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兴趣班教学计划(精选12篇)

数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1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目标: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知识殿堂。

第一周:负数和数轴的应用

第二周:解方程 第三周: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第四周: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第五周:有趣的一笔画

第六周:图形的认识 第七周: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八周:立体图形的体积 第九周:找规律

第十周:简单的排列组合 第十一周:新定义运算

第十二周:杂题选讲 第十三周:综合训练

备注:教学中穿插数学故事和数独游戏、巧算24。

教学老师:金霞

数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兴趣,情感,机制,多样化手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要做到这一点, 激发、保持与发展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用情感引领学生打开兴趣之门

兴趣是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的, 正所谓 “亲其师, 信其道”。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不应只固守着师道尊严, 从而与学生成为对立的两个群体。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充满爱与平等、协商与交流。

二、竞争与合作并存铺出兴趣之路

设立 “个人积分榜” 鼓励学生个体间的良性竞争, 同时设立“小组积分榜”鼓励互相合作。两线并行,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 在竞争中 合作, 在合作中 竞争,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有竞争就要有奖励。一支圆珠笔、一块橡皮、一本书都可以拿来作为阶段性考核的奖品, 有时甚至是口头的一句表扬的话也会让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万分地小心仔细, 生怕出一点差错就辜负了老师的夸奖。所以, 有些时候我们不要吝啬哪怕一句赞美的话, 一个会心的微笑, 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学生努力上进的精神动力。

三、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兴趣发展

1、贴近生活的最有趣。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 所以, 我们在课堂上应力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 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 用生活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 在学习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储蓄问题, 对于学生们来说利率、期数、本金、利息、本息和都是一些很抽象的概念, 想要记清它们的关系并没有我想象地那么简单。

2、多媒体演示与实物展示帮助突破重难点。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突破重难点。例如在学习 “截一个几何体”时除了借助实物模型展开想象, 借助小刀切橡皮泥等动手操作之外,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截法, 更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用一个截面截几何体所形成的截面形状的判断规律。

3、以丰富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 只有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⑴新授课上 “考一考”。课前三分钟检测前一天的预习任务, 以基础题为考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批阅, 以便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 调整课堂教学的难度与广度。

这个任务较为简单再加上学生的好胜心切, 学生每次都信心百倍, 很快进入积极备战状态, 整节课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

⑵课堂主体 “想一想” “议一议”。这两个环节是课堂的主体, 通常结合使用。例如六年级下册的 《整式的乘除》学习了三种运算, 分别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这三种运算单独进行一种运算时学生都觉得很简单没有挑战性, 但当三种运算或其中的两种出现在同一个题里出错率就明显高了不少。所以, 在练习课上我准备了一道题x2·x·x3+ ( - 2x) 2·x4用来安排在这个环节解决。出示题目后, 提出 “题中包含了哪些运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应用了怎样的运算法则?”给学生充分地时间 “想一想”从而拥有自己的想法, 在这一环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给学生留出观察、比较、分析的思维活动时间, 然后再在小组内展开 “议一议”, 交流各自的想法, 产生思维的碰撞, 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题目中包含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整式的加法三种运算, 根据混合运算的计算经验不难得出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的运算顺序, 从而把一个多步运算题拆分成几个小的步骤进行计算,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讨论过程中由最弱的同学先发表意见, 最后是组长进行总结, 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小组内轮流讲解, 加深对所获得经验的认识与理解。

⑶ “做一做”前置在课外。这项活动通常耗时较大, 人力、物力要求比较多, 例如, “展开与折叠”中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索。提前二至三天将问题呈现给学生,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探索, 并将找出的结论画下来折一折。在寻找过程中重复与漏掉是常常出现的问题, 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学生的多次展示与讲解去伪存真, 从中共同总结出11种展开图的基本形状及基本类型, 并得出了哪些图形是不可能折成正方体的。这样, 既节约了课上的时间, 也提高了学生探索的能力。

⑷练习题 “以讲代做”。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和习题在预习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那么课上的活动就转变为以讲代做。也就是课前指定各小组讲解的题目, 一个小组准备一个题。课上要展示问题的答案并进行讲解。比如, 同学们会故意制造一些问题如: “这是什么运算?” “运算法则是什么?”要求讲解者予以解答, 虽然是最为简单的题目, 在提问与解答中不断地重复巩固基础知识, 双方都有不同的收获; 另外, 在进行小组讲解时其它小组除了如上所述的提问任务外, 还要寻找讲解者的语言漏洞、思维漏洞与错误, 判断自己的思路是否与之相同, 不同的要做好讲解准备等等, 这样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学生开小差的现象,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11-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导语引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情境激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三、教法升趣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播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借鉴上海市长虹中学周佩珠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单项式或同类项的朋友,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四、评中含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五、生活用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也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高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4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多问,多思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形式:

以学生课余时间解决问题为主,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趣题、数学魔术、数学游戏、数学谜语、数学小实验等,可以做成PPT展示。学生可以几人组成一个小组,在完成后,先交给科任教师检验,修改,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质量高的作业在课室展示,在展示中,学生要简要说明作业的特点,与数学的什么知识有关等等。

三、活动宗旨: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堂的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奖励办法:

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

四、活动规模:

两个班,每班30人。每班一个辅导教师。

五、辅导教师工作:

1.辅导教师两人一组,前一人辅导第一兴趣班,后一人辅导第二兴趣班。2.同一组的两位辅导教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提前编制学案,认真备好课,及时上好辅导课。

六、活动时间: 4月26日。

七、活动地点: 高二(6)班课室。

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5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推进学科拔尖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竞争的意识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成绩,为本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目标: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使每个班都能出现一些数学尖子,力争在省、市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辅导教师:

三、具体要求:

1、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2、教材:《数学课外活动》

3、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及时巩固,独立完成作业。

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篇6

为了加深和拓宽优等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的情趣,激发学生独立地学习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和勇气。

为实现以上愿望,我们初七年级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王爱华、汤成楼、赛国苍三位老师分工负责,根据学生实情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让他们接触一些带有技巧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以便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研究。

二、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他们艰难的成长历程,学习他们废寝忘食、百折不挠、勇于探索、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三、以《校报》和《学生新报》为平台,适时发表“小组”的动态,刊登部分活动内容,使活动范围扩大到全级,形成全年级学生甚至全校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良好氛围。

四、授课老师:王爱华、汤成楼、赛国苍

五、学生来源:由各班抽取数学优等生,对数学有兴趣者经申请也可以参与。

六、开始时间:第十二周开始,每周二(或周四,视具体情况而安排)下午第四节课开展活动。

七、授课地点:初中部一楼空教室

八、活动内容安排:(2013-2014 学年)

第12周走进有趣的数学世界(趣味数学)———赛国苍

第13周记忆数学公式、定义比赛——————王爱华

第14周走进奥数

(一)——————————汤成楼

第15周数学规律题的探索—————————赛国苍

第16周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王爱华

第17周走进奥数

(二)——————————汤成楼

第18周数学竞赛—————王爱华、汤成楼、赛国苍

第19周数学兴趣组学期工作总结,颁奖。—————

——————————————王爱华、汤成楼、赛国苍

第20—21周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参与人员:共42人,学生名单期中考试后确定。

169班:6人

170班:6人

171班:6人

172班:6人

173班:6人

174班:6人

175班:6人

七年级数学组

2013年10月23日

数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按照期初制定的数学兴趣小组计划,在一学期中我们组织开展了七年级的数学辅导,通过数学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加强,我们的老师也得到了再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这一学期数学兴趣小组的所得作一次小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我们给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研,让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

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有参加兴趣小组的意愿。

二、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我们不但加深了课堂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与数学的相关知识,如:趣味逻辑问题,整数、整除问题等,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在辅导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的训练。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初探 篇7

一、把握课改理念, 诱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工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教学有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 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呢?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数字?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向往着教师, 向往着本学科。

二、创设良好氛围, 激发创新意识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诱发学生情趣,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道准备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了“自我”,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活”性教育, 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课堂的兴趣教学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60-01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 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 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 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以爱心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渴望真情和爱,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成功欲,尤其是中差生,中差生学习兴趣往往极不稳定,遇到困难时兴趣就可能荡然无存,这时不但影响自己学习,而且会影响班级整体学习兴趣的稳定。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好学热情,表现欲和成功欲内化为长久的情感,永恒的兴趣,执着的追求发展为内心的志趣,所以教師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情动人,以爱动心”,摸准学生的动情点。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热心帮助中差生,在学习上全力帮助他们,个别辅导,逐题点拨,谈心交流思想,关心生活,扫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轻装上阵。在课堂上,适当向他们提较简单的问题,使中差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上成功的欢乐,无疑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持久地保持稳定,而中差生表现得茂为敏感。即使答错了,也不要当全班学生面前横加斥责,而是以鼓励的口吻说“比以前进步了,希望再努力,将会更好。”等语言。多表扬,少批评,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真切感觉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爱其科。况且教师要注意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适度结合,以激起学生对教师所授学科的“爱”,事实上一个亲切的面部表情,一个生动的实际事例,都会给学生一种愉悦的体验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学生自然喜欢听他的话,要是感情产生隔阂,鸿沟一旦形成,学生是不会跟他探索奇奥的。人是有感情的,是要求社会尊重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多关心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要一视同仁,这样,就能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和谐的环境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鳖脚,这种兴趣也难以持久。乏味的饭菜引不起人们的食欲,呆板的方法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那些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容易产生一种敬重心理,对那些有显著教学成果和发明创造的教师,更是由衷地钦佩。只有教师不断地补苦钻研业务,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多出教学和教研成果,充实自己的实力,以增加学生对你的敬重心,用你的业务实力影响学生对你所授学科的兴趣。当学生需要半桶水进,老师必须有一条河,常流常新,才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把一些趣味性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 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 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 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 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 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法 篇9

陈 均(新疆和丰县农十师煤矿中学)

素质教育是一种“活”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培养数学兴趣。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数学就在你身边”。经常性的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2、介绍数学史、数学家轶事等,培养数学兴趣。

向学生生动的讲述一些数学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占有的向往。例如,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等等。这些数学史话适时地讲解给学生听,能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很大兴趣。

3、介绍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或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4、介绍数学语言的特点,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而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界线,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唯一通用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就很强调数学语言训练。诸如用符号语言给应用题列方程,用逻辑语言写出证明,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式,用计算机语言指挥计算等等。通过对数学语言特点的介绍,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5、介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

除了介绍数学与传统学科如物理、化学的联系外,还可适当介绍数学在经济学、管理学、工业建筑、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介绍利用数学知识去揭露一些街头的骗人把戏。如猜“姓”的游戏、电脑算命等等。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10

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问题是关系数学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因素,著名学者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当前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把握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能有效地保持兴趣。笔者现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就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问题,略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波利亚强调:“为了有效地学习,应当对所学习的材料感兴趣并且在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而学习活动,特别是课堂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情境条件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积极创设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特别是注重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悬念问题、诡辩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等,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产生急不可待想弄个明白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教学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求1+2+3+……+100的值,这是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算过的题,他当时很快就得到结果是5050,同学们能否也很快得出结论?(发现1+100,2+99,…50+51都等于101,共50个)从这种想法中得到什么启示?对我们求等差数列n项和有什么借鉴之处?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轻松地得出了用首尾相加法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再如,在高三的“轨迹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定圆M上运动,B、C固定,探求三角形ABC的外心O的轨迹。同学们进行了各种猜测:猜圆、猜直线、猜线段的都有。这时,教师可以在几何画板上画一个图,通过拖动点A,发现是线段,再仔细想“是这样吗?”学生毫不思索地就说“是这样”,于是把点C放在了圆内,结果不用说,学生就发现是一条直线了。有的学生就想“如果B、C都在圆内可能就是射线了”,这种猜测对不对呢?教师又用多媒体显示,结果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那到底有没有射线的情况呢?仍然把点放在圆外,但直线BC与圆相交,这时轨迹成为两条射线。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释?如果是垂心、内心、重心又会怎么样呢?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地培养。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急于释疑,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情境中去。

二、让学生获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课堂上设计的练习中总要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题,做到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在面向全体学生时,应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名学生。在教学中,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去思考较难的题。

三、优化练习设计,增强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但也往往因呆板的形式、乏味的内容,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无情地淹没掉。因此,优化练习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丰富练习内容就成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就,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自豪感。”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常常渴望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练习的形式可以采取开放式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在演练习题时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采取解题速度比赛、知识抢答赛、解法求异竞赛、质疑提问比赛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操练的内容可以在顺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练习,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题导类、自编试题等形式。无论采取何种练习形式,教师都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动力,树立信心。

四、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延伸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对前后联系密切的新授课应当采用“收”中寓“展”、设“悬”立“疑”的课堂小结方式,让学生感到思前“余音缭绕,回味隽永”、顾后“兴趣盎然,欲探不止”,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一堂课,促成学习良性循环的形成。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扩展,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在“正弦定理”一节小结时,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三角形常用的边角关系式有哪些?正弦定理有哪两种表示形式?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几种类型的三角形问题?学贵有疑,课堂小结时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悬念走出课堂。强烈的求知欲必将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将思维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尽而思不断的效果。又如,学习“向量的概念”一节时,为了加深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小结时可这样设疑: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那么两个向量可以比较大小吗?向量与向量之间能否相加减?实数与向量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必将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数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篇11

一、要有趣味性:幽默风趣

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爱好,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爱好,而老师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能轻易激起学生爱好的工具之一。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幽默风趣和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我平时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幽默风趣的情感、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和别人不一样”、“你回答得很好”等,这样做是为了多鼓励,少批评。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风趣的数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有教育性:负载内涵

课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课堂教学,则把人类“储存形态的文化”转化为“活化文化”。教师的语言都负载着一定的知识量,传播着人类的文明。但教师绝对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声筒,而是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把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观点、立场、道理、哲理、方法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因而良好的数学教学语言,不会是纯知识性的注入,也不会是脱离教材的空洞说教,而是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把科学性与教育性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才是语言艺术的高境界。正如有人总结的:“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课堂教学,直接诉诸学生的心灵,追求整体效应。这种整体效应的获得,不在于说话的多少,也不在于词藻的华丽与否,而在于能否抓住关键处,抓住问题的实质,用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是由教学目的任务决定的。教师教学语言在计划安排表述的内容和方式时,都应围绕教学目标,使教学信息传输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对教学过程必须精心设计,一些与教育无关的话必须剔除。

三、要有学科性:不离数学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

四、要有形象性: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1.表情语言。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容易分神。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

2.手势语言。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之探索 篇12

一、让学生在学数学中享受美

实际上, 数学也有很强的美感, 如数学学科本身结构具有内在美, 数与形特征具有外在美, 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 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等。作为教师, 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教学规律, 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美,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其应用价值。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 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 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设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 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 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谓“问题情境”生活化, 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直观教学, 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 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 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 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例如,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集合图形的物体, 通过分类, 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 看一看, 比一比, 摸一摸, 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 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 而且能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 告诉爸爸妈妈牙膏的包装盒是个长方体了。

四、加强操作,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指在手指上的。”由此可见操作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操作是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杠杆, 顺应儿童好动的特点,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断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理解能力。

五、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 并且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 可增强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 促使人们积极地行动, 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 可减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能量, 使人行动消极, 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 要多关心学困生, 多与学困生谈心, 不歧视冷淡学困生, 增加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 使学困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意分档提问, 及时对学困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我, 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坚持“低起点, 小步子”, 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以小步子前进, 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诱导他们发挥潜力。

六、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 希望被鼓励, 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时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大家鼓掌、奖给小红花等形式。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肯定, 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初一地理下册期末试题下一篇:《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