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精选8篇)

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 篇1

一、概述

长期以来,物流行业的传统思想,数量概念是非常牢固的,而质量意识却很淡薄。物流概念中,强调解决产、需在时间、空间的分离,而忽视在创造时间及场所效用中质量的作用。在物流领域中,经常会出现很大的质量事故,如车祸造成货物及人员装备的损失,沉船造成全面巨大的损失,物流过程中丢失、损坏、变质、延误等事故都不仅使物流中货物的数量受到损失,而且使货物质量损失,其结果,是使物流本身和企业经营活动两方面都受到挫折。

这还不算,对于一个企业,物流是与外界系统的“接口”,物流质量直接与用户相关,从而也对本企业生命攸关的市场占有率相关,低劣的质量会使用户另寻其他合作伙伴从而会使企业的战略发展受挫。

二、物流损失

物流质量低劣会使物流企业、承担物流责任的生产企业或么司、销售企业等各种类型企业遭到下述损失:

1、赔偿损失的支出;

2、处理索赔的行政、法律事务的支出;

3、收回、重整再发送被退回货物的支出;

4、时间耽误的机会损失及利息损失;

5、公司或企业的信誉损失,会出现订货减少、合同条款不利等问题。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物流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为降低物流成本,远程物流大型化之后,质量观念比以往更加重要。其原因在于,大规模的物流,一次物流价值量十分巨大,例如,五十万吨的超级油轮或4千个箱位的集装箱船,整船价值可达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一旦损失,如无保险,会造成一个中型公司的破产。这种损失远比物流量小的时候同类型损失大得多,这也是当今物流质量观念更为增强的原因。

就目前国内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约束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成为物流业及用户讨论的焦点。质量的持续提升,需要通过企业内全面展开质量管理来取得。只有良好的企业质量管理环境才能保证物流服务质量控制和改进的顺利进行,而创建这样的环境,需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并加大服务成本的投入,构建适合物流企业发展的服务质量体系。但是必须明确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内容.三、物流质量管理内客

物流的质量管理可以理解成按照法定的及物流服务交易双方的约定,达到双方约定的服务指标和对物流对象的质量保护。

1、物流对象物的质量保护。物流对象物的保护包含:

1)数量保护。

在物流过程中,物流对象物的散失、丢失,盗矢等等,都会出现数量减少问题。物流责任企业必须承担保护的责任,一般而言,对于贵重产品、包装产品,采用零损失的协议方式;对于大宗散货,货主与物流企业事先按照双方的条件,认定一个散失率,由物流企业在允许范围内实现对用户的服务,号如果超出限度,则应承担责任。

在物流过程中,采用集装的装运方式,能够最有效的保护对象物数量不受损失,同时,由于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货载,也不需要在物流过程中经常进行清点,这种技术方式,有力的支持了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质量保护。

物流承担企业应该承担质量保护的责任,即保证物流对象物在物流过程中不发生超出约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生物的质量变化。对于不同的对象物,在物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是有区别,因此这种质量保护必须针对不同的物流对象进行单独协议。在长距离、长时间的物流过程中,对各种质量变化的积累可能最终造成物流过程的质量损失,对于一些特殊的物流对象物,例如国际物流中规模很大的石油、煤炭、粮食,进入物流过程中的易燃、易爆、腐蚀、危险品,这个问题就格外关注,对于物流责任企业来讲,需要专门的人才和技术力量、设施装备来解决质量保护的问题。

3)防止灾害。

物流过程中最大的损失来自灾害,灾害有外部的,例如灾害天气、环境、海难等等,有来自内部的,主要是物流对象物出现燃烧、爆炸等等,这是物流责任企业要特殊关注的问题。虽然物流过程中灾害性的损失往往可以获得赔付,在物流协议的时候,对于灾害性的损实都有事先的保险约定,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是物流责任企业下大力气防范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对灾害的防止和救援提供了许多可以选择的手段,例如海上呼救和救援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等。

2、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物流业有级强的服务性质,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说明其性质主要在于服务。所以;整个物流的质量目标,就是其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因不同用户而要求各异。这就需要掌握和了解用户要求。

一般来讲,物流服务普遍体现在满足用户要求方面,这一点难度是很大的,各个用户要求不同,这些要求往往超出企业的能力,要实现这些服务要求,就需要企业有很强的适应性及柔性,而这些又需要以强大的硬件系统和有效的管理系统支撑。

当然,对服务的满足不能是消极被动的,因为有时候用户提出的某些服务要求,由于“交替损益”的作用,会增大成本或出现别的问题,这对用户实际是有害的,盲目满足用户的这种要求不是高服务质量的表现。物流承担者的责任是积极、能动地推进服务质量。

3、物流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指的是物流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工作的质量。为实现总的服务质量,要确定具体的工作要求,以质量指标形式确定下来则为工作质量目标。这是将物流服务总的目标质量分解成各个工作岗位可以具体实现的质量。是提高服务质量所做的技术、管理、操作等方面的努力。

工作质量和物流服务质量是两个有关联但又不大相同的概念。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取决于各个工作质量的总和。所以,工作质量是物流服务质量的某种保证和基础。重点抓好工作质量,物流服务质量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看,就是以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反映他的工作质量,最后形成服务水平的合力。

4、物流工程质量。

物流工程是流通领域及其他有物流活动领域的工程系统。对流通领域而言,是这一领域独特的工程系统,主要作用是支持流通活动,提高活动的水平并最终实现交易物的有效转移。物流工程是支撑物流活动的总体的工程系统,可以分成总体的网络工程系统和具体的技术工程系统两大类别。实际上,任何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外包的物流运作,不可能是空手运作,必须依靠依靠有效的工程系统来实现这种运作,当然,工程系统有可能是自建的,世界上很多大型物流公司都有自己的仓库、配送中心、机场、货机等等工程设施,有些则需要依靠组织的办法来利用别人提供的工程设施,国家建设的物流设施基础平台,就是这么一种基础的工程设施。

很明显,工程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可以从根本上决定物流的水平和质量,采用大型集装箱联运系统之后,就基本杜绝了物流过程中单件货物的丢失,就是工程系统所起作用的实例。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其内部的物流很难利用国家提供的基础工程设施的平台,也很难利用社会上营业性的工程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建设一套工程系统。这这一套物流工程系统将会是决定企业物流水平的非常重要的基本因素。

所以,和产品生产的情况类似,物流质量不但取决于工作质量,而且取决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工作质量对于物流质量的保证程度,受制于物流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好的物流质量,是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形成的,要想能“事前控制”物流质量,预防物流损失,必须对影响物流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很明显,提高工程质量,是进行物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能提高工程质量,就能做到“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

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 篇2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比较

1. 传统物流。

传统的物资流通, 是指用于生产性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的流通, 是生产资料从一个生产部门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运动过程中物资交换关系的总称。物资流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础上, 是生产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我国特定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物流, 主要存在于商品流通业、物资流通业、运输业、仓储业, 即国家计划商品 (生活资料) 、物资 (生产资料) 的运输, 这一时期的物资流通系统中的物流活动仅是物资流通活动中的一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说, 传统物流一般是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储存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

2. 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搬运、配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也可以说, 是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新的内涵, 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产品采购开始, 经过生产物流, 再进入销售物流, 与此同时, 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储存、加工、配送等活动到达消费领域, 最后还有回收物流, 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与创新, 实行物流系统化管理。

二、传统物流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1. 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特征:

(1)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物资流通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的实体, 在企业外部, 实行中央、省、地方的行政与计划的分级管理, 联系到社会经济的流通、分配、消费等过程, 包括物资的计划供应、产品销售、市场预测、服务用户等;在内部必须保证政令统一而不政出多头, 保证服从整体而不各自为政, 同时由于一般企业都不可能由领导对全部物资经营管理活动事无巨细包办代替, 企业总负责人不可能面对每一个职工进行直接的指挥与管理, 而由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分级管理。

(2) 计划管理的严肃性, 市场调节的补充性。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从生产出发, 为生产服务”的方针,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负责编制和执行物资的申请、分配、收购、调拨、供应计划以及社会物资的综合平衡。1978年12月, 物资管理按照“计划调节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3) 实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物资流通企业取得的利润, 必须确保上交国家的税收, 税后留利用于扩大再生产和职工福利, 企业职工收入按照国家的工资制度作为分配形式, 即所谓的“铁饭碗”、“铁工资”。

(4) 由集体党委负责制逐步走向厂长 (经理) 负责制。计划经济时期, 物资管理受国家计划控制, 物资管理的内容包括物资经营与管理。企业负责人由地方行政机关任命, 在经营管理上, 负责物资的购进、运输、储存与销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企业经理在物资管理中既是行政领导, 又是法人代表, 在经济利益方面, 既贯彻国家利益, 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计划指标的贯彻执行, 维护国家利益, 保护国家财产, 又代表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对企业的经营和职工生活福利全面负责。

2. 现代物流管理主要特征:

(1) 以信息为中心。现代物流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 一是现代物流供应链强化了企业间的关系。具体说, 这种供应链通过企业计划的连接、企业信息的连接、库存风险承担的连接等, 使物流供应链包含了流通过程的所有企业。二是促使物流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 就是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 对整个商品运动的综合管理, 通过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联合追求流通生产全过程效率的提高, 这种供应链管理带来的一个直接效应是产需的结合在时空上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紧密。三是信息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没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的支撑, 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经营是无法实现的。因此, 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是保证物流行业高效有序运作, 并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 实现跨区域接轨的前提。

(2) 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当今商品市场的革新与变化迅速, 如商品生产周期的缩短, 顾客要求高效经济的输送, 商品流通地域的扩大等等发展趋势, 因此, 在这种状况下, 如果物流企业仅仅追求“部分最优”或“部门最优”, 将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从原材料的采购计划到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的物的运动等各种活动, 不光是包括企业的某部分和部门的活动, 而且包括将各企业各部分和部门有机协调作用, 以发挥综合效益。

(3) 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现代物流是基于企业经营战略基础上从顾客服务目标的设定开始, 进而追求顾客服务的差别化战略, 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 顾客服务的设定优先于其他各项活动, 并且为了使顾客服务能有效地开展, 在物流系统的基本建设上, 要求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组织构成等条件的具备和完善。

(4) 注重整个运行渠道。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也有新的延伸, 即不仅是单阶段的销售物流, 如厂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物流活动, 而且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 也就是将销售渠道的各个参与者 (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 结合起来, 来保证销售物流行为的合理化。

(5) 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现代物流管理在具体行为方面发生很多变化。首先在物流手段上, 从原来重视物流的机械、设备等硬件要素转向重视信息等软件要素;在物流活动领域方面, 从以前以输送、保管为主的活动转向物流活动的全过程, 亦即向包含本企业经营活动在内的生产、销售环节或批发、零售领域的物流活动扩展;从管理机制方面来看, 现代物流从原来的作业层次转向管理层次, 进而向经营战略层次发展。其次, 在市场运行机制、物流需求的对应方面, 原来强调的是确保输送能力、降低成本等企业内部目标的对应, 现代物流则强调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等市场需求的对应, 更进一步地发展到重视环境、能源、公共利益等社会需求的对应。原来的物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重点, 而现代物流不仅重视效率方面的因素, 更强调的是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效果, 也就是说, 从成果的角度来看, 有些活动虽然使成本上升, 但如果它能有利于整个企业战略的实现, 那么这种物流活动仍然是可取的。

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特征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的原则应该是, 在宏观上, 除了完善支撑要素建设外, 还需要政府以及有关专业组织的规划和指导。在微观上, 除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管理目标外, 还要实现服务专业化和增值化,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成本和服务, 即在努力消减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物流增值性服务。

三、传统物流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区别

1. 经济背景不同。

以扬州市直传统物流为例, 扬州传统的物流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企业多在本地区内寻找原材料、资金、劳动力来进行经营活动, 经济贸易以产成品交换为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 传统的物资流通则不能适应;而现代物流为适应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材料、零部件和资金、劳动力的来源, 选择适合全球市场的配送中心和集散仓库, 必然需要建立起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 因此现代物流具有区域化、国际化的特点。

2. 被动管理与主动服务。

(1) 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人力资源不足, 高层专业管理人员在物资企业所占比例太小, 缺乏对现代企业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实行人工控制, 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 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有效控制整个物流链;传统物流在企业规模上, 市场功能单一, 管理粗放, 设施简陋等现象普遍存在, 物流企业的运输方式还比较单一, 只提供简单位移, 是被动服务, 现代物流发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作用, 实施标准化增值服务, 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 达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路程最短、费用最省。

(2)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动性表现在物流活动嵌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物流承担方更多地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参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以便在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增值服务, 与企业主体经营活动共同发挥作用, 构筑起现代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以及实现总利润最大化成为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目标, 上下游物流企业之间由过去的孤立甚至敌对关系转变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

3. 分散管理与系统管理。

传统的物流对各部分活动的分割管理造成企业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 追求单一环节成本最低。但由于各部分活动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有些活动具有天生的效益背反关系, 因此第一部分活动成本最低并不代表总的成本最低, 而且经常不是最低成本水平。

现代物流管理不再孤立地看待参与物流的各个环节, 而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管理中的各项功能, 包括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现代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货物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 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 供应链上各环节有不同的利益和观念, 各功能之间存在天生的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由于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技术可以提供总体的信息, 使各个环节共享物流管理信息资源, 以整个供应链为基本单位, 而不再是单个的功能部门, 从而追求总成本最小化、总利润最大化、服务最优化。

4. 物流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

在理论上, 现代物流管理应用统计、预测、运筹学等方法对物流的各项活动系统加以考察;在技术上, 现代物流管理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 条形码技术, EDI技术, 自动化技术, 网络技术, 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为数众多的无车船和固定物流设备的第三方物流正是依赖其信息优势展开全球经营;运输、仓储、装卸等也普遍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这些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 扩大了物流活动的领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企业已步入了高速发展期,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从物流过程角度对自身的物流管理机制进行审视, 许多市场意识敏锐、营销观点更新的物流企业虽然注意把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引入到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 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研究传统物流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区别, 把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在理论上界定清楚十分必要, 这对于认识我国所处物流发展阶段,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企业治理结构, 进一步制定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文章概述了物流的相关理论, 分析了传统物流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将其与现代物流管理做出具体比较, 为整合、提升和变革传统物流、发展现代物流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方向指导。

关键词:物流,传统物流,现代物流

参考文献

[1].张理, 孙春华.现代物流学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3-5.

[2].许涤新.现代厂长经理经营大全.上海:文汇出版社:1988, 6:151-157.

[3].霍红.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 3:44-47.

[4].黄福华.现代物流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5:1-9.

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丝绸行业 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

目前,我国丝绸业生产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丝绸企业物流管理滞后,效率低下,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丝绸行业物流管理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其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1]。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优势所在

1、现代物流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作业的系统整合。现代物流整合了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节约了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这使得物流活动的效率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

物流资源社会化。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使得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都将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2]

2、现代物流管理的优势所在

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物流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组织生产。通过对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资金的占用。

节省流通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物流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使得物流运行高效畅通,节省了仓储成本、人工费用等。

降低运营风险,实现生产的高度可控。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实现一体化,从而使生产厂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适时制生产,同时规避了原材料市场变动的风险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3]。

三、我国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1、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丝绸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开始,经过生产加工,形成丝绸产品,再供应给市场的过程,即原材料及设备采购的供应阶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阶段的三段式的物流形式。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即企业为组织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供应而进行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组织物料生产者送达本企业的企业外部物流和本企业仓库将物资送达生产线的企业内部物流。丝绸行业的采购、供应阶段的物流表现形式为:从原料丝供销企业或缫丝厂家到丝织厂仓库间的外部物流,及从仓库到准备车间的内部物流。

生产阶段的物流。产阶段的物流是指企业按生产流程的要求,组织和安排物资在各生产环节之间进行的内部物流。丝绸行业的生产阶段物流流程较为简单清晰:准备车间→织造车间→检验车间。

销售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是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丝绸行业的销售物流发展现状为:丝绸产品处于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丝绸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销售物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方面丝绸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而丧失了对市场需求动态的敏感性和生产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销售物流的缺乏也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影响到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回收及废旧物物流。回收物流是指由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或用户因各种原因拒收,而使产品返回原工厂或出发点而形成的物流。废旧物物流主要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回收物品。经过收集、分类、加工、处理、运输等环节,直到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流动过程[4]。

2、丝绸行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意识不足,未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因此丝绸行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还比较匮乏,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还远未得到重视。

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水平低下。就目前大多数丝绸企业而言,未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上也没有专项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极其匮乏,带来物流效率低、资金占用多、经济效益差等不良后果。

物流管理技术落后,尚未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从我国丝绸行业来看,一方面企业的仓库设施、物流设备等大多还较落后,硬件技术落后,导致设备和物流能力未能合理应用,现有的能力和效率也大多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物流管理观念陈旧、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软件技术支持不足,抑制了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且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一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与广大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脱节。因此,丝绸企业急需各种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仍然缺口很大,限制了现代物流管理在丝绸行业的发展。

3、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物流。这一阶段的物流是连接企业外部物流和内部物流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三流合一”,即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利用,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则是这三流汇集最集中的阶段,因此要求建立实现“三流”统一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实现有效商品及信息的位移和传递。

生产阶段的物流。速度要快,即物资停顿的时间尽可能短,周转尽可能快;物流质量要高,即物资损耗少,搬运效率高;物流运量恰当,即物资的运距短,无效劳动较少。

销售阶段的物流。对于双方互需产品的企业(如缫丝厂和丝织厂),一方(缫丝厂)的销售物流便是另一方(丝织厂)的外部供应物流,因此要求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压缩成本,以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活动。

四、现代物流管理对丝绸行业发展的启示和对策

1、现代物流管理对丝绸行业发展的启示

物流发展落后约束企业有效地、深层次地渗入细分市场。由于绝大多数企业不能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即使有好的产品也因为物流形式过于单一和重复,缺乏成套化产前、售后服务能力,不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丝绸企业在利用外部物流系统方面经验的欠缺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在市场运作中所依赖的物流网络的自身缺陷,丝绸企业通常不熟悉高效物流运作的手段,如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能得到补足,将面临包括原料、运输成本的巨大压力以及当地化营销的困难。

丝绸企业要积极拓展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应在进行外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后,将各种合适的任务转给本地的或者本地化了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提供者来运作,能够集中客户资源,为客户节约费用,提高生产率。

2、丝绸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组建丝绸行业物流中心。组建丝绸行业物流中心物流管理技术,能够使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各工序间作有序的流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用适当的方法,将规定规格和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工位,以降低在产品的资金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能够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即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有针对性的物流设计,制订出以企业为导向的物流方案,能够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积极挖掘外部市场的物流资源。外部物流资源主要是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功能服务的一个外部提供者。外部市场中的众多资源,能够帮助企业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企业的资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加快丝绸行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缺乏是丝绸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无法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快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定期对现有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提高物流管理现有人员的水平,实现人才的再生产。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4] 王若明.丝绸企业物流管理现状与对策[J].丝绸,2002,9:6-8.

[2] 陈剑.我国现代物流“五大”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流通经济,2004,15:9-10.

[3] 曾成.现代物流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2,1:66-68.

[5] 王佐.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储运,2007,1:69-70.

[6] 徐秋杰.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23.

The silk profession flows the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thecountermeasure

Wang Xiaoxi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ductivity of China’s silk industry has increased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silk enterprises’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inefficient and unable to gain more benefits. This article expounds how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industry’s logistics, analysis the condition our country’s silk industry in and the problems it has.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develop modern logistics of the silk industry.

Key words:silk industry logistics modern logistics

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 篇4

李由胜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就成了服装企业关心的重点。由于服装行业特点:变化快、小批量、多品种,以及强烈的地域性消费差异等等,这些特点都要求服装企业的物流配送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能够尽快缩短交货周期,通过强大的物流网络,及时的运输、配送给企业有力的铺货能力支持。只有真正重视物流管理,强化配送功能,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使物流管理成为服装企业的一项增值管理内容。本文根据服装行业的运营特点及物流在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作了以下分析:从服装行业的运营特点入手分析了行业的特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瓶颈。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几个关键环节着手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 物流管理 服装行业

随着中国与国际经贸往来密切,一些国际服装巨头如皮尔卡丹、鳄鱼、等品牌进入中国,他们与国内自有品牌雅戈尔、庄吉、报喜鸟等采取的经营方式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走品牌化发展道路;采取生产、批发、零售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国内市场搭建自己的销售网络…… 这些服装行业的企业,大都需要自己解决成品服装的进、销、存业务,同时还要提供服装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流通整个过程跟踪管理。这种全程的跟踪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供应链管理。

一.服装行业的运营特点

服装行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具有现代化加工企业共同的特征,如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生产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配送系统等。同时,由于服装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与适应等特性,使服装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行业本身的特点。

1、季节性。服装行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季节变化的总体特点,因此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过程控制能力:服装是个季节性服装,服装的生产、流通都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其进,退、调、换的业务都是很频繁,同时随着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和智能分工的细化,流通过程的控制就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服装企业具有对变化过程的较强的管理能力。

2、成本控制难。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同时生产成本又占到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原材料,尤其是毛、麻、丝等原料的成本在成衣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在50%以上 ,高的在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原材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服装企业中的主要地位。因此各大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视采购以及生产的成本控制。

3、市场变化快。产品品种、款式变化快,要求服装企业必须迅速适应市场。现代社会,人们对衣着需求有着越来越时尚、个性化的追求特征,使服装的市场流行期短,这就使企业必须追求品种更新快的目标,这一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同时在生产完毕后,要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在后端物流服务领域必然要求有高效的物流服务操作与管理能力。

因为服装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变化快、小批量、多品种,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实施相应的生产调度,实现按照订单生产,然后能够准确按照客户需求准时准确的做到物流服务,从而能够回收帐款,这就要求服装行业(企业)的整体供应链能够真正以市场为主导,实施符

合企业自身的JIT运作方案。

二、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以来,服装行业(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整个行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低成本优势运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存在着很多制约服装行业物流发展的因素。

1.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装行业的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由于物流标准的制定多涉及到目标利益不同的许多部门,他们大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各自的物流标准,阻碍了统一物流标准体系的形成,使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物流环节都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了物流效率普遍低下。如中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七千万个,但规格标准却形形色色,难以与国际规格接轨。这就增加了服装企业的出口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由于服装产业物流运作属小批量、多款式且季节性要求严格,因此物流配送的快速及时就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物流目标。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配送服务尚处于零散和无序状态,当需要出货时,很多企业都临时组建或者雇用车队来进行运输配送,这不仅容易导致货物送达不及时,也常容易发生货物丢失或由于出货仓促标签和货物不匹配等问题。有些企业想尝试将物流业务外包,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物流配送业务,但由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不够完善,管理理念欠缺,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硬件设施也都不够完备;更有甚者,一个大型的服装企业运用第三方进行物流活动的成本常常比自营还要高。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公司不得不自己进行物流活动,这就使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非主营业务的物流环节,造成了企业资源不能集中发挥作用。

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及我国服装行业物流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我国服装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我国的服装企业渠道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现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中有不烧服装企业由于忽略对物流配送的建设管理,虽然开展了很多的渠道,但是并没有取得应由的规模效益。一些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渠道扩展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只是,未能够认识到物流配送中心是取得企业规模扩张的基础,另有一些较小规模的服装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迟迟未建立独立的配送中心,即使有配送中心,管理也比较混乱。

同时由于缺乏计算机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处理库存、进货、出货的有关信息时,采用人工操作,漏、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库存数量和种类(包括颜色、尺码、规格、款式、型号)不准确,最终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导致企业对服装产品的开发、生产、配送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目前,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还没能实现电脑内部联网,这也极大地阻碍了物流运转地高效畅通。总部与各个渠道之间,渠道与渠道之间地信息传递迟缓,准确性差,企业不能根据市场和行情的变化,快速即使地调整生产和调剂处理货物,有可能延误销售良机或导致产品积压,极大地影响了服装企业经营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虽然一些软件开发公司针对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渠道开发了物流管理的软件,但是由于硬件等原因的制约,大多并未应用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与一些国外的著名服装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目前这种落后状况结合我国的国情,服装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要想尽快走向规范、并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进行:

1、建立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

(1)、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根据渠道的网点设置,位置的选择应该科学合理。依照渠道、门店、柜台的数量多少和分布广泛程度,可以依次建立一级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渠道的位置一般尽量设在靠近配送中心的区域之内,并且均匀三不,既有利于供货、又有利于渠道之间相互调货。同时采用数许方法确定合理布局和最优配送路线,缩短服装在途时间,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最低的货损、最高的效率使配送成本达到最小,实现服装企业规模经营的最大利润。

(2)、选择物流配送中心的模式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物流配送中心对于服装企业必不可少。统筹企业自身的实力、资金、规模等情况,可以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模式进行建设。

配送中心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自建配送中心、代理性配送中心、联建配送中心。自建配送中心比较多见,它具有自助独立、管理方便等优越性,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缺乏资金的服装企业不切实际。代理性配送中心能够实现社会的最大效益,但国内目前第三方物流还不成熟,技术服务不完善,且会造成企业自身的资源闲置。联建配送中心是运用多个行业渠道的资源,联合建设配送中心,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物流建设的投资,实现企业经营与配送中心同步发展。对于缺乏资金的国内中小型服装企业来讲,联建配送中心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方案。当企业扩大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的实力时,可以选择较为灵活、独立的自建配送中心。

例如,日本著名的岛村服装公司从1953年成立以来,就对物流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当开到6家门店时,建立了利用班车送货的物流网络。当开导30家门店时,开始建立本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到2001年上半年,已经拥有福岛、桶川、犬山、仓敷、北九州、盛冈等6家物流中心(其中桶川物流中心时一个全自动化的高科技中心),负责旗下700多个门店的物流配送工作,始终能够保证货物的协调运送,使整个渠道体系能够达到统一配货、规模价格得到有效实现,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快速扩张。

(3)、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科技水平。

美国的服装销售商Jopenney只有4个仓储地,却可以通过计算机监控调拨实现无库存管理。日本岛村服装公司的物流中心也是没有库存的通过型中心。入库的服装商品放置在入口处的传送带上,然后计算机系统根据读取的物流标签机型分拣,这种分拣设备带有临时保管功能,服装货物从分拣设备中按照种类的不同一次输出,再按照门店、柜台等进行分拣、然后检查、贴价格签、打包、发货。在出口处,火车车厢与其紧密相连,最后由驾驶员进行装车。整个流程的特征是高度自动化。简洁、快速、准确,实现了上午订货、当天出库、次日到达的最省时的配送体系。

在国内,即使是知名的大服装企业也达不到如此水平,这也是国内服装企业服务体系落后于国外的重要原因。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的确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作业的自动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省时省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使服装的销售价格相应降低,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建设服装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

计算机使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而信息的流动使物流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具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建立内部的电脑网络系统使十分必要的。

服装产品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商品,流行周期短、季节性强,一旦过了季节或者流行期,销售转弱,价格将会大副下跌。通过计算机网络,服装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到全企业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利润、成本、库存情况、适时的补充、调度货物、保证货源重组但又不产生积压,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通过服装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服装企业的每一笔业务(如入库、销售、调拨、调价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避免信息的层层传递,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

著名的香港服装品牌佐丹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电脑内部网络系统。每家店面的电脑都与总部的电脑系统相连,每完成一笔交易,店员都要把型号、颜色、尺寸等有关资料输入电脑,并快速的传递给生产厂家以知道生产,通过获取的信息,佐丹奴能够对它的生产和物流进行适时的微调,以保证流动资金不至于因为库存周转缓慢而积压。在每天店铺开门前,成员可拿到一份电脑资料,上面有前一天的营业情况、畅销产品、新产品的有关情况,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增强了企业与各个门店之间的联系。

配合渠道的门店经营,企业还可以积极的发展服装产品的网上购物。当顾客通过Internet选购货物并要求送货上门时,企业可以将“门店直销”这一任务交由配送中心担负。配送中心上门服务时,可以顺便采取口头访谈或书面问卷等多种方式,对用户的意见进行调查、收集,以便于服装企业微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售后服务。

3、培养既熟悉渠道经营又精通物流管理的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

服装渠道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重要连接枢纽。因此服装渠道经营的管理人员需要既懂服装专业知识,又要懂得与渠道经营和物流配送相关的管理只是。他应当熟悉每个物流环节,不仅是运输专家,还要熟知渠道的财务、营销、采购等工作,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协调企业经营各环节,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一方面可以源源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高、中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管理素质。

总之,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物流的环节众多,行业(企业)主要仓库就有:原材料仓、机物料仓、半成品仓、成品仓等。同时行业(企业)品种多,仓库面积大,范围广,每天处理的收发单据量也大。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有效的管理以及高效灵活的物流配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关于加强冶金行业质量管理的决定 篇5

局关于加强冶金行业质量管理的决定

【颁布单位】 冶金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颁布日期】 19940214

【实施日期】 199402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冶金厅(局、公司)、技术监督(标准、计量、标准计量)局、经委(计经委、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 局、各冶金企业: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推动冶金行业技术进步,加强行业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结构优化,增强冶金企业 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现对加强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决定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

冶金工业部是国务院对全国冶金行业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行业主管部 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冶金厅、局或政府授权的单位(以下简称“省市冶金厅局”)是各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冶金行业 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冶金工业部和省市冶金厅局,要在其 职责范围内,综合运用法律的、技术的、经济的和行政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冶金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冶金工业部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工作的方 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冶金行业质量工作的政策、法规;根 据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发展的需要,组织制定冶金行业的产品质量发展规 划,并从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上进行调控和管理;组织冶金产品国家标准 的起草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冶金产品行业标准,并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归口管理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冶金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审 核、颁发和监督工作;推动冶金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管 理冶金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冶金产品质量组织行业监督检查; 会同有关部门对冶金企业和冶金产品的重大质量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省市 冶金厅局要按照国家、当地人民政府和冶金工业部有关质量工作的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履行相应职能。冶金工业部和省市冶金厅局在各自的职责 范围内,负有相应的责任。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 政策,会同冶金行业主管部门对冶金生产企业的设备条件和生产条件进行 严格认真的办厂资格审查、合格者方能准予登记注册,发给营业执照,杜 绝开办生产假冒伪劣冶金产品企业。

二、坚持“质量第一”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冶金行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指示精神,把 质量放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事业的战略地位。要坚持“质量 第一”的方针,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质量是保证冶金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冶金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质量第一”的战略方针,要在行业的发展规划、科技政策和干部培养使用等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并实行倾斜政策。要把对质量的态度和行为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 依据之一。对不重视质量,出了质量问题又不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 正,以及由于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要依法 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在发展生产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冶金企业质量工作要由厂长(经 理)负责,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 务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冶金行业要对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单位和个 人,给予奖励。

三、增加质量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冶金行业发展规划和质量发展规划,为使钢铁工 业在九十年代再上品种质量、工艺装备水平、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综合 经济效益“四个新台阶”,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坚持技术改造,优化结构。冶金工业部、省市冶金厅局和各冶金企业都要把优化工艺装备、提高产 品质量、扩大品种作为生产建设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在项目审核和资金投 入上,增加质量投入的比重,增加技术含量,努力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冶金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大中型冶金企业的产品大纲和工艺装备水平,提出指导意见。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要督促企业 加速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完成之前,要进行严格控制和实施有效管理。

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冶金行业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积极采用国 际标准,遵循“水平先进、结构合理”的原则,根据市场需要,编制冶金 产品标准体系表,逐步减少强制性标准数量,扩大推荐性标准的比例,制 定技术法规,分步实施。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制定比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水平更先进的企业标准和内控标准,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冶金工业部受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领导和管理冶金产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在制定、修订和审查标准时,要充分发挥用户、生产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作用。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往,努力与国 际标准接轨。

冶金企业要严格按标准和供需双方约定的技术条件组织生产,产品必 须在检验合格后才能以合格品出厂,不得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销售。集 团核心企业或主体企业对联营企业产品质量方面要负责加强技术指导和质 量监督。联营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集团核心企业或主体企业的商标、《 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质量标志的,须经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认可,产品质 量也由其负责。

冶金工业部和省市冶金厅局要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综合经济部门,对系统外的冶金企业进行协调管理。

五、加强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体系,推动质量认证

各冶金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不能借机构改革,消 弱甚至取消质量管理和监督。厂长(经理)是企业的第一质量责任者,同 时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责任,并从分配和奖惩等方面实行质量否 决。各企业要在总结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按GB/T1 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健全质 量体系。计量工作要积极为健全质量体系服务。冶金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有出口产品的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争取尽快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冶金企业要加强产品的成本核算和质量成 本分析,努力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降低不良品损失;积极组织质量管理 小组,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在提 高产品实物质量上下真功夫。

六、加强行业质量监督,督促质量整改

冶金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对冶金产品质量实行以监督抽查(检验)为 主要方式的行业监督检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冶金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冶金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和有关组织 反映有质量问题的冶金产品,要进行行业监督抽查(检验)。冶金行业全 国性监督抽查(检验)计划,由冶金工业部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后组织 协调、实施。各省市冶金厅局组织的地区性监督抽查(检验)计划,也应 报同级政府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协调。冶金工业部和省市冶金厅局要分别公 布监督抽查(检验)结果,做到互通信息,数据共用。对抽查(检验)产 品不合格的企业,要分别情况给予处理,实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企 业,由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七、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查处无证生产

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是国家对重要工业产品依法进行强制性质量管理 和监督的重要形式。冶金工业部要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公布 的发证产品目录,编制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省市冶金厅局 要做好发证前的预审和日常监督工作。

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不得生产发证产品。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在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和冶金行业主管部门的配合下,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作好产品 无证生产和产品无证销售的查处工作。

八、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开展质量跟踪和用户评价

冶金工业部和省市冶金厅局,要坚持“社会评价企业,市场评价产品,用户评价质量”,加强同用户主管部门和重点用户的联系。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冶金工业分会和其它质量团体,要经常联系用户,不定期地开展用户评价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调查活动,并将调查结果向 企业反馈,同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还要应企业要求,邀请用户评估 产品实物质量,对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实物水平的,向社会发布信 息。

各冶金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开展质量跟踪,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掌握国内外市场的产品质量动态和用户需求;认真处理质量异议;积极 改进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各级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在冶金工业部和省市冶金厅局的 指导下,经常调查研究冶金产品的质量状况,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九、完善质量信息管理,为宏观决策和改善经营服务

建立质量信息体系是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冶金行业 要按照“质量指标科学、实际操作可行、数据处理实用、信息传递及时” 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信息体系。在冶金行业质量主管部门、质量检验机 构和企业之间形成双向流动的质量信息管理网络。冶金行业要在试点的基 础上,在大中型冶金企业全面推行新质量指标体系,做好统计工作,为行 业宏观决策和企业改善经营服务。

十、加强对钢材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冶金产品 的行为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钢 材市场的管理,通过建立市场交易规则,审查经营主体资格,查处违章违 法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经营单位在购进钢材时,对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必须查验生产单 位的生产许可证;在销售钢材时,必须同时附有生产单位开具的和该批钢 材相符合的《产品质量证明书》。

各级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工商、物资和冶金主管部门负责在集中交易 的钢材市场,依法设置或组织授权的质量检验机构,对在市场上交易的钢 材质量进行检测或抽查。检查不合格的钢材,一律不允许上市。凡属假冒

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 篇6

2/直接材料:燃料/轮胎

3/其它直接费用:保养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其它费用(车管非行车事故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过桥费轮渡费司机途中餐费行车杂费等)

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篇7

1 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现状

物流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货物、服务、信息及其流动过程,但是由于物流系统是复杂性,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内涵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对其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学术界关于物流服务质量(1ogistics service quality,LSQ)的研究尚处于概念层面。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时间、地点、效用为基础的7RS理论(Perrault W D,Russ F R,1974)。该理论认为,物流服务是指企业能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场合,以合适的价格和方式,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价值得到提高的活动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工作开始转向测量研究。Mentzer等学者(1989)研究了过去20多年关于物流服务的文献,综合了大量有关实体配送和客户服务的资料,发现传统上对物流客户服务的测量主要是对库存、交付时间和交付产品的无损性等方面属性的感知,最后从归纳总结的26个项目中,克服了前人从企业视角出发评价物流服务质量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客户视角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3个维度(时间性、可得性和质量性),作为衡量实体配送服务质量的指标。Parasuraman等(1988)开发的Servqual量表成为物流服务质量测量研究的重要量表之一。其后很多学者用Servqual量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相应的修正。Bienstock等(1997)的研究发现前人的物流服务指标和量表中的缺限,并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客户视角出发,借鉴Servqual方法探察物流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并进行数据检验,形成最终的PDSQ量表,其研究成果的标志性进步是拓展了服务质量的研究范围。Mentzer等(1999)把PDSQ看作LSQ量表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时间、可得和环境是客户感知物流服务质量的最主要方面;同时,物流服务质量与传统的服务质量研究一致,应该包括提货和交付产品的人员以及订货和处理差异性的过程。这些人员和过程影响客户对整个物流服务质量的感知,特别是订货过程、人员沟通质量、信息质量、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和误差处理等因素都影响客户对物流整体服务质量的感知,因此提出把影响客户服务的因素和PDSQ中的因素整合起来共同构建国LSQ量表。并站在客户立场上,从实体配送服务和客户营销服务两方面深入研究物流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并进行实证检验,开发了LSQ量表。

时至今日的研究特点是以物流服务质量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为重心。Mentzer等(2001)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物流服务发生的时间过程为基础的客户导向的LSQ模型,研究了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细分市场上各个维度在物流服务质量中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不同产品市场的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有不同的期望,9个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在不同行业的权重(影响力)各不相同,其对满意度的影响也不同。许多学者在此模型基础上展开了研究。这些理论和方法大大地丰富了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内容。并使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国内许多学者在引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也从不同角度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了描述。如郑兵、金玉芳等认为中国本土物流服务质量测评指标主要有信息质量、时间质量和灵活性。田宇、张长根等人也认为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应包含不同的方面。综合分析国内外的文献和资料,对物流服务质量有研究主要是基于顾客的视角,关注顾客的感知和评价,而从物流提供者的角度更多是从物流服务质量测评指标来研究,至于物流服务提供者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涉及比较少。

2 物流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物流能力(1ogistics capability)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以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物流能力既包括能够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

Daugherty通过对500家财富公司的调查认为,基于时间的能力对物流信息技术和柔性十分重要。时间反映出物流的柔性,即在顾客需求和环境变化情况下如何准时地变付顾客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柔性能力。在追求物流战略差异化中,柔性被证明是特别有效的,整合、敏捷都是为了获得或提高柔性。Eckert则认为,关键的物流能力包括人员、质量和时间,该研究的创新是突出了物流能力中人员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Clinton将物流能力分为5个要素———联盟、信息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库存控制、流程再造,反映出物流整合能力、信息能力和过程能力。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全球物流研究小组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从全球视角,重点研究了物流能力所具有的一般性、普遍性、动态性和关联性4个指标,通过对北美、欧洲和太平洋盆地17个不同国家的111个企业的采访,系统地提出了对物流能力测量的32个指标并确定了17种通用的物流能力,将其分成4组:定位、整合、敏捷和测量。Morash,droge和Vickery根据需求/顾客导向价值规律和供应/运作导向价值规律,参考以上研究结果,确定了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物流能力:售前客户服务、售后客户服务、递送速度、递送可靠性、对目标市场的响应、广泛的配送覆盖范围(可得性)、可选择性配送区域和低的总配送成本。确定了4个关键物流能力:递送速度、递送可靠性、对目标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总配送成本。Bowersox认为,物流能力反映厂商能否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顾客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能力实际上与其它能力足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与生产运作能力、营销能力,这些能力需要进行整合,部门间的整合、协调有利于改进绩效,营销和物流的整合对于获得最大的顺客价值至关重要。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物流能力主要包括:物流资源拥有能力、供应链关系能力、供应链物流整合能力、物流信息能力、物流过程能力、时间响应或柔性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3 提高物流能力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1 正确定位并获取物流战略要素资源

正确进行物流服务定位、获得物流专项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条件。企业产品(服务)竞争力是企业在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优于竞争对手的表现。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物流服务承诺、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必需拥有较为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货运车辆、车载电脑、货架、叉车、自动识别、自动跟踪、EDI系统、多式联运、立体站台库、自动分拣等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硬件设施,没有这些设施装备、服务准确度、快速反应和货物安全等指标便不能达到,物流服务水平不可能达到顾客的需求。

另外,供应链的复杂性要求建设一支有各种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服务质量的各要素都是由人才实现的:包括制度和服务战略、流程制订、一线员工、培训、素质与能力等,同时运输、配送、仓储、加工、包装、装卸、信息、安全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技术和管理技能,物流企业要将上述人才聚集到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流畅地、迅速准确地完成物流活动并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

3.2 以物流信息能力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充分依靠信息技术,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实现与客户的高效沟通。这是确保企业与客户进行良好的交互活动、提供IT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信息能力为物流整合、关系的长期建立、过程能力和柔性能力的发挥提供技术基础和手段。在及时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和配送网络资源信息等的支持下,企业利用广泛的配送网络资源和可选择的配送终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服务质量和供应链响应性。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可降低对需求预测的依赖性从而增强柔性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服务质量。企业在重视物流信息能力的投入时,不仅仅只是对加强信息技术的改进,更应该重视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物流信息的连通性和共享,提升其他物流能力,如配送能力和柔性能力。总之,物流信息能力能提供及时准确有效信息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不仅对其他的物流能力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影响配送能力和柔性能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建立竞争优势。

3.3 通过物流柔性能力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在全球化、客户化导向的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顾客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加强,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供应链成员企业面临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来占领市场、以速度优势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因此,供应链快速的响应能力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物流柔性能力是企业为了迅速适应变化的组织系统内外环境,应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满足客户需求,体现顾客价值,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柔性能力更多地作用于关注顾客需求,以顾客为导向,满足交付一致性、时间等要求,是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

3.4 整合企业的各项物流能力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一个完整的服务质量体系包括客户需求分析、服务质量目标、服务质量承诺、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测量、服务质量改进等,每一个方面都要有一整套的流程、指标、服务传递机制。物流运作环节众多,涉及到各企业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不协调好就会出现各部门的脱节,小则影响企业物流服务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则可能让物流运作失败,让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是靠某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不是靠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物流能力的提高可以达到的,这必须整合企业的各个部门、环节和物流业务流程之间的协调,使整个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第一步就是整合内部物流作业流程,使这些流程能灵活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

其次是外部供应链的整合,企业应该将供应链上的资源进行整合,突破单个企业资源的局限,对有效的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响应。物流企业要把服务质量放在供应链全过程中考虑客户需要物流服务,是需要把货物安全、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上,是综合服务而不仅仅是仓储服务或运输服务。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能力的整合除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库存成本、机会成本、供应链治理成本等外,其产生的协同效应可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使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信任,这样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4 适应动态能力创新的组织、行为机制

要实现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还需要一套可以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制度机制,将其与业务能力相融合。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服务客观现实和客户主观感觉融为一体的产物,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生存环境、竞争势态等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相应物流服务水平也要随他们的需求做到持续改进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要拓展到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许多领域,通过创新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运用系统、相互作用的观点将定位、资源、能力、组织、文化等战略要素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及其持续改进。

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物流服务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企业会根据外界的反应对系统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从而对环境产生全新的认识,不断调整和改变认知模式,将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进行协调、整合、学习和重构转型,实现物流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5 结束语

物流能力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力,企业在物流实践过程中应更好地掌握调控物流能力的关键因素,找到提升其物流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扬长避短,以提升和完善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构建和巩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Oliver,Richard L.When consumer loyalty?[J].Jounal of Marketing,1999,63(4):33-44.

[2]Mentzer J T,Gomes R,Krapfel R E.Physical Distribution Service:A Fundamental Marketing Concept[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9,17(4):53-62.

[3]Parasuraman A,ZeithamlL V A,Berry L L.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1):12-40.

[4]CHO J.Firm performance in the E-commance market:the role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and logistics outsouring[D].Foyetteville,AR,USE:university of Arkansas,2001:20-40.

[5]Clinton S,Closs D.Logistics strategy:Does it exis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7,18(1):19-44.

[6]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Global Logistics Research Team(MSUGLRT).World class logistics: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continuous change[M].Oak Brook,IL: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5.

[7]Morash E,Droge C,Vickery S.Strateegic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rm success[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17(1):1-22.

[8]Bowersox D J,Closs D J,Lin Guolong,et al.Logistics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1998:1-30.

[9]马士华,孟庆鑫.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3):302.

物流行业的质量管理 篇8

关键词:钢贸物流行业 供应链 精细化管理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与之息息相关的钢铁物流业务迅速拓展,因此迫切需要打造一个覆盖范围广、精细程度高、实时性强的先进的物流管控体系。笔者结合近年在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对钢贸物流企业的集团供应链优化课题展开思考,旨在探索出适合现代钢贸物流集团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面将钢贸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继而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配送、销售管理以及结算管理五个核心环节探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2 钢贸物流行业供应链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钢贸物流应该着力建设物流管控平台,将管控范围向上追溯到货源地,向下延伸至目的地,实现采、销、储、运各节点全过程的精细管控。该管控平台建设应结合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通过将全流程节点信息、状态信息与动态执行过程相结合,并匹配物资进行展示,暴露出物流短板和潜力环节,实现物流优化,从而降低物流费用,削减库占资金,提高物流执行效率。

此外,钢贸物流管控平台还需要为客户提供在途物资信息查询、物流服务等级评价等服务项目,大大提升物流运输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总之,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2.1 降低企业间的采购成本

在钢贸物流供应链中,供应商通过生产企业获得原材料存货及相关采购信息,采购部的工作量大大缩减,部门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高价值的工作任务,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供应商对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

2.2 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减少

存在业务来往的企业在供应链中精诚合作,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交易周期大大缩减,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2.3 减少库存

库存过量会拖延资金周转周期,加重企业的运营管理负担。而供应链管理使信息交互加速,实现了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实时控制存货,避免产品积压,从而减轻运营负担。

2.4 缩短循环周期

供应链自动化管理实现了企业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了企业对商品的预测精度,使企业之间互利互惠,同时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2.5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在供应链中基于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拓展,企业利润不断增加。

3 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

3.1 采购管理

在采购工作中,认真执行采购操作办法,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三个服务”,努力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提升钢材采购管理能力,不断改进采购质量。

首先,将采购规定、程序等内容制作订成明细表格,并发放到采购人员手中,及时解答采购部提出的问题。指定专人负责跟踪采购业务工作,协助预算部门进行采购申请,严格跟踪采购程序,监督实施过程,对采购违规行为及时制止纠正,对不符合钢材采购程序、采购手续不全的项目一律拒绝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做好采购后续服务和验收工作,建立有关采购明细台账,分类归档,落实责任人,定期核实,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另外,由于钢贸物流企业中部门机构众多,若能建设智能化的采购管理系统,使采购部规范化运作,保证对各事业部的原材料管理,确保集团范围内的材料质量,就能大大提高物料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鉴于此,钢贸物流企业可引进物联网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物联网能够让智能物流管理中的供应链实现信息技术的同步及时化,可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供应链中的产品,以便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实时录入钢材产品的信息,避免信息漏失,而且供應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云技术实时掌握货品参数,以便科学的安排出入库业务,提高企业的仓储吞吐能力。另一方面,物联网平台是商品与商品直接对等沟通,免去了人作为中介点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误操作所产生的运营风险。这种直接的对等交流模式使得整个的物流配送和仓储能力大大增强,并且降低了物流采购管理的错误率。

3.2 库存管理

过去库区管理人员手上是本、铅笔、记录板、无线对讲机,无论天气有多么热,都得去现场手抄货位号,倒垛后复位更是麻烦。出库时,如果手抄货位有误,现场找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为了找一个小细节甚至会耗费一个小时,严重影响出库效率。而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后,库区管理人员只须拿上手持终端机、无线对讲机即可,在手持终端机上就能完成吊运计划记录。货位号不用手抄,系统自动匹配回传。出库查找钢材也仅仅是用手持终端点击两步操作即可完成,出入库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3.3 物流配送

供销部通过“资质准入——安全教育与宣传——过程控制——资源市场考核——总结讲评”物流管理主线,细化制定措施。

首先严格把好第三方物流企业资质准入关。由相关部门组成承运商管理部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准入进行审批。根据原料进厂、产品出厂运输需求,结合运输行业管理规定,审查承运商提供的相关资质和资信证明,验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实地检查承运商安全体系、发运能力等情况,走访当地运管、海事部门,掌握资信状况、商业信誉等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承运商运输状况;按照公司合同管理要求,对物流业务实施公开招标,中标单位入选后,通过线上联合审批,签订承运合同、承运安全承诺书、廉洁从业责任书等,以期全面把控配送质量。

3.4 销售管理

在物流管理实践活动中,钢贸行业的销售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调整。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还可以在前台销售接口及销售分析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在前台销售接口环节,首先在管理软件中录入前台销售数据,形成企业销售电子凭证,这样在集团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集团对各事业部运营数据准确、及时的监控,也为产品的销售分析搭建一个一体化分析的平台。

对于销售分析,需要参考销售时段、材料特点等信息对单个事业部的数据参数进行汇总分析,为物流管理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信息;同时,基于市场和销售材料的预测,按需采购,杜绝资源浪费。

3.5 结算管理

目前钢贸物流行业的销售业务一般采取垫资销售模式,在签订销售合同的时候,一般对供货的品种、数量、价格、付款时间和垫资额度有所约定。在周期结算的时候,对每批次物料采购、储运、销售的同时都应计算资金的成本,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应精准到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期做到资源的高度整合和管理的一体化。

4 结论

钢贸行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从实质上看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主要就是通过强化不同企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凭借供应链内企业的合力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优势互补。在物流企业供应链运行的过程中,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做好自己职位的管理工作,并且能够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进而根据要求,竭尽全力地把企业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由于企业在需求预测、价格的波动、订货批量、环境变异、短缺博奕、缺少协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将需求放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为了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供应链高效率的循环,这就要求企业提高信息的共享、提高预测精度使信息在供应链上准确的传递,加强供应链上各节点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方静.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J].港口经济,2009(10).

[2]黄荔.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讨[J].钢贸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

上一篇:看清自己作文700字下一篇:入党申请书,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