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做科研(精选8篇)
培养是一个过程,培养的结果是分化,好的变得更好,坏的变得更坏。书读的越多,培养的结果就越分化。
问题1: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南辕北辙,知道方向比距离重要。但是,我想问每一个想要读博士的人,你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的回答是只想拿个学位,我想你在骗人;如果你回答你想赚更多的钱,那么你的方向错了;如果你想毕业后去外企赚很多钱,那么你的方向也许错了;如果你想解决你的亲人的户口,那么你真可怜;如果你觉得研究是你的兴趣,如果你觉得为之可以牺牲,那么不错;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目前科学技术很落后,你还怀着满腔的科技报国的心愿,而且你觉得你的智商不错,那么很好;如果你还知道自己的情商不低,你还怀着更家远大的理想,并且清楚你和你的朋友可以通过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创业实现你的理想,那么非常好。不想吃天鹅肉的青蛙,不是一个好青蛙。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了博士又如何。
想清楚,三思而后行。
问题2:你认为读博士会有哪些收获?
我个人认为,一般在学校读书的目的有三个:学知识,交朋友,拿学位。但是博士不同,博士是一个在某一科学领域发现新问题、定义新问题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系统培训。如果你完成了这一过程,那么你差不多可以毕业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发文章毕业,那么你就偏离了你的方向,那么这样的博士不是一个好博士。
博士不仅仅是在科学方面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强烈的人格的培养过程。如果你认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知道了什么是认真、务实、创新、合作,那么你差不多可以毕业了。重复一遍,认真、务实、创新、合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人不都有第一篇文章被导师批的体无完肤的经历么?很多的博士毕业论文仍然小错误比比皆是,那么这样算掌握了什么是认真、务实么?八个字,真正的学会要八到十年,我们在博士期间只能学会最多一半,有的人甚至只是一点点。如果还在抱怨实验室条件不好,抱怨导师不给指导,抱怨经费不足,抱怨待遇不好,抱怨没有事情可做,抱怨论文写不出来,我告诉你这叫“浮躁”,这叫不务实,不认真,不合作。Graduate版上有一些这种人,估计我该挨骂了。
问题3:你认为你选择的导师这个人怎么样?
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拿到国家项目后只是想以最小的代价交差,我劝你不要去读他的博士,我看这个老师有些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我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在一起,你的干活冲动就会很快被消耗,你的未来也将被你的错误选择所惩罚。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非常的Active,知道未来永远是重要的,对学生要求极其严谨,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拿到国家项目总是力求做到最好,那么请选择这样的老师,跟他一起成就你的未来吧。BTW,我导师就不错。
问题4:你的研究方向?
选择研究方向很关键,务实没有什么不好,对于我们这个工业和科技都不发达的国家,应用价值大于理论价值。要搞深入某一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研,而不是看到大家在研究什么我们就去研究什么,看老美在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我们能跟的上么?别人走什么路我们就跟什么有时候是对的,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想想是否需要走另外的路。
我就特别感慨国家在超宽带技术方面的路线,美国人在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离超宽带技术,我们863就跟着搞,我们真的没有这个条件。超宽带最有价值的应用,而且技术难度相对简单的是低速率远距离保密通信,比如海事通信上超宽带可以在800Kbps上较大发送功率下通信60海里,在陆地上低功率通信3公里,这些都是美国人在搞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离超宽带技术之前搞的,对于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不去搞,偏偏去搞我们几乎搞不出来而且应用价值也不是很大的10米以内的高速率通信。看看电子系杨老师、丁老师,为什么他们可以申请院士,为什么他们的学生就业好。如果你的研究没有
应用价值,你的前途就不那么明亮。
问题5: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
找工作真的很难,难的是钱和前途很难两全,甚至是加上个人理想不能三全。年轻人很需要钱,比如我,太需要钱了,写这个的时候我的卡里只有不到50元了,本科毕业的时候我的卡里有10K多,都是自己赚的。去外企,为了钱,虽然外企未必没有前途不去外企,很多时候为了前途,基本上放弃了钱。当公务员,为了权利。一个刚刚毕业的穷疯了的抑郁了很久的汉子拥有了权利而正式收入又很少,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忍是贪,抑或其它?很多人感慨,去外企虽然眼下钱多,但是学的东西都用不上,人家也不让你涉及核心技术,博士写代码的速度也不如本科和硕士,而且博士对自己的待遇期待要比硕士高,人家为什么要要你。如果不做技术,我敢说,很多博士没有经过社会上摸爬滚打,没有体验过尔虞我诈,输的概率、输的代价很高。博士毕业了,我看还是要继续做技术,选择需要这个技术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否则你又回到了类似读博士前的起点,IT领域里叫做复位(Reset)。我很支持选择国企和事业单位。
选择自己的祖国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投身了伟大的事业;选择了祖国的人,祖国最终会选择他们。看看李国杰老师做的龙芯,外国人不是已经坐不住了么?有时候是要放弃眼前利益的,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利益结合在一起。中国是大陆法系社会,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教育培养出来的叫精英,没有经过教育培养的叫做混混。我看兼有这两个血统的人才能才是最适合这个社会的。博士是100%精英血统,最好的选择是在精英族这个社会子集里继续做你的精英,最最真正的精英。
问题5:选择什么样的地方读博士?
当然是选择北大清华了,很多人如是说,你们选择的对。但是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大学与研究所的区别。首先我们首先来看一段胡主席近期的讲话:“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
环节。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要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当前,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统产业,严格执行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国家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目前中国走到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核心问题中我关心的有三个,一是“三农问题”,二是自主创新问题,三是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是电子系的,就说电子相关的事情,我们来比较一下中科院和清华。总体上我的感觉是:这两个单位的定位不同,一个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个是服务于本国工业。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拥有一流的研究?那么什么是一流的研究?只有发最多最好的SCI才算一流的研究?最符合国情的和最能够服务于本国工业的算不算一流研究?我看两者都算。我了解的清华的博士,很多博士生为了毕业,最最关心的是如何发更多更好的文章,然后个别发达国家把你的东西实现了卖给中国,因为很多研究国内根本没有条件实现的。毕业条件是数量较多的文章,最好有SCI。学生待遇较差,但是校园建设很好,楼很大,设施很完备。相比之下,我了解的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目的是“我们就是要做国内工业届做不了的东西”(实验室主任语),博士毕业条件是东西做出来,2篇Ei。学生待遇较好,但是校园比较破,很多楼较旧。昨天去中科院,看到了2个通知,一是做出了基于国内AVS标准的音视频芯片,二是同时做出了 GPS基带的精细定位,打破了国外垄断。中科院现在有了完全自主的200Mhz的 MCU和DSP。以无线传感器网络
来说,清华这边是很多在研究,基于混沌,基于蚂蚁的算法,中科院那边在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芯片组,因为国内现在这块市场全部是国外占领的。拿经费来说,据我了解,清华微所的经费远小于中科院相关单位中科院和清华的现状不同,源于两个单位的定位不同。
话快说完了,话还要说回来。学弟学妹,清华的科研条件是非常好的,要抓住宝贵的青春,发最多最好的SCI也好,做工程也好。抱怨是不成熟的表现。我相信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哪个舞台上都能作出出色的表演。切忌浮躁。给你机会做研究,你偏偏想去做工程,让你去做工程,偏偏又想去写文章。
博士们,未来博士们,事在人为,成就自我,方显博士与众不同又与众同行之英雄本色。
小处入手、放眼未来、育人为本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向盘锦市全体中小学生提出的课下“五个一分钟”要求,即每天一分钟“做家务、写日记、唱歌、踏步走、记忆力比赛”,正是从小处入手,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这“五个一分钟”渗透到中小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每个人一天的生活来说,一分钟时间是完全可以挤出来的。如:我让我班一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晚上抽出一分钟时间进行认字,把认会的字剪下来,第二天到校贴到自己的学习园地里(学习园地里有全班小学生的名字)。一星期下来,有的学生居然认识了50个生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就把无为的一分钟变成了有为的一分钟,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这种习惯将使学生受用终生,同时体会到其中的无限乐趣。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会暗自庆幸:也许成功就是从这不起眼的一分钟开始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挤出很多一分钟,如一分钟讲故事、一分钟朗读、一分钟讲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原来如此简单,知识可在点滴的积累与活动中不断丰富。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根本宗旨。人是存在差别的,教育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型里脱出来的“坯”,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对教师提出的“课上十条”要求中,我们看到,他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不备课不能上课”。设计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留”三种不同的作业,这完全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的教育思想,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行动起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教一堂课纯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至少给学生10分钟自己活动的时间”,这些做法是要把学生解放出来,还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教师由台前“演员”退为幕后“导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法,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这种做法就是授学生以“渔”。对此,我尝试了,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兔”字,然后把它所表示的实物图拿出来,让学生看一看,怎样读,再边看图边看字,问学生怎样记住它。有的学生说:“上面的‘刀’字头像兔子的两只耳朵,中间的‘口’像兔子的头,下面像兔子的腿,最后‘一点’像兔子的短尾巴。”有的学生说:“免费的‘免’我认识,加上‘一点’就是兔。”有的学生说:“我能给兔子找朋友,兔子,白兔,黑兔。”有的学生说:“我能说一句话‘我喜欢小白兔。’”我紧接着说:“小白兔是一种动物,那你对兔子的了解有多少呢?”有的说:“它爱吃萝卜和青菜。”有的说:“它蹦蹦跳跳好可爱。”这样,学生不仅对比着事物的形状来学习,而且和自己认识的字对比着学习,更与生活联系起来,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意。渗透了学习方法后,我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识记余下的“羊、鸟、木、禾、竹”五个字。试想:魏书生培养的学生如果没有高超的“渔”技,他整日奔波于事务、学术交流,每学期仅靠30多节讲读课学生岂能完成学习任务?作为“市教委主任”,还有“38项社会兼职”,仍然当“校长”、“班主任”,“教语文”,奋战在教育的最前沿,是在作秀吗?非也,他是在和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握新时期的脉搏,与时俱进,更好地指导教育的决策。这一点怎能不使每个教师肃然起敬呢?
以人为本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人文表现。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接触。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单纯劳作,是艺术创作而不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展示结论。只有深入交流了,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尊重对方。教育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考试机器”,魏书生要求教师一堂课讲完后,让学生做课堂总结,教师虚心听学生讲听课的感受和对老师授课的评价,并且提出教师“课后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而是要利用课间和学生聊天、谈心,获取反馈信息,交流师生感情”。老师并非圣人,这就要求教师走下“神”坛,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友好相处,做学生的朋友,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变威严为微笑,这是教育人文性的表现。“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教师缺乏的正是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意识,往往只管教。不管学生的学,实际上是割裂了教与学的关系,这样就成了两条道上跑的车。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不超过20秒”,要学会对问题的冷处理,不能动不动就摆“师道尊严”。
唤醒比改造更难做到,引领比要求更重要。其实教师不缺方法,缺的反思、总结。正如魏老师所说:“总结一堂课的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天长日久,持之以恒,连珠成串,定能受益匪浅。”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财富,不能为了评职才搜肠刮肚地写论文。平时的教学心得是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东西,整理出来,我想更有理论与事实依据,更有说服力。
后来我长成了个少年,也忘了这事儿。很多青少年都有类似经历,对吧?我忘了自己的梦想。我上完了中学,要上大学了,我该选什么专业呢?最后我选了医学。我离开家乡去了西班牙北部,那儿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个非常好的大学,以生命科学闻名,在那儿我学习如何做医生。这所大学有两个特点,一是竞争激烈,我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这很让人激动,不是吗?身边都是优秀的人会让你更多地思考。二是我有了更多时间对自己、对人生进行思考。这时我的梦想又回来了,我很快想起我当年想做个生命科学的探索者,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22世纪会是太空的世纪,但本世纪是人体的世纪。我其实是幸运的,我能在本世纪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科学。
我念完大学,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我成为了医学工作者,但是医学工作者是不能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至少在西班牙不能做,不同国家有一些不同的规定。我可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赚的钱不少,人人都尊敬我,但是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决定去英国,我去了伦敦Patrick Maxwell教授的实验室,我过得很开心。但有一天,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给我打电话了,他们说需要我去中国做个讲座。我回答,我不去,我太忙了,对去中国一点兴趣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对中国一无所知,所以我不觉得去中国有什么意思。但他们说你非去不可,最后我还是去了中国。去了后挺喜欢中国,非常喜欢,尤其是这三点: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潜力,我看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在中国待了四五天后,我回到了英格兰,我说或许我们应该想个办法,让我能更频繁地去中国跟他们合作,结果他们跟我说不行。一开始是他们这帮人跟我说你应该去中国做个讲座,现在他们又告诉我说不行,不能去中国。这对我是个启示,也许我该换个地方。如果你此时不做,那你这辈子都做不了。
2007年除夕夜,我到了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生活,一段让人激动的生活。你们看得出我的中文只是马马虎虎,我最先学会的汉语词汇是“什么”,因为我一说话,别人就会问说什么,“什么”,我说的他们一句也听不懂。第二个词是“老外”,因为我一直听到人家说我的时候用到同一个词,而这个词又不是我的名字,所以这个词肯定是说我是个外国人啥的。第三个词是“打包”,第四个是“哦”。你们知道“哦”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吗?“哦”这个词很复杂的。我们之前有个司机每天早上来接我们,每次来接我,他都会跟我说中文,全是中文,我一句也听不懂。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他说的意思是,米格尔,我早上会给你打电话,如果你要坐车呢,你就说“哦”,如果你不去呢,你就说“哦哦”。所以我后来就会用“哦”和“哦哦”表示我去还是不去。我刚来到中国时就是这样,但事实上我总是说“哦”。我总是会去工作,我工作非常努力,通常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半,每一个工作日,每一个周末。那三年的每一天,我们申请经费、准备材料,我成了“973”首席科学家。有的工作没做成,有的做成了,我们发表了一些很好的文章。总体来说,我和我的团队、院里的同事们做了一些很棒的事情。
我们工作还是很努力的,比如现在,我们在实验室里买了床,这床挺软的,两周前有一次,我就不得不睡在实验室。我们现在有两张床,我们决定还要再买几张,我甚至跟他们开玩笑说,如果实验室里有寝室我就幸福了。在中国做研究是很让人振奋的,做科研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因为大部分时候,你都只是在努力工作、遭受挫折。只有极偶尔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你获得了某个特别令人激动的成果,你才会思考,去解读它的意义。我觉得你应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对吧。所以请拿出勇气和耐心,试着向所有人学习,你的同事、你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
在西班牙的时候,我是医生、免疫学家。后来我又在英格兰研究所读癌症生物学博士。我第一次接触干细胞就是在中国,我来中国之前对干细胞一无所知。来到中国之后,我是慢慢地适应这一全新的领域,我们在某些方面有了进展,我们想知道当细胞生病时它们会发生什么。因为人们对疾病有一种简单的看法,你们在座很多人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认为如果你的大脑、肝脏或心脏出了问题,那么这些器官的细胞就会病变,它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死了一个又一个,直到你整个器官中全是病变细胞,其中有一半都死掉了或者马上就要死去。事实上,疾病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相信,疾病正在以某种方式改变着细胞的身份,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之间会对话,形成一种平衡。一旦这些病变细胞跟其他细胞对话的方式变了,变得更复杂,就会让其他细胞听不懂或者获得错误的信息,那它们的行为也会出现错误。因此就会出现崩溃式的后果,就像多米诺效应一样,当所有部位都出现问题,你就会生病,也许你会束手无策。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东西。我们用干细胞做这些研究,尤其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正如刚刚我们青年代表解释的那样。有了这些多能干细胞,我们又可以产生神经元细胞和其他各种细胞类型,然后以二维或三维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做很多事情。我们想建立复杂疾病模型分子医学,这让我又回到了最初的路,我可以把很多医学概念,很多关于人体的知识应用到我的细胞研究上。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有一个研究帕金森症的大项目。我觉得我们所做出的相关重大发现也是很振奋人心的。所以,我们是否能在每个研究方向上取得成功呢?我们有很优秀的团队,我们勇敢年轻,当然年龄上会有些微差异,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很勤奋,那我们会成功吗?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我们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梦想做一些事情,有机会去做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这真的让人振奋。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成功,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会非常卖力地去尝试,我们也永远不会放弃。
(中国973项目首位非华裔首席科学家米格尔·埃斯特班在《开讲啦》的演讲)
(编辑/杨逸)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
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学院:XXXXXXXXXX 学号:XXXXXXX 授课老师: XXX 姓名:XXX 日期:2011-12-22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早在三十年前,或许人们不敢奢望坐上自己的汽车去工作或旅游,不敢奢望猫在电脑旁购物或聊天,不敢奢望拿起自己的手机随时实地的交谈,不敢奢望买得起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改善生活,但是去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实现了,这不禁让人倍感幸福和欣慰,然而,细细观察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商品,不难发现,国产产品往往质量欠佳,很多国产商品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多为国外进口。“这种现象缘何发生?”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察觉到这种现象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缺乏善于创新的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伟大的“两弹元勋”之父钱学森同志曾在有生之年甚至病危之际共先后六次问及温总理:‘中国为何不能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温总理听后无言以对,只得答复钱老自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的确,这个问题虽平实但饱含真情,发人深思,国家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的创新依靠人才,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何谈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不知道现在温总理有没有找到答案。个人愚见,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和环境,正如哲学老师邓周平同志所言,中国之所以缺乏创新,不能诞生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中国只有思想之流,缺少思想之源。此话很有道理,试想如果我们的能够革除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能营造自由公平公众的学术环境,何忧人才不脱颖而出,何忧无国之栋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理工科研究生,本人就结合自身所学学科,根据所在高校教育现状,就当代高校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逐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科技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研究生应及时汲取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更新陈旧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所开课程大都是本学科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主干课程,但是,由于有几科专业课程都比较接近学科前沿,需要借阅或查阅资料辅助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拓宽视野,但是图书馆关于学科前沿的期刊、图书或过于陈旧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或比较少,甚至没有,我相信有这种现象的高校不在少数,因此,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学科前沿图书资源的更新和订购,给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宝库。另外,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和完善支撑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必需的实验设施,学术研究将会有理无据,纸上谈兵,所以学院应该每年配置专项资金补充实验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实验平台和环境。
近年来,似乎有部分高校提出提升软实力,其实很有道理,高校是一个崇尚学术,培养人才的净土,校园文化就好像是高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土壤才能滋生出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栋梁之才,因此,高校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应相互借鉴吸收校际间优秀实用的文化,不断推动自身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二、高校应注重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都是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不断改革发展的,中国自80年初开始培养研究生以来,研究培养方案也在逐步改革,但是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还不如西方。因此,本人认为高校应该大胆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把哲学学习放在优先位置。纵观中外诸多大家大师大多都是哲学科学家。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本人认为,高校应该把哲学课程的学习放在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首要位置,充分调动广大硕士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哲学思想武装头脑,为未来的研究事业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
例2:实行灵活学分制。由于每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实行灵活学分制,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课程,通过正规手续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而学分得到本校承认。只要规定学制年限内修完规定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在不同学年选修不同学分。这样可以更有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规划。
例3:制定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倡导诚信之风。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凸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显严重,考试作弊之风仍旧盛行等等,令人担忧。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如果防微杜渐,势必会造成赏罚不当,是非不分,不仅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而且会打击发明者的科技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听之任之,久而久之,我们国家的学术之风日下,科技进步裹步不前。古人知未雨而绸缪,而今,面对严峻形势,国家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端行为,倡导诚信之风,鼓励先进,严明赏罚,引领学术研究之道朝着公平公正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例4:提倡民主和科学,党的十六大中,胡主席曾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同样,对于学术研究领域,民主、自由尤其主要。中国进步人士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就竖起民主、科学旗帜,然而时至今天,当看到学术会场等级分明,谈资论辈时,当看到学者教授为权势歧视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民主并没有实现,而这一点与国外迥然不同,大概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吧,不过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新思想新创造的诞生,进而将开放民主平等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创造百家争鸣,朝气蓬勃的科研局面。
三、高校应积极举办各类学科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开阔师生研究视野和思路,激发求知创新热情。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研一已经走过一半,然而现实跟理想总是有一定差距,本想着在研一期间能听几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会议,结果让人有些失望,虽然学校有过那么几次讲座,但多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主,专业性强质量高的学科讲座或会议几乎没有,我相信很多高校情况与此比较相似,当然教学型大学不必过于苛求,但是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就需要重视了。学术讲座或会议对拓宽研究生、导师学科视野和思路,增进知识面,激发研究创新热情十分重要,闭门造车出定然车无好车。本人认为真正的大学除了有大师,还必需有丰富生动的学术活动,但学术讲座并非愈多愈好,而应该重视质量和深度,定期开展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讲座需要学校划拨专项基金,邀请一些校内外知名教授、院士、优秀学者、专家等前来,让研究生开阔研究视野,洞悉学科前沿,在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中茁壮成长。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四、研究型高校应大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充裕科研项目和课题,提高硕士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担任着服务社会建设,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任,一切指导方针需要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书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高学历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弊端,往往是学校和企业各管一摊,缺少沟通和反馈,学校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并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造成大学生进入企业不能胜任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广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科研项目和课题,让研究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又能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锻炼人才的课堂和熔炉’,所以,我们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而实现这一点,需依靠学校导师等各方面创造条件。目前,普通高校学院间,同一学院不同导师间的科研项目分布不太均衡,往往有部分老师手中没有像样的项目,故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加强校企联系,为硕士生科研学习争取适量的项目和课题。
五、高校应不断优化师资聘任、培训、考核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培养质量
中国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本人十分赞同此观点,真正的大学不仅依靠规模,更依靠博学多识的学者、教授,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有雄厚的师资作保障,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涌现,所以,注重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是保证高校薪火相传,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不仅应该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更应该重视师资的后续培训,比如说鼓励老师参加学术会议,推荐老师出国留学等等,让教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补充新的知识。研究生跟着导师学习,搞研究,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导师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导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这句话我虽不完全赞同,但说得也有些道理,硕士生的培养质量确实与导师的指导水平息息相关。尽管导师的培养结果会存在差异,但是学生有权利获得高质量的指导而不愧对读研三年的宝贵时光,我想高校应担负起责任和义务来不断优化自己的师资队伍,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造就有用人才。
在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下,我对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学习,感触颇深。
有些人走了,但是他还活着。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不管走了多久,都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时代楷模。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正是老当益壮的年龄,却猝然倒在了冲锋科研主战场的路上。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开创的事业,他的拳拳报国、爱国之心,忘我的工作精神,却向全社会播撒开来,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学习他的责任和担当,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肩扛使命,勇于担当。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啃硬骨头”的决胜阶段,需要千千万万的一线基层党员干部在祖国各个贫困的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中国的小康梦。所以,向黄大年学习,就要能够立足平凡岗位工作,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勇挑工作重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特别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在改革的深水区、在富强的道路上作为基层的干部就必须要拿出黄大年那份敬业担当的精神,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献力献策。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一直以来,黄大年通过没日没夜地工作,7年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黄大年”的担当精神,要任其职,尽其责,在难题面前要敢闯敢试,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与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干一行爱一行,切实干好本职工作,做爱岗敬业的新标杆。
见贤思齐,贵在行动。黄大年是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体现了党的干部忠于事业、无愧使命的精神风采。
松原市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一中学 王国辉
【个人简介】:王国辉,男,1972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白城师范学院。中共党员,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先后被授予“扶余名师”“优秀教师标兵”“松原市初中教学新秀”“松原市优秀教师”“松原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松原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松原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五年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有两项成果获得松原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十几年来的教育科研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使我从一名普通的师范生成长为学科教学能手,从一名中规中矩的“教书匠”成长为科研骨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学习和收获做以简要的回顾。
一、潜心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我
可以说,多年来的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我个人思想和观念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自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我县作为课改实验区后,我作为实验区课改骨干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培训”,学习了较为前沿的新课改理念,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我又先后自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等相关书籍,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音像资料、网络视频等途径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学习中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查摆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地开阔视野,充实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几年来,我坚持写自学笔记几十万字,平均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写一篇自我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二、悉心培训,强化素质,丰富自我
十几年的教研经历也告诉我,一位教师的学科素养高度决定着他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我始终把提升学科素养,丰富业务知识作为重中之重。
1、积极参加培训,完善自我。
为了能更快捷、更直接地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我倍加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先后参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培训”、“松原市骨干教师培训”,“县科研骨干培训”以及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在培训中,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细心听讲,认真记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讲课教师沟通交流,在讨论中主动发言,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困惑的问题和同行们交换见解。每一次培训我都会进行自我总结,发现不足,阐发困惑,积累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验证,进行自我完善。
2、立足校本学习,强化自我。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发展,始终会让我们有种充电不足之感。所以,我首先苦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最基本的电脑常识,到汉字输入,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多媒体的应用,我都一点一点地学习、反复地操作训练。学校的微机教师,网吧的管理员,电脑销售店的老板,我都会虚心求教。为了熟记字根我可以不吃饭,为了制作一组满意的幻灯片常常熬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并用之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好评;
三、专心研究,提升技能,发展自我
1、积极学习,探索教学新途径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我更加关注较为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成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身为教研组长的我,带领语文组的其他教师一道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不断地总结、摸索、研究、实践。我们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主体批改,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几年来,我们边实践边完善,已在我校广泛实施,得到了县进修学校的认可。2009年,在我县全面实施“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后,我们又以阅读教学为载体提出了“整体感悟——美点赏析——拓展应用”的阅读教学新思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们因生而异,因材施教的基本做法,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我校学生自发组建的“浪花”文学社不断壮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语文组主办的“浪花”校报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全校掀起了阅读与写作的热潮。
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探索,使我和我的同事们产生了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2007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圆满完成2003年我们申请实施的中央教科所“中小学作文个性发展与研究”的子课题任务后,我带领语文组的其他教师又承担了中央教科所 “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的子课题任务。在整个课题实施中,我们认真地调查研究,详细地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成果,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并于2010年6月圆满结题。并在2011年松原市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2、跻身网络,寻求更广阔的教研空间。
网络的普及,突破时空,使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自从接触网络,我便在网络中浏览教育信息,与专家同行交流对话,搜索教学资源,记录个案、反思教学,网络成了我的教学好帮手。2009年7月我申请并加入了吉林省教育社区和扶余教师网络研修交流空间,在社区中拜读省内专家、教师教育教学文章上百篇。在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我自己也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博客日志,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升自我。2008年我撰写的《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个性化作文通讯》上,与此同时,网络也是我指导和教育学生的平台。在教学研究中,我尝试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写随笔以提高写作水平的做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也是常常参与其中,和学生一道坚持练笔。日记、随笔、下水文,并且定期和学生一起通过自己的博客、QQ空间展示,互评互点,和学生进行练笔交流。阅读博文,撰写日志,成了我的上网习惯,也是我积淀知识,完善自我的最直接手段。累计至今,我已上传文章60多篇,网上留言及与学生交流达十余万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所指导的学生习作有近60篇发表在国家级课题专刊《作文个性化平台》上;有12人在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本人撰写的近3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课题通讯》、《现代教学发展研究》、《松原教育》、《扶余教育》、《扶余教育科研电子期刊》等各级刊物上;2008年6月被松原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4月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全能一等奖;2009年10月在松原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获得“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的称号;2009年12月被松原市教育局评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2007到2009年连续三年被中央教科所授予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作为国家科研主力军的中国科学院面对国际新形势, 及时调整新时期的办院方针, 于2003年提出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面向世界科学前沿, 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 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的新方针。新的办院方针的提出, 是中国科学院50年来指导思想的创新与升华, 预示着新世纪中国科学院的崭新气象, 院属各研究所在此方针指导下, 不断地研究本所的组织机构, 探索各方面科研管理模式, 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一期知识创新工程的到来。
1 概 述
对于研究所, 提出要求创新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科研经费的管理, 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的进展, 同时对研究所的今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做好科研经费管理, 使管理流程顺畅, 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所在。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 就是在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是一个经手部门较多、历时较长、管理较难控制的资金使用过程。科研经费管理是研究所各项管理流程的必要环节。科研经费主要包括经费控制、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实际结算管理等等。
2 提出问题及解决思路
科研经费从来源单位下达, 在研究所内部经费流向, 到科研项目的最后结束,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 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按照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2.1 在签订的合同期内, 对方单位不履行合同, 或由于甲方的经费周转不畅, 导致项目未在合同签订后按时到位, 使项目无法正常进行
对于此种情况, 这就要求科研处要积极与合同甲方做好沟通,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对合同的签订方, 要采取协议规定的方式进行约束, 在协议中严格规定到款时间, 并积极地行协调好甲乙双方的关系, 避免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如果确实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能到位, 一定做好项目的后备资金充足, 在甲方资金尚不能到位的情况下, 保证项目按时进行, 为项目提供保障。
2.2 由于所研究的产品质量没有达到甲方要求, 对方不予付款, 而导致经费不到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一定要仔细研究合同中的指标与数据, 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保证研究的内容达到对方标准, 以保证经费的最后到位。
2.3 合同款进了其它单位, 有“洗钱”的情况发生
“洗钱”一词由来于上世纪20年代, 美国芝加哥有个黑帮分子开了一家洗衣店, 每天把那些通过赌博、走私、勒索得来的赃款与当天的洗衣收入放在一起申报纳税, 只要税务官员对这笔“综合收入”收取税款, 就意味着承认其来源正当, 非法收入也就合法化了。
对于这种情况, 主要在国家制度上加强监督机制, 各单位加强项目申报管理, 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特别是项目受理单位, 一定要对项目的真实性把关, 对项目的来源与经费去向仔细核查, 才能避免“洗钱”的情况发生。
2.4 由于多个项目合同来源单位与经费金额可能相同, 造成经费来源辨别不清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由于所签合同可能出自一家单位, 并且数额相同, 在到款单上并没有注明课题负责人, 因此到款不知道是哪个课题到款。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 建立项目到款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是最切实可行的事, 那么如何建立项目到款管理数据库, 就要取决于输入的相应信息, 基本信息应该包括合同双方的基本情况, 签订的合同名称, 项目负责人, 合同签订时间, 项目研制周期, 经费预期到达时间等等, 有了这些数据, 可以保证项目的情况清晰, 经费分明, 基本上可以保证项目经费分配清楚。
2.5 经费分配不均, 项目分配不公
作为研究所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往往是由于个人好恶或关系远近, 可能在对科研项目的分配上不能公平对待, 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存在差别, 科研经费没有按照预先的比例进行分配, 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 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会成为影响研究所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建立研究所内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是控制诸如此类事件发生的关键。
2.6 经费的使用比例问题
经费的主要支出方向有科研设备与仪器费、人员成本及劳务费、科研管理费、科研业务费等等。严格地说, 这些经费的使用, 在研究所内部基本上有一个比例要求, 特别是项目的预算中, 对哪些经费应该使用多少钱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管理费的使用上国家有关部委规定, 管理费不能超过5%,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研究所根据本单位的情况, 适当地增加管理费的比例, 以保证日常的管理开支, 这样的情况, 本人认为是可以进行适当放宽, 可以根据经费的多少来核算。至于其他费用的开支比例, 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
2.7 课题已结束, 账面经费仍然存有余额问题
根据研究所的具体情况, 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结题项目的结账制度, 本着既保障研究所的利益, 又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原则, 利用结余资金建立科研基金, 将经费用于再研项目, 既保障研究的继续进行, 也切实保证了专款专用。
3 结 论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 首先就是制度上要有法可依。不论是从国家还是从研究所内部层面, 都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包括科研项目的申报制度、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等等。其次,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与管理制度相结合, 将各种有用的数据进行分类及归纳, 将相应的资料进行数字化, 既方便了查找, 又做好了数据素材的积累。另外, 就是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研究所内部, 只有建立起监督制度, 对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抓好落实, 才能切实保障经费管理相关措具有可行性。
总之, 科研经费对于科研机构来说, 确实很重要, 经费使用的合理不合理, 是看一个研究所的管理混乱不混乱的根本表现。因此, 如果要管理好资金, 管理好项目, 必须建立和健全经费管理监督机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与职责, 明确其监督职能与审计机制。做到发挥各部门职能, 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使关系顺畅, 真正实现研究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保障经费使用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75
教师叙什么事:故事的选择
由于教学对象复杂、教学情境多变等因素,教学生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教师每天都遇到不同的教学事件。教师面对不同的问题会使用不同的处理策略,可以说教学是具有丰富生活性的活动,活动之中的教师和学生每天都在编织着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琐碎的日常事务,有些则给教师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深刻记忆,蕴涵着教育价值。
教师叙事研究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故事作为叙事话题。教师要做教学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敏锐地捕捉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故事中挑选出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有价值的“教学冲突”作为叙事内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叙事话题,一是师生教学交往中的特殊事件,如学生成长个案、课堂中的随机事件等;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方面的个人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设计案例、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问题等。教师选取的故事既可以是已经发生过的,也可以是教师正经历的故事,但一定要是来源于自己教学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不能凭空捏造,改变故事情节。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的要求与方式
(一)教师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师叙事是对自己教学生活经历的回溯。因此,一般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展开故事,将教师作为“在场者”的整个事件历程,如遇到了什么困惑或问题,当时处于怎样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等详细具体地描述出来。但是纯客观的事实描述是不够的,还应将事发时教师的情感、态度、内心反应记叙下来,因为事件中有教师的存在,在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不同阶段教师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故事中糅合着教师的情和理。教师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融合在讲述的故事之中,使叙事不光是事件的复述,而且是自己在当时情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再现,教师可以使用“当时我觉得……”“后来想想……”“如果我……可能会……”等语句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述出来。叙事只是为教师提供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叙事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叙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思教学实践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叙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在对个人观念、行为进行反思。可以说,思考或反思是教师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在叙述当时的心理活动、行为反应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分析、阐释,在对自我的挖掘中获得教育启示,实现教学实践的更新和理论的深化。
教师叙事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活性,海格·庞蒂曾说“真实描述世界而非概括世界的语言才是反映世界的语言,思索世界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才能使讲述的故事还原为本真的生活,使说者和听者在故事的叙述中能产生重返“生活现场”的真实感。此外,叙事时要避免语言的平铺直叙,要结合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情节化”的描述,特别是要对一些细节进行“深描”,细节之处往往就是叙事研究的闪光点。教师的叙事只有做到“原汁原味”,“情趣盎然”,才使自己和倾听者都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地感触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
(二)叙事研究的方式
根据教师叙事倾诉的对象不同,叙事研究可以分为教师个人自省性的叙事研究和多人分享式的叙事研究两种方式。
1.自省的叙事研究。自省的叙事研究是教师以自我对话的形式,将故事在头脑中重现,或者通过一定的文字载体记录下来,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这类叙事研究是以教师个体为单位展开的,完全依靠教师自己对事件的直觉体悟来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策略。自省的叙事研究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教师的内部心灵对话的无形的表现形式,也可以通过教学日志、日记、传记等有形的方式将内部思维活动展示出来。
心灵对话(即内心对话)是教师在头脑中回忆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某个事件,借助内部思维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思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启发,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叙事与反思都在教师的头脑中完成。这是一种完全的内省方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洞悉问题、推理思考能力。
一般而言,教师采用一定的文字载体将故事表述出来再进行反思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日志不光是记载日常教学事件的工作笔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抓住这个常规性的工作环节,在记载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事件的同时进行思考分析,把常规性工作转化为对自己进行行动研究的一个契机。日记、传记等是非常规性的教师私人记录,教师将教学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可以是没有解决的教学问题,也可以是成功处理的教学事件)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些文字是对教学生活中故事的重述,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资源。教师要注意的是记录自己的故事时要插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对事件的评论,切忌平铺直叙故事,应该将“叙”“议”结合起来,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探寻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反思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获得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2.分享式的叙事研究。因为自身的经验、知识有限,有些问题教师无法通过自我思考寻求到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以故事的形式倾诉给他人(同行、研究者等)听,在与他人一起分享故事中寻求问题解决策略。这种叙事研究中教师仍是讲述者,只是倾听者除了教师还有教师同行或者研究人员,教师与自身,与他人进行着多方面的对话。
教师将选取的故事讲述给同行听,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这种分享式的叙事研究价值是双赢的,教师可以广泛地获取同行的经验、建议,能在同行帮助下很快地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出正确的分析;而同行教师也可以在教师的叙事中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有研究人员作为倾听者的叙事研究也是如此,研究人员可以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点,帮助教师将反思经验提升为理论认识。教师在与多方的对话中,能克服自身意识的偏狭,用理智的头脑思考自己的教育故事,从而发现故事背后的教育价值,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网络日志在近年来兴起,它可以作为叙事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日志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教学中发生的某个事件以及由此而生发的体会感悟,作为反思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教师个人日记不同的是,网络日志虽然也是教师的私人记录,因为依托了网络这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因而是个可以多方共享的资源。别人可以分享教师的故事,同时给教师提出反馈意见或建议,教师可以依托这个平台与他人就日志中所记录的故事及自己的体悟进行对话沟通,吸纳来自外部的建议,促使自己更清晰地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寻找问题的对策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研究生如何做科研】推荐阅读:
创新科研课题研究06-24
科研训练研究目的和意义10-03
科研课题研究报告格式06-26
小学课题研究计划和科研工作计划07-27
自考毕业生如何报考硕士研究生09-17
如何写课题研究方案07-12
如何开展校本课题研究10-31
技校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研究05-28
课题研究如何写好教学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