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的课件(精选9篇)
1、认识冷暖色、对比色、感受色调的不同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2、尝试用语言表达对图片的感受。
3、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对色彩的感受,为欣赏作品做准备。
1、教师(出示红色色块):这是什么颜色?看到红色你会想到些什么?
有什么感觉?(这是红色,看到红色我会想起红红的太阳、红旗和火焰等,红色给人的感觉很温暖、很高兴、很喜庆)
2、教师(出示蓝色色块):这是什么颜色?看到蓝色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觉?(这是蓝色,看到蓝色就会想起蓝蓝的天空、海水等,蓝色给人很清爽,很清凉、很宁静的感觉)
3、教师:(出示橙色和黄色的色块)这是什么颜色?看到这两种颜色你会想到些什么?什么感觉?
4、出示绿色和紫色的色块,这有什么颜色?看到这两种颜色,你会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这些颜色让我们联想起火、光和热闹的`场面,看起来很温暖,我们将这样的颜色叫做暖色,而蓝色、绿色和紫色,这些颜色让我们联想起水、大海、天空等,看起来很冷,很安静,我们把这样的颜色叫做冷色。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作品。
教师:(出示作品《住宅》)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很多的房子,大树和美丽的鲜花等)上面有上面颜色?(红、黄、橙、粉红、绿色、黑色和蓝色)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提问。)
教师:(出示作品《夏托纳弗村》)请你仔细看看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房子、大树、和雪)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
教师:这两幅画都画了房子、树、和路、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引导幼儿对作品中的事情的表达以及冷暖色的认识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教师介绍画家及作品,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
1、介绍画家及其画作。
教师:这两幅画都是法国画家莫里斯的作品,同样都是房子、树木、和道路、却画出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感觉。
2、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仔细观察画家探索两幅画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
美感、艺术行为成为治疗的核心,那么《美术鉴赏》课程是否可以成为关键环节?
美育通过艺术教育,非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内容,以及艺术理论、美学理论学习实施。
美学(英语:Aesthetics),又称感觉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主要是研究审美,即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制力是克制个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认识程度有助于改变心里状态。当一个人认识到其神秘本质,会在心态与行为上产生改变。为什么我们不让他们看清神秘本质。高中学生青春期、叛逆期的特点——独立意向及求知欲强,思想单纯,自制力差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他们处于儿童到成人的分界点,开始尝试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身边的事物。
推动思考与探索,追寻美的本质与意义。
FILMCLUB案例,TED《电影世界共同的奇迹》里面叙述的,“技术正取得史无前例的发展,而文化却变得前所未有的贫瘠。”1 000 多所学校要求加入FILMCLUB,他们已拥有近25 万儿童。将批判性思考和好奇提问的经历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心中的疑问激发他们通过影评来表述。
在很多人印象中,学生会更喜欢故事,但很多逻辑问题会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身边会发生的事情都是他们思考的素材,人际关系、行为、个人经验……他们喜欢思考中检验自己。
教学案例:思考与探索,一个人面对两扇门,一条通往天堂,一条通往地狱。门边两个人,一个叫真实,一个叫谎言。只可以问一个问题,寻找天堂的路。
知识记忆是高中学习必须的环节,但是,在高中毕业后三至五年,高中所强化的知识记忆几乎淡忘……教育因此而失败么?没有,剩下的是能力,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渐进的层级关系,逻辑思维是必须的纽带。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尝试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用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作为教学引导,切合美育目的,引导学生认清对网络、游戏、影视的“迷恋”原因。
1.由自然的感受开始,到本质与意义,自然美感。
自然美感与科学中的规则美感,由植物的自然美感,到高中数理的数列与几何分割的规则美感。看到图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觉很神奇,去追寻答。自然,每个人都很容易接触到的存在。人们喜欢美丽的环境,仅仅去感受还是不够的。提出高中的数列与几何分割,学生自然被导向数理的规则美感思考,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更深层的应用科学,也会给他们展开新的思考方向。植物叶片的立体螺旋结构,仿生学案例,空间构成,艺术美感的抽象等。科学给予你们理念,去解析这个世界。艺术行为,艺术作品,需要用理念来创造。给美丽图片,赋予符号创意的创作。
2.由个人经验开始,到社会事物、生活、现象,社会美感
《为了鸟儿们》这部奥斯卡获奖作品,用艺术美感的方式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你一个新的平台去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只小鸟儿……
《纸人》里,古董汽车、KTO海报、车站与报亭;办公室,眼镜,背带裤……你找到纸人的呆板与枯燥的根源吗?会滋生多彩生活的渴望吗?
BBC《角斗士》取材于一位角斗士的墓碑记录,从一个采石奴隶到成为角斗士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去感受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这段文化情境。历史与思想政治教材,会成为学生最好的资料来源。另外,一些科技与信息更适合成为他们了解网络与媒体商业本质的教学题材。
3.由科技开始,揭开神秘的商业面纱
虚拟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真实的光影模拟,让人身临其境,极具美感却并不神秘。图片的直观,到抽象的文字,尝试图片与文字的融合———插画(插图),到漫画。由摄影到胶片电影,到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游戏的箱庭理论(马里奥兄弟),到红外线定位的体感游戏(xbox);“拟真环境动态群组”:*MASSIVE动态化任务面部动作模拟捕捉,这些都是影视动画作品量产的根本,看起来很真实确是程式化的量产。
例如,《冰河世纪》与《里约大冒险》制作花絮。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并呈现在你们眼前。为什么不自己去寻找,把这些乐趣分享给其他人呢?
结语
美育的灵活取材,美的本质与意义的思考探究,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希望这样的教学尝试可以缓解学生身上发生的社会问题。就像宗教一样,揭开神秘的面纱,认清其本质。
摘要:尝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迷恋”、“手游迷恋”等社会问题。以美的对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展开美育教学,追寻美的本质与意义,发挥艺术类课程美育效用。
【关键词】美术 鉴赏 看 听 说 画 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163-02
一、现状分析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湘版)
毋庸质疑,被选入美术赏析教材的美术作品几乎都是经典的,值得广大学生了解与欣赏。但问题是很多作品已经大大的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很难激起兴趣。但是这些经典的作品学生不喜欢,难道就不要学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就需要教师通过怎样的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并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到美术的美。
(二)学生赏析的参与性
大部分教师都以为美术欣赏课很好教,在课上放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谈谈作品内容,作者创作思路,最多再介绍一下作品的背景,似乎很简单,很轻松。但实际上,确实是太“轻松”了!试想,就是连着看,连续几幅看下来,又有几个人不觉得单调、枯燥呢?所以要提高美术鉴赏效果与质量,让学生真正受益,必须通过多元化的参与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作品的魅力与自我价值的存在。
二、解决策略
通过看、听、说、画、做“五位一体”美术鉴赏法充分创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途径,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开放思维,体验美术作品带来的审美体验。
(一)看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一方面是硬件的保障,有一个宽敞明亮的美术教室;布置一个有艺术氛围的美术教室,挂一些美术家的图片、作品与名言。另一方面是看者的素质,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在初期赏析美术作品时,不允许学生私下交流,先通过画面看自己的观点,就好比在音乐厅中观看演出一样,必须等一首曲子终了才能离座,这样的素质在第一节美术课中就要给学生要求。还有一方面是看的策略,根据需要可以整体看与分段看,重点看与辅助看相结合。看的过程中还要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到看中有思考。例如在鉴赏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时候思考美术作品的主题是审美,整个过程是怎样变化的,随着场景的变化,主人公的情感有怎样的差异。
(二)听
听,这里是指欣赏一幅画前,可以先了解这幅画的一些信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去欣赏画面。听,可以包括听教师讲解,听熟悉作品的同学给大家介绍,听一些诸如《国宝档案》等节目的视频信息等。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效的利用新型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经常到美术馆观看画展,但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带领学生适当的去参观扬州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所,听解说员的讲解和介绍,有助于我们赏析一些高质量美术作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说
这里的说指的是学生的讨论与辩论。讨论指在欣赏一幅作品过后,给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辩论指在上有关章节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围绕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上《新的实验》一课中,学生对波洛克绘画的方式产生了分歧。部分学生认为,艺术作品特别是美术作品,就应该有她的样子,通过作品展现美,传递美,而不应该具有这么大的随意性;也有学生认为美术嘛,就应该随时代发展,体现它的时代性、创新性,而不受限于固有的形式。
对于这样的分歧,教师可以充分拓展。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收集资料,包括文献资料与音像资料,并说明自己坚持的理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主动去研究学习的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讲授。同时准备的过程中体现了合作学习,辩论的活动中也体现了交流学习。这样的方式学生也特别喜欢,对提高学习兴趣也很有帮助。
(四)画
美术赏析课不是只看不画的课,有些作品要想更深入的去了解,去感知作者的作画意境,肯定是要动手试一试的。但是这种试一试是有度的,不可偏离了美术鉴赏的初衷。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相对的欣赏和理论的知识较多,学生真正的实践很少。学生亲自的体验和尝试性实践,既能培养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又能让其感受到在课堂中自己的感知学习,效果必然更好。湘版美术《新的实验》中,有关于波洛克艺术的部分,笔者在上课之初先带领学生走进画室,去用颜料在画纸上随意挥洒来感受波洛克的艺术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来讲解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时代的关系等。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的感受了艺术的本体性特征,更好的便于学生去理解现代艺术。同时在欣赏一些国画作品的时候,让学生拿起毛笔,去尝试诸多的皴法,感受皴法不同所形成的画面效果,这些都是更有利于我们教学的深化的。因此,美术鉴赏教学离不开实践,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动手画一画。画的好坏已经无关紧要,关键是有没有尝试到领悟到,有没有感知到艺术的本质魅力。
(五)做
“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指老师要做的事:
1.做足备课工作。教育界留着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比学生懂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有资格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欣赏美术作品,看似简单,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只是单纯的就美术画面谈美术,那也会很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去联系画家的生平,美术作品时代背景,包括画家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甚至是画家轶事等。有了这些知识,美术课才会生动、丰富、鲜活乃至具有人文意义。
2.灵活运用教材、教法。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应该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材,应该敢于昂首做学科的教育决策者。”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可以“教教师所擅长的,教教师所爱好的,教学生所喜欢的。”
3.善于运用教师的美术作品。美术欣赏课,书本上大多是一些大师的优秀艺术作品,学生长期欣赏必然会产生枯燥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去调整和改变教学设计安排,适当的引入教师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美术教师,没有像样的美术作品是无法让学生信服的。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做的事:
1.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美术鉴赏的学习既是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必需,因此在课上,教师需要适当的降低“话语权”,退至后台当“导演”,把活跃在舞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施教学手段的多重组合,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活动。“智慧是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学生的对话中获得能力。
2.合作是学生必要的素质。合作精神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之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合作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会集体的力量,在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对于美术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美术的内容,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所说的,它提升了美术教育的内涵,同时也对美术鉴赏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在美术鉴赏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充分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整合各种教学手段,拓展多元化的参与途径,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让学生保持一种对美术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美术鉴赏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4]李景真.浅谈美术鉴赏的素质教育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2)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专门咏物的诗或文章? 初中已学过:
于
谦《石灰吟》郑板桥《竹石》 贺知章《咏柳》
王
冕《墨梅》
骆宾王《咏鹅》
周敦颐《爱莲说》……
二、特点介绍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像陶渊明爱菊,贺知章咏柳,周敦颐爱莲,毛泽东咏梅…… 题目特点——描写某一具体事物。
内容特点——抓住这一事物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如形态、动作、品性、生活环境等。写作目的——表达对某事物的喜爱(厌恶)、赞赏(讽刺),或以某物自喻,抒发感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明确概念: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三、鉴赏步骤
1、读懂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四、课堂巩固
咏物诗《蝉》的意象鉴赏
1、骆宾王《蝉》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请同学们听录音并跟着朗读。思考本诗突出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集体诵读,读懂全诗 讲解难点
西陆:秋天——伤春悲秋、惆怅 南冠——怀念家国的囚徒。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 玄鬓——蝉的黑色翅膀
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3)分析蝉的形象
外在特征:秋蝉将死,鸣声凄切,两鬓乌玄
环境特点:秋深露重,濡湿蝉翼,秋风频起,蝉声沉落。环境浑浊,处境困厄。内在品性:高洁(4)作者形象
南冠、囚徒思乡,白头、仕途受阻,壮志难酬(5)手法分析
起兴、比兴、托物言志、用典、双关(6)教师范读,体会感情
(7)问:有人评论本诗“句句咏蝉,句句喻已。物我一体。是患难人语。”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作者借用蝉以喻自身品质高洁,写寒蝉凄切来表达自己的思乡、叹老之情,以自然环境险恶来比喻政治环境的险恶,仕途受阻,欲诉无门,有志难酬,对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而世无人知的不平之鸣实则是为自己怀瑾握瑜反遭无妄之灾的辩白和世无知己的感伤。
2、李商隐《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犹梗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读懂全诗
请学生范读,找出富含感情的词,体会感情。(2)分析蝉的形象
外在特征:高居枝头,餐风饮露,难求一饱,日夜哀鸣,声嘶力竭 环境特点:碧树无情,青翠依旧,无动于衷 内在品性:自身高洁,处境艰难,怨恨身世(3)作者形象
职位卑微、四处漂泊、故园荒芜、家境清贫
写作背景: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4)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对比、用典、拟人(5)听录音及简析,体味情感。
(6)问: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作者借用蝉以喻自身品质高洁,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用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失意苍凉的身世之感。
(7)学生再读,体会两首诗不同的情感。
3、虞世南《蝉》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设置问题:
(1)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借物抒情,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蝉的形象
外在特征:垂緌,饮清露,流丽清响,鸣声远传。环境特点:疏桐(挺拔疏朗)
内在品性:居高致远,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借,自会扬名。
情感
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补充: 作者形象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五、内容小结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
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六、方法小结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
第一、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第二、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第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第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无别的道理。
1、一般提问方式:
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思路: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的描写+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七、真题演练
【2010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摘要:
关键词:美术
西方艺术
中国画
美育的意义
这学期我选修了薛文勇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本来只是修着玩玩的心态去的,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感觉我自己是一个没有艺术细胞的孩子,和美术这类艺术根本无法挂钩。可是近半学期的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带到了一个艺术的殿堂。尤其是课堂上老师的幽默谈吐、漂亮的PPT、精明的视频让我受益匪浅。这些都让我对美术鉴赏有了新的认识。
美术鉴赏 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谈了,什么是美术,艺术,鉴赏以及为什么要学美术、会艺术、会鉴赏。通过他的一席话使我了解了学习美术的必要性。下面结合资料信息来了解美术鉴赏的含义。
纵观人类的所有活动,我们可以说,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感性。在这方面,科学可能要逊色得多。因为科学主要诉诸于人的理性,如果处理不当,会人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所以,鲁迅先生说∶“盖举世唯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美术活动一般而言,必须与人的理智发生联系,这几乎是无争的事实。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中科学原则的确立,就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美术活动中,主要诉诸的是视觉,而视觉又是人的主要感觉。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所需要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所获得的。视觉不仅给人的生存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也是人生乐趣与幸福的一个重要源泉。
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善于运用自己的视觉,这样既使得信息量相对减少,更使得生活的情趣大为降低。科学与美术一样,均需用眼,但两者运用的方式并不一样。科学只是将世界的表象作为导向把握其本质的一个途径,美术同样注意世界的本质,但似乎更为注意对世界表象的观察和玩味。我们的眼睛应该既看事物的本质,又看事物的外表,在这方面似乎只有美术家做得最好。一般人在儿童时期,还比较注意事物的外表,而一旦长大就抛弃了这一良好的习惯。
而所谓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又称“美育”——美术教育。美术鉴赏有助于人的全面思维。美术鉴赏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审美感受,造就健全的人格。提高审美修养最终目的是使人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行的人。而在谈美术鉴赏之前先讲讲艺术是什么。艺术,此前一直以为只是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直到选修了这堂美术鉴赏课后才对艺术有了一个大概的系统 的正确的认识。艺术不仅仅是人们在温饱之后才会有的消遣,事实上,只要有人类生存就有艺术的存在。比如远古象形字就是艺术。从网上得到的艺术定义为: 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事实上,艺术是一个空泛、混乱的词,通常需要更加空泛的 语言来描述这个词,结果导致人们知道有艺术这个词,却不知道艺术具体指的是什么;一个不能统一的概念,实际上人类不统一的感知系统才是 这个词的基础,也导致了艺术的相对有限性。然而,人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给出了定义:
1、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艺术 是创作主题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显现。
3、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对艺术的含义,还有一种相对抽象一点的诠释:所谓艺术,就是指人 类根据社会生活运用一定的物质文化实体,遵循一定审美或反审美规律,创造极具大美学特征的精神文化的创造性行为或结果。
而美术鉴赏的含义呢?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 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而经过了一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欣赏到了许多中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特点和与东方艺术的异同。
首先接触的是东方绘画,主要是中国画。对于此,我也有了一些了解: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而通过半学期的课程,我也了解到西方造型艺术是以模仿自然为目的。为了栩栩如生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尤其在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中表现最突出。艺术家在模仿事物外在形象的时候,通过比例、对称、完美地表现事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自画像》、拉斐尔的《圣母图》虽然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但他们都很像,表现真实的一面,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在我欣赏的众多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它的神秘让我深陷其中……当我们注视画面上部分时,我们能感觉得到弯曲的嘴角,淡淡的微笑,然而当我们直视画面中蒙娜丽莎嘴巴时,那微笑又仿佛消失一样。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这神秘的微笑就是达芬奇利用了独特的技巧巧妙地勾勒出来的。数百年来,我们不断寻找那神秘微笑背后的故事……在反复欣赏幅画,我不得不感叹西方艺术的高超,并为达芬奇的才能所倾倒。是这位伟大的画家发明能创造神秘微笑的技巧,创造了让世人迷恋的《蒙娜丽莎》……
在课堂中鉴赏的绘画作品中,我还喜欢拉斐尔的圣母画。他的一系列圣母图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我喜欢圣母的慈祥,深情注视的目光,孩子的纯真、浪漫。在一系列的圣母图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整体画面极具古典美,神圣,温馨。仿佛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里的温暖互动,深情的母爱。在《阿尔巴圣母》首先给我们整体画面感觉宁静、祥和。我喜欢这幅作品犹如天国仙境的背景,置身其中的圣母深情注视着她的孩子,孩子正天真玩耍。从画面传递的幸福是我们感觉得到的美。
对于这学期选修的这门美术鉴赏。我觉得这门课我选的很正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鉴赏的能力,知道好与不好,知道好在哪不好在哪。这样我们这些思维偏逻辑的人也能以艺术家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一切,说不定会有新的思路,问题说不定会迎刃而解。
而大学开设美术鉴赏课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刻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专一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伟大,提高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2.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贡献。
活动准备
1.队歌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地图。
2.排练节目。
活动过程
一、热情导入
教师:蓝晶晶的天空搂着小鸟,绿茵茵的大地捧着花朵,清澈的小河流淌着孩子的欢乐,高高的山岭上吃不尽的野果。(呈现中国行政地图)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在这祖国山河齐欢唱的时刻,我们心情澎湃。在这万民同乐共创业的时刻,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怎能不赞美伟大的祖国,怎能不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民族骄傲
1.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国地灵人杰,英雄辈出。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追寻历史的真谛吧!请听小诗朗诵。
2.学生朗诵小诗。
3.学生听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或学生自己演唱。
4.教师: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四大发明,还有哪些?
学生从文学、医学、天文、地理、建筑、军事、书法、音乐、美术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5.小结:赫赫的成绩、累累的硕果,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我们对祖国说一声“祖国,我爱你”。
6.小诗朗诵。
我们把真情捧出来,把赤诚捧出来。
我愿化作长城上的一块砖。
愿化作长江的一朵浪花。
愿化作昆仑山上的一朵云霞。
愿化作野花开遍原野。
愿化作小鸟歌唱美好的生活。
三、永记历史
1.教师:让我们把历史的画卷翻到150多年前,上面写下了多少的耻辱,洒下了多少的鲜血!你能说说,搜集到的历史资料。
2.学生自由交流。(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就可)
1840年英国发动了战争;1884年,法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89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灾难,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割地、赔款,我们的国家怎能不贫穷!
4.教师:今天回顾历史的悲剧,我们对祖国苦难的过去刻骨铭心,对祖国光明未来充满信心。197月1日,当祖国还被白色恐怖的阴云笼罩的时候,在浙江省南湖的一艘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祖国的天骄,人民的救星,从此诞生了。亲爱的少先队员们,当我们今天过上美满幸福生活的时候,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时候,当我们合家团聚,共进晚餐,探讨未来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谁给了我们金色的童年?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四、腾飞的祖国
1.教师:面对这伟大的祖国,面对这正在腾飞的巨龙,同学们,你们尽情抒发自己的豪情吧!
2.学生朗诵自己最想朗读的诗句。
(1)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蓝天飘着彩霞,大地铺展了金光,我们举起队旗,向国旗敬礼,心中震荡着真挚的声音:祖国啊,我们的太阳。
(2)我们劳苦大众在党的^令页~导下,经历了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历尽艰难险阻,流血牺牲,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在这古老的土地上,黄河欢唱着奋发向上的歌儿,长城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敦煌闪亮着民族的自豪,昆仑挺立着中华的脊梁,长江的波浪就像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敲打着东方的大地,震撼着古老的苍穹。
(4)太阳啊,太阳,在这金色光芒照耀下,人造卫星一颗又一颗进入了宇宙的轨道;远征的南极航船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光荣,踏上了南极的冰天雪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人民告别了贫困,走进了富裕的大门。
3.教师: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57年,在这57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令页~导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你们都知道吗?
4.学生各抒己见。
5.过渡:神州的巨变是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让我们齐唱歌曲《社会主义好》。
6.教师:党给我们温暖的阳光,党给我们金色的希望,伟大祖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千言万语颂不完祖国建设的成就,千歌万曲唱不完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让我们向祖国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7.学生画像。
一、图片资料运用应遵循直观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是符合实际的。因为,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学生特别是此时的中学生缺乏直观经验,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形式主义的毛病。中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 其心理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的, 教学要促进和适应这个过程。教学赋予直观性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图片资料的运用应注意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自画像》, 还有林风眠的《花鸟》等现代名家作品, 这些作品风格各异, 艺术水平很高, 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 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 它直观明了, 学生易于接受。范图欣赏对学习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提高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 富有儿童情趣, 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 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 容易产生共鸣。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 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 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 学生很感兴趣。
三、图片资料运用应当合理组合
合理组合图片, 主要是将学习单元和具体学习内容, 包括作品、文字、图片的基本信息进行合理选择并有效运用的具体方法。图片资料在美术教材中占有“主导”地位, 教材往往通过图片来“说话”, 需要细心品味。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包括生活情境图片、美术作品图片、辅助认知图片、方法步骤图片、学生作业图片、学生活动图片等, 不同类型的图片反映不同的编写信息, 体现不同的学习意义, 而且图片的大小、位置、顺序的安排均反映编写者的意图。教师应通过图片发掘教材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人文信息与技能信息, 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并体味图片的教育价值与学科意义。例如苏教版第十三册《情感的记录》中的铅笔淡彩画及其分解 (图1) 具有学法指导意义, 图片通过作品解析直观呈现出如何通过铅笔淡彩表达心理的情感。 (图2) 除了具有如何绘画铅笔淡彩的作用之外, 还说明了造型、表现的方法步骤。而 (图3) 则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工具的参照, 而且这些作品从题材到表现也适合学生临摹。
四、正确解读图片资料
解读一件图片资料, 教师大致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 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 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 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 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2. 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 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 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如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 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 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 寥寥数笔, 便将自然界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向日葵》一画, 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 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 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 全部面对观众, 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3. 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 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 可以讲他中年学画, 为了画好画, 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 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4. 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如雕像《思想者》, 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 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 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 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 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 他同情、爱情人类, 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 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 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 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 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 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邃其思想内涵了。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效果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进行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也有开设,新课改以后,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美术鉴赏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仍不尽理想。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取得了一些良好教学效果
1.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时候能达到这一目标的要求。比如,通过让学生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油画上的父亲脸上布满皱纹,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一个辛劳、淳朴、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形象。油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其想起日日为自己操劳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不禁眼中酸楚,产生了要为父亲能过上好日子而发奋读书的信念。這便是对学生进行了人格教育。
2.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我国古代制造和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对这些瓷器图片进行鉴赏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瓷器的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比如,瓷器上的花纹、图案代表着独特的意思,有些反应的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些则是名家题字。一些彩瓷颜色特别艳丽,甚至赶超了如今的一些工艺品,对彩瓷色泽的欣赏,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制瓷工艺和色泽、美学标准,等等。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取得了诸如上文所述的一些教学效果,但这些教学效果还达不到新课改规定的要求,还没有最大限度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没有完全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标。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发挥还不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学生不够重视
高中学生由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压力较大,因而容易轻视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类课程的学习。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容易将时间进行挪用,学习其他科目,因而难以得到鉴赏课的“滋养”。
2.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古板
新课改以来,教师应注重通过导入式、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许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呆板的教学方式,加之学生本来就对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因而鉴赏课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王秀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
背景分析:
对于人物速写绘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中学美术老师有过很多的尝试和练习。但大多数都是以老师示范学生绘画为主的学习,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很难让学生对运动人物速写的绘画产生兴趣。在二期课改中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来,尝试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模式轻松而灵活的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是本次课要尝试的重点所在。
人物是绘画题材中比较难画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动态人物的绘画就更难。初一年级的学生在面对运动的人物绘画时往往望而却步,而大部分老师也有这样的心理,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基本的重心、动态线等造型方法后,通过直观示范再要学生模仿练习,往往很难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尝试探究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解决问题基础上简单的画出活动中的线描人物速写。
学情分析
探究性教学在课堂中我已有多次尝试,因此,学生对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初一的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好动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天性,在这个阶段安排活动人物绘画是比较合适的,但画运动的人物对于初一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从简单的.人物动态速写着手绘画,降低难度,是学生比较能接受的,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作业。
设计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让学生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享受有创意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运动人物的基本重心、动态线等知识,并能简单画出体育课上同学们运动的一瞬间。
过程与方法: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掌握人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线描人物速写的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物运动基本规律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人物绘画知识,以此热爱美术,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运动基本造型规律及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
运动中人物的绘画
教学方法与策略
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互相探讨、模仿、演示等方法掌握人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观察老师示范人物线描速写,独立完成线描速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绘画铅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流程:学生通过对动态与静态人物比较、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师生探究、讨论活动中人物运动基本规律→学生实践运动中人物动态线绘画→师示范动态人物速写→学生练习、交流→学生感受动态人物的美感。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课题生成
设计说明
本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学生比较画面,情景导入,生成课题两个部分。
1. 出示我们熟悉同学的照片,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探究讨论兴趣,为情景创设做铺垫。
2. 初中阶段的孩子好动,尤其崇拜现在的体育明星,导入部分播放刘翔在奥运会上跑步的录像,目的是把本课的整体探究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很快将学生引入这个情镜中来。从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课题
⑴ (示图)师:这是两张同学们的照片,一张是动态的,一张是静态的,同学们能明显感觉到哪张更有动感,更有韵律?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⑵播放刘翔奥运会比赛录像
⑶师问:刘翔在奥运赛场上的哪个动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刘翔在赛场上各种运动的动作,讨论,探究)
⑷师:可见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各种动作是十分优美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画动态的人物
⑸出示课题
● 第二环节:学生探究人物活动基本规律
设计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人物活动的基本规律,但老师采用的方法则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活动起来,从而得出结论。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些知识点。同时老师有意的用了一些体育明星比赛场上的精彩图片,更贴近生活,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规律一:重心
⑴出示图片《掷铁饼者》
⑵ 师:请学生模仿《掷铁饼者》动作。
(学生上台模仿《掷铁饼者》动作,感受重心点的位置,通过亲自体验画出《掷铁 饼者》的重心线)
⑶ 出示几张体育明星运动图片,请学生画出重心线
(学生活跃,能准确画出重心线位置,较好理解重心在人运动时的作用)
二.探索规律二:动态线
⑴ 师: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那么能否有一条体现身 体弯曲变化的线呢?哪位同学能用一根线条表示这位运动员的运动姿态呢?(示 图)
(学生踊跃,尝试用一根线条表示动态)
⑵ 师:演示动态线绘画,学生理解动态线作用。
⑶ 请两位学生分别画出两个不同运动员的动态线。同时出示两张图片的线描稿(示图)
(学生上台演示,画出动态线,自己把握理解人体动态线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⑷ 请学生上台演示起跑动作,学生画出动态图。
● 第三环节:学生实践,练习绘画动态人物
设计说明
本教学环节设计主要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际、具体的探究学习中,使探究学习切实能够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第三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⑴ 师示范绘画活动的人,简单画出人物的线描动态图。
⑵ 出示学生上体育课时运动的照片,请同学们画出运动的人物动态速写。
● 第四环节: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设计说明
本环节教学设计由学生自主交流,展示作品成果的部分,在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后自主建构对动态人物绘画的基本规律和绘画技巧。
第四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⑴ 师:现在同学们都完成了对动态人物的绘画,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 一 下我们的作品吧!
⑵ 学生展示作品,交流,能从重心,动态线,线条这几个方面分析画面的优 劣,构建对运动人物画的认识。
⑶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启发。
●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语设计
同学们通过对运动人物规律的探究,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规律,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探索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美术鉴赏的课件】推荐阅读:
隋唐美术美术鉴赏06-26
美术鉴赏教案07-27
美术鉴赏课感悟09-07
美术鉴赏课程评析09-17
高中美术鉴赏题库09-19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11-09
中外美术鉴赏期末论文06-22
美术鉴赏剪纸艺术11-02
毕加索美术鉴赏11-08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