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通用6篇)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篇1

度》的通知

财发[20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

为适应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农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核算工作,我部对1998年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制度(试行)》作了重新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印发给你们。该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原试行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附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00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是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其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专门会计。

第四条 本制度核算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专项资金。

第五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会计、半、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第七条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第九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十条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准确、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收支情况和经济活动。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十一条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需要。

第十二条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三条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财务状况及其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十四条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十五条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第十六条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财政资金专账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十七条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三章 资产

第十八条 资产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占用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借出有偿资金、预付工程款、材料、待处理有偿资金、在建工程、间接费用和竣工工程。

第十九条 应收款项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收回的待结算款项。

应收款项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条 有偿资金放款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借给用款单位或个人,应按时回收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二十一条 委托贷款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借给用款单位或个人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二十二条 借出有偿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二十三条 预付工程款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按工程建设合同或工程预算预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资金或材料。

第二十四条 材料是指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而储存的各种物资。

第二十五条 待处理有偿资金是指有偿资金放款和委托贷款超过约定的还款期限,经审核批准,但尚未按规定程序列入呆账的有偿资金。待处理有偿资金的核销,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十六条 在建工程是指尚未完工,需继续承建的农业综合开发实体工程成本。

第二十七条 间接费用是指不直接形成有形实体工程,但与实体工程有紧密联系所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不含多种经营项目的前期工作费)、材料损耗等。

第二十八条 竣工工程是指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并经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本。

第四章 负债

第二十九条 负债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有偿资金、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其他应付款等。

第三十条 借入有偿资金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三十一条 应付工程款是指工程竣工结算或报账后,应付未付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第三十二条 应付质量保证金是指按施工合同预留的,应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质量保证金在完工工程试运行期满后,应视运行情况及时清理结算。

第三十三条 其他应付款是指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以外的应付未付的款项。

第五章 净资产

第三十四条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本级有偿资金、竣工工程基金、完工项目结余和未完项目结存。

第三十五条 本级有偿资金是指本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以及占用费收支结余、其他收支结余和完工项目结余等转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第三十六条 竣工工程基金是指已竣工待移交工程占用的资金。其金额应当与“竣工工程”一致。

第三十七条 完工项目结余是指完工工程在办理竣工结算后的资金结余。

第三十八条 未完项目结存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当年收入数与拨款数之间的差额以及报账资金、工程资金专账当年收到的未完工项目资金。

第六章 收入

第三十九条 收入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规定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乡级财政缴入资金、交入自筹资金、交入有偿资金、交入银行贷款、占用费收入、其他收入。

第四十条 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上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第四十一条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本级财政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第四十二条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是指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而缴入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的乡级财政配套资金。

第四十三条 拨入资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收到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

第四十四条 交入自筹资金是指项目单位、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愿投入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资金和物资。

第四十五条 交入有偿资金是指借款人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含委托贷款)。

第四十六条 交入银行贷款是指债务人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银行贷款。

第四十七条 占用费收入是指按规定收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

第四十八条 其他收入是指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形成资产的营运收入等。

第七章 支出

第四十九条 支出是指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而发生的资金和材料的耗费,包括农发资金支出、占用费支出、其他支出。

第五十条 拨出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拨给下级财政部门或报账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

第五十一条 农发资金支出是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全部支出,包括发生的贷款贴息、科技推广费、多种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费等不构成实体工程成本的支出和从“在建工程”转来的完工工程支出。

第五十二条 占用费支出是指支付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必要的回收费用和按规定从占用费收入中提取的业务费。

第五十三条 其他支出是指按规定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和必要的资产营运费用等。

第八章 会计科目

第五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科目使用要求:

一、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是汇总和检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总账科目。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但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换科目名称。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实现会计电算化。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不得自行更改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号。

三、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

第五十五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

会计科目表

序号 编码 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款项

有偿资金放款 *

委托贷款 *

借出有偿资金 *

预付工程款 **

151 材料 **

161 待处理有偿资金 *

171 在建工程 **

172 间接费用 **

181 竣工工程 **

二、负债类 211 借入有偿资金 *

221 应付工程款 **

231 应付质量保证金 **

241 其他应付款

三、净资产类 311 本级有偿资金 *

321 竣工工程基金 **

331 完工项目结余 **

341 未完项目结存

四、收入类 411 拨入资金 **

421 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

422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

423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

431 交入自筹资金 **

432 交入有偿资金 **

433 交入银行贷款 **

441 占用费收入 *

451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511 拨出资金 *

521 农发资金支出 **

541 占用费支出 *

551 其他支出

注:标注“*”号的为财政资金专账使用科目;标注“*

*“号的为报账资金专账和建设单位工程资金专账使用

科目;没有标注的为共用科目。

第五十六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11号科目 现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库存现金的增减变动及余额情况。

2.现金增加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现金减少时,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现金数额。

3.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出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第112号科目 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存入银行的农业综合开发各种款项的增减变动及余额情况。

2.银行存款增加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入上级财政资金”等科目;银行存款减少时,借记“材料”、“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存款数额。

3.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按开户银行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月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一次。月终时,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

第121号科目 应收款项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收回的待结算款项。

2.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应收款项归还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未结算的应收款项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

第131号科目 有偿资金放款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借给用款单位和个人需定期收回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有偿资金放款的占用费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偿资金放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到归还放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放款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可涵盖项目级次、项目、项目区和项目类别等。下同)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32号科目 委托贷款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的有偿资金放款。有偿资金放款的占用费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

2.委托贷款明确债务后,划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归还放款时作相反分录。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委托贷款数。

3.本科目应按委托银行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债务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四级明细科目。

第133号科目 借出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资金占用费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

2.借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回时作相反分录。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借出有偿资金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41号科目 预付工程款

1.本科目核算按施工合同或工程概预算预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资金或材料等。

2.预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转作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项目竣工办理结算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按项目施工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51号科目 材料

1.本科目核算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而储存的各种物资。小额的、用途明确的一次性使用材料,也可不经过本科目,而直接记入“预付工程款”等科目。

2.购入和自筹交入材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交入自筹资金”等科目;材料领用时,借记“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材料的实际库存数。

项目全部完工后,应将剩余材料及时作价处理。处理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按材料种类和规格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161号科目 待处理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经批准列入的待核销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

2.逾期未还的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经批准转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等科目;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核销时,借记“本级有偿资金”、“借入有偿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核销的待处理有偿资金。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上级和本级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71号科目 在建工程

1.本科目核算在建工程成本,不构成实体工程成本的应核销支出不在本科目核算。

2.发生直接形成实体工程的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工程款”等科目;摊销间接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间接费用”科目;当单项实体工程完工并通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结转已完工工程成本时,借记“农发资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竣工工程”科目,贷记 “竣工工程基金”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未完工实体工程所发生的工程成本。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单项工程名称设置四级明细科目。

第172号科目 间接费用

1.本科目核算不直接形成有形实体工程,但与实体工程有紧密联系所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不含多种经营项目的前期工作费)、材料损耗等。

2.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3.间接费用应按单项工程预算占全部工程预算投资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单项工程完工分摊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经济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81号科目 竣工工程

1.本科目核算经县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完工工程成本。

2.工程竣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竣工工程基金”科目;当竣工工程正式移交使用单位时,借记“竣工工程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全部移交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单项工程名称设置四级明细科目。

二、负债类

第211号科目 借入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借入有偿资金的占用费不在本科目核算。

2.借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时作相反分录。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归还的借入有偿资金数。

3.本科目应按开发期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类别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221号科目 应付工程款

1.本科目核算应付未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2.发生应付工程款项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应付工程款支付给施工单位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余额反映应付未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款项。

3.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231号科目 应付质量保证金

1.本科目核算按施工合同有关条款预留的应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2.预留质量保证金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付未付的质量保证金。

3.发生由于工程质量问题等原因不予支付质量保证金时,应将其转入完工项目结余,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科目。

4.本科目按施工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241号科目 其他应付款

1.本科目核算除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之外的应付未付的款项。

2.发生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未支付的应付款项。

3.本科目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科目。

三、净资产类

第311号科目 本级有偿资金

本科目核算本级财政拨入有偿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完工项目结余、占用费收支结余、其他收支结余转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收到本级财政拨入有偿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时,将“其他收入”、“占用费收入”等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其他收入”、“占用费收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将“占用费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占用费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

收到缴回的完工项目结余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级有偿资金经批准转作无偿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收入类相关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本级有偿资金规模,年终余额结转下年。

第321号科目 竣工工程基金

1.本科目核算已竣工、但尚未移交使用的完工工程资金。

2.竣工时,借记“竣工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当竣工工程正式移交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竣工工程”科目。本科目余额应当与“竣工工程”科目一致。全部移交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331号科目 完工项目结余

1.本科目核算办理竣工决算后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结余。

2.年终,应将相应的已完工工程收入和支出同时转入本科目。结转收入时,借记“拨入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农发资金支出”等科目。

3.所有工程完工,办理总竣工决算后,应编制完工项目结余款项移交表,及时将完工项目结余中属财政无偿投入的部分缴回财政资金专账,属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投入的部分按程序退还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移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

4.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341号科目 未完项目结存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当年收入数与拨款数之间的差额以及报账资金专账、工程资金专账当年收到的未完工项目资金。

2.财政资金专账,年终结算时要将本项目资金收入与拨出的科目余额结转到本科目,结转收入时,借记“拨入上级财政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拨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出资金”等科目;所有工程竣工结算后,“未完项目结存”贷方余额应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报账资金专账和工程资金专账,年终结算时要将本收到的未完工项目资金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项目完工时,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四、收入类

第411号科目 拨入资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收到财政资金专账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2.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21号科目 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上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本科目,贷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22号科目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本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本科目,贷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23号科目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1.本科目核算乡级财政缴入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的乡级财政配套资金。

2.缴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本科目,贷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31号科目 交入自筹资金

1.本科目核算项目单位或农村集体、农民群众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或物资。

2.交入时,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筹资单位或个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432号科目 交入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借款人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含委托贷款)。

2.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交入的单位或个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433号科目 交入银行贷款

1.本科目核算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银行贷款。

2.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交入的单位和个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441号科目 占用费收入

1.本科目核算按规定收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级有偿资金”科目。

3.本科目按上级和本级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51号科目 其他收入

1.本科目核算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形成的资产营运收入等。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末,财政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级有偿资金”科目;报账资金和工程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完工项目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科目。

3.本科目可根据需要设置明细科目。

五、支出类

第511号科目 拨出资金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拨给下级财政部门或报账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

2.拨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521号科目 农发资金支出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全部支出,包括发生的贷款贴息、科技推广费、多种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费等不构成实体工程成本的支出和从“在建工程”转来的完工工程支出。

2.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年终,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完工项目结余”,借记“完工项目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或经济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541号科目 占用费支出

1.本科目核算支付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必要的回收费用和按规定从占用费收入中提取的业务费。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年末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级有偿资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551号科目 其他支出

1.本科目核算按规定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和必要的资产营运费用等。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年末时,财政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级有偿资金”,贷记本科目;报账资金和工程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完工项目结余”科目,借记“完工项目结余”,贷记本科目。

第九章 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第五十七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终了前,应根据决算编审要求,对各种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结账,编报决算。

第五十八条 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如下:

与同级财政预算核对财政预算收支和预算调整情况,保证与预算数字相符;与上下级财政核对预算调整及资金拨付情况,保证上下级财政之间数字相符。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及与各项目用款单位核对拨借款数额,保证拨借款项相符。

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要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相符。账面现金余额,要同库存现金相符。

清理债权债务,收回、归还到期款项,对待处理有偿资金及时清理报批。

对库存材料进行清查盘点,加强材料管理和成本核算。

第五十九条 经过年终清理和结算,把各项结算收支记入当年账簿,即可办理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工作一般分为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三个环节,依次作账。

年终转账。计算出各账户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余额,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分别转入净资产类相关科目,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

结清旧账。将所有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然后在下面通栏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

记入新账。根据本各个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年终转账后的余额编制年终决算“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不编记账凭证),将表列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发生数。

第十章 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六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报表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使用及其执行结果的书面报告,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资料,是编制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和下期实施计划的基础。

第六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报表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农业综合开发净资产变动情况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拨借情况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和报表编制说明书。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见本办法附。

第六十二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按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半、及项目竣工决算报表。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真实、内容完整、报送及时。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切实做到账表相符,不得估列代编,更不能弄虚作假。汇总单位除编制本级报表外,还应根据本级报表和审核无误的全部所属单位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应按上级要求的时限和方式,及时报送报表,保证上级汇总的需要。月度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10日内报出;季度会计报表应于季度终了15日内报出;半会计报表应于半终了30日内报出;会计报表应于次年3月底前报出;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应于项目竣工时报出。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不适用于具体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单位。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经费核算,按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制度没有特殊规定的一般会计处理方法,按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会计档案的管理,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本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试行)》同时废止。

附一:会计报表格式

附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农发会01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所管理、核算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2.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按期末各会计科目余额(红字以负数列示),试算平衡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年末时,还要按程序编制年终转账后的资产负债表。

3.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按期末各会计科目余额,经试算平衡后,填列本级资产负债表。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4.财政部门收到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报送的资产负债表后,将拨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拨入资金及双方往来科目对冲后合并编制本级资产负债表,再与所有下级财政部门汇总表,对冲拨出、拨入科目及债权债务和往来科目,编制本地区合并资产负债表,经审核无误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5.本表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冲销收入支出科目后,资产=负债+净资产。

二、农业综合开发净资产变动情况表(农发会02表,见附一)

1.本表用于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净资产的形成和使用过程。

2.表中的年初数、年末数必须与“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农发会01表,见附一)中的数字一致。

3.表中“本级有偿资金”栏中“本年增加数”的“完工项目结余转入”应与“完工项目结余”栏中“本年减少数”的“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相等。

4.表中“本级有偿资金”栏中“本年减少数”的“抵补完工项目赤字”应与“完工项目结余”栏中“本年增加数”的“本级有偿资金抵补赤字”相等。

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农发会03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支出”类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收支情况,填报口径与各级财政年终决算一致。

2.“预算数”应按年初人大通过的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数填列:“预算内决算数”反映预算实际执行的结果,“预算外决算数”反映的是预算外资金筹集数。

3.“上年结转资金”中,“预算内结转”是指上年决算后,决算批复的实际可用预算结转数:“预算外结转”是指预算外资金筹集数与预算外资金实际支出数的差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数。

4.预算内收入反映本级财政统一安排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年初预算。其中:预算内农业发展基金是指按其各项预算内来源的加总数。

5.“地方机动财力安排”反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地方机动财力安排的预算。

6.“上级专项拨款”反映本上级财政追加本级的农业综合开发专款,从上级财政借入资金不在此反映。

7.“预算内收入小计”指上年预算内结转与本年预算安排数之和,“预算外收入小计”指上年预算外结转与本年预算外收入之和,分别指本年可安排数。

8.支出“预算数”是指计划安排数:“结转下年资金”反映待安排数;支出预算只反映本级安排数。

9.支出“预算内决算数”反映总预算金库拨出的“财政拨款累计数”,各支出的“预算内决算数”与总预算的“财政拨款累计数”一致。预算内外支出资金,各级列报各级,不能重复;由下一级财政部门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逐级汇总。支出决算数只反映本级列支数,应与专户收到财政资金总数相符。

10.“中央立项开发的项目投资”中包括中央农口部门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列入“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仅指单独立项的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的投资,不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中的科技措施支出:“其他支出”是指按规定提取的业务费等支出。

11.表末总计栏收入的“预算数”总计和支出的“预算数”合计相等,收入的“决算数”总计与支出的“决算数”合计相等;预算内收入小计的预算数、决算数分别与“支出”总计预算数、决算数“预算内”相等;预算外收入小计的预算数、决算数分别与“支出”总计的预算数、决算数“预算外”相等。

四、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拨借情况表(农发会04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用于中央立项项目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拨借款及配套情况。

2.“上级拨借款”是指下级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拨借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数额。

3.“本级配套”是指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定,本级用于中央立项项目的配套资金数。

4.表中上一级财政部门的“本年拨出”数减去拨借给本级项目实施单位资金数后,应等于下一级财政部门“本年增加”的“上级拨借款”数。

5.表中“上年结转”+“本年增加”-“本年拨出”=“结转下年”。

6.表中“合计”栏只填“本级配套”数。

五、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农发会05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使用和回收情况。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分“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和“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分级汇总填报。

2.本表只反映放款数,即借给项目实施单位的借款数,本级财政借给下级财政为“借出数”,不在本表反映。

3.表中“本年放款数”是指当年放款资金的总额,应根据“有偿资金放款”科目和“委托贷款”科目借方本年发生额汇总填列:“累计放款数”是指自开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放款之日截至报告期止,有偿资金的累计放款额,等于“上年累计放款数”加上“本年放款数”。

4.“应回收本年到期数”是指当年到期应回收的资金总额:“应回收累计到期数”是指历年放款到期应回收的资金总额,可根据有偿资金登记簿等辅助账计算填列。

5.“本年转入待处理数”是指本经批准将“有偿资金放款”和“委托贷款”的呆账损失转入“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的数额,根据“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本年借方发生数填列:“累计转入待处理数”是指自发生呆账转入时起截至报告期止的累计转入数,根据上年“累计转入待处理数”加上本年“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借方发生数填列。

6.“本年实际回收数”是指当年实际回收有偿资金的总额,包括回收以前到期的有偿资金和本年到期的有偿资金,根据本年 “有偿资金放款”和“委托贷款”贷方发生额填列:“实际回收本年到期数”是指当年到期应回收有偿资金的实际回收数:“累计回收数”是指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放款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累计回收有偿资金的数额。

7.“年初放款余额”+“本年放款数”-“本年回收数”-“本年转入待处理数”=“年末放款余额”=“累计放款数”-“累计回收数”-“累计转入待处理数”。

六、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农发会06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各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在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2.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年初、年末余额分别填列本级数,逐级核对和汇总填列。

3.“年初数”按各科目的账面年初余额数填列,“年末数”按各科目的账面年末余额填列。

4.“负债及净资产合计”、“借入财政有偿资金”、“资产类合计”、“借出财政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年末数”,其合计均不需填列。

5.“本级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反映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总规模,其“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差额反映本安排或转出、核销、缴回的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6.“借入财政有偿资金”反映自借入上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累计借入资金的余额,按“借入有偿资金”科目借方余额填列,其“年末数”和“年初数”的差额反映本内借入或归还的上级财政有偿资金。

7.上一级财政部门的“借出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和年末数要分别与下一级财政部门或下几级财政部门的“借入财政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和“年末数”相等。

8.本表“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年初和年末余额之和应分别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农发会05表,见附一)“年初放款余额”、“年末放款余额”相等。

9.表中“本级财政有偿资金”按“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分析填列:“有偿资金存款”按“银行存款”等科目分析填列。

附录: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一、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1.收到上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302万元。

借:银行存款 3020000.00

贷: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3020000.00

2.收到本级财政配套资金45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0万元,有偿资金15万元。

借:银行存款 450000.00

贷: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300000.00

本级有偿资金 150000.00

3.收到乡级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

借:银行存款 250000.00

贷: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250000.00

4.借入上级财政有偿资金50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0.00

贷:借入有偿资金 500000.00

5.根据计划,拨付财政无偿资金到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335万元,以实施县级报账。

借:拨出资金 3350000.00

贷:银行存款 3350000.00

6.履行委托贷款手续确定债务人后,拨付财政有偿资金到委托行专户65万元。

借:委托贷款——××银行 650000.00

贷:银行存款 650000.00

7.回收有偿资金100万元;占用费3万元,其中:上级2万元,本级1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30000.00

贷:有偿资金放款 1000000.00

占用费收入——上级 20000.00

——本级 10000.00

8.归还上级有偿资金借款本金80万元,占用费2万元。

借:借入有偿资金 800000.00

占用费支出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820000.00

9.收到银行存款利息4000元。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其他收入 4000.00

10.支付委托贷款手续费1000元。

借:其他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1.经上级批准,列入待处理有偿资金10万元。

借:待处理有偿资金 100000.00

贷:有偿资金放款 100000.00

12.按规定从本级有偿资金占用费收入中提取1000元业务费并转入机构经费。

借:占用费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3.年终,进行有关会计核算的结、转账工作。

(1)借: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3020000.00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300000.00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250000.00

贷:未完项目结存 3570000.00

(2)借:未完项目结存 3350000.00

贷:拨出资金 3350000.00

(3)借:占用费收入 30000.00

贷:本级有偿资金 30000.00

(4)借:本级有偿资金 21000.00

贷:占用费支出 21000.00

(5)借:其他收入 4000.00

贷:本级有偿资金 4000.00

(6)借:本级有偿资金 1000.00

贷:其他支出 1000.00

二、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1.收到财政资金专账拨入的财政无偿资金335万元。

借:银行存款 3350000.00

贷:拨入资金 3350000.00

2.收到银行存款利息3000元。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其他收入 3000.00

3.按照施工合同(甲工程预算200万元、乙工程预算117万元),预付给施工单位工程款270万元,其中,甲工程队160万元,乙工程队110万元。

借:预付工程款——甲工程队 1600000.00

——乙工程队 1100000.00

贷:银行存款 2700000.00

4.支付设计部门设计费15万元。

借:间接费用 150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0

5.支付科技培训费1万元。

借:农发资金支出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6.发生其他支出2000元。

借:其他支出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7.支付发生贷款项目贴息资金2万元。

借:农发资金支出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8.乙工程(自营工程)报账1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000000.00

贷:预付工程款 1000000.00

9.甲工程(招标工程)完工,通过验收,工程决算为199万元;结算:拨付工程款10万元,尚欠工程款9万元,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2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990000.00

贷:预付工程款 1600000.00

银行存款 100000.00

应付质量保证金 200000.00

应付工程款 90000.00

10.根据工程投资计划分摊甲工程应摊销的间接费用9万元(乙工程尚未完工,暂不分摊间接费用)。

借:在建工程 90000.00

贷:间接费用 90000.00

11.结转甲工程项目支出。

借:农发资金支出 2080000.00

贷:在建工程 2080000.00

同时记,借:竣工工程 2080000.00

贷:竣工工程基金 2080000.00

12.进行完工项目检查时,发现甲工程有质量问题,扣留质量保证金20万元。

借:应付质量保证金 200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200000.00

13.年终清理,结转有关科目。

(甲工程为完工项目)

借:拨入资金 2120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2120000.00

借:完工项目结余 2110000.00

贷:农发资金支出 2110000.00

*农发资金支出211万元中,包括甲工程支出208万元、科技培训费1万元和贴息支出2万元。

(乙工程为未完项目)

借:拨入资金 1230000.00

贷:未完项目结存 1230000.00

附:下一会计(乙工程)的相关会计事项。

(1)预付给施工单位工程款7万元。

借:预付工程款 7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2)乙工程完工,报账17万元(其中上年预付工程款挂账1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70000.00

贷:预付工程款 170000.00

(3)根据工程投资计划分摊乙工程应摊销的间接费用6万元。

借:在建工程 60000.00

贷:间接费用 60000.00

(4)将乙工程列支。

借:农发资金支出 1230000.00

贷:在建工程 1230000.00

同时记,借:竣工工程 1230000.00

贷:竣工工程基金 1230000.00

(5)年终清理,结转有关科目。

借:未完项目结存 1230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1230000.00

借:完工项目结余 1230000.00

贷:农发资金支出 1230000.00

14.年终结转其他收支。

(1)借:其他收入 3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3000.00

(2)借:完工项目结余 2000.00

贷:其他支出 2000.00

15.年终,将完工项目结余上缴财政资金专账。

借:完工项目结余 211000.00

贷:银行存款 211000.00

三、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工程资金专账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一)收入业务的主要会计事项

1.收到项目区农民群众自筹资金(附现金缴款单)80万元,材料40万元。

借:银行存款 800000.00

材料 400000.00

贷:交入自筹资金 1200000.00

2.收到项目区交入有偿资金65万元。

借:银行存款 650000.00

贷:交入有偿资金 650000.00

3.收到交入的银行贷款5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交入银行贷款 50000.00

4.收到银行存款利息600元。

借:银行存款 600.00

贷:其他收入 600.00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篇2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 为落实本市关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和建筑再生材料财政补助资金有关政策规定, 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 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财政性补贴工作, 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 (以下简称产品) , 是指以《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定义的建筑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材料, 通过技术加工处理制成具有使用价值、达到相关质量标准, 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符合市城乡建设部门再生建材产品目录的再生建材产品的统称。具体产品目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本办法所称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资金 (以下简称补贴资金) , 是指市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有关产品生产活动的资金。补贴资金来源于上一年度市级财政收取的建筑垃圾处置费总额, 在扣除该年度专项用于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建设、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和撒漏污染清理等工作后所剩的建筑垃圾处置费。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具体负责全市补贴资金管理工作, 并按距离就近、方便运输的原则, 调配运输单位将建筑废弃物运送至综合利用企业。

市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补贴资金的核定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再生建材技术指引及再生建材产品目录, 推广使用产品。

第五条企业申请资金补贴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 项目为通过本市竞争性资源配置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或者纳入本市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布局规划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二) 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企业应按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生产墙体材料的企业应满足国家、省、市相关管理要求;

(三) 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建材革新的有关规定、产品质量标准及通过产品质量认证;

(四) 产品应当以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且建筑废弃物利用比例符合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 产品采用不属于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五) 设置符合相关标准的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沉淀池以及道路硬化设施的证明文件, 或者因施工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前述设施的替代保洁方案;

(六) 纳入建筑废弃物运输的联单管理体系;

(七) 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应按规定处理, 连续、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 没有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记录并没有发生污染责任事故。

第六条当年度可用补贴资金充足时, 补贴资金采用建筑废弃物处置补贴资金和生产用地补贴资金的方式:

(一) 建筑废弃物处置补贴资金按再生建材产品中建筑废弃物的实际利用量予以补贴, 补贴标准为每吨2元;

(二) 生产用地补贴资金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的厂区用地 (不含政府免费提供用地及移动式生产项目用地) 结合企业的生产规模予以补贴, 补贴标准按每月每平方米3 元。

当年度可用补贴资金不足时, 补贴资金按照企业实际利用建筑废弃物量所占年度全部实际利用建筑废弃物总量比例计算。计算公式为:

企业补贴资金= 该企业上年度已核实的实际利用建筑废弃物量÷本年度所有申报资金补贴企业的上年度实际利用建筑废弃物总量×本年度可用补贴资金总额

第七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条件的企业, 在每年3月1 日前持下列材料, 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上一年度的补贴资金核拨申请:

(一) 建筑废弃物处置补贴资金

1.建筑废弃物回收的书面说明, 包括:接收建筑废弃物的来源、种类、数量等有关凭证;

2.产品的产销情况, 包括:产品种类、产量、销售渠道等情况, 并提供销售发票存根原件及加盖单位公章的复印件。产品属于企业自产自用的, 应提供项目业主及监理单位的材料接收单据等使用证明材料;

3.产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情况以及建筑废物所占原料比例。

(二) 生产用地补贴资金

1.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2.企业租用土地合同书或土地使用许可证书等。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申请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筑废物所占原料比例和具体数量等生产情况进行核实, 并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核实情况出具核实意见。

第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企业提出申请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 对拟给予补贴资金的项目及补贴额度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公示项目有异议的, 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实。

市财政部门根据市城市管理部门的核实意见,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20 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核定工作拨付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 由该机构在10 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发放工作。

第十条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可向市发展改革、经贸等相关部门申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和循环经济专项补贴资金, 并可向市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申请纳入《广州市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存在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贴资金行为的, 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并在3 年内不予受理其补贴资金申请。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篇3

为了加强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制定了《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农业部

2014年6月9日

附件

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农业资源保护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

第三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补助的区域范围:

(一)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的省份,具体范围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根据国家政策确定。

(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省份,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5省和农业部直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场),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四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的支出内容:

(一)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所需的耕地污染与产品监测、土壤改良培肥剂(料)、专用肥料、秸杆腐熟剂、接种根瘤菌、绿肥种子,种植结构调整所需的作物新品种、耕种条件改变、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期间农民收益损失补助等;

(二)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所需的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绩效奖励、牧草良种补贴,飞播种草补助等;

(三)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所需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渔民减船转产补助等;

(四)畜禽粪污综合处理所需的主体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补助等;

(五)与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建造楼堂馆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以及与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 第四条第(二)项中草原禁牧补助的中央财政测算标准为平均每年每亩6元,草畜平衡奖励补助的中央财政测算标准为平均每年每亩1.5元,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标准为每年每户500元,牧草良种补贴标准为平均每年每亩10元。

省级财政和农牧部门可结合本地草原载畜能力、牧民承包草场面积、人口数量、牧民收入构成等情况,按照“对象明确、补助合理、发放准确、符合实际”的原则,在中央财政补助的资金额度内,制定对牧民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的具体发放标准。对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实行资金额度封顶和保底发放的,不得留有资金缺口。

第七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实行因素法分配。不同支持方向的具体分配因素和权重在资金分配建议中确定。

农业部根据政策确定的实施范围,耕地、草原、渔业等资源状况和畜牧业发展情况提出保护与治理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并结合绩效评价情况提出资金分配建议。财政部结合预算资金安排等情况,对农业部提出的资金分配建议审核后安排分配资金。

第八条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中央财政应将农业资源保护资金按支持方向下达到省级财政。草原绩效奖励资金应于9月底完成评价工作后及时下达到省级财政。省级财政按照补助对象所属预算级次安排资金。安排给农业部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资金,列入其年度预算。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快资金下达,督促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形成结余的资金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资金规模,确定资金分配方案。省级财政部门应将资金安排分配结果报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备案。

第十条 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根据项目管理需要,可制定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通知,明确项目管理实施中的具体要求。

省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指导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对农(牧)民补助的资金应经7天公示无异议后及时发放。发放方式应按照便民高效、资金安全的原则,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接发放给农(牧)民。

第十二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实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并作为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

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根据需要按照资金支持方向开展绩效评价。各省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资金支持方向开展绩效评价。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加强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总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第十四条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任务的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并接受财政、农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农业资源保护资金应专款专用,对任何单位和个人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和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本办法可制定资金管理细则,并报财政部、农业部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本办法所称农业部门是指农业、畜牧、渔业、农垦等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解释。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篇4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2]2号)

各市财政局,省直农口主管部门:

现将《安徽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

二00二年一月四日

安徽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增强农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财政部《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财农[2001]42号)等,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农业专项资金。包括中央农业专项资金、省农业专项资金和市县农业专项资金。

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农业救济资金、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农口基本建设支出等资金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专项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和监督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有关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

第四条 第四条 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符合科学、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符合资金适当集中使用的原则,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

第二章 农业专项资金的立项

第五条 第五条 财政部门应对拟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对设立专项资金的必要性、政策依据、具体目标、资金用途、支持对象、支持范围、起止时间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论证。

第六条 第六条 农业(农机、畜牧、水产)、水利、林业、农垦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应将本部门农业专项资金支出预算按规定的预算编制时间报送同级财政部门。支出预算应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区分轻重缓急,按顺序排列,编列到具体项目支出内容。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财政的农财部门应按规定的预算编制时间,将需设立的补助下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送同级预算编制部门,并报专项资金的项目支出内容。

第八条 第八条 经批准的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支出预算,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凡部门预算年初不能确定到具体支出项目的资金,纳入财政农财专项统一管理。

第九条 第九条 农业专项资金执行到规定的期限应自动停止。到期后如需继续执行,应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 农业专项资金的申报与分配

第十条 第十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将重要农业专项资金的用途补助标准及其他要求以项目指南等形式予以公告。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申请上级农业专项资金,必须在项目库基础上申报。申请中央农业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和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或有关部委每年下发的编报项目资金计划要求,组织专家在省、市、县项目中择优上报。申请省级部门农业专项资金的,由市县财政和主管部门联合行文申报。省级厅属单位申请资金,由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申报。申请财政部门单独管理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行文申报。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农业专项资金的申报部门,是指申报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申报部门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或财务关系,以正式文件逐级上报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文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地方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负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农业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单位,即项目单位。项目申请单位应符合规定的资格或条件,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资产和财务状况,对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发展的贡献,以前实施农业项目的绩效等有关情况。

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项目申请单位应以市、县级主管部门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对以经济效益为主、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项目申请单位应以公司制为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为保证项目申报文件的真实、科学和完整,项目申请单位应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委托专家或社会中介组织编写。接受委托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社会中介组织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省级主管部门从2002年1月份执行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申请有关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应按规定提供合格的项目标准文本及必要的附件。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对上报的项目进行综合平衡,不得交叉申报、重复申报和多头申报。各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都要建立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库和建立专家评审制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按评审制度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专门的项目评审机构对上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报告;依据项目评审报告,将符合规定的项目纳入项目库,择优选择,滚动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农业专项资金实行规范化分配,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依据专家或项目评审报告对项目资金进行分配。对暂不具备组织评审的部门农业专项资金,按因素法、公式法办法进行分配。

第四章 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农业专项支出预算,列出具体用款计划,按进度及时办理资金使用相关手续。如无特殊情况,各项资金必须于当年9月底前下达各市、县。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实行项目管理。中央农业资金项目,按中央文件规定确定主管单位、组织实施单位。省级农业资金项目,由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管理,项目所在市、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具体实施。中央、省、市、县配套项目,按立项部门确定主管单位。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实行合同管理,要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通过财政补助市县的农业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编号办理资金分配文件;中央部门通过主管部门下拨项目资金的,按项目资金拨付规定进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工程进度拨款,监督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对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办法(参照扶贫资金报账办法)。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可实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办法。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对农业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搞好固定资产核算,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第五章 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项目单位要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或中止项目执行。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完工后,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对项目的技术、财务、资产等情况进行验收;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审计或验收。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项目单位,取消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检查验收中,协助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的中介组织,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并通报有关行业自律组织,对申报农业专项资金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作为今后是否安排该地区农业项目的依据。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定期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要配合审计和监督部门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检查。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为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应加快管理手段现代化,实现农业专项资金及其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农业专项资金的分类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篇5

国农办[2009]10号

2009-02-0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办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要点》,业经财政部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供参考。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要点

二00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贯彻落实“扩大内需、1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一年。做好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要点是:

一、以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等要求,切实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继续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中央财政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倾斜,项目安排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集中。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省份要进一步集中资金,重点加大对本地区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粮食生产大县(市、农场)的扶持力度,支持其集中连片地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促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二)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投入的比重,确保达到75%以上,重点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除少数生态建设任务较重的省(区、市)外,其他各省(区、市)安排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财政投资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总投资的90%。同时,将改造中低产田项目亩投入标准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提高20%,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三)积极支持生态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生态脆弱省(区、市)要集中本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资金,重点向生态脆弱地区或丘陵山区倾斜,支持草原(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等,鼓励生态治理与优势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为项目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调整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从2009年开始,不再安排中央财政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资金,取消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有偿投入,采取财政资金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2 持续增收。

(一)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特别是资源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大对规模化饲养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禽蛋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调整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活动,不断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效益和组织化程度提高,逐步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三、抓好部门项目建设管理,发挥部门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继续加大部门项目投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项目管理,提高部门项目建设质量,充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进一步增加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积极争取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列入2009年增发

国债扶持范围,适当扩大“地方先投入资金建设,中央后拨付补助资金”试点,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为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更为可靠的外部水利灌排条件。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注重灌区管理单位内部改革,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促进灌区建立节约用水、积累资金和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项目管理。继续实施好东北黑土区、长江、黄河等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对木本粮油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示范、林业生态示范、名优经济林示范等项目。从2009年开始,部门项目由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项目实施计划由国家农发办与中央有关部门联合批复。为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项目管理,要科学制定部门项目申报指南并公开发布,加强项目扶持方式前瞻性研究,不断充实项目库建设,切实加强项目评审工作指导,确保择优选项。完善部门项目联合布置计划编报、联合批复项目实施计划等工作,督促地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部门项目管理培训工作。强化部门项目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重点加强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项目、油茶低改项目、西部地区脱毒马铃薯繁育项目的检查力度。扎实做好部门项目历年数据统计汇总、科技示范项目历史数据整理等基础性工作。

(三)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部门项目管理办法。为适应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要求,提高部门项目管理水平,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修订完善有关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有关部门和财政部门在部门项目申报、评审、实施、管理等环节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部门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资金全部无偿投入后的扶持方式、资金使用范围,建立落实地方财政配套3 资金和企业(部门)自筹资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

围绕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水平。2009年调研的重点选题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新思路;如何适应建设粮食核心产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开发县的区域布局;如何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如何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方式;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如何加强项目指导和监督,确保择优立项等。同时,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机制创新:

(一)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完善统筹开发机制。一是研究探索在粮食主产省份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为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要研究探索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提高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提出以示范工程为平台引导相关支农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等具体的政策措施。二是认真总结“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继续推进这项试点工作打好基础。三是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引导促进其他支农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大贴息力度,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完善贴息办法,着力加大贴息力度,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等。研究探索产业化经营项目以奖代补扶持方式,根据带动产

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任务完成情况,奖励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额度的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多完成多奖励,吸引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认真总结“先建后补”试点工作,在投入的地方财政资金、农民筹资投劳和完成的开发任务达到一定比例后,中央财政资金再给予补助,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三)从严控制开发范围,完善开发县管理机制。按照集中投资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要求,从严控制开发范围,集中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大县(市、农场)倾斜。研究建立开发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着力研究探索开发县适时退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进能出、结构优化、奖优罚劣、充满活力”的开发县管理机制。

(四)加大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统筹安排力度,完善两类项目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继续坚持“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思路,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要求,结合当地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将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

(一)修改完善政策制度。认真总结《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第29号令)立法后评估工作,适应农业综合开发调整资金政策、完善扶持方式、改进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修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研究编制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制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综合性检查办法和专项检查办法;修订农民筹资投劳管理办法、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竣工项目验收考评办法;健全完善对聘请中介机构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二)研究探索制度创新。认真组织开展各项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研究起草产业化经营以奖代补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促进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指导意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指导意见。

(三)加强监督检查工作。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模式实行重大改革,所有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部门项目原则上分别由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为确保择优立项,国家农发办要加强对项目评审工作指导,细化项目立项条件,完善项目评审程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跟踪了解部分地区或重点项目评估、审定情况,严格防止上人情项目。认真抓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等外资项目计划执行工作,督促各项目省加快项目提款报账进度,认真做好项目物资采购工作和亚洲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做好外资项目检查和英国赠款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水利改革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积极配合审计署做好2008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工作,配合监督检查局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内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竣工项目验收考评和在建项目综合性检查工作。重点开展四项检查:一是检查项目管理费、农业科技投入、工程监理费、工程管护费等的使用情况;二是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评审情况;三是检查地方特别是地方财政配套保障试点地区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四是检查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规范运营情况、资产运营机构履行职责情况,督促参股企业及时足额上缴中央财政国有股权分红收益,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尽早退出国有股权等。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在继续坚持过去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突出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以选准项目为核心的监管,确保择优立项。实行竞争立项、立项公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项目库,实行专家评审,认真细化评审标准,督促指导地方选好项目,建立健全项目评审责任制,严把项目立项关。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资金规范安全使用。严格规范县级报账制度,加强农发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好现有财务软件、统计软件作用,注重运用“金财工程”平台,加强对资金拨借、使用、回收等资金运行各环节的监控,进一步提高资金安全使用水平。三是推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招投标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都要纳入监理范围;主要单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都要实行公开招标;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内容,都要进行公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工作考评,体现奖优罚劣。健全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工作情况分配资金,奖优罚劣,进一步提高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

六、认真筹备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座谈会,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验,研究采取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新台阶,要继续做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座谈会(与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套开)筹备工作,争取座谈会尽早召开。

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重要宣传媒体的联系,组织并督导地方做好宣传工作,努力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认真做好重要信息报送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关心和支持。及时编发简报、情况反映,加强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上的宣传,继续抓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和《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年鉴》的编印发行工作,突出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做法,努力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

七、加强作风建设,精心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切实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积极参加部内举办的干部培训活动。重点组织开展财务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验收考评与检查、综合处业务、外资项目管理培训。同时,继续在办内举办财政改革与发展、农业改革与发展等系列讲座。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工作。

(二)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增加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争取中央财政预算较大幅度增加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尽力争取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扩大2009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依据农业综合开发目标任务,科学测算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需求,认真编报2010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预算,积极争取利用外资。二是督促地方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认真总结地方财政资金配套保障试点、地方财政先配套中央财政后补助试点等做法,严格奖惩措施,督促各地在财政预算中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积极争取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等其他渠道相关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投入。三是及时拨付

2009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一步加快中央财政资金拨付进度,争取在2009年6月底之前基本将项目资金拨付完毕,督导地方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及时发挥效益。四是改进资金分配和决算编报工作。修改完善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办法,在做好对各地区资金和项目管理质量考评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因素法”科学分配中央财政资金。做好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决算编报工作,及时分析研究资金拨付、使用、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及时核销财政有偿资金呆账并做好到期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和延期还款办法》(财发[2008]61号),核销到期财政有偿资金呆账。及时下发到期有偿资金催收通知,督促地方做好到期有偿资金清理和回收工作,确保有偿资金按期足额回收。

(三)继续做好统计工作。要切实把统计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组织调配好人员力量,科学采集、整理统计数据,真实、客观、准确填报统计数据,认真细致编报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同时,认真做好项目计划汇总、分析和考评工作。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建设规定。坚持按政策和制度办事。规范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自觉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虚心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全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 篇6

字体大小:大小 lw1251844618 发表于 10-12-21 10:25

阅读(719)评论(1)分类:

各市、县(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办)、财政局,省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2011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工作,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字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农办〔2010〕186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1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入库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选项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选项入库原则

1.坚持公开择优选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方式,鼓励有实力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省级在《新华日报》、江苏农业开发网、江苏省财政厅网站等媒体上发布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公告及选项要求。所有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省级竞争择优立项,对拟立项扶持的项目在省级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各市对确定报送省级项目库的项目,须在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坚持促进农民增收。把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辐射能力强作为选项入库的首要条件。对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多、与农民利益联结紧、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优先予以扶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组织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3.坚持发展主导产业。各地入库的项目必须与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扶持能够明显带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项目。对农产品原料大部分来自本地、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扶持,重点扶持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项目。

4.坚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地方政府有明确规划并着手建设的基础上,对区域性、有特色的专业性市场进行扶持,参与建设。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储藏保鲜和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5.坚持突出重点区域。以农业大县、沿海地区和苏北地区为重点,项目申报适当倾斜。加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集聚,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内农业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扶持。

二、扶持范围、扶持重点和扶持对象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的项目范围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结合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的产业包括:优质粮油、特色蔬菜园艺、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等市场空间广、增值潜力大、效益比较高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

严格限制的项目包括:中成药加工、粮食酿酒工业、木材深加工、纺织工业,深海养殖及捕捞项目,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加工流通项目。

不予扶持的项目包括: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项目。

扶持对象包括:对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符合项目申报条件,本次选项时开工建设的项目,优先推荐进入省级项目库。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开发县和项目单位不得申报2011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1.截止到2010年底,已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连续扶持(包括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项目)满3年的项目单位。该项目单位如再次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须间隔2年以上。

2.被中央和省审计及检查通报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的项目单位。

3.2010年产业化经营项目未实行“先建后补”和截至省级验收尚未完成的开发县和项目单位(不含省级批复调整项目)。

4.拖欠上级农发财政有偿资金的开发县和项目单位。5.未上缴国有股权分红收益或经营亏损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企业,以及已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扶持方式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扶持方式。同一项目单位只能申报一种扶持方式,同一项目同一不得同时申请其它支农财政资金。

(一)贷款贴息项目

贷款贴息项目分为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贷款贴息项目优先扶持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优先扶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贷款贴息项目,同时积极扶持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贴息项目。

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范围为2009年1月1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包括2008年签订贷款合同、申请连续贴息的贷款)、在2010会计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2009年签订贷款合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可列为双方合作贷款贴息项目,并对在2010会计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予以贴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3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贷款贴息项目贴息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他项目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范围为2009年6月30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5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实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对于同时申请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项目,财政贴息的贷款额度上限合计为6000万元。

贴息率根据同期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确定。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率不超过5.4%,单个项目贴息资金控制在20—2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率不超过4.8%,单个项目贴息资金控制在20—120万元。

(二)财政补助项目

财政补助项目分为龙头企业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财政补助项目扶持的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龙头企业申报的种苗、种畜禽繁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以及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项目。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为40—100万元,补助标准不超过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不低于50%;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为100—200万元,补助标准不超过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0%,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不低于70%。

财政补助项目继续试行“先建后补”管理模式,有关要求按苏农开产„2010‟10号、苏财农发„2010‟41号文件执行。项目建设总投资不包含流动资金及劳务工资、土地购置及租赁费、化肥、农药、饲料、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办公设施及非生产性投资。

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1.种植基地项目:种苗繁育、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土地平整、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2.养殖基地项目:种畜禽繁育及养殖基地所需的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与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废弃污染物综合利用相配套的设施设备,质量检验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流通设施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原则上按不超过财政补助资金的3%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环境评估费等项目前期费用;用于科技措施支出的费用一般不超过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4%。

四、申报条件

(一)贷款贴息项目

1.贷款用途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范围;贷款期限、额度符合规定要求。

2.项目申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3.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4.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5.申报材料真实可靠。

(二)财政补助项目 1.项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且有建设项目的主客观要求;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预期效益好;规范生产,品质优良,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产品科技含量较高,达到相关标准,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市场潜力较大,销售方案切实可行;技术方案可行,技术依托可靠,工艺路线合理;设备方案与技术方案、工艺路线匹配;租赁承包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2.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申报单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申报单位须是省农委发布的“全省政府优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库”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6月30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成员以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形式入股,成为经济实体;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农民自发组织;经营状况良好,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财务规范,独立核算,盈余返还;农民成员不低于30户,50户以上予以优先扶持;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全体成员,并向全体成员公示。

申报单位为龙头企业的,2008年6月30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经营业绩良好,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2010年固定资产净值500万元以上,净资产300万元以上、且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3倍;近两年资产负债率低于65%,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财务规范、管理严格,资产优良,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与农民以多种形式,形成联结紧密、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直接带动农户300户以上;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流通设施项目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来自当地农户。

五、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数量

产业化经营项目安排原则上限于农业综合开发县,各地具体申报个数如下:

1.各开发县及省农垦可申报8个项目,包括3个财政补助项目(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2个,农业龙头企业项目1个);5个贷款贴息项目(其中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不得超过3个)。各市市直可以申报2个贷款贴息项目,其中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不少于1个。

2.为促进沿海地区加快开发与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市的沿海开发县可各多申报1个贷款贴息项目。

各地应根据当地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择优申报,没有符合条件的可少申报或不申报,各项目类型指标不能调剂。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可超报,不受指标限制。

(二)材料要求

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材料格式及有关要求详见附件1,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材料要求详见附件2。

同一项目单位上一已得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拟申请连续扶持的,在申报材料中,须详细说明项目单位现状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项目单位需说明近两年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之外的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情况。

(三)上报方式和时间

各市、县(市)在申报项目初选的基础上,报省项目库的项目须以市为单位在市级报纸上发布公示公告,在市级网络平台上对申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后,县(市)级行文上报市级,市级审核汇总报省(文件一式2份)。申报文件应说明项目申报情况、选项的原则和依据、选项程序和方法、项目公示情况等,项目入库情况表和申报情况的说明随文报省备案。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材料一式10份,电子材料存入U盘,于10月25日前报省;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材料一式5份,于2011年1月5日前报省。申报材料附表的电子文档;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及与农发行合作项目初审表等需省级汇总的附表,一式5份(不装订)一并上报。

各地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规范操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2011年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选择和申报工作。各市、县开发、财政部门要切实落实责任制,对申报单位提交的材料必须严格审核,认真核对各类原始凭证与复印件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申报项目材料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立即取消该项目立项资格,并扣减下一所在县相应的申报指标。

附件:

1.2011年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材料格式及要求

2.2011年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材料要求

上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下一篇:《锦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