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精选8篇)
订)
(2008年)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二○○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文件)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通过发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社会科普教育平台,提升社区现有活动场地开展科技活动的能力,使未成年人经常性就近参与科技活动,同时满足社区中老年科技工作者志愿者,自愿向未成年人传播科普知识的热情,发展社区科技实践活动多样化,丰富未成年人校外科普活动内容,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兴趣,引导社区其他人群积极参与科学文化活动,为推进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努力对各地利用各种方式建立的“工作室”示范基地更好地提供服务,使其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就“工作室”管理办法相关条款作了补充修订。
二、类别与功能
“工作室”分为省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简称“省级工作室”)、“市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简称“市级工作室”)和“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简称“社区工作室”)三大类,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如下:
省级工作室——是由上级部门资助或自筹资金,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或相关部门在固定场所设立的,能够针对青少年开展多项、突出动手参与特点、具有示范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场所。省级工作室应具备承担各省(区、市)科协青少年重点科普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在全省(区、市)的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作用,并能逐步发展为当地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综合实践示范基地。市级工作室——是由上级部门资助或自筹资金,市(地级)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机构、科技馆或相关部门在固定场所共同建设和管理,开展示范性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公益性科技活动场所。市级工作室设立动手活动内容应不少于2项,能满足同时接待50人以上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具备指导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兴趣小组活动的能力,能为本区域校外科技活动和社区“工作室”主题科技活动发挥示范与指导作用,能为科技辅导员培训提供支持,并建立不少于5人较固定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
社区工作室——是由上级部门资助或自筹资金,各级科协、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并指导,利用社区固定活动场所,主要为社区未成年人参与校外科技兴趣实践活动而设立的科普活动室。社区工作室是社区公益性服务场所,应具备定时免费开放条件,设立专人指导社区未成年人和其他公众科技实践活动;能够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和其他公众参与政府或科协重点科普活动;定期向社区公众宣传科普知识,为社区科普志愿者传播科普知识提供服务和帮助。
三、条件与要求(一)省级工作室
1、必须具备一处可无偿使用固定场所,使用面积400平方米以上,能同时容纳120以上人员举办四项以上互动式实践活动,并按照场所面积安装和配置必要的基本设施(桌椅、水电接口、应急设施等)。
2、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科技辅导员,建立5—10人较稳定兼职科技辅导员志愿者队伍;专职科技辅导员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科技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3、“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单位应保证每年运行经费不少于10万元(所属的科协或有关部门应予承诺),承诺开放时间不少于20天/月。
(二)市级工作室
1、必须具备一处可无偿使用固定场所,使用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能同时容纳50人以上举办2项以上互动式实践活动,并按照场所面积安装和配置必要的基本设施(桌椅、水电接口、应急设施等)。
2、必须配备不少于2名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一定的科技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的专职科技辅导员,3-5名兼职科技辅导员(人员应相对稳定),或5人以上科技辅导员志愿者队伍。
3、承担市级“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单位应保证每年运行费不少于5万元(所属的科协或有关部门应予承诺),承诺开放时间不少于20天/月。
(三)社区工作室
1、必须具备一处可无偿使用,实用面积为60-80平方米的固定活动场所,配备开展活动必需的基本设施(桌椅、活动器材存放柜、水电接口、应急设施等)。
2、配备1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和1名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建立5人以上社区科技辅导员志愿者队伍。
3、承担社区“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单位每年运行费应不少于3万元(所属的科协或有关部门应予承诺),承诺开放时间不少于20天/月。
四、场地与设备要求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公共场所,因此在选择工作室场所时,须执行以下几个标准:
(一)设备配置
1、“科学工作室”设备配置要实事求是,符合当地需求和科学性。既可参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推荐模式,也可按照当地需求,自行选择适宜当地活动的设备。设备配置要考虑主题科技活动需求,满足参与者动 手实践和科学体验,例如:多媒体信息技术、木工模型制作、机器人、生物与环境、航空和航海模型、车辆模型、数学益智类和电子拼图等活动内容。
2、“科学工作室”配置活动器材要注重安全、实用和价格适宜。桌椅配置(不含科普报告室)要考虑便于参与者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要与学校课堂模式有所区别。
3、“科学工作室”的配置应与学校教具有所区别,要适应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兴趣与爱好;省、市工作室设备配置要考虑日常科技主题活动与培训示范活动的结合。
(二)场所选择
1、坚持安全第一,房屋要完好坚固,配置安全用电保护设施。
2、具备供暖和防雨基本要求(南方可不设供暖),室内高度不低于2.5米,单间使用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
3、采光、通风设施良好,并设有可使用的公共卫生设施。
4、必须符合国家建设环保和《消防规范》要求,须设有消防安全通道,并具备紧急疏散安全照明设施。
(三)室内装修
1、装修须坚持“安全、合理、实用、美观、节俭”的原则。
2、装饰材料须符合国家防火标准,选择阻燃性好、绿色环保标志材料。
3、原则上采用自然采光,采光玻璃窗面积与室内地面积比不小于1:6,注意防止直接眩光(可加挂窗帘)。确无自然采光条件,应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设备。
4、建议将照明光源镶嵌在顶棚内,采用隔栅式细管径的三基荧光灯(使用寿命长)。
5、荧光灯的轴线应与黑板方向垂直,以避免对黑板形成直接眩光影响。
6、电器线路的设计
〃应符合《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的要求; 〃应设置专用的配电控制箱,以方便对工作室用电设施的单独控制; 〃照明、空调以及工作台电源应能实现分别控制,对工作台的电源最好也能实现分别控制;
〃电器线路应采用单相三线制,符合规范的接地保护装置,工作台电源要加装漏电保护器;
〃室内及紧急疏散通道均应安装应急照明设施。
7、室内装修设计的其它要求
在距地面2米以内的空间和墙壁上应避免出现硬质尖锐的突出物。为了便于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在开展室内活动中随时观察、掌握活动动态、保证青少年的安全,室内不得存在视线死角。
五、资助标准
1、省级工作室资助标准为:东部地区15万元;中部地区20万元;西部地区30万元。
2、市(地)级工作室资助标准为:东部地区5万元;中部地区10万元;西部地区15万元。
3、社区工作室资助标准为:东部地区3万元;中部地区5万元;西部地区8万元。
六、资助程序
1、凡符合资助标准的各类场所,需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领导批准,由上述管理部门统一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审核批准。
2、申报各类工作室资助的各级科协,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核实,省科协领导审批后,填写《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项目申报书》,报送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审核。
3、项目审批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协应全权负责项目的监督与执行,并由其统一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签订《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协议书》。
4、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按照所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协议书》提供的收款账号,将资助款一次性拨付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或相关部门账户,收款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提供正式收款凭据。
5、每5月—6月为资助申报受理时间,7月-8月为审核与批复时间。
七、管理与运行
(一)验收
项目管理单位和项目执行单位在使用资助资金购置工作室设备和器材时,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政府采购程序和要求。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或相关部门,在完成设备和器材采购工作后,统一将项目执行单位经费使用明细资料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备案。提供资料包括: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及购置设备类别、价格、数量,须提供项目执行期内购货发票的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项目执行单位与省项目管理部门的印章)等。工作室建设完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负责项目管理部门提交项目完成初检报告,并附执行单位建设报告。经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复审合格,颁发示范项目标牌,验收未合格、未达限期整改要求,将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责任。
(二)管理模式
1、“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实行二级管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是本项目的主管单位,负责该项目示范的审批、资助与活动指导,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运行效果评估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或相关部门为本省项目的二级主管部门。主要职责:负责项目申报与执行、建设监督、活动指导、科技辅导员培训、运行管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系。
2、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或相关机构承担二级管理的部门,应认真做好各类“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的管理与推广。受资助或自筹资金建立的科学工作室,须参照本办法由二级管理部门负责评估验收,经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审核认定,可授予“科学工作室”标牌,并纳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管理与服务范围。
3、项目主管单位实行定期对“有创意的主题活动”和“最受欢迎”工作室给予表彰。主要以活动信息、当地媒体报道、上级主管部门表彰和年评估报告为依据等。
4、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设立工作室运行评估机制,评估结果将作为今后资助各地工作室项目的重要依据。二级项目管理单位要定期对本地区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运行效果。
5、二级项目管理单位应负责本地区各类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授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评估工作(《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评估标准》见附件),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适时组织抽查。
6、评估中发现擅自改变工作室活动宗旨或改变场所用途,未按整改意见招待或逾期未纠正者,将公告取消其“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标牌,同时暂停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作室项目申报。
7、接受资助或被认定“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单位须遵守以下规定:(1)制定和公布场所开放时间,明确服务范围和管理制度,保证按时开放。
(2)有活动计划、开展活动有记录、参加活动的人员有登记、年终有工作总结。
(3)定期组织青少年主题科学实践活动或科技竞赛活动,定期了解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定期征求活动参与者和社会相关方面对工作室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4)制定工作室科技辅导员、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设立辅导员、辅导员志愿者工作档案。
(5)建立较稳定的科技辅导员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天。省、市级工作室科技辅导员每年应编写2个以上科技活动教案。
八、本修订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九、解释权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附件: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评估标准
与2000年相比,2002年我国学生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有75%呈下降趋势,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在不同年龄段下降3次左右,总体来说2002年以来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均呈现下降趋势。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峰现象使得肥胖儿童急剧增多,低体重力量不足的豆芽菜也没有减少。
肌肉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动力,足够的肌肉力量可以让青少年投的更远、跳的更高、跑的更快。肌肉力量分为四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反应力量和力量耐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发展力量耐力更为重要;对于青少年运动人群发展速度力量更为关键。
一、青少年肌力下降的运动干预措施
科学的运动训练是肌力增加的基础, 训练不够肌肉生长刺激不明显;训练过度肌肉损伤过大也不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 提高肌肉力量的运动处方远比有氧运动处方复杂,制订青少年肌力下降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注意:青少年骨的弹性和硬度较小, 容易弯曲变形,因此要注意青少年身体的正确姿势;青少年肌肉增长表现为长度的增加,肌肉横断面积小,较大负荷和较长时间的力量训练不适合青少年;青少年发展主要肌群的同时也要发展慢肌群,大肌群的力量练习配合小肌群;青少年力量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训练后要做好放松调整如抖动和自我按摩等。
运动强度:力量练习的强度用R M来确定,它是重复一次的最大重量值。不同R M和对应组数的力量练习对肌肉的影响不同。相对来说1R M的重量更好确定,为了更容易确定青少年的重量负荷,2002年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指出青少年一般采用10~20R M负荷,每种负荷强度重复2~3组。若是主要发展肌肉最大力量的项目则建议强度为3~6R M,组数3~ 6组,发展肌肉体积的项目建议强度为8~ 12RM,组数3~6组。
运动时间:儿童每次专门力量练习不要超过10分钟,每周不要超过两次。青少年力量耐力练习中完成一次的动作时间一般为4~6秒、举起1~2秒、放下2~4秒,快起慢放。组间隔一般控制在1分钟之内。
运动频率:青少年每周力量练习次数不要太多,一般控制在每周2~3次。完全恢复的时间大概需要48~72小时,完全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力量练习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运动方式: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多样化的运动方式。每天都要安排中强度有氧运动,如远足、健步走、游泳、骑车、爬山、划船、轮滑等;也可以选择强度稍大的跑步、健美操、跳绳、篮球、足球等。儿童阶段最好不要进行专门的器械力量练习,可以选择跳绳、投掷网球这种具有力量练习特点的项目。
青少年可以适当选择如发展腹肌、髂腰肌的仰卧起坐;发展三角肌前部、胸大肌以及上肢肌肉的俯卧撑;发展胸大肌、 背阔肌以及屈肘肌的引起向上;发展胸大肌、三角肌前部以及肱三头肌的双杠臂前伸;发展腹肌和髋关节屈肌群的收腹举腿等徒手练习,哑铃练习、综合力量训练器等器械练习。登山、登楼梯、健美操、投掷均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二、青少年肌力下降的营养干预措施
训练与营养共同作用才能促使肌肉恢复与生长,肌肉力量的增长是一门基于科学的训练与合理的营养之间的学问。
摄入充足的热能:肌肉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每增加0.45k g的肌肉需要2500kc a l的热量,肌肉力量较弱的青少年每天需要保证50kcal/kg BM/d的热量。
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增加力量素质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大家众所周知,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充分地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让蛋白质能充分用于肌肉增长而避免作为能量来源而消耗。此外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身体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很强大的合成代谢激素,能驱动氨基酸和糖原进入肌肉,促进肌肉生长。因此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时机控制在训练前一餐,并且训练前30~60min、训练中、训练后即刻补充运动饮料。
摄入优质蛋白:蛋白质是肌肉生长的原料,混合食用多种来源的蛋白质,提高人体消化吸收后氨基酸分和生物价值。乳清蛋白吸收最快、吸收率最高,鸡蛋蛋白消化时间为1.5-3小时,可以持续供给蛋白质需要,酪蛋白消化时间长达2.5-4小时,适合临睡前使用,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中唯一的完全蛋白质,保证必需氨基酸的摄入。
适量摄入肌酸:肌酸能提高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为ATP-CP供能系统提供能源;另外肌酸可以将水分带入细胞,使得肌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利于肌细胞吸收氨基酸。肌酸的使用建议搭配碳水化合物,瘦体重和力量的增加更明显。首次服用还需要按照冲击期和维持期区分开。冲击期0.3克/千克体重,服用5~7天;维持期0.03克/ 千克体重。
关键词:科学素养;机器人教学;科技实践活动;创新精神
一、机器人课程,现代教育的呼唤
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研究的时候意识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智能机器人教学非常有利于贯彻这一理念。
二、一边实践,一边思索:智能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思考
1.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专门人才
在机器人实践活动中不以竞赛为唯一目标,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轻结果,重过程,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使自信的愉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正面情绪会促使学生充满兴趣,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小组竞争形成竞赛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小组间再进行竞争。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手段之一,能延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小组设置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来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加团队凝聚力,二来把自己解放出来。
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机器人的制作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编写程序完成任务。实践中教师是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主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学生亲身体验由抽象的理论到触手可及的实物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发展。
二、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思考
1.显性的成效——四年来学生获得的成绩
四年系统教学,我校涌现出一批有潜质的科技特长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竞赛活动,已获得全国、省、市多项一、二等奖。
2.隐性的成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教学思想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即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智能,最重要的是发展其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受到限制,思维受到束缚,很少有机会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而在智能机器人教学实践中,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亲自观察、探索、操作,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智力、能力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基础知识学习和现代新的科学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
常规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始终存在的现象,即使采取在课堂教学中加深难度、提高速度的办法,也难以消除这个差距,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课外、校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智能机器人教学课程的内容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适于加进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渗透着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
(3)教学方法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把传授法教学与发现法教学结合起来。
常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是传授法,是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说,对于刚开始接受知识的青少年学生来讲,这是完全必要的,有益的。但它也存在弊端,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阻碍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在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内,以传授的方法为主,给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课外,机器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4)教学形式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关系。
课堂教学对完成共性教育和全面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又存在严重的不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科技上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以发展。
三、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思考
1.如何提高智能机器人研究活动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它属于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实践兴趣课为载体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形式,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笔者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学生享受智能机器人课程?是否可以换一种教学载体:如可以把新课程标准下的“地方课程”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实施智能机器人教学,或把智能机器人教学与关系比较紧密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适合本区域学生特质的校本课程。这样,可以让现有的机器人器材,尽可能提高使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取得更明显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孙增圻教授谈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1).
[2]蔡鹤皋.机器人将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J].中国机械工程,2000(2).
[3]克来格.机器人学导论[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4]程马峰.小学机器人教学实践探索[J].东莞信息技术教研网.
[5]徐提昇.浅谈初中机器人教学[J],2010(1).
[6]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东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7]张进,刘丽.智能机器人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学科网,2007.9.14
一、活动由来
2006年,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一2010一2020)》(以下简称《纲要》),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全科组颁发(2007)6号)的具体要求,共同发起并面向全体青少年开展一项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学调查、科学体验、科学探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基础性的科普活动,这就是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二、活动宗旨
通过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使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三、活动内容
前言:当今世界几乎所有体育强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成绩、攀登世界冠军宝座最强有力的要素。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现代竞技运动水平正在逐步逼近人类自身能力的极限。一般的、普通的青少年是很难有希望成为未来竞技比赛中的优胜者。这对于在水感、身材比例、肌肉类型等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的游泳运动格外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挑选那些先天和后天条件优秀的运动员苗子,经过科学严格的训练,才能登上世界竞技体育的高峰。
一、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意义
科学选材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客观地测定人体的某些数据和指标, 以此预测其未来的竞争能力。科学选材涉及到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统计学和训练学等多种学科理论。随着现代科学的日益发展, 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由此也使得当今游泳运动产生了一大批优异的运动成绩,而科学选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是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的, 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遗传获得的,是先天性的。随着训练科学的发展, 游泳成绩越提越高, 也越来越接近人体的潜在的训练极限。要想使游泳选手的竞技能力达到世界优秀游泳水平, 除了对运动员进行长期训练外, 初始就选拔先天竞技能力优异选手则是非常必要的。系统训练加上先天发掘突出竞技能力运动员几乎成为创造优异游泳运动成绩的必由之路。游泳是竞技项目中的大项, 奥运会、全运会奖牌很多。而游泳科学选材的任务就在于选拔最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 使其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后达到极高的竞技水平。游泳科学选材直接关系到游泳训练的成败, 是游泳训练的核心环节之一。
二、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内容与分类
纵观目前的游泳选材, 大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材:遗传因素选材,身体形态选材, 身体素质选材, 运动技能选材和心理选材。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和不同的训练阶段对选材要求和标准也不同。
1、遗传因素
有机体很多因素是遗传来的。如:身高、体型、红肌纤维、白肌纤维、骨骼肌纤维、最大吸氧量的90%、最大脉搏频率的85%、血乳酸浓度的80%等等。
2、形态选材
身体形态对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有很大影响的。目前, 游泳科学选材在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上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四肢长度、以及身体各部分 的比例关系等。
3、身体素质选材
在基本素质方面主要观察选手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如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中长距离运动员的无氧耐力;短距离运动员的速度等, 均是重点考察的指标。
4、身体机能选材
最大摄氧量是耐力性运动项目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而最大摄氧量的高低取决于心肺功能和骨骼肌代谢水平。
5、心理选材
根据测验表明: 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运动员, 在比赛中可以保持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 并正确估计对手, 动员和控制自己内在潜力, 以激发斗志, 战胜对手。
三、国内、外对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1、国外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及分析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游泳强国, 已连续获得了4届奥运会游泳项目的佳冠, 每年世界排名前16位美国选手少则4人, 多则6、7人。目前, 美国游泳协会还实行着这样的规定, 即国家一队的队员必须是世界前8名的选手, 国家二队为16名的选手。美国游泳人才济济, 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庞大的游泳竞赛人口, 每年2000万的参赛数字是雄厚的人才储备。
澳大利亚: 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游泳大国。游泳是澳大利亚传统体育项目, 在悉尼和雅典两届奥运会上, 澳大利亚都获得了游泳项目金牌和奖牌数的第2 名, 实力雄厚。澳大利亚游泳界非常重视技术训练, 90年代曾引俄罗斯等世界著名游泳教练员观察和比赛成绩来衡量。
日本: 是亚洲的游泳强国, 多年来与我国在游泳项目上竞争激烈,近几年进步很快, 在总世界排名和进入奥运会前8名的人次上已超出我国, 占踞了世界游泳第二集团领先的位置,涌现出了北岛康介和山本贵司这样的世界名将, 为日本队在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创造了条件, 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近些年更注重技术和训练方面的研究以弥补自身形态上的不足。
2、国内游泳选材工作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启蒙阶段(20世纪50年代—— 70年代)在启蒙阶段, 游泳选材基本上依靠教练员的经验, 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成绩进行选拔。在训练和比赛中, 教练员们常常通过观察一个运动员是否刻苦, 是否比其他运动员更能承受运动量, 比赛成绩是否突出来判断运动员的潜力,上述几方面都优秀者, 常被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总的依据, 以成绩选拔为标准。实践证明, 完全依据教练员经验和运动员成绩进行自然淘汰的选材, 在我国举国体制国情下, 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而且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第二阶段: 起步与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开始重视科学选材。80年代初, 我国借鉴东欧国家的成功经验, 完成了我国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课题。在1986 年通过游泳课题组多年努力与研究, 全国游泳年龄组训练大纲问世, 将选材与育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为全国选拔游泳人才, 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期间, 我国游泳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这一时期通过科学选材、育才,我国游泳成绩取得明显进步, 实现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目标。稳定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从90年代中后期, 我国游泳选材在各基层游泳队广泛开展, 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较少见文章发表, 也没有出现重大变化。而过去的选材理论在适应时代发展上也显得有些落后, 有些教练过多迷信身体形态和机能素质选材, 还有一些教练对过去制定的选材标准提出质疑。而我国游泳水平从90年以后, 比较世界游泳这几年快速发展又相对减慢的现象。可能, 现在对游泳选材理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有关游泳选材的基本文献材料
1、基础选材
这方面研究较多, 而且建立了一个较完整人指标和体系。其内容包括5年龄组训练大纲6、5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标准6。以1992年5运动员科学选材6中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标准为例: 其选材指标分五大类, 共计33项指标:(1)形态类: 身高、体重、指距、体形指数、手面积指数(2)机能类: 心功能指数(心率)、憋气时间
(3)素质类: 纵跳、体后屈、立位体前屈、踝关节屈伸度(踝伸度、踝屈度);(4)专项类: 四式50m 手、腿基本动作计时, 四式50m 配合计时, 400m、800m、1500m 自由泳计时, 四式10m 出发计时(5)教练评定: 水性全面检查。
2、专业阶段选材(一般高级选材训练系统, 省市体工队以上)中级与高级选材是运动选材的高级层次, 其任务是最终选拔出优秀运动才。在这个层次中, 测评相对稳定的因素比例相对减少, 而主要测评那些后天的、可控的、相对变化的因素, 比如技术、素质、意志等方面因素, 选拔出接近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模式的人才。
3、水感、水性选材
原国家队主教练陈运鹏在91年5现代世界游泳训练理论、方法等问题中谈到, 选材最重要是水感、水性等水上指标, 是运动员的生命;其次是形体、素质、机能、发育程度。认为水感由三部分组成: 流线型阻力、迎面截面积(浮力)、手感。其中关于轻、浮、漂、粘的解释: 轻、漂很相似, 指的是身体具有流线型, 体形瘦瘦、细细如杨文意;浮是指运动员游进过程中迎面截面积即浮得高不高, 浮力好不好, 这种人骨骼可能很大,但浮得很高, 如庄泳;粘是指在水里能否找到支
撑点,这种人可能浮力不好, 但划起手来, 身体马上浮得很高, 如沈坚强。
4、心理、智力选材
对少儿游泳运动员思维敏捷性与准确性、注意的稳定性、节奏感、滑行距离感、动作速率进行研究, 得出游泳运动员气质类型需要神经活动均衡、灵活的多血质类型, 其次是胆汁质和粘液质类型;优秀组和一般组选手之间的滑行距离、节奏感、思维的准确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心理指标可用于选材和训练中。
五、游泳选材最新理论发展趋势
游泳运动选材的发展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今天, 游泳选材发展有如下趋势: 1.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分析游泳技术方面的应用, 进一步加强水性、水感研究, 对水性、水感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和方法, 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进行研究。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民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结构发生变化, 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素质机能等指标也产生变化。因此, 这类指标每隔5年或10年要做相应的调整。
3.人类基因图谱发现, 使遗传选材科学化成为可能。近10年来, 世界和我国基因组计划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工作重点己从测序为主的结构基因组研究提前过度到以功能研究为主后基因组时代, 以基因组研究为龙头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对医药、体育运动、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4.运动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发展、选材测试仪器改进, 使选材更加方便、科学。如遗传相关指标: 最大摄氧量, 快肌、慢肌比例等测试更加简单、科学、方便, 运用更加广泛。
5.目前运动员的选材已有单纯的形态测量, 发展到了生理、生化机能测试和遗传基因检测的综合评估阶段。近年来,检测运动员体内某些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激素水平, 并作为选材的重要指标的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如睾酮、可的松、生长素、甲状腺素等, 其中睾酮在游泳选材中应用最广。
6.选材中在讨论游泳是体力运动还是技术类运动的争论中, 两者一直不相上下, 但通过多年的实践, 认为游泳是技术类为主运动项目, 技术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因此, 技术在高级选材中的比例是不容忽视。
7.由于高水平比赛竞争激烈, 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日益提高, 对游泳运动员心理、智力等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
六、参考文献 [1]张明飞,马仑,程燕.游泳运动员选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31):66—69 [2]赵美华.浅谈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浙江省绍兴体育运动学校
[3]陈燕.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新概念.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2(21):125—126
申报材料目录
(一)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科学教育领导小组,有校长分管;有业务部门牵头,有具体人员负责。
2.把科学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过程中突出科学教育的特色,有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规划及措施。
3.有一支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工作,有一定成效。
4.把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纳入学年(学期)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
(二)理论研究
1.能够把科学教育活动与新课程推进结合起来,加强科学类课程的建设,有一定数量的科学类校本课程。
2.重视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学教育论文在正式刊物发表上。
(三)硬件建设
1.重视科学教育的投入,保证必要的活动经费。
2.中学科学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设施比较齐全并得到有效利用。
3.重视对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育业务培训,每学年能够安排科学教师、科学活动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项目培训。
4.有1-2项在省级以上获得较好成绩的科技活动项目,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总参与率达80%以上。
5.能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科技社团组织。
(四)科学教育活动
1.科技节活动图片
2.社会实践活动
(一)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对选材的影响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100多年中, 排球竞争规则在不断改革。采用每球得分制, 使得排球运动发生了巨变:一攻的本质改变, 由得发球权上升到得分的重要地位, 防反则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基本因素。这些改变使得比赛既有简单实用的高点强攻, 又有前沿加纵深的立体进攻体系, 网上争夺是比赛的焦点, 后排进攻、跳发球体现了当今技战术的新潮流。排球运动是一个比高度和速度、对技战术要求较细腻的集体运动, 因此在运动员选材方面也要适合世界排球运动更高、更快、更激烈、更细腻的发展趋势。
(二) 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当前排球训练呈现早期专业化的特点, 进行排球训练的队员年龄呈现低龄化, 早期选材的好坏, 对于运动员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的。排球运动员的成长, 基本遵循三年成型, 五年成材, 八年成器的规律。所以排球运动员最好在12-13岁确定专项, 至于如何在少年中选拔那些天赋条件好的苗子, 培养成为优秀的排球运动员, 对较大幅度提升我国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内容和标准
1. 体型特征。
(1) 身高及其预测办法。身材高是当今排球运动员最基本的体型特征。在当今排坛, 对身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在如今的排球世界强队中, 身高2米的运动员已经很普遍的存在, 相反1米7.5以下的运动员已经较少, 因为在排球比赛中, 身高与弹跳力相结合的高度优势往往与比赛成绩成正比, 扣球和拦网是排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手段, 身高优势是很好运用这两项技术的基础。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女子排球队, 运动员普遍不高, 甚至还存在1米6多的运动员。虽然该球队以灵活多变的技术特点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著称, 但是其成绩并不理想, 这足以表明身高对排球运动的重要性。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 日本学者野忠文指出:一个人的身高75%的高度取决于遗传因素。因此, 可以采用遗传预测法, 通过调查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父母身高和形态来预测其未来身高;也可以运用骨龄测试法, 通过分析其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 了解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对最终身高的影响程度。 (2) 其它体型特征。除了身高之外, 手臂长与排球运动的各项技术密切相关, 尤其表现在进攻和防守上。进攻时, 为了充分发挥手臂挥击时的最大线速度, 需要手臂长。防守时, 手臂长在拦网和防守中作用极大, 拦网时能获得更高的空间, 防守时能控制更大的范围。因此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在身高条件优异的前提下, 需要关注被选对象的臂长。测试被选对象的身体匀称状况, 平稳呼吸时的胸围、坐高、下肢长、小腿长等指标, 优于同龄人的正常值者宜予入选, 而对足弓较高、肌肉细长、线条明显, 两臂伸展后接近或超过身高者优先入选。
2. 身体素质。
(1) 弹跳力及其测试方法。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占据空中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弥补身高的缺陷。世界排球运动大型化和网上争夺激烈的特点, 要求运动员既身材高大, 又弹跳力出众, 从而形成空中优势。此外, 排球运动是以扣、拦、快攻为核心的跑动进攻的集体配合战术, 据统计, 在一场高水平的排球赛, 主攻队员平均要跳近200次, 不仅要求跳的高和快, 而且有腾空时间长, 这足以显示弹跳力的重要性。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可采用测试其弹跳力的简易方法:原地纵跳、助跑摸高、立定跳远或立定三级跳远, 以及连续跳摸一定高度在规定时间跳一定次数等测试方法。 (2) 速度及其测试办法。排球运动员的速度主要表现在挥臂速率和移动速度两个方面。排球的各种扣球和快攻打法, 都须要快速挥臂, 拦网则需要快速移动接近球, 速度对于一个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据测算,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扣球速度已达30m/s, 防守时经常快速跑出10m以外救起险球, 对排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要求非常高。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可采用垒球掷远、30m或60m跑、3m或6m往返移动, 多次60m或100m跑等测试方法。 (3) 灵敏反应。世界排球运动向着快速多变的方向发展, 而且排球技术复杂细腻, 加上比赛瞬息万变, 这要求排球运动员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以及时准确完成各种动作。灵活性是协调能力的具体表现, 协调能力是灵活性的核心, 没有协调能力也难以提高灵活性, 例如排球比赛中迅速起动, 快速变换方向以及从一个动作突然变为另一个动作等一系列战术的运用, 都需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可作以下测试:采用视觉或听觉为信号的各种反应练习和游戏, 测定反应时间, 计算其反应 (下转第173页) (上接第167页) 速度, 并观测其协调能力。 (4) 神经类型。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应该属灵活型和兴奋型, 他们勇敢、顽强、训练和比赛兴趣浓厚、不紧张、不服输、性格开朗、能吃苦耐劳, 这样的神经类型,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经过细心的观察, 才能辨别。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要对入选者进行分期类比对照和心理问卷法测试, 实生理和心理上的选优。 (5) 血型。科学研究证明, 任何血型的人均适合从事排球运动, 并且都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可能, 但是, 不同血型对运动员的站位技术具有明显的适应差异。0型者具有力量体质和富有弹性的特征, 尤其是弹跳力较为突出, 连续跳跃能力强, 力量素质好, 爆发力优异, 精神专注, 思维集中, 对时机把握能力强于常人, 故0型血者较适合当主攻手扣球, 国内外大多数著名主攻手 (路易斯和郎平等) 的血型为0型。AB型者反应快, 头脑灵活机智, 行动迅速、好胜心强、注意力集中并持久, 在重大比赛中沉着冷静, 比分落后时能沉着应战, 往往能力挽狂澜, 反败为胜, 故AB型血者较适合当副攻手, 国内优秀排球副攻手薛明和李亚男均为AB型。B型者好胜心强, 对事物专注, 适应能力强, 艺术创造能力突出, 从体质上看动作灵活, 气质上看干脆、果断, 性格上对人亲切、坦率、随和, 态度明朗、安祥、沉着, 在场上能审时度势, 能控制各种情绪和困难局面, 能巧妙进行艺术性指挥, 这些均与二传手应具备的条件相一致, 中国女排的冯坤就是B型。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应通过检测血型后, 有针对性将入选者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予以培养。
3. 心理素质。
当今排球比赛不仅是双方技战术水平的较量, 运动员心理品素质对比赛胜负也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 在选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 应注意挑选具有良好意志品质、勇敢果断、作风顽强、不怕困难、好胜心强、不服输的候选者;并此基础上对入选者进行思维能力、感觉能力、意志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测试, 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形类型、心理活动的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等特征。
4. 智力水平。
体育比赛的胜利, 几乎都是运动员智与力相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排球比赛中, 随着技术和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运动员训练到到了一定阶段后, 智力水平的高低就成了是否能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的因素。智力评价应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 在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潜在智力上进行综合测试评价, 且通过行为观察来评定。
(四) 讨论和建议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一是要紧跟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潮流, 根据中国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和规律, 将选材工作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二是适当放宽初选要求, 尽量增加初选名额, 让更多有志于排球运动青少年得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三是不能急功近利,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名青少年排球选手的成才之路, 而不是凭一时的失误, 葬送一名有潜质的优秀排球运动员。
摘要:文章基于当今排球运动更高、更快、更激烈、更细腻的趋势, 研究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应该具备的体型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智力水平, 旨在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排球,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
参考文献
[1]孙诚, 张治国.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选材[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5 (5) :23-26.
关键词:赛艇运动;科学;选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48-01
赛艇运动是对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有极高要求的体能类竞速项目,对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那么如何科学的对赛艇运动员选材呢?
一、赛艇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赛艇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著,收集有关赛艇项目训练和科学选材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项目特点,收集和归纳反映赛艇选手形态和机能水平的相关指标,并结合赛艇多年的选材实践经验,我们确定了选材的测试指标。包括七个形态指标:身高、指距、肩宽、下肢长、克托莱指数、指距-身高、下肢长/身高,两个机能指标:肺活量、心功能测试。入选的7项身体形态指标集中体现在与赛艇专项技术特征密切相关的身高、指距、肩宽、下肢长和3个派生指标,派生指标的应用可反映各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体型特点和相对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赛艇运动员身体形态规律和特征。
1、身高是反映人体发育水平的重要形态指标。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大的身材。国家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身高,男子均在1.90米以上,女子在1.80米以上。
2、肩宽是反映人体发育横径的宽度指标。肩部肌肉的发达有力,肩较宽是赛艇运动员的形态特点之一。克托莱指数作为体重与身高的派生指标,反映了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其数值的大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体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劣。它的合理性在于同时考虑了在一个人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的遗传因素(身高)影响与环境、营养及运动训练(体重)的影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的复合指标。我们可以在确定运动员身高与体重的情况下通过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 000)公式,计算出反映运动员身体充实程度的数据,进而以此为依据评价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的发展程度及力量训练水平。
3、指距-身高可反映上肢的相对长度。在划桨时,上肢较长的运动员工作距离较长,优秀的赛艇运动员指距-身高的值均较大,有的可达到10厘米以上。少年阶段的发育特点是肩比较窄,所以,指距-身高的值一般不太大。
4、下肢长/身高是反映躯干与下肢比例的指标。下肢相对较长的赛艇运动员对划桨有利,但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是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先长四肢后长躯干,所以,有些在少年阶段看来下肢不短的人,成年后会显得躯干较长,因此在初级选材阶段要特别注意该指标。
身体形态指标身高和指距的入选与李忠平(1999)的研究相一致,他通过对全国锦标赛前6名以及奥运会前3名运动员身高与指距形态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综合分析,发现运动员身材高大匀称,指距长有利于在最佳划水角度范围内发挥最大力量,减少身体垂直和水平快速变化,减小船艇速度变化,又由于身体各关节角度变化,使肌肉工作能量节省化。反映了身高与指距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影响。曹景伟等(2003)对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指数研究发现克托莱指数、大腿围指数和身高胸围指数可有效反映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综合形态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经回代检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据此预测、评判运动员的综合形态水平。这些都支持本研究结果所选中的身体形态指标。
入选的两项机能指标突出体现了赛艇项目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高度要求,集中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两个方面。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机能水平的指标,氧的摄入量直接限制了VO2max,是有氧能力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赛艇运动员的肺活量值都较大。而心功能指数的入选,反映赛艇项目对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有很高的要求。姜文凯等(1990)研究证实,心输出量不仅是决定VO2max的主要因素,而且与无氧阈密切相关。特别对高年限运动员尤为如此。提示心功能指数是反映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马尔基洛夫,等.青少年赛艇运动员选材的形态标准[C].赛艇皮划艇资料,武汉体院,1991(3):39-41.
[2] 曾凡辉,邢文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55-60.
[3] 钟添发,麦久,王路德,等.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选材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4] 梁 谨.女子公开级赛艇选手若干形态特征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2,14(l):20-29.
[5] 李忠平.浅析赛艇选手身高与指距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1999,84(4):44-47.
[6] 姜文凯.等,训练专一性对运动员心肺功能与无氧阂的探讨.体育科学1990(3):50-55
[7] 陈继荣.模糊设计在体育选材中的应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83-85.
[8] 周 潜.从部分形态指标看我国赛艇运动员选材划船科技资料汇编[M].武汉:武汉体院,1990,2.
[9] 范家成.赛艇运动员的训练及机能评定的几个问题[J].甘肃体育科研,1992,1
[10] 曹景伟.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及评价模型[J].体育科学,1999.1(19):40-44.
[11] 曹景伟,罗智,鲍勇,等.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指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347-350.
[12] 曹景伟.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形态特征模型及其评价方法与标准[J].体育与科学,1999,20(116):28-33.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推荐阅读:
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07-26
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07-25
街道青少年工作计划10-23
××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调研报告06-23
副书记在青少年管理工作会讲话07-04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和简介10-26
盐池五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05-26
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07-07
青少年法制07-04
青少年成长教育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