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月方案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研活动月方案(精选10篇)

教研活动月方案 篇1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月”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我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拟定我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22---2012年11月30日

三、参加对象 全体任课教师

四、活动组织 领导小组:

长:郭志祥 副组长:孙海民

道兵

成员:黄汝站

黄洪举

丁世龙

郭玉峰

五、活动内容

(一)、宣传动员,有效组织

召开动员大会,宣传教研月活动方案,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要求,布置我校教研月活动的相关措施和具体安排。

(二)、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落实上级的教研活动任务,创造性地抓好“教研月”活动的各项工作。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做到活动目的明确,过程管理到位,任务分配到组,责任落实到人。

(三)、知行合一,分步实施

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全员参与,深入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一次读书活动。为养成全校教师“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形成“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的教师群体,我校围绕“课堂有效教学”,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业务学习时间,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读书活动(所学文章由学校教务处在网上下载或在教学刊物上提供)。

2、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教师就所读的教育教学经典文章,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心得,说体会,写感悟,精心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于12月10前交学校教务处检查验收,作为评选教研月先进个人的依据之一。

3、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全体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联系班级学生实际,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写一份高效、实用的教学论文,学校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评选,获奖的教师学校将大力表彰,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和科研水平。

4、上好一堂合格课。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按照“教研组长示范课—初三教师汇报课—其余教师合格课”的思路,组织开展全校教师上合格课,做到精心准备,人人参与,堂堂精彩。

5、举行公开课评选活动。学校计划11月5日---11月6日(第10周)举行公开课比赛。每个教研组推出两名优秀教师参赛。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对参赛教师进行表彰。

6、举行“开放周”活动。为了与兄弟学校交流教改经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定于11月19日-11月21日(第12周)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届时将邀请全县同仁来我校指导交流、共同切磋。

六、成果提炼,经验推广

开展成果评价与交流工作,做好教师教学设计案例和论文的整理推荐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召开教研月活动表彰大会,促进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的进一步形成,不断为课堂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将对本次活动积极认真参加的个人评出先进3-5人学校予以表彰,同时对优秀教研组予以表彰。

莱河镇丁楼初级中学

教研活动月方案 篇2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和问题的过程。

2.了解乘法口诀中“大九九”与“小九九”的概念;明确“小九九”口诀的不足, 知道弥补不足的方法。

3.能够明确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环节;乘法口诀分成两个阶段教学的不同点。

4.能够对乘法口诀进行多元表征;能够设计出多种不同形式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二、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数学组教师独立解答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的相关问题, 并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时间约2小时, 交流时间约1小时。

2.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乘法口诀教学” (可以是第一课时) 的教研课, 其他教师听课后评课。听课时间约40分钟, 评课与交流时间约1小时。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 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 并准备交流。带“*”的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可以作为专题进行研究。

1.想一想, 写一写, 哪些基础知识直接与学习乘法口诀有关?乘法口诀与以后学习的哪些内容关系密切?

2.想一想, 算一算, 你能够背出来的乘法口诀是45句的, 还是81句的?查一查你们学校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上面的乘法口诀是多少句的?

3.阅读下面的材料, 并回答问题。

乘法口诀有“小九九”与“大九九”两种形式。“小九九”是指在每句乘法口诀里表示相乘的两个数, 第一个数总是不大于 (即小于或者等于) 第二个数, 当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相等时, 该数的口诀就结束了。例如, 4的乘法口诀, 一共只有四句, 即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而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等等口诀, 分别在5、6等数的乘法口诀里。这样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共有1+2+3+……+8+9=45句。

“大九九”是指不管哪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从1到9, 例如, 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五四二十, 六四二十四, 七四二十八, 八四三十二, 九四三十六。

这样从1到9这九个数中每一个数的口诀都有九句, 共有9×9=81句。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你觉得, “小九九”与“大九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如果说“小九九”有利于记忆, “大九九”有利于试商, 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如果要解决下面的除法问题, 你会分别用哪一句口诀试商?

15÷3=?24÷4=?35÷5=?

想一想, 如果一个学生背的是“小九九”的口诀, 这个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 怎样找到那句合适的口诀?如要解决15÷3=?在3的乘法口诀中, 有“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吗?如果一个学生背的是“大九九”的口诀, 那么, 这个学生又会怎样解决上面的问题?

(3) 想一想, 写一写, 遇到解决怎样的表内除法问题时, 背“小九九”口诀的学生在试商时, 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觉得应该如何克服“小九九”口诀表的这种不足?

(4) 下面是一张小九九的乘法口诀表, 如果你引导学生背诵口诀, 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让学生背诵?

如果有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按照横 (行) 的顺序背、按照竖 (列) 的顺序背以外, 还引导学生“拐弯背”, 即先按照横的顺序背, 当横的方向背完后, 再按照竖的顺序背。例如, 从一四得四开始横着背到四四十六, 然后拐弯, 从四四十六开始竖着背, 一直背到四九三十六。想一想, 让学生用这种“拐弯背”的方法记忆口诀, 有什么好处?

(5) 有教师在引导学生背乘法口诀时, 要求按照口诀的积从小到大背。即从积是1开始, 一直到积是81。具体的做法是:

1 (一一得一) ;2 (一二得二) ;3 (一三得三) ;4 (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 ;5 (一五得五) ;6 (一六得六, 二三得六) ;7 (一七得七) ;8 (一八得八, 二四得八) ;9 (一九得九, 三三得九) ;10 (二五得十) ;11;12 (二六十二, 三四十二) ;13;14 (二七十四) ;15 (三五十五) ;16 (二八十六, 四四十六) ;……

你觉得这样的背诵方式有什么好处?

4.下面是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乘法口诀时的顺序。

(1) 浙教版、江苏版和西南师大版教材中乘法口诀的内容, 按照数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写, 即从2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

(2) 北师大版、人教版和青岛版教材乘法口诀的内容, 按照5、2、3、4、6、7、8、9的乘法口诀顺序编排。即把5与2的乘法口诀最先教学, 然后其余的几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写。

上面两种不同的编写顺序,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如果你上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 你会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简要地写一写过程。

6.如果设计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思路是:从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再到抽象, 即从实物图 (具体) 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半具体半抽象) 再到口诀 (抽象) 这样的顺序教学, 那么可以设计下面的教学环节: (1) 情境引入, 明确条件与问题; (2) 根据条件与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并求出结果; (3) 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并写出结果; (4) 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5) 观察口诀, 发现规律; (6) 用不同方式记忆、背诵口诀; (7) 应用口诀。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过程吗?如果是, 请你给每一个环节补充具体的内容, 并写出设计意图;如果不是, 说明理由。

7.在现行的一些教材中, 有的把乘法口诀教学分成两段。如人教版教材把乘法口诀教学分成2~5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 和6~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 这样两段来教学。浙教版教材把2~4的乘法口诀教学作为第一段 (一年级下) , 把5~9的乘法口诀教学作为第二段 (二年级上) 。你觉得乘法口诀的第一段教学与第二段教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下面的一些观点, 你认为两段教学都要重视的, 请在括号里填0;分别在第一、二段教学中要重视的, 在括号里分别填1、2。

(1) 加强口诀意义的教学。 ()

(2) 从实物图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到口诀。 ()

(3) 增加学生自己编口诀的时间。 ()

(4) 让学生观察发现口诀的规律。 ()

(5) 多种形式的练习与记忆。 ()

(6) 整理已经学过的口诀。 ()

(7) 多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口诀的用途。 ()

8.莱什 (Lesh, 1979) 提出数学学习的五种表征:实际情境、图像、操作、口语符号、书写符号, 以及表征转化的关系。如下图:

在上述多元表征及相互转化的图示中, 我们可以看到, 任意两种表征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 可以把任意一种表征放在中间的位置, 并根据这种表征得到其余的四种表征。

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用于小学数学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 可以得到下图。

请你根据上图, 先在中间位置写出一句乘法口诀, 如三四十二, 然后写出这句乘法口诀的其他四种表征。如根据三四十二, 写出乘法算式3×4=12, 4×3=12。当我们说学生理解了乘法口诀时, 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他们能够理解与应用乘法口诀的多种不同表征。

9.现在的数学课程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学科的综合。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 也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例如, 找一找与7相关的事情。7星瓢虫、7言诗、彩虹有7种颜色、天上有北斗7星、地球上有7大洲、7巧板、一周有7天, 等等。

(1) 你觉得上面这些与7相关的事情可以与7的乘法口诀建立联系吗?如果可以, 请为7的乘法口诀新课教学或练习创设一个情境。

(2) 选择一个其他的数字, 说一说与这个数字有联系的一些事情, 并与乘法口诀建立联系。

10.下面是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的一个片段:上课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并宣布本节课的课题。接着教师出示一张画有6个五角星的图片, 贴在黑板上, 启发学生得到“1×6=6”的算式, 并编出“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诀。在板书中将图片、算式和口诀横向对齐展示。

★★★★★★1×6=6一六得六

接着教师在第一次贴出的6个五角星的图片下面, 又贴上一张6个五角星的图片, 但两张图片的五角星是不一样的。

师:这是几个五角星?

生:这是6个五角星。 (师不说话, 但表情上表示不满意学生的回答)

生:这是2个五角星。

师 (摇头, 表示回答不对) :老师问的是: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

生:这是2个6个五角星。

师:对。如果用乘法算式来表示2个6个五角星, 你们能写出来吗?

生:写成乘法算式是2×5=10。

师 (反问) :是2×5=10吗?

生:写成乘法算式是6×2=12。

师:对, 也可以写成2×6=12, 你能够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写一句口诀吗?

生:二六十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完成第二行板书: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接着教师又在第二行的五角星的图片下面贴上了与第一行五角星一样的图片, 像得出二六十二的口诀过程一样地问: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逐步出示图片, 得到乘法算式及口诀, 最后得出以下完整的板书: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你觉得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 “用一张有6个五角星的图片 (并用了两种五角星) ”这样的情境来逐步得出口诀, 它是一个合适的情境吗?为什么?你会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

(2) 你觉得, 在上面教学片段中, 教师从贴出第二行图片开始提出的“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问句中的“这”是指刚贴出来的这一张图片呢, 还是指已经贴出的所有图片?学生可能会怎么理解?如果你觉得这样的问句不是很合适, 那么, 怎样问比较合适?

(3) 在乘法算式“4×6=24”中, 4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意思?24又表示什么意思?口诀“四六二十四”中的三个数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1.在所有的乘法口诀中, 9的口诀比较特别。

(1) 想一想, 写一写, 9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规律?

(2) 有些教师会用下面的手势图来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想一想, 写一写, 下面的图示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有什么好处?

12.用乘法口诀画图。在学生初步熟悉乘法口诀后, 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画图, 这是一种进一步熟悉口诀的练习形式。下面以7的乘法口诀为例说明如何画图。教师给学生发一张纸, 上面印着一个圆, 在圆上标注着0到9这九个数字。然后从0出发, 根据一句口诀的积的个位数, 依次进行连线, 如一七得七, 从0连到7;二七十四, 从7连到4;三七二十一, 从4连到1;最后, 从七九六十三的3连到0结束。如下图所示。

教师可以像上面这样, 让学生对每一个数字对应的九句口诀做上面的“根据口诀画图”游戏。想一想, 画一画, 如果是2的口诀画出的图是怎么样的?5的口诀呢?你觉得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感兴趣吗?这样的练习有什么教育价值?

13.*让学生观察、发现下面乘法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会有帮助。

这张乘法表有许多规律, 比如说, 第2行与第3行对应数的和等于第5行相对应的数;第9列的数个位与十位上两个数的和都是9;从左上角到右下方对角线上的数是1, 4, 9, 16, …, 81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 即1=1×1, 4=2×2, …, 81=9×9。

(1) 你觉得乘法表中数的排列有哪些规律?请写一写。

(2) 你觉得哪些规律学生容易发现?哪些规律不容易发现?为什么?

(3) 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相比, 在观察这张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时, 有什么区别?

(4) 把发现乘法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作为一个“长作业” (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作业) 来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 记录发现规律, 再用大一点的纸 (以便张贴) 制作一张有关乘法表的“规律公告”。在制作“规律公告”前, 阅读下面的制作建议: (1) 给“规律公告”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 “规律公告”中要介绍你们小组发现的规律。 (3) 美化你们小组的“规律公告”。两个月以后,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你觉得学生可能会发现哪些规律?对这样的长作业学生会感兴趣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的长作业时, 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会有哪些感受?

教研活动月方案 篇3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与问题的过程。

2.能够明确整数乘法概念的定义以及小学数学中乘法概念的直观描述。

3.能够对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不同片段进行比较与分析,明确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重点。提升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数学组教师独立解答关于整数乘法概念教学的相关问题,并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时间约2小时,交流时间约1小时。

2.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乘法初步认识”的教研课,数学组其他教师听课后评课。听课时间约40分钟,评课与交流时间约1小时。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交流。(说明:本文中所指的乘法均指正整数乘法。带“*”的题目表示有一定难度)

1.你觉得什么叫乘法?写一写。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在1984年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数学课本《小学数学基础理论与教法》(第一册)中,关于乘法给出了以下的定义:

b(大于1的整数)个相同加数a的和c叫做a与b的积。就是:c=a+a+…+a(b个a相加)。求两个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法。

记作:a×b=c。

读作:“a乘以b等于c”或“b乘a等于c”。

数a叫做被乘数,数b叫做乘数,被乘数与乘数也叫做积的因数。

补充定义:

(1)当乘数是1时,a×1=a。

(2)当乘数是0时,a×0=0。

在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注释:“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在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整数乘法意义的例题与说明:“例5 教室里有6行座位,每行7个,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说明]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教室中的座位数是6个7的和,可以写成:6×7或7×6。”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上文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补充定义,你认为给出这样的补充定义有什么意义?

(2)从上文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中等师范学校的数学课本,还是两个课标的注释或说明都是在阐述乘法的意义。你觉得这三个说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有老师(戎松魁,2004)认为,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注释存在三个问题:①“3个5”的意义不明确,应改为“3个5相加”;②“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的规定不合理;③“乘数”也可以叫“因数”的说法不妥当。

你觉得戎松魁老师指出的这三个问题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在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例5与说明中,这三个问题是否同样存在着?

(4)*有老师(戎松魁,2012)认为,按照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例5中的规定,乘法交换律将不复存在。理由是:按照规定,“6个7的和”可以写成6×7或7×6”,由此可知,“b个a的和就可以写成b×a或a×b”。由于“a×b”和“b×a”都表示“b个a的和”,于是a×b=b×a这个等式是由规定得到的,并没有经过概括、推理或证明,因而不能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你觉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该怎样描述乘法的意义?写一写。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以前的教材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常常写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1982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二册教材第62页)这样直观描述乘法意义的语言。而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对于乘法意义的描述有了变化。以下是三个版本的教材结合同数连加的情境给出的描述。

人教社教材:“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

北师大教材:“用乘法表示就简单了。”

浙教版教材:“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你觉得以前的表述与现在的表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我们用“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叫乘法”作为乘法含义的描述,那么,你认为在教学时,应该强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是应该强调“简便”?还是两者都十分重要?为什么?

4.如果你教学“乘法初步认识”这节课,那你会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与感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简便”?简要地写一写你的设计。

5.下面有两个教学片段,你觉得这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教学片段?为什么?

【教学片段一】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写出连加算式。

学生观察后写出了:

坐着看的人数:3+2+4+3。

坐小火车人数:2+2+2+2。

玩转盘的人数:4+4+4+4+4。

气球的个数:5+5+5+5+5+3;10+10+8。

玩三轮车人数:3+3+3。

黄花的朵数:2+3+3。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教学片段二】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下面的这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

3+2+4+3; 2+2+2+2 ; 4+4+4+4+4;

5+5+5+5+5+3; 10+10+8; 3+3+3; 2+3+3。

6.下面是一位教师(蔡宏圣,2004)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的一个教学片段,你认为这样的教学有什么特点?

教师用图片的形式出示“电脑教室里,每张电脑桌放2台电脑,9张电脑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要求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

师:×× ,老师刚才注意到,你在写9个2相加的算式时,怎么一边写算式一边在数数?

生:算式太长了,不数就不知道写了几个2。

师:这个经验很好,哪个同学还有写9个2相加的成功经验?

生:先写几个2相加,停下来数一数还缺几个2,再写。

师:写9个2相加的算式都这样麻烦,那如果电脑教室里有20张、30张电脑桌,写20个、30个2相加的算式,那不更麻烦吗?看来我们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9个2相加写得简便些。(接着教师让学生创造新的写法)

生:2+2……

生:2+2+ ?+ ?+ ?+

生:2+2等等。

师:大家真了不起,虽然这些新写法数学书上都找不到,但就像科学家们的创造一样,刚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往往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下面,把我们的新写法和原来的9个2相加的算式比一比,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逐渐体会到写法虽然简便了,但没有把有9个2相加表示出来。)

师:好,那我们在第一阶段创造的基础上再来创造既能够简便又能表示9个2相加的写法。

生:2+2+2+2+2……9。

生:2+2 多9。

生:2+2。

在鼓励学生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既然新写法中出现了9,就表示“9个2相加”,那是不是还有必要在新写法中写2个2、3个2?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创造:

生1:2+9

生2:2?9

生3:2 9

师:太了不起了。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三种写法中都写了“2”和“9”,能不能把2和9改成8、10或其他数?为什么?能不能把9写在其他位置上?

(通过上面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更加清晰地把握住新写法的关键,并着重让生2和生3讲讲为什么这样写,促使学生认识到:为保证新写法不至于像生1的写法那样引起混淆,应该在“2”和“9”之间加个符号。)

师:除了像生2那样在2和9之间加个“点”,或者像生3那样把“2”和“9”隔开些以外,你们还想加个什么符号把“2”和“9”联系起来?

生:我喜欢★ ,我想加个★。

生:我想加个△。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有意思的符号。那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吗?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由于相同加数的加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三百多年前,一位数学家想到把“+”转过来变成“×”,用“×”把“2”和“9”联系了起来。

随后教师引入乘法算式的读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一般的教师都会先创设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认识几个几,再从加法到乘法。下面有两个教学片段,你觉得这两个教学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更喜欢哪个教学过程?为什么?

【教学片段一】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个情境图:图中有房子、草地、河流、小桥,还有两种小动物,一种是兔子,2只2只站在一起,共有6只;一种是鸡,3只3只站在一起,共有12只。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学生说完后,出现了下面的师生对话。

师:图上有几只兔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有6只兔子,我是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师:很好。一只一只可以数出6只。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一眼就看出有6只兔子的。

师:你能力很强,一眼就能看出6只。

生:我也是一眼就看出有6只兔子的。

师:你的能力也很强。还有用其他方法的吗?

生:我是2只、2只数出来的,2只、4只、6只。

师:这种方法很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用2乘3乘出来的,2乘3是6。

师:你很能干,乘法也知道了。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用加法加出来的,2+2+2=6(只)。

师:你的方法也很好,可以加出来。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先一眼看出4只,然后再加上2只,一共是6只。

师:你分两部分也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一眼先看出5只,然后再加上1只,一共也是6只。

师:你能这样看也很好。小朋友们能够用这么多的方法知道图上有6只兔子,真了不起!刚才有的小朋友是2只、2只数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有几个2呢?

【教学片段二】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了一个情境图,情境图的内容与上面教学片段一的相同。学生说出情境图中有什么后,出现下面这段师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图上有很多东西,现在大家来注意看图上的兔子,兔子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生:兔子是2只、2只站在一起的。

师:如果让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兔子,你会几个几个数呢?

生:我会2个、2个数,一共6只。

生:我会1个2只、2个2只、3个2只这样数,一共是6只。

师:如果要列出一个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几只,你会怎么列式计算呢?请每一个小朋友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

如果你更喜欢教学片段二,认为教学片段一有一些不妥,那么,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分析与阐述?如果说,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时间上去分析,教学片段一从内容上看,教学重点不突出;从结构上看,过渡不紧凑;从时间上看,安排不科学。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8.请你先将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再想一想,写一写,你是怎么解决这类改写问题的,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分成哪几步来完成?

2+2+2+2+2= 5+5+5+5=

8+8+8= 12+12+12+12+12=

下面是对解决这一类问题思维过程的概括,你觉得这样的概括对教学有什么帮助?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看:看相同加数是几;

二数:数出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写:写出乘法算式,可以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前面,也可以把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前面。

想一想,写一写,把一个乘法算式(如4×3)改写成同数连加的算式(4+4+4或3+3+3+3)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9.想一想,写一写,你认为以下的练习有什么价值?

给出一个乘法算式,比如3×4,要求学生:(1)写出加法算式表示它的意思;(2)画一个图表示它的意思;(3)做动作表示它的意思;(4)用语言说一说它的意思;(5)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它的意思。

10.问题:看一看下面的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尝试把乘法算式写出来。

8+8+8+8 6+6+6+6+6+5 2+2+2+2+1 7+7+7

(1)请你解决上面的问题。

(2)有一个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把“2+2+2+

2+1”改写成了“2×4+1”。把“6+6+6+6+6+5”改写成了两种形式“6×5+5”和“6×6-1”。你认为这个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进行反馈与评价?

(3)有人认为,在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无论是把“2+2+2+2+1”改写成了“2×4+1”,还是把“6+6+6+6+6+5”改写成了两种形式“6×5+5”和“6×6-1”,都是错误的。理由是:题目要求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而像“6×5+5”和“6×6-1”这样的算式是一个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混合算式,它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对这个学生的做法,如何进行反馈与评价?写一写你的反馈评价语言。

(4)有一个应用问题:如果买一双袜子是5元钱,那么买这样的袜子10双一共要多少钱?有学生认为,可能是50元、49元、48元等等,因为买10双已经比较多了,可以打折。如果你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反馈评价?有人认为,这个学生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理由是随意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题目改变为:如果买一双袜子是5元钱,买多了可以打折,那么买这样的袜子10双一共要多少钱?那么这个学生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通过上面的问题(3)与(4)的解决,你有什么感受?

(以上活动方案中问题的相应参考答案略)

教研课课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快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步伐,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数学学领域内如何具体落实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计划在全校开展数学教研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及内容:

1、学科:数学

2、主题: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3、讲课人:王金国

三、活动要求及时间安排:

1、上好一堂课,要紧紧围绕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语言清晰有条理,主题鲜明、突出、紧凑。重点安排合理,难度解决到位。板书设计美观,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讲课教师要积极准备,认真备课。

教研活动方案 篇5

一.教研组活动常规

教研组工作计划,2分

工作总结,2分

转转课学期完成人数超过90%,每期加20分,未达此标准,缺一人次扣2分,扣完为止。

两次学校检查的教研组活动每次按满分10分计,清洁扫除与保洁,一学期学校统一检查不少于2次,每次10分。

听课要求完成达要求,(每人每期至少听两节班会课),该组加20分,未达要求,缺一节次扣1分,班会课听课未完成一节扣2分,扣完为止。

升旗仪式迟到一人次扣1分,未参加一人次扣5分。

大型考试的细目分析表,完成人数超过90%,每次加10分,未达此标准,缺一人次扣1分,扣完为止。

二.主要教育活动

教育研讨会完成听课要求以10分计。

青年教师献课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7*K分二等奖4*K分,三等奖2*K分。

K=获奖人数/具备资格的参与人数

三.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论文在全国刊物发表每篇10*R分,省级7*R分,市级5*R分。

四.高考、竞赛成绩

高三年级所在教研组在高考中获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加30分);期余学科加40分。

赛区一等奖人数名列全省第一名加20分(其中信息竞赛赛区一等奖人数名列全省第一名加40分,排球比赛获全省第一加20分),进省队每人加2分,进国家队集训每人加3分。

五.主观评价

每学期结束后,由各教研组长相互评定等级折算综合得分。

2014教研活动方案 篇6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观察

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2014年2月11日,中国区域教育样本延边基地建设寒假骨干教师集训班(敦化分场)在一中举行了盛大的开班仪式。本着培植新动力,创建设新课堂,打造新学校,成就新经验的目的,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高密度、大容量培训。让与会的每一位领导、老师对于建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结合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本学期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部署,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学校“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将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指导的课堂观察技能应有于实践,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活动主题: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观察

三、活动目的:

1.研究教材,聚焦课堂,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

2.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观察,关注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措施的优劣,对教学行为提出调整的建设性意见,从而推进课改的纵深发展。

3.提高教师的研究、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4年2月——2014年5月

五、形式和内容:

1、精心备课,集体听课、教研。

2、交流:听课后,认真进行组内评课和集体评议,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高效途径和策略。

3、取长补短,不断实践提高。

六、具体措施:

1、传达精神,提高认识。

开学伊始,传达我市创建“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内容。让每一位老师进上步提高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以及“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实施要素,结合实际开始进行潜心研究与实践。

2、由教导处先上研讨课,组织教师以课堂观察的方法对课堂的教与学展开客观评估,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中纠颇正偏。

3、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研究中再次实践,进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博采众长后进而开展全校教师高效课堂研究实施的汇报活动。

七、活动流程具体安排:

2月:

3月:骨干教师作示范引领课。

4月——5月:全校教师分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月方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有关分数乘法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3.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分数乘法的对比, 提高教材比较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分数乘法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

教研组老师先不集中, 每人自己安排时间阅读并独立解决本方案中的问题, 时间约3小时;再以年级组 (或教研组) 为单位集中交流问题的答案, 时间约1.5小时;开一节分数乘法的公开课, 时间40分钟。

三、活动前准备

数学组的每一个老师解答下面的问题, 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指定老师准备开一节分数乘法的公开课。

1.分数乘法可以分成“分数与整数相乘”和“分数与分数相乘”两大块内容。但由于涉及运算意义的说明、计算法则的归纳以及结果的约分或化成带分数等等, 内容比较丰富。请你先计算下面各题, 并想一想, 这些分数乘法的题目, 教材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请按照前后顺序在括号里编号。

2.学习任何运算常常要先明确这种运算的意义, 学习分数乘法运算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研究“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4) 如果要出一些题目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那么, 你可以出怎样的题目?

下面是在三年级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片段, 请你先阅读, 然后思考并解决问题。

环节一:

出示图, 让学生思考并填上合适的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

环节二:

教师分步出下面两个图, 并结合图形用文字表达。再让学生将文字各齐读一遍。

文字表达:涂阴影的小正方形是这个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文字表达:这个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是涂阴影的小正方形。

环节三:

让学生做三个练习题, 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与方法。

环节四:

与上面的过程类似, 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环节五:

让学生做三个练习题, 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与方法。

问题:

(1) 你觉得,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要完成上面的教学过程, 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基础?

(2) 笔者曾用上面的教学过程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有能力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结果为整数) 的问题。三年级学生为什么有能力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下面列举了可能的原因, 请你根据上面的教学片段, 判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的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否则打“×”。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看:

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

单位“1”的概念已经非常明确; ()

已经具备用归一的方法解决整数应用问题; ()

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 ()

已经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从教学过程与要求看:

提供了直观图形, 方便学生理解; ()

“先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小; ()

巩固练习的题量大, 有利于学生掌握; ()

“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转化成归一问题来解决”这种转化的思路学生能够掌握; ()

4.你觉得, 把分数乘法分成“分数乘整数结果是整数 (三年级) ”和“分数乘整数、分数 (五年级或六年级) ”这样两段来编写, 是否有必要?请你阅读下面甲、乙两人的看法, 你比较赞同哪一个人的观点?为什么?

甲: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 它的价值比较大。对我这样的老师来说, 在数学教学观念上有一定的“冲击”。原来我一直认为, 分数乘法只有到五、六年级学生才可能学习, 把分数乘整数结果是整数这样的内容放到三年级学习, 说明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有着自己的体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系列可以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对于学生来说, (1) 由于用归一的思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所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用归一的思路解决问题时, 要把分数的单位“1”具体化, 如单位“1”代表16, 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单位1”; (3)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与“等分, 平均分”有关系, 除法也与“等分, 平均分”有关系, 这样分数与除法之间也就有了关系, 而不是分数就是分数、除法就是除法, 两者没有丝毫的联系; (4) 为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乙: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 它的价值不大。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 (1) 在分数乘除法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 中 (详见本刊2013年第7~8期合刊) 我们已经知道, 在算术理论中, 分数与整数相乘没有自己单独的意义与运算法则, 而只是建立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与法则。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看成是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特别情况 (即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特殊分数) , 可见, 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 不是突出了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让学生感受到法则的统一性, 而是肢解了数学的内容, 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分数乘法的知识结构; (2) 无论是分数乘整数, 还是分数乘分数, 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的难度不大, 没有必要把这一内容分成两段编排, 采用螺旋上升的原则。分两段编排后, 势必增加教学的时间, 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对低下。

5.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第一个例题时, 如果想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入算式, 那么你会创设一个怎么样的情境?

现行的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都把分数乘法内容编排在六年级上册, 下面分别是这两套教材关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第一个例题, 请你先阅读教材内容, 然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问题:

(1) 哪一个情境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什么?

(2) 哪一个情境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为什么?

(3) 哪一个问题的解决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我们知道, 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 主要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法则。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在出现了上题 (第5题) 中的两个情境后, 接着教材又呈现了意义与算法的内容, 请你先阅读两种教材的内容再回答问题。

问题:

(1) 两种教材分别在哪些内容上呈现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哪些地方呈现了算法?

(2) 哪一种教材在意义与算法的呈现方式上更为清晰?

(3) 哪一种教材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更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4)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教材的编写过程?为什么?

7.苏教版教材除了像上题 (第6题) 这样呈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可以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外, 还专门用了一个例题阐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另一种意义, 请你先阅读教材, 再回答问题。

苏教版教材

问题:

(1) 例2中为什么要有两个小问题?

(3) 你觉得例2的教学有什么价值?

8.笔者查阅了现行的人教版教材, 发现没有编排像苏教版例2这样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是否还需要教学, 有了不同意见。

你觉得上面的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11.你觉得, 学生是分数乘分数的算法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掌握得比较困难, 还是理解算理 (即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的道理) 掌握得比较困难?

下面是人教版教材分数与分数相乘的例题, 请你先阅读, 并思考学生理解算理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接着教材上要求学生想一想, 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下面是对形成难点的原因分析, 你觉得这样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12.请你先阅读下面的题目, 然后回答问题。

你觉得, 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 如果采用上面的题目作为例题, 那么, 能够得到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能够说明算理吗?如果用三四个这样类似的题目可以归纳出计算方法吗?与上面人教版教材中“粉刷墙”的这个例题比较, 各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1) 要求出阴影部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应该怎么列式?

(2) 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阴影部分的长方形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3) 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教研活动月方案 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和过去的研究经验还不够,它更需要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需要教师团队的智慧,需要教师深入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以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生成的问题为对象”的教研工作机制——新“校本教研”适应了这一需要。下面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研实践就“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些粗浅的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内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应当立足教学实践本身进行研究,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

一、以主题研討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知道“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如果在教研过程中要出色完成这种“对话文化”任务,我们就要在教研活动前确定好主题,预设好研讨方案,做好人员分工等,然后再定时间、定地点进行分组研讨、互动评课。

教师围绕主题展开研讨,记录者将研讨主题的背景、主题研讨的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教学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等)、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及效果都记录下来。互动评课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研讨。

研讨时允许组内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持不同看法,并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的写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 对课例的“学习——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提出了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模式,其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三个阶段”是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连接这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由专业引领的合作反思: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2.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研究如何促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实,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当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课例载体研究,不是优秀课堂教学行为的展示,也不是优质课观摩,而是课前抓住教学中实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制定研究主题,选择课题;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反复试讲;课后进行反思、交流,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就此而言,校本教研的全部过程就是为了真实地体现与展示上课教师这个特定对象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使全体参与者都能获得对于有效教学及其意义的理解,并最终达到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的目的。

三、以创建灵活的运行机制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可根据实际开展校本教研。如果以教研组作为研究小组,组织起来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大、效果不理想的话,我们也可以以备课组作为研究小组,同年级同教材研究起来会更集中、更投入,而且备课组人员少,便于统筹安排。这样采用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有机结合,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构建起校本教研灵活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能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学更具有效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不断反思中学会了思考,增强了问题意识,在同伴间的研讨辩论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专业引领下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水平。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能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其优点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等,之所以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有可能是态度问题,即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作上,轻视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或者可能是教学能力问题,即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想得不错但说不出来。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教师,其优点是教学实战能力强、善于应试、善于和学生沟通等,之所以出现没有够份量的教研成果,也可能是态度问题,即认为文章之类的不过是“纸上谈兵”,或者是写作能力问题,即想写却不知道怎样动笔,或者是因为屡次投稿不中而丧失信心。

总之,学校“优化”教研活动,既能够让教师牢固生成“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思想,又能够让教师通过实际参与来实现“教”“研”的和谐发展,大大有利于“能教而不能研”和“能研而不能教”的两类教师成长为本土名师。

参考文献:

[1]丁振刚.《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际教研活动方案 篇9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加强城乡校际教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校将以开展校际教研活动为契机,学习先进经验,密切联合我校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活动目的1、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我校的教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学习观摩城镇学校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4、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宋志伟(负责活动的接洽、外来人员的接待)

副组长:崔树成(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教研活动的实施)成员:

倪立国(后勤保障)

田立华(教室布置、校园环境布置、学生文明礼仪、)

张广成(校园文化布置、教研活动报道和材料收集)

三、活动形式

1、邀请杨村五中优秀教师来我校献两堂示范课。

2、邀请区教研员来我校参加指导活动。

3、座谈交流。

四、活动时间

第13周五、、活动要求

1、全体教师必须参加。(若有特殊情况须向校长请假)

2、全体教师须带好笔记本和听课本。

3、听课和会议期间请将手机调为震动或关机。

4、请老师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南双庙初级中学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 篇10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1

为了加强我校教研工作,在建设和完善教研制度建设的工作基础上,大力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及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精神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的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在新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二、教研主题

立足本年级学科教材

三、语文组教研活动形式

1、在各年段组长的组织下分年级组备课,确立教研时间,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时有中心发言人,有集体研讨,有记录。群策群力立足教材研讨。

2、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备课。统一学案,分工合作,优化设计,实现高效,学案实现超周备课。

3、注重分工合作,重点篇章有专人负责,做到有课件、有设计、有交流研讨。

4、教研活动前,由主备教师确立主题,并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准备发言稿。

5、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做中心发言,然后大家一起商讨,找出困惑,解决疑难,形成集体智慧,全组成员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6、确立献课教师。凡参加听课的教师和献课教师及语文组成员进行互动,就这一节课进行听评课的探讨。

7、听课教师要写出完整的教学反思。并根据研讨内容,采取符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措施,认真上好每节课。

四、活动时间

由各年段语文教研组长确立具体时间。

五、活动地点

在自己年段的备课室。

六、参加人员

本年段语文教师或全体语文组教师或相关领导。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2

一、本教研组成员任课情况

二、指导思想

以教研中心,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落实“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的规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学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工作目标、重点

(1)加强组内教师的联系,相互交流探讨,与实验初中结对的青年教师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能尽快脱颖而出。

(2) 学科教学质量,力争初一县前五,初二县前六名,特别是初三,在上一届的基础上力争更好。

(3) 组员积极参加各级学科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争取获奖。

四、主要措施

(1) 落实常规,转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渠道,勇于创新和实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模式(例尝试教学法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走素质教育之路。

(2)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针对教研中心最近调研的情况,每个组员都更认真学习教育与教学先进理论,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竞赛,下决心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

(3) 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认真落实学校工作要求,组织好每一次组内活动。活动形式力求多样、有效,发挥骨干老师的示范作用,以集体备课组为载体,直到传、帮、带的功能,使全组员共同进步和提高。

(4) 推进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鼓励组内教师个人申报课题立项,课题立项后,认真实施,开展研究,积累材料,撰写经验总结和论文,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研。

(5)初三年级,面临中考,要多一些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发挥全组成员的优势,教学资料信息要相互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多与长一中,实验初中联系。

五、主要活动

1、每两周一次的抽签上课要落到实处。凡抽到签的教师要认真上好课,其他教师要主动去听课,不准缺席,听课情况作好记录,课后更要相互探讨,评课论课,并把评价表填好交组长、活动一次要有所收获。

2、教学常规的检查,教研组长配合教务处,每个月检查一次教学常规。

3、第十四周学校教务处将组织校内青年教师的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本组确定韦有斌、邱英杰、金荣华、丁慧辉、翁美菊五人参加。

4、集体备课组

每周二下午第八节为各备课组活动时间,以同一年级的教师为单位,开展活动。

初一:胡 峰△、王炳荣、刘容伟

初二:金荣华△、、邱英杰

初三:翁美菊、廖桂民、丁慧辉、韦有斌△、沈小鹅

带“△”的为小组长,一定要按时活动,每次活动情况都要记入“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表”,周末把记录表交给教研组长整理、存档。

5、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示范课:

示范课:第四周:廖桂民

第十三周:胡 峰

汇报课:第三周:邱英杰

第八周:丁慧辉

第十四周:翁美菊

6、几项竞赛

县初中数学教研解题竞赛,应参赛人员:韦有斌、邱英杰、丁慧辉、金荣华、翁美菊

初一数学竞赛辅导员:胡 峰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员:金荣华

初三数学竞赛辅导员:韦有斌

结束语:

制度有了,关键是落实,目标明确,贵在行动。希望组内每位同志,切实按照本活动方案,本着对学校、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干出成绩。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3

一、每个教师针对自己本期或以往所教的一门计算机课程,设计一个经典教学课题,要求该课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富有回味,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按每天3小时的上机时间,一般学生大约需两周以上方可完成,一个月完成也可),并按以下形式组织(以课题名称作为一级文件夹,用以下6项作为其中的6个子文件夹,若无内容,文件夹可以为空,但文件夹要建立,以便以后补充内容;文字资料用WORD文档,宋体四号字):

1、课题描述:

(1)课题名称

(2)课题任务:即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效果(建议附上效果图片,可以是视频截图。)

(3)课题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2、相关知识

(1)课题所需的准备工作:包括软硬件条件

(2)课题所需用到的主要知识概述

(3)推荐参考的书籍:最好是能从机房服务器和因特网下载的书籍

3、操作视频:先开启视频录制系统,教师亲自将课题操作一遍,直至出现最后的效果,从而生成该课题的操作视频。如果一次录制完成有困难,建议采用分段录制方式,即操作一部分,录制一部分,以富有含义的小标题作为文件名保存该段视频,然后再录制后续的部分。

4、视频截图:教师观看操作视频,将关键画面截取为一系列JPG图片。

5、操作解说:将截取下来的JPG图片,挑选一部分,按顺序插入WORD文档,用宋体四号字对图片逐一作技术解说(相当于动作分解),说明知识点、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如果一个WORD文档太长,可以用多个WORD文档进行解说,并用富有含义的小标题作为文件名。当然也可以没有图片(如果不需要图片的话)。

6、辅助资料:例如,可以将其他已下载的电子书籍、参考资料、教材扫描图及课题素材附在课题文件夹的“辅助资料”子文件夹中。

建议:最好制作一个视频导航式的课题主页。

说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应考虑如何更方便学生自学。此次所做的经典课题,较为成功的,将作为以后课题制作的范本。

二、教学资料拍照和扫描:安排专人领出计算机专业的全部教材及20xx年评估时从长沙购置的较新的计算机参考书(价值约5000元左右)。再安排学生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以每本书为单位,压缩打包,存放到服务器中,供学生下载。如有可能,下一步考虑进行扫描,以获得更清晰的效果。

三、收集课题、训练学生、开展技能竞赛:定于20xx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收集教师开发的全部课题,存放于机房服务器中,供学生下载。在正常教学之余,用课题训练学生(课题由学生任选,学习以课题资料辅助下的自学为主)。凡完成课题任务,做出课题所规定效果的`学生,只要能通过简单的课题答辩(用以确定该生没有弄虚作假),就可获得一本技能证书(注:每个课题对应一本技能证书),并记入该学生的能力档案,作为将来推荐就业和安排其他锻炼机会的参考因素。定于20xx年6月8日(星期三)下午,组织学生演示他们的课题作品,由教师集体评选出优秀的课题作品,并颁发“技术能手”证书和奖金。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4

本学期我园对“如何让幼儿快乐的阅读”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采用多种研究的方法与形式努力营造氛围,让幼儿轻松、快乐的识字、阅读。

一、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本学年教研的主题为:幼儿快乐阅读的研究。

二、教研目的和意义:

在人的智慧与能力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大约从三岁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拥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口语理解能力。《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开展学前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而3--8岁是儿童掌握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内奠定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幼儿的视界,启迪孩子的智慧,而且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阅读刻不容缓,但现在成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理解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从而导致孩子不会“看书”,不会“读书”。通过几年来对小班、中班幼儿阅读情况的观察、分析,更让我们看到了问题所在。

1、幼儿阅读追求视觉感受。孩子往往对图书中颜色鲜艳和较大的形象最感兴趣,会忽略一些细节的内容。

2、幼儿阅读缺乏有序性。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他们缺乏阅读的经验,会忽的一下翻到前面,忽的一下翻到后面,有时中间还跳过几页。针对上述问题,我园确定了此次教研的主题。

三、教研时间:

20xx、3月-——20xx年7月

四、教研人员:

园长:张丽丽

成员:杨丽丽、高兴宇等人。

五、教研的内容与措施:

1、创设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氛围。具体措施:

(1)每两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组活动,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在实践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对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与调整。

(2)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题计划,开展“课题方案答卷”活动,让教师理解课题的研究理念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阅读资料并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便于幼儿取放。

(4)以班级环境创设为主,要求各班创设有自己班级特色的阅读区域,逐步营造温馨的班级阅读氛围,要求教师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环境创设方案。

(5)每天在一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时间,教师增加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及时与幼儿交流阅读信息。

(6)开展各年龄阶段的阅读比赛。在班内开展有关阅读方面的集体或竞赛活动。

(7)加强对环境创设的交流、探讨及考核。

(8)各班根据阅读环境的创设制定相应的阅读常规。

(9)做好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资料,资料要求能体现研究轨迹。

(10)每月对教研工作进行小结,根据研究情况逐步进行计划的调整。

2、初步尝试快乐阅读教学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1)各班教师每周根据《识字阅读》和《语言》课本本进行一次快乐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根据读本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开展拓展活动并分领域做好资料的积累。

(2)结合园本教研进行快乐阅读教学“一课多研”活动。

(3)结合园本教研中“一人一课”活动开展快乐阅读教学评比。

(4)根据子课题内容撰写教学论文并进行论文评比活动。

3、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充电,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 6月份中旬,我园请来“快乐教学”的专家,重点讲述了快乐识字阅读,同时请来家长和老师一起学习,为家园共育做好了铺垫。

五、子课题内容:小班:小班阅读环境创设的研究、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中班:教师在快乐阅读中的指导策略、中班阅读环境创设的研究、中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大班:环境资源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影响、指导策略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大班阅读区域环境创设的研究

六、工作安排:

3月份1、搜集有关阅读环境创设的资料。 2、学习课题计划。 3、各班制定子课题计划。 4、课题方案问答。 5、交环境创设方案。

4月份1、创设班级阅读环境。 2、检查并交流环境创设情况。 3、各班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特点制定阅读习惯细则。

5月份1、开展阅读教学“一课多研”活动。 2、快乐阅读家长汇报活动。

6月份1、快乐阅读“一人一课”汇报及评比活动。 2、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7月份课题总结交流。

七、课题研究结果

1、幼儿的发展:幼儿的阅读习惯得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使得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孩子乐于给他人讲故事,这本身又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过程中孩子们也学到了更多知识。

2、老师的收获:在课题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们随即翻看相关的书籍,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转变,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虽然探索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但作为研究者对其理论认识还比较肤浅,如何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总之,幼儿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耐心地一点一滴的积累起,为孩子的终身能力打下基础。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5

一、活动目的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过程。在课堂内外,如何促进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着力点很多,但真正积极有效的方法却很少,而主题教研活动正是其中之一。

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很广泛,既可以是教师备课中遭遇的困惑,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总之,这个“主题”可以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挖掘,也可以在课内和课外寻找,只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那么,主题教研活动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二、活动过程

1、提前一周确定下一周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以有利于教学为标准;

2、教师独立思考,搜集相关资料,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剖析,写发言稿;

3、在教研活动中提出个人观点,交流经验;

4、归纳问题,总结经验,确定可行的实践方案。

三、活动要求

提前准备,全员参与,充分讨论,明确有效,积极实践,反刍升华。

四、活动评价

主题教研活动的评价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参与:一票否决,不参与则评价为不合格。

2、是否准备充分:视情况分3级,分别给予3、2、1分。

3、是否参加讨论:讨论给予2分,不讨论不予分。

4、讨论的深度:视情况分3级,分别给予3、2、1分。

另:在情况允许下(课时充足等),教师可以在任课班级对主题教研活动的成果进行实践,并通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或组内公开课的形式呈现,以便明确活动效果。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6

一、活动目的:

1、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逐步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2、有初步分辨笑与哭的表情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小红花若干朵。

2、录音机,录有幼儿笑声和哭声的磁带。

3、哭娃娃、笑娃娃的头像各一个,贴有幼儿照片的夹子每人一个。

三、活动场地:

各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1、分辨哭声和笑声放录音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哪种声音?为什么?

2、照镜子,观察哭与笑不同的表情。

(1)让幼儿对着镜子笑笑,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得笑起来。

(2)观察哭时的表情,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哭。

3、分辨笑娃娃、哭娃娃。

提问:谁是哭娃娃,谁是笑娃娃?你怎么看出来的?你喜欢谁?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娃娃?早上上幼儿园应该怎样?

4、行为练习

把镜子放在教室门口,一位教师扮演妈妈,幼儿在“妈妈”带领下入园,高高兴兴地与“妈妈”再见,向教师问好,并将贴有照片的夹子夹在笑娃娃的面具上,告诉笑娃娃:“我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以后入园时也能高高兴兴的。

五、笑脸娃娃教研活动小结

新入园的幼儿对新环境陌生,且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就对家人,特别是父母有很深的依恋情感,她们平时最亲近、最依恋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幼儿入园后与自己的父母分离,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产生不适应的情绪,这时教师应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所以围绕笑脸娃娃——我上幼儿园的主题展开各种活动,让幼儿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在这各气氛中,使幼儿感觉幼儿园像自己的家,在新环境中学习本领。

1、组织幼儿分辨哭声和笑声,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声音。

2、组织幼儿照镜子,观察哭与笑不同的表情,高兴的时候会笑起来,伤心的时候会哭起来。

三、分辨笑娃娃、哭娃娃。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逐步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3、通过这次笑脸娃娃——我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到现在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虽然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这种鼓励的精神会一直陪着这些可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的成长。

教研活动计划方案7

本学期,地理教研组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科研处和教务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抓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切实落实科研处和教务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科研处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地理教研组的实际,切实加强和落实如下工作。

一、重视学习,加强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知识,加强教材研究,学习大纲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和教育水平。本学期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下列学习活动:

1、加强新课程理论和教材、教法的校本培训工作,树立教育新理念。

2、开展专题教材的研究和探讨,优化教法。

3、提倡教师上网学习,收集资料和试题,进行教学和教材专题研究,精选试题提高教师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和水平。

4、深入研究新旧考试大纲,研究每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动向。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本学期继续开展常规的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研究练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三、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

各备课组(特别是高一、二备课组)应组织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布置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并逐步取得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落实教学常规,切实加强对教学五个环节研究。

上一篇:关于小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的推荐下一篇:小学教师英语国培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