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招生工作方案(通用8篇)
高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给大家整理的2017高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考~
篇一:2017高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规范中职学校招生和办学行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成立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成春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彭招建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在职成股,负责职业学校招生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全年招收新生1020人,力争普职分流比达到1:1。
四、招生对象
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学生,普通高中普职分流的学生,社会青年。
五、主要措施
1、各生源学校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中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分配到各班,层层落实招生责任,并将方案交教育局职成股(四大院170房)。
2、凡升入本县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升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平等对待,算作本校当年高中阶段升学率。
3、各职校要切实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加强与义务教育的有机衔接,积极探索职校与生源学校联合办学,在相对集中的生源学校开设中职班试点工作,提高办学规模。
4、将各生源学校中职招生工作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终目标管理考评,权值占年终目标管理考评总分的5%。
5、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扶持,民办职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宣传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职校一视同仁。
6、对完成招生任务绝对数和比例数居前2名的生源学校在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同时,对职校招生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由县教育局进行表彰奖励。
7、实行职校校长目标管理责任制,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职校和职校校长年终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内容。各职校要对招生工作高度重视,落实校领导包片、教师包校的包干负责制。各职校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职校在校学生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8、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对各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宣传、组织、实施及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通报。
9、规范招生秩序,严肃招生纪律。除市、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招生宣传工作外,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到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凡未经县教育局批准擅自到各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活动的,学校有权予以抵制,拒绝接洽。严禁任何学校及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向外输送生源,一经查实将从严处理,县教育局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为。学校应通过张榜公布的形式将举报电话告知全校所有师生员工。
篇二:2017高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方案(试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目标 通过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安徽省情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和市级统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试点内容
(一)分类招生。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象为应历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历届中职(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包括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参加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考生意愿和学校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招生形式,招收各类生源。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属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可分别侧重招收学有所长或有技能特长的考生、中职学生、在职职工和退役士兵等。
(二)多元评价。省教育厅指导各试点院校根据不同招生对象,研究制定招生政策和考试(测试)办法。对中职学生可参考《20XX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实行知识加技能的考试(测试)办法;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实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基础的考试(测试)办法;对其他各类报考人员,可结合其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点,合理确定考试(测试)方法。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各类考生须进行高考(含对口招生考试)报名。考生凭考生号选择一所试点高校参加招生考试(测试),具体时间另行公布。试点高校于20XX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录取。
(三)联合培养。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试点院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订单式培养班。推进中高职衔接,对中职学校完成二年级学业的学生实行预报名,预报名后的中职三年级学生由中高职联合培养。中职三年级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测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加强市级统筹,市属高等职业院校牵头、中职学校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三、试点范围
(一)试点院校
今年我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行申报制。国家、省示范高职院校必须参加试点工作申报,全省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均可自愿申请参加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院校由省教育厅严格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审核确定。
(二)招生计划
20XX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生总计划数控制在当年全省高职招生计划总数的20%左右。面向中职招生计划单列并确保完成,未完成的单列计划不得转入普通高考招生。
试点院校可根据报考人数等适当调剂分专业计划。院校对报考学生较多且计划已经完成的专业,经考生同意,可调剂到相近专业。鼓励高校间建立学生报考信息互通和调剂机制。
(三)招生专业
申报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招生专业尽可能覆盖中等职业教育18个专业大类。(四)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已参加试点的42所高等职业院校可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招生章程、招生专业和计划。试点院校要科学制定招生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实际和侧重招生对象,经主管厅局或举办者同意,向省教育厅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招生章程、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市属高等职业院校须有所在市政府意见,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须有主管厅局或举办者意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须有订单培养协议。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1份(包含以上所有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XX年2月10日。报送地点:省教育厅高教处(合肥市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教科大楼906室)。联系电话:0551-62831868。
四、试点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对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认识、统筹安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精心制定方案。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办学定位,选择本校有特色的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计划数,科学制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章程。省教育厅经过遴选确定后,向社会公布试点院校及其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三是积极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改革。要大力开展对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其了解试点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试点营造良好的环境。
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1 油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我们学校地处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是我国最具规模的石油装备制造骨干企业, 其抽油设备产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中石油集团高度重视大庆油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决定将其打造成为中石油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到2010年将实现产值100亿。大庆油田装备制造系统目前有75家企业, 从业职工近2.3万人,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自然减员和技术更新等原因, 高技能人才非常缺乏, 每年需要培养培训1500~2000名掌握现代石油装备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中石油集团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石油装备制造业是中石油集团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产品不仅在国内石油装备市场占有主导地位, 并远销到欧、美等地区。为了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中石油集团所属的装备制造企业正积极通过重组整合等资本运作手段, 构建以石油钻采、石油钢管和石油动力设备制造为支柱的三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板块。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装备制造技术等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中石油集团提出了“十一五”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5万, 培训培养操作型高技能人才70万的培养计划。
1.3 大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大庆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 石油装备制造业目前是大庆地区的第五大支柱产业, 规模以上企业142家, 资产总额53亿元, 主营业务超亿元的企业有18家, 建设有东西两个装备制造园区, 入驻企业361家。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油田机械、石化设备、机械加工设备、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使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大庆地区仅次于石油、石化的第三大产业。
1.4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以一重集团、齐重数控装备公司和齐齐哈尔二机床 (集团) 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 建设我国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振兴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发展石油石化设备、矿山机械、机械模具、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产业群的发展必将带动哈大齐周边区域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了解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特点, 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或与产业联系密切的专业方向, 专门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二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要从经济社会和人才需求出发, 由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与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设置课程种类、课程需求以及课时量。注重课程的适应性与地方性, 综合化与具体化的衔接和融合, 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 根据首次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3项典型工作任务, 并将其归纳为9个行动领域, 形成11个学习领域。3项典型工作任务包括:通用机械加工技术板块、数控加工技术板块、机床电气维护板块。9个行动领域包括:识图与石油装备典型零部件的测绘、石油装备典型零部件的手工加工与装配、编制普通和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规程、普通机床加工操作、数控机床加工操作、生产组织管理与技术服务、零件技术测量与产品质量检验、判断并处理普通和数控机床的一般故障、机床设备检测与维护。11个专业学习领域包括:识图测绘与工具运用、机械加工基础、手工制作与设备操作、石油装备加工技术、CAD/CAM技术、数控编程及操作、数控仿真与实操、机床电气组件分析、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分析与测试、机床电气控制的编程与实现、数控机床检测与维护。每个专业学习领域根据工作过程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 以《石油装备加工技术》为例, 设置了泵柱塞加工、抽油机曲柄销轴加工、油管接箍加工、减速器主动轴压盖加工、减速器壳体加工、减速器总成装配六个学习情境。
根据学生认知的形成规律, 以及石油装备制造等行业需具备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这三种职业专项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围绕“专业核心技术一体化”, 以三种职业专项能力培养为主线, 构建校企合作, 完成基于典型项目、生产典型设备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3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为导向, 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 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重点工作的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 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将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贯穿教学方案始终。按照“332”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与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紧密结合,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校企共享人力、设备和科研技术成果3种资源, 实行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教学与生产环节、学习与工作过程3个一体化运作, 通过打造岗位群职业基础和形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2个人才培养阶段, 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的设置,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只是教学平台中的一个方面, 积极探索以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关键词:高职日语 教学 现状 创新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91-01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日资企业纷纷涌入国内。中日在经济上的深化交流,使得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也促使了日语教学不断发展,但是如今的日语教学模式,显得相对落后,使得优质日语人才显得相对匮乏。所以,对高职日语教学创新方案的探究十分必要。
为了实现人才的培养,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高职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的。在高职日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院教学的特色,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日语人才。
1 当前高职日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析
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日语。但是,当前的日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其基础之上加以改进,以更好的适合对日语人才的培养。
1.1 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有别于普通的大学教育。普通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注重对普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尽管一些高职发展很快,在日语教学方面没有特色,在日语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一味地模仿大学的日语教学,没能很好的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多年来,高职英语的教学始终以学院的教学为中心,没能结合市场的需求,开设的课程缺乏灵活性,教育目标太盲目,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1.2 高职日语教学起步晚,教学模式单一,设备落后
我国的高职日语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时候都是模仿日本高职教育和国内日语本科教学,有关的理论研究也不够成熟,导致了如今的教学模式显得单一并且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了。目前的高职日语教学中,主要是老师讲授词汇、语法等,并辅以测试来考核,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
高职日语教学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各方面投入不大,老师使用的往往都是一些落后传统的教学设备。这些传统的设备,往往使得老师成为教学中的中心,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对于日语的学习和运用。
1.3 教师缺乏行业背景
目前,从事高职日语教学的老师,大多都是长期从事学校日语教学研究的。他们对于日语的教学有着足够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很多缺乏都缺乏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不能把教育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教学方式没有特色,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得学生的能力无法真正得以施展。
2 高职日语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如今社会上日语人才的匮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教育模式的落后导致的,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高职日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则显得十分重要了。
2.1 改革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主体
如今传统的日语教学,一直都是老师不断地向同学灌输各种理论知识,老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应该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上,给学生更多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避免“满堂灌”的方式,要开发多种教学手段,采用“互动式”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日语中的词汇、语法等,同时辅以必要的讲解。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对于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课外知识的拓展,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谈到“餐桌文化”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中日文化,模拟不同的场合,更加形象的表达对于这一文化的讲解。
2.2 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日语教材是日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老师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日本原版的教材,对于不同的阶段要选择相应的教材。比如,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含有图文的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一些有趣的事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一阶段,可以选择日本比较基础的教材,学习了解一些基础的语言知识,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对于后一阶段的学习者,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教学为辅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利用。老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灵活变通,围绕教学目的适当地进行一些调整。针对学生的情况,可以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学好一门语言,首先就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老师可以加大学生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生活风俗、饮食习惯的了解,营造一种日语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以后日语的学习。同时,学生在学习异域文化的过程中,将会有效提高其学习日语的积极性,陶冶情操,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素养的形成,将会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
2.3 实行校企共建的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和有关企业合作,形成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动态模式。在校内教学阶段,企业通过投资提高学生的教学环境。同时引进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企业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对企业进行参观,熟悉工作的流程,适应工作的需要,让学生更早的接触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相应的企业工作,满足企业的需求,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 结语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较高的言语技能,还要求日语工作者懂得国际文化,同时有着较高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需要,因需施教。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了。学校要对日语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摒弃原来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通过改革创新,加大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將“教”与“产”相结合,做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参考文献
[1]姜辉.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孟祥越.浅谈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J].活力,2009(9):73-74.
[3]赵树立.现代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战略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2010,7.
一、基本条件
(一)同时具备以下基本申报条件,进入积分行列。中学高级教师:
1、学历、资历条件:具有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并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5年以上。
2、计算机条件: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3、论文、论著条件: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出版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育教学著作1部(主笔或第1作者),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2)在市以上正式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为第一作者)或提交县级以上教学公开课、教学评优、教学观摩课教案1篇以上(附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书面证明),并提交本人教学案例1篇。中学一级教师:
1、学历、资历条件:具有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且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资格4年以上。
2、计算机条件: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3、论文、论著条件: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资格后,独立撰写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并在市级以上刊物上正式发表。小学高级教师:
1、学历、资历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2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4年以上;中等师范毕业,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6年以上。
2、计算机条件: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3、论文、论著条件: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后,独立撰写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并在市级以上刊物上正式发表。
另
4、根据学校教师量化方案旷工半天不许评优评模,没资格参与评聘。
5、根据“一岗双责”职责要求规定凡出现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不具备申报资格。
6、完成七年级新生一名指标才具备申报资格。
三、积分办法:
从教龄、任职年限、教学量化、奖励加分,具体如下:
1、教龄积分10分
从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2010年7月20日(减去间断时间),教龄每周年0.5分,最高分10分。(以文教局档案记录为准。)
2、任职年限8分,从具备中学二级或一级教师资格以来至2010年7月20日,每年0.6分,最高8分
3、教学量化
09-10上学期量化积分的40%,下学期积分的60%作为最后教学量化积分。本学期的量化积分为考勤、教学常规及教学成绩三项。教学常规又包括工作量和常规检查。①考勤10分,以本学期记录为准。
②教学常规20分,其中工作量占15分,常规检查占5分。
工作量=备课数+上课时数+加自习数+加晚自习(中层领导本学期按满工作量计算)③中午值班及晚上值班单独加分。(中午0.1分,晚上0.3分)④教学成绩 文化考试科目:
计算公式为个人平均分/全县最高平均分*70 考察科目:个人平均分/全县最高平均分*70*80% 教学成绩计算说明:
1、任多科或不同年级者取最高得分;
2、本学年无教学成绩的教师,此
项得分以所有本系列参评教师的平均分计算。
⑤九年级升学加分加入本学期量化积分然后按50%折
根据学年初给各班规定的升学人数与实际升学人数之间的差额,基础数完成给每位任课教师加3分。多考1名主课加1分,副课加0.8分 ⑥班主任加分
根据班级量化管理和班级上交资料情况给班主任加6、5、4。折合60%
⑦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干事,中层领导加基础分1.5分,另外加教师评议(最高1.5分)功能室负责人加1.5分,理化生等实验教师加1分。
4、奖励加分项:
(1)巩固率加分(不包括小学)
班级学生的流失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关系,为提高巩固率与教师捆绑,在评职称中根据班级巩固率(学年之末班级实有人数/学年之初班级实有人数)高低分别对待。七年级巩固率达100%、八年级达96%、九年级达97%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3分;巩固率达年级巩固率到(县规定巩固率+年级巩固率)/2之间的加1分;巩固率在(县规定巩固率+年级巩固率
2、受奖情况7分(最高7分,本项不含论文、论著获奖证书,时间为任现职资格以来至2010年7月20日)
第一类:政府奖励,每个证书县级2分,市级3分,省级4分。(证书上盖有县委或县政府、市委或市政府、省委或省政府公章)。
第二类:教育系统奖励,每个证书县级1分,市级1.5分,省级2分
各项奖励以证书为准,同一内容,获得不同层次奖励的,按最高分计算,不累计,以上奖励必须是教师本人奖励。其他的活动奖励如教师辅导、指导、组织学生活动的奖励证书按相应的等级减半计算。
3、论文论著(最高分3分)时间为具备任现职资格以来至2010年7月20日)第一类:论文获奖证书,每个证书县级0.5分、市级1分、省级1.5分、国家级2分 第二类:论文发表每篇市级1.5分、省级2分、国家级2.5分。
内容是教育教学范围的,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著(有统一的刊号、书号),单篇计算,合著的按人数平均分计算,同一论文在不同级别刊物发表的,按最高层次计算,不累计,同一论文,既已发表又有证书的,按最高对待,不累计。
4、学历加分
本科0.3分,正进修0.2分
四、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职称计算机年底前即将过期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本方案未涉及内容,由学校职称评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如果积分出现并列情况,由学校职称评审领导小组结合本人平时工作情况研究决定。
陈淑芬,郑春禄,耿玉香,季林吉(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程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阐述。提出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是客观评价的保障;理念决定思路、整体核心是项目、单元实质是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和具体的方法和标准。
关键词:课程评价;对口评价;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方法;标准、“做中教”为主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从试点到推广,各院校都在对教师的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或评比。科学客观的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是客观评价的保障;理念决定思路、整体核心是项目、单元实质是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
一、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引进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及我国的“1221”模式等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试点。绝大多数试点的过程是从课程改造开始。课程改革中都有立项和验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层层评比选优。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 组织仓促,只评方案质量,不测学生效果
学校为了申报示范校或试点专业等内涵建设活动急于推出课改典型,决定组织课改试点或教学设计比赛,多数是学期初发文,本学期验收或评比。验收或评比的措施包括听课(1-2次)、提交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和部分单元设计(教案)、说课(专家评议)等环节,对课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缺少测试分析。也就是说评价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2. 急于求成,评价侧重模式,项目任务欠缺考究
推行“做中学”为核心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以来,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从学习领会到具体应用需要“模仿”—“改造”—“优化”—“完善”的过程,一门课程教学至少一个学期,从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进行两轮教学。在课程评价中多数是在形式上模仿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课程模式的初级阶段。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缺少职业岗位实践专家们的考究。也有模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再进行课程改造的例子。
3. 偏重形式,标准可操作性差,专家专业不对口
验收或评比需要标准,多数学校采用对应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模式的评价标准或精品课程标准的简化,形式上似乎严密,但由于评委本身对专业岗位的不对应(如项目和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应任务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差。强行操作势必误判。
二、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设计成果
1. 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
现行的课程评价评委组成多为教学、教研等岗位负责人,由多个跨行业(专业)人员组成,同时对一门课程按同一个标准评价,难免对课程组成的项目和任务开发结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学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评判。我们认为,课程评价程序应当由典型岗位的实践专家(不少于3个同类企业的7个专家)和同门课程其他教师(不少于3所学校的5名教师)一起考究项目和任务的合理性(书面分析打分),由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说课汇报打分),由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听课打分),按30%、40%、30%权重得到方案质量评价。
2. 方案评价与实施效果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理论上合理的方案只有通过教学实施效果来证实。所以我们对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学设计经过效果实测进行进一步评价。一般进行2-3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随堂测验和抽检)和课程完成时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书面知识测验、30%学生技能抽测,综合能力考核三项,按课程设计目标命题)权重按40%、60%计算效果分数。课程设计的综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计算。
3. 科学组织,分级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教学设计需要时间,尤其是整体设计需要企业专家的协作。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试点和比赛都需要给老师们足够的时间,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开始验收评价。选送的程序应该从课程组—教研室—系—学校层层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三、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设计成果重点
1. 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的标准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两方面评定。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关系、项目和任务的开发过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评判。教学方法与方式从“做”与“学”和“教”的关系处理,传统教法和行动导向教法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来评判教学过程科学性。二者权重各50%。
2. 实践专家和同门课教师评项目和任务的标准从项目的典型性、任务的合理性来评价项目和任务开发质量。二者权重各50%。
3. 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的标准是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即“做”、“学”、“教”的活动安排合理性,实训室、车间、多媒体、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二者权重各50%。
4. 实施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实施效果只对知识、技能考核即可,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核。课程设计的评比或验收是课改中经常性工作,随着理念的改变,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在变。基于“做中学”、“做中教”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整体设计的核心是项目、单元设计好坏在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技能教育规律。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为客观评价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模式[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2] 戴士弘,职教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6+2"基本原则[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作者简介
陈淑芬,女,1969-,河北献县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郑春禄,男,1963-,河北沧州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耿玉香,女,1966-,河北孟村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能力 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潜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扩展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认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是探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着力点。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的属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属性。
2.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技术教育不属于学科教育,而属于一种技术技能教育,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专业设置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主流技术。办学形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是灵活的,通过专业和课程的合理设置,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教学内容的安排。职业技术教育按照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易变性,教学内容坚持三条主线:即理论与知识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技术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技术专业课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课程不仅要综合化,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教育求得衔接。
5.教学方法的使用。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课程目标要突破传统模式,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现能力目标模式: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生→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实现目标→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实际操作→学生具有自我生存、发展和超越的能力。
6.教学达到的目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处理好学科与职业、知与做、动脑与动手之间的关系,以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能力、加强基本技能与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并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
7.学生的素质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技术基础课、技术专业课和技术实践课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授理论、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使高职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和综合型的素质。
二、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探讨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载体上的,丰富的知识有助于能力的发展,较强的能力有助于获得较多知识。如何培养高职生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青年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马洛斯“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起积极性。对任何一门课程,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知识对自己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他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该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恰当地讲解、提问、综合对比,使学生带着若干问题主动去学习思索,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个体学习计划。
2.注重精讲多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随着边缘学科的大量涌现,使知识具有了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很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补充自己知识结构,就会被淘汰。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应当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注重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对低年级学生要精讲重点内容,多提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随着学生读书能力的增强,讲课进度逐渐加快,留给学生的内容更多,这样不仅减少了课时,而且也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
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任何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人们要多动脑筋,勤于思索,善于分析。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可选择:变序——训练思维的多向性;抓点——训练思维的聚焦性;求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求同——训练思维的迁移性;设疑——训练思维的创见性。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编成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又能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其错误所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4.加强实习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合格高职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技能训练课的实践性,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理解到位,训练过程中,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模型,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单靠演示,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应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其次,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第三,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积极开展实践锻炼活动。第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五,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性的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
5.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人的创造性必须通过科学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改革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倡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咨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思想火花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创造思想中,要特别注意求异和反向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与思考能力,可按以下环节进行:首先,安排学生在对应的专业,实际锻炼。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其次,进行首轮理论教学环节。按岗位能力要求安排相关理论教学,并且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应占主要部分。第三,进行第二轮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上动手操作,深刻地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四,进行第二轮理论教学环节。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6.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对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要学会善于与人协作,注意发挥群体效益。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既要学理论更要参加实践,在学校里这种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参与民主
管理、学生联合会、勤工俭学、公益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智力竞赛等活动来实施。参与民主管理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学校各种学生组织机构的决策、评议等,使学生早期介入社会生活,参与管理活动,提高责任感和管理意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涉及影响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技术基础课、技术专业课、毕业实习三个阶段,提出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一个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邓泽民.CBE理论与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2]袁贵仁.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以掌握技能为目标的必修课程
1.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课程分三个学期, 分别完成英语交际能力、行业英语会话能力、通用英语应用能力的学习。
2.高等数学
公共大学数学:主要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专业数学:按专业的不同
3.体育与健康
牢牢把握“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注重先进体育理念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 强调体育对人的身心与行为健康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使之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以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比较全面的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认识社会的能力, 肯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对学生的成才、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 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 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大学生心理健康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阶段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分析评价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状况, 掌握心理调适和保健方法, 保持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完善个性心理, 优化人格品质, 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基本心理素质和职前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7.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否顺利就业、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就业协议及就业中相关法律制度问题:求职准备;面试;创业准备;创业实务等内容。遵循以学生为本、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 紧紧结合高职学生群体特点, 通过引入大量实用、经典、新颖的案例和资料, 加入模拟训练,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顺利就业, 减轻家庭和社会就业压力, 开启就业成功之门。
8.入学教育
本课程是在新生入学后,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纪律安全等方面的变化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变化了的环境并能迅速适应, 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关系到学生在大学里能否顺利成长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学习成功的基础。
二、以人文素质为目标的必选课程
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如何构建?经过探索与实践, 我们拟定了以“职业人文基础”为主干的必选课程, 以系列选修课程为辅助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人文基础”必选课程以“职业人文修养”“职业通用能力”两方面的内容形成多个模块, 多个模块组合为一门课程, 每学期必选其中一门课程学习。
职业人文修养类:旨在通过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涉猎, 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的文化基础知识,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先做人, 后做事;通过学习,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 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 为学好其他课程, 为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1.人文的熏陶:主要包含文学欣赏、国学导读、中国历史概述、历史与名人、哲学与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文化、数学文化。
2.艺术修养:音乐欣赏、绘画欣赏、雕塑欣赏、建筑欣赏、书法欣赏、舞蹈欣赏、戏剧艺术欣赏、影视艺术欣赏。
3.人生与生活:时尚与生活、中国食文化、中国酒文化、中国茶文化、职场休闲文化。
职业通用能力类:旨在通过相对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通用能力, 从而为培养面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口语表达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训练、朗读技巧、普通话综合训练。
2.交际沟通能力:校园沟通能力训练、品格育成与人生历练、高职学生礼仪修养教程、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成功教育。
3.实用写作能力:高职应用文写作、应用写作项目实训教程 。
4.创新能力:实用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走进创意世界、创新改变生活。
5.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职业观与职业道德、中国职业美德、职业素养与职业维权、高职生社会素质培养、职场团队管理与管理实务。
三、拓展学习的任选课程
在现代社会中, 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 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人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 如果只掌握一门相对固定岗位的专业技能, 必然会使专业过窄, 职业知识和能力受限, 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学好基础课, 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 所以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这方面, 有必要开发进一步提升学生单一方面素质的专项训练课程, 作为必修模块课程的延续与深化。比如, 将应用文写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为:科技实用写作、论文写作、经贸文书写作、大学英语写作等;口才类课程可细化为:求职口才、服务口才、管理口才、营销口才、谈判口才等。以满足学生终身学习与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东风, 葛力力.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J].职教论坛 (教研版) , 2006, (5) .
[2]汪亚明.“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15) .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了综合职业能力的组成以及考核方法。
关键词:高职;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42-01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2009年人社厅86号《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我国《教育大辞典》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解释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它们同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这种教育可以是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是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完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为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工作过程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1.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学校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图1 综合职业能力分析
综合职业能力分为:基本生存能力、基本发展能力和行为能力。
(1)社会能力(基本生存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开放社会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方法能力(基本发展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不可少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接受与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3)专业能力(基本生存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能运用能力、专业交流沟通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劳动者的核心本领。
(4)综合职业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的综合。也是企业需要的关键能力“一个知识、技能与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
2.不同专业的职业能力是不同的,下面以电子设备操作岗位为例进行分析。
表1 电子设备操作岗位专业能力分析表
电子设备操作岗位专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任务专 项 任 务
123
A聪明鼠的制作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操作规范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产品制作中常用工具的使用
B葵花向太阳的制作光电二极管、电容器、半导体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小制作产品的安装调试
3. 职业素质考核可以通过通用能力来体现出来。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考核方案如下表:
分类通用能力
与职业素质考核标准考核方式
CC1语言文字能力1.发音准确,口头表达条理清晰;
2.书面表达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含义清楚;
3.书面文体符合规范。研讨活动、项目报告
D2自主学习能力1.能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2.能够有效执行计划,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3.能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研讨活动、成果汇报、项目报告
EE1沟通交流能力1.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能夠正确理解他人的问题;
3.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项目制作、研讨活动、成果汇报、项目报告
FF1安全意识1.能够在工作场所按照安全规范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具有安全操作意识,按照安全规范使用各种工具及设备;
3.具备对触电、起火、雷击等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项目制作
GG1批判性思维1.勇于质疑和表达观点;
2.在质疑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出建设性意见。研讨活动
通过研讨活动、项目报告可以考核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研讨活动、成果汇报、项目报告过程中可以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制作、研讨活动、成果汇报、项目报告可以考核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项目制作可以考核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职招生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高职招生宣传工作方案07-15
高职学校教学方案设计07-04
高职管理工作总结07-01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改进的思考07-07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培训工作诌议05-30
高职院校兼职班主任工作总结09-09
高职校共青团工作总结和探索06-13
1,什么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06-05
高职学期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