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共9篇)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1

县政协:

我镇十分重视镇村垃圾处理工作,把垃圾处理作为改善镇村面貌、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现将我镇村垃圾处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镇垃圾处理工作现状

我镇下辖8个社区24个行政村,共有365个村民小组、32905户、113347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镇生活垃圾日产约11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40吨,可回收利用25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0吨,可回收利用60吨。城区垃圾主要是日用品废弃物、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垃圾主要是农业生产附属垃圾、建筑材料类、厨余物、日用品废弃物、人畜排泄物等。城区垃圾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农村垃圾总量较多、可回收利用较少。

二、垃圾处理主要做法与存在问题

我镇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人民群众对垃圾仍然不规范堆放,乱堆乱倒垃圾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同时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致使垃圾池的垃圾无法进行规范拉运,垃圾池脏乱不堪。全镇大部分村尚未建立保洁队伍,资金保障机制还没建立。总之,垃圾处理存在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三、垃圾处理下步发展规划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宣传做好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性,不断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做好垃圾处理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卫生,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维护身体健康。

2、广泛动员,减少垃圾数量。号召群众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尽量做到回收利用,化害为利。提倡使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风化的`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要简化、减少包装,同时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数量,降低垃圾处理的工作量。

垃圾处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严抓责任落实,确保任务有序推进。

成立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研究制定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将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公共区域软硬件提升、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等内容作为实施重点,按计划、按步骤有序实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对全局行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为全面启动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基础。

二、注重示范推广,积极做好先行先试。

为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中示范表率作用,市酒类发展局以本单位所辖办公区域作为试点,专门采购可回收垃圾桶2只、其他垃圾桶1只、有害垃圾桶1只,替换原局机关办公楼内无分类垃圾桶,使各类垃圾能够按照分类要求,有序分类投放。按照行业主管职责,积极加强酒类企业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垃圾分类设备设施,开展了垃圾分类进企业宣传指导和督促检查,共计宣传指导和督促检查40余次,检查企业40余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三、强化宣传引导,扩大宣传影响氛围。

在局机关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配置兼职督导员2名,利用局微信公众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及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造浓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氛围,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党组统筹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6次,开展志愿者活动6次,局垃圾分类工作参与人员覆盖率达到96%党员干部参与率96%。

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3

一、目前情况

目前,新昌县生活垃圾的收集网络基本实现全县覆盖,每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0万余吨。生活垃圾由环卫处收集后,近二年运至将作头、长远岗垃圾填埋场处理。我县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1个,在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个,五都污水处理中心1个,在建污水处理中心1个。

1.绿夏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私营企业,成立于1999年(原为新昌县西山精益五金厂和重庆沃地利复和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浙江新昌沃地利公司”,后该公司更名为浙江绿夏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开始,该公司利用“高温高压水解”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包括焚烧、制肥、回收利用等方式),总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37.62亩,总建筑面积13500㎡,日处理规模300吨生活垃圾。绿夏公司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具有减量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等特点,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我县生活垃圾处理走产业化、市场化、无害化路子开创了先河,也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和肯定。县政府按处理生活垃圾65元/吨的标准补助给该公司,从2006年1月起补助标准提高到75元/吨。2008年1月起补助标准提高

到105元/月。后因环保要求提高、废气处理达标难、肥料销售难等问题,2011年绿夏公司停产进行技术提升改造。现因技改失败等原因,于2014年该公司宣布破产。

2、将作头、长远岗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建设启用于1996年,占地面积约108亩,库容量约为130万立方米,最大填埋深度约为60米,分将作头、长远岗两个山岙。按当时的准卫生填埋标准进行管理作业,对填埋的生活垃圾进行铺平、压实,并覆盖土壤或渣土、喷洒消杀药水等以减少臭气的干扰和蚊蝇的滋生。一直使用至2003年绿夏公司运营后封场暂停使用。后为解决绿夏公司残渣处理、减少对下游的污染等问题,2009年投入约2500万元,对该填埋场进行整治改造,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主要实施了清污分流工程、垃圾坝及防渗工程、导气设施建设工程、调蓄池、支路建设等工程。同时,综合考虑绿夏公司的废水处理问题,在离该场14公里外的五都村建设了污水(渗沥液)处理中心,收集到调蓄池的污水利用密封吸粪车运至该中心处理,采用物化+生化+膜过滤工艺,设计处理量为200m/d,出水按三级标准排放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整治后的将作头、长远岗垃圾填埋场作为我县的应急填埋场投入使用。2014年,因将作头山岙库容已饱和,按国家现行标准投入约800万元实施了封场工程,较好地控制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二、下步整改计划

1.加快完成长远岗、将作头污水处理中心建设。目前,长远岗、将作头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采用 3 辆 10 吨密封式吸污车运送至五都渗沥液处理中心处理,运输成本高,雨季污水外运存在很大困难,且现绿夏公司已破产。为彻底解决渗沥液处理问题,我县决定在长远岗、将作头填埋场场址内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4800万元,占地约10亩,处理达标的污水排至新党校门口。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已进入招标程序。2015年6月前动工,年底前将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4

情况汇报

(初稿)

市治理办:

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1】50号精神和《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府办【2012】6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统筹把握了分类收集和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监管等重要环节,落实了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一)扎实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1、严格按照环保标准修建无害化垃圾场及渗滤液处理站并投入使用。

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5年8月获国家发改

委批准,是第一批三峡库区影响区的国债资金项目,占地128.9亩,采用厌氧性卫生填埋工艺,日处理垃圾200吨,库容量为108.6万立方米,设计服务年限14年,处理方法符合《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9)的规定,该工程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907万元,其中国债1740万元,其余资金为地方匹配。于2010年12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垃圾填埋场投入试运行以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减少环境影响。一是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封闭、消毒处理。二是采用生物除臭灭蝇办法,坚持每天消毒、灭蝇和除臭。三是垃圾填埋场库区内建设导气石笼,集中排放沼气。四是适时对垃圾采取碾压覆土。五是将产生的渗滤液排至新建的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

县垃圾填场渗滤液工程于2010年11月经隆昌县发改委隆发改投资(2010)271号文件批准立项,四川省环科院进行环境评估并经省环保局批准。采取“中温厌氧+MBR+反渗透”工艺流程。项目总投资规模530万元(其中:工程直接投资480万元),日处理渗滤液140吨,日产清水100吨。于2011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11年7月18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工程投入试运行以来,已完成菌种培养,运行基本进入正常状态,每天运行24个小时,日处理渗滤液100余立方米,经环保部门抽样检测超过国家标准,处理达标后的清水采用管道直接排放到隆昌河。

2、全面推进垃圾分类

(1)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动员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把好垃圾分类的第一关。

(2)建设垃圾分类环卫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城区共安装垃圾分类式的果皮箱 个,满足了零星垃圾分类的需要。

(3)认真做好垃圾运输的分类工作,将县城餐厨垃圾等实行定点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2015年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处理。

(4)在全县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工作。

3、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

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是我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乡环卫统筹和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县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每天200多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150多吨,每天由环卫所16辆封闭式垃圾车进行“日产日清”,有13个乡镇生活垃圾由各乡镇自行安排封闭式垃圾车辆将生活垃圾运输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逐步建立了与生活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按照密闭、压缩、环保、高效的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

(1)2013年底以前,按照环卫设施建设规划,完成县城区、乡镇、村垃圾收集点、中转站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

(2)80%的乡镇、村实行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理工作,乡镇成立了环卫队,配备了环卫清扫、清运工具,实行专业化清扫保洁机制,负责各乡镇及其村的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工作。

(3)建立和完善了城乡环卫作业管理考核机制,实现全县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二)切实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监管

1、执行法规,完善标准

(1)改进垃圾处理运行管理。生活垃圾处理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垃圾填埋场制定作业计划和方案,实行分区域逐层填埋作业,缩小作业面,做好雨污分流和防飞散工作,科学实施消杀除臭,防止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无序排放,有效控制垃圾异味。

(2)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加强了对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

(3)县治理办及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现行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标准规范体系,制订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程验收、污染防治和评价等标准。

(4)按照“易于识别、便于投放”要求,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标识。

(5)改进城市生活处理统计指标体系,做好与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指标体系的衔接。

2、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建立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已建成投运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自2011年起,考核评价每进行1次,其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3、加大监管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按照分工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对垃圾处理工作及设施建设的监管,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节能量化指标,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

我县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实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领导。

1、明确分工

我县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是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治理办、发改局、监察局、环保局、住建局、城管执法局要对各乡镇的相关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推进生活处理垃圾工作不

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2、落实责任

(1)我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修定完善相关标准,组织开展设施运行考评,牵头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县住建局负责审查、核发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3)县环保局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定污染控制标准,监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处理处置,并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工作。

(4)县发改局负责汇同城管执法局、住建局、环保局,编制全县规划,协调综合性政策,办理项目审核及争取投资等工作。

(5)县科技局汇同有关部门,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创新工作,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6)县经信局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以及清洁生产宣传和推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工作。

(7)县财政局和地税局、国税局负责落实支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财税政策。

(8)县人社局负责研究和落实逐步提高环卫职工待遇,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

(9)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标准,保障建设用地供应。

(10)县农业局负责生活垃圾肥料资源化利用后的肥料登记工作。

(12)县商务局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

(13)县供销社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3、注重宣传引导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六创联动等工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要将生活垃圾处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引导城乡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新闻媒体要加强下面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成效,形成有利的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舆论氛围。

隆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5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在杭湖宁城市发展带中间奋力崛起”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德清在区位、生态、人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和“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四个工作重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先后9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10年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为第45位,在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列第15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首批生态县、全省首批平安县、全省首批教育强县、全省首批科技强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城乡垃圾量逐年增长,但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乡镇环卫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环境卫生“脏、乱、1

差”,部分地区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的现象,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都影响和制约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按照中央和省统筹城乡发展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花大力气,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创新思路,统筹发展,把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突出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社区)收、乡镇中转、县处理”模式,从而改变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落后状况,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真正达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被列入浙江省2010年“十大民生工程”候选项目之一。

一、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引领。通过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环卫专项规划等编制活动,形成了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三位一体”,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有效结合的城乡规划体系。全县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规划在2006版的基础上,于2008年根据实际

工程建设情况,重新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德清县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县域篇和城区篇的修编工作。通过规划指导,逐步建立了以镇为核心、村为节点,城乡衔接、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网络。

2、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建设局,积极与各乡镇进行紧密联系,做好业务指导,及时通报各乡镇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同时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的督促指导。各乡镇也纷纷建立工作小组,紧紧围绕上级部署的目标任务,创新办法、狠抓落实,出台相应文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相关部门抓落实的浓厚工作氛围。

3、完善各项制度。在《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个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德委发[2007]71号)、《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清县2008-2010年加快推进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发[2008]191号)、《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垃圾集中整治专项活动的通知》(德委办发[2009]24号)、《中共德清县委办公室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清县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及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德委办发[2009]41号)、《德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清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德政办发[2010]87号)和《关于印发〈德清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德建[2010]97号)等相关指导性文件。

4、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农村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切实改变公共场所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特别是加强对外来民工的宣传教育,改变他们的不良卫生习惯。

5、健全组织机构。根据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及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总体部署,县建设局成立了专业的管理机构县环卫处;全县各乡镇按照大镇不少于3名,其它乡镇不少于2名的标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所(办公室);各行政村(居委会)除部分行政村因整村拆迁等因素,均成立了环境卫生

管理站。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保洁员队伍的行政村达到92个,占总数的55%,其余行政村通过公开招聘、择优选择的方式录用了保洁员,形成了一支专业的保洁员队伍,有效的提高了保洁员队伍的素质,目前全县共有保洁员2097人。由此,通过设立专职环卫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了县、乡镇、行政村三级环卫专职管理队伍。

6、加强设施建设。为完善垃圾收集、中转、运输系统,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自2007年开始,由县统一部署,乡镇具体实施,共建成村级垃圾收集房250座,设置垃圾箱(筒)32070只,投入资金约400余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35座,(其中吊装式16座、储存式6座、压缩式12座、地坑式1座),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配备镇级以上各类垃圾专用车辆89辆;全县166个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了短途运输车辆(手推车、电瓶车、拖拉机等)914辆,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2008年-2009年期间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于2009年3月31日投入运行,投入资金1.2亿;总投入约1.8亿。

7、强化长效管理。一是健全长效管理督查机制。根据《德清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县建设局对全县166个行政村进行系统性调查摸

底,积极做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指导工作,建立了工作检查台帐,制定下发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记录本,同时利用《德清环卫简讯》纽带加强与各乡镇之间的交流,利用乡镇信息网络平台,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力度。通过采取抽调乡镇环卫管理人员参与的形式定期每季度对全县各乡镇(开发区)开展长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互查、检查、督查,一方面以《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交办单》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督查通知书》的形式,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书面交办和通知,另一方面将检查情况与年终考核相挂钩,召开全县环卫所长会议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剖析。三是探索创新保洁管理模式。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保洁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如新市镇、钟管镇、雷甸镇、新安镇组建了镇垃圾清运员队伍,各行政村垃圾收集房内的垃圾统一由镇清运员运至镇级垃圾中转站等。四是加大垃圾清运收集力度。目前,我县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100%,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有效改善了二次污染严重的现状,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工作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8、加强资金保障。根据《德清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精神,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请县委常委会审议同意,提高了长效管理资金补助力度。长效管理直补资金从5元/人提高至7元/人,年终考核补助资金维持10元/人不变,垃圾运输补贴从0.8元/吨公里提高至1.0元/吨公里;加大对外来常住人口的补助,直补资金5元/人,并以5元/人为基数进行年终考核补助。积极鼓励村企结对等多种形式筹措长效保洁资金,各行政村对每个农村人口(含外来常住人口)按1元/月〃人的标准收取保洁费。同时县财政转变了长效管理资金补助方式,将往年的县财政进行补助,乡镇财政按1:1配套转变成由乡镇财政进行补助,县财政按1:1进行配套,有效保障了资金投入使用。

二、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的主要成效 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完善了全县的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使全县的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全面推进了全县环卫事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结束了农村长期以来随意倾倒垃

圾、环境卫生管理空白的历史, 使乡镇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步到位,实现了与城市的接轨,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二是使乡镇农村享受了城市化服务,发挥了环卫部门在人才、管理、设施设备、连片作业等方面的优势。三是提升了环卫部门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理顺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四是改进了垃圾倾倒和收集方式,淘汰简易垃圾场,露天垃圾点和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垃圾收集方式,封闭了垃圾填埋场,节省了土地,避免了镇村环卫工作的重复性投资,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镇村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村有7个村民小组,435户1829人,耕地面积3882亩,果园面积3486亩,年产量5157吨,产值1237.68万元,人均果业收入6767元。村有3个村民小组,182户746人,耕地面积2294亩,果园面积1492亩,年产量2238吨,产值537.12万元,人均果业收入7200元。

二、存在问题

村级经济基础薄弱。这两个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农,经济基础较差,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的大多是和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家庭劳动力不足,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群众就业、从业门路窄,非农就业比例低。

三、发展建议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7

4月22日至29日,我们对某省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发挥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期间,考察了长沙、永州、衡阳、浏阳四个城市平台建设工作,分别听取了省、市、县和乡镇有关领导的汇报,实地考察了10个乡镇、村和相关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2个职业介绍机构,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某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在落实中央2002年中央12号文件过程中率先出台文件,在街道、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成为全国典型,推动了全国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工作。在当前全国乡镇、村平台建设还面临许多难题的情况下,某省乡镇、村平台建设情况又会如何呢?这是我们此次去某省调研的主要原因。某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人力资源和劳务输出大省。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680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053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3284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3%。近几年来,某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把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好,这样才能利用平台开展对农民工的服务。截至2008年底,全省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工达到1208万人,其中跨省转移近900万人,在珠三角地区约500万人。2008年全省创劳务总收入950亿元,务工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866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某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建立及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某省乡镇、村平台已基本建立,并已开展工作。截止2008年末,全省乡镇总数为2176个,已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的有2116个(含一站辖多乡),建站覆盖率达98%。有专职、兼职及聘用人员共4018人,其中全额拨款1934人,占48.1%;差额拨款1155人,占28.8%;自收自支929人,占23.1%;获得职业资格人员1033人,占25.7%,行政村都聘请了劳动保障信息员。从整体看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已解决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和专职工作人员,硬件设施配备齐全,达到“六到位”的要求。数量约占全省的15%,如长沙、常德、湘潭、株洲、郴州、沅江、娄底。有的经济欠

发达地区极少数县也达到这个标准。二是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一般采取合署办公,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与乡镇计生办、广播站、企业办等部门合署办公,工作人员属兼职,约占20%,如自治州、张家界、岳阳和怀化的新晃、芷江等地。另外,由于无工作经费,一般的是由乡镇副职或其他干部兼职开展工作,占60%以上。三是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市县区就业局统管。乡镇、村劳动保障机构作为市、县就业局的派出机构,办公场地由乡镇提供。四是在行政村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如长沙、株洲、湘潭。另外绝大部分市县是在行政村聘用劳动保障信息员。从全省情况看,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的月工资补贴数额不等,为20元、50元、100元。

(二)经费来源

目前,某省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经费来源渠道一是工作经费列入财政,由省市两级财政拨款每年每个乡镇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二是绩效挂钩。对平台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三是以奖代补。在表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还评选先进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给予表彰,奖励一部分奖金。四是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补贴。

(三)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某省大力推进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在街道、社区实现四级联网的基础上,部分乡镇也实现了四级联网。如长沙、浏阳、衡阳、株洲、湘潭、郴州等地区基本完成省、市、县、乡镇四级信息网络建设工作。部分地区已将信息网络延伸到行政村。今年省政府已将乡镇四级联网的工作列入基层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二、主要特点

(一)制定完善政策措施。近几年来,某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城乡平等就业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决定》(湘发〔2003〕11号),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明确编制、人员和工作经费。劳动保障站行政上隶属所在地乡镇政府,业务上接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指导。《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6〕22号)明确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切实解决编制、人员、经费和场地问题。《某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指导意见》(湘劳社政字〔2004〕17号),对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

动力市场和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劳动保障厅印发了《某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意见》(湘劳社工字〔2007〕68号),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

省委、省政府在这一系列的文件中虽然对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建立提出了要求,但是编制、人员、经费等具体问题不明确。因此,经济发达的地区落实的好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不发达的地区就无法解决这些难题。为此,某省劳动保障厅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协调省编办和省财政厅,近期,省劳动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某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湘劳社工字〔2009〕48号),对规范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解决了困扰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过程中的人员编制、经费、工作场地等难题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个文件的下发将使某省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上一个新台阶。这样的文件在全国目前属第一家。

(二)确定重点监控乡镇直报点(与我们重点调度联系全国100个重点城市的做法一样),推进平台建设。2005年7月,省劳动保障厅下发了《关于对部分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行重点监控工作的通知》,在全省127个县区(含5个开发区、管理区)各确定1个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作为全省农村转移就业信息重点监测直报点,省级财政每年给予每个直报点支持工作经费1万元。要求直报点建立“六本台帐”: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台帐、缴纳社会保险费台帐、用工信息台帐、返乡创业情况登记台帐,统计和分析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和技能情况及就业流向、行业等情况,按月上报统计表。并明确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

(三)抓先进推动工作。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岳阳市经济开发区三荷乡干部、共产党员高亚斌,为了让家乡农民就业增收,在无编制、人员、经费的情况下,主动请缨自筹资金创建乡劳动保障服务站,四处寻求合作创办农民培训学校,并辗转南北为农民工维权解难,让3500多名身无一技的山乡青年成长为新一代技术工人,组织、帮助了5700多农民进城务工,使近2000个家庭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依托乡劳动保障平台,闯出了一条“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模式的劳务输出成功之路,成为了山乡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赞誉。他身患绝症仍心系农民致富的感人事迹被新华社、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全省劳动保障系统掀起了一股向高亚斌同志学习的热潮,大大提升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水平。

(四)及时建立农民工返乡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农民工返乡情况。如永州市属于某省经济欠发达,劳务输出任务繁重的地区。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尽早尽快掌握农民工返乡情况,去年10月,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设立了返乡农民工快速调查和动态监测点,及时调查摸排辖区返乡回流农民工数量、务工地区、返乡原因等基本信息,对全市建立自下而上、反应灵敏、渠道畅通的信息调查统计网络和农民工返乡监测报告制度起到了关键的基础作用,实现农民工返乡情况动态监测到村,调查统计到户到人。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8

区委组织部: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好村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落实,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对村党组织书记待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自查的通知》,我镇抽调专人成立工作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开展全镇村党组织书记待遇落实情况检查自查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党组织书记结构化岗位补贴落实情况。包括基础补贴和绩效补贴发放情况。

我镇村党组织书记结构化补贴现已全部落实,包括基础补贴和绩效补贴,现已全部发放到位,历年无拖欠现象,2011年发放村党组织书记基础补贴和绩效补贴363618元,平均标准30302元。

二、离任补贴发放情况。包括对正常离任但未参加养老保险或已参加养老保险但财政未给予参保补助的村党组织书记生活补贴发放情况;连续任职不满10年或累计任职不满15年的村党组织书记一次性离任补偿发放情况。

目前我镇共有正常离任但未参加养老保险或已参加养老保险但财政未给予参保补助的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共计41人,从2010年开始每年由我镇农经站给发放定期生活补贴每年2520元;目前2010年和2011年补贴款已全

部到位;目前我镇有连续任职不满10年或累计任职不满15年的村党组织书记共计37人,已于2010年和2011年发放一次性离任补偿发放175700元,已全部到位,平均一次性离任补偿标准4749元。

三、基本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及大病医疗保险办理情况。目前我镇正在测算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所需费用情况,在财力允许情况下,为我镇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办理商业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及大病医疗保险,以便更好地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

针对目前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镇目前正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上半年将上述保险办理工作全部完成。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中共某某镇委员会

2012年4月6日

村党组织书记待遇落实情况统计表

镇村垃圾处理的情况工作报告 篇9

**县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各种配套设备已配齐,目前已进行试运行,运行批复为*****号。

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000万元(不含库区设备、化验设备及前期征地等费用)。累计完成投资3067万元(不含库区设备、化验设备及前期征地等费用357万元)。完成一期投资的102.23%。具体完成况如下:

1、垃圾填埋库区建设:垃圾填埋库区一期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13万元(不含机械设备)。具体分项工程为:截洪沟、锚固平台、终场平台均已完成,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中铺膜面积已按******号文通知要求完成了所有铺设任务。垃圾主副坝、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系统、库底垂直导气石笼、渗滤液调节池已全部建成。库区作业机械中的挖掘机、压实机、装载机等已采购到位。

2、渗沥液处理站建设: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518万元。渗滤液处理设备已于2010年9月分两次调试,完全具备了运营条件。

3、垃圾厂的其他建设:根据项目初设批复,垃圾处理厂配套转运站已建成,压缩设备已安装完毕并已使用,垃圾运输车辆也购置。场地硬化绿化、大门围墙、外电安装、大坝护坡及地磅系统等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6万元(不含转运站)。

4、垃圾厂运营情况:项目己于2010年9月底完成主要建设任务,并进行了两次单机和联动调试,完全具备了运行条件,并分别向县、市和省环保部门申请试运行。2010年12月8日经省保厅批复同意(******号),现已进行试运行,截止2011年5月28日,累计运行171天,累计垃圾清运量11402吨,累计垃圾处理量11402吨,日均处理垃圾66.69吨。垃圾处理负荷率为95.27%。渗滤液处理设备虽已安装和调试完毕,但目前还未产生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方面的数据还无法累出。垃圾厂管理人员5人已确定到位,12名主要枝术人员均已招收到位。并按要求填报《全国城镇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5、存在的问题:一是还没产生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设备还没正常运转。二是原设计中没有进场道路,雨天填埋库区湿滑,垃圾车无法进入作业区。现这一问题已解决。三是管理生活区尚未建设,厂职工只能挤在生产区居隹,条件非常艰苦,需在二期建设中给予解决。

上一篇:森林音乐会范文下一篇:九寨沟游览顺序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