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们放肆的青春诗歌(推荐9篇)
郭敬明曾说:“青春是一只点滴瓶,一点一滴消逝干净。”而总是有一种记忆,即使沿着时间的长河,也不曾抹灭……
人生中总有一两件事让你难以忘却,如那日轻盈飞舞的雨滴,如那日跳跃音符的旋律,如那日定格于相机中久违的笑容。曾被人如是说,感情过于丰富且脆弱,或许这便是属于我自己的独特,亦或许这是我表达心灵的一种方式。耳畔仍回响着经典而又熟悉的奏响,望着同学们铿锵有力的乐音上洋溢着的愉悦,伴着忽而洋洋洒洒的雨丝,一齐走进了属于五月的童话。
雨滴渐渐滑落伞间,开出一朵朵小花,手机的镜头仍不住地定格,只想抓住那时间的尾巴。忽然间,一阵豪爽的笑语转移了我的视线,呵!我不禁嘴角一扬,是四位性格迥异的.领唱与同学们玩耍互动。这次合唱比赛,大家都尽了很大的心,心中莫名的欣慰,而领唱同学似乎也花了很大心思,幽默、调侃、野性、霸气……给予我们无限的遐想。
天的那一方缓缓地显露出些许光泽,如同一缕希望的曙光。是啊,比赛不仅让我们快乐,也让我们轻松时更加意气风发,所以那刻,我们便想着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不留遗憾,于是勇敢地踏上了那万众瞩目的舞台。震耳的乐声下是我们满满的期待,不仅是为了此刻,更是为了补偿昔日的汗水。
那一天,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我们彼此团结,发出了最纯粹的歌喉,即便烟雨蒙蒙,即便没有获得我们所想要的,但我们依旧闪动着最明亮的眼眸,因为那一天,我们的青春在台上绽放出了最美的色彩。
是啊,谁不曾年轻过?谁将永远年轻?
即便岁月轻许,却是谁也留不住红颜。皱纹与白发,总会在某年某时慢慢超越某些刻意克制的力量,展现它们的存在。你同意也罢无奈也罢,都由不得人选择。因此,青春可贵,往往要在回首时才可深切领悟到。恰如人到中年的辛晓琪在大舞台上再唱《领悟》,无法自抑地哭成了泪人,或是人对人生无能为力的某种缩影与写照。快意人生的少年时,是再也回不去了。肉身的局限,由此可知。
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成年人的规矩方圆之下,包裹着青春的激情与热情一路向前,在永不停息的歌声中勇往直行。
“放肆青春”之夜,在这样的“心境”中徐徐展开。10月26日,在一个很专业的剧场、一群历经多次彩排的音乐人、一支仅有几人但才华横溢的专业乐队、将近300位“熊老大的朋友”的文艺界观众以及一支“各怀绝计”的共计23人的啦啦队,一起在歌声与乐音中绽放异彩,共同演绎了《光阴的故事》等30余首经典老歌。是的,观众也参与了“表演”,在动情处屡见全场合唱。表演者与观众,相互之间多有老友,于是各种热恋、暗恋、惨恋的故事被搬上台面,谁是谁的初恋情人等等问题也在相关微信群里即时飞扬。
整场约合三个多小时的表演结束后,其余音绕梁,何止三日不绝;它将如一阵涟漪,由波及一群最具理想与才情的人始,其精神将一路前行至不知有多远的远方,直抵在场与不在场的许许多多人的内心深处。在一滴水里,看到上世纪六零年代生人的青春与梦想,从而映射此后每个时代“所有人”的青春情怀。
陈扬是这个民间“自嗨”晚会——为了行文方便,姑且称其为晚会吧——的总导演。他似乎应该是生于上世纪五零年代,但恰如他自己事后所感慨的“我不知自己生于哪个年代”,其年龄确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他的言行作派,更像是一个“学养深厚的九零后”,他敢做敢当却又有着很深的分寸感仪式感,精神高远但衣着外貌却随时可以“泯然于众人”。陈扬曾用粤语开创并主持过一个红得不得了的节目“G4出动”,让习惯于听说普通话的外地人均乖乖守着时钟看电视,本地人更是不用说了简直个个是“铁粉”,那段时间陈扬骄傲地为广州乃至广东本土电视节目在两大香港卫视那里挣回了大大的面子,要知道在可以收看香港电视的广东,香港两大卫视在广东多年统领收视率可谓不费吹灰之力。陈扬的大胜仗打得那么光彩而兀定,其拼命精神、强烈的新闻敏感、严密逻辑与理性、手放自如的才学等等,与其口头表达的幽默锐利结合得严丝合缝且十分接地气,节目红火成为必然。只可惜好景不长,因其对于时事的剖析太过犀利、对某些部门针砭不留情面,这个节目屡传要换主持人,后来也就真的换了。我也从此没再看过那个节目,因为没有陈扬的那个节目,再难呈现才华横溢的天真激情与满腔人文关怀的青春心境。
被命名为“放肆青春”的那一夜的真正主角,其实另有其人——“放肆青春,熊老大与他的朋友们”里的“熊老大”,也即资深媒体人熊晓杰。热爱媒体的他自从华丽转身为长隆集团的职业经理人,创造了不少营销传奇。但他从未放下“60年代生人”的激情与梦想,也从未忘却曾用心鼓捣并构建的音乐梦,仍是一个十足的文艺中年。
能量强大的熊大用了50天的时间,铆足了劲筹备10月26日“放肆青春”的这不同寻常的一夜,而那天正是他48岁的最后一天。熊晓杰“众筹”文艺同道们的创意与情怀,也众筹朋友们真挚的祝福与怀旧的歌声。譬如说“放肆青春”的名字,就来自于朋友们的命名征集活动,最终腾讯大粤网总裁易海燕的妙语被采纳,而附题的“No Zuo No Yang”则源自另一位朋友;熊多年好友王延礴与一群身着白衣的姑娘们一起献唱,被资深音乐人们笑称为“白鸭子组合”,歌声深沉纯粹、动人至深;王延礴与音乐人方辉的女儿方格代出差的父亲献唱,表现卓越,少女的幽默与天籁般的嗓音相得益彰;熊晓杰怀抱吉它,弹唱了《恋曲1980》等歌曲,他的女儿熊楚珏担任钢琴伴奏,父女俩的专业水准与默契,以及高中生熊楚珏坚持很久的以琴课募捐助人的慈善行动,均感人至深;媒体人金杜则主动担任了“业余义务摄影师”,获点赞一片;此外具有专业演唱水准的老布、刘晓新等人的倾情演绎,也让人叹为观止。
于我,最动情的是琵琶大师方锦龙的一系列表演,他弹奏自己的原创名曲《琵琶语》,功力深厚、动人心弦;而此后方大师的古乐器表演及他个人戏称的“庸俗唱法”的演唱,同样让人惊艳。现场观众当即封他为“九零后”。
方锦龙、陈扬、熊晓杰、熊楚珏、方格、老布等等一大批人,年岁相差很大,却在“放肆青春”的那一夜,在同一个“No Zuo No Young”的人生频道里相逢,激荡才情、彼此欣赏、情真意切。他们谁更年轻?他们同样年轻。尽管每个年代的人会有不同的“恋曲”,但一定都有共通的底蕴与情怀,那就是勇敢奋斗、自达达人的精神,恰如青春本身。也如十几岁的方格在台上调侃的:等我恋爱了,就自然会懂得有些歌词的涵义。
我们都曾年轻过,还将继续年轻下去。只要永远保有初心与热爱,只要还能弹琴与歌唱。那些在记忆中打动我们的感觉,就永不会消逝,就一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闪耀着温暖光芒。
那一年,我十七,你十八;
那一年,我无忧无虑,你青春靓丽;
那一年,我天真,你可爱;
那一年,我书写着自己的未来,你憧憬着人生梦想;
那一年,我善良,你单纯;
那一年,我认为只要一心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你以为做什么事只要努力了就好;
哪一年,我忧愁了,你伤感了;
哪一年,我只是一个跑错台的小丑,你只是一朵自飘零的`杜鹃;
哪一年,我虚伪了,你自私了;
哪一年,我把自己伪装了起来,你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哪一年,我落魄了,你冷漠了;
哪一年,我像乞丐一样无助,你像陌生人一样疏离我;
那一年,我十七,你十八;
那一年,我信誓旦旦,你桀骜不驯;
那一年,我真诚,你友好;
那一年,我们说好一起牵手到老,你总是希望比别人强;
那一年,我追风,你逐月;
那一年,我想世界有我而有那么一点不同,你想要世界有你而与众不同;
哪一年,我多愁了,你善感了;
哪一年,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
哪一年,我庸俗了,你贪婪了;
哪一年,我越来越大众化,你想要的越来越多;
哪一年,我犹豫了,你犯贱了;
那一年,我们重回故乡
作者/吴h
每次梳洗时,撩起额前厚厚的刘海,都能看见一条二三厘米长的疤痕,像条红色的小毛虫,趴在右眉上方光滑的额坡上,那样醒目,又曾那样让人揪心。
大约是前,我和父母一起回阔别多年的乡下老家过年。爷爷有五个儿子,我爸最小,结婚晚,我就成了家里孙辈中最小的孩子。也许我是孩子堆里不多的女孩,也许我身上特有的城市气息,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快感。奶奶搂我在怀里,不停地“宝宝肉肉”地叫着,爷爷双眼不离我,生怕我消失了,哥哥们更是对我爱护有加,好吃好玩的全部堆在我跟前。我的娇嗔霸道在那一刻发挥到了极致,爸妈旨意的威力,在爷爷奶奶的溺爱面前几乎消失殆尽。
那些日子,我快乐得连觉都不想睡,巴不得24小时都在新落成的小洋楼里与哥哥们追打嬉戏。
虽然离除夕还有几天时间,但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气氛,我觉得来乡下的每一天都在过年,新洋楼里每天人来人往的,热闹极了,每一个到奶奶家来的人,都把我夸得像朵花似的。
除夕年夜饭后,我们每个小孩都得了好多红包,大家穿着新衣服,楼上楼下地追打嬉闹。我跑得欢,没有留神脚下,一脚踏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
在哥哥们的惊叫声中,整幢小楼的欢乐霎时冻结了。
恍惚中,我感觉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妈妈围着,紧张得语无伦次,奶奶“心肝肉肉”地在边上叫个不停,伯伯婶婶们又把房间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出院时,我的额头上多了一条小毛虫。
回到小洋楼,气氛与刚来时完全不一样了。奶奶眼里满是担忧,爷爷整天不吭声低沉着脸,哥哥们在我眼里突然拘谨了起来,不再跟我打闹。伯伯婶婶们多数时间待在自己屋里,不怎么出来。
这样闷闷地过了几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
多年来,故乡的`小洋楼一直在我的梦里出现。父母一直以我的学业重为由,没有让我再回过故乡。
近些年来,我照镜子时,看着这条弯曲的小毛虫,心里颇有些感慨。小毛虫呀小毛虫,要不是你,那一年的除夕夜,我也不用躺在医院里,让一家老小紧张成那样……小毛虫嘲笑地看着我,仿佛在讽刺我的忘乎所以,自作自受。
初三那年冬天,姐姐病重住院,爸爸想让我和妈妈回去,妈妈对此颇有微词,爸爸有些为难。我才知道多年前,因为我的疏忽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妈妈有些迁怒于哥哥们,爷爷奶奶心里特别难受,伯伯婶婶内心愧疚,哥哥们也不知所措……
原来趴在我额上的毛毛虫在我们家作祟了那么多年,是到了该解决它的时候了。我跟母亲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涂抹这膏那膏了,我们要打败小毛虫,不能让毛毛虫横亘在我们的亲情间,不能让小毛虫阴暗我们的心……
那一年,我用长长的刘海埋葬了小毛虫。
那一年,我们一家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简评
童年的一次不小心让额头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作者没有单纯地沉浸在这段回忆里,她非常理智地正视这道伤痕,叙述的笔在现实和过去中穿梭,以“我们要打败小毛虫”这样的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青年人的智慧和成长。
所以和青春一起,心灵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艺术和思想,个性和尊严,也都觉醒了。这对人人都一样。区别在后来,有的花只是昙花一现,有的长开长败,结出了果实。
青春有青春的青涩,也有女孩子的温柔。
所谓青春,青色的春天。就像是羞涩的少女,结着花骨朵的小花,清晨美丽的朝阳。和朦胧的我们。但,如今 都已不再。因为,我们——都在长大。
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仰望天空,看星光点点,同样的夜空却留下不一样的感动,同在青春的夜空下,回忆那些年的幸福,那么令人留念,令人难忘……
荡漾在青春的碧波里,总会泛起阵阵心动的涟漪……是我长大了吗?还是世界在悄无声息的变化着?
生命如水,岁月如歌,水过不留痕。年少时的梦,像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们经过风吹雨打,看世间无常,看沧桑变化……
那一年,年华一逝。我们一起去看细水长流。
没有了华丽浪漫没有了浮华虚幻。
只有无声的感叹和无言的眼神。
相互述说相互温暖彼此陪伴走完一生。
那一年,岁月不再。我们一起去看细水长流。我愿意在日历上记下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一起追忆那些往事。
尽管当年的轻狂不羁都已消失殆尽唯有平平淡淡但那些曾经却会永远铭记在心。
那一年,我们为了生活各奔东西。那一年我们的承诺化作乌有。那一年我们擦肩而过。那一年我们无助的时候,才想起那些
破旧的日记泛黄的照片才悠然想起我们曾经流逝的记忆。
那一年,被时光留在半个世纪前,你迎接我在风雪小站。进站那一刻,我从车门的玻璃向外看,鹅毛大雪下得正酣。
从车上下来,人都纷纷走远。你依然站在站台的`边缘,雪人儿一样,只露出雾凇遮了一半的双眼,微笑地盯着我看。
那是咱们的第一次约会。那时,你在故乡,我在省城,已经分别了一年半。
冬天里的春
县道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雪。也许那时我们太年轻,走在雪上一点也不觉得冷。也许当时我们太激动,一年半没见面了,多么难得的相逢。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心里都一样地高兴。东一句,西一句,雪白的哈气,呼个不停。冻不冻脚啊?你问我;冻不冻脚啊,我问你。心里刮着暖哄哄的春风。
冬天是一串冰糖葫芦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朋友打来电话说起我们的过往,被喧嚣尘世包裹着的结痂的心便狂乱的躁动起来。假若,时光是一条飘逸的河,
也许偶然间便会流淌出被岁月封存的过往。原来,那些过往并不曾稍离片刻,直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被忆起。
沿着旧日的痕迹,回到从前,你清晰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面容依旧,微笑依旧。而我亦是微笑着,在你突然聚焦的惊诧之中,与你擦肩而过,一如从前。所有的流年大抵都定格成大大小小的记忆吧。
今年的夏天尤显得燥热,四年一度的奥运赛事也都沸沸扬扬的接近尾声。
记得那年奥运时节也曾经裙裾飘飘、长发飞舞的样子。而你,一如夏天里绿荫满枝的大树,用心守护、诠释着爱的真谛 ,永恒真的成为那时不变的徽章。
成长就意味着接踵而至的大大小小的变故吧。
这个夏天是那么的.短暂,倏忽而过。
再一个夏天,拥有了各自的花园,而我们不再是彼此的园丁,终于我们--擦肩而过。
不论自己走的有多远,总是喜欢不时的回头深情凝望。庆幸自己在时光消逝后,可以选择不时的回望。
恍然间想起那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文字。林徽因的玉照恬静地微笑着,品读着那些绚烂的文字,遥想当年的才子佳人,带着浓浓的墨香,从书卷中徐徐走来,总是在人间的四月天。
人生于世,都是匆匆过客。有些邂逅转身即忘,有些擦肩注定回首。
只是,这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缘深缘浅无从把握。
心底蓦然流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若安好,亦是晴天”。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今天,我们要践行好核心价值观,就要继续高扬雷锋精神的旗帜,开掘雷锋精神的无尽源泉,让雷锋精神成为“中国梦”的精神底蕴,成为我们每个国人的价值追求。
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同志说要学习钉子的挤劲和钻劲,就是敬业;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就是一种友善。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公民个人所提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谋而合。可见,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
学雷锋,不见得要做多伟大、多高尚的事情,在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见义勇为、帮扶弱小就是在弘扬雷锋精神,在人格品质上诚实守信、嫉恶如仇就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在生活作风上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就是在学习雷锋精神。
没有刻意的模仿,也没有专门的比照,但在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却融入了“雷锋精神”。与病魔作斗争,将毕生精力都致力于气象科学研究的雷雨顺;三进西藏,为西藏气象事业的发展奋斗33载的陈金水;舍“小家”顾“大家”,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华山气象的于进江,他们都是气象部门的骄傲,他们身体力行,用行动作出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并带动气象部门全体职工将雷锋精神烙印在心底。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正是这样,社会的进步不是一个两个英模人物就能推动的,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具体到气象部门也是如此。
以“准确、及时、创新、奉献”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气象精神,集中体现了气象工作者实践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这与雷锋精神也是契合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气象工作者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有爱国爱党的坚定立场、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科学求索的价值取向。
悠然一笑编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城市忘记了我们自己最初的梦想。
不知道有多少人,如我们一样记起梦想的时候会泪流满面。
加油吧,不要因为昨天的沮丧而令今天的梦想黯然失色,也不要因短暂的忙碌奔波而忘了我们来时的路。
极力推荐,看完之后感动的哭了。。我们会在这找到属于曾经的我们,梦想这么近却又那么远,但是请相信只要坚持,《那一年的梦想》一定会成功。
谨以此片献给勇于追逐梦想的我们
解说词:
谨以此片献给勇于追逐梦想的人们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梦想当画家 科学家 或者宇航员
那时候 我们在幼儿园的图书室向老师畅谈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梦想住高楼 开汽车 或者像妈妈一样穿着高跟鞋 像爸爸一样夹着公文包
那时候 我们在小学的校门前像爸妈分享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梦想着不做值日生 多节体育课 或者永远没有补习班 那时候 我们在中学的课后向朋友诉说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梦想着考大学 谈恋爱 或者在流浪中享受自由 那时候 我们在高中的课桌旁向同桌闲扯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梦想着有一份工作 一个爱人 或者在陌生的城市建一个自己的家
那时候 我们在大学的操场上向天空呐喊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离我们这么近却又那么遥远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被多少人忘却 又被多少人埋在心底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承受着多少无从选择 又经受着哪些无奈彷徨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几分孤独伴着几分落寞的凄凉 那一年我们的梦想 在离我们多远的地方独自流浪曾经梦想当作家的你 可能毕业就没再摸过那只爸爸送给你的钢笔 曾经梦想当记者的你 可能毕业就没再主动和别人倾诉过你心里的话语
曾经梦想当设计师的你 可能毕业就没再关注过那些生活中创意的点点滴滴
曾经梦想当教师的你 可能毕业就没再碰过黑板和雪白的粉笔
曾经梦想当军人的你 可能毕业就没再任何地方站过一分钟军姿你是否记得我们曾为了梦想和别人挣执不休 你是否记得我们曾为了梦想寒窗苦读十几年
你是否记得我们曾为了梦想背着行囊离开自己的家乡 真想知道 现在有多少人还抓着梦想不肯放手
真想知道 现在有多少人运气好能朝着梦想的地方走今年 我和很多朋友毕业了 慨叹昔日光阴似箭寂寞如歌 今年 我和很多朋友毕业了 恍惚中聊起那么多年被遗忘的那些儿时的梦想
今年 我和很多朋友毕业了 才发现都没能如愿踏上梦想的路 今年 我和很多朋友毕业了 磕磕绊绊中我们连自己的梦想都快日渐模糊
今年 我和很多朋友毕业了 责备自己大学的时候 究竟为了什么而忽略那些繁华的梦想
今年 我和很多朋友毕业了 那些梦想让我们沉默的哭了不知道有多少人 在这个城市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不知道有多少人 如我们一样记起梦想的时候会泪流满面 其实有的时候 我们的梦想很简单 梦想有稳定的收入 梦想过简单的生活
梦想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爱的人打造一个未来 梦想在陌生的城市有一个家
梦想那为我们忙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只有我们知道 在面对很多困难与挑战的时候 我们咬着牙坚忍生活的时候 我们所做的一切 并不仅仅为了我们自己 而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父母 为了我们的爱人 为了他们 我们起早贪黑 为了他们 我们省吃俭用 为了他们 我们从不提一个苦字
为了他们 我们背负了一切责任与使命其实 有的时候 我们的梦想很伟大
梦想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辉煌 梦想缔造行业的一个奇迹
梦想引领正义 使那些困苦中的人们冲破黑暗
梦想帮助更多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无论怎样 只要我们还记得自己的梦想 就不要放弃对它的追逐
我相信 不管经历多少磨难 我们终究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为 它就在不远的地方观望着我们 向它勇敢的飞奔过去 加油吧 不要因为昨天的沮丧 而令今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也不要因短暂的忙碌奔波 而忘了我们来时的路
附录:
网上一个名叫《那一年的梦想》的视频短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短短的18天,点击观看的人有19万。6个月前,几个年轻人制作的另外一个视频短片,名为《那一年的我们》,目前总体的点击率过千万。
2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视频短片的制作者。他们4个人两男两女,都是长春人,都是80后,分别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和吉林动画学院,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他们的梦想就是将励志进行到底。关于《那一年的梦想》上传18天 点击数量19万记者点开《那一年的梦想》这个视频短片,开头写着一句话:“谨以此片献给勇于追逐梦想的人们。”音乐配合着画面,朗诵者讲述着他们从小到大“拥有梦想、失去梦想以及再寻理想”的心路历程。视频短片上传18天,点击观看人数19万。有一位网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个视频短片上传到网上18天时间,19万的点击数量已经很高了。关于《那一年的我们》6个月 点击数量过千万11月26日13时许,记者在制作者工作室里见到了他们。“我们中的三个人是学影视制作的,另一个是学新闻的。”制作者之一穆童说。6个月前,几个年轻人曾制作过一个名为《那一年的我们》的视频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是展现大学生生活现状,让大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这个视频短片目前的点击量过千万。“我们也没有想到点击率会这么高,各个网站的点击数和转载数我们都无法统计了。”穆童说,“我们制作这些视频短片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引领迷惘的人冲出黑暗,走向光明。”
关于他们为了梦想辞了工作大学毕业后,他们四个人同时来到长春一家教育机构从事视频短片的制作工作。同样经历过毕业的迷茫和求职的艰难,他们都想将自己的感触跟别人分享,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工作中我们发现,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有一个灵感产生了,想利用自己的表达手法,给更多的人力量,鼓励他们前进。”穆童说,在工作的业余时间,几个人制作了第一个视频短片《那一年的我们》,视频一下子就火了,也让他们更加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了实现梦想,四个人商量后决定将工作辞掉,专心地去完成他们自己的梦想,将励志进行到底。还想做励志电影几个人刚刚辞职,就开始商量着成立自己的视觉工作室,一边做商业视频,一边做自己梦想的励志视频。几个人介绍,他们制作第一个视频花了一个多月,制作第二个也用了半个月。而且制作一个视频短片需要购买各种视频和音乐的素材库,一套就要1500多元,再加上请专业的配音演员后期配音以及人力费用,制作一个这样的视频至少需要5000多元。“我们用制作商业视频挣来的钱,来完成我们一部部的励志视频。”制作者之一何家欢说。“我们不是只想做一两个视频,我们还想一直做下去,等我们的能力和财力达到一定程度,我们还想制作励志电影。”穆童说。
网友评价:对于四人制作的视频短片,很多网友觉得很“给力”。网友padawalker:真的很不错,这个令我感慨很多,我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也淡忘了之前的梦想是什么,但是从现在开始要去重新确立自己的梦想,去追逐!网友淡水鱼L:忽然发现,最初的梦想离我很远了。梦想与现实,其实,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向它靠近的。顿时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对过去都不负责任。要开始努力了,为梦想,为自己,加油!网友谁脑海中的橡皮擦:上班了,觉得梦想离我们太远,但看看还是很舒服,真希望多出些这种励志的短片。网友暴走的二大爷:现实的确很残酷,但每个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理想而拼尽全力。
【那一年 我们放肆的青春诗歌】推荐阅读:
散文:那一年-我们高三11-06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10-16
这一年,我们毕业啦11-20
致敬我们的青春10-15
我们的祖国诗歌09-18
我们的季节诗歌10-01
最好的我们埋葬青春美文05-31
我们是青春的太阳作文11-15
即将毕业的我们诗歌11-12
我们的青春,不该这样的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