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中国》第三集 解说词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辉煌中国》第三集 解说词(精选3篇)

《辉煌中国》第三集 解说词 篇1

纪录片《筑梦中国》是大型纪录片《中国精神》的续篇,继《中国道路》(总撰稿徐晓宁{已播出})、《中国精神》(总撰稿徐晓宁{制作中})《中国力量》(总撰稿徐晓宁{策划阶段})原班制作团队打造的又一纪录片力作。

【解说】 作为中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成都北编组站总是那样繁忙。这里的铁轨有一条通往重庆,它就是有新中国第一路之称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修建始于清末1909年,但到新中国成立时,大部分路线依旧只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实际上,新中国建立之前,除东北三省外,中国铁路的主干线几乎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国家一穷二白,河山亟待重整。但是,正像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豪迈宣示的那样:“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第三集 正道沧桑

【解说】 北京,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十月一日和五月一日,天安门广场都会被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气氛,庆祝新中国的生日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1950年的5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二十万人的游行队伍在大雨中走了七个小时,当家做主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高采烈、理直气壮地庆祝自己的节日。

【解说】 新中国成立仅仅八个月,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已经展示了新的气象。这年6月,毛泽东发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然而,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信心百倍、百业待举的时候,战争不期而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十月,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面对严重局面,新生的共和国,决策异常艰难。

【采访】 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都认为,我们1949年刚建立新中国,百业待兴,需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没有能力打仗,是毛泽东看到了如果不进行这场战争,我们将来面临的安全环境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解说】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断。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在这个橱窗里摆放着这样一铲土,取自朝鲜战场。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

上甘岭战役是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四十三天。这铲土就来自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阵地,我们可以目测一下当时土和弹片的比例,几乎可以达到一比一的比例。

【解说】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敌人使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几乎所有现代化武器。而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国威,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1953年,“三八线”上的炮声趋于平息。7月27日,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和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后来彭德怀曾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解说】 全国人民在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上来。

十多万民工、一千四百六十万土石方、十四座隧道、两百多座大小桥梁、四百多个涵洞„„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使用的工具仅仅是简陋的十字镐、大锤、钢钎、锄头和铁锹。很难相信,成渝铁路,这条曾被搁置了四十多年的铁路,在新中国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全线贯通!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新生的共和国坚持“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除成渝铁路之外,鞍山钢铁厂、上海电机厂、塘沽新港„„一批重大工程相继竣工。

在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三亿多新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翻身解放。

至1952年底,仅仅用了三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工作。

【解说】 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内,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蓝本,这在当年属于绝密文件。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展开。曾经积贫积弱的农业中国,开始迅速走上一条工业强国之路。

长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1953年7月15日,就在这片市郊的荒野上,人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就在这一天,六位年轻的建设者抬着镶嵌有毛泽东手书的汉白玉,埋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就此,连续三年不间断的大会战拉开帷幕。三年后,1956年的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1956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七个国庆节。游行队伍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包括苏联援建的项目,中国实际实施了九百二十一个大中型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1.9%。短短五年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采访】 柳建辉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

当时整个社会是一种很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社会风气最好的一个时期。我认为与当时适时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极大的关系。

【解说】 建国初期,中央就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那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这块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随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性地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原则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人民民主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这预示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在新的起点到来之际,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56年4月,毛泽东将这些探索和思考进行总结,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自主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做了理论准备。

【毛泽东同期声】

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解说】 党的八大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解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然而,当对梦想的追逐变得超越了现实可能性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

在“一五”建设的成就面前,从中央到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于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959到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高涨的建设热情和低迷的国民经济,提醒着决策者。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随后,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

这件是刘少奇在农村调研的笔记,日历上所记录的内容是周恩来的工作计划和5月13日到农村调研的安排。还有这一件是陈云在上海农村的调研报告。展柜中展出的这几本日记本和日历上所记录的内容就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

【解说】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发扬民主,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认识。此后的几年,国民经济调整稳步推进。中国,从困难之中走了出来。

这群人像雕塑的原型,是来自于大庆油田的建设者。“大跃进”之后,正当中国工业处于调整、压缩局面中,地质部门和石油战线却爆出了震动全国的喜讯。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大同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了黑色油流。第二年,油田投入开发建设。

这位跃入泥浆挥舞双臂的人,就是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

【解说】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专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国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东风-4试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成功地把“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两弹一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的“两弹一星”精神,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那个艰苦创业的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雷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任劳任怨的平凡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保护集体财物与风雪搏斗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不断涌现的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最好注解。他们的名字被人们争相传颂,至今耳熟能详。英雄的篇章,书写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周恩来同期声】

我们要在今后建设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说】 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完整、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然而,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却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了。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即使在那段岁月里,国家建设的脚步依然艰难前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迫于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进行了一次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这就是著名的“三线建设”。

攀枝花,中国西部的工业新兴城市。从这里看去,对面被金沙江环绕的这片区域就是攀钢集团所在地,被叫做“弄弄坪”。谁能想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里竟是“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芜之地。从1964年开始,数万建设者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从“席棚设计院”里绘制的蓝图,终于在1970年7月1日绽放出绚丽的钢花。

【采访】 李东学 攀钢运输部纪委原副书记

高兴得都睡不着觉,晚上从鞍山调来的那些老同志坐在一起唠嗑都唠这些。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就好办了。

【解说】 正是有了像这样的建设者,我国国民经济尽管受到“文革”冲击而损失巨大,也仍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进展。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

【解说】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四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他的此次行程,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关系的突破与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几年后,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对此评价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功绩。

【解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以成渝铁路为引子,回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故事。作为一名共和国培养的医学生,需要思考的是:在实现中国当代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将国家命运与人生价值牢牢结合。

朝鲜战争的胜利打破了列强对亚洲任意霸占的格局,第一个五年计划也使得经济贫困的中国白手起家,短时间内取得的各种飞速发展的背后是齐心协力为祖国发展挥洒汗水与智慧的美好愿景。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的前辈非常艰苦却更是幸福的,令人敬佩。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新中国百废待兴,重振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命运第一次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人的夙愿,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实现国家强盛的自豪感,创造人民幸福的热情不断高涨,呈现出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然而,大风大浪并没有停歇,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不断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曲折发展中失误的深刻反思,实事求是,百折不挠,不断前行的共产党人精神带领全国人民拨开中国发展道路上的迷雾和曲折,打倒了迷信的教条主义,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昂首阔步地前行,不畏风雨,团结一心,中华民族再也不是落后挨打的民族,国家强盛成为了一代代中国儿女的不懈追求。

今天的《筑梦中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也增强了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力,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要坚定信念,勿忘初心,这样才会让人民安心和依靠,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更美的中国梦!

【更多相关内容精彩推荐】

>>>筑梦中国观后感

>>>党员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第四集解说词

>>>《筑梦中国》第二集解说词 >>>《筑梦中国》第一集解说词

>>>收看《筑梦中国》的通知

《辉煌中国》第三集 解说词 篇2

历任航空航天部二院二部工程组组长、工程师, 航空航天部系统工程司主任科员, 航天工业总公司科研生产部副处长、处长、高级工程师,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副院长 (上海航天局副局长) 、某国防重点型号总指挥,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某国防重点型号总指挥。

现兼任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无人飞行器学会顾问,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委员会理事长, 总装备部某技术专业组副组长, 总装备部某技术专业组成员,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等。

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航天事业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 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50多年来, 广大航天人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牢记责任, 不辱使命, 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大军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以下简称“航天三院”) 就是一支备受世人关注的卓越队伍。

2011年对航天三院人来说, 是不平凡的一年:9月1日, 将迎来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日。经历50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 航天三院已经成长为我国目前配套最为完备、门类最为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飞航产品研制生产基地。

近日, 笔者对航天三院院长刘尔琦进行了专访, 亲身感受了航天三院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雨兼程, 见证了共和国航天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 也目睹了这位航天战线年轻领导人的睿智和机敏、使命与责任。

辉煌的历史丰硕的成果

刘尔琦首先告诉笔者, 航天三院成立于1961年9月1日, 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成立时,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 后来又相继归属于海军、第八机械工业总局、八机部、航空航天部、航天工业总公司, 是集设计、试制、生产为一体的飞航技术研究院。为强国威、壮军威做出了突出贡献。建国35周年、50周年、60周年的国庆天安门阅兵式上, 都有三院的产品精彩亮相, 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回首五十年, 刘尔琦略带感慨地说:“50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 三院走出了一条‘仿制改型-自行设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填补了我国武器装备系统六大空白。”

20世纪60年代中期, 航天三院人以拓荒者的气概, 不畏艰辛, 不怕困苦,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 从仿制开始, 创造性地迈出了飞航产品研制的第一步, 走上了独立研制的道路, 使我国的飞航事业从此走上了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为三院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飞航事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创造了多项第一,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谈到航天三院的成就, 刘尔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如今, 航天三院正在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坚持“自主创新、跨越发展, 巩固优势、拓展领域”的思路, 持续完善飞航产品发展谱系, 开拓军用产业新的战略发展方向, 不断提升航天三院在我国国防武器装备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打造国际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

据刘尔琦介绍, “十一五”以来, 航天三院依托军工企业技术优势、产品基础和品牌效应, 努力探索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持续加大民用产业规划与投入力度, 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目前, 已形成石油地质装备、电力装备、光电信息、现代服务业四大民用支柱产业, 初步形成覆盖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七省市、九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区域格局。同时, 三院结合自身科技优势, 积极参与国民经济领域重大工程建设, 先后参与了青藏铁路冻土热管的研制生产、东海大桥及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平安城市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奥运火炬燃烧系统研发和部分场馆安防工程, 得到了国家高度认可, 并通过享誉九州大地的“奥运火、航天芯”, 展现了航天三院的综合科技实力, 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让每一个航天三院人感到无比欣慰和荣幸的是, 在飞航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中, 三院抓住机遇, 在出色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 强化管理, 实现了经济规模显著增长、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异成绩:“十一五”期间, 三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18.33%, 利润年均增长达48.94%;收入总额是“十五”的2.63倍, 利润总额是“十五”的4.37倍, 资产总额是“十五”的1.8倍。六成以上单位利润总额年均增幅超过50%;已连续两年实现了三院所属49家独立法人单位全部盈利。“三院不但在国防领域、也在经济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 这位航天“少帅”谦逊地说。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砺练“三个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航天三院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目标是把航天三院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飞航技术研究院。“这就要求航天三院必须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 切实提高院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刘尔琦如是说。

刘尔琦强调, 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航天三院发展的大局, 促进航天三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 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四个坚持”为根本方针 (即:坚持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 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强化基础, 自主创新, 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坚持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尽快建立和完善武器装备建设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战略, 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 , 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 拓市场、调结构、强主业、保增长, 按照“做强军品基业, 壮大民品主业, 拓展外贸产业, 强化整体发展, 实现规模效益, 建设和谐三院”的发展方针, 统筹资源, 协调发展军用、民用、外贸三大产业, 推进三院又好又快发展。概括讲即:

瞄准“一个”目标:打造国际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 建设整体式创新型、能力型高科技产业集团。

统筹“三业”发展:做强军品基业, 壮大民品主业, 拓展外贸产业。

推进“两个”结合: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

实施“四大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质量制胜战略。

打造“三三三一”发展格局:打造“三个百亿园区、三个百亿产业、三个百亿企业、一个现代服务业”。

长期在航天战线领导岗位上的工作经历, 也让刘尔琦对“领导者能力”这一企业管理学概念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刘尔琦认为, 领导者要具有三个能力, 即:系统思维的能力, 整体谋划的能力和整体管理的能力。

刘尔琦解释道, 所谓“系统思维的能力”, 就是要求领导者采取系统思维方法, 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有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 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所谓“整体谋划的能力”, 就是要求领导者要强化整体意识, 不断提高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工作的能力;所谓“整体管理的能力”, 就是要求领导者具备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管控的能力, 要善于激发全部干部职工的热情, 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 塑造单位强大的战斗力。

刘尔琦进一步表示, 在“三个能力”的指引下, 领导者要体现三个作用, 即:干什么, 决定发展目标和前景;怎么干, 决定发展途径;谁去干, 即用好人, 带好队伍。“干什么”, 是指领导者要具备战略的目光, 要在认真分析、准确定位企业目前所处行业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 能够清晰地确定并向团队描绘企业未来的愿景, 规划出具有吸引力的、挑战性的企业未来, 明确整个团队未来能达成的目标, 激发员工参与的热情, 让成员与企业的双赢成为可能;“怎么干”, 是指领导者要能够依据内部外部信息设计并决定企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掌握的信息越全面, 越准确, 决策的效率就会越高, 企业目标就越可能尽早的实现;“谁去干”, 是指领导者要发挥“辨才”、“选才”、“组织”的作用, 每个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

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业务发展保障能力

多年来, 航天三院坚持“以军为本、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开发出多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和项目。这就对资源配置系统和业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刘尔琦看来, 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技术资源、资产资源和企业文化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各种资源有机组合、发挥效能的能力。近年来, 航天三院力推以“整体式”模式管理配置资源, 以整体理念为核心, 认真梳理自身所处的行业、拥有的资源, 分析资源的布局, 从企业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 把分散在各单位的资源整合集中, 探索资源在不同单位间的共享模式, 实现决策权和监督权集中, 以及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配置集成, 提高效率。

对于人的管理, 航天三院推行整体式人力资源建设。航天三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涵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 有效提升三院人力资源队伍整体的贡献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能力。其核心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五个转变:即实现由业务分类别管理到整体式、系统性开发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式管理到主动性开发的转变;实现由自上而下组织管理模式到全员参与、互动式开发的转变;实现由资源信息分散管理到资源信息共享的转变;实现由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继而切实提升三院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和管理开发能力, 加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骨干人才、关键人才和核心人才, 以适应三院发展的需要。

刘尔琦指出, 航天三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与“建设国际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坚持与“三一二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原则;坚持与“三三三一”产业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原则;坚持理论创新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四个一”:构建一个整体式、网络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开放式、实时的、全员参与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提升以占有、开发、使用和激活能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与管理能力;打造一支与航天三院发展战略地位相匹配的一流人才队伍。

2009年, 航天三院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清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形势, 坚定信心, 全力启动成本工程建设, 成本工程建设涉及企业人、财、物等各个要素, 目的是合理配置资源, 使资源效益最大化, 提高我院成本管理水平, 提升整体竞争力, 促进三院快速协调发展。航天三院实施成本工程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131”, 即建立一套体系、推进三方面工作、实现一个提升, 即:

建立一套体系:包括一个框架结构、一个组织管理体系、一个规章制度体系、一个责任分配体系和一个信息化平台。

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低成本战略的全面实施, 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推进全院由任务型向创新型、能力型转变, 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三三三一”目标的实现。

实现一个提升:实现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 与成本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先进水平, 为实现“六个一流”的飞航技术研究院奠定经济基础。

在完善内控体系、防范各类风险方面, 近年来, 航天三院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开展试点业务和推广试点经验, 掌握风险点的识别与分析技能, 梳理并固化基本业务流程, 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建立风险与策略库, 积累重大风险应对措施, 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成适合三院发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航天三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一”, 即:建立一个组织体系, 培养一支人才队伍, 探索一套作业流程, 健全一套管理制度, 积累一套解决方案, 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具体是: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结构合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管理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承担风险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探索一套符合三院实际、操作便捷的风险管理作业流程;建立一套能够覆盖院及所属单位, 涵盖各项基础管理领域, 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积累一套囊括各项业务流程及控制点, 风险确定、分类、定义准确, 风险应对策略完备, 解决风险有效的整套风险解决方案;搭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风险事件, 风险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风险基本信息完整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

充分发挥财务核心功能推动整体战略实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如何进行科学决策, 确保财务工作保证航天三院整体战略目标实现, 从而推动航天三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是身为航天三院“舵手”的刘尔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刘尔琦认为, 财务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 财务工作要首先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与工作目标相适应的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队伍, 以保障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现。要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和方法构建整体式财务管理体系。整体式财务管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 将财务与业务、产业链集成起来, 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拓展财务管理功能, 创新财务管理体制, 强化集中统一管理, 以价值管理为核心,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以信息系统为平台, 以预算管理为手段, 使财务管理与科研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相互融合, 相互支持, 以制度理财, 用指标管财, 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务资源保障。

刘尔琦告诉笔者, 航天三院整体式财务管控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一个体系框架, 一个基础平台, 一套规章制度, 若干个应用系统, 在此基础上, 建立财务业务的一体化流程。即:一个涵盖企业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整体式财务框架结构;一个实时动态、面向全员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一整套满足财务管理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执行的制度和规章体系;若干个应用系统, 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内控系统、产权管理系统等。同时, 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和资金管理手段, 协助经营管理者落实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 实现对经营活动的事前计划, 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 合理配置资源, 保障企业战略的实现;要通过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分析系统,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 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供决策参考;要通过财务分析工具, 结合经营运作信息, 对财务信息与经营信息进行深加工, 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为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与航天三院同发展和祖国航天事业共命运

多年来, 刘尔琦一直辛勤于航天战线, 获得多项殊荣。先后担任过数个重大工程 (项目) 的负责人, 主持过多项重大规划和计划的制定, 长期从事系统总体设计、项目管理、预先研究、信息化工程、企业综合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工作。保持着航天人“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 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 取得了很大成绩。当笔者问及他个人的成绩、荣誉和感悟时, 刘尔琦在平静中多了几分淡定。

刘尔琦说, 航天事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据了重要席位, 成功研制了导弹武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航天科技工业体系, 造就了一支以诸多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国家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模式。这些成果是我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重点标志, 但是, 与国际航天强国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存在诸如多头管理、项目设置分散、低水平重复、非良性竞争等问题。同时, 我们应该看到, 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地区局势更加严峻, 国际战略资源争夺激烈, 我国能源和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加大, 国际运输线和海外利益面临威胁。

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战略态势和国家发展需求, 加强航天战略的顶层领导和管理, 统筹规划, 以军事航天技术及其装备体系建设为重点,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和体制, 走整体式大航天的发展道路, 不断增强航天力量。我国航天事业一定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强军富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采访最后, 刘尔琦说, 在“十二五”起步的关键时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适时作出了“推进二次创业, 谋求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 提出了当前和未来改革发展的大思路、大方向, 明确了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总体目标, 部署了战略性体制调整、新兴产业培育和领域拓展、重大产业化发展平台构建等任务。“这对于航天三院来说,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百折不挠, 为了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辉煌中国》第二 集 解说词 篇3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字幕】2014年 两院院士大会

【同期声】总书记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解说词】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机者如神,难遇易失。中国的战略抉择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五年,科技创新正在让百姓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

创新,我们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再次焕发出撬动地球的力量。

【推出本集名:第二集 创新活力】

【字幕】内蒙古 呼和浩特

【解说词】

戴维,来自澳大利亚的小伙儿,在呼和浩特生活了七年。

娶了蒙古族姑娘,生了混血宝宝,女儿今年三岁了。

【同期声】

我特别爱中国的生活,我觉得中国的生活特别厉害。你不需要那个现金,我两个月差不多没有现金。

【现场声】

商贩:可以微信(支付)。

【同期声】外语教师 戴维 中国的移动支付,真发展很快,特别特别快。每个老人都会用微信,知道吗,在澳大利亚不会,他们也没有手机支付。现在这么方便,用手机买饭、买衣服、啥都会买,你现在也可以买车知道吗,这个也可以。

【解说词】

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这一次,中国又在引领全球支付体系迈入新时代。

(画面:机场接机)

戴维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把妈妈接到中国来一起生活。

(画面:超市购物)

想让妈妈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学会手机支付,很必要。

【现场声】

戴维:妈妈,看,我没有带钱,没有现金。

戴维妈妈:非常好。戴维:看看已经完成了。

戴维妈妈:非常简单,非常好。

戴维:我妈妈说太简单了,中国相当酷。

戴维妈妈:中国非常棒,我很喜欢,购物简单,支付简单,不需要信用卡,非常棒。太酷了,太棒了。

【解说词】

看病、下馆子、叫外卖,菜市场、加油站、甚至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

这个随心所欲的支付新时代,完全得益于中国云计算和金融系统运算实力的迸发。新技术的提升,还在撬动零售模式的世界级创新。

在杭州,诞生了全球第一家无人零售店。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扣款一气呵成。

在广州,这个无人商店更像一个大型自动售货机,想买什么,就手机扫码。

在北京,超市里安装了智能分拣系统,所有商品,线上线下都可以下单,30分钟就能免费快递到家。这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中国,一个用创新科技铸造起的时髦前沿、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国度。

【字幕】浙江 宁波

【解说词】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这是忻鹏大喜的日子。

骑上共享单车,迎娶新娘,这一天,一定要与众不同。

【画外音】宁波市民 忻鹏

就我这个城市,可能还没有人骑车迎亲。所以说我觉得蛮好的,就是想跟人家有一点不一样。

【解说词】

共享经济在中国的普及速度,让世界难以想象。

这个传统的自行车大国,只用了几个月,就把自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海洋。

虽然没有豪华轿车相伴,但浪漫丝毫没有减少。【画外音】宁波市民 忻鹏

从来没有那么多人拿着相机对我们拍,路上被围观的感觉,蛮好玩的。

【现场声】我愿意!

【字幕】无锡 共享单车制造基地

【解说词】

又一批新车型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王晓峰赶到工厂盯进度。

自行车诞生200年来,第一次因为中国共享单车的发展,被赋予新的科技属性。王晓峰也不曾想过,自己会因此而创业。

【同期声】摩拜首席执行官 王晓峰

我想在行业内,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壮举,一个创新的举动,因为在过去从来没有人能够去把数以百万计的连着网的这个移动的自行车,能够连在一起。

【解说词】

科技,正成为聚合中国创新资源的核心力量。

在中国,现在每分钟就有11家初创公司诞生,中国已经是全球创新的重要发源地。这是传统自行车装配线上看不到的工序。

轴传动能让自行车不再掉链子,智能锁装载了卫星定位。

【同期声】摩拜首席执行官 王晓峰

我们先后进了三个国家的五座城市,英国的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然后日本的福冈和札幌,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带给中国的城市的一个礼物,更多的是带给全世界的这个大城市的一个礼物。

(画面:摩拜实时卫星图)【解说词】

这张动态图,每一个亮点,都代表着一辆正在使用的共享单车。

这已经不是一家企业记录商业信息的简单展示,它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移动通信能力,精准的卫星定位系统,而拥有这种能力和系统的国家,全世界屈指可数。

【解说词】

中国人今天的生活,已经越来越有科技含量。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超过208万亿元,世界第一。交易成本下降,激活市场,全球近四成的网上零售交易都发生在中国。

外国人来中国最想带什么特产回家?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网购,纷纷进入了他们的清单。

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科技支撑下的中国买买买,正惠及全球。

智利每年80%的车厘子,要在中国卖掉。

旺季,加拿大每天都有直通中国的生鲜航班,中国人每年要消费加拿大龙虾7亿元。

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6年已达64.6%。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进入“万亿时代”,外商惊呼,中国遍地是黄金。

【解说词】

这里是中国快递业最大的智能分拣工厂。

要确保包裹在三个半小时内全发出去,必须依赖于这些不知疲倦的“小黄人”。在过去,要完成这个分拣量,至少需要100名熟练工人。

2000平方米的作业面积,可以产生的路径有3000亿条。怎样迅速找到最佳路径,又避免和其它“小黄人”相撞,要归功于一个厉害的大脑。【同期声】天津申通物流信息部经理 葛志中

我们整套的机器人设备,它五分钟的计算量,相当于北京我们最繁忙的首都机场,一天航班的起降的计算量。

【解说词】

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新效率、新速度,正在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下,找到新的支撑。

中国每年要产生300亿件快递包裹,智慧物流体系的建设领先全球。

这些省际交界的超级智能中心仓,分拣、装箱全都用上了最前沿的技术。

大数据系统甚至可以计算出每个包裹需要多大的纸箱,做到绿色环保。

无人车、无人机,以更快的速度运抵千家万户。

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快递业,正向每天运送1亿件包裹发起冲刺。

科技不仅快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字幕】沈阳 汽车试验场

【解说词】 信振宇,正在测试即将在2018年投放市场的一款新车。

中国汽车业历经30年与国际接轨,正期待一次实力的爆发。其背后,是“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蓝图。

在新一轮工业转型革命的跑道上,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科技支撑的先进制造业。

这是信振宇他们刚刚建成的智能工厂。

151台机器人等待调试,这些钢铁臂膀将承担车体的全部焊接工作。

【同期声】华晨汽车智能制造项目经理 信振宇

你看这条生产线全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机器人,这在汽车工业60多年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使用。

【解说词】

这些机器人,红色的产自中国,黄色的产自德国。

此前,高端焊接一直是德国机器人的天下,但现在这里有42台是中国制造,占到了近三分之一。这是中国高端汽车生产线上,第一次大面积出现“中国红”。

【现场声】

准备好了吗?各部门准备,开始。

【解说词】

发动机舱焊接,是制造的关键。

发动机舱曲面多,结构复杂。重达100公斤的焊钳,机械手要稳稳端住,不能有丝毫抖动,与此同时,手臂穿过缝隙时余量只有10毫米。

这种复杂工况需要高端智能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但现在,王金涛他们已经完全掌握。

【同期声】 新松机器人工程师 王金涛

国外可能用了四五十年发展的机器人的部分,我们现在用了八九年的时间,现在能够进入汽车生产线,实现这种高端车型的生产,那么就标志着中国的机器人已经进入了这种高端高品质机器人的行列。

【解说词】 这间智能工厂2017年年底将正式投产。未来这里每105秒,就会有一辆家用小轿车下线。

【字幕】沈阳 新松机器人生产基地

【解说词】

创新驱动下的换挡提速,在东北这个中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里更加直观。

这是制造芯片用的真空机器人,负载能力全球第一。它可以在真空环境下水平移动20公斤的半导体材料。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掌握这项技术。

这些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物流装备的主力军。这台能叉起3.5吨的货物,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大力士。

【字幕】2016年 总书记考察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画面:总书记考察机器人成果)

【解说词】

这些服务机器人,将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厅、咖啡馆和银行。而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数字化工厂,巨型自动化立体仓库里,抓取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空间里高速穿梭,精准地抓取任何零件。

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接近9万台,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又同比猛增55.1%。

【同期声】新松机器人总裁 曲道奎

几乎现在中国所有的制造业,现在都已经开始大批量地应用机器人,这个在过去5年前,我们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解说词】

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很快也将跃升世界第一。

“大眼萌”巡视机器人已经在广东电网上班,再恶劣的天气,它们也能巡检设备。

中国首台风力驱动机器人,参与了极地科考,它可以搭载50公斤重的仪器,在大风中不间断行走。

科研人员正在研究鱼鳍的摆动,这种仿生机器鱼,能在危险水域进行海底勘探,真正的鱼类会以为遇到了同伴。

【字幕】2016年 刘云山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画面:刘云山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中国正向制造强国迈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机床老大哥,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高端智能机床制造诀窍。

【解说词】

中国面板巨头的第六代柔性屏生产线投产,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

中国的超算已经站上技术制高点,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完全使用国产芯片,性能让对手望尘莫及。

衣食住行,新动能还在更多领域培育。

老牌家电企业的智能线上,现在每10秒就能造出一台个性定制冰箱。

六十年历史的奶业工厂,高品质牛奶智能线,正满足千家万户的需要。

新技术,成就中国流水线上的含金量。

在国家支持下,中国的智能工厂已经遍布146个行业领域。

【字幕】2016年 总书记考察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同期声】总书记

创新不是别人能赐予的,特别是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否则你只能跟着别人走。

【解说词】

今天,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科技应用方面,中国创新令世界惊艳。

【字幕】2014年 王岐山考察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画面:王岐山考察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解说词】

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正在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字幕】上海

【解说词】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增强国家实力,必须要有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2017年5月5日,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萦绕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取得了历史突破。

【现场声】首飞成功!

【解说词】

C919首飞成功,中国收获了又一个大国重器。

13公里外,浦东制造基地,第二架C919正迎来关键的生产节点。

【现场声】坚决完成研制任务!

【现场声】

工作人员:抬轮。

周贵荣:收起落架。

【解说词】

周贵荣正和同伴模拟起飞时的状态。

航电系统,飞机的神经系统。看似简单的拉杆动作,每秒会产生上千万个传输信号,有1000多个设备配合工作。

此前,全球只有波音、空客拥有大飞机航电系统的集成能力,相关技术严密封锁。

在C919身上,中国人研发出了自己的大飞机航电系统。

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同期声】C919副总设计师 周贵荣

我们这个本身研制成功的突破,不仅仅是研制一个产品,而是把我们整个研发的体系、我们的能力给建立起来了。

【解说词】

尖端技术,如同粮食,端自己的饭碗才会香甜。

(画面:总书记考察C919制造基地)

【字幕】2014年 总书记考察C919制造基地

【同期声】总书记 我们这个国家也是最大的飞机市场,每年的话要成百上千亿的都花在这个买飞机上,过去那个逻辑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我们现在要花更多的钱来研制,制造自己的飞机,形成我们独立的自主的这种能力。

【解说词】

大型飞机的重量,主要靠起落架支撑。

C919起落架必须承受住载重70多吨的飞机落地瞬间的冲击力。

【字幕】四川 德阳

【解说词】

要生产如此巨大的高强度钢部件,必须依赖眼前这台有13层楼高的巨型机器。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即将锻造C919起落架关键部件“主起落架外筒”。

【现场声】

叶林伟:压机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料干活。

工作人员:收到,收到。【解说词】

完成这次任务,操作手叶林伟胸有成竹。

他操作这台机器,已经为中国航母的燃气轮机、高铁的转向架,生产过各种结构复杂的大部件。

巨型模锻压机,是象征重工业实力的国宝级战略装备。

拥有它,制造大飞机、航母、高铁所需的高端大型模锻件,中国都可以自己造。

这五年,让中国人自豪、西方人赞叹的重型装备不断出现。

能吊起美军驱逐舰的千吨起吊机;能吊装英国航母的巨型龙门吊;被美国福特引进厂房的大型全自动冲压装线;还有与德国巨头同台竞技的中国首台十万空分压缩机。

它们每一个,都代表了这个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

【解说词】

中国的大飞机,不止C919。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顺利下线,填补了中国大型应急救援装备的空白。

运20首飞成功,实现中国大型运输机零的突破。全球能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机的国家没有几个,中国成功跻身其中。

运20列装空军的同时,短短几年,一批先进战机相继问世。

歼20,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让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发四代机的国家。

隐形战斗机歼31,综合作战性能优异,能同时试飞两种四代原型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

而这架翼龙无人机,没有盲区的眼睛可以360度旋转,能在空中停留20小时,大范围跟踪锁定目标,并执行打击任务。

在海上,第一艘航母“辽宁号”2012年交付入列,人民海军从近海驶向更远的海域。歼15舰载战斗机腾空的一刻,点燃了中国人炽热的爱国心。

2017年航母001A出坞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中国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

在海工领域,中国的成就同样令世界瞩目。【字幕】山东 烟台

【解说词】

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即将迎来首航。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已定,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深海利器。

这个海上巨无霸,有37层楼高,甲板有一个足球场大。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这是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

工作人员正在对推进器进行最后检查,这样的推进器一共有八个。它们的推力大小,完全靠计算机根据采集来的风力、洋流等参数,自动计算并控制,以确保“蓝鲸2号”能够在15级飓风下屹立不动。

要将推进器准确入位,需要潜水员和平台工作人员默契配合。

【现场声】

工人1:有没有阻挡?

工人2:没有阻挡,可以继续前进。

【解说词】 海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

几年前,中国还完全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

现在,不仅能够自己制造,而且领先全球。

【同期声】“蓝鲸2号”生产经理 程骋

我来这已经九年了。九年前大部分我们船上的面孔都是洋面孔。那么现在,大家都可以看到有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在引领着我们这个海工行业的发展。

【字幕】南海

【解说词】

“蓝鲸2号”试水的同时,它的哥哥“蓝鲸1号”正在南海深处,执行一项重大任务。

邱海峻,奉命降落平台。

水下1266米,中国首次海底可燃冰试开采,正在进行。

这团红色的火焰,就是被点燃的可燃冰。

这是一种深藏在海底沉积物和陆地千年冻土当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上可燃冰的储量可以供人类使用千年,怎样把它开采出来,全球30多个国家都在竞相研究。

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可燃冰安全开采持续了整整60天,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

60天,中国完成了这个领域20年的赶超。

【现场声】

向祖国致敬,向祖国致敬!

【现场声:唱国歌】

【解说词】

中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一个个世界领先水平的深水重器,接连入水。

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经完成152次试验性应用下潜,下潜深度世界第一。地质、生物、越来越多海底奥秘被发现。

【字幕】“彩虹鱼”号无人潜水器 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了中国深潜器的身影,深海11000米,这是中国人标记的未来。

作为世界造船大国,中国的船舶订单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订单占有率三大指标,世界第一,世界上已有船只类型95%以上中国人都能造。

【字幕】2015年 总书记考察浙江舟山造船企业

【同期声】总书记

船厂职工:总书记好!总书记好!

(画面:热情的人群欢呼)

总书记: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吊就起来。

【解说词】

这种长度接近3个足球场的LNG船,需要确保液化天然气在零下160度环境中安全运输,这颗“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建造。

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远望7号”船,首航一年已经为“天舟一号”、“嫦娥五号”的发射立下了赫赫战功。这艘大型测量船集当今船舶建造、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于一身,947套科研设备可以执行各类航天器的测控任务,是国际一流的“海上科学城”。

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正在迈出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瞭望更多的战略领域。

【字幕】贵州平塘

【解说词】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综合性能是美国著名望远镜阿雷西博的10倍。

它将帮助人们探索百亿光年以外星际间的互动信息。

姜鹏将带领团队执行天眼落成后最重要的馈源舱调试任务。

如果说FAST是眼睛,馈源舱就是它的瞳孔。

用六根钢索拉起馈源舱,将重达30吨的舱体,在高空精准定位,误差不超过10毫米,这样的工程难度世界上前所未有。

【同期声】FAST工程调试核心组组长 姜鹏 因为这个设备是从来没有人干过的,这么做过的事情,它也没有什么可参考的经验,在你真正实现前,也没有人敢给你这个答案。

【解说词】

天眼建设,每一步都是难关。

基础科学是研究之母。一个国家能否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需要基础科学领域的响亮发声。

从提出构想到建设完成,三代科技工作者,历经22年,先后攻克了十多项世界级难题。

【同期声】FAST工程网络工程师 杨清亮

现在我们在望远镜底部,看到的反射面它实际上浮在半空中的,因为每块反射面板大约50平方米,所以当时我们其实想过很多的吊装方案,甚至包括热气球的吊装,像这种大跨度高精度的吊装方案,在全球来说,也是没有先例可循的。

【解说词】

7000多根钢缆织起的这张巨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工程。

4450块反射面板,每一块都可以转动。中国天眼的发明意味着,人类观测太空已不存在任何死角。

【同期声】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郑晓年

这种有创新的东西,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一直在说,FAST只有中国人能建成,因为我们可以举国体制办大事情。

【解说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举一国之力,为未来打下坚实的根基,这是中国独有的创新优势。

【现场声】

馈源舱检查完毕,符合起舱条件。

各部门准备就绪,开始起舱。

【解说词】

舱索联动,馈源舱终于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

【现场声】

祝贺我们第一次舱索联调成功。【画外音】FAST工程调试小组 姜鹏

有很多当时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正一步步在实现,我觉得这个是蛮有自豪感的。

【解说词】

一项项尖端创新,正不断拉伸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想象。

【字幕】“玉兔号”月球车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创造了在月工作时间全球最长纪录。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提前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中国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天宫二号”,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国际航天专家预测,202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字幕】2016年 总书记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通话

【同期声】

总书记:你们已经在太空生活了半个多月,全国人民都很关心你们。航天员:我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解说词】

站上科技制高点,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拥抱未来。

【解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当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字幕】广东 深圳

【解说】

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正在中国构建。

【现场声】三二一,请敲钟……

【解说词】

这一刻,姚力军和他的团队等待了12年。

全球掌握芯片金属靶材制造技术的公司只有美国、日本几家公司,姚力军他们是最先进入到这一领域的中国企业。【画外音】宁波江丰电子董事长 姚力军

我是在国家的感召下回来的,就是要把中国的芯片材料做强做大,不受制于人。

【解说词】

芯片是中国输不起的战略领域,中国每年芯片进口的花费已经超过原油。

姚力军是全球掌握高纯度金属靶材核心技术的少数专家。

金属靶材,作为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中国这个领域之前一片空白。

现在,姚力军他们不仅结束了金属靶材必须依赖进口的历史,甚至冲进了这个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这背后,关键是人才。

【解说词】

每次一有这样的聚会,就是又有同伴回国了。

“千人计划”的归国专家,都可以住进这样的,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寓。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中国留学海外的人才,回国总数已经突破265万,其中有70%都是近五年回来的。全国为留学人员建起的创业园有347家,与众不同的创业环境,让他们看到了更多发挥才智、展现价值的空间,看到了中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巨大成效。

【现场声】

回国人员1:你做一个企业的话,你想去创业,能够做到拎包入住的话,这省了你多少麻烦。

回国人员2:注册公司你花了多长时间?只花了13天时间,从递上去,在日本都办不到,可在这里能办到。

回国人员3:免费给我们厂房。

回国人员4:现在情况就是,电不够用了,那就给你想办法来解决增容。

姚力军:但同时背后是什么?是大家对我们的期待,人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待遇,创业拎包入住,什么都优待你,你怎么能够回报这份期待。

【现场声:歌声】

【解说词】

歌声里的斗志,催生出又一个新成果。

这是刚刚研发成功的高纯度钨靶材。它的制造技术之前一直被国外垄断。突破它的研发小组,是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年轻人。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托起了中国的人才体系建设。

姚力军回来的时候,国家人才工程只有“千人计划”。现在,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的“万人计划”已经启动。

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国家,必有希望。

【字幕】2016年 总书记考察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同期声】总书记

现在这么开放,来去自由,我们每年的留学生就是几十万,有很多我们土生土长的,也有很多海归,现在的话,择天下之英才而育之、而用之,我们自己是可以培育出我们的人才。

【解说词】

年轻人挑大梁,正成为中国创新的隐形利器。

西安,平均年龄三十出头的飞机研发团队,被国际同行誉为最年轻的设计大脑。成都,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将引领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未来。

【字幕】2015年 张高丽调研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画面:张高丽调研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这些充满朝气的笑脸,已经是5G技术的研发主力。

无锡,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年轻的双手刚刚创造出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合肥,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接连实现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中国已站在全球量子研究的最前沿。

参与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中国新一代正全面接棒。

这些年轻工程师正在研发“人造太阳”,他们正努力揭开人类能源利用的终极秘密。

雅砻江地下2400米深处,年轻科学家努力寻找着被称为“宇宙幽灵”的暗物质,中国现在是全世界距离发现暗物质最近的国家之一。

瞭望人类未来的还有这里,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基因工程师,他们对世界基因测序的贡献已超过了50%。【解说】

让世界羡慕的中国实力还有他们——

这些中国航天一线科研人员平均只有30多岁,这是让全世界航天人都羡慕嫉妒的年龄。

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中国创新的沃土上,他们蓬勃向上。

【字幕】2014年 两院院士大会

【同期声】总书记

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解说词】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这个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科技是国之利器,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企业赖之以赢,国家赖之以强。

创新驱动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正越来越近。

【动画:成就数据】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208万亿元 世界第一

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9万台 世界第一

全国人才资源总量1.75亿人 较五年前增长43.8%,世界第一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年均超100万件 世界第一

2016年研发经费1.57万亿元 比2012年增长52% 世界第二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2012年52.2%提到2016年56.2% 2017全球创新指数 中国第22位(从2013年第35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第一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初中二年级下期末复习计划下一篇:这就是我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