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精选10篇)
摘 要: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的方式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将课程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隐含于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者在这个过程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模具制造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模具制造;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依据;实际应用;思考总结;存在不足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8
序言
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普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重点为学生们的自主动手操作实践技能。目前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为顺应国家高职教育行业基本国情,各专业积极摸索适应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方式。以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基础,依据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我校在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模具制造综合实践》中进行任务驱动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培训。学生在完成模具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后,可具备扎实的磨具制造工艺专业理论基础,并具备娴熟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任务驱动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对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上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建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理论依据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思想理念为学生以教学者所派发任务为驱动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转化,并在教学者的引导下,进行由基础到深入、有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操作最终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而学得简介明了的动手实践操作思维脉络,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模具制造实综合实训教学中,任务教学的具体应用体现为,教学内容以学生执行完成模具制造任务为主,教学者起到引导作用,使与模具制造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隐含到模具制造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及习得了模具制造操作技术和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应用旧知识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应用就旧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带有目的得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并及时加以运用,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巩固记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者应在学生完成模具制造的任务后,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问题思考和经验总结,并设计学生之间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解答疑惑和经验交流的互动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教学者研读教材,设计高质量任务。由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是基于学生任务上的教学,因此为学生设计出精细化高质量的任务尤为重要。教学者应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自身实际水平设计出操作可行性强的高质量任务。对此教学者可将课程总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然后把小目标中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派发到学生手中,注意所派发任务应与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联系。任务不仅要求要包含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步骤和操作技巧,还应难度适中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们积极性。任务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一定范围空间内积极创新。比如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我们可将多个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串连,围绕着任务驱动为干线展开教学,将课程教学分为五部分进行,分别为钳工工艺与技术操练、车工工艺与技术操练、铣工工艺与技术操练、模具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技术操练等。其中对每一个大部分我们可将其拆解为更细小具体的任务,将课程知识赋予到每一个小任务中。
(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精妙的设计任务。在任务派发到各个小组后,要组织动员学生们做好操作实践,各成员间协调合作完成任务。对此。教学者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模具制造过程的模拟,帮助学生在总目标任务和细分小任务之间找到思路逻辑线路图,更加深入充分得理解课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任务操作步骤并最终完成任务。
接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任务,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探讨合作完成任务。小组合作的教学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们之间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细,在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比如,在车工工艺与技术操练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将其在进行细致划分为出车床安全操作规程、刀具刃磨、尺寸测量与精度训练、车削工艺制定等小项目,进行分步学习。尺寸测量是模具制造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教学者可先从教学生如何使用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外径千分尺开始教学,使同学们认识并熟悉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精度标准要求形成初步概念。尺寸精度的?W习应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公差范围从0.3,0.2,0.1到0.03逐渐缩小。同学们在经过一定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后,能够熟练得对此类测量工具进行使用操作。为同学们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模具制造技工打好基础,在接到一个模具的零件图时,能根据图纸内容和要求设计出最经济合理的工艺,并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操作。教学着在教学过程中可布置给学生一些由简易到复杂的零件图供学生们操作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工艺制定水平。
(3)做好引导及时纠错,并进行正确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重大作用,学生的合作有效,同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问题指正,纠错改正过程中应注重在问题分析思路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中进行巡视,发现学生犯错误或遇到难题时进行指导;2)等到学生操作进行到一半时,选出任务完成得比较优秀和比较欠缺的作品供大家对比分析,讲解任务操作流程总经常遇到的难题和解决途径等。3)最终任务完成后,要求各小组进行合作成果展示,同学们互相分析评价各组的作品,互相交流借鉴优秀作品的执行经验,扬长避短,共同进步;4)最后学生呈交最终作品和报告,由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就最终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还应就学生对课程要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作品所体现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和创新性,以及参与任务执行的态度和积极性做出评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应用思考
(1)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目的任务为驱动力,教师的引导教学为推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积极性,创新性,竞争性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积极性:学生们积极踊跃得对模具设计进行发言讨论,互相之间交流观点看法。创新性:学生们在进行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模具基础上进行个人创新。竞争性:同学们为了设计制造出更好的作品,积极主动讨教,在操作仪器紧张时同学们更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投入到执行任务中,无形中形成了紧张了竞争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制造效率。
(2)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将课程核心内容和要求贯通于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进行了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把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模型设计和动手制造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了从产品挑选、绘制产品三维立体图、注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试模等重点操作程,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上顺利进行工作。
(3)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了“将理论投入到实践,并从实践中认识理论”的科学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从所使用的“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多媒体播放模拟―针对指导”的教学方式,帮助了学生全面得掌握磨具制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制造加工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组进度相近操作工序相同,因此容易出现机床紧缺或机床不足或多台机床待工的现象。
(2)产品设计难度的把控问题。当任务产品结构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品能力时,由于模具制造?C合实训课程安排课时时间紧凑,加上同学们是第一次自主进行由模具设计到模具制造的全过程,学生最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选择,确保各组最后能顺利完成模具的制作,避免打击了学生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当任务产品结构太多简单时,学生由于不加以思考和费力便能轻易完成,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学生们不能在完成作品后找到满足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已经在应用于高职教育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任务驱动法适应用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中,高职教育模具制造综合训练课程应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一、目前我国模具制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模具数控加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机床和装夹因素、加工刀具因素、加工技术因素等, 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如下:
(一) 机床和装夹因素
模具数控加工机床是确保加工精确度的场所, 是区分零件生产的有效设备, 同时也是影响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装夹则是模具数控加工的重要环节, 起着固定的作用, 要利用装夹固定模具的位置, 确定模具固定情景的作用。
(二) 加工刀具因素
刀具直接参与模具的制作过程, 因此选择好的刀具十分关键, 一旦选择模具加工刀具不过关, 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模具数据加工工作无法正确运行, 导致模具切割的位置不合理、切割的速度较缓慢, 影响模具数据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 只有选择质地优良的加工刀具才能提高模具数控加工的质量, 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 加工技术因素
加工技术因素是影响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加工技术操作比较简单, 但是准确率较低, 这会危害模具数控加工的整体质量, 生产的模具不合格、达不到国家的制定标准, 其不仅会增加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复杂性, 同时一次一次的不合格加工, 还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模具数控加工应该先明确研究设计的方案目标, 根据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分析和探究, 利用新型软件绘制出或计算出模具数据加工的形态, 然后根据模具导向进行设计, 在整个模具数控加工的过程中, 要采取辅助工具对整个模具进行加工和制作, 实现模具的生产和加工。随着我国模具数控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 模具加工设计人员还可以提高模具的复杂性和准确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模具,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合理选择设备
选择合理的机床和装夹设备能够满足高速度、高精度的加工技术需求, 提高模具数控加工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还需要缩短模具加工的周期, 提高模具的装夹效率, 完成装夹和机床后期的维护和修理。选择机床和装夹设备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 要决定工件的具体定位基准面, 根据定位选择尺寸大小适合的机床和装夹设备; (2) 在选择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夹具的具体位置定位元件; (3) 在确定机床和装夹设备后要先进行检测, 只有检测通过后才能进行装夹工作。
(二)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科学地选择刀具设备
现阶段, 模具数控加工主要使用的刀具有HSK刀具和BT刀具两种类型, 刀具的锥柄接口的比例为24∶7, 使用传统的刀柄连接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只有将机床和刀具相结合, 才能在高速离心力下提高锥面的配合效率, 提高模具数控加工的水平和质量。一般而言, 主轴的旋转速度为16000每分钟, 然后将HSK刀具进行定位, 将机床与其相结合, 这样既能减少加工的程度, 还能与机床紧密结合, 提高效率。刀具主要分为硬质合金刀、锋钢刀具、球头刀、铰刀、镗刀集中类型,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大直径的刀具进行模具数控加工。这样能够节约和降低模具数控加工的成本, 而且在加工的过程中, 尤其是精加工的模具上, 内部轮廓的直径要大于整个刀具的直径, 只有这样才能不显示出模具切割的痕迹, 提高模具数控加工的质量。
(三) 制定完整的模具数控加工方案
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制定完整的模具数控加工方案,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模具数控机床的选择; (2) 模具加工方法的选择; (3) 确定模具加工零件、选择装夹的模具工具; (4) 选择合理的模具加工方法; (5) 检测模具数据加工方法; (6) 选择合理的刀具进行加工; (7) 进行数据加工排序和定义加工; (8) 进行软件编程、设计操作菜单。制定完整的模具数据加工方案, 不仅能够对整个模具数据加工进行全程监控, 将模具数据加工质量提高。模具数控加工者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综上所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广泛应用, 不断对模具加工技术和方法进行改革, 提高模具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水平、使用新型CAM软件设备、提高模具数控加工人员的素质, 才能促进我国模具数控加工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文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 2013.
关键词:汽车制造?校内实训?任务驱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连续5年汽车产销位列全世界第一,这就给汽车制造类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训结构、模式与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此,实训教学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一、汽车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面试中,学生对企业岗位能力的认知是学生能否面试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上岗前进行的实训项目对他们职业生涯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们目前的实训教学却很难达到上岗前的培养目标。
首先,现在的实训课堂是三四个老师带领四十几个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其组织分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全靠老师来实现。一名实训教师往往管理十几名学生,这样,学生实训经常是爱学习的学生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休息的现象。老师也经常是顾东顾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学生操作没有目的,缺乏实训目标,实训时要么一起动手,要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对实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实训过程或实训设备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就导致出现了典型的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坐不住,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车制造生产现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利用几辆汽车进行拆装实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缺乏生产现场氛围,难以进入实训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动手练习了。
二、汽车制造类中职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校内实训的尝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
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外围附件的拆装。
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
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实训车间的企业化管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融入了企业元素。如:领料、回料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这样学生在学校就知道以后工作时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领料时填写领料单,返料时填写回料单,这样就保证了出入库管理的数据化和环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训车间的数字化管理。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化氛围,养成职业习惯,熟悉岗位要求。
学校汽车制造专业实训已经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学生乐学、乐做”的实训课堂,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各个实训学科中得到体现,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起到良好作用。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媒介”,并通过任务的划分来设置、整合实训课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完成任务得以实现,从而使得实训课程的结构和实施更为科学合理。改变专业课和实训课改革两张皮的分离现状,凸现了实训课程改革的全局性、整体性、协调性。
【摘要】:电工实训是中、高等职业院校电子、机电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但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引入分层教学法对于提高职业院校电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实训 分层 实施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学改革已成为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力求体现国家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我院对电工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精简整合理论课题,注重实训教学。为此,我院在电工实训教学中逐步引入分层教学法,以此来强化电工技能实用培训。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职业院校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
虽然电工实训作为电子、机电、机械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首先随着普通义务教育的不断扩招,城市生在整个学校学生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农村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虽然农村生比较能吃苦,但其基本素质较之城市生仍有较大的差距;此外,各地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也导致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实训课时较少,考核方式落后,电工实训是机电、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体系里面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少,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这使得电工电子实训课时所占比例就更少,有些课题甚至没有实训课。传统的实训教学都是以批阅实训报告作为主要成绩的标准,而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训教学考核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实训教师缺乏,实训经费不足。许多职业院校的专职实训教师很少,很多实训由理论教师完成,由于这些做实训的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就没有充分的时间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发出新的实训项目。
二、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建构在学生学情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中首先了解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学获得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这对于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的职校生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往的实训教学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得饱”,一部分学生“吃不着”,而分层教学法则克服了以往教学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促使其全面发展。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在职业院校电工实训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以职业技能所依托的理论知识为主线,操作训练和实训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成系列项目的任务展开,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在联系有效,衔接与呼应合理,强化了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学生分层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走进企业的学生,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也就是根据
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层的依据则是日常学生的回答课堂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以往实训课中的完成质量,实训成绩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分为A层(基础较差,完全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生);B层(能完成基本操作,在一些难点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生);C层(操作技能较好,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生)。根据这三层学生的不同学情,开展实训教学,但要注意的是三层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成绩进行恰当地调整。
2、教学内容分层
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实训教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在实训“照明电路安装及电能计量”项目时,可安排A层学生完成“照明平面图的识读”。其学习目标定为掌握照明平面图的识读及应用;而B层学生完成“电力平面图的识读”,其学习目标定为掌握电力平面图的识读及应用;最后C层学生完成“室内配线的安装原则及安装程序”,其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室内配线的安装原则、程序。这样就在实训教学中构建了“基础培训+强化练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成绩和动手操作能力。
3、考评分层
以往许多学校在实训考评时,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差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因此,采用分层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按初级工的标准考察,B层次的学生按中级工的标准考察,C层次的学生由于操作技能水平最高,则可按高级工的标准对其考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A层次的学生要多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鼓励其大胆实践,同时教师也要更加耐心地加以辅导,而对C层次的学生则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不断地积极进步。同时,在实训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目标意识,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能够在课后对照目标检查达标的情况,并据此及时总结、提高。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技工学校
杨颖
450041)
【内容摘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提高、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职业学校 因材施教
【正文】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一直以来使用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照葫芦画瓢,没有机会去思考、探索操作的方法,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如果能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能尽量鼓励学生个人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那么他们会发现的更加多。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
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师教的老套路,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职业学校的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当前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则更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便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
二、任务的设计
如今,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 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学习过程中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
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程序。要防止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忽略了自
身的主导作用,只是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三点:
(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避免滥用和泛化“任务驱动”
由于职业学校专业和课程要求不同,学生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根据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学生层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我们看到,教师不再完全是传统课堂的主角,也不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想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得好,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更多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总结,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信息技术教研网 2.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关键词:任务驱动 技能 个性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些应用软件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步骤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任务前置,激发学生兴趣
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笔者都是以演示运用了本知识点的动画开始教学。比如,在讲引导层动画这个知识点时,首先在大屏幕上演示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和“动感超人”的动画,同时提醒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也要能做出这样的动画。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动感十足的画面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由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得后面知识点的讲解他们有兴趣听。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
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心智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太难,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浮于表面,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产生阻碍。任务的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够充分包含抒情诗似的知识点。
二、延伸任务实例,培养控索精神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在讲授遮照层动画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之后,就让学生制作“舞台上追光灯”的动画。这个例子既能够把遮照层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要把引导层动画、形状渐变等知识点灵活运用。学生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就会乐此不疲。当然,在创作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而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他们豁然开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良性循环中逐步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贯彻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三、自定任务主题,培养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配送上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
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掌握技能、学会相关知识点,而不是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实例,任务实例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使用软件的一种手段。因此,越到学习的后面,任务越要模糊化,只要规定任务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意识,自由完成任务。例如:在flash教学的学期结束阶段,要求学生每人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flash作品,可以是mtv贺卡、网页等多种形式。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就会选择制作动画的mtv,对图片处理感兴趣的就会制作出动感的flash网页。于是,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既让学生掌握了flash这个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技能,又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创新意识。
1. 任务的明确
在钳工实训课题内容的学习中, 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 将需要学生利用钳工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完成的实训作业, 先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和描述。如:“锯割圆柱体、平面划线、锉削正六方体、制作六角螺母”等任务。
2. 任务的分析
在向学生任务描述后, 教师便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围绕“任务”分析与讨论。并根据任务的内容、要求、特点、涉及的知识与技能, 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
3. 任务的实施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其中简单易懂的内容, 可让学生“查阅教材和参考书、互相切磋、讨论交流”等方式获得;对于复杂难懂的重点难点内容, 由教师通过“引导、启发、提问”等方式, 进行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讲授, 并多让学生回答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一种方法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中边讲边示范, 并找学生模仿, 再由教师和观看同学一起对模仿同学进行优点与不足的评价;另一种方法是:先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 再抽查学生模仿演示, 教师和观看同学进行优点与不足的评价。教师再对不足之处, 进行纠正与示范;还可以在操作训练中, 让学生之间“互相观摩”, 以促使相对较差的学生, 向相对较好的学生学习。
在完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 同学们便根据任务的内容、要求、方法、步骤等进行任务实施。此间,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 任务的评价
在实施任务过程中, 学生要结合“质量考核标准”, 随时对工件的“尺寸、形位公差”等质量情况进行检测与评价;还要将工件的“加工过程、工具及设备清单、加工步骤、检测结果”等内容, 填入《金工实训指导书》中“学生填写”栏目。
学生完成任务的检测与评价后, 再由教师检测与评价。教师在检测评价过程中, 对于工件质量检测的情况、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 还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教师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对每位学生“加工过程的观察、加工情况的了解、加工质量的测评”等情况的全面了解, 还要进行结束指导, 客观、公正的全面总结与评价。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分析
1. 首先明确任务、学习有的放矢
高职教育的教学注重强调实践性, 这既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法, 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可以做到以学生为本, 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获得就业的技能及创业的本领。
由于教师在授课时, 首先向学生明确了“任务”。这样, 不论是学生在听教师授课时, 还是学生之间进行分析与研讨时, 都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有的放矢。还可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施任务、培养综合能力
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模仿示范及互相观摩, 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可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学生对“加工过程、工具设备清单、加工步骤、检测结果”等内容的填写, 一方面可使学生注重加工过程、注重质量检测,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对工具设备的熟悉与使用、对工件质量检测的了解与掌握、对工件质量合格的标准与判定、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认识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 教师的作用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教学的中心人物, 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变成了一名向导和顾问, 起组织、咨询、解说和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在任务的分析过程中,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与资料, 启发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任务的实施阶段, 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 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就启发、引导、协助和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任务的评价阶段,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评价积极参与的过程, 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三、结语
任务驱动法是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再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是适合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焊接专业 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65—02
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是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和经过基本技能训练后,根据实际焊接生产项目开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综合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初步技能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综合分析、技术应用、生产质量管理等技术人员业务运作能力。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熟悉焊接结构图的特点,技术条件;学会审查图纸,分析工艺性,提出修改方案;熟悉焊接工艺文件编制的原则及要求;了解实习基地设备的生产状况;分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填写备料、零件加工工艺卡;分析、编制装配工艺,填写装配过程工艺卡;分析、绘制焊接工艺,填写焊接工艺卡。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专业综合实训者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具体项目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年来,“用项目做事”的教学理论在我国工科教学中引起极大反响,并成为工科教学改革的走向。该理论创导通过在项目中使用理论知识来掌握理论知识,而不是通过机械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可操作的项目,要求学生在互动中完成项目,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目的。项目教学关注的是如何“学”,而不是如何“教”;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实现了从注重习得结果到注重习得过程的转变。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设计为项目,项目中又包括几个小项目,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生生或师生互动交流,培养焊接专业综合技能,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学会如何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使用专业知识的灵活性和熟练性。
2 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中的优势
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不再是教师把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进行实施,最终得到这个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在学习的过程而不在学习的结果,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焊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2.1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来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是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项目的目标,并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主的发展。
2.2 项目教学法把教学目标落实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项目是包含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体验、掌握焊接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唯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项目教学的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正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焊接专业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关注焊接专业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项目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必须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习焊接专业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交际能力、认知策略,同时还锻炼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把现实生产引入教学,充分体现“做”中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动态使用焊接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另外,通过引进真实的焊接生产实例来进行项目教学体现了焊接功能性的认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体验焊接专业知识的社会功能,理解焊接的重要社会意义,使学生掌握动态的焊接专业知识。
3 焊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
现有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能力与知识等关系上。间接经验通常是以书本知识为载体的。如果强调课程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那么学习的项目就是去接受人们积累的文化成果,教师成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与记忆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场所。目前,高职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是本科的压缩,以学科为本位,课程设置方式过于注重间接经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而缺乏直接经验的间接经验也是很难巩固、很难理解的。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也是改革的焦点,知识是概念和理论系统,而能力主要是心理机能。课程强调的以知识为中心指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目标直接指向知识本身。而以能力为中心则强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知识是实现能力发展的手段。
4 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路径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规范着学生素养的基本范畴,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而且是每年都得学习的,不得缺失;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实体,规定着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不得缺失的,但不一定每年都得全学。进入模块以后,学生就有了选择的自主权,就是说,学生可以按要求自主选择模块,但不能选择科目和学习领域。
4.1 项目的设置
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除了综合应用本专业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外,学生还应调整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1)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善于捕捉焊接结构中的每一个实际问题,从中学习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2)注意总结焊接结构生产的共同特点和规律,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3)特别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实训要求参与多种焊接结构的生产实践。
教学过程中:(1)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教学,或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焊接结构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每一种能力目标要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突出焊接结构生产职业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加强焊接结构有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介绍,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开发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
根据焊接专业综合实训的任务和目标,结合本地区焊接生产实际,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训项目:桥式起重机桥架的焊接生产、压力容器的焊接生产、船舶结构的焊接生产、桁架的焊接生产。
4.2 项目的实施过程
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1)审查实际焊接结构图,根据技术条件找出相应的技术标准。指出图纸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有提出修改方案。(2)分析产品的工艺性、编写产品的全套生产工艺规程。(3)针对实际产品生产进行先进工艺的可行性研究。(4)总结对实际生产条件的调查认识,并写出调查报告。(5)学生自评。(6)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讲评、教师总评。
4.3 实例分析
实训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抽签选择一个实训项目。抽中某个实训项目,就到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布置任务时,要明确时间分配,以便控制实训进度。同时要公布实训考核办法和要求,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考核办法以过程考核+综合评定为主,综合评定以学生自评、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讲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的实训报告质量为主。
以桥式起重机桥架的焊接生产项目为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南昌普华铁路机械有限公司、江西起重机械总厂、南昌铁路局机械厂。
4.3.1 项目活动的开始
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收集桥式起重机桥架焊接生产的有关资料,了解校外实训基地的产品、设备、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情况。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并与校外实训基地取得联系,确保实训顺利开展。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制定计划、沟通协调等能力。
4.3.2 项目活动的开展
这一阶段的要求是:(1)在校外实训基地按规定程序借阅桥式起重机桥架焊接结构图,对图纸进行审查,并根据技术条件找出相应的技术标准,指出图纸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有则提出修改方案。(2)分析桥式起重机桥架的焊接工艺性、编写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全套焊接生产工艺规程。(3)针对桥式起重机桥架焊接生产进行先进工艺的可行性研究。(4)将自己编制的工艺与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实际焊接生产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要求整个活动过程有笔记可查。
这一阶段是实训的主体阶段。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参与整个项目的每个工作过程。期间,学生会遇到未曾学习的知识点和一些技术问题,老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可集中进行讲授,并指导他们去查阅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验等专业知识,进行焊接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3.3 项目活动的结束
这一阶段,每个学生首先对项目活动进行总结,写出实训报告,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自评,每个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总结会上进行项目总结性发言,总结会由老师组织召开,全班学生出席,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讲评,最后由教师总评。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以升华。
5 结论
总之,在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内因,决定着专业知识学习的成败,教师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帮助学生学习,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正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模式,根据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现状,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为使焊接专业综合实训发展的更好,还需要职业院校广大教师为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课题项目:2011年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1—50—4),课题主持人:邹新斌)
参考文献:
[1] 陈雅萍.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基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明立军,葛政,葛岳.职业教育价值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亚江.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一)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特征
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改变角色,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三)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积极互动过程。
1.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典型性、实践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
2.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的关键在于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3.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任务的解决过程,通过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以改进实施策略,提高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任务
应在对Sql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总体任务目标。在任务的选择上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遵循相应的任务设计原则,以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为教学实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实训实例。
对于“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任务分解为以下八个具体任务,使每个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1.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一系统启动一系统登录
应用界面的设计应实现对登录用户的有效管理,体现系统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增强学生对系统的安全管理意识。
2.基础信息管理
对基础信息的管理包括图书类别管理、图书存放位置、读者类别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等。通过分析数据模型、创建数据库、找出不同数据库管理的差异等方式,促进学生分析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的提高。
3.图书管理
包括入库管理、入库查询、库存查询、库存上下限设置、库存报警和统计报表等。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简单的查询统计管理以及进行简单的触发器应用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库操作能力。
4.学生管理
包括新生管理、老生管理、查询管理和统计报表等。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较复杂的查询统计管理以及存储过程的使用等,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操作能力。
5.借阅管理
包括借书管理、借书查询、还书管理、还书查询和到期提醒等。让学生掌握视图与索引、数据完整性、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高级应用等,培养他们对数据库的综合应用能力。
6.系统维护
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内容,强化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数据库中数据安全性的认识,形成数据保护意识。
7.系统管理
包括操作员设置、密码设置、操作员级别设置和操作员权限设置等。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认证模式与访问权限,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
8.帮助
增强应用系统的可读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对每个任务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对SqlServer数据库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任务的主要功能,知道程序中要做些什么,要用到哪些知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任务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应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服务器l台、教师机1台、投影仪1台、学生用机90台组成局域网、通过服务器控制连接到Internet)中进行。
(1)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2)形象情境
根据教学的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利用动画、图画、幻灯、挂图、模型以及实物等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3)实验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鲜明、有趣的演示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满怀激情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深化对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认识。
2.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示范,应让学生讨论并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总结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并找出还存在哪些困难。教师要做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已学知识教师应以提示为主,对于新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给予讲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创建数据库。引导学生思考在数据库中应保存哪些数据。其次,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调用与分析,以实现各任务。教师可以对各任务在设计中要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特别是对具体的界面设计要进行相关演示和介绍,对窗体上各个控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对于任务具体功能的实现,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自主性学习
学生应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开展自主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反馈信息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独立完成任务。
(2)协作性学习
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和沟通,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尤其是针对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任务,选择协作性学习会更有效。
(3)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研究任务,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是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示范性教学
利用CAI课件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观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程序和要领。一个任务完成后,选取一些类似的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完成任务。
(三)效果评价
主要是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开发设计能力。教师主要应从设计任务、实施任务以及运用教学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实施策略,提高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力。
1.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不应仅局限于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上,还要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学生互评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由教师做出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加以改正。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意义重大。SqlServer数据库教学中的任务是开放性的,对任务实施效果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角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目的是获得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应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法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不应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即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因此,不应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摘 要: 分析了高校信息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中部分问题可以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避免。结合作者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经验,阐述了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给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信息类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65-04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courses
gao dingguo,pu tsering
(tibet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tibetan university,lhasa,xizhang 850000,china)
0 引言
信息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又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也对电子信息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确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1]。但是,目前高校信息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还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培养不出真正能够“应用”的人才。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种任务,围绕着任务开展教学,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任务解决过程中,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2]。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很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弥补信息类课程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又能满足信息类课程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信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好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本文通过调查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多年在高校从事信息类教学的经验,总结归纳了信息类课程教学一般存在的问题。
⑴ 学生的差异性大
由于一般高校生源不同,很多学生入校时,层次不一,入学前呈多元化趋势,差异非常大。很多学生不仅基础知识差异大,而且学习习惯差异也很大,导致授课过程中出现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两极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如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培养成有用的人,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学中不仅要承认并重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能,是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之才”[3]。因此,不能因为学生有差异就懈怠成绩差的学生,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基础,使得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按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力所能及”的“任务”来完成教学。
⑵ 培养方案单
一、滞后
高校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与之“适应”的培养方案,同一专业使用的培养方案一致,所有学生按相同的培养方案、同一教学大纲和同样的教学计划按照“班级授课制”进行学习,这样无法区别对待学生差异,而且很多培养方案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
⑶ 教材陈旧、教法落后
信息技术及其知识更新非常快,而教材、教学内容的变更跟不上技术的变化。高校开设的信息类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陈旧的,加之很多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教室、书本”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真正的提高。⑷ 理论偏重,实训薄弱
信息类很多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理论讲解,忽略了实践、实训等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些实践环节走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时常对实践教学也采用理论的教法,直接讲授“该怎么做”,而不去真正“做”。教师“教”得多,学生“做”得少,教学达不到培养目标。
⑸ 培养的人才与应用脱节
学生在高校期间基本上属于校内“封闭”培养,缺乏与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学生毕业后就业,用人单位还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重新培养才能上岗。
⑹ 学生学习方式仍属于被动接受型
高校很多信息类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教育,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容易成为等待型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录”的被动型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任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完成任务,这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解决动手“做”的少和被动接受型学习等缺陷或问题,真正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教材的培养目标、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待完成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动力[4],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参与,学生在自主探究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5,6],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去开展,学生需要进行相互合作并进行自我探索,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需要及时解决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教与学都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通过任务连接起来,教学过程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与教学环节对应起来[7]。该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本人在信息类教学中试用任务驱动教学数十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简单地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概括为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8]。任务的四个步骤与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联系在一起,其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任务的四个步骤与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的关系表
[步骤\&一\&二\&三\&四\&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提出任务、确定教学流程等。\&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分析任务等\&辅导、提示、观察等\&总结、评价、提取知识点等\&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学生\&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弄清任务、产生兴趣等\&分析问题、收集资源、探究问题、讨论、协商、实施任务等\&展示成果、集体交流、反思、获取知识等\&教学
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引入新知识阶段\&新知识学习阶段\&任务(或子任务)结束或巩固新知识的学习阶段\&]
3.1 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师所提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利用效果的高低。
⑴ 阶段:教学设计
⑵ 方法:
①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的任务覆盖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② 任务设计中体现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种目标,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可以选择“我可爱的家乡”、“保护环境”之类的任务,在学习软件的运用过程中,体现一定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③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制定出难易适中的教学任务。
④ 教师根据设计的总任务,分层次、分阶段地设计不同的子任务,层层递进。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当完成了一个任务后,就会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教师按照知识的层次性,设计的新任务中既有学过的知识,又必须加入新的知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又学习、探究新的知识,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任务,逐步提高。
⑤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考虑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不仅设计基本任务,而且还设计可引申与可扩展性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运用“可扩展”任务进一步发挥与改善,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2 呈现任务
呈现任务是教学实施过程的第一步,教师从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让学生明确目标、弄清任务、产生兴趣。
⑴ 阶段:复习引入新知识阶段
⑵ 方法:
① 教学的复习引入新知识阶段展示任务,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② 展示总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③ 分析任务,把一个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怎么做。
④ 引入竞争意识,让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学生比,小组与小组比,学生与学生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
⑤ 使学生有一个确切的学习目标。
3.3 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具体过程。该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分析问题、收集材料、设计步骤、完成任务。
⑴ 阶段:新知识学习阶段
⑵ 方法:
① 实施任务时,根据任务的性质,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任务。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的形式,使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为目的。也可以采用协助学习、集体完成的形式,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长搭配分组,使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争论、协商,群策群力,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引导性的帮助。对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引导解决,通过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③ 充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不能只布置任务而不管学生,也不能代替学生包办。
④ 任务实施过程中,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区分对待,对于那些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而对于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使得在实施任务中,全体学生都有事干,全体学生都有进步。
3.4 总结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总结评价是最后一个步骤,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经验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让零散知识点梳理到一个大的知识网络中,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化和系统化。
⑴ 阶段:任务(或子任务)结束或巩固新知识的学习阶段
⑵ 方法:
① 总结任务的实施,把学到的零星的知识经过总结、归纳、分类,整理为系统的知识。
② 可采用学生的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最终的总结。
③ 公开展示、欣赏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评论作品、教师点评。引入竞争机制与“呈现任务”呼应,有助于总结评比本次的任务,也能为下一次任务的布置做铺垫。
④ 总结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作品的评比与点评,也要包括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表现,如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到位之处。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09-09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07-04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07-16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09-17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案07-06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教学设计05-31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10-13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10-24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