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共13篇)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选修及学习。”美术教育思想通过理性和规律反映在教学上,也通过教师的手段和方法,艺术地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教育思想在“寓教于乐”中 得以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每个美术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它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感召着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组织教学艺术

(一)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如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青铜”一课,笔者分析其作品的背景及图案后,让同学们也参与分析点评其它青铜器精品的特征,在内容方面和知识点上让同学们一起来猜,以“猜”活动参与投入。例“曾侯尊盘”,让学生猜它的功能性及装饰性。在这里教师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当作一件猜的乐趣来学习,有的同学猜它是“火锅”,有的猜它是“烟灰缸”等等。最后老师再揭谜底。当我说出谜底的时候,课堂上静悄悄的,我想他们一定能一辈子记住的。故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乐趣参与接受和认识。更好地了解学生是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像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主题鲜明又富有新意的作品。美术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地方很多,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运用范画作品、幻灯等教具,可以在临摹中运用示范,在写生中训练艺术观察。例如在工艺课绘画教学中,笔者摆了一些有趣的物体(鲜美的雪梨,美丽的鲜花等),让学生来画,让学生喜欢它,画好它。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除了幻灯片,有可能的话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物,如《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花瓶仿制品,同时有时间的话还让学生自己动笔也来画,来实践,这样课堂上就活跃起来了,老师与学生也增强了互动,学生的求知欲也相对得到提高。

(三)诱导性组织手段。

在组织教学中,老师采用充满情感、亲切、热情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开展教学。主要有鼓励方式、提问方式。

1、鼓励方式既适用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也适用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心理紧张,老师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说:“错了没关系,胆子再大些。”当回答不完整时,老师应首先肯定优点和正确的部分,然后说:“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如果没有,那再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由于紧张而没说好,表达不出来。”对于无言回答的学生也要委婉地处理,比如说:“如果你再考虑一下,我相信你能回答出来。”对于有些同学说不会,我认为不要指责他,也不要那么快让他坐下,而是用启发式的引导,让他能开口回答为止。学生在老师亲切热情诱导下,会乐于思考,乐于学习,即达到了组织课堂之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任何学科教师经常采用的启发式手段。提问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提问有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问题不能平淡,应有典型性;注意问题深浅有度,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不要死记课本回答;注意问题的针对性,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上;注意所提问学生应该是全班的学生,不能总是些优秀生,要针对全面。以我个人经验,我提问学生的时候不看座位表,而是随便点坐号数。这样学生也随时有被提问到的心理准备。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2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对美术的兴趣, 才愿意去鉴赏, 才会主动学习, 所以, 我们的美术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创设课堂情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鉴赏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内容的教学时, 我们以著名油画《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为例,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把临摹好的这幅画展示在学生面前, 虽然学生以前见过这个画, 但是没有看过如此大的、更加真实的画面, 很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 并津津乐道, 那种惊奇的表情溢于言表, 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 这时,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起来, 他们很快进入到了学习的情境中, 此时, 老师很快给学生介绍油画的特点和技法。把这幅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 思想感情等等一并介绍给学生。之后, 老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了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 才会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好基础, 也会为以后的从事美术学习提供机会。

二、调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统模式的高中美术教学在我们心目中就是画画, 其实, 画画仅是美术中的一少部分, 把以画画主的教育施加给学生, 就会让学生感觉美术是那么沉闷而又乏味, 学生在学习时只是一味的把教材上的画进行“复制”, 而没有半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想学, 我要学”的思想, 那么, 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 改变陈旧的教学形式。比如, 在《墨梅图》《墨葡萄图》等中国画的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我把诗文引入课堂, 给学生创造一个特别是的情境, 让学生感觉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气氛, 学生从听觉中的优美的语言去感受画境、描绘画境、创造画境。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以评价的方式启发教学

评价是对教学有很重要的作为, 也是促进教学的主要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对照, 并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但是, 评价不能促进学习, 就不是有效的评价。而启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式。启发式教学需要老师有自己的教学智慧, 需要教师会方法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自己的思想, 为了鼓励学生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 而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 我更多的是用否定来评价学生, 但是这里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说学生的错, 而是要给学生指出为什么要否定, 否定在哪里, 再给学生指明方向, 让他们发散地往更广的面去思考。美术的思维方式是想象的、形象的、灵感的、直觉的, 充满随机应变,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错当成一种学习的宝贵资源, 甚至可以将错就错, 艺术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美术学科的这种自由性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由发散的思维习惯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鼓励学生多积累美术素材

美术的素材很多, 也很广泛, 可以说处处都是美术素材, 但是, 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时, 我们可以把教育拓展到课外, 带学生到农村、街道了解本的民间艺术, 或者让学生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 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图片资料。把这些搜集到的战利品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法能很多, 可以按作者分, 可以按创作年代分, 也可以按风格分等。并在这一类或者作品下面加文字解释。

五、加强教师自身的建设

老师的课堂的组织才与引导者, 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的看老师的业务水平, 试想没有高素质的老师, 怎么能教出好学生。在这里, 老师的素养指的是技能要好, 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在课堂上除了教授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让学生形成一种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 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 这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时, 老师要做到把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融为一体, 做到旁征博引, 以良好的素养来征服你的学生。如在讲民间美术时, 首先让学生明白的是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再明确概念, “文化”是什么, 科学、知识又是什么。那么科学知识是不是文化?有什么区别。再给学生提一个与他们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你们有没有文化?学生被这个问题难倒了, 有的点头, 有的表示自己的文化还不高。学生的这种表现很正常。于是, 我把文化与人文学科的联系起来, 不但让他们了解美术, 还要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在教学中, 还要把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但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拓展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还可以引起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实践也证明, 学生对这种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比单纯教美术知识更为专注。

总之, 高中美术的鉴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我们不能单纯的用简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教育, 而是培养他们的真实情感, 不但从心理上了解学生, 而且还要把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审美, 并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参考文献

[1]戴文艺.高中美术鉴赏课兴趣激发的途径[J].科学大众.2009 (02)

[2]胡琰艳.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3)

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篇3

一、积极培养特长生

艺术院校教育政策的出台,改革了高考分数唯一的机制,给予了艺术特长生高考分数的优惠。对于文化功底一般,但艺术素养教好的学生在高考中开辟了一条道路。现在的高中学校都有参与艺术考试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程,教师除了班级授课外,对于特长生要进行重点化教学。

首先,在特长生教学中贯彻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和要求,丝毫不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相反,学生思想素质高了、情感健康了、习惯改好了,反而更好地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几年来,我在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非技能因素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变得努力了;受到了正确的评价变得自信了;教学形式拓展后,学生更有兴趣了,学生旷课的几乎没有了,早恋的少了,懂礼貌的多了,所有这些均得益于平时训练中贯穿了新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给学生创设具有高雅情调、专业特点及对特长生有良好影响的艺术氛围,如赏析每年美术高考的优秀考卷等。教师向学生传授美育思想、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对美术高考的向往与追求。还要为特长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不断在艺术实践中,获得反馈信息,以利自己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利用学校各类活动,黑板报设计、联欢会设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指导学生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的负担比较重,除了文化课之外要在专业上深入学习。如果学生对两者的学习节奏把握不好,就会走极端,顾此失彼,耽误任何一方面的学习成绩,对高考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很多特长生重专业学习,轻视文化课。现在的高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很高,学生要考上理想大学,光靠专业分是不够的,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因此,教师在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中,要督促学生抓好文化课。

二、改革美术作业评改

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很多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减弱了,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不能高质量地展开。如学生对于布置的美术作业采取应付的态度,不重视。教师对作业进行统一打分,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也不知道教师的想法,师生之间好像在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新课标的实施,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评价中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尝试进行改变,通过多种批改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①在课堂上点评学生作业,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评改,有了发言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遇到分歧可以展开辩论,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在讨论中,教师层次启发、引导学生走近正确的答案,比单纯让学生记住一个正确的答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②根据作品选材进行评价。我选择了有创作意识,又能体现绘画技能的课题作为评讲的内容,如剪纸、装饰画、创作课等。我先了解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接着布置美术习作要求,指导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评价。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讲解、所表达的意思、美术技巧等,大家共同讨论发现的优缺点。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讲解,互相弥补了思维局限性,拓宽了眼界,学生们在讨论中汲取自己所没有的信息资源,促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知道如何画得更完美,在修改中不断提高。④教师对作业的评改要客观。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进行表扬,口头表扬或进行文字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学习劲头更大。对于不好的习作,教师在课下要多帮助学生,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方法,耐心指导,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不能置之不理。⑤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自己选出班级最优秀的几幅作品,从中获得启发,进行学习。

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标的中心思想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美术学科不是单纯的文化技能学习,还要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获得提升。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一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包括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不能让自己原地踏步。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光靠灌输、说教教育学生,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的责任心,爱心都让学生在无形中被感染,会自觉反射到学习上,对教师更加尊敬、热爱,促进了学习上的进步。二是指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把美术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会欣赏,升华自己的情操。如通过风景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名人画作,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如社会背景、思想情感等。

综上所述,高中课程新课标的颁布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培养人才教育体系的导向。高中美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美术课程,对学生,对自己都要重新审视,正确定位。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中,面对挑战,我们要迎头而上,勇于探索,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培养素质人才的排头兵,为美术教育贡献力量。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4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张t怡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进入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试验区;挑战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10-02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两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在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间题的典型思路等纳人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间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人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论文 )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人格的堵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的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对三维目标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机械套用、生硬拼凑,或者“穿靴戴帽”、画蛇添足。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完整的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5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齐玉萍

(重庆市酉阳一中)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课程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里所设置的目标和要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施。因此,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程所设置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能得到实现。其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做到有理、有序。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课堂教学;理念;理性;创新

一、有理

所谓有理,即指符合教学的理念、符合教学的思想、符合教学的目标、符合教学的原则、符合教学的理论、符合教学的理由、符合教学的创造性等。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堂教学要依据和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和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指导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基于学生的发展,是否关于学生发展,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评价的依据,还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增强他们的文化

意识。

3.理性的教学构思

理性的教学构思是指教师要以教学的实际、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条件以及教学的对象为出发点而设计、构思课堂教学。

二、有序

顾名思义,有序即有秩序,教学的秩序体现在其规律性、科学性以及和谐性。

1.学和教的规律性,即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规律。

2.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变“传授式”教学为“导学式”教学。

3.和谐及度的控制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学习。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6

摘 要:笔者认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运用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采用中外著名化学家的高尚品德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讲述化学家的奋斗史进行挫折教育;宣传绿色化学常识,加强环保和责任意识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德育教育

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而社会有用人才的第一要求便是要遵纪守法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平常所说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教会学生做学问”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提高。本文拟围绕新课标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个话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增长,对青少年德育素质的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据调查,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以及不良文化的侵害等几个方面。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表面上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内容不多,但如果用心去挖掘,仍然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化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很多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不正确的,认为在当今社会上,只要有钱就可以无所不能,没有钱就算读再多书也是毫无用处。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这类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厌恶,整天无精打采,甚至长期逃课,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与中学生德育大纲的要求是完全不符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从根本上得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际上,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相反,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德育教育之所以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展开必要的德育教育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化学教师要对该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与尝试,尽可能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化学教师面对德育教育渗透这个问题,都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展开教学。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有效贯彻德育素质教育理念,教育部门在对化学教材进行编写的时候,也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在化学教材中新增了许多封面彩图以及章节插图等,这些图片不仅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

2.采用中外著名化学家的高尚品德进行德育教育

古今中外,很多化学家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榜样,比如说,曾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在生活中也时常教导孩子要养成勤俭、朴实的好习惯。再比如说无机化学家戴安邦,他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教学的研究工作,对硅、钨、铝、铁等元素的多核配合物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澄清了百年来多种片面和自相矛盾的有关报道。除上述两人之外,中外著名化学家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也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对这些科学家的事迹进行讲解,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通过讲述化学家的奋斗史进行挫折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家长们的宠爱。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这也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所谓挫折教育,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家奋斗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越挫越勇的精神,比如说,在对“简单的有机物――醇”这一项内容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时候所经历的磨难。使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冷静思考,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之后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4.宣传绿色化学常识,加强环保和责任意识教育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从化学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当下较为严重的“白色污染”,教师可以将其引入教学中,告诉学生“白色污染”就是由于人们将以聚乙烯为材料而制成的塑料袋随意丢弃而导致的,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对糟糕的发明。通过类似于这样的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掌握,而且还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在化学实验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验是化学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验中涉及到的很多药品和有害物质会直接威胁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以此来防止有毒气体或液体的泄漏。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等物质进行正确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7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想要将过去传统单一式的教学评论方式方法突破, 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从全方位以及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原因就在于不同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不同的, 再加上有些客观性因素, 过去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并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学生以及教育发展, 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将这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 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不同小学生来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使得处于不同层次中的学生都能够有自身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施赏识性的美术教育, 对于小学生学习美术成绩和学习成果要给予肯定, 用一种赏识性的眼光来看待小学生, 细心观察, 找到小学生闪光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拉近学生和美术教师之间的距离, 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标改革主要提倡小学生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 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 因此, 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课本之外的知识, 因为有些知识需要讲解, 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学习教材根本不能理解, 如果小学生不能够对美术作品内涵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和掌握, 并且没有具备一些小学美术基础知识就一定不会对美术作品实施评论。因此, 不管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面讲授多久, 学生只有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 学生才能够做到有所收获, 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堂。

三、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

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 想要对至今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 想要改变小学生反复单调以及被动接收等学习方式方法改变,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中, 开展一个具有研究型的学习, 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 这已经成为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最为根本的关键就是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致力于创设探究情境之中去, 在美术教学欣赏课程之中采取一个研究性学习具体化的措施, 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判断价值、解释作品、分析作品以及观察作品。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学生身上, 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自己欣赏美术作品, 自行阅读美术作品, 自己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采取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够单纯看到小学美术课堂气氛怎么样, 而是应该看学生有没有进入到了探究学习这一状态上, 学生有没有取得良好学习的成果。

四、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 应选择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教材, 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选择富有趣味和一定活跃性的教材。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体现出知识技能教学具体要求, 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学生创造精神激发起来, 发展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能力, 使得初小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美术素养, 将创造性的精神激发以及创造出来, 陶冶小学美术学生高尚审美的情操, 进而塑造一个完美人格。我们不难看到,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总体目标是一个整体, 实施目标过程中必须要应用材料, 塑造美术知识素养, 增加小学美术经验, 提升学生小学美术实践能力等等都在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体系之中最为显著的目标, 实现这些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初小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以及兴趣等等都属于美术教学中隐形的目标, 这些隐形目标很难实现, 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美术教师忽略。而初小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以及兴趣等等都属于美术教学中隐形的目标, 这些隐形目标很难实现, 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美术教师忽略。换而言之, 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自身美术学习的技能, 才能够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 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样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知识技能, 不仅仅要体现出知识技能的目标, 更加不能使学生单纯学习知识技能。

本文中, 笔者主要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以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小 学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8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

美术课程是高中重点综合课程,是对学生审美素养审美情趣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内容。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的要求来看又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就目前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前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对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它不仅是对学生美术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课程,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些学生最终的美术成绩会成为高考的主要组成。但是从现阶段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的现状来看,似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美术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又一段时间了,但是从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有的高中甚至取消了美术课程。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但是从现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教师通常较为注重语数外等高考重点科目,而对美术此类综合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二)教学方式急需改进

除了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之外,目前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的问题。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教学的重要分支,对学生的创作灵感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之外,还应从艺术灵感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教育促进等方面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感知力,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共鸣,从而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条件下,除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之外,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仅需要掌握一般的教学技巧,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任务,展开理论教学即可;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下,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环节展开课程教学已经难以达到市场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趋势下,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着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新课程条件下高中美术课程开展的有效措施及策略

从前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具体要求及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完成课改的具体要求,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展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

(一)加大宣传,提高全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针对现阶段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建议可以从学校及教师两个方面来开展具体的工作。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大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宣传,结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入手,对课程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与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步骤结合起来,争取达成二者的统一。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变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直接影响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变和和创新。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一章课程内容对应的是要达成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掌握,其次再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应用合作教学及命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展开鉴赏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及对美的感应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软件对一些创作手法进行示范教学。

(三)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提高

众所周知,教育工作者是所有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及引导者,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除了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转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之外,还应从教师素质入手,加强对美术教育队伍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其具体途径有以下两条:首先,作为学校来说,还应从课程具体要求的角度出发,定期开展对美术教师的技能培训课程,不断完善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功底。除此之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不定时的课程抽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作为教师自己来说,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之外,还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从而保证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满足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三、总结

高中美术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同时也是新课标条件背景下的重要改革对象,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针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今后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从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综合提高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入手,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创造足够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为高中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妮.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内江科技,2012,08:205-206.

[2]王世霞.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阎飞. 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4]丁丁.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有效教学”思考[J]. 教师,2010,12:69.

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反思 篇9

杨虎堂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

在长时间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是两年来莱西市倡导学习和实践洋思中学和杜浪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过程中,在以下几个的教学环节有一些感受和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对美术教材的全面分析,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了,对教材有个熟悉的了解,教师才能驾驭教材。教材分析应分析学生学习这课的兴趣点,分析学生学习这课的情境点,分析本课的美术学科要素,分析学生原有经验,定准教学目标。

鲁教版五四制美术教材总体上较好的体现了美术新课标的精神,以贴近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图案选择、色彩配置、版面设计都美伦美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我同时认为该版教材种基础知识文字太少,需要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或课堂上有教师提供大量的图文资料,这一点对不擅长自学或不擅长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合作解决问题的同学有一定的困难。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三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同时更多地给他们多选择的作业形式,激发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他们对绘画艺术的独到理解。

二、情境创设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特别在低年级美术课上可以直接提出兴趣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摆布景创设情境氛围。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文学的艺术形式、特点、表现语言及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引入、播放一些音乐和诗词等,用音乐的和谐美、文学的语言美和去感染学生,使其在大脑中留下综合、深刻的艺术印象和感染,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学生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教学资源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现在,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课堂,它是最好、最全面的资源平台。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引导青少年把电脑、网络正确、科学使用,把它当作“工具”而不仅仅是 “玩具”。

四、学习形式

在一节美术课中,学习形式可多种多样。目前我们莱西市推行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及理念,我曾进行过多节课来尝试,非常适合我们的美术教学。其中,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也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抓拍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合作场景、优秀作业等。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当然这需要我们放下师道尊严在平等友好的关系上实现,教师只是秩序的维护者、知识的引导者和资料的提供者),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是美术教学内容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了提升,只有这五个方面达到了,课堂的评价才落到了实处。

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当然一味地否定肯定是不可取的,但终究还是会在一些画面不整洁或上色不均匀的绘画作品中给予否定的态度,这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态度的问题,也可能是个性的所然,只要教师细心的观察,从中可以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10

南汇中学

唐建军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能力技巧和艺术。有资料证明,提问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仅次于讲述法,居第二位。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应“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搜集和整理史料,提取信息,用以思考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提问这种教学手段如何促成此目标的实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二,求教于方家。

就提问的形式而言,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延展式提问。即由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状况进一步延伸和展开,提出问题。在《法律的起源》一课中,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展示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的起源不同的观点。提问,为什么有些思想家却对此提出大不一样的观点呢?这就要求学生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总结。在《海洋文明》一课中,学生了解希腊和罗马地理、经济等特点后,这些特征与海洋文明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类提问则能体现这个要求。它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此种问题对普通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几十分钟的课堂如果多用,势必影响基本任务的完成。

体验式提问。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感受历史情景中特别的社会现象。在《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中,当了解北美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到了民族独立后,请同学们设想,假如你身处这种情况下,应该设计怎样一种政治制度确保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体会到华盛顿,杰菲逊等杰出人物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尚人格。在《辛亥革命》一课中,《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要思考中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自救之路,发展之路。可允许或提起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问和质疑。

对立式提问。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截然不同,尖锐对立的两种观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去选择,去讨论,去阐述。在《经济全球化》一课中,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还是相互融合?应如何处理其关系。在《军事技术》一课中,战争究竟推动历史前进还是阻碍历史进步?学生有阐述自己观点,对人的看法进行完善和辩驳的能力,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课堂上学生争论的场景历历在目。

观察式提问。即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图片,图表,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等,回答问题。如在《服饰》一课中,通过投影让学生观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山装、清朝官服补子、法官服、护士服、妇女小鞋等服饰图片后,提问,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有那些呢?在《法律的起源》一课中,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汉穆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成文法典、古希腊的《格尔蒂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的《法经》、印度的《摩奴法典》的一些主要规定后,提问,早期法律特点是什么?借此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归纳和分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成为二期课改历史学科新课标要求学生培养的一项主要能力。

反问式提问。即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问题。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不是不会入侵中国?在《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课中,如果没有希特勒,德国会不会成为法西斯国家?

提问要追求科学,讲究技巧。提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的表述务必准确清楚,针对性强,避免摸棱两可,表意模糊的语句。不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既耽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提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问题时尽量切合其实际,有些问题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解,那设计问题时要倾向于一般同学的状况;有些问题则为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培养其思维方式,则需注意所提问题是否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和事实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能被学生“感觉到”。有些复杂的问题问题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并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感觉。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问题的设计需难易结合,分布得当。一堂课,不能成为仅仅几个同学表现的舞台,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每一堂课中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前后半节课都应有锻炼的机会。

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适时的把握机会,提出自己事先并没有设计好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课堂发言中出现一些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观点,教师则在鼓励学生的情况下,临时提出让学生阐明或深化自己的回答,从而扩大教学成果。

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前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需要从多个角度或不断深入地思考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学生的情绪会明显活跃起来,思考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问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仓促的应答虽使课堂显得紧凑,但并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

还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提问,学生主动提问是探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除了学生自发提问外,老师要也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现代小学美术教学是技能技巧训练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与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模板,全班同学临摹的填鸭式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要求老师要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同时美术教育要以注重学生发展为根本,在素质教育提倡的“快乐学习”模式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在新课标教学的要求下,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反思呢?借鉴他人的优秀课堂教学经验,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对教学方式及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课标强调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教师之间要紧密配合。这一要求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组织形式,淡化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分工。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例如,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我都会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如有时我会请学生听音乐、品味道,然后再表现动态,有时我也会把数学中的符号带入美术课堂,同时通过绘画日记、看图写话,再进行表演,在美术活动课上,请学生观察同班同学的动态,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美术知识和各学科知识相联系。

二、对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将教学资源固定在学校仅有的各种模具上,而有限的教学器具必然会束缚老师的教学范围,僵化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这种情况下课程资源就需要教师去开发,学校内部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活动资源等。我们睢宁的儿童画以新颖明快的乡土气息,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思维和非凡的创造力,洋溢着童心的天趣和光彩,这就是充分利用了我们睢宁的各种物质资源,是家庭、社会、社区、地方人文气息相结合创作的结果,是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夸张、变形,形成了稚趣天成、生机盎然的独特风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之中,也要积极充分利用好上述各项资源,以促进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空间,丰富创作途径,更好地实现美术学习的价值。

三、对学生学习评价及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我多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點,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到快乐、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充分尊重个体化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四、对创建及发展校园文化的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通常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校园文化是环境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代替,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系列活动,如创建艺术长廊,同时可以画出对父母的爱、对家乡的情、对祖国的自豪,让学生用画笔来美化校园,使人文素质充满整个校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发展思维和多种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儿童的天性,就必须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其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品中体现童心世界,让美术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联聪.美术学科教学的心里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

[3]杨夏婧.人人都是艺术家: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J].文教资料,2011.

[4]董蔚蔚.唤经验 善合作 重情感 巧评价:小学美术新教材使用的点滴体会[J].科学大众,2001.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篇12

一、教学观念上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 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 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 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高一教材跨度大, 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 这种巨大的差异, 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 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 总感数学难学, 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 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 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 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 学生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 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 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适应性能力,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 加强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 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 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 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 如何调整教学计划, 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 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 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还是能力的要求, 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 有不会学的, 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 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更加想学, 成绩越拔尖, 能力越提高, 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 如能及时总结教训, 改变学法, 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 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 不作努力, 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 就不容易赶上去了, 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 不想学习, 越不想学成绩越降, 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 害怕, 对自我怀疑, 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 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 会不会学习, 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 存在问题较多。

对于我们中学, 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 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 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 课上与课下结合, 学法与教法结合, 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 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我们应明确, 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 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 挖掘合作点, 顺学而导, 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 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 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 抓“通病”与典型错误, 抓“通法”与典型思路, 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 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13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被分为三大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和三大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各模块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依存。《分子与细胞》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是学习所有其它模块的基础。如果第一个必修模块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本学科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学习这一模块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点: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和学,如何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后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对于如何开展好本模块的教学工作,我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努力:

1、上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好模块式教学的整体设计 因为一个模块反映了一个或者一组的主题或者核心概念;有主要的、贯彻始终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有学习、探究的相似情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模块的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进而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没有正确的过程就没有正确的结果。

首先,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老师的表情要随学生的表情不断变化,要用心去读学生们的表情,眼睛里面及时给同学们可亲的鼓励,通过眼神的交流达到心灵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参与课堂,给人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其次,老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给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要过于注重事先设定好的一些“程序”、或只是注重了自身的表演,甚至是陶醉于自身的表现,课堂是为了学生多汲取东西的,所以老师们应更多地顾及学生的反应,多考虑些学生的需要和临时出现的课堂需要,要善于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服务于自己的学生。

再次,结合生物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将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认真做好每节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上一篇:安全承诺,为保驾护航下一篇:环保局投诉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