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改感悟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课改感悟(精选8篇)

学生课改感悟 篇1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读课文前总要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后要解答,可问题多如繁星,怎么能记得住。

学校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实行了'学案制'就是指老师把一课的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写下来,还有练习题。最重要的是自己所解出的题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且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讨论成果。

我从小就十分内向,一到大厅广众之下,两个脸蛋就红的发热,要我独自上台表演,来十头牛都甭想拉动。可自从实行'学案'后,一切都变了。记得我第一次上讲台讲的时候......那次组长和几位组员经过'三思熟虑'终于'妄'下决定,让我上台演讲,我的脸这时比挂在门上的灯笼还要红一万倍,心跳以每秒一亿下的速度跳动着,我在组长和组员的催动下,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上讲台。这时,我的血液仿佛都停止了,心里犹如乱麻一般,我先讲什么呢?怎么讲呢?讲错了怎么办?同学们耻笑我怎么办?我把无助地目光投向了老师,可老师并没有来帮我解围,我看到的是一双充满期望和信任的眼睛,它似乎激醒了我,让我的理智清醒了过来,我清了清嗓子,便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起来

因为课改,我才有机会大胆地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真正的风采。也可想到,没有'学案制'哪有我亮出风采的时候;没有老师的备课,哪有我大胆体会的瞬间;没有学校的课改,哪有我畅开心怀、大胆、自由的展现自我!我感谢课改,是它让我变了,真的变了。

课改感受 六二班 田裕

刚升入初中的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课改?说实话课改确实不错,让我们这些学生第一次拿起红粉笔,站在黑板前,扮成一副老师的模样,正儿八经地讲解题目。确实让我们有所突破。总的来说,课改对学生而言就是增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我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对老师而言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并让同学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知识多了,课时少了;内容多了,时间少了;任务多了,兴趣少了;疲惫多了,快乐少了。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都很长,回去还有好多作业要做。每科作业确实不多,但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且每科的课程都很紧,讲得也特别快,“刚吃到嘴里的,还没来得及嚼,就又往里硬塞,更别提咽和消化了。”

我知道现在全国只能通过考试制度选拔人才,但是能不能不把某一场考试作为唯一标准。我希望学校能够多关心一下我们学生,让我们真正的把学习当做少年时最快乐的事情。

合作、团结的乐趣 班级:六二 姓名:郭颖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同学们听取他人的意见,课前认真预习、手脑并用、温故知新、勤学多问呢?真的有这样的方法——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自从学校课改后,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同学们的成绩一次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习合作是一座桥梁,构起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小组合作是一座舞台,让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模式使同学们有了相互认识,交流,了解的机会,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当组内有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小组会帮助他,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我,使自身的水平超常发挥。也让组长们有了管理和领导的才干,才使自己的小组,更加努力取的一次次的好成绩。

加油!这就是“小组合作”模式对我的影响。

“小组合作”对我的影响 班级:六二 姓名:段俊杰

自从学校实施课改后,班级里边实行“小组合作”模式,发放小组合作考评本来约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从我记录了这个以后,发现它深深地影响着我,它不仅可以激发我上课有勇气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还激发我奋发向上。它也让同学们养成了:课前预习,寻找疑难,仔细读题,认真验算,一题多解的这些好习惯。也增加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让这个班集体变得更加团结!

从这个活动中我得到的学习方式,我会一直保持下去,并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一个优异又突出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报答老师!

“小组合作”模式

班级:六二 姓名:郝亚婕

自从学校实施课改以后,班级里边实施了“小组合作”模式后,我发现每个小组的实力都有大大的进步!

为什么说这种模式使每个小组的实力都有大大的进步呢?是因为这个“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PK的那种模式,它激发着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小组合作”模式让许多同学找到了自我,它让许多同学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同学们绽放了自己在课堂上的魅力!

“小组合作”模式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交能力以及语言上的能力,还有利于同学们以后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这种模式使同学们在学习上相互监督,相互提拔,相互帮助,同时也进行了一场场面红耳赤的竞争,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制力。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坚固,使这个班集体更加团结!

唯有具有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才能创造光明!

“小组合作”的影响 班级:六二 姓名:姬欣悦

我们学校上学期就开始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这项活动。“小组合作”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手册是按照我们回答的问题和课堂展评进行加分和减分的。如果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时,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实在不会的话可以问老师。“小组合作”让我学会了不少管理和组织的才能。

“小组合作”模式让我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非常享受我们现在的课堂。这种模式也创造了同学们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永远不要一个人学习,共同进退才能够让你早日达到目的!

小组学习对我的影响

班级;六二 姓名;王璐瑶

自从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之后,不仅让我改正了缺点,而且让我增加了许多优点。

“小组学习”使老师上课提向自己大胆起来发言,大胆的尝试给同学讲题,大胆的举手去黑板上写题......“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不怕老师提问,不怕上去讲题等

“小组合作学习”让我改掉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吃东西,乱扭头等坏习惯,使我现在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对我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养成了敢想、敢做、发挥自己正常水平的能力。

合作中的欢乐

班级:六二 姓名:蒋双起

自下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成绩也大大提高。上课回答问题设有加分和减分项目,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回答的积极性。

每次讨论问题,我们组总是热火朝天,每次我这个组长想不到的他们总能想到,我觉得我组长都不行了,但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俗话说:“团结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一切困难都能解决。

课改的收获

班级:六二 姓名:王新怡 唯有就具有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才能制造光明。自从来到这个学校,我们就一直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让我有了很深的感受。

“小组合作”积分的,使我不要就怕老师的提问,这个使我有勇气上黑板上展板和上黑板上讲题。而且还能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是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让我们不再有一前的畏惧。是我们可以大胆的发言。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我们学习要大胆的去做,敢想,发挥你超人的想像吧!

学 生 课 改 感 言 六二班

郭较

学生课改感悟 篇2

滦南二中的课改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并且课堂教学创新已日趋成熟, 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 我感触颇深。

课堂开放了, 师生的角色也转变了, 从教师唱独角戏, 变成了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 而面对学生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有充足的考虑, 应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关注“差生”的培养问题。

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 原有基础的差异, 生活环境的差异, 学生的认知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即便对于学生提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 也不容忽视, 应该耐心讲解。特别是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而言, 能够张开嘴, 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意味着他想学, 有求知的欲望。此时教师千万不可一盆水将其刚刚燃起的学习热情扑灭。相反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自己, 从未放弃自己, 使他们重拾信心。

例如我班的贾孟楠同学———成绩最差的学生, 在学习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中碳链异构时, 轻声说:“怎样补氢啊?”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 我并没有装作没听到, 而是大声说:“刚刚贾孟楠问如何补氢, 相信这个问题是在座好多同学的一个共性问题, 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此话一出, 许多同学跃跃欲试, 想一展身手。在讲解过程当中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听着。我想这样不是仅仅解决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而是重新唤起了近乎完全丧失信心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一种犹如久旱逢甘霖的欣喜。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讨论过程中体味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合作探究部分研究金属腐蚀的两个实验时, 一些学生未能发现用稀醋酸进行实验不够严谨, 因为试管中本身就存在一定量的空气, 故同时伴随着吸氧腐蚀。在这种情况下, 我及时提醒,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 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出将启普发生装置产生的CO2充入b试管来排净空气, 从而排除O2的干扰。并且引导学生如何去验证产物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学生提出利用盐桥连接的原电池装置,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研究两极产物。其实学生的思维其实是相当活跃的, 只是有待于挖掘。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其有更多的收获, 更大的提高与进步。教师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启发作用,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 使学生做较为深入的探究。

三、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过去, 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 更不懂得超越教师和教材, 对知识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不评判, 更谈不上创新。实际上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例如:针对教材中提出的“如果钢铁表面水膜较弱, 随着H2的析出, p H值上升, Fe2+与OH-结合成Fe (OH) 2”, 学生问道:“上升到什么程度呢?”这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 但又很有深度, 此时如果给予“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再去研究。”之类回答, 在很大程度会挫伤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我面带笑容地点头表示肯定, 并欣喜地说:“很有思想, 考虑问题很深入, 这个问题可以留给我们大家课下查阅资料加以解决。”不仅不将问题搁置, 反而“乘胜追击”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教师应保护学生每一点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并使其成长起来, 壮大起来,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 如何在短暂的化学课堂中既落实教学任务, 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呢?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 将课改进行到底。

摘要:在新课堂改革的实践中, 教师要力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课堂,学生的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课改感悟 篇3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投身课改工作。课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教育素质有了极大提高,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善于学习总结,做一名课改学习型教师

“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课改的实践中游刃有余。通过学习,我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领悟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创造者。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师生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二、勇于改革探索,做一名课改创新型教师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模式改与不改与改得好与不好都将直接决定课改的成败。为此,我着力把创新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的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经验、方法,仔细推敲,领会其实质,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我探索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为:

1.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和教学形影相随,关系紧密。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的有利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释”疑。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可以由学生、教师或师生共同提出。有些问题是教师课前准备的,例如,如何应用Animator软件制作GIF动画。有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例如,用Animator制作的蝴蝶怎么往前飞。还些问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师生双方生成的,例如,用Animator制作的蝴蝶在飞行的过程中,白色的背景时隐时现是怎么回事。

2.分析问题

在着手探究实践之前,必须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的操作对象能否确定,操作素材是否已具备,操作的结果能否预见。对于操作的对象,我们是否知道与其相关的一些属性,这些属性是什么。如,针对如何应用Animator軟件制作豹子奔跑的GIF动画这一问题可作如下分析:

(1)操作对象:几张动作连续的豹子奔跑图片文件。

(2)操作结果:将上述图片“变”成豹子奔跑的GIF动画。

(3)相关信息:(学生叙述,教师总结)

①Animator软件是否安装;

②是否了解Animator的界面;

③是否知道豹子奔跑图片存放的位置及文件名。

(4)分析操作方案:此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说教者、传授者,而应是启发者、诱导者,将知识和技能融于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操作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思考。在此环节,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将学生领进门。

3.探究实践

学生根据以上的分析、教材提示、学案等,去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是关键,怎样引导学生既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前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探索的积极性,决定教学的成败与否。

4.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不仅是探究结果的交流,而且是探究过程的交流;不仅是知识方法的交流,也是情感感受的交流;不仅是成果的展示,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高效率的学习。

5.评价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问题解决结果,总结从这一课中学到的知识及其应用价值,反思探究过程及其方法,并提供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这些学习收获进行迁移、巩固和进一步应用。

三、乐于运用新知,做一名课改时代型教师

不断地关注新课改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最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旧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日渐缩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及时了解自己本专业前沿的技术、动态。不断关注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基本技能。围绕着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汲取新知,运用新知,做一名时代型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勤于动手动脑,做一名课改研究型教师

在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进行课改的同时,我时刻不忘朝着研究型教师发展。积极参加各级新课程研修培训,重视自我学习与提升,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改课题研究。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好每节课,备好学生,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如何呈现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每次在上完课后都及时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与改进办法。积极参加市、校组织的公开课,上完课后认真听取教师的评课,认真总结与反思。这样做,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提高了自己,也带动了别人。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教授型教师。

新课改感悟分享 篇4

一、厌学——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为什么九岁的孩子想“退休”,想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甚至想尝试死的滋味。早晨,中国的大街上走的最多的人是学生,晚上,明灯最多的地方是学校。在学校饱尝压抑的儿童,回到家还要完成超负荷的家庭作业,有的父母还推波助澜,要求孩子作业不写完不让吃饭、不让睡觉,有的孩子还没有吃饭,就趴在写字桌上睡着了。所以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是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一则来自清明节的微信《清明节,让我们祭奠逝去的青春》中这样写道:“清明节有三天假。第一天要回小学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童年;第二天要回初高中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青春;第三天要回大学祭奠一下,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理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拿什么献给我们的学生?其实,我们且不讲拿什么献给学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童年看见“风景”。课改是一种“回归”,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到符合教育规律的“回家”的路上。要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成为育人的“子宫”——安全、温暖、营养多元。

二、爱是最高的师德。教育就是要无条件接纳学生,而不要抱怨学生有多么差、多么调皮、多么难以管理。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理念;要关爱一切学生,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方面),都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如果我不是你的小孩,你还愿意爱我吗?,如果你不是我的父母,我还要做乖小孩吗?)

三、兴趣是最好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学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给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四、课改从“改课”开始,构建新课堂。传统课堂注重知识及知识传授,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新课堂强调过程与结果都重要。新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决策权;学生是创造性学习的强大动力。新课堂注重问题及问题解决。从“知识”起点转向“问题”起点,从为“教”服务转向为“学”服务,由“教”中心转向“学”中心,由促进努力变为激发潜力,师生角色发生变化(师亦生来生亦师,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生为本。

五、校长是课改第一人(责任人)。校长是课改的引领者、组织者,课改的宣传发动以及课改培训都要靠校长,校长要研究新课改,精通新课改,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不主动,课改改不成;“校长进课堂,课改有希望”。“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推行课改力度要大,课改不是对旧课堂的修修补补,不是改良,而是推倒重建;是结构和建构的变化。

六、教学进度不应是教师“教”的进度,而应是学生“学”的进度。许多老师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讲课,讲完就是完成任务,讲清楚讲明白就达到了目的,会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的问题。甚至还认为:讲了学生还不会呢,不讲怎么行?不少老师还担心搞课改耗时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那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设想,殊不知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老师们永远也无法想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多强。所谓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只是完不成教师“教”的任务,也只能说明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对教材缺乏合适的整合处理,这也是教师业务素质差的一种表现。

七、课改与成绩的关系。没有成绩,别谈素质;只有成绩,别谈教育(没有分数不体面,只有分数不全面)(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课改就是要提高质量,课改就是要提高素质。课改不敢保证拔尖生的分数有多突出,但至少可以保证潜能生的分数不会太低(提高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课改一开始,因为教师和学生的不适应,或者说没有处理好“展与练”的关系,可能会影响一些成绩,但只要正确处理好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下去会一天比一天强,提高成绩是必然的,要坚定信心。

课改贵在坚持(有行动才有收获,有坚持才有奇迹)。课改实施的第一步是选择,第二步是坚持,第三步是坚持,第四步还是坚持,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

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是阳光。——永不放弃。

八、新课改环境下如何听课、评课。听课人在听课时不要过多地关注知识本身、学科本身,要抛开学科本位看课堂;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流程(包括时间安排、教学环节等)、反馈检测及课堂生成,更多地关注师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对教师课堂评价“八度”:导学设计的细度、执行流程的精度、自主学习的热度、展示质疑的效度、师生互动的温度、反馈生成的高度、教师关注的广度、课堂放手的程度。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六态”: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九、理念解放、破茧成蝶。我们的课改就是要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使教师幸福生活,使学生快乐成长。而这种解放是基于理念的解放,存在着主动与被动的差别;正如鸡蛋,从外面打破了最多成为一盘菜,而从里面打破了,那就是一个生命。只有经历了探索的艰难和苦涩,品尝了成长过程的甘甜,才会认同这种理念。有人说:“幸福是自己的感觉,不是别人给予的”。如果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改变,课改只能是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会有幸福和快乐可言。

十、教育是一种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不要把智力劳动、智慧劳动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有些老师专业不专,教了一辈子书,天天都是“涛声依旧”,天天都在“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天天拿“一张旧船票”,让学生极不情愿地登上你的“破船”。

十一、民主化是教育的希望。由传统的“听话教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民主化是教育的希望。在落实学生自主管理时有两个关键点:(1)始终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2)学生的自主管理需要不断培训。而不是“撒手不管”。

十二、加强培训、少走弯路。课改重在培训(不断从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强化培训),课改起始要严把流程关(处理好临帖与破贴的关系),课改要在不断修正中前进(加强课题研究,积极进行反思,及时解决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偏差,保证课改工作的有效推进)。只有理念转变了,操作规范了,自然也就省时、省力了。有些学校、教师之所以感觉到课改模式耗时、费力,其根本原因是操作不规范,执行流程有偏差。

十三、“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让更多地孩子幸福”。校长要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关心教师。

学校要加强五个中心建设:教师生活中心——兴趣爱好;教师情感中心——精神信仰;教师发展中心——课题研究;教师自助中心——人文关怀;教师“学校管委会”——责任意识。

十四、教育智慧个案——小语言、大激励。安阳殷都区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的一节体育课,因为下雨无法上室外课,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观看全国中学生花样跳绳比赛的视频。大家看得聚精会神、兴高采烈。结束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家今天看到的是高中生的比赛,我们现在才上小学三年级,如果大家从现在开始练,将来一定会比他们更优秀”。

十五、把握课改三大领域:课程、课堂、评价。

(1)课程建设。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方案?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开齐、开足课程?美国西点军校为什么开设雷锋课程和数学课程。英国律师资格考试为什么必考数学?美国人为什么让孩子自己打工和做义工?新的课程观强调,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什么是课程?一所学校有计划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切活动和一切活动的全过程都是课程。学科课程是课程,环境是课程,活动是课程,制度是课程,课堂是课程,教师是课程,学生是课程。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载体。如果不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学校课程建设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活动化,不要知识化。学校要切实开发好以下校本课程:心理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阅读课程、入校课程、离校课程、家长会课程等。开发好校本课程有助于体现校长的课程思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新的教学常规要求教师要编写“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导学案”。开学第一节课就是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

(2)课堂建设。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由抱着走,到拉着走,再到自己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这样的课堂称为“道德课堂”。

(3)评价建设。评价是一种引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评,评后有奖惩”。

义务教育绿色评价体系(健康体检)的内容包括:学生学业质量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质量影响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跨进步指数。高中增值评价要求: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学校间公平比较、由起点看进步。

十六、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五有”。校园文化包括有形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和无形文化(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学习品质、行为文化、管理文化、集体舆论与班风等)。

(1)校园文化要有“形”:要有形式上东西,如标语、宣传屏、专栏、文化长廊等。

(2)校园文化要有“容”:要有丰富的涵盖。比如,要有文学的、科技的、德育的、活动的、自然的等等。

(3)校园文化要有“灵”:要有主题,要有“灵魂”。

(4)校园文化要有“层”:要有层次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营造不同层次的校园文化(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

(5)校园文化要有“情”:要蕴涵深厚的真实情感在内。人与人的、人与动物的、人与环境的等等。

十七、关于导学案编写、印制问题的建议。

①个人准备初稿,集体研讨定稿;②提前一周备课,编制导学案。③乡镇划片联合,每校一稿,片内共享;④每校分学科承担编写任务,教研室牵头集体备课,定稿后全县共享;电子稿存档,以后修补完善。⑤导学案的印制应考虑学校的设备情况,可采取精编导学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导学(因为导学案不是教材的再现,它是对教材的二度设计,其重心在于问题设计和策略设计,贵在导,重在学,有时不必要追求面面俱到),一张八开纸可以缩印几个课时的导学案。⑥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可以选取资料上的题代替,仅在导学案上提示题号即可。⑦学校统筹安排各科导学案的印制时间,可提前,也可插花安排。⑧在不具备印制导学案的条件的乡村小学,导学案也可用移动小黑板加口头提示语代替。

十八、课改实施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学”与“合作学习(对学、群学)”的关系。

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和独学都是“五步三查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自学能力尤其重要。处理好了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和独学的关系,就能解决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关系问题。所以,要保证“独学”和“达标测评”环节所占有的时间。

2、处理好实施课改与强化训练的关系。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是一种很好的独学形式。没有合理的训练量作保障,很难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让学生应付当下的招考评价体系;也很难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因为课改最终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即分数);这也是维持学校生存、防止生源外流的现实需求。所谓“只有分数不全面,没有分数不体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展”与“练”的关系问题;老师们要精心设计训练题(把练习题当作考题去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保证学生课堂及课下训练量。既要让学生会合作、善展示,也要让学生会“做题”、拿高分;学习既要“乐”,也要“实”。要找到素质提升与分数提高的切合点。

3、处理好“放手”与“引领”的关系。

教师要敢于放手,要甘当幕后英雄(导演),把“主角”让给学生(因为教室里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学生)。“让老师住嘴,让学生去说”。“有困难,找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激发自我潜能”。不必担心学生不会学、不会展示,学生对新的学习模式有个适应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不会说到会说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由不敢说到说不好,由无声音到声音低就是很大的进步。

老师们是否该认真观察一下,当你在滔滔不绝“讲经”的时候,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睡觉的吗?有„„的吗?也许你老是埋怨:“这个题我讲了十遍,学生还不会,这样的学生真笨”。但你是否反过来想一下:你讲了十遍都没把学生教会,到底是你笨还是学生笨?

但是,部分老师为了“证实”自己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课堂上不引导、不点拨、不纠错、不讲解、不点评,将课堂放任自流。殊不知,课堂教学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是不可对立、不可偏废、不可分离、不可割裂的。

4、处理好“激趣”与“减负”的关系。

枯燥的学习方式,过重的学业负担,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是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

所以,减负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减轻学生的“操作负担”,要按照国家规定适量布置作业(小学低年级要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高年级布置作业也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不要给学生以过多地压力和负担。其次是要减轻学生的“情绪负担”,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选择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以“预习、展示、反馈”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 “厌学”到“乐学”。

另外,要注意合理安排导学案的发放及独学时间。发放导学案让学生独学应在正式课时上完成(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解读三三六教学模式时说:“预习、展示、反馈三模块都占正式课时”),以免都安排到课下,增加学生的课下负担。

其实,“减负”除了要解决教师的观念问题之外,不可否认也与评价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5、处理好实施课改与强化培训的关系。

要想使课改工作顺利实施,强化课改培训是保障。无论是理念培训、操作技术培训还是课改实施中出现问题的研讨培训与反思,都应经常进行和不断强化。培训是指路明灯,培训是方向盘、是梯子、是扶手。没有不断、及时的培训和研讨作保障,课改容易走偏,容易低效。课改实施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思、研讨,及时培训修正。课改培训有多种形式,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可以以课代训,也可以研代训。课改培训要靠校长,校长和业务领导都应成为培训责任人,校长和业务领导要研究新课改,精通新课改,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不主动,课改改不成。“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

6、处理好“耗时”与精准执行流程的关系。

自我县推行“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以来,众多的学校和教师反映,课堂耗时过多,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其实,问题的根源首先起自教师的备课和导学案的设计,由于备课不深入、不精细,造成导学案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编写导学案时需要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设置没有层次、没有做到对教材知识的整合、相关问题取舍、有探究价值问题的提取,很多不需要探究的问题占用

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处理导学案费时)。其次是在执行“五步三查”教学流程时对有关流程细节认识不透,执行有偏差,尤其是对大展示缺乏合理的备展,展示内容、任务分工及时间预设不合理,展示了很多不改展示的内容(无效展示),另外,学生不会展示也是课堂耗时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展示时要么不会说、冷场,要么出现展示、质疑过热,以至于造成“跑题”,新生成的问题多,处理费时,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大展示时占用大量时间,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课堂效率较低。解决的方法是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从中提取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突出重难点,精心编制导学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精准执行模式流程,认真研究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调控整个课堂教学。

(1)想方设法使“大展示”更有效、更高效,是解决课堂耗时的重要途径。这也涉及到精准执行流程的问题。

在学生进行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要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教师通过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让各组组长反馈上来本组问题,然后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定大展示的内容,分解大展示的任务(各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预设时间安排,让各小组积极备展,备展完成后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要展示,展示内容要突出以下几点:重点、难点、疑问点,易混点、共错点、生成点。该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的体现。教师要适时进行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展示是提升,不是问题的重复讲解,突出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共错点;互动性是指展示方式上要体现师生、生生交往,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等;创生性包括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成果展示等。

展示时要关注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给潜能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其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树立信心,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

(2)要保证课改工作不跑偏,必须要精准执行模式流程。执行模式流程如“临帖”,要清楚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严格按要求去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

堂指向。否则,会成为“邯郸学步”的笑谈。最后弄成“四不像”,以不成功而告终。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积极进行课改反思,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当然,精准执行模式流程不是僵死地去对待所有操作和步骤,精准执行流程与灵活使用各操作步骤之间不矛盾。对流程学透了、研细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扎实高效。

十九、当前课改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课堂教学改革,轻课程建设、评价建设和其它课改配套机制建设。(2)重模式框架,轻流程细节。(3)重固有模式,轻课型差异。(4)重合作学习,轻独立学习。(5)重课堂展示,轻达标测评。

(6)重小组活动,轻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

(7)重课堂操作,轻课前设计(尤其是导学案设计)。(8)重课改实践,轻课改反思。(9)重课改实践,轻跟进培训。

(10)重展示过程,轻展示内容设计和时间预设(学生展示方面)。(11)重展示方讲解表述,轻听展方质疑探究(学生展示方面)。(12)重问题设计,轻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设计(导学案编写方面)。(13)重恭维赞扬,轻补充纠错和质疑对抗(学生点评方面)。„„

西华县教学管理中心

蔡山林

化学课改心得感悟 篇5

一、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而学生仅是观众。与之相反,课改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方案、讨论困惑、交流心得、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课改中探究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着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教材中从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开始,探究蜡烛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到探究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蜡烛不点不亮’,一定要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灯芯?如果没有灯芯,蜡烛能点燃吗?”随之学生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反复几次实验,得出结论:固体的蜡烛用火难点燃,实际上,点燃时先是灯芯上的少量蜡受热熔化成蒸汽,蒸汽易燃烧,产生热量使灯芯下面的蜡再熔化,由于毛细管现象的原因,烛油会向上到达灯芯的顶端继续燃烧。因此蜡烛点燃要用灯芯,酒精灯点燃也要用灯芯。探究使学生还掌握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还发生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材中第一单元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学习“实验室规则”开始,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安全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从试剂瓶上商标的识别,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到药品的取用,在练习中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探究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能力增强,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观察得十分仔细,使他们懂得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课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改教材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设计解决方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必然会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能主动求知,逐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改的,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课改中创新教学追求的发展方向。例如,教材中第七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中“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许多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燃烧灭火的三个条件之一:“隔绝氧气或减少氧气,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停止。”而“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未能确切说明。为了说明灭火的另两个条件,学生建议教材中增加“用剪刀将燃着的灯芯剪去,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和“用水浇来灭火”的实验。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基本化学原理不仅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与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如果教材上加了这两个方法来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应当可使学生们更加明确灭火的原理。这说明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是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特点,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个性特长,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改教材增加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sts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将“绿色化学”新名词介绍给青少年学生,将空气质量、水资源的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对日常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组织学生利用调查和研究方式深入社会收集、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的危害、污染的来源,并探究设想整治的方法,请学生互相交流、发表看法、加以评论。许多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有组织地先从学校、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污染情况的调查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如有的学生特意取来水样到实验室和教师一起用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来区别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并作对比、找异同。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音乐课改后的感悟 篇6

余江县第一小学张镇明(教师)邮编:335200 电话:***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本质性超越。这一新课程的出现不仅对教育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更对我们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互动是必不可少一个重要方面, 强调师生关系的互动,让音乐课“动”起来,是上好音乐课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之一。

一、音乐课堂应收放自如,动而不乱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将音乐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音乐课程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曾上过这样一堂课《快乐的小骑兵》,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设计的花样繁多,从小火车旅游出发到内蒙古,到基本训练的节奏训练“呜——呜——呜,卡嚓、卡嚓”小火车的声音,真正做到了从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课后我自我反思了一下:课的开始的确有良好的教学思路与好的导入情境,深深地抓住了大家的心,但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却觉得音乐“闹”得不得法,只见教师一会儿硬拉着学生在教室里“东窜西跳”,一会儿学习小骑兵,一会儿又让学生手足舞蹈,敲敲打打。这其中,我的声音学生很难听到,学生的课堂纪律实在难以维持。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极为重要。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理解乐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师生互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或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该讲的没讲清楚,该听的没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为“活动而活动”。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改变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不只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课改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应当认真倾听,与学生一起将问题分类,找出核心问题,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更要落实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要想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

二、音乐课堂应保证学生主动参与

长期以来音乐课不是发声练习,就是节奏训练;不是听录音,就是学唱歌曲;有些老师自已上课没有笑脸,却要求学生有表情地笑着去唱,有些老师总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一会儿说这是首世界名曲,一会儿又说这是某某人的代表作等;音乐教师主体地位已形成一种定式,站在中间驾驭着学生与课堂也已俨然成习惯,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定向、定规和定论者,扮演着“领导角色”,对课堂活动进行控制。而学生却始终处于“受动状态”,是“受抑角色”。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这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在参与,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指出:“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做文章。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呢?教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同时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三、不应过分强调素质,忽视双基教学

《新课标》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通过音乐课的唱、奏、听、练等教学活动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的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必然涉及到“双基”问题,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对“双基”的学习,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四年级有一节课《摘草莓》,本节课的学习,教导学生尊敬老人,并会唱《摘草莓》。曾有一位授课教师从草莓入手,下的功夫不谓不大,每位学生分发一颗草莓实物模型(好在没发实物,否则学生只顾吃草莓,谁还会上课、思考),然后是聆听歌曲——再聆听歌曲——又聆听歌曲„„就这样,一堂课下来,一共听了六遍歌曲录音。令人费解的是,每次聆听音乐,教师也没有具体的学习要求。课堂容量倒是大了,但整个授课过程教师却没有能很好地从音乐要素入手,从歌曲的重、难点入手,体会歌曲的意境美、思想美,只泛泛而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要怎么做?不难看出,授课教师本意是通过聆听,掌握歌曲的重、难点,并通过此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带入自己的课堂,但却在教学中迷失了方向。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思路,把握好课堂环节的设计,顺着学生的思路作恰当的引导,那将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同样一个内容,另一位老师却使课堂焕发出光彩。课堂导入用图片对比:一张是“小雨沙沙”,表示弱(P),另一张是“雷声隆隆”,表示强(f),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课堂自然过渡到雷声和小雨声的强和弱的训练。在这个环节后,又提出从远处传来歌声,越来越近会怎样?渐强,相反则渐弱。然后自然的过渡到歌曲教学。整堂课设计巧妙,由音的强弱到歌曲的学习衔接自然,教师从生活出发,变纯粹的双基训练为双基体验,并不是没有双基的学习,而是淡化双基的学习,效果甚好。由此可见,课堂改革下的双基教学,是淡化而不是丢弃,是要通过教学环节把双基内容融会在听、唱、动等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四、音乐课堂中美好的机遇新课程实验中,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

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几乎都渗透了一些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成分。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但目前这种资源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了上好一堂课学校和教师必须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课程资源和资料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必将体现出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有可能形成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和资料体系,这也体现出了新课程实施的真正价值。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感悟 篇7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新课改更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解放自己的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决策者, 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 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多给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推导数学结论, 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 而不是“盛桃子的筐”, 教师应尽量少讲一些, 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 教师绝不和盘托出, 这样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于预设和封闭, 使课堂变得沉闷, 缺乏生气和乐趣, 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课堂上倦怠应付, 与创造的喜悦无缘, 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是为学而教, 以学定教, 互教互学, 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通过优化教学模式, 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良好教学关系的形成。

1. 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 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 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 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 而是一种主体间的意义关系。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 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 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 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 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 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1. 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大众数学的理念, 学校和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能学好数学。

因材施教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手段, 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

2. 开展创新性学习需要有时间的保证。

为了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创新性学习, 教师需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各种学习方式, 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数学课上主要是学习间接的数学知识, 因此, 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适当进行改进, 让它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活动, 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3. 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 解决数学问题是发

展思维能力的途径,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要善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通过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而逐步形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以上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 都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基础的。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领悟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通过各章节教学内容, 揭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而应该贯彻落实到数学教学全过程中。《标准》规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普遍开展“数学建模”、“实习作业”等活动, 要切实予以实施。一些教师怕时间不够, 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实践和建模活动, 这就剥夺了学生的实践机会, 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走进健康课堂,感悟新课改 篇8

进入学校首先吸引我的是学校的标语:“课堂动起来,质量好起来,达标率高起来”“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发展即成果”“以课为媒成就人的梦想;以人为本关注终身发展”。这些标语,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读书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城关二小教育思想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中的主旋律。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浓浓的书香氛围。校园干净整洁,师生精神面貌特别好。

全新模式的教学,以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当第一次走进这样的课堂,不觉眼前一亮,健康课堂,城关二小走在了农村小学的前面,走出了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的出发点和目标的农村课改之路。整个课堂像集市一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接下来是听课,他们打破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让学生当主人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每个小组有一块小黑板,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然后把结果展示到黑板上,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新的教师:在健康课堂上,教师显得很“轻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来处理。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学生知识的掌握理解由学生主动参与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参与,讲解,点拨,板书。

全新的学生:在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能充分地展示自我,能做的事情绝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别的同学回答错了,不等老师提示马上站起来替他纠正,回答对了则马上给同学报以掌声;甚至当老师有不正确时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来……真正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探究、交流合作。小组长的作用是分工,主持交流,是老师的小助手,课堂的小先生。

最后二小的报告让我们学到了课改的具体做法,比如:“小先生”的培养,课堂采用“小主持人制”,由学生替代教师组织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知识点以及解疑、评价,都可以由学生完成。充分体现了“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能动性。

通过观摩学习,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觉自己存在许多不足。自己虽然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但分组教学程序不够细化,各小组之间的分工不够具体,这一问题阻碍了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今后需要向城关二小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生评价等等,真正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云梦城关二小健康课堂教学改革与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多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理解知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让改革之花在梦泽大地盛开。

作者简介:饶洪波,男,1975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现在湖北省云梦县道桥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如何构建和谐校园的管理模式。

上一篇:优秀的新闻稿案例下一篇:光伏扶贫项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