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篇1

一.导入:

是什么使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找到安宁? 是心。是什么使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是爱。是什么使爱的光华撒遍每一个角落? 是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友善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瞥同情的目光,都能让我们感到爱的阳光。“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你,我,他,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今天,伴随着这首《让世界充满爱》的优美的主旋律,我们将进行一次爱的洗礼,接受一次爱的教育,希望这节课能唤起你心灵深处爱的感动,栽下爱的种子,传播爱的信息,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为了搞好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大家都做了很多,积累本上我看到多了一颗红心,多了一个爱心故事,多了一句爱的名言,课间我听见有人在轻声低唱爱的歌曲。搜集是快乐的,分享更是愉悦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你读过的爱的篇章,讲述爱的故事,领略爱的内涵,抒写爱的感悟,唱响爱的歌曲。

二.展示目标:

⒈能感情背诵一句“爱”的名言。

⒉能感情朗读一篇“爱”的诗歌或短文。⒊能感情讲述一个“爱”的故事。⒋能真诚抒写一段“爱”的感悟。⒌能倾心唱响一首“爱”歌曲。6.能真正领略“爱”的内涵。

三.下面请同学们(学生):放开怀抱,大胆抒情,朗读“感动你的爱的篇章”

⒈【爱心名言接力】有感情地背一背打动自己的一句“爱”的名言。我能背:

⒉有感情的读一读打动自己的一篇“爱”的诗歌或短文。★评选最佳朗读奖:

师过渡:刚才同学读得很投入,有歌颂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有赞美教师鞠躬尽瘁的爱,有歌咏人民战士舍己为人的爱,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着把自己感受到的来自父母老师亲人朋友的爱分享给同学们。下面,请每组的1号同学讲述。(学生):分享心灵深处的感动 “讲述爱的故事” ★评选最感人故事奖:

四.师:老师也禁不住想参与讲述爱心故事了,如果说工作13年我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不是讲了多少次公开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得了多少获奖证书,我觉得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拥有学生对我的爱。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级学生——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子孙海波在我住院期间和他妈妈拎着鸡蛋去医院看我,我当时并没有告诉学生我要到哪个医院做手术,更不用说哪个病房,海波和他妈妈打听了一上午才找到的;我还记得在夏店初中时我们去青乡挖草皮我没带水,学生徐慧慧和王珊递给我的一个苹果;我更清楚地记得去年我因为不跟班,谢飞那一句“老师你永远活在我心中”诙谐却又真挚的话语,去年教师节晚上在蒙蒙细雨中那万头攒动聚集科教楼底的感动。还有你们,虽然有时觉得你们很调皮,经常因为宿舍卫生纪律惹老师生气,但是我依然能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的爱,我记得初一时有一次我因为教室里的电线问题没人承担责任而发火,在查宿舍的时候,204的男孩子每人拿出一个小西红柿对我说“老师别生气了,其实我们真的不知情。”上周我因为找不到孩子而忧心忡忡,刘彦坤、张志强等同学马上打电话问询,孟小暄、李鲁坤到办公室打听情况,冯金涛、李志远等同学在写检讨的时候总忘不了以他们特有的男孩的幽默让我开心。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我敢说咱班的女生是最善解人意的,除了学习上的认真细致外,单是宿舍卫生纪律的尽善尽美,不用我操心,就是对老师最大的爱了。上个月男生宿舍全军覆没,男同学义正词严的保证,让老师放心的慷慨陈词,也让我明白,这是一群懂事就是缺少自制力的孩子,他们其实也是爱老师的。所以工作再累再辛苦,有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关爱,我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太多太多了,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因为爱,所以被爱,因为真诚以对,所以收获甜美。

五.师:其实爱的内涵还很广,绝不仅限于父母爱、师徒情、朋友谊,让我们放眼整个社会,看看爱的阳光是否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心灵需要的地方。(学生)欣赏爱的图片

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是否对爱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我们来一次接龙,畅谈对“爱”的理解,我先来,爱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爱是慷慨解囊,无私帮助;

爱是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爱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爱是关心照顾,无微不至;爱是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爱是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爱是不计索取的奉献,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的最大境界是爱天下。(学生)接龙畅谈对爱的理解 让我们牢记,大家一起读(师生): 爱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爱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世界因爱而存在。人间因爱而温暖。

六.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得不到关爱的不幸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看了这些图片,你的心灵是不是受到了震撼,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有些人生活的幸福安康,而有些人却遭遇种种不幸。我们在同情不幸者的同时,是不是应“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感谢上帝,我还有温暖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世界上还有很多苦命的人儿无家可归,到处流浪,靠别人的施舍过活,在饥寒交迫中度日,我们既然感恩带给我们幸福的父母、老师、同学、社会,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感恩之心化为关爱他人的动力? 扪心自问,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对待这些渴望关爱的人们?你有过这的实践吗? ★评选最佳金点子奖: ★评选最有爱心奖:

(学生)谈如何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自己的生活实践。

首先应有善良的心,平等的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其次,应该成立爱的组织、社团等,再次,组织一系列的献爱心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另外,可以号召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不幸者自食其力,给他们谋生的手段。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团体,诸如“微尘”——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的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止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各地的爱心协会、组织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出,爱心标志、公益广告也络绎不绝,做一个爱的使者,你会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七.师:短暂的一节课因为有同学的真情流露而倍感温馨感动,爱的篇章让我们铭刻肺腑,爱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淋漓尽致地抒写爱的感悟吧。语言贵在精炼,感情贵在真诚。写下你心底最想说的话。

共享一片爱的蓝天

师:爱是人生最美的风景,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共同筑起一座爱的长城,撑起一片爱的晴空!从现在做起:学习爱心、播种爱心、传递爱心、宣扬爱心吧!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可以把这一片蓝天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八.唱响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九.当堂训练:

1.让每个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示,如朗读、投影。)

2.写作:

(1)命题:《这就是爱》或《这也是爱》

(2)话题:博大的爱

补充

如何让世界充满爱:

1.热爱他人从热爱父母做起,父母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依赖者,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关心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关心父母到关心他人、社会、自然。(生活中你做得怎么样?)

2.欺侮弱者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弱点,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普遍存在着。例如大国欺侮小国、富人欺压穷人、健全人歧视残疾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等等。强者对于弱者的优越感及这优越感引发的霸道行为既是普遍的,又是丑恶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3.从“人”的写法来分析,“人”字的结构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环境优越的人不该漠视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苦难和不幸,尤其不该漠视处于苦难和不幸中的儿童。(当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甚至是需要捐款的时候,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篇2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

2.“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求

“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建议作为准绳, 按照自己对每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的理解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极具个性的教学设计, 所以“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专题《让世界充满爱》, 首先题目中的“爱”是关键词, 但是这个专题的研究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孤立地谈“爱”, 这“爱”是有“世界”二字来加以修饰的。在教学时, 抽象的“爱”和宽泛的“世界”如何界定, 就成为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处理好这两点, 将成为这个专题教学成败的关键。

(1) “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有专属性的一类, 如亲情之爱、男女之爱、朋友之爱, 等等。 (2) 博大的爱, 如爱国、爱自然、爱人民, 等等。前者是爱的基础, 而后者是以前者作为基础的升华。

(2) “世界“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从一般人的理解来看, “世界”也可以有宽、窄概念之分。“世界”窄的概念可以指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环境, 宽的概念可以指宇宙、全球。

(3) 教材设计有三个活动, 任选一项开展:a.关爱每个伙伴, b.同在一片蓝天下, c.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通过对教材上所给予的活动进行分析, 我对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的“爱“和“世界”的范围有了明确的概念。编者设计这个专题的目的, 是让初二年级学生对“爱”的概念理解由浅入深, 从专属性的爱上升到一种博爱, 让他们学会如何关爱和帮助身边的陌生人, 从而懂得更深层次爱的内涵。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次授课针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相对独立的感悟、分析和判断能力, 对爱的理解有他们独特的方式, 教师的单纯说教式教学已经不能从本质上打动他们的心, 只有寻找贴近他们生活现实的事例来对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唤醒和挖掘, 逐步进行情感上的深层引导,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确立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仔细分析、研究后, 确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 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从而懂得爱的深层内涵, 陶冶自己的情操。

(2) 培养学生搜集、组织材料, 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教学重、难点

(1) 爱是什么?爱的体现是什么?

(2) 怎样唤起学生对陌生人 (弱势群体) 的关爱之情?如何表达这种爱?

五、课前准备

首先, 我让科代表和班委组织同学分组, 本着自愿的原则, 人数尽可能均衡, 分为三个大组:a.关爱身边的伙伴;b.同在一片蓝天下;c.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以小组为单位, 搜集体现爱心、同情心、互帮互助的文章、故事。然后各组组员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出最令大家感动的一篇故事, 推荐一名代表课堂发言, 发言代表尽量做到能够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 并能说出故事之所以令人感动的原因。其次, 我从班上挑选出几名交际、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 让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 拿着相机到贵阳的街头去捕捉令他们难忘的画面, 对相关的人进行采访, 写出详细的采访记录。再次, 我精心筛选资料和素材, 按照对“爱”的诠释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 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1) 街头采访、收集学习素材的时间:两星期。

(2) 课堂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设计

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课题

2. 课题展开

3. 结束活动

八、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教育。通过这次教学活动, 学生们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的弱势群体, 也投向了班级里的同学, 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得到洗涤, 得到升华, 再也不是鄙夷与傲慢, 代之以慈善和关心, 人的那种善良的秉性回归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

让世界充满爱 篇3

我常常想,读书意味着什么呢?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心里想:对。可能还有一个理由,因为爱!

看《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讲会后,我的心触动了,好像我也跟随着故事走道情景中去了。

我听了一则故事,母亲为了让在大学的孩子过好,自己辛辛苦苦捡废品,甚至可以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岁月铭记着母亲的年华,无情地在母亲的额头上留下了痕迹。捡废品使母亲过度疲劳,晕了过去……看到这里,我仿佛想到了世界上所有的母亲。

仔细想想,10年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见证了我与母亲的爱。当我一次次让母亲偷偷流泪时,却没有说过一次:“对不起,妈妈!”原来,我天真地认为学习好了,母亲就会原谅我的任性。可我却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我忽略了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关心母亲。在寒冷的冬天,母亲生病的时候,还要把龟裂的手放进冰水里洗碗。我却在客厅里吃零食,看电视。当我7岁,第一次为母亲洗碗时,我的心疼痛了。那水是如此冰凉,如同我冰凉的心。回忆起以前,当我申请为母亲洗碗时,母亲微笑着对我说:“这些妈妈能做,看书去吧!”我看着母亲那勉强的微笑,以为洗碗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便走开了。

母亲是驶往成功的小船。而教师,是我们的航标灯。

夜晚,家家灯火熄灭了。唯独有一盏灯亮着。那是老师的家,她半夜仍在为我们批改作业!不畏大雪走访生病的学生家中。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很讨厌,什么事都管着你,那你就错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唯一要珍爱的就是你的父母与老师。有老师在,不会有什么把你引入歧途。长大再想珍爱你得老师就晚了。

我们为什么读书?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为爱而读书。一方面为了你自己读书,另一方面为了爱你的人而读书。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篇4

简文学校谭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对主题的解读

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间因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爱而幸福快乐。而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这一现状,我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看,对“爱”字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我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谈谈对活动目标的确定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爱”的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讨论等形式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通过爱的故事的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3、通过 “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谈谈活动的准备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知识。学生准备的内容包括:

1、开展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曲、诗歌等。

2、利用在家时间仔细观察家人之间的那份关爱,并访问和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送温暖、送爱心的感人事迹。

3、观察思考在周围哪些人特别需要关爱,需要什么样的关爱?我们该怎样关爱他们?

4、整理所搜集的资料、积累爱心故事。四人一组,每人至少积累一则,每组选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在课前交流。

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观察、思考,还是搜集、整理材料,都要强调学生的个人实践。

2、在小组活动中,要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发挥教师的指导性。整个过程不可包办代替,也不可放任自流。在学生的互动中,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适当的指点。

四、说说对活动流程的安排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走进爱的世界

(二)呼唤“爱”的回归

(三)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四)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一)创设情景、呼唤爱心

上课前,我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歌曲,让学生学唱,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随后让学生猜歌名,顺势导出话题这个话题:让世界充满爱。与此同时我板书:让世界充满爱。

(二)走进爱的世界

《新课标》提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综合性活动学习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我把学生带入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积累,欣赏大家收集的诗歌美文佳句,更好地体会“爱”的独特魅力。

第一步:让学生讲关于爱的故事。让学生乐于交流。

第二步:让各小组派代表背诵有关“爱”的诗词、名言佳句。对学生的评价我主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乐于与同学交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步:由学生汇报转化为教师展示。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爱”的美好与博大。

(三)呼唤爱的回归

让学生看一组弱势人群的图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爱心。

(四)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第一步:设计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做法,感受爱的存在第二步:在叙述之后,相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酝酿成熟,学生的爱心已经自然流露。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寓言故事意在让学生的爱心更能接受生活的考验,知道爱他人就等于爱自己这一道理。

第三步:用歌曲《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在以上的活动中,我想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接受爱很幸福”变成了“付出爱也很幸福”,让“爱”的外延得到了更广的延伸。此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下对爱的感受,加深对爱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走出课堂,展现爱心

1.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奉献爱心。

2、动脑动手,整理自己的感悟,以<<学会爱>>、<<爱的感受>>、<<爱需要奉献>>”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篇5

记得去年的某个星期天,烈日当空。

我手做扇子状,不停地扇动着,脚下步伐越来越快,我只想快点走进超市,享受冷气。正当我快走到超市门口时,我突然发现一位老太太跌倒了,大概是中暑了。周围的路人却视而不见,我感到一股比太阳还要炽热的愤怒从心中冲出。我在愤怒的同时也在疑问:为什么他们视而不见,不去扶老奶奶?

我刚想迈动脚步,脑袋里忽地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我扶了她起来,她会不会诬陷我呢?前段时间不就出过这种事吗?一个老太太摔倒,一个年轻人扶她起来,她却一口咬定是这个年轻人撞的她,年轻人有口难辩啊!

如果我扶了奶奶,她却诬陷我怎么办?可是不扶,我不是也变成了那些冷漠的路人吗?我的内心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说扶,一个说不扶。我的眉头拧成一团,脑袋高速运转,想着解决的方法。

忽然,我想到了妈妈跟我说的一句话:;尊老爱幼,这四个字你要做到啊!遇见有人需要帮忙就一定要帮。”对,我不能让妈妈失望!我飞快地跑了过去,扶起了老奶奶,她果然是中暑了!我把她扶到阴凉的地方,以手做扇,给老奶奶扇风。

一段时间后,老奶奶睁开了眼睛。我赶紧问:;奶奶,你没事吧?要不要喝口水?”;不用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啊!”;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嘛!”我和奶奶都笑了起来。

让世界充满爱 篇6

——读《感动一座城市的少年》有感

作者:钟雨梵

单位:斜桥镇中心小学

爱,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和身边。因为爱,让世界变成了一座美好的天堂。

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里的女孩祁文博,她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爱的传奇。

上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祁文博的妈妈患上了精神分裂病,爸爸生意忙,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落在小文博的身上,为了照顾病重的妈妈,她被迫辍学一年。妈妈病情好转之 后,祁文博重新回到学校。爸爸不久也患上了膀胱癌、肝硬化晚期。在这最艰难的时候。她就利用上下学的时间,捡拾塑料瓶、破纸盒等卖钱。

望着已经绝望的父母,小文博擦干眼泪,懂事地说:“爸妈,咱家天没塌,还有我呢!”从那时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从此,祁文博更加刻苦读书,最后终于以762分获得了全区第一名。凭祁文博的优秀成绩和品德,完全有机会就读重点中学,但面对高昂的学费,她放弃了这些学校,而是选择在一所普通的中学就读。他安慰父母说:“只要努力,在哪里上学都一样。” 玉树地震发生后,祁文博率先捐出15元钱,老师和同学知道她家太困难,都劝她不要捐了,她却说:“我应该帮助他们。”

小小的祁文博那弱小的身躯是一家人遮风挡雨的屏障,坚强的品格是亲人们支撑生命的拐杖。今天,她像一棵小草,在生活的阴霾里显露出嫩绿的鲜亮;明天,她将是一棵大树,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中成为栋梁。

在 我的内心里,妈妈对我的母爱是无人能替代的,虽然有时妈妈会对我发火,但我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在我生病时,她总会风雪无阻,第一时间把我送到 医院,为我来回奔波。虽然很累,但她从来不说,总是自己承受着,绝不会让我为他担心,妈妈每次生病时都笑着对我说:“小病嘛,不用去医院,挨几天,就会过 去的。”看着妈妈的头发一天天变白,年龄一年年增大,身体也远不如从前,我的心里不是个滋味,真想对妈妈说一声:“我爱你,您辛苦了!”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专题 篇7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发动学生写作内动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矫正写作目标, 以我手写我心, 独抒性灵, 充实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普遍呈现“新八股”风 (情感虚假, 言之无物, 千篇一律) 。可问题是否就出在“方法技巧”本身上呢?

我以为写作“方法技巧”本身无错, 而错就错在教师“教授之法”程序不够科学。因为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须是学生在拥有了“写作情感”的前提下, 才能在实践中去感悟、内化成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不论是偏重于指导“方法技巧”, 还是侧重于激发“情感思考”, 所呈现出总体趋向是:教师将“方法技巧”的指导与“人”的存在有机结合起来, 即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其中反复提到“自己”, 如果说“我要写”是写作的动力, 那么“为自己写”则是写作的终极追求。所以, 教师若能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 以情动情, 以心换心, 才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 从而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联想和创作的欲望, 并顺着这个方向为自己写、写自己的东西。

2.教学途径:以“情感思考”为先导, “方法技巧”紧跟随。探讨此问题之前, 首先要弄清“作文课堂教什么”?过去我们对此认识往往多了些神圣的诠释, 却少了些质朴的理解。其实, “作文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为特定环境下的师生之间的作文活动。至于怎样活动?活动什么?传统的课堂模式, 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 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 在实际操作教师在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其主体性的基础上, 逐步做到让学生先“动情”、“入理”──然后再“得法”。这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也凸显了课堂教学在写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简案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尤其是弱者﹑普通人的意识, 从而使其有同情心, 这是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的起点;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规律, 基本流程为, 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思考生活—真情表达生活—提升人格境界, 回归火热生活。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 借助于“理解爱的真谛”、“分享爱的体验”、“感悟爱的内涵”、“真情表达”四个活动环节, 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对爱的本质有一个深入的思考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体察与感悟记录下来。

2.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积累, 激发其写作兴趣, 把握生活瞬间, 唤醒创作意识。

3.教学难点:感悟爱的内涵。

三、学习思路

导入:1.理解爱的真谛;2.分享爱的体验;3.感悟爱的内涵;4.表达爱的真情。

【课堂实录】

一、教学序曲

1.直入主题, 交待学习重点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写作指导课——“让世界充满爱”。前几天, 老师看到网上有这样一项“关于学生作文面临困难”的调查。 (多媒体呈现调查资料。)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作文最难的是没内容可写, 此问题约占60%的比重, 而没思路﹑不会表达等其他问题约占40%的比重。同学们觉得这项调查符合您的情况吗?符合的请举手! (多半学生举了手。) 看来的确如此, 有感才会有思, 又思才会有悟, 也才会有流泻于笔端的文字, 真情实感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这节课就让我们理解爱的真谛, 分享爱的体验, 感悟爱的内涵, 主要解决的是大家无米下锅的问题。

2.审题

(多媒体展示:自拟题目, 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500字,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师:谁来读一下教材的写作要求?咱班哪一位同学比较含蓄, 平时一般不举手发言? (学生指出一位同学。) 好, 请你起立。拿破仑说过:“如果你的剑不够长, 就要向前跨出一步。”老师相信, 这节课, 你会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学生朗读得很投入。)

师:你很有发展的潜质!同学们, 拿到一个作文话题后, 首先要看清楚这个话题可以写什么?然后再看我要写什么?最后是怎么写。对于记叙文就要思考, 我们要写什么人, 什么事?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老师希望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二、理解爱的真谛

师:本次作文要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那么什么是“爱”呢?

生:“爱”就是关心!

生:“爱”就是奉献!

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古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爱”是惠爱 (赠予, 慈爱) , 仁爱 (仁, 古代一种道德观念, 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同学们的感悟力很好!那“爱”又包括哪些种?你认为哪种爱最伟大呢?

生:“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师:这是从对象不同的角度划分。

生:“爱”包括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 爱祖国, 爱人民!

师:你已经从个人的圈子中走出来, 放眼社会, 有了大爱的胸怀!好!从对象﹑性质等不同角度划分, 可以说爱包罗万象﹑种类繁多。

…………

三、分享爱的体验

师:可见, 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愫!正如教材所给资料显示,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普通人, 关爱、同情弱者, 因为身在困境中获得别人的关爱, 或在别人有难时你出伸友爱的手, 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与满足, 这种爱弥足珍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爱的体验, 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多媒体展示:在下面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进行思考活动。

⒈同学们, 在你困顿之时, 情绪低落之际, 是谁在默默地关怀﹑支持着你?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你又怎样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温馨的往事……

⒉在书上的三项活动中, 任选一项内容, 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我们该怎样向别人 (伙伴﹑普通人﹑失学儿童、伤残人员……) 表达我们的爱?]

(思考片刻后, 仍未有学生举手, 教师适时进行激情感染。)

师:同学们此刻或许有千言万语, 但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就有过这样的真切体验, 同学们想听听吗? (学生兴奋地回应:想!) 有一年九月, 我新带了一个初一班, 学生很顽皮, 我还有两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那一段日子, 繁重的工作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真有一种心力交瘁之感。这时正赶上教师节, 我收到了毕业生这样两则短信。

(多媒体展示:还梳着那披肩的长发吗?还是穿颜色各异﹑款式多变的时装吗?还是那含糖量很高而充满慈爱, 却影响了我一生的嗓音吗?老师, 我想你……您的学生:小墨

我们从“一瓶水”缘起, 七年中, 它如永不干涸的雨, 潜藏在我心底, 回首那些值得感恩的人, 尹老师, 还是你。您的学生:小超)

师:这两则短信如一场春雨, 洗涤了我内心的沮丧与消沉, 那一刻, 我胸中激荡着爱的暖流, 世界上还有谁比老师更富有呢?我同时拥有着几十颗最纯真的心灵!也正是这一点, 让我有了不竭的动力, 收获着为人师的辛劳与甜蜜!同学们, 分享了老师的爱的体验,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师:看来, 只要用心体会, 生活中处处都有爱!那大家就一起分享一下彼此的经历吧!

…………

生:我想说一说怎样向伙伴表达我们的爱!我们班的小哲前几天摔骨折了, 没有来上课, 我想給他叠100只纸鹤, 表达对他早日康复的祝福!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相信, 友爱的力量会让你的伙伴拥有无穷的勇气!

生:如果小哲来上学, 还没恢复好, 我可以当他的拐棍! (众生笑。)

生:落下的功课由我来负责帮他补, 谁让我是学委呢!

师:在其职, 谋其政, 这份责任心, 就是对爱最好的诠释。

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间, 我看到他们美好的家园转瞬间成为废墟, 受灾的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中, 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 捐给灾区。虽然我的MP4梦破灭了, 但我却为自己感到自豪!

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多难兴邦, 众志成城, 泰山可移!中国, 我们为你自豪!

四、感悟爱的内涵

师:方才, 我们以教材为核心, 体验到在困顿中受人帮助时的感动和助人时的喜悦, 其实拓展开来, 爱无处不在!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日常的琐屑中都有爱的影踪, 即使在逆境中, 我们也可以成为播洒爱的使者。通过刚才的交流,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下锅的米, 但“文以载道”, 我们究竟该用自己的文章承载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呢?下面让我们借助于大作家的作品来感悟爱的内涵, 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用小事件展示出大精神的!

(多媒体展示: (1)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 发青的嘴唇, 粗糙、褴褛的衣服, 龌龊的伤口……啊, 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 他喃喃地企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 也没有怀表, 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 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 惶惑不安, 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 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 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 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 兄弟, ”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 兄弟。”我明白, 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节选自屠格涅夫《乞丐》)

师:大家最想听谁朗读呢? (气氛很活跃, 大家推荐一生。生朗读。) 同学们, 看了这段文字, 你有什么感受?

生:屠格涅夫很善良, 平等待人, 连乞丐都不歧视。

师:是的!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 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尊重, 否则爱就变成了施舍和怜悯, 尊重是爱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 (2) 一位好友来探望我, 来时她经过了一片很大的树林, 于是我就问她观察到了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要不是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回答 (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确信有视觉的人看的很少) 我几乎不会相信我的耳朵。我对她说:“你没听到杨树在抽芽吗?知更鸟在下蛋吗?春之交响曲在奏响吗?”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 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 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节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同学们, 看了这段文字, 你有什么感受? (用屏幕补充相关资料:

●一岁半, 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 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 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 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 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 她开始写作。毕业后,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海伦凯勒很坚强。

师:命运似乎对盲、聋、哑的海伦很不公平, 但对生命的挚爱与执着使凯勒成为生活的强者, 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照亮了整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师:由这一小段文字, 你又体味到爱怎样的内涵呢?

生:杜甫很让人敬佩!它可以说是“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了!

师:发言能引经据典, 实在难能可贵!杜甫历尽千辛万苦安置好的浣溪沙草堂被秋风吹破, “屋漏无干处”, 被子“冷似铁”, 穷困潦倒的杜甫此时心中系念的依然是普天下的贫寒之人, 秋风吹掉屋上茅草本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但是诗人借此寄托的却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仁爱情怀, 此种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范中淹的“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可见, “忧”有时也是一种深沉的爱!而也正因此, 才成就了杜甫诗圣的美名!

五、表达爱的真情

师:同学们, 此时你们心中已贮存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让我们回归生活, 看一组图片。

师:是谁伫立在在风雨中?看一看公共汽车上人们漠然的表情。蒲公英正在想着什么?在喧闹的街市角落里, 有一个小乞丐正在拣拾垃圾。这位残疾人心中有怎样的爱?否则她怎会如此困窘却又笑得这般灿烂?

(多媒体展示:“一花一木一世界, 一枝一叶总关情。”同学们,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曾经触动过你情感的人、事、物、景呢?请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写一个片段。)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要当仁不让!

生甲: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发生, 就拿5月12日的下午来说吧。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5月13日早晨, 在北川灾区一片废墟上, 一个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 为了感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 在他们那里得到的爱, 他向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了一个礼。他就是———郎铮。是啊, 只要有爱, 就有希望!

师:事件交代得很清楚, 语言流畅, 好!托尔斯泰说过:“一切艺术源于至微。”写记叙文也如此, 要把传神的细节描摹出来, 要让读者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比如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是:“闺阁中历历有人。”历历可见, 就是记叙文的写作关键。请你再改一改, 好吗? (生甲诚恳地点点头。)

…………

生甲:老师我改完了。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发生, 就拿5月12日的下午来说吧。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5月13日早晨, 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 一个左臂受伤年仅3岁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 为了感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 在他们那里得到的爱, 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他就是———郎铮。

小郎铮用那颗真诚、懂得回报的心感动了子弟兵!的确, 只要有爱, 就有希望! (加着重号处为补充的内容。)

师:细节的描写更传神了, 另外, 最后用“小郎铮用那颗真诚、懂得回报的心感动了子弟兵!”画龙点睛很到位!

生乙:我本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我十岁那年, 死神夺走了我父亲的生命。我们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但还是只能眼睁睁的将父亲下葬, 从此我便与妈妈相依为命。失去父亲的我整天闷闷不乐, 每当放学后, 看见别的伙伴和爸爸一起回家的情景, 我都会低着头, 偷偷哭泣。

不知为什么, 这事让同学和老师知道了, 原本以为同学们会嘲笑我, 甚至不愿意上学。但我错了, 彻底错了, 原来他们都那么有爱心。

当我走近教室, 他们全涌上来:“这是我的《作文精选》我知道你特喜欢, 送给你, 这是你最喜欢的花篮……”望着那一双双充满爱和温暖的眼睛, 我的心开始颤动, 鼻子酸酸的, 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了。

“别哭了, 以后我们都是你的朋友, 我们的爸爸就是你的爸爸, 以后常到我家来玩, 好吗?”听着这充满关爱的声音, 我使劲点了点头。同学们的爱使我本已冰凉的心田重新回荡着爱的暖流。就这样, 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终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从此, 在我的眼中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绿绿的小草, 暧暧的阳光, 甜甜的微笑……

我尝到爱的甜蜜, 因而深知爱的珍贵。于是, 我把我所有的爱毫不吝惜地献给了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看来真情实感出佳作呀!我最欣赏的是你后面的景物描写的部分, 还有你恰当地使用了修辞, 记叙文的语言亮起来了。你来读一下景物描写的句子和使用了修辞的一个例句, 好吗? (生读。)

…………

六、教学小结

师:看来, 这篇作文同学们回家之后一定能完成得很好!但是我们在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 还要会学。同学们说一说, 这节课, 大家都收获到什么?

生:要善于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下锅的米就能找到。

…………

师:广阔的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要让自己拥有一颗善动情的心, 先调动生活积累体验爱, 再来借助于作家作品感悟爱的内涵, 提升对爱的理性思考与认识, “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 读书让我们深刻!眼中有爱, 心中有爱, 笔下自然就有了爱, 继而来真情表达。写作是为了充实生命, 最后我们还要回归生活, 让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让我们都做一个爱的传播者, 让世界充满爱!爱, 是一种修养, 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

七、延伸

师:其实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爱的哲学。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天下担当的大爱境界;道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大爱境界;佛家的“普渡众生”、“觉悟”、“慈悲”, 所体现的更是一种博爱情怀!那么就让我们……

(多媒体展示:

1.阅读国学类的书籍, 提升爱的境界。

儒家: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

道家:南怀瑾讲《庄子》《老子》等。

释家:《佛心领悟》等。

2.写一篇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记叙文, 500字左右。可发至我的邮箱:yinfengxia2006@sina.com, 我们再来碰撞﹑交流。)

【教研评析】

甲:我觉得学生作文能力不过关, 主要原因不在文内, 而在文外。“文外功”一词大概源于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汝果欲学诗, 工夫在诗外。”———他谈的虽然是写诗, 却与作文同一道理, 我们不妨理解为“汝果欲学文, 工夫在文外”。

乙:对此, 唯物主义思想家, 其实也是文艺理论家的王充还有个比喻:“人之有文也, 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 皆生有体, 苟有文无实, 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论衡·超奇》)

王充这里虽然没有使用“文外功”一词, 但他提出的“毛”与“体”、“文”与“实”的关系, 正是文内功与文外功的关系, 他道出了“毛”附于“体”、“文”源于“实”, 即文内功源干文外功的道理。

甲:尹老师这节课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本”, 立足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上, 这是写作的原动力。只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 写作才可能变“教师要我写”为“学生我要写”, “点”选得准确而富有新意。以“情感思考”为先导, “方法技巧”紧跟随, 这一教学思路, 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所以, 这节课虽只有一个“真情表达”环节在让学生写, 但前面三个环节的“文外”功夫的铺垫与酝酿则至关重要, 使得最后的写水到渠成。在“真情表达”部分学生之所以发言如此精彩, 就源于生活积累被调动起来, 几则补充资料深化了他们的思想。

乙:我觉得尹老师在课上着意强调的“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的观念, 还是很正确的。文外功, 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 还表现在文化底蕴上。想写一手好文章, 必须多读书, 多积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已经道出了其中奥秘。桐城派大师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盖人不穷理读书, 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 则言虽累牍, 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 行文之实……”“行文之实”的说法, 与“文外功”含义相同。读书和作文的关系, 《程氏家塾分年日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比喻:“读书如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已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既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易于作文者也。”

因此, 加厚文外功, 不但要丰富生活阅历, 还必须在“穷理读书”上下功夫。否则, 会成为陆游所说的那种“工藻绘”、“镂虚空”的“痴人”。

甲:尹老师这节课在“感悟爱的内涵”部分, 补充了几位名家作品, 拓展了学生对爱的理解, 让学生认识到读书使人深刻, 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 尤其在初中的课堂上。包括“教师的建议”部分, 让学生读国学类书, 儒家:如于丹的《〈论语〉心得》;道家:南怀瑾讲《庄子》《老子》;释家:《佛心领悟》等, 来提升爱的修养与境界。尹老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爱的哲学, 所体现的是一种博爱情怀。”很有思维的深度。这种读书的引导, 一方面展示了教师本人的文化视野, 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尹老师一直在努力地阅读, 不断地完善着自己, 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挖掘与领悟。

乙:尹老师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传承传统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是“语文报杯”大赛的宗旨, 也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尹老师觉得:“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 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情感, 在学生离开学校那一刻能够很好地‘做人’、‘处世’, 在此过程中展示出一流的‘人格、人性、人品’。”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是的, 语文可以让我们的生活, 诗意、优雅而又有质量。语文对我们的馈赠, 决不仅仅是一个中考, 亦或是高考的圆满, 她可以丰富我们的一生。语文将为我们构建出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片心灵的芳草地。语文, 可以让我们拥有:舌战群儒的口才;妙笔生花的才情;游刃有余的人际交往能力;历练一颗胸怀天下的大慈悲心!语文, 你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容地在考场上绽放光彩, 而且你会带我们奔向更辽远的未来, 去赢得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竞赛!

甲:其实简言之, 语文课要让学生爱生活、会思考、喜读书、能说善写, 做一个有生存质量的人。因此我觉得语文课要做到“四有”, 具体说来就是有生活、有思考 (从而有思想) 、有读书的引导, 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和其他学科主要提升学生的智商相比, 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情商和德商。

想起《让世界充满爱》 篇8

30年,不长也不短。时光无情,但值得记住的,从不会云散。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地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1986年,一首内容别致,曲调抒情,演唱形式特殊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由中国歌手送上了世界和平年的舞台。轰动一时,余音久远。

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罗斯金说:任何国家的艺术都是这个国家社会和政治道德的样本。

八十年代是充满活力的年代,是值得怀念的年代。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古老的国度似乎正在又一次破茧。其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大国,今天,这份殊荣已经不再!1985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青年年,中国政府曾组织了亚太地区青年友好联欢节。而1986年,国际和平年又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主题。而说到国际和平年,中国百名年轻歌手共同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不得不提,她曾经被誉为音乐界的盛事,也是文化界的大事,整个中国社会为之关注。

由三首歌词组成的《让世界充满爱》一共578个字,全曲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未曾料到,她能掀起巨大的浪花,造成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代人的记忆,并且传唱至今。在那个不知版权为何物的年代,仅仅一家出版社的磁带就发行了上百万盒。原因何在?

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战国初期的墨子早就发出了这样的吁求: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然而,战争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在有记录的人类5560年历史中,发生了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八十年代,中国刚刚从一场浩劫中走出,以阶级划线,以正义的名义搞“与人斗,其乐无穷”似乎离去未久。一句响亮的“让世界充满爱”在改革开放的列车刚刚发轫时喊出,谁能说它不是一个民族发自心底的呼唤呢?这是一个新时代开启的信号,幕后的推手,无形中担起了船头瞭望者的社会责任,视野开阔,目光深远。

词作者之一陈哲当年接受采访时说:中录公司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们利用音乐的舞台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一次面对世界呼唤和平主题的机会。这个世界并不缺少阳光和空气,也不缺少土地和风雨,而多年来我们却在苦苦寻找着真挚的有爱和信赖。

让青年歌手齐聚一个舞台,形成百名演唱者的庞大阵容,用流行歌曲的形式展现,这在当年有石破天惊的意味。至少,通俗演唱歌手被高层封杀是彼时发生不久的事。“通俗”几乎等同“糜糜”,当百名“非正统”但充满朝气的通俗歌手走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场地中心的时候,一万三千个座席上发出的欢呼声浪向百名歌手、也向中国社会释放了新时代的强烈呼声。此后,这批歌手成了中国歌坛的主力阵容,领风骚数十年矣。

“礼以道别,乐以道和。”音乐具有使人心拉近的功用。先人创造的《乐经》尽管已经失传,但对音乐、对艺术深刻的理解早已化作了中国人的基因。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人更有耐心,更为达观,更爱好和平,更着重艺术。”而在国际和平年的大合唱中,《让世界充满爱》使中国人再一次以地球公民的形象回归人类大家庭。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迅速引进了歌曲版权,这是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次。

唯音乐不可以为伪。由郭峰谱曲的优美旋律为歌曲安上了有力的翅膀。遥想当年,亿万青少年以哼唱《让世界充满爱》为时尚。

“但愿会有那么一天,大海把沙漠染蓝,和平的足音传遍,共有一个美丽家园……”

经典意味恒久。只要地球村还有战争、还有杀戮、还有仇恨,《让世界充满爱》就具有永远的生命活力。

2500年前,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向世人宣告:我不是雅典人或希腊人,我是一个世界公民。开放的中国正在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公民”,“一带一路”等正是具体行动,而《让世界充满爱》可以成为中国人的名片。

让世界充满爱 篇9

------关注外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绍兴,这个经济开发快速的城市,吸引这许许多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到来,他们充斥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背后存在的是许许多多的子女。他们是外来民工的传承者,也是这座城市的新鲜血液。因此这些外来民工的子女的教育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当地政府就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应给与外来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什么学校要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呢?对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压力,而且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存在着这个必要对外来民工的子女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顾名思义就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对于外来子女的教育不仅要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而且必须切实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现在各个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民工的子女,伴随着学习、卫生、行为习惯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就比较多、比较复杂。学校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要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准备相对应的对策。

外来民工的子女有以下问题以及应对这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第一,学习心理:

外来民工的子女因为父母或者另外不同的原因,他们必须跟随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读于一个陌生的学校,接触新的老师和同学,同时,在学习方面有所欠缺,他们在学习心理上明显存在着焦虑和畏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本地的学生,总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会把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到这里,与此同时,对于跟不上别的学生的脚步而感到焦急和顾虑,会认为学习极为困难,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就产生了学习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因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而自暴自弃,就是因为看低自己而成绩上不去。

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学校提供舒适的环境供他们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于他们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教师可以首先调查外地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有哪些?对此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和表扬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表扬和鼓励孩子,使得孩子树立起信心,有这个勇气和胆量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不再因为学习而感到焦虑和畏惧。渐渐的,他们会发现,其实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他们会喜欢教师的这种表扬方式,从而认真地对待学业方面。

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表现出对学习的热忱度,不再单一的在意学习的成绩和分数,更注重的是学习心理的变化,由焦虑和畏惧转变为喜欢和感兴趣。

第二:自我意识

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外来子女普遍存在自卑、胆小和敏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不敢高声回答问题,不敢大胆举手发言,甚至不敢和教师对视,在行为举止上和规范上特别的拘束和不自在。就这种心理状态,导致的是和教师沟通不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不畅,长时间的这种状态的话,对学生自己的成长发育非常的不利。当然这种自我意识的薄弱不仅表现在学校里,而且会相对应的影响到学生和父母的沟通。对此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灵教育,以心换心,以一颗最真挚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外来民工的子女,同等的对待,给与一样的待遇,该批评是就应该批评,而受到表扬时,不落下一个学生。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时,教师可以设立心语交流信箱,可以让学生通过书信的悄悄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这样不但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而且学生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把心灵交流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外来学生的内心深处。

第三:交流心理

相对自卑和胆小心理,外来学生还存在这孤僻、压抑和敌对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外地学生的朋友并不是很多,有些学生即使有朋友也再试试愿意和自己同样来自外地的同学来往,有一小部分感到很难交到朋友。离开了自己所生长的城市,离开了以前的好朋友,重新开始的困难,还有每天忙碌打工的父母,导致外来学生没有倾述的地方,自然而然会交流困难而产生敌对心理。他们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想要的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关爱并没有。只有不断的反抗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关切和关注。

对于具有这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外来学生,教师不可以一味地批评学生,当然也不可以因为这一件事而否认了他们人心的本质。教师应该耐心开导,细心的指出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而让他们树立交流的信心,因为他们的敏感,所以教师不可以做当众羞辱的现象。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班级的文艺活动,转移他们敌对你烦心理,找到自己所具有的闪光点。

第四:社会适应能力

民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难免也避不了会被本地学生的所嘲笑和讥讽,就这个嘲笑和讥讽,民工子女往往会感到害怕和无助,最为严重的是,会被其他学生所孤立起来,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定的程度上,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阴影,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很难适应这个新的社会。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和承认,民工子女的独立能力远要比本地的学生强,在自理能力方面特别突出,也必须加大民工子女尽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再担心和害怕别人的嘲讽,而以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表现回击。

思考之前就外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看,其实归根到底就必须做到四个重要联系,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再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还有是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最后就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是师生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来进行一次心与心之间的触碰,努力和他们成为朋友,而不是上课和下课之间的关系,不但要教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努力走进外来子女的心理,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或者心理的困难问题。

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帮助到解决外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可以是相同的年纪,也可以是以哥哥姐姐的身份,互相帮助和学习,相互之间鼓励和树立共同的目标,并且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友谊的珍贵性,从而感受到信心和温暖。

当然,家长和学生之间不仅涉及到血缘关系,而且,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学校要做出与努力的同时,家长的监督作用相当的重要。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好好的监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必须无时不刻的关注孩子的各种举动,从两手抓孩子的成长。

最后,教师必须时常和家长进行联系,通过电话或者是当面仔细地交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立即采取适当合适的方式。是家长张强哦一些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打骂,这样做都只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共同努力。

让世界充满爱 篇10

可是我家旁边李奶奶现年已有80多岁,她儿子因为工作忙,所以不能经常回来看她。李奶奶整天坐在家门口望着远方,她多么希望儿子能够早日归来。但是她的愿望一次一次的落空。

看着李奶奶失望孤独的生活着,我再也坐不住了,就找爸爸妈妈商量去看望李奶奶,给她带去节日的问候。爸爸妈妈听了我的建议拍手赞成,说干就干。我们到超市买了许多事物,生活用品,还有对联,灯笼。于是大包小包的到李奶奶家,爸爸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妈妈拿出了生活用品;我给李奶奶献上了最美味的食物。家里顿时充满了浓浓的节日的气息。李奶奶激动的热泪盈眶,她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你们,这个年我过的很开心。”我心里一乐开了花。

《让世界充满爱》活动课设计 篇11

关键词: 知爱 懂爱 关爱

【活动准备】

1.在一二单元中找出表现“爱”这一主题的课文。

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中包含“爱”的人和事。

3.说说你对“爱”的理解。

4.反思怎样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设计】

1.整合课文,导出话题。

2.概括信息,提炼精神。

3.回到生活,反思践行。

4.引用素材,拓展提高。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整合信息、提炼主题的能力。

2.通过知爱、懂爱、关爱三大板块的内容感知,积累素材,明确主题。

3.营造氛围,唤醒良知,激发情感,书写或者述说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过程】

一、整合课文,导出话题

教师导入:初中语文学习将我们带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或者描述心中有爱的人,或者讲述“爱”的故事,让我们深深为之感动。请用一句话说说你从一二单元的课文中发现的包含着爱的人和事。

学生叙述举例:《芦花荡》讲述了一位抗日老英雄对人民和敌人爱憎分明的故事。《蜡烛》展现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对一位苏联红军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讲述的是一个保姆对孩子的细心体贴等。

二、概括信息,提炼精神

教师启发:同学们用一颗善感的心发现了课文中有“爱”的人和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对“爱”的理解。

学生说说自己对“爱”的理解,如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境界,爱总是与困难相伴而行等。

三、回到生活,反思践行

环节一:《知爱》

教师根据学生对爱的感悟,引导学生思考:爱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就人类来说,每一个都在感受着、经历着爱与被爱。可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忽略了渗透在生活琐碎中最平凡又最深沉的父母之爱。请看一组图片(展示伴有沉重的音乐,一组从生剪脐带到成长为十三岁阳光少年的图片)。

教师启发学生明白: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为我们忙碌,他们精心照顾着我们每一天,没有父母含辛茹苦的教养,我们不会一天一天长大,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却在理所当然的享受中淡化了父母给子女的这种自然的、毫无私念的、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的爱。

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感受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教师配乐朗诵《我的父亲母亲》,让学生在慢慢展现的文字中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

提问学生:想一想父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

教师启发学生:父母养育我们是辛苦的,我们做儿女的无时不沐浴在父母的爱的保护之下,面对父母给儿女的这种恩情,你们现在最想给爸爸妈妈说什么?

学生书写从中受到的感悟,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教师总结:听到你们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老师很感动,老师刚才看见有些同学一边听、一边啜泣,同学们,不要悲伤,如果我们知爱,并且能奋发拼搏,就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份爱。

环节二:《懂爱》

教师展示一组残疾人靠拼搏成功的事例的图片。教师边放图片边读,启发学生明白事例中的残疾人身残志坚和自强自立,凭着自己的坚韧和顽强改变了命运,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他们懂得了自爱,所以他们去拼搏,他们是用心灵感受生活,他们是用信念续写对生活的执著的爱。

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我们不努力更待何时?现在,你们心里最想说的一句激励自己的话是什么?

学生说出激励名言或者片段。

教师总结:我们有能力,我们要上进,我们要实现人生目标,但同时,我们还肩负着一份重任。理解、尊重和关爱社会上存在的特殊群体。

环节三:《关爱》

教师引入话题:同学们,身体的残缺本身就是生命的遗憾,图片上这些人尽管是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但他们的生命是有尊严的、是平等的、是伟大的。

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弱势群体?

学生概说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师总结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关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位残疾人的心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知爱能使我们学会感恩,懂爱能让我们拼搏向上,关爱能使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和谐。

四、引用素材,拓展提高

让世界充满爱, 篇12

题词

夕阳西下,夕阳西下,照亮了天空,红色和黄色,整个世界都很明亮,好黄金。在回家的路上,我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步伐,看着美丽的日落。多美好的一天啊!

当我走着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瘦瘦的脸,步履蹒跚。他看上去60岁左右,弯着腰,肩上扛着两个大袋子,左手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他看起来很难相处。

走着走着,老人停下来,弯下腰,向电动车的车轮伸出右手。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轮子下面有一个空矿泉水瓶。但是这样一个空瓶子似乎有1000磅重,扛着袋子的爷爷举不起来。门市部前面坐着一位二十几岁的叔叔,他也看到了老人的一举一动,厉声说道:“啊!你在做什么?别拿那个瓶子!”

老人一言不发,看着前方。他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恐慌、悲伤和无助……也许他没有妻子和孩子,靠每天捡瓶子谋生。也许他的家庭很穷,想赚更多的钱来养家。也许他拿起瓶子卖钱给自己看病...各种各样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疯狂地想。我想哭。

这位60岁的老人衣衫褴褛,面容消瘦,出来捡废品肯定有原因。生活一定很艰难。爷爷只是捡起地上的空瓶子,没有偷或抢。他怎么了?但是那位叔叔没有帮助老人,他的语气中夹杂着轻蔑。太伤人了。他怎么能一点怜悯都没有呢?你为什么对老人这么不尊重?一角硬币瓶对祖父有多重要?他一天能拿多少瓶酒,能换多少?我想对叔叔说:“每个人都有尊严。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践踏他人的尊严。”

为什么一个人,一个活着的人,没有好就很难学好?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学会友善,更多的人会和你交谈,和你交朋友。

夕阳渐渐落下,只留下一丝血红的哭泣。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爷爷。我们不能唾弃他们,而是要更加关注和帮助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篇13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福州三十七中 端木荣 [教学目的] “感恩”是全人类的行为,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一个人要是对大自然、对生命没有一点感动,那将是很可怕的。从“感恩”入手,让大家明白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好品格,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和乐于助人行善的思想,让世界充满爱。

一、感悟“感恩”,明确“感恩”含义。(10〞)

(一)感恩的心(音乐:《同一首歌》,制造气氛。)作词:陈乐融 作曲:陈志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昔日“王祥卧冰求鲤”、“关羽千里单骑护嫂”、“诸葛孔明鞠躬尽瘁,病死军中”„„无不为“感恩图报”。可以说,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此佳话何止千万?

(二)谈谈“感恩节”

1620年,一些来自欧洲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决定要选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历史上,美国人民为了自己能在饥寒交迫中幸存下来,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帮助,庆祝收获、合家欢聚。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思考:

1、什么是感恩? “感恩”一词,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后的感激之情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简单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2、为什么要感恩?

为了报答别人所给的帮助,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流传,为了人们生活更美好。

3、怎样感恩?

时刻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言行去进行。

二、探究现象,分析原因,领悟道理。(20〞)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并从材料出发,发表你的看法,领悟道理。材料1:

一位年轻的姑娘因为生活的不幸,跳河自杀,结果被一位撑船的老人救了起来。老人说:“我出一千元买你的双手可以吗?”姑娘拒绝了。老人又说:“我出一万元买你的双脚,可以吗?”姑娘没有答应。老人又说:“我出十万元买你的双眼可以吗?姑娘依然不同意。” 老人这时叹息说:“你看,你是多么富有,你有手、有胸、有眼睛、有鼻子,为什么要寻死呢?”

姑娘有所醒悟,她感谢了老人,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里。

1、姑娘为什么要跳河自杀?【生活的不幸】

2、为什么不愿意出卖自己的器官?

【受之父母,问心有愧,并无死心,萌发生意。】

3、“姑娘有所醒悟”,“醒悟”到什么?【生命可贵,心生感恩。】

4、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材料2:

上世纪90年代初,某地开展了“温暖大家庭冬令营”活动,区政府各部门、街道居委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区43名孤儿伸出援手,免去他们的学杂费、医药费,几笔补助金、捐款和日用品也陆续进到了他们家中。昔日的孤儿如今长大了,他们或事业有成、或结婚生子,可他们似乎忘记了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恩人。43个孤儿中,只有2个人去探望过曾经与之结对帮助的热心人。那位工作人员说,他曾在马路上遇到过一个当年结对的孤儿,但对方故意绕道躲开了。或许他们是怕难为情,怕被人知道曾经接受帮助“不光彩”的过去,但从那孩子的眼神里,我根本看不到一丝愧意,相反,他是满不在乎地冷漠地离开了。”

1、孤儿们为什么似乎忘记了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恩人?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

2、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材料3: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撑他们。”三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材料4:老师做了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材料5: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应该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今天。”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

三、联系现实,落实行动。(10〞)

(一)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既然成熟的果实就知道感恩风的吹拂,感恩雨的滋润,感恩光的照射,感恩热的考验„„那么,我们这些不断成长的学生呢?你该感恩谁呢?感恩什么呢?

(联系自己说说)●父母的呵护、哺育;●老师的指导、教诲;●朋友的关心、提醒;●自然的恩赐、赋予;●失败的鞭策、启迪;●„„自然界五彩缤纷的美,给人身心的享受,值得我们感恩;

朋友推心置腹的提醒,让自己精神上永远清醒,需要我们感恩;

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在给自己物质上坚实的支撑的同时,还给我们精神上无尽的安抚,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去感恩„„

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

(二)请具体地描述感恩必须做到的是什么? ●父母生病时——送水拿药●朋友苦恼时——沟通安慰 ●环境污染时——关注整治 ●身处逆境时——坦然进取

(三)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 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 对花草受伤的冷眼相待 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

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 „„

四、小结:(2〞)“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反对者、感谢陌生人,感谢集体、感谢国家、感谢人类、感谢自然。有了一颗感动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那么,请你用自己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五、出示作文题目(3〞)【发放材料】

有一篇文章叫《一个人一生要做的99件事》其中有这样一些内容:

重回童年居住的地方;珍藏一件凝聚情感的物品;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拜访你的恩师;大声说出你的爱;每3至5天写一个小自传;亲自播种、收割一次;找到真正的友谊;追寻你生命中的导师;体验另一种生活——在乡间居往数日;享受田园风光;为自己种一棵树——让生命在树中延续;利用21天时间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到施工工地等地与普通劳动者生活一天;观察众生百态,品味生命乐趣;常回家看看父母;为往事于杯——参加一次同学聚会;为父母按摩、擦身;独自在远离人烟的旷野露宿;倾听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将心中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给亲人或朋友送件体贴的礼物;接受并珍惜生活赐予你的一切:制怒,并向自己所伤害过的人致歉;重整人生的行囊——清扫生命,掌握取舍的艺术;看一次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观;衷心赞美你的朋友和家人;把你所能想到的一件浪漫的本变为现实;保持怡人的微笑——不让烦恼光临你的世界;想象生命的最后一刻——感悟生死;到每年的岁未,检视自己一年来的行为等„„

现在,请你这择其中一件,用“感恩生命”的主题和情感贯穿,进行一次精巧的构思,并结构成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作提示】 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广,这就要求作者打开思路,拓宽选材空间,同时又要注意注入真情实感,避免流于空泛。可选择余地很大。每一种行为都会让你有所触动。你选择其一,把最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表达时 注意体现你的健康的生命情感。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700字。审题点拔:

1、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上一篇:师德师风演讲配乐下一篇:全县统战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