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共11篇)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篇1

——三年五班 姜艳

二、复习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过程,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引导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概念。

三、复习重点难点

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四、复习过程:

1、知识回顾(看教材)

学生自己说说本单元所学内容

小组汇报

2、基本方法:图示法(图形表示、线段图表示)

3、感受倍的意义

(1)看图圈圈、画画、填填、涂涂

(2)用图画表示5的3倍、6的4倍、8的2倍

16是2的几倍

48是6的几倍

4、用转化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五、反思: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复习

一、看图,填一填。

二、想一想,填一填。

(1)18里面有()个6,18是6的()倍。

(2)24里面有()个8,24是8的()倍。

(3)48里面有()个6,48是6的()倍。

(4)25里面有()个5,25是5的()倍。

三、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

(1)○的个数是☆的3倍 ○的个数是●的2倍

☆☆☆☆

--------------------------------

2.☆☆☆☆☆ ○○○○○○○○○○ ●●

我发现上面图形之间有很多倍数关系,并能写下来。

四、.列式计算

15里面有几个5? 18是3的几倍? 7 的9倍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几倍?

2、操场上跳绳的有4人,踢足球的人数是跳绳的人数的6倍,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4、明明今年4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1)今年妈妈多少岁?

(2)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5、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篇2

关键词:图形,空间观念,联系架构,化静为动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表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图形的认识在毕业复习时必不可少。但如果一味地重复, 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拾起学生已渐忘的知识, 又能在复习中沟通联系, 获得新的发现呢?笔者在总复习时,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重组, 颇有成效。

在教学中, 笔者从最基本的点入手, 点寅线寅面寅体。将知识置于知识联系的生发中,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探寻知识源, 用几何图形的要素成为知识生长的纽带。学生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概括了这一感受, 就像电脑中的进度条。

复习不一定是重见和再认, 有时也是一种发现和顿悟。在对几何与图形的认识也就是概念的复习中, 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和特点, 选用不同的方式, 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再认。

一、描点画线定基调

有了这样的铺垫, 点线的复习顺理成章, 教师要求学生让点和线活动起来, 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呢?从大问题入手, 在学生的描画中, 引发联想。点引线、点连线, 学生的笔尖上呈现了往日熟悉的图形。直线、线段和射线, 锐角、直角和钝角, 过一点画无数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枯燥单一的线条和点在这样的变化中变得鲜活。

二、化静为动变形式

形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比较普遍, 比如三角形的认识, 概念相当丰富, 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蹈覆辙, 就会类同于单元的复习。笔者尝试以格子图为背景, 通过点的移动, 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进行概念的重组。

师出示课件图A, 三个点用线段连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 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 (见图B) 。

这一动态的活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纷纷讨论点的区域对于三角形角的分类的影响。

生: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 点越往边下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也不止一个。

生: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 (见图C) 。

师 (乘机而入) :你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按什么来分的?又是怎么判定的呢?还可以怎么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 (高) 移动的话, 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 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见图D) 。

一个小小的点的化静为动, 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所期盼的。这些相关联的变化, 不仅道出了形的分类, 还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彰显得一清二楚。我们所谓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如此吗?

三、边猜边想入内涵

四边形的包含性在图形中是最强的, 对于这类知识的复习, 笔者则选择通过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辨析中强化概念本质特点, 并注重概念间的异同。

看到露出的一个直角, 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正方形”“长方形”。思考片刻后, 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或许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扇形、一般的四边形。在学生的比画中, 也是对图形的想象和再认。

师:那不可能的是什么图形呢? (圆和一般平行四边形排除)

师:如果是平行四边形, 你会出怎样的提示语让别人猜? (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会是什么图形呢? (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一体现)

最后, 教师拿被分裂成两半的图形 (图1) , 让学生再猜它的原貌 (图2) , 教室里又掀高潮。

由分到合的设计, 由顺到逆的思考, 拓展了学生认知的视野, 使他们对图形间的异同变得驾轻就熟, 对于四边形的整理就显得顺理成章。一则有意义的游戏, 使图形得到串联, 使知识自然归整。看似简单, 却不平凡。

四、由面到体促圆满

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在由面至体的变化中, 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通过面的旋转得到不同的体。但仅是这样的认知, 显然对于总复习尚不够到位。为此, 笔者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组成立体图形的素材, 让学生选择并组成立体图形。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方式, 完成对立体图形认识的复习。

课堂再现:

第一组:

请在下面8 个面中找出6 个面, 使它们能围成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生:因为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以只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除非卷起来成为圆柱。圆锥更不可能, 因为它的侧面是扇形。

生:我只要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就行了。

生:那还要看它们的边长符不符合。

师 (追问) :为什么不选正方形?

师 (再问) :如果每一种有足够多的个数, 你还能拼出什么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拼组, 板书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根据以上三类, 说说它们异同。至此梳理长方体 (正方体) 的特征, 完成由面到体的空间转换, 学生在思考和空间想象中完成对长方体 (正方体) 的复习认知。

第二组:

下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组合成圆柱?

生:圆柱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侧面一条长要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 所以我选择……

生:圆柱的特征是……

生:中间的这个长方形正好是拼组的圆柱的纵切面 (沿着直径切) 。

师 (追问) :剩余的长方形可以卷成怎样的圆柱呢?

生:长方形都可以卷成两个圆柱, 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如果以15 为底面周长这个圆柱的高就是4, 如果以……

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想象。第一组材料中, 对于长方体的形体空间识别能力, 决定取材的水平。第二组的选择相对简单些, 主要侧重点则落在了底面周长与侧面的吻合度。学生截面之说出乎笔者的意外, 长方形除卷成圆柱外, 其实也可以成为长方体的侧面, 底面周长相同, 但体积却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对几何图形二维至三维转换的一次历练。复习中好的切入点, 不单是知识的回顾, 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融合。

点线面体连成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 复习课的问道, 其最终的价值亦是如此。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 加之教师的智慧寻道, 用心经营, 才能存新意而不失有效、重梳理而不失提升、勤沟通而不失架构, 在整体范畴的发展视野下, 谋求别有一番智趣在其中的总复习。

参考文献

哲学复习认识误区的辨析 篇3

这类哲学认识常会被放在选择题或者材料题中考查。当在选择题中遇到时,同学们不能想当然,必须冷静地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正反两面,或者正向、逆向分析看是否都是正确的,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将其否定。如果是在材料题中遇到,比如说命题者通过一幅漫画或一段故事,体现某种“道理”,要求通过哲学常识来分析,答题步骤应是:首先,仔细审题,参透故事和漫画中的含义;然后,搜索记忆中的所有知识,找出与之关联的部分,将课本知识列举出来,注意拓展到相关的细节;最后,结合材料分析,最好是正反两面都要分析过,总结“道理”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认识误区并做辨析:

误区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辨析】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所以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但哲学有正误之分,正确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确的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误区2.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辨析】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误区3. 心想事成。

【辨析】对于“心想事成”能否办到,应做具体分析。如果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只要心里想的就一定能办到,这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在肯定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的前提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想事成”是办得到的。

误区4.大猩猩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说明动物也有人的意识。

【辨析】高等动物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还包括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是因为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误区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最终能取代人脑。

【辨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再先进的电脑都是人设计、制造和控制的。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和机器,现代科学发展制造出的电脑仅仅是对人脑的模拟。人脑把智慧给予电脑,电脑又使人脑变得更加聪明,但电脑决不是人脑。因而说电脑能够思维,甚至认为它能代替人脑、统治人脑,这是不成立的。

误区6. 幻想就是空想,对我们的成长发展没有什么积极作用。

【辨析】幻想不同于空想,特别是那些科学幻想,它們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人们在古代就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在广阔的天际“展翅飞翔”,并为此做了不懈的探索。近代以来,人们终于发明了飞机、宇宙飞船,实现了古人飞天的幻想。科学研究需要幻想,文艺创作需要幻想,各行各业也都需要幻想。列宁说过:“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有幻想,才有创新,才有发展。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和创新,是一大长处,但关键还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投身实践,顽强拼搏,发挥聪明才智。

误区7.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辨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不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内涵有区别。前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将哲学划分为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后者包括两个问题: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误区8. 实践是人的活动,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辨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如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误区9. 有时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无意识的,没有什么目的。

【辨析】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它与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它与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也有区别。

误区10. 认识来源于实践和读书。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而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二是间接经验(前人或他人的认识,如通过读书来掌握)。

误区11.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所以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什么界限。

【辨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即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 ――――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 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 十位 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 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 )>( )>( ) ( )<( )<( )<(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

★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和反思

★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及评析

★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 《一百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教案

★ 《6以内数的组成》教案反思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篇5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与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张,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把米尺和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会数:

1、数出1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

教师指名两个同学回答,注意引导大家发现两位同学叙述与演示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尺上两个相邻刻度线(数字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1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1厘米。

2、数出2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2厘米有多长?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4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2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2厘米。

(4)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2厘米?引导学生发现:从1刻度线划到3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2厘米。或“倒着数”:从19刻度线划到17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2厘米。

3、数出5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5厘米有多长?

(2)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直尺上的5厘米:

A:从0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5厘米。

B:倒着数--从20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5厘米。

(3)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5厘米?

引导学生发现:

A:从1刻度线划到6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6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1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5厘米。

B:从2刻度线划到7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8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4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5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4)教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5厘米。

4、数出10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0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发现--

A: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B: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11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12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9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0厘米,从1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0厘米。

C:用以上两种方法“倒着数”。

(2)教师用上述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厘米。

4、数出1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发现:老师桌面上的直尺长是1米;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的直尺长是1米;1米=100厘米。

(2)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我们一起数出100厘米来好吗?哪个小朋友能利用直尺(米尺)把100厘米数出来?

估计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案--

A:从1开始,依次数到100。

B;以10厘米为单位来数。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反思,从而说明:用第二种方法数要快。

(3)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100厘米(学生每个小组一把直尺):

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开始的。

二、我会画:

1、用直尺画线:

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2、用直尺画两条任意长的线:

先让学生独立画,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画的”:如2厘米,有的同学是从0刻度线画到2刻度线,有的同学是从5刻度线画到7刻度线等等。最后教师结合上述实例引导学生总结画线时要注意的事项:画线时一般从0点开始画,直尺按住不动,一直画到终点的刻度,不能超过终点的刻度。

三、我会量:

1、量图形边长:

2、量实物边长: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材料: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棱长为整厘米数),测量边长。让学生感悟长方体、正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如果要测量黑板的长、窗台的高、教室的长,应选用什么工具?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开展每一个活动,汇报测量结果。

四、课堂总结: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理解0-10各数的含义,有很好的数感;

2.通过复习,学生能熟练地数出0-10的物体的各数; 3.通过复习,学生能深刻掌握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4.通过复习,学生准确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数出0-10的物体的各数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1、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游戏开始:课件展示游戏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

2、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及序数。

课件展示:有10只篮子装苹果,让学生自己任意选一只。

3、走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

二、报数游戏。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吗?(想······)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体育活动。上体育课就要站队,老师想看一看你们站队站的好不好?老师选10名小朋友到前面来,按高矮站成一排。(选10名学生到前面站队)

小朋友们体育课上得不错,队站得又快又整齐,下面我们来报数。排头的小朋友报“1”,第2个小朋友报“2”,接下来依次朝后报数。开始!(报数开始)。

看到这些小朋友站得这么整齐,你知道他们各排在第几吗?(找几名学生回答。)

参加报数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10人)最后一位小朋友排第几?(第10)。

这两个“10”的意义一样吗?(先同位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比多少、比较大小。

1.老师手里拿了5根粉笔,小红手里拿了8根粉笔,谁拿的多?谁拿的少?你想到了什么?

2.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大于号和小于号是怎么用的?还记得老师教你的口诀吗?

四、巩固练习(见课件)。

中学历史教学与复习的规律性认识 篇7

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 确定复习的内容及所用时间

由于初三学生既要学习世界历史部分, 还要对初一、初二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总的复习, 所以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复习计划:初三上半学期完成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的学习, 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初三下半学期开学后, 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之后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中国古代史, 再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专题复习,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 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二、分阶段认真执行计划

首先, 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实用的复习资料不仅能使学生少走弯路, 少做无用功, 还能起到指向标的作用, 提高复习效率。其次, 合理使用复习资料。由于历史课时的限制, 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 把握中考动向, 精讲精练。我校在复习过程中以《中考零距离》为主要复习资料, 在复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复习模式:第一步, 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或本专题的课标要求, 并结合考情分析, 让学生画出需要重点记忆的中考考点, 做到重难点突出。第二步, 限时记忆考点聚焦中的内容, 重点记忆第一步中所画的重要考点, 巩固基础知识。第三步, 引领理解重难透析部分的题目,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四步, 结合中考连线, 学会解析问题, 巩固中考考点。第五步, 做中考试题, 模拟中考现场, 冲刺中考。

三、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注意乡土、多媒体等因素的积极作用

现在, 我县有黄帝城、蚩黄帝、泉尤坟等古迹。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可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如, 距今约四五千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 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 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 相传他们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 在我县 (涿鹿县) 一战中打败蚩尤。从此, 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这一部分, 可通过传古、游览、收集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知识巩固。

又如,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记忆起来比较繁杂, 学生总是记不住, 我把它归纳成18个字:说汉话,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当制, 学汉礼, 语言简洁, 纲目明了, 有利于学生掌握。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 我提示学生从独立战争和独立战争的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马上就想到了:首先, 独立战争摆脱了了英国殖民统治,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二, 随着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 奴隶制的存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注意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 因材施教

我们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教学中我们总期待着:全部都要会, 一个都不能错, 说过的就得都记住。这些要求只能作为教育的神话境地, 我们面临着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 他们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批量产品, 他们是鲜活的生命。在这方面我也有过过错与教训, 例如刚毕业的一个学生叫赵书源, 刚开始接触觉得这个学生文质彬彬, 很有一股书生气, 像是一个好学生。有一次我却见到了这个学生麻缠倔强的一面, 后来我改变了态度, 分析了老师的做法与想法, 一直到做操时, 我记得我还在和他推心置腹地沟通。后来总算平息了下来。过后我反思了很长时间, 这个学生在气质类型方面属于抑制型。学习能力属于中下等, 他敏感、内向、孤僻, 但是自尊心却很强, 他初三一年, 我经常看到他很晚才从社会上的某个补习班下课, 上课从没有纪律问题, 但是成绩却一直没有明显进步。我的失误在于忽略了他的个性、能力水平。亨利·海涅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 随他而灭的。”

我想说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气质特点, 因势利导, 并能对症下药。好的历史老师,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镇住学生, 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太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我举一个排座位的例子:秦浩是一个具有兴奋型气质的学生, 老师安排他与一个典型的安静型的学生坐, 整天憋得秦浩求着那位学生:求求你, 你就说句话吧!结果人家还是不理他, 他歇得太难受, 写起了打油诗, 结果被惩罚调到了最后, 接着又换成了和高戴旭坐, 同样是哀求:“你是石头, 还是哑巴, 求你说句话吧!”可以想象这样的安排不仅对他们行为上进行了限制, 也会对班级的稳定起到好的作用。假如要是让秦浩和高戴旭坐, 那将会是鸡犬不宁。老师对他们班的学生太了解了, 所以能对症下药, 如上面说到的对秦浩的处理, 老师先把家长叫来, 然后领回家去看电扇转, 看够了再回来, 结果秦浩又是保证又是哀求, 进班后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次期末考试秦浩进步非常明显。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如果针对一个内倾性的学生显然不适合。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哪些学生能批, 哪些学生要哄, 哪些学生要磨, 哪些学生要压, 哪些学生要晾。这取决于学生的气质特点, 只有理顺了各种教育的方法, 教育才能出效果。

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皆能成材。衷心地希望在我们的慧眼与教诲中我们这些个性各异的学生能在各自的人生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 散发出不同的魅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这也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三历史复习是初三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我们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中考的好成绩, 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篇8

关键词:图形空间;观念联系;架构;化静为动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表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复习不一定是重见和再认,有时也是一种发现和顿悟。在对几何与图形的认识也就是概念的复习中,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从最基本的点入手,点→线→面→体,将知识置于知识联系的生发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探寻知识源,用几何图形的要素成为知识生长的纽带,颇有成效。

一、描点画线定基调

有了这样的铺垫,点线的复习顺理成章,教师要求学生让点和线活动起来,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呢?从大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描画中,引发联想。点引线、点连线,学生的笔尖上呈现了往日熟悉的图形。直线、线段和射线,锐角、直角和钝角,过一点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枯燥单一的线条和点在这样的变化中变得鲜活。

二、化静为动变形式

形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比较普遍,比如三角形的认识,概念相当丰富,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蹈覆辙,就会类同于单元的复习。笔者尝试以格子图为背景,通过点的移动,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进行概念的重组。

师出示课件图,三个点用线段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

这一动态的活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点的区域对于三角形角的分类的影响。

生: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点越往边下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也不止一个。

生: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

师(乘机而入):你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按什么来分的?又是怎么判定的呢?还可以怎么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高)移动的话,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一个小小的点的化静为动,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所期盼的。这些相关联的变化,不仅道出了形的分类,还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彰显得一清二楚。我们所谓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如此吗?

三、边猜边想入内涵

四边形的包含性在图形中是最强的,对于这类知识的复习,笔者则选择通过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辨析中强化概念本质特点,并注重概念间的异同。

看到露出的一个直角,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正方形”“长方形”。思考片刻后,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或许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扇形、一般的四边形。在学生的比画中,也是对图形的想象和再认。

师:那不可能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和一般平行四边形排除)

师:如果是平行四边形,你会出怎样的提示语让别人猜?(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会是什么图形呢?(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一体现)

最后,教师拿被分裂成两半的图形,让学生再猜它的原貌,教室里又掀高潮。

由分到合的设计,由顺到逆的思考,拓展了学生认知的视野,使他们对图形间的异同变得驾轻就熟,对于四边形的整理就显得顺理成章。一则有意义的游戏,使图形得到串联,使知识自然归整。看似简单,却不平凡。

四、由面到体促圆满

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在由面至体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通过面的旋转得到不同的体。但仅是这样的认知,显然对于总复习尚不够到位。为此,笔者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组成立体图形的素材,让学生选择并组成立体图形。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方式,完成对立体图形认识的复习。

课堂再现:

第一组:

请在下面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生:因为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只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除非卷起来成为圆柱。圆锥更不可能,因为它的侧面是扇形。

生:我只要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就行了。

生:那还要看它们的边长符不符合。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正方形?

师(再问):如果每一种有足够多的个数,你还能拼出什么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拼组,板书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根据以上三类,说说它们异同。至此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完成由面到体的空间转换,学生在思考和空间想象中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认知。

第二组:

下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组合成圆柱?

生:圆柱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一条长要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所以我选择……

生:圆柱的特征是……

生:中间的这个长方形正好是拼组的圆柱的纵切面(沿着直径切)。

师(追问):剩余的长方形可以卷成怎样的圆柱呢?

生:长方形都可以卷成两个圆柱,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如果以15为底面周长这个圆柱的高就是4,如果以……

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想象。第一组材料中,对于长方体的形体空间识别能力,决定取材的水平。第二组的选择相对简单些,主要侧重点则落在了底面周长与侧面的吻合度。学生截面之说出乎笔者的意外,长方形除卷成圆柱外,其实也可以成为长方体的侧面,底面周长相同,但体积却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对几何图形二维至三维转换的一次历练。复习中好的切入点,不单是知识的回顾,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融合。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篇9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0~14题。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米的含义,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会数出简单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

4、让学生感受几何初步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目录,看看目录中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是什么内容?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厘米和米这两个单元的知识。

二、认识多边形、回顾: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设问:怎样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要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2、完成教材第106页第10题。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第10题的主题图,指名说一说:

图中有哪几种多边形?每种多边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独立完成题中的统计图,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反思:填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要认真观察、仔细辨别,分清楚每种颜色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②要认真有序地点数图形,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完成后要即时检查一遍。

3、小组合作探讨:

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几边形?

记录结果并分组汇报,展示剪的过程。

三、厘米和米

、长度单位。

①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②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呢?

你能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出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

请学生对照学生尺上的刻度,看自己的估的准不准。

③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

④出示教材第106页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⑤练习:在○里填上>、<或=。

米○60厘米

70厘米○7米

0米○15厘米

00厘米○1米

2、长度测量。

①提问: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通常用什么做单位?常常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请学生举例说明。

②请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③看教材第106页第13题,请学生先估一估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3、认识线段

①线段有哪些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②先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量一量,互相检查看谁画得准。

反思画法:画线段需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长度要准确,线段要直,两个端点。

③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口答)

④小组合作探讨,分组汇报,展示画法。

过三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最多可以画几条线段?

过四个点呢?过五个点呢?

四、全课小结。

五、补充长度单位选择变式练习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口答)

操场跑道长100();

小红的鞋子长约20();

妈妈的裤子长约1();

数学课本厚大约1();

企鹅身高约50();

小红的鞋子长20();

教室长8();

长颈鹿高约4();

教室里门高约2();

教室黑板的宽约1();

算术本长约19();

一棵大树高约16();

教室里讲台高约();

小学生一拃长约12();

一栋大楼高约19();

一个热水瓶高约55();

一块橡皮厚约1();

茶杯高约12();

旗杆高约15();

一本字典厚约3();

小红的身高是1()24()。

六、补充其它相关变式练习。

①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排列:

6厘米、1米、60厘米、6米、95厘米

②数出下面每个图形中的线段有多少条。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③1米比27厘米长()厘米,60厘米比78厘米短()。

④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可以从学生尺的刻度()画到刻度()。

如果从刻度4画到刻度8,这条线段长是()厘米。

⑤一根长78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10米,第二次剪去18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⑥小明搭了一个三角形、小亮搭了一个正方形,小军搭了一个六边形,三人总共用去的小棒最少有多少根?

⑦我们已经认识的四边形有()、()和()。

⑧把一个五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

⑨用一根15厘米长的彩带围成一个三条边都行相等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每条边长多少厘米?

⑩扎一个花环需要3米长的彩带,做8个这样的花环需要多长的彩带?一捆彩带有18米,可以扎几个这样的花环?

复习110的认识教案 篇10

http://

第二单元 认识自我复习提纲

2.1 悦纳自己

1、观察和认识自己包括三个方面:

(1)外在的体征;(2)内在的精神世界;(3)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2、如何做到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就是欣然地接受自己,可从三方面去努力 ①客观地评价自己②欣赏自己的优点③接受自己的不足。

3、如何完善你自己?

①发扬优点。要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强化它,发扬它;②克服缺点。要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克服它,改善它;③追求进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争取不断进步,完善自我。2.2 调控情绪

1、情绪“万花筒”:(1)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2)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我的情绪我做主:(1)情绪需要调适(2)情绪可以调适(3)情绪调控的方法:输入自我调控的意识;转换角度看问题;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3、养成乐观健康心态:(1)乐观健康的心态的作用

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人生。

2(2)如何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

①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②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③学会爱和感恩。2.3 男生女生

1、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①男生和女生各有所长,各自精彩; ②男生女生优势互补,互为映衬。

2、让我们自然、快乐地交往——男女生的正常交往:(1)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有益于形成团结上进的班集体;

(3)男生女生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正常交往,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快乐、美好的感受。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3、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恰当方式ABC:

(1)言行适当,自然大方;(2)互相尊重,平等待人(3)自尊自爱、珍惜自己。

《认识人民币复习》浅尝 篇11

关键词:人民币;复习;能力

【镜头回放】

上这节认识人民币的复习课时,一开始,我先是问学生: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帮助孩子整理知识。然后就开始一系列的练习巩固,我收集了各种类型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整个一节课,学生就开始了做题,感觉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我也觉得很放心。

对于复习课,教师往往缺乏深入思考与研究,总认为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做做题。而学生提到复习课,也普遍觉得没意思,不断重复做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在复习课中不知不觉成了心中难言的痛。细看这节课,既帮助学生梳理了这个单元的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了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仔细剖析,我发现这节课存在以下问题。

【现象剖析】

1.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兴趣缺乏

运用传统的复习课模式,让学生做题,以题促回忆、促巩固。这样,学生能在做题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而且复习课中,有些练习题的类型,学生在平时的新课和练习课中接触过很熟悉,学生的兴趣缺乏。

2.要求简单,思维发展受阻

复习课,我让学生多做题,多见各种类型的题目,这节课就成功了。这样注重追求“多”而忽视了对“精”的追求,表面上看,学生会做题了,对知识点理解了。其实,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教师目标狭隘,学生建构能力失去发展

提到复习,我想到的是先帮助孩子整理知识,再设计一连串的题目来进行巩固,自认为设计还不错。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师的目标就太狭隘了,千篇一律式的复习课模式,学生的建构能力得不到发展。而且,也不知道教师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练习,这样的练习要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探索实践】

经过这样一个剖析,我决定借助人民币这一知识载体,和教研组的同事对复习课进行研究,以提高自己对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知识的深入理解。

1.知识系统整理——系统建构,促进建模

系统整理单元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结构,应用整体原理系统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尤为重要。要重视对单元复习课中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系统建构。教师上课先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这个单元内的所有重要知识,联系旧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沟通单元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实现记忆系统化,也可以加强易混淆概念的比较,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图式等形式,把单元知识的系统结构呈现出来,实现单元整体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建模。

認识人民币复习课的教学结构主要分为两大块,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和巩固运用、强化提高,从回顾人民币的认识到运用人民币去进行购物,通过这样一条主线,学生对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知识得到了整体的、综合性的认识。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归纳提炼数学思维能力。

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课堂练习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复习课,又不同于平时的练习课。所以我认为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上升到策略指导、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构建数学知识框架。这节课我设计的练习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融练习与新授为一体,练习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我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合练习,而不是割裂的,做到讲练结合。练习的精心设计并具有针对性。基础性的练习,巩固了对人民币认识的基础,提升性的练习,进行策略的指导、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练习进行交流的时候,基于学情,不面面俱到,做到重点讲解,有的放矢。

(2)练习的环节之间块状呈现、线性串联。人民币的知识多而琐碎,练习的类型多而复杂,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剖析教材,基于学情和学生的生活,结构化处理,把整个单元的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即回顾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运用。那么练习的设计,第一块,有基本的数钱、单位之间的换算和换钱,目的是回顾对人民币认识的基础知识。第二块,设计了一些具有思维性的、实际购物的情境,提升孩子对人民币运用的能力。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自然。

3.注重策略指导——形成策略,提升能力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让孩子在练习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给以学生策略的指导。

(1)经历练习联想的思考过程。设计了两道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1张5角可以换几张2角和几张1角,经历思考的过程。

(2)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特意呈现板书:

1张5角可以换1张2角和3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2张2角和1张1角。

通过一些提示性的问题、板书,让学生体会到想问题的时候,先想面值大的,再有顺序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方便性,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从而找到方法,自主运用。

(3)小结归纳,形成策略,感受价值。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学生的体会还不是很深刻,于是再通过一个更具有思维挑战性的练习,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20元和几张10元,再次让学生去实践、去体会,由扶到放,整个过程中再进行指导,让学生深刻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感受策略的价值,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好复习课,让学生思维向纵向漫溯”,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更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上一篇:车辆定期保养维护制度下一篇: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