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通用8篇)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篇1

建设全国性股权投资中心。引导和鼓励银行业、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在试验区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参股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设立股权投资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设立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并购重组基金。鼓励天使投资发展,拓宽创业投资企业融资渠道。建立证监、外管、工商、税务、商务、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创业投资机构协调机制和绿色服务通道等一系列创业投资鼓励和引导政策,吸引创业投资机构聚集发展。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融资功能。建立中关村股权交易所,面向北京市辖区非上市非公众公司开展股权交易。深化和扩大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支持其逐步发展为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新三板、创业板、主板等不同市场和层次间资本市场的转板制度,构筑多层次、流动衔接的资本市场体系。筛选、培育优质科技型企业资源,强化改制辅导和上市培训,推荐企业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在政策面和资本市场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争取每年新增20家上市企业。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金融人才服务中心和科技金融人才数据库,构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探索股权、期权、公积金和人才保险等人才激励手段,加速高端金融人才的聚集。吸引会计、律师、评估、资信评级

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集聚发展。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篇2

1.1 自主创新在海淀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变经济增长方法,实现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产业界的战略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80余所高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200多家科研机构;有联想、爱国者、搜狐、百度这类创新型企业16 000多家,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 000多家,占北京市60%左右,居全国同级城区(市)之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占全国1/7,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成为主导行业。1998—2009年期间,区内中关村企业获得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经达到了11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8项,国家标准426项[1]。“十一五”时期,海淀区的专利申请总数达到93 6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65%以上,发明专利约占北京市的60%),年均增长25%以上。技术交易总额突破3 000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技术交易中心和技术成果辐射基地[2],中国技术交易所挂牌运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在全国保持领先。海淀区的金融业近几年也有较大的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2009年海淀区金融业实现国地税总税收291.46亿元,区级收入13.9亿元,金融业纳税总额占海淀区的31.37%[3]。

2009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月,北京市政府批复海淀园作为其核心区。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批复,海淀区确立了“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

1.2 海淀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科技与金融的合作不断深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在过去20年的创新发展历程中,海淀区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国务院关于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明确要求“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确立海淀区为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2010年批准海淀区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据此,海淀区着力构建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体,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核心,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租赁、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工具,推进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海淀区基本形成了从早期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到起步期、成长期对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的支持,再到成熟期对挂牌上市和信贷支持的一整套金融支持企业成长的政策,科技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类科技金融主体、创新要素聚集形成态势,截至2010年9月,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共1 509家,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股权投资、担保、典当、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后台机构等多种业态和新型金融机构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初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9月,在海淀区注册的各类上市企业(含挂牌)共164家,数量约占北京市的一半。目前符合最新开盘的创业板上市基本财务条件的海淀企业超过700家,有上市意愿的有100多家,其中进行了投融资改造、股改的超过50家[4]。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9月,共有112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已挂牌企业74家。纳斯达克在海淀区设立了工作站。全国性股权投资中心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0年9月,在海淀区注册的股权投资机构数目达到212家,管理资本金总规模超过2 000亿元。2009年海淀区63家企业获得了投资,占全国投资案例总数的10.60%,占北京投资案例总数的43.15%[5]。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发展,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试点和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加大宣传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积极打造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与央行营管部、北京市银监局、金融局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常态化的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了科技金融联动协调机制,打造了科技金融宣传平台。加大了科技金融投入,设立了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成立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中关村要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海淀区作为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的核心区,是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主体。

2 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对台科技金融合作情况

2.1 开展对台金融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自20世纪90年代两岸开始金融交流与合作以来,两岸在通汇、货币兑换和清算、金融机构互设、授信融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台湾当局多年的政策限制以及大陆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与两岸庞大的经贸规模相比,两岸金融业的合作显得严重滞后。除了中国大陆地区之外,金融服务业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中高居第一位。截至2009年底,金融业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比重达45.6%,2007年该比重曾高达71.9%[6],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电子及电器产品制造业的18%。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台湾金融业在大陆地区的直接投资比重不足台商大陆投资的1%,列于台商投资大陆的24种主要行业中最末[7],两岸形成了“大经贸小金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2009年以来,两岸先后签订并生效了《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两岸金融监督管理备忘录》(MOU)、《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济合作揭开了互利双赢的新篇章,两岸金融合作交流已迈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2 海淀区对台经济、科技交流具有良好基础

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累计批准台胞直接投资企业608家,数量居北京市各区县之首。海淀区台资企业中60%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中进行研发投资的有100多家。台商在海淀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研发投资,将先进、适用的技术引进、开发与应用,与区内相关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进行互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与台湾岛内企业、行业公会在科技、经济方面存在热络的交流合作,如神舟数码、完美时空网络等海淀企业通过购买股权、设立分公司的方式入岛,实现了双向投资,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就园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企业服务、人才吸引等开展交流合作。蓬勃发展的对台经济科技交流合作为开展对台科技金融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涉台发展环境。

2.3 开展对台科技金融交流与合作可与其他省市错位发展

当前,大陆各省市在开展科技金融工作中,还未有把对台合作列为重点内容的,在开展对台金融合作交流工作方面,还未有以科技金融为发展定位的,如:厦门是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福州在保税区启动对台离岸金融试点运作,建设海峡金融商务区;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承接平台,推进沪港台两岸三地金融合作;广东结合外贸转型发展开展对台金融交流与合作,并选定东莞、汕头作为粤台金融合作的试点区等。从北京市的金融业发展来看,西城区金融街定位为“金融总部”积聚区,重点发展金融总部经济;朝阳区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以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聚集地为目标。

2.4 海淀区开展对台科技金融合作的初期成果

2009年12月,海淀区政府主要领导在“海淀区第十一次区长接待台商日”活动中提出开展对台科技金融合作与交流。一年多来,海淀区密集开展了与台湾柜台买卖中心、工研院等机构以及国泰、富邦等金控集团的交流,举办了“在京台资金融机构负责人到海淀座谈”等活动,搭建了稳定的联络沟通渠道。与台湾创投公会、股权投资协会达成了合作共识,共同举办了海淀高科技项目与台湾资本对接的路演活动,华登、智基、元大、鼎华、永威等台湾知名创投企业在海淀活动活跃,参与项目投资。设立了“中关村台资企业资本中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台资金融机构入驻,已有1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创投公司、1只台资创投基金在海淀注册,富邦综合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海淀区共同发起合资设立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台资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项目,一年多来为台资企业提供了10多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大陆地区总部注册在海淀区的台资企业2010年办理回台上市上柜的共3家。

3 开展对台合作,助推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

3.1 提高战略定位,创建海峡两岸科技金融合作交流创新区

当前,北京市、海淀区在发展对台金融交流与合作方面还没有专门的对台政策支持,应充分把握首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海淀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历史机遇,提出在海淀区创建“海峡两岸科技金融合作交流创新区”,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

3.2 合作交流的重点内容及途径分析

3.2.1 在股权投资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海淀区要打造全国性股权投资中心。台湾自1984年成立第一家创投公司至2008年底,共有276家创投公司成立,总计扶持台湾400多家科技团队顺利成功上市或上柜,创造了将近新台币2.6兆元的科技市场规模。台湾资本市场1 200多家上市(柜)公司中,平均每三家上市(柜)公司就有一家是创投公司所支持的企业,如果单以科技类股分析,平均每两家上市(柜)之科技公司中即有一家是创投所投资的公司[8]。

与台湾创投公会、股权投资协会交流中,他们提出的首要建议是希望在海淀区能在外汇结汇方面先行先试。经过多方呼吁,2011年3月10日,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开展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企业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试点的暂行办法》,允许北京市符合条件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企业的境外资金在一定额度内直接结汇,企业无须在每次使用资金时单独向外汇管理和商务部门申请,鼓励外资重点投资于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这为海淀区开展对台股权投资合作提供了重大政策支持。

建议在打造全国性股权投资中心过程中,加强与台湾创投公会和股权投资协会的合作,从房租补贴、税收倾斜、项目对接、退出机制等方面给予台资股权投资机构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做好“中关村台资企业资本中心”的建设发展,吸引台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海淀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引导和鼓励台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等金融机构在海淀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参股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设立股权投资企业。为海淀区股权投资机构赴台投资搭建平台。推动海淀与台湾的企业相互持股与并购,并积极利用两岸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予金融支持,支持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台资股权投资机构开展合作。

3.2.2 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目前,大陆资本市场的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已搭建完成,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成为了大陆发展资本市场的首要任务。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海淀区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落地工作。

1994年11月,台湾成立了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柜台买卖服务中心(OTC)。台湾柜台买卖市场扮演了“经济活力的推手、创新企业的摇篮”的角色,在台湾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至2010年3月底,累计在上柜市场挂牌企业达981家(现存549家,累计由上柜转为上台湾证券主板市场的291家)。自2002年至2010年3月底,在兴柜市场累计登陆家数已达1 000家,其中成功申请上柜(市)的公司高达553家(资料由台湾柜台买卖中心上柜审查部副理张森雄提供)。

北京市海淀区在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中,可就组织架构、交易机制、监管标准、转板机制及运营经验等各方面加强与台湾柜台买卖中心的交流,充分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探索与台湾主板市场、柜台买卖市场的信息互通机制、联动机制,鼓励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积极稳妥地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淀企业在台上(兴)柜、上市。为海淀地区投资人赴台从事证券及期货交易做好服务。

3.2.3 推进科技金融业务、产品创新

台湾在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服务品质方面强于大陆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北京市海淀地区科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

3.2.4 加强交流,扩大海淀在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台有关金融机构、协会合作,在台举办“中关村科技金融发展论坛”,积极参加两岸金融交流活动,在有条件情况下承办两岸金融合作交流的大型活动。邀请台湾科技金融机构到海淀交流考察,加大对台宣传海淀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首都科技金融创新区”的定位和政策优势。邀请台湾媒体宣传报道海淀区对台科技金融合作交流的最新进展、对台经济合作交流的重大活动事项。

3.2.5 深化科技、产业合作

加强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中关村—硅谷—新竹—筑波”的交流机制;积极引进符合海淀发展规划的台资项目,鼓励台商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稳妥地推动优势的海淀高科技企业赴台投资兴业。

4 结论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趋势下,北京市海淀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需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引进科技金融相关机构和高端人才,不断推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

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金融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探讨、实践北京市海淀区在发展科技金融事业中的对台合作,可以有效地学习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有益经验,完善海淀区科技金融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台资科技金融机构入驻,有利于海淀区经济结构调整,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促进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台湾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比大陆高,开展合作交流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海淀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的国际化程度。

参考文献

[1]林抚生.科技金融结合使企业走向跨越式发展道路[J],中关村,2009(12):48

[2]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讨论稿)[R].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11

[3]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海淀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2010

[4]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2010三季度海淀区金融业发展状况[R].北京: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2010

[5]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关于推进海淀区科技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R].北京: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2010

[6]熊俊莉.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的背景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0(6):23

[7]朱磊.两岸金融交流的现状、政策与趋势[J].台声,2007(8):49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篇3

坚持走科技推动发展的道路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感召下,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先教授等科技工作者,走出“围墙”,创办了中关村第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雏形开始,海淀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他们先是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青企业对待,随后区科委、经委专门发文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区属企业对待。到1988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海淀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20多年来,海淀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巨大飞跃,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农业区,发展成主要依靠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型发展区。

坚持实施科技兴区的战略

海淀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并注重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确立了科技在区域发展中的先导与核心地位。1999年,区八次党代会提出跨世纪战略目标——发展知识经济,建设中国“硅谷”。2004年,区九次党代会继续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提出了发展富裕型,构筑知识型,打造生态型,创建服务型的“四型”海淀的战略构想,提出要以大科技建设现代化新海淀,力争到2008年,使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海淀区的科技工作在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同时,还设有党政副职各一人主管科技工作,另设党政副职各一人主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负责科技方面的领导数量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占最大的比例。

海淀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并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文件。2004年1月,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5年要“以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为纽带,积极构建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中关村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区的建设。”自1999年以来,先后出台《中共海淀区委关于推进技术创新的意见》、《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实行高新技术企业信誉免检制度的决定》、《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人才建设引进急需人才的暂行办法》、《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行动”(2003年-2005年)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随着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不断显现,海淀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从1999年开始,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同年,还投入1.2亿元建立了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2000年,投入1.1亿元建设中关村留学人员发展园。2001年,投入1.8亿元建设中关村生物医药园。2003年,区政府再次设立专项基金,每年1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绿色行动”计划,推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加速企业的成长过程。2004年海淀区政府提出,区级财政科三费的投入增长每年要不低于财政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

打造和优化创新环境

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科技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区等,拓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

建立起国内一流的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区科委对外办公系统、科技资源信息网和海淀园“数字园区”网上办公系统等一系列电子政务系统,集政府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实现了各项科技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的网络化,搭建了方便快捷的电子交互式办公平台。

建成比较完备的创业孵育体系。从1997年开始,海淀区加大了对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力度,投巨资先后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发展园、生物医药园,逐步形成了留学人员创业的孵育体系。1999年,成立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为企业家培训、创业指导提供很好的平台。2003年,区政府启动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行动”计划,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优质服务。到2003年,区域内有各类孵化器30家,在孵企业1862家,占北京市的60%,占全国的8%。北京地区6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部在海淀区。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海淀区已逐步形成了从创业孵化,企业、企业家培训,企业做大做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创业孵育体系。

各项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区政府加强与驻区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与上海浦东、京津塘科技新干线沿线区域的合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如区长首席顾问中的3位外国专家分别在软件外包、数字物流、金融等方面实质性地推进海淀与美国、德国、印度等的合作,提供培训、信息等服务;在人才、中介、金融等各方面,也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环境。

激活区域科技资源

海淀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智力资源。科技资源优势只有转换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促进区域发展。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区科委作为全区科技主管部门,在不断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以“激活区域科技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心、以构筑区域创新体系和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逐步搭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使区域内丰富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有效地向中小企业开放,提高平台使用效率,降低使用企业创业、研发和生产成本。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发挥区域内科技机构云集、研发实力雄厚的优势,探索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建设研发中心的模式。支持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内各创业孵化机构共享优势资源,形成孵化器的联合效应。建立国内首例技术交易减免税“快速通道”,整合了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海淀数字科普博物馆。区科委不断创新科技工作,使科技资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仅2003年度,海淀区科委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第七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一等奖。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海淀区聚集了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3万家,占北京市的94%,占全国的44%,平均每5分钟新注册一家企业,联想、方正、同方、用友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诞生、成长在这片沃土上。

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早期,他们靠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由贸易起家,积累了发展的第一桶金,经过不断创新,企业自主向技术源头纵深发展,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已成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企业实现了从贸工技到技工贸的转变。较早的联想万亿次服务器、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紫光扫描仪、同方集装箱检测设备曾让国人无比自豪,如今嵌入式“方舟系列”、通用“龙芯系列”、多媒体“星光系列”等“中国芯”的问世,摆脱了长期以来“国外一代芯片,国内一代整机”的被动发展局面。今天,中关村从事芯片设计、制造的企业已近百家,年产值20亿元人民币。从通用CPU、嵌入式芯片,到多媒体芯片、IC卡芯片、HDV芯片、局域网芯片,中关村“群芯争辉,芯光璀璨”。中关村已成为全国IC设计与研发的核心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目前区内软件产业门类齐全,正逐步成为具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为海淀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海淀区是全国科技研发和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创新成果十分丰硕。以2003年为例,在国家科技奖励中,海淀区域内有56个项目获奖,占北京地区获奖项目数的74.7%,占全国的21.9%。多年受区科技经费支持的汉王科技和中科大洋两个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项目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区组培室的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区级科研单位获国家奖,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创新使海淀区从技术引进转变为技术输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技术交易与辐射基地。以2003年为例,海淀区专利申请量为8489件,占北京市的49%。技术交易额为153.42亿元,占北京地区的57.8%,占全国的14.1%,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全国排名第二的省(直辖市)——上海市140亿元。2003年技术交易中,有9684项技术项目流向北京以外区域,占成交技术项目总数的51.7%,成交额78.8亿元,占总额的51.6%。这充分显示了海淀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技术交易地与辐射源的地位。海淀的产品销售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技术交易额的比重则在逐年增加,技术交易已成为海淀科技新的增长点。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篇4

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科技和金融的资源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全面推进首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坚持先行先试原则,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科技金融创新机制,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加快首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奠定基础。

工作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及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通过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科技金融市场,聚合科技金融组织,聚集科技金融人才,建立起与首都科技地位相匹配、与首都金融资源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二、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一)推进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支持海淀区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重点在科技金融主体聚集、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金融工具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着力集聚各类科技金融主体和要素,支持以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总部及区域总部落户发展。研究探索在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开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保险机构(含社保机构)股权投资业务、小额贷款公司引入外资和吸引民间资本等试点工作,综合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企业债券、无担保债券等各种金融工具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二)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与服务。统筹利用中关村发展专项资金和海淀区相关资金,研究制定鼓励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健全和完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政策,落实好本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入驻创新中心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打造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科技金融综合统计分析平台,协调整合政策、资金、项目、信息等资源,为创新中心内的金融机构提供全面高效的工作、人才和生活服务支持。研究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投融资审批环境,将外资审批、消防等方面的行政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海淀区。

三、加快完善科技信贷支持体系

(三)建立政银企专项工作机制。由市金融局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政府、在京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构建政银企科技金融专项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合作创新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联合信贷机制和信用增进机制,建设网上信息交流和融资服务平台。

(四)建立风险评估咨询机制。组建科技信贷风险评估咨询专家库,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评估专家咨询机制,为商业银行审批科技企业贷款提供专家人选,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科技项目提供专业化的融资咨询服务,组织金融专家和科技专家为科技企业融资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五)鼓励设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积极落实相关支持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特色支行、信贷专营机构、科技金融事业部等机构,并实施单独的考核和奖励政策,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放款速度。

(六)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模式,实施贷款投向的分类指导和监管,鼓励结算银行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支持,构建良好的小额信贷支持服务体系。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适当放宽小额贷款的额度限制。

(七)逐步扩大科技信贷创新产品规模。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鼓励扩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规模,增加合作银行数量,鼓励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审批效率。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市知识产权局和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要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造条件;推广海淀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研究制定业务风险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途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

(八)鼓励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多个企业参与的集合信贷产品,对技术联盟、战略联盟、销售联盟,或是紧凑的上下游企业自律组织联盟进行集合授信支持。鼓励通过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软件外包贷款、集成电路贷款、文化创意贷款、节能减排贷款等产品和服务创新;采用股权质押贷款、保理、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手段,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做好结算咨询、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

四、加快拓展科技企业市场融资体系

(九)推动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加快建立推动企业创业板上市的政策支持体系、上市培育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加强对科技企业改制、上市过程的综合配套服务,鼓励科技企业改制并给予费用补贴,有针对性地组织上市培训工作,建立北京市企业上市资源数据库和企业上市网。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资

源丰富的优势,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快、前景好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做大做强中关村板块。

(十)推动债务融资创新。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建立长期全面合作机制,积极支持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在京发展。建立科技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的绿色通道,鼓励其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大力发展企业票据融资市场,扩大票据发行规模。拓宽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满足企业中长期发展资金需求。积极推动科技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并给予政策支持。

(十一)发展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支持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做市商制度和资本市场转板制度,增进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大力培育试点企业资源,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把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成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十二)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创新技术交易服务模式,大力扶持技术投资机构发展,推出技术投资基金和科技信托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易市场。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创新版权产业投融资模式,鼓励设立新媒体版权权益投资基金,推动设立文化产权交易所。依托北京环境交易所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以市场化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创新试点和节能环保技术发展。

五、加快发展股权投资服务体系

(十三)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积极落实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推动国家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在京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对具有创新精神、自主技术和市场潜力的科技企业直接投资。

(十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北京股权投资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发挥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的带动作用,鼓励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在京注册发展,形成“1+3+N”的股权投资市场机构体系。鼓励各类资金投资于北京股权投资发展基金和其他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鼓励社保基金、银行资金、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和成熟个人投资者支持本市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

(十五)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鼓励在京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团队建设,优化投资管理。吸引一批优秀的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在京设立管理公司,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对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资本金结汇等方面给予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推动外资与境内股权投资机构的合资合作,提升股权投资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十六)建设股权投资服务平台。加强股权投资基金与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股权投资机构在基金设立募集、中介服务、项目退出等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市、区县两级政府和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一体化、一站式股权投资服务体系。市金融局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股权投资机构吸引聚集力度,制定有利于股权投资在京注册、发展的便利机制和激励机制;区县政府要做好落地服务工作;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要加强对会员的服务与自律管理。

六、加快完善科技保险创新体系

(十七)完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模式,将保险服务拓展到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鼓励和推动科技企业投保企业财产险、高管和关键研发人员意外与健康险、关键研发设备险等科技保险,按照规定对投保企业给予保费补贴。建立科技企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提高科技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十八)推进中关村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加大对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保险支持力度,建立并完善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风险的保险补偿机制,通过政府保费补贴、投保与招投标评分相结合等办法,降低首台(套)使用方风险。鼓励中关村企业、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联合开展国内外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创新。积极争取中关村科技企业商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投资中关村科技企业。

(十九)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推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咨询和评估服务,对企业自身信用评级和海外买家资信调查费用给予优惠,对购买统保保险的科技企业给予保险费率优惠。按本市支持企业短期出口信用险相关规定,对有关投保企业给予保费补助。

七、加快发展科技企业信用增强体系

(二十)加大融资性担保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各项奖励政策,鼓励担保机构加入再担保体系。加大市与区县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扩大担保规模。

(二十一)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系统,依法归集和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科技企业基础信用信息,建立北京市科技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库。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促进科技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和共享,推动统一征信平台建设。

(二十二)强化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共同开展对科技企业的综合信用评定,充分发挥信用自律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用增进机制,创新信用增进模式,采取企业集合增信、担保公司联合增信、再担保公司放大增信规模、投保信用保险增信的方式,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树立守信企业典型,每年评

选奖励若干信用良好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为其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二十三)发展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发展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信息咨询、资讯、信用管理等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推动提高评级报告质量,扩大评级报告的应用范围。培育一批首都金融中介机构优质资源,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中介机构加强科技金融服务。

八、加快构建科技金融组织保障体系

(二十四)发挥投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手段促进中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为科技企业和自主创新项目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十五)创新组合金融服务模式。组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担保等各类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和服务模式,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联盟。金融服务联盟以多种形式搭建覆盖范围广、功能齐全的融资支持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集中统一的结构融资服务。

(二十六)聚集科技金融专业人才。支持各类高等院校培训高层次的科技金融创新人才。引进国际著名工商管理培训机构,加强本土培训机构发展。组织科技企业金融培训班,建立由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和科技创业者等参与的科技金融讲师团。组织在京金融和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大海外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力度。每年从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中评定若干科技金融人才,并给予政策奖励。

本意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市金融局牵头组织协调。

北京市人民政府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篇5

根据《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和《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2010年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思路

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是为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创新资源优势,推动区内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推动高端技术在海淀区实现产业化、解决区域内有重大社会效益或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由区科委组织实施,按照海淀区的中心工作及战略部署,在不断总结海淀实施科技计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支持,加大了对单个项目的支持力度。项目所涉及区科技资金从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项目支持对象为企业(或海淀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支持内容为符合《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的重大科技研发活动。

二、支持领域

本次项目征集的技术领域,原则上以《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为准,共分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医疗与卫生、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业九大领域。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在海淀行政区域内注册并依法纳税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需在有效期内),注册时间为2009年7月31日之前,项目可由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由一个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并负主要责任;

2、有满足项目正常实施所需的基本资金、研发基础和条件,有固定的场所,2009年底净资产不少于500万元;

3、有学术造诣高、组织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开发团队,由项目承担单位在职人员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4、对研究成果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5、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申报立项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产业政策;

2、具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高端技术在海淀区实现产业化;对海淀区经济、社会、民生有重大意义;

3、已具备一定的试验、研究基础且具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执行期内总投资不少于500万元(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申报项目不受此项限制),企业自筹资金与申请的区科技资金比例不低于2:1;

5、无知识产权纠纷。

四、项目起止时间及资金支持

项目立项时间为2010年7月,项目结束时间由项目申报单位自行确定,实施年限原则上为一至三年(医药类项目可适当延长)。

资金支持方式为项目补助,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预留5%至10%待项目通过验收后拨付,项目通过验收前,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垫付,单个项目的资金支持额度一般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

五、项目申报的时间及程序

(一)、项目申报的时间

项目申报完全采取网上申报及审核的方式。项目申报系统开通时间为2010年8月9日。

网上审核企业注册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3日18时,请申报企业提前注册并通过审核。

项目申报系统提交申请的关闭时间为2010年9月9日18时。2010年9月9日18时前提交申请但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可继续修改。申报修改审核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16日18时。

(二)、项目申报的程序

1、各申报单位应首先通过海淀区政府网站()---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平台---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进行登记注册获得《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再进入区科委项目申报系统(),点击办事大厅里“项目申报”中的海淀区科技计划,进入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程序。

区政府网站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平台的开通及关闭时间与科委网站的时间一致。

2、项目申报完全采取网上审核方式。

首次申报项目的单位应在区科委申报系统上注册单位完整信息,并设定用户名、密码(已注册过或申请过项目的单位应检查信息是否完整并更新);可参考科技项目申报系统中“系统使用说明”有关提示完成本环节。

单位注册信息经科委审批通过后将显示“新项目申报”,即可进入项目申报系统,提交项目申报材料。

3、按系统使用说明中《如何提交“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并按规定格式填写《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及上传相关附件。提交成功后应及时根据本单位的用户名、密码查询材料是否通过审核,没有通过审核的,应依据科委给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重新提交直到通过。

4、科委工作人员对各项目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网上初审,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在网上回复修改意见。由于申报完全使用电子材料,不需要提交书面材料,因此要求申报材料描述准确、内容翔实而精炼,扫描附件要清晰、端正。

六、项目申报需提供上传的附件材料

为方便海淀区广大科技型企业和相关单位申请海淀区重大科 技研发项目,确保申报工作保质、保量,按计划进行。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制定《北京市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填写大纲》(参见附件2),对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所需准备的材料及填写要点进行说明。此处列出较重要的附件材料供参考:

(一)、申报企业在区科委申报系统注册时应上传的扫描附件(已注册过的单位需要对相关附件检查更新),以下附件应按要求摆正上传:

1、申报单位通过2009年检的营业执照;

2、法人代表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3、税务登记证。

(二)、申报项目必需上传的附件(扫描件应摆正上传):

1、《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

2、《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3、2010年近两个月的缴税付款凭证(含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等,可选择重点两份扫描上传);近三年及2010年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4、项目申报单位自行聘请三位本行业内副高职称以上、非项目申报单位、非项目承担者及协作单位的专家意见,专家须分别出具对申报项目的推荐意见(专家亲笔签字);

5、专家资质证明(职称证书);

6、加盖公章的建议单位意见(下载申报系统第16项附件中的模版);

7、能证明申报项目技术水平的各种相关文件。

七、项目资金支出范围

区科技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研发活动,支出范围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臵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其他费用。

(一)、人员费用: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专职人员及外聘人员的工资性费用。列入的人员要与项目《项目任务书》中参加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组人员所在单位属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部门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区科技项目资金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区科技资金列支的人员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支持科技资金总额的20%。

(二)、试验外协费:指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发生试验外协费时,必须与外协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三)、合作与交流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与外单位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所发生的费用。发生合作费时,必须与合作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四)、设备购臵费:指项目研究中所必须的专用仪器设备购臵费、运输及安装费、维修费、自制仪器设备试制费,样品、样机购臵费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臵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

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单独列示。鼓励采购市区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目录中产品,涉及政府采购以及其他政府有关规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材料费:指项目研究中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临床观察费和试验动物的购臵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六)、资料印刷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出版费、资料费、印刷费、论文版面费等费用

(七)、调研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在国内、国外开展的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召开会议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包括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应当严格执行北京市有关差旅费管理的规定,包括会议场地费、会议设备租赁费、会议资料复印费、会议杂费、专家咨询费等费用。

(八)、租赁费:指为项目租赁外单位的专用仪器、设备、专业场地、试验基地等发生的费用。

(九)、其他费用: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项目之外的其他支出。其他费用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使用区科技资金列支的其他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支持科技资金总额的5%。

八、项目申报注意事项:

1、区科委原则上不接受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同一已申请区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

2、同一企业同批次只能申报一个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3、由于本次征集的项目立项时间在2010年下半年,所以企业申请的项目在2010年6月(含)以前所做工作和资金的投入情况,在申报系统“项目前期预研综述”中填写,项目总投资指申请立项阶段的总投入;

4、项目联系人及单位联系方式应保持固定,如有变动应及时通知科委并在系统中变更;

5、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对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以后不再受理该企业申报各类区科技计划项目,并根据《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和《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处理。

6、对纳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企业的研发项目,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项目预算中有自主创新产品采购意向的项目,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积极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将项目成果申报进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本指南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

1、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

2、北京市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填写大纲

附件一:

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 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

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零零九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14

一、电子信息.................................16

(一)软件技术.........................................................................16

(二)网络通信技术..................................................................19

(三)电子相关技术..................................................................24

(四)信息安全技术..................................................................26

二、新材料...................................28

(一)电子信息相关材料..........................................................28

(二)先进能源材料..................................................................29

(三)生物医用材料..................................................................30

(四)纳米材料与粉体材料.......................................................31

(五)特种功能材料..................................................................31

(六)环境友好材料..................................................................31

(七)先进结构材料..................................................................32

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33

(一)生物技术药......................................................................33

(二)中药、天然药物..............................................................34

(三)化学药.............................................................................35

(四)新型给药系统..................................................................37

(五)医药新技术......................................................................38

(六)医疗仪器技术与设备.......................................................38

(七)生物技术及产品..............................................................39

四、医疗与卫生...............................42

(一)重大健康问题研究..........................................................42

(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44

(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44

五、先进制造业...............................47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47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48

(三)先进制造技术..................................................................49

(四)汽车制造业技术..............................................................50

(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可靠性装备与技术.............51

(六)机器人技术......................................................................52

六、现代农业.................................54

(一)园艺作物为主的品种引进、选育及产业化.....................54

(二)设施园艺研究与开发.......................................................55

(三)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56

(四)食品安全及其检测技术...................................................57

(五)农村信息化技术..............................................................58

(六)农业生物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58

七、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60

(一)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利用技术........................................60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62

(三)生态环境建设..................................................................64

八、新能源与节能技术..........................66

(一)再生清洁能源技术..........................................................66

(二)先进能源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68

(三)以建筑节能为主的高效节能技术....................................69

(四)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标准研究...........................................70

九、高技术服务业.............................72

(一)互联网服务技术..............................................................72

(二)电信网增值技术..............................................................73

(三)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73

(四)生物和制药技术平台建设...............................................73

(五)现代物流平台技术..........................................................74

(六)集成电路设计技术..........................................................74

(七)业务流程外包(BPO)...................................................74

(八)医疗保健服务平台..........................................................75

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国家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核心区,加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研究,提高海淀区有限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向,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竞争力,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了《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以下简称《指南》)。现向社会公开发布,并以此为依据向在海淀区域内有效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2009-2013年科技项目建议。

《指南》制定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落实“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国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推动区域自主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指南》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北京市海淀区科委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工作原则。

《指南》是在《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6—2008)》基础上,参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2008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制而成。在《指南》编制过程中,广泛组织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方面的六十余位各领域内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

依据区域经济、科技、产业和资源的基础及特点,按照“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指南》提出了2009-2013年海淀区应优先发展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医疗与卫生、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业九大领域,并在各个领域内又分别划分出需要进行重点支持的四十八个细分领域。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根据该《指南》制定科技项目征集指南。

一、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位居海淀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首,是海淀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及北京市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结合海淀区的优势和特点,将重点支持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相关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升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保持海淀区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一)软件技术

1、基础软件平台

基于开源系统(如LINUX)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基于开源系统的桌面应用环境和技术支持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各类中间件及支持软件、以及实用的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等。

2、嵌入式软件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控机床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数字家电终端、移动终端阅读及视听系统、移动通信终端、医疗仪器、设备、商用终端系统等主要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3、存储系统软件

存储设备专用操作系统、集群存储及文件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数 据连续保护、灾难备份与恢复等主要存储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4、教育培训软件

大中小学的课堂教育软件(课件)、课外学习软件、远程教育软件、各行各业生产技能教育培训软件、不同年龄段群体继续教育软件、以及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普教育和演示软件。

5、重点行业应用软件

大型软件协同开发平台、重点行业的关键应用软件平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含企业内部信息化)等软件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以下行业的重点应用软件发展:

(1)数字内容(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相关技术 数字内容的创建、存贮、管理、分类、检索、挖掘、呈现、传输、发布。数码印刷软件系统;基于内容的大容量存储管理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电子纸相关软件技术。

(2)电子政务和公用事业信息化软件

发展用于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淀区电子政务系统或平台的软件构件及工具套件技术;形成成熟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支持区域内跨系统各类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应急事件联动系统的应用软件;各类公用事业信息系统软件。

(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软件

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第三方共享技术平台与产品ASP的开发与应 用,企业管理软件面向网络的集成升级,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的示范工程。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和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4)企业管理软件

支持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的商业智能(BI)软件技术;基于RFID和GPS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技术;企业集群协同的供应链管理(SCM)软件技术;面向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技术,企业管理(ERP)软件技术;项目管理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分销零售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HRM)。

(5)金融信息化软件

发展面向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等金融领域服务业务创新的软件。包括:网上财、税、库、行、海关等联网业务运作的软件技术;金融行业领域的财务评估、评级软件技术;金融领域票据处理、存储、管理软件及服务;金融领域新型服务模式软件技术;可扩展的业务报告语言(XBRL)数据交换技术等。

(6)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网络环境下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平台构建技术;基于3D/4D(即带有时间标识)技术的GIS开发平台构建技术;GIS与GPS组合应用的软件;组件式和可移动应用的GIS软件包技术等。

(7)节能降耗软件

各种行业对电能、燃油、燃煤、燃气、用水的节约和降耗智能软件技术,新能源开发、控制的软件。(8)制造业软件

制造业设计平台软件开发,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研发设计协同平台软件技术。支持精密机械及数控加工中心的软件技术开发和集成研究,以及计算机、通讯等信息终端设备(如手机、笔记本、mp3)设计平台软件开发。

(二)网络通信技术

1、下一代无线互联网关键技术

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研究支持3G及3.5G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的无线互联网接入关键技术,包括IPv6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基于多种网络制式(GSM、CDMA、TD-SCDMA等)的综合无线接入及分布式系统技术,频谱管理和资源管理技术,安全漫游,分布式终端互联等无线互联网接入关键技术。基于海淀区商业、高新技术和学术集中规模化效应,探索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的移动新业务和扩展模式。

2、万兆互联网关键技术

研究发展万兆及超万兆互联与接入关键技术,包括支持IPv4/IPv6的新一代网络和服务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及相关支撑技术,网络和服务的建模理论,网络控制及管理技术,网络及应用的测量和性能评估技术,各种路由机制及路由性能监测、路由恢复技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发布与查询需求,研究万兆互联网络的音频、视频、网络信息聚合与分发技术、P2P及其它新应用。

3、支持发布订阅的Web服务搜索引擎

面向Web服务的自包容、自描述等特征,探寻下一代互联网web服务搜索的行为规律及其演进趋势,研究具有海量信息发布订阅功能的新一代Web服务搜索引擎的结构体系和关键算法,研究基于内容的高精度快速搜索算法,支持语义层性能匹配的Web服务发现功能。建立支持发布订阅的Web服务搜索引擎的示范平台。

4、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及定位系统

针对非法或恶意占用频率资源的管理需求,研究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及定位技术,如城市非法调频广播源的测向和定位,包括建立适用于城市环境下超短波无线测向和定位的无线传播模型,研究实现漏检率低于1%,测试时间小于100s,测向精度5的广播高精度测向及定位技术,研究测向仪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小型化、高灵敏度、低功耗、低成本技术。

5、位臵服务(LBS)精确数据采集与应用

以生活、消费、旅游为重点,基于位臵服务(LBS)数据高效搜索、精确采集与自动更新,LBS与无线接入技术的整合等技术,研究可提供通用服务(如定位、导航、POI查询、事件查询等)的数据采集与应用平台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探索基于LBS数据采集的下一代业务和应用新模式,构筑具有核心功能的应用演示平台。

6、面向未来的计算手机关键技术

研究支持多种网络模式(移动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终端ad hoc网等)连接功能,支持流媒体、可视电话、即时通讯、IPTV、移动在线支付等高端应用,集成多种传感器,具有准PC强大计算和处理功能的下一代计算手机终端共性技术,兼顾终端长待机时间和高性能处理的需求,研究终端节能省电技术,克服便携终端的尺寸限制研究扩展输入方式。

7、LTE数据卡研制

面向宽带移动通信网络LTE的发展,研究数据卡软硬件关键技术、小型化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所研制的数据卡应满足3GPP相关规范要求,具有统一标准的API接口和通用硬件接口,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符合国际和国内移动通信网通用标准和增强业务的要求。

8、城市应急通信与预报信息传递技术

针对城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重大传染病的快速反应需求,研究高效可靠的应急通信和预报信息传递技术,包括面向应急信息采集与应用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组网及路由技术、多体制接入控制技术等,基于城市传感器网络的灾害预警、环境监测、社区安全监控、公用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安全等)监控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技术,研究高可靠、小时延的宽带传输技术与信息大规模共享技术等。

9、汽车信息系统

研究新一代汽车信息系统的软硬件集成开发平台方案,支持地理信息、车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技术、基于IP技术的汽车网络平台和车载IP通信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等,研究汽车信息系统间动态互联和高速信息交互技术,研究汽车电子信息系统高效接入基础网络的关键技术。

10、支撑网络新应用的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

面向未来网络新应用交互性强、复杂度高、调配资源庞大等发展趋势,研究网络新应用的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支持海量信息资源的发布和检索,支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共享模式,支持本地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高效调配,支持资源的分布式管理和调度,搭建应用试验平台,通过标准接口支撑新型网络应用的资源管理和统一调度。

11、多体制网络优化技术及路测设备的研制

适应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多体制发展趋势,基于用户需求和业务分布规律,针对不同体制的网络技术特点研究多体制网络优化关键技术,包括复杂环境下的覆盖优化技术,复合业务分离技术,组网配臵技术等,研制多体制网络路测设备,研究其共性关键技术和实现技术,路测仪小型化、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技术,测试结果智能分析、判决和显示技术,可扩展和可升级技术。

12、道路信息通信系统技术

基于城市传感器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研究以交通信息为核心的系统平台,提供道路导航信息、交通诱导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安全辅助驾驶、城市道路商业信息等海量信息的智能分发、获取与共享功能。

13、低能耗数据中心

研究适应于下一代网络高速集群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的低能耗数据中心,包括低能耗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大规模服务器部署与按需调度技术,智能电源管理技术等,基于减少空闲服务器的电力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新能源供电模式等思路,构建下一代的低能耗数据中心。

14、高效能低成本云计算云存储技术

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低成本硬件集群技术,可延伸的服务器集群扩容技术,多种终端接入的高可靠存储技术,高性能高冗余的分布文件系统技术等,为下一代网络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奠定技术基础。

15、低成本高可靠视频监控技术

针对视频监控的泛在应用发展趋势研究视频监控系统共性技术,包括:适用于下一代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用体系结构,多接入模式和远距离高效传输方式,高可靠视频传输技术,认证加密技术,以及视频监控信息的压缩、分析、存储和检索技术,研究低成本视频监控终端,基于基础信 息网络探索通用的低成本高可靠视频监控应用模式。

16、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虚拟现实显示系统、交互系统和集成控制技术,开发面向应用对象的虚拟现实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为虚拟现实的应用开发提供高层API。

(三)电子相关技术

1、微电子技术

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EDA设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IP设计及复用技术、可重构SOC技术、新型FPGA体系结构及软件技术、SiP集成及设计技术等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技术及其自主品牌产品。

2、新型电子元器件

新型电子元器件是各类电子整机产品的基础。支持平板显示技术、半导体发光照明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光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3、数字音视频技术与产品

随着编解码压缩技术以及数字图象和声音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化,数字音视频系统已成为发展主流。支持各种新型数字音视频技术系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包括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产品、教学辅助工具、工作辅 24 助产品及生活娱乐产品。

4、电子专用测量技术与测量设备

电子专用设备和测量仪器是生产电子产品的基础手段。支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仪器、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和仪器、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和仪器、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和仪器等的研究和开发。

近年来我国网络设备的研制和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鼓励对支持设备和网络运营所需要的仪器仪表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数字电信网络产品、计算机网络产品等的专用测试仪器,网络管理与监测专用设备与仪表等。

5、汽车电子技术

支持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电子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包括: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提高汽车节能、安全、舒适等性能的机电系统以及传感器技术。

6、电子系统集成技术

医疗电子技术、电子系统低功耗设计技术、RFID技术、新型集成传感技术、新型电子系统电源及管理技术、电子、生物、MEMS集成及应用技术、便携式电子系统新能源技术、抗恶劣环境电子系统集成及设计技术,以及其他电子系统集成及设计新技术等。

7、知识产权保护类电子技术

电子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数字音视频知识产权保护技术。

(四)信息安全技术

1、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供支撑的信息安全产品

(1)基于国产可信计算芯片的安全应用产品,以及基于自主密码技术的高性能集成应用产品的研发;

(2)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恶意代码防治、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网络数字版权保护、电子数据取证、安全保密检查等产品,移动终端、桌面终端安全防护等计算机安全保护产品,以及面向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与安全应用产品的研发;

(3)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中间件、安全服务器、安全接入设备、安全存储、容灾备份软件、安全办公软件等产品的研发;

(4)高性能专用安全芯片和专用安全设备,以及适用于新一代网络环境的具有高性能、多安全功能的软硬件集成化产品的研发。

2、电子政务建设安全标准体系及信息安全产品的关键标准预研

面向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重要信息安全产品的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应急与灾备、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标准研究。

3、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的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在电子政务和银行、证券、电力、电网等重要领域中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组织建设的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4、重要信息系统“自主可控”技术研究

(1)对网络与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估技术;对安全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估,能满足行业或用户对安全产品自测评需求的技术等。

(2)易集成、易实施的身份认证、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电子文档安全管理、安全保密检查等产品,移动终端、桌面终端安全防护、安全中间件、安全服务器、安全办公软件等计算机安全保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3)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监管、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治、防攻击、反垃圾邮件、内容审查过滤系统、内部工作日志及审计系统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码协议,重点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密钥协商和秘密共享协议、群组数字签名算法的研究设计。

(5)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安全应用产品,特别是高性能、自身安全性好的核心加密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二、新材料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材料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国防和高技术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是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和人才结构,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相关材料、高效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对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新技术优先支持。

(一)电子信息相关材料

1、集成电路和分立电子器件用半导体材料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径大于8英寸硅单晶及抛光片和外延片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用大直径(8英寸)硅单晶片拉晶技术;大直径红外光学锗单晶材料;3英寸碳化硅单晶及抛光片和外延片加工技术;大尺寸宽带隙半导体(氮化镓、氮化铝、氧化锌等)单晶和外延材料制造技术。

2、电子元器件用功能材料

高磁能积、高内禀矫顽力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和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的软磁体材料(高于OP8F、CL11F、PW40牌号性能)制造技术,片式电感器用高磁导率、低温烧结铁氧体(NiCuZn),高性能屏蔽材料,新型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高性能散热材料与封装技术。

3、新一代移动通讯用配套材料

重点围绕新一代移动通讯用配套材料及应用开展研发,如:特种超细复合丝材准备技术,声表面波关键材料与器件等,达到第三代移动通讯的应用要求。

(二)先进能源材料

1、太阳能电池用材料

围绕太阳能的高效、低成本利用,支持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材料与储能材料体系。

2、燃料电池及二次电池用材料

支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如;催化剂、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高容量储氢材料、高效二次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的研发。

3、节能与环保用新型非金属材料

替代传统材料,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无污染节能材料制造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高透光新型透明陶瓷制造技术;环保用高性能多孔陶瓷材料制造技术。

(三)生物医用材料

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

可降解血管内支架;减少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的表面涂层或改性的血管内支架;具有特殊功能的非血管管腔支架;介入导管,包括PTCA导管(导丝)等;介入栓塞式封堵器械及基栓塞剂等。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

材料编织的人工血管;生物复合型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或瓣膜成形环等。

3、骨科内臵物材料

可降解固定材料;可降解人工骨移植材料;金属人工关节、脊柱与创伤植入材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可生物降解的骨、神经修复生物活性材料等。

4、口腔材料

牙种植体;高耐磨复合树脂充填材料;非创伤性牙体修复材料(ART);金属烤瓷制品;牙齿矫形用相关材料与器件等。

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

生物来源的组织器官缺损修复用可降解材料,包括:组织工程骨、皮肤等,组织诱导性支架材料等。

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

生物活性物质载体材料,药物控释系统用材料,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等。

(四)纳米材料与粉体材料

1、纳米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和纳米晶金属材料,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纳米材料规模化应用,纳米信息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等。

2、粉体材料与应用技术

高纯超细粉、微细球形粉和多功能金属复合粉生产技术,铜、镍、钴、铝、镁、钛、钨、钼等金属和特殊铁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粉体成形和烧结致密化技术。

(五)特种功能材料

超导材料、功能陶瓷、功能薄膜、人工晶体和金刚石等光电功能材料,气敏、湿敏、磁性液体、巨应力及巨磁阻抗等传感材料。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相变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六)环境友好材料

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多功能材料,可循环回收再利用材料,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环保型可降解材料等。

(七)先进结构材料

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结构材料、先进异质复合材料、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特种高分子结构材料、特种纤维材料以及节能建筑材料及应用技术。

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是海淀区在高科技发展方面一直予以重点扶植的领域。采用生物技术手段提升工农业生产、提供新能源和创新药物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标志。同时,以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和天然药物新药在新药研发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民族优势,也是当前新药开发中十分活跃、有望出成就的一个领域。根据以上情况和海淀区的特点,将主要支持生物技术药、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药、医药新技术、工农业用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生物能源转化技术和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

(一)生物技术药

1、新型疫苗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未曾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预防重大疾病的新型高效疫苗,如:艾滋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肝炎、出血热、大流感、疟疾、狂犬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类疾病和肿瘤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等,疫苗新技术体系,新型疫苗佐剂和递送系统技术。

2、基因工程药物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单基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以及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长效重组蛋白质药物等。

3、工程抗体药物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的原始研发,高效表达细胞株的筛选和构建,先进的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技术的集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等。

4、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

面向重大疾病的蛋白质/多肽/核酸类新药物的自主研究开发,包括:抗肿瘤蛋白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蛋白药物(尤其是溶栓和降高血压药物),神经系统蛋白药物(尤其是抗抑郁药物),防治老年痴呆蛋白药物,肌肉关节疾病蛋白治疗药物,以及抗病毒和抗严重传染病蛋白药物;各类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等)等多肽药物的开发技术;动物、昆虫、植物来源的多肽类药物;抗病毒、抗肿瘤及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核酸类药物等。

(二)中药、天然药物

1、创新药物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效低毒特点、符合现代新药开发技术要求的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包括: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降低肿瘤放化疗副作用的新药;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主要针对重大疾病开发确有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 包括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名优中成药及民族药的二次开发;作为中药质量控制所必需的中药对照品。

2、中药研发和生产的关键技术

名优中成药及民族药的二次开发技术;新型中药和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现代化及绿色环保生产技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技术;中药材去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新技术;中药新剂型制备关键技术;中药中试放大关键技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在线检测技术等。

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濒危药用植物及中药材的GAP研究;珍贵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和良种选育;珍贵和濒危野生药材代用品及人工制成品研究;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研究;海洋生物持续利用和人工养殖等。

(三)化学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已在国外上市但在中国尚未上市品种的研究开发;天然物质中提取或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新的复方制剂;已有药物发现新的适应症等。

1、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抗冠心病药物;抗心衰药物;抗血栓药物;溶拴药物。

2、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药物;放化疗增敏药物;肿瘤化学预防及用于癌前病变治疗的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新药;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其他新型抗肿瘤药物;

3、抗感染药物

抗病毒、抗耐药菌、抗非典型致病原、抗真菌、抗原虫等药物。

4、老年病治疗药物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眼病、前列腺增生等的药物。

5、治疗代谢综合症药物

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药物;血脂调节药;脂肪肝治疗药物;肥胖症治疗药物等。

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抗郁抑药;抗焦虑药;精神病治疗药;偏头痛治疗药;儿童注意力缺乏综合症治疗药;癫痫治疗药等。

7、免疫相关疾病治疗药物

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药 36 物;降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药;抗过敏药物等。

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

艾滋病治疗药物;传染性肝炎治疗药物;结核病防治药物;血吸虫病防治药物;人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药物等。

(四)新型给药系统

1、新剂型

口服缓、控、速释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长效储库型注射剂);注射用载体给药系统(如脂质体,乳剂,纳米粒,胶束等);新型粘膜给药系统;生物大分子给药系统;高效吸收口服给药系统等。

2、新制剂技术

缓控释给药技术;速释给药技术;长效化技术;稳定化技术;促进溶解或吸收技术;靶向输送技术;新型纳米技术;吸入给药技术;透皮给药技术;其它制剂新技术。

3、新辅料

具有新结构、新功能或新规格的药用辅粒,包括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树脂类衍生物、注射用β-环糊精衍生物、注射用卵磷脂、注射用豆磷脂,以及用于缓、控释口服制剂、粘膜给药系统、靶向制剂、眼用制剂和透皮 37 给药系统等的特殊辅料。

(五)医药新技术

1、生物芯片

用于各种重大疾病、传染病、遗传病、地方病等的诊断用芯片,生物安全检测用芯片,新药筛选研究用芯片,进出口检验检疫芯片,生物芯片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设备及软件。

2、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

用于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出生缺陷及吸毒等早期筛查、诊断的单克隆抗体试剂及试剂盒;其他临床用依赖进口的试剂和试剂盒的自主研发国产化。

3、相关生物技术

用于治疗的干细胞技术;基因治疗、新药开发和生物医学的RNAi技术;提高蛋白质/多肽药物的稳定性或延长其半衰期的新技术;降低免疫原性的多肽修饰技术;海洋药物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技术;天然药物研究中的生物技术等。

(六)医疗仪器技术与设备

1、医学检验技术

全自动化高精度常规生化分析仪器;具有明确的临床诊断价值的新技

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或新材料的其他医学检验技术和设备等。

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

新型微创外科手术器具及其配套装臵;植入式电子刺激装臵;新型急救装臵;各类介入式治疗技术与设备;以治疗计划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精确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医用激光设备等。

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

数字化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设备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社区医疗、生殖健康服务机构、以及面向家庭的各类新型无创和微创检测诊断技术、监护设备和康复设备;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新型医用传感器及其模块组件等。

4、其他相关技术

新型生物反应器技术;新型生物和医药分离及纯化装备及技术、光机电一体的细胞工作站技术;微流路芯片技术;生物芯片制作设备的关键技术等。

(七)生物技术及产品

1、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对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污有显著效果的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包括:有机化学合成用酶;纺织工业用酶、造纸工业用酶、制药工业用 39 酶、食品工业用酶、洗涤剂用酶、饲料用酶、环保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等

2、微生物发酵产品及菌剂制品

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微生物菌体制剂,包括:可降解生物材料(生物骨、手术缝线、生物塑料),生物磁珠,饲料用微生物制剂,环保用微生物制剂等。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

3、功能性食品及食品安全生物技术

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功能食品;抗氧化功能食品;减肥功能食品;辅助改善老年记忆功能食品;功能化传统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效成份检测技术和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食品安全的生物检测技术;功能性食品的功效评价与生物活性检测技术;功效食品检测试剂盒;食品生物防腐剂。

4、动物用新生物制品及新抗生素

新型疫苗及佐剂技术、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抗畜禽病毒新物质、高效低毒新抗生素。

5、动植物和水产用诊断检疫新技术与试剂盒

重大动植物疫病、水产品和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农药残留和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技术及高灵敏度试剂盒;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用试剂盒;新型基因扩增(PCR)试剂及检测试剂盒。

6、生物农药新品种

微生物来源的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新品种及长效制剂技术。

7、生物能源转化技术

采用作物秸秆和经济作物为原料高效转化为能源物质的新技术。

8、环保生物技术

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工业废料、废水、废气处理新技术,河流、水域、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再循环利用技术。

四、医疗与卫生

医疗与卫生是与海淀区人民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领域。根据“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结合海淀区医疗优势和人群特点,重点支持重大健康问题、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领域的研究。

(一)重大健康问题研究

1、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① 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合理规划布局与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② 现有农村地区,特别是北部新区卫生服务网络研究。随着我区北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新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群能享受到公平的健康服务已成为我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海淀区是北京市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地区。2003年SARS流行与流动人口的高度密集即有密切的关系。建立起流动人口传染病有效防控体系,是切断传染病蔓延的关键环节。

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研究

① 海淀区居民健康信息网络体系研究。研究如何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覆盖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站)、42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

② 海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研究。研究已知和未知重大传染病流行爆发、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辐射事件、环境污染、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并进行科学评价。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

① 紧密结合我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集的特点,研究探索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普活动的新方法;

② 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干预研究。

4、交通伤害救治体系研究

① 重点支持交通伤害紧急救治体系建设的研究。

② 提高交通伤害救治水平,减少交通伤害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1、针对艾滋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的研究,特别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

2、针对其它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传染性肝炎、人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的防控策略与措施的研究。

(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① 对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以全社会人群或全社区居民为对象,开展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策略的研究,制定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达到普遍降低和控制全人群危险因素水平的目标;

② 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预防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多学科综合探索针对高危人群或个体的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方法;

③ 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与康复方法研究。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和康复方法,抑制或延缓疾病进展,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

① 研究探索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和人群肿瘤早期筛检的新技术,力争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② 研究和优化肿瘤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

率,降低致残率,延长生存期。

③ 研究发现可能暴露的致癌物,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物的暴露风险。

④ 调查研究长期食用易致癌的食品品种,加强科普宣传。

3、精神疾病患病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① 通过调查和科学诊断,掌握海淀区精神疾病患病和潜在病患者的现状;

② 结合海淀区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在区域内的执行;

③ 探索更加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降低轻度抑郁症向重症转变的比例。

4、老年相关及退行性疾病防治研究

① 研究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骨关节病、老年性哮喘、老年骨质疏松症等常见重大老年病发病的机理和诱因,寻找新方法,延缓衰老进程,提高常见重大老年病的防治水平。

② 研究常见重大老年病人群分布的特点,发现发病的危险诱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5、新治疗方案和技术的探索研究

① 重大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

② 以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为目的的新治疗方案和技术的探索。

五、先进制造业

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汽车制造技术、电力系统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核心技术,以推动我区制造业向世界先进标准迈进,带动区域内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符合国际、国内自动化行业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标准的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2、可编程序控制器

包括符合IEC61131标准、可靠性高、具有新技术特点的PLC技术;集成了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数模混合等新技术成果的PLC技术等。

3、基于PC的控制系统

以“工业PC机+软逻辑(SoftPLC)”、可编程序先进控制器(PAC)、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为网络、连接远程I/O及其它现场设备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面向图形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要求,能够解决处理器和显示设备瓶颈问题,采用地址、数据多路复用的高性能32位和64位总线技术;具有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即插即用”功能的高可用系统和容错系统。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

适用于实时在线分析、新型现场控制系统、e 网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和特种测控装备,能满足重大工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仪表用嵌入式控制系统。

2、传感器技术

面向行业和重大工程配套,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专用传感器技术。

3、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

等离子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及红外傅立叶光谱仪、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微型专用色谱仪;质谱仪中的关键部件和技术等。特定领域的专用仪器,包括:农业技术品质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及残留量检测、土壤速测等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海洋仪器;环境监测和预警专用仪器(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监测仪器),各种灾害监测仪器;生命科学用分离分析

仪器等。

4、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型的测控系统;精密成形制造及超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亚微米到纳米级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仪器仪表;激光加工中的测控仪器及关键部件和技术等。

(三)先进制造技术

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

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单元设备、制造系统、生产线等。如:用于汽车、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电脑芯片超小体积、强散热制造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包括CAD/CAPP/CAM/PDM技术在内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软件、平台及工具,生产计划与实时优化调度系统/ERP管理软件,网络制造系统;智能型开放式数控系统、数控编程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2、超精密及微细制造技术

超精密及微细制造技术是研究高精密零件和微型件的极限加工技术,是加工高集成度芯片、超清晰光学元件和用于汽车与医疗诊断微装臵等微机电系统(MEMS)的关键技术。包括超精密稳定运动的生成及控制技术;硬脆材料的可延展性切削和塑性磨削技术及工具;微细件和系统的特种加工

及装配技术等。

3、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切割加工技术;激光焊接加工技术;激光刻划技术;材料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和激光三维制造技术。激光加工用新型功率激光器及控制系统技术等。

4、电力电子技术

包括具有节能、高效、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特种传动技术的应用系统;大容量化、高频化、智能化、小功率器件芯片方片化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多功能化、智能控制化、绿色环保化的模块;面向工业设备、物流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信息与自动化系统等的高性能特种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技术等。

(四)汽车制造业技术

1.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技术研究

电动汽车整车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实验平台开发和完善、电动汽车安全相关技术等。

2.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研究

海淀科技金融创新 篇6

发力金融科技 助推战略转型

银科控股金融创新实验室在美正式揭牌

当地时间7月1日,银科控股金融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美国波士顿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金融界和科技界的嘉宾、金融创新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国内外媒体出席活动。金融创新实验室的正式揭牌,标志着银科控股在向科技型金融企业战略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的坚实一步。

(实验室负责人和与会嘉宾共同为金融创新实验室剪彩)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全球传统金融业的格局及形态。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正式被提升至国家意志层面。藉此契机,银科控股乘势而上,投入巨资引进国内和美国顶尖金融科技人才,设立上海—波士顿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旨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助力银科完成从传统经纪型企业向科技型金融企业的转型。

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孙红岩博士介绍,作为中国领先的个人投资与交易服务商,银科控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科技知识产权和交易服务数据,同时也观察到有很多金融技术瓶颈需要解决,对这些知识数据的深度理解和技术瓶颈的解决需要创新性的思维和广泛的国际合作。银科控股选择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建立金融创新实验室,就是希望整合波士顿的人才优势与银科控股的投资与交易经验及大量交易数据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加快金融科技研发的成果落地及产业化应用,助推银科控股从传统的交易型企业向科技型金融企业的战略转型。目前金融创新实验室已组建了以实验室副主任陈春生博士、首席科学家卫国、首席架构师王松为代表的高水准研发团队,未来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应用型金融科技团队,使技术知识能够更加合理利用并带动公司不断创新面对未来。银科控股

(银科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孙红岩博士致辞)

孙红岩指出,银科控股发展金融科技的目标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让个人客户的投资与交易更便捷、更专业、更有趣。金融创新实验室的核心任务是探索如何实现科技驱动业务,在研究和产品开发上起带头作用,研究上探索未知,实践上不断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金融创新实验室自2016年11月成立至今,经过半年多的发展与探索,已在智能客服方案和智能交易策略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阶段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将大大提升未来银科控股在证券投资咨询及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金融创新实验室将以客户为导向,通过结合传统和人工智能手段,研究开发智能投资交易策略并用智能平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银科控股

(金融创新实验室主任孙红岩博士与哈佛大学刘军教授签署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金融创新实验室与美国华裔统计学家、哈佛大学统计系及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学刘军教授的合作签约仪式。刘军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统计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是贝叶斯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等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国际学术界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刘军教授出任银科金融创新实验室战略顾问,将在在统计和人工智能领域对实验室进行理论指导,共同探讨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发展动向,参与和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促进银科与其他研发及金融机构的合作。

(库拜尔系统创始人兼CEO 库马尔·梅特拉帕里先生发表专题演讲)

揭牌仪式现场,美国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库拜尔系统创始人兼CEO 库马尔·梅特拉帕里先生和世界最大实验室之一的IBM托马斯沃特森实验室大师发明家张立博士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对银科控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防范科技风险推动金融创新 篇7

与此同时, 广东省金融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各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

广东金融系统科技人员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 借广东金融电子化学会这一平台, 广东金融系统科技界的精英们在此隆重集会, 对近年来广东各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很有必要, 也很有意义。我相信, 这将对广东金融科技人员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并将有力地推动广东金融信息化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广东金融信息化建设持续走向深入。当然, 我们应该看到,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逐步推进, 金融风险也在逐步加大, 我们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认真贯彻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切实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推进金融创新 缔造科技未来 篇8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郭庆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金融服务创新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要着力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弱,有效抵押担保物少,使它在市场上处于劣势。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作为追求低风险和固定收益的银行资金比较难直接介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着力解决好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没有收益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者是其他资金的投入。成长期的科技企业开始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要扩大生产,开发市场,急需大量的资金补充。但是市场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它的融资往往感到不足。而进入发展期和成熟期且获得市场认同,有稳定现金流的科技企业,往往是金融机构争相服务的优质客户。要解决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企业资金的投入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改进资金管理模式,积极发展由政府支持的创业基金,引导市场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银行资金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的合作共赢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要着力解决科技金融深层次结合的问题。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仅仅是融资问题。金融行业在服务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必须的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金融市场的功能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空间。

应该依托科技产业园区汇集产业、政策、人才与资本的平台,努力创设、培育和壮大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发展与之配套的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各类资本运作和产权交易提供金融支持和专业服务,促使金融市场的力量深度作用于科技领域的资源配置,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培育“金融+工程”双学位人才 推动科技创新

李稻葵(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现在的宏观环境不好,出口不利,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越来越薄,想退出但资金不知该如何理财和投资。这是很多老企业家面临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在把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有没有机会再创业,以及如何创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很大,商机非常多,不管是服务行业,还是高科技行业,甚至制造业的升级,都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还有很多隐形行业具有投资机遇。但是这种投资机遇靠老企业家是不行的,必须要找年轻人。

目前的问题是,金融和实体经济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清华大学金融系为例,一般情况下,每年全国三分之一的高考状元都选择这个系,他们学得很好,但是对科技创新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少。而清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则对金融知识了解得非常少,往往是工作了若干年之后,吃了亏了,碰到困难了,再反过来学金融知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担心今天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所以我想,科技金融的创新,应该从年轻人开始做。

在大学阶段,金融专业应该和工程专业联合起来搞双学位。金融课不用学很多,就学三四门,多学一年,或者利用暑假和寒假,多学几门课,多一个学位。这样毕业之后,学生可以把科技想法、创新想法、工程想法跟金融结合在一起。同时,很多学工程类的学生,如果学了金融也可以成为未来孵化器公司的管理者,或者金融界搞科技创新基金的经理。

面对已经走出校门的、正在打拼的创业者们,以及在科技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可以想办法用非常简单的方式给他们补一点金融方面的知识?把一些简单的金融理念,简单的金融知识通过非常有效的方式教给他们,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跟工作结合起来,跟创业中的难点结合起来。让这一部分人懂一点金融,对于那些搞创业基金和天使基金或者PE的企业家来说,他们的发展和沟通会更容易,对金融和科技创新都有好处。

以色列政府

对风险投资的推动作用

埃利泽·马诺(以色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协会创始人、以色列施拉特公司总裁)

风险投资在以色列的发展是一个明智之举,有了政府的促进作用,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基本的政策,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承担企业发展的风险。然后在风险投资之后实际上有政府的支持,在非常短的时间取得了大量的成功。因为在一些风险投资企业建立之后,他们在发展的后期阶段,需要政府或者其他产业基金投资更多的资金。

技术的孵化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之一。因为前苏联很多人都移民到了以色列,以色列在企业经营这一方面不是特别擅长,因此政府想建立高科技的孵化器,然后他们帮助创业企业和科学家来开发和发展自己的企业,再把技术进行商业化。

以色列以前是以出口橙子为主,现在我们主要以出口高科技产品为主,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序列就像基因一样,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进行高科技的开发,从教育到研究,到创新,到孵化器,然后到风险投资,再到初创期企业,到整个行业,这是一系列的工程。

一个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不仅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天使基金,孵化器,风险基金,银行等不同融资方的支持。但是政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发挥推动者的作用。但是车子往哪里走,是由企业来决定的,政府只是一个推手。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交响乐队,要按照同一个调子来行动,否则就是一个噪音。

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廉价的制造和低价的劳动力成本来推动。应该让这些企业去寻找新的产品,打开新的市场,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新产品的原材料实际上要用到很多技术,要把这些技术实现商业化。但是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乐手,来共同奏出交响乐。我们需要建立起跨国合作,形成一种合力。

以色列的市场是非常小的,也很难进入区域市场,我们也没有太多制造业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技术方面非常领先,创新非常领先。中国有很强的制造业的基础,吸收技术后把它转化成商品的能力非常强。中国和以色列建立合作,就是实现优势互补。

推动高科技企业

资本市场融资的三点体会

宋丽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第一,资本市场加强与科技创新的结果已经初见成效。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不仅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任务,事实上资本市场也只有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找到高成长性的企业,让投资者真正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2009年10月份创业板顺利推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创业板推出后的短短3个月,中关村就有50多家企业挂牌。在现有350家上市企业当中,中关村占了1/7,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创业板的推出使得一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带动了PE、VC社会资本向科技型企业的聚集。

第二,更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需要配套制度的变革。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实际上是动员社会资本,共担社会风险和共享创新收益,更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吸引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

我们注意到,还有不少具有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没有发挥出资本市场平台的作用,企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竞争力也没有预期大的提升。这既有资本市场自身的原因,也有实体经济上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条块分割的问题,产权保护的问题,管理体制的问题等。

以上诸多问题表明,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上市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深入推进改革,破除实体经济层面体制机制创新的障碍。

第三,全面认识资本市场,正确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与科技的结合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释放巨大活力已经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然而资本市场本身确实还不太成熟,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认识也不全面,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科技界,金融界更具远见和耐心。为此要防止几个错误的倾向:防止过分突出产业化,削弱了基础性研究投入;防止过度集中在IPO企业;防止过度关注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忽视对上市公司研发能力的培育。

科技金融的中关村实践

于军(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

科技金融的使命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资金第一推动力的有效结合,最终形成积极的竞争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初步形成了科技金融服务的体系。

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诞生,是改善原来园区发展方式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园区发展体系中的参与者能够在一个新的环境条件下互动得更好,能够有条件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关村科技创新金融的建设。在自主创新体系中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作为科技金融平台,希望能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中关村的资源禀赋优势无可比拟,但科技成果转化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创新很多的方法。北京市委市政府把财政资金改变成国有资本,以国有资本的股权形式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举措,我认为是一个很有创新的举措。实际上这是带着政府的意图去实现国有资本介入园区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第二,作为国有的科技金融平台,希望成为科技企业加速发展的驱动器。中关村发展集团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成长型企业,要让它迅速成为规模性的企业。2年中我们投了130多个项目,成长期的企业大概占了59%。作为国有资本,除了要提高专业能力外,我们更多的是要跟社会投资机构去合作、去配合、去互动,使得我们形成共同的行为。

第三,作为国有的、开放的科技金融平台,我们希望成为创新、创业风险和成本分担者。作为国有资本,在共享利益方面的指向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要保持他们的正常运行和良性运转。作为国有开放的科技金融平台,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一些高风险问题,科技金融的功能确实能给予支持。我们的任务是分担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也应该成为国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重点领域。

希望通过我们和其他合作者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功能丰富,运作专业,统一高效,紧贴示范区企业需求的国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

金融创新:台湾经验

张清俊(台湾创新工业技术移转公司资深副总经理)

1962年成立的台湾创新工业研究院,是台湾目前最大的产业科研机构,有5726人,专利14744件。过去30多年中,曾经创立了72家新创公司,包括大家比较熟知的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厂台积电。另外在孵化器里培育了173家新创事业。

我们并不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最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台湾产业界的技术水准。每个项目在成立的时候,研究人员就必须回答研究题目在未来几年是不是有技术转移,或者成立新公司的可能性。研究一段时间之后,工业研究院会鼓励这些成果到国际市场参与各种奖项的比赛,以此来检验它的市场竞争和创新性。

要把技术转化成公司,系统必须来协作。研究人员的专业是把技术开发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做一些认证。事实上,技术成果要转换成公司,还必须经过市场可行性的验证。

2009年,工业研究院做了一个规划,要把50%以上的资源放在医疗和绿能这两个主要的领域,并向国际进行募资。

另外在早期投资上,台湾政府也深深了解到台湾创投现在慢慢不投早期的科技事业,因为风险很高。虽然风险很高,但这种早期的事业仍然是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提供了一批信托基金,由我们来管理。这个信托基金有一个比较好的配套,管理的人只要投一块钱,那么信托基金可以投三块。这种比例是合理的。

政府用科技研究基金开发到一定的程度,接近商业化的时候还有一些资金需求,我们会投入一笔钱让他去验证市场,然后去深化知识产权的布局,甚至做一个小量市场,来验证整个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可能性。经验证后,如果发现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就停止。如果发现可行性很高,我们就动用早期的信托基金,用1:3的比例来投资。往后走,我们有40亿的自有资金可用来投资这一类的新创事业。

联电、台积电和华联公司,都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成立的新公司,目前发展得也很顺利。整个创新公司和工研院配套的系统,在台湾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模式。

互动对话:如何融到5000万?

李稻葵:首先请雷军给我们介绍一个虚拟商业案例,一个高科技企业准备要大干一场,但是缺钱,该怎么办?然后请另外两位嘉宾谈解决方案。

雷军:虚拟项目的情况是,以社交网络为业务平台,发展相关的服务。即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方手机支付及数字产品营销的服务。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通过社交网络会最大限度降低人与人相互传播的成本。整个团队由20个金融和软件方面的高端人才组成,拥有相关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估计未来6个月内,产品会上线,目前已经有意向的合同。销售额会有1亿元,预计盈利1000万以上。希望能融5000万元,够公司支撑18个月以上。股权和债券方式都可以。

李稻葵:假如这个方案给了以色列孵化器,埃利泽·马诺先生将如何提供融资?

埃利泽·马诺:我觉得如今的大环境非常差,尤其是从风投手里拿到资金,可能相对比较难。因为风投在这一方面非常谨慎,他们就像银行一样,总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因此我建议由政府牵头来做,由政府的产业基金给你投资,而不是风投和私募。

李稻葵:有没有一个办法,不要政府直接投资,而是让政府出一点钱,跟一些私人机构合在一起,重新创办一个新的金融机构呢?

埃利泽·马诺:我认为政府机构不要和公司进行合作,可以和一些投资人进行合作,因为投资人可能对这种创新型的企业有兴趣。比如5年之后,投资人可以卖出他的股权,或者政府会把他的股权买断。

李稻葵:埃利泽·马诺的建议是找政府。政府现在又很难跟这个企业直接对接,政府往往愿意投资大项目。雷军对未来新的金融机构有什么期待?希望这个新的金融机构有什么特点?

雷军:每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和科技创新的环境都不完全一样,所以采用的融资方案也不同。其实在中国找各个开发区的引导基金是有机会的。

李稻葵:根据你的经验,中国各个开发区的基金,哪些运行得不错?

雷军:比如苏州、无锡的引导基金,其实都蛮活跃。这些引导基金,相对来说是比较激进的,可能和当地的招商是结合在一起的。首先,当你引进了一些优质人才的时候,会给你100—200万的启动基金。其次,当你有了核心技术和意向性的订单的时候,会再投一部分钱给你,将来也可以按照银行利息赎回。

李稻葵:如果雷军的这个项目到了台湾工业研究院,会不会得到资助?

张清俊:如果这个案子到我们手上,我们会跟团队继续就这种模式洽谈,在这个时间点具备了多少完整性,会有多少回报,双方占有的股权是多少,投资人在公司里有什么样的权力。

李稻葵:如果最后你的公司不给他们融资,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哪个环节?

张清俊:我觉得有几点,第一,我们会把营运计划跟目前在进行第三方支付的社交网站做一个比较,初步判断有哪些竞争者提供类似的服务。如果觉得公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肯定会犹豫要不要投。第二,牵涉到团队,团队有十几年的经验,又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技术平台。根据我以往的了解,类似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和中国给的估值都比较高,事实上有相当高的比例,但最后没有办法转换成现金流,实际上造成了投资回报不划算。

李稻葵:如果最后决定融资了,最有可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

张清俊:我们一定会跟团队做深入的讨论,团队如果有所不足,我们当然是希望有人能够进去,参与这个公司的发展。我们也可能会设计一些条件,让我们有一些权力,在这个公司里未来潜在的利益能够实现。

李稻葵:雷军你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家,如果这个方案丢给你,你会怎么看?

雷军: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创业者和整个创业团队,他们有十几年的经验,是不是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很强的技术门槛,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基于社交网络,既懂互联网又懂金融的人才,我觉得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非常稀缺的,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具备,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包括移动互联网。拥有了这样的经验,整个团队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个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手机第三方支付系统,如果整个商业模式能够走得通的话,这个案子还是挺有价值的。我给这个团队的建议,就是用多方式来融资,第一是天使投资人,第二是带一定引导性质的政府风险投资。此外,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稻葵:再转换一个角色,站在政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当这个融资方案被各种各样的基金拒绝之后,我们能否创新创出一个新的机构来给这样的方案融资?

张清俊:如果利用社交网站来做第三方支付,政府觉得这是一个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我如果是政府部门,可能会针对这个商业概念,提出通过一个评审来看看有哪几种人他的团队比较完整,他的商业过程比较健全,从中挑出几种来做投资,从政策上要做这样的创新。

埃利泽·马诺:像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我不认为在企业发展这个阶段会有政府机构有兴趣来给你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这么短期拿到这么大笔资金,你怎么花我也不知道。要是我,我只是需要在短期六个月当中融一小部分的资金,不需要这么大额度的资金,然后进入新一轮的融资。

我觉得这一步大概跨的有点大了,一下子融资五千万,也得看你的商业计划书,但是你得证明你的钱是真正有用的,而且能够带来回报的。一步一步走,别一口吃个大胖子,先走一步,然后再看下一步怎么走。

上一篇:美食节闭幕式讲话稿下一篇: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