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服务岗
姓 名:** 岗位名称:
主要职责:负责***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面工作,指导村(社区)服务站开展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劳动与仲裁,基层平台与建设,退休职工管理认证 姓 名:*** 岗位名称:新农合
新农合主要职责:参保录入、医保参保续保等业务 姓 名:***
岗位名称:城乡居保、社保卡、个体养老保险收费 城乡居保:负责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资格、**、关系转移资格初审、基础信息收集录入和档案管理等城乡居保服务工作。
社保卡:社保卡激活、咨询、查询。姓 名:***
岗位名称:创业服务、就业促进、人才人事
创业服务:负责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项目推荐、跟踪服务、信用社区创建、创业示范建设等创业服务工作。
1 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1 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项目逐渐加多,覆盖人群也逐渐拓宽,所属的工作任务不断加重,相应建设和其对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管理平台也成为了必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达到科学化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要求,对于协调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要求
服务型政府,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另一个观念的转变,以发展目标为公共利益,测量尺度为公共客观要求,达到实现高质公共服务建设政府的要求。在政府职能与建设要求上,将服务公众看成是政府的存在、运行及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政府管理理念上,遵循人本主义原则,积极推动社会公民的建设需求,在管理方式与管理措施上,达到民主管理的建设要求,实现政务公开,在服务内容的建设标准上满足公民的一般要求,为公民需求提供及时、便捷、快速与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在沟通层面上建立效应突出的公众反馈机制,以实现真正“为民做主”的建设要求。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模式
2.1单项推进
单项推进模式的代表就是四川省推行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其制定的标准主要适合使用在政府人事部门从属的人才服务机构,此项标准以不同等级层次对不同的人才市场等级与类型进行要求,级别越高的判定标准越好,而级别设定的主要参照物为市场的基础建设条件、基本物质设备、管理模式、服务项目以及服务水平确定等,所表现的是人才服务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满意程度、知名度及美誉等。级别等级的认定方式与认定程序是先由条件达标的单位提出自愿申请,之后再交给省政单位评估审核。
2.2 系统推进
陕西省是系统推进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开展的一体化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体系的建设要求,是依照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标准,参照劳动保障工作透明度建设与公众满意度建设的标准而建设的劳动保障标准服务体系,通过不断的开创新的政策制度,实现体制机制的完善,实现城乡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统筹建设的要求,实现社会保障工作从经验型转变为标准型的要求。而在实施建设范围上,提倡围绕城乡均等就业机会、推动社会保险待遇均等与推动劳动保障维权均等的要求,有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要求。
2.3 整体推进
整体推进模式在地方政府公平服务标准化推进模式中,包含了整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建设范围内的一般内容。杭州市从2007年开始推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主要职能在于梳理与细化城区政府职能,订立标准化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条例,实现管理要求从“粗放化”转变为“精细化”的建设要求。
3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实施要点
3.1 建设指标体系
对应政府职能的乡镇基层公共服务公民的一般建设要求,以公共服务项目为准则,代入公民视野建设的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范围,组成乡镇基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所利用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设体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此项体系要严格遵循以下规则:文件中的“承诺时限”要清楚告知为受理时限,而不是处理时限;如有必要可以把服务覆盖人群特性中的选项加入计算总表,组成一个统一的选项。
3.2 提升服务项目弹性
在实施指标体系中需要参照自身执行情况,在充分尊重地方民意基础上加大指标体系服务项目之外的利用项目。而有一点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新增服务项目标准化建设指标范围内使用此项指标体系,并且要求新增项目不在全国范围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之内,而是以地方性服务项目的准则存在,此项操作措施不但能够维持基本公共服务的合理化要求,而且也为基层地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助于整体建设指标统一性的维护要求实现。
摘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了不二选择。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的乡镇基层服务体系,正在面临着基本建设国情、基础建设力量不足及编制力量受限的问题。笔者简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就建设方式与推行模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筱娟,杨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问题及对策[J].第一资源,2012(5):117-124.
[2]王宏,刘延光,田刚.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建议[J].中国劳动,2013(7):33-34.
一、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来宾市是一个人力资源弱市,要把人力资源弱市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市,就必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要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全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一是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全市每年培训各类人员要达5.5万人以上。二是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力争拥有人才总量约24.83万人;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60%、30%、44%,高技能人才占持证技术工人总数9%以上。三是做好人才流动开发工作。探索推进区域性人才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人才交流相关制度和优惠政策,引导人才向县域经济重点发展产业流动。
二、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作用。鼓励和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干事创业、大展身手,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一是会同有关部门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到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挂职锻炼和帮助工作。二是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向经济主战场流动。三是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和城乡壁垒,整合现有农业和农村人才资源,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经济共同体,或者创办经济实体,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保护其合法收入。
三、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当前,来宾市的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结存的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问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都会使就业人员总量持续增加,就业任务更加艰巨。为解决好就业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政府促进与市场配置结合,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重,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就业,至2015年新增就业人数达7.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每年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职业技能鉴定7000人以上,技工学校招生1200人以上。
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宾建市8年多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还未达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3.5万人,年平均征缴养老保险基金53600万元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2万人,年平均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60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5万人,年平均征缴医疗保险基金2000万元以上;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7万人,年平均征缴工伤保险基金600万元以上;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7.2万人,年平均征缴基金380万元以上。加快实施新农保制度,逐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同时,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和基金抗风险能力。
五、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三法一条例”的契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确保本市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每年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人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结案率、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均达96%以上。同时,在建筑等重点领域推行保证金制度,防止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应急预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避免各类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作风建设,以廉洁自律为准则,树立服务为民的良好形象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唯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人社系统开展的综合素质和践行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用新思维、新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坚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少数与多数,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切实提高整体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同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凡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措施都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不打折扣,不铺张浪费,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不参加赌博活动,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廉洁勤政,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一年来,按照党委、政府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部署,以不断统一思想为先导,以目标责任制为总抓手,以狠抓落实、创新工作为重点,以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廉政促勤政,人社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培训和劳动就业新突破。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社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重点是抓好上级精神的落实。一是加强国家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一年来,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868人,补贴金额达108.4余元;申报失业保险5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98.5万元。二是加强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把培训工作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对培训合格者免费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使农民技工得到社会认可。一年来,共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参加各类培训1067人,其中建卡贫困户75人,成功介绍就业以及转移就业75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5%。三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我镇配合相关部门搞好两场招聘会;四是做好两库六名单工作,全面完成更新任务。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劳动监察工作新突破。
全面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是我们的职责,近年来我中心采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培训等方式,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积极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监察力度,针对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以及职工福利劳动保护情况、农民工工资支付等进行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47家,配合劳动监察大队解决拖欠工资案件2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缴费新突破。
认真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的征缴以及城乡居民的社保工作,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和养老保险工作。我中心采取了张贴宣传单,以会议宣传、分单位宣传、工作人员查档案、入户办理等方法,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投保面,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让全镇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充分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待遇。全镇社会保障工作连续五年名列全县第一名。一是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参保8230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2198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7.2%;三是失地农民养老基本有了保障,目前失地农民整体参保8071人,享受退休待遇的有4705人;四是城乡居民、单位职工享受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步入常态化和正规化,确保了社保资金的安全发放,未出现一例冒领、多领、骗领的现象。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4479人,机关事业单位认证104人,城乡居民微信公众认证10507人;五是全民参保数据核查,共核查上报数据9678人,督促参保278人。
(四)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平台信息录入上传工作。全镇共上传1257条,合格1024条;二是做好农民工基础台账和返乡创业基础信息表。(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服务水平新突破。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管理事”的约束机制,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各项工作量化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基本做到不该做的事不做,该做的事做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关键时候不论是分内分外,不计个人得失,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团结一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改变单位部门作风,努力建成一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作风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队伍,不断树立起劳动和社会保障干部的新形象。
(六)严格要求所内职工,认真开展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为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七)认真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问题
虽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满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在思想上、创新上还不够解放;
(二)学习还不够多,今后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三)工作方法还需要改进和加强。
四、来年工作努力方向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中心整体素质,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工作,树立改革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学习上级政策,把握好发展方向,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决策水平,学习外地经验,创造性地的开展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医保和养老保险的服务工作,按时按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牢记宗旨意识,强化服务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正当利益。要脚踏实地干事创业,扎实为社会、为群众办一些实事。
(三)加强廉政意识,防微杜渐
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规范,把增强团结作为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加强自律意识,防微杜渐,坚持原则,一身正气。
(四)落实新服务,树立新形象
落实新服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服务贯彻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真正落实“零距离”接触,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做到礼貌待人,和谐待人服务,用真诚热心的服务赢得民心,赢得支持。要把饱满的热情,向上的追求,负责的态度,良好的面貌展现给社会,展现给服务对象。
开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2011年3月9日)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现将新组建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一、201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以服务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为中心,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为先”的工作主线,突出重点,锐意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力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创业带动就业成果显著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业扶持机制,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新突破。设立300万无偿创业资金,扶持创业企业17个。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创业信息服务机构和创业扶持机制,帮助7568人实现创业就业,新增创业带头人350人,创业带动就业2005人。各街道互助式创业辅助资金达766.5万元,累计发放607万元, 惠及创业企业74个。星海湾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创业协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吸纳协会会员单位27家,带动就业540人,生产经营总值超过5000万元。全区新增创业孵化基地4个,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达到9个,为市内各区之首。其中达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标准的占全市总数的80%。创业孵化基地进驻企业128家,安置就业1713人。黑石礁街道发掘社会资源建立的开来商场一次性安置就业100余人。组织58个创业项目参展大连市第八届创业项目洽谈会,项目签约率创历年洽谈会之最。
二是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活动,打造扶持大 障局一年来的工作及2011年的工作安排报告如下。学生创业的“沙河口模式”实现新突破。形成了具有沙河口区特色的“校园抚育、中心孵化、社会助推”三位一体的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模式。在全市14所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抚育大学生创业项目200余个,直接参与的创业大学生2000余人。“大学生创业苗圃”成为我区201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之一。全年评审大学生创业项目225个,发放无偿创业扶持资金160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截止年底,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入驻企业达到71家,入驻率为100%,初步形成创意型、科技型、知识型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被民心网评为全省2010年“最温暖民心”的十大惠民举措之首。
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就业服务制度,就业服务模式和机制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制度,8个街道劳动保障所连续三年被评为市“AAA级保障所”,中山公园街道天兴社区成为全省四个、大连唯一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在全市创新实施了培训——就业“一体联动”模式和推广社区就业经理人服务机制,帮助30312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在省、市、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4027人。各街道实现协约式就业3540名。大学生就业成效突出,与区人大、政协实施“百家优秀企业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程”,联手辖区企业推出“零距离”双向互动招聘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603个、见习岗位423个。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沙河口区大学生就业手机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就业援助服务,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二)稳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一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创新。上半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在事业单位中公开遴选机关科长的创新举措。10月份,我区启动第五轮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近400名机关干部参加科长任职资格测试,389人取得任职资格,261名科级干部任职上岗。
二是公务员培训工作创新开展。全面开展了公务员“双基训练”和“十大明星”评选活动。公务员在线学习和“学分制”管理工作得到各委办局、各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春柳、兴工街道的党工委书记主动担当“双基训练”辅导员,亲自为公务员授课。“十大明星”评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公务员参加“双基训练”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务员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稳中有进。坚持“凡进必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面向重点师范院校考核聘用教师29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人、幼儿教师15人。办理解、续聘及变更合同300余人,分流安置13人,接受安置营职以下军转干部8人。
四是人才资源配置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引智工作取得突破。通过委托招聘的方式,为新型集团、冰山集团等80多家重点单位提供建筑、经济、工程、营销等1155个招聘职位。人事代理共接收外阜引进人才档案1391份,转入档案3000余册。支持辖区企业引进外国智力,两个引智项目获得市引智资金11万元。
(三)推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示范工程,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是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区、街两级行政服务窗口为3156家用人单位的11万名职工进行了网上用工备案,为50余家用人单位的13560名劳动者办理了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手续。区管2750户小企业从业者35208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3.7%。二是劳动关系基层组织体系健全,维稳作用增强。全区9个街道均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86个社区配备了劳动关系协调员。李家街道成功调解了1起近百人的群体劳动争议案件,兴工、南沙和白山路街道也分别成功调解数起劳动争议案件,有效发挥了基层调解的维稳作用。
三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市率先实施下放部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劳动保障监察“两网”作用有效发挥,重点监控检查用人单位3489户,书面审查用人单位1608户。在9个街道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站。马栏、兴工、南沙等街道以此为载体,开辟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区、街两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集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七项专项执法行动,共补签劳动合同6150份,下达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281件,为劳动者追缴社会保险费484万元、追讨工资、押金35.7万元。
四是劳动仲裁办案程序规范,案件调解力度加大。全年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75件,案外解答调解处理2263件,立案112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100%,调解结案率达到95.3%,为劳动者挽回损失216万元,为企业规避经济损失238万元。
(四)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失业保障服务进一步强化。全年新增失业金审领登记589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511.73万元。审批失业待遇121件,为446名失业人员发放医疗、生育等补助121.9万元。发放“4050”双险补贴84424人次、9491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取暖补贴1666人、153.9万元。
二是认真落实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在全市率先启动市无保障老年居民的参保审核工作,为3633名老年居民办理了参保申请,3409人现已按月领取养老金,并纳入社会化管理。三是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参保和社保卡换发工作。各街道配合市医保中心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参保,参保总数已达到11.3万余人,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全市率先启动换发社保卡数据确认工作,确认总数达到94899人,居市内四区首位。
四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伤认定工作。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561件,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企业申请551件,个人申请10件。
五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审批和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简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核准程序,实现“网上”审批,2010年全区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12.7万人,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退管工作指标。我区连续五次荣获大连市退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是退役军官管理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稳妥推进。为298名企业失业军转干部发放失业生活补助金331万元,为在公益岗位就业的162名军转干部发放岗位补贴409万元,缴纳保险216万元,我区退役军官和企业军转干部待遇提高,队伍稳定。在市政府2010全市考核中,我区企业军转干部工作被通报表扬。
各位领导、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新组建的沙河口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受到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先后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429篇(次),被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网站报道2000余篇(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我区的社会影响力。
二、2011年的主要工作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区政府全年工作的部署,今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全力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大力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服务力度,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开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局面。为此,要按照“扎实打基础,全面抓落实,创新促发展”的原则,在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区 一是全面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促进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式就业。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营造自主创业环境,丰富创业服务载体,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服务质量。筹建沙河口区创业者协会,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做好辖区创业企业参加大连市第九届创业项目洽谈会的组织工作,营造沙河口区全民创业的浓郁的社会氛围。
二是围绕经济大项目挖掘就业岗位,推进“培训—就业”一体联动机制全面展开。按照“定单服务,按需培训”的原则,区政府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培训—就业”工作。各街道要根据建设项目和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或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定向式培训计划,使培训内容与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相吻合,满足我区大项目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而达到以经济发展带动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三是大力倡导和推广“社区就业”的新理念,促进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实现低碳、环保式就业。进一步健全就业经理人制度,拓展服务职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社区内部挖掘涵盖生产、经营、管理、维修、教育、医护、绿化、财务、家政等不同门类的就业岗位,帮助求职者就近就便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和企业用工成本。各街道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全力推动和促进“社区就业”模式的普及,使“社区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实现就业的重要方式。
(二)创新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面向全国做大做强“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品牌
一是面向全国重点大学实施“创业苗圃行动计划”。联合国家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筹划举办“苗圃杯”全国校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
二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政策。按照区“十二五”规划要创办300个大学生企业的目标,今年要完成扶持6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要尝试政府无偿创业资金和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建立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基金,逐步实现以市场化方式扶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
三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呼叫中心和创业诊所。整合政府、社会、专家等各方面资源,建立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呼叫中心”,开通“400”一号通免费电话,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强化创业保障,引入创业诊所,定期为入驻中心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动态诊断,保障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开发交流的新途径。筹建沙河口区人力资源协会。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搭建人力资源开发交流平台,拓展人才服务范围,开展国内外人才交流和智力引进服务,实现我区人才工作由内部管理向社会服务的转变,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是积极推进管理和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的新机制。依据公务员法和有关配套法规,研究制定我区公务员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完善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面向全市党政机关,公开引进优秀公务员的新机制;探索从基层一线优秀干部中公开选拔机关事业人员的新途径;发挥退役军官等军队转业干部的政治优势,实施“军转干部进社区”计划。三是积极探索以“双基训练”为核心的公务员培训新举措。开展公务员“双基训练”和“十大明星”总结表彰活动。选派中青年公务员出国(境)培训,引导和鼓励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MPA学位教育。开展任职培训,提高科级干部执行力,加强初任职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培训。多举措加强对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
四是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内部综合配套改革。按照市政府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在全区事业单位平稳顺利组织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配合大连市基层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环卫等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
(四)创新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区
一是强化劳动用工备案审批,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职能作用。完善和强化劳动用工备案审批,确保辖区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全覆盖。
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有效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管理属地化的功能,扩大监察覆盖面,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执法监察效能。
三是创新劳动仲裁调解方式,建立“四方五面”一体联动的协商机制。积极探索司法部门提前介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程序的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由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法院、工会、工商联“四方五面”一体联动的协商机制,指导并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内部协商调解机制,使劳资纠纷在企业协商环节得到有效化解。
(五)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举措,提升社会保障服务科学化水平
一是认真贯彻新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增 强企业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法律意识。在辖区企业和劳动者中开展新《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普及宣传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开展以案说法宣传。
二是着力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具有沙河口区特色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功能化社会保障服务基层组织建设试点,探索将社会保障服务终端延伸到社区居民身边的有效途径。坚持社会保障服务的普惠性、公平性和动态性,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社会保障服务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群众满意率要保持在98%以上。要不断创新丰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式,积极拓展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参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认真落实退役军官和企业失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政策。
同志们,“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所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局的具体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创新发展,开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
为了给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逐步实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根据《关于推进我市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通知》(深府办[2011]90号)精神,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2012年1月1日起,个人和单位新申请下列公共就业服务,由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一)失业人员申请下列服务,由本人户籍所在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1、失业登记;
2、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认定;
3、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登记;
4、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贴;
5、职业技能培训备案;
6、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7、就业困难人员临近退休社保补贴。
(二)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创业补贴,由自主创业实体注册地(经营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三)用人单位申请办理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
(四)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其岗位信息申报、信息核查、安排招聘和录用备案服务,由用人单位注册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用人单位申请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招用奖励,由所招用人员户籍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
(五)劳务派遣机构申请从事临时性工作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费用,由所派遣人员户籍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
(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职业介绍补贴,由被推荐上岗人员户籍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
二、从2012年1月1日起,原由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下列公共就业服务,改由相应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一)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灵活就业补贴、临近退休社保补贴,由申请人户籍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由申请人户籍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
(二)用人单位申请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招用奖励,由所招用人员户籍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
(三)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就业登记,由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四)劳务派遣机构申请从事临时性工作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费用,由所派遣人员户籍地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理。
(五)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创业补贴,由创业实体注册地(经营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受理。
三、为做好各项业务衔接,深圳市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于2011年12月22日18时至12月31日24时进行数据迁移。期间,市、区、街道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暂停受理各项业务。
如有疑问,请拨打12333咨询,或登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询(网址为:http:///)。
特此公告。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键词: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契机,文化馆,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 以及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区所辖乡镇与城区之间已搭建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为了加强乡镇居民对共享工程的认识, 扩大影响, 广泛宣传其时代性与实用性, 使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重要工程, 我们时刻注意将资源共享建设、推广与当前文化服务工作重点有机结合。这样既大大宣传了共享工程建设, 又能立竿见影地收到对民服务的效果。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队伍建设, 造就骨干队伍
共享工程的顺利推广、持续发展, 离不开一支技术熟练、善于管理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
1. 打造专业性的文化管理队伍。
专业文化管理队伍是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区文化馆所在支中心通过多次下乡踩点, 与乡镇文化协管员交流, 发展建立兼、专职相结合的乡镇网点工作人员, 以培训的形式来对他们各个基层的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定期派专业人员下乡去实际检查工作、指导工作等, 同时, 运用高科技的手段, 将乡镇工作人员与区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远控指导等等, 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打造专业的文化队伍。
2. 注重技术与骨干干部的开发。
文化共享采用的都是高科技手段, 需要懂技术的人员来进行维护和管理。对此, 我区采取外聘、培养两种方式选取技术人员, 同时, 组建一支文化共享工程的骨干干部队伍, 其中包括技术人员, 这样通过骨干干部的力量来扩大其影响性, 做好对基层文化服务网点共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最大限度的发挥共享文化项目的作用和价值。
二、借助它山之石进行攻玉——借鉴、积累经验, 深化服务工作
“共享工程”是一项立足、依靠信息技术, 并使用高科技数字化科技来实现的系统工程。我们除了要研究解决文化信息资源在数字领域中涉及的众多技术难题, 营造良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应用环境, 还要努力探究其共建共享模式, 积极开展文化服务工作。所谓“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面对这些我们之前所不了解、不熟悉的平台领域, 我们积极向各地市共享工程建设已具规模的文化馆、图书馆取经, 深入研究其他地市的运作模式、操作过程, 借鉴成熟技术, 并结合我区乡镇的实际情况、特色, 开展具体工作。
1. 建立流动的文化站点, 方便乡镇群众查阅相关文化信息, 实施阅读等等。
以服务为基准, 建设流动文化站, 促使乡镇基层文化站进入一个相应跨入网络化、数字化和共享化文化站的先进行列。
2. 加强区与基层文化网点的联系, 深化服务工作。
信息科技的出现, 采取硬盘服务的灵活方式让基层文化网点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实相关的文化资源信息。但这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显的有点单一, 对此, 我区加强了与基层文化网点的联系, 在硬盘服务、光盘服务的基础之上, 开辟多个途径来强化文化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
3. 强化服务的针对性, 发挥共享工程的优势。
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 以网络为平台、文化信息共享为途径, 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 将共享工程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倡导文化信息的教育性运用, 丰富学校教育模式的同时, 强化了资源的服务效果。同时, 以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 将地方戏曲、歌舞、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 拓宽服务领域与范围、创新服务形式, 最大限度地将文化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改进工作机制, 创新共享工程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创新思路, 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开展, 更多的惠及基层群众, 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1. 逐步建设、完善共享平台。
在工作中不断的借鉴成功的经验, 充实网络平台内容, 以大众的服务需求来不断完善平台, 使文化站点具备足够的能力为乡镇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如:在平台上建立一定的交流、互动平台, 随时掌握群众的反馈信息, 推进平台的互动,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2. 创新工作机制。
文化共享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笔的经费, 而经费也是推动文化共享平台的后盾力量。作为公益性质的文化工程项目在经费拨付的同时, 应创新工作机制, 开辟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来确保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同时, 不断强化资源库资料的完善、共享和安全, 逐步完善文化共享平台的互动、互利。
四、百花齐放春满园——传播形式多样, 深化惠民服务
1. 传播先进文化, 稳定社会和谐。
我区支中心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信息优势, 通过在基层站点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法律法规宣传、戏剧展演、文化演出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寓教于乐, 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文明建设, 弘扬社会正气, 维护社会稳定。例如针对当地好赌者, 我们为他们播放有教育意义的法律讲座、文艺娱乐节目等, 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脱离赌博。此外, 我们还利用共享资源中的就业知识, 对他们进行培训, 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 普及文化知识, 丰富文化生活。
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在于普及群众文化知识掌握,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是公益性的文化项目。在这方面, 我区定期的开展系列文化知识宣传活动, 诸如:国学经典讲解、科普知识等, 同时还开展系列的读书征文、书画比赛等活动, 来强化大众与文化馆的互动, 增强大众对文化平台的认可。
3. 基于群众需求, 引导科技致富。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服务性项目, 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 基于群众的需求角度来开展科学养殖、种植等致富信息传播, 诸如:开展专家讲座、实地勘察等活动, 手把手的教给群众相关的技术知识, 引导群众科技致富。
4. 围绕民生热点, 增强文化共享工程实用性。
(1) 共享工程进基层。基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更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馆所在支中心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 不断的加深跟踪、调研基层群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 进而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诸如: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群众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通过网络自行查询, 成立基层文化服务流动站, 下基层切实的服务群众等等。由于这种服务方式符合乡镇民众的需求, 是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因而深受乡镇基层群众的欢迎。
(2) 共享工程进校园。我们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 结合当地学校的已有设备, 积极开展安全防护教育等工作。我们针对当下学生、家长特别关注的安全问题, 开展系列的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宣传等活动, 诸如:出门等一等, 远离危险;珍爱生病, 远离水源等。
一、责任:党的十八大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一是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远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民主政治、社会建设等一系列的目标。从经济目标来讲,就是到2020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广西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3万亿,到“十二五”期末要达到2万亿,然后再用5年时间,再翻一番,就是到202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2012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43元,到2020年,要达到5.14万元;2012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008元,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67万元。广西要实现和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在今后7年平均年均GDP增长速度要达到12.1%。未来广西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其中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即要实现“收入倍增计划”,难度是很大的。这个“收入倍增”还包括离退休人员,广西现有165万企业退休人员,到2020年估计达到230万—250万人。他们的收入如何,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另外,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列出了具体的指标,包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人才工作等,基本涵盖了我们的六大板块工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非常繁重的责任。
二、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临的困难和困惑
这里从三个方面作分析:
(一)从供需关系上看,供严重滞后于需
所谓“供”,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的政策、服务;所谓“需”,就是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个需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
从公共服务需求来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一个民生部门,需要承担起民生发展的重任,这里面有诸多的老百姓公共服务的需求。比如就业工作方面,公共就业政策、公共就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和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等,这些需求是很大的,有些甚至是非常迫切的。
又比如社保方面,2012年,广西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但是,制度的全覆盖,并不等于人群的全覆盖,还有许多群体的特殊需求需要我们解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群众诉求趋向碎片化。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出台一个政策可以把各个群体全覆盖了,但现在每出台一项政策,可能只会覆盖一部分群体,还有另一部分群体,可能会引发他们更大的利益诉求。还比如服务的便利化方面,到2012年底,广西城镇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是2330.97万人次,再加上新农保参保1500多万人次,两项加起来接近4000万人次,2013年可能会突破4500万人次。这么大的群体,如何做到服务便利化,让老百姓感觉服务就在身边。有一句歌词:“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天边。”我们的服务可不能“想你时你在天边”。
在人才工作方面,人才培养如何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培养?如何结合每一个人的特性去培养?人才引进如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人才政策落实得怎么样?还应该有哪些扶持政策?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维权工作方面,最近一段时间,央视等媒体一直在高频率地报道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从维权的角度来说,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但现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非常复杂,有的甲方把垫付工程款施工作为招投标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垫付就得不到这项工程。施工单位资金有限,再加上一些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导致欠薪乱象。但是,对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来讲,他不找我们找谁呢?他不找政府找谁呢?因此,这个需求对我们说讲责无旁贷。
从公共管理需求来看,这个需求也是很旺盛的。在2013年广西“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反映基层公务员招录难、基层干部培养难、基层公务员成长“天花板”太矮等问题。从广西来讲,我认为这个问题很突出,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培养民族干部、地方干部,我们的责任比其他省份更大一些。
关于公务员的考核、奖励、惩处,基层管理部门也有需求。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要我们拿出一个样本,公务员平时怎么考核?定量和定性怎么结合?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一个面比较大的试点,才能拿出一个好方案。其实,每一个层级公务员的考核应有所不同。比如考核乡镇的公务员和考核区直机关的公务员,肯定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如果我们拿不出样本,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大家都说公务员招录难,实际上辞退更难。有极个别公务员纪律散漫,作风飘浮,吃拿卡要,如何处理?有些单位不想得罪人,真正运用惩处机制时很难。
nlc202309011814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如何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岗位设置、公开招聘以及实施绩效工资等,但在调研中,有些单位反映,每个单位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行业与行业之间也有不同之处,自治区级事业单位和各市县乡镇的事业单位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怎样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
还有,在劳务公司的管理方面,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下一步重要的工作就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身上,我们如何对劳务公司加强管理,这是一件难事。
(二)从服务内容上看,公正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了服务的核心
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来说,这个群体确实有他们的想法。有人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怎么变成弱势群体了呢?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感觉到他们的抱怨。与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统招统分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得到太多的国家福利。这是什么概念?现在读大学都是自费的,以前读大学是国家包的;现在大学毕业生是自己找工作,以前进了中专就是公务员了;在住房方面,以前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后,再差也有一个床位,现在大学毕业生要自己买房、租房。所以他们就认为是弱势群体,认为社会不公。对我们部门来说,如何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尽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创业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就是社会保障问题。现在确实有不公平、不均衡的地方,从大的方面来讲,企业职工和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以后的养老金(退休金)差异比较大。从企业本身来讲,近年退休的职工拿的养老金可能要比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20年前退休的职工拿的养老金还要多。这样他们就会感到不公平。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调整。2013年应该会连续第9年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
公务员考录方面。应该说实行公务员公开考录以后,总体来说解决了公平性的问题,但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在岗位条件设置上,有些本来是公共管理岗位,却非得限制一个很小的专业,这就把大部分人排挤在外。在面试环节、体检环节,甚至在考核环节,都曾经出现过作弊或弄虚作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务员考录的公平公正。
事业单位招聘大体上也是如此。每个单位都可以以它的特殊性,来挑战我们的公平性。在就业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而不能只给少数人,否则这个社会就无公平可言。
工资收入分配方面。这个领域面临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很突出。从横向来看,工资收入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别很大。从纵向来看,同一职务的公务员,或者同一职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越往下工资收入越低,按层级递减。再一个就是津补贴占的比重太大。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大概只占40%左右,而津补贴占了60%。津补贴水平是按一个地方的财政能力来设计的,财政状况好的津补贴就高。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同一层级公务员的工资大体来说应该是平衡的。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点,津补贴高一点是可以的,但这个比例不能太大。也就是说基础工资这一块,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应该占比较大的份额,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
劳动关系协调方面。现在比较突出的是劳务派遣用工过滥问题。劳工的声音很弱,如果我们这个部门再不为之呼吁,那他们的声音就会被淹没在喧嚣之中。就一些企业来说,他们认为国家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太超前了,实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职工又捧上铁饭碗,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受到了影响。在社会上,这种观念基本上占了主导的地位,劳工的声音根本反映不出来。国资委考核企业,主要是实行工资总额管理,考核人均效益。使用劳务派遣,可以把劳务工资计入生产成本,而不计入工资总额,所以它的人均效益就高、利润率就高,老总们年薪就高,这就促使企业多用劳务派遣工。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超出了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范围,而劳务派遣工与企业的合同工同工不同酬,不管企业赢也好,亏也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劳工方面的声音就更弱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都是有利于投资者的。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要有投资。没有优惠政策谁来投资?但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确实应该考虑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这样社会才和谐。
面对挑战,我们还面临一些新的情况:
第一,从我们的服务对象来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是随着代际更迭,一部分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认同,已经由过去的感情认同变成了法理认同、利益认同。也就是说我们的父辈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他们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代际更迭,像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适逢改革开放,他们对计划经济年代的情况不太了解,解放前的情况更不了解。所以年青一代更趋向于法理认同和利益认同,这是一种趋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其次是群众利益诉求碎片化。我们在解决一个群体的问题时,有时会把多个群体的诉求激发起来,引起连锁反应。比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区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现同城同待遇。但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非驻邕的区直事业单位又有诉求了——为什么在柳州、桂林就不能按南宁的待遇呢?再次就是人的价值观念多元,以及人民群众的人权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普遍提高。我们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服务理念也要发生变化,就是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在首位。
第二,从我们的干部队伍来看,其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身份复杂化。不像计划经济年代,现在的公务员,他可能是一个房屋出租者,如果有一些政策影响其利益,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还是股民,他会关注股市的波动、企业的成长等等。公务员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他们在从事行政工作的时候,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卷入到行政工作,进入了公权领域。二是干部队伍代际更迭和价值观变化。这个跟之前所讲的情况是大体一样的。
nlc202309011814
(三)从服务能力上看,我们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从“软件”上讲,我们的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观念还不牢固。我认为,以人为本、民生为本不是恩赐,它是事物本质的还原。因为人民群众是生产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物本到人本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因此,从“软件”来说,我们干部的能力、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
从“硬件”来说,“硬件”不足,成为了我们的短板和瓶颈。这里重点讲信息化手段问题。首先是信息技术应用相对比较滞后,比如说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广西2008年启动,时间比较滞后,在总体推进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其次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信息系统大概有五六个。包括社保、就业、劳动监察、公务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等等。但是各个系统自成一体,不能互联互通。第三是系统灾备仍是空白。前一段时间广西人事考试网受到黑客攻击,虽然公安部门已经破案,但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醒。
三、目标: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努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关键的是,把党的十八大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到实处,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队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尊重规律,转变理念
中央决定,近期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从今年开始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厅机关每个处室建立一个调研联系点(县),结合各处室业务,解剖“麻雀”,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和数据,为决策和指导面上工作提供依据。比如从就业这个口来讲,这个县有多少就业人口、有多少剩余劳动力、每年接受培训的人数有多少、实现就业有多少,要把它调查清楚。从事业单位来讲,这个县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如何,对岗位设置、绩效工资、公开招聘的情况落实得怎样,有何困难和问题;从公务员考录来讲,这个县基层公务员招录难不难,难又难在哪里,怎么解决等等,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剖析。把点上、把基层的情况弄明白了,我们的工作才更有针对性。
(三)公正调节利益关系
公平公正是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核心。那么,怎样去公正调节利益关系呢?首先要建立各方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渠道,给各利益相关方以平等的机会介入到决策过程中来。比如公共就业政策,哪些人可以享受国家的公共就业扶持政策?包括免费的就业培训、免费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等。还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怎样才能做到更加合理?我们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就必须有一些政策导向。另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都会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我们的制度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还有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劳务派遣等,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这是我们分内之事。
(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技能
要做好服务,服务好群众,干部的素质和技能很重要。事情都是人做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被动地做和主动地做,结果是不一样的。首先,要以真诚、真实、真心服务群众。其次,要与群众交朋友,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了解他们的愿望,了解地方的真实情况。第三,有时候,要忘记个人所受侮辱。我们这个部门来信来访很多,来访者激动的时候可能会有过激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学会忍受,要耐心细致地听来访者的意见。第四,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每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他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把你的作用发挥好了,把你的正能量发挥出来了,那么,你对这个事业就有一份贡献。第五,方法与手段要灵活、多样。就是价值引导与规范约束结合,完善制度与完善服务结合。
(五)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实现信息技术服务的全覆盖。同时,要实现全区的联网,实现“一卡通”。近期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险“一卡通”,中远期目标是我们这个口的信息系统都要联网。我们要整合各个服务系统,实现效益最大化。要构筑系统安全的“防火墙”,目前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公务员局局长)
2006年,镇劳保所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劳动保障及劳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完善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全镇输出劳动力人,实现劳务收入万元,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
完善制度,狠抓所站工作人员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劳保所的工作,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政策界限,学习跟不上,就不能熟练的开展工作。按照镇党委的学习安排,所里建立了每周一、三、五晚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周一业务学习及工作汇报制度,认真抓好所站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一年来,主要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县委第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县、镇人代会精神。组织所站人员强化学习了再就业优惠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社会化管理服务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同时积极组织45人(次)参加了市、县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劳保和劳务人员培训班2次,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各项措施,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按照县镇安排,从构建网络、掌握实情、落实责任入手,劳保所、劳务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开展劳务输转工作。具体工作中,制定出台了沙河镇《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镇村(社区)社三级工作网络,与此同时,从落实责任入手,代表镇政府与各村(社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指标,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政府经济工作目标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从工作机制上保证了劳务输转工作的正常开展。
2、强化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不想出去、不愿出去的实际,劳保所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wenmi114.com狠抓宣传推动,大造舆论氛围,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板报、标语、新闻、报纸和互联网信息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和典型事例,进一步增强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组织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开展劳务输转的大宣传、大讨论,让群众认识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使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召开了务工能人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体会和收入,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编印下发《沙河信息服务》简报,定期宣传各种用工信息,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止目前,镇劳务工作站共编印信息24期2500多份,发布各类劳务、用工致富信息121条,开展劳动力输转宣传咨询活动21次,为城乡1800多人提供了务工意愿。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组织人员对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将全镇劳动力资源结构、富余劳动力现状和劳务输转动态等情况进行整理录入微机,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分类建立劳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3、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培训是劳务输出的助推器,劳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直接影响劳动力的竞争力和劳动报酬的高低。对此,镇上按照市场与输入地企业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使大多数劳动力掌握了1-2门务工技能,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一是抓好政策性培训。重点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安全保护、职业病防治等知识的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知法、守法和用法维权意识。二是抓好技能性培训。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思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与用工企业和劳务基地加强联系,把技能培训与职业介绍、劳务输转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培训后输出或委托培训的方式,大力开展以财务管理、建筑安装、电子技术、家电维修、农机修理、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订单式”培训。止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培训人员2200多人(次),已取得从业证书人员达727人。
4、拓宽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思路决定出路。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地处城郊、信息通畅、建筑公司多、劳务输转灵便的特点,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转一批做为劳务工作的主要形式,努力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依托城郊,实行就地输转。积极动员鼓励城郊农户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全镇在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达1800多人。沙河建筑公司6个
项目部常年组织本镇1200名劳动力参与建筑工程,全镇有31个小型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全县各乡镇,从事小康住宅建设,带动输出640人。12家私营企业和个体门点,带动本地劳务输转680人。二是能人带动,实行季节性输转。依托五三村王淑珍、东渠崖村张华林、化音村宋瑞等劳务输转带头人12个,季节性组织闲散劳力在新疆、敦煌、金塔等地从事餐饮服务、瓜菜授粉、棉花采摘、建筑建材等工作,年输转劳力500人次以上。依托沙河建筑公司丁文新、何永峰、贾天海、顾学明、汪世明等劳务输转能手积极向外拓展项目,在玉门、新疆、青海、宁夏等地从事工矿企业,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年输出劳力550人。三是有序组织,建立劳务基地输转。镇上筹资2万多元,先后组织3支小分队赴东南沿海进行实地考察,在山东青岛、福建泉州、广东佛山等地建立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相对集中、生产生活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劳务基地6个,有组织输转务工人员185人。
5、积极落实有关劳务输出的各项优惠政策
为了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引导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外出务工,劳保所认真贯彻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对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外出务工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出黑板报等方式,积极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共受理异地就业享受社保补贴28人,上报审批享受10人,享受补贴金额达14000多元。
三、多方协调,努力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为推进全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市、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狠抓落实,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健全了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劳保所制定了社会化管理工作制度、养老金申领资格认定制度、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信息反馈及信访接待制度,筹资为各社区悬挂社会化管理服务站标志牌5块,机构网络制度图版5块,营造了社会化服务的浓厚氛围,二是狠抓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为了使全县760名企业退休人员详细了解和掌握社会化管理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劳保所投入资金2千多元制作服务联系卡900个,印制致企业退休人员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900多份,向退休人员进行了发放,发放过程中,为确保人手一份,所里租用车辆,派工作人员对居住在外乡镇人员人逐一进行家访,既发放了资料,又摸清了底细。通过调查,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726人,已全部建立了退休人员基本情况台帐和信息库。三是认真作好档案接收管理工作。安排专人对需接转的726名退休人员档案进行了协调接收,共接受档案726份,全部按姓氏笔画编号整理,方便了资料查阅,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开展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对领取养老金的700多名退休人员全部进行了认证。同时对转入社区的120名党员开展了正常的管理、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开展了社区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极大的方便了退休人员。五是组织发放了11-12月份的养老金,作到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1、结合下岗失业证的年检和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就业状况的调查,彻底摸清了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及就业状况,全镇共有下岗失业人员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人,再就业人。结合2006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居住在城区的148名“4050”人员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援助活动。将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用工信息送上门,对生活确实困难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并适时进行慰问救助。帮助援助对象转变择业观念,鼓励援助对象外出务工,实现就业再就业。
2、开展农民工务工情况调查,按照县劳动局和镇党委、政府安排,对城区的非公企业及个体营业网点从业人员中的农民工的调查,摸清了农民从业的范围、行业、工资待遇。在城区企业和个体户中从业的农民工885人,涉及6大行业(其中制造业3人,住宿餐饮业271人,批发零售277人,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256人,其他行业78人)。
五、认真做好城市低保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是组织发放低保金200万元,建立健全低保管理档案,填写低保审批表273份;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召开的关于提高标准的会议精神,对城市低保标准按照10的比例进行了提高;三是根据县民政局和镇政府的安排,积极配合社区对原低保户中已死亡、退休、家庭生活发生变化人员进行清查,并上报取消低保享受58户158人;四是受理低保申请430户,严格审核把关,在社区初审的基础上,劳保所对申请低保对象进行了审查,并邀请镇政府分管领导进行入户抽查,经审核,向镇政府上报146户453人;五是开展城市低保家庭和非低保家庭重大疾病调查,共调查低保户家庭中患重大疾病37户40人,非低保家庭患重大疾病27户27人。
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难收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但企业都不愿承担此项开支,至今办理档案移交单位均未交费。
2、办公经费十分紧张。镇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劳动保障工作,但面对劳动保障大量而繁重的任务,根本是杯水车薪。
3、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都是招聘的下岗失业人员,还不能适应目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
今后的打算:
1、认真组织,大力宣传,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把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抓细,落到实处,确保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
展。
2、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接收退休人员,收取管理服务费。
3、开展空岗调查,搜集用工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牵线搭桥,促进再就业工作。
4、认真组织发放第四季度低保金。
【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服务岗】推荐阅读:
为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10-08
乡镇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总结06-16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0-03
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05-28
【人力资源】猎头服务协议07-04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章程07-15
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分析07-15
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11-28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简报12-24
乡镇政务服务工作总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