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精选8篇)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篇1

调研时间: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调研地点:深圳玫瑰海岸

一、目的地调研内容

1、旅游吸引物:玫瑰海岸具有哪些婚庆旅游的天然资源?

2、旅游可进入性:玫瑰海岸作为婚庆旅游场地的交通条件、环境的可承载量、当地的社会秩序等如何?

3、旅游服务:玫瑰海岸的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价格、服务技术等如何?(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

4、旅游设施:玫瑰海岸具备哪些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发展现状如何?作为婚庆旅游场地,玫瑰海岸的景区设计、标识与服务设施是否紧密结合婚庆旅游?

二、客源市场调研内容1、2、婚庆旅游市场人数分布与旅游时间特点; 婚庆旅游游客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风俗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等;

3、婚庆旅游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三、旅游目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2、3、4、旅游设施方面 旅游服务方面 旅游规划方面 市场营销方面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篇2

1. 营山旅游经济的发展优势分析

营山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历史文化根基深厚。有“蜀北名山”、“小峨眉”、“仙迹”之称的太蓬山, 风景如画的望龙湖森林公园、北坝公园、翠屏山文化公园、骆市陵园、梓橦公园、幸福水库“营山十景”和名扬全国的千里渠以及造型精美的回龙塔、舍利塔、灵鹫寨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深不可测的孔雀洞极具探险和开发价值;形态逼真的熊猫系列工艺美术品令游客爱不释手。荣获昆明世博会金奖的营山根雕, 国优水果冰糖柚、获曼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的金葫酒更是享誉全国。

1.1 自然风光秀美, 神奇的佛教文化

隋唐之际, 太蓬胜景即闻名于世, 始称“蜀北名山”。太蓬山居营山十景之首, 素有“太蓬仙迹”之称, 太蓬山古迹幽洞遍布, 传说神奇雅趣, 自隋唐以来, 便与峨嵋齐名。太蓬山“何处飞来海上山, 两蓬高峙白云间”, 曾为川北佛教圣地, 海拔731米, 方圆40余里。太蓬山, 群山环绕, 有十二峰, 崖高数十丈, 溪壑奇秀, 两蓬对峙, 松木秀茂, 浓荫蔽日, 幽兰黄花, 香满山谷。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昭宗年间, 即建有“太蓬寺”三重大殿, 气势宏大, 香火鼎盛。誉为“太蓬仙迹”, 列营山县十景之首。

1.2 旅游商品资源丰富

营山县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 有造型别致的根雕, 畅销国外的皮毛动物工艺品, 果大味甜的良种柚橙, 享誉国内外的名酒, 其中不少商品曾荣获国内、国际金奖。它们为旅游商品市场的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营山有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首先, 营山县的旅游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从大的方面来看, 营山是南充文化风景区和太蓬佛教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地处九环线与南充文化旅游线的交叉点上。从局部来看, 营山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连接着西部达县和女皇故里———广元以及西部洗浴中心———安县罗浮山。营山与这些景区的互动互补效应, 使营山的旅游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其次, 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 营山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 九环东线绿色通道、成南快速景观大道和成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使营山自然融入到南充风景区和太蓬佛教旅游区。营山距省会成都仅需3小时车程, 距南充仅需40分钟车程, 成都和南充机场又为我们架起了一道通向全国各地和海外的空中走廊。此外, 成南高速和九黄环线的畅通, 加上运营高、中档客车的不断增多, 与旅游相关的通信、电子商务、宾馆、饭店等其它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 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大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 使营山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2. 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营山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当地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从城市规模、旅游产品以及区位分析来看, 营山县目前很难成为长途旅行中的单一目的地。

营山县附属于南充市, 从而拘束了它在行使权利上的局限性, 另外在对太蓬山文化的宣传上容易对旅客, 尤其是外省的旅客造成困扰。让人们把其作为了南充文化之旅的一大景点, 大大的削减了它的主体意识。

另外, 旅游局对营山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仅仅基本打开省内市场, 在省外的获知度还不是很高, 因而急需一套很好的宣传方案, 将营山县太蓬山佛教文化打响省外地区。

3. 建议

1) 明确自己的市场区位定位和特色。营山县必须与邻近的南充、达县、蓬安等旅游城市组成区域营销网络, 进行联合促销。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 营山与周边城市要注重互补性, 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形成主题鲜明、富于特色的太蓬文化专题旅游线路。

2) 实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开辟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 又突出营山地区旅游特色的文化景观。由于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因此, 可以采取新建佛教文化大道, 建立佛教主题公园等措施增强营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3) 可以开发购物文化街, 汇聚营山的一些文化遗迹作品, 家乡的特色产品, 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定期举办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写诗做赋活动, 佛教文化研讨会。

4) 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 加强对外宣传, 扩大营山县旅游业的影响力。采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多样化旅游宣传方式, 此外, 提出并大力宏扬营山的城市精神。

望当代营山人团结奋进, 在营山这片土地上, 点化古老为神奇, 指点山川披锦绣, 造就一块风物揽胜宝地、旅游观光胜景。

参考文献

[1]李琼.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9) .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篇3

关键词:资源描述与检索 RDA 编目规则 资源描述

中图分类号: G2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012-05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nt Frame for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RDA)

Xu Jing (The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Abstract: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4 drafts of the content frame during the exploiting of the“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which includes the attempts and exploration, and the possible shortcomings of each phase. By this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nt frame of RDA, we could find out how important the logical analysis is, and how it tried to describe the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resource types and new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RDA emphasizes the contents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entities, digs deeply for the information and stresses on the user-centered resource description process.

Key words: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RDA; cataloging rules; resource description

CLC number: G254.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012-05

1 引言

出于统一描述,提高信息描述机构间数据交换效率,最大程度揭示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实现信息有序化的目的,相关机构专门编制了适用于各类特殊需求的国际性编目原则和规则。1961年发布的“巴黎原则”促成了“英美编目条例”(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AACR)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的统一问题,为书目世界的沟通带来便利。然而无论是信息本身的特性,还是用户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总会表现出新的变化,AACR系列也因此成立专门的联合修订委员会JSC(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Revision of AACR)。

新版AARC系列的修订计划发端于2003年,并于2010年6月以新名称“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正式发布。RDA的出现与AACR系列有着密切渊源,它既是AACR2某种形式的延续,又对其做出了大范围的改动,特别是思路方面的大变革。一方面希望RDA能够尽可能的兼容根据AACR2进行描述的历史数据,最大程度地降低数据转换成本;另一方面,又因认识到AACR2编制年代的局限,而在新一版中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AACR系列有着明显的思路分歧。通过对RDA历次宏观内容框架的对比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RDA的本质,窥探信息描述的发展力程,在未来的实践应用中把握方向和前景。

2 RDA历次内容框架的尝试和争议

RDA是为数字世界设计的一套新标准,它由AACR发展而来,为各种类型的内容和媒体提供一系列有关资源描述和检索的指南和说明。RDA将满足图书馆用户以及其他信息组织机构发现、识别、选择、获取资源的信息需求。[1 ]它是一个元数据的内容标准,用来指导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决定哪些信息有被描述的必要,如何规范描述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为其他机构理解并接受,符合机器识别的需求。

自JSC决定开发新版AACR系列后,内容框架历经数轮大改动。按照公示草稿的时间,可分为2004年12月、2005年12月、2006年6月和2008年11月[2 ] [3 ] [4 ] [5 ][6 ]共计4个版本(框架细节见表1)。

2.1 2004年12月版AACR3草稿:初次尝试

2004年12月首次提供外界评审的新版本被延续命名为AACR3,“著录”部分被划分为“通用”、“特殊”两个层次。“通用规则”涉及资源普遍存在的特征,其中A2章、A3章分别针对图书馆工作中常见的连续性资源和集成性资源给予单独指导;第二层则根据不同“内容类型”和“媒介类型”特征提供专门的补充规则。Part I的每一具体章节内容均对应ISBD的著录项进行组织。

在使用规则时,编目人员可根据资源特性,通过“一般规则 + 特殊内容类型 + 特殊媒介类型”的方式,组配出个性化规则。这种尝试一改AACR2按照资源类型划分著录部分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具有相似特征资源的规则冗余,也相对更适应新信息环境下的资源所承载的复合特征。自AACR3起,JSC开始尝试对资源特征进行抽象和归纳,降低资源类型的分类维度,提高信息描述的灵活度,从而提高规则的通用性。

这一版的草稿虽未提供Part II(检索点的选择)和Part III(检索点的形式)的具体内容,但从大标题可获知新版本已开始舍弃传统卡片目录时代“标目”、“款目”的术语,接纳“检索点”的概念。

虽然这一版草稿对Part I进行归纳的初衷值得肯定,但仍存在明显局限。首先,“通用规则”章节安排的逻辑思路不明晰。A2(连续发行的资源)和A3(集成性资源)作为某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类型而纳入“通用规则”,将“通用”规则的普遍适用程度降低;其次,“特殊规则”部分的分类范围和标准不明确。无论是特殊内容类型还是媒介类型,AACR3仅区别出为数不多的几种,且未提供“其他”类型资源的适用规则,能否适应当今越来越复杂的资源类型仍存疑;第三,该草稿的章节编号规则极为复杂,非线性的数字+字母组合的复杂编号方式更加大了使用者理解的难度。

该版本同样也受到了来自评审社区的质疑,例如希望新规则能够适应于网络环境、覆盖所有的材料、在使用和理解方面应简单易用、提高与其他资源描述和检索标准的兼容、超越图书馆社区的范畴等。[7 ]总之,这一版AACR3虽在编纂思路上试图做出改进,但更像是对AACR2章节的拆分、合并和重组,更多的被业界视为AACR2的新修订版。

2.2 2005年12月版RDA草稿:概念模型的确定

针对上一版争议,JSC意识到当前信息环境已发生巨大改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改变编纂思路,将FRBR(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AD(规范记录的功能需求)和FRSAD(主题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为主的“FR家族”概念模型作为基础,同时将AACR3的副题名“资源描述与检索”作为新版正题名,去除“英美”、“编目”字眼,既凸显其国际化战略,又显示其走出图书馆界的雄心。[8 ]

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第1章主要涉及描述方法、必备元素、著录语种和文字等基本规则。第2~6章分别从识别、描述、获取的角度对资源进行剖析。Part II(关系)和Part III(检索点控制)的内容尚处于规划阶段,Part II将关注于检索点的使用,反映FRBR模型中第一组实体间的关系以及第二组与第一组实体的关系,同时也将涵盖第一组实体间的“引用”关系,探索如何简易方便的选择“引用”作品的主要检索点;Part III将检索点的“选择”和“形式”合并为“检索点控制”,术语上更加贴合FR家族的概念,主要关注于反映个人、家族、团体和作品题名的名称规范形式和变异形式。

在与ISBD的协调方面,这一版本决定将原有规则中关于数据的描述功能和展示功能独立开来,通过新增附录来提供展示数据的原则和规则,如ISBD与RDA的协调,未来计划扩展到诸如OPAC等其他展示方式。这一改动首次将ISBD纷繁复杂的各种标点和规则剥离出来,为RDA日后成为纯粹的元数据内容描述标准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各具体章节的组织方面舍弃了按ISBD著录项目的组织顺序,尝试以“元素”作为组织内容的核心。例如第2章的具体章节分别是:题名;责任声明;版本;编号;出版者、发行者等;出版地、发行地等等。强化了“元素”的价值,与“元数据”概念更加接轨。

这一版的问题则主要集中于对FR家族的取舍过于片段,最终导致内容框架逻辑不清。以Part I部分为例,其虽反映出按照用户任务组织文本的逻辑思路,但将FRBR所定义的“发现”任务合并入“识别”实难理解。而如果按FRBR第一组实体的角度来分析,第3章或可视为“载体表现”,第4章为“内容表达”及“作品”层,第5章则是“单件”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层次方面的另一种混乱。此外,该版本过多的关注于“载体表现”和“单件”,对FR家族的优势——内容及内容间的关系有所忽略,关系的层次、各类实体间关系的细节都没有得以展示。

从总体上说,这一版已可以看出JSC接纳FR家族的尝试和探索,确认了FR家族作为概念模型的基础地位,开始接受FR系列术语。但是RDA对FR家族的融合程度又并非完全和彻底的,反而造成理解方面的困惑,并未充分发挥出概念模型的价值。

2.3 2006年06月版RDA草稿:关系的舍弃

2006年6月,RDA框架再次微调,将原有Part I(著录)和Part II(关系)合并为Part A(著录),涵盖图书馆意义上的“书目记录”;原有Part III(检索点控制)更换为Part B(检索点控制),涵盖“规范记录”。新结构源于JSC认为没有必要过于区分“描述”元素和“检索”元素,而且关系元素的处理也必然涉及大量描述方面的内容,将两者合并起来有利用使RDA被其他信息描述社区所接受。[9 ]

这一版本主要提供了Part A第6章和第7章涉及“关系”的部分供审阅,前者围绕FRBR第一组实体,后者为第二组实体。“相关作品”和“特殊作品类型”等特殊性规则不在单独罗列为一个章节,有利于章节逻辑层次的统一。JSC希望合并后的Part A能够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协调。然而从具体的章节来看,由于未对上一版本Part I进行实质性修改,仍然继承之前存在的问题。

FR家族概念模型从实体到实体的分析优势在这一版基本被舍弃。草稿将“关系”拆分为各种线性组合,如:整体与部分关系、部分与部分关系、来源与复制关系、格式与格式关系、版本与版本关系、合订关系、关于音乐资源/艺术资源/法律资源的附加规则等。首先,这一方法是否能够真正涵盖所有分类有待证实,术语的使用也让人理解困难;其次,后半部分脱离普遍关系,转而专门涉及几种特殊资源的附加规则,逻辑思路依稀可见AACR3草稿的影子;第三,整个第6章所涉及的“关系”无法分清到底是FRBR第一组实体间的关系,还是单个实体内部的关系。第7章也存在类似问题。

受邀进行评审的各机构也对草稿提出尖锐意见。ALA对于这种再三的结构改动和复杂的工作计划表示出了担忧,其中一条关键建议:勿再使用AACR2作为开发和实践RDA的思路来源。[10 ]RDA不应再被视为现有编目规则的修订版,应指引未来图书馆编目和元数据的蓝图,适应更有效的元数据框架和其他元数据标准。ALA强烈建议RDA与FRBR和FRAD进行更充分的结盟,对术语和分类按照FR家族的思路重新审视,并强调章节安排的逻辑性。在可能的情况下,RDA中的“关系”可使用受控的数据,为未来语义领域的表达打下基础。业界此时也有声音将RDA视为“20世纪的编目规则”,[11 ]并一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未来编目控制组建议暂缓开发。[12 ]

总之,这一版本的尝试并未达到JSC的预期,逻辑层次不清的问题是RDA面临的最大问题,RDA真正走向未来的元数据内容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2.4 2008年11月版RDA草稿:正式版本的定型

由于2006年6月版草稿的评审意见并不乐观,JSC在2008年对整体框架进行了大范围调整,正式出版时间一再推迟。2010年6月正式出版的RDA文本基本保持了2008年草稿框架。

JSC接受了各方关于RDA与FR家族更加契合的建议,新方案按照ER分析方法分为“属性”和“关系”两大块,共10个部分。Part A严格遵循FRBR的三组实体对各实体的属性描述设定规则,反映编目人员的工作流,从单件到所代表的载体表现,进而深入挖掘资源内涵;Part B也舍弃原先方案,遵循FR家族所识别的实体内及实体间的关系。模块化的属性和关系将有利于开发支持资源发现的应用,新的组织结构不再与任何特殊的记录结构绑定,有利于灵活适应各类社区的数据库结构。新框架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将为RDA今后走向面向对象的模型结构提供更好的扩展空间。

同时,RDA不再延续按资源类型分类的组织结构,而是从内容、媒介和载体三个角度分别对资源类型进行界定。一方面有利于适应复合多种类型的资源描述,另一方面降低了资源类型的颗粒度,为未来进一步开发RDA的应用提供潜在便利。虽然这种安排方式或许会对当前从事信息描述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带来不便,但RDA在线工具Toolkit所提供的工作流抽取和重组的功能或可改善这一问题。随着应用的推广,大型信息资源机构,尤其是国家级图书馆或可共享使用针对具体资源的编目工作流。

在新版的RDA草稿中,不在单独设立关于检索点的大模块,而是将检索点的描述与著录部分合并在各个相关章节里。例如第06章在展示了作品、内容表达相关识别元素的规则后,继续分别介绍了通用的、音乐类、法律类、宗教类和正式照会作品及内容表达的规范检索点和变异检索点的构建;第09、第10、第11、第16章也是类似处理,先给出著录方面的规则,再给出构建个人、家族、团体规范检索点和变异检索点的规则。

由于该版本的内容框架与FR家族的关系已相当密切,逻辑思路也较为清晰,基本获得了评审社区的认可。虽然由于追赶进度一度在文字书写及排版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对RDA的质量和评价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部分降低了信任程度,但随着后续对内容的不断细化和改进,RDA的宏观内容框架基本获得认可,最终的问题集中于具体的规则细节方面,例如使用的语言过于“精巧”,理解困难;缺少适合各类情况的具体示例,使用者易造成困惑;部分规则含糊,没有给出实际的操作方案,在具体实践中无法确切把握等。

3 RDA内容框架演变历程的分析与启示

3.1 强调逻辑分析的价值和逻辑思路的统一

早在1997年的“AACR原则与未来发展国际会议”上,JSC即明确应对AACR的原则和结构进行逻辑分析,辅助AACR2的修订,决定未来发展方向,并责成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的Tom Delsey着手开展。Delsey在次年的特别会议上介绍了利用E-R分析方法对AACR2原有内容模块化而得的实体、属性和关系,[13 ]将逻辑结构分为对对象进行描述性编目,强调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的“单件”和为描述的对象决定和建立标目,以智力资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两部分。这一逻辑分析方法与同期开发的FR家族异曲同工。在充分调研FRBR的基础上,JSC最终采纳FR家族作为开发下一代AACR的逻辑基础。

RDA的开发过程,是对FR家族接纳程度的不断反思。逻辑思路的统一贯穿整个开发历程,一度成为RDA最致命的问题。从最终正式发布版本来看,RDA较为忠实的接纳了FR家族的思路,接受FR家族定义的实体、关系和属性,并遵循FR家族的用户任务,使用FR家族术语,与FR家族密切契合。

3.2 尝试对复杂信息资源类型和新信息特征进行描述

信息创造、记录以及表现手段的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的类型变得愈加复杂,从物理形态或内容形态单一角度对资源进行分类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困难,所描述的信息资源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书本、期刊、舆图、录音等形式,更多的走向杂糅和细化。随着数字化、自出版等新技术和新发行模式的流行,资源类型更加复合。新时代下,作为试图规范如何描述信息资源的RDA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如何组织规则的难题。

从RDA开发伊始,已放弃按资源类型来组织规则的惯常手段,“一般规则 + 特殊内容类型 + 特殊媒介类型”的组配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与出版行业ONIX合作后,RDA更加细化了资源类型维度,开发出了一套从内容类型、载体类型和媒介类型三个角度对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同时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受控词表。相对应的,由于RDA尝试对更加复杂的信息资源类型进行描述,从中抽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信息特征,不可避免的造成较之AACR2更加复杂和琐碎,同样的也可能遗漏更多。

3.3 强调挖掘信息资源的内容,反映实体间的关系

随着信息量的海量增长,信息资源已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信息源,对资源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的挖掘已成为用户使用的重要趋势之一。反映在信息资源描述方面,则不再仅仅关注于资源外部特征和浅显内容特征的转录,需通过更加细致的描述方式,为未来挖掘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关系留出足够空间,降低描述单元的维度和耦合度。

从RDA框架的一路演变来看,在接受FR家族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资源属性模块化,采纳“实体”概念,越来越强调“作品”和“内容表达”的价值,对“关系”的挖掘也按照FRBR所定义的3组实体而细分为6个部分,形成“属性”和“关系”的两大部分。从信息层面到知识层面的服务升级,不可能仅通过对资源的完整描述来实现,但合理的基础数据是进行下一步拓展服务的基础,作为元数据内容标准的RDA已经做出了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3.4 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RDA接纳了FR家族,特别是FRBR“发现、识别、选择、获取”的用户任务,站在用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资源特征,强调“用户便利性”。06年06月版Part A已略可看出“识别-选择-获取”的逻辑思路,直到最终正式发行版关于用户任务的对应更加清晰,例如Section 1的第01章(记录载体表现和单件属性的一般规则)对应“发现”;第02章(载体表现和单件的识别)对应“识别”;第03章(描述载体)对应“选择”;第04章(提供获取与检索信息)对应“获取”。无论是RDA,还是其他内容标准,无论是图书馆界还是其他行业,最终立足点都将是尽可能的方便用户找到所需的资源。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始终引领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RDA历次版本的更新可清晰看出其与FR家族步步深入结合。与之对应的,也就要求信息描述人员除了掌握RDA本身外,还需要学习FR家族的相关概念、深入理解“实体-关系-属性”的ER分析技术等,把握资源的内容实质,挖掘资源、实体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这些均对信息描述人员的能力提出很大挑战。RDA未来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还需要相关行业进一步分析和把握。

参考文献:

[1]JSC. statement of purpose for RDA[EB/OL].[2011-05-02]. http://www.rda-jsc.org/stratplan.html.

[2]JSC. AACR3-Part I-Constituency Review of December 2004 Draft[EB/OL].[2011-05-29]. http://www.rda-jsc.org/docs/5aacr3-part1.pdf.

[3]JSC,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Part I - Constituency Review of December 2005 Draft[EB/OL]. [2011-05-09].http://www.rda-jsc.org/docs/5rda-part1.pdf.

[4]JSC. RDA: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Part A, Chapters 6-7. Constituency Review of June 2006 Draft[EB/OL].[2011-05-20].http://www.rda-jsc.org/docs/5rd

a-parta-ch6&7.pdf.

[5]Ed Jones.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J]. The Serials Librarian. 2007,

52(3/4): 281-289.

[6]RDA Toolkit. RDA Constituency Review Draft[EB/OL]. [2011-07-17].http://www.rdatoolkit.org/constituencydraft.

[7]JSC. Outcomes of the Meeting of 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Held in Chicago[EB/OL]. [2011-05-02]. http://www.rda-jsc.org/0504out.html.

[8]胡小菁.RDA的国际化战略[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2): 16-18.

[9]Outcomes of the Meeting of 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Held in Ottawa[EB/OL].[2011-05-20]. http://www.rda-jsc.org/0604out.html.

[10]ALA. RDA: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Part A, Chapters 6-7. Constituency Review of June 2006 Draft [EB/OL].[2011-05-20]. http://www.rda-jsc.org/docs/5rda-parta-ch6&7-alaresp.pdf.

[11]Karen Coyle.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 Cataloging Rules for the 20th Century[J]. D-Lib Magazine,2007,(1/2):131-133.

[12]On the record: report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bibiliographic control[EB/OL].[2011-04-20]. http://www.loc.gov/bibliographic-future

/news/LCWGResponse-Marcum-Final-061008.pdf.

[13]Tom Delsey.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AACR Part I[EB/OL]. [2011-04-30]. http://www.rda-jsc.org/docs/aacr.pdf.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篇4

我国工业旅游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的工业旅游点主要集中在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随着开展工业旅游的省份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正在逐渐缓和。我国工业旅游的行业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行业内分布不均衡。行业内分布不均衡。入选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大都是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贵州茅台、北京首钢等。由于我国工业旅游起源于企业间的参观学习,具有规模经济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行业领头企业就是同行业参观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工业旅游是游客了解企业、获取知识的过程,拥有良好品牌效应的知名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自然会使旅游者趋之若鹜。

我国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区域分布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区域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中东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工业旅游已成为众多民营企业首选的规划建设项目;而在现代工业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工业旅游发展就相对滞后;部分省份仍为空白。工业旅游产品单一‘产品内容及结构设施有待加强。多数企业旅游产品单一,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及游客兴趣爱好的差异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单纯强调社会经济效益,对未来经济发展潜力认识不够。目前开展工业旅游的很多大中型工业的主导产品年产值和利润均达到较高水平,而旅游接待收入在其中仅占很小的比例,他们发展工业旅游主要着眼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对于因此带来的收入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发展的目标制定上缺乏集中的规划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动机主要在两方面:减轻接待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宣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提高知名度。但部分工业企业对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寻找自身优势的认识分析不够,对把工业旅游办成什么样、形成多大规模等问题缺少研究,对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旅游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食、住、行、邮、购、娱。企业要发展好工业旅游,就不能将眼光短浅的放在旅游景观的参观上。要注意所有的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

中咨网(http:///)研究部总结发展我国工业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选择合适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所以企业的选择对于工业旅游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要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品牌的知名度和吸

引力程度。

结合区域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我国工业旅游

大力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政府、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各地政府应充分认识工业旅游的重要意义,引导企业提高发展工业旅游和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社会效益的提高;还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成为 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式。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业旅游,工业企业还要与旅行社紧密合作,因为旅行社在线路的开发、宣传与市场的推广、客源的组织等方面可以发挥优势;而企业则可以在提供旅游吸引物、商品、纪念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美化环境等方面施展自己的所长。

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实现工业旅游的联动效应。要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业旅游共同发展,加强各地企业间联合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应该看到,仅仅依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工业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上,由于工业旅游资源本身的垄断性和地域性,城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间联合,有组织有步骤地整合工业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工业旅游的客流资源,形成城市工业旅游的联动效应,并在借助城市文化的共通性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旅游经济中的特色旅游项目。

把握好我国工业旅游的多层次特点,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促进工业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部门首先要改变企业只是为交税而生产的意识,认识到工业旅游对企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宣传与促进作用。针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政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扶持,制定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当地工业旅游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此旅游局是关键。

企业管理层转变意识,提高企业工业旅游水平。企业管理层转变对工业旅游的认知观念,准确定位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充分认识到只有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工业旅游才能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旅游是对企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企业产出的一部分,只有放在与产品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工业旅游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工业旅游的潜在作用,将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盈利。

充分利用旅行社等专业公司的优势,提高工业旅游质量。与旅行社等专业公司合作,借助对方丰富的的资源,可以弥补工业企业经 验不足的问题,使企业对工业旅游的设计、开发、经营管理等更加专业化,达到全面提高工业旅游项目规划质量、线路设计质量、服务质量的目的。在合作过程中,还可以将工业旅游项目纳入到旅行社经营的常规线路中,解决工

业旅游客源不足与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成立工业旅游经营部门,如成立自己的旅行社或工业旅游接待处,确保工业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准。例如国内工业旅游的领跑者首钢为了发展工业旅游,专门成立了首钢旅行社,用于工业旅游的宣传,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规范服务管理,加强营销宣传,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参考调研内容 篇5

一、如何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健全机制、创新发展,不断完善领导有力、指挥灵敏、协作顺畅、监督到位的经侦工作格局?

二、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明显增强的条件下,经济犯罪逐步成为主流犯罪,随着经济政策调整和社会环境变化,经济犯罪形势出现了哪些新动向、新特点?给经侦工作带来哪些新要求、新挑战?

三、当前经侦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困难?如何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秩序与充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平衡点,进一步推进经侦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在推进“合成、靠前、准确、深度、延伸”打击中积累了哪些经验,有哪些成功做法?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优化打击方式,不断提升经侦部门侦查破案水平和打击质量?

五、如何健全完善经侦专门手段,进一步做好可疑交易线索核查工作,建立健全资金查控工作机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侦情报和信息化工作?经侦情报技术中心应如何建设并服务实战?

六、经侦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发挥经侦部门职能优势,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现实斗争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七、如何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贯彻到经侦工作中,切实解决立案难、积案多等问题,切实从源头上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侦办过程中,如何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涉案维稳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八、本地区派出所参与经侦工作采取了何种途径,取得了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进一步调动派出所参与经侦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估派出所参与经侦工作的成效?

九、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建立以来,经侦区域警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细化工作机制,提升实战能力,建成以警务合作区为基础框架、全程打击犯罪链为主要目标的经侦合作机制?在“亮剑”、“天网2011”等专项行动中,如何充分发挥经侦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的作用?

十、打击经济犯罪协调会商机制建设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探索建立“信息共享、适时介入、联合行动、优势互补”的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机制?

十一、当前假币、银行卡、洗钱、涉税、证券期货、商贸、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出现了哪些新动向、新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专项打击和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增强打击整治实效?如何建立健全打击和防范假发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长效机制?工作中,探索和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技战法?

十二、如何有效获取商业贿赂犯罪线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商业贿赂犯罪线索使用效率?

十三、近年来,经侦追逃工作有哪些好做法,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如何统筹境内、境外两个追逃战场,进一步做好经侦追逃工作?如何建立健全边境地区境外追逃协作机制?

十四、在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如何结合经侦工作实际,把这项活动打造成经侦部门的“群众满意工程”?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犯罪的防范宣传工作,推进经侦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经侦宣传工作常态化?

班组建设现状调研内容 篇6

改革后,公司高管和中层干部想干事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目前公司决策的落实效率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出执行力的薄弱。

提高执行力、加强基础管理,重点在班组建设,提高执行力关键在于加强班组建设。

目前一线员工对各类检查持抵触情绪,进而引起干群关系紧张。干部说员工难于管理,员工说干部不理解员工,找毛病。如何改变这种相互指责?关键在提高班组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组是公司各项工作的最小战斗单位。如果每个班组都是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则公司就是有战斗力的;每个班组都是有创造性的,则公司就是有创造性的;每个班组都是安全、和谐的,则公司就是安全、和谐的。只有率先打造一批有战斗力、执行力、创造力的安全和谐班组,则每个二级单位乃至公司就一定能打赢扭亏为盈攻坚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拔一名车间管理人员易,挑选一名称职的班组长难。如何挑选兵头将尾,关乎班组建设成败。

每个班组只设一本实实在在的台账。抓班组建设不能搞一堆台帐和记录,让员工忙于文字、忙于应付、实功虚做。班组建设关键不在于记了多少,而在于干了多少。不能增加员工的额外负担。

班组建设首先要看班前会的质量。从劳动纪律到班前饮酒的检查、劳保用品的穿戴、作业任务的布置、联保互保的教育,等等。班前会是否是全体成员面对面的详情交接?是流于形式还是真实有效?工作内容、注意事项是否交接清晰?班组的大事小情是否公开透明?绩效考核反馈是否人人尽知?

车间对班组建设的重视程度如何决定了班组管理的成败。车间主任、书记、管理人员是否每天参加班组会?参加班组会是走

过场、流于形式还是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与一线员工贴心交流?

当干部首先要当好教练员和辅导员,干部要下管一级抓落实,这不是越位瞎指挥,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好方式。分厂对班组管理是否到位?车间对班组建设是否重视?一线的声音能否真实传递?这些都要靠机关管理人员走到班组中去,听实情、谋实策。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篇7

一、佛、道、儒三教共存的历史演义

据《达县志》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始建关帝庙(即现“文武殿”所处位置)。道光六年(1826年),景市岩峰沟人蒋成寿在此落发修行,顺应唐宋以降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大趋势,开“忠孝善”法门,创“青云派”,开始弘扬佛法和收徒传道。道光九年(1829年),绥定知府(今达州市)孙益廷题“真佛山”三字匾额悬挂于山门,随后僧众和信徒将关帝庙改名为“德化寺”。以儒道教的“忠孝”为主线,把佛教的向善、儒家伦理文化对世俗血缘亲情的主张、道教的崇尚自然等文化精髓思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孝、善、忠、仁、义、礼、信”等三教合一的理论根据及信念源泉,把佛教《达摩血脉论》的宗旨“三界混起,同归一心”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形成独特的三教合一的自传体系和完备的组织体系,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特殊宗教思维范式,其弘扬的孝、善法门,在宗教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其经典文献有《六十真言》、《西衲经》、《佛说慈悲经》,全部用浅显韵语写成,融孝善思想于佛理之中,主要以佛教信仰和神话渲染的方式,记述“青云派”佛教创教经过,宣扬孝善思想,劝人自净其心,从善弃恶,严守教戒;强调只有忏悔免罪、洁身净口、孝顺父母才能能获得儒释道三教神灵的指引,增寿延福,获得正道,具有宗教的出世性与伦理的入世性等双重特征。

现如今景区核心区主要包括德化寺、玉佛寺、访儒阁、问道苑、蒋佛爷祠堂、燕虎则烈士墓、佛缘广场等,总数多达40余个。德化寺所供神灵儒释道杂糅,处于“佛中有道、佛中有儒”的状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寺庙,正如《佛说慈悲经》中最后一句“儒释道德众像多,普同供养都落坐”,体现了三教同奉的特点,揭示了真佛山在神灵供奉上以儒家宗法信仰和孝善观念为核心,糅合佛道两教神灵形象,并将世俗人物神化的民俗信仰格局。问道苑、访儒阁集中展示道家和儒家文化精髓,与德化寺一道组成“三教文化体验区”。蒋佛爷祠堂是德化寺开山祖师德化和尚蒋佛爷的家祠,全方位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家祠文化。玉佛寺是真佛山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距核心景区约4公里,是德化寺开山祖师德化和尚出生之地和墓藏之地,寺内两座墓塔国内罕见,高者20层,高42米多,是蒋佛爷的肉身塔。低者18层,高31米多,是其大徒弟的陵墓,两塔建筑雕刻精湛绝伦。真佛山三殿建筑,是川东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寺庙,建筑艺术、建筑风格,以及寺内的雕塑艺术,都是川东地区绝无仅有的,是一座艺术宝库。在全川的寺庙中,也是建筑艺术最特别的寺庙之一。

二、真佛山的旅游现状分析

据在2012-2013年度五一和国庆旅游旺季期间对真佛山的游人人数变化情况调研显示,去真佛山旅游的本市人多,外市人少;生游客多,回头游客少;散游客多,组团游客少;烧香的游客多,观光的游客少;游览时间的季节性强,缺乏可供长年游览的项目。大多游者感觉除烧香之外,可供游览、休闲、洗浴、嬉戏、娱乐的地方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游览的配套设施了。政府对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停留于观光旅游、寻踪揽胜的层面,对宗教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开发层次较低,缺乏专业的开发眼光,没有形成有影响的特色产品。此种局面造成了真佛山旅游开发三方面的困境:

第一,旅游开发中存在封建迷信项目占多数。德化寺各个殿中及门前全都供奉香炉蜡台,有的大殿甚至在正殿及左右偏殿都供奉有神灵,供游人参拜神佛,香案正前方无一例外都设有功德箱,在香烟缭绕之中,静静地立着,颇有一副冷眼看众生的神佛之相。正殿旁还设有抽签算卦的用具以及能说会道的占卜僧人,助虔诚者询问解疑自身的前世今生。虽说这是寺庙的特色,但建设太多就有点过犹不及,泛滥成灾了,让游人感觉沉闷呆板,单调乏味,影响游人兴致,导致非信教游客逗留时间短,回游率低。德化寺门前修建的“孝善梯”长大60余米,两侧石栏上雕刻了前世今生因果关系的宗教说教,一些因果关系的宗教说教封建迷信性强,消极愚昧,尤其对个别身体、生理或者心理存在缺陷的游人有歧视、不尊和嘲讽之嫌疑,令游人观赏时心情不爽,产生懊恼之情绪。究其原因,真佛山旅游开发中宣扬的“三教合一”文化或者“孝善文化”未能客观准确反映真佛山的本质属性,只是停留在烧香拜佛层面,从结果上宣扬真佛山的宗教义理,未能对真佛山的宗教旅游开发给予本质性的明确肯定。

第二,旅游开发之中存在旅游配套设施不全,缺乏旅游文化情景体验休闲项目。真佛山庙会期间积极吸引川东北附近区县及周边省市各阶层的人士积极参与,往往数万人云集真佛山烧香还愿、祈神拜佛、观看热闹、旅游观光。庙会后,人走茶凉,门前罗雀。平时游览真佛山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完全可以搞定,其项目仅有还板凳愿、喝“圣水”、摸“福”字、拴树腰等地方宗教民俗活动可以常年不衰的举办,像唱戏、杂耍等民俗活动时间性强,仅仅是庙会时才有的,平时几乎看不到,甚至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也没有。真佛山旅游开发者应关注现代游客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宗教仪式、宗教杂技、庙会文化、川东民俗等反映川东居民经济、娱乐生活、重要风俗的传统元素,创设具有川东文化内涵、特色及品位的互动式、旅游文化情景体验项目来吸引游客,这种项目的开发对旅游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延续庙会的影响,提高旅游的文化品味,增加旅游的情趣。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川东民俗和民风,体验川东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增进对四川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真佛山缺乏白天可以集购物、游览、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体验项目。夜间可供游人们洗浴、娱乐、美食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这段时间是人们休闲频率最高的闲暇时段,真佛山本身存在开发晚间休闲娱乐的良好条件,如日月湖的夜景如若开发出来,将十分靓丽,这种景象资源在其他城市十分稀缺的。

第三,景区设置太过呆板,牵强附会得多。依托真佛山的影响,将“三教合一”进行机械化和功利化的理解,强行附会“三教合一”的建筑与信仰布局,花费巨额资金打造了的体现道家文化的问道苑和体现儒家文化的访儒阁景区。进景区一看,仅仅是修建了几处房子,挂了一副门牌和几副门联,里面弄了几处神灵塑像,问道苑门外地板砖被铺成“”阴阳八卦图案;山门外景观标识“三教合一”的徽标等设计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内涵,有生搬硬套之感,也没有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互动项目及相关的旅游辅助设施;寺庙内香炉包外围新雕刻的二十四忠孝图及图文解说的等有糅合道教太极图、寿字、及佛教成“卍”字样的装饰纹设计,虽在风格设计方面有所突破,但给人的感觉是“新瓶装旧酒”,太过牵强附会。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愚昧不化,有碍观瞻,浅陋庸俗,反映出真佛山景区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僵化、呆板、庸俗和浅陋的不足,难以充分扩大宣传的空间,对游客的吸引力微乎其微,这也是游客回游率低的主要因素。

第四,景区的游览路线太过单一。景区游览只有两条路线,一种是坐游览车,另一种是爬山,两种线路之间没有交叉,一旦选择了,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不能换乘。坐游览车上山,速度快,省时省力,10多分钟就能到达山顶,但沿途不能停息,优美的风景瞬间流过,没有时间慢慢品赏,更没有办法拍照。自己走路游览,登山的路程相当的长且陡峭,速度慢,费时费力,不安全。到达山顶往往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够上山,这种方式只适合身体好、体力好的年轻人游览,但沿途可以慢慢的欣赏风景,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尤其结伴或者组团旅游,更是可以边走边玩边欣赏边交流,边拍照片,相互评点风景照的独特之处,点评游玩项目与其他地方类似项目的不同之处,具有怎样独到的趣味性及娱乐性。

第五,缺乏对文物及古建筑保护性开发意识。真佛山整个景区应提高文物保护责任意识,加大对寺庙等古建筑及古画、古书法真迹等文物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措施,没有对古建筑和古文物进行研究性开发,在修缮的过程中往往造成或“破坏性建设”或“建设性破坏”。如蒋佛爷祠堂的修缮,是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结合,基本体现不到当时的建筑原貌,里面的家具摆设也是如此。令许多名流大家到此观景揽胜后多会留下大量或言志舒怀,或情寄翰墨,或兴寓诗书,或触景生情,或借物舒怀的诗词、对联等题咏及字画真品,但在游览风景名胜过程之中并没有见到。我认为坚持对古建筑和古文物进行修缮的同时,坚持保留古建筑和文物本体的原始风貌和特性,坚决制止修缮过程中对古建筑和古文物的任意改动和破坏,尽可能多的保留古建筑和古文物的历史性的元信息。

旅游资源调研内容分析 篇8

【关键词】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改革

1研究对象

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八所高校的部分体育老师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进行研究。

2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认知程度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他们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发的质量和效果。为了了解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认知情况,向教师提供了20项课程资源供选择,包括:1.教师的综合知识2.体育教材3.学生锻炼经验4.竞技运动项目5.民族民间体育6.新兴运动项目7.单个运动技术8.社会资源9.体育类书籍10.专家科研成果11.价值观念12.音像资料13.运动场馆设备14.校外环境15.自然资源16.体育器材17.家长的体育经验18.网络资源19.图书馆和阅览室20.其他。要求教师按重要程度选择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联系最密切的前六位的体育课程资源。

由上图可知,通过抽样调查天津市高校的90名体育教师,与体育课程内容联系最密切排在前六位的选项依次是竞技运动项目76.5%、民族民间体育70.2%、运动场馆设备54.9%、体育教材50.4%、体育类书籍45.9%、体育器材45.9%、网络资源43.2%。部分体育教师在前六位的选项中选择了体育教材50.4%、体育类书籍45.9%、体育器材45.9%、网络资源43.2%,显然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竞技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是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部分体育教师对这一点的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体育教材排在第四位,为50.4%,可见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

而选项中教师的综合知识是7%、学生锻炼经验是12%,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体被忽视,这说明部分体育教师偏重条件性、物质性的资源而忽视素材性、非物质性的资源,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理解狭义化、片面化。

3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态度

由上图可知,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对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持支持的态度,其中67.7%的体育教师大力支持,32.3%的体育教师比较支持。可见,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持支持的态度。体育教师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去,才能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引进教学中来。

4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基础条件

4.1教学思想认识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把握比较正确,86.7%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培养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在对体育教师的调查中显示,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正在逐步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这反映出教师对新《纲要》认识的提高。

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90%的体育教师认为是被教育者,只有10%的体育教师把学生当做教学参与者对待。由此可见,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主体之一,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知识、身体状况、体能情况等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最基本的资源,也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依据,任何的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都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最终的落脚点。

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主体的认识上,81.1%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科专家更具主体地位。由此可见,许多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认识不足,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只是利用而不是开发提供,认为开发提供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的事,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

4.2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关于体育基本理论方面书籍掌握情况统计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科研与方法(占被调查人数的46.7%),社会体育学(占被调查人数的43.3%),奥林匹克运动(占被调查人数的36.7%),学校体育学(占被调查人数的33.3%),体育概论(占被调查人数的30%)。

由此可见,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仅限于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几个方面,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要求体育教师作为开发主体,必须具备全面而宽泛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广泛涉猎。

4.3体育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由图可知,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关于体育健康知识方面的书籍掌握情况统计排在前三位的是运动保健学60%,第二位的是运动损伤与防止50%,第三位的是体育康复46.7%,第四位的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36.7%。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排在第四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熟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生理特征尤为重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科间的交叉、综合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体育教师必须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了解、熟悉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心理学以及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努力构建多层面、深层次自身知识结构体系。

nlc202309031435

4.4任教的运动项目知识掌握情况

由图5可知,体育教师在任教的运动项目中,最擅长的是该项目的运动技术的原理与运用(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6.7%),其次是该项目的比赛规则(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6.7%);而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概况介绍和基本概念排在最后(分别是10%和6.7%)。

5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参与情况

5.1在体育教学中开发体育教科书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0%的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体育教科书中的内容,没有对教材进行细致、仔细的钻研,挖掘体育教材的实用价值;而只有36.7%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了部分、深入的研究;50%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简单加工,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显然多数教师没有重视对这一核心课程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

5.2体育教学中开发体育教科书以外内容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53.3%的教师经常使用教科书以外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有40%的教师偶尔使用教科书以外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这说明现有的体育教科书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从另一个层面说明高校体育教师也在逐步领会《纲要》的指导精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知识,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不断创新,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5.3改造竞技运动项目的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38.7%的体育教师会做到降低难度要求,37.9%的体育教师会做到简化规则,36.7%的体育教师会考虑简化技战术,14.3%的体育教师做到过改造器材。改造竞技运动项目的情况在我们的体育课上经常发生(比如,小场地踢足球、三人篮球赛等),统计结果说明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在对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时用到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5.4引进新兴运动项目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23.3%的体育教师创编过新的活动方法或练习手段,16.7%的体育教师创编过新的游戏,3.3%的体育教师引进过新的运动项目。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体育游戏、新的活动方法或练习手段的创编情况较多,而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情况则很少。体育教师多是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点进行开发,缺乏系统化的开发

5.5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情况

体育教师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1〕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7%的体育教师有过将一些民间、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引入到体育课堂的情况,可见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这一任务完成得不好,以至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没有形成自己的地区特色。

6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思路及措施

6.1更新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开发的前提

新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是要经过教师的理解、内化后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2〕要想保证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高校体育教师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重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更新思想观念。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作出贡献,进而促进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6.2提高体育教师的开发意识和能力是开发的关键

由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技能将受到挑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创新的意识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积极参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的要求。必须通过进修、教学、培训、科研等方式来更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体育教师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是关系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培训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使体育教师掌握先进的课程知识,提高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能力,这是推动和确保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广强.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培

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4〕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5〕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的必要性和意

义〔J〕.浙江体育科学,2008,(7):81-84.

〔6〕陈毕栋.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J〕.高教研究,2008,(5):56-57.

〔7〕毛振明,赖天德.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06,(4):12-13.

〔8〕熊昌萍.农村教师教材再开发个案研究〔D〕.昆明:西南大学,2007.

(责任编辑:赵环)

上一篇:如何学好高中生物下一篇:发改局局长的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