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葡萄童话故事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葡萄童话故事(精选13篇)

摘葡萄童话故事 篇1

秋天小猴子急急忙忙的跑到果园里摘葡萄。

小猴子来到了果园,他看见那通红的葡萄口水都流来了。

他伸手就想葡萄,他拿下葡萄就想往嘴里送。吃完了,好像说这葡萄可真甜。

小猴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刚要到家就遇见了狐狸弟弟,狐狸问:猴子哥哥你这葡萄从哪里摘来的?”猴子说:是从前面的果园摘来的。

狐狸向小猴指的路走去,狐狸走到了小猴说的果园,狐狸看到那通红的.葡萄口水也流了下来。

不过就是他够不着葡萄,他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的好办法,就是用跳,不过就是够不着,不过就是跳得太高没抓住就掉了下来,他又想了一个主意,回到家拿着梯子往果园走,一到果园他就踩着梯子去摘葡萄。

小狐狸一口一大串,一口一大串。

狐狸吃完了连气都喘不过来,他的肚子圆滚滚的好像吃了一个大西瓜。

当他要出来的时候就出不来了,因为他的肚子太大了就出不来了。

摘葡萄童话故事 篇2

(一) 认知失调理论[1]

1957年,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其著作《认知失调论》中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 直至现在依然有重要的影响。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人的态度与行为可以是协调的, 也可以使失调的。当人的态度与行为产生矛盾时, 就产生了失调。比如, 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强, 但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 这种态度与行为结果的不一致便可能产生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人一旦产生认知失调, 便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矛盾, 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所以, 费斯廷格提出了解决认知失调三种方法 (以上段提到的假设为例) :第一, 改变认识, 如可以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第二, 增加新认识, 如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 但因为我生病了, 没有好好准备考试的内容, 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第三, 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如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强, 但是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只代表这次, 其他的考试还是很不错。

(二)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狐狸和葡萄故事出自于由伊索根据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讽喻故事编制而成的《伊索寓言》。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 口水直流, 想要摘下来吃, 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 无可奈何地走了, 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 肯定是酸的”[2]。这便是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由这个故事而引出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常常被现代人用来说明那些能力小、没有本事人安慰自己的自欺欺人表现。

本论文将通过认知失调理论来简要探讨狐狸和葡萄故事, 并由此得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做法有其合理的一方面, 是健康心理状态的标志之一,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并非无能之表现。

二、认知失调论下的狐狸智慧

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能为, 连《三国演义》聪明无人能及的诸葛亮都无法阻止倾盆大雨浇灭想要烧死司马懿的熊熊大火[3]。现实中的我们同样也不可能事事能办到, 很多事是我们无法或很难办到的, 清华北大哪个高三学生不想上, 但能上清华北大的学生, 每年也就四五千人, 相对于五六百万的高考大军, 进入清华北大读书的人不到千分之一。想上博士的你, 是否能在硕士期间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是否在考博的试卷上得个高分, 是否能得到你所报考导师的信任?就算你能考上清华北大, 就算你能考上理想中的博士, 又有谁能保证你能事事顺心, 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倘若狐狸没有自知之明, 认为能够得着香甜可口的葡萄, 于是可能就会不停地往挂满通红葡萄的葡萄架上跳, 直到跳到没有力气, 直到跳到没有最好一口气, 我们会认为狐狸勇气可嘉, 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伊索寓言中狐狸的做法与此相反, 认为居然够不着葡萄何不为自己编个美好的借口——那葡萄是酸的, 于是无怨无悔地走开了, 这又何等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认知失调论认为, 人的态度与行为有时候会是不一致的。当饥饿的狐狸走在葡萄架下, 看到香甜可口的葡萄时, 狐狸就想摘下葡萄以解饥饿并享受美味, 但葡萄架实在是太高, 根本就够不着。于是, 狐狸的态度——想摘下美味的葡萄享受一番, 狐狸的行为——够不着可口的葡萄, 于是产生了矛盾, 于是认知失调也随之产生了。认知失调论认为, 态度和行为不一致, 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由此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所以有必要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如上文所示) 。寓言中的狐狸认为, 居然我吃不到那葡萄架上的葡萄, 那么那葡萄架上的葡萄肯定是酸的!于是, 狐狸就心安理得就离开了。

由此可见, 狐狸是何等的聪明, 当其想吃葡萄又得不到葡萄的时候, 就说葡萄是酸的, 让失调的心理重新恢复了平衡。可见狐狸在产生认知失调的时候采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而改变认识是解决认知失调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未必是无能的表现, 而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不平衡的心理状态重新达到平衡。可见, 寓言中的狐狸还是很聪明的, 而非认为的无能表现, 毕竟对谁来说都是有些事情时不能办到的, 就像狐狸够不着高高挂在葡萄架上的葡萄一样。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从认知失调论来看, 当狐狸够不着葡萄的时候说葡萄是酸的, 用的是改变认知失调方法中的改变认知。可见, 从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调论来看, 狐狸的心理是健康的, 当我们人类在遇到类似的情况, 或许应该向狐狸学习, 而不应该顽固不化, 要懂得变通, 从而使不平衡的心理状态重新达到平衡。

另外一方面也告诉我们, 当我们在看一些事情时, 要有自己的见解, 不要人云亦云。当大多数人认为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无能表现时, 是否我们可以从其他的角度看到狐狸聪明的一面呢?诸葛亮才智过人, 却追求完美, 加上事事亲为, 54岁便因为过度劳累而命断五丈原;司马懿才智不及诸葛孔明, 却有自知之明, 很少与诸葛亮正面交锋, 活活拖死了事事亲为的诸葛亮, 此后还装疯卖傻夺取了曹魏, 也夺取了天下, 于73岁时才自然逝去[3]。诸葛亮的忠君、才华固然值得我们去赞赏, 其过分追求完美、过分事事亲为是否也应该值得我们去反思?司马懿不忠不仁、装疯卖傻固然可恶, 但其养精蓄锐、能伸能屈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狐狸可能是狡猾的, 但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件事上至少说明了其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因此, 当我们在遇到实在是办不到的事时, 或许可以学学狐狸“居然我不办到这件事, 这件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摘要: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最重要理论之一, 狐狸和葡萄故事是伊索寓言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本论文将简要用认知失调理论来探讨狐狸和葡萄故事, 并由此得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有其合理的一面, 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认知失调论,狐狸,葡萄

参考文献

[1]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 .

[2]伊索著, 王凡译.伊索寓言[M].万卷出版公司, 2009 (1) .

探寻葡萄背后的故事 篇3

进入科普中心后,参观者看到的将是利用灯光和音乐营造的一个和室外截然不同的葡萄世界。艺术和现实交织,真实与虚构融合,而葡萄的神奇之旅也由此正式开始。

神之赐予—葡萄的生命奥秘

记者首先来到生命主题区,在这里探索葡萄的生命奥秘。葡萄,有“水果之神”的称号,是最古老的水果之一,甚至在恐龙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这一切给葡萄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漫长的历史中,它在众多宗教中都有着象征意义,人们拿它来祭祀天神和祖先,作为一种高贵的象征,在古人心中是不折不扣的神之赐予。现在世界各地依然流传着与葡萄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民俗和传说。而且葡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同品种的葡萄形态色泽各异、全身是宝,唯有“神奇”二字才能概括它的特质。

在这里,游客将穿梭时空,进入各个时代,了解不同时代的葡萄文化,以及葡萄的神话与传说,从神奇的葡萄、葡萄探秘、葡萄家族和葡萄的利用价值四个方面逐渐走进葡萄的世界。

一株百年历史的葡萄树,是本展厅中最为惊叹的展品。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见的柔弱的葡萄藤,在它的枝叶之间,无声地诉说着百年的风霜与沉淀。

穿行时空—葡萄的传播历史

接下来,记者走进历史主题区,本展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以及中国和世界两个层面,全面生动地讲述了葡萄的传播历史、葡萄的起源地、世界葡萄和中国葡萄的栽培历史以及世界葡萄主产区等内容。记者了解到,葡萄作为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起源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连片地区,并随着大陆的漂移和人类的栽种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我们看到了反映葡萄内涵的互动展品及展区场景,据介绍,这些是沿着葡萄栽培技术的传播路线,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而设计的。

在葡萄起源地,展区内所播放的关于葡萄起源的多媒体影片完美地呈现了葡萄起源的时代。参观者可以看到森林中的一株原始葡萄不断向上攀援,和大自然中的不利条件作斗争。展区内的化石及不同时期的葡萄模型都代表了不同时代葡萄的自身进化与演变的过程,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伟大。

世界葡萄栽培传播历史区域的多媒体影片,展现了葡萄的传播过程,使参观者能够亲身感受到葡萄传播路线和推动葡萄栽培传播的力量。

发展之翼—葡萄科技的力量

科技主题区主要从葡萄品种繁育技术、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保鲜加工技术以及葡萄科技专家风采等方面介绍葡萄科技的力量。在展示形式上,将利用实物模型、活体植株、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提供互动与体验式的科学实践情境。

据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的聪明和智慧体现在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对事物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葡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葡萄品种的更新换代,而好的品种是由人培育出来的,这背后就隐藏着葡萄育种技术的蓬勃发展。此外,运用智能装备进行葡萄园管理,不仅减少了种植者的体力劳动,而且将葡萄管理变成了一种科学可控的过程。

在本展厅中,游客会看到一株葡萄与疾病和虫害之间的斗争,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在自己家中种植一盆好看的盆景葡萄,还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葡萄种植的飞跃发展。在葡萄品种繁育展区中,多媒体影片“葡萄的遗传密码”将会揭秘葡萄自身遗传变异的秘密。

加工时代—葡萄的产业链条

在产业链条主题区,记者了解到葡萄的产业链条、葡萄的生产管理、葡萄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无公害产品和有机葡萄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该展厅对葡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介绍,并利用现代葡萄生产基地微缩模型及动力控制系统向游客展示现代葡萄基地葡萄生产及配送的全过程。

随着葡萄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葡萄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生产、贮藏、运输、加工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葡萄产业链条的最终成果是琳琅满目的葡萄产品,如今葡萄产品不仅是新鲜水果、葡萄酒和葡萄干,依靠现代科技,已经出现了葡萄籽油、葡萄美容面膜等深加工产品。

展厅的最大亮点是一个互动体验区,在这里,可以利用触摸屏、方向盘、操纵杆等互动体验设备,在游戏中体验葡萄园3D虚拟漫游的乐趣,同时还为小朋友设置了一个体验葡萄种植、采收、加工等过程的游戏,让小朋友可以在电脑和屏幕上操纵一株葡萄的生长发育、加工、贮存、运输的全过程,增加其对于产业链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

品格魅力—葡萄酒文化传承

最后是文化主题区,该展厅包括四个区域,分别介绍了世界葡萄酒历史、礼仪以及葡萄酒与艺术、葡萄酒庄和葡萄酒与葡萄酒品鉴。大约距今7000多年前,在古波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今天葡萄酒的雏形。最初的葡萄酒并不是人为酿造的,而是成熟的葡萄落到地上,经过氧化发酵,渗透出了汁液,这些汁液就是葡萄酒的雏形。如今,经过数千年的传承,葡萄酒已经不仅仅只是酒类的一种,还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礼仪,同时成为健康的象征。

在葡萄酒庄和葡萄酒展区内,有一个展示葡萄酒庄园自然景观的模型;在葡萄酒品鉴与礼仪区域,播放着葡萄酒的餐桌礼仪与服务过程的演示影片,配和着周围悠扬的古典音乐,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到葡萄酒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葡萄酒与艺术展区内,葡萄酒与绘画、音乐、雕塑、诗词等融合在一起,科学和人文的碰撞与融合在葡萄酒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葡萄的故事作文 篇4

又是一年秋天。院子里葡萄架上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吊在藤架上,紫的发亮发黑,分外诱人。一个个像仙丹似的,如果吃了一定会神清气爽。

“看我又大又饱满,你算什么,薄的像一片儿纸,我有甜美的果实,你有吗?”葡萄斜着眼讽刺着叶子,而叶子只是默默的听着,一声不吭。

“啪!”是一个小男孩,他看见葡萄成熟了,便高兴的手舞足蹈地向它们走去。葡萄们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往后退,可是根本没有用。它们想“难道我们的青春年华,就只能享受一天……”小男孩敏捷地把葡萄摘下却并没有吃,而是把它们一个个都当成了玩具,先后把他们当做了跳跳球,子弹。

而这一幕,那些叶子们早已熟视无睹。因为在往年,这个小男孩都会这么做。那些仍然还在藤上挂着的葡萄们纷纷为自己没被摘而感到庆幸。

第二天,那个小男孩儿走了出来。再次朝葡萄架走去,就在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小男孩撇撇嘴,又退了回去,可葡萄们却还是惶恐不安。

在雨水的拍打下,那些极细的枝条被雨水打断了,上面的葡萄也从半空中快速坠落下来,一串一串,在雨水的拍打下,最后变成了一堆腐烂发霉的废品。

新编故事:狐狸与葡萄 篇5

找呀,找呀,不一会儿,它来到了一棵树藤下。突然,一个圆圆的东西“咚”一下掉到了小狐狸的头上,小狐狸一看,呀!原来是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

小狐狸看着手中的葡萄,抬起头往上看,一串串透亮的葡萄诱人极了,馋得小狐狸口水直流。小狐狸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串葡萄,坐在大树下准备大吃一顿。

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小狐狸,千万不要吃,这葡萄可酸了。”小狐狸问:“你吃过吗?”“没有,不过我听别人说过。”小鸟说。小狐狸没有理睬小鸟,继续吃葡萄。

忽然,又从草丛中跳出来一只小白兔,它也急切地说:“小狐狸,千万别吃,这葡萄酸极了。”小狐狸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看这葡萄青绿青绿的,肯定特别酸。”小白兔说道。但是小狐狸并没有理会小白兔,直接把葡萄放入了口中,它刚刚吃下去就大喊:“好甜呀,这个葡萄真是好吃,大家快来尝尝吧!”

听到小狐狸的叫喊声,小动物们都陆续跑出来,尝了葡萄之后,大家都说:“葡萄真甜真好吃,谢谢小狐狸找到这么好吃的水果,并和我们一起分享。”

摘葡萄童话故事 篇6

关键词:葡萄锈病,葡萄果锈病,发病原因,防治对策

生产中,果农往往把葡萄锈病与葡萄果锈病两种病害混为一谈,导致防治不力,影响果品的产量与质量,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几年来,通过对葡萄园区大量观察、调查,对两种病害的危害特征、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先分述于后。

1 葡萄锈病

1.1 危害特征

葡萄锈病又称葡萄层锈病,是真菌类病害,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单个小黄点,后期病叶背面形成浅黄色夏孢子堆,靠近叶脉处较多,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干枯和早落。

1.2 传播途径

病菌在我地区以冬孢子越冬,病株侵染后产生夏孢子堆分裂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夏孢子长出芽孢,通过叶片气孔侵入叶片,形成菌丝,菌丝在细胞间蔓延,以吸器刺入细胞吸取营养,后形成夏孢子堆,潜育期7 d左右,再进行多次再侵染,到秋末又形成冬孢子堆。

1.3 发病条件

夏孢子萌发温度在8~32℃,适温为24℃,冬孢子萌发温度10~30℃,适温15~25℃,适宜相对湿度在99%~100%之间,因此,在雨季或夜间多露的高温季节,也是葡萄生长旺季,也是葡萄锈病发生的关键时刻,生产上管理粗放,植株长势较差的容易发生锈病。

1.4 防治对策

1.4.1 冬季清园及防治

结合葡萄冬季修剪,彻底清除病叶枯枝,集中烧毁。修剪后枝蔓上喷洒自制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45%的商品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1.4.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欧洲种系列抗病性较强,欧美杂交种抗性较差。目前,生产上大部分品种为中度感病品种。

1.4.3 生长季管理

要加强肥水管理,做到旱浇涝排,分期追肥,保持植株长势,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除喷洒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外,交替喷洒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每隔2周1次,连防1~2次。

2 葡萄果锈病

2.1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在葡萄果实上,形成条状或不规则锈斑,锈斑仅在果皮表面发生,致使果实表皮形成木核化组织,表皮细胞木栓化,造成锈果,严重时果粒开裂,种子外露。

2.2 病原

葡萄果锈病属于非病菌类病害,它是由茶黄螨危害造成的。茶黄螨,属蜱螨目路线螨科,除危害茶树、棉花、茄果类蔬菜外,还主要危害葡萄、柑桔、李子、菜豆等植物。茶黄螨以雌成螨在枝蔓缝隙内和土壤中越冬,葡萄上架发芽后,茶黄螨开始活动,落花后,沿果柄至花托转移至幼果上刺吸危害幼果。

2.3 茶黄螨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在室内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成雌螨长约0.21mm,椭圆形,体较宽,体背有一条纵向白带,腹面后足体部有4对刚毛,淡黄色至橙黄色,表皮薄而透明。成雄螨长约0.19 mm,足较长而粗状,第4对足胫,向内弯曲,远端1/3处有一根较长的鞭状毛。一年发生多代,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相对湿度80%~90%,因此,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危害幼粒,使果粒硬化、变脆、皮变厚,生长缓慢或停止。

2.4 防治对策

茶黄螨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极强,应特别注意早期预防与防治,加强虫情调查。在葡萄上架后,喷一次95%索利巴尔可溶性粉剂100~150倍液或2~3度石硫合剂,以杀灭枝蔓或土壤中的越冬雌成螨,在茶黄螨发生初期,一般应于5月中下旬~6月上旬喷施40%抗螨23乳油4 000~5 000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或35%赛丹乳油2 000~3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茶黄螨的发生与危害,从而减轻果锈病的发生。

摘葡萄童话故事 篇7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近郊就有这么一个小镇,一直被世人以童话世界来赞美。英国诗人拜伦称它为“灿烂的伊甸园”,英国作家罗伯特·骚塞则赞美它是“地球上最受庇佑的一处人居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为世界遗产,同时还为它特意创立了一个特别的类别:“风景文化类”,因为它的自然景观和它的历史建筑一样重要。

这个优雅迷人的小镇名叫辛特拉。

No matter how well it begins or ends, every fairy tale has a villain. In my storybook adventure in Sintra, a Portuguese town about 20 miles west of Lisbon, it was the hands of the clock. Roaming the 1)pristine grounds of castles high in the hills, I wished that time would stand still.

Fifty-three minutes was all it took to travel back several centuries. The train that pulled out of Rossio station, a major transportation hub in Lisbon, was filled with the 2)distractions of the modern age. It wasn’t until we had passed the 3)penultimate stop, where the only other passenger in my car stepped onto the platform, that the scenery started to feel 4)otherworldly. Staring out the window in 5)reverie, I marveled at the swirls of color whooshing past.

By the time I stepped off the train, all traces of Lisbon had disappeared. What greeted me were 6)hallmarks of 7)quaintness: a 8)smattering of restaurants and 9)mom-and-pop shops, pleasantly sleepy streets and a street clock as old-fashioned as they come. But despite the pleasant scene, I couldn’t help but stare into the distance, recognizing the steep slopes and explosion of greenery depicted in local postcards.

For centuries, the municipality served as the preferred hideaway for the Portuguese royal family. A heartbeat away from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Lisbon, the lush slopes provided the 10)aristocracy with a quiet, breezy escape from the city air. But it wasn’t until Ferdinand II, king of Portugal, arrived in the mid-1800s that the entire region became worthy of its current Unesco World Heritage status, with sprawling estates that showcase a millennium’s worth of architectural influences.

Sintra remains a crown jewel among the Portuguese regions, but two major developments have broadened its appeal for foreign travelers. Several new hotels, most notably the 18-room Sintra Boutique Hotel, which opened in the heart of town last year, and the return of a summertime 11)tram service from Sintra to Praia das Macas, a budding resort town with steep cliffs that overlook the white sand beaches along Portugal’s western coast.

寓言故事葡萄藤和老朽树 篇8

葡萄藤和老朽树

有一天,一株葡萄藤想独立自主,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于是它攀附到一棵衰朽的老树上。其他的葡萄藤都顺着农民竖的木桩生长,它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地问那株葡萄藤:“你爬到这棵老树上会有什么好处?它已经奄奄一息了,若是咔吧一声倒了,你可怎么办?”

“用不着你们担心!我要按自己的意志生活。”刚愎自用的葡萄藤无礼地回答。它仍旧缠绕住那棵老树,使劲向上爬,一心希望超过所有的葡萄藤,使自己嫩绿的枝叶接受到更充足的阳光、更丰沛的雨水。

但是它选中的这棵老树已年迈力衰,上面的许多枝叶已经枯黄,微风吹来,树干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折断的危险。

摘葡萄周记 篇9

汽车在江堤上开着,我开心地欣赏着江边的景色。江面上几只江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远处的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太阳,把江面照的波光粼粼,如同被人撒了一层钻石在闪闪发光。

来到葡萄园,我看到葡萄园的围墙是由密密麻麻的一层荆棘围起来的。葡萄园的里面养了很多鸡、鸭、鹅,我最喜欢其中的鹅。因为它长着一身白白的毛(只不过鹅有点脏),红红的嘴,和一双大大的脚。而且鹅一叫起来就“嘎——嘎——嘎——”样子非常可爱。

妈妈让我挑三串好的夏黑葡萄,我就在葡萄架上挑了三串很黑很黑的夏黑,让葡萄园的阿姨用剪刀剪下来,妈妈付了钱后,我就把葡萄拎上车。在车上,我实在禁不住葡萄的诱惑,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捏起一颗黑水晶般的葡萄放在嘴里,轻轻地嚼了嚼,感觉一股甘甜直入肺腑。这种夏黑葡萄真甜啊!我的舌头都快被甜化了。

纪俭:“葡萄王”缔造葡萄神话 篇10

纪俭,陕西户县人,农艺师,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户太系列葡萄发明人,被誉为“葡萄王”。

果农砍树,立志研究不裂、不落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秦岭北麓的户县、长安一带农民栽种的葡萄出现严重的裂果和落粒现象,鲜果供应期短,大量集中上市后,一斤葡萄仅卖8分钱,许多人忍痛砍掉了葡萄树,原来 1 万多亩的种植面积仅剩下2千多亩。时任户县葡萄研究所所长的纪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怎样让老乡不再砍葡萄树?那只有让葡萄不裂果、不落粒。

于是,他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承包了100多亩太平河荒滩地种植葡萄,创办起太河园艺场,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果农寻找另外的出路。为了搜集大量葡萄种植技术,他南下江浙,北上齐鲁,西奔新疆,东跑晋豫,恳拜专家教授,引进了国内外30多个葡萄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研究。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详细掌握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及葡萄在不同时期生长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可是葡萄裂果和落粒问题却一直都没有解决,于是他又把目光瞄向了野生葡萄,他发现野生葡萄一直到果子只剩下果皮的时候仍然不裂果、不落粒。受到启发的他跋山涉水收集野生葡萄品系,选择性地进行改良与嫁接繁育,很好的解决了葡萄裂果、落粒问题。

正当研究有所突破的时候,纪俭的爱人病倒了,经医院检查妻子被确诊为骨髓炎。按上世纪80年代的医疗水平,骨髓炎可以说是不治之症。为了把妻子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纪俭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葡萄研究资金方面也就捉襟见肘了,不能够买品种来研究那就研究理论,他就把办公室搬到了病房,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学习理论。

1989年4月,妻子病愈。同年7月纪俭的葡萄新品种问世,比国内其他的品种早熟了20天。当时一碗面只卖2毛钱,而他的葡萄批发价就卖到了2元一斤。

付出得到收获,葡萄一年结了五次果

1994年纪俭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挂耐贮运、一年可结三次果的葡萄新优品种“户太8号”。1996年“户太8号”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准予在适宜地区种植推广,为我国的葡萄优良品种增添了一枝新秀。一年后,他的研究成果竟然又一次上了一个新台阶,结五次果子的新品种横空出世。陕西科技局邀请全国专家到他的农场考察,在这次考察中纪俭才知道葡萄多次结果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并没有培育出来这样的品种,自己是第一个培育出多次结果葡萄的人,同年他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年能结五次果?不可理喻!”这是日本葡萄爱好会理事长、葡萄协会副会长泽登芳在1998年来纪俭农场考察前说的话,在登上飞前还打电话核查,可带着15人组成的考察团的他在看了纪俭的葡萄后不禁由衷的赞赏。2005年他先后两次到纪俭的农场考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来中国三十余次,走遍了中国,今年到户县两次,户太品种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好的葡萄品种,户太葡萄是葡萄改良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亚洲系品种的佼佼者,为我们树立、稳定亚洲系品种的世界地位及品牌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有可能成为世界品牌。”

回国后,泽登芳发表了多篇关于“户太”葡萄的研究论文,对于结多次果技术予以很高的评价。目前,“户太”品种已经在日本种植。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葡萄专家对“户太8号”葡萄的优良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法国园艺家品尝了“户太8号”后亲笔留言:“真正的葡萄在西安。”2007年7与28日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女士也来到户县葡萄示范园参观。

纪俭研制的“户太8号”品种以其优质、高产、抗病、一年可多次结果、丰产性好、鲜食加工兼用的特性而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目前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已达30余万亩。鲜果以其优良的品质,醇香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鲜果销售供不应求。有关专家预测,“户太8号”以每年数十倍的速度迅速扩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他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前促后控”的科学培育技术,在一次果开花期和开花期之前,尽量促进新梢、新叶的生长,而开花期之后,则要适当限制新梢、新叶的过度疯长,达到果实品质好,产量高的目的,且能做到人为地控制多次果的生长和产量。这一培植法解决了葡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在营养转换期因气候等原因造成的激烈竞争和坐果率不高这一难题,是葡萄栽培上的一次创新,比国际传统的栽培技术省工省事,栽培简单,易管理,且能丰产质优,葡萄产量是国际平均产量的几倍。年亩产可达2500到3000公斤以上,且品质特别好,每年7月11月都有鲜果不断上市,鲜果供应期可达4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就是在8月份的户县想买到地道的“户太8号”葡萄也不容易。

对于“户太8号”葡萄及其配套栽培技术,2001年陕西省农业厅在成果鉴定意见中指出: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把多次果葡萄生产化、商品化,是葡萄栽培史上的一大贡献;在葡萄多次结果和无核化栽培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又培育出“户太9号”,2000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户太10号”正在选育提纯中,从而形成“户太”系列葡萄新优品系。2003年吐鲁番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来到纪俭的研究所商讨引进户太葡萄种植事宜,这让纪俭感到意外,同时又十分高兴。“吐鲁番也要种植我的户太,让我有点不可思议。”纪俭说,原来吐鲁番的葡萄也裂果、落粒,且一年只能一熟。

挑战颠峰,制造中国冰葡萄酒

在完成了葡萄不裂果、落粒和早熟、多结果的课题后,纪俭再一次挑战起了冰葡萄酒这一行业颠峰课题。

据说冰葡萄酒来源于1974年调皮的冬季,德国Franconia地区突然遭遇一场早霜,秀色可餐的葡萄眼看即将毁于一旦,心痛得手忙脚乱的果农们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匆匆把半结冰的葡萄榨汁酿酒,结果居然酿出了一种风味独特于其它葡萄酒的酒品。欣喜之余,当地人就把这种酒叫做冰葡萄酒。冰葡萄酒虽源自德国,却以加拿大的冰葡萄酒最负盛名。冰葡萄酒是葡萄酒中的上上极品,由于其独特浓郁的甜香醇厚风味,加上繁复、严谨、漫长的酿造过程使其身价倍增,酿制冰葡萄酒的葡萄必须在零下8到13度的天气采摘,葡萄在这个温度可以获得最理想的糖度和风味。这时的葡萄产量极低,往往一整棵葡萄树也仅能生产一瓶冰酒,因而被誉为“液体黄金”。

冰葡萄在高纬度地区种植才能酿制冰葡萄酒,纪俭是把冰葡萄种植在中纬度的第一人,并创造了鲜食葡萄与冰葡萄酒同时生产的国际先例。经加拿大的专家鉴定,纪俭做的冰酒比加拿大冰酒白藜芦醇含量还要高,各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10月17日,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北京祥康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乡村冰酒俱乐部有限公司三方在北京举行了签字仪式,成立了北京尼亚加拉冰酒俱乐部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经营“户太”冰葡萄酒。

从选育葡萄新优品种、研究栽培技术,到进行葡萄的深加工,纪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奇迹。“葡萄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摘葡萄童话故事 篇11

1 进口葡萄酒较快增长的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海关总署资料统计显示, 2010年我国进口葡萄酒 (含原酒) 总量为30.5万千升, 比上年增长62.8%, 占我国葡萄酒产量近1/3。进口葡萄酒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市场得到较快增长, 笔者分析认为,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 随着中国消费者可支配的资金收入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特别是高端人士不懈的追求。葡萄酒由于健康、保健宣传的不断深入, 以及其高雅、品位的身份象征, 已经成为高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流行元素。而进口葡萄酒一直以来对中国市场的不懈投入, 宣传自身独特的品牌文化和饮食方式, 极大地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追求时尚的要求。

1.2 国产酿酒原料的缺乏和国外葡萄酒的过剩

中国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因受酿酒葡萄基地种植面积及生产周期和产量的限制, 原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葡萄酒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国外的葡萄酒产销情况看, 目前世界葡萄酒每年的过剩量在400万千升左右, 加上后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葡萄酒商纷纷盯上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并竭力耕耘。世界葡萄酒年人均消费水平为7升, 而中国年人均消费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我国葡萄酒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以及市场发展空间, 引起了全球葡萄酒厂商的关注, 自然也带动了进口葡萄酒的快速增长。

1.3 进口葡萄酒性价比总体优于国产葡萄酒

由于国外严格的葡萄酒生产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和历史悠久的产品质量分级制度, 葡萄酒总体质量要好于国内葡萄酒, 又由于我国进口关税逐年降低、原酒价格不断下降, 以及葡萄酒高利润的利益驱动, 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纷纷采取进口葡萄原酒和成品葡萄酒, 以弥补原料的不足。在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质量总体优于国产酒的进口葡萄酒风行中国市场也就成为必然, 特别是原瓶进口葡萄酒更是呈较快增长之势。

1.4 进口葡萄酒进来的不只是葡萄酒, 还有文化

法国酒在中国畅销, 主要就是消费者普遍认同法国有着生产优质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和浪漫的葡萄酒文化。而这种文化是通过不断地传播而实现的, 我们所看到、听到的, 无论是品鉴活动、饮食搭配、休闲文化, 以及收藏拍卖活动, 都是国外葡萄酒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 对于处在成长的中国消费者来说, 在那么多热心和无私的葡萄酒推广、文化鉴赏活动的潜移默化中, 接受了国外成熟的葡萄酒文化, 自然也带动了市场的繁荣。

2 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影响

在进口葡萄酒汹涌的冲击下,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暴露出很多问题, 特别是原料基地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不容置疑的事实。而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带来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 甚至在动摇中国葡萄酒工业的根基, 必须引起业内各界高度关注。

2.1 用进口原酒代替基地建设, 使我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加入WTO后, 关税逐年降低, 从2005年1月1日起, 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 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从2006年7月1日起, 葡萄酒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 (施行) 》, 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香港和澳门地区更是从2010年3月起相继对葡萄酒实行零关税。关税的降低, 加上国外大都对酿酒葡萄种植给予一定的农业补贴, 使进口葡萄酒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速度较快, 连续多年呈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但由于我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时间晚, 基地建设又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 现有原料基地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再者, 中国的土地政策因素和企业急功近利的“逐利”行为, 企业在葡萄原料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不重视, 葡萄酒生产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在基地建设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葡萄酒生产企业根本不去建设基地, 而直接选择成本低于国内原酒的进口葡萄原酒, 以保证自身品牌市场的供应, 赚取高额利润。如此循环, 将使葡萄酒企业越来越对进口原酒形成依赖, 长此以往, 必将严重损害我国酿酒葡萄种植产业, 引发“果贱伤农”砍伐葡萄树的悲剧, 这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我们没有自己的葡萄原料供应之后, 进口原酒就会轻而易举掌控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命脉”。

2.2 灌进“洋酒”的葡萄酒产品, 使中国葡萄酒失去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企业选择进口葡萄原酒进行分装, 从成本上、质量上看, 更划算、更有保证。于是, 一些葡萄酒企业就给“洋酒”穿上了“中国葡萄酒”的外衣。这样灌装后的葡萄酒产品不可避免地带有进口酒的风格、口感与口味, 根本无法体现中国葡萄酒产区应有的风格个性。消费者喝惯了这样的酒, 再喝原瓶进口的葡萄酒时, 更易接受。而我国葡萄酒产业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投入, 果农盲目求高产, 葡萄园种植管理不到位, 造成了国内葡萄原料质量水平与产量要求都“差强人意”的恶性循环, 两相对比之下, 必将给我国葡萄酒产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2.3 进口葡萄酒的文化渗透, 已经对我国葡萄酒形成“围城之势”

一直以来, 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葡萄酒主产国, 在中国不遗余力地常年举办一些产品品鉴和文化推广活动。目前, 在中东部各大中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许多进口葡萄酒专卖店, 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市场调查也发现, 进口葡萄酒经营进入门槛低、利润高, 使涉足和准备涉足这一领域的业内外商家越来越多, 甚至国内许多葡萄酒龙头骨干企业也在经营着进口瓶装葡萄酒。在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大中型超市, 我们可以看到进口瓶装葡萄酒的价格, 与国产葡萄酒产品价格相差无几, 有的比国产酒还便宜。目前, 在总量上虽然进口葡萄酒无法与国产葡萄酒抗衡, 但葡萄酒高端市场基本被进口葡萄酒所垄断, 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葡萄酒的主流消费市场, 培养出一大批忠诚的消费群体。

2.4 进口葡萄酒质量隐患, 对我国葡萄酒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

近几年来, 每年都有质量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出不合格进口葡萄酒的报道。例如:2006年, 宁波检验检疫局对一批德国进口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白葡萄酒作了退货处理, 深圳口岸也因二氧化硫超标对澳大利亚红葡萄酒发出警示通报;2009年2月, 广东省经贸委和相关部门对广州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葡萄酒的抽检结果显示, 进口葡萄酒合格率较低, 近1/3不合格, 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之一是超量使用防腐剂 (山梨酸或山梨酸钾) 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2010年1月, 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判定一批意大利进口葡萄酒检出山梨酸成分, 依法对该批葡萄酒作出退运处理。另外, 进口酿酒葡萄原料被农药和化肥污染的危险依然存在。2008年11月, 法国环保协会 (MDRGF) 发表公报指出, 从欧盟5国提取的124种餐桌葡萄样品, 其中123种显示含有杀虫剂残留物, 其中某些杀虫剂是欧盟禁止的。此事震惊了欧洲社会。目前, 国内很大比例的进口葡萄酒供应商大多是做葡萄原酒进口, 将原酒运到国内进行灌装贴牌销售。而国外葡萄酒生产商是不会将顶级的好酒当成散酒出口到其他国家, 只是将一些一般或低劣的过剩原酒卖到中国, 质量低下且又要经过远洋长途跋涉的进口葡萄原酒, 其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3 我国葡萄酒产业应对进口葡萄酒的措施

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蚕食”,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醒, 中国葡萄酒产业需要各个层面不断维护与提升, 保证我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

3.1 扎稳根基, 老老实实建好酿酒葡萄基地

葡萄酒质量好坏, 先天在原料, 后天在工艺。目前, 中国在酿酒葡萄种植和品种等方面, 品种过于单一, 红色品种中超过60%为赤霞珠, 白色品种中超过70%为霞多丽, 造成我国葡萄酒产品特色不突出, 同质化现象严重, 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强烈冲击, 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根基就是要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 制定出全局的、科学的、合理的战略规划,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选择适宜葡萄种植品种, 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模式, 提升原料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体系, 提升酿酒葡萄品质, 打破制约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 才是今后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重中之重。特别是要通过适当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点, 建立葡萄品种差异化, 建设具有明显产区特色的酿酒葡萄基地, 达到提升葡萄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突出产区特色的目的。

3.2 尽快建立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应该提高国内葡萄酒“生产许可证”的准入门槛, 提升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 取消或严格以贴牌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葡萄酒, 确保葡萄酒生产和流通安全。同时, 还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打击假冒伪劣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使我们的葡萄酒产品管理有章可循, 规范有序发展。各个产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措施, 加大对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市场监管的力度, 保证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 按照中国的相关标准对进口葡萄酒加强

摘要:进口葡萄酒近年来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我国不断“攻城略地”, 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本文分析了进口葡萄酒较快增长的原因, 以及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带来的影响, 提出了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四项应对措施。

摘葡萄作文 篇12

那天,阳光格外明媚。爸爸带着我们去鸿山葡萄园摘葡萄。一到葡萄园,哇!好大一片园啊,放眼望去看不到边,绿油油的熠熠闪光的叶子下掩藏着许多和我们一样来采摘的身影。只见葡萄有好多种颜色!红色、紫色、青色……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眨着小眼睛,一闪一闪的,像在给我们打招呼呢!

看着这些葡萄,馋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 摘下一颗马上送进嘴里,轻轻一咬,那甜甜的汁水马上涌出,在嘴中蔓延开来,好甜,还是我最喜欢吃的无籽葡萄,那味道真令我回味无穷,让我吃了还想吃。 头顶上的葡萄闪着诱人的光芒,仿佛争先恐后地在向我招手。我赶紧拿出葡萄园专为我们配备的剪刀和篮子,迫不及待直奔园里面,顺手剪了一串葡萄,只听“噗通”一声,葡萄落地了。唉,我忘了用手接着。“那串葡萄最黑,就选它吧!”我这次小心翼翼地用手托住葡萄,踮起脚尖,看准茎后用力一剪,葡萄应声而落,沉甸甸﹑水灵灵的葡萄躺在了我的手中,此时我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一颗,赶紧放入篮中。我们再一直往里面走,熟透的葡萄越来越多,看见后忍不住马上又剪下一串来,再看看前面摘的葡萄,和刚剪下的葡萄一比,便后悔不已,还是这串好啊!不知不觉,篮子已经变得沉甸甸的。

摘葡萄童话故事 篇13

关键词:葡萄,有机无机生物肥,产量,品质

近年来, 果园中有机肥的投入数量和比例逐年降低, 且果园施入的有机肥中, 80%以上是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和未腐熟的畜禽粪便, 因此导致了果树产量不稳定, 品质低下, 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及土壤养分不平衡等问题, 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烧根死树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果树产业的良性发展。对此, 利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配合适量氮磷钾化肥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不同品种的葡萄产量、品质及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进行研究, 为葡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在苏家屯乌金沟村葡萄园内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棕壤, 有机质1.2%, pH5.51, 全氮0.44g·kg-1, 速效磷21.4mg·kg-1, 速效钾98.5mg·kg-1。

1.2 材料

供试葡萄品种为三至五年生晚红、藤稔和意大利。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设两个处理, 处理1:施用以生物有机肥为主, N-P-K为6.5-5.0-6.5的有机无机生物肥0.8kg·株-1;处理2:常规施肥, 施用复合肥 (N-P-K为12-6-7) 0.8kg·株-1, 分别于葡萄上架后、花前、坐果后、着色前平均施入, 每次施0.2kg·株-1, 施肥后立即灌水。每小区8株, 重复5次, 顺序排列。

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于4月下旬, 取延长枝上部往下数5, 6片叶, 每处理取100片叶, 称取叶重, 洗净烘干后分析氮、磷、钾、钙、镁、铁、锌及硼养分含量。果实采收时调查单株产量、穗重, 每处理取20个果分析糖、酸、VC含量。

叶片全氮含量采用H2SO4-H2O2消煮后, 凯氏法测定, 全磷含量采用H2SO4-H2O2消煮后,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 全钾、钙、镁、铁、锌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效硼含量用甲-亚铵比色法[1]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PAL-1型数显测糖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NaOH滴定法测定;VC含量用2, 6-二氯苯酚吲哚染料滴定法测定[2]。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无机生物肥对葡萄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试验结果 (见表1) 表明, 与对照相比, 有机无机生物肥有明显的培肥土壤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全氮含量增加的趋势较明显, 藤稔和意大利品种分别增加0.026和0.022百分点 (P<0.05) ;有效磷含量增加的趋势明显, 藤稔和意大利品种分别增加43和14mg·kg-1 (P<0.05) ;速效钾含量增加的趋势明显, 藤稔和意大利分别增加35和30mg·kg-1 (P<0.05) ;钙含量总的看来显著增加, 各试验点的增加幅度为125~400mg·kg-1;镁、铁的变化不规律, 锌比对照低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容重除藤稔葡萄试验点变化不大外, 晚红和意大利品种与对照相比降低0.063和0.053g·m-3。说明, 有机无机生物肥对土壤养分有活化作用, 能改善土壤结构, 协调土壤水、肥、气、热, 提高土壤肥力。

2.2 有机无机生物肥对单粒重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葡萄品种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后, 其产量和单粒重明显增加 (见图1、图2) , 与对照相比, 晚红葡萄产量增加17.64%, 单粒重增加18.80%;藤稔产量增加11.11%, 单粒重增加19.22%, 意大利葡萄产量增加6.56%, 单粒重增加32.05%。

2.3 有机无机生物肥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的果实品质明显提高 (见表2) , 3个品种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 提高了1.77~2.87百分点;3个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均较对照略低;3个品种的葡萄固酸比均表现为有机无机生物肥处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P<0.05) , 提高34.1%~43.7%;VC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提高0.19~0.34mg· (100g) -1;口感评价表现为生物有机无机肥的果肉硬度大, 果实口味偏甜, 风味变浓。

2.4 有机无机生物肥对葡萄叶片营养的影响

表3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葡萄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后, 葡萄单叶重比对照增加8.46%~14.55%;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叶片氮、磷、钾养分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有机无机生物肥处理的Fe、Zn含量显著增加。

3 结论

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改良碱性土壤, 降低pH, 分解释放被土壤固定的养分, 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促进葡萄根系吸收养分, 效果显著。施用有机无机生物肥明显增加了葡萄产量和单粒重, 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固酸比提高了34.1%~43.7%, 果实VC含量有所提高, 果肉硬度大, 果实口味偏甜, 风味变浓。

参考文献

[1]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上一篇:济阳县实验中学宣传方案下一篇:难忘蝴蝶兰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