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词语(共7篇)
……
有一次,贾岛骑着驴子在街上走。当时,曲江边上的树林旁,正有许多鸟儿在飞翔着,他想,鸟儿到了晚上一定是宿在这里的树上。于是便吟诗一句:“鸟宿池边树”;有了上句,可还没有下句。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庙宇,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联想:鸟宿池边树当然是在晚上,晚上和尚一定归来,归来必定推门,于是便吟出下句:“僧推月下门”。
但两句诗作成后,他吟着吟着,突然觉得“推”字不如改成“敲”字好,因为晚上庙门已关,“推”门进去不但不可能,同时也不生动,不如让和尚来“敲”门更恰当。可是究竟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他又一时决定不下来。坐在驴背上,因思考“推敲”入迷,误闯到韩愈的轿子前,惊了韩愈的驾,韩愈怒问,贾岛回答是因为痴迷于“推敲”而误闯,韩愈敬佩其精神消了怒气,并帮他分析到:依我看,“敲”字好。想想看,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四周寂然无声。这时候,一个僧人得得地敲打着山门,其情景该是多么幽美啊!贾岛听了,就将“推”改为“敲”了。
其实“推”好还是“敲”好,自从故事产生后,世人就有不同于韩愈的截然相反的理解,即“推”好。那么究竟哪一种理解好呢?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般人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实例。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字固然显得鲁莽,但表达是冷清孤寂的氛围(庙里无其他和尚);“敲”虽然显得拘礼,但不免剥啄有声敲,打破了沉寂(也表明庙里还有其他和尚),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反衬了此处的清幽。
所以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推敲”就修辞上说实际上就是词语的锤炼。它是修辞中最普通、最常用也最易掌握的一种修辞方法。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高考中考得也最多。例如:
1.诗歌鉴赏(03、全国卷,04、福建卷等)(年年都有)
如:04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诗全诗无“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又如:06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诗(李商隐《端居》)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对联(福建省04年、的对联题)制作(值得长年考试的)
如: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04年福建高考题)
上联:爱国诚信是做人根本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又如: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05年高考题)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3.写请柬(05年全国卷三)(新题型)
如: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
刘伯父、伯母:
兹定于6月16日中午12点在阳光饭店设宴庆贺家父70寿辰,(届时)恭(敬)请光临。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4.选词填空(如全国卷一的第18题填关联词、05年两份考试中心卷所命制的写敬词谦语、更早期的诗歌选词填空等)(新题型)
如: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拜托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包涵”。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高寿”。
⑷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临”。
⑸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斧、雅)指正”。
等形式对考生进行检测。而从这些检测的形式中,我们还发现对词语锤炼的检测,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能分析这些词语对内容与形式的影响,二是能根据题目要求做具体的锤炼。
所以我们若要搏取高考的高分数,就得同时在这两方面提高词语锤炼的能力。就分析而言,我们要了解
㈠ 词语锤炼的目标
例一: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将下面句子
从此就看见许多“新”(可以是刚来)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相对“旧”)的讲义。(语义相对模糊) 改成: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从未见过)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从未学过)的讲义。
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呢?前面两个“新”相对后者显然都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即使仅理解成与“旧”相对,就有内容新、纸质新、思想新、教学新等多种意思,读者不能很快地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误解,并且一误再误,造成最终的误读。而后者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例二:鲁迅在《无题》诗中原是这样写的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经过反复推敲,鲁迅定稿时将加点字“边”改成“丛”,于是有了现在的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大文豪鲁迅在这里追求的也是对题旨情境的适应,因为“边”虽然也显示了刀锋的`寒意,但只有“丛”才足以充分表现白色恐怖之浓重,所以它更符合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境。例三:宋朝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十分生动地刻画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例四: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拜托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包涵”。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高寿”。
⑷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临”。
⑸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斧、雅)指正”。
总结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词语锤炼追求的不仅是用词正确,更是讲求用词最佳(最恰当、最生动、最得体、最简明、最有表现力)。那么我们的分析,就可围绕着这几方面进行。至于具体地运用,我们宜先了解
㈡ 词语锤炼的角度
1.词义上的锤炼(A.同义选用 B.反义配用)
例五: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拿、摸、掏、甩)出九文大钱。
而同一篇小说中的孔乙己作者还这样写道: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其实,当孔乙己“摸”的时候,他的情况与“排”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同是拿钱,拿出了各自不同的动作特点,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经济状况:作者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丰富的表现效果。)
例六: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讲述蒲松龄作对的故事)
杭州西湖岳坟联(能表现在同一问题上的倡导和训戒)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色彩上的锤炼
例七:一篇广播稿这样写: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品全部(全都)合格。
(语体色彩不谐,“全部”与“全不”谐音,宜改为“全都”)
例八: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前几个褒义词及后面的“不幸”,特别能表现段政府的镇压的疯狂与恶劣,以及影响的范围,表达了鲁迅出离的愤怒以及对段政府的讽刺。)
例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例十: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例十一: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C
① 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 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 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 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仅仅更动了一个“是”的位置,强调的重点就发生了变化。
再如做对联,对联拟得好不好,结构非常重要。
例十二: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04年福建高考题)
上联:爱国诚信是做人根本(大结构为“是”字主谓句,主语为并列短语,宾语为偏正短语)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词语锤炼可以从词义、色彩、语音、结构四个角度进行。 当然,光有角度没有方法,我们还是不会锤炼词语。所以我们还得研究一下那方法。㈣词语锤炼的方法
例十三: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写华大妈拿钱,是这样写的: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
(同是拿钱,拿出了各自不同的动作特点,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经济状况:作者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丰富的表现效果。)
例十四:邓小平在与撒切尔夫人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时,这样说道:
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
(这里不说“必须”,只说如果,用得好,它不但已经包含着“必须”了,表达得体而且还透着柔里有刚、绵里藏针的特点。) 例十五:后来,我从姐姐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嘴里,费了很多周折,才抠出几句话来。
(“抠”比之“套、哄、诱、逼”都具体形象,使人有所感)
这个例子表明,锤炼词语可以采用2.寓抽象于具体的方法。
当然除上述两法之外,锤炼词语还可以采用3.移用词语的方法,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达到一种突兀、耐人寻味的效果。
例十六:
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人穷志不穷。
4.双关语(即“一石双鸟”,而非修辞格的双关),如:
例十七:04年福建高考题——下面这首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诗全诗无“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5、活用词性
例十八:毛泽东的《沁园春》中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见锤炼的方法至少有:寓繁于简、力求形象、移用、双关语、活用词性
课堂练习题:
1.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 面, A吹 B 掠 C 袭 D 拂
月 繁星满天。 A 落 B 圆 C 明 D 上
数只船 浦口, A 傍 B 依 C 横 D 到
声笛起山前。 A 声 B 有 C几 D一
2. 简要分析说明加点词的用法及其作用。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生怕惊动了康桥的每一样东西,表达了对康桥的小心呵护,表达了对康桥深沉的爱)
3.下面对话摘自《雷雨》,鲁侍萍台词中的“老爷”可有可无吗?为什么?
周朴园: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有无“老爷”,大有区别。一个词便使整句台词有了弦外之音,无穷韵味)
4.请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锤炼方法与作用。
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水浅了,山小了,写出了水结冰、山因草木凋零而变秃,不仅写形,而且写心神之感受)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有哪些含义?
“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这首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 , ; 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答案:攀天游峰,观东南胜景
7.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作用。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粪土当年万户侯;
(表达非常简洁,既赋于词新的生命力,也显得生动多了。)
家庭作业六道:
1. 下面这首诗(李商隐《端居》)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 下列句子的排列在结构上不合情理,请加以调整。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3. 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知荣明耻,一身养正气 下联: , 。
答案:除恶扬善,九州共和谐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咽”“冷”两字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景象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而这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其制欲、修行、学佛所需要的清高幽僻的意境。“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5. 这样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按此顺序表达语意既不通,语音也不畅,请加以调整。
a加水可养鱼虾,b加人不是你我,c加马跑遍天下,d加土可种桑麻。
答案:调整这首诗,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首先内容上如何围攻一个中心,其次诗句前后是否连贯,最后还得考虑押韵押得怎么样。当然,若能抓住D这个中心句,便知当为ACDB
6.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几易其稿改定为“绿”(原先是“到”,后来改为“过”,又换为“入”字,再变为“满”字)。请分析为什么。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形象,能直观感受到。)
例三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2年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5.活用词性(类),例三十四:
国将不国;粪土当年万户侯;血沃中原肥劲草;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表达非常简洁,既赋于词新的生命力,也显得生动多了。)
6.大词小用,例三十五:
登高也响应老婆的号召,站起来伸懒腰。讲求幽默。
训练作业:
一、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1. , ;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2. 知荣明耻,一身养正气
, 。
一、2. 除恶扬善,九州共和谐
二、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 面, A吹 B 掠 C 袭 D 拂
月 繁星满天。 A 落 B 圆 C 明 D 上
数只船 浦口, A 傍 B 依 C 横 D 到
(野渡无人舟自横)
声笛起山前。 A 声 B 有 C几 D一
三、下列句子的排列在结构上不合情理,请加以调整。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答案:调整这首诗,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首先内容上如何围攻一个中心,其次诗句前后是否连贯,最后还得考虑押韵押得怎么样。当然,若能抓住D这个中心句,便知当为ACDB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词语具有一定的语音和语义。据此词语的锤炼, 一般认为有两个方面:声音锤炼和意义锤炼。而现今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多从词的意义, 即语义上着手, 所以本文所探讨的“词语的锤炼”, 就是根据词的语义来进行最佳的选择。基于此, 本文所说的“词语的锤炼”就是指根据语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之上, 再通过选择与锤炼词语, 使选词准确、鲜明、生动, 使表达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含蓄深厚。通俗地说, 词语锤炼就是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 而且要求词语用得好。
从语义角度进行词语锤炼, 主要有以下四个不同程度的要求。
一、观察细致
这是一个首要的、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无论进行写作与否,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需要这种能力, 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有了对人和事物的细致、深刻的观察, 才能见微知著, 才能发现其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当想要用语言去表达时, 才能筛选出最妥贴的词语, 给以集中突出的表现。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即“王安石、苏东坡的菊花风波”, 就能很好地说明观察细致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据说, 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日, 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 被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时, 看到一首题为《咏菊》没有完稿的诗稿, 上写有“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他认出这是丞相的笔迹, 但却心生疑惑, 因为据他看来, 黄花即菊花, 此花开于深秋, 敢与秋霜鏖战, 最能耐寒、耐久, 即使焦干枯烂, 并不落瓣, 所以“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 是不符合事理的。这么一想, 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 便举笔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以后, 他又觉不妥, 便不待晤面地走了。后来, 朝廷在丞相王安石推荐下, 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在上任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 连日大风。一日, 苏东坡约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 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 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陈季常见而生疑, 苏东坡便坦言去年在丞相府上轻率续稿一事, 并言:“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迁到黄州, 原来是使我看菊花的。”
这个典故表现了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对于选择词语的重要性。苏东坡之所以错, 就在于他对菊花有着一般性的观察, 只能得出一般性的认识。而王安石之所以能正确, 就在于他没有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上, 以细致的观察来发现事物的特殊性, 在描绘事物时, 才能不有悖于事理, 才能够选用符合事物规律性和特征的词语, 来集中突出地表现。可见观察仔细是锤炼词语的首要立足之本。
二、准确缜密
用词准确必然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细致观察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它也是修辞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准确, 就是选用的词语要确切, 分寸要合适, 轻重要恰当, 做到表意精确缜密。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这样说过:“我们所要表现的东西, 这里只有唯一的字眼可以表现它, 说明它的动作只有唯一的动词, 限制它的性质的只有唯一的形容词。”这里福楼拜都强调了用词的“唯一”, 即我们说的“准确缜密”。当然, 词语和人一样, 各有长短, 各有用处, 应该人尽其材, 词尽其用, 关键在于说话作文的人是否能够根据对象、环境和事实来选用最准确、贴切的词语, 使不同的词语各得其所。
总之, 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 应该本着以表现人或事物的词只有一个是最准确、最妥帖的为原则, 才能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力求更好地进行词语的斟酌锤炼。
例:鲁迅作品《孔乙已》中的主人公形象的描写。
“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一段是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买酒付钱时的一段情景描写。“九文大钱”可以用“交出”、“付出”、“拿出”等动词来表现, 而鲁迅先生用了“排出”这个动词。我们如果结合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本人的性格特征, 可以看出这个“排出”用得准确、精彩。
首先, 古制铜钱这个“孔方兄”本身样式的特点, 是可将铜钱一个接一个地按次序像排队一样在从手里数出的, 可以说“排出”用得非常直观、形象化。
其次, 透过“排出”一词可以验证和推测出有关孔乙己更多的信息。
一是这九文大钱来之不易, 他不舍得一下子拿出付钱, 鲁迅先生就用了表示动作慢的这个“排”字, 来表现孔乙己煞有介事的神情。
二是大钱少, 如果多的话, 孔乙己根本没必要一个个排出钱, 而会一把就数出来, 这就可以推测出他当时的生活境况并不好。
三是这个“排”字也写出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知识分子的迂腐和拘谨, 但是又让人感觉到他的善良和朴实。因为他即使钱少, 也不赊钱买酒喝。
从以上分析中, 的确可以看出只有这个“排出”一词既准确又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神情。
以上是我们对既定的文本进行的分析, 体会鲁迅先生用笔的准确、精彩。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鲁迅先生用词如此准确、妥帖的原因, 这就涉及词语锤炼的要求了。正是由于对生活当中这类孔乙己式的知识分子的细致观察, 了解深刻, 掌握其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 在表现他们时, 鲁迅先生才能在繁多的动词当中, 经过对词语的筛选、锤炼, 得到一个最准确的词来给以有力的表达。
三、生动形象
所谓生动, 就是具体形象, 新鲜活泼, 能感染人。生动是以准确为前提的, 是词语锤炼的更高要求。作为词语锤炼的更高要求, 要想达到, 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注意的是, 在词语的运用中不能撇开, 片面地去追求生动, 生动也不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艺术辞藻, 那样反而收不到生动的效果, 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生动应该是创新地运用词语, 力求形象、具体、深刻, 使之出现新的意境、新的情趣和新的色调, 从而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笑时, 并不只是描写单一人物的笑, 他更注重群笑形象的塑造, 而且塑造得非常生动形象, 极富感染力。如第四十回中, 凤姐、鸳鸯一手导演, 让刘姥姥装猪逗乐, 通过刘姥姥“老刘, 老刘, 食量大似牛,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这一席话和她“鼓腮不语”的神情, 使众人发笑, 从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情态的“群笑图”。在“群笑图”中的史湘云, 曹雪芹用了一个“撑”字。史大姑娘一向大说大笑, 大大咧咧地, 所以这个“撑”字很能表现出史湘云豪爽、豁达, 较为超脱, 颇有名士风度的女孩子形象。在表现林黛玉的笑时, 作者用了“岔”字, 使得其弱不禁风的体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而描写贾宝玉这个人物时, 作者用了一个“滚”字, 这字就生动地表现了贾宝玉撒娇的神态, 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他受到贾母的宠爱。此外, 对于作为贾府的实权派王夫人, 曹雪芹选用了“指”字, 这个“指”字突出地表现了王夫人封建家长制的威严。王夫人是“金陵王”的女儿, 她年势已高, 就把大权交给自己的侄女王熙凤, 但一些大事凤姐仍需向她请示汇报。对于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 作者用的是“撑”字。薛姨妈是一个笑不露齿的贵夫人, 她都“撑”不住了, “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更加衬托出刘姥姥滑稽的话语和神态来。文中接下来用一个“合”字, 生动地表现了探春和迎春姐妹俩亲昵地坐在一起时的笑姿。曹雪芹描写四小姐惜春时, 用的是“离”字, 这个“离”字形象地表现出惜春年龄小, 活泼好动的性格。细细品味文中的“鼓”、“撑”、“岔”、“滚”、“指”、“撑”、“合”、“离”这八个字, 真可谓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传神摹影, 淋漓尽致, 精彩至极。不仅各种笑姿被形容殆尽, 而且每人的笑都是那样贴切地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由此可见, 用词“生动形象”能使人读后有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之感, 因而“生动形象”这个作为词语锤炼的更高要求是我们运用语言的更高境界。
四、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就是简练, 也即运用词语力求简洁, 做到词语少而含意多, 用最少的词语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是词语锤炼的更高境界。言简意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选用的词语要有丰富的含义, 要有弦外之音, 以少胜多;二是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和重复词语。郑板桥画竹时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立异二月花。”所以他画的就是闻名于世的瘦竹。
如茅盾的小说《春蚕》中的一句:“那时, 他家正在‘发’, 他的父亲像一头牛似的, 什么都懂得, 什么都做得……”一个“发”字就使人想到发达、发家、发迹、发展、发扬广大等之意, 耐人寻味。在描绘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时, 选词越简练, 可能会造成语义上的模糊性, 但同时这种模糊性则也会带来意义上的准确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选词越模糊则越准确, 比如上述分析的一“发”字, 茅盾先生并未明确, 实为有意为之, 使得言简而意丰, 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另外要做到选词的简炼, 还要适当使用成语, 这自然与成语本身的寓意丰富性和其言简意赅的特性有关, 这也在我们平时的运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以上就是锤炼词语时不同程度的四个要求。词语的锤炼正是通过反复推敲, 选取一个最恰当的词, 使词语用得对, 又用得好。实质上, 把词用得既对又好,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我们长期锻炼、反复推敲才能实现。因此, 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就能够达到词语锤炼的要求, 就能够更好地说话与作文。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2]宋庆山主编.应用汉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8.
【关键词】词语;锤炼
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在写作时,都非常重视词语的锤炼。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锤炼词语的名言:“我们不论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从文学史上锤炼词语的范例中可以看出,最准确、最形象、最传神的那个词外表不一定奇巧、华丽,它不过是常用字的妙用罢了。然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似容易却艰辛”啊!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词语的锤炼呢?根据我的写作实践和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一定是作家非常熟悉的、深切理解的、有感受、有体验的。唯其如此,他们在写作时,才能锤炼出言以称物、准确传神的词语。鲁迅的小说为什么所用的词语恰到好处,所反映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呢?这首先因为鲁迅对农民和知识分子,对当时的农村小城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充分具备了表现生活的先决条件。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有体会。我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散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往往是仔细观察、认识生活、锤炼词语的结果。例如“短暂而美丽的飞雪,始终遵循一个悲壮的定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当世俗的眼光早已忽略它的时候,它生命的意义,正在希望田野中缓缓展现;它生命的价值,正在殷实的土地上春笋般升华。”(《今晚报·雪》)这段文字,就是我观察生活的体会。再如“闲之美丽在黄昏……老者或提笼架鸟,或相对而弈;孩子则如脱缰之驹,满世界呼叫狂走;或是一家人,茶余饭后,结伴而行,可散步可谈心,也可缄默不语,融融洽洽。恋人总是引人注目的,而他们又竭力摆脱人们的好奇。此时的恋情一如夕阳,温柔又绚烂,热烈而多彩。”(《大连晚报·夏日闲情》)这段文字,则是我散步时的见闻。
第二,要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语言,根本谈不上写作。针对学习而言,首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常常把书和词典中的词、句,抄在小纸片上,挂在窗帘、衣架、橱柜、床帐上,塞在镜子里,在穿衣裳、洗脸、睡觉前后,随时随地看一看、记一记。他还把这样的小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时抽空念一念,长此以往,他积累的词汇十分丰富,写作时方能得心应手。他曾说,他的作品往往一气呵成而没有什么语病,这个“笨办法”是起了大作用的。列夫·托尔斯泰学习语言所下的苦功,也是超乎寻常的。托尔斯泰是怎样辛劳地学习语言的呢?托尔斯泰博物馆里收藏了他学习语言的许多笔记本。那些笔记本里,有无穷无尽的语言练习,他做过练习是那么多,特别是各种复杂的动词形式的练习。
在写作实践中,我从名家名作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我在《走出狭隘》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学:“……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巨大的差异。人也是如此。素质的高下会给人的思想意识、心胸气度、眼光见识带来不同感受和巨大的差异……走出狭隘,点燃读书学习和品德修养这两支火炬,它会照亮你的人生旅程。”(《扬子晚报》)就是我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的升华。
第三,还要对写出来的文章进行反复的推敲和认真的修改。认识了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掌握了语言工具以后,还要有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选择什么词语,才能最准确、最传神地记事、状物、抒情、议论呢?这就要苦心琢磨、字斟句酌了。白居易的很多诗,内容深刻、感人,语言通俗、平易,好象脱口而成。可若看看他的遗稿,就可以发现涂改甚多,许多篇章都改得面目全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报告文学,曾经感动过整整一代人。当时的新华社社长穆青等三位作者数易其稿。第一稿的内容到定稿只完整地保留了一句:“他心里只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我在写作实践中,也能坚持反复修改这个原则。我的《儿时苦夏》一文中,有两句话“只有在完秧的喜悦中,才有心情去欣赏那经过自己双手织成的漫野油绿的风景。”“尽管苦夏的田野曾经留给我年复一年的伤痕,但它也把父老鄉亲劳作的艰辛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中,并成为我不可我得的宝贵财富。”(《扬子晚报》)就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定稿的。再如《寒玉森森石门涧》中的“置身于奇峰怪石中,邀游于神泉飞瀑旁,我深深地沉醉了……山崖间这股寒玉森森的瀑布,凌空飞渡,俯冲曲突。阳光照射在奔流间,一圈圈色彩斑斓的光环,在眼前闪耀。瀑布的生命所展示的,不正是永远前进冲击的精神吗?”(《旅游天地》)也是经过多次修改的。
根据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统一部署,制定我中心党性修养大锤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内容
(一)围绕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化查找问题。
重点解决基层党组织对抓党员教育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经常性的党章党规学习坚持不好,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劲头有所松懈的问题。(二)围绕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滑坡查找问题。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要求,重点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主动性不强,私心影响初心,个性影响党性的问题。(三)围绕党内组织生活被动应付、质量不高查找问题。
重点解决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好、质量不高,不经常、不深入,往往以学文件为主,针对性不强、程序不规范;谈心谈话较少的问题。(四)围绕责任意识不强、党员身份模糊查找问题。
重点解决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消极落后,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区别的问题;履职尽责能力降低,忘却了入党时的激情和誓词,降低了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五)围绕群众观念不牢、服务意识淡化查找问题。
重点解决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听取意见不经常、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对普通党员关心帮助不够,服务群众观念淡薄,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偏差、打折扣的问题。(六)围绕自我要求放松,艰苦奋斗意识减弱查找问题。
重点解决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始萌芽,自我要求有所放松的问题;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正心明志、立德修身上出现的问题。二、行动要求
(一)坚持统筹兼顾。把党性修养大锤炼与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其它九个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业务工作、重点任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大力推行“**工作法”十条措施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确保实效。
一、基本做法和成效
X个月来,机关各内设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按照《高检院机关“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以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为主线,以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检察机关实际,多措并举,推动专题教育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一)抓住学习教育这个基础,不断深化对专题教育活动的认识。各单位在学习上采取多种形式,虚功实做,努力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一是原原本本学。普遍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等形式,认真抓好党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高检院领导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政法委和高检院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对照镜子学。普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渎职侵权检察厅、法律政策研究室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中国梦,军垦魂——新疆兵团成立XX周年历史文物展”,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政治部针对林雄酒驾事件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严格管理、严肃责任、严明纪律”专项教育检查活动。刑事执行检察厅组织党员干部赴燕城监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纪检组监察局通过对XXXX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检察人员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三是创新形式学。积极创新载体,拓展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职务犯罪预防厅组织全厅党员干部撰写体会文章,并推荐优秀文章参加“检察职业良知”征文比赛。案件管理办公室利用新媒体开展廉政教育,通过微信群发送温馨提示、廉政警句等内容给党员干部敲警钟、打预防针。四是结合实际学。把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立足检察改革客观需求,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检察改革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着力完善检察改革顶层设计。民事行政检察厅把接受高检院巡视组专项巡视作为增强党性锻炼、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契机。各单位还把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与设立首个国家宪法日结合起来,组织新晋升的检察官参加宣誓仪式,进一步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抓住查摆问题这个关键,认真开展“党性、纪律、廉洁三查三看”工作。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根据党章、党风廉政建设和检察机关各项纪律规定,对照践行检察职业良知的要求,认真开展“党性、纪律、廉洁三查三看”工作,从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两个方面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查找理想信念、政治纪律、职业良知以及廉政“风险点”,为对照检查、整改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部集中查找出党员干部在党性观念、思想意识、纪律作风、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XX项,并从政治思想、纪律作风、制度机制等方面深挖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落实措施XX项。控告检察厅、刑事申诉检察厅等单位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侦查监督厅完善《侦查监督厅廉政风险行为预警防范手册》,加强对重点环节、岗位和人员进行监督。计划财务装备局严格规范计划财务装备人员岗位操作规范,在与中间商、服务商交往中推行回避制度。机关服务中心主动开展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发现并解决问题XX个。检察出版社梳理出X个方面的问题,制定了XX项整改任务时间表。
(三)抓住民主生活会这个重点,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单位把开好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整风精神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普遍开展谈心交心。围绕加强党性修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相互之间,逐一进行谈心交心,有的还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听取分管部门同志的意见建议,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谈开谈透。办公厅召开青年干部、新进人员与厅班子、处室负责人座谈会,交流经验,畅谈体会,纾解压力,释疑解惑。二是坚持高标准对照检查。通过采取个别谈话、集体谈心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撰写修改对照检查材料,为召开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严格党内生活,严守党的纪律,深化作风建设”为主题,普遍用一个整天的时间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局、机关党委等部门组成的院督导组成员列席,一把手带头查摆和点评,党员干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反思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点要害、抓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公诉厅、死刑复核检察厅、检察官学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等单位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机关党委下发的《关于召开XXXX年度高检院机关各厅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既有红脸出汗的严肃紧张,又有加油鼓劲的宽松和谐,真正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四)抓住建章立制这个根本,巩固深化专题教育活动成效。各单位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按照务实管用、配套衔接的原则,扎实抓好制度机制建设。政治部制定《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高检院机关干部的意见》,机关党委制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严肃纪律作风规定》,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反贪污贿赂总局修订《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询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铁路运输检察厅制定《铁路运输检察厅执法办案八不准》,严明办案纪律。国际合作局制定《国际合作局外事礼品管理规定》,严把采购、入库、保管、支出等环节。离退休干部局修订完善《离退休干部局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意见》等XX项制度,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制定《日常考勤管理规定》、《考察调研制度》等新的制度,为巩固专项教育活动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抓住组织领导这个保证,切实强化对专题教育活动的领导。在加强对专题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辅导,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各单位均成立了由党组织书记、厅局长任组长的专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各处室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专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工作指导。各单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制定活动方案和措施。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局、机关党委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专题教育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分别以“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为主题,先后组织召开X次学习交流会,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院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高检院纪检组组长莫文秀,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王少峰等领导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共XX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引导专题教育活动环环相扣,有序稳步开展。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各单位充分利用高检院门户网站和机关局域网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机关党委在机关局域网开设活动专栏,编发简报,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成效。新闻办公室积极联系协调《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检察日报社充分发挥《检察日报》、正义网等检察宣传主阵地作用,为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次专题教育活动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锤炼了党性。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严肃了党内政治生活,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更加坚定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院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进一步增强了纪律观念。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汲取周永康、薄熙来等人违纪违法的沉痛教训,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更加自觉。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变文风会风,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庸懒散奢”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机关面貌有了新变化。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廉洁自律意识。广大党员干部以政法机关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和身边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警示自己,进一步增强了廉洁从政、廉洁从检的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保证正确用权、廉洁用权。四是进一步强化了职业良知。通过开展“坚守职业良知,践行执法为民”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对曹建明检察长提出的坚守职业良知的基本内涵和践行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对如何在检察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进一步筑牢了检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根基,自觉把执法为民作为最重要的职业良知。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民主决策、服务群众、执法监督、清廉自律、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以刚性的制度约束管住党员干部行为,规范权力运行,固化专题教育活动成果。
二、主要经验和启示
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安排部署,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
(一)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各单位一把手和其他班子成员认真落实院党组的部署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文件、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形成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力和强大推动力,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为专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各单位坚持把广泛动员贯穿始终,引导党员干部深化对专题教育活动的认识,纠正消除“与己无关”、厌烦抵触等错误思想情绪。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展载体,扩大宣传,不断增强专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专题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人人得提高的效果,为专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必须坚持与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各单位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业务工作与专题教育活动的关系,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环境资源、司法公正、惩治腐败和权益保障的强烈呼声和对检察工作的新期盼,着力加强检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法作风建设,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并检验专题教育活动的成效,使专题教育活动的成效落在了实处,起到了服务中心工作的目的。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各单位坚持强化问题意识,在各个环节都把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和司法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边学边查边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建立台账,确定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实行销号式管理,并及时建章立制,把专题教育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专题教育活动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在充分肯定专题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对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有的单位效果不明显,与院党组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有的单位整改落实不到位,虽然查摆出了问题,但整改措施不具体,流于形式。对此,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创新的教学理念
笔者并不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价值,但是也不忽视其存在的弊端。第一,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过分注重学生的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把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盈,忽视学生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完美,忽视学生生命的快乐和幸福,肢解了生命的生动性和完整性,使课堂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第二,把学生当作应试教育的“工具”。目前,为人们所诟病的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校很少能抛弃应试教育而潇洒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们很少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独善其身,家长们很少能抵制应试教育而心安理得,我们的学生很少能不做应试教育的“工具”而免受伤害。学生本来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现在却是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工具、考试的工具,这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学生的生机与活力。做创新型教师,就要努力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使自己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这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材施教,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课堂教学,运用自主式、问题式、体验式、合作式、探讨式等新的教学方式,等等。坦率地说,笔者到目前为止也难以彻底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但是,我已经以最大努力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更专注学生的幸福和快乐;我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但是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二、创新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创新型教师应该是具有创新的教学风格的教师。第一,别具一格的教学内容。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创新型教师和一般教师会有天壤之别的处理方法。创新型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个性化解读教材,并且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同时,创新型教师还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补充、丰富、拓展、深化、升华教学内容,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笔者在教学时,从不拘泥于教材,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力求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第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任何一位创新型教师,都会积极探索并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没有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谈不上创新的教学风格的。回顾我的教学实践史,就是自己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历史。我自1996年起在中学任教,当初我广泛听课、参加学术会议,积极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之后,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先后提出了“几何”教学法、“四课型”单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和单元立体优化教学法,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第三,别具一格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要追求教学结构设计的最优化,力求用最优化的教学结构完成教学目标,用最优化的教学结构演绎精彩课堂。第四,别具一格的教学语言。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意思是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可见,孟子重视语言的重要性。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主导性、启发性、灵活性、生动性、简洁性、流畅性等特点的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一名创新型教师应该在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上狠下工夫。重视自己的课堂语言修炼,精心锤炼课堂导入语、引导语、总结语和结束语等课堂语言,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有别样的精彩。
三、创新的人格魅力
所谓创新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创新的情感品质、创新的意志品质、创新的精神品质、创新的能力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较强的吸引人的力量。创新型教师应该使自己富有创新的人格魅力。第一,具有创新的情感品质。创新的情感品质主要是指教师创新的热情高、干劲足、积极性强,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创新需要情感品质的支撑,没有创新的情感品质,缺乏创新的热情,没有创新的动力,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是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也是不可能成为创新型教师的。笔者从教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教学工作充满激情,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创新的情感品质。第二,具有创新的意志品质。创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指教师创新的目标明确,富有创新的勇气、毅力和自制力,能够坚决、坚定、果断、勇敢、顽强地克服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强意志。教育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没有意志品质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创新就难免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这就要求创新型教师具有不怕困难,直面挫折、笑对失败的创新的意志品质。笔者在班主任工作的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过,不管是怎样的差班、乱班,我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创造性地把工作做下去;在教学工作的困难面前,我敢于承担应试教育的压力,敢于承受教学改革的艰辛,坚定地实践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在教育科研工作的困难面前,我大胆求索,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专题研究,不断开拓自己教育科研的新局面。第三,具有创新的精神品质。创新的精神品质主要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具有敢于冒险、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等。一名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提出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想观点、新方法,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不呆板佃化。回忆自己的从教之路,我感觉自己具有一些创新的精神品质,从不迷信权威,从不轻信观点,往往习惯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第四,具有创新的能力品质。创新的能力品质主要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的各种能力,诸如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管理和监控能力、教学组织和交往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创新的能力品质是教师创新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越强,就会越有魅力。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一直注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品质,通过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思考、实践和探索,持之以恒地研究和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四、创新的教学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这些名言都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创新的教学实践是一名教师成长为创新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痛心地看到,有许多教师兢兢业业工作一辈子,辛辛苦苦劳累几十年,到年老退休的时候,仍然没有摆脱“教书匠”的命运,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的教学实践,他们虽然有实践,但是没有创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缺的是标新立异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劳动。创新的教学实践包括创新的课堂语言、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情境,创新的课堂提问,创新的课堂活动,创新的师生互动,创新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创新的教学环节,创新的教学结构,创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创新的课堂训练,创新的课堂评价,等等。近几年,我的创新教学实践首先是从锤炼课堂语言开始的,从课堂导入语、引导语、总结语和结束语等方面来精心锤炼课堂语言;探索如何创新地组织课堂活动,我是从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课堂辩论活动、课堂表演活动、课堂竞赛活动、课堂游戏活动、课堂写作活动和课堂操作活动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探索的;探索如何选取教学情境材料,我是从名言警句情境材料、诗歌情境材料、音乐情境材料、小品情境材料、剧情情境材料、寓言故事情境材料、情感故事情境情境、趣味故事情境情境、漫画情境材料等九个方面来探索的;我又探索了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从巧妙设计认知类课堂提问、思维类课堂提问、做法类课堂提问、举例类课堂提问、认识类课堂提问、体验类课堂提问、启示类课堂提问、释疑类课堂提问、说明类课堂提问、结局类课堂提问等十个方面来进行探索的;我还探索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问题,我对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生成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自主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十个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了探索;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对我自己提出的单元立体优化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实践。
教学机智预设因势利导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备课时很难预设的。对此,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灵活做出判断,迅速形成方案,妥善处理,使教学进程尽量朝教学目标前进,这就是教师的机智。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来处理预设外的“枝节”,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而且往往能掀起课堂教学的小高潮,呈现出一种远离“预设”的真实动态的美,焕发出课堂崭新的生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学》也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体现在教学机智上,由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过程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切情况都在瞬息之间发生,老师在事先没有预设的情况下,要对发生的事情即时作出恰当处理,非常不易。处理得当,则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否则,必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机智。
一、引出低谷的机智
我们常常会遇到课堂教学出现“低谷”的情况,如果时间过长,很可能造成一节课的失败。作为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在教学冷场处加温,引领学生起出思维的低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有位教师在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上开题课时,先出示了一组校园图片,之后抛出问题:围绕“我们的校园”这个话题,你想到了什么,想研究什么?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缺少默契,又有那么多听课老师在场,课堂内沉默了几分钟仍无人举手发言。这时,教师说:“同学们经过了思考,肯定有很多想法,先请你们在4人小组里说说,之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好吗?”学生有了组内交流的经历,在接下来全班交流中也敢于谈自己的想法了。课堂重新焕发出生机。
二、因势利导的机智
在课堂教学进度按预设推进时,有时会遇到个别学生游离在教学内容或教学进度之外,显得格外“不合拍”。这时,老师严厉地指责或训斥,容易导致课堂气氛的不愉快,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教师顺着既有趋势向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在《走近当地民风民俗》主题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写活动收获。学生小沈写下“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我的许多能力都提高了”之后就歇笔了。小杨则在用纸条折着什么,对写体会一事不予理睬。面对此情此景,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先走到小沈面前,“经过哪些事情,提高了你的哪些能力呢,全部都写出来,好吗?”接着,又走过去跟小杨聊了起来——“你折的是什么?”“折小鹿!”“你是个手巧的孩子!你能把折小鹿要用到的材料以及折的步骤记录下来吗,这样,别人一看到也能学会!”结果,小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扩写,小杨认真记录了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图示。虽然上述两人的记录内容不同,结果却都达到了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这样因势利导,对学生“不合拍”的表现不气不恼不急不怨,轻言细语地诱导,不动声色地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以慈祥和宽厚的品格,和颜悦色、循循善诱的性情拉近着师生距离,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谓是一种过人的机智。
三、促进反思的机智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马克·瓦恩)。教孩子学会自我反省,促其不断反思,他们才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越来越接近成功。
《家乡的桥》主题活动进行了一周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中期成果交流。轮到“叮当猫”小组来交流了,他们组的研究活动没有任何进展,应该说一周来处于停滞状态,但他们在交流时大倒苦水,把责任都推到了别人身上,说组员从来都聚不拢,出去采访时人家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嘲笑。老师没有当即挑穿他们组存在的问题,而是顺着他们的思路说下去:是呀,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是一言难尽哪,我以及其他同学都曾遇到过。慶幸的是,“向日葵”组活动进展顺利,收获颇丰。来听听他们组的经验,好吗?
接下来,“向日葵”组把他们去采访时如何分工,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等经验作了介绍。老师再移目“叮当猫”组趁热打铁:对照“向日葵”组,你们在哪些细节上可以改进?结果,“叮当猫”组分析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方向。
每一个人(尤其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而不喜欢受到批评。本例中,老师循着学生的性格特点,没有直面批评,而是通过他人的现身说“法”促进学生反思,效果明显,不着痕迹。
四、安全教育的机智
安全系万家!在当前形势下,安全问题成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瓶颈,成了老师大胆放手的头等束缚。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都删掉了许多在室外、校外进行的实践体验活动,有目的性地减少需要用到一些危险操作工具的动手实践项目。常此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将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必将大打折扣。为了兼顾全局,渗透一些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在《我是家乡小导游》主题活动中,有设计旅游方案一项。在讨论该用36座车还是42座车时,学生各执己见。有人说,用36座的车省钱划算,反正班上同学总数只有40个人,就差几个座位,大家挤挤就行了。这时,有人反驳说,应该选42座的车,有40位同学,再加两位老师,正好每人一座,宽敞舒服。这时,旁边一位学生轻轻插了一句:这样还不超载呢!老师接过话题:是呀,旅游要考虑舒适,另外,还要考虑——安全。选36座的,车子超载,违规又不安全。其实,旅游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
这样,巧妙地把安全教育渗透到讨论之中,使学生对安全有足够的认识,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经常这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管外出完成哪项任务,都能有安全意识了。
【锤炼词语】推荐阅读:
锤炼党性修养11-07
52在职业实践中锤炼11-06
描写冬天天气的词语四字词语06-15
尊重词语造句06-02
词语滋滋06-17
各种词语06-24
增强词语造句07-03
形容好看词语07-16
文言词语积累09-06
颜色四字词语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