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共10篇)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篇1

哈工大工程硕士学员:

为进一步规范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济南市公用事业局及济南市海纳教育培训学校之相关规定,对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如下:

一、培养模式与培养年限

在职研究生培养年限为2.5——5年,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约1-1.5年,第二阶段为工业实践与论文工作,时间约1年。即在职研究生可在2.5-5年期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习期间管理

(一)研究生班学习期间的管理工作由海纳学校负责。

(二)所有学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规定,出勤情况将记入个人课程考核成绩(占30%);培训上课期间实行签到制,由学员本人签到。

因安全、生产、经营等原因确实不能正常上课者,必须履行请假制度,请假程序为由个人书写请假条,所在单位领导批准,交给海纳学校管理人员备案。若请假条不能送达时,可将请假条传真至海纳学校(0531-89016801),未参加学习且未请假者按旷课处理。

(三)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允许迟到、早退。

(四)海纳学校于每次课程结束后,及时汇总出勤情况报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并在群里下发考勤通报。

三、课程学习

(一)所有课程由哈工大统一选派教师定期授课,无论任何原因,学生缺课1/3上课学时,将被取消此门课程的考试资格,必须重修此门课程。

(二)所有学员(考录及跟班修学分人员)若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每次课程。现在一次课程结束后随堂考试,若因个人原因未修得学分,学员需去哈工大本校修该门课程的学分。只要有一门课程没有学分,将无法参加论文答辩,无法结业

(三)学生必须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后,方可进入工业实践及学位论文培养环节。

希望广大学员认真遵守各项规定,顺利完成学业。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济南市海纳教育培训学校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篇2

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习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因此, 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一是教师要进行科学角色定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离不开正确的教师观, 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维护学生的主体权利。课堂是学生的发展空间,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质上就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我们英语课堂教学, 只有拥有了和谐, 平等, 民主的人际关系, 营造了互勉, 互助, 互爱, 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得到体现, 教师的教学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在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中, 检测我们学生学习效果是我们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命题, 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也在命题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 让学生自主命题, 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纳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 我们采取学生轮流上课方式。通过这些形式, 就可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

2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注重情感因素不仅是教学重要的方式手段, 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情感投入, 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重要方法和手段。为此, 我们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一是善于运用情感策略。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善于把握研究生英语教材的特点, 充分展示英语课程的情感价值, 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广大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 必须依照教育教学规律, 灵活处理各种教学活动, 使自己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好朋友。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种的课堂活动。为了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 我们采取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诗词朗诵等形式, 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感条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要以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要给学生多鼓励, 多表扬。三是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我们教师要积极为学生主动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体验性的学习不断创造条件。

3 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训练操作

实践训练, 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 我们在职研究生英语学习存在以下误区:重语音知识轻语言实践 (听、说、写等) , 重应试训练而轻应用训练, 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基本功训练, 注重书面语言而忽略口头语言。并且, 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简单地认为:英浯=语法+词汇。为此, 我们要不断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训练操作, 提高英语学习实践运用能力。一是进行层次性训练。针对我们在职研究生之间英语水平相差较大, 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把集中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补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 英语写作教学时, 我们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和技巧, 可以分别给他们作些适当指点, 照顾全面。对先完成的, 进行当面批改, 特别对完成较差的进行课后辅导和指导, 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进行开放性训练。教学要联系新闻热点, 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新情景试题,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听力教学, 对于在职研究生来说, 是一项难题。英语的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因素又会给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并且我们尽管有时听清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 还是不明白句子的含义。这又是大多因为我们对听力语料中所蕴含的文化内蕴了解太少, 尤其是对某些词语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因此, 上听力课时并且适当补充一些与听力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例如, 多介绍文化差异很大的词语和习语含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不同语言间表达习惯、句子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体验其它文化并与母语文化进行比较, 使其更深刻地认识普遍意义上的语言和文化的本质, 并进一步提高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洞察力。在“A:WHAT DO YOU THINK OFH ER?B:OH, SHEISABITO F ADRAGON HERE.”对话中的DRAGON意为“跋扈的人、凶猛的人”, 与汉语的龙截然不同。还有一些“TRAIGHT FROM THEH O R S E’S M O U T H (来源于权威) , GODUTCH (各自付账) , TO FACE THE MU-SIC (勇于面对困境) ”等一些习语和汉语所蕴藏的文化特征差别也很大, 仅靠字面意思来理解, 这些习语大都是行不通的。总之, 多进行一些开放教学, 满足对问题解决的需求。三是进行适用性训练。我们研究生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还要使其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工具, 开展本专业的学习、工作、研究以及国际交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专业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 涉及到英语相关的知识也在扩展。那么, 我们教师就要注意我们学生的专业特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整体教学的安排, 有针对性地调整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我们教师只有让我们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实践、探索与创造的课堂, 我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体现, 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因此, 探析在职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 是一个价值的课题, 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魏红梅.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网络财富, 2010 (21) .

[2]王颖.谈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 2005 (4) .

[3]王琛.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刍议[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4 (3) .

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探索 篇3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步提高,高等教育正在逐年扩大,终身教育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收,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既满足了人们对于教育的渴望,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 培养 质量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92-02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方面更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终身教育理念重视程度增加,各种各样的终身教育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一个比较高级的形式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职研究生是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

1 在职研究生的概念界定

在职研究生教育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成人教育,它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进校不离岗为主要学习形式并使合格者能够获得学位的一种教育制度。在职研究生教育是全日制研究生的重要补充,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的拓展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在职研究生教育对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 在职研究生的特点

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针对在职的社会人员,通过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有很多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综合素质高

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对象都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是企业里的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人员,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生产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十分强,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这些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这是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一大优势。

2.2 年龄跨度大,学习目的复杂

与普通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不同,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年龄的组成结构相对复杂;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生都是来自社会上的不同行业,其学习的具体目的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给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难题,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十分复杂,学生的培养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2.3 工学矛盾突出

在职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这些学生虽然接受着研究生的相关教育,但是并没有离开工作岗位,这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出现相互矛盾,尤其是对于一些在社会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在职研究生,他们的工学矛盾表现的会更为突出,这是在职研究生教育最为明显的特点。

3 我国目前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行的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模式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行的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职人员自身的特殊性问题

影响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我们应该多从内因方面着手,针对在职研究生教育我们当然应该从在职研究生本身去着手分析了。在职研究生的特殊性就是他们担任着两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就是学生,又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这两个角色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冲突,在职研究生往往很难做到两者兼顾,这就为我们的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工作的举步维艰。

在实际的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工作之中,正是由于在职人员的时间冲突问题,导致在职研究生的缺课现象十分严重,个别的在职研究生的缺课率甚至达到一半以上,这种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在职研究生没有真正學到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一些自然学科的在职研究生由于工作的问题,他们根本无法完成应该进行的实验题目,更不可能掌握应该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路,这都为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3.2 师资不足且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师资问题。在职研究生之所以参加这种在职的学习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为他们传播知识与技能的就是这些教师,因此教师的水平对于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在师资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近1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但是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很多导师的知识结构已经老化,无法适应现代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3.3 论文研究与撰写存在滞后现象

研究生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自己专业范围的知识提出新的课题,针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撰写科研论文。但是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职研究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在论文研究和论文撰写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中十分普遍。一些在职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无法在学校完成,只能将课题带到企业去研究和撰写,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不具备先进的科研条件,无法为这些在职研究生提供一个理想的科研环境和写作环境,这就加剧了在职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撰写滞后的现象,为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3.4 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滞后性,近些年我国的在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又在不断扩大,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压力,造成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本科化倾向严重,由于在职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着的严重的本科化趨势,教师的授课缺乏专业的思维方式引导;其次,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可谓是凤毛麟角,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在职研究生对于知识的需要。

4 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措施

4.1 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弹性学制的培养方案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在进行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学制的设置方面我们就应该采用弹性的学制设置方案,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专业的要求,毕业论文的情况再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综合情况制定具体的学制,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又可以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健康发展。

4.2 搞高在职研究生的教学要求,严把学位论文关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在职研究生进行在职学习的成果反应,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必须充分的重视现代在职研究生的教学要求,从严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相关问题,这是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对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评阅,在论文的答辩过程更应该严肃对待。应该随机抽取部分论文进行盲审,对于未通过盲审的论文一律推迟毕业,在论文的答辩过程中更是应该做到公开答辩,做到学术公开、公平竞争。

4.3 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此来保障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具体的保证体系主要包括培养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方面。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体系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工作。只有建立了这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折不扣的去完成,我们才能保证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

5 结论

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模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是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培养管理模式,保障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艳芳,侯首萍,孔素然.浅谈中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现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83-86.

[2] 范玉辉,周先进.对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00-202.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篇4

李 峰韩 杰郑延玲彭秀芬

(山大学护理学院250012)

【摘要】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可以满足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是实现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临床护理师资水平,培养专家型临床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培养模式应从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职护理教育

随着人们健康观的不断改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原来以培养教学、科研型护理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需通过不断完善护理学研究生学位类型,为更广阔的护理服务领域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护理人才。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1.1 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研究生学位设置和类型划分体现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与技术不断进步,各行业对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从1991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截止到2009年全国共开设20个专业学位,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领域,2010年又将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招生计划5万人,成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学领域的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98年,首先开设了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之后逐渐开设了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和公共卫生硕士的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提高临床医师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 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临床医师,截至到2008年有80余所院校招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约6万余人。

1.2满足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

我国护理教育长期以来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在职护理人员继续学历教育需求很大,特别是近几年,在职护理人员学历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高层次学历教育不断增加,以山东大学为例,近5年,在职护理专科年招生人数增加1.48倍,而在职护理本科年招生人数增加

3.5倍,与此同时,针对在职人员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山东大学六所附属医院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在职护理人员调查,54.7%的人员有继续学习提高的需求。而且,全日制护理本科招生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全国192所院校招生护理专业本科生2万余人,这也形成了在职护理人员研究生培养的潜在需求。目前,我院已经招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员300余人。在职护理人员研究生教育将会随着临床护理本科学历人员的增加而增加。

1.3实现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国外护理学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类型有两类,一是以护理科研为重点培养的MS(Master

【1】of Science),二是以专科护理为重点的MN(Master of Nursing)。国内护理硕士培养

类型不明确,一般仍是按照医学科学学位培养,颁发医学硕士学位,但护理人才需求表明,不仅需要科研能力强的护理研究者、教育者,也需要能够直接服务于临床、社区各领域的实践性高层次护理人员。因此国内护理硕士教育,也应开展专业学位培养,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培养理论基础雄厚、把握学科发展动向,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

1.4提升临床护理师资水平

护理人才培养离不开临床教学,临床实践是护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2,所以,临床护理师资的水平与护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尤其是临床护理研

【3】究生导师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显而易见,出现所带教学生学历与学位

高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状况,学历与学位也成为制约临床护理导师选拔的因素。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师资的学位层次,使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得到有效补充。

1.5培养专家型临床护理人才

现代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和工作范畴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需要专家型的护士,履行健

【4】康照顾者、预防保健者、健康促进者以及健康教育者的职责,有专家认为,我国护理研

究生教育应由培养护理教师、护理管理者为主,转向培养临床专科护士为主,培养立足护理临床实践,融通护理理论的护理专家,使中国护理逐步走向专科化发展的道路。美国某州的专科护士中硕士占到75.0% ,博士占16.5% ,而我国现已经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中,具

【5】有本科学历的只有19.1%,大专学历占52.4%。在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高级护理实践做准备,以这种方式培养专家型护理人才,是加速我国护理专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2.1培养目标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突出护理专业实践性特色,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和现

【6】代护理理念,体现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及其相关的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社区护理等。培

养从事护理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性人才,重点学习护理专科理论和高级护理实践技能,着重培养职业素质、强化实践环节,着眼于培养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国内有学者通过调研认为临床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主要应包

【7】括,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专科理论,较强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具体的培养

目标可以从“品德结构”、“知、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表述,在“品德结构”方面,强调具有积极为我国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精神;在“知、能结构”方面,强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结构”方面,强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沟通与合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培养方式

2.2.1课程设置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建立突出专业角色的课

【8】程体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提出,鉴于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

需要,尤其国内本科护理学教育现状,将“护理学”定为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即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在以上二级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实践为基础的三级学科,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健康教育护理学、社区慢病干预护理学、社区康复护理学等。沈宁等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应包括“信息的获取、利用和评价”、“科学研究伦理和道德”和“论文撰写与评阅”,在临床实践领域中,重点学习和了解“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紧急救护理论与技术”、“危重症监护技术”、“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

2.2.2教学方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可采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方式,提倡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考核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将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重点,学位论文的考核要有别于科学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强调实践探索的创新,论文内容应强调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方案创新实施等为主,体现综合运用护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2.2.4入学招生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应该要求为在职护理人员,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一般应获得学士学位,考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试为国家组织的有关院校联考,主要考核外语和护理综合素质,第二阶段复试,由招生院校对通过初试的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和面试。

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与临床医疗人员的发展相匹配,促进医疗与护理实践的协调发展,同时,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更好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星.浅谈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J ].教育与职业,2007,(14):132-134.[2] 李峰,蒋晓燕.实习环节影响本科护生角色认同的因素调查[ J ].护理研究,2008,22

(9):2369-2370.[3] 朱海利,陈洪华.任小红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8):1982-1984.[4] 曹 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385-387.[5] 沈世琴,朱京慈.临床护理专家角色功能及发展趋势[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 ,18

(7):17-18.[6] 单伟颖,安文忠,单伟超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4B):742-743.[7] 单伟颖,于海华,梁迎辉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296-298.[8]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关于医药学学科专业目录修订调整总结会纪要[ EB/OL].[ 2007-04-30 ].http:///xwyjs/detail.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教研课题 JY200907

作者简介 李 峰(1961-),女,硕士,副研究员,副院长,从事护理教育与管理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50012

韩杰郑延玲彭秀芬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50012

作者联系Tel***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篇5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2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工程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085213专业领域名称: 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方向主要为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该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教学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44人,副教授46人,博士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3人。

土木工程方向带头人周福霖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防灾减灾研究会常务理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建筑结构抗震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我国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成果显著。

该领域的学科建设成果丰硕,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抗震中心和结构实验室,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拥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拥有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市政公用工程实验室”。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10余项,承担各类工程技术服务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

三、培养目标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主要面向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工程领域,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能够胜任工程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与检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培养方式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实行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实践环节主要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第二学年下学期除安排一定选修课外,还应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作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本专业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导师小组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广州大学研究生处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工程案例分析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中期报告2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课程教学大纲

见“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七、实践学习规划

实践环节主要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单位的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研究生要制定实践学习计划,交导师审核批准;实践学习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并提交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交导师考核。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或施工项目等,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学位论文形式。按照教指委[2011]11号文,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五种形式。具体标准见广州大学有关规定。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4学期初进行。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实际工程单位的专家;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学位论文评阅合格方能进入答辩环节。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具体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1.结构动力学,R.W.克拉夫、J.彭津,科学出版社

2.结构动力学,刘晶波,杜修力,机械工业出版社 3.结构振动控制,欧进萍,科学出版社 4.有限单元法,王勖成,清华大学出版社

5.有限单元法教程,王焕定,王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6.非线性有限元及程序,凌道盛、徐兴,浙江大学出版社 7.桩基础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土工原理与计算,钱家欢等.水力水电出版社 11.土塑性力学,龚晓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约瑟夫·E·波勒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高等桥梁结构理论,项海帆,人民交通出版社 14.现代斜拉桥,严国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5.现代悬索桥,严国敏,人民交通出版社

1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范立础,人民交通出版社

17.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邓学钧、黄晓明,人民交通出版社 18.路面力学计算,朱照宏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19.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王传志、藤智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结构概念和体系,林同炎、S.D.斯多台伯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钢结构设计原理,陈绍蕃,科学出版社

22.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吕烈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赵西安,科学出版社

2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鄂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5.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陈骥,科学出版社

26.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江见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7.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时旭东,清华大学出版社 28.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周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9.高层建筑结构,陈忠范,东南大学出版社 30.土木工程抗震设计,周云,科学出版社

31.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张新培,科学出版社

32.江亿等,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8~2011 33.李先庭,石文星,人工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4.银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5.陈沛霖,空调负荷计算理论与方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36.彦启森,陈在康等,建筑热过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7.崔海亭,杨锋,蓄热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438.J.R.威尔特,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539.杨强生,浦保荣,高等传热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40.陶文铨,数值传热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1.杨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142.《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许保玖 龙腾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3.《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赵洪宾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4.《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戚以政,汪叔雄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高明远岳秀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6.《水处理实验技术》张可方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47.《流体力学》张兆顺、崔桂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8.《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陈卫,张金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9.《水污染控制工程》,成官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50.《活性污泥法理论与技术》李亚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51.《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王占生、刘文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2.《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王琳、王宝贞,化学工业工业出版社,2002; 53.《污水生物与化学处理技术》,(美)R.E.斯皮思(R.E.Speece)著,李亚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154.《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叶建锋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在职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摘要11 篇6

1、考勤制度:面授课实行席卡制(请学员按席卡就座),考勤实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合点名制度,省、市党校研究生处将加大面授到课情况的检查力度。

2、出勤与成绩挂钩制度:请病假(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或出公差(组织部门证明或主管领导签字)的,一次课扣2分。旷课(包括无效证明)的一次课扣分4分,扣分累计不封顶。

3、课程考核:

(1)、在职生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成绩权重为30%和70%。

(2)、平时成绩根据学员的到课情况和平时测试两项内容综合评定。其中,到课情况20分,平时测试10分。

(3)、缺课累计超过课程课时50%(含50%),取消课程学期考试资格,由省委党校研究生处安排到省委党校总部参加补考。缺课达到2/3以上,该门课程必须重修,重修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每个年级的第六学期;重修地点:省委党校直属班。对长期无故缺课,屡劝无效者,予以除名处理。

4、上课纪律:学员参加面授,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听课期间严禁接打手机,手机必须关闭或振动。

5、作业管理:课程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能合写,不许抄袭,更不允许让他人代笔,一经发现,取消成绩,不予补做,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同样处理。

6、考试纪律:凡无故缺考、考试作弊者,该门课以零分计,并不得参加下学期补考。对帮助作弊者,与作弊者同样处理。省委党校将加大期末考试的巡查力度,严格执行有关考试纪律。

对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问题的思考 篇7

一、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 生源结构复杂, 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来支撑和推动, 高校培养在职研究生正是为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职研究生来自社会, 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且各不相同, 基础学历有较大的差别, 表现在基础学科知识差异大、层次结构具有分散性。这种学生来源反映出独特的招生标准, 即实践取向在前、学历标准在后。有的高校甚至在招生标准上连实践标准都忽视了, 只要考生基本条件差不多, 就准其入学。这种基础层次不同的情况给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 管理较为松散, 考试方法灵活多样

高校对在职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并不严格, 这主要是因为在职研究生在校期间由学校与社会共管, 学校只负责教学、授课和颁发证书, 而在日常管理中在职研究生的各种活动更多的是自我管理。从综合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管理形式十分松散, 学校指派的负责人也无法对每名在职研究生进行全面了解, 只能起上传下达的作用。这种宽松式管理派生出的考试形式更是灵活多样, 目前以开卷考试为主, 专业课程测试多以皆大欢喜而告终。虽然在职研究生最后普遍能够取得学位和学历, 但“含金量”并不高。

3. 学习目标多元, 管理具有复杂性

在职研究生来源不同, 成分较复杂, 年龄结构跨度大, 各自生活经历差异明显, 而且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作为被管理者具有特殊性。入学后, 既要进行课程学习, 又要进行科学研究, 还要忙于各种工作事务。因此, 在职研究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科研者, 还是工作者。同时在教学及课题研究中, 不同学科专业以及不同研究方向的要求都有较大差别。加上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较强, 自由支配时间较多, 形成了学习活动的分散和独立性, 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与其他非在职研究生有所不同。

二、高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缺失

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要求较高,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异常繁重, 以辅导员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很少能够对在职研究生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指导, 造成在职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历史因素制约, 思想观念有差距

客观上讲,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时间短, 经验有待积累, 管理需要创新。特别是随着高校的转型, 迫切需要探索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但是一些高校管理者认为专业学位比学术性学位低一等, 因而在思想上对在职研究生放松要求, 管理上厚此薄彼;或者习惯上把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 没有去研究和把握各专业学位本身的性质和管理要求, 未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 与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差距甚大。

2. 社会环境影响, 多重利益驱动

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对“文凭热”的升级, 使许多未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在职人员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当前的社会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 而且受社会上裙带关系、形式主义、变相花钱买学位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分数贬值、学位贬值、管理松懈, 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 由于高校内部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很多院系的收入与分配 (包括课酬金和奖金等的发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研究生的规模和后续生源的巩固率, 各院系将此视为创收的途径, 忽略或无法保证规范化管理, 甚至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无视校纪校规、规章制度, 违规操作。

3. 机构职责模糊, 管理方式不科学

我国试办的研究生院制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制度, 是由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促成的。政府给研究生院设立一定的规范, 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微观制度环境, 也是以政府设立的行为规范为基础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总的特征仍然是政治色彩浓厚、行政行为强烈的以经验为主的计划模式, 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由于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职责不明确, 矛盾较突出, 而规模的日趋庞大、事无巨细的管理使职能部门力不从心, 加剧管理中的矛盾冲突。大学组织机构被认为是“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和“松散结合系统”。面对很多模糊、不确定的状况, 教育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管理能力。在职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申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管理素质, 而目前尚缺乏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三、加强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职研究生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必将随着教育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完善。因此, 如何对待这一新的培养对象, 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是所有办班高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提高研究生办学质量的角度考虑, 应对多年的办学经验作全面细致的总结, 以保证在职研究生教育在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模式中正常发展。

1. 着眼规范管理, 完善组织机构

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有制度承担的实体即组织机构。高校是以高水平专业技能为基础的组织而被描绘成“底重机构”。因此, 应赋予院系较大的学术管理权力, 使学术管理遵循其内在规律, 按照学术的要求和规范, 形成院系自主管理, 研究生院 (中心、处) 实施相关的审核和批准制度, 进行宏观监控。这样有助于提高组织在职研究生办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 按学术发展规律保证学术标准和质量。同时, 要发挥好行政管理的职能。以效率标准为出发点, 着重协调、规划好研究生的各种课程设置, 最大限度地引导在职研究生热爱学习、钻研学术。在职研究生所在单位应将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作为本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培养经费、学习时间、培养条件等方面对在职研究生全力支持, 特别是要减轻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工作负担。同时, 高校应加强与在职研究生所在单位的沟通, 取得在职研究生单位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以保证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扩招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声誉。

2. 针对特点规律, 细化教学计划

高校以育人为宗旨, 因此,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针对在职研究生大多有多年工作经验、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的特点, 细化教学和管理计划。高校在拟定授课内容时, 除必修课外, 应广泛征求学员意见, 多开设一些与专业研究密切相关的专题讲座, 向学生布置有关研究课题, 以此作为教学计划的补充。这既体现了在职学员的学习特点, 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交流。

3. 围绕培养质量, 完善模式

在职研究生作为研究生中的特殊群体, 具有不错的前途, 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管理部门及广大导师在培养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 并针对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扬长避短,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在职研究生特点的培养管理模式、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在带理思维上, 应克服强调单纯的带理思维方式, 特别注重加强学术带理与行政带理工作。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 为了实施严格有效的教学带理, 每一个带理人员应该明确带什么和怎样带,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至少应该包括教学计划带理、教学运行带理、教学质量带理、教学基本建设带理等四个方面。上述的一些内容和任务, 主要由在职研究生培养院校来落实, 具体到每个办学点, 落实到入学教育、面授考勤、班组建设、自学与作业带理、考试组织带理、毕业论文撰写、答辩带理等环节上, 采取在职单位与学校共同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双重管理模式, 全面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职研究生逐渐成为研究生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职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2]睦依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3) .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篇8

【公共课部分】

(简述题,答案100-200字,时间1-2分钟)

1、简述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的基本内容。

2、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话中如何论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为什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6、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7、如何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建设?

8、社会建设为什么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9、简述自主创新的基本内涵。

10、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

1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3、简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14、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内涵。

1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7、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18、“四个全面”的内涵及意义?

19、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

2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21、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中的领导和现实中的领导。

22、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讲的“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

23、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够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如何理解这句话?

24、你认为领导者的角色应该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为什么?

25、你认为什么样的领导班子是较为合理的领导班子?

26、很多单位出现“一把手腐败”,从领导体制上看,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27、领导科学中所谈的决策就是“拍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8、案例分析:

2003年2月上旬,广州市“非典”发病情况开始进入高峰,却未见任何来自官方的信息。2月10日,广州各媒体连续接到三个紧急通知,要求严格遵守新闻纪律,不得擅自对“非典型肺炎”进行报道。2月11日,在疫情已出现近3个月后,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才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新闻发布会虽然开了,但有关疫情的相关资料,包括其传染性、临床特征、治疗手段等却并未广泛告知。正是在社会和公众茫然不觉的情况下,“非典”开始了从广东向全国的蔓延。“非典”如此肆虐,2003年4月3日,时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新闻发布会上仍声称“中国是安全的”。

请运用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例。

29、你认为领导用人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30、你认为领导者怎样提高开会效率和效益?

【专业课部分】

(简述题,答案100-200字,时间1-2分钟)

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简述行政行为的涵义

3、简述公务员的任免制度

4、简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5、简述行政救济的特征

6、请说说你对“人口红利”的理解

7、请谈谈我国人口政策取得的成效

8、请谈谈未来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将面临哪些挑战?

9、请简要说明我国社会保障的四大体系

10、政府应该像企业家那样具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那么,可以按照企业的模式打造政府或者按照政府的模式打造企业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11、请简要阐述公共舆论监督对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12、你怎样理解“公共行政组织改革是当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动力”?

13、简述中国社会互动中的“差序格局”。

14、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现代化的理解。

15、谈谈社会互动的常见形式。

16、谈谈社会组织有哪些要素构成。

17、谈谈你对社会变迁的理解。

18、谈谈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势与不足。

19、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20、分析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当代公共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22、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对地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

23、为什么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

25、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终结?

26、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7、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有哪些?

28、简述思想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特点。

29、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

30、简述加强公共事业管理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31、简述我国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基本要求。

32、简述我国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3、简述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

34、试说明你所理解的公共管理活动应该坚持的基本道德原则。

35、你认为公共伦理主体的道德规范应包含什么内容?

36、请简述你如何理解公共权力?

37、请简述你如何理解公共事务的伦理属性?

38、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现象。

39、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公共物品具有哪些特征? 40、简要介绍公共收入的受益原则与支付能力原则?

41、从哪两个方面来把握国家税收公平原则?

42、为什么说所得税是一种内在稳定器

43、简述非营利组织自治性。

45、简述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

46、简述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7、从工作实践谈一谈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

48、结合实际谈谈优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

49、从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 50、请谈谈薪酬有哪些职能

51、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治市场理论

52、如何理解政治权力

53、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意义

54、政治稳定及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

55、简述设计公共组织时应遵循的“职、权、责一致”原则。

56、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

57、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58、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59、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弱化和失范的表现及原因。60、简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综合运用部分】

(论述题,答案300-400字,时间3-4分钟)

1、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城管暴力执法问题。

3、试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4、试述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5、怎样提升政府危机处理能力?

6、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在制度层面需要重点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7、如何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8、当前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有哪些?

9、如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哈工大基础学部奖学金评定办法 篇9

评比考核计分方法(试行)

一、奖学金考核计分方法

奖学金的考核计分由考试课成绩学分绩和平时表现分组成。满分为100分,其中学习成绩占80%,平时表现分占20%。

说明:

1、考试作弊、违纪,取消奖学金评定资格,成绩按零分计算;

2、考试、考查课有一门不及格者取消评奖学金资格;

3、缓考成绩可根据原因按零分计算或不计入平均学分绩;

4、平时表现分计分,只参考当学期的任职、获奖、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加减分。

二、平时表现分计分细则

平时表现分每位同学基础分为60分,加减分后最高可得100分,最低为0分。

1、任职加分(不累加)

a、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班长,团总支各部门副书记,工作认真,业绩突出,考核后加4分; b、担任班委会委员、团支部委员、团总支委员、寝室长、各课程科代表,工作认真,尽职尽责,考核后加2分。

2、竞赛加分(累加)

a、获得国家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鼓励)奖,经确认后,可分别加10、7、5、3分; b、获得省部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鼓励)奖,经确认后,可分别加7、5、3、2分; c、获得学校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鼓励)奖,经确认后,可分别加5、3、2、1分; d、获得学院级竞赛一、二、三等奖,经确认后,可分别加3、2、1分;

3、先进加分

a、班集体获得校级表彰,团支书、班长分别加5分;团支委、班委各加3分,普通同学各加2分;个人获校级优秀团干部加4分、校优秀团员加2分。标兵在每项的基础上再加3分。

b、班集体获得院级表彰,团支书、班长分别加3分;团支委、班委各加2分,普通同学各加1分;个人获院级表彰加3分。标兵在每项的基础上再加2分。

c、全班消灭不及格,全班同学各加2分;寝室评比获前三名男女寝室,每个成员各加1、2、4分。

4、学习加分

a、学习成绩考试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

(1)考试课程成绩优秀一门加4分;

(2)考查课程成绩优秀一门加2分;

b、学习成绩进步较大

(1)平均成绩提高5分以上(含5分),加5分;

(2)平均成绩提高10分以上(含10分),加7分。

5、其它

a、计算机等级考试

通过省、国家组织的等级考试(只限一学期)

(1)二级加3分(2)三级加5分

b、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只限一学期)

(1)前三个学期内,通过六级加6分,通过四级加4分,其它学期通过四级加3分;

(2)第四学期通过六级加4分;

c、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工作

(1)担任一定工作任务,该课题获奖,可参照“二—2”予以相应的加分;

(2)担任一定工作任务,并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视等级不同可加1—3分。

d、活动类(包括各类文体、公益、科技类活动)

积极承办各项校、院级活动,合格完成任务,组织者加4分,参与者(含运动会)加2分。e、获军训优秀学兵,加2分。

f、获校级社会实先进个人,加2分。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成果奖,组织者加2分,参与者加1分。

6、减分(只限评选奖学金所在学期)

a、受到记过以上处分者,基础分为0分;

b、受警告以上处分者,减40分;

c、受通报批评者,1次减20分;

d、要求必须参加的校、院级大型活动而未按时出席者,1次减5分;

e、旷课情节严重且平均学分绩低于70分者,减10分,低于60分者减20分;

f、无故不参加公益劳动者,1次减10分;

g、公寓卫生检查中寝室卫生不合格的寝室,寝室长减4分/次,其他同学减2分/次;

h、对在综合测评中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同学,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有权对该同学减分 5分,并取消其互评成绩。对于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徇私舞弊的学生干部,辅导员有权免去其职务,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当事人减分 10分。

注:如另有可评分的项目可直接在“其它”一栏中注明。

以上条款适用于基础学部电气学院学生,最终解释权归电气学院辅导教师办公室所有,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试行。

基础学部电气学院

哈工大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篇10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规律: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

3、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他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4、管理机构:是指在人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的权力,共同协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管理系统。

5、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6、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8、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9、管理的择优观念: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10、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11、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12、决策:现代管理所讲的决策是广义的决策,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3、指导性计划:是上级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

14、尊重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5、评价: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束之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

16、法律方法:是指运用立法、司法和遵法守法教育等手段,规范和监督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使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17、管理艺术:指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辨析下列问题是对还是错,并说明对错的理由。

1、构成管理主体的唯一条件,就是具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就能实施管理。错。要有一定的全力,还要有一定的能力。

2、管理目标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对。

3、管理主体无法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

错。任何管理都有一定的目标,而目标是由管理者和管理机构制定的。没有目标,管理就是去了方向。方向是否正确,即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又取决于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业务知识水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水平。

4、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是:(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2)、要全面规划,配套进行;(3)加快人才培养,适应技术现代化的需要。

错: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是以上的三个方面。

5、在现代管理中,管理信息的开发利用,成为比物质和能量资源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资源。

正确。管理的过程,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也是管理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表现为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管理所做的一切工作,实际上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6、在管理组织机构设计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正比例关系,即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

错。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的幅度与管理的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及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

7、管理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择优的过程,因此就不用树立权变管理了。错。(1)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代管理本身的要求。(2)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竞争的要求。(3)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的要求。

8、管理者树立人本观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错。管理的人本观念就是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的地位。

9、管理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

对。管理的过程,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也是管理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表现为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管理所做的一切工作,实际上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10、战略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的总纲,是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的依据,是整个战略系统的灵魂。

对。

11、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处理好人、财、物的关系。错。在处理的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12、计划只是较高层次管理者的职责,中下层只是执行者,用不着自己做计划了。错。计划的指定原则之一就是群众性原则,是指在指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3、决策的过程就是选优的过程,没有选优就不能称其为决策。

错。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4、以一个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分类。以战略任务来分类,可以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和改革战略。

错。以实现战略任务的途径分类,可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和改革战略。

15、表率激励就是榜样激励。

错。榜样激励,榜样体现了时代要求,代表了前进的方向,以其模范言行、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给人以表率,给人以启发。表率激励就是管理者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们。

16、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否定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管理就不重要了。

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作为管理重要职能的地位不能削弱,我们要正确区别计划经济与计划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划管理就是对任何事情和工作都要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使之顺利到达预期目标,因此计划管理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强调和加强的。

17、管理的权变观念强调权宜应变,即管理者的随意应变。

错。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因人、因事、因地权益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其核心,就在于管理效果完全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18、财政监督就是财务监督。

错。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和财务监督,财务监督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综合性特征。答:(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2、简述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答:一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保证一个管理者始终以正当途径和手段取得管理成果的首要条件;而是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较好的群众基础,即能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拥护。

3、简述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

答: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中占用重要地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2)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3)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4、管理者担负着特殊职能,因此,对他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有着特殊的要求。简述对他品德素质的要求。

答: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克服困难、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管理者对人对事的处理,要公道正派,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要善意对待下属。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要养成虚心听取意见的好作风,要以善意、诚恳、虚心的态度和成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四是以身作则,作风民主。要模范带头,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多干实事,严以律己,清正廉洁。

5、简述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性。

答:首先是人的个性,主要表现为个人的性格、动机、能力、思想、气质、欲望、情感等,人的个性在管理客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次是社会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团体性、阶级性和交往性,还反映在每个人所形成的社会需要方面,即人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三是能动性,只要表现为参与管理的能动性和对管理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动性。作为管理客体人的能动性既是区别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作为管理客体的物的重要标志。

6、简述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

答:一是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二是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三是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因此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就是管理文化的创造者,有事他的具体体现者。

7、简述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由于管理的权变观念强调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因而对管理者组织有效的管理活动有着以下重大指导作用。第一,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坚持权变观念,有利于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第二,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助于管理者根据变化的环境条件,提出适合组织发展的设计方案,提出不同情况下对实际计划和控制过程的指导原则,有利于管理者确定适宜的领导风格,确定组织变革和改良的最切实方法,以便有效的指导管理活动。第三,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决于对其环境的适应性与实践的相符性,这有利于管理者在适应变化的环境的同时,创造性的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管理理论的到不断完善。

8、简述管理者的职责。

答: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的职责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管理者要能够为组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足以激发组织成员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二是管理者是计划者,制定计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也是管理者指引组织发展、调动成员力量的重要手段。三是管理者是组织者,就是要把管理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上,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连接上,从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上,做到较好的结合。四是管理者是指挥者,要不断在管理过程中发布命令,下达指示,制定措施,以此来统一组织及其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管理者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纵观全局,对管理过程实行统一指挥,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实现有效管理。五是管理者是协调者。他的任务就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统一安排和调度,使其相互配合、紧密衔接,既不产生重复,又不出现脱节,更不相互矛盾。六是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要使自己确定的目标、方向、决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必须恰当的选拔干部和配备人员,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

9、简述人本观念中“人和第一”的观念。

答:对于这一观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不仅突出了人的因素第一,而且还突出了“人和”因素第一。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总之当人以一个群体和组织出现时,没有什么比“人和”更为难得、更为重要的了。在管理中树立“人和第一”观念,包括管理者之间,即所谓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团结合作,上下同心同德,也包括团体或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和组织外良好的社会关系。有了这些要素,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就会上下一致、兴旺发达,就会无往而不胜。

10、简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首先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语气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其次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决策是对多种具体设想和方案的选择,他所选择的设想和方案直接影响着行为的方向是否对头和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是否得当是管理效率高的保证,选择不当,则管理行为也可能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第三,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居首位的是进行决策,决策及其实施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从决策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制定、选优,以及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者都必须亲自过问、参加、负责到底。

11、简述管理目标的作用。

答: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他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它主要的作用是,一是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共同劳动就必然要有共同的目标,否则人们就难以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二是导向作用,由于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重管理目标既是对人们总的努力反向起导向作用,有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三是激励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标激励前,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实现后,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有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有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达到新的目标。四是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一般来说,对于管理目标成绩大小的评价,要用管理目标的完成程度、管理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和完成管理目标的努力程度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这三者的指标值越大,说明管理工作的成绩就大,否则工作成绩就小。

12、简述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

(一)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能够使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臵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二)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各级管理主体都面临从单纯执行者向决策指挥者,有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这种种转变,要求管理主体确立战略观念,审时度势,既是实行战略指导,协调本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主体使会否确立战略观念,有无进行战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是导致管理者素质与才能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区别帅才和将才的主要标志,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从全局、长远看问题,树立牢固的战略观念,亲自研究发展战略问题,是战术服从于战略,近期服从于未来。

13、简述实施过程中协调的必要性。

答: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一个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发挥较好的整体功能。在实施决策、计划的过程中,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去投入的人、财、五各要素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各样的矛盾和摩擦,需要管理者进行处理和调节。另一方面,一个管理系统又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他随时都要反映到系统内部来,影响和制约内部各要素,这些需要管理者随时调整内部状况或尽可能改造外部环境以求得内外环境的协调一致。因此,协调的存在,既是调节管理系统内部各种矛盾的必须,也是调节管理系统和外部之间各种矛盾的必须。

14、简述决策原则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答:决策中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求决策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中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民主集中制原则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在决策中要坚持集体决策,在决策班子中实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这就要求,一方面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要善于、勇于大胆提倡和鼓励不同意见之间的互补他短,各扬己长。不搞个人专断或擅自决定。重大问题决策问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表决。集体做出了决定,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

15、简述管理权变观念的特点。答:

(一)强调管理环境的变化性。组织进行管理活动所面对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当前情况下,变化更为显著。这种变化对管理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强调管理活动的应变性。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关键在于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

(三)强调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要对管理活动各种关系及变化的环境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凭借管理主体的经验、知识和胆略,采取相应的策略,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达到随机应变的目的。

(四)强调权宜应变的科学性。权变观念中的权宜应变,不是随意、盲目、毫无科学根据的应变,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应变,原则性与灵活性、创造性统一的应变,为此,应变的前提,是要充分研究、认识并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把应变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6、管理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请简述评价的原则。

答:

(一)目标性原则。在管理目标制定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进行。管理目标的内涵,决定着评价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评价的时机和方法,决定着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二)客观性原则。在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评价的实质是反馈,而真实、全面、准确是反馈的基本原则,要达到上述准则的要求,评价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还要求评价人员的评价态度、确定的评价项目和评价内容、选用的评价方法以及做出的评价结果都应当公平客观。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活动中,必须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以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他贯穿与评价活动的全过程,对评价的效果及下轮管理循环的效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是评价活动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原则。激励性原则要求在评价活动中,管理人员要注重沟通与组织成员的感情。

17、简述实施的“目标性”特点。

答:实施是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是一项目的性很强、很具体的活动,整个实施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而展开。衡量实施活动好坏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如期或提前达到决策、计划所规定的目标。背离目标,一切行动都毫无意义。在实施活动中,管理者要特别防止搞偏离目标的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影响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围绕目标而开展工作。

18、简述创新是一个管理过程。

答:创新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再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包含以下一些基本程序。一是搜寻就是对组织存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收集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以判断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和机遇。二是选择,就是在搜寻的基础上,组织根据其独特的价值准则,确定未来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一战略,对搜寻的信息进行分析,确立相关的战略实施计划,并按照令人满意的原则,选择具有可操作行的执行方案。三是实施,就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把观念性的方案转化为现实的东西,并引入到内外部市场中,实现商业化。为完成以上的基本程序,必须在全过程中,组织学习,获取知识资源,在不确定情况下执行计划,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不断反馈和修正已有的创新,以实现再创新。

四、请您联系实际对下列问题进行论述。

1、结合实际论述管理者的素质。

答:管理者的素质,就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因素。一般说,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素质。要精通马克思之际基本原理,并用其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又拥护改革开放,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2)品德素质。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3)知识素质。一是自然科学素质,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对于管理者来说,所谓知识不能仅是精通某一门知识的专才,而应是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4)业务素质。科学决策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

此外,不同的管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对于管理者的素质还有许多不同的特属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要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不是一个人,二是“一班人”,因此研究管理者的素质还必须研究管理者群体的素质。

2、请联系实际论述一下管理目标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他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其主要作用是:

(1)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共同劳动就必然要有共同的目标,否则人们就难以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共同的目标就是人员共同价值观的反映,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人们的思想才会统一,齐心合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2)导向作用。由于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在实际活动中,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导向作用,否则就会引起管理的混乱。

(3)激励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标确定后,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实现后,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有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有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达到新的目标。

(4)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一般来说,对于管理目标成绩大小的评价,要用管理目标的完成程度、管理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和完成管理目标的努力程度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这三者的指标值越大,说明管理工作的成绩就大,否则工作成绩就小。

3、请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一下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答: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决定的。

(1)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各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人的要素不同于作为管理客体的其他要素,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2)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这就决定了管理者也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在管理活动者的这种主导地位,不但表现在他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和实现目标的组织者,因而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他的自身素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此,树立管理者的人本观念,首要的是要树立管理者素质第一的观念,因为管理者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3)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包括管理者与管理者的的关系、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任何管理中,只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相互合作、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融洽,这是搞好管理的根本保证。

(4)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就任何管理活动来说,他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因为只有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

(5)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项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就出现过重视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也出现过重人轻事的学说。古典管理理论主张用经济刺激和严格管理监督来提高效率,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但物的利用程度逐步趋于极限,同时也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光靠加强对物的管理,并不能缓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强调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理论学派。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4、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答:(1)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人本观念来看,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必须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而科学的认识

(2)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任何管理都应运用激励机制,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承认人的需要的普遍存在是唯物主义者的态度,运用种种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鼓舞人的士气,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管理遵循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管理遵循原则。

(3)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任何管理都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使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自动自发”功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无往而不胜。

(4)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任何一个必要的的生产或工作单位,都不存在人的能力和积极性的缺乏问题,而只可能存在缺乏使人的能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机制和环境。当今社会存在着种种影响人的才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是人的因素,其中包括机制、体制、政策、思想意识等因素。

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特别是树立尊重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最主要的是扫除影响和限制人的才能充分发挥和出才用才的种种障碍,创造能够使人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和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5、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评价在管理中的作用。答:评价是反馈原理和封闭原理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管理过程的结束阶段,也是管理相对封闭的最终环节。主要有以下主要作用:

(1)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通过评价活动,管理的质量得以改进,管理的效益得到提高,管理者对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认识得到深化,管理的水平也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周而复始的管理循环,通过评价活动,是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呈现出螺旋式或阶梯式上升,管理也就进入良性循环的运行轨迹之中。

(2)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而管理效益的获得必须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人的积极性的高低。人的积极性越高,其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也就越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成为一切管理中的中心问题,因此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评价活动,在工作中的成绩得到认可,可激励人的干劲,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评价不当也会挫伤人的积极性。评价活动在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评价活动在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中的评价活动。

6、请联系实际论述一下行政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行政方法。

答:行政方法在管理中的运用有其必要性,单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种种弊病。因此,在运用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注意扬长避短,尽量使其发挥积极方面的作用。

一般来说,运用行政方法容易产生的弊病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是管理体统的动力和活力不足。(2)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和计划失败。(3)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为了避免和克服上述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病,正确的发挥行政方法的积极作用,在行政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2)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3)行政方法要与其他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综合运用,才能相互配套,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

7、实施过程中的激励非常重要,请联系实际谈谈激励的作用。答: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激励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实施阶段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管理者做出的最好的决策、计划也必须靠众人共同发挥积极性来努力完成。激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一般不加激励手段,一般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二我国很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时利用率仅达到60%左右,如果我们根据人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运用不同激励手段,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们的潜在能力的到发挥,那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2)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增强其安全感、满意感,增强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保持队伍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激励发法还可以吸引人才,比如现在国内外很多单位都实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并辅以高新,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继续深造的机会等措施,就产生了吸引人才的好效果。

(3)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先进的人保持和发扬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努力工作。

8、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就其范围来说,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就其主要作用来说,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复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有效工具。在现代管理中,对于一些复杂庞大的体统的规划设计,往往涉及复杂的因素,面对复杂的情况,需要综合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系统方法为复杂系统分析、规划、涉及和研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而且系统愈复杂、愈庞大,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以目前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例,这就是一项极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改革中,如果不运用系统方法首先对改革方案进行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就不会明确改革的方向,也不会使整个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有重点的进行,其结果只能导致改革的混乱和失败。

(2)对大型施工和科研项目进行组织指挥的必备手段。在当代,一些大型施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组织和指挥,往往涉及各种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门人才,只有运用系统方法,才会打破各门学科的界限,把各种人才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在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组织实施。

(3)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有力武器。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国家政府部门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所进行的总体管理。所以,这种管理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在他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总体决策、总体规划和总体控制,而一切孤立的、片面的、小生产的管理方法都是不适用的。

总之,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为现代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武器,树立系统观念、掌握系统方法是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从而也是每个现代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9、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计划编制的原则。

答:计划是主观东西,计划制定的好坏,取决于他和客观相符合的程度,为此,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就是我们多制定的计划,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相反,如果计划不够科学或是违背客观规律,那么,这样的计划就很难被接受,及时通过某些强制的方法贯彻下去,也难以实现计划的目标。

(2)统筹兼顾的原则。就是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计划对象系统中所有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计划对象和相关系统的关系,按照他们的必然联系,进行统一筹划。如,一个集体组织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整个效能的发挥,而且取决于每个成员积极性的发挥。

(3)重点原则。指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有关的方面,认清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要害,着力解决好影响全局的问题,而不要同等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我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八个五年计划时,就抓住了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因素:能源、交通、科学技术、农业和教育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4)弹性原则。指计划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适应性、应变能力和动态的管理对象相当一致的性质。计划实施中,往往有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计划的实现,因此必须是计划具有弹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适用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可编制备用计划,也可以作计划时留有余地。

(5)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计划时要考虑以前历史情况和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保持计划的连续性。也要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为实现计划目标,合理的确定各种比例关系。更重要的就是保持任务、资源与需求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目前与长远之间的平衡。

(6)群众性原则。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只有依靠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计划。

上一篇:童年的记忆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精选入党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