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后期备考策略

2025-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英语后期备考策略(精选8篇)

考研英语后期备考策略 篇1

(华师附中 黎晓东--中心注)

2011届广东高考备考——一模后英语科学习策略;请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什么因素影响了一模得分?

一模后如何进行英语学习?

不同学情的学习重点有何不同?

什么因素影响了得分?

第一个是命题深命题浅,就是难易的问题。

第二个阅卷,第三个就是考生自己的情况。

先看命题,区别于其他考试的特点指的是,在考试当中有非常优秀的同学,在我们的学校有不少的同学已经参加了很多的考试,成绩也很棒,有一部分的学生模糊了中国高考的英语的考试,不同的类型的考试是不同的,所以做备考的卷的考试的时候,用非常严谨的分析,有的时候会掉入另外一个圈子里面。你要知道你假如选择面对高考的话,你就要清楚这个是高考,而不是别的考试。

第二个是阅卷,客观题非常好说的,主观题包括小作文和大作文,实际上真的影响成绩的就是作文部分,有限的阅卷时间,在这次一模改卷当中,最后改出来的卷子不多,因为我的改卷的时间比较长,这样每一个老师对你的卷子里面停留的时间非常短,这样讲并不是老师是很随便的,只是说很有限的时间,突出的要点对我们改卷的影响,第一个是卷面的印象,第二个是踩点,就是达不达到要点,这个是绝对重要的因素,第三个是表达正确清晰,最重要的是要有语言亮点,但是没有正确的清晰的前提,就没有语言亮点。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用是用了,但是用错了,这样效果就是扣分点。这样我原来选择普遍一点的语言就通过了,但是因为用错了就扣分了。这个是选择上的因素。

还有一个是重点突出,指的是什么,比如说这次的作文强调的是诚信的重要性,第一个要点看了这个故事的感受,第二个要点是用一个经历了说明你上面的感受,最后你从中悟到什么。大家要跳出自己的角度,能够从阅卷者的角度看看可能给你一点启发。

考生的情况,是知识性的问题,技巧性的问题,习惯性的问题,还是策略性的问题。

知识性的问题指的是拼写,这些意味着你要自己去背,拼写,词形变化,用法搭配,语法知识。尤其是句法,语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基础写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的话,是没有办法给分的。所以像这些都叫知识性问题,需要你自己用功。

技巧性的问题,其实才是困扰绝大部分中层同学的重点,因为非常多,一个是审题的技巧,比如说作文,我怎么样从作文里面想让我讲的重点,从审题里面有没有看到这些信息,如果一旦这个审题的情况都没有审出来的话,就很容易离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是很难的。突出论述重点,就是刚才我举的例子,这些叫做技巧性的问题,其实不是说我让你突出重点,你一定要看一些突出重点的文章你才能够理解到,你说联系上下文,是怎么联系上下文的,为什么要联系上文,为什么要联系下文,你一定要听老师的分析,还有自己的思路,才有自己的方法,知识性的问题去背就可以了,但是技巧性的问题要关注思路,还要体会和领悟。

习惯性的问题,书写写的好不好也是一种习惯。审题比如说离题漏点,你要寻常就训练自己,以前有一个同学很多科目都是如此,特别是英文作文的审题,后来他自己提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书,高考不是和的方法,但是作为训练来说,有这样的过程,然后当你发现自己可以控制到,你就把手指撤掉,用眼睛读,这样的习惯才可以完全。

主谓一致,这个也是习惯性的问题,怎么样处理,这个需要那么去内化,需要有训练的过程。

还有一个是策略性的问题,时间分配、做题顺序,心理调节,心理的调节是如何确立自己的定位,在整个考试过程当中心理的影响,有的同学一看到生词就害怕,就围绕这个生词,丢掉了更重要的问题,这个也是技巧没有把握,影响到了自己在考场上的心理障碍,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什么因素影响了一模的分数?

第一个是命题,第二个是阅卷,第三个考生情况。

我们看死分数,这并不代表你后面考试得分数是怎么样,这个是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能掌握的就是考生的情况,你先考虑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解决之后再去抱怨其他的事情,这个才是最有用的。

一模后如何进行英语学习?

1.明确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你是因为知识性的问题还是技巧性的问题,还是因为你觉得通常有一部分的词汇量和表达不清,你觉得你的思路和老师是一致的,就是因为字词的搭配不一样,而造成分数的丢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会选择从题型的角度给大家分析。

2.英语是一个技能型的学科,老师可以教你三大步上篮,动作可以交给你,但是还要靠你自己的培养和运用。本身训练的技能很重要。请大家想一想,哪一道题不包含这些,如果说整体英文在四大学科里面的题目已经清晰了,完填更强调的是篇章的理解,语填是更注重语法。完填有篇章理解,阅读理解也有篇章理解,但是阅读理解可以进更深层次的考察,包括你背后的意图是什么,都可以考察到。下面看匹配,匹配就是送分数的,你只需要找到匹配的信息点就可以了。作文等等同学们可以自己体会到。

我们经常碰到阅读性的技巧,答案一定是在文章当中,如果不在文章里,这个问题是错误的,我是怎么找到那个线索的,我们要率了解老师解题的思路,确保怎么去到答案?你不懂这个词根本无所谓,根本不影响我对题目的解答,只要你知道这个东西,这样对于我们考场的压力也会大大的减轻。我们看这次的读写任务。

审题——看完;准确解读

读写任务(写作内容)

概括:演讲稿的主要内容(3个要点)

体裁:读后感

话题:诚信的重要性

要点:

读后感

经历(你/他人;说明?)

悟出道理

所以有的同学会这样想,你教你会做,我不教怎么会可以呢?我觉得英语在重学科来讲,学科的难度是最低的,我觉得广东的高考是比较好的,所以大家有不要视它为洪水猛兽,只要想下回到你真是的生活中,回到你生活中的问题,会到生活的例子要对自己有信息。

读后感受——如此严厉(代价);或不值同情(信任)

有的同学有一点值得同情,你不诚信你怎么获得别人的信任呢?再后来他悟出的道理是上面的这个呢?还是下面的那个呢?有的同学悟出的另外的道理来了,所以这样的上实际上是布局有偏的问题。上面写作技巧的举例。

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学习的重点有何不同? 基础弱(二本、专科预测线)

基础中(一本、二本预测线)

基础强(140以上)

我是从基础强中弱来讲。我只是大概给一个区间。同一个分数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如果基础弱,属于二本、专科预测线这样的情况的话,我会建议假如把你的时间精力分配给英语的打成5个星的话,绝大多数是放在语法和词汇的搭配。尤其是句法和语法的复习,因为句法是一串的,你明白一个正确的语法,你就把你会的单词就可以串起来的。把审题、技巧这些等等是一个半星,策略是半个星。总体的精力是放在总体的积累。第二个区间是考生群体最大的区间,就是从基础中,一本二本的预测线,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和判断自己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这个也是最难的,你觉得老师讲课针对我的不是太多,其实有很多的方法是针对你的,但是你要自己去摸索,你要针对自己的弱点,什么弱点,你要自己判断,是习惯性技巧性还是知识性的,你要自己去看,按照自己的情况分配这些信息。最后还有策略这方面的东西。

对于基础很强的同学,请注意我这里打的是140以上,所以这些同学就是争取状元了,说话你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不大,鉴于这样,我觉得这些你都按照你自己感觉需要加强的加强,可能稍微要重要一下阅读性,能否区别高考的作文和其他的作文的理解,还有一个是课外资讯,拼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你的见识有多广,你的理解有多深,这个情况下不是说复习上面这些才是有用的,这样的话,同学们才能把自己一模的情况分析出来,从而使得二模有一个好的进步。

考研英语后期备考策略 篇2

下面结合近三年海南英语高考试题和考试结果分析, 谈一谈高三英语后期备考策略。

一、“知己”———了解问题所在

“知己”, 就是要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学习状况, 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最后的冲刺。

首先, 高三后期的复习, 一定要着眼于自己的问题, 不盲目跟从。有些学校、有些老师、有些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随大流, 看到别的学校, 尤其是一些重点校做些什么, 他们就跟着做什么:看到别人做阅读, 自己也一头跟着做阅读;看到别人抓写作, 自己也抓写作……其实, 每个学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同, 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的问题, 盲目跟从, 最后只能是迷失方向。别人的药方治不了自己的病, 所以高三的复习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问题。

其次, 要着眼于主要的问题。高三出现的问题不是单纯高三阶段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高中三年甚至是更长期以来所积累问题的集中体现。抓不住主要的问题, 就会手忙脚乱。有不少考生被问及他们英语学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 往往都会说语法不好。这确实是个问题, 可实际上语法有那么多项, 那些才是问题所在呢?有些考生连读懂某些语法题的题干都有困难, 却拼命抱怨语法太难。其实, 就算他们弄懂了题目所考查的语法知识, 问题仍然无法能解决。也有的考生说自己的冠词没有把握, 但是冠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吗?英语高考整卷有150分, 冠词的考查充其量就占1分!基础弱的考生问题是比较多的, 找不到自己的主要问题, 就无法找到努力的方向。

再次, 要着眼于可解决的问题。有的考生说自己阅读能力老提高不了, 可进一步检查却发现他们连初中毕业应达到的词汇量都不够,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高三后期的短短的两个月的复习能解决的。

从我省2008-2010年考试的结果分析来看, 考生的听力得分远比其他各项得分和高考总分平均分高得多, 这远远高于考生们的期待值。2008年的听力难度系数为0.45, 而整卷总分的难度系数为0.42;2009年的文科听力难度系数为0.47, 理科高达0.49, 而整卷的难度系数文科为0.38, 理科为0.4;2010年的文科听力难度系数为0.43, 理科为0.46, 而整卷总分的难度系数文科为0.37, 理科为0.43。据调查, 相当多的考生表示听力是他们感觉较难的考题, 几乎没有多少考生认为听力是他们的强项。但是, 恰恰是最令考生提心吊胆的听力却连续几年高居英语各项得分的榜首。从这点来看, 许多考生还未“知己”。和听力相似的是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三年的难度系数均高于整卷的难度系数, 分别为0.42、0.44和0.45。这和考生的感觉也不一致。考生们普遍觉得完形填空是比较难的, 其难度位居第二, 仅次于改错题。但结果却相反, 它的难度系数却是第二高的, 仅次于听力。三年来与听力相反的是写作, 写作在英语高考的各项得分中几乎年年都是垫底的, 且远远落后于整卷的总分。2008-2010年改错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29、0.21、0.2;书面表达难度系数分别为0.35、0.28、0.3。其中, 改错题是考生普遍认为最难的, 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书面表达平均得分会这么低。

二、知彼———分析命题趋势

2011年的英语考试大纲已经出台, 和2010年毫无二致。考试大纲作为高考方向性文件, 保持稳定是意料之中的事。近几年来, 英语考试大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仔细研读和分析2008-2010这三年的海南高考英语试题和考试结果, 却不难发现其中的变化:

阅读理解的难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2008年阅读的难度系数为0.44, 2009年为0.42, 2010年却降到了0.41。

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难度逐年呈下降趋势。单项选择的难度系数从2008年的0.42到2010年的0.47, 难度的确降了不少。其中部分原因是偏难、偏怪的语法题逐渐消失。语法考查更多关注常用的语法知识, 且逐步趋向基本用法。如:

25.What do you mean, there are only ten tickets?There be twelve. (2009NMET)

(题意:“你什么意思, 只有10张票?应该有12张票才对。”所以答案为A。)

29 Just be patient.You expect the world to change so soon。 (2010 NMET)

(题意:“耐心点。你不能指望世界这么快就变。”所以答案为A。)

情态动词本来是比较难掌握的语法 (2008年没有考查情态动词) , 但是, 由于考查的都是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所以难度并不大。

完形填空和单项选择一样, 难度逐年下降。其三年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42、0.44、0.45, 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得分率明显高于整卷。其主要原因是完形填空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整体语篇的把握能力, 考生最难把握的近义词辨析的比例越来越少。下面节选2010年完形填空的前10个选项。从各个选项中可以看出近义词的辨析基本没有。

三、找准定位, 寻求突破

海南2008-2010年整卷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42;0.38 (文) 、0.42 (理) ;0.37 (文) 、0.43 (理) 。有些考生是可以远远超过全省的平均分的, 有些则是低于全省的平均分。处于不同的状态, 目标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有的考生能考到140分, 有的学生的目标是80分, 他们复习中所侧重的东西肯定不一样, 要突破的难关也不同。以下是我省近三年的高考总体情况。从中, 每个考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参照点, 并从中发现自己的突破口。

1. 听力。

近三年的高考我们可以看出, 考生听力的得分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各项, 远比学生所期待的要高得多。鉴于目前我省的听力训练大多数仍处于“以测代练”这种状况, 如能改进训练方法、手段, 使听力训练更加系统、科学, 更有针对性, 听力的提高仍有空间。

2.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的难度逐年呈下降趋势, 偏难、偏怪的语法题逐渐减少或消失。从几年考试的结果来看, 失分相对较多的是非谓语动词和动词 (短语) 辨析。因此, 最后阶段语法的复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注意把握好时间、内容和难度的“度”。

3.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难度也在逐年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形填空更多地注重考查考生整体语篇的把握能力, 因此, 不要过多地纠缠于近义词的辨析。同时, 也要清楚完形填空是一种缺词的阅读, 它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扎实的词汇基础。如果不具备这种基础, 光凭单纯的完形填空训练是不会有明显的效果的。

4.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难度略有上升, 尤其是阅读理解第二节的信息填空题。该题要求考生能把握整体语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定位在高分数段的考生, 必须要突破这一阅读难关。阅读理解一直都是高考英语中分量最大的部分, 而词汇量仍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的关键因素, 加强词汇的积累是解决阅读理解难关的首要任务。

5. 改错。

改错题是定位在高分数段考生的必争之地。语法基础较好的学生, 改错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因为改错的语篇篇幅较短, 一般为100-110字左右, 相当一般阅读理解三分之一的篇幅。其用词也相对简单, 且知识点也相对固定。熟悉命题的特点, 加以训练, 在短时间内也可以得到较快的提高。

6.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所有考生都应重视的。虽然书面表达得分很低, 但上升空间却很大。从历年的高考来看书面表达的得分都远远低于总分的平均分,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并不仅仅是考生能力的问题。根据大量的调研和对考生答卷的分析, 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基本写作词汇缺乏, 句子结构不清, 导致写作信心的不足。以2009年为例, 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写留言条, 其中包含这两个要点:外出购物;替房东还书。以下是部分考生的要点表达:

外出购物。

替房东还书。

这些要点需要用的单词和句式都非常简单, 应该说有初二的英语水平就可顺利完成。可有些考生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说明考生连基本的写作词汇和句型都不具备。更甚的是, 有大大几千考生书面表达为零分。其实, 只要写出“My name is Lihua.”就能得到一分, 但仍有那么多考生却连这一分也没有得到, 可见, 他们缺的已不仅是能力, 而是信心。

(2) 缺乏适当的训练。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的母语水平和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差太远, 而他们的英语表达仍然依靠母语思维, 以至于他们用母语想到的表达方式是他们所掌握的英语无法达到的, 这使他们用英语表达的信心大受打击。有不少学生甚至觉得写作不是他们能做得到的, 所以早早就放弃了。其实, 只要加强训练, 通过简化中文的表达方式, 是可以改善目前状况的。

考研英语翻译备考策略 篇3

中英文的特点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二者均有鲜明的特点。要想做好考研英语的翻译部分,考生必须对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有所了解。就考试而言,笔者认为中英语言的以下几个特点需考生予以特别关注并应深入了解,因为这对于翻译部分的作答有很大帮助。

英语形合,汉语意合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其句子内部或外部连接几乎都使用句法、词汇、词义三种手段。用前两种手段连接称为形合,用后一种手段连接称为意合。汉语重语义结构,英语重句法结构。汉语句子的主语不太容易识别,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句子含义的理解;英语句子的主语十分重要,主谓关系必须明确。英语句子建构在形式(或主谓)主轴上,汉语句子建构在意念主轴上。正因为如此,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而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英语句子以形连表示意连,因此句中的关联词语(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逻辑关系均十分明朗。英语形合的这种特点不仅为分析句子结构提供了方便,而且还使句子切分成为可能;而汉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则隐含其中。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the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2001年考研英语第72题)

这个句子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用一般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以及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相形之下,汉语译文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则完全可以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因此,上句可译为:

孩子们将会和装有个性芯片的娃娃玩耍,带有内置个性(芯片)的计算机将被看做是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化)时代就已经到来。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施事的原因、句法的要求、修辞的考虑以及文体的需要等。在诸多的被动形式中,用形式主语开头的句型往往被运用得最为广泛,如以下句型:

It is said/reported/estimated/agreed/believed/imagined that…

针对这种句型进行翻译,考生只需记住一点:如果此类句型中的被动动词是行为动词,翻译时在该行为动词前加个“据”字;如果此类句型中的被动动词表示某种态度或观点,则在该动词前加上“人们”二字。据此原则,上面的各个句型可译为:

据说/据报道/据估计/人们同意/人们相信/人们认为……

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英语中不仅有we/you/he/s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等关系代词,以及what/who等疑问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里,为了使句子结构紧凑、语意明确,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因此一般不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意更加明确、清晰。请看下例:

例2: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2001年考研英语第71题)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英文原句共使用了三个代词:关系代词that、宾格代词them和主格代词they。汉语译文中却只用一个代词“其”,that被译为名词“监测器”,they被译为名词“汽车”。这是因为汉语里没有“关系代词”一说,that从语法的角度讲指代的是先行词monitors,将其译成名词“监测器”就成了地道的汉语表达。而如果把they译成“它们”,则会显得语意不清,因为“它们”有可能指“汽车”,也有可能指“监测器”。由此可见,英语里的很多代词在译为汉语时都要变成名词。

例2中的代词在句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名词,笔者将其称为“句内代词”。但在考研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有些代词在本句内找不到相应的名词,一般需到上一句或该段的首句去找,笔者将其称为“句外代词”,如下面的例子:

例3: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2006年考研英语第47题)

在该例句中,his function中的his就属于“句外物主代词”。根据上文提到的寻找原则,考生可以很快找到his代指的就是intellectual (知识分子)。所以考生在翻译时需注意此类细节,可将his function译为“知识分子的作用或功效。”

顺句符号翻译法

在对中英两种语言的上述特点有所了解之后,考生在做翻译练习时,需要学习分析句子的结构,并适当运用笔者提出的“顺句符号翻译法”对复杂句子进行翻译。

句子结构概述

一般而言,对于英语句子结构的分析,可以在短期内突破。在冲刺阶段,考生应对真题中的修饰语加以详细分析并细加揣摩。修饰语主要指定语、状语和插入语。定语由形容词、名词、非谓语形式短语或从句充当,修饰名词;短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长的则放在被修饰语之后;一个句子中可以同时有多个定语。而状语由副词、介词短语、非谓语短语或从句充当,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整个句子;副词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介词短语、非谓语短语或从句多放在被修饰词后面,也可置于句首或句末;一个句子中可以同时有多个状语。插入语由名词、名词短语或从句充当,对叙述主题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翻译方法分析

在考研英语的翻译部分,题目中的长句均较为复杂,往往是修饰成分加修饰成分。如果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将所有的修饰成分都叠放在被修饰词之前,考生定会觉得头疼不已,甚至想弃之不理。针对这一情况,考生可以采取“顺句符号翻译法”:若所需翻译的修饰成分长而复杂,就利用汉语中的几种标点符号对其进行有效的顺句逻辑连接,进而解决翻译时句子语序前后变动给考生带来的困扰。这几种标点符号可以是:冒号、破折号、括号等。运用“顺句符号翻译法”,考生无需变动句子语序,顺句翻译即可,这样无形中翻译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在翻译过程中,之所以可以用中文标点符号进行串联,是由于英文句子本身所具备的功能所致。英语中的修饰语大多具有限定、说明、解释等作用,而汉语中的冒号、破折号、括号等也具有解释、说明等功能。对于长句中难以翻译的从句,考生可以通过运用以上几种标点符号对其进行转译,将其译为进一步的限定、说明或解释。至于句中较短的成分,考生则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翻译。下面我们以本文例3的句子来具体说明:

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解析:该句主要是用了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来修饰主句中的judge;在这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又有一个比较复杂的“of结构”修饰这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的名词obligation;而在修饰obligation的“of结构”里还有一个比较短的定语从句修饰“the course of reasoning”。很多考生在翻译完主句之后,就感觉无从下手了。其实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以在各个比较复杂的修饰语之间加上一些汉语标点符号来进行逻辑连接,这样考生就只需按着原句的顺序,将主要精力放在句意的理解上。就本题而言,考生可以在judge之后加上一个冒号,然后在第一个of处加上一个破折号把修饰obligation的成分变成对其进行补充说明的部分。而第二个“of结构”中的另一个定语从句,因其较短,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将其放在被修饰语之前的常规方法来翻译。

译文:知识分子的功能与法官相似:其必须接受这样一种义务——用尽可能清楚的方式揭示导致其作出决定的推理过程。

再如下面的例子:

例4:…he believes that this very difficulty may have had the compensating advantage of forcing him to think long and intently about every sentence, and thus enabling him to detect errors in reasoning and in his own observations. (2008年考研英语第46题)

解析:该句中的单词均较为容易,因此考生可以很轻松地理解主句的意思。但与上个例子相同的是,句中有一个很长的“of结构”修饰前面的advantage,而且这个修饰成分还是个比较长的并列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还是按照常规方法把所有的修饰成分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前面,译文会令人费解。对于本句,考生同样可以采取加上一些汉语标点符号的方法,将复杂的修饰成分与其被修饰的名词进行有效的逻辑连接,然后再进行翻译。

译文:他相信:这个困难也会有其补偿性的优点——迫使他对每个句子进行长时间的认真思考,从而使他能够在推理以及他自己的观察过程中发现错误。

总之,考生在了解了中英语言各自的特点之后,再采用顺句符号翻译的方法,考研英语翻译的难题多会迎刃而解。此外,考生在冲刺阶段还应把历年考研英语真题中的特殊考点加以认真总结,如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其实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翻译,掌握必要的词汇量始终是顺利解题的前提,所以广大考生在积极备战考研英语的同时,切记要背诵基本的英语词汇,而不可盲目地深陷题海之中。

2014考研数学备考策略 篇4

准备2014考研的考生已经开始漫长的考研备考复习了,然而在复习考研数学时,却让好多考生考研的决心受挫,如何轻松高效备考考研数学呢?文都考研数学的辅导老师们给出以下四点建议,指导考生备考迷津。

一、阅读教材配合适合自己的辅导书。

第一轮复习时,考生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书进行全面地复习。考生在阅读教材时,可根据自身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学科基础情况的差异,建议翻阅汤家凤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高等数学辅导讲义》,《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考研数学复习大全》(数学一至三)等等进行复习,指导考生系统高效地备考。

二、循序渐进,逐个逐类攻破。

考生复习时,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一个个知识点配合适当例题记忆巩固,逐类总结重点题型的方法技巧,并做这些题型的综合题以加深掌握。

三、适当地练习,平时就养成做题仔细的好习惯。

从历年考研数学的真题来看,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多年调查中发现,很多考生考试由于一时粗心大意,而造成考试失利。因此考生第一轮复习时,平时适当地做些练习题,一定要养成做题仔细的好习惯,不要因为不是考试,就敷衍几步。

四、多赞美鼓励自己和研友,不断提高自信。

初中毕业班后期复习备考工作建议 篇5

一、认真做好市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分析

二模成绩是学校毕业班前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成效的体现,做好总结与分析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后期毕业班管理的实效。

1、做好四个方面的分析工作,摸清现状。

一是,学校领导要针对全县二模成绩进行横向比较,明确本校在全县所占的位置。

二是,学校领导认真分析本校成绩,做好内部比较,明确校内班级和学科之间的差距。

三是,每个学科教师认真分析试卷,对错题进行汇总,找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用语言归纳和概括出来。

四是学校领导深入毕业班教师和学生,分别召开座谈会,摸清现状,找到学校在毕业班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领导共同谋划想方法、找措施。

2、开好五个层面会议,落实管理措施。

一是,毕业班教师成绩分析会。学校领导分析成绩,明确位置,点明差距,查摆问题,强化措施。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分析,学科组长对学科成绩进行分析。

二是,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加油会。全校统一组织或分班级组织,动员学生奋战最后30天。

三是,学生学科复习指导会。学科组在每位教师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然后召开毕业班学生学科复习指导会,提高学生复习和答题效率。

四是,各层次学生指导会。重点针对尖子生、临界生、特长生等召开专门会议,促进每个层次学生的提高。

五是,每个学生单独的指导交流会。将全校毕业班学生进行分工,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人人分包,找每一个学生单独进行交流与指导,进行激励。

二、扎实做好毕业班后期复习备考工作

1、划分阶段,科学安排后期学校备考工作。

距离中考越是时间紧、任务重,就越需要科学和精细的安排。毕业班后期复习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结束专题复习。各学科要坚持将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进行完,不匆忙结束,以避免遗漏复习内容。

(2)综合模拟训练。专题复习结束后,主要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学校要科学安排模拟训练的时间,科学安排好训练密度。学科组要精心拟制模拟训练题,尽量自己命题,要保证试题训练的覆盖面。

(3)自主复习。各学校在中考前要预留学生一定的自主复习时间,给学生自主查漏补缺的机会,一般在5天左右。自主复习前,教师进行总体指导。自主复习期间,所有教师进教室,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

(4)考前指导。一般在考前1—2天,学校对全体学生统一进行考前指导,交待答题注意事项和考试期间安排,召开中考壮行大会。

(5)考试期间管理。学校统一安排,学校领导和毕业班教师人人参与、精细分工、周密安排,做好学生坚强后盾。

2、进一步明确班级和学科复习备考计划,提高后期管理效益。

在总结前一阶段复习工作的基础上,各班主任和各学科组根据各班和各学科实际,针对学校后期管理的重点,要再次制订详细的班级和学科复习备考计划。计划尽量要细化到每一周、每一天和每一节课,从而有效利用好最后的时间。

3、进一步重视学生答题规范教育。

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失分的现象十分普遍,要特别引起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是,开展专题教育。教师认真梳理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对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中的问题,教师要汇总整理、分门别类,制成课件,对学生进行专题展示,让学生清晰的明白怎样答题是不规范的,怎样答题才算是规范的。二是,重视日常做题的规范。没有日常做题的规范,就不会有中考考场的规范。学生练习题的选择,要选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做完后要提示学生看答案;学生做练习,要限时、限方式,要注重书写的完整;教师试题讲评,要注意提供规范的标准答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认真涂卡教育。

在市一模考试中,全县共有114张卡出现填涂错误,二模考试全县共有50张卡出现填涂错误。中考若出现任何一张填涂错误的答题卡,会严重影响学生成绩。学生涂卡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漏填或漏涂,漏填考号、漏涂学科,漏涂考号中某一位等;二是错填或错涂,填写数字与所涂数字不一致,涂写位置不对,一列中错涂两个答案等;三是考号记错,造成重号。各单位一定要加强学生涂卡教育。教育学生中考时,一定严格参考准考证上的考号仔细填涂,一定要比对每一个题号仔细填涂,填涂好后要再检查一遍,在考试结束上交试卷前再检查一遍。另外各单位也要提醒学生注意答题卡的类型,我们日常模拟考试主要用的是A卡,而中考中也有B卡,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两种卡的区别。

5、进一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教师要多赏识学生,不批评和呵斥学生,不给学生增加过大的压力。班主任要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6、重视指导学生进行错题的归纳总结。

教师教育学生做好每一份模拟试卷的保存和整理,要求每一位学生建立错题集,对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每一次进行梳理。错题集是学生自主复习阶段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7、毕业班后期管理要注意与中考接轨。

中考前,学生作息时间要与中考接轨。毕业班学生提前一月左右执行中考作息时间,特别是中午的作息时间,学生形成了习惯,有利于中考的正常发挥。学生考前学习内容也要与中考接轨。我觉得,学生每天坚持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习惯、每天坚持做几何证明题的习惯、每天坚持背诵记忆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习惯、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等都应坚持到考前一天,这样容易使学生在考场上找到答题的感觉。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应与中考接轨。不提倡考前加压,但反对考前减压。有些学校考前放几天假让学生回家放松,实践证明对学生中考不仅没有益处而且有害,各校要引起注意。

8、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陪伴学生每一天。

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策略 篇6

年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策略,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大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然而,六年统考以来,每个科目的考试特点怎样?又该怎样复习呢?考研教育网给2013年的考生做出如下总结。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一共13章(包括社会心理学),除了考了24个简答题以外,以后每年考19(1-19题)个单项选择,4个多项选择(66-69题),2个简答(76、77题)和1个综合(81题),共计100分。

选择题考的知识点比较细,主观题考的一般都是需要背诵、记忆、理解的东西。所以,考研教育网老师建议看书要仔细,对于一些较大的知识点,要尝试复述出来,并进行理解。此外,对书中举得例子,也有心中有数。

2.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实验设计,其次是心理物理法和反应时法,然后是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最后是实验心理学概述部分。整个实验心理学就这五大块儿,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和概述部分,每年都出几道选择题,而实验设计、反应时和心理物理法除了选择题,还会以综合题(83题)或者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共计60分。

因此,要重点抓好实验设计、反应时和心理物理法部分。一定要多思考、多理解这几个部分。这样的话,在看主要实验心理学部分的时候就会容易,而不会太乱。

3.心理统计

心理统计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描述统计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察,推断统计较难理解,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甚至综合题(83题)的形式考察。共计35分左右。

心理统计需要记忆、背诵的东西不多,但一定要熟练掌握推断统计里的Z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参数估计、卡方检验以及一元回归分析的思想原理,此外熟练掌握其基本公式与书上例题的计算过程。

4.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每年考的分值也在35分左右,单项选择题12个左右,多项选择1个,简答题1个。

心理测量的重点部分是经典测验理论,包括信度、效度和测量误差、项目分析等。而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部分只需理解基本概念。

5.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部分每年考6个单项选择(20-25题)、1个多项选择和1道综合题(多数情况下和教育心理学结合,82题),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共占70分。重点部分是0-18岁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而发展心理学重点中的重点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6.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每年考6个单项选择(26-31题)、1个多项选择和1道简答,和发展心理学共占70分。教育心理学重点部分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部分。

高三英语语法专题备考策略 篇7

一、落实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对于语法复习课来说, 尤其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法复习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语法重点再重新归纳总结演示一遍, 基础好的学生会因为学不到新的东西而失去兴趣;基础不好的学生仍然是听不懂;而本来对分散的语法点稍有了解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整合和归纳而混淆, 出现“你不讲我还明白, 你越讲我越糊涂”的现象。所以, 在复习的最初就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评价方式也应该各有不同。只有在一开始就确定分层的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因此, 在复习前, 建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对优等生少讲多练, 使之有时间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对中等生实施“双基”教学, 注重课本中的原句和习题的处理,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考点为主, 使其掌握语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课堂上运用以好带差的方式, 让学生相互之间帮助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平时的练习题分为基础题、综合题和提高题, 分别对应三组学生, 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二、紧扣高考大纲, 把握复习难度

对于高考备考而言, 语法复习掌控在怎样的一个范围之内是需要慎重权衡的。复习中任何的拔高或降低都会误导学生, 或使其沉溺于语法练习, 效率低下, 劳而无功;反之, 若复习中轻视语法这一环节, 一带而过, 将无所收获。比如, 在语法复习课上, 教师费力地讲解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问题, 实际上只要教会学生辨析其与所修饰的词或句子主语间的语态 (主被动关系) 即可, 因为高考大纲对此并未作过多的要求。再如, 复习中教师常强调冠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忽略其最基本的、表泛指或特指的用法;可是在近年高考真题中多是对此用法的考查。因此把握语法复习的难度务必紧扣考纲要求, 高考考查什么, 我们就复习什么、训练什么, 竭力避免反复的无效劳动。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 无论是语法知识的拓宽与延深, 课堂的设计与操控, 还是练习的难度与数量, 终极目标都要落在高考大纲考点上, 用这把尺子去衡量和把握复习的难度, 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掌握基础语法, 侧重高频考点

如上所述, 语法专题复习要从考纲要求的方面来把握。在实际复习中, 教师应逐一对照考纲要求对基础语法进行整合梳理, 精心选择, 构建脉络清晰和简练实用的语法知识体系。高考测试的基础语法包括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冠词、代词、介词、复合句、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反意疑问句、省略句和it的用法等;教师应在语法复习中, 在对基础语法进行简化归类、加以取舍的同时, 不能放过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在这些测试项目中, 动词及非谓语动词形式又是重点中的测试重点。从这几年语法测试题看, 动词的比例占有率相当大。如在2011年试卷中, 单选部分对于动词的考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比例。考查方向包括:1.动词短语。对于动词短语的考查是放在特定的场景之下、作为交际用语,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辨析词义, 进行选择。2.动词时态。众所周知,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诸多区别, 其中时态是最大差别之一。中文中对于时态的表意十分模糊, 没有固定的规范, 而英文则不同, 五花八门的时态各司其职, 时态成为了高考语法的高频考点。3.情态动词。自初中起, 我们便开始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情态动词, 作为传情表意的好方法, 高考同样不会放过情态动词的考查。与中考等低年级考试不同的是, 高考中的情态动词考法通常会与时态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弄清楚各个情态动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再次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用法, 如“情态动词+have done sth.”表示推测意义等;最后, 则同样是要结合上下文加以准确判断。

四、研读高考真题, 注重语境突破

语法复习备考时, 应多多研究高考真题, 注重从语境作为解题突破口, 结合高考的命题思路, 指导学生有效地复习。近几年的高考单项填空题不再考查“纯语法”或“纯词汇”, 而是在特定语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单项填空题涉及面广, 试题设计灵活多变, 因此, 要求考生对每一道题都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认真审题和解题, 细致观察, 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技巧进行答题。例如, 考查动词时态, 不给出明确时间状语, 重点放在对每一时态最基本含义的理解方面。因为近年高考有关时态的考题多以语境化形式出现, 很少有语法书中强调的明显的时间状语。如果概念不清, 不懂语境和语用, 是无法解答高考题的。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题:…I hear you___in a pub.What’s it like?……Well, it’s very hard work and I’m always tired, but I don’t mind. (A.are working B.will work C.were working D.will be working) 此题没有标志性的时间, 我们就要根据语义来合理地推测语境中的时态。对话中, 第二句说“这是一份困难的工作, 而且我经常很累, 但是我不介意”, 整个语境都用的一般现在时, 说明这是描述目前的情况, 所以选择A选项, 用现在进行时描述现阶段长期重复的一个动作。这一特性通过语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测试形式在高考单项填空题中非常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要指导考生学会认真分析上下文语境, 以语境为切入点, 对测试题进行思考、分析、甄别和抉择。

五、精选精讲精练, 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语法专题, 只能在“精”字上做文章。教者除了按考纲考点编排知识体系、抓能力训练以外, 一定要对各种资源细心甄别, 大胆取舍。特别是对良莠不齐的资料应精选精练, 切不可使学生陷入题海, 因低效重复而疲于奔命。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讲, 讲关键内容。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授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用法时, 所列举的5道例题中有3道反映的却是though, unless等连词引导的状语从句的省略这一语法。尽管有主被动关系, 但本质属于谓语动词的省略现象, 和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用法是不同性质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谓语和非谓语这一根本问题上概念不清, 产生混淆。其实如果精心甄别取舍, 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复习效率呢?正如前所述, 最有效的依据就是考纲考点。学生应该练什么、怎么练, 只要对照考纲就会一清二楚。

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8

1. 在词汇上,注重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语境里接受、掌握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在句法上,注重常用句型及常用句型所适用的具体场合、语境和话题,考查学生日常交际和实际生活的英语运用能力。

3. 语篇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语篇聚合能力,指导学生改变以往重语法、轻意义、重语句、轻语篇的学习策略和习惯。同时考查学生语篇语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有效把握能力。

4. 新增学生说的能力的考查,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进入高三以后,首轮复习侧重帮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高中所学英语基础知识,重点是词汇,语法,模块的复习,夯实学生基础,抓住中等生,促进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二轮复习侧重于学生专项解题能力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三轮复习侧重于查漏补缺,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

第一轮英语复习重在打好学生的基础,同时注意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考试中,学生普遍反映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才能遇到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在词汇方面,按照大纲要求,高三学生参加高考时,要求掌握35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缀。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强弱。

英语词汇分三类:(一)基础词汇,就是写(writing)的词汇,约占总词汇的三分之一。每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在书面表达中有可能用到的词汇,学生必须会写并正确使用。没有拼写错误,作文才会高分。(二)中等词汇,就是一看就懂意思和用法的词汇。这部分词汇的熟练掌握是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得高分的保证。历届高考题中完型填空选项中的词汇是很好的材料,老师整理后让学生掌握。注意一词多义中的较不常见的用法,如head(v.率领,朝某方向走)和value(V.尊重)的动词用法。(三)“高分”词汇,就是不常见、较难的词汇,包含前缀后缀的词汇扩展。分层施教,共同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构词法,有效扩大词汇量,提高猜词义能力。

笔者认为,近年高考的变化注重了对学生语法知识的考察。动词的谓语和非谓语形式,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等是高中学生必需掌握的语法。在语法填空题中,与之相关内容的题目就占到了近一半。五种基本句型是写的基础,所以英语句子都是基本句型的展开。复习过程中从短句入手,到长句的理解和掌握。英语特级教师,北京四中英语教研组组长李俊和老师在备考经验介绍会上说, 高三学生读懂和分析50个英语长句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选读高考真题长句,或让学生把阅读中的长句摘录下来加以分析理解都是可行实用的方法。例如:These are times when nothing is important but the bottom line, when you can do things any old way as long as it “pays”, when, in short, people look on work as a path to ever-increasing consumption(消费) rather than a way to realize their own abilities.( NMET2006广东卷.B篇)

新增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把英语说出来(get your English spoken)是听说人机对话考试成败的关键。对所有考生来说,高考英语听力测验需要的不再是“听见了”就行,而还要“听得懂”且“说得出”。Part A (reading aloud)要求考生进行模仿,朗读时要与原声及画面一致,不能使用任意的语速朗读,超前或滞后都会影响成绩。科学使用《高考备考指南》《百朗英语听说风暴》等英语听说材料很重要。每节课安排学生说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开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听说材料中Part A模仿朗读单独进行,用时不长,训练到位。学生一问一答,进入Part B(role play)的角色。每个学生堂上一分钟英语演说,针对Part C(Retelling)训练学生连续说的能力。训练学生说出来是人机对话考试的关键。

三、优化备考资料,提高训练效率

训练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正版图书、品牌复习资料是备考材料的首选。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高考备考指南》、黄自成的《朗声高考英语复习》从纵向(按课本顺序)和横向(分24个话题)对高中英语进行了很全面的复习。刘景军的《百朗英语听说风暴》是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备考很好的资料。中山大学出版的《高考连线》、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等都是很好的被选复习资料。笔者认为,近五年各地高考真题也是很好的高考备考材料,应当归类分类(如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选辑使用。因为那些试题的质量很高。在备考复习中,应侧重于高考解题技巧的点拨和解题思路的提高,让学生熟悉题型,进行强化分类练习。在读的方面,要注意选材。所选材料要有前瞻性、时代性,应选择不同体裁,如记叙文、描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不同题材如科普知识、人物传记、历史文化、新闻报道等时效性较强而且学生感兴趣、难易度与高考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限时阅读。因为学生在限时阅读时,精力集中,思维积极,理解效果好,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限时阅读后,老师要及时讲评,并告诉学生要尽量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帮助学生分析长句、难句,并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进行判断、推理、归纳、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在写的方面,在学生写对句子(五种基本句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挥。书法和长度是训练的重点,同时让学生熟悉高考中常见的几种体裁,如记叙文,夹叙夹议和议论文等文体,进行经常性的课堂限时训练。这样当堂做,当堂改,学生印象深,效果好。可充分调动学生通过比对参考范文,同伴互改(找三个好句,找一个错误),共享同学美文。在互改中进步。学生只有不怕写,乐意写,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高考限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答题。最后二、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教师可结合外地信息和资料,精心编写难度与高考试卷基本相同的试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提高解题技巧和熟练程度,合理地把握分配在各题上的时间,从而提高解题速度,进一步查漏补缺。

责任编辑 邱 丽

上一篇:写意画下一篇:第一次当老师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