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处优秀工作计划(精选11篇)
投身教育工作十余年来,在教学中,本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学习的快乐。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要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要像慈母一样疼爱学生;要像朋友一样理解支持学生;要像智慧的化身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从2011年至今,在担任德育主任的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了肩上的重担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回顾自己过去几年的教育经历,本人做了如下工作:
一、德育管理,创新思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担任德育主任那天起,我就深深的意识到这一点:每一位学生都像一张白纸,而老师就是一位丹青能手,这张纸被涂成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全凭老师去描绘。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因此我就加强了学生的常规卫生习惯管理,并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向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
2、培养学生说礼貌用语的习惯。每学期开学初,总要通过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文明礼貌用语,要求学生无论身处何地总要用文明的语言,严禁用不文明的用语。
3、以落实常规工作为中心,制定了《文成双语学校小学生礼仪、课堂常规》,通过“学常规”、“赛常规”规范学生的言行。每天由值周领导、值日老师、巡查打分,检查结果在每周的周前会上进行公布。同时每班都设立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做到有问题及时记录、提醒。并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落实月,以后的每个星期进行一项常规专项检查评比。
(二)打造两支队伍
1、创建一支德才兼备、高效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在每月班主任例会上,将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工作布置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让班主任在交流中分享经验,获得启示,促进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和规范化运行。每周推选一名优秀班主任开始一节少先队活动示范课,组织所有班主任老师前往观摩、学习,结束后及时交流总结经验。
2、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工作得力的少先队干部 在少先队员这个群体中,队干部既和其他队员一样,是接受辅导员教育、指导的对象,又是辅导员的助手,是其他队员的榜样。有意识地引导队员们在竞争中树立民主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培养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强化自主意识,一批批品学兼优,工作得力的队干部脱颖而出。
(三)注重两大活动
2、常规活动制度化。日常规有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国旗升降制度等;周常规有少队活动、每周之星、流动红旗的评比、升国旗及国旗下讲话等;月常规有一个活动主题、一次板报、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工作考评等;学期常规有评选一星一生、教室布置等。工作制度化不仅规范了工作程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主题活动多样化具体化
(1)、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开展感谢师恩,感谢长辈的教育活动。
在节日到来之际德育处倡议全体同学做好十个“一”活动:帮妈妈洗一次衣服;向老师说一句真诚问候或祝福;给母亲一个轻轻的吻;为妈妈捶一次背、洗一次脚或陪妈妈散一次步等。举行”妈妈,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让学生们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妈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每周一的班会各班观看《名人故事》视频和《中小学生守则之歌》视频,规范自己的言行。举行“小学生名人故事”演讲比赛,以名人为榜样,激励自己。这些活动大力弘扬了民族精神,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思想情操。
二、安全教育,注重实效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除了常规的教师班会教育、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的宣传、日常的安全检查之外,今年的安全教育日,大队部召开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活动。这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包括: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答卷、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等,让学生亲身参加防震演习,锻炼了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师生再次感受到安全是生命的永恒;最后还与家长、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会被时代抛弃。近几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有信心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缺点,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途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其与小学德育工作相结合, 有利于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学校应在保证一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 保证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文化根基
文化即“以文化人”, 即教育人、影响人和感染人, 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塑造人的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创新性。如自古以来“忠、孝、仁、义、廉、耻”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也是孔夫子德育内容的精髓。即便是进入现代社会, 我们也应该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对国家、对父母、对他人以及对自己。
当前, 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 不少小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等受到外来文化的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 出现了一些不良表现, 如拜金主义、盲目攀比、自私自利、享乐主义、诚信缺失、集体意识淡薄等。这些现象及问题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学校盲目提出各种形式主义口号, 开展了大量的德育活动, 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学校层面对德育工作目的理解不够透彻, 对德育工作内容把握不够全面, 德育开展途径选择也不够科学等。从本质上来讲, 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正确科学的文化引领。所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 对传统文化经典及精髓等进行系列整合, 将其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非常必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时代要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注重对人思想的改造。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还不能全面理解“人生”、“价值”等概念的确切含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人生观等教育过早。因为在小学阶段, 孩子已经开始对幸福、责任、金钱、良心等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而这些认识恰恰是日后形成独立人生观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忽略了这些教育和引导, 日后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很难。因此, 在小学阶段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 让他们学会做事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 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这些社会变迁迫使人们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当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 学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另一方面, 又难免会受到现实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就小学生行为表现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有文化自觉的意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对小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规范其文明行为, 而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增强其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的路径选择
(一) 分学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 只有按照规律办事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按照学生身体及心智发展的成熟程度, 具体分为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按照纲要的具体要求,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启蒙教育,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低年级学生要知道一些传统的文化节日,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组织开展不同文化内容的班会或文体活动, 如元宵节的猜灯谜、赛诗会;端午节的“端午情怀”手抄报、“浓浓中华情”文艺汇演;教师节的“老师, 您辛苦啦”演讲比赛、“唱给老师一首歌”演唱会等, 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此外, 低年级学生还需要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传统礼仪, 如见人问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视频播放以及家庭实践活动等, 让孩子体会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并能够亲身实践, 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与低年级相比,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以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 开展认知教育。例如, 高年级小学生不仅要知道一些传统节日, 更要知道节日的文化内涵, 包括节日的来历、习俗、经典故事以及与国外节日的对比情况等。在经典诗文赏析方面, 要能够理解作品大意, 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及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 述评其社会影响等。因为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粹, 是民族精神的凝结, 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此外, 要培养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 逐步提高其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二)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相关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主要路径。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里, 积淀为一种文化基因, 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小学德育课堂的重要教育影响作用, 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创新德育方法及手段。此外, 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渗透德育内容。如语文课中的诗词欣赏、文章解析;历史课中的人物介绍、事件背景;音乐课中的经典名曲欣赏;美术课中对美的认识;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等,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要积极拓宽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丰富课程内容, 增强校本特色, 多角度多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三) 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水平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必须先教有所长。一位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原则及道理。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 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时刻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 增强自身责任感、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文明有礼, 谦虚待人, 以身作则, 努力争做学生的好老师和好榜样。学校也应该将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文化修养等作为学校的重头工作, 树立典型, 强调示范,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队伍。
(四)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融合
【关键词】学校教育;德育工作;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进程中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各种思想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的总体表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在上下五千年发展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着历史不断前进,也是高校德育工作宝贵的精神资源,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有关“中国梦”的系列讨论和思考成为社会热点,已牢牢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是曲折和充满艰辛的。当今时代,政治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广大人民的需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协调因素还有很多,要让梦想成真,离不开全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广大高校学生更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建设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将能极大地拓展学校德育发展的空间,有效促使广大高校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开启宝贵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培育优秀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高校虽然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的禁锢,德育工作效果并不尽人意,部分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大众对现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工作的融合状况评价不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被否定、流于形式和被外来文化冲击等严重问题,并且由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使此类问题雪上加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忽视或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这样的观点,但不少人忽视了“几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甚至对这样的观点持否定态度。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追根溯源。立足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刻不容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受到严峻挑战。常规的学校德育工作很容易停留在宣传说教的表面,而对各类德育资源的整合不足,加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受到质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受到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应以深厚的德育文化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德育思想资源。借鉴优秀的德育资源,在与我国高校教育实际相适应的背景下加以创造性改造和发挥,创新德育工作,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根本价值所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境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宗教、文化等渠道将“西化”和“分化”中国的观念不断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各种不良思潮打着“学术”的旗号持续冲击广大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德育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面临道德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避免或限制现代化、多样化带来的消极效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树立正确民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根本保证。
(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随着文化多元化的推进,社会矛盾和各类不良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受此影响,广大高校学生涉世未深,常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淡薄和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和社会影响等原因,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校园中不文明现象增多,诚信履约意识淡薄,毕业后将这些问题带入社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这些现象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系恢弘,其基本精神和思想旨趣融贯百家、一脉相延,伴随着民族复兴进程的纵深推进,人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现实问题,要妥善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不能企盼外来思潮或仅依靠空洞的说教,只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当今时代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从根本上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把中国建设成经济强国、文明之邦。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承认其深厚的德育价值,做到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各高校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都在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宣传教育,但教育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教育内容基本离不开教科书,常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阶段,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更忽视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推《周易》(《易经》),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以最简单的原理说明宇宙的来源、万物的始生及人类社会的进化法则,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精华部分在过去、现在以至于将来都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前高校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便是源自《易经》的真义和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也是很好的教材,如屈原、李商隐、杜甫、白居易、岳飞、文天祥、苏轼、陆游等留下的千古绝句后世永存。广大高校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既能吸取知识与学问,更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展抱负。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以传统艺术升华学生气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有知行合一的观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爱国主义精神,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有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有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传统文化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描述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操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襟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激励学生提升涵养,做文明诚信、爱国守法的现代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历史、传承文明,蕴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将其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必须要理清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勤劳奋进,努力做到文化知识基础扎实,举止行为端庄优雅,言行修养文明礼貌,从而终生受益无穷。
同时,艺术活动对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补足作用,高校应高度重视,提高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加速德育内化过程。具体说来,可依托重要传统假日,结合艺术活动的开展,促进德育工作的推进。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规范和民族习俗,仅汉民族传统节日便将近50个。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等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高校应点面结合、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序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体验中净化心灵,汲取知识,培养蓬勃向上、勇于实践的自强精神和坚定不移、积极进取的自信品质,达到“以艺育德”的目标。近年来,各高校都广泛开展“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将京剧、昆曲、书法、服饰、绘画、古典音乐等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氛围中,较好地树立了自信,陶冶了情操,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有效解决“内忧”和外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更强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来自外部文化的侵袭和自身传承方面的流失双重挑战,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阻碍重重。
1.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较量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形式,其复杂态势与日俱增。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中国,对于这一传统重大节日,只停留在吃粽子、划龙舟和享受假期的层面上。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人只能以“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这样的语句聊表安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外不少思潮和习俗涌入中国,在有效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负面因素。各类“洋节”热潮不断、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海外综艺娱乐节目等外国文化产品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广大受众在了解和接受外国生活状态,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却对潜藏在文化商业市场中的巨大文化危机浑然不觉。比较典型的是文学文化方面,很多大学生在诵读传统古典文学时味同嚼蜡,对外来的低俗作品却情有独钟;不少人热衷于庆祝圣诞节,而对中国传统的春节不屑一顾;喜爱国外的情人节,而对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视而不见;各类节日疯狂地对着手机“抢红包”,而不愿意走亲访友或与家人交流;疯狂追捧海外娱乐节目,却对中国传统艺术和优秀民俗嗤之以鼻;各地的民俗村、传统艺术演艺等仅仅是大肆赚取利润的场所和手段。久而久之,以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减弱,且常遭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警钟。
2.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内忧”问题。我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不少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眼红”,但我们却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加之缺乏人力资本,文化产业界限不明和文化产业观念落后等原因,使得我们缺少将宝贵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四大发明,中国人自己并没有好好发挥,结果是韩国把金属活字印刷申遗,西方列强将火药用于大炮、火枪为武器,配合中国发明的司南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从远古到现在都非常有名,但是生产好品质丝绸和茶叶的企业寥寥无几,甚至我们的衣服都是外国的化纤产品,中国的服装,只有“李宁”进入世界行列,这些现象表明,中国文化传承、输出、引进等都存在问题。
针对以上“外患”和“内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要要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引进、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协调关系;要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大学生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身发展需求自觉结合,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高校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观念引导广大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以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始终不屈不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德育课堂
除常规的思政课之外,高校应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并注意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营造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学环境,于无形中起到德育教化的作用。同时,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任课教师必须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见解,自身素质过硬,并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国爱党,诚实守信,敬业爱生,自觉地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做好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此外,要重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定期不定期开展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现实意义方面来看,就是要让中华民族崇真向善的精神在广大高校学生中传承,充分依靠他们学识丰富、生命力强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促成美好“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高校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国家精神文明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托。要顺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德育功能为切入点,选取对中华民族宝贵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并在目前和今后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包含着积极因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使之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高校有效开展立德树人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有力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红,章光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3):57-59.
[2]黄红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吴燕端,庄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辅导员德育工作初探[J].学理论,2013,(25):206-207.
[4]张一澍,姜玲玲,申淼,论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61-162.
——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新学期第一天,校领导带着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人张大爷敲开了我的教室门。“这两个孩子是新转来的,安排在你们班了。”张大爷连忙说:“这个孩子学习不错,就是贪玩,家长挺重视的,麻烦您多加管教。另外这个,爸妈谁也不管,你给看着,别惹祸就行。”听了他的话,我顿时觉得有些尴尬,虽然孩子很小,但他这么说,一定会伤害孩子自尊的。我连忙圆场说:“不能不能,这俩孩子我都会好好管教的。”说完我顺势朝着孩子的脸看去,本以为孩子一定会因为张大爷的话羞得满脸通红,可这一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满脸的轻蔑、无所谓和轻浮。他的脸上出现了与他年龄相当不符的神态。这就是我和12岁的姚振的初次见面。
开学一周,这个姚振就让我一个头有两个大。上我的课时,他会收敛一些,但是一到科任课,科任老师就会气得火冒三丈跟我抱怨。姚振上课不听课,乱搞小动作,自己玩的没有意思了,就去给同桌捣乱,有的时候兴奋起来,还会搞怪的发出一声怪叫。下课了,就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大喊大叫,班级的过道就是他的游乐场,任意飞奔。测试成绩只有30几分。开始的时候,我非常生气,每天都会批评他,也是希望我的严厉能让他惧怕,管好自己。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每次批评他都会让我气上加气,他总是会下巴一扬,露出那不屑、无所谓的眼神,任你火冒三丈,怎么说就是不往心里去。嘴上嗯、啊的答应着,转身就对同学们吐舌头,做鬼脸。后来,我就对他说,如果你再不好好上课,发现一次就打一个手板。我想他毕竟是个孩子,一般的孩子都会怕疼,就用这个办法“吓唬吓唬”他吧。结果还是让我大失所望。
这一天,他再次犯错误之后,他直接走到我面前,把袖子一撸,说:“打吧,我音乐课捣乱了。”我一听,轰的一下血往头上涌,真想狠狠的打他两个手板。可是我还是冷静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对于他,这样的惩罚根本没有作用,或许以后,还会变本加厉。我深吸了一口气,说:“算了,我不批评你,明天把你家长找来吧。”“老师,你还是批评我吧,我没有家长”。我的火顿时冒了起来,这孩子简直无可救药,朝他大喊道:“你爸你妈,你家里的亲戚,不是你家长是谁?!”他看了看我,不为所动,冷冷的说:“我爸妈离婚了,我妈跟别人跑了,我爸不要我,就我奶管我,她去外地打工了一年回来一趟。我就自己住在学生公寓,所以我没有家长。”听了他的话,我惊愕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么小的孩子,居然有着这样的生活经历,他的不屑、无谓还有对一切的轻视,都是源于内心对这样生活的一种抵触。我对他不了解,竟然这段时间这么对待他,心里马上生出了一丝丝的愧疚和心疼。我连忙换了缓和的语气对他说:“对不起,这段时间老师对你太严厉了,以后不许你说自己没有家长,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家长。”话一说完,他那不屑的脸上顿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态。可能是惊讶,也可能是一丝丝的感动。可他马上就继续带上了他那厚厚的“面具”,对我说:“不批评我了?那我回去了。”说完,转身走了。我知道,父母的抛弃,亲戚之间对他的嫌弃,使他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就好像他不相信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我却抓到了改变他的契机和方法。
从那以后,他犯错误了我不会再朝他大喊,也不会批评他,只是耐心的告诉他,以后不要这样了。同时,我也让学生处处关心他,让他在班级中感受温暖。我仔细地观察他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只要有一点的闪光,我都会大加赞赏。慢慢的,他开始了转变,虽然不明显,但我知道,他正一点一点的被温暖着。我有胃痛的老毛病,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我都必须
喝一袋热呼呼的牛奶来暖胃。这是我们班的孩子都知道的。这天早晨,打了上课铃,姚振才拖着书包慢慢的走进教室,他的状态明显不对,头发凌乱,脸色苍白。我赶紧过去询问情况,他开始不说,后来跟他在一个公寓的同学说他感冒了,昨天晚上发烧了。我听了之后在他的身边嘘寒问暖,他默默的抬起头来看着我,不像以前的冷漠。当我得知他没吃早饭,直接把我暖胃的牛奶热过了之后拿给他,还拿钱打发其他同学去买了面包和火腿肠给他。他却说“我不吃。”我知道他是不好意思吃我的东西,便说“不许不吃,我看着你吃,如果你不吃,那你就回到公寓躺着,你选吧。”他没有吭声,拿着面包,一口一口的,机械的咬着,但我看见,他的眼中,有泪光闪过。
第二天早上,他破天荒的交了日记。日记是我们班学生每天必须的作业,通过日记我可以直接了解他们的内心,他们也可以在日记向我咨询任何问题,当然,如果日记中有不想被我看到的内容,我允许他们用胶布粘起来。他的日记没有日期,没有天气,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昨天你胃疼了吗?看了他的这几个字,我几乎欣喜若狂,这座小冰山终于要开始融化了,我给他回复道:我没事,只要你的身体好起来,老师就放心了。你要加油哦!
从那以后,姚振的转变越来越大。上课也能认真听讲,几次回答问题都表现非常好。我依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表扬他的机会。在生活上也处处关心他,天冷了要他加衣服,给他买学习用品,希望他能在我的鼓励和爱护中成长。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离老远我就在校园中看见姚振,以为他能过来跟我打招呼,结果他看见我了,掉头就跑。我心里还犯嘀咕,这孩子怎么还抗拒我呢。到了班级,我就到他的座位,一看,不得了,姚振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还有个别的结痂的伤口。我忙问怎么回事。他就是不说话。这时班级的同学说,“ 老师,他跟别人打仗。”我看着他的脸又心疼,又生气,斥责他“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吗?你就不能好好表现让我看看吗!”这时,姚振的眼泪噼里啪啦的掉了下来,止都止不住,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哭。他边哭边说:“2班的xx说你没有他们老师好。”听了他的话,我的眼圈也湿润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听到别人说我不好,就去跟别人争吵,看来我是真正的走进到他的内心了。我搂着他,给他擦着眼泪,说:“傻孩子,别人说好说坏都无所谓,我不会放在心上的,因为一个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别人说什么是改变不了的,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这句话,我送给我自己,也同样送给你,记住,如果不能改变别人,那么就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做到最好,让别人挑不出毛病。还有,以后不许再打架了哦,老师是你的家长,你无所谓,可我还心疼呢。”他听了我的话抬起头,擦擦眼泪,郑重的点点头。
期末考试,他数学考了92分,语文考了87分,我高兴极了,给他买了奖品送给他。他也乐的合不拢嘴。晚上我回家,打开背包,发现我送他的奖品静静地躺在我的背包里。上面还附了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一行字,这一行短短的话,让我热泪盈眶:这份奖品应该属于你,我的家长。老师,你辛苦了,谢谢你。
就这样,一个冷酷的孩子,终于卸下了他那厚重的面具,虽然他现在还是会偶尔犯一些小的错误,会惹点小麻烦,但我知道他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想着他灿烂的笑脸,我想对于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单亲子女,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应该用友情弥补其亲情,用爱心感化其伤心,用回避保护其自卑,想方设法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充实其单调的生活。用爱默默的浇灌、滋养他们,只有这样,他或她才会避过惊涛骇浪和暗礁冰山,才会抵达理想的港湾,才会使生活充满阳光,才会从心底发出微笑
★ 藏传佛教的传统伦理教育体系之探讨
★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探讨论文
★ 小学德育案例
★ 小学德育总结
★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
★ 小学德育个人工作计划
★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
★ 小学德育创建活动方案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需要讲求灵活的技巧和恰当的方法,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不要让学生有被迫的感觉,才不会让思想教育活动变得生硬。
记得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学生马红军,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椅、摇头晃脑,还经常招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作业也不能准时按量完成,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是一个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后进生。让我这个做班主任的一度感到很懊恼。帮助了,教育了,也批评了,怎么就改不了。于是,我更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决心去改变他。但从哪下手呢?如果采取强硬的方法肯定不行,但方式方法不得当也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决定抓住甚至创造一个机会,从他的内心来挖掘出有效的办法。
有一次,在写课堂作业时,我意外地发现他正全神贯注地抄写“作业题”,态度很认真。我走近仔细一看,却发现他是在照着图画书画画,并且画得很好。
我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说:“画得很好!”他满脸通红,我接着对他说:“这美术书很好看,能借给老师在下课时看看吗?”他听完之后点了点头。于是,我收起了影响了他课堂学习的美术书,并及时对他进行思想诱导:“老师觉得你画画的很好,很用心。要是听课也这么认真,做作业也这么用心,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到老师办公室拿回美术书时,把作业也带给老师看看,好吗?”他点了点头说:“好!”。
下课时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带来了作业本,虽然字迹潦草,但都有完成。
我先和他聊天,和他说笑,让他给我讲他平时喜欢画的画。我问她爱不爱学习?他很认真地告诉我:“爱。”我又问她想不想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他又很认真地说想。于是我对他说:“要想提高学习成绩,上课的时候就要认真听讲,写作业的时候不能一边玩一边写,要抓紧时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他又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以后我肯定会的。”我也很认真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
之后,我把他平时画得比较好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同学学习、欣赏。并时不时的抓住他的闪光点表扬了他,并利用课间,放学后的活动空隙经常和他在一起,和他聊天,和他说笑,让他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其主要事迹有:
1、特色鲜明
x老师的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具体为:
(1)实践爱的教育。既把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又把爱作为教育的归宿点。她不仅爱孩子,在爱中教育孩子,更让孩子学会爱,让爱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她抓住一切契机培养学生的爱心,让每一位同学会爱;她始终追求爱和严的高度统一,让爱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做人的责任。
(2)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受到学生、家长、同行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3)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心理疏导。成功转化多位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问题同学。
2、成效显着
老师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行为规范,成绩优秀,在中考中成绩始终名列学校前列。20xx年中考,不仅班级整体成绩优秀,有17人考入苏州中学,班上的谭澄同学夺得了苏州市总分第一;20xx年11月,任班主任的初三(10)班评为市先进文明班级,班长汤沁被评为省级优秀三好生;20xx年任班主任的初三(18)班,初一分班时照顾的学生多,基础较差,工作难度较大,在班级任课老师共同努力下,中考成绩跃居年级前列。孙老师担任年级组组长的20xx届初三整体发展均衡,徐革非获得苏州市中考最高分。
3、成果突出
x老师不仅积极实践爱的教育,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且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德育工作的艺术。先后在市省级刊物发表了13篇德育工作论文,其中《避免直接批评》发表于20xx年3月18日《苏州日报教育版》,《我给学生签字》发表于20xx年7月15日《苏州日报?教育版》,《让孩子多一份爱的责任》发表于20xx年12月21日《苏州日报?教育版》,《播种爱的教育》发表于《苏州德育研究》20xx年第4期,《要重视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创造》发表于《苏州教育》20xx年第10期,《班主任,你自己错了怎么样办》发表于《苏州教育》20xx年第3期,《她,第一个走向了捐款箱》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xx年第5期,《当你遭遇学生的无理顶撞》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xx年第12期,《用克制和宽容消解学生的对立》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xx年第12期,《当班级出现了“惯偷”……》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双子女家庭要要注意爱的平衡》发表于《苏州德育》20xx年第2期,《当家长放弃教育的时候》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xx年第6期。
孙老师先后参与了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德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和《学校创新型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
4、影响广泛
目前, 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意识开始变得多元化、个性化, 而道德观念则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这些意识形态都对我们的小学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并且, 受年龄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简单、幼稚, 虽然辨别能力较差, 但是可塑性很强, 如果教师、家长和社会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学生就有可能走偏, 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分子。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以及习惯在进行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运动, 并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共同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要对德育工作有一个积极的认识, 主动去体验, 认真总结, 在实践的过程中让我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和升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笔者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将德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各级教育工作者都要对德育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 并结合国务院以及中央领导的指示, 明确德育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我们要将其作为教育的百年大计, 让学生从小就受到道德雨露的滋润, 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从细节抓起, 完善德育教育制度
德育教育的细节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这种最直接并且最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 班会的形式要推陈出新, 吸引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受到启发。
2. 利用一些有利的时机, 如升国旗、参观革命博物、听老红军讲故事等活动, 让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的更深刻, 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树立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愿, 奋发向上, 勇于攀登高峰。
3.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校园广播投稿, 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与校园广播相关的活动, 让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4. 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学校范围内, 都要增设德育板报的内容和空间, 并定期举办。德育板报的内容可以由学生搜集, 也可以由教师推荐, 办好后可以在班级之间进行评比。
5. 不要将德育工作都推到德育教师一人头上, 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而不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 学生的发展道路就不会宽广, 也不会有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 首先自己就要将字写好;要求学生注意校园卫生的, 就应该在看到纸屑时随时捡起;要求学生注意礼貌的, 就要记得在学生问好后回礼;要求学生宽以待人的, 就要在学生犯错误后给予其适度的宽容。总之, 在校园之中, 事事皆学问, 事事皆与人, 只有做到全员育人, 德育工作才能有不竭的动力。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都性格活泼, 喜欢新奇的事物, 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性强的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能够有效地摆脱课堂教育的限制, 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受教育的空间, 也让教育的渠道更多样。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静态教育与动态教育相结合, 不仅能从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还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激发学生的潜力, 让德育教育渗透得更加全面、深入。
四、推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精神文明, 流传下来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美德, 教师要善于利用其以善为本的中心思想, 创造各种机会推行传统美德, 让学生在学习祖国历史文明的同时修身养性,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 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 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道德素质提高了, 才能使文化素质有了坚实的依托,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五、让德育教育的组织更加完善、健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组织有共青团和少先队, 教师和学校领导要逐步让这些组织走向正规, 更加完善、健全, 充分发挥教育组织的导向作用。
首先, 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可以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培训, 也可以让辅导员走出去, 与其他地区的辅导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使他们的工作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其次, 要对少先队的小干部进行挖掘和培养, 建立一支有思想、有能力的小干部队伍。少先队的小干部可以由学生选举产生, 也可以由教师任命, 最好是实行轮换制, 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 发现学生的潜力。并且, 可以由少先队员组成学校内的纪律监察队、卫生监察队,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 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 获得提高。这种形式比教师管理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六、重视家庭教育, 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而父母则是儿童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 也是不可替代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 与家长密切沟通,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 使每个现代家庭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让学生学会做事, 学会自我管理, 深刻领悟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懂得感恩, 学会关心他人, 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在循循善诱中知道“明事理, 辨善恶, 知进取”。同时, 在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时, 要避免一言堂, 要鞭策有教育威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介绍他们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和感悟, 使家长们相互鞭策, 形成良好的共识。
一、明确责任,调动每个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生理和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1. 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
2. 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
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1.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班主任和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电子显示屏、黑板报、电视台、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他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和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一致性教育。
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语文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首先,语文是一种文化。它负载文化,呈现文化,传递文化,反映人类文化的基本成果。因此,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有赖于对文化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说,教材质量的高低,实质上是教材编者文化底蕴厚薄的反映;教学水平的差别,实质上也是教师文化素质高低的表现。文化底蕴越深厚,对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认识也越准确、越深刻。准确地把握就是科学性,审美地把握就是艺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新境界。为此,要关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连接,关注中华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沟通。可以说,真正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才是真正现代的;真正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人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是特定文化遗产影响下的人,师生亦然。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孤立地看语文教学法中师生的言语行为,也不能离开“文化”去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一次文化活动,一种文化现象。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受到感化、美化、净化。应着力建构新型的语文课程文化、语文教学文化乃至于语文课堂文化,使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的文化,所以要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要使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的发展”的课程。还要关注尊重儿童文化,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科学课或别的什么课。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儿童文
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儿童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决不要武断地指责孩子们的“无知”,正是这些想入非非的幻想、标新立异的见解,造就崭新的儿童文化,显露了儿童的天性,是智慧的花蕾,是创新的萌芽。
其二,语文课程是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由此,杜威特别关注儿童的经验,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上述言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要容纳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要改造、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要把粗糙、零碎的儿童生活经验改造为与语文学习相融通的经验,以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的矛盾。并把儿童经验作为“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让儿童感到亲切、亲近。当然也要容纳教师的经验,并改造教师的经验,使之和教材贯通、和儿童靠近。需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不是虚拟的生活;师生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人,不是戴着面具的人,是真心真意、有真情实感的人。儿童应是本真的儿童,教师应是本色的教师。教师不是“做戏”,教学拒绝“作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应是生活化的话语,教师的动作表情应是生活化的动作表情。儿童也是生活中的儿童,是天真烂漫、幼稚可爱的儿童。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压着嗓子和儿童虚以应对,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威”,其实,所谓“权威”,正是师生关系的屏障。为什么教师不露本相、显本色,以生活化的形象带给学生真心、真情哩!
第三,语文课程是师生的生命和灵魂的一面镜子,师生都可以在“课程”这面镜子里“影镜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人不仅是个体的存在,而且还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平等的。
三、结合语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爱与责任让青春闪光
张,男,出生于1900年,小学一级教师,于1988年参加工作,一直在教学一线并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该同志能认真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努力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加强班级管理,重视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带领班级多次获得校“文明班级”称号。工作耐心、细致,促进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根据新时期的要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不断努力。
工作十八年来,该同志兢兢业业,德育工作颇有特色。
一、关爱学生,撒播阳光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他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用关心、信任和激励,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多年来,他任教的班级中经常的贫困生,学困生,他坚持关爱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带领全班学生在学业给予上帮助、生活上补助、心理上辅导。班级管理突出三种教育,榜样教育、感恩教育、自主管理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和谐、温暖。由于营防小学正值校园扩建工程施工期,安全工作尤其重要,他坚持每天在校园通道检查学生放学路队纪律,确保学生从安全通道平平安安回家。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一直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业来做,坚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老师,不应该“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这样的小事做起。这种表率作用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曾经在闹哄哄的教室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弯腰捡拾小纸 屑,自己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继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帚行动起来,顷刻之间一片狼藉的教室很快变得清爽整洁了许多,而从此以后教室里很少见到乱扔纸屑等废弃物的现象。
在他从教的生涯当中,始终认为“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点点滴滴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认可你、接受你,进而以你为榜样,因为我们都认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至理名言。
三、锐意创新,活动育人。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他深深的知道,对学生空洞的说教效果不明显,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学生的进步才更快。他认真制订学校德育计划。首先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他发动全校学生设计美化教室的墙壁,教室有名人名言,有图书角,有展示栏,有植物园,有学生自己出的黑板报。校园中每个班级都个性鲜明,欣欣向荣,学生在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他都配合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每年举行的庆“六一”文化艺术系列展示活动,既有文艺表演又有各学生艺术品展示,受到了校老师及学生家长的高度肯定;“我的梦中国梦”绘画、作文比赛,“观看爱国电影”两项活动是每年国庆前一周的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小手拉大手,禁烧秸秆”保护环境教育每学期一次,带领学生到街道,社区张贴标语,宣传画,使学生将保护环境这一道德品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光盘行动”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他还精心组织“在暑期大力推进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打造营小书香校园;重阳节的敬老爱老活动,他带领孩子步行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们送节目,送礼物,使孩子们知道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能让世界更美好„„
【关键词】德育工作 校风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细致、艰苦、系统、伟大的工程,是塑造未来社会建设者灵魂的工程。不仅需要进行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熏陶,不仅需要师生的精心培育和率先垂范,也不仅需要行为习惯、心理品格的塑造,更需要小学生进行品德实践,用自己的身心去感知品德,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家庭对道德的正确导向,确立正确的道德观,也更需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笔者就此浅谈如下想法。
一、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是思想道德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成为社会的热点,大部分的家庭都娇生惯养,此时的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极大,缺乏劳动,缺乏道德实践、缺乏社会实践。此时的他们也极易受成人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所影响,而我们的教育也恰恰存在不少问题。
1、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足,审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大街上红灯区比比皆是,网吧、录像厅、游戏厅大都在搞非法经营,进出网吧、录像厅、游戏厅主要是未成年人,而真正用于青少年娱乐活动的图书馆、少年宫、体育馆往往是收费的,甚至有些地方就干脆没有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或设施,农村更是如此。
2、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着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媒体主要以成人社会为主,电视、电影抱抱搂搂、亲亲热热随时可见,最可气人的是网络,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和位置就奔跳出几个令人作呕的图片,儿童口里唱的歌曲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很多家庭都赌博成风,乌烟瘴气。
3、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在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如火车进站,吼得凶、跑得慢,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道远。很多学校在小学阶段就给学生补课,即使不补课的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极重,你看一看学生的书包就知道学生的负担有多重了,一个字写几十遍,一道题做几遍,一篇课文抄多少遍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
二、德育教育思路解析
1、树立全新理念,持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自身水准
我们面对着是一个知识和信息极度爆炸的现代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面对新格局,我们改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面对日益缤纷复杂的社会,我们应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一个重视和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方式,应尽量避免一些形式主义;树立全新人才观念,克服用统一标准培养人才。必须树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树立把每位学生培育成社会合格人才的理念,力争让全体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和学会健体。结合全校学生的客观情况,明确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地位,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的释放和人格的尊重,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有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绽放。全面和持续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学校应举办或者鼓励教师参加一些理论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专业德育管理理论研讨会,强化和一些优秀教师的互动,进而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紧密相连,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德育教育必须全员化
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是小学对全体教职工的一项普遍要求,也是小学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的德育氛围,而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小学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小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小学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一质的飞跃,这是小学领导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3、必须形成形成良好的校风
良好的校风可让学生在每一个学校生活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校风,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生活其中,而且心甘情愿地为它服务、为它争光,并与之欢乐与悲伤共存,从而产生一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认同所产生的"爱"的互通,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鼓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生活与学习关照,包括学生的吃饭、住宿、困难等方面问题的关照,力争使各种心态、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对他(她)们的“爱”,从而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进步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班级中同学之间的爱更能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自觉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可。哪怕只是一次出色完成的作业,一种礼貌行为,一次集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每个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种付出爱也得到爱的精神境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总之,德育工作就是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就是这些繁琐的事无形中就培养了我们祖国的未来。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文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J]. 中國教育技术装备. 2009(07)
[2]赵志军;德育管理:价值、作用、地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小学德育处优秀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德育工作组织07-05
小学德育工作规划07-23
小学德育计划工作总结07-05
岗子小学德育工作计划10-22
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05-29
西柳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6-28
小学四年级德育学习计划09-07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语09-21
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情况10-07
小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