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环保分析(精选7篇)
《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5月12日 第 15 版)
5月7日,中电联发布2013年度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产业信息。数据显示,2013年当年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3600万千瓦;截至2013年底,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7.2亿千瓦,占全国现役燃煤机组容量的91.6%。
在脱硝方面,2013年当年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2亿千瓦;截至2013年底,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4.3亿千瓦,占全国现役火电机组容量的50%。截至2013年底,火电厂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装机容量超过1.6亿千瓦,占全国燃煤机组容量的20%以上;其中,袋式除尘器容量约0.7亿千瓦,占全国燃煤机组容量的9%左右;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机组容量超过0.9亿千瓦,占全国燃煤机组容量的11.5%以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电致荧光分析法是通过对具有电化学活性而无荧光的物质进行电化学氧化或电化学还原改变化合物的结构或荷电状态, 实现无荧光物质的荧光检测。电致荧光分析法具有的优势如下:电化学法比一般的化学反应具有更强的氧化或还原能力。通过有效的调节电极电位, 可以准确地电离不同的物质的区分方法;其中电子是电化学反应的主要反应物。电子将与化学键强度相当的能量导入分子, 能量大的分子的化学键不易被破坏, 根据这样的能量原理, 从而使分子反应得以进行, 而且能不消耗或消耗很少的化学药剂[2]。随着药学和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药物和生物大分子分析测定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必须运用和发展更适当的分析方法来满足要求。因为其只是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 更主要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运行参数是电位和电流, 这两个参数更容易应用于测定和控制, 而且重现性好。由于电致荧光的反应原理是由电化学氧化或还原产生的化学反应, 通过在药学分析上的应用, 从而使荧光分析法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大大的提高了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2检测方法的特点
2.1 在抗菌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四环素及中枢神经类药物如苯二氮杂卓类、利血平等药物荧光分析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青霉素药物荧光分析的方法, 虽然它不具有荧光性但可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血浆和尿液的青霉素测定。阿莫西林不仅杀菌能力强, 而且毒性小, 在一定波长测定条件下, 研究pH值、温度、溶剂等的影响, 发现阿莫西林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通过和无机离子结合使荧光强度发生变化的方法来对阿莫西林做出测定。
2.2 中枢神经药物利血平的荧光反应测定, 利血平具有镇静、稳定血压的药理作用, 利血平本身不具有发光性, 但它被氧化后的产物具有荧光性, 灵敏度高, 可建立有效可靠的荧光测定方法。
2.3 喹诺酮类药物的荧光测定方法, 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常见, 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建立的灵敏高、选择性好的药物分子检测方法在药物分析实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荧光光度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等优势在药物和生物大分子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以荧光光度法为手段, 分析加替沙星与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之间的电荷转移反应, 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荧光法测定加替沙星新方法[4]。也可用于药物制剂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测定, 与吸光光度法相比有较好的测定结果。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测定尿样中加替沙星的电荷转移的同步荧光光谱法, 本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开尿样基体对药物的干扰, 从而可以有效的直接测定了尿液中的加替沙星, 结果与文献值基本保持一致[5]。
2.4 新生儿苯丙氨酸荧光分析法, 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是生物体液测定和遗传诊断的参数, 是生命科学、化学等诸多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苯丙氨酸的荧光测定方法是使用S&S903滤纸采集足跟血样[6], 制成干血片, 其中的苯丙氨酸在L-亮氨酸-L-丙氨酸存在的情况下可与茚三酮形成荧光化合物, 同时在增强剂、稳定剂铜试剂溶液的协同作用下进行检测药物, 从结果中可以观察到检测荧光信号强度, 我们从结果中总结其荧光信号强度与苯丙氨酸含量相关, 从而来定量新生儿血中苯丙氨酸含量。
3讨论
药物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特征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分析化学结构, 并且用此来确定已知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荧光分析法的仪器操作简单, 方便好掌握, 其检测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不仅可以充分地应用于药物和生化分析中, 还可以作为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而广泛应用。由于由于受到拉曼峰和散射光等背景的干扰, 而且自身具有发射荧光特性的物质相对较少, 常规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近些年来, 已经发展了多种新型荧光技术, 如三维荧光法、时间分辨荧光法等多种荧光测定方法, 使荧光分析不断朝着高效、自动化方向发展, 提高了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特异性[7]。这种将电化学法和荧光光度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用易于控制的电化学方法取代化学试剂的氧化还原反映, 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有效的分析方法。
近些年来我们对发光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多, 主要是由于有些药物不发荧光或者荧光强度比较弱, 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法及敏化发光法进行测定或者是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非荧光的物质转化为具有荧光特性的药物。体内药物浓度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致电荧光分析的方法, 从而使药物动力学研究得以开展, 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析手段给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在荧光增强剂的方面更可以应用更多联用技术的的研究方法。荧光检测法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实现了高效率, 可自动化的方面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使其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和选择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满足了在药物分析中对药物检测的要求, 所以, 荧光检测法值得我们大力推行和发展。药物测定过程中, 分析检验验证了药品的质量。因为其操作简单易掌握且灵敏度高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从而将一些本身就没有产生荧光特点的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化方法使其转变成能够具有产生荧光特性的物质后, 在采用荧光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分析应用作用和发展前景。为发展药物成分分析方法测定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敏.分光光度法测定蛋黄提取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光谱实验室, 2003, 20 (2) :284-286.
[2]杨旭,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学术探讨, 2011, 4:1571-1572.
[3]杜黎明, 等.分析化学28 (4) , 2000:403:29 (3) , 2001:249.
[4]谭玉华, 季涛, 李贵情, 等.新生儿苯并酸荧光分析法的建立及其试剂盒的临床评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 (6) :1592-1596.
[5]王雪峰.浅析药物分析的现状及作用, 医药论坛, 2011, 2:14.
[6]Malhgoub K J.Phannaeeut Biomed.Anal, 2011, 31:767-774.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统计,2012年和2013年前3个月,包括公司财务总监、董事在内的11名高管卖出近亿元中电环保。其中卖出最多的财务总监桂祖华现持有公司股票已不到原持有量七成。
借助高股价出逃是这些高管套现的一大原因,但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来看,也已显现隐忧。2011年~2012年三季度期间,公司产品毛利率开始逐渐下滑。
与此同时,整个环保行业的估值也处于历史高位,如按2012年业绩快报计算,中电环保当前市盈率已达36倍之多。
11名高管减持近亿元
中电环保全称为南京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上市。2012年公司高管在首批限售股流通当日就大举减持。而在2013年的解禁潮中,他们的减持步伐也未停歇。
2013年1月21日,公司董事林慧生率先拉开减持大幕,当日卖出50万股,套现743万元,占当日上市公司成交金额的5%。其减持次日公司股价便大跌4.89%。
此后多名高管纷纷效仿。2013年2月18日~20日,公司7名高管轮番出现在减持名单中,他们包括财务总监、董秘桂祖华,董事周谷平,监事曹铭华,副总经理陈玉伟等。紧接着,2013年3月,公司监事宦国平、副总经理曲鹏也加入减持队伍。
至此,除中电环保董事长王政福因承诺持股锁定36个月和副总经理朱来松未出手外,其余公司原始股东、高层管理人员均进行了减持,其合计减持金额达到0.97亿元。在其减持前不久,中电环保发布了业绩预增23.18%的公告,推动公司股价一路上扬。
从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来看,较高的超额收益是诱发众人纷纷出逃的原因之一。
公司招股书显示,2007年12月21日,中电环保由36 名自然人股东作为发起人发起成立。当时公司净资产总计8365万元,折合股份7100万股,每股价值1.17元。如果按上述高管们卖出的最低价14.85元计算,他们仍可获得11.7倍的超额收益。如此高额收益,成为高管们纷纷套现的一大动力。
上市后毛利率下滑
大批管理层纷纷减持,是否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出现问题?1月19日,中电环保发布业绩预增公告。不过,将公司当前业绩与以往业绩对比后可知,其业绩增速已出现下滑势头。
公告显示,2012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净利润57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1.1%和23.8%。在公司发布的2012年一季报、中报和三季报中,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3.52%、23.23%和26.75%。这意味着,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较上一年同期有所下滑。
除此之外,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也已呈逐步下降趋势。中电环保旗下产品主要由凝结水精处理、给水处理、废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和市政污水工程三部分组成。
2011年2月中电环保上市,其上市首年披露的中报显示,公司凝结水精处理、给水处理、废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的毛利率分别为43.34%、25.72%和35.85%。而到2011年年报时,上述各项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7.94%、26.79%、30.71%。其中两项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已开始下滑。2012年上半年,除给水处理的毛利率有所上升外,其余两项主营产品的毛利率继续下降。
整体而言,公司的毛利率也呈下滑趋势。201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3.79%,至2012年中报时,已下滑至26.21%。去年前三季度,该指标有所回升,但只有27.51%,比2011年减少了6.3个百分点。
市盈率36倍估值偏高
在2012年12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相关环保政策出台后,该板块受到政策推动不断上涨。截至3月7日,环保工程及服务指数60日涨幅已达50%以上,市盈率达51倍以上。
湘财证券分析师朱程辉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建议投资者:“在持有环保股时应以主题投资为主”。
他认为,伴随着股价大幅拉升,环保板块估值已过高。未来环保股中将出现业绩分化,对于目前市场现给予的高估值,即使有业绩预期向好的上市公司其股价也要面临横盘整理,消化估值。整个板块未来走势也须谨慎看待。
“中电环保主要订单来源火电新增项目增速放缓,行业内竞争加剧,公司未来业绩还有待观察。”朱程辉补充道。
不过,按中电环保1月份发布的2012年业绩快报计算,其当前市盈率已达超过36倍,相对于上证综指当前10倍左右的市盈率而言,其估值已明显偏高。
一、电磁学在物理竞赛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高中物理竞赛试题的学习和了解, 发现电磁学部分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图像法、对称法、综合法、微元法、隔离法等。其中, 每种解题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应的可用于哪种类型的试题有一定的规律。如跟洛伦兹力相关的试题较适合用图像法进行求解, 与安培力有关的试题往往用微元法进行解题, 与电势有关的试题更多是运用对称法进行求解等等。下面就部分方法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二、相关解题方法具体例题分析
(一) 图像法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也是最直接且形象的方法就是图像法, 该方法可以借助几何完整的阐述、表达物理问题, 并借助几何关系使问题有效解决。
案例:如图1所示, 有一个绝缘圆筒容器, 其容器半径为R、轴线为O点。其中, 圆筒内存在匀强磁场, 磁场的方向与轴线平行, 磁感应强度为B, 另外, 在H处有一个小孔, 圆筒在真空环境中。有一带电粒子P, 质量为m、电荷量为q, 以一定速度由小孔进入圆筒, 在经过碰撞之后又从小孔处飞出。假设:筒壁是光滑面, 粒子与筒壁为弹性碰撞, 且粒子的电荷量不会因与筒壁碰撞而变化。如果要使粒子以最少次数与筒壁发生碰撞, 问:
(1) P的速率为多少?
(2) P从进入圆筒到射出圆筒的时间为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 带电粒子与筒壁只碰撞一次无法实现, 只发生一次碰撞就意味着粒子只能沿直线运动, 而圆筒内有磁场, 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影响, 则其运动轨迹会发生偏转。那么碰撞两次是否可行?题目中讲到粒子与筒壁为弹性碰撞, 意味着粒子速度大小在碰撞前后不发生变化, 则粒子的运动轨迹在与筒壁的两次碰撞过程中应是对称的。据此, 通过找到圆的三等分点, 描绘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并确定圆心, 依据相应的几何关系即可完成对问题的求解。
2微元法
微元法是指从整体中取某一微小部分作为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从而对对象整体得到求解的一种方法。利用微元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通过用简单熟悉的物理定律得以解决。微元法可以将曲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曲线转化为圆或者直线, 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进行处理。微元法解题方式在高中物理中涉及较少, 但在竞赛中会时有考查。
案例:如图2所示, 有一金属圆环水平放置, 半径为a, 另一金属细圆柱竖直放置, 其端面与圆环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圆柱的细轴通过中心O点, 有一均匀导体棒, 质量为m、电阻为R, 放置在圆环所在平面内, 棒的一端套在O点位置, 另一端A沿着圆环可绕细圆柱进行圆周运动。细棒和圆环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圆环处于恒定磁场中, 磁感应强度大小B=Kr (K>0) , 方向竖直向上, r为磁场中某点到轴线的距离, 导线与圆环之间的电阻、感应电流的磁场等因素不考虑, 问在棒的A端需要多大的水平外力才能维持导体棒以角速度进行匀速旋转。
3综合法
综合法的特点就是从问题中已确定的条件进行切入, 根据已确定条件进行推导, 推导出新的条件后继续往后推, 以需要得到的量为目标, 直到推导出为止。
案例:图3为测定电子荷质比的一装置, 电子从真空玻璃管的阴极K发出, 经过A和K间的电压加速后, 会形成一束电子流, 其进入C、D两极板间时的方向与极板平行。若C、D两个极板间没有电压存在, 电子会出现在荧光屏O点;若在两极板间施加电压U, 则电子会出现在P点位置;若再在极板间施加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电子会返回到O点。已知极板长度l=5mm, C、D间距d=1.5cm, 极板区中点M到O点位置距离为L=12.5cm, U=200V, P点到O点距离为3.0cm, B=6.3×10-4T, 求电子荷质比。
分析:该试题中并没有与荷质比直接相关的物理量, 直接感觉是缺乏明显的解题思路。这时比较适合采用综合法, 我们就根据已知的电子运动情况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 一是在加速电场中的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是在偏转电场中电子以类平抛轨迹形式运动, 三是以飞出极板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电子的每段过程再结合运动学定律可列出相应的运动方程, 方程中包含电子相关的物理量质量和电荷, 通过对所有方程整理即可求得电子的荷质比。
三、总结
竞赛试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整合及综合掌握能力, 更多考查的是对方法的掌握。竞赛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也有部分知识点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范畴。而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个问题, 首先可抽取部分时间多了解前沿科技知识, 增强对物理知识本身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另, 在具体的试题练习中, 注重一题多解, 多思考多总结, 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而对于电磁学这部分知识, 还要多观察、多实验, 多观察才能找到规律, 实验往往能直接揭示物理现象并带动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
总之, 无论是竞赛试题还是电磁学相关问题, 重点要多思考, 需敢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剖析问题, 这样才能开拓思路, 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丽.高中物理竞赛中电磁学的解题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凌大朋.高中物理电磁学竞赛题解题策略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6, (4) :43-46.
随着居民居住水平和对建筑的要求日益提高, 住宅的电器安装工程和用电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 用电设备的安装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民用建筑建设的不断改革,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工程和整体环境质量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住宅质量的整体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在目前的住宅用电安装的过程中仍然会有很多问题, 电器工程安装也面临着提高安装质量的主要问题。
二、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一) 开关、插座的外部设备和地面线路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1) 在进行线路埋设的过程中存在深浅不标准或者预埋太浅等原因, 墙面和面板之间存在缝隙, 面板可能存在漆类污染, 这种污染会导致墙面整体不平整, 部分留有砂浆和其他杂物, 而开关和插座等多种外围设备有串线的现象, 同时这些电路设备的导线接头没有做到及时地封闭, 固定螺栓松动对用电设备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盒内的导线用量不匹配也导致了在进行供电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性问题。
(2)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预埋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及时地固定, 模板在安装之后发生膨胀。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没有对准施工坐标也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在进行用电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用料选择, 这些会使得在进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进行土建的施工过程中做到严密的预防措施, 准确准确地固定好线盒, 当预埋的深度超过了预定的深度时要加装一个线盒, 在安装完成之后要保证无缝隙, 同时要清洁好面板。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安装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保证各个用电器之间的线路和保护线不存在混接和串接的问题, 同时要清理好线路盒内的砂浆以及其他杂质, 在安装中要做到线头的合理摆放避免线头裸露。在进行导线固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单股线拧和成双股, 同时用螺丝进行固定, 在插座盒内要保证足够的导线余量, 长度以0.1至0.15米为准。
(二) 室外的管理埋设不符合设计要求
(1) 具体的是因为使用了比较薄的铜管代替比较厚壁的钢管, 预埋的深度如果不够会在位置上产生较大的偏差, 这就需要在转弯处使用电焊进行烧弯才能继续使用, 同事要保证上墙管和水平进户管保持垂直, 进户管如果和地下室墙外防水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发生水源渗漏。
(2)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材料的采购工作人员对于用功材料标准不规范, 甚至有的施工单位恶意混淆以此降低成本, 施工管理工作人员检查不是十分严格或者对于施工方的标准降低持纵容意见, 没有做到坚决执行标准的执行规范, 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在管理上也会出现漏洞, 和施工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的部门协调, 有些施工单位缺少必要的生产设备或者不会使用专业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和图省事等现象, 进行预埋工作的工人不懂其他方面的技术, 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十分缺乏专业性, 导致了部分施工段的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在进行预埋管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铜壁管或者符合施工设计要求的塑料管, 在施工中要和土木工程部分和其他相关专业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的施工, 确保施工中管线预埋的深度不低于零点七米, 同时要加强施工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教育, 监理人员要对进场的材料做好严格的监测, 要对预埋的管线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弯曲, 不得进行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弯曲, 其次要做好防水方面的处理, 这部分工作要由专业防水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处理。
(三) 导线的接线质量和链接情况不符合要求
目前在大多数的住宅建筑当中采用铜接头, 同时直接将铜接头做成羊眼圈的形状, 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扩锡, 当施工过程中将开关、插座和配电箱进行连接的过程中要将每个端口都接多跟导线, 导线的线头都是裸露的, 而且导线的排列十分不整齐, 没有进行合理的包扎捆绑, 接地线也没有做到明确的标识, 容易发生混淆。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是因为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没有熟练地掌握好接线工艺和相关的技术, 负责进行材料采购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设计的预定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 或者是上级施工管理部门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成本而节省材料将施工材料和部分线路混用。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在施工过程之前和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培训, 当使用多股导线进行连接的时候要尽量使用镀锌铜接头进行连接, 尽量使用均匀的方法进行平摊, 而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口上一般只设置一根导线, 如果需要设计两根导线需要在中间进行加平垫, 绝对不允许在施工当中存在三根或者三根以上的电线连接, 在进行导线编排的过程中要保证导线的整齐, 各个导线的线头要做到长度一致, 插入段要做好防护措施, 尽量避免插入后发生导体裸露, 铜接头处和导线之间的连接部分要做到使用颜色相同的绝缘材料进行捆绑。施工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工作人员要按照现场的颜色需求对现场的导线进行合理的安排, 施工人员要根据各种颜色严格区分好施工地点的线路安排。
(四) 照明设施安排不合理
在进行灯位安装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安装的不到位而导致照明设施安装不在中心点位上, 而在成排的照明设施安装过程当中会造成成排照明设施的水平度和直线线性差异水平较大, 平行性的日光照明设备存在交叉倾向, 在吊扇的吊钩处使用螺纹钢进行加工, 这种加工方法的成型性较差, 灯罩的接线盒一般是暴露在外边的, 阳台上的底盘一般比较大, 天花板上的吊顶开孔比较大且不整齐。
在进行照明设施安装之前要做好中心点的对正, 做好对中心点的纠正和偏差修正, 保证施工设计按照施工的规范, 成排设计的照明设施的整体偏差要控制在五毫米之内, 在进行吊扇挂钩的预吊中要保证镀锌的圆钢和板内的钢筋做好紧密的固定, 不得使用其他带有纹路的钢材, 而成排的吊扇要做到设计成为一条直线, 整体偏差要小于五毫米, 阳台的照明设施底座的铁板厚度要控制在半毫米以内, 而设施上的玻璃罩的厚度要适中, 以免造成日后使用当中的透光程度差或者在安装时发生破裂, 天花板的吊顶开孔要预先设定好坐标, 在安装的过程中要保证外圈紧密贴近吊顶而不留有缝隙, 在采购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地贯彻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相关规范等要求。
以上这些出现的电器质量安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对住宅工程建设会产生这样几个方面的影响, 这些建筑影响了土木建筑结构上电器对原有住宅建筑的应力分布, 甚至有些情况下会影响到建筑的主体结构。比如在固定住宅顶部的吊灯时, 要在顶楼的楼板缝中放一个支撑物, 防治因为施工顺序调整而导致的空心砖被破坏, 从而对整个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 如果将配电箱留在楼梯上的承重墙上会导致承重墙的局部压力不够, 从而埋下了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有些管线的埋设会影响到墙体的整体平整度, 这就破坏了墙体的整体外观, 接线的预埋不合理、插座高度不规范以及开关位置设置失当都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施工工作, 这些都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这就导致了电器施工中出现很多导线拼接质量不过关, 接线质量通病等多种问题, 这些都给居民的日常用电和店里部门的维护和检修带来了很多问题。究其根本,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从事电气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施工技术不过关, 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只是以临时雇用的身份参加工作, 这些人对住宅的电气施工设计没能做到认真理解。还有的施工单位没能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人员管理, 只是由土木建设施工专员进行管理, 这就造成了工作管理不到位, 无法达到电气安装的工程质量整体要求。电气材料的市场比较混乱, 材料进场的把关比较松懈, 没能做到保质保量的原材料采购, 很多工程的施工方都是私人承包的, 这些承包商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获取利润就过分压低施工成本, 很多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都会严重影响到住宅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对于电器安装的整体质量没能有充分的重视, 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通常是比较忽视电器设备的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 没能做到规范标准的施工, 施工结束后的不进行及时的自检或者自检只是形象工程流于形式。
三、住宅电器管线铺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因为住宅建筑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操作规范不是十分熟悉, 操作过程中没有做到认真负责, 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到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了在进行铺设电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 会在电器管线材料上出现问题, 存在着很多以次充好的现象, 穿线管的弯曲半径过小而产生管线的褶皱, 甚至出现死弯等现象, 有的管子在弯曲后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过渡盒;在部分金属的管口上存在金属毛刺, 很多工作者在施工中没有对这些毛刺进行处理就开始进行对口焊接, 丝扣处联通的位置和中间的控制盒不适用钢筋相连, 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点焊和焊穿的现象。钢管没有做到合理的接地处理或者在接地的过程中不够牢固, 管线在埋设的过程中埋设的深度不够, 而且在存在着很大面积的交叉, 这就会影响到土木建筑施工。明暗管子进项的过程中不顺直, 摆放不整齐, 裸露程度不合理, 以及PVC管没有做到压实等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使用以下对策:在进行管线埋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规范进行材料选购, 在材料进场的过程中要做到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如果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不得开工;在进行管线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弯矩程度的控制, 当明管只有一个直角弯时要保证暗管弯矩半径实施外管半径的四倍左右;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现了直角弯矩时要保证弯曲的半径是管外半径的六倍, 暗配管的弯矩半径是管外半径的六倍, 地下混凝土管线弯矩程度是管外弯矩程度的十倍, 镀锌管的薄壁钢管内径不得大于二十五毫米, 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手动设备进行弯曲管材。在进行内径大于三十二毫米的管材进行弯曲时如果需要较大工作量的加工需要使用专门的烘箱进行加热, 同时要保证在做到加热过程中不会发生管材的褶皱、破裂和变质等。在进行PVC管材对接的过程中, 要对配管的长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管线能够顺利通过线盒, 但是在进行穿越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接线;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割管器对钢管进行切割, 用钢锯进行切割的过程中要保证切口的平整, 切割结束之后要保证毛刺处理整齐, 当直径大于四十毫米的厚壁管进行对接焊接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对口焊接, 当直径不大于三十二毫米时要使用套丝进行连接, 或者直接使用套管进行连接, 连接处要保证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接地跨连。
在配电箱、吊钩的预埋过程中主要需要注意在进行埋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埋设的坐标符合设计的要求, 同时要控制好成排的照明设备的整体偏差, 对于混凝土的墙面要做好及时的清理工作。在箱盒不能被牢固固定时或者混凝土进入箱盒内要对其做好防锈和防腐工作的处理。除此之外, 灯具、开关、插座以及吊钩等设施的设置都要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 在进行定位时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偏差小于五十毫米, 在同一空间内中心距的偏差不得大于五毫米, 盒子在打开时距离门框的距离要控制在一百五十毫米到两百毫米之间。只有保证了这些误差参数才能够保证预设工作的合理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电器安装的要求逐渐提高, 对于整体安装效果也更加注重, 家用电器安装不仅要满足合理照明、家电总体用电量和用电环境要求等多方面的需要, 同时还要在安装的过程中注重美观和便捷, 保证用户的使用效果。这些电器的安装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住宅工程的整体质量, 所以这些问题不能大意, 在进行住宅的整体施工之前就要搞清建筑质量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电器安装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也要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提高电气安装的重要性, 保证安装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施工效果, 使得电器安装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马爱娟.浅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常见问题的防治[J].工程技术, 2011.
[2]沈逢平, 肖然, 苑新月.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通病与防治[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2.
[3]刘辛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4]陆文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5]刘宝珊.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6]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
1.1 用户负荷管理
通过使用自动控制以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在线监测用电客户的数据, 同时, 结合用户抄表以及原本负荷管理系统, 从而建立用户电量的自动采集以及分析计费等功能, 有效提高了用电监测以及电量负荷的管理水平。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由计算机系统、客户端、计量表以及通信网络四个部分构成。
1.2 配变监测计量
通过使用智能化无线网, 提供了对用户终端与主站电网系统通信渠道的沟通连接, 实现了城网与农网低压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以及采集数据, 从而能对线路不同测量点之间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并及时发现以及处理用户异常用电行为, 减少了线路的损耗。同时, 也为电量、线损以及谐波、无功潮流、负载以及电流不平衡、电压合格率的分析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1.3 电能计量远程测量
地网的电能计量遥测系统属于电量数据综合应用平台, 包括主站、终端以及组织通道,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实时接口技术、WEB技术等, 通过对不同变电站计量、关口、考核的电量信息进行自动、及时以及统一的采集, 从而建立了加工处理、存储以及计算, 建立了准确、全面、及时的电网电能计量管理模式, 同时, 也为线损的计算以及统计分析提供了切实的基础数据, 为电网的电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且可靠的数据支撑。
1.4 低压集抄
通过RS一485总线、低压扩频载波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结合低压配电网电能表的数据传输、采集以及处理一体化的自动化电能计量管理模式和体系, 对已经接入系统的用户电能表建立了完善的远方抄表、计量设备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线损等用电信息的实时分析以及掌控, 从而为系统提供了高质量的电力以及电量数据, 为其他的电量应用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等业务提供了支撑。
2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日常检查工作中的应用
用电检查工作是供电企业对客户日常用电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其主要方法为线损分析、反偷查漏、事故调查、专项用电管理以及错峰用电管理以及保证重要客户的供电等。电量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运用之前, 必须通过现场进行, 工作量较大, 容易顾此失彼, 尤其影响到了线损异常分析状况的准确性, 对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使用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之后, 通过实时采集的数据提供了事故处理的数据支撑, 同时, 也为线损分析提供了信息指导, 有效提高了用电检查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窃电行为, 有效排除了电能计量故障。电能计量的检查人员可通过使用系统的报警功能以及计量点数据查询功能实时线损分析, 同时, 定期查找客户违章、窃电嫌疑以及用电异常事件, 并根据报警事件所发生的客户计量点的电流、电压、电能负荷状况, 准确掌握用户的用电状况, 有效提高对用户的日常管理。当前,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日常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反应出是否有超合同容量用电、超负荷用电的客户, 同时能及时赶到现场制止其违章用电行为, 并指导其准确用电方法, 建立了对客户的用电负荷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2) 根据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对于电能计量设备故障用户, 可以立即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检查维修, 并根据计量故障的类型以及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计算电量电费。
3) 通过使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整点实时传送电能表行码的功能, 从而建立短时间内对10 kV线路线损的迅速统计和报告, 并结合对不同事件报警的分析以及判断, 从而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线损分析报告。
4) 根据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对于存在窃电嫌疑的用户, 将该客户列为重点跟踪检查对象, 用电检查人员通过频繁定期不定期检查, 对于证据确凿的检查对象, 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窃电处理程序, 而系统的计量点数据能帮助用电人员进行窃电量的计算。
3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反窃电和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松山湖供电分局营销用电检查人员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对某一路灯用户在进行数据召测系统显示A B相失压, 对路灯用户开展用电检查时, 发现其计量表计异常, 进一步检查发现表计封印完好, 通过更换电能表计和通过计量自动化电量数据分析对原表计检测, 发现A相B相表计电阻老化, 用电检查人员即时告知用户及出一份厂家报告证明及第三方报告证明原表计A B 相电阻老化, 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并追回一定的经济效益损失, 追回电量月9万kW h。到目前, 我分局专变上已经安装了数百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备, 并利用这一装置查处窃电用户若干户, 追补窃电电量近10 kW/h, 追回电费近10万元。
区某专变客户破坏了电表接线, 实施窃电行为。这名客户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电流电压, 用户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实施电力盗窃。但其不知窃电后, 局工作人员便发现计量自动化系统提示失流失压报警。采用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通道, 把现场运行设备的负荷数据以15 min一次的频率上传至数据库, 只要登陆系统就可以随时查询客户用电情况;系统还会对相关不正常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报警, 为检查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反窃电信息。用电检查员顺线追踪, 最终找到了现场并对其进行检查, 发现该客户电表封印被破坏, 二次计量接线盒C相被人为断开电压, 短接电流, 导致少计电量。
从上面简单的案例可知, 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异常分析报警、用电事件实时监测”等功能可使我们的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很快判断和排查客户是否存在违章用电、窃电行为以及计量故障等情况, 从而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查处。通过对当前违章窃电行为频繁、技术更为隐蔽等特征, 不仅将导致供电部门电费收入大幅度减少, 对正常的供电秩序造成了扰乱,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使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当中的“用电事件监测”“异常分析报警”等功能, 从而帮助用电检查人员迅速判断以及排查用户是否存在违章用电以及窃电行为或者电量计量表故障等状况, 从而迅速锁定和排查,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 检测和分析线路失压失流现象。
通过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所采集到的电量数据, 将电压以及电流数据在较长事件内持续为零的用户筛选出来, 而后通过自动化系统查询该用户在近1个月以内的用户数据, 查询其是否存在电量的计量故障或者存在窃电嫌疑等状况。
2) 分析过滤异常用户。
针对用户日常用电或月度用电异常进行过滤查询, 而后, 根据相关操作人员所设定的查询条件, 查询出符合条件的异常用户, 对于来源不同的数据在查询页面上设置不同颜色的字体进行区分, 从而帮助相关操作人员辨识数据的来源。通过系统的该功能, 能迅速筛选出用电异常的客户, 同时能根据系统当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排查以及判断用户是否存在违章用电、窃电或者计量表故障等状况, 进而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保证迅速有效。
3) 用电异常报警。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通过报警事件, 能查询出某一段事件内某个电站下的所有计量点, 并通过建立分类查找模式和体系, 可对计量表报警、终端报警、通信报警、主站统计报警以及系统的历史报警事件进行综合查询。同时, 相应的系统还能提供报警的详细状况的查询, 为相关的检查以及监测部门提供相关事项的查询。
4 结语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提高了用电检查工作的效率, 在客户用电过程中建立了日常检查以及专项检查体系, 使其能及时有效发现是否存在窃电行为以及异常行为, 从而能准确采集到异常信息, 并进行分析处理。与此同时, 还能及时了解用户的实际负荷状况, 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重点用电客户进行跟踪和监控, 有效提高了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减少了工作中的误差,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损失。虽然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投入运行时间不长, 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 然而,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也将逐步完善, 相应的检查工作也将更为迅速、简便。
摘要:通过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分析, 明确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在日常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为类似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用电检查,工作,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雄伟.应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减少线损率波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 .
[2]李涛.浅谈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2) .
[3]李广荣.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管理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1 (10) .
[4]赵志刚.大型选煤厂的工控网络结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 .
[5]黄小杰.集控站在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J].大众科技, 2009 (2) .
首先, 在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的搜集电力系统各个元件的运行状态信息和数据, 并且能够实时监控运行的状态, 从而保证系统能够稳定有序的运行。
其次,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 要能够有效的安全防护各个运行设备和元件, 如果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异常, 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 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然后,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的协调个运行环节和运行线路之间的状态和分工, 从而使运行方式逐渐的完善。
最后,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 要能够有效地节省电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对工作步骤尽量的简化, 从而让电力运行更加的高效。
2 几种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能够有效的利用监测系统得到的数据和信息,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效的提升软件性能。换个方式讲, 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依据系统的运行特点, 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控制模式, 在控制系统的时候, 如果借助数据库中的信息, 可以使其更加的灵活。相对于一般的数据库, 对象数据库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更强, 也就是说制定的执行标准可以更能满足电网调度的要求。所以, 在现代电力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中, 应该充分的利用的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熟练掌握综合的运行数据, 对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在不断的革新,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能够一体化管理电力设备和线路, 有效的综合可能应用到的各种技术, 让管理和应用实现一站式。一般情况下,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主要是为了在终端计算机统一现场各种设备的管理功能, 换句话来讲, 就是利用统一的管理来全面控制电力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 比如它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力系统管理效率和控制效率提高的目的。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在具体的应用中, 也会出现很多的弊端, 比如在管理的时候, 不能针对不同设备元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那么灵活性也较低。但是, 总体上来看,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还可以对电力系统管理进行有效的提升和优化, 因为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结合其他的技术, 这样在电力控制的过程中, 就可以扬长避短。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综合控制, 然后在被控设备上配备专用计算机, 这样就可以对被控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现场总线, 在计算机上连接这些信息之后, 它的任务就不再是全面监控所有的设备, 而是进行信息的调度远传。通过相关的实践研究表明, 不管是前置机, 还是上位机, 都可以有效的配合现场总线技术, 那么现场仪表, 就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此外,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通过配备节点通讯和计算机, 这样就可以提高电力控制系统的性能。随着不断深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应用也有着更加复杂的需求, 比如要求多样化的数据源、复杂化的兄弟系统互联等等, 并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调网自动化系统及相关系统的信息交互;随着各个子系统功能扩展性的增强, 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越来越紧密的耦合, 子系统间逐渐实现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光互联技术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中经常会应用光互联技术;在实际应用光互联技术中, 可以呈现出这些特点, 一是电容性负载不会影响到它;二是扇出数限制于探测器功率;三是不会受到准平面和平面的限制, 这样就可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根据相关的实践研究证明, 采用电子传输和电子交换的方法, 可以对互联网络的编程重构特性进行有效的拓展, 并且灵活性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光互联网络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比较强, 这样就可以将其在并行处理器阵列系统中的应用潜力给充分的激发出来, 让结构设计和数据通讯变得更加的方便。同时一系列的研究证明,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中拥有光互联技术, 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水平, 让电力运行更加的经济、安全和可靠。
常规的SCADA功能是系统所必须具备的, 比如数据采集功能、控制计算功能、记录处理事件、人机界面、报表的打印、数据的转发、模拟屏的控制、系统时钟、趋势记录、报警处理等等;在此基础上, 还具备了一些高级应用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是为了进行电网的分析和控制, 比如网络建模、状态估计、负荷预报和调度员潮流等等。这个系统具有十分强的功能, 可以灵活方便的进行使用, 画面有着较高的清晰度, 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并且可以准确的遥测, 及时的对事件做出反映, 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反映, 从而让调度员的调度工作变得更加的安全和经济。
3 结语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电力自动化主站系统, 它在电网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网运行将会更加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肖建强.分析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 11) :123-125.
[2]谢雯, 李国春.关于电力企业中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11) :87-89.
【中电环保分析】推荐阅读:
中电装备培训心得07-01
中电投集团员工行为规范10-19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作用10-26
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一01-05
节能环保分析06-17
如何分析环保行业10-06
钢铁行业环保环境分析12-30
土木工程环保措施分析07-10
小学生环保意识调查问卷分析09-19
环保环保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