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知识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木工程知识(通用9篇)

土木工程知识 篇1

1、楼梯弯矩平衡楼梯斜板相对于休息平台板跨度较大,所以配筋也较大,一般都会用到Φ10以上的钢筋,而我们在休息平台处配筋却习惯用Φ8@200双层双向配置,这就忽略了弯矩平衡的问题,所以说在楼梯板配筋中最好做法是与斜板对应的平台板钢筋也应在直径及间距上与斜板配筋保持一致。小伙伴们,你们院楼梯配筋是怎么做的呢?

2、楼层板配筋弯矩平衡(梁两侧板标高一致)

梁两侧的楼板标高一致的时候,大家肯定都会注意,钢筋伸入跨内长度即取两侧板短跨的四分之一中的较大值,同时钢筋间距也以两侧计算配筋较大值为准,这个没得什么说的,大家也平时也应该都是这么做的。

3、楼层板配筋弯矩平衡(梁两侧板标高不一致,但高差小于或等于10cm)

此时仍应保持弯矩平衡,即梁两侧板虽有高差,但配筋间距不应该各自计算,仍应以梁两侧计算配筋较大值取,以达到弯矩平衡,至于伸入跨内的长度,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取两侧伸入跨内的较大值,另一种是各自计算伸入跨内的长度,分别取,我个人偏向于第二种做法,但是又说不出什么理由?

4、楼层板配筋弯矩平衡(梁两侧板标高不一致,但高差大于10cm,比如卫生间降板之类)

此时不用再考虑弯矩平衡,两侧各自配筋,互不干扰。

5、顺便再说点与板配筋相关的其它问题a、关于边界条件的选取,我们院的做法很奇葩,对于边跨及降板处的边界仍按固支考虑,总工的解释,一方面这样子配筋会省一些,同时按简支得出的构造配筋比如Φ8@200 其实很大,已经达到了固端的要求,另一方面,梁相对于100mm的板厚的相对刚度足够作为板的支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算下相对刚度,哈哈。

b、塑性算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板配筋的塑性算法,同时听说北京院就是这么做的,可以省一部分钢筋,我们院在甲方扣钢筋较严重的时候,也会采用塑性算法,这下支座负筋及板底筋配筋值突然小了很多,这样子板底筋可以用到Φ6的钢筋,但是支座负筋还是要适当放大,且不要用小于8的钢筋。至于负筋放大多少,这个我觉得很不好把握,心里不是太有底,有塑性算板配筋的朋友可以分享下你们院的做法,谢谢!

土木工程知识 篇2

1索赔的概念

索赔是指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 合同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致使本方遭受损失时, 要求对方给予赔偿或补偿的权利。索赔的发生是双向的, 只要合同中一方的责任和义务未按合同约定实现, 或出现提供的条件与合同约定状态不一致, 都有可能出现索赔。工程索赔是指承包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延期、费用增加而要求业主给予补偿损失的一种权利要求, 而业主对于属于施工单位应承担责任造成的, 且实际发生了损失, 应向施工单位要求的赔偿, 称为反索赔。

1.1索赔的种类

索赔按其目的可分为两类: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工期索赔是指在工程施工中, 由于非承包人责任的原因而导致施工进程延误, 要求批准顺延合同工期的索赔, 如果工期延缓责任不是由施工单位造成, 而建设单位已认可施工单位工期索赔, 则施工单位还可以提出因采取加速措施而增加的费用索赔;费用索赔都是以补偿实际损失为原则, 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其中要注意的一点是索赔对建设单位不具有任何惩罚性质。因此, 所有干扰事件引起的损失以及这些损失的计算, 都应有详细的具体证明, 并在索赔报告中出具这些证据, 没有证据, 索赔要求不能成立。

1.2索赔费用的构成

1) 人工费, 是指完成合同之外的额外工作所花费的人工费用;由于非施工单位责任导致的工效降低所增加的人工费用;法定的人工费增长以及非施工单位责任工程延误导致的人员窝工费和工资上涨费等。

2) 材料费, 指由于索赔事项的材料实际用量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由于客观原因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非施工单位责任工程延误导致的材料价格上涨和材料超期储存费用。

3) 施工机械使用费, 由于完成额外工作增加的机械使用费;非施工单位责任的工效降低增加的机械使用费;由于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原因导致机械停工的窝工费。

4) 分包费用指的是分包人的索赔费, 分包人的索赔应如数列入总承包人的索赔款总额以内。

5) 工地管理费, 指放工单位完成额外工程、索赔事项工作以及工期延长期间的工地管理费, 但如果对部分工人窝工损失索赔时, 因其他工程仍然进行, 可能不予计算工地管理费索赔。

6) 利息包括;拖期付款利息、由于工程变更的工程延误增加投资的利息、索赔款的利息、错误扣款的利息。这些利息的具体利率, 有这样几种规定;按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按当时的银行透支利率;按合同双方协议和利率。

7) 总部管理费, 主要指工程延误期间所增加的管理费。

8) 利润, 一般来说由于工程范围的变更和施工条件变化引起怕索赔, 施工单位可列入利润, 索赔利润的款额计算通常是与原报价单中的利润百分率保持一致, 即在直接费用的基础上增加原报价单元中的利润率, 做为该项索赔的利润。

2工程索赔的意义

2.1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

合同是索赔的依据, 整个索赔处理的过程是执行合同的过程, 所以常称施工索赔为合同索赔。承包商从工程投标之日开始就要对合同进行分析, 项目开工以后, 合同管理人员要将每日实施合同的情况与原合同分析的结果相对照, 一旦出现合同规定以外的情况, 或合同实施受到干扰, 承包商就要研究是否就此提出索赔, 因此, 要想索赔必须加强合同管理。

2.2索赔是计划管理的动力

计划管理一般是指项目实施方案、进度安排、施工顺序、劳动力及机械设备材料的使用与安排, 而索赔必须分析在施工过程中, 实际实施的计划与原计划的偏离程度, 比如工期索赔就是通过实际过程中与原计划的关键路线分析比较, 才能成功, 其费用索赔往往也是基于这种比较分析基础之上。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讲, 离开了计划管理, 索赔将成为一句空话。

2.3索赔是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

在合同报价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计算工程成本的花费, 承包商按合同规定的工程量和责任、合同所给定的条件以及当时项目的自然、经济环境作出成本估算。要搞好索赔, 承包商必须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 及时、准确地提供整个工程以及分项工程的成本核算资料, 索赔计算才有可靠的依据。因此, 索赔又能促进工程成本的分析和管理, 以便确定挽回损失的数量。

2.4索赔要求提高文档管理的水平

索赔要有证据, 证据是索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份, 证据不足或没有证据, 索赔就不能成立, 由于建筑工程比较复杂, 工期又长, 工程文件资料多, 因此, 加强文档管理, 为索赔提供及时、准确、有力的证据有重要意义。

3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

3.1工程设计方面引起的索赔

由于施工图纸中存在缺陷或错误, 施工图与现场实际施工在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或是设计的图纸与规范要求不符, 施工说明表达不严密, 对设备、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表示不清楚或工程量错误等诸多方面的遗漏和缺陷, 造成返工。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如在工期、人工、材料等方面的索赔要求。

3.2合同签订不严密引起的索赔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和施工工期以及自然环境、气候、周期长等因素的限制, 加上合同中用词严密性不强、文件之间的相互矛盾等, 都有可能使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不能充分考虑和明确各种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从而引起施工索赔。

3.3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等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现场条件的变化对工期和造价影响很大, 如地震、台风、战争、叛乱、放射性污染、核危害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风险以及在施工中出现流沙泥、地质断层、天然溶洞、沉陷和地下文物或构筑物等地下不明障碍物, 常常导致工程变更, 引起施工索赔。

3.4工程项目建设承发包管理模式变化引起的索赔

当前的建筑市场, 工程项目建设承发包有总包、分包、指定分包、劳务承包、设备、材料供应承包等一系列的承包方式, 使工程项目建设承发包变得复杂和管理模式难度增大。当任何一个承包合同不能顺利履行或管理不善时, 都会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工期、质量和数量, 继而引发在工期、质量、数量和经济等方面的索赔。

摘要:建筑市场中的工程索赔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应当大力提高业主和承包商对工程索赔的认识, 加强对索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认真对待和搞好工程索赔, 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业主权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索赔,工期索赔,费用索赔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2010.

[2]马楠.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M].科学出版社, 2009.

[3]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4]吕炜.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模型与投标报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5]建设工程经济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经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陆彦.工程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7]刘立群.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土木工程知识 篇3

事实证明,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突破与飞跃,都与这些珍贵的海量知识息息相关。然而,如此庞大的航天体系下,应该如何对海量知识进行有序的组织、管理和应用呢?又该如何基于现有知识进行技术创新?

一、知识与业务融合

在柏林的Humboldt大学和弗郎霍夫生产设备研究所(IPK)能力中心2002年进行的“知识管理前景”的全球首次德尔菲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管理与日常业务的融合是最迫切的理论研究问题(知识分享名列第二),并可能是最有效地解决知识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力荐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业务流程中。而我国航天人很早就已经将WBS(工作结构分解)作为体现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骨架体系,应用于航天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组织中,并取得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突破。

WBS可以理解为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工作层级分解,也可以理解为是有知识活动的工

作层级分解。

航天企业成功应用WBS梳理企业业务流程,更让我们看到了知识与业务融合的重要实践意义。而在知识工程领域深耕多年的安世亚太正是致力于推动这种理念的发展。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工程仿真技术和咨询服务业务,并致力于基于精益研发技术为国内制造业领域提供高端研发信息化服务的高技术企业,安世亚太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通过长期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库建设、知识梳理和知识挖掘等方法和经验,直至形成今天的知识工程解决方案,即用“流程”盘活“知识”的知识工程体系建设。

那么,如何用“流程”盘活“知识”?知识工程体系建设又是怎样的?

知识工程突破传统知识管理框架,在知识管理基础上做了“向上”和“向下”的扩展(图1)。向上,梳理研发业务流程,将知识与业务流程和活动关联与伴随,将知识融入到研发业务流程中,利用一个个研发业务活动进行知识的产生、组织、管理、应用,乃至创新;向下,提供知识梳理与挖掘的专业手段,融入设计活动,并通过计算机手段,根据知识的类别选择合适的知识建模手段,将其生成数字化知识,并与在计算机中形成的数字化流程的一个个研发业务活动关联起来形成数字化伴随知识。向上和向下结合,形成企业上到流程策划、下到具体设计步骤的完整的知识工程体系,不仅解决了企业由于研发知识与研发和设计业务流程“两张皮”而无法相互促进产生绩效价值的顽疾,同时发展出研发知识与研发和设计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能力。安世亚太知识工程平台产品正致力于此。

二、业务流程,知识工程的骨架

通过流程盘活企业知识,是知识工程一大重要特点。此外,知识工程平台还可以通过研发业务流程与知识的融合与伴随关系,解决诸多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

(1)企业研发业务流程不健全,长期存在各部门或相关人员交叉工作中重复或漏掉某一研发业务工作的问题。

(2)设计人员都忙于项目,知识分散到个人手中和脑中,没有梳理。即便是做过类似的工作,但也没有融入到研发业务流程,基本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更无法将这些分散于个人的知识准确分享和推送给他人。

(3)企业资深员工是企业大量核心技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资深员工的流失和新员工的培养周期过长,导致企业新老交替过程漫长,企业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迟滞。

(4)企业知识组织无序,现有知识利用价值低,知识以档案等固定载体形式长期保存在档案室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即无知识、弱知识和死知识问题。

(5)企业知识搜集和组织困难(以研发业务流程梳理为例,遵循一定的知识梳理规范,企业科技人员可以准确地完成经验、方法等不同类型知识的显性化工作)。

(6)知识工程同时还解决了企业知识组织过程中知识颗粒度无法统一的问题。知识本身是难以度量的,但从知识的表现形式来看,知识是有颗粒度的。一本设计手册、一个标准或者一个计算公式都是知识,甚至专家的一句话也是知识。因此,所谓“知识的颗粒度”,通常是在知识库范围内理解,是从提高知识使用者对知识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来划分知识的颗粒度。由于知识工程提供了将知识与某个研发业务活动(知识活动)相关联的方法,因此只要将与此活动相关的知识内容与之关联,这样可以解决知识内容的大颗粒度与知识使用者需求的小颗粒度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如果形象地用人体结构来剖析知识工程,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工程是以研发业务流程为骨架,以知识库为心脏,而伴随了知识的研发业务流程则被看作是血管,将知识按需提供给所需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搜集各部门、人员在研发业务流程各业务活动(知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方法,并保存到知识库中;知识则在这样的血液循环过程中得到创新性应用和发展。可以说,研发业务流程为知识提供建设环境,同时也为知识提供应用环境,在工作中使用和产生的知识将逐渐形成一种集中式、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构。

三、知识工程体系建设

目前,基于知识工程平台PERA.KnowleMan实施建设项目已经在我国诸多行业展开。其中,航空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早,由于其行业具备高技术、高质量等特点,也使得知识工程平台PERA.KnowleMan在该行业的建设更具代表性(图2)。下面,以中国某航空设计研究所知识工程平台的建设为例来阐述知识工程体系是如何建设的。

首先,该所对企业研发流程和与之伴随的知识进行了梳理,遵守知识梳理规范,准确地把知识显性化。而且这些知识与工作的关系非常紧密,特别是通过业务活动(知识活动)名称,系统可以准确地将伴随的知识推送出来。

其次,该所还对科技人员进行了组织重新设计,将科技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型号设计人员,主要通过使用知识工程平台的知识,并和设计平台和工具相结合,完成型号设计任务。一类是研发人员,他们除了型号项目设计任务之外,还具有知识工程职责,维护知识工程平台中的知识,供普通型号设计人员使用,并在考核与激励中体现出来。这样保障了知识工程平台中的知识不断更新和丰富。

通过实施知识工程平台,该所获得了明显的效益。譬如已入库资料的查阅时间缩短为六分之一,对于有模板的工作,工作效率提升了五倍,工作报告撰写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人员上岗和转岗时间缩短了一半,返工率降低三分之一,工作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

工程造价知识 篇4

2、门窗贴脸:当门窗框与内墙面平齐时,总有一条与墙面的明显的缝口,在门窗使用筒子板时也存在这个缝口,为了遮盖此缝口而装订的木板盖缝条就叫贴脸。

3、门窗包套口及贴脸:为了增加门窗洞口的美观而做的一项高级装饰。通常做法:在门窗洞的内外侧墙体上钻孔塞入木条,用钉子把大约1.5-1.8CM厚的基层板(如细木工)与墙体钉牢,然后把高级的外饰面板粘贴到基层板上,最后做油漆面层。另在门口的内侧(门平关的位置处)钉1.0CM厚的基层板,外贴装饰板,以做为挡门之用。横竖收口收边用各种装饰线处理。与装饰门窗套包套口同步使用的贴脸板通常都是指那种在最外层的木线板。

4、筒子板与门窗口是同一名称,两种叫法。

5、封檐板:指在檐口或山墙顶部外侧的挑檐处钉置的木板。使檐条端部和望板免受雨水的侵袭,也增加建筑物的美感

弱电工程知识 篇5

1.监控中心面积应与安防设备规模相适应,电视墙后方距墙面留有不小于(0.8)米的维修空间

2.摄像机红外探头室内安装高度离地面不易低于(2.5)米

3.视频线:用来传输摄像机到终端设备信号。常用型号:(SYV-75-5)

4.电源线:用来为摄像机提供电力传输。常用型号:RVV(2*1.0)

5.控制线:用来传输硬盘机发出的云台控制信号(RS485).常用型号:RVVP(2*0.75)

6.网线:用来连接网络硬盘机到控制电脑。常用型号: 超五类非屏蔽网线

7.报警线:用来为报警探头提供电源动力与报警探头信号传输。常用型号:RVV(4*1.0)

8.红外探头室内安装高度离地面不易低于(2.5)米,9.红外探头室外安装高度离地不易低于(3.5)米。

10.探测器的安装应使其前面(10)米探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二、选择题

1、报警总线长度最长不可以超过(C)

A、500米B、1000米C、1200米D、1500米

2、安居宝报警主机键盘布防方式为(C)

A、1234+布防B、12345+布防C、123456+布防D、*+0+#

3、海康硬盘机进入主菜单的初始值密码是(A)

A、12345B、123456C、012345D、无

4、海康云台控制键盘最多可以挂接多少台硬盘机(A)

A、31台B、128台C、255台D、125台

5、超五类网线的传输距离上限为(B)

A、80米B、100米C、200米D、300米

6、万用表使用完毕后应将转换开关档位调到什么位置(A)

A、高电位挡 B、直流电压挡C、欧姆档D、低电压档

7、新出场硬盘机开机后会有“嘀-嘀-嘀-嘀嘀”的声音警告其原因为(C)

A、未连接视频线B、未连接网线C、硬盘问题D、未接监视器

8、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怎样认为(C)?

A、无电 ;B、也许有电; C、有电;D、也许无电;

9、民用照明电路电压是以下哪种?(C)

A、直流电压220伏; B、交流电压280伏; C、交流电压220伏;D、交流电压380伏

10、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B)。

建设工程监理知识 篇6

建设工程监理的定义:

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监理的概念要点:

①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企业。

②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需要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

③建设工程监理的依据包括 工程建设文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

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

工程范围:①国家重点建设工程②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③成片开发建设地住宅小区工程④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 援助的工程⑤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

建设工程监理可以适用于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的实施阶段,但目前主要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国家规定项目投资3000万以上必须实施监理,四川省规定项目投资200万以上必须实施监理。

建设工程监理具有①服务性②科学性③独立性④公正性的性质服务性:监理人员利用直接的知识 技能和经验 信息以及必要地实验 检测手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服务。

2科学性:①工程监理企业应当由组织管理能力强 工程建设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领导;②应当有足够数量的 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应变能力的监理工程师组成的骨干队伍;③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④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⑤要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 方法和手段;⑥要积累足够的技术 经济资料和数据;⑦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实事求是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独立性:在开展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按照直自己的工作计划 程序 流程 方法 手段,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开展工作。

土木工程知识 篇7

土木工程专业是新时期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必备基础学科, 随着新文明、新时代的进步土木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发展及应用的过程中, 高等数学是重要的一环, 不可或缺。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它不仅提供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及实践过程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和工具, 还锻炼人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可能。

纵观我国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各个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教育仍然没有一个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尤其土木工程此类重实践的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高数作为基础课程虽然必不可缺但如何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越加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高等数学不同知识点在土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不同重要性变得十分重要, 所谓有的放矢才能尽显教育的最大功效。

2 分析过程

2.1 样本来源。

问卷调查的样本来源于相关企业在职人员及土木工程各专业课教师, 他们对于土木工程实践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深刻, 比起各地在校的高职学生, 他们对高等数学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不同知识点的适用性及以往的学习效果的认识都将更加趋于理性。

专家访谈专家来源于工程类企业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及部分从业多年的资深教授, 他们对于土木工程从业人员所需知识、素质以及能力有权威话语权, 能够对新时期学校专业培养人才方向及要求提出具体、深刻的要求。

2.2 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过程说明:对关企业在职人员及土木工程各专业课教师发放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目前毕业生数学水平、目前学生学习能力、专业领域内从业人员所需能力及工作中最常用和必须知识点等方面。通过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及龙建路桥五公司、清宇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等发放问卷, 于2011年10月23日~10月28日期间发放问卷800份, 共收到调查问卷超过780份, 经处理排除无效问卷, 获得750份样本。本次调查最小误差为+5%, 置信度为95%。

访谈调查过程说明:通过对行业专家、高管及资深教授进行关于教材编写依据、课时制定数量、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深入访谈, 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 并获得相应市场等方面数据。

3 研究结果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现有教育体系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首先是教材应用性不够。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现有的教材中, 偏重知识传授、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视较少。特别是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 学生在专业学习、实际工作中解决数学运算时十分困难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理论解决相应问题。同时教材编写的重点与实践应用的重点多有偏颇, 许多工程测量、建造、评估等实践过程需要用到的常用必备知识点不是课堂授课以及考试考察的重点, 学生在专业课上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应用中往往用已学知识解决现有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此种问题还有很多。再者专业课教师与在职人员也表示了有关改进教学模式的期望, 他们普遍反映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缺少对具体工程实践的认识, 虽然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但是运用能力都不高, 在专业课学习前和工作开始阶段都对相关邻域不甚了解, 学生中也有众多人反映在专业课学习之前对未来从业内容的无知及迷茫感, 使得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故此传统的基础课教学已经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 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十分明显。从基础课开始就应结合未来专业领域内容, 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数学讨论等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于未来专业有基本的认识, 也使数学理论具体化, 更可以对学生继续深造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专家以及企业高管认为目前毕业生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不足, 这可能是由于目前高职生源的不同, 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而目前我们的教学基本是按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 采用大班授课形式进行, 教学效果比较差。同时现在高职院校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活动, 很多学校要求实践实习时间的增加。因此, 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时普遍被削减, 高等数学课也不例外。理论教学被淡化, 定理不用证明;许多概念被弱化;只要记住公式, 会计算、会应用即可。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培养减弱了。然而数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更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之一。很多专家认为如果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那么学生即便记住了数学公式和定理, 也难免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 不具备灵活应用的能力, 更何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核机制过于单一, 使得成绩单不能权威的、全面的表现学生的能力, 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缺少令人信服的依据, 不少企业高管承认, 现有毕业生在校成绩在最终用人选择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这是对学校考核机制的一种冲击,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4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 深入研究高职数学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特点, 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以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需求, 以“服务于专业”为原则来构建教学内容和体系, 淡化形式, 着重基础, 加强应用。教材要结合实际、结合专业, 不能以往的罗列知识点的方式, 结合具体案例, 在基础知识传输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点在实践中可能的应用。同时教师要转变观念, 转换角色, 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做的物质化活动。形成以案例教学为主线贯穿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自主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为土木工程应用数学教学的灵魂, 分类、分层培养学生, 使不同的学生在土木工程应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此外应构建高职土木工程应用数学教学新的评价体系使成绩不仅仅是卷面上的体现也是同学以及教师对一名学生学习态度的认定。最终达到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结合、知识水平考核与学习态度考查结合的新型“教、学、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16号.

[2]邱东.统计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知识工程公司的百年追求 篇8

在庆祝SKF百年华诞之际,为了分享跨国公司的百年成果,本刊记者专访了SKF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强斯顿先生。

用知识堆积的发展史

1907年,SKF的奠基人Sven Wingqvist为了解决他所在的纺织厂机器传送动力的问题,发明了自调心球轴承。不久高层认识到这项设计所带来的更广阔的工业发展潜力,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就这样SKF在瑞典诞生了。今天,Wingqvist的技术成就仍然是公司成功的核心。

创业之初,SKF就开始了国际化经营。在德国和法国设立了办事处,在芬兰、瑞士、比利时、丹麦、澳地利和澳大利亚指定了销售代表。三年后SKF成为瑞典第四大公司。

1912年,SKF涉足中国。此时,Wingqvist已确定了他的经营原则:创新、解决客户问题、进取、雇用高学历和素质的劳动力生产优质产品。1995年以来,SKF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年均增长率达28.5%。

回顾SKF的整个发展历程,从自调心球轴承、球面滚子轴承、球面滚子推力轴承、CARB圆环滚子轴承,直到节能率达30%的能效型圆锥滚子轴承。公司的发展正是基于对轴承技术的不断研发创新。

如今,SKF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已经是汤姆·强斯顿。为SKF效力了30年的强斯顿从未认真考虑过到别的公司工作。原因何在?强斯顿毫不犹豫地答道:“因为SKF这个名字和SKF员工!这些是你无法带走的。”谈到SKF公司的知识时,他说:“在SKF,我们用3种方式定义知识:其一是我们业务运作的地区和文化知识;其二是在众多工业领域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其三是我们有5个技术平台组成的技术知识。没有任何一个工程公司能够提供如此宽广领域的知识。”正是这种将自身的技术知识与客观所学知识相融合,才产生了SKF的技术核心。并且他善于将各种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公司的发展。

将知识与工程完美融合

在SKF公司中,最核心的自然是轴承技术的开发。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基础上,SKF积极创建了五大平台来为客户提供整套知识的服务。因为SKF人知道,光有技术无法提升整体的品牌影响力,无法把新产品真正带给客户,也无法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斯顿告诉我们,SKF的五大平台就是轴承和轴承单元、密封、机电一体、服务和润滑系统。他们利用轴承这一环节与其他四个环节紧密相联,正是这些平台使SKF独树一帜,遥遥领先。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把所有优势综合起来。或许,中国有许多公司在其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但很少有公司可以在其名下集所有这些领域为一体,提供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也同时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服务。只有抓住客户,才能抓住市场,并开拓更多的市场。从SKF的身上,我们看到,不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客户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而要想解决好客户的需求,首要问题就是建立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注入全球化的企业文化

虽然SKF被公认为一家知识工程公司,但是强斯顿认为,公司朝着这个目标只完成了20%~30%的转变。他解释道,完成这种转变需要公司内部和外部都花费更多的时间。强斯顿说:“我们必须用SKF的知识装备全社会,但是首先需要用SKF的知识装备SKF的员工。这意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超越滚动轴承本身,延伸到我们所提供的所有解决方案和服务。”强斯顿补充说,在SKF朝这个方向不断演化时,已经具备了一项优势,那就是它的企业文化。

“公司的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不论我们的员工身处SKF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中国、巴西、瑞典或北美——这些价值观举目可见,这是公司在最初25年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完善的成果,因此很难生搬硬套。公司扩展的一个可喜之处是,我们成功地建立了SKF文化,但不会减弱当地的价值观念。”

开放的全球营销模式

在战略营销方面,SKF公司旗下的120多家制造型企业,分设在世界各地,对于基地的选择,他们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及关注的战略重点。比如选择在韩国釜山成立一个生产轴承的基地,一方面可以满足韩国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对亚太地区进行出口。在中国的9个生产基地,均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一些新的投资也是围绕这些领域。强斯顿指出,SKF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是尽可能地把钱投到客户身边来,也就是说投资的战略就是提供市场成长所需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自公司成立以来,SKF便采用由经销商或者代理商来销售产品的方式。如今面对15000家经销代理商,管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比如在某一项目中会设立12个模块,用这12个模块帮助经销代理商的财务、销售形成一个技巧的管理和库存的控制,多方面进行培养和培训。同时还帮助他们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另外,对于一些终端客户会形成一个与经销商、代理商一体的团队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另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方法就是利用互联网对各地经销商、代理商进行管理和培训,这个网站叫做“SKF经销商学院”。在这个网站上经销商和代理商可以获得一些培训的资料和一些认证的知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公司的建立离不开核心技术,一个公司的巩固离不开深厚的企业文化,一个公司的长存离不开可持续发展。从强斯顿对SKF的特性定义中可窥见SKF公司的成功之路。他说:“SKF的特性可以说是:品质、信任——我们说得出、做得到;领先科技和可信赖性——客户都知道我们所从事的业务是从长计议;加上我们为客户提供全球支持的能力。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可持续性,作为一家国际公司,我们十分重视我们承担的责任。”

谈到可持续性,这个作为国际化工程公司精神领导人的决策者强斯顿总裁,马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解释说:“我向SKF员工提出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把可持续性变为真正的、积极的因素?作为一家企业,这是我们希望和应该履行的责任,并不是为了应付监管条例才去做。’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使其趋于零的同时,我们力求增加SKF产品及服务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从而使总体环境影响属于正面。另外我们在印度、巴西和其他地方开展救助贫困儿童的活动,也是我们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种方法。”

强斯顿头脑中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可信赖,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或者说贡献。做到某一点很简单,将两点结合起来却不易,就如同我们常说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中国企业在强调走出去,要自主创新。这就涉及到很多产品的保护问题,对于该问题,中国企业应增强本身的国际保护意识,要想让企业发展,靠模仿不会长久,靠创新要注意国际游戏规则。当采访话题涉及到SKF在中国遭遇侵权问题时,强斯顿先生指出:“品牌保护措施对SKF很重要,这是对一个品牌的保护。假冒产品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会给我们的品牌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不利于我们的市场开拓。”

软件工程知识点 篇9

软件工程概述

一、软件的定义和特性

(P2—P3)定义: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程序:按照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或语句序列

数据: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特性: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具有抽象性,不是一般的物理实体;

(2)软件的成产与硬件存在某些相同点,但有根本上的不同,软件开发是人的智力的高度发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它更依赖于开发人员的素质,智力,人员和组合,合作和管理;

(3)软件维护与硬件维修有着本质的差别,软件维护没有硬件维护那样有可替换的标准零件;(4)软件在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

(5)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开发时间、提高质量,并提高复用水平。

* 掌握P4图1-2(b)软件失效率曲线

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P1—P2)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特征:第一阶段——程序规模小且主要采用个体工作方式,开发的系统大多采用批处理技术

第二阶段——引入人机交互的概念,实时系统出现,产生了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编制采用了合作的工作方式,出现了早期的软件危机

第三阶段——分布式系统出现,嵌入式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低成本硬件

第四阶段——强大的桌面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时期,面向对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开始应用于软件。

三、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定义:软件危机是指由于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应用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P4)原因:(P5)

(1)用户对软件需求的描述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出或者修改需求;(2)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需求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所开发的软件产品和用户需求不一致;

(3)大型软件项目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共同完成,各类人员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准确,有时还可能产生误解,软件开发人员对大型软件缺少开发经验,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

(4)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大型软件的全部关系和各个分支,因此容易产生疏漏和错误;

(5)开发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和工具方面的支持,过分依赖程序设计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巧和创造性,加剧软件产品的个性化

(6)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和人类智力的局限性,导致人们无法处理“复杂问题”,因为软件是逻辑产品,软件开发进展情况较难衡量、软件开发质量难以评价、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四、什么是软件工程?它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定义: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并对方法的研究。(P6)

目标:在给定的成本和进度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适用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跟踪性和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P7)

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两方面。(P6)

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五、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它有哪几个活动?

定义:(software life cycle)把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

活动: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使用维护和退役(P9)

六、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它有哪些主要模型?

定义:又称为软件开发模型,软件过程模型,它清晰直观地反映了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所涉及的活动和任务结构框架,并指出了开发了开发各阶段的关系、开发活动的衔接情况。

主要模型: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原型(prototype)模型,螺旋(the spiral)模型,增量(incremental)模型,喷泉(fountain)模型,迭代(iterative)模型

七、简述有哪些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P22)

结构化方法: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或传统方法,由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结构化设计(SD)、结构化编程(SP)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基本原则是抽象和分解。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包括面相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等过程。

八、软件生命期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P10)

软件定义:问题定义,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践,软件测试

软件使用维护和退役:软件发布与实施,软件维护,版本更新或退役

九、简述瀑布模型(P12)、原型模型特点。

瀑布模型: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各阶段之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且为了保证软件的开发质量进行阶段性评审。缺点是逆转性差,若在评审中发现缺陷或错误往回追溯修正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适合在软件需求明确且很少发生变化、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管理比较严格地场合使用。

原型模型:有助于用户和软件分析员双方相互学习对方领域知识,使得用户和开发人员统一对软件需求的认识,理解,有助于需求的定义评审,从而有助于提高开发速度。缺点是用户对原型没有正确认识,会催促开发人员尽早交付软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软件开发人员的创新。(P14)

第二章

软件需求基础

一、试述软件需求、需求分析、需求建模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软件需求: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性能、行为、涉及约束等方面的期望,这种期望可能是原始的、笼统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太细节化的。(P26)

需求分析:通过对应用问题及其环境的分析与理解,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将用户的需求逐步精确化、完全化、一致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文档的过程。(P26)

需求建模:需求建模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用户所描述的需求所作出的一种抽象,是用符号语言对事务无歧义的书面描述。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P38)

二、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P31)

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是否值得去开发。

三、成本—效益分析可用哪些指标进行度量?(P32)

成本效益分析是衡量经济可行性的。

指标:(1)货币的时间价值。(2)投资回收期(3)纯收入

四、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P27)

任务: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五、简述需求分析阶段的过程。(P36)

1.问题识别

2.分析与综合3.编制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

4.需求验证

六、常用的初步软件需求获取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进行需求获取?(P33)

方法: 1.访谈与会议

2.观察用户工作流程

3.建立联合小组

4.其他获取方法:快速原型法,基于本体的需求获取方法

原因:分析人员和用户的共同知识领域可能不多,致使分析人员对问题往往知之不多,而用户对目标软件的要求及对要求的描述常常是零乱而模糊地,从而会造成相互交流和互相理解上的困难。

七、在软件需求分析时,应首先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在根据物理模型尽力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试问:什么是当前系统?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与逻辑模型有什么差别?(P28)

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

物理模型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并将功能和数据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它是软件实现的基础。逻辑模型忽视实现机制与细节,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

逻辑模型是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去掉一些非本质因素形成的,它反应的是系统的本质。

第三章

软件设计基础

一、什么是软件概要设计?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定义:设计人员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文档,确定软件的体系结构,建立软件模块间的关系,定义个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指定组装测试计划。

任务: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数据结构(P49)

*力争做到功能模块之间有比较低的耦合度而功能模块内部有较高的内聚度。

二、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有哪几种描述方法?

任务:通过对软件结构细化,得到软件的详细的算法和数据结构。(P49)

描述方法:(过程设计)程序流程图

盒图(N-S图)

问题分析图(PAD图)

判定表和判定树

过程设计语言(PDL)(P77)

三、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P51)

抽象与逐步求精、模块化、信息隐蔽、模块独立

四、衡量模块独立性的两个标准时什么?各表示什么含义?

标准:内聚和耦合

含义:内聚(cohesion)——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耦合(coupling)——衡量不同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

五、模块的耦合性有哪几种?各表示什么含义?

种类:非直接耦合——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依赖于另一个而能独立工作

数据耦合——一模块访问另一模块,相互传递的信息已参数形式给出,并且传递的参数完全是简单数据元素,而不是控制元素、公共数据结构和外部变量。

标记耦合——两模块之间都要使用同一数据结构的一部分,不是采用全程公共数据区共享,而是通过模块接口界面传递数据结构的一部分。

控制耦合——一模块传递给另一模块的参数中包含了控制信息(开关,标记,名字等),该控制信息勇于控制接收模块中的执行逻辑。

外部耦合——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该全局变量信息。

公共耦合——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

内容耦合——一模块直接访问另一模块的内部数据;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模块内部;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迭(只出现在汇编程序中);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从上到下耦合性从低到高,独立性从高到底

六、模块的内聚有哪几种?各表示什么含义?

种类:巧合内聚(偶然内聚)——将几个模块中没有明确表现出独立功能的相同程序代码段独立出来建立的模块

逻辑内聚——完成一组在逻辑上相关的任务的模块间具有逻辑内聚

时间内聚(经典内聚)——完成几个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任务的模块间具有时间内聚

过程内聚——一个模块完成多个任务,这些任务必须按指定的过程执行。把流程图中的某一部分划出组成模块就得到过程内聚模块

通信内聚——一个模块内所有成分都使用同一输入数据或产生同一输出数据,即一个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集中在某个数据结构的一块区域中的模块具有通信内聚

信息内聚——一个模块内完成多个功能,各个功能都在同一数据结构上操作,每一项功能有一个唯一的入口点

七、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尽可能少用GOTO语句的程序设计方法。最好仅在检测出错误时才使用GOTO语句,而且应该总是使用前句GOTO语句。

第四章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一、什么是结构化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什么描述工具?(P85—P86)

定义: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由粗到细、由复杂到简单技术的求解方法。

工具:数据流图(DFD 实体—关系图(E-R)数据字典(DD)描述基本加工小说明(Process SPECification)

二、什么是数据流图?其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基本符号各表示什么含义?(P87)

定义:数据流图是描述数据加工处理过程的有效工具。它标识了一个系统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以及把逻辑输入转换逻辑输出所需的加工处理。

作用:主要描述系统的功能,即当前系统主要完成哪些功能。

基本符号:箭头——数据流

圆或椭圆——加工(变换)

双杠或单杠——数据

矩形框——外部实体

三、什么是数据字典?其作用是什么?共有哪些条目?(P94)

定义:数据字典是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地、严格地定义了每一个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并以字典式顺序将它们组织起来,使得用户和分析员对所有的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有共同的理解。

作用:对系统所有的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并进行管理。条目:数据项条目、数据流条目、数据库文件条目(P96)

四、简述如何画分层数据流图,对分层数据流图的审查由哪些审查要点?(P88 P92)

画法: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加工作为顶层数据流图(0层);然后,逐层对大的加工进行分解,分解为更小的自加工;最后,直到所有的加工都成为基本加工(不需要再分解,足够简单可以直接解决的加工)为止。

审查:

1、数据流图和程序流程图的混淆

2、父图和子图的平衡问题

3、局部文件问题

4、分解的深度与层次

五、什么样是“事物流”?什么事“变换流”?试将相应形式的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图。(P104)

事物流——数据沿传入路径到系统,由外部形式变换为内部形式后到达事务中心(完成分派任务),事务中心根据数据项计值结果从若干动作路径中选定一条继续执行。(事务中心)

变换流——信息以“外部世界”所具有的形式进入系统,经处理后又以这种形式离开系统。包括传入路径,变换中心,传出路径三部分。(变换中心)步骤:(1)对结构化分析阶段产生的DFD图进行复审;

(2)确定数据流图的类型

(3)按照SD方法所规定的一组映射规则,把DFD图转换为初始SC图

六、试述“变换分析”、“事务分析”设计步骤。(P106—P108)

变换分析:第一步——划分DFD图的边界,也就是将DFD图划分为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设计人员可能产生不同的划分结果;

第二步——完成第一级分解,建立初始SC图的框架;

第三步——完成第二级分解,细化SC图的每个分支,得到初始SC图。

事务分析:首先确定事务中心,即几条动作路径的公共源头;其次划定接收路径和发送路径;然后分解和细化每个接收分支和发送分支,完成初始的SC图。

七、简述有哪些启发式设计策略可以帮助软件设计人员改善软件质量,优化软件结构。(P108—P110)

(1)模块的高独立性和规模适中

(2)保持高扇入和低扇出

(3)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内

(4)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

第五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一、说明对象、类、类结构、消息的基本概念(P113)

对象:是封装了数据结构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封装体。

类:对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抽象性描述,它描述了属于该对象类型的所有对象的性质,包括外部特性和内部实现两个方面。类结构:(实例)

消息:是用来请求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要求的信息。

二、试述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P112)

1、开发的软件比较容易理解

2、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三、什么是UML?为什么使用UML?(P118)

定义: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标准建模语言。

使用原因:统一的标准

面向对象

可视化、表示能力强

独立于过程

易掌握、易用

四、在UML中用例图的作用是什么?其包括哪些符号?简述各符号的含义。(P122)

作用:捕获系统中用户的需求

符号:人形(stickman)——活动者

椭圆——用例

实线——关系

五、简述用例建模的步骤。

步骤:识别参与者——识别用例——识别关系——建模——用例规约

六、什么是用例规约?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什么是基本流和备选流?

定义:用例的补充说明,包括简要说明,事件流,用例场景,特殊需求,前置条件,后置条件 基本流: 备选流:

七、在UML中的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在系统分析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状态图——描述对象在生命周期内处于哪些状态,每一种状态的行为以及什么样的事件引起对象状态发生改变,展示了系统的动态视图。P144 活动图——描述动作及对象状态改变的结果,描述采取何种动作似的对象的状态改变,动作的序列是什么及在何处发生。P148 时序图——详细表示对象之间以及对象与系统外部的参与者之间动态联系的图形文档,它详细而直观地表现了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在执行一个(或少量几个)用例时的行为依赖关系,以及操作和消息的时序关系。P139

八、简述类图中关联和依赖关系的区别。

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组合/聚合关联)如:学生选课,学生与课程间

依赖是类与类之间最弱的关系,它是两个模型元素(类、用例等)之间的语义连接关系,其中一个模型元素是独立,另一模型元素依赖于独立的模型元素,如果独立的模型元素改变了,将影响依赖于它的模型元素。如教师与粉笔。

九、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

类与类之间的静态关系:关联,泛化,依赖,细化

第六章

人机界面设计

一、简述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P168)

1、确定任务的目标和含义;

2、将每个目标或含义映射为一系列特定的动作;

3、说明这些动作将来在界面上执行的顺序;

4、指明系统状态,及上述各动作序列中每个动作在界面上执行时界面呈现的形式;

5、定义控制机制,即用户可用的改变系统状态的设备和动作;

6、说明控制机制怎样作用于系统状态;

7、指明用户如何根据界面上反映出的信息,解释系统的状态。

二、简述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哪些一般问题?(P168)

系统响应时间

用户帮助设施

出错信息处理

命令交互

三、如何理解界面设计中“人的因素”(P162)

人对感知过程的认识

用户的技能和用户间的差异

第八章

软件测试

一、什么是白盒测试法?有哪些覆盖标准?P205

定义:(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测试时,把程序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而不顾他的功能。

覆盖标准: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

二、什么是黑盒测试法?采用黑盒技术测试用例有哪几种方法?(P199)

定义:(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方法: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

错误推测

因果图

比较测试

三、软件测试要经过哪些步骤?这些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关系: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最小单位的测试,其依据是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者(程序员)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了解模块的I/O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

集成测试(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子系统测试、部件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测试。

确认测试(有效性测试)——检查软件能否按合同要求进行工作,即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的确认标准(用户参与)。

系统测试——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复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四、单元测试有哪些内容?

模块接口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路径测试

错误处理测试

边界测试

五、什么是集成测试?非渐增式测试与渐增式测试有什么区别?渐增式测试如何组装模块?

定义:集成测试(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子系统测试、部件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测试。

区别:P216自己看

组装:

六、什么是回归测试?(P218)

发生修改之后重新测试先前的测试以保证修改的正确性。目的在于检验以前出现过的但已修复好的缺陷不再出现。

七、什么是测试用例?(P194)

测试用例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组成。

八、软件测试和软件调试有何区别?

第九章

软件维护

一、软件维护有哪些内容?(P229)

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二、何为非结构化维护和结构化维护?(P231)

结构化维护——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则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且文档与程序代码互相匹配,因此维护容易进行。

非结构化维护——没有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开发出的软件只有程序没有文档,或者仅有一些片段的说明性文档。给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耗时耗力且代价高。

三、软件维护的流程是什么?(P233)

提交维护申请报告——生成软件修改报告——软件修改——主要流程

四、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有哪些?(P240)

上一篇:数字逻辑课程设计任务书N下一篇:个人工作调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