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案例分析(精选8篇)
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公司于2004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法在城区开发一处住宅楼,某局于2010年以在城区进行建设未经批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对该房地产公司处以罚款处罚。
对该行政处罚有两种意见:
一、不同意处罚。理由:一是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案件发生在2004年,按照《中华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违法行为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的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二是《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中所讲的“违法建设”是指正在建设的工程,不包括已经完工的工程。本案属于已经完工的工程,不能再实施处罚。
二、应当处罚。理由:一是城乡规划法中所指的建设应该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行为。其中建筑物行为包括正在建和已经建成的行为。二是当事人的建设行为在当初未经批准情况下进行的,至今该行为仍未经批准,所以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处于一种继续状态,所以它属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执法部门应该追究其违法行为的责任。
法理评析:
一、如何理解《城乡规划法》中关于“违法建设”的含义 “违法建设”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但在国家立法层面并无“违法建设”的专属概念和相关定义。在法律上,“违法建设”这一常用概念对应违反规划行政许可规定的行为,并且对应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规定的竞合性违法行为。《城乡规划法》明确“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规划法律,“违法建设”一般界定为“在规划区内违反规划法律的建设活动”。第一违法建设是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 “建设活动”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在国家立法层面,建筑法确立了“建筑”的法律定义,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它与违法建设的“建设”所指向的意义并不同一。前者包含建造和安装两类行为,后者一般不包括安装行为,同时建设活动含义也超越“建造”在结构学上的意义,建设活动除土木结构的结构学意义外,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社会美感布局诸意义。鉴于规划活动的目的在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在规划控制角度的建设活动,“违法建设应当是指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规划控制所称的空间布局,应当是指建设物和构筑物的空间布局。第二违法建设是违反城乡规划许可的建设活动,违法建设是违反规划控制导致空间结构改变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修建活动。规划控制针对对于没有合法规划许可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违法建设要么没有取得规划许可,要么超越规划许可,是违反规划许可的工程建设活动,而违章建筑是违法建设行为的物质后果。第三违法建设是竞合性违法行为。违法建设既是是违反规划许可的工程建设活动,也是违反建筑法律管理的建筑活动,还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活动,是竞合性违法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违法建设可能不具有土地使用权,根据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违法建设因不具有合法的规划许可,也不可能具有合法建筑许可。“违法建设”不仅是规划控制的事务,也是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上的事务,在法律上违法建设对应规划法律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和建筑法律管理几个行政管理领域。
二、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时效的问题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行政处罚的时效,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对违法行为人实施行政法律追究的有效期限。如果超期就不能再实施处罚。主要有两种:(1)对多数违法行为而言,处罚时效为2年。如果行政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行政执法主体发现,并启动调查、取证等执法程序,就不能再实施处罚。(2)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是指与行政处罚法规定处罚时效不相同的按法律规定。如《治安处罚法》规定时效为6个月,《税收征管法》规定时效为5年。行政处罚时效计算方法: ① 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② 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如何理解连续违法行为与继续违法行为。(1)连续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数次实施了同一种性质完全相同的违法行为,也违法行为人连续实施了数个独立的同一违法行为,且这些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同一个法律规范。如行为人在相隔不长时间内多次套购少量外汇行为或多次实施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连续的违法行为是行为构成了数个独立的违法行为,但这些数个行为性质完全相同。在实施处罚时不是对这些违法行为分别处罚,而是按照屡次违法从重处罚。(2)继续违法行为,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发生之后,行为及由此造成的不法状态一直处于持续状态。如隐匿文物、窝藏赃物、非法存放枪支弹药、违法建设等。继续违法行为虽处于持续状态中,但实质上只是一个违法行为,只能合并处罚。违法建设是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 违法建设是违反城乡规划许可的建设活动
1.1 系统协调
在城乡体系规划中, 需要根据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 面对人多地少, 人均资源贫乏, 城乡规模小, 城市实力不均横的局面, 必须协调好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互关系, 协调好水资源, 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 人力资源与城乡发展的相互关系, 需要重点协调城乡, 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目标的相互关系, 因此, 城乡体系规划首先要注意的是系统协调。
1.2 科学整合
在城乡规划时, 需要对城镇的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 对城市范围内的现有空间, 以及附属城镇进行整理, 整体提升城乡的经济和其他能力。
1.2.1 空间的整合。
从大的方向看, 城乡规划尤其是沿海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 需要充分利用西地区优势条件, 发展外向型经济, 或作为内地与国外的中转站, 发挥经济通道的作用, 不但要合理地发展核心城市, 也要积极提高改善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整合区域经济优势, 分担中心城市压力,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圈。
1.2.2 小城镇整合。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技术的提升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生产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单位面积上的耕地需求人口减少,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需要转化为工人, 这就要求需要不断地对小城镇科学整合, 对现有乡镇进行合并调整, 对重点乡镇进行扶持, 优先发展, 以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
1.2.3 目前, 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 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完成了经济上与国际的接轨, 成为了全球经济化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国内外广泛联系,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对我国的现行城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建设布局合理, 功能统一协调, 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网络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也是对我国城市规划者的具体的要求, 因此, 我们必须完成城乡体系的整体提升这一目标。
2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
2.1协调
深入了解各部门基本情况, 综合考虑、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统筹安排各项建设。
2.2控制
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阶段。
2.3监督
随时监督、检查城乡规划实施情况。
2.4服务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也就是为各项当前建设和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
2.5决策
城乡规划管理更重要的在于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决策方案和意见。
2.6公示与解释
规划成果是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 批前与批后公示是落实规划管理一项法定程序。
3 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3.1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没有的发展关指导, 达不到和谐社会的要求, 不少地区的城乡规划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水平上, 在设计思路上, 往往是我布局到哪里了, 相关的规划才编到哪里, 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空间布局, 无法与规划引导建设, 这种规划是被动的, 不符合科学和人文建设要求的。这样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水平, 是无法达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是不能适应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要求的。
3.2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职能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
政府的各有关部门都在不断强化自身的职能, 希望自身可以参与到设计空间布局的规划工作, 许在空间布局方面的更大的发言权, 这样压缩了规划部门在改革中形成的综合技术优势, 由于规划部门的相关指责与其拥有的权力严重不符, 在面临各部门的技术强化和制度强化时, 失去了以前的技术和制度优势, 为了这种竞争有与合作不足的, 现实状况, 规划部门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和相关制度改革, 强化自身优势。
3.3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在现有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 暴露出了相当多的各种问题, 首先是城乡规划其政府审批的多, 监管少, 不少地方随意调整规划设计, 其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不利;其次是规划管理工作纸面上的禁止性规定多, 但实际执行的相对力度较小, 违反规划的相关建筑层出不穷, 屡禁不止, 平时没有相关的检测人员, 执法管理也不到位, 但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 规划部门往往成为责任追究的主要部门, 将过多的问题都推给规划部门, 导致规划部门压力很大。再次, 规划部门的法定职责多, 但相应的实际行使权利少, 没有与其指责相应的执法权力, 和行政权力, 无法有效管理相应的职责赋予其的使命;最后, 在现有技术原因, 在缺乏上级部门的技术支持的情况下, 规划的原则往往难以坚持下去。
4 改进现行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措施
4.1 重视多视角的切入
在相关规划中, 应该重视多方面的不同意见,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 充分考虑各学科, 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各种需求,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使规划更具科学和合理性。
4.2 强调公众参与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社会公众对社会发展的参与越来越积极, 其参与水平也越来越高, 在相应的城乡规划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 需要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 尽量解决因利益带来的分歧, 在编制过程中, 要给公众参与提高更多的渠道, 通过公众参与, 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工作, 减少现实矛盾的激化。
4.3 重视多部门协调
由于城乡规划的设计工作综合性要求比较高, 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范围比较广, 因此在计划编制过程中, 需要重视多部门利益的协调工作, 针对其他职能部门职务, 在城乡规划的相互协调是需要进行良好的处理, 纵使各部门的综合利益调整, 主动引导, 明确相关职责。在制定过程中, 只有充分考虑各部门的综合利益, 才能得到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 在规划的实施阶段, 才能获得良好的行政基础, 充分的发挥出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作用, 以及在综合调控上的能力。
4.4 解决重点问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创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劳动管理体制, 调节劳资关系, 增加城市就业机会;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 探索“以土地换住房”和“以地租换保障”等多种途径, 祛除僵化的“设市标准”控制。
4.5 注重合理操作
首先在规划编制体系的基础上, 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订镇规划编制标准, 增加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其次在实施途径上, 应加强与土地部门在用地分类上的沟通;调整相应的规划审批内容和办法, 增加整个行政区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 加强对全行政区域规划用地的调控。
5 结束语
现在城市的介绍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些年一直是相关工作者的努力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把城市的发展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中, 根据整个国家或者在大区域中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努力做好城市定位, 在分析城市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资源条件, 产业特点其他各种优劣条件的技术上, 制定本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J].小城镇建设, 2006 (4) .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现状
1前言
在城市化理论中,关于城乡结合部概念的描述语较多,如“城市近郊区”、“城市化地”、城市边缘区”等,虽各有涵义,但其所表述的内含及其地理概念基本相似。本文所研究的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建成区周边、介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过渡地带,是城乡的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交接地区。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所依附城市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地域变化,体现出从城市到农村在层次结构上的土地利用变化,其内层由于紧邻城市区域而明显具有较多的城市特征,而外层则主要以农村土地利用为主,但其中也穿插有一些城市景观和城市设施。
2城乡结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析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结合特有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环境,相对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较低廉的土地价格,使之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区域。但是,近年来城乡结合部农民在市场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所产生的个体和集体的急功近利、各自为政,破坏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造成城市土地资源巨大浪费,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由于城市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及管理工作力度上的欠缺,目前那里逐渐失控的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建设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愈来愈明显的负面影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造成规划管的“真空”地带由于管理体制依附与行政区划,目前沿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城市和乡村分别由各自不同行政单位进行管辖,造成相互之间原本存在的的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尤其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市部门和乡村部门的管理权限在交接上缺乏相互衔接,成为管理上的薄弱区域,造成布局的混乱和诸多社会问题。2.2乡镇企业布局的分散性、发展的盲目性城乡结合部的乡镇企业因其具有的特殊的区位优势及其高度的自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而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不完善的市场调节所带有的自发性、后发性、盲目性,加上行政地界和小农经营意识的限制,难以避兔分散发展的弊病。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加村一级的财政收人,各村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积极在本村地域内发展工业,表现出“村村點火,处处冒烟”的无规则自由散布状态,不但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吞噬,而且其容量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严重污染了田园和水体,进而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村庄布局散乱,农居无序扩张由于规划的滞后及管理的薄弱,在建设过程中无序外延粗放扩张,村庄面积迅速膨胀,布局上零散杂乱,造成大多整体环境差,道路不规则,新旧房相连,垃圾遍地,村民只顾自身小环境,不管村庄大环境,使“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村民建房中由于“要想富、先占路”的观念作祟,从一己之利出发,造成“十里长街、一字排开”的不良景观,既严重干扰了过境交通,也对城市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阻碍着今后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使城市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加强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城乡结合部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沿地带及城市职能的疏散地,是城市建设活动十分活跃的区域。因此,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重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充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市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政府已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应进一步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完善,缩短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周期,充实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统筹安排空间资源和城市功能,促进城乡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保障城乡结合部的有序健康发展。
3.2做好乡镇企业特色工业园区规划,确保乡镇企业合理布局乡镇企业的发展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科学选择。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农民企业家追求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使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具有客观必然性,乡镇企业特色工业园区的设置正是顺应了这种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重视对乡镇企业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和区位条件,利用当地已经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销售或科研等产业链,建成生产要素集聚、资源共享的特色工业园区,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便于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配置和布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集中处理工业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3.3做好农居点规划工作,改变城乡结合部环境“散、乱、差”的局面做好农居点规划工作,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在农居点规划中,应打破现有行政村界限,通过农居点的合理布局,实现农居用地的集中有序布置,最大限度地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并使农居点的功能分区趋向合理布局,便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绿化和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4强化管理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关键
4.1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撤村建居工作,改变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对于城市化程度较高,与城市联系紧密的村庄,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撤村建居工作,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过程,推动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这样既可以盘活城市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也能解决由于农居混杂带来的管理上的混乱局面。
4.2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进人特色工业园区,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化促进乡镇企业根据城市规划向特色工业园区集中,需要管理部门深化改革,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干预才有实现的可能。乡镇企业进人特色工业园区,必然改变和打破现有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政府在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优惠措施,以产生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进而吸引更多的乡镇企业人园,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化,并为城市化创造条件。
4.3适度的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与城市中的主要交通方式、城市用地组织情况及居民的尺度密切相关,需从城市居民出行习惯、交通方式,自身的体会和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出发,以居民的尺度为出发点,加以论证。
4.4加强农居建设管理工作,大力推行多层公寓式农居应根据农居点规划,积极开展旧村整理和现有农居点的撤并,通过政策引导和严格管理,规范农民建房行为,确保农居点的合理布局,使农居建设纳人健康有序的轨道。针对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应及早推行多层公寓式农居,既可节约用地,又能方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4.5强烈归属感的社区空间的管理,对所处社区的归属和依赖是舒适的社区生活的前提和体现,为了使居民对所在社区产生一定的“社区感情”,这就要求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特色,能充分反映社区的文化。体现社区精神,使社区成员能真正融人社区生活中,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这种社区文化的创造和保护:创造反映地方特色的具有个性化的社区建筑环境空间、为社区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及服务设施、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等。
5结束语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但“一法一条例”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法一条例”越来越显示了它们内在的缺陷,不能很好地实现城乡规划的法律功能。在社会各界的千呼万唤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一部制定良好、科学的法律,但是,再好的法律也要落到实处,否则就会形同废纸。因此文章以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视角,对新法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律实施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是建立在我国规划历史经验和国外规划经验上的,同之前的“一法一条例”相比,指导思想相当先进,内容比较完善。《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总体规划新时代。但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能否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其能否有效实施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现状及特点,本文对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试图从3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部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总体规划新时代的法律———城乡规划法,10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法律是在总结原有的城市规划法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针对当前城市和村镇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规定。规范内容包括城市、建制镇、集镇、村庄的规划、建设及其布局。
1.保障规划制定科学合理
为了防止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法律对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层次规划的具体情况,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
或者其规划主答部门按照事权,分别负责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并明确了规划的审批程序。
2.城乡规划需接受监督检查
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也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起来太沉重.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看一看国外的经验。
在欧洲和北美国家,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过程,都是由专家组成规划委员会,将规划建议向市或州的议会进行报告,得到市或州议会采纳后,再采用民众参议的形式进行立法,立法后任何部门无权改变。如曼哈顿的规划是1811年做的,到现在为止还未改变.这就显示出持续性;巴黎的规划是1856年做的,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大的改变。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一般都比较注重社会参与和全民参与,即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公众全程参与,并通过立法和机构设置来保障全民监督的实施。如法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地方当局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征求市民意见: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先作一个方案,表明性质和工程造价,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公众发表意见,并备有替代方案;申报重要建设工程和开发区的项目需附有供公众查询的有关环境、社会、经济利害冲突报告,建设许可文件必须张贴公布;为了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公众可以自发成立协会,派驻代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工作;个人、企业和协会对政府有关规划工作的决定持有异议时,可向行政法官起诉,并且不需要付费。
为了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城乡规划法用一章的篇幅,分别对规划和建设的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措施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的情况不同,但有一点可以做到,那就是把规划的制定执行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而这种监督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人民权力的代表机关—各级人大来实施。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把贯彻、实施城市规划法规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状况进行视察或检查,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监督和支持本级人民政府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其次是必须完善人大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以增强监督的刚性和权威性。
此外,只有城市规划为全社会所普遍认识,每个人都傲得运用这项权利,规划真正社会化了才能实现全面地参与,因此开展规划教育是首要的任务。20世
纪6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城市与环境规划研究中心为新泽西州编写了一本社区规划手册,为参加规划的群众提供了一本了解规划的工具书。这本书的前言是“为那些想改善他们社区和住房而要采取行动的人编写”。我们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只有人人都懂得以法律的名义来看待城市规划,我们的城市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规划。
城乡规划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法律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为了方便群众监督,法律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3.避免随意更改规划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指出,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体现在已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必须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领导人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
为了保证规划的稳定性,纠正当前存在的规划易随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变更而随意修改的问题,城乡规划法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城乡规划法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为了使城乡规划尽量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城乡规划法特别对此作出了规定。法律明确,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法律还规定,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5.完善相关法律责任
针对近年来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出现一些新特点,城乡规划法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严格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的违法责任,并对违章建筑的处理作出规定。
法律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
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法律还规定,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为了有效地遏制违章建筑的建设,城乡规划法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6.从立法的角度看城乡规划法
凡是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加以强制性控制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都应该加紧制定,尽快经过人大会的审议,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否则,只有总体规划,还是容易被钻空子。描蓝图、定规划,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建设中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但为什么我们的建设现状仍然是城市品位不高,建设密度过大,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绿地面积不够,居住环境差,交通效率低?其原因,不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水平不高,而是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杜绝规划执行中的种种漏洞,让蓝图落实到细处,落实得不走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城市建设事关所有居民的生活,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开公正,在规划的制定与立法过程中,都应该广泛吸取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
规划在执行中确需调整的,必须就调整的内容组织论证,并就调整的必要性向立法机关提出专题报告,进行公示,重新按规定程序审批。如此,方可有效地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9;
3、蒋勇.关于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8(1);
4、(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三联书店,1997;
5、吴茜,韩忠勇.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
(1-60题每题1分,61-72题每题5分,总分120分。若闭卷考试,建议60分为及格分数。若开卷考试,建议100分为及格分数。建议开卷考试)
1.B 2.C 3.B 4.C 5.C 6.B 7.A 8.D 9.B 10.A 11.D 12.D 13.C 14.C 15.C 16.A 17.A 18.D 19.C 20.A 21.D 22.A 23.B 24.B
25.B 26.C 27.B 28.A 29.C 30.C 31.A 32.B 33.B 34.B 35.C 36.C 37.D 38.C 39.D 40.B 41.A 42.D 43.B 44.B 45.C 46.B 47.D 48.C
第二十九条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十条 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第三十一条 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安排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的建设。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当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并符合城市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
第三十五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第三十六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第三十七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第三十八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第三十九条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
第四十一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四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
第四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
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有关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四十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四十八条 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四十九条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修改近期建设规划的,应当将修改后的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第五十条 在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五十四条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五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查处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时,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第五十六条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
第五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九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条 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二)超越职权或者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四)未依法对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的;
(五)同意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前未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
(六)发现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的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而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
(二)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
(三)对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第六十二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约定的规划编制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
(二)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
未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六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六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体现
(一) 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能够弥补现行规划制度的不足
我们现在实现的规划制度是由政府主导的, 通过专家进行直接参与或者提供指导意见的方式进行管理规划, 这种规划方式由于有了专家的参与, 能够保障规划的科学性, 但是缺少了与当地的人文背景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相协调。造成了规划完成的市政建筑使用性能差, 不符合人民的生活习惯或者是规划完成的市政建设没有很好地保留城乡原有的人文底蕴以及文化气息等, 造成了管理中的缺陷。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 能够弥补规划过程中唯科学马首是瞻, 缺少人文气息的弊病, 能够让公众就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对城市规划的意见, 能够让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对自己的家园进行规划, 使得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充分结合。
(二) 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能够使得规划顺利实施
公众积极参与城乡管理规划, 在城乡管理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政府对这些意见进行合理采纳, 这样的规划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因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人民的充分支持和用户。人民能够意识到规划的实现对自己有利, 因为就能够自发自觉地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方便, 避免阻挠规划实施的情况发生。很多地方的规划由于缺少对公众参与的重视, 因而导致了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受损, 因而遭到人民的抵制, 规划也就难以继续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 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能够实现对规划决策的监督
在城乡管理规划过程中, 规划决策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而公众对于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能够实现对规划决策的监督, 使得决策更加科学透明, 更加符合人民本身的利益。在缺乏公众参与的城乡管理规划中, 少部分的政府人员是规划决策的制定者, 他们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自身利益为重, 而侵犯民众利益的决策;或者是规划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 完全忽视民众的需要等现象。[2]而在公共积极参与的城乡管理规划中, 民众能够实现对规划决策过程的全监督, 并且能够与政府进行互动, 进行协商等, 这样充分保障了政府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使得城乡管理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方法
(一) 提高公众对城乡规划管理的参与能力
在公共参与的过程中, 公共提出的城市规划管理意见一般都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提出, 有很多都是不可行乃至是威胁到他人或者集体利益的, 这样的公共参与不仅效率差, 反而影响了政府决策的进程。所以我们在让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同时, 应该提高公众对于城乡管理的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宣传, 让公众理解什么是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中自己的能够做什么、自己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途径等, 避免无序参与。其次,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让公众充分了解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自己的意见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能够为自己带来怎样的好处等。
(二) 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
很多时候, 公众没有参与到城乡规划管理中去, 不是因为公众没有能力, 也不是因为公众没有参与意识, 而是因为缺乏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 导致公众要么缺乏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途径, 要么参与效果不明显, 要么意见被忽视等。都影响到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完善。首先,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来对公众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能够促使政府对于公众的参与行为进行重视, 并且通过长效规范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能够促使公众参与的长期化和规范化。其次, 对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沟通的方式进行规范。这样能够促使公共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参与城乡规划管理, 提升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 建立规划信息公开制度。规划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能够方便公众了解规划情况, 实现对规划的监督, 促使规划过程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地进行。
(三) 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完善
通过各种途径拓宽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的途径。公众对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应该充分借助现代电子信息以及科举手段的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3]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可以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邮件以及直接参与的方式进行。政府应该对公众的参与渠道进行拓宽和维护。首先, 通过网络对城乡规划管理的过程进行公开, 并且建立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渠道, 实现民众对于城乡规划管理的参与。其次, 政府应该及时发布城乡规划管理信息, 使公众充分了解到城乡规划管理进程。最后, 政府应该设立城乡管理规划民众接待窗口来实现公众对于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接受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进行反馈。[4]
小结
综上所述, 实现公众对于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意义重大, 即能够体现公民的城市主人翁身份, 也能够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意见诉求, 使得城市规划管理能够融科学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使得建成的城市即科学合理又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提高公众对城乡规划管理的参与能力、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完善等角度实现公众对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摘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城乡规划管理的民主性, 并且能够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充分地发挥公众的意见, 使得城乡规划管理更加科学。但是在现实的实践中我们发现, 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没有充分地实现公众参与, 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盂丹, 姜海.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体系评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5 (7) .
[2]冯文利.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3 (6) .
[3]张海青, 刘建鑫.关于完善城市规划决策体系的主要途径[J].山西建筑, 2005 (6) .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化不断推进,进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紧跟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会对城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城乡规划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大对城乡建设的重视力度,科学合理的解决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的计划,确保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本文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全面的分析,探究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化;问题;策略
前言
紧跟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能够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然而,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一部分的规划建设人员往往会过度的重视城市化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视力度,进而造成城乡规划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出现。为了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关的人员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的规划,并要根据城乡的实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最终能够确切的推动城乡发展。
1.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单单会对城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经济、社会等的发展。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能够确保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科学性。
1.1 城乡规划建设不够全面
一般而言,城乡规划建设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合理的分析全部的影响因素,并要科学的进行规划和建设。然而,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并不够全面,往往只会局部的考虑城乡规划建设内容,而不重视预测未来的发展,进而造成了城乡规划模式固定不变,多元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1.2 没有进行全面调查
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部分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并没有对民意进行全面的调查,没有结合人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进而导致在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过于重视对居住环境改善,而不重视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安全设施的健全,从而造成城乡居民上下班时间交通堵塞、城乡的消防系统以及供水不科学,不能够有效的确保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最终会导致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1.3 城镇竞争力有待提高
对于我国的省市来说,都会有一部分重点发展的城镇,并将重点发展的城镇作为省市的中心,进而能够更好的推动省市的发展。然而,和发达国家同等水平的城镇比较,我国的城镇竞争力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镇相比依旧相差一段距离,其中主要体现在,我国的重点城镇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由于制造业是比较传统的行业,现代化发展比较慢,同时,并没有加大对服务产业的重视力度,有关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从而不能够满足创业的要求,以及高端人群的居住要求。
1.4 城乡规划建设方案不科学
对于城乡来说,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情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方案。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并没有引起重视,过于重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不科学的对工业规模进行扩大,并忽视了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城乡的协调性下降,资源利用率不高,进而对于城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当前,紧跟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东西部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从而将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5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紧跟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城乡也取得一定的发展,有关的人员也加深了对投资主体、土地使用等研究,同时,也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在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其方案并不能满足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要求,而且,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质量并不高,尤其是权威性以及规范性,为此,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城乡规划建设改进策略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建设有效性以及可行性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人员一定要结合地区的实情,全面考虑城乡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科学的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有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策略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完善,同时,不断促使城乡规划建设可行性的提高能够有利于城乡的发展。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原则
紧跟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一直发挥着不同忽视的作用,并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中心思想,促使国家有关的人员科学的统筹、全面分析不同的事物。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的配置城乡资源,并有效的运用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进而能够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进行。
2.2 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行城市带动乡镇发展的战略
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城乡建设的顺序,加大城乡的互动交流,并要实行城市带动乡镇发展的战略,有效的发挥城市政治、文化、经濟的作用,同时要把城市拓展以及产业发展作为城乡发展的重点,进而能够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共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
在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其地区性,确保重点城镇具备一定的特色。对于国家发展来说,重点城镇的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重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进而能够有效的保障城乡居民的安全以及生活等。除此之外,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开发重点城镇的特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工业以及文化。为此,一定要重视工业园以及文化园的建设,通过其具备的特色拓宽更多的引资以及招商渠道,从而促使工业重镇以及文化名镇的发展。
2.3 不断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相关制度,促使权威性以及法律规范性的提高
城乡规划建设方法的顺利实行一定要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的辅助。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中,一定要不断健全有关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方案的监督制度,一定要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进而能够促使方案科学性的提高。同时,有关的管理机构一定要合理的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城乡规划建设的工作,充分利用以及有效的控制相关的资源,从而确保城乡规划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一定要确保规划建设工作权威性以及规范性的提高。对于我国而言,无论大小事项都需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而城乡规划建设也一样。为此,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全面分析城乡规划建设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实情,逐步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确保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法律规范性的提高,进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并能够确保其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能够为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2.4 听取民意,不断促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紧跟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中逐渐突显出生活质量不能有效提高的情况出现,为此,城乡规划建设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大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积极开展民意调查工作,明确人民群众的要求,并要以民意的内容,不断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消防等。同时,一定要有效开发建筑的作用,促使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能够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
2.5 协调发展经济与文化,进而促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提高
在一部分地区中,往往会出现过度重视发展工业而忽视文化的发展,从而导致城乡规划建设不够完善,为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不单单要科学配置资源,有效的推动服务产业以及工业的发展,促使城乡 就业不断的增加,同时也要加大对文化的建设力度,形成特色文化,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增添一定的色彩,并能够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促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提高,最终能够更好的协调发展经济与文化。
3.结语
总而言之,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一定要不断完善其方案,并要全面分析影响规划建设的因素,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进行,进而能够促使城乡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窦小华,刘仁忠,陈新政.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若干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第2期
【城乡规划法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城乡统筹规划案例11-04
城乡规划法测试10-12
《城乡规划法》考题答案06-19
城乡规划法实务操作09-30
贵州城乡项目规划11-04
城乡规划调研报告10-21
市政府实施城乡规划法工作情况汇报06-26
城乡规划2017工作总结06-08
《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