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共11篇)

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 篇1

Today, we live in the modern world, most things we do can use the machine. The technology brings so many convenience to us, it facilitates our life. As we are facing the new products all the time, the traditional things are fading away. Take the paper-cut for example. When I was very small, paper-cut was so popular in my grandma’s generation, most women could cut all kinds of interesting shapes.

While today when I went back to my hometown, I found that most of them had stopped cutting papers, because they could buy them at the very low price.

What’s more, the young people don’t learn such art, for the parents think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the old-fashion thing. The tradition should not be abandoned,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our culture. Even facing the challenge, we need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

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 篇2

一、高中英语新课标文化性内容体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并对“文化”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1. 西方语言中的语言文化。

语言中的文化主要包括一些常见的词汇、成语、习语、谚语中的文化内涵。只有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 才能保证对英语语言的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

2. 西方国家中的社会文化。

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领域, 主要指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信仰、习俗规约等相关的文化因素。

二、高中英语新课标文化性目标体现

1. 积极的文化意识。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中能够达到对涉及母语及目的语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念的自如把握, 形成既坚定自我文化立场, 也理解、尊重目的语文化的平等交流意识和观念。

2. 宽泛的文化知识。

在全球化浪潮下, 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以英语为媒介的交流也不应以某种单一的文化为标准。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已非单一的英美文化的学习, 还应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文化知识。

3. 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的交际应当在一个动态的语境中实现, 而不是单向地顺应目的语文化。因此, 高中英语教学要注意形成多元文化视角, 让学生学会在交际过程中动态地把握语境, 从而形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高中英语新课标文化性缺失体现

这主要体现在现行教材编排的片面性上。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在呈现英语国家生活场景、著名人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片面性, 没有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我们国家和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异。那么, 依据这样的材料进行文化教学, 是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

四、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加强文化对比。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 我们应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比较英语国家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 如“道谢”, 汉语里亲朋好友之间是不大习惯用“谢谢”一词的, 如果用了, 反而觉得别扭、生分、有距离;但在英语国家, 不管对谁, 也不论年龄大小, 人们会经常使用“Thank you”, 有时, 不用会显得没有礼貌和教养。

2. 重视语言交流, 强化文化融合。

现行教材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方面, 我们应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语言教学中。例如西方人信仰上帝, 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的诞辰日作为新纪元的开始, 圣诞节就是为了庆贺他的诞生而设立的, 教师由此要进一步介绍与此相关的更多的概念, 如BC (Before Christ, 公元前) 、the Bible (圣经) 、go to church (做礼拜) 、Christmas Eve (圣诞前夜) 、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 及Easter (复活节, 纪念耶稣的复活) 等。

3. 丰富教育手段, 活跃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一切直观教学手段, 创造出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教师可根据所教课文的内容, 准备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的录像、图片等,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进对英语国家各方面文化习俗的了解。

4. 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高中英语新课程对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外语教师, 不能仅仅是用老师的身份来教学生, 更应该以文化学者的博学来感染学生。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我们要教到老, 学到老。可以通过浏览因特网、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英文电影、学习英文歌曲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人文传统

进行人文传统同高中作文教学相协调的探讨,一方面能够建立起必要的教育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实践方面增强预期效果,其原因在于,一般来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尽快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文教学理念,使之同高中阶段学生年龄要素、知识要素,以及经验要素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成熟、语言表达的完善,而二者的成熟与完善,又恰恰是一篇成功作文被创作出来的前提条件。

一、对学生作文主体意识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作文主体意识,可以借此为基础,达到人文传统继承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主体性加以关注,还应当在此主体性中融入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可以被划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主体性的关注,这种关注并非是单纯口号式的,还需要使之在全部作文教学中得以呈现,不管是在选择作文主题方面,还是在安排作文结构方面,亦或者是作文遣词造句方面,教师均需要带领学生进入到主动思考与主动实施的境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非常有必要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不再依靠教师命题、学生完成、教师批改、集中讲评的传统办法,使学生由被动状态束缚中解脱出来。最简便的策略是教师基于基本教学目标,给学生指出一个大致的方向,让学生在大方向不出现偏差的前提下自由命题、并自由作文。而在学生碰到困难之际,再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具体引导。第二个阶段是对主体性的发扬,由于传统刻板化作文教学模式已经愈加成为高中作文教学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将思维从视教学为工具的既有框架中摆脱出来,从而真正张扬学生个性,在前面提到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基础上,主张使学生不拘一格写文章,让学生在散文、诗歌、小说乃至剧本等多种体裁中自由发挥。学生擅长哪方面的作品,教师即要给予学生哪方面相应的指导,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淡化字数的限制,给学生更大的发挥余地,须知:只要学生写得熟练,对字数的控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对学生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强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强调“做人”二字。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都重视人性的挖掘,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正是阐述了人文传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要义。而因为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学生也能够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是符合传统人文精神的,也是学生需要涤除的。对于教师来讲,应当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中学生知识层次的增长,还有思维能力的进步,一方面表现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另一方面也表现于素质改善的层面。因此,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学生应当注意到,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体现出受到人文氛围熏陶的品格。这是一个并不容易达到的目标,而当学生具备了主体意识以后,教师可以用融写作技能培养与人文传统继承为一体的办法朝这个目标努力。《大学》里面讲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正是提醒了教师:利用合理而有效的教育,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促进个人情操的进步,以达到除旧布新、臻于真善美的状态。在作文的训练上,这种写作技能培养与人文传统继承的相融合,具体表现是“言为心声”,也就是要让写作水平进步与价值观念发展保持一致。

三、对学生作文实施过程的监督

对学生作文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强调,都可以说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人文传统继承的先期准备工作,若想让学生的作文创作取得更大的成功,仍需要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下足功夫。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可以安排学生每个星期完成一篇练笔文章,用这种方式形成独立的表述观察与思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相应的爱好与钻研效果。而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教师则可挑选学生完成的优秀文章在班级之内予以交流,从而让这种人文传统继承同学生精神交流相结合,增加继承的生动性。学们在作文里面所赋予的真实情感在深层次的交流之中,特别是在剖析出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主题之后,将更具说服力与影响力。也就是教师把这些文章当作示范,使学生明确该文章中的哪些内容能够应用于哪些类似主题的文章中去,并使学生完成仿写练习。

二是形成充足的资料库,前面的按期练笔办法、讲解并积极提炼人文素材的办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可以进行循环应用,也就是在课后,使学生有更多机会逐步完善自己所创作的文章,融入更多可以融入的人文主题,逐步让自己的想法与作文内容完整协调。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作文资料库,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进一步整理人文素材作文创作资料库的办法,且因为时间的更新而使之变得更加完善。

三是随时使学生思维处在活跃与开阔的状态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作文创作时将一些表面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实际上具有内在联系的事物集中在一起,从而锻炼学生的丰富想像力。利用想像力来平衡与沟通现实作文命题同人文传统精神,使自己的作文能够做到细节取材、情景还原,在充满文采的同时饱寓深厚的人生哲理。

【结 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人文传统的继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精神养成工作,期待其取得立竿见影效果是极难的。教师应当认识到,作文若想写好,需要多年累积;作文若想与人文传统相结合,更需要多年累积。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应当从学生自主性培养、作文与人文性结合、作文创作具体实施监督等几个方面依次着手,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整个过程加以细节完善。

【参考文献】

【1】包铁华.作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J】.文学教育(下),2015(07)

【2】郝树伟.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4(10)

高中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篇4

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步履如飞的人们发现,曾几何时,一些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元素已悄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高中优秀传统文化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优秀传统文化作文1

别让文化都流失了。

肥西花鼓灯是肥西独有的传统文化,它的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肥西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肥西当地民歌,所涉及的题材广泛,节奏也多变,演唱时,表演者约二十八,在广场身穿艳丽的传统服装,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曲调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但如今肥西花鼓灯只流传于宫亭镇很小一部分范围。在当地农村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表演这门艺术。很多年轻人对于这门传统的艺术觉得有些“老土”。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汉族民俗舞蹈,是构成安塞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然而老鼓手濒临消失,一些有难度的传统动作面临失传。

白驹过隙,世事变迁。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的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打出那群皮肤与土地同色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肥西古典的高昂与婉转依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人们在红衣绿裳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尚可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看临溪而坐到老人们喝茶谈天,看赤脚的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看江南女子的倩影总在绵绵的细雨里摇曳。曾几何时„„

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滞了秧歌,喧扰了静谧,黯淡的习俗,还剩些什么呢?我们的灵魂又剩些什么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嚣,粗浅的残渣吧。

寻找消失已久的民族情结。

也许为了找回那份丢失已久的民族情结吧,人们开始回归传统。穿唐装,坐花轿,随着民族音乐,分发“早生贵子”喜糖„„这是中国式婚礼特有的活动,也是现在婚礼流行的趋势,说明人们正在恢复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国家主席首长访问俄罗斯时,将一幅《普京总统肖像》的沈绣赠送给普京,引发人们对沈绣的极大好奇;而彭丽媛在坦桑尼亚时,送出的国礼包括一款大熊猫蜀绣,更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其实传统文化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汉字,成语,道德准则„„这些都属于它的范畴,只因他们太普遍以至于被我们忽视了甚至是轻视了。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高中优秀传统文化作文2

众所周知,博大精深这个成语是专门用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包容万象。曾经觉得,我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就算没有刻意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应该是对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可惜我错了。说来惭愧,我是在看一本外国人写的文章时发现这个问题的。当时书中说的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我都不知道。譬如说龙生九子的故事。书中详尽的解说了这个故事,但我发现我对此居然一无所知。接着我又发现,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我身边许多同学也被此困扰,觉得似乎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就不由得引起发人深省:现在的我们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如此的不了解,原因到底何在?我认为结症有三。

第一,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教授缺失。在古时,先学三字经、弟子规,是启蒙教育的源头,然后是学习四书五经,接着再考科举,学的都是传统文化,然而,现代教育更重视理科方面的教学,反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深入、系统学习。

第二,是因为自传统文化自身的弊病。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而传统文化就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点积淀起来的。如此一来,便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糟粕。鲁迅说过,中国是拖着一条辫子进入二十世纪的。所以,许多革命前辈门就将剪去中国这条辫子作为自己的任务。但是要剪好这条辫子不容易。我们只想剪去白发,而这条辫子中又有白发,又有黑发,想剪准是很难的。同时,剪后^发留多长,是披肩长发,还是小寸头,这些都没有定论。所以,在那场著名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把自己的的传统文化剃了一个大光头。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外来文化入侵。随着世界全球化,国人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到西方文化,这对于知识分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一种无比强势的姿态压在中国读书人的头上,长此以往,不免使人感到压抑,苦闷。而西方文化宣传的自由、民主、和谐思想,这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几次思想解放运动与封建王朝的崩塌,越来越多的人片面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历史遗留的糟粕,而逐渐将他冷落了。

同学们,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象日本、韩国这些外国渴望学习在中国文化。而有的国人还在盲目推崇西方,认为西方的文化远胜于中国文化,把国外看作天堂,朝思暮想移居国外。这样的现象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的文化吗?

不,回答是否定的。同学们,五胡乱华时的鲜卑人征服了北方,但他们没能征服我们的文化,后来鲜卑人改汉姓,说汉语;金人给了我们靖康之耻,去没能征服皇帝赵洁手中的瘦金体,蒙古的铁骑无人可挡,但在中国的南方,一名文官,率领几千明兵,抵挡了几万蒙古人数月。二战时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了中国,但仅沪淞会战就打了三个月。日本人机关算尽,却没算到这么多硬骨头的中国人。

历史铁的事实就在眼前,中国文化经受住了千年的考验,难道会被区区西方文化所摧垮吗?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完全就是妄言!在我看来,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能拟的。中国文化正是因为摆脱了那些一板一眼、条条框框的东西,才能焕发出今天的活力与生机。过去,我们学习西方的思想,是为了摆脱旧社会的阴影,建设新的国家、发展经济。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更需要诠释传统文化的真谛。一个有文化却没钱的人是可怜的,一个有钱却没文化的人是可悲的。有人讽刺我们是没有信仰的人,可中国人信仰的仁爱、孝悌、忠义,这难道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吗?

保留传统文化高中作文 篇5

那天学校劳动课上,老师教我们传统茶艺。于是我决定回家一试。放学到家后,我把桌子上的饮料喝咖啡收了起来,从柜子中找到茶具洗净,整齐地摆在桌面上,又从冰箱中翻找出茶叶放在旁边备好。晚饭后写完作业,我烧了一壶热水,叫来父母,开始学着课上的步骤泡茶。不一会儿,茶便泡好了。我先端起那闻香杯,放到鼻前,同时双手转动茶杯,瞬间清淡茶香窜入鼻中,顿时让人心情舒畅。闻完茶香在端起品茶杯,见那茶汤如清澈的泉,倒映着我的双眸,如晶莹的翡翠,让人爱不释手。抿一口,留着满口清香。那香味含蓄优雅,如同中国人性格一样不张扬。

“不错!不错!”

“比咖啡的味道,好多了!”

“嗯嗯,这是中国的味道!”

爸爸妈妈一边品茶一边谈论着中国的味道。这时电视机里传出诗词歌赋声,原来诗词大赛的节目又开始了!虽然这里没有靓女帅男,但它的魅力经久不衰!让它回归到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代代传颂它!让它在家中把魅力绽放!

端午节到了,又该吃粽子了。往年父母总是从商场买来各种口味的粽子,虽然它们都是小巧精致,但都少了节日的味道。之前,劳技老师教我们包粽子,这次我也让它回家!让粽子的味道更加浓烈!我拉着爸妈回到奶奶家,大家一起包粽子!我把洗干净的苇叶递给妈妈和奶奶,只见她们三下两下就把它弄成沙漏状,不一会儿就包好了。爷爷在旁边评论着谁包的好看,爸爸在一旁给我们讲传统节日的来历,虽然从小就知道屈原的爱国心,但是每次都喜欢听爸爸讲的故事!我看着盆里的粽子,闻着清香的苇叶,听着耳边传来的故事声、笑声……心情无比温暖!我家的粽子口味包罗南北,妈妈是北方人,放的馅是豆沙和红枣,奶奶是南方人放的是猪肉或牛肉,这南北的味道在我家融合,一如南北的文化在我家聚头!这包粽子的活动,让我们在一起团聚,在一起思念,在一起欢笑!这传统的节日带给我无限的温馨!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篇6

The human race has entered a completely new stage in its history,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creaceingly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phenomenon that we are accustomed to living a very fast rhythm lifestyle,ignor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Chin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which onc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such as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Asi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China creates many splendid cultures,such as the four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s,which benefited human society in the history.

Although China risks copying the Western lifestyle’s worst aspects, especially of unhealthy eating and drinking,Which once gave rise to many problems.Fortunately,Chines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uch examples might be given easily,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added into our CET4 and CET6 ,which help us get hold of it better. All in all,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ccompanies our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课程 篇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程符合文化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规律, 能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实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理解都不是白板式的直观反映, 它们必须以前见的或者前理解为前提, 在构成前见和前理解的众多要件中, 认知主体所处地域的民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认知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由文化的二重性决定的。一方面, 文化意味着“人化”, 它是有意识的人类在现实的生命活动——实践中产生, 并不断历史的继承和沉淀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正是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 人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外在客体, 从而赋予客体属人的意义和内涵,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正是在历史的沉积中, 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得到深化和内化, 从而成为标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文明符号, 即传统文化。另一方面, 文化意味着“化人”。虽然人创造了文化, 但文化也塑造了人, 作为现实个体的人总是需要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 在这个意义上, 人是前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传统文化构成了人生成与发展的前提, 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观点态度, 也就是说历史文化构成了当下人认知的“逻辑的格” (列宁语) 。

文化与认知的互动关系意味着, 教育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脉络而成为孤立的独白和僵硬的灌输, 理论的活力在于为人们所理解和内化, 而一种理论只有注入了历史文化的血液, 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才能融入个体的精神世界。纵观中国近现代史, 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之所以在思想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如此大影响, 正是因为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一方面,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 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和活力, 另一方面,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视角, 给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特色,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高中政治课程的对象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塑造和形成中的青年学生,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和把握, 更应当是理论的理解和内化, 只有如此才能为中国梦的伟大实现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 又具有良好道德的新世纪人才。过去的中学政治课程往往以灌输而非引导, 记忆而非内化的方式展开, 进而沦为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不得不掌握的枯燥知识。这种方式的教育不仅效果微弱,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从而产生负效应。造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良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施教者忽视了文化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规律, 脱离文化传统和文化语境阐述知识, 让本该唤醒学生道德意识的学问变成了知识的独白, 让本应内化的理论变成了工具理性的运用。

二、契合与启迪——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程的现实可能性

多元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属人世界, 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虽然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总存在着差异, 差异可以造成排斥性的对立, 但也可以产生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思想精髓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存在着内在的一致和深刻的契合, 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 弘扬优良传统, 增强学科认同感。

一方面, 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理念内在契合。儒家教育思想对传统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厚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个体在认识结构和性格特征上不尽相同, 标准化的课堂教学虽然满足了大多数人都能受到教育的要求, 但也忽视了个体及其个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孔子在教学中往往针对不同学生的相同问题给予不同方式和不同内容的回答, 这些回答表面上看似随意, 甚至相互矛盾, 但实际上却是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学原则上, 孔子主张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在此, 孔子主张教学应当是带着问题意识的教学, 课堂不应当是教师的独白, 而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教学目的上, 孔子主张立人, 培养学生“至于道”的品格。唐儒韩愈的名句“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深刻表明了儒家的对教育目的的看法, 教师最重要的目的是传道, 但这里的“道”不仅仅是学问之道, 更是做人之道, 人生之道……当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和尊重教育, 认为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应当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教育哲学思想无疑与当代教育的这些理念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给予巨大的启发。

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为高中政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启发性资源。中国传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很多内容与中学政治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在政治思想方面, 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为政以德的主张体现了民主理论的萌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和法家的法制思想则对于思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在经济思想方面, 荀子对如何实现“富上而足下”, “上下俱富”这一理想探讨, 体现了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儒家与其他学派关于利义之辩的讨论则为思考法治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哲学思想方面, 佛教哲学关于“有”、“无”、“空”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阐述为理解辩证法和对立统一具有深刻意义;儒家的“格物致知”理论则能更具体和生动的理解实践及其与认识的关系。可见, 中国传统思想与中学政治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不是割裂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类在发展中, 总会面临相似的问题, 而先贤的思考往往包含了智慧的火花, 能为理解和解决当下问题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应当结合中国传统思想的相关内容, 在历史的阐发和对比中, 展现理论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三、超越与创新——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程的方式和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相互结合既具有理论的可能性又有现实的可行性, 为使传统文化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应当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努力。

第一, 超越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 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当前对传统文化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看法, 一种观点全盘肯定, 另一种观点全盘否定, 而两种看法都是恩格斯所说的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体现。全盘肯定者主张回到过去, 否认当代文化的价值, 忽视了文化和思想应当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发展的;全盘否定者则总是为传统贴上种种标签, 从而简单粗暴地排斥传统, 例如:在对传统哲学思想上, 大家往往习惯性地贴上“唯心”和“唯物”的标签, 并毫无思考的认为唯心就是不好的, 唯物就是好的, 对此列宁曾提醒大家“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昧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 在此列宁正确地指出, 对待传统思想和文化时, 应当保持客观的立场, 应当深入其具体内容本身而不是对其内容简单的定性, 只有以辩证的观点分析, 以历史的视角理解, 才能防止两极对立的错误观念。

第二, 创新教学体制, 建立多学科协助与联合机制。当前中学教学中,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通过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和历史课程中的中国古代史部分, 而政治课程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这种情况教学状况容易将传统文化的各个部分割裂开来, 在强调学科综合的当下, 也不利于各学科的融合与汇通, 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多学科协助与联合机制, 通过文言文学习, 掌握阅读历史与传统的基本技能, 增强历史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相关文言文历史背景的了解, 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提供丰富的文史资源和理论问题;通过高中政治教育的学习, 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文本思想的分析和把握, 为进一步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只有各学科的相互联合, 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第三,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 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的时间、形式和内容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政治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更应该走入学生的生活, 通过各种方式, 以多重面向展开。与知识的直接传授相比, 教师的人格感召力, 学校环境的感染, 集体环境的熏陶和文化生活的浸润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为此,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举办读书会, 以优美的古典文学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播放历史纪录片, 将书本上干枯的历史事实和知识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出来;布置政治小论文,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探寻, 激发理论思维, 开拓理论视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在多元的施教方式中, 让学生愉悦且自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 更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上的“知”转化为实践上的“行”。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塑造和培育学生正确政治观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课程, 应当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丰富和发展自身。本文试图分析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政治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和现实可能性, 并以此为基础, 探讨其融入的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政治课程,心理学基础,现实可能性,途径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2]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炳全.文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 文化渗入 文化教学

英语语言类学习就如同中文学习是一样的语言学习过程,学生在接受母语的过程中,也是在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文化是语言类学习的重要载体。但目前英语的学习主要是注重技能的掌握,缺乏对文化背景的学习和理解,所以中国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英语考试成绩,却无法快速运用英语的对话技巧,甚至对欧美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都一无所知。这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忽视,也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合理编排,因此本文主要是根据文化渗入以及文化教学两方面为视角,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化渗入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改进

文化渗入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应该是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是礼貌性用语;二是习俗性用语;三是专业知识用语;四是其他知识。

1.礼貌性用语。礼貌性用语主要是包括在姓名称呼方面、见面问候方面的语言用法,这一类交际性用语应该在编排教材中进行一定的交际习惯解说,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文化方面进行重视。例如教材中的“Everyday English And Making Conversation”中就包含对日常英语以及简单对话的正确使用。

2.习俗性用语。习俗性用语主要是在宴请朋友、居住等方面的对话,比如教材中的“Foreign Food”这一章节就是对外国常见的普遍性食物进行介绍,并穿插着朋友间的对话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使用这类生活性对话。

3.专业知识用语。专业知识用语主要是包含一些简单的科普性知识,例如“The Conquest of the universe”就是关于一些简单的科普性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多方面了解一些科学常识,也能够掌握一些关键词汇。

4.其他语言。这类语言主要是一些无法进行归类的,但是又往往被经常的使用,包括一些国外的名著、地名、常见的人名以及一些名胜古迹等,或者一些名人等等,都可以在书本中进行简单涉及。

二、文化教学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建议

文化教学应该是作为英语语言类教学中的一部分,尽管会被部分英语教师所忽视,但是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应该为教师的文化性教学区考虑,因此书本应该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包含一些社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应该是在认识上进行转变,其次应该涉及到比较教学的方面,再次是从词汇的基础上去理解文化,另外还包括文章背景知识的收集以及母语与外语的文化背景对比。

1.认识转变,文化教学。教师在进行英语的社会文化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也应该能够理解英语语言类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在交往过程中灵活应用英语,才能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2.比较教学,英美文化对比。英语教学中关于词汇,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学生往往无法在语音上进行严格区分,当然也就不会进一步去考量英美的文化差异,首先在教学词汇的前提下,就应该对英美文化差异进行梳理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两种发音的差别。

3.词汇背后的语言文化。一类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性和生僻性的单词,应该将文化与单词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把握英语单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进行单词的学习和记忆。

4.文章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背景学习。高中时期的英语教学,文章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文本对话转向一些知识逻辑方面的文本学习,而关于这些文章的学习应该将其背景知识作为预习以及导学的内容,这样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国外文化,避免交谈过程中的对话失误。而且关于某一主题的学习中,也可以延伸多国文化背景知识对比,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外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性。

5.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下的社会文化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自己的母语为主,因此在减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恐惧时,应该将课堂中的文化知识学习与本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这样一方面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陌生感,也能够让学生尊重本国文化,避免过度倾向于赞赏国外文化。

三、小结

本文主要是在文化深入以及社会文化教学的视角下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进行简单的梳理,在这两个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应该礼貌性用语、专业知识用语、习俗性用语以及其他用语方面注意文化知识的渗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运用比较教学,词汇教学以及文章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母语以及外语文化知识的对比等方式进行社会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娟,何霞,程瑞琪.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14,19:202-205.

保护传统文化高考英语作文 篇9

First, we can take a walk along the lanes in Hutong to feel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old buildings like Siheyuan and local people’s way of life. Besides, you can have a talk with the resi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history about Hutong. What’s more, we can try all kinds of local foods on the way. And you can buy some paper cuttings as gifts for your friends. When we feel tired, it’s a good choice for us to go to a tea house. There, we can taste all kinds of Chinese tea and get a lot of knowledge about tea. Most importantly, we can watch Peking Opera while drinking tea, which is a typical art to reflect Beijing humanities features.

As for the reason why we go there, I think it can make you better experi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ulture, the food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d residence in Beijing.

传统文化的高中生作文 篇10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恶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 岁月书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一辈辈英雄的血,一代代人民的心。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我们能说,这不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梦年,在经历了1的腥风血雨之后,云开见月明,赤旗万山红遍。我一遍遍的发问:引领中国走上复兴之路的是什么?经济?制度?不,是思想!是泱泱大国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思想!或许这其中有些许瑕疵,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代表中华思想的美玉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从古到今,孔孟、朱熹、魏源、康有为、毛泽东,他们,无不是在浑浊的世间,笃定地按着自己的思想,扛起时代的大旗,引领着中华民族的进步。

那到底是什么让中华思想代代传承,经久不息的呢?原因有很多,但首推文化,是文化,见证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文化,让后人以古为鉴,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古如此今亦如此。

身为青年的我们,泡在蜜罐中长大的90后,难道就宁可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向钱看向厚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钱、为名、为地位?这就是我们的毕生的追求?别忘了正是勃发的好时节!而我们在干什么?把传统文化抛在脑后,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呜呼!五千年的文化就这样一点点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殊不知,丢掉文化,即使再强大的民族,也一定会走向衰弱,中国梦也将不再是中国梦!

翻开书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挺直脊梁,抖擞肩膀,因为书里就有你脊梁、肩膀上的血肉,就有5000年来代代相传的思想文化瑰宝!我们肩负的是实现21世界中国梦的使命。我们有责任用知识去积淀自己,去升华自己,武装自己,不在外来文化膨胀的现代生活中迷失。根强才能叶茂,只有牢牢把握中国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融合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具备的功能应该是双向的。英语学习,不该只是单纯的对于西方文化的探索,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其赖以生存与生长的土壤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才有望培养出具有中华人文底蕴的国际性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的沉淀,儒家思想,四大发明,传统节日等都已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但是,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排挤,年轻一代对于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津津乐道,却漠视和疏离祖国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尽管近几年不断有“国学热”的掀起,如“中华古诗词”“百家讲坛”“汉字书写大会”等电视节目,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学者也提倡呼吁国人重读历史文化,但是,我们还是会忧心:是否这样的“国学热”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引入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之后,题型增加了段落翻译,其内容不乏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剪纸,春节,北京烤鸭,胡同等。因此,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当教师在讲解 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3 Book III)这一课时,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等,与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威廉·贝内特在《美德书》中所提及的ten virtues(compassion同情心;self-discipline自律;responsibility责任;friendship友谊;work工作;courage勇气;perseverance坚韧;honesty诚实;loyalty忠诚;faith信仰)对比,列举中国人所注重的品德及其英文表达:Filial Piety 孝;Brotherly Love 悌;Loyalty 忠;Sincerit信;Courtesy 礼;Integrity 义;Honesty 廉;Modesty 耻;Benevolence仁;Wisdom 智等。

而在讲解Five Principles of American Culture(《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4 Book III),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文章里的文化标志,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

建筑:四合院(Quadrangles in Beijing:a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a building or several buildings,a historical type of residence that was commonly found throughout China and is most famously in Beijing.);

绘画:清明上河图(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The handscroll of painting,the work adopts a splashed clairvoyance painting composition method to take complex sceneries into a unified and varied frame and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sperous vision and natural scenes of Bianliang,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the Bian River.);

人物:孔子(Confucius:the first private teacher in chinese culture,his teachings may be considered a Chinese example of humanism.One of his teachings was a variant of the Golden Rule,sometimes called the “Silver Rule”:“What you do not wish for yourself,do not do to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可以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又如,在学习Graceful Hands(《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5 Book III)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中国人对于“死”的不同表达(死,亡,故,卒,逝,殁,毙,殂,陨,崩,终《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go west(归西),close one’s eyes (瞑目),end one’s days(与世长辞)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中的“善终”( end-of-life care ):“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晋书·魏舒传》);“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左传·文公十五年》)。

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英语学习活动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学习了解西方文化文明的同时,可以让年轻一代增长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熟知中华文化经典,借鉴不同文化的优长,兼容并蓄。

参考文献:

[1]丁往道.Glimpses of Chinese Cul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听话作文下一篇: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