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1

一、WTO所要求的司法审查制度将予海事法院体制性的革新

WTO的重要协议之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6条第2款规定:“(a),每个成员应维持或按照实际可能尽快地建立司法、仲裁或行政法庭或程序,在受影响的服务提供者的请求下,对影响服务贸易的行政决定作出迅速审查,并在请求被证明合理时,该成员应确保这些程序实际上会作出客观和公正的审议。(b),(a)项的规定不能解释为要求一成员建立与其宪法结构或法律制度的性质不一致的法庭或程序。”GATS附件中涉及到自然人流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海运服务、电信服务等领域,其中有关海运服务的详细规定,将对我国海事审判产生直接影响。另外,《装船前检验协议》第4条“独立审议程序”也规定:“各成员应鼓励装运前检验机构和出口商共同商议双方之间的争议。然而,在按照第2条第21款的规定提出申诉后的两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方都可将争议提交一个独立的审议机构。”

上述两条款的内容,实际上是WTO规定的司法审查制度在海运服务领域的具体化。其核心是要求成员方建立独立于海运服务行政机关的行政救济机构,且应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救济程序,对行政行为的审查须客观、公正,该机构的裁决应具法律上的拘束力。建立行政救济机构是“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一个条件。但在WTO规则中,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某一成员方的行政诉讼制度不合理,或行政诉讼机构不独立、不具可信赖性,或成员方以前的国内救济机制作出了国际公认的明显不公正的裁决,则可不受“用尽当地救济原则”限制,直接将有关案件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DSB)解决。

我国“入世”后,海运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而在海运服务行政管理方面一旦发生纠纷,就应有一个独立于行政管理机关的机构进行公正处理,以便将其解决在国内,否则,行政争议可能因没有国内适当的救济途径而被直接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使国内行政争议国际化,从而导致我国在世贸组织活动中不必要的被动。我们知道,世界范围内,各国的行政救济制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英、美等国的普通法院是行政救济机构,同时也有一些独立的裁判所为行政救济工作;在法国等国家,则由独立的行政法院进行行政救济;其他国家则成立独立的裁判所进行救济。这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行政救济机构必须独立于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就我国目前的宪法结构、国家体制及海运行政机关具体情况而言,海运行政纠纷应以司法机关即海事法院进行最终审查为最佳选择。但是,海事法院原本是没有行政审判权的,这可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得到证实,该解释第六条第二款规定:“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因应加入WTO的现实,针对海事行政纠纷的专业性、特殊性、涉外性,有必要突破专门法院不能审理行政案件的旧规定,赋予海事法院行政审判权。

最高法院于8月9日公布并于9月18日起施行的《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是我国根据加入WTO的现实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司法举措。该文件第40条、第41条规定,海事行政案件、海事行政赔偿案件由海事法院专属管辖;第60条规定,海洋、通海水域行政主管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由海事法院专属执行。上述规定使海事法院平添了行政审判权,因而是对专业法院不得管辖行政诉讼案件旧规定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将对海事法院的审判体制产生实质性影响。可预见的是,该文件颁布施行,使海事法院专业审判舞台在千年交替的新世纪更为广阔,使海事法院作为我国涉外审判窗口的极端重要地位较之从前更为凸显。如前所述,WTO的有关规则已明确要求成员方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故而随着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对外运输的增多,海事行政诉讼无疑将会逐年增加并越来越普遍。

海事法院属中级法院建制,但不同于地方中级法院的是全国十家海事法院都享有跨所在地市行政区域的司法管辖权,法院的人财物由地方“高管一级”,即由省级人大常委会任命院长、庭长和法官,省级财政保障法院的经费,从而保证了海事法院较少受所在地市行政机关的制约,使其能真正以国家法院而不是“地方的法院”的身份公正处理案件,基本杜绝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海事法院的这一特点符合WTO规则关于行政救济机构必须真正独立的要求。事实上,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要求,同样也是行政诉讼案件所必须的。我们知道,海事行政诉讼是指从事海洋运输、生产等活动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海洋及通海水域行政管理机关(下称海洋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或不服该机关的复议决定,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由海事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的司法活动。中国或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合伙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从事海洋运输、渔业生产、海岸带开发等经营活动,与海洋行政机关发生监管与被监管关系时,都拥有作为海事行政诉讼原告的资格。海事行政诉讼的被告则具有恒定性,即被告只能是海洋行政机关。在我国,海洋行政机关主要有海事局、渔监、渔政、海洋局、通海水域人民政府下设的水利局、水产局或其他水行政主管机关、基层人民政府等等。被告恒定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倘若处理行政纠纷的法院在人、财、物上依赖于该行政机关,那么案件的公正处理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海事法院的独立性特征是公正行使海事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力保障。

根据最高法院规定,自209月18日起,海事行政诉讼案件即成为海事法院的专属管辖范围,普通法院没有管辖权,且该类行政诉讼案件的二审机关并非有关高级法院的行政审判庭,而是审理海事法院海商、海事上诉案件的民事审判庭。对海事法官而言,“入世”后的海事行政审判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从头学起,因而首先面临的是一个学习的问题。一方面,海事行政审判工作大多涉及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海运政策,与国家整体利益和国家法治形象密切相关,另一方面,WTO协议又极为复杂,与国内法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其中还有大量的例外和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故而海事法官不加强学习就难以胜任全新的行政审判工作。对海事法院而言,由哪一个审判庭行使行政审判权,即在海事法院内部是否增设海事行政审判庭?全国人大及最高法院对此未有定论。笔者认为,以目前海事行政案件的比例,以不设专门的行政审判庭为妥,可在海商庭或海事庭内设立一个人员较为固定且行政法律素养较高的行政案件审判合议庭,专司海事行政案件审判工作;待该类案件大幅上升时再考虑设立专门的海事行政审判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对法院的体制产生任何影响,实际上,赋予行政审判权后对海事法院的现行体制将会有较大突破,它也许会成为将来赋予海事法院海事刑事审判权的一个突破口,毕竟,海事法院的跨区域管辖权和相对于所在地市的`独立性是普通法院所不具备的,而这一特点又正是今后法院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另外,我国宪法和行政诉讼法没有赋予法院违宪审查权及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这与WTO关于司法审查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的规定是抵触的。为履行我国政府的承诺及避免与WTO规则的冲突,我国很可能会在近期将地方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以确立司法权威,并实现从“行政化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转轨。届时,海事行政审判的要求将更高,责任将更大,海事法院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将更微妙,而进一步加强海事法院的独立性将更显重要,为此,法院人、财、物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独立审判体制也须相应进行必要的革新和调整。

二、WTO的透明度原则对海事审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WTO的透明度原则,是指成员方与贸易有关的立法、行政、审判等部门应及时公布法律、法规及政策,且应保证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并进而保证社会成员为参与对社会的管理而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料。该原则又称为“阳光原则”。透明度原则早在1947的关贸总协定中就有所规定,只是在世贸组织规则中,这一原则所涉及的透明方式与程序更加完善。比如,GATT1994第10条第1款规定“任何缔约方实行的有关为海关目的的产品计价或分类,有关关税或其他费用的征收率,有关对进出口国际收支转移的条件、限制与禁律,或者影响产品销售、分配、运输、保险、库存、检验、展览、加工、配料或其他利用等的法律、规章、普遍适用的司法判例与行政裁决,均应迅速予以公布,以使各国政府和贸易工作者能熟悉它们”,其第2款进一步规定,对现有政策法规的修改和制定新的规则,如其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更大障碍者,未经公布,不得执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3条亦规定,成员方与该协定有关的法律、规章、普遍适用的司法判例、行政裁决、国际协议都必须公布。政策、法规应迅速或立即公布,自公布时起至实施时止应有一段合理的期间以便其他成员方了解和适应该新规定,除非这有损于新规定的施行(如利率、汇率的调整)。

海事审判是否应贯彻透明度原则?答案是肯定的。这不仅是WTO规则要求成员方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是海事审判工作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根据民诉法、海诉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已经在海事审判中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开和透明,但与WTO规则的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仍有许多改进之处。我们认为,透明度原则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影响海事审判工作的传统程序,并将给审判工作以改革的动力:

(一)透明度原则要求司法解释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被称作“动态的法”  的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一方面,司法解释是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成文法的解释,主要是关于成文法在实践中如何操作的规定,是成文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司法解释是对审判实践中亟待明确而成文法又没有规定的内容作出的相应规定,如关于证据规则的规定,它并非最高法院与全国人大争夺立法权,而是填补法律空白。对中国这样一个实行成文法的国家,由于法律的过于原则、不完善甚至于空白,由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法律具体化以便于审判操作,这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法发15号]的规定,司法解释的形式有“解释”、“规定”、“批复”三种,都具有法律效力,当其作为裁判依据时,应当在司法文书中援引。但是,该文件第11条关于司法解释以在《人民法院报》上公开发布的日期为生效时间的规定,显然与透明度原则是不符的。为便于消化理解、或就疑问处提出咨询和进行答复,新司法解释应提前公布,公布之日就是生效施行之日的做法是搞突然袭击,既不利于法院司法,也不利于当事人遵行。另外,最高法院进行司法解释时,应始终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且应有高度的主体意识,切不可迁就行政机关的内部规定或迁就效力低于法律的行政法规、规章,否则司法解释就可能变味为行政部门的内部文件,其后果是很恶劣的。如沿海、内河货物运输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海商法未作明确规定,根据法理,该时效可推定为远洋运输的时效期间即1年,或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认定为2年。但最高法院1988年12月8日《关于水路货物运输中索赔期问题的复函》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及《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的规定,将该时效认定为180天。很明显,这一认定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就连交通部水运司也承认:180天索赔期间“没有上位法的相应条款作为依据……这样的规定不仅形同虚设,更是对有关当事人的一种误导”  。当年1月1日生效施行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取消180天的索赔期间后,最高法院才于同年5月22日以批复的形式认定沿海、内河货物运输纠纷的时效期间为1年。这实在是司法解释迁就行政规章的一种尴尬,其实质是解释法律者主体意识的失落或者说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入世”前后要对原有的解释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与法律相抵触、与WTO规则相矛盾的都要坚决废止。另外,法院判案时内部掌握的“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红头文件”等,都与透明度原则相悖,应予清理,符合法律规定且又是审判工作必不可少的,由最高法院将其上升为司法解释,其余的则予废除,以此实现判案根据的公开、透明,为“阳光下的审判”创造条件。

(二)透明度原则要求海事审判的庭审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公开

目前,海事案件除民诉法第120条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几种情况外,都实行了庭审公开制度,允许任何公民持有效证件旁听,经特别许可,甚至还准许对庭审情况进行电视现场直播。但根据透明度原则,我国海事审判的庭审公开与法治国家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证人出庭作证率低,鉴定人、行政机关几乎就没有出庭作证的记录,从而使得“质证在法庭”的庭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并进而使得审判的公正性受到合理的怀疑。海事案件具有涉外性强的特点,其一方当事人往往是外国人,它们对国际社会通行的证人出庭作证是习以为常的,相反,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做法却持反对态度,对证人不出庭就作出的判决难以信服,哪怕有关的判决在实体上是公正的。“入世”后,我们应以证人出庭作证作为海事审判深化庭审公开程序的一个突破口,以此实现WTO对透明度原则的要求。自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明确了证人出庭作证为原则、不出庭作证为例外的制度,但其在审判实务中的执行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要求普通自然人出庭作证,问题不大,但要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特别是要求其以官方身份出庭作证,则在目前的中国会有相当难度。我们知道,在法庭上查明案件事实的客观要求应该是:倘若一个案件首先经过了公安、边防、武警的调查,则参与调查的警官有义务作为证人出庭接受原被告及其代理人的盘问;行政官员根据其工作职责对案件进行过调查处理的,亦应出庭作证;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鉴定人员有义务出庭对其鉴定结论作出说明,并接受当事人的质询。显然,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警官、行政官员、鉴定人出庭作证的风气,这与法院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权威有一定关系,而更主要的是法律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要求。鉴于海事案件的涉外性以及一方当事人熟悉国际通行的证人出庭作证规则,在今后的海事审判中,应将警官、行政官员、鉴定人出庭作证予以制度化,以使海事审判庭审程序实现实质意义的和全面的公开与透明。

(三)透明度原则要求以“看得见”的形式体现判决过程的公开

庭审工作的公开只解决了审判程序中“审”的环节的公开,而“判”的环节根据透明度原则也是应该予以公开的。然而,我们很难乐观地说我国“判”的环节是公开、透明的。我国法院素来有“审”、“判”分离的传统,即审案者不判案,判案者不审案。这一有违法治精神的不正常现象源于审判权的行政化,是官本位思想对

审判权的异化,同时也与审判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客观上需要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领导把关有密切关联。海事法院相对于地方法院而言,其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但审案者不判案、判案者不审案这一不正常现象在个别案件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判案者躲在审案者的背后,判案的过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事人不知道决定其命运的是何许人,如若存在法定的回避事由,则无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判案者因为没有亲聆庭审情况,总不如审案者了解案情,尽管有案情汇报制度,但汇报难免会挂一漏万,因而其判案的公正性是可质疑的。这种判案方式违反了审判工作的“亲历性”原则,同时也与透明度原则背道而驰。解决“审”、“判”分离,最关键的是提高审案法官的素质,使其不仅有审案的资格,而且有判案的水平。若一个法官总判错案件,院长、庭长又如何放心让其继续“判”案?201月1日生效的新《法官法》,将法官任职条件提高,并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方可被任命为法官。无疑,法官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最终解决“审”、“判”分离不正常现象的有效路径。此外,在短期难以整体提高法官业务水平的情况下,强化合议庭和法官职责,弱化或取消院长、庭长审批具体案件的做法,可以遏止一部分“审”、“判”分离现象。院长、庭长是行政领导,不是审判职务,我们应该还院长、庭长行政长官的本来面目,将行政事务管理者与法官的界限明确区别开来。当然,院长、庭长同时也是法官,他们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到合议庭中来担任审判长,以法官的身份行使审判权,履行一名法官应尽的职责,以期实现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分离。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2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这必将引起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及规则方面的多方位调整, 对汽车企业全行业的影响是深刻、长期和全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因势利导, 不断加大调整和改革的力度, 在有限的时间之内, 尽快融入世界汽车市场的大格局中去, 通过这样的努力, 方能保证中国的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下针对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方面、我国汽车公司的应对措施方面、国家有可能采取的对策方面等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在汽车工业中, 加入WTO后对我国的影响。1.关税。先说整车:车辆档次按排气量的不同, 综合税率均在120%~150%不等。再加上金融、商价、运输、经销等环节的费用, 比一辆车的到岸价高出160%左右。过渡期后汽车整体关税可能下降至25%上下, 但轿车价格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幅度下跌。从价格角度看, 目前我国国产轿车的价格普遍低于同类进口车型, 加入WTO后价格对国产轿车的冲击是有限的。然而, 加入WTO后轿车排量越大级别越高, 价格优势就越不明显。但国产轿车与进口轿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两者在技术水平、质量水平、需求水平等方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一旦入世, 中国汽车市场将会受到价格与品质因素的双重影响, 而不单单是由价格来左右。这是进口汽车冲击国产汽车的最主要因素。再说零部件:加入WTO以后, 汽车零部件进口平均关税将由原35%下降到10%。随着轿车整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相应配套部件的降价也是必然要求。我国的汽车销售商在选择配套部件时, 将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竞争定点, 比较采购的原则, 配套价格一般比国际价格高仅仅3~5个百分点, 原来配套部件企业获得的较高利润已不复存在, 许多企业已经或即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2.投资及政策。加入WTO后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现有投资的冲击, 投资政策的变动引起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控股权的争夺, 还有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合资企业的竞争。在投资政策上, 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投资有严格限制, 加入WTO后, 其中的限制将逐步取消。先说整车:宏观上讲, 股权比例、法人形态限制取消后, 意味中方将出让汽车企业的主导权。股权比例的取消, 使中方在合资企业的发言权降低;法人形态限制的取消, 将使外方掌握更大的权力。这样, 我国汽车工业将可能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生产、消费地。微观上讲, 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对我国汽车工业亦有利。原投资政策抑制合资企业技术创新, 保护外资、规定股权比例、让出一定市场、强制外方输入技术, 这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这种效果只是短期的, 并带来明显弊端。零部件与整车不同, 我国只是对关键零部件有股权比例限制、法人形态限制。当前, 我国零部件企业竞争不充分, 其原因主要是来自地方与汽车集团对零部件市场的分割。加入WTO后, 我国现有的汽配市场将得到治理, 散、乱、差现象必将得到遏制, 这是必然和在所难免的。3.产品、技术和市场。产品方面:我国现有轿车产品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车型。其中如普桑、捷达、夏利、奥拓等车型是20世纪80年代水平, 另外如上海别克、广州本田、一汽大众、奥迪、神龙富康、上海大众帕萨特等具有90年代水平。具有90年代水平的轿车, 目前我国保有量较少;而保有量大的车型在发动机工况、节能环保、安全、电子技术等方面, 则存在明显不足, 不能与现代轿车相提并论。技术方面:加入WTO后, 我国汽车技术的开发面临艰难抉择。一方面, 在基础研究、基础储备上缺乏技术开发带头人, 边际成本大大高于国际汽车企业, 产品出来面临市场, 价格没有明显优势, 难与国外品牌抗衡。市场方面:加入WTO后, 汽车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像普桑汽车那样近18年的产品生命周期, 将一去不复返。随着整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 每一种产品的数量将减少, 零部件生产厂家如仅为一种整车配套, 将面临效益下降乃至亏损。总的分析表明, 今后几年, 国产轿车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为此, 大幅度降价是必然趋势, 促使企业整车价格向国际价格回归, 因此, 轿车生产企业的利润将大幅度减少。

二﹑我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我国加入WTO后, 关税将逐步下调, 但需一个过程。充分利用这一个宝贵的“保护期”, 使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避免或减少那些可能的冲击, 是我国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所必须考虑的。通过有关报道和综合分析, 我们以为近期我国政府有可能将对我国的汽车工业采取如下较大措施:1.取消限制为主的消费政策, 改善私人购车外部环境。2.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推动汽车工业改组, 促进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 以此为基础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3.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工业分工, 寻求自身发展。4.要求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入世后, 要求企业在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减员增效等方面多下功夫, 优化资源配置, 进行内部整合,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 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自身的销售网络, 强化服务手段。要从策略上充分利用自己对国情的了解, 避免同国外厂商的产品直接对抗;在车型选择方面, 要针对广大市场, 发展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车型, 如发展车型小、附加功能少、价廉的“准轿车”等, 充分利用外国厂商对中国市场还相对陌生的时期, 迅速占领市场, 使国外轿车短时间难以延伸和派生。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3

关键词:WTO;跨国物流企业;物流市场;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2005年,中国港口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达5423.4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9%;上海、深圳和青岛分居集装箱吞吐量前3位。据预测,到2010年,世界货物海运量将达70亿吨,其中,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近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约1.1亿标准箱。

一、加入WTO后中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4年12月底,中国物流市场全面放开;从2005年12月11日起,外资公司可在中国独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WTO关于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各领域的规则,都与物流业有关。一旦加入WTO,我国物流业市场必须在自由开放、平等公正、透明互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全面的开放,也就必将对我国物流业带来积极影响和巨大冲击。按中国与美国、与欧盟达成的协议,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1.产品分销方面:我国将首次向外国公司提供分销权,取消现有的法规限制,并将于3年内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服务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本地制造的产品。分销权将会在我国目前限制最严格的分销行业,例如批发、运输、维修等行业中实施。

2.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目前的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同时在辅助分销的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具体包括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技术检测和分析、包装服务等方面,这些方面的限制将在以后3—4年内逐步取消,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

3.电子商务方面:根据协议,我国允许国外网络公司直接拥有我国网络公司49%-100%的股份,并允许相关的银行、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开放,这极大地刺激全球各类网络公司以收购和兼并或直接投资的方式涌入我国。

二、加入WTO对中国现代物流企业的积极影响

促进物流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可以使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共同参与竞争,在公平竞争的促动下,我国物流业无论在资本结构、服务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方面,都会有一个革命性的飞跃。

加入WTO会使我国物流企业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及管理经验。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走向世界。加入WTO后,国际物流服务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加入WTO后中国现代物流企业面临巨大冲击

商业旧体制受到冲击。WTO的所有原则都是市场经济原则,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旧的外贸、内贸、供销流通体制提出了挑战。受益于旧体制的企业或利益集团应有新的对策才能继续生存。

企业法律制度受到冲击。WTO的规则对我国现行企业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而企业法律制度国际化后,将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受益于旧体制的企业或利益集团必须适应新的竞争。

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我国物流企业面临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上门竞争;同时,商业、运输、仓储、速递、维修、信息技术、广告、包装、检测、租赁通信、技术服务和自然人服务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我国物流企业只有加快发展,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

对信息制度和信息技术的挑战。及时、准确、全面的公开信息是物流企业的生命,物流企业不能建立在假的数量统计、迟到的信息、经常不准确的各类预报的基础上。

四、加入WTO后中国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物流企业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下述几个方面为重点实施发展战略,同时要具有强烈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先进的物流服务能力、要建立面向为客户服务的信息系统、还要紧跟客户需求,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在竞争中不断成长。

第一,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应形成网络优势,在硬件系统上逐步形成较大的营运规模及有效的地区覆盖。

第二,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应实现信息化改造,在软件系统建立指挥能力强、控制能力强的管理层及具备高水准综合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在服务理念上逐渐树立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的经营思想,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实践。

第四,我国物流企业应大力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成金.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市场的新动向[J].综合运输,2004, 11:26-29.

[2]雷芳芳.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北方经贸, 2004,7:56-58.

Talking on the Influence of Joining into WTO on China’s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Wang Aiwen

(WeifangCollege)

Abstract: With our country joining into WTO, more and more open policy provides the bes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f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magnates contending for China’s market. Many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ve began to establish Sino-foreign Joint-venture or Single-ownerinvestment Logistics corporation, andexpanded to all the country, an international battle contending for China’s Logistics market has pulled ope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joining into WTO on Chinese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quot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WTO;Logistics enterprise; Logistics market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4

为了保证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全面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我国自1986年7月开始就进行恢复GATT席位的漫长谈判(1995年11月转入加入WTo谈判)。近期以来,多项谈判进展加快,特别是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了双边协议,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TO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伴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加入WTO是否会对我国经济乃至税收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影响面有多广?这一系列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谈点浅见。

一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和税收的影响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是税收之源,税收增减变化取决于经济的增减变动。我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交往的诸多因素,如进口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引进外资等都将发生变化。相应地,中国经济在这些变化的因素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由经济决定的税收,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一)进出口贸易方面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就将与世贸组织l 30多个成员之间互相提供贸易优惠,逐步降低关税,拆除非关税壁垒。这不仅使得国外商品更易进入,中国的进口会增加,而且使中国的商品由于享受出n4氏关税或无关税待遇,出口额也会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从1998年的3200亿美元增加到6000多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将增长63.8%,服装出口将增长两倍⑴。从长期看,进出口额的大幅度增长,必然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又将会引起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从而改善我国的财政状况。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短期内,随着关税平均税率水平的大幅下降,既会影响关税收入,也会影响海关代征的“两税”(增值税、消费税)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关税收入逐年增加,其在整个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保持在4%—6%之间。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必须承诺较大幅度下调关税税率。为了满足这一条件,自1992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大规模地自主降低关税,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从43%下降到目前的17%。我国还承诺到2000年将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5%以下,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并将这一承诺落实到具体的税号⑵。加入WTO,由于关税税率的下降,我国关税收入相对额符大规模下降。同时,由于关税是海关代征“两税”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组成计税价格的下降也会导致海关代征“两税”收入的减少。

(二)引进外资方面

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取消贸易壁垒。而且要取消投资壁垒。加入wTo以后,世贸组织的运行规则同样适用于中国。必须要求我们的投资环境从根本上改善。这将为吸引外商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开放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金融,电信、文化等领域部将会进一步吸引外资加入。外资的增加不仅为我国提供了巨额的资金,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而且还为我国广大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空间。外资的大量涌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而经济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税收来源的丰缺,毫无疑问,税源的扩大,必然会增加税收收入,特别是伴随着贸易服务市场的开放,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收入都将有大幅增加。[!--empirenews.page--] 然而,外资的进入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有:(1)影响国内总量平衡;(2)形成对国内资金新的替代作用;(3)加大债务风险;(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对此,中国应有及早准备,重新审视未来的引进外资政策,避免其过多的负作用。

(三)电信业方面

在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我国政府承诺将在加入wTo之后4年内,允许外资在我国所有电信领域中持股达49%,部分领域甚至可以达到51%⑶。这意味着,中国加入wT0以后,将面临着激烈的电信业竞争,这对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格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世界先进的通信技术,促进电信产品更新和产业结构优化。(2)弥补了我国电信产业建设资金的不足,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新的融资渠道,满足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3)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我国电信市场的服务质量,改善电信消费的垄断价格,使消费者最终受益。(d)有利于税收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营业税在各税种中所占比重将会扩大,而税收收入的增长,又有利于对我国电信业的扶持力度。

当然,对外开放也会给我国电信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有:(1)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逐步占领我国电信市场。(2)中国电信企业始终向顾客让利不够,这个现实决定了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必将暂时处于劣势。

(四)金融业方面

也是在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我国政府承诺加入wTo之后将取消外资银行经营性机构在华的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在两年内可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年内可经营金融零售业务,人寿保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可达50%⑷。外资银行的准入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的实力雄厚,金融技术先进,服务品种多样化,又具有明显的外向服务专长,国内企业可因此享受到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2)外资银行促进国内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竞争结果必然是银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服务价格的降低。外资银行的涌入,为中国经济创造了生机,也为中国的财政作出了贡献,从长远看,它必然会增加我国的所得税及营业税收入。

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由此带来的挑战。(1)外资银行资产优良、经营机制灵活将对我国银行提出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中小银行,由于其自身存在着许多诸如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其生存受到巨大的冲击。(2)外资银行在不少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上缴利税方面,中资银行的总负担超过70%,而外资银行的综合税率只有30%左右;在税收方面,税负水平不同,多数外资银行外币业务的所得税率仅为15%⑷,同时,一些省、市为吸引外资银行进入本地区,竞相攀比特区的税收政策,自行变通征税方法,对外资银行减征、缓征营业税,这不但使内资金融机构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而且也减少了大量的税收收入。(3)目前国内银行除了在资产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外:其经营管理水平也缺乏竞争力,比如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服务成本高等。这将在今后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暴露出来。

(五)农业方面[!--empirenews.page--]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有着极为有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方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2)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3)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持遇,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加入wTo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是一种历史性转折,中国农业部门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较大的挑战。国内农产品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根据已签署的《农业协议》,我国目前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将在2004年之前根据农[1][2][3]下一页 产品的不同种类,降低10%—12%的幅度,在· 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要降至17%;重点农产品关税则要降至14.5%⑸。加入wTo后,美国等许多国家、地区的农产品因价格低廉将挤掉我国一部分市场。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大于求,在农产昂销售困难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关税带来的国外农产品的大量进入:必然会对国内的农产品价格造成很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减少,又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特产税的征收,使得税收收入进一步减少。

二、目前我国现行税制与加入wTo不适应的地方

(一)关税名义税率较高,而实际征收率较低,关税税收水平低下近年来,我国为加入wT0进口关税税率作了几次调整:

1992年平均税率由42.5%降到35.9%,1996年4月1日又宣布2898个税目降税,平均水平降到23%。但我国目前的关税税率仍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现阶段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在3.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在13%—15%。我国的关税税率在发展中国家中高居第6位⑹。虽然我国的关税税率如此之高,但实际征收水平却很低。1993年实际关税征收率为4.3%,至1994年实际关税征收率仅为3.3%,占名义关税水平的12%,1995年进一步降至2.7%,如此低的关税征收率不仅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⑺。

名义关税率较高,而实际征收水平却较低,决定关税税收水平的低下,这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通病。这主要是因为普遍存在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的关税减免政策。而高名义关税和征管不严也对其起到促进作用。

(二)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目前,从实行增值税的100余个国家来看,绝大多数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制,其次是收入型。

假定其他条件都相同,对进出口产品均实行目的地原则,3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进出口贸易之影响大相径庭:其一,不同税制对国内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导致国内外产品比价(不含增值税)有差异。消费型增值税以最终消费支出为税基,不存在重复征税因素,在进出口贸易上体现了中性原则,而生产型增值税存在重复征税因素,进口产品虽然于进口环节征收了增值税,但其税负通常轻于国内同类产品,使国内产品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长此以拄,就会出现进口大于出口的畸形态势。其二,由于重复征税因素影响,致使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税负轻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在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上会引起扭曲效应,致使高新技术产业受到更大的压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empirenews.page--]

(三)内外资企业存在两套不同的税制,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直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

相对而言,内资企业优惠政策侧重于劳动就业、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外资企业优惠政策侧重于吸引直接投资、鼓励出口、使用先进技术等方面*内资企业的优惠方式主要是直接减免税,而外资企业不仅有直接减免税,还有再投资退税等方式。此外,内资与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别大,名义税率虽然都是33%。但由于外资企业享有多种税收优惠,使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实际负担率只占企业所得税的8%—9%。不到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1/3⑻。这种内资和外资企业长期存在的税收差别局面,不利于平等竞争环境的形成。因此要按照wTo的原则实行国民待遇,就必须消除这种差异。

(四)内外两种房产税并存,企业税负不平现行的房产税制,既有对内资企业和个人征收的房产税,也有对涉外企业和外籍人员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两税并存。

由于城市房地产税是50年代开征的,仅适应当时的情况,属于老税新用。但不能适应目前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要求。两种税征税对象相同,计税依据却有差异。城市房地产的计税依据为房产原值,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同时,对出租房屋的税率也不一样。这种内外资税负的差异,同样与国民待遇原则相违背。因此必须统一房产税。

(五)现行的农业税制与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

1.农业税实际负担率下降,调节作用减弱。现行农业税任务是1961年核定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税的实际负担率逐年下降,其调节收入的作用逐渐减弱,致使农业税变成了一种脱离农民实际收入的固定负担。即定额税。这就使得农业税的两大计税依据——常年产量和税率失去了实际意义。

2.农业税负担不合理。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每年国家大量基本建设占地,使一些计税土地逐年减少;而另一些地区可开发土地资源较多,新开荒地因享受免税政策满期限后没有进行及时清理而不负担农业税。一些地区将减少的计税土地应负担的税额分摊到现有计税土地中,形成了不合理负担。加之,地区间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程度不同,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程度不同,而税收负担额长期没作调整,造成地区间税负不平衡。这种税负的不平衡,不利于农业生产者之间进行公平竞争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协调发展,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非税负担严重。长期以来,农业税实行“轻税政策”,使广大农村尤其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政府公共支出入不敷出,政府部门的开支通常采取税外收密的形式加以弥补。据“农民负担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农民的各种非税负担是税收负担的32倍;1997年农(牧)业税的收入比1990年增长1.8倍、而同期对农民的各种集资摊派却增长了2.5倍⑼。可见,农业税制改革滞后,是导致农民非税负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调整对策的取向[!--empirenews.page--]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必然的,且为期不会太远。因为,中国加入WTo,对世界、对中国都将是一件有着深远意义的事。目前。中国在入世进程中所遇到的阻碍,是意料之中的,远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伯。为此,我们应予以充分的重视,用全面的、发展的、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入世。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迎接挑战。

(一)调整中应遵循的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对方的公民、企业(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法人)和商船同等的持通。即要求无论是外国投资者,还是本国投资者都应当一视同仁,以等同于国民的待遇来对侍,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负不

应高于内资企业的税负。国民待遇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基石,是世界各国在经贸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国际惯例和准则。作为WTO成员国理所当然应遵循该项原则的要求。

2.公平税负、鼓励竞争的原则。公平税负是当代经济发展所进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两个方面。纵向公平即收入多的多负担,收入少的少负担,没有收入的不负担;横向公平即在同等条件下的纳税人按同等办法征税,同等负担。公平税负的上述两方面内容是紧密联系和配合作用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税收负担公平台理,就后一方面而言,是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不但要普遍征税。而且只要是所处条件相同,或纳税能力同等,就不分经济成分、经营方式,也不分所在地区,一律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公平税负也是各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税负不均。竞争条件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

3.体现产业政策,优化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原则。对于那些能够对国内工业现代化产生重大促进作用的产业和其它需要鼓励和支持的产业,税负要从轻,税收优惠也可以多一些;对于国家需要限制的卜业则要较重征税。这样才能以税收政策引导外商的投资方向,优化社会经济结构。

4.讲求效率原则、改革现行经济、税收制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讲上一页[1][2][3]下一页 求效率。当几个不同的方案都能实现某一即定的目标时。就要对这些方案进行选优。因为不同的方案其经济成本和时间长短是不同的,对于当局来讲,只有进行全面的比较,才能有好的选镊,也才能达到高效率。

(二)对策取向

1.积极改警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争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外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吸引外资的过程,也是中国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过程,过去吸引外资,主要靠税收减免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随着我国加入w70和经济的全球化,国民待遇必将普及。我国应尽快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在改善政府服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按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制定政策法规、增强政策透明度、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为外商投资创造更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创造条件„[!--empirenews.page--] 2.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保护新兴民族工业发展。加入WTO,并不是说各成员国都完全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世界上没有不设防的市场,也没有不加保护的民族工业。WTO也只是要求成员按照国际贸易的总规则来开展对外贸易,防止各成员国无限度的贸易保护。由于各国的历史、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差异,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适当的保护。不仅十分必要,也非常有所作为。具体来看:(1)政府应与企业一起共同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比例。(2)在对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引进上,政府应从外汇、国内配套资金和人才引进上给予大力支持。

3.适应WTo运行机制的要求,对税制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目前在我国存在直接税特别是所得税的比重大小,间接税特别是流转税的比重太大的问题。直接税中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之和占税收总额的16.2%,而间接税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4项税收之和则占税收总额的70%以上,出口退税还要冲减很大一块财政收入⑽。流转税比重过大会影响到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般主要通过直接税来调节经济。因此必须对税制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wTo运行机制的要求。

4.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名义与实际征收关税问的差距;目前世界各国关税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在3%左右,发展中国家为14%左右,wTo成员国为6%左右。尽管我国关税一阵再降,但目前名义关税率仍远远高于WTO成员国的平均关税。而另一方面,我国却又存在着名义与实际征收关税间的巨大差距,因此,我国在调低名义关税率的同时,应取消各种不必要的减免税规定,逐步清除名义与实际征收关税间的差距。

5.尽快完善增值税。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大多采用消费型或收入型增值税,其中,发达国家基本部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我国出于财政上的考虑,是世界上极少数采用生产型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为支持科技进步,我国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对现行的增值税进行改进,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这样,可以鼓励国内税收负担较重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可以防止大量进口产品对国内幼稚产业的冲击,同时,还可以促进外国资本的直接投资。

6.消除内外税收差别,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在我国并存着对内、对外两套税制,这与国际惯例极不吻合,由于内外资企业负担的差别悬殊,影响到内资与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以经济性质而不是以技术产业标准为主的税收优惠,不但不利于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已造成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不协调状况。因此,应尽快统一内外两套税制。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5

中国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文章指出,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服务市场的主体,其中民族高等教育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民族高等教育界应采取对策,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素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和建立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师资队伍和各项制度;努力学习外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实现民族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抵御进一步开放后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图谋等.

作 者:荣仕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刊 名:民族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ETHNO-NATIONAL STUDIES 年,卷(期):2002 “”(5) 分类号:F7 关键词:WTO   民族高等教育   跨越式发展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6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2001年开始的多哈回合贸易自由化多边谈判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哈回合的核心是农产品贸易改革,这也是谈判冲突的焦点。出口补贴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有严重的扭曲作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是无法阻挡的。

一、文献综述

黄季焜对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模型(CAPSi M)进行了改进,通过与基准方案的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对所有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农作物产出价格总体下降。首先,贸易自由化会提高中国大米、蔬菜、水果、肉类产品和水产品等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其次,尽管大多数农作物产品(除了粳米、蔬菜、水果)价格会因贸易自由化下降,但那些名义保护率较低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要比名义保护率较高的产品小得多。另外,农业生产将从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转向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结果(黄季焜等,2005a)。另一种观点是通过以欧、美、日、加四国贸易自由化为模拟分析对象得出:世界农产品价格将提高,主要是这些国家保护水平较高的农产品的价格将上涨,温带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热带产品,加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初级产品,受影响最大的农产品主要是乳品、小麦、食糖、牛羊肉、巧克力和玉米;从贸易收入角度来看,改革利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收入,减少了进口支出,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贸易收入(刘合光等,2006)。

黄季焜采用全球贸易模型分析在多哈回合初期欧盟、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分别提出的贸易自由化方案,研究得出中国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者。在欧盟方案下中国农产品出口会下降,但在美国和凯恩斯集团方案下我国农产品出口会提高,这是因为日本和韩国对农产品有较高的进口关税保护,美国和凯恩斯集团所采用的减让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等(黄季焜等,2005b)。

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总体影响是利大于弊,但是《多哈?多哈!——兼论中国对多哈的贡献》一文却提出:卡耐基报告认为,工业品及渔产品的贸易开放,中国是最大的赢家,而在农业改革中中国损失最大,国民收入损失2.94亿美元,并且由于卡耐基报告对中国收益的计算结果有不小的水分,使中国在工业品方面的获益大幅下降,而在农业方面表现出来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2004年初国内有关部门对当时各种方案的利弊做了深入分析,并组织部分资深专家进行了研讨,认为在相对合理的可能削减方案下,农产品出口增加微乎其微。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在造成的影响方面,大部分学者都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总体影响是利大于弊,将导致新一轮国际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中国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具体地,正面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产品进口压力;改善中国农民就业、增收的国际环境。反面影响:种植业生产将相对萎缩,受影响最大的农作物为玉米、油料作物、大豆和棉花;粮食自给率下降;可能使中国农产品陷入贸易争端;各行业差距扩大。其次,在农产品贸易政策调整方面,现今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主要在合理利用各种补贴政策、完善保障制度、发挥比较优势方面,微观层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入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不断增加,1990年-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增加了458.6亿美元,尤其是2001年11月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产品进出口额更是节节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虽然2002年的进口增幅较小,但2003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14.3亿美元,同比2002年,增长18.14%;进口额为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52.2%,农产品大进大出的格局初步形成。2004年又攀新高,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7.4%,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这预示着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尽管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产品进出口额在外贸总额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14.86%(199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1154.4亿美元17)下降到2006年的2.9%。同时,入世后贸易顺差额逐年减少,2004年更是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最大农产品贸易逆差。这也表明中国加入WTO后,随着WTO农业规则和各种承诺的执行,中国的农业逐步与世界接轨,农产品贸易格局逐渐趋于平衡,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开始起航。

但是农产品贸易条件并不宽松,出口的限制更多,而进口的压力更大。长期以来,中国在进口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的同时大量出口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制成品,近年来蔬菜和水果等鲜活产品的出口也显著增长,但是正是在这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发达国家设置了重重障碍,非关税壁垒不断加强,使中国农业生产者处于两头受挤的境地。

三、实证分析

考虑到汇率、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进口国的收入水平都会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出口产生影响。采用1990-2007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入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A为被解释变量,V、P、G、H为解释变量;b为常数项,b1、b2、b3、b4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为随机扰动项。

下面详细说明各个变量的选取方法:

(1)A:1990-2007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

(2)V:1990-2007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3)P:1990-2007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4)G: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因为主要进口国:美国、日本、香港、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主要份额,因此用1990-2007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代替。

(5)H:中国入世的政策虚拟变量。(2002以前为0,此后为1)

从表中结果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成反比,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升从而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与农产品价格成正比,原因可能是价格上升会减少农产品的出口量,出口额还是会相对增长。

(3)进口国的收入水平增长将会较大地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口国的收入水平增加意味着购买力增强,同样的情况下他会购买更多的出口商品。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更大程度地贸易自由化将会较大地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化贸易结构。世贸组织通过逐步减少关税、逐渐降低非关税壁垒的机制及各种政策规定来规范国际贸易,使之健康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1、在完全取消国内对农业支持的最终期限前应注意充分运用世贸的“绿箱”

政策。世贸农业协议免除削减的国内措施共有12项其中可对应的我国还有数项是空白。这主要是因为虽然“黄箱”政策的投资空间很大,但“绿箱”政策的投资回报率高,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我国要把支援和保护农业的方式尽快从价格机制方面转向增加农业的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上来。

2、在“黄箱”政策方面,我国也还有进一步调整和加大利用的空间。

逐步试用蓝箱支持。新蓝箱规则更加灵活、易于操作、对贸易的扭曲作用也较小。新蓝箱的制定为中国农业补贴指明了方向,增加对农民公开的直接补贴,增加补贴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调整财政信贷政策。

中国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由国有银行、金融机构或农产品信贷公司对农产品的商业性出口给予本国出口商卖方信贷或外国进口商买方信贷。除此之外,农产品信贷公司和金融机构还可以对购买农机、农具、利用新技术而急需资金的农民提供贷款,并且贷款应以执行政府的产业政策为主导,不应该以赢利为目的。

(二)完善保障制度,加快体制创新

1、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要利用开放的网络技术建立市场监控系统,对来自主要出口国的农产品生产情况、价格波动、出口信息、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报和分析,尤其是对本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价格、品质、产量等信息给予高度关注。

2、建立农业保障制度。为帮助农民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由国家给予一定政策性支持和补贴的农业保险机制已势在必行。

3、缓冲储备政策。我国粮食储备包括周转储备和安全储备两个部分,并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农户三个层次组成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制度是必须的,但对照国际经验,我国粮食储备政策及其作用在WTO规则下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储备规模。我国储粮水平明显偏高,规模太大。考虑到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一般在200亿公斤左右,应尽可能适当限制储备水平,大致控制在200亿~250亿公斤。(2)储备方式。一是规范农民自有储备,使农民自有储备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商业的自由储备,使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储备转由社会承担。三要重视政府储备的市场化。

(三)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1、面对世贸新一轮农业的谈判,我国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应加快体制创新,把优势农业产品做大,把龙头企业做强,把管理体制搞活。同时也应加快农业、农村、农产品的政策改革。真正建立起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农业发展政策和农业倾斜和支持政策。中国要抓住这个机遇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2、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给予农产品优先退税政策,鼓励出口企业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业务。

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 篇7

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

中国已于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入世之后,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将会因面临于新的环境而倍受冲击.作为中国金融领域三大支柱之一的证券业更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对于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加入WTO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们应做何准备.

作 者:高南南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刊 名: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17(6)分类号:F832.5关键词:证券业 机遇 挑战 国际化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8

摘要:加入WTO对于完善公共政策的执行既存在着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WTO原则与公共政策执行原则的契合;加入WTO促使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一步趋于透明化、法制化;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经济方式的作用突显;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范围扩大并且更注重加强与政策适用主体的协调与沟通;加入WTO为改善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WTO;公共政策执行;影响;契机

中国加入WTO,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政府的行为方式、公共决策等都要接受WTO法律体系框架的约束、检验与评价。因此,政府必须以WTO的原则和规则为指导,尽快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

一、加入WTO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提出挑战

(一)加入WTO要求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与之相契合

入世要求公共政策执行应与WTO主要原则相契合。(1)应与非歧视原则及公正性原则相契合。非歧视原则是WTO原则体系中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它的精义在于:要求缔约双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要对缔约对方实施歧视待遇。非歧视原则实际上包含着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税减让原则等具体原则,它的基本精神在这些具体原则中得到体现。这些规定,就是要求达到贸易公正、公平等宗旨,消除国内外歧视性的政策。而公共政策的成功有效的实施也离不开执行过程中的公正性原则。它首先表现为执法守法,也就是说政策执行必须依法定职权进行,遵守法定程序,并自觉接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原则性和稳定性。其次,政策执行必须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政策面前所有的政策接受者都是平等的,政策执行者不能根据一己好恶和情感亲疏而区别对待;政策决策者、执行者和接受者都是平等的,在政策面前既应同等受益,也应履行同等义务,而不允许以权力谋私和逍遥法外。(2)应与透明性原则相契合。公开、透明度原则在WTO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WTO价值模式的具体化和法律化。透明度原则在WTO中是一项最能汇集和体现有形正义的原则。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政策、法令及条例,以及成员方政府或政府机构与另一成员方政府或成员机构签订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现行规定,都必须公布。简言之,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方应公正、合理、统一地实施有关贸易法律、规则以及司法习惯做法,防止成员方之间进行不公平的贸易,从而造成歧视性的存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开性原则与该原则有着契合之处。

(二)加入WTO促使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一步趋于透明化、法制化

入世要求公共政策的执行由隐蔽、神秘走向开放、透明。透明和可预见原则要求成员国尽可能地明确和公开各自的贸易政策、法规、措施和程序等,同时要将已承诺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约束性义务,不经紧急情况和履行特别通知不能变动,以保障各成员之间贸易活动的可预见性。WTO的透明度原则的实施是通过一系列明确的协定、条款来保证的,也就是说,WTO的透明度原则对所有成员方政府具有刚性的法律约束。WTO的透明度原则虽然主要是规范国际贸易领域的,但其原则精神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我国在行政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不少行政公开、增强政府信息透明度的举措,如政务公开、决策公示、干部任前公示等。然而,这些做法目前只停留在政策的层面,尚未制度化、法制化,在实际操作中,人为的影响因素很大。在很多情况下,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政府官员封锁、截留、吞食政府信息,漠视、剥夺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寻租”等情形并不少见。然而,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入WTO后更进一步要求提高公共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要求公共决策彻底实现由形式的公开向内容的公开、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由静态的公开向动态的公开转变,从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政府不仅要为本国公民实现知情权提供保障,而且要遵循WTO的透明度原则,充分满足各成员方政府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公民合理的知情要求。同时,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丰富参与方式,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地进行政策参与,以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三)加入WTO更强调公共政策执行方式中经济方式的作用

政策执行的方式是执行政策必须的政策资源、工具、措施、方法,是政策执行的途径和中介条件。其主要包括:(1)行政方式,它是政策执行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它约束力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准确性高,发挥作用快。但是行政手段也有其不足之处:运用行政手段容易仅从行政角度考虑问题,忽视其他政策规律和各方面利益,容易产生“一刀切”、“瞎指挥”,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影响到下级组织的积极性。(2)法律方式,它既是政策执行的特殊形式和补充,又是对政策执行的一种监督,它有严格的强制性、相对高的稳定性和普遍的约束性等特点。(3)思想诱导工作,指运用宣传、舆论、说服、谈心、协商、对话等方式作政策对象的思想工作保证政策执行,它有对象上的多元性、方式上的协调性、作用上的宏观控制性等特点。[1]

加入WTO对海事审判的影响与对策 篇9

一、在跨境交付方式方面的影响

中国对语言培训市场的准入和国民待遇未作承诺。因此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开放外国语言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和信函等方式向我国公民提供语言培训服务,或者开放到什么程度。然而虽然理论上讲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开放外国语言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和信函等方式向我国公民提供语言培训服务,但在实践中,如何对这些外国语言培训机构利用跨境交付方式在我国从事语言培训服务进行限制或管理,也是摆在我国教育服务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对于发达国家的语言培训机构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向他国提供远程语言培训服务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依靠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要对其加以控制,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另外国外教育服务机构的各类语言教育服务产品会大量地进入我国语言培训市场,其中包括各种语言类书本教材、语言培训音像教材、教学设备和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这会直接对我国的语言培训教材出版业、音像出版业、教学设备生产企业和软件行业造成冲击,使这些行业直接面临国外优质教育服务产品的竞争。

二、在境外消费方式方面的影响

中国在语言培训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均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国外语言培训机构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教育服务市场的争夺,外国语言培训机构会想方设法地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到他们国家去接受教育服务。语言培训在很多发达国家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这些国家教育输出的重要收入来源,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据2005年2月在中国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表示,随着中国崛起为主要市场,出口英语与其教学方法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第一外汇来源,超过金融服务。英语成为英国人赚取外汇的资源。布朗指出,中国目前学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英国本土学生的人数。布朗预测,到2020年,英国卖到海外的教学产品如书籍与电脑配套等每年可达100亿英镑。全球英语市场的增长是惊人的。目前,有10亿人都在学习英语。英国文化委员会发现,2010年之前会有20亿人开始学习英语。现在,英语教材各方面的收入已经超过英国的石油和船运收入。1999年以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教育服务机构纷纷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沈阳、大连、武汉、青岛、成都等大都市举办教育展览,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前去参观、咨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促销作用。这对我国的语言培训机构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然我国的教育服务机构也可以到海外招收外国学生,参与国际竞争。只要不违反中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并且符合中国教育服务机构的入学标准,任何外国人都可来华留学。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医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不断增加,中文的应用价值在不断提升。可以说学好中文,就掌握了与13亿人友好交流的工具,拥有了进入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广阔的市场大门的钥匙。目前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据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透露,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设有汉语课程。到2006年底,汉语水平考试 (H S K) 已经在世界41个国家设立了106个考点。近年来,世界上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仅2006年就达到16万2千7百多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早在2006年全年就有来自184个国家的162, 695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在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19所高等学校和其它教学、科研机构学习。其中学习汉语的人数为98, 701人。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语言类学生每年学费约14000-26000元人民币,那么2006年仅来华语言类学生的学费收入就已达到13.8亿元-25.7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对外汉语培训将是中国语言培训市场上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在商业存在方式方面的影响

中国在市场准入上,没有允许外国语言培训机构来华独资办学,但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可以获得多数的拥有权,外国语言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向中国引进外国教育资源来与我国的语言培训机构联合办学;也可以资本投入的形式与国内的语言培训机构合资办学。但我国对国民待遇不作任何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对语言培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语言培训机构纷纷进入中国,抢占语言培训市场, 比如英孚教育、华尔街英语、戴尔等。这些语言培训机构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上都有较强的实力,由于其具有的国际性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会更具吸引力,而且又在我国境内办学,直接与我国现有语言培训机构竞争,将对我国语言培训机构形成挑战。一些海外语言考试机构也看好中国的语言培训市场。1982年中国引入了T O F E L和G R E考试,随后日本语能力测试(J P T)、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 E C)、雅思考试(IE L T S)、托业考试(T O E IC)等纷纷进入中国。

随着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资语言培训机构的不断涌入,我国的外语培训将向专业化发展,市场将更加细分,现在已出现了各类应试外语,旅游外语,经贸外语,医学外语、法律外语等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训项目。随着我国出国留学热点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向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扩散,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骤增,带动了小语种培训的升温。目前虽然小语种培训的规模还无法与英语培训相比,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另外,我国高校的一些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的学科如中医,生物科学,材料学等急于进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去争夺留学生源,但由于我国高校教师的外语水平低,缺乏用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使我国的优势学科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阻碍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在很多高校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教育部也要求在高校推广双语教学。目前我国各类高校的专职教师共有97.0506万人,如果每年有10%需要接受双语教学培训,那就是近10万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因此对高校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将是外语培训的新热点。

四、在自然人流动方式方面的影响

由于中国对市场准入不作任何承诺,只有受到中国语言培训机构的邀请和雇佣,外国个人语言培训提供者才能以自然人身份入境提供语言培训服务。因此在自然人流动方式方面不会对中国国内的语言培训机构造成很大的冲击,反而会对于提高我国语言培训机构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所在的中国语言培训机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来语言培训领域人员的国际流动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中外语言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也将增多。中国的语言培训机构会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色彩。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语言培训机构获得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语言培训领域已有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束语

总之,中国加入W T O后,由于我国政府所作出的承诺,我国的语言培训市场已经开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必然引起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我国语言培训业规模空前的大发展,使语言培训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我国语言培训的提供者也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将使我国的语言培训机构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外语培训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我国各语言培训机构是投身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排头兵,并随着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壮大,在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与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中,我国的语言培训机构应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W T O的有关规则,我国的教育服务机构也可以走出国门,开辟国际教育服务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内市场,在继续发展现有项目的同时,应积极开拓小语种市场,还要利用所在地高校的优势,进一步开发高校双语师资培训这一新的领域,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上,应积极利用中国加入W T O,开放教育服务市场这一契机,熟悉中国政府和其它发达国家政府对外开放教育服务市场的各项承诺,积极探求对外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和新形式。另外各语言培训机构还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对外汉语培训这一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语言培训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中是大有作为的。

摘要:加入WTO后, 中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已对我国的语言培训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的语言培训业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同时也获得了扩大吸收、引进境外教育资源, 加快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外国语言培训机构可以根据WTO的规则参与中国语言培训市场, 我国的语言培训机构也可以走出去进入国际教育服务市场, 参与竞争。全面、科学地分析中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对我国语言培训业的影响, 才能抓住机遇, 取得主动权。从目前我国作出的承诺情况看, 加入WTO对我国语言培训业的直接影响, 主要表现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上, 即跨境交付方式、境外消费方式、商业存在方式、自然人流动方式。

关键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承诺,语言培训,培训机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整理的“关于WTO教育服务贸易的背景资料”中国教育报2002年5月11日第1版

[2]、“英财长大打英语牌教育将成为英国第一外汇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2-03/26/542772.shtml

[3]、“培训机构如何应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发展新趋势”新浪教育h t t p://edu.sina.com.cn/1/2005-06-19/0441119032.html

[4]、“外语培训班特色化衡量标准知多少”新浪教育http://edu.sina.com.cn/en/2005-08-09/150234021.html

[5]、“汉语考试发展简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考试处http://www.hanban.org/cn-hanban/content.php?id=2627

[6]、“200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国家留学网http://www.csc.edu.cn/gb/readarticle/readarticle.asp?articleid=2560

[7]、“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308.ht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上一篇:冬季的英语作文下一篇:放射科职业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