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精选11篇)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1

作者:甘肃岷县十里初中杨作栋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笔者从多年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世纪,我们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哪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实际,尝试和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1.注重教法,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新路子。2.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3.学习目标明确化。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具有诱发、导向、激励的功能。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理课本每单元后设有“自学园地”的阅读篇、技能篇、练习篇三部分内容,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任务。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识结构。所谓地理知识结构,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地与理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通过知识内容小结掌握知识、了解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教学较为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知识间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正向与逆向的网络结构。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2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 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 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 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 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 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 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 (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 , 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 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又如, 讲“数轴”的概念时, 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一是度量的起点;二是度量的单位;三是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 学生容易理解,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 不会让学生感到抽象, 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来说, 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 注重概念形成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例题”, 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 负数概念的建立, 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 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 2, 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就用分数。其次, 观察两个温度计, 零上3摄氏度, 记作+3℃, 零下3摄氏度, 记作-3℃,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再次, 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最后,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 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 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 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 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例如, 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了解引入垂线的背景, 即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是直角时, 其余三个也是直角, 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二是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 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三是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 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 “一般地, 式子 (a≥0) 叫做二次根式”, 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 (a≥0) 是一个整体概念, 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 讲授函数概念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 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 进行逐层剖析。一是“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二是“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三是“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 即允许值范围;四是“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 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四通过变式, 突出比较, 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 概念一旦获得, 如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巩固概念, 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 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和本质特征, 同时, 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 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 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 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 通过这样的训练, 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 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 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 把所学概念与类似的、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 分清它们的异同点, 并注意适用范围, 小心隐含的陷阱, 帮助学生从中反省, 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 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重应用,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 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 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 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 通过练习、讲评,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 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论如何教好初中地理 篇3

【关键词】地理;重要性;初中生;奠定基础

在外出旅游时,当你看到那些绮丽的自然风光,是否会忍不住惊叹大自然这无与伦比的美丽;在寻求知识中,当你发现那些奇妙的自然现象,是否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切的发生,都与地理这门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带领你走进这美妙的世界,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可是对于刚踏入这门学科门槛的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从近乎零基础转变成学识渊博呢?因此,教师就起着很大一部分的作用了。一个好的教师,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一切陈规打破,呈现焕然一新的精彩。我教这门课也有一些年头了,在此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探求最适合学生的方式,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的教学经验:

一、要求学生备好基础工具

我们都知道,地理的学习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而自然地理会涉及到很多的图,那么要教好初中的地理,首先就要熟悉这些图,会画图,再引导学生识图,所以每个学生在上课时必须准备好一本学习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个画图本以及画图工具。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比如在学到七大洲四大洋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还要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再比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中非和西非的石油运输路线,教师要要求学生能够动手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而不是为了美观。既然拥有了地图册这本工具,就要引导同学们经常去看去巩固,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就像一个人见你多了就记住了他,同样,一幅图看多了也就记住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们就会投入精力去学习。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十分重要。拥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列举身边事例,以“谈话、聊天”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建立“学习地理兴趣小组”,让喜欢探索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将学所到的知识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此外幽默诙谐、充满生机的课堂也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配合老师。所以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堂模式一定要改变,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在课堂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在课堂中。

三、注意重难点的层次性,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阶段没有明确的地理这门课程,所以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初中生对于地理基础近乎为零,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教这门课程重难点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目的的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减轻一些学习的负担。毕竟太多的知识太多的难点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不应该给他们多多的学习压力。所以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由简单的知识点逐渐上升到重难点,给学生一个缓冲的过程,让他们可以有时间去消化所学习的知识点。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的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认真完成,会达到客观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记忆地理知识的小方法

地理知识很多很多,可能学生会觉得记忆起来很困难,觉得会记忆混乱等等。显然死记硬背是十分不可取的,即使背下来了也可能会忘记甚至记忆混乱。其实这么课是有很多规律和记忆窍门的,掌握了这些小窍门便可以轻松自如的运用了。所以教师要提供一些关于地理知识的记忆的小方法,比如:趣味记忆法、比喻记忆法、字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联系记忆法等等。这些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点的小窍门。现在我们举一些趣味记忆法的例子吧,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编成诗歌让同学们方便记忆。如关于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这块内容,可以让学生这样来记忆: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如此一来,编成了顺口溜,学生记起来也容易了很多。因此教师可以经常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自己编写、来帮学生总结一些这样的小方法。

五、结束语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教师可以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去思考去探究。只有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发现更多奥秘。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世界去探求这神奇的世界吧!

【参考文献】

[1]周理东.[J].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下)期刊.2012(01).

[2]张文光.[J].理教学课堂策略要与时俱进.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3(01).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4

《初中地理科目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

我校已经在2013年年底,已经全部安装好了“班班通”的教学设备,对于全面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提高我教研组的成绩,所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地理教研组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中重点讨论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有5大优点:第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第三,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第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第五,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还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容量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信息,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传统教学,是指“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优点:

传统教学有不可弥补的缺陷,1、板书化时较多,影响信息量;

2、黑板利用率低,经常擦拭黑板,再加上粉笔质量不好,影响教室的空气;

3、由于粉笔字小,还由于教室过于狭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板书不能保证后排的学生能看清。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从互连网上下载;二是从出版社购买;三是自己制作。

现在,互连网上的课件很多,可以利用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工具直接输入“××课件”的方法进行搜索,搜索到的课件只有部分是可以下载的。但这样下载的课件,它们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含不少错误。即使偶尔碰到较好的课件,可能因所使用的教材不同等原因,不加修改是不能使用的。

从出版社购买的课件,一般制作水平较高,动画设计较丰富。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一个教师而设计的,它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该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因此,它变得面面俱到,实际上则没有重点。这样的课件,如果不加修改地使用,也是不行的。

自己制作课件,虽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但工作量巨大。往往是开头兴致勃勃,但往后会因时间来不及而草草收场。

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因此,获得课件的有效方法是以一两个内容比较好的课件为蓝本,以自己的设计思想截取其中的有效部分,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重新组合和加工,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不断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课件。

所以,无论你的课件的来源如何,学会修改和制作课件对每个使用课件的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很多,用于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工具首推微软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工具,它使用方便,通用性强。本文提到的课件均以PowerPoint制作。

现代化设施的运用,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几十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量就大大地增加了。制作一张合格幻灯片平均需要20-30分钟。制作一堂课的课件那就更不用说了,起码要用两天的时间。教学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尽管准备工作量大、时间长,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去使用它,发挥它最大的效用。

下面我对课件制作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课件的整体设计思想

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主要是方便学生学习。

文本应简练,重点应突出,多媒体课件如果文本太多,整篇的文字会使同学们感到困惑,不能罗列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成篇的文字会使同学看不清,笔记无法记。

图像应能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虽有几幅图例但不能说明重点内容或需要图像说明问题时又没有图例,有些图例不清晰或者图例与底色对比度差,解剖关系看不清,使同学们难以理解。图像清晰,虽文字不多,但听后易理解和记忆是一个好课件的标志。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例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笔记量。

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

2、配色方案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能使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清投影,首先必须选择一种幻灯片配色方案。

PowerPoint自带有几个标准配色方案,这些配色方案是由专家设计的,每一种配色方案中分为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和强调等八种颜色用途,可选择其中的一种配色方案使用,一般不要随意改动其颜色和颜色用途。

有三种常用的配色方案。第一是蓝底白字;第二是白底黑字;第三是黑底白字。

蓝底白字配色方案,色彩艳丽,适合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在光线较亮的教室用投影机播放的效果不是很好。

白底黑字配色方案,所使用的颜色不多,但由于其背景色与教室的环境相协调,播放的投影效果很好,建议使用这种方案。如果嫌背景单调,可以插入浅色图案或经过冲蚀的照片。

黑底白字配色方案,由于其反差大,其背景色与计算机屏幕的本色相协调,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很清楚,但不适合在教室用投影机播放。原因有二:一是黑色背景与教室的环境不协调,上课时,考虑到学生看黑板和记笔记的需要,教室的光线不是很暗;二是有损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因为投影机在黑屏时其内部的温度最高,容易导致使用中投影机自动关灯。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黑屏。

我们必须注意一点,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效果可能与投影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投影机所能够显示的颜色只有计算机屏幕的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试验表明,若在课件中用原色和饱和色,一般不会出现投影色彩丢失的情况。

在幻灯片中不必使用太多的颜色,过多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

在幻灯片中要谨慎使用红色。红色一般起警示作用。如果要强调某一内容,在不同的配色方案中应使用不同的颜色。例如,在蓝底白字配色方案中使用绿色表示强调,在白地黑字配色方案中使用蓝色表示强调。3、字体和字号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字体和字号的选择也很重要。经过比较,黑体和楷体是两种投影比较清楚的字体,如果加粗显示则效果更好。宋体是一种常用字体,但由于其笔画不均匀,故不适合用在幻灯片中。一般标题用黑体,正文用楷体,建议加粗显示。

在幻灯片中不要使用过多的字体,因为人眼要适应一种字体需要有个过程,如果字体变化过多会造成眼睛不适应,而影响播放效果。如果实在需要变化,可以使用字号的变化来代替字体的变化。

字号的选择最重要,投影能否看清,关键是字的大小。在投影幻灯片中,字号最好不要小于28磅,最小不能小于24磅。显然,字号是越大越清楚,但这就使得一张幻灯片上容纳不了多少字,这时可以将内容分割成几张幻灯片,因为对幻灯片的张数没有限制。当然,文 3

字和图像也不是尺寸越大越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概念分割成几张幻灯片。建议不要把幻灯片制作得太满,尤其是在其底部应留些空白。

如果利用PowerPoint自带模板制作课件,自带模板中的文字尺寸一般都嫌小,必须增大尺寸才有理想的观看效果。

4、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和声音问题

自定义动画可以设定幻灯片中对象的显示顺序,这可以模拟板书,能起到板书的作用。在PowerPoint中,有19种自定义动画效果,我们完全有可能让对象飞起来。但是,过多地使用飞入飞出会使人眼花缭乱,影响课件的播放效果。一般地,我们仅需使用百叶窗、擦除、切入、收缩、展开等少数几种动画效果。我们既要使课件富于变化,又要减少观看者的视觉疲劳。

在PowerPoint中,有16种自带声音效果,在显示对象的同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声音,不用不能体现多媒体的效果,用多了会干扰课堂讲授。我们一般在幻灯片切换时加入照相机的声音,主要是要告诉学生幻灯片已经切换;在重要的概念处加入风铃的声音,告诉学生这里很重要,应该记下来。注意:播放时应控制音量的大小。

我们不能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过多的渲染屏幕而不适当地增加音频、视频或附加信息,这样无关信息过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并不好。

5、幻灯片版面的设计问题

在版面的选择上是用PowerPoint自带的版式,还是先选择空白版式然后在空白版式上自行设计,这要由所讲的内容决定。对于全是文字的幻灯片可以选择它的固定版式,对于其他无法用固定版式表达的内容就应该用空白版式再插入需要的对象。后者所花时间较多,艺术性更强。对理工类的课程要大量使用这种版式。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原则是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录,不要过于拥挤,文字和图象要清晰等。

三、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

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固然重要,但课件的合理使用更重要。可以想象,同样一个课件,由不同的教师使用,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下面我对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要求同学记笔记比只听不记效果好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好要求同学记笔记。记笔记可以让同学有事做,不易打瞌睡,同时也能放慢教师的讲课速度,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笔记并不是要他们抄投影,而是要求他们能记下授课要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示传递给学生信息,让他们将重点记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时的提示音,或特殊显示,或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很重要的方式提示学生。要求同学记笔记时,教室里的光线就不能太暗。

2、合理使用黑板比只用投影不用黑板效果好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随着幻灯片的切换,前面的内容则消失,它没有用黑板时板书停留的时间长。这时我们应该将重要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同学记忆和理解,也便于教师后面内容的使用和讲解。

在讲课时,会出现一些随机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课件时是没有想到的,这时就可以利用黑板将它表达出来。

另外,有些内容就适合于用黑板讲解,这时我们没有必要使用投影。尤其是上习题课,还是应该让同学们上黑板练习,这样能及时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合理地使用黑板,多种媒体并用,到很好的效果。

3、在投影屏幕前面对学生讲课比站在计算机前讲课效果好

良好的教态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讲台是教师展示自己的一个很好的舞台。教师讲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同时关注同一个媒体。在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应该同看投影屏幕,手上可以拿一根教棒,即教师站在投影屏幕前面对学生讲课。

讲课时我们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应该看着对学生,形成一种对视,用动作和手势帮助他们理解,并留意他们的反应,以便确定他们是否听懂。这样讲课会更贴近学生,让他们觉得更亲切。这里要注意:教师要不断变换所关注的对象,观察不同人的反应,这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也能惊醒一些已经走神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使用了无线话筒,这时无线话筒应该距离嘴10-15cm,最好夹在胸前的衣服上,因为这种话筒就是这样设计的。有些教师喜欢将话筒拿在手上讲课,这时会出现声音过大,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干扰其他教室的教学。另外,将话筒拿在手上也不方便做手势,无形之中就少了一只手。

如果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或站在计算机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教师一直坐或站在操作台前,眼不离电脑,同学既看不到老师在讲授中所扮演的角色,又看不到板书,这种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正像同学反映的“有些老师只不过是将书本的内容照抄在电脑上,对于他们来说,照着幻灯宣读比照着书本更方便”。

4、在课堂上适当提问比只讲不问效果好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课堂上适当提问,一可以控制讲课速度,二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三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四可以惊醒已经走神的同学。

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5、幻灯片切换时适当停顿比不停顿效果好

在利用多媒体时,要做到两统一:一是语言表达与操作相统一;二是讲解内容与图像显示相统一。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6、课件与板书的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切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盲目、随意,甚至本末倒置。

浅谈如何上好理科班的地理课 篇5

【摘要】受高考指挥棒影响,理科班地理学习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一困惑,结合日常教学实际,拟提出四个方面的教学思考,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展开论述,希望能改变理科班地理不良的学习局面。

【关键词】地理、理科、教学、思考

理科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明显倾向于语、数、英、理、化、生这六门高考科目,而对于地理这门会考科目,学生顾及的是少之又少,除了上课听一下,平时几乎不预习课本,课后不复习,也不做练习。学习方法上,采取文科式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归纳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缺乏与其他科目的联系。理科班每周仅2个课时,就使得原本不充足的课堂时间更加捉襟见肘,只能以“我(教师)”为主的“大讲特说”式教学,无法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而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大减。上地理课时,学生情绪普遍不高,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讲话,做其他科的作业,看他书籍等。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在主动学习,认真听课,多数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应付,把这一节课的时间打发过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几句话。这样下来,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地理知识上的严重缺陷,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严重偏科现象。再加上家长们往往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所以要求子女把时间、精力都花在所谓的“主科”上,“副科”及其他活动一概不管,这就是所谓“集中精力读书,全力以赴攻‘主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定势——地理是“副科”,学不学没关系,不碍大局。在学校方看来,学校的办学质量好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小,主要就体现在升学指标上。所以只重视“主科”,忽视“副科”。

要搞好理科班地理教学这样一个困局,我们应该如何破解呢?我认为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信任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理科班要改变学生对地理课的畏学、厌学、不学的状态及情绪,我认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理科班的地理课时少,因此,我力争上好、上精每一堂课,课后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不知不觉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把你当作老师,课堂外把你当作朋友知己。

二、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理科的地理教学,最关键的不是把知识讲得多么的深刻,而是如何让学生感觉到这个知识对他有用。不管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备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哪些实用性知识,并且要找到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有所收获,切忌照本宣科。让学生感到没有用的东西,他们是不会乐于接受的。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当某一课的内容实用性很强,或者涉及到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是急于了解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很少有走神的事情发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1、注重选择技巧,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政治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好的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内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体验和兴趣。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认为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更多地应用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情境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

(3)情境要能促进知识的生成。“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2、贯穿启发引导,促进有效合作。

针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对诊下药。在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后,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才能深入;合作学习后要总结归纳,对于学生没有理解明白的,教师应进一步加以解释,点明主题,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纳。教学活动探究应该是追求其有效性,而非“秀”一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探究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3、关注多媒体优势,发挥辅助功能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应用多媒体辅助学科教学的意义在于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力求做到时间上有宽度、内容上有深度、活动上有广度、效果上有信度。切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滥用。注意扬长避短,根据任务要求和媒体的性能特点进行选择;坚持以人为本,为促进学生更有效、更成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同频共振,避免给学生强加过重的信息加工负担。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合理设计和开发,使之与其它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4、学习提高发展,提升专业素质(1)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 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学习《考纲》,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课改信息,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积极参加市、区培训,对自己的目标要高标准,多层次,突出实用性。加强典型引路,强化榜样作用,多与参与教改的兄弟学校、同行交流经验与心得体会,学习他们的长处。

四.注重关注当年的热点问题和本地的区域实际问题

在会考的试题中涉及到的热点问题、区域实际问题和地理学科相结合的知识点较多,这反映了综合考试和会考考试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更加注重考查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要求我

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重视学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在会考总复习中可以针对热点和实际问题适当进行专题复习。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6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教学课堂。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洗脑”与“充电”乃大势所趋,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地理教师必须坚持依法执教与以德施教相结合,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的艺术,会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团结协作,成为综合型、事业型教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把握课程目标导向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让学生一人说一个例子来证实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很快就认识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认识到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从而很快的掌握了简单的天气符号。

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认为“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创设公平竞争和追求成功的机会。“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三、贯彻正确的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养成学生自探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自主选题、研题,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在指导学法时,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情智结合、文理结合和学用结合等“八个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四、凸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上活初中地理课的方法 篇7

那么, 有哪些方法可以上活初中地理课呢?十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生涯让我明白, 上活一节初中地理课, 以下是三种非常不错的方法。

方法一:营造学习情境台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 学习就积极主动, 乐此不疲。如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世界时区》这一内容时, 我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同学们, 你们身边有孪生兄弟或者是孪生姐妹吗?你们听说过哥哥的年龄比弟弟的年龄小, 或者是妹妹的年龄比姐姐的年龄大吗?这样全班学生立马来劲, 很多学生睁大眼睛窃窃私语, 有的干脆大声说, 老师, 这是不可能的。同学们, 有可能, 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内容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随即我导入学习内容, 这时候连平时上课很爱睡觉、很多小话、很多小动作的顽皮生都洗耳恭听。经过讲解以及全体师生的互动, 最后得出结果:当哥哥或者是姐姐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东十二时区的“远洋号”轮船上, 于2008年2月16日上午8时呱呱降生之后, 再过半小时当“远洋号”轮船从东十二区向东行进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十二区时, 弟弟或者是妹妹也来到这个充满幸福的世界, 这个时候当地时间恰好是2008年2月15日上午8点半钟。这时整个课堂沸腾了, 很多学生都说真有趣, 有的干脆索性站起来高声说老师真伟大, 这个知识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方法二:走向生活, 走向实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不是培养一批地理学家, 而是以普通的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技能, 以会生活会学习为目标。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应选择一些接近生活, 接近实际, 有实用价值, 并对学生的行为、爱好有导向作用的知识材料来满足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无形中就拉近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生活中, 学习地理对自己终身有用, 学生学习就有劲了。

方法三:增加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魏格纳在病床上偶然看到世界大陆轮廓的布局, 就大胆提出“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说。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 有些地理内容, 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材料让学生搜集, 或让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探究。例如在学习《经纬网》这一内容时, 北纬30度纬线附近, 不约而同地云集了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岛、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为什么这些自然奇观和自然谜团历经沧桑都频频出现在北纬30度附近一带?它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 更向人类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通过适当增加这些带有探究性的内容, 可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激发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作为目标培养;把学校地理教育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增加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就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可以将后进生从“偏科、厌学”引上“要学”之路, 最后走上平稳的“会学”、“乐学”的学习轨道上;将优秀学生带入一种更高的学习层次, 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政治 篇8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9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李年军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地理是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因而在初一开始接触地理时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于以后的地理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那初中生需要养成哪些学习地理的习惯呢?我认为整体上可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地理科目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要学生平时花较多的时间去学习地理是不现实的。所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关键,而如果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前准备非常重要。一般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一是要保持安静,保持心平气和;二是地理课代表要检查学生把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摆放在课桌上,把其他不相关的资料收进课桌,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可能干扰学生上课的外在因素。

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后,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堂习惯的培养了。笔者认为课堂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让学生能够形成保持课堂安静的习惯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教学效果的保证。如果学生课堂上的心情太浮躁,那么老师所讲的很多知识点都不会被学生掌握在心里,而是左耳进右耳出,一节课下来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当然初中生都处在生长的活跃时期。好动、讲小话是他们的天性,但老师有责任耐心地提醒他们要操持安静,有时可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一直到他们形成保持课堂安静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一旦形成了做笔记的习惯,那么他的心思也就花在了听课上。当然,地理与其他科目不同,做笔记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笔者认为笔记最好写在书本上,不需要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有些学生喜欢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笔记,笔记写得很工整漂亮,但没有实际效果,1因为地理课本是以后复习的重点,笔记只有写在课本上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二是笔记要做到相应的位置上: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图,现在地理课本基本上也是以图为主,所以应该要求学生要把相关的笔记写在相应的图旁边,这样有助有加强学生读图、分析图、理解图的能力,也减少了学习地理的枯燥性;三是笔记要精做:有些学生喜欢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都做好笔记,这是不好的习惯。既浪费了时间,可能又因为做笔记时间过长而没有听到老师讲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所以笔记要精做,比如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词语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书本上有的内容只要打记出来就可以了;四是要多做课本的活动题,现在湘教版地理书是活动题的比例很高,而且很多都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题型化,是考试的重点对象,所以学生要多注意这些活动题。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的第一个小标题是有关中国地势特点的内容,但课本改变了过去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方法,直接摆出一幅“中国地势剖面图”,然后就是三个活动题,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活动题的思考总结出中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

现在初中地理的知识难度比以前加大了很多,特别是有关经纬度和气候的知识,使很多初中生谈而生畏。对于这些让学生感到惧怕的难点,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学习和思考,由简单到复杂,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掌握这些难点,才会让学生真正学懂这些难点,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给学生讲解难点,很多学生是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点的。

如在分析造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时,我是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冬至日太阳日照图。

然后讲解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提问:

这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多少度?

在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变化的?

白天的时间长短是又如何变化的?

通过层层提问,最后总结出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光照强度比南方弱,获得的热量比南方少;同时北方白天时间较短,获得热量的时间就比南方短,也使北方获得的热量比南方少。因而冬季北方比南方气温低很多,温差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从地图当中可以获得非常多的地理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减少学习地理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现在地理考试多是以地图的形式出现。当然,读图并不是简单的把图看一遍,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的,要带有目的性地去读图。不然看地图就像看照片一样,欣赏一遍,结果什么信息也没得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呢?地理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做典范,上地理课时要尽量把课本的文字知识点通过地图展现出来,多从地图中提问让学生根据地图来回答问题、总结结论,这样学生以后就会潜意识的懂得要多用地图;学生平时自己学习地理,识记地理知识时,也一定要结合地图这个工具。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区感到非常害怕,都认为要记那么多的地形区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我就先整理出几张下面这样的地图,先让学生把山脉位置弄清楚,然后就以山脉为骨架把中国重要的地形区都填到图当中,填了几遍学生就非常轻松地把中国地形区的位置记下来了。

课后习惯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查。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很多课本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对课本地图也更加熟悉。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和分析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目前初中地理作业基本是以课程基础训练为主,题目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对于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是非常有重要的。那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呢?

一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平时作业过程中很多学生地理题目没做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做作业时题目都不看就选上了答案,还有很多学生经常漏做题目,特别是对于一些填图题和画图题;

二是多教学生做题方法:

1、选择题要多用排除法。如下题:

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干湿同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是()

A、亚洲大部分处在高纬度地区

B、亚洲处在东半球

C、亚洲纬度范围广,经度跨度大

D、亚洲四面临大洋。

本题选择C答案,可能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但可用排除法,A亚洲应该大部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不是高纬度地区;B亚洲并不全位于东半球,也有位于西半球的地区;D亚洲是三面临大洋,而不是四面,排除了A、B、D,正确答案就只有C了。

2、材料题注意从材料当中去寻找和分析答案。如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及是世界上长绒棉产量最大的国家,长绒棉纤维长度在33﹒4~40毫米之间,主

要产于北非尼罗河下游的绿色长廊和三角洲。

材料二:长绒棉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生长初期需要有充足的水源,生长后期需要晴朗的天气。

问题一:埃及种植长绒棉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埃及的长绒棉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在上课时老师一般只会简单的讲下埃及长绒棉的分布和种植条件,不会做重点讲。但本题却详细地考了长绒棉的分布和生长条件,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去从材料中找信息了。先简单看下材料,第一段材料讲了长绒棉的特点和分布特点;第二段材料则讲了长绒棉生长需要的条件;而这正是我们问题需要的答案。所以埃及种植长绒棉的气候条件是:充足的光照,生长后期需要晴朗的天气(材料二);埃及的长绒棉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材料一),其原因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分析尼罗河的作用)。

3、填图填要注意名称与位置对应正确,并学会从图中分析问题答案。如下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10分)

(1)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C.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海。

(3)图中武夷山脉的走向大致是,它是江西省与省的分界线。

(4)导致图中甲、乙两地区农作物熟制不同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中国局部地区图

三是要尽量要求学生表述的语言要地理化、精简化,答题要答到要点上;

四是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更正错题。每一次老师改完作业后学生都要主动去找自已哪些题目没有符合要求、分析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更正,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一些难点的突破。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10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如何上好习题课呢?通过听杨竞老师的培训有很大的收获。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如何备好习题课(理念、目标、内容(选题)、教法)

1、备教师: 教师要更新观念 ;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 反思学生学习效果的成因等

2、确定教学目标:和新课一样,教师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尤其是我们教师要清楚自己所教的学生的情况,他们哪里会了掌握的很好就不需要再重复,哪里不会或者已经发生了混淆的地方就是我们上课要解决的问题,某种重要方法运用的不够灵活,它就是我们要加强练习的。如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教学目标可能和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不一样,但是它一定要适合您所教的学生的。

3、精心选择题目:一节习题课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①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

②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当然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计算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悟”。

③习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可以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层层深化,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与不同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组合。

④ 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数量要适中。不要搞题海战术,但巩固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的必要的题目还是要有的,要让每个题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对学生而言,要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与他们交流,及时改变教法和教学进度,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我们教学理念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对于教师而言,从宏观看,数学习题课要敢于突破,不要程式化,可以从讲授顺序、讲授的深度和广度、讲授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反思。尤其要重过程、重复习、重纠错、进一步从讲解上缩短时间,留足学生练习和反思的时间。从微观看,既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性,也要关注重视题型研究的技术和艺术,做到两个“对”——题型设计“对”位。即选题要精,练习要准,点拨要狠,纠错要细;题目讲授“对”路,即讲授节奏要当,思路要清,分析要实,效率要高,把握三个“点”——教材内外打通的“制高点”,挑战思维的“聚焦点”,变式训练的“创新点”。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 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的课前2分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香港繁荣的影视片段或景观图片,以《东方之珠》音乐作背景。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用这样一段影视片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巧设问题:“便捷的海陆交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怎样便利的条件”,从而突出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现代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中的“大陆漂移假说”,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用多媒体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上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河流和湖泊》一节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再用动画来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原来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又多,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能。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地图》一节中“地形图的判读”时,可从获取身边的地理事物来进行地形图的讲解,从而表现出山谷、山脊、缓坡、陡崖等特征,标出等高距,利用立体垂直切割的方式体现出两个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这样就可以克服了利用传统挂图进行讲解时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讲地形图的绘制时,用闪烁来突出山顶、山谷、河流、山脊或陡崖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上一篇:销售员的五大禁忌下一篇:制定发展措施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