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精选7篇)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1

为解决XX河国控断面水质不稳定达标问题,尽快实现XX市水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1年8月底前,XX村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标准,各支流稳定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二、重点任务

(一)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

在前期入河排污口排查的基础上,对XX河、XX河、XX河、XX河深入排查,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分类开展整治。对于非法工业排污口一律取缔,限期拆除,并依法处罚;合法的工业企业排污口依法加强管理,确保入河废水达标排放。2021年9月底前,XX河流域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并竖标立牌。(责任单位:XX镇、XX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二)流域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清理XX河及其支流河岸堤内的秸秆及垃圾、种养殖废弃物等,对沿河岸堤周边、支流沟渠等堆存的畜禽粪污,督促责任养殖场(农户)予以及时处置,防止粪污随雨水冲刷进入XX河。坚决清理取缔河道内非法采砂洗砂行为,防止死灰复燃;严禁河道内从事非法水产养殖。(责任单位: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三)环境基础设施整治提升。

对流域内现有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要加强维护管理保障正常运行,并确保外排水达标排放。统筹规划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相匹配,实现污水应收尽收。针对乡镇街道驻地存在雨污不分、管网老旧破损等问题,制定配套管网建设计划。(责任单位:XX镇、XX镇)

(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重点对XX河及其支流河道两侧养殖场进行整治,严格管控养殖粪污处置处理,坚决杜绝随意偷排、倾倒等行为;原则上XX河主河道两侧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户)。(责任单位:XX镇、XX镇、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五)开展XX河综合整治。

对XX河水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水环境问题,确保入XX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2021年8月底前,解决XX河边存放煤矸石问题,确保煤矸石及废水不进入XX河。2021年12月底前,解决XX矿矿井水全盐量超标问题。(责任单位:XX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六)强化水利设施管控。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必要的生态补水,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责任单位:XX镇、XX镇)

(七)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合理布设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动态掌握重点河流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责任单位:XX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三、其他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XX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职责分工,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各项整治任务,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每周四15:00前报送工作进展(盖章扫描件)至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二)加强资金保障。

各乡镇、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确保治污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2

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整治涉及常州、无锡和苏州市3市,共辖10个市区和69个镇(街道)。规划区域面积4 153 km2,人口752.75万人,人口密度1 813人/km2。

据测算,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负荷占江苏太湖入湖污染物总负荷的80%以上,因此,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太湖湖体水质。

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江苏省高度重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工作,对15条主要入湖河流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太湖治理创新了管理模式,为从源头控制和减轻太湖污染奠定了基础。按《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率先启动了《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这对太湖其它14条主要入湖河流整治规划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2008年底太湖流域其余14条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基本完成,2009年初《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总本》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1 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

太湖流域河网水质污染较重,氮磷是主要的污染因子。2007年太湖流域有53个水质目标考核断面,其中有71.7%的断面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氨氮是河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指标,52.8%的断面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对照的最大超标倍数为5.3倍。总磷是河流水质污染的另一项指标,20.7%的断面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对照的最大超标倍数为1.35倍。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较低,所有断面均能满足Ⅳ类水质要求,优于标准的断面占62.3%。

入湖河流是湖体外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通道。水质监测数据表明,2007年江苏省的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11条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3条为Ⅳ类水质。氨氮污染最为严重,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河流9条,对照Ⅲ类水质标准的最大超标倍数为4倍。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较低,所有断面均能满足Ⅳ类水质要求,其中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流6条,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1条[2]。

2 主要入湖河流的主要污染来源及环境容量

2.1 生活污染源

规划区域内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6 415.08万t/a,排河污水量及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见图1。

2.2 工业污染源

据调查,规划区内各行政区重点排污企业约787家,其中直接排放入水体的企业364家。直排企业废水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及总氮排放量见图2。

2.3农业面源

规划区农业面源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污染源中畜禽养殖业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到了57.30%、48.60%;氨氮和总氮污染源中农业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到了55.10%、56.50%,水产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物在农业面源污染中所占的比例最小。规划区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量组成见表1。

2.4 污水处理厂排放源

规划区内现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74座,总设计规模为138.90万t/d,实际处理量约为85万t/d。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均接纳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污水处理厂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见图3。

2.5 规划区污染负荷及特征分析

规划区域区化学需氧量入河量以及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入河量见图4。

规划区域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其次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所占份额较小。规划区内主要污染物入河量组成情况见表2。

2.6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预测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区域经济增长速率类比《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即按照2007~2012年污染物的增长速率与前10年相当、2013~2020年增长减半的速率进行测算,预测结果见图5。

2.7 规划区河网的环境容量

根据各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计算得到15条主要入湖河流2012年和2020年水环境容量见图6。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河流水质普遍超标,水环境质量差

15条入湖河流其中11条河流为Ⅴ类或劣于Ⅴ类水,客水河流有28条,其中22条劣于Ⅴ类水,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其次是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3.2 规划区内污染物排放量大

规划区内城镇,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及利用率低,且大多数不具备脱氮除磷工艺,无法达到太湖流域一级A标准,导致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3.3 工业污染源防治措施不足

规划区内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仅为46%,监管范围内的企业也以考核化学需氧量为主,而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指标还未纳入监管范围。

3.4 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规划区内耕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大,散养和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污水缺乏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较大,且污水基本没有进行治理和循环利用,几乎全部渗入或排入河道,增加了水体氮、磷污染负荷。

3.5 垃圾污染

在生活垃圾严重污染河道、河道淤积严重,内源污染负荷大、船舶污染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下,水质污染恶化趋势不容忽视。同时,还存在河道跨越多个行政区带来的相应合作管理机制的缺乏、水环境监测和预警应急能力不强、节水意识亟待加强等宏观问题,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4 太湖入湖河流水环境整治与效果预测

4.1 对策与措施建议

4.1.1 加大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力度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规划近期新建污水处理能力37.2万t/d、扩建污水处理能力115.30万t/d。在2012年前使规划区范围内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2020年达95%以上;抓紧落实规划区内74家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积极推广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因地制宜,在实施农村改厕的基础上,建设农村分散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12年,分散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

4.1.2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抓紧工业点源的提标改造,对区内纺织染整、化工、造纸、钢铁、电镀和食品制造等6大行业中111家重点污染源实施提标改造;加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至2010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率达到25%以上。提高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2012年重点工业企业集中处理率达到90%,2020年达到95%以上。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区内的303家重点企业要在2009年底前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2010年底前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改造。

4.1.3 控制和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削减农药施用量,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控污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到2012年,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5%以上;清理整顿水产围垦养殖,减少饵料投放量,削减池塘养殖污染,大力推广综合套养、种草养殖、仿野生养殖等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

4.1.4 加大垃圾收集和处理力度

加强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处置建设和管理,到2012年,规划区内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100%。

4.1.5 落实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对区域内河道、支浜的底泥深度、污染指标、生物指标的监测,定期实施河道清淤;在主要河道两侧建设护岸生态湿地植物,沿岸50~200 m的范围内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如香樟、雪松、水杉、柳树等),进行河道生态化整治,促进河道水体自然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湿地工程,缓冲农业面源污染,降解吸收污染物质,涵养水源;建设入湖前置库净化工程,利用仿生水草净化技术及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生态治理,以减少入湖氮磷污染物。

4.1.6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水、从严整治;落实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交接责任机制,切实落实水环境质量达标的行政责任;全面实施区域水污染损失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办法;建立区域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提高预警应急能力,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现场监督检查;加强客水治理和监控,防止客水污染。

4.2 规划区污染物削减能力综合分析

预计到2012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76 465.25 t/a、氨氮9 360.95 t/a和总磷1 490.99 t/a,满足削减量的需要。2020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103 104.40 t/a、氨氮12 290.15 t/a和总磷1963.66t/a,满足削减量的需要。规划区污染物削减能力综合分析见表3。

t/a

5 结束语

太湖流域入湖河流的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河网水质改善,达到功能区划目标的难度很大,制定的整治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整治规划的具体实施是一件长期的工作。规划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进行修正,各级地方政府要监督推进规划的重点工程的实施,并提供各项保障措施。

摘要: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负荷占太湖入湖污染物总负荷的80%以上,开展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河网模型计算环境容量和重点工程的实施,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使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从而降低太湖污染负荷。

关键词:太湖,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孙卫红,张利民,刘伟京,等.漕桥河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48-51.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3

关键词:洞庭湖;水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45-1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洞庭湖流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湖区水质污染严重,2000年前后湖南省共发生严重污染事故5起,其中洞庭湖就有2起。洞庭湖流域污染主要由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废水的排入所造成。随着近年洞庭湖区造纸行业的关停整治,湖泊水质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湖区各断面仍处于中度营养化的水平。

本文主要分析了通过对农业面源整治在改善洞庭湖水质方面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1 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计算

1.1 污染物面积输出速率

农业面源污染来自于降雨产生的径流,其中以地表径流为主,由降雨径流挟带地表物质,其中包括泥沙、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到河道水体,造成水体水质污染。非点污染源主要受降雨径流条件和地表污染物积聚数量两方面的制约影响。前者取决于降雨量、雨强、地表透水性,后者取决于土地使用功能、土地利用类型等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因素。

由于面源污染形成机理复杂,其污染物随径流分散进入河道,且具有随机性,本文采用经验公式法预测非点源污染,约兰凯(Gezajo Lankai)在研究大量文献资料后给出了地表径流的污染物浓度和面积输出速率的参数分布范围,本文主要利用面积输出速率进行计算。当获取灌溉面积后,即可求得每年输出非点源污染物量。

1.2 排涝量的计算

排涝量计算公式为:Q=P*F*c

式中:Q—排涝量(m3/a);P—平均年降雨量(mm);F—受雨面积(km2);c—农田径流系数。

1.3 农业面源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洞庭湖区耕地(耕地面积以2008年湖南省耕地总数2/3计算,约21 533km2)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2 农业面源整治

目前国内采取的农业面源整治方法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除或降低自然、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和土地使用的限制性影响,将现有的耕地建设为高标准优质粮田,提高规划实施片区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的经营水平。改造后,农业用水量在现有基础上会削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集约化经营,可以使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水利设施的配套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减少了农田排涝量。

根据相关农业专家的预测,由于规模效应以及机耕率的提高,在对农业面源进行整治后污染物排放量相比较现状将下降约20%。本文取10%、20%、30%作为下降幅度计算。

3水环境容量分析

水环境容量指能满足区域水环境的功能,本文水环境容量的估算以洞庭湖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时水域中可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水环境容量估算公式如下:

Q容=V(C0-Cmax)×10-6

式中:Q容—某一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V—水体的体积;C0—某种污染物的环境标准;Cmax—水体在某点处的最大浓度。

根据洞庭湖水文特征,年内5-10月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3126亿m3,占全年的74.6%,湖泊汛期较长。则可算出洞庭湖平均流量下的水环境容量。而根据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分析,得出农业面源整治后实施水污染物排放量对水环境容量改善分析。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洞庭湖水体中COD与NH3-N水质尚可,仍有较大容量,而总氮和总磷由于现状超标较严重,且水体已明显呈现出中度富营养化,即使考虑最乐观情况,农业面源整治能够消减30%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总氮和总磷消减量也仅占现状水环境容量负值的4%和3%,对增加水环境容量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尽管实施农业面源整治,消减了污染源排放,但对水质正面影响有限,不能完全起到改变水质恶化的作用。

4 总结与建议

洞庭湖流域污染源多样,污染历史债务沉重,难以通过单方面的农业面源整治工作达到改变洞庭湖水质的效果,在今后的洞庭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应从建立健全环保机制、防治工业污染、开展科学养殖、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彭佩钦,蔡长安,赵青青.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洪涝灾害与退田还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23-25.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4

湘江纵贯我省南北,集生活饮用、生产用水、航运、发电、纳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为了落实国家、湖南省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确保实现 “十一五”减排目标,保障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为中心,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突出重金属污染整治,加快城市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步伐,确保全流域水环境安全。

(二)整治目标

用三年时间(2008—2010年),解决湘江水污染问题以及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含松江)、湘潭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及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到2010年,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目标,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达标,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再用两年时间(2011-2012年),对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提高整治成果。

(三)基本原则

1、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以冶金、化工、轻工、畜禽养殖业和生活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以清水塘、水口山(含松江)、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及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为重点整治地区,综合治理水污染。

2、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分门别类采取立即取缔关停与工程减排措施相结合,既要快见成效,又要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多还旧账。

3、调整结构,促进发展。将结构减排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创新机制,巩固成效。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形成整治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二、主要任务

(一)结构减排为重点,从源头削减污染排放总量。

1、严格环境准入。切实加强规划、区域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和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在报批时须同时提交有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引导冶金、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项目,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对饮用水源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对排污总量已超过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的新增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在湘江干流株洲朱亭镇至长沙月亮岛江段两岸各20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外排水污染物涉及重金属以及有色、化工制浆造纸等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对产业限制类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确需改造升级的,其新增污染排放量必须实现 “增产减污”。对于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必须通过企业、区域等量削减予以平衡。

全面执行 “三同时”保证金制度,建设项目按照 “三同时”要求完成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经验收合格的,及时将保证金返回建设单位。未按 “三同时”要求建设的,“三同时”保证金充作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环保部门不予项目竣工验收,有关部门不得发放准予生产的相关证照。

2、取缔关停污染严重企业。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且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取缔。对已经环保部门审批,但污染防治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超标排污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或实施停产治理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关闭。停产治理的企业完成治理任务后,需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3、淘汰落后产能。对已列入国家和省淘汰退出的工艺、设备、产品和企业名录的企业,必须在期限内淘汰退出。

被取缔关停和淘汰退出的企业,有条件的也可退二进三,也可转产等。转产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以工程减排为重点,加速重点污染源治理步伐。

1、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对生产规模较大,部分污染因子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或达标排放后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因环境容量限制需要进一步削减污染总量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治理。列入限期治理的企业,要把治理内容项目化、工程化,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在限期内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实施停产治理。开展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提高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扶持建设一批污染物 “零排放”示范企业。

2、加快推进污染集中治理。省级各类工业开发园区都要配套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对工业 “三废”实行集中处理处置。引导各类排污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强统一监管,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3、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对重点排污企业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装置,与各地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健全完善企业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做到持证排放、按量排污,把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业点源。

(三)以清水塘、水口山(松江)、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为重点,消除重点地区水污染威胁。

1、株洲清水塘地区。以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霞湾港水变清为总目标,重点对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改造完善排污系统,实现清污分流;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完成废水深度处理和废水、废渣综合利用;取缔关停工业区及其周边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实施霞湾港底泥沉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2、衡阳水口山、松江地区。以加强有色冶炼企业渣料的管理和废水治理为重点,全面整治水口山、松江地区环境。加快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废水处理,完成一批废水废渣治理项目,加大污染物削减力度。加大水口山、松江地区冶炼企业的整治力度,所有原料和废渣必须进棚,关闭手续不全和污染严重的小冶炼企业,坚决取缔小摇床。

3、湘潭岳塘、竹埠港地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落实化工、颜料、冶炼等重污染产业退出计划,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按期完成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污染整治项目,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改善区域环境。

4、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采取整顿矿业开采秩序,取缔关闭非法采选企业,集中选矿,集中建设尾矿库等措施,全面整治临武县香花岭三十六湾、北湖区新田岭矿区、汝城县小垣矿区、苏仙区柿竹园矿玛瑙山矿周边地区有色金属采选污染,恢复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的生态环境。

(四)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1、实现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到2010年,湘江流域设市城市、县城都要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采取除磷脱氮工艺。

2、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所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都要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当地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要尽快完善污水管网,保障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一年内处理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

(五)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为重点,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积极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污。对规模化养殖场,要按照工业污染源一样的污染防控要求,实施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2009年12月底以前,完成规模在5000头猪(或折5000头猪)以上的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在2010年底以前完成规模在500头猪(或折500头猪)以上的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确保达标排放。积极采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方式,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到2010年,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对东江湖、水府庙水库等重要水域,要依据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确定养殖面积,严格审批,严格监管;对已超过环境容量,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水域,要尽快缩减养殖面积,做好网围养殖设施的拆除工作。

3、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积极开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技术推广,重点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手段,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促进农业污染减排工作。通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分户或联户设置垃圾收集、建设沼气和污水净化设施,削减农村废水污染物排放。

三、工作步骤

省人民政府根据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进度,分批公布取缔关闭、停产治理、淘汰退出、限期治理、搬迁等企业名单,并适时进行督查,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企业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按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名单下达整治通知,责令落实,确保按限定时间完成整治任务。市县人民政府下达的整治通知报省环保局备案。

2008年10月底以前,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第一批取缔关闭企业(37家)实施到位。2008年10月底以前,淘汰退出企业(18家)实施到位,湖南南天实业有限公司、湖南顺鑫钢铁有限公司、耒阳市百利恒钢铁有限公司淘汰退出(或退二进

三、转产),2009年12月底以前实施到位。2008年10月底以前,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第一批停产治理企业(42家)必须停产,临武县香花岭三十六湾、北湖区新田岭、汝城县小垣、苏仙岭柿竹园矿区(198家)整治整合,2009年6月底以前实施到位。2009年12月底以前,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第一批限期治理企业(122家)完成治理任务。2009年12月底以前,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第一批存栏5000头猪(或折5000头猪)以上的养殖场(36家)完成污染治理任务。2010年12月底以前,搬迁企业(11家)实施到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1家)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同步。湘江污染综合整治涉及的行业多,企业类型多,情况十分复杂,各地在采取整治措施时要对污染企业的分布和生产、排放情况认真清理排查,当发现属于整治范围或与已列入整治名单企业的情况相类似的企业,要一并纳入整治范围,并将排查情况及时报省环保局。2011—2012年,深化湘江污染整治,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企业开展废水深度处理,达到循环使用的要求,进一步削减排污量。加强对整治企业的监管检查,严防污染反弹,确保整治成果。

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造纸行业污染整治,继续按省人民政府的部署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湘江流域各市、县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湘江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宣扬湘江整治的先进典型,定期通报湘江整治工作阶段性进展;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二)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湘江流域各级政府对辖区的整治工作负责,省人民政府与8个市人民政府签订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整治责任,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统一行动,统一验收标准。建立问责制,对整治行动进行跟踪督办和考核,对整治工作进展慢的地方,实施 “区域限批”、“企业限批”,对没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给予黄牌警告、挂牌督办。

(三)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湘江水污染综合整治是全省污染治理的重大战役,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各项目审批部门要把环保准入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前提条件,严把环保准入关;发展改革、经济等部门要结合整治工作提出产业布局、产业整合、产业发展等有关政策措施,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工商部门要对取缔和责令关闭的企业依法予以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对无证经营的企业依法予以取缔;公安部门要维护好取缔和责令关闭企业的秩序和内部治安稳定工作,依法打击在取缔和责令关闭企业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电力部门要对取缔、关闭和淘汰退出的企业停止生产供电;金融部门要对实施取缔关闭的企业不予以办理信贷业务,及时将取缔关闭企业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财政、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指导帮助关闭淘汰和停产整治企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业部门要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取缔关闭企业土地回收、评估、利用工作和矿业秩序整治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湘江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合理有效调度流域水资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所监管企业污染治理的监管和督查工作;监察部门要加强整治行动中的行政监察,维护政令畅通;环保部门要负责湘江整治行动的综合协调,统一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四)加强调研,用好政策。湘江整治涉及面广,各地要加强调研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政策法规处理好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用好用足现有的有关污染治理、企业搬迁、退二进

三、转产、淘汰退出、综合利用、技改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政策,并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有利于整治行动的激励扶持政策,做好取缔、关停和淘汰退出企业的稳定工作。

(五)落实资金,保障投入。坚持 “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要加大企业治污主体的投入。同时,采取鼓励和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到湘江污染整治中来。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和相关市、县财政要加大对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投入力度,有效整合环保、节能减排、水利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确保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省人民政府成立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省长周强任主任,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任常务主任,副省长刘力伟任执行主任,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国资委、省环保局、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办、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湘江流域8个市人民政府市长任委员。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指挥,研究处理整治行动中的重大问题。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地要加强对整治行动的领导,认真筹划,周密部署,制定应急预案,全面完成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附件: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办法

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办法

根据《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制定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办法。

一、水污染整治项目验收

1、取缔、关闭、淘汰退出企业

由作出取缔、关闭、淘汰退出决定的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考核验收,验收合格须满足如下条件:

(1)企业生产设备全部拆除;

(2)工商、税务部门变更、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

(3)电力部门采取生产用电断电措施;

(4)妥善处理好企业遗留的环境问题。

取缔、关闭、淘汰退出生产线的企业,只需满足生产线全部拆除的条件。

2、停产治理企业

由作出停产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考核验收。

污染治理工程已建成的条件下,企业向作出停产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所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试生产,企业获得准许试生产批复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企业须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对项目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试生产三个月期满后进行正式验收,未通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恢复生产。

3、限期治理企业

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所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

限期治理工程已建成的条件下,企业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试生产,企业获得准许试生产批复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企业须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对项目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试生产三个月期满后进行正式验收,未通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予以停产治理。

4、搬迁企业

由负责搬迁项目环评审批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

在老企业已拆除、新企业已建成的条件下,企业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试生产,企业获得准许试生产批复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企业须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对新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试生产三个月期满后进行正式验收,未通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予以停产治理。

5、矿山采选群整治项目

由作出矿山采选群整治决定的政府的上一级政府负责组织验收。

整治区域内所有采选企业通过取缔关闭、治理,得到整合。取缔关闭企业要满足取缔、关闭、淘汰退出企业的各项验收条件。整合后的采矿、选矿企业符合整合规划、产业政策,有规范的尾砂库及废水处理、回用等环保设施。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由作出矿山采选群整治决定的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并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对项目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调查。未通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停产治理。

二、对政府的考核

省人民政府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对湘江流域8市人民政府实施湘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情况和成效,分阶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的主要内容:

1、辖区内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2、对省人民政府分批下达的整治项目的落实、完成情况;

3、本辖区对湘江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落实情况;

4、妥善处理取缔、关闭、淘汰退出企业遗留环境问题的情况;

5、各市辖区湘江出境断面水质与上年同期的改善情况。

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5

一、宣传动员

为切实搞好此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召开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将文件的内容和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同志,严格要求人员统一听从指挥,积极行动起来,督促人员从自身做起形成爱护机场环境、宣传保护机场环境的活动热潮,共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之中。

二、整治阶段(4月10日—6月底)

(一)、停车场绿化

对机场进出场道、国际厅、候机楼以及停车场草坪绿化带进行环境绿化美化,做好各种绿化工作全面开展的准备,确保绿化环境顺利进行,先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做好草坪绿化带的整治和美化,使绿化工作符合整治的要求,具体工作按~年停车场绿化方案实施。

(二)、环境卫生

机场进出场道路面、国际厅、候机楼停车尝绿化带内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停车场责任区内所有垃圾桶、收集站、各类标志牌等的卫生清洁。

(三)、车场环境整治

根据亮化、美化要求,对车场设备设施检修,按照机场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对车场秩序和车场环境加强维护整改,并确保绿化和保洁工作的成果。

三、实施措施

(一)、绿化

1、停车场草坪绿化带是工作的重点,按照要求组织人员首先做好绿化全面开展的准备,铺设好浇灌系统,保证各类绿化机械设备的完整好用,按照计划4月1日—4月15日对草坪进行梳草打草,15日-20日施肥,20日开始浇灌,绿化要根据草坪生长的季节规律,合理安排人员及时防虫、浇灌、修剪美化草坪。

2、计划分别在贵宾厅门前、一楼大厅门前花池、停车场高杆灯下的绿化带以及进出港、立交桥交界边种植品种优良、花期较长的鲜花,来装饰停车场重点区域,起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作用。另外,在二楼的边沿处的花池中可栽植高贵大方、色彩艳丽的花,给环境格调比较单一的二楼桥面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

3、在车场鱼池内放养观赏鱼,并注意换洗水池,保持池水的清洁。

4、在高速公路、高架桥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栽种花草树木并搞好造型。

5、在候机楼二楼桥面、收费站道口、路边及岗亭四周位置植草种花,摆放花盆景观30个。

(二)环境卫生

1、加强保洁人员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上下班,根据航班动态增加保洁力量,每日不定时地清扫机场进场道路及停车场责任区及路面。充分利用好保洁机械设备,增加各责任区每日保洁次数,保证停车场环境清洁,切实做到无尘、无痰、无烟头、无纸屑、无果核、无果皮等杂物。

2、4月20日—4月30日对车场卫生大清除。卫生划分:消防大队负责路面、车场地面,消防护卫大队负责二楼桥面清除,监护大队负责国内主停车场卫生清除,停车场管理科负责国际厅及游园的卫生清除工作。内容:设施卫生大扫除、护栏清洗、杂物清理。

3、严格候机楼停车场卫生间卫生管理,要求卫生间管理人员不定时地进行清扫,切实做到无苍蝇、无异味。

4、打扫并保持好立交桥下游园的绿地花园凉亭内的卫生清洁,给旅客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休息环境。

5、加强收费站岗亭四周环境的日常保洁,清扫各收费道口被司乘人员遗弃的废票据及其他杂物垃圾,清洗收费岗亭内外的设备、设施,确保能创造出收费站工作服务及车辆通行环境美化、整洁的窗口形象。

(三)、车场环境整治

1、对候机楼停车场内违规设置的宣传标语、标志牌进行拆除,按机场统一管理规定规范设施、各经营摊点及其他物品在停车场内的位置布局。

2、对候机楼停车场内已损坏的道路标志牌及时进行更换;对二楼桥面、内墙进行粉刷,保证标志牌、路面整齐美观。

3、对候机楼停车场内不清楚的道路标线进行划置,合理规划车辆停车场地,以便于车辆停放、通行。

4、对候机楼停车场内的防护栏、高杆灯、立交桥面围栏进行漆刷。

5、根据亮化、美化环境要求,按航班动态和季节规律控制停车场内照明系统,在一楼进港大厅路边安装8组霓虹灯,突出其亮化、美化的作用。

6、加强环保维护工作,可在停车场内适宜位置设置安装好与绿化、保洁相关的各种环境保护警示牌及宣传栏等。

7、根据停车场实际,预设置2名停车场环境综合整治治安员,及时制止候机楼停车场内散发宣传单、乱粘贴宣传标语、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的人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巩固省级卫生镇、村的成果。实行政府主导、各村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二、整治的重点部位

1、4条主干线:211国道沿线、306省道沿线、唐川路沿线、野郑路沿线。

2、中心集镇:镇区街道

3、中心村:各村主干街道

三、整治的内容及要求

在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各村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户集村收、集中处理”的原则,认真开展“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和“四清”(清垃圾、清杂草、清淤泥、清路障)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十乱”(杂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衣被乱晒、杂物乱放、车辆乱停、摊点乱设、房屋乱建)现象。

1、全镇集中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各村以村为单位配置垃圾清运车辆。

2、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文明公约,将卫生责任区落实到户。

3、以村为单位修建垃圾池(配置垃圾箱)或以每10户为单位配垃圾桶。

4、以村为单位确定卫生保洁员定期进行垃圾清运工作。

5、各村每月底进行一次清洁大扫除,确保每户房前屋后保持整洁,公共场所由保洁员或卫生清洁小组轮流清扫。且以村为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光荣户”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要进行公示。

6、国道两侧从水沟外缘算起50米内、省道两侧从水沟外缘算起15米以内、县道10米以内不得建地面构造物。

7、以村为单位拆除紧邻公路影响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的破旧废弃房屋、厕所、猪圈,清除草垛及其他堆积物;取缔占道经营的废品回收站、木材加工厂、建材经销点、小卖部;要争取做到主干道旁的常年整洁、清洁。

8、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摆摊设点、乱停乱靠,有条件的村要集中修建晒场。

9、主干道公路两旁行道树至公路路基边坡范围内不得放羊、栓系牲畜。

10、保持农村新建房屋周边环境的整洁,及时清运建筑垃圾。

四、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召开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会,并进行广泛宣传活动,明确卫生整治的意义、目标、内容和要求,提高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认识,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的环境卫生整治氛围。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做到广泛动员,人人参与。

2、综合整治阶段。

镇政府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尽力而为地逐步推进,全面开展道路、集镇、中心村的存量垃圾清理工作。同时,根据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内容、要求,要加强对此项工作具体领导,集中主要精力和人力,认真进行环境卫生工作的全面整治,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3、检查验收阶段。

各村要组建检查小组,按照相关标准,对辖区内的主干线、所在集镇、中心村的环境卫生进行自查自纠,并形成书面总结汇报材料,上报镇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于3月上中旬开始,每两周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集中检查,以简报的形式予以通报。按加权平均为各村全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事关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村要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一把手”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落实镇级领导包片、抓示范点,干部包村、包段面的工作责任机制,确保责任到人。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一事一议”自主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推进镇村卫生保洁工作;切实凸显政府主导作用,镇级财政对垃圾(清运)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适当予以补贴;积极组织镇领导针对各村开展对口帮扶,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同时,可以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有效拓宽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筹集渠道。

3、建立工作激励机制。

镇政府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各村要抓好日常整治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督促后进行整改,促进环境整治工作平衡发展;各村对农户的环境卫生整治实行“月查季评年颁奖”,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篇7

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 因此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是保障全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点。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话会议, 李克强提出了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 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 环保部下达《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十点工作的通知》 (环办【2010】34号)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正式拉开了帷幕。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对实施治理的村镇采取“以奖促治”政策, 以激励和促进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 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自2010正式启动以来, 全国已经有近半的省份进行了整治,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同样被列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名单。现就以编制过程中的实际经验, 讨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便于今后更好的稳步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同时给后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人员以参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村庄为单位。实施内容是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及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就以上几方面, 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分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

2 研究区域概况

眉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 地处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 秦岭主峰太白山处于境内, 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 地形地貌由南到北依次为秦岭深山区、黄土台塬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和渭北黄土台塬。境内形成了东西沟塬相间、坡面南高北低的自然地貌, 素有“七河九塬一面坡, 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全县土地总面积863km2, 辖8镇, 123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35万人。

眉县多年平均地表水量为2.36亿m3, 地下水资源量为1.18亿m3, 水资源总量为3.54亿m3, 全县平均径流深283.7mm, 平均径流总量2.448亿m3, 按多年平均值计算,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9.7m3, 占全国人均值的37.64%, 占全省人均值的64.3%, 属于贫水区域。

3 项目规划时限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整县推进, 涉及全县8镇的123个行政村。项目实施规划为2012~2014年。为确保项目逐年, 有计划的推进连片整治工作。规划2012年实施4个镇24个行政村, 农户数12364户, 145组, 共计47846人。2013年实施7个镇48个行政村, 农户数27507户, 355组, 共计106645人。2014年实施7个镇51个行政村, 农户数28846户, 382组, 共计108925人。

4 眉县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眉县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 特别是通过农村“六小工程” (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 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村容镇貌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环境处理处置设施运转费用高昂, 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农村居民缺乏广泛的参与热情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 致使眉县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4.1 生活垃圾方面

根据计算, 眉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7.6万t。调查显示, 眉县还有3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是任意堆放的, 即使是收集堆放的部分, 60%以上也以简易填埋为主, 距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还有较大差距。

4.2 生活污水方面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黑水和灰水两部分。灰水主要为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 黑水主要为冲厕排水。经计算可知: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240万t, 其中BOD年排放量约为144t、COD约为288t。目前, 眉县除了首善镇的葫芦峪村正开展农村生活废水 (灰水) 的人工湿地处理试点外, 其余村庄均无相应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旧村改造中虽然建设了简易污水管网, 但未实行雨污分流,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村中的集水坑渗入地下, 或流到街道上, 或直接排入村中的沟渠后进入水体。尤其是各镇周边各村的污水排放量大, 成分复杂, 污染物浓度高, 给眉县周边流域水体水环境、地下水、土壤及周围环境均带来严重影响。

4.3 饮水水源地保护方面

8个示范镇区中除了汤峪镇的楼观塬村和营头镇的街道村部分村组的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外, 其余示范镇的饮用水水源均为地下水 (深井水) , 井深均在100~200m之间。眉县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307处, 其中采用地下水源共有257处、地表水源共有50处。目前已有92处划定了保护区范围, 并实施了水源地保护措施, 还有215处未划定保护区范围, 尚未设置标志牌和界桩等警示标志及隔离保护措施。个别地表水水源地上游存在小尾矿库遗留矿渣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一些地下水水源地范围内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杂物任意堆放, 存在潜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问题。

4.4 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方面

眉县涉及的养殖小区共计19个, 其中养牛小区9个, 养猪小区6个, 养鸡小区4个。经计算, 年排放污水量约2.5万t, CODCr、氨氮和总磷的年排放量分别为241.5t、 37.3t和28.1t, 畜禽养殖小区污染物产生量见表1。

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粪便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 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和污水任意堆放和排放, 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 示范工作内容及实施计划

5.1 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方面, 研究一种高效、投资低、运行费用省的污水处理设施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规程及规范[1,2,3,4,5,6,7], 结合眉县的实际考察情况, 考虑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然排放、回收利用、蒸发与下渗的损失较大, 其排放量占总用水量按70%考虑, 农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25L/d·人, 镇区周边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35L/d·人。由于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渭河水体, 其排放标准执行《黄河流域 (陕西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61/224-2011) 一级标准;研究过程中随即抽取首善镇第五村、段家庄村、横渠镇街北村、豆家堡村水样进行检测, 检测水质结果见表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宜采用无动力和微动力的自然生态净化处理工艺, 其中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水冲式厕所不太普及, 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 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污水分散处理技术;镇区及周边农村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卫生条件好 (水冲式厕所普及率高) 、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 宜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和氧化塘等集中处理技术。根据眉县实际情况,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最终确定眉县适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处理法, 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

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污水主干管、集中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等。污水净化处理设施以自然生态处理法为主, 即人工湿地法和氧化塘法等。经计算分析, 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共建设89处, 其中集中式处理设施为14套, 分散式处理设施为75套, 污水主干管总长度57.68km。其工程量和总投资见表3。

生活污水净化处理采用人工湿地和氧化塘自然生态处理法, 处理单方水量运行费用为0.08元/t, 每天处理水量为9970t/d, 全县年运行费用仅需要29万元。

5.2 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

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生活垃圾应实现分类收集, 并且分类收集应与处理方式相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宜采用有机垃圾 (农业果蔬、厨余等) 和剩余以无机垃圾为主的简单分类的方式收集。有机垃圾进入户用沼气池或堆肥利用, 无机垃圾结合当地废弃物收购系统, 对其中可回收利用垃圾 (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等) 进行回收利用, 有害、危险废弃物运至指定危废机构进行统一处理, 其余不可利用无机垃圾填埋或进入周边镇垃圾处理系统。眉县垃圾处理模式见图2。

根据计算研究, 眉县农村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75kg计算, 人口增长率为3.14‰, 到2015年, 预测全县日垃圾量为125.35t。经过技术经济比选, 确定眉县每10户配置2个垃圾收集桶 (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以红、绿二种颜色分别代表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 ;每50户配置1辆保洁车 (三轮手推车) 和1名保洁员;1个行政村配置1辆机动三轮车、1个垃圾分类收集房、1个有机垃圾堆肥房和1个3~5亩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眉县大部分连片村属于经济较发达和欠发达的村庄, 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 在垃圾填埋处理的同时, 建议建设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场。

眉县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由收集与清运项目、资源化利用项目、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等构成, 项目总投资3352万元, 其工程量和投资汇总见表4所示。

5.3 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应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 防止二次污染”要求, 推广生物发酵床、干湿分离堆肥及厌氧发酵、“畜沼菜”、“畜沼果”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畜禽养殖治理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 (或厌氧反应器) → (生化池) →氧化塘→人工湿地→农田灌溉或达标排放。

根据对国内同类地区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类比调查, 各种畜禽粪、尿及污水的产生系数详见表5和6, 眉县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7。

根据现场调研, 眉县全县畜禽养殖户234个, 其中80%无处理设施, 需要建设10m3沼气池188座。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分布20处, 需要处理池容积为3600 m3, 建造干粪堆池57个, 设置固液分离机 (脱水装置) 57个。建设集中处理设施20处。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8。

5.4 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根据眉县农村饮用水工程调查结果分析得出, 眉县农村饮用水需要开展8个镇110个村组215处的水源地保护工作。水源地保护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 划定保护区范围, 建立界桩、围栏和标志牌, 并对周围植树绿化, 进行源头保护。

地下水大口井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 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 半径为30m (最小15m) 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砖墙围井或铁丝网封闭并设置警示牌, 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 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禁止开垦荒地, 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地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 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点向上游延伸50~100m, 向下游延伸30~50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铁丝网封闭 (泉水也可采取砖墙围泉) 并设置警示牌, 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 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禁止开垦荒地, 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同时对保护区实行生态恢复治理, 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涵养水源, 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保证水源水质合格、水量稳定。定期进行水量水质监测, 观察水环境变化, 掌握水环境变化规律, 确保供水安全、正常。

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 建立围栏和标志牌[8]。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9。

6 结语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包括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镇与村的生活垃圾治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四大方面, 总投资费用:8510.3万元。项目实施后水源地保护率达到100%, 水源地常规水质考核指标达标率达到100%, 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受益人口26.5万人, 收益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5%。可以说从根本上提高了眉县农村环境面貌, 对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居民对于环境的意识还应该不断提高, 加强宣传, 并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建议根据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 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 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与环保协调、融合的政策及相关规定, 明确农村环境保护有关要求, 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管巡察制度, 保证农村环境的改善长期有效。对于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研究及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今后会不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合更高效的节能处理设施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摘要:指出了农村环境污染是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 自国家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以来, 各地都加强了农村环境的治理。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讨论了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以及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在编制规划中将遇到的问题, 并给出了建议, 为今后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饮用水源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CJJ123-2008镇 (乡) 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124-2008镇 (乡) 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20号, 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10.

上一篇:基于音乐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实践教学的研究下一篇:英语课堂游戏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