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论文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年科技论文

青年科技论文 篇1

为了迎接2011青年科技论坛,为此我部门拟出以下策划!活动主题:“绿色科技、环保生活”

活动背景:新学年伊始,在前几学年科技工作的传承下,为了调动我院莘莘学子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意, 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拓宽同学们科技的知识面,让同学们真正的感受到科技就是力量,我们将再次举办此次“青年科技论坛”!

一.活动内容及相关工作安排:

1.举办一场科技讲座,邀请我院&&老师(待定)为我们开设一场科技讲座。老师由我部门部长焦艳星负责联系。

2.举办一场以“绿色科技、环保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二.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我们将与汽车学院科协、应用技术学院科技联合举办。其中初赛和科技讲座由各学院自行举办,最终各学院拿出决赛参赛名单,一起举办决赛。我院初赛时间2011.11.4(暂定),科技讲座将安排在科技周2011.11.11(暂定)决赛2011.11.17(暂定)。

三.活动开展

(一)、会场确定

科技论坛以及后期讲座的地点我们都将确定在多媒体教室,教室的申请和前期的布置由科协后勤部负责,负责人后勤部部长尹洪鑫。活动开始之前要保证会场的清洁和评委纯净水的提供,还有扩音器的准备,会后清理会场,保证其清洁(由科技部干事黄小川负责)。

(二)、相关人员的通知

活动时间地点确定之后,由科技部干事温燕负责通知参赛选手。活动自19:00开始,预计21:00结束,持续时间2小时。通知要提前一天,主要是参赛选手、评委、主持人以及相关负责人,并且负责关于人员方面的紧急事宜,负责人科技部干事温燕。

(三)、活动宣传

本次活动宣传主要方式为海报的张贴,负责人学生会宣传部部长韩玉莲。活动(初赛、科技讲座、决赛)开始前三天,在校园内张贴一张我们活动的海报,内容包括活动名称、时间地点、活动负责单位。在活动开始时,教室外也同样张贴一张海报,内容如上,以及黑板的设计,黑板设计在开始前半小时内完成,相关活动联合后勤部进行。

(四)、新闻工作

活动进行时,科协新闻部负责拍照,以及会后新闻稿的撰写。拍照要全面,新闻稿要注明上课老师、课题和组办单位等,突出活动的重要性和活动进行的大概历程,和活动所起到的积极影响等。同时会后联合院新闻部,将其加入到院报内容之中,负责人科协新闻部部长许峥。

(五)、活动大概流程

1、待一切都布置完整人员到齐后,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首先,主持人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活动内

容老师、评委和参赛选手。

3.活动正式开始,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演讲

4、最后,主持人致谢词,活动结束;

5、工作人员清理现场,确认公物无损坏。

四.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必须在参赛前一天(2011.11.3)将稿件和ppt交到科技部委员魏珊处,并进行抽签决定参赛顺序。

2.参赛选手到达会场后,根据抽签序号依次上台演讲。

3.要求参赛选手着装整齐,仪表大方。

4.演讲限时8分钟, 超过8分钟时有提示(由科技部干事张晓楠负责计时提醒)。

5.要求选手用普通话,语言表达生动流畅。

五.评分规则:

演讲评分标准,分内容思想、语言表达、仪态表情、综合印象四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值即为选手最后得分。

1.内容思想: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2.5分。要求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脱稿演讲者评委可适当加分。

3.仪态表情:1.5分。要求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

4.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六.评委成员:

邀请学办老师和各二级学院相关干部(人员名单待定,由科技部部长焦艳星负责)

七.奖项设立:

本次比赛根据综合得分高低,评出一等奖 2名,二等奖 3名,三等奖5名,颁发奖状。

八.活动时间一览

参赛选手的通知:2011.11.3(提前一天)

会场的布置:18:00(提前一个小时)

各位负责人到场时间:18:00(提前一个小时)

活动开始时间:19:00(特殊情况可延时)

活动结束时间:21:00(预计如此)

九.注意事项

各负责人一定要确保自己负责的工作顺利到位,以及各工作范围内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鉴于届时到场同学较多,所以负责人要确保会场的安全和秩序,各部门除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一定要协助各部门的工作,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特别提醒:科技部委员高超去申请300张科技学分单,结束时发给到场同学(游鹤华)。

十.活动相关人员和组织:

此次科技论坛活动由院科技部全程负责,院科协进行协助,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院科技部部长焦燕星***

科协会长韦清臣***

科技部委员高超***

青年科技论文 篇2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中组部“万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从国家科技部《关于公布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4]71号) 中获悉, 太原市4名中青年科技人才入选2013年度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分别是中北大学的刘俊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的李文英教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房倚天研究员、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刘承志教授。目前太原市科技局正在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部及山西省科技厅的安排, 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4]72号) 文件的要求, 积极组织开展2014年度优秀人才申报推荐工作。

青年科技创新汇起飞梦想 篇3

走进798包豪斯广场,众多参展科技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宝贝,在广场上热情“摆摊儿”,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体验类项目的摊位前更是排起了长队,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穿越到了虚拟世界,大呼过瘾,家长也在孩子的快乐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每个人都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科技带来的新奇世界。此次展览除了吸引广大科技爱好者之外,也有不少科技企业前来“寻宝”,洽谈合作。

据悉,2016青年科技创新汇由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国际高端商务人才发展中心、共青团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本次活动围绕“起飞梦想”主题展示创新创意产品作品,分别设置了工业设计及创新创意展、先进制造展、信息技术服务展、中国好技术展以及高校创新创业展5大展区,参展产品全部属于创新创意类。

据主办方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介绍,青年科技创新汇现在已经成为了朝阳区科协的特色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3年,3年来累计受众超过5万人次,服务了科技创新企业近千家。作为朝阳区科协的特色品牌活动,青年科技创新汇营造出了浓郁的创新氛围,传递了积极创新的精神,搭建了创新技术与企业的合作桥梁,促进了科技创新项目与企业的合作和市场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青年科技创新汇用其不断创新的思维为建设科技朝阳、北京科技创新之都和创新型国家贡献了一份力量。

青年科技论文 篇4

序 言

“科技北京”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理念。要通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快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北京”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项长期社会实践。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环境氛围,实现共建共享。“科技北京”还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文化特征。要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鼓励创业、鼓励创造的城市精神,激发全社会的活力。

青年是建设“科技北京”的生力军,在建设“科技北京”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实现发展符合青年的根本愿望。北京为青年施展才能、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站在世界城市的高度推动首都建设需要青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为祖国科技腾飞而奋斗”。在积极投身“科技北京”建设的进程中,首都青年要把握机遇,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大胆创造,努力在“科技北京”的建设中大有作为!

建“科技北京”,做创新先锋,这是首都青年的庄严承诺!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倡导创新创效、促进创业就业、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发展环境、共享科技成果为重点,通过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广泛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科技北京”建设,发挥生力军作用,并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推动北京向世界城市目标发展。

二、行动目标

(一)青年科学素养和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加强青年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等先进理念深入青年,青年整体科学素养显著提高。鼓励青年自主创新和依靠创新进行创业,引导青年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业,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创新文化氛围,青年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培养青年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青年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在青年中广为传播和树立,并辐射到全社会。

(二)青年创新创效和创业活动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通过更好地引导和服务,使青年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和开展创业活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青年的创新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青年的科技成果更加丰富,成果的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青年创业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从而促进首都高新技术产业更加蓬勃发展,推动首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最终让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更多实惠。

(三)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取得显著成效。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社会各方面对青年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关注与支持,积极引导青年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成长成才。积极营造适宜的实践环境,推广青年自主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提供更多政策方法指导和资金物资支持,促进更多青年学习和尝试创新创业。积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全市

形成引导、组织、服务、支持青年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的多部门协作模式,集成各相关政策加强对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和保障。

(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果。进一步增强人才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和改进青年人才培养和服务工作,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使北京的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集聚,各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创新型人才大量涌现,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发奋成才、争当人才,全社会都更加尊重人才、善待人才,首都青年人才工作得到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三、行动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青年成长成才的普遍愿望和基本规律,坚持以服务促引领,通过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的组织发动,充分调动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青年在“科技北京”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得发展。

(二)坚持科学实施。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科技北京”建设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深入研究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现实要求,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对青年进行科学指导,做到统筹兼顾、与时俱进。

(三)坚持注重实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建立工作量化标准,把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促进团的组织和事业发展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主要任务

(一)青年科普实践行动

1.大力培养青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深入开展学术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年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理性精神、求真精神、协作精神、开放精神和实践精神,引导青年吸收科学文化遗产,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善于理性思考,坚持求真求实,培养青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宝贵品质。

2.积极引导和组织青年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建设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宣传科学理念和科学技术,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科技社团开展“科学商店”、“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等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普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

3.全面开展青年科技品牌活动。继续办好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北京青年学习节等已有品牌活动,不断巩固青年科技活动阵地;积极创新青年科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设计开展北京国际青年科技节、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活动,加强首都青年与国内外青年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二)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1.鼓励各行各业的青年进行创新创效。以深入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成果评比活动、展示活动、宣讲推广活动为载体,借助征文、演讲、展览、研讨等形式带动各行各业的青年踊跃参与创新创效,为生产经营做贡献,在创新创效中增收致富。继续办好“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未来杯”中学生科技创意作品竞赛,拓展青年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吸引全市青年学生开展学以致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2.支持青年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现青年创新创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倡导青年围绕节能环保等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充分利用北京现有的24家大学科技园、8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业孵化资源,推进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的开展。同时,设立北京青年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支持种子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面资金投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系;同时,打造青年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指导、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和成果交易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技术创新能力且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实现自主创新创业并把企业做大做强。

3.推动青年积极参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适合青年的产学研结合的知识创新模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青年产学联盟”,鼓励青年走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生产研究,实践所学知识,参与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昌平青年创业示范园和石景山青年创业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大学科技园、区县科技园发展并建立青年自主创新创业基地,为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三)青年创业就业行动

1.完善青年创业就业促进工作体系。筹建北京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完善工作制度,统筹协调与已有团属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分工,积极与相关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实施各类支持项目,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创业人才,扶植一批成功青年创业企业。

2.建设青年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和维权平台。积极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科技创新创业援助、就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和青年创业就业成功率。开展青年创业就业维权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举办专题法律讲座和培训,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援助。

3.完善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青檬夜校、青檬网校)的公益培训功能,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扩大青年受益面。市级团组织每年培训300名青年创业带头人,区县局级单位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每年培训创业青年10000人,并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团组织和企业、学校等系统青年创业培训体制。同时,广泛发动并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和创业体验活动,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青年以及外来务工青年参与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整体提升青年创业就业能力。

4.深入开展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方面、多领域、多形式创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将见习基地稳定在1000家左右,每年提供见习岗位20000个。加强对见习基地的规范化指导和要求,提高见习岗位的上岗率和见习后的就业聘用率,加强首都学校战线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做好见习岗位信息发布、见习基地进校园、见习协议签署、人身意外保险购置等服务和保障工作,大力推广见习经验,吸引和保障更多青年参与见习。积极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创建见习基地,鼓励青年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见习。

(四)青年科技人才行动

1.建设“北京青年科技人才数据库”。开展创新型拔尖青年人才标准的研究,科学定位青年科技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认定标准,以此为基础,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北京青年科技人才数据库”,完善吸纳、更新、发布、评估功能,形成“百、千、万”的青年科技人才信息体系,把握北京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状况和规律,为北京科技人才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2.大力吸引凝聚青年海外科技人才。筹建北京青年海外学人中心,整合、构建北京青年海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服务青年海外科技人才的政策、制度环境,建设长效服务体制与机制,鼓励青年海外科技人才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和就业。

3.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组织建设。面向不同层面青年科技人才,引导并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组织建设,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凝聚和服务功能。积极筹建北京青年科学家协会、首都大学生科技协会和北京青年科普志愿者协会。

4.建立青年科技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包括:设立青年科技创新政府奖,对在“科技北京”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创业优秀导师评选,激励全市大、中、小学校,高、中等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及校外教育机构的广大教师和科普工作者,以及指导青年创业就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物评选,积极引导和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北京经济发展做贡献;在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中开展科普人物评选活动。

(五)青年科技共享行动

1.共享理论研究成果。建设“科技北京——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动态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北京”建设进程和效果、青年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等重要课题;开展“科技北京——青年网络论坛”和“科技北京——青年高峰论坛”活动,促进青年和全社会共享理论研究成果,深化思想交流。

2.开展科技成果体验活动。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对青年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提供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走近科学殿堂、体验科技成果的机会,更好地发挥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对青年和社会在观念与行为上的积极作用。

3.开展科技生活共享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与社区、乡村、中小学和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推广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应用便民技术和成果,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科技北京”建设成果的生动局面。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至4月)

通过媒体宣传和科普志愿者宣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北京”建设理念、《“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和《“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宣传解读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年科技创新的有利氛围,激发青年投身“科技北京”建设和努力创新创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指导各级团组织和青年组织制定工作方案,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实现上下联动和稳步开局。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和行动原则,对各项行动内容进行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重点做好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保持青年广泛参与、持续进行社会发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基层联系实际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达到全局活跃、亮点突出,社会认同、青年满意的实施效果。

(三)总结展示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

初步形成一批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树立一批创新创效和创业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和展示,进一步扩大《“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社会影响;同时,在认真总结三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新的规划工作,推动“科技北京”青年行动向纵深发展。

六、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既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带动作用,又通过协调、整合和统筹全市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计划实施。

(二)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依托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资助青年创业就业示范性项目,推动青年创业就业研究、交流,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各类服务和活动。通过发挥基金会的社会公益性,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募集资金,为计划实施提供资源保障;通过有规划、有重点、分层次的对基金进行投资使用,发挥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专业指导拓展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市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继续立足青年需求,拓展工作思路,按照《“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中的技术创新要求、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认可程度,建设若干服务青年创新创效和创业就业的公共平台。充分发挥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对青年的联系和服务功能,开展品牌活动并加强对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社团的指导。

(四)日常工作服务机制。创建北京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北京青年海外学人中心,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将计划中各项具体行动细化到中心任务中,设立专岗专人负责计划各项任务的日常工作。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管理办法 篇5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全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做好“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培育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集成各类资源,对接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联合培养和资助”的原则,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认定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以下简称“科技新星”),通过对其开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活动提供项目资助等方式,培育学科和技术带头人,使其尽快进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

第三条 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组成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认定与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科技新星的遴选、培育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具体负责科技新星的推荐、初审及日常管理工作。

科技新星每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 申报对象及条件

第四条 凡在我省境内企事业单位从事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产品或工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科技活动,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均可申报。

第五条 科技新星候选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思想活跃,具备良好的科研作风和科研道德;

(二)所从事研究开发领域属于国家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并对提高我省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被所在单位列为科技创新方面的重点培养对象;

(四)申报当年的1月1日未满35岁;

(五)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六)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较大,已经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参加人(前三名)承担过“973”、“863”、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过省部级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前二名);

3.国家科学技术奖主要完成人(前五名);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前三名)、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前二名)、三等奖第一完成人;或市、厅(局)级一等奖第一完成人;4.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如 SCI、SSCI、A&HCI、EI等)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少于3篇;或被CSCD及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少于5篇;

5.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参与的科技项目研究成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6.在技术转移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创办科技型企业;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中成绩突出,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 推荐及评选

第六条 省级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和各国家级高新(示范)区管委会归口管理本系统、本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科技新星候选人的推荐申报工作。

第七条 各企事业单位在公开选拔的基础上,推荐科技新星候选人。科技新星候选人应如实填写《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省级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和各国家级高新(示范)区管委会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出具推荐意见。

第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有以下情况的不予受理:

(1)不符合申请条件;

(2)不按规定要求填写申请书或证明材料不齐全;(3)已入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第九条 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科技新星候选人,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学术威望高、造诣深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科技管理专家组成评审组,按照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分组评审。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年度科技新星建议名单,并通过陕西省科技信息网向社会公示。第十条 凡无异议或经对异议事项调查后确认符合入选条件者,授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颁发证书。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 科技新星培育周期为三年。培育期内,省科技计划原则上资助一次由科技新星主持的科技项目,科技新星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受对所在单位申报项目数的限制。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在培育期内,同时享受“三秦人才津贴”;已经享受“三秦人才津贴”的,按最高标准执行,不再重复享受。

第十二条 科技新星获得省级科技计划资助后,所在单位应给予不低于1:1的资金配套。

第十三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及科技新星所在单位,对科技新星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奖励等优先予以推荐;优先安排并资助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第十四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科技新星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评估其发展和科研工作情况;新星所在单位应当每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科技新星年度工作总结。科技新星培育3年期满,由所在单位对其德、能、勤、绩等情况进行初评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五条 科技新星在科研诚信等方面出现重大不端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取消其资格并中止享受相关激励政策。

第十六条 科技新星因患病、调离本省、出国一年以上等情况,影响研究工作如期完成的,依托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科技厅提出报告,经核准后办理有关项目中止或变更手续。第十七条 对在培育期间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新星,领导小组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加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评审。

第十八条 对已获得“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称号”且研究方向属于陕西省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的,经个人申请、专家推荐、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后,可给予后续跟踪资助。

第五章 附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 篇6

2010-11-18 04:06: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应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又应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在正确选拔与评价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同时提供正确的科研导向,在监控绩效的同时激发创造力与活力,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热情。但由于知识积累不足、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等原因,青年科技人才难以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相应的科技资源。这不利于调动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影响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步伐。当前,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编制、高级职称的名额有限,人员流动较少,导致许多青年科技人才晋升职称困难,在申请课题方面的竞争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项目和课题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体制机制上的一些弊端也影响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客观存在的“官本位”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做出成绩就马上担任行政职务,分散了他们的科研精力;不甚合理的考核机制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为了短期内出成果,不得不搞“短平快”项目,不能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有基础的课题;不够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薪酬相对较低,难以产生职业自豪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中。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所面临的这些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励他们干事创业,促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加大对科技人才职业生涯的早期资助,能够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为独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因此,应适当加大对35岁以下、具有研究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努力拓宽资助渠道,支持他们开展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大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规模,探索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滚动持续支持。

加大对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入。调整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一步严格科研型学生的培养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和价值观,从根本上保障科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特别是加强跨学科、跨年龄、跨职称层次的科研团队建设,增强老一代专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领作用,并与青年科技人才分享资源。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训。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突破人员编制方面的诸多限制。鼓励人才流动,增加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内外高水

平研究机构进修、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借鉴美、德等国家设立“青年教授席位”的做法,允许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招收和培养博士生。

青年科技论文 篇7

一、不断增强政治素养

政治素质是干部的第一位和最重要的素质。胡锦涛同志指出, 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战略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石油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干部应当具备和加强以下政治素养:一是高度的政治意识。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能够始终站在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确保油气业务全面发展、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贡献的政治高度, 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企业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大局出发, 切实履行好本岗位职责, 较好地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专业实际, 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决策部署和指示要求, 持续推动本单位本专业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全面履行好赋予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二是充满工作激情。热爱祖国石油事业,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拥有始终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和工作斗志, 善于调动和保护工作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精诚团结、协作创新、攻坚克难,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多出创新成果、出好创新成果, 持续提高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率。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广大科研人员, 当好科研人员的坚强后盾和服务员, 善于顶层设计、建章立制、部署执行,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以实际成果赢得广大科研人员的尊重和爱戴。

二、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思维既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之一, 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之一。思维决定一切, 作为青年科技干部应当具备这样的基本认识。当今世界, 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石油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干部应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系统思维的最高级形式, 是在科学世界观和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与思考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 并对此作出战略选择的思维活动。战略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 是一个对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充分认识、充分理解的过程。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 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 是一种整体性、协调性、多样性思维。系统思维的核心, 就是从整体性原则出发, 考虑问题时坚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握规律。对企业而言, 系统思维应该是企业整体对外界和内部发生的变化, 各部门、组织及员工及时做出调整反应的能力, 也就是说企业各组织系统整体反应能力。创新思维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能突破常规和传统, 不拘于既有结论,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问题。企业领导干部每天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陷井和圈套, 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突破思维定势、行动惯性和旧有势力的束缚, 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地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 趋利避害, 才能做出理性而正确的判断, 才能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处理好。

三、不断增强执行能力

要大力提高领导执行力。毛泽东讲过,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石油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干部从工作需求出发, 除了要增强政治素养、思维能力之外, 还应当着力提高以下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善于学习、驾驭全局的能力。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和相关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领导水平和引领能力。要增强大局意识, 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持续提高审时度势、应对危机、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是提高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 学会用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和一切先进的理念和工具, 准确分析和正确把握企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和增添新措施,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迈上新水平。三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市场化国际化运作的能力。要在学用结合、对标管理基础上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会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统筹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 不断提高高端化技术、精细化管理、品牌化服务水平。要了解甲方和相关方的文化观念、技术要求和作业规范, 全面熟悉国际项目运作规则, 抢抓各方面发展机遇快进优干, 主动适应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 争取更大的发展成效。四是提高狠抓工作落实、培育执行文化的能力。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密切联系群众, 身体力行, 带头体现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带头体现勤政廉洁、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 带头体现主动执行、令行禁止的表率作用, 营造全员推动执行、狠抓工作落实的良好文化氛围。五是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要加强民主集中制, 健全议事规则, 完善决策程序, 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要讲团结讲原则讲风格, 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 不断增强班子工作合力, 强化班子整体功能。

一个青年专家的高科技产业化视角 篇8

这就是汪斌,专注于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青年企业家。他说自己是一个思维的跳跃比他人快几拍的人,这给了他不安的思维细胞,还有坚定的行动力。

1990年的夏天,青年汪斌背井离乡,从安皖西南大别山区考到北京科技大学。在大学里,汪斌不像其他的理科生,一钻到研究室里,就不知晨昏。他不安于物理和线路的方圆,反而来往在不同的圈子间,在社团活动里做文案策划、人际沟通。从那时起,汪斌不自觉地走向了营销和推广的道路。

1994年,毕业后的汪斌被分配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部。这是当时许多人心向往之的职业。一天天过去,汪斌却发现,朝九晚五的工作,领着有限的薪水,困住了自己的思维和实业抱负。他要走出斗室,用自己的脚实践理想的距离。1999年,汪斌下海了。

曲线创业

汪斌和朋友一起开过快餐店、广告公司和通信公司,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他还半工半读,拿下了清华大学的MBA学位。机会是蒙着面的,他在等待,也没有停下手头的准备。于是,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在转弯的时候与他不期而遇。

那是《北京晚报》上登载的一则接站牌是否举“纸”不雅的新闻。在机场和火车站,大小不一的接站牌像噪音一样,打扰着人们的视线。手工制作的接站牌连在一起,做工粗糙而且视觉不雅观,人在远处不好辨认。这则小消息被许多人一扫而过,却给汪斌一个提示。不久,他发明出一种正反用的接站牌。接站牌用白色板做正面,字迹可以反复擦拭修改,背面是不同的数字编码。在彼此知晓的情况下,数字就是暗号。因为大多数人不愿为机场的接站牌而花费,他在牌子的正反两面下方三分之一的区域开辟出广告区,印上广告公司和产品的LOGO,起到鲜明而醒目的广告效果,也可以免费使用。

汪斌发明的接站牌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被一些部门应用,出现在机场、车站和码头里。他又瞄准了奥运,奥运前后要出现的人流高峰,又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使汪斌对接站牌的商机做起更多的准备。

一个敏锐的市场嗅觉离不开信息源的广泛。在汪斌的办公地点,两个书橱就摆放在他转身可及的地方。他勤奋地阅读,浏览报纸刊物,像信息员一样收集资料,从经济类的书籍,到哲学,再到大众心理学和传媒学。他根据经验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和政策,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有序的排列整合,调度出新发现。这往往成为财富创造的起点。

2001年夏天,汪斌的市场嗅觉又一次给了他机会。汪斌在北京念大学的弟弟,找到了一份物流的兼职工作。出于工作的需要,弟弟骑着公司配发的电动自行车,穿行在城市的街巷中。汪斌在街头看到电动自行车的那一刻,就仿佛看到了它的市场空间和需要挖掘的商机。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生的交通工具,它免去了老百姓的蹬车之苦,自然环保,不排放尾气,不对空气造成污染。可仍有许多人对它是“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南方的城市,电动自行车如过江之鲫,速度上赶超摩托车,加上警力缺乏,给交通的疏导造成了不便,一度被禁止上路。

在管制和推广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汪斌决定迈出这一步,推开电动自行车市场推广的虚掩着的窗户。他在2001年和2005年先后发起两届电动自行车发展高层论坛。论坛邀请到国家领导人、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在2002年的“两会”召开前夕,他又积极上书“两会”代表委员,并形成议案。他的提议一度引发了政府高层和企业对电动自行车的关注和上百家媒体的报道。许多地方管理部门顺应民意,给电动自行车放开管制。

在他的带动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电动自行车在2001年全国年产量为50万量,到2005年增加到1000多万量。

这些看似偶然又实则必然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汪斌在高科技产品推广方面的选择。

2005年,北京仁创集团自主创新以沙漠里的沙子为原料,研制出了有较强透水、透气与防滑等性能的砂基透水砖。汪斌根据自己多年的判断力,看到透水砖行业的发展是一项更为朝阳的产业,也契合建设宜居城市环境的政策思路。于是他接住集团董事长投来的橄榄枝,投入到透水砖的推广工作中。

汪斌从事透水砖的市场开发和营销工作期间,正赶上国家十三部委联合主办“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他灵敏的市场意识告诉他,这是一次展示节能环保产品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目睹高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最后仁创集团的砂基透水砖顺利地通过层层的选拔,进入展会,作为汇报的亮点项目之一。

在这次展览上仁创基透水砖一举成名,引来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随后,在北京金融街、中华世纪坛及多个奥运场馆等重要工程中,都已经铺上了这种高科技环保的透水砖。

在实践中,公众心理上的抗拒是汪斌经常遇到的难题。高科技的产品成本高,传统的心理使人们抱残守缺,把新事物拒之门外。因此,许多高科技成果对大众来说只是一个概念。市场上的透水砖分为几个档位,高档位的几百元,低价格的也要四五十元,不同的价位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差很大。汪斌运用了巧妙的营销策略,以高档砖拉动低档砖的销售。他经常要和老百姓算一笔经济账,也让他们认识到实践环保的责任和铺装透水材料的重要性。

普通水泥透水砖在2005年前的十年里,年均推广不到1万平方米。这两年在砂基透水砖高端市场的带领下,全国很多市政工程的路段修建、改造全都使用渗水能力强的透水砖。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增加到100万平方米左右。

多重身份

汪斌的身上贴着多重的标签。他是北京东方崛起高科技人推广事务所所长,同时他还兼任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市场推广和公共关系顾问,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机会、改进策略等业务提供咨询;在企业与政府间搭建桥梁,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举办技术洽谈会。他在这几种角色之间自由转换。

在盈利模式上,汪斌对于短期的项目合作,以单笔收取费用。在长期合作的项目上,采取与高新技术成果持有人共同拥有股份的紧密合作的方式,从最初产品孵化到产业化的实现全程跟踪。

世上的路都有捷径,在汪斌看来,自己走了一条让高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捷径。无论哪种科技创新,如果不经过企业运作,不可能转化为规模产业的,或者成为第一生产力。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正与理工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点不谋而合,他还会坚持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

汪斌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研发的企业算作种子,高科技产品的推广就是种子良莠的挑选和鉴别者,把新鲜的种苗播种到高科技产业的土壤里。

在鉴定科技成果是否有转化可行性方面,汪斌有自己的经验。他先从专家或学者得到技术的优劣评价,在市场上是否居于前位。然后调用多年的政策积累,检验它是否与国家倡导的大背景相契合,舆论导向于己是否有利。

国外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开设一个专业,叫做技术经营,以使专业更好地为技术经营服务,促使技术转化为产品,销售给更广泛的人群,也使高科技成果和营销推广更快地结合,让高科技成果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社会生产力,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高科技推广在中国还是方兴未艾。往往是懂技术的人不懂得经营,懂经营的人不懂得技术。科研成果未能转化成生产力的不在少数,研发人员逐年递增,高科技成果却在后院里筑起高墙。有数据表示,从1985年至今,我国拥有专利成果300余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20%。高科技成果的闲置,也是对科技人才和资本的双重浪费。

青年科技协会第一届主席工作报告 篇9

大会选举我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主席,我深感荣幸和无比激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全体会员,向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大会的部长以及主席、书记、局长等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界朋友在青年科协筹备成立过程中给予的关心支持和鼎力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年引领时代,科技丰富生活。青年以独特的优势,时刻引领着时代潮流,充当着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生力军.科技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青春力量注入科技,以科技促进发展,是我们成立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初衷。7月份以来,在市委领导和团市委等单位的亲切指导和热心帮助下,我们在全市科教、文化、卫生、工程技术以及农、林、水、牧等领域发出号召,集中了一批在各个行业具有较高威信、影响和知名度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结成了今天的这个协会。

作为第一届理事会主席,我倍感压力和诚恐,深知责任重大,我将时刻以虔诚的学习态度,以务实的拼搏精神,尽心尽力履行好协会主席的每一项义务,尽职尽责把协会办成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之家。同时,新一届青年科协理事会将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凝聚青春科技力量,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当好发展排头兵,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杆,注入了强大动力。青年科协将以自身为平台,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理解把握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内涵,鼓舞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科普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巨大能量和优势,凝聚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先进思想和聪明才智,为促进全市科技进步做出积极努力。广大会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市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推广科技广泛应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贡献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有的力量。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青年科技人才之家

协会将按照上级部门“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竭诚为他们服务,依法维护他们的权益,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要求,配合我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积极组织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活动,加强学术交流,竭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建设“青年科技工作者之家”。组织开展“优秀青年专家评选”、“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评选活动,表彰奖励一批优秀科研项目、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向上推荐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更大范围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初步建立起我市青年科技人才库,这我市青年领域科技进步储备力量。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热情,在全市初步形成“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协会生命力和凝聚力

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是我市首个服务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青年民间组织。今后,协会要继续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的联系与沟通,大力开展各项科技推广活动。不断优化会员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团结和组织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共同推进全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2024级新生军训实施方案下一篇:金融业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