并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杀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镐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仍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
司马相如将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顺利地进行了。汉武帝非常高兴,又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芒刺在背
汉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为大将军。汉武帝死后,他又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汉昭帝死后,由昌邑王继位。他不干正事,霍光因此极为不满,就把他废掉了,迎立了汉宣帝。
由于霍光地位高、权力大,汉宣帝也很怕他。一次,汉宣帝要去祭祀。霍光陪同,与宣帝同乘一辆车,宣帝非常紧张,
感到如同有细小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样不舒服(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芒”是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芒刺”就是细小的刺。现在成语“芒
刺在背”一般用来形容因为恐惧,或有某种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与“芒刺在背”相近似的还有成语“如坐针毡”。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
针的毯子上,用来比喻心神不安。
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释义这则成语的原意是天仙的衣服没有缝,后来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浑然一体,没有破绽。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出处前蜀·牛娇《灵怪录·郭翰》
另有一说,是指天竺(印度)人穿的衣服.
印度的气候不比中国,在南印度到中印度一带,天气很热,生活简单,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衣服就够了。我们过去讲“天衣无缝”,这个“天”原来的意思就是“天竺”。汉代翻译的音与现在不同,唐以后翻成“印度”。当时印度衣服的大概式样,现在到泰国边境还看得见,就是一块布,身上一围,就是“天衣”。不需要像我们的一样用针线缝起来,当然无缝。
危如累卵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下令修建一座九层高台,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大臣也劝晋灵公,不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可是晋灵公执意不听,还说:“谁再来提意见,就杀谁。”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出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摆了五个,第二层再摆三个,第三层摆一个。晋灵公看着摆在堆尖上那个勉强搁住的鸡蛋,紧张得直叫“太危险啦!太危险啦!”荀息这时意味深长地说:“这不算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层高台,刚动工三年就闹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如果遭到外来侵略,咱们国家不就
像这累起的鸡蛋一样危险吗?”晋灵公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下令停止筑台。这就是成语“危如累卵”
的来由,“累”是堆积;“卵”是蛋。常用来比喻那种极危险的情况。
光彩夺目
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被调至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极力铺张浪费,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光彩夺目的珊瑚送给他。王恺自叹不如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被提拔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如果见到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与廉颇见面,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也悄悄地掉转车子躲开。
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厉害,我尚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只能对秦国有利。我们要考虑国家利益,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
从此,他们结为至交好友。这故事流传很广,“负荆请罪”也便成了成语。“负”是背着;“荆”
是荆条;“请罪”就是赔礼认错。“负荆请罪”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给以惩罚。现在常用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的意思。
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孙山。一年秋天,他去赶考,邻居请孙山将他的儿子带去一起应试。发榜时,孙山的名字是榜上最后一名。孙山回到家里,很多人都来祝贺,
那个邻居也来了,问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随口吟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落孙山外。”邻居听后明白儿子没有考上,就回家去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面,这自然是没有考上了。
这诗句后来就简化成了“名落孙山”。用它来比喻未被录取或榜上无名的人。
如火如荼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想做各国的首领,晋定公也想称霸。为了显示力量,压服对方,在一个夜晚,夫差把三万军*分成了左、中、
右三军。每一军都组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三个方阵分别是三种颜色。中军全部戴着白色的头盔,穿着白色的铠甲,手上拿着白色的旗帜,身上佩着用雪白的羽毛缠着的弓箭。远远望去,很像盛开的荼花(原文是“望之如荼”)。左军全是红盔、红甲、红旗和红色的弓箭,如同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原文是“望之如火”)。右军全是黑色打扮,远看好似布满了密密层层的乌云。第二天清晨,夫差请晋定公和各国诸侯前来阅兵。吴王亲自擂起了大鼓,三军按照鼓点行进,步伐整齐有力,喊声震天动地,在场的各国诸侯王都惊呆了。晋定公也连连点头,只敢说好。大家害伯吴国的实力,只好共同推举
吴王做了首领。这个故事中的“望之如火”“望之如荼”,后来简化为“如火如荼”。
“荼”在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这里借它指白色。“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荼花一样白,原是形容军威雄壮。现在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种种声势浩大的场面。
讳疾忌医
战国时候有个名医叫扁鹊。有一次,扁鹊去见蔡桓侯,临走时,他对蔡桓侯说:“您已经患病,但
病在表皮,只要及时治疗,还来得及。”桓侯不相信自己有病,听了便很不高兴。
几天后,扁鹊又见到桓侯,这次他郑重地劝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不治疗会更加厉害的!”桓侯还是不相信,而且越发生气了。扁鹊再见到桓侯时,就警告说:“您的病已经侵入到内脏去了,再不治,
就危险啦!”桓侯听了,生气地皱着眉头,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不久,桓侯又遇到扁鹊,只见扁鹊转身就走了。桓侯感到奇怪,派
人去问。扁鹊对来人说:“你们国君不听医生的话,眼看性命就完啦!”来人大吃一惊,赶忙询问。扁鹊说:“开始病在皮肤时,敷敷药就能好的。发展到肌肉里,用针灸也还有效。病到了内脏,虽然费事一些,但用汤药医治还来得及。现在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了骨髓,还有什么办法呢!”
五天以后,桓侯突然感到全身疼痛,连忙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已经到秦国去了。没几天,桓侯就病死了。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讳疾忌医”。“讳”,是隐瞒,忌是害怕。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隐瞒或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的人。
运筹帷幄
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做了汉朝第一个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宫里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在宴会上,他对大臣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能转危为安,建立汉朝?项羽那么强大,为什么反把天下丢掉了呢?”
将军王陵恭敬地回答说:“您看起来对人好像不够尊重,但实际上对功臣猛将都有奖赏,能和大家分享胜利果实。项羽表面上重视人才,内心却妒嫉有才能的人,对有功的人不仅舍不得奖赏,而且还怀疑他们,甚至要杀害他们。这样,部下就很难和他一条心了。所以他必然失败。”
刘邦笑笑说:“你仅仅是知道了一个方面,还不知道整个情况啊!说实在的,坐在军营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的大计,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安定人心,提供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至于带兵打仗,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我能够取得胜利。项羽仅仅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怎能不失败呢?”
刘邦这番话,博得了大臣们的颂扬。刘邦赞扬张良的那句话,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
来摘录成为成语“运筹帷幄”。“运”就是运用;“筹”就是谋划;“帷幄”
指古代军营中的帐幕。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决定正确的战略方针。也引申为筹划、指挥,确定大政方针。它常和“决胜千里”连用。
两败俱伤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
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止他说:“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打,两只老虎吃来吃去,必然会发生争斗,等到它们互相咬伤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而且还可以得到打死两只老虎的好名声哩!”
卞庄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处监视着。果真没多久,两只老虎就厮打起来,打来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伤。这时卞庄子冲出去,很轻易就砍死了受伤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双虎的名声。
陈轸讲完了故事说:“大王,现在韩魏相攻不正是两虎相斗么!您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去插手,就与卞庄子打虎一个样了。”
秦王果然按照陈轸的话去做,在韩魏战争中,秦国一直没去插手。直到两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秦国才开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两败俱伤”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两”指斗争中的两方;“俱”是都的意思。这个成语是指争斗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破坏,谁也没得到好处。由这个故事还引出了成语“坐山观虎斗”,它用来比喻在双方相互争斗中,第三者暂时采取旁观的态度。
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相传长孙晟看见天空有两只大雕在争夺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将两只大雕射了下来。雕,指一种凶猛的大鸟,一箭双雕指一支箭射下两只大雕,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
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见了之后,都认为他活不到成年。长孙晟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出息。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身体能够强壮起来,长孙晟的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经常让他到山上去砍柴。一个三岁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乡亲的置疑。可是,长孙晟的母亲一直坚持每天让长孙晟去上山。这就样,等长孙晟8岁的时候,他已经比同龄的男孩强壮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个8岁的小孩能搬起一个大人不能搬起的石头,这让很多人惊讶不已。不仅如此,长孙晟特别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会打一些野鸟回去。在他18岁那年,长孙晟终于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之乎者也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出处文莹《湘山野录》
楚汉相争时,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兵进攻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去救援。结果被韩信打得大败,龙且战死。
项羽见韩信很有本事,于是就派武陟去劝说韩信脱离汉王刘邦,自己独自称王。韩信拒绝了武陟的劝诱,对他说:“我以前在项王部下,职位低下,说话没有人听,计谋没有人用,所以我改投汉王刘邦。现在汉王授我大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军队。他脱下衣服给我穿,分出食物给我吃。我说的话,他能听从,我的计谋他能采纳。汉王这样信任我、尊重我,我怎能背离他呢?”武陟见劝说不成,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解释】解:解开、脱掉。推:让。意思是: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不可救药成语典故及造句】推荐阅读:
成语典故:不可同日而语10-09
不可企及造句-成语造句06-26
妙不可言成语的释义及近义词06-17
爱不可及杂文随笔12-05
触不可及观后感个人收获06-19
鸡汤不可信07-26
不可忽视的细节07-07
不可忽视的问题12-09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07-17
爱生 德育工作不可缺少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