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7篇)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篇1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称 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大作风随着共产党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联系的。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一、“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它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二、“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

现在有些部门办事情门槛高、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群众办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虚,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对群众无感情,对上级不负责,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同志忘记或淡漠了党的三大作风,没有很好地学习党的三大作风,致使偏离以至违反三大作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不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本科室、本所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照抄照转,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工作、办事情,作风武断,方法简单,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不是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而是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严重违反党的三大作风的,只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所以,大力发扬三大作风就是要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树好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地 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注重三大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

在思想建设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事业心差,存在着“软、懒、散”的问题;在作风方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牢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注定了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奋斗终生。对于这个职责,有些人记得清楚,有些人却记不清楚,还有些人则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记得清楚,成克杰、陈希同、胡长青、程维高、李真等就根本背叛了共产党人的职责。当然,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不是看几个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触到中央、省市级干部,而接触最广泛的还是天天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干部形象,尤其是在窗口部门、服务部门、权力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因此,三大作风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级组织、哪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表现有: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

四、坚持和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是发扬党内民主,实施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是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风建设,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听不到或听不进批评意见,得不到及时提醒,而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致犯错误乃至犯罪。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一)是要着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现在不少同志心理防范意识很强,他们在开会时,“为了保护自己我不提分歧性意见,为了不使别人难堪我不提怀疑性意见,为了不影响团结我不提反对性意见”,甚至于把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风带进党的生活中来,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所谓的“表扬与自我表扬”,严重影响了民主生活会质量。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就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律已、坚持原则。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带头,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严于解剖自己。在民主生活会上,每个同志都要对找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作如实说明,自查自纠,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认真整改。

(二)是要加强监督,防微杜渐。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监督,又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党外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止“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篇2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学生党员切实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

密切联系群众是毛泽东于1945年党的七大上确立的,是我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能够始终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下,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首先,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在如今,申请入党的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出于对党的热爱,想要以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去服务群众。但也有部分学生为了争取某些所谓的“特权”而入党,例如公务员考试中一些岗位的政治身份限定等,他们在入党动机中掺入了功利的杂质,亵渎了崇高追求的神圣。

其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表现卓异,但在入党后产生一种人无我有的优越感,不但没有在同学和其他学生党员中传递正能量,反而散发了负能量。长此以往,党和党员的威信就会降低。

再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滋生。毛泽东很早就强调:“形式主义害死人。”在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高校中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党员的工作仅仅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露脸”,而不能真正解决同学的实际问题。高校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忽视同窗之情,摆出官架子,把学生党员身份看成是高人一等的“筹码”,借职务之便开始捞取或多或少的好处。

为此,学生党员应做到:

1、在思想上要明确自己服务的对象

在学校,作为学生由于受到能力和身份的限定,直接面对的“群众”,是跟学生党员联系最频繁、最密切的同学。这就决定了学生党员要树立的群众观点,即:要站在广大学生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把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

2、在行动上要落实到具体小事

学生党员要有服务群众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际。学生党员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身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党员,需要的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同学们办力所能及的事,或许它们都是小事,但是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铸就辉煌。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党员切实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才创立了具有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毛泽东同志从这一原则出发,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做了深刻的论述和发展。他指出:是不是坚持这一理论,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为此,学生党员应做到:

1、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前提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功底以及理论素养。作为学生党员,必须要履行好自己的天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加强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学习态度上一定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一定要有选择性,学生党员需要掌握的理论就是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提升的理论素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需要树立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信仰。

2、熟悉实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

学生党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历史和当前的社会现实,需要真正俯下身子,融入群众。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学生党员要深刻了解历史事实,以史为鉴,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历史使命;要准确把握当代国情,了解民众的疾苦,激发其努力学习的斗志,以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要密切联系具体实际,要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

3、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学生党员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以下两种态度:一是信仰。学生党员必须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应对“信仰危机”。二是灵活。学生党员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即: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去剖析问题,用一切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接近群众,帮助群众。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学生党员切实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又一大优良作风。众所周知,在我党的历史上,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都出现过偏差,甚至是大的错误,党就是在不断揭露自己问题和错误、并不断解决自己问题和改正自身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的。毛泽东曾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开展民主生活、调整党内关系的重要方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生党员,要想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需继承和发扬该优良作风,应做到:

1、要有敢于揭露自身错误并帮助别人发现、指出错误的勇气

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学生党员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往往碍于自己所谓的面子,不愿意也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在和同学、其他党员同志相处的过程中,只愿意充当“老好人”,不愿意讲真话,讲实话。《论语·子张》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才能成长。反省自身,批评同学,既能让自己不断完善,又能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

2、要有善于接纳别人意见的胸襟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篇3

关键词:执政党;党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一、深刻理解党的优良作风的丰富内涵

(一)关于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的作风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来的,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三大作风的要求和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国以后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两个务必”的作风是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的,毛主席讲到:“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两个务必”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伴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激励着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的作风,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本色,蕴涵着长远的指导意义。时刻提醒我们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决不能自满和懈怠,在成就面前,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建立新的功绩,为党和国家增添新的光彩。

(二)关于求真务实的作风

什么是求真务实,这里的“真”就是真实,追求真理的过程,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过程,求真,即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探求真理;这里的“实”就是实际,实在,实效,务实即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付诸实践,求得实效。求真和务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求真是务实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科学的实践;务实是求真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认识得到验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他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关于如何做到求真务实他提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的科学精神和优良作风。

(三)关于“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党中央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更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讲党性”就是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党性的精髓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領导干部,要做到经常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满足群众的愿望,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重品行”就是重视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操守,“品”是品德,“行”是操守。也就是说品行主要靠个人的道德修养,重品行的人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重品行的人会一日三省吾身,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控制在时代的道德范围之中。“做表率”就是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要做普通群众的表率,上级领导要做下级的表率。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不仅有利于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有利于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也有利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性

(一)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认真总结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领导集团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脱离了群众,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同志也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抵抗腐败现象。为了抵制腐败,避免乱子,保证党的领导“够格”,一定要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必须靠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来贯彻落实。党员的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就会产生一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做法,一些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甚至会有些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的做法,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标格格不入的。因此抓好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不容忽视的,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凝聚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重要法宝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政权的得与失全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否。党的作风决定了党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在群众中的保持崇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群众对党的判断往往就是通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工作中以及生活上的作风,来对整个党和党员进行认识和评价,从而形成对整个党的印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这一论断充分说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性。

党要在革命和建设中走向勝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党的作风好,人心就向着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党就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事业就欣欣向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拥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资源。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努力做到着眼于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注重要解决突出问题;要抓好制度建设。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会更加显现出它的灿烂和珍贵,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此,共产党员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奋斗,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Z].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篇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密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时刻牢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党的三大优良传统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称 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大作风随着共产党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联系的。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一、“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它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二、“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 现在有些部门办事情门槛高、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群众办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虚,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对群众无感情,对上级不负责,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同志忘记或淡漠了党的三大作风,没有很好地学习党的三大作风,致使偏离以至违反三大作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不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本科室、本所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照抄照转,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工作、办事情,作风武断,方法简单,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不是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而是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严重违反党的三大作风的,只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所以,大力发扬三大作风就是要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树好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注重三大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

在思想建设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事业心差,存在着“软、懒、散”的问题;在作风方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牢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注定了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奋斗终生。对于这个职责,有些人记得清楚,有些人却记不清楚,还有些人则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记得清楚,成克杰、陈希同、胡长青、程维高、李真等就根本背叛了共产党人的职责。当然,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不是看几个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触到中央、省市级干部,而接触最广泛的还是天天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干部形象,尤其是在窗口部门、服务部门、权力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因此,三大作风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级组织、哪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表现有: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

四、坚持和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是发扬党内民主,实施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是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风建设,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听不到或听不进批评意见,得不到及时提醒,而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致犯错误乃至犯罪。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一)是要着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现在不少同志心理防范意识很强,他们在开会时,“为了保护自己我不提分歧性意见,为了不使别人难堪我不提怀疑性意见,为了不影响团结我不提反对性意见”,甚至于把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风带进党的生活中来,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所谓的“表扬与自我表扬”,严重影响了民主生活会质量。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就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律已、坚持原则。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严于解剖自己。在民主生活会上,每个同志都要对找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作如实说明,自查自纠,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认真整改。

(二)是要加强监督,防微杜渐。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监督,又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党外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止“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篇5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世界观的本质表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风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所谓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或者说是党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世界观、党的性质和特点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践行动中的体现。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宗旨。党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党风的本质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的党风同该党所坚持的世界观、思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政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世界观决定了党风,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组织、党员个人应有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作风。反之,一定的党风又是一定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党风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党风和世界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属于观念范畴,表明的是该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的行动;而党风则是属于行为、实践的范畴,表明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运用理论、观念去执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完成党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党风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一个政党的一级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党风的存在状态都反映了该政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反映了该政党的先进与落后,反映了该政党同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一个政党表现出来的党风对该社会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努力方向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所以,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党风既关系到该政党的自身形象,又会给整个社会以示范作用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聚散。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的作风都有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以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为根本基础,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党风,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特质,实现了在党风问题上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早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前提下,要树立一种区别于一切旧政党的新作风,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纠正了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新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概括了党风的内容,指出了党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党风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明确。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它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学风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真正学好理论和政策,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问题。最根本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鲜明地体现着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优良的学风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其实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教条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外国经验;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拘泥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必然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离,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是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起到了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全体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最高标准,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达到健康发展的作风。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党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就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员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我们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更需要坚持开展和自我批评,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几十年来,我们党依靠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了建设和改革事业。在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重提“艰苦奋斗”,这就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1980年11月提出的著名论断。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所以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作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始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的宗旨,表明我们党在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拥护、赞成与否为取舍标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过建党80多年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法宝,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各种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所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容易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第二、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威信和战斗力

执政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控制力,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威信和权威。而党的权威、威信、战斗力等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自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说到底,还是受党的作风状况的影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并不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质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800多万名。说明我们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着坚实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果党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有效的好转,党员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最终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

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就是说,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党的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人心向着党,人民拥护党,党就有力量,就有生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失去了人心,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会毫无生机,党的事业就会面临严重的危险。就一个政党来说,影响人心向背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大的方面讲,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总是听其言、察其行的,根据党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来认识和评价党,并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如果党风好,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实,深刻说明了人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深刻记取。第四、党的作风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的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纪律性。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然而无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党的作风始终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党的作风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地推向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在新形势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作风。这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世界观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实现新的建设目标。所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党要经受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考验,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特别是要经受住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考验,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党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们必须把总要求同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党风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和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它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按主观意志做事情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新经验,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新的发展阶段就是: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不断深入认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危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们都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其次,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再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努力造就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清舒畅的政治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始终坚持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最后,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全党全国必须统一。

第五,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其次,要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再次,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表示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最后,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第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为什么入党、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党的民主监督程序和制度。再次,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健全举报制度,发扬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再次,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第八,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的公示制和任职试用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干部奋发向上,能上能下。要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这是做到干部选贤任能的关键。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再次,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的人,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最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循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期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人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对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任务、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党的根本大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风建设切实抓紧抓好。第二,要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党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建设,去加强。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党纪党规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党风建设“有法可依”,使党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但是,党风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搞好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广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来说,就是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学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学习好党纪党规,从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时刻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率先垂范,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第三,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我做起,带头端正党风。作为一个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一方面要自觉继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更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在作风建设中带好头。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克服在建设党风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如要克服党风建设与己无关论,克服以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克服反腐败无用论,认为自己反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作用;要克服反腐败等待论,认为只有等大家都做好了,自己也会做好;要克服害怕报复论,认为党内有专门的反腐败部门和人员,用不着自己出头露面,自己检举揭发腐败问题又有可能被打击报复,踩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上述这些观点和态度都是要不得的,作为一个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在党风建设的问题上都应当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世界观的本质表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风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所谓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或者说是党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世界观、党的性质和特点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践行动中的体现。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宗旨。党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党风的本质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的党风同该党所坚持的世界观、思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政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世界观决定了党风,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组织、党员个人应有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作风。反之,一定的党风又是一定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党风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党风和世界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属于观念范畴,表明的是该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的行动;而党风则是属于行为、实践的范畴,表明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运用理论、观念去执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完成党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党风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一个政党的一级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党风的存在状态都反映了该政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反映了该政党的先进与落后,反映了该政党同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一个政党表现出来的党风对该社会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努力方向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所以,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党风既关系到该政党的自身形象,又会给整个社会以示范作用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聚散。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的作风都有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以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为根本基础,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党风,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特质,实现了在党风问题上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早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前提下,要树立一种区别于一切旧政党的新作风,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纠正了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新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概括了党风的内容,指出了党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党风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明确。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它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学风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真正学好理论和政策,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问题。最根本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鲜明地体现着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优良的学风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其实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教条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外国经验;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拘泥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必然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离,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是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起到了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全体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最高标准,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达到健康发展的作风。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党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就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员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我们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更需要坚持开展和自我批评,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几十年来,我们党依靠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了建设和改革事业。在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重提“艰苦奋斗”,这就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1980年11月提出的著名论断。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所以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作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始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的宗旨,表明我们党在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拥护、赞成与否为取舍标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过建党80多年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法宝,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各种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所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容易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第二、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威信和战斗力

执政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控制力,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威信和权威。而党的权威、威信、战斗力等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自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说到底,还是受党的作风状况的影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并不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质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800多万名。说明我们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着坚实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果党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有效的好转,党员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最终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

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就是说,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党的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人心向着党,人民拥护党,党就有力量,就有生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失去了人心,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会毫无生机,党的事业就会面临严重的危险。就一个政党来说,影响人心向背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大的方面讲,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总是听其言、察其行的,根据党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来认识和评价党,并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如果党风好,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实,深刻说明了人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深刻记取。第四、党的作风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的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纪律性。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然而无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党的作风始终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党的作风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地推向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在新形势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作风。这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世界观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实现新的建设目标。所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党要经受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考验,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特别是要经受住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考验,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党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们必须把总要求同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党风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和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它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按主观意志做事情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新经验,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新的发展阶段就是: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不断深入认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危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们都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其次,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再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努力造就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清舒畅的政治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始终坚持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最后,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全党全国必须统一。

第五,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其次,要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再次,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表示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最后,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第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为什么入党、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党的民主监督程序和制度。再次,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健全举报制度,发扬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再次,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第八,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的公示制和任职试用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干部奋发向上,能上能下。要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这是做到干部选贤任能的关键。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再次,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的人,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最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循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期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人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对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任务、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党的根本大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风建设切实抓紧抓好。第二,要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党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建设,去加强。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党纪党规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党风建设“有法可依”,使党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但是,党风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搞好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广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来说,就是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学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学习好党纪党规,从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时刻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率先垂范,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把党的优良作风当成一面镜子 篇6

《纪念白求恩》和《反对自由主义》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所著名篇。两篇文章虽然风格迥异,一为正面弘扬,一为反面斥责。讲的却都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重温经典,体会有三:

体会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个有着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是标杆,是旗帜,是表率,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其作风问题必然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风,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作风败坏。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官风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事业兴。

我们党成立九十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1929年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同志提出改造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不良作风,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农民为主要成份的党和红军建成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军队的问题,奠定了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基础。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我们党形成了理论结合实践、紧密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党内团结进一步巩固,凝聚力进一步加强,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加快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最终掌握了全国政权。

改革开放到了今天,社会形势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我们党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必须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到国家,小至一市、一县,莫不如是。哪里的干部作风好,哪里的发展环境就好,哪里的发展合力就强,哪里的发展速度就快,领导干部作风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我们江西要发展,要赶超,要争先,也必须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良好的作风改进政风,促进民风,凝聚合力,共创伟业。这样,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才能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体会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

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列出了十一种不良作风。我理解:只议论别人,不反省自己;只要求别人,不约束自己;只指责别人,不改正自己,等等,也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是作风不良的表现。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固然需要思想的教育、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的并重,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领导干部切实树立“自己抓、抓自身”的自觉意识。不可否认,在党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在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持优良作风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了;实干意识、亲民意识少

了;考虑个人利益多了,考虑群众利益少了;甚至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把不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对此,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以“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把党的优良作风当成一面镜子,时刻照照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一要在“修”字上下功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风问题,其实也是个人修养问题。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党性修养、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在思想意识、政治觉悟及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磨炼和自我提高。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指的那样,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只要养成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二要在“防”字上下功夫。作风问题是大事,但体现于小节。所谓“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中有学问、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因此,“抓作风、抓自身”务必防微杜渐抓小节,严格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独、慎初、慎微。三要在“改”字上下功夫。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没有人从不犯错,关键在于对待缺点、对缺错误,是听之任之还是知错就改。《世说新语》里周处改过,《史记》中廉颇负荆请罪,皆受世人赞誉。古人尚且如此,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应有接受批评的勇气,正视缺点的胸怀,整改问题的行动,做到闻过则喜,从

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勇于知错、纠错、改过。体会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

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篇重要讲话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工作和作风建设的理论,深化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针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一要深刻领会。认真把握这篇讲话的历史脉络、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要积极实践。作风建设重在实践。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工作上,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产力。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做扎实干事的模范,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做和谐共事的模范,讲境界,讲胸怀,讲原则,营造和衷共济的发展氛围;做干净干事的模范,不怀非分之想,不取违纪之财,不谋一己之利,保持清清白白的公仆本色。三要一心为民。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天职,我们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视人民群众为亲

化优良作风为习惯 篇7

启迪心理觉醒增强自觉意识

培养习惯关键是行动和坚持。马斯洛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习惯来自心理自觉,来自国企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对群众路线从理念、意识、观念等方面的充分认同,来自广大干部思想上对党优良作风认知的深度和思想理念的厚度。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需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实践意义和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理论内涵中增强化优良作风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心理自觉的企业干部,才会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才会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才会进一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强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才会进一步掌握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不断克服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差距,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才会进一步在反腐倡廉的洗礼中,始终坚信群众观点、站正群众立场、强化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才会进一步与职工群众进行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不仅在空间距离上贴近群众,更是在心灵的距离上与群众契合,坚定地站在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持续迸发。

养成心理感悟坚定理想追求

心理自觉源于心理感悟。这种感悟是不断升华的,首先是心理觉醒,把化优良作风为习惯作为责任,自觉担当;心理觉醒的意识升华到一定阶段,就会把化优良作风为习惯作为使命,始终坚持,永不动摇;心理感悟的最高境界是心理满足,即把化优良作风为习惯作为信仰,作为心理追求,从中获得幸福和快乐。

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动营造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实现和国有企业干部的心理感悟息息相关,企业干部只有把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作为责任、作为使命、作为信仰,才能接受党内政治生活的锤炼,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才能防止党内政治生活处于随意化、平淡化、甚至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才能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化为行动,坚持不懈地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强化心理监督构筑防范底线

心理监督是加强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对企业干部的监督中,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应当说是监督体系中的外部作用力,而心理监督则是监督管理的内部作用力。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相互作用、有力配合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监督。加强心理监督,是企业干部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勤政为民的内在动力。

一是从强化理想信念入手,用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认识和调节干部的心理活动,并将高尚动机和思想信念外化为积极的行为活动,在关键问题和重大是非面前不出现动摇和迷惑。

二是把职业道德作为企业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积极维护企业干部的健康心理。

三是强化企业干部的自我监督意识,营造企业干部心理监督的文化心理氛围,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工作,使企业干部强化自觉进行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党内形成一种监督的内在力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企业干部,只有从心底里认同职工群众的监督力量、充分相信职工群众,真正领会到要推动单位深入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广大真心实意求发展的职工群众,真正意识到职工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才能在行动上真诚地邀请职工群众对自己进行监督,同时建立合理机制让职工群众有渠道去监督。此外以规定或者条例等形式将监督的方式、方法、形式、内容确定下来,将职工群众的监督权力阐述清楚,才能使职工群众敢于监督、乐于监督、主动监督。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让职工群众有感而发去监督,这里的“有感而发”指的是由内而外、发自真心地为了单位的长远发展,为了企业干部的“健康成长”进行监督。要达到这个层面,除了制度上的保障之外,还需要党员干部在进一步实践中,要让职工群众充分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终极目的,充分感受活动带来的党员干部在作风上真正的改变,体会到活动之后为职工群众带来的便利与实惠,感受到自己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自身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充分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真诚地接受他们提出的意见,才能防止活动效果反弹,才能使优良作风转化成为固定的习惯。

四是建章立制,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形成强大的外在压力机制。积极强化从政动机对干部行为的正面指向性,消除从政动机对干部行为的负面诱导作用。要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更要注重制度的正义性,制度要体现正义的价值原则。就是需要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中兼顾“安全、自由、平等、效率”,保障职工群众行使权力的安全、履行自身义务的安全,保障企业中的职工群众的自由能够和党员干部的自由和谐共存,保障企业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分配、实际利益的公平分配和程序意义上的机会均等,同时要保障制度体系运作的简便、快捷、省时省力和在制度体系所构成的基本制度框架下企业所从事的經济活动效率。

按照强化组织、全员参与的方针,加大考核监督力度,用监督保证廉洁自律。要营造反腐倡廉氛围,充分发挥组织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自我监督的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相互贯通的监督体系。要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作用,以物资、人事、经营单位作为重点,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时期”、“关键事项”的监督,进一步增强监督效果。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不断强化和巩固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威信。

注重心理激励打造生态环境

人们只有不断体会到正面的情感,才能对事物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著名心理学家David R. Hawkins对正面情感的能量等级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勇气、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爱是能量等级逐次提升的情感,并且爱这个等级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等级。因此要注重心理激励,促进正面情感,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企业环境、生活环境等,使得化优良作风为习惯有深层次的动力。一是教育培养;二是先进引导;三是领导示范;四是政策激励;五是关爱帮助(包括家庭、身体、子女教育等);六是心理疏导等。让广大企业干部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干得舒心、睡得安心、活得开心,没有负面压力,从“上班围着会议转,下班围着酒桌转”的围城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身心负担极大减轻,生活志趣转向高雅;挺直腰杆带领员工抓战略、促改革、搞建设、谋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一锹挖不成井,一笔画不成龙。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对于国企来说,必须增强厉行法制的责任担当,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来加强廉政建设,必须要以健全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约束党员干部不违纪不违法,不以权谋私,不越雷池一步,进而把好的作风培养成习惯并不断巩固革新,才能防御不良作风反弹,才能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保持下去,才能与职工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完成国企使命。

上一篇:移动转正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公司用章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