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 元 教 学 策 划 卡 二年级 科目:数学 课题:第四单元 策划人: 张国成 时间: 4 月 6日 分管领导签字: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由《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构成。 教 学 内 容 (包括教材知识点分析、教材前后、内外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拓展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学习材料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学 生 分 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蜜蜂王国豪华皇宫的情境图。通过王国各种不同的岗位分工,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由此引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导入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这部分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口算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 学 策 略 (包括教法、学法、教具、辅助教学手段及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突破重难点措施 1、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 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3、 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4、 把握计算教学的要求,恰当评价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 学法以自学为主,辅之以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运用现代教育先进技术,制作多媒体教育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的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 元 测 试 (包括测试意图、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时间、题型、题量、命题人分工等) 测试意图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以改进教学策略。 测试范围主要是本单元。 测试方法为闭卷考试。 测试时间是40分钟。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应用题材等内容。题量适中。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序号 授课时间 20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7+29= 50+70=70 7+9=16 70+16=86 45-32= 32+45= 57-29= 教学策略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后反思 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二、新授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学生分组 讨论 学生交流感想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四、当堂检测 84-48= 170+300= 67-42= 84+31= 89-27= 9+46= 45-20= 80-40= 840+40= 700-80=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练习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汇报 完成练习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教学策略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后反思 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二、回顾旧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这些题,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 1、出示题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2、回顾方法 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全班汇报 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4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说话

陈旧新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5

一、填空(每空2分,共36分)

1.个一是1010个十是()

10个()是1000010个一百是()

2.9643是由()个千、()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3.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位是百位,第四位是()位,万位是第()位。

4.由6个千、3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5.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和是()

6.2209这个数中千位的“2”表示(),百位的:“2”表示,它们之间相差()。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2分,共16分)

1.10371039()()1045

2.328338()()368

3.279289()()319

4.752852()()1152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十、百、千)每小题2分,共8分

1.光明小学二(二)班约有学生五()人。

2.一台电视机的价格约三()元。

3.一本字典大约有二()页。

4.“非典”时期造成我国旅游业经济损失约一()多亿。

四.比一比。(在里填上“<”、“>”、“=”)每题3分,共18分

1.6088062.707770

3.7100七千一百4.1268二百六十八

5.11011006.九千九百六十三9963

五、解决问题(1题8分,2、3题各7分共22分)

1.猜一猜我表示多少?

我是一个三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小9.

我是一个四位数,十位数字是9,千位数字是7,个位和百位上的数字相同,而且这个数字只读一次。

2.快乐小鸟家族有8只灰鸽子,35只白格子,每个窝只住5只,至少搭几个窝?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自学共思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写出这些数。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3.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8题。

(1)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合学共研

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7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按怎样的要求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方法。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展学共享

1.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0题。

(1)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十个十个地数。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怎样做我们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得出所有的答案?

延学共促

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能数出48后面的5个数吗?

检学共长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3,个位比十位小2,这个数是多少?

2、出示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数的顺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7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认识自暴自弃的危害。

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表现和作用,以及自暴自弃的含义和危害,理解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自暴自弃的危害。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现象剖析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羚羊中的怪事”并思考:

同学们,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

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板书】 活动二:同龄人的启示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47小涛的故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涛每天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都锐意进取并取得很大成绩,靠的是什么?小涛的感人事迹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对!靠的是自强。小涛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人生自强少年始。

【讲授新课】

一、人生自强少年始【板书】 活动三:故事展播室

请你讲述同小涛一样具有自强精神的感人故事。

讨论交流:这些感人人物的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教师总结归纳:

1.自强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

自强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课本P48.首段首句】

活动四:故事拓展: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上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自强精神,对这些人物的成长、发展和成就事业,乃至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2.培养自强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

⑴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课本P47.首段末句。】

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课本P47.框题。】一个自强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课本P47.首段首句。】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课本P48.首段次句。】

②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课本P49.框题。】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本P50.首段第一、二句。】

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课本P48.首段第三句。】

活动五:列举现象,反思自身

在我们生活中,是否存在一些与自强精神相违背的现象?请举例。讨论交流:这些不自强的人和事都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对。自暴自弃。那么什么是自暴自弃呢?自暴自弃有什么危害?

3.什么是自暴自弃?【板书】

所谓自暴自弃,是指自己甘心落后,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课本P50.末段次句。】

4.自暴自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危害?【板书】

自暴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课本P50.末段第三句。】

上述正反事例告诉我们: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对。应该自强,不应该自暴自弃。自强应从少年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怎样理解自强应从少年始?【板书】 ①人生自强少年始。【课本P47框题。】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当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课本P47.末段首尾两句。】

②少年能自强。【课本P51.框题。】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课本P56.末段末句。】

【巩固和总结新课】

第二课时 少年能自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能力目标:

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懂得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懂得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活动一:分析“韩寒现象”。

韩寒原是一名上海市的普通中学生,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他,但五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然而想当作家的他,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其他科目红灯高挂,虽然语文好,仍未能幸免父母的压力和责骂,加上两度退学的苦恼和考不上高中的困境,让他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但倔强的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创作,最终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以《三重门》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的成功发表,使他成为“80年代后”作家的先锋,也为执著于写作的人带来希望。

设问1:为什么韩寒在创作的道路上能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生1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生2答:有理想;

生3答:有自强不息的品质;„„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理想很重要。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因此,理想,是自强的航标。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讲授新课】

讨论交流:要自强,为什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呢?

二、少年当自强【板书】

1.树立坚定的理想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

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课本P51.末段第三句。】

活动二:讲述自强者的奋斗故事。

讨论交流: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板书】

为人生的理想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课本P52.首段首句。】

活动三: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中学生小萍的故事,思考两个问题:

⑴小萍为什么转学后成绩下滑?⑵小萍为什么又能振作起来?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1答:她转学后和大家不熟悉,因为孤单、失落,于是放任自己看小说,不认真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下滑。

生2答:它能重新振作是因为她醒悟了,懂得不能放任自己,否则会毁了自己。于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自我,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理想。

生3答:小萍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才能自强,才会成功。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就是要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教师:看来,小萍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那么,如果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放任自我”的拦路虎,你将如何面对呢?怎样才能除掉这只拦路虎呢?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既有针对性,又实用的具体方法。请你用“七个控制”来管理每天的思想和言行。如果你能做到“七个控制”,你的心理状态会很稳定、很平衡,这对你战胜自己的弱点,成为自立自强的人,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四:明辨是非

有人说:自强的人没有弱点。请你辨析。

3.辨析“自强的人没有弱点”的说法。【板书】 ⑴“自强的人没有弱点”的说法错误。⑵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课本P53.末段末三句。】自强的人都会面临一只拦路虎,那就是放任自我。只有战胜它,才会进步,才能自强。【课本P54.末段。】

⑶我们勇于直面自己的弱点,不放任自我,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我。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我们在天赋上、在某些方面有劣势,有短处,不具备某些才能,能盲目地向自己的挑战吗?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韩寒偏要在数学上挑战自己,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如果非要姚明去当航天员,杨利伟去NBA打拼,牛顿去参加奥运会竞赛,周杰伦去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刘翔去走“达瓦孜”表演,那么,这些人都会有今天的成功吗?

生答:不可能。

教师:为什么?你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吗?

生1答: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弄清自己的长处和天赋所在,要发掘自己的优势,并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发展自己。

生2答: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和避开自己的短处去寻找成功的捷径。生3答: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师:同学们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要自强,要成功,需要我们扬长避短。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我们怎样做到扬长避短?

4.怎样做到扬长避短?【板书】

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天赋和兴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②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课本P55.首段第二、三句。】 ③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课本P55.末段末句。】

下面再请同学们看段材料: [背景材料] 教材55页爱迪生的故事

设问:爱迪生每天工作18小时却说从未做过一天工作,而其乐无穷,这是为什么?

生1答:他喜欢自己的工作。

生2答: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方向,我们的热情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我们的成功就会悄然来临。因为即使再辛苦,我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坚持到底。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垂头丧气。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强的路上较快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努力的方向。

活动五:方法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

5.怎样培养自强精神?【板书】

①树立坚定的理想,作为自强的航标和动力。

②为人生理想执着追求,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渝地奋斗,直到成功。

③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 ④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努力方向

【巩固新课】 活动六:课堂演练

1.遭电击事情双臂的王争凭着毅力苦学16年,成为浙江大学博士生,用嘴、脚书写了灿烂的青春。王争的事迹告诉我们()

A.真正的强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后,就会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渝地奋斗,直到成功

B.要冷静分析,学会自我放弃 C.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D.要学会自尊,放弃虚荣 2.向警予小时候在家乡参加入学考试时,校长问她:“你为什么来读书?”她坚定地回答:“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正因为她有着为国为民学习的理想,所以,学习非常勤奋,后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向警予的事迹说明()

A.有了理想就一定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B.有了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C.要自强,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D.实现了个人理想才能实现崇高理想

3.小江同学的数学成绩经常不及格,但他在写作方面有天赋,于是就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其作品深受中学生喜爱。他的成功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有()

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发展方向 ②学不好的科目要及时放弃 ③要获得成功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④扬长避短是培养自信品质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4.从爱因斯坦克服自身数学方面的弱点,提出广义相对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 ②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③有弱点的人才能成为自强的人 ④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5.“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每个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②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目标 ③应该挑战自己能力的最短处 ④人生应只有一个奋斗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每秒出手三次,每天中午两小时收近2万个碗盘。”近日,一段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文原在学校餐厅勤工俭学“收拾餐具”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视频中瘦小的陈文原分门别类收拾餐具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被网友们戏称为“犀利收碗哥”“无影手”“当代卖油翁”。家庭贫困的他读书之余靠勤工俭学养活自己,他“自立自强不自卑,小事认真做,平凡也能有精彩”的人生观更是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1)陈文原因收碗“快”一夜走红的原因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9

1、经历探索、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加深“位值制”的认识、理解。

2、培养知识迁移与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计数器2个

3、计数棒100根

4、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旧知新

1、教师讲小故事:猴哥和猪八戒争辩30和3谁多?

2、我知道:

(1)2是2个(一),20是2个(十)。

(2)44左边的4表示(4个十),右边的4表示(4个一)。

(4)我能在里填上>、<或=。

45 1414 220

1020 818 1920

3、我知道:

(1)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2)按顺序从1-20,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二、探究新知(提示课题)

1、芳芳和平平跳绳比赛,平平跳了42下,芳芳跳了37下,谁跳得多?

(1)讨论、汇报:42>37

(2)质疑:为什么?

①摆一摆:

②数的组成: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

4个十比3个十多。

(3)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4)摆一摆,比一比(卡片学具)

3040 4535 8736 5775

2、佳弟和于雅在一次口算比赛中,佳弟得了25分,于雅得了23分,谁得的分数高?

(1)请两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拔珠

(2)两个计数器上的珠子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十位上一样,个位上不一样。

(3)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再现百数表

(1)竖着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十位上的数越来越大)

(2)横着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个位上的数越来越大)

(3)你还知道了什么?(百数表里100最大,因为它是三位数)

4、阅读课本P42例5

三、巩固应用

1、P42做一做第1题。

2、P42做一做第2题。

3、小游戏:数字对对碰,数字排排坐!

93>87>75>64>55>50>48>33>25>23>15>9

4、我会比

2723 3330 4252

6446 6688 99100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0

教材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小数,同学们都记得吧?小数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观察可以分类吗?

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叫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叫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个数字叫三位小数。

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说几个,你们愿意吗?

师:板书:0.1 0.01 0.001

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引出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意义

(一)教学0.1

1.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请将你心目中的0.1在这张纸上用颜色涂出来。(电脑演示正方形纸、1)

2.(展示、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出0.1的。小结:要想准确地表示出0.1,我们应该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3.取出一张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准确地表示出0.1。

4.请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用分数表示是( ),0.3里面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5.投影:阴影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

观察得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板书)

6.想一想,1里面有( )个0.1。

(二)教学0.01

1.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0.1的?

2.你能在纸上表示出0.01吗?请你在格字图上表示出来(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电脑演示过程)

3.请看老师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数?

4.看到0.23,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数。

5.请你在方格纸上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再同桌间说一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小数,你又想到了那个小数?

6.观察得出: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板书)

(三)教学0.001

通过0.1,0.01的教学,推理得出0.001的意义。

请你观察前两组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得出:三位小数、千分之几等等)。

三、提炼小数意义

1.小结:像这些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2.师: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个0.1。0.25的计数单位有( ),它有( )个0.01。

3、电脑出示练习题。

四、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1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你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好向十位进一。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教材分析:

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一个单元里同时教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样的教材很少遇到。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大小变了,但形状与结构都保持不变,比例能够准确地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

1、例2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例3 比例的意义 例4 比例的性质 例5 解比例

6、例7 比例尺的意义 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和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认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价值;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

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 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 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 考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 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 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3、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五、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3—6题。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质等。)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 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 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九第5、6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⑶ 5/8:1/4和7.5:3 ⑷ 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出示例4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思考3/6=2/4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 规律,再验证)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试一试”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 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12:()=():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做练习十第1、2题

五、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 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 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

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七第6、7题。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 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3、做练习七第8、9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 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 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 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 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 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哪幅图中 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2.5厘米:1O千米,要把后项的千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

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

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难点:

1、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画出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吗?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教学例7。

(1)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2)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3)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

(4)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做“试一试”。

(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再组织交流

2、做练习八第4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 例尺。

3、做练习八第5题。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将下列各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 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0 40 80 120千米

(3)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会城市与北京的距离是32.5厘米。这个城市与北京相距多远?(4)做练习八第3题。

五、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

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

方形的比是():(),宽的比是():()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4)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

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 表格

(2)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交流

(4)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m,宽是2cm,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 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

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大?

五、小结:本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掌握了什么方法?

上一篇: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相关公式下一篇:农村土地问题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