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趣味题

2025-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趣味语文趣味题(共7篇)

趣味语文趣味题 篇1

一.补充下列句子。

不鸣则已,()山高月小,()千里之行,()螳螂捕蝉,()知

无不言,()天网金无足赤,()兵恢恢,()来将挡,()知己知彼,()宁一着不慎,为玉碎,()一夫()

当关,()

二、猜猜下列关于物品的谜语。

1.个儿不算大,帮着人看家,身子用铁打,辫子门上挂。(打一用具)2.兄弟几个人,各进一道门,那个进错了,看了笑死人。(打一物)3.一根小棍儿,顶个圆粒儿,小孩儿玩它,容易出事儿。(打一日常用具)

4.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光爱吃菜,不爱喝汤。(打一日常用具)5.明明亮亮,又平又光,谁来看它,跟谁一样。(打一用具)6.看看象块糕,不能用嘴咬,洗洗衣服洗洗手,生出好多白泡泡。(打一用具)

三、动物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常常用一些关于动物的词语来表示各种各样的人,你能对号入座吗?

老黄牛 旱鸭子 落汤鸡 替罪羊 千里马

小馋猫 瓮中鳖 铁公鸡 糊涂虫 地头蛇 A、混身湿透的人。()B、代人受过的人。()C、不会游泳的人。()

D、任劳任怨的人,埋头苦干的人。()

E、处于困境,逃脱不了的人。()

F、嘴馋、贪吃的小孩()G、才能突出的人()

H、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I、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

四、下面的成语前后是反义词,你会填吗?

()入死()心非()浅出()无终()手低()阴违()脚轻()地北

五、成语之最。(根据意思填成语。括号内为参考答案。)①最遥远的地方——()

②最荒凉的地方——()③最悬殊的区别——()

④最反常的气候——()⑤最昂贵的稿费——()

⑥最绝望的前途——()⑦最难做的饭——()

⑧最高的巨人——()

⑨最短的季节——()

⑩最长的腿——()。

趣味语文趣味题 篇2

争议事件一: 刘某在一米厂从事大米装包工作.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把米袋放在秤上, 米从米袋上方较高的一个漏斗口放出, 当秤的示数为50 kg时, 就赶紧把漏斗口关闭, 随后封袋. 米厂老扳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他仔细观察了张某工作, 认为是刘某爱动脑筋、有方法, 随后主动给刘某加了几百元工资. 老板粗略算了一下, 在从高处下落的米粒撞击下, 米的实际重量还没到50 kg时, 秤已经显示50 kg了, 认为每袋米的实际重量不足50 kg, 就这种装包方法, 这样下来一年就可以多挣几十万, 而且在客户面前要很好交待. 而意外被加工资的刘某却心中有愧, 他认为每次装米时, 秤上示数50 kg时袋中的米应该有50 kg了, 而空中还有米木落下, 认为实际每袋米会比50 kg更重, 这样老板由此每年可能少挣几十万.

争议事件二: 某栋高层大楼的电梯服务员工作一丝不苟, 她为了按时按量完成一天的工作, 把一台准确的摆钟挂在电梯的墙壁上. 服务员按照电梯里的摆钟时间准时下班. 然而细心、英明的领导在五一期间却把这位电梯服务员推选为“五一劳动模范”, 理由是这个电梯服务员爱岗敬业, 每天主动延迟下班,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个理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只有这位服务员觉得自已只是按时按量上班, 对这一荣誉受之有愧.

面对这两则富有喜剧的争议事件, 我们在一笑之余, 完全可以用物理方法来把这个问题分析透彻.

先对事件一的分析:

关闭漏斗时空中还有m1kg米, 且在时间t内均匀落下. 装袋过程中米对秤 ( 袋) 的平均冲力为F. 设当已经落入到米袋中的米质量的m0时, 秤的示数为50 kg = 500 N, 此时对袋受力分析可得

m0g + F = 500 N 1再对空中米全部下落过程分析, 并应用动量定理得

F·t - m1gt = 0 - 0 2由12得最终袋子里的米的总质量M

Mg = m0g + m1g = m0g + F = 500 N 3

所以M = 50 kg.

所以, 实际上刘某每包装米都是标准50 kg. 老板不会因为刘某的装包方式另外多挣钱, 刘某也大可不必怕老板受损失而内疚. 而刘某被加工资一事纯属意外.

对事件二进行分析: 假设电梯向上、向下运动的时间相同 ( 参照地面上静止的摆钟) , 加速度也相同均为a, 摆钟在地面上的摆动周期为T0, 由单摆周期公式设公司规定电梯服务员正常每次上班总时间为2t0, 每一次全摆动钟盘上对应的时间n0秒, 在地面上的摆钟摆动的总次数为2N0, 则:

设在地面摆钟经过2t0时间内, 电梯上的摆钟上升过程中的总摆动次数为N1, 下降过程中的总摆动次数为N2, 电梯中的钟摆显示时间为t, 由456可得:

三四年级趣味题 篇3

丛林女王号

1.小明早晨7点走路去小军家办事,8点钟到达小军家,办完事正好9点钟。回来时小明仍然是用去时的速度按原路返回的,回到家的时间正好也是9点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两个母亲给自己的女儿零用钱,一个母亲给了自己的女儿120元,另一个母亲给了自己的女儿80元,两个女儿把所得的钱加在一起却只有120元,这是为什么?

3.什么样的钟在一昼夜里只有两次是准的?

4.你从生下来到现在,睁眼的次数多还是闭眼的次数多?

5.一位女运动员刚打完球,抱着一只篮球往回走,半路上碰到一位乡亲,乡亲送她十几个鸡蛋。乡亲把蛋放在地上,急急忙忙去办别的事了。这位女运动员只穿着贴身的运动衣,没有口袋,没有手巾,甚至袜子也没有穿,请你替她想想办法,怎样把鸡蛋拿回去?

6.在一列时速200公里的列车顶上,一个被风吹乱了头发的人,没有攀附着任何东西却悠闲地站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汪洋海盗号

1.有人把一张长方形纸条对折。结果一面比另一面长1厘米。他又重新对折,结果原来短1厘米的一面这次又长出1厘米。纸每上两次折痕的间隔是多少厘米?

2.一条长2米4分米的绸带,只许剪一刀,要分成7段,要求有5段长是4分米。两段长是2分米。应该怎样剪?

3.折邮票:如图,1、2、3、4是连着的四张邮票,小明说,要折在一起有13种折法:

(1)1、2、3、4(折成后按从上到下的次序写出邮票编号,下同);(2)1、2、4、3;(3)1、4、3、2;(4)2、1、3、4;(5)2、1、4、3;(6)2、3、4、1;(7)3、4、1、2;(8)3、4、2、1;(9)3、2、1、4;(10)4、3、1、2;(11)4、3、2、1;(12)4、1、2、3;(13)2、4、1、3。但老师说不对。想想看,有几种折法?13种折法中哪种不对?

4.请你把1~11各数填入下图中的圆里(已填好其中的2个),使三个大圆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为24。

5.你有一桶果冻,果冻有黄色、绿色、红色三种。若要闭上眼睛抓取同种颜色的两个,抓取多少个就可以确定你肯定有两个同一颜色的果冻?

太空黑洞号

1.下面几个数学家各是哪个国家的?

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笛卡尔()

帕斯卡()牛顿()高斯()

2.有5位冒险家,计划横穿380千米沙漠的时候,做了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开了5辆吉普车,每辆车备了6桶汽油,可供行驶240千米。

吉普车行驶了40千米后,用完第一桶油。这时。他们将其中一辆车上的4桶分给另外4辆车,并让这辆车返回出发点。4辆车向前行驶了40千米。又用同样的办法分配其中一辆车的汽油,剩下的车继续前进……请你回答:在这次有趣的旅行中。最后一辆车能否横穿沙漠?用油情况又如何呢?

3.国王有两个女儿——总是说真话的阿米莉亚和总是说假话的蕾拉,其中有一个已经结婚了,另一个还没有结但国王一直没有公开这门婚事,就连是哪个女儿结婚了也还是秘密。

为了给另一个女儿找到合适的驸马,国王举行了一场比武会,胜者可以说出他希望娶的公主的名字。如果公主是单身,那第二天他们就能成婚。国王说胜者可以向某一个公主问一个问题,但问题不能超过五个字。而且人们也并不知道哪个公主叫什么名字。胜者该问什么问题?

4.某次演唱会三位歌星轮唱一首含有四个乐段的歌曲,这四个乐段的时间相同。每位歌星把这首歌连唱三遍就结束。第一位歌星开始唱第二个乐段时第二位歌星开始唱;第一位歌星开始唱第三个乐段时第三位歌星开始唱。假设这首歌总共唱了210秒,此三位歌星同时唱的时间为多少秒?

终极涅槃号

1.东村有4匹马,化名分别为A、B、C、D。马主人决定把这4匹马送到西村的亲戚家饲养。A马从东村到西村要走1小时,B马要走2小时,c马要走4小时,D马要走5小时。马主人想每次往西村送两匹马,回来时再骑一匹。两匹马一起走时,快的要迁就慢的,所用的时间为慢马的时间。想一想,要把全部马送到西村,怎样送最省时间?

2.小牛对人说:“昨天,我跟两位象棋高手下棋。我面前摆着两副棋盘。我一个人走两盘棋,同时跟这两位高手比赛。你们猜,谁胜谁负?”“准是你两盘都输了。”人们知道小牛刚学下象棋,连马步怎么走都记不住。“不对。头一回,两盘都是和棋。第二回,我输一盘,赢一盘。无论再下多少回,我也不会同时输两盘棋。”“你吹牛。”

两位象棋高手出来证明:小牛没有吹牛,他们也没有让棋。是小牛采取巧妙的办法和他们下棋的。小牛用的是什么巧妙办法?

3.有4对夫妇在假日一起出游。这一天他们总共吃了44根冰棒。其中A、B、C、D4位女同志分别吃了2、3、4、5根;4位男同志吃冰棒的情况是:甲吃的与他妻子吃的相同,乙、丙、丁吃的分别是其妻吃的2倍、3倍、4倍。你能知道甲、乙、丙、丁的妻子各是谁吗?

趣味语文知识题资料解读 篇4

1、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3、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4、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5、成语填空

第一组:()服()服()德()德()讹()讹

()牙()牙()老()老()计()计

第二组:神()()神 精()()精 痛()()痛

欺()()欺 日()()日 微()()微

第二轮:上台答题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中级)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中级)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9、“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1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1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高级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高级)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

11、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描述的是什么花? B、菊花 2.“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么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B、黄河流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B.兄弟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A、辛弃疾

5.“破釜沉舟”中的“釜”指的是什么?A、锅

6.“阡陌”的“陌”是田间什么方向的小路?A、东西方向

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俎”指的是什么?A、砧板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A、李清照

9.“司空见惯”的“司空”是指什么? B、一种官职

10.“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 B、学生

11.“吾日三省吾身” 是出自谁的名句? B、曾子

1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B、甘肃

13.“下半旗致哀”的由来是源于什么人物的去世? B、船长

14.“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多长时间? B、三个季度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C)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B)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穿插:观众抢答题

1、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5 10(一五一十)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

学海中学初一语文趣味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

1、用动物名称填成语 7分

_____争_____斗

_____歌_____舞

杯弓_____影

声誉_____起

_____死_____悲

_____ _____为奸

_____丝_____迹

_____ _____不宁

2、今年是“鸡年”,请写出含“鸡”字的成语5个。5分

3、写出下列“叫”的同义词

5分

狮_____

犬_____

猿_____

狼_____

虎______

羊______

猫______

牛_____

鸡_____

龙_____

4、你能写出下面十个所以“然”吗?

5分

1.()然而止

2.()然不屈

3.()然四顾 4.()然若失

5.()然而立

6.()然拒绝 7.()然无声

8.()然长逝

9.()然于心 10()然不同

5、你能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与谦辞吗? 6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有着高度精神文明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与谦辞.这些敬辞与谦辞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着.在同别人打交道时使用这些词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请你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与谦辞.初次见面说()

好久不见说()

请人批评说()求人原谅说()

求人帮忙说()

求给方便说()麻烦别人说()

向人祝贺说()

求人看稿说()求人解答说()

求人指点说()

托人办事说()

6、你能挑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吗?

8分

迫不急待()

不容制疑()一迭照片

()

感恩带德()唇枪舌箭()

五彩班烂()

天然屏帐()

黄梁美梦()

情绪渲泄()

不了了置()频临崩溃()

深刻印像()忧心冲冲()

穿流不息()壮严时刻()

摇拽不定()

7、成语接龙

5分

明哲保身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__________,第二名叫_________,第三名_________。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_______之年,三十岁为_______之年,五十岁为_________之年,六十岁为________之年,七十岁为_________之年,一百岁为_________之年。

9、猜谜语

10分

(1)、巧夺天工(打一字)()

(2)、斧头(打一字)()

(3)、元首挂帅(打一字)()

(4)、少小离家老大回(打一字)((5)、山上有山,猜“出”不算(打一字)()

(6)、勤劳去百病(打宋代词人名)()

(7)、孔雀收屏(打《三国演义》人名)()

(8)、山东快电(打现代作家名)()

(9)、爷爷当先锋(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名)()

(10)、朱阁枕黄梁(打一中国小说名)()

10、歇后语

5分

(1)张飞穿针--

(2)骑驴看唱本--

(3)肉包子打狗--

(4)独眼龙相亲--

(5)刀切豆腐--

11、古代文学知识填空:

(1)、四大美女“沉鱼”指___________,“落雁”指__________,“闭月”指__________,“羞花”指___________。

(2)、《四书》指哪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指哪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四库全书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我国古代有两部兵书,一部是_____________,另一部是_____________。

(5)、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配对题

A、将下列人名与他的号配对

香山居士

青莲居土

白居易

六一居士

欧阳修

易安居士

李清照

仓山居士

东坡居士

B、中国古代流传许多刻苦学习的故事,将下列的故事主人公与他的行为配对

孙敬

映雪

苏秦

囊萤

车胤

悬梁

孙康

刺股

匡衡

凿壁偷光

量!)

1、你能否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10个字)。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

勤劳说:人生就是

困难说:人生就是

挫折说:人生就是

2、接下来,再让我们来做篇阅读理解吧!

记叙文阅读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阅读题:

1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1)

(2)

2.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

(1)

(2)

(3)

(4)

3.“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这一段话中的“相信”意思是不是一样?连用这么多“相信”有什么表达作用?

4.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5. “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文中有一句话与标题“孝心无价”相照应,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趣味语文趣味题 篇5

给“食”找座位

饱食终日 布衣蔬食 箪食壶浆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解衣推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吃饱肚子,不做事情。()

衣食简单,生活俭仆。()

盛了汤饭,慰劳军队。()

衣食粗劣,生活穷困。()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

关心别人,给人衣食。()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

心中有事,吃饭不香。()

怕卡喉咙,不敢吃饭。()

(六)填成语 猜谜语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顺序连起来作谜面,打一动物。

()针引线()上添花()冠禽兽

()月披星()颜薄命()言巧语

()苦连天()目了然()东击西

()天动地()马奔腾()喻户晓

()

(六)填成语成术语

1、同学们,下面14条成语,都分别缺少一个字,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后,再组成7个语文中的术语,好吗?

甜言蜜()()质彬彬 无恶不()()过饰非

妙()生花()蛇添足 死里逃()()斟句酌

难分难()()不达意 不择手()()气风发

物极必()()不容辞

2、同学们,请你将下边的十条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将补充的字竖着连

成四句数学上用的术语,好吗?

()花()门()湖()海

()上()下()擒()纵

()头()臂()心()意

()全()美()全()美

()湖()海()行()作

(七)填成语,连句子

炙手可()兴高采()普天同()馨香祷()

乐在其()豆蔻年()一鸣惊()治国安()

患难与()政通人()安邦定()大功告()

()竿见影()谷丰登()拿九稳()湖四海

()而复始()富力强

(八)请在括号里填一个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一手拿针一手拿线()

水上的浮萍()木匠戴木枷()

月亮里的桂树()泥菩萨过河()

擀面仗吹火()猪血煮豆腐()

螳臂挡车()军事论文()

铁公鸡()热锅上的蚂蚁()

(九)填省、市名称读成语

照样子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所填的字应组成我国省、市的名称

重于泰()()山再起 同舟共()()征北战

人山人()()辕北辙 五湖四()()是心非

跃然纸()()阔天空 人定胜()()津乐道

掌上明()()市蜃楼 一技之()()华秋实

口若悬()()腔北调 万古长()()枯石烂

见多识()()山再起 风卷残()()柯一梦

不三不()()流不息 声东击()()居乐业

来日方()()里淘金 荣华富()()春白雪

(十)反义词组成成语在成语中有不少反义词组成的成语,你能根据示例填写吗?

示例:(大)同(小)异 名(存)实(亡)(黑)(白)分明

()应()合 扶()携()()()两难

自()自()()里逃()一()所()

一()永()三()两()()材()用

()中生()争()恐()惊()动()

声()击()转()为()积()成()

七()八()眼()手()半()半()

九()一()同()共()谈()说()

()入()出()惊()怪()腔()调

()嘲()讽()差()错()离()别

()吁()叹()争()斗()顾()盼

(十一)下面是一些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有条()()皆是()()是道

()()大方 逃之()()忠心()()

忧心()()小心()()()()业业

熙熙()()()()本本 形形()()

(十二)下面以诗句作谜面,各猜一成语。你能猜出来吗?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危楼高百尺。()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明月何时照我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9.千里江陵一日还。()

十六、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表示差不多时用(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表示把握大时用()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七、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陈残云(刘海粟()丁慧中(焦若愚()

十八、成语填空:

()服()服()德(()牙()牙()老(神()()神 精()(欺()()欺 将()(微()()微))王任重()甘如饴()德()讹()老()计()精 痛()()将 日()()))讹)计)痛)日

二十一、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二十二、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二十三:花丛觅诗

1、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杜牧《清明》)

7、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9、有情___ ____含春泪,无力___ ____卧春枝(秦观《春日》)

10、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 __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惟有____ 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轻肥》)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_ ____逐水流。(杜甫《漫兴》)

13、()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4、竹外____ 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 景〉》)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 ___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 ___(王淇《春暮游小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 ___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

__。(李白《与史郎中聆听 黄鹤楼上吹笛》)

二十四:填数字 学古诗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

1.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月花。(杜牧《山行》)3.谁言寸草心,报得()春晖。(孟郊《游子吟》)

4.白发()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桃花潭水深()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死去元知()事空,但悲不见()州同。(陆游《示儿》)

8.()州生气恃风雷,()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9.()月卖新丝,()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10.()水护田将绿绕,()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花残。(李商隐《无题》)

13.离离原上草,()岁()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

14.烽火连()月,家书抵()金。(杜甫《春望》)

15.()男邺城戍,()男附书至,()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6.黄沙()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7.欲穷()里目,更上()层楼。(王之焕《登鹤雀楼》)

18.春种()粒粟,秋收()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

饿死。(李绅《悯农》)

19.北斗()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

20.忽如()夜春风来,()树()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21.()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 城》)

2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23.飞流直下()尺,疑是银河落()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4.()岸青山相对出,孤帆()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26.沉舟侧畔()帆过,病树前头()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

27.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8.()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月初()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秋雪,门泊东吴()里船。(杜甫《绝句》)30.碧玉妆成()树高,()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二十五、数字猜成语:

12345609()1256789(1+2+3()333 555(3.5()5 10()

9寸+1寸=1尺()))

给“食”找座位

饱食终日 布衣蔬食 箪食壶浆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解衣推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自食其言)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自食其力)

吃饱肚子,不做事情。(饱食终日)

衣食简单,生活俭仆。(布衣蔬食)

盛了汤饭,慰劳军队。(箪食壶浆)

衣食粗劣,生活穷困。(恶衣恶食)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发愤忘食)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废寝忘食)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锦衣玉食)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饥不择食)

关心别人,给人衣食。(解衣推食)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锦衣玉食)

心中有事,吃饭不香。(食不甘味)

怕卡喉咙,不敢吃饭。(因噎废食)

(六)填成语 猜谜语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顺序连起来作谜面,打一动物。

(穿)针引线(锦)上添花(衣)冠禽兽

(戴)月披星(红)颜薄命(花)言巧语

(叫)苦连天(一)目了然(声)东击西

(惊)天动地(万)马奔腾(家)喻户晓

(公鸡)

(六)填成语成术语

1、同学们,下面14条成语,都分别缺少一个字,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后,再组成7个语文中的术语,好吗?

甜言蜜(语)(文)质彬彬 无恶不(作)(文)过饰非

妙(笔)生花(画)蛇添足 死里逃(生)(字)斟句酌

难分难(解)(词)不达意 不择手(段)(意)气风发

物极必(反)(义)不容辞

2、同学们,请你将下边的十条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将补充的字竖着连

成四句数学上用的术语,好吗?

(五)花(八)门(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七)擒(七)纵

(三)头(六)臂(三)心(二)意

(十)全(十)美(十)全(十)美

(五)湖(四)海(五)行(八)作

(七)填成语,连句子

炙手可(热)兴高采(烈)普天同(庆)馨香祷(祝)

乐在其(中)豆蔻年(华)一鸣惊(人)治国安(民)

患难与(共)政通人(和)安邦定(国)大功告(成)

(立)竿见影

(五)谷丰登

(十)拿九稳

(五)湖四海

(周)而复始(年)富力强

(八)请在括号里填一个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一手拿针一手拿线(穿针引线)

水上的浮萍(没生根处)木匠戴木枷(自作自受)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猪血煮豆腐(一红二白)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军事论文(纸上谈兵)

铁公鸡(一毛不拔)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九)填省、市名称读成语

照样子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所填的字应组成我国省、市的名称

重于泰(山)(东)山再起 同舟共(济)(南)征北战

人山人(海)(南)辕北辙 五湖四(海)(口)是心非

跃然纸(上)(海)阔天空 人定胜(天)(津)津乐道

掌上明(珠)(海)市蜃楼 一技之(长)(春)华秋实

口若悬(河)(南)腔北调 万古长(青)(海)枯石烂

见多识(广)(东)山再起 风卷残(云)(南)柯一梦

不三不(四)(川)流不息 声东击(西)(安)居乐业

来日方(长)(沙)里淘金 荣华富(贵)(阳)春白雪

(十)反义词组成成语在成语中有不少反义词组成的成语,你能根据示例填写吗?

示例:(大)同(小)异 名(存)实(亡)(黑)(白)分明

(里)应(外)合 扶(老)携(幼)(进)(退)两难

自(生)自(灭)(死)里逃(生)一(无)所(有)

一(劳)永(逸)三(长)两(短)(大)材(小)用

(无)中生(有)争(先)恐(后)惊(天)动(地)

声(东)击(西)转(危)为(安)积(少)成(多)

七(上)八(下)眼(高)手(低)半(生)半(熟)

九(死)一(生)同(生)共(死)谈(天)说(地)

(深)入(浅)出(大)惊(小)怪(南)腔(北)调

(冷)嘲(热)讽(阴)差(阳)错(生)离(死)别

(长)吁(短)叹(明)争(暗)斗(左)顾(右)盼

(十一)下面是一些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井)(井)有条(比)(比)皆是(头)(头)是道

(落)(落)大方 逃之(夭)(夭)忠心(耿)(耿)

忧心(忡)(忡)小心(翼)(翼)(兢)(兢)业业

熙熙(嚷)(嚷)(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十二)下面以诗句作谜面,各猜一成语。你能猜出来吗?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危楼高百尺。(空中楼阁)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3.明月何时照我还?(归心似箭)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情厚谊)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望无际)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无影无踪)

9.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十五、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十六、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十七、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陈残云(风卷残云)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丁慧中(秀外慧中)甘如饴(甘之如饴)

焦若愚(大智若愚)

十八、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以)德(报)德(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

(一)日 微(乎)(其)微

二十一、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二十二、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二十三:花丛觅诗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9、有情___芍药____含春泪,无力___蔷薇____卧春枝(秦观《春日》)

10、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桃花__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惟有____牡丹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轻肥》)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_桃花____逐水流。(杜甫《漫兴》)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4、竹外____桃花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

景〉》)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红杏___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海棠___(王淇《春暮游小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葵花___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梅花__。(李白《与史郎中聆听 黄鹤楼上吹笛》)

二十四:填数字 学古诗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南朝(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9.(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5.(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鹤雀楼》)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 饿死。(李绅《悯农》)

19.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2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 城》)

2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2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

2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二十五、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丢三落四)

1+2+3(接二连三)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5 10(一五一十)

趣味语文趣味题 篇6

幽默而生动的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也是激活课堂氛围的良方。同时,趣味语言风格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趣味语言的运用正好体现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结合趣味风格语言,突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同时,若能引经据典、谈笑风生,则会促进学生与教师交流,生生间的交流也会更加频繁而有效。为彰显魅力课堂,以趣味语言作为工具,在教师一语中的之时,学生同时妙语连珠、发散思维、创新想象。

如“过万重山漫想”一文,语言生动、朴实无华,而又能引人思绪万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提出“过”与“漫想”两个词。“八仙过海中能各显神通,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过’,同学们也各显神通的找出来, 并阐述其含义”,“‘路漫漫其修远兮’与本文的‘漫想’有什么不同? 文章是如何表现‘漫想’的呢? ”。结合趣味语言风格,激活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深入领悟文章内涵。

二、融入趣味生活元素,提升应用意识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殿堂, 也是所有知识与技术为之服务的方向。中职教学为培养新一代基层工作人才而服务,这就需要职业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生产实际,以促进教学与学生职业规划、职业能力需要紧密结合。中职语文课堂融入趣味生活元素,促进学生语文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实验、观察生活现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作等,激发学生思考、应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如“胡同文化”展现了老北京的文化特色,“废墟的召唤展现了圆明园的兴盛与衰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土特色,分析家乡有哪些值得纪念和叙述的地方、人与事,创新立意,以生活元素为主题,实施趣味写作活动。再如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主题,开展“设计未来”的主题讨论会,以学生的职业规划、未来发展为内容,进行语文创意交流,提高语文应用意识。

三、引入趣味活动策略,强化综合能力

语文不是一门单调的学科, 它具有丰富性与生动性的特点。结合新课改要求中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思想,中职语文也可以融入音乐、美术、数学、历史等学科元素,引导学生展开趣味综合实践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方案,如研究调查、资料收集、视频制作、海报制作、实验探究等,针对性地开展趣味语言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于活动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如结合“营造繁华还是守护真实”这一主题,展开“圆明园是否要重建”的主题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分为4人一组,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再查阅资料,广泛收集关于历史、地理、文学的知识,以及名家对圆明园的相关观点,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分为正反两方,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论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趣味活动,以多样化、多元形式展开语文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教学实效。

四、加入趣味竞赛活动,培养语文素养

竞争是发掘人的潜力的关键, 在竞争中人能够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结合中职语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加入趣味竞赛活动,以趣味竞赛打造快乐、竞争性语文课堂,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实践探究,培养语文素养、合作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

如以“编写行业简报”为主题,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以简报的正规性、科学性、可读性、系统性与全面性为评判标准,结合应用文简报的写作技巧,展开文章起草、修改与完善的整个过程。又如“古诗文赏析会”,结合学生已经了解的古诗文,展开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通过趣味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吸收、采纳,去粗存精、吸取文学精华,不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趣味课堂,兴趣语文 篇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看完这篇报道,我拍手称赞。说实话,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语文课堂的现状令人忧虑: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语文、不愿学语文。很多学生宁愿捧着一本没有插图的故事书,也不愿去读我们的语文课本呢?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觉得,还是应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去找找原因,给学生一个七彩的语文课堂。

一、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我在教学中,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量。

如,学完课文《鲸》后,我布置学生搜集不同种类的鲸的资料,然后以第一人称汇报。这个作业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在图书馆遨游,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第二天的汇报课上,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白鲸,有的说蓝鲸,有的说虎头鲸……一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

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一位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以前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这样的语文课我们喜欢。

二、熟备课文,备透学生

试想教者如果连对课文基本内容、骨架结构都不熟悉,这节课怎么可能成功?特级教师于漪在这方面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在其著作《于漪文集》中说:“潜心钻研教材,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我校多年来,一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中无一例外地对教材、学情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钻研,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想学、乐学,使每一节语文课堂都成为他们竞相展示的舞台。

此外,我觉得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牢记朱家珑主编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一个大语文的观念。所谓大语文观,就是不光吃透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放宽视野,到社会中、生活中去学习。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以来,我不仅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还广泛地拓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并且定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就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给学生一个七彩的语文课堂,将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愿新课标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和语文素养提高的舞台!

上一篇: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品管理制度下一篇:婚礼三拜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