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小结(共9篇)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12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当时主动应聘至某市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设计、建模、制作文本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建筑设计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科研管理的一般理论同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为本系统制订符合实际的科研发展目标和科研发展措施献计献策。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做到毫不含糊,在建筑事业发展与改革中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干部应有的表率作用。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科研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建筑设计工作者,能认真学习组织协调方面的知识,掌握协调小组合作能力。争取以后在工作中成为负责人员的时候既充分相信、放手使用分管的科级干部,又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四、业务能力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根据建筑设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本人的专业技术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的认识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参与项目方面
六、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工作的力作、亮点不多,开拓创新不够,在专业学识上投入不够,设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重大成果较少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探索建筑设计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专业技术人员。
某市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xxx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造就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形成了专业特色,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运行模式探讨, 以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1“零距离”就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 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 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结合专业实际情况, 在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 针对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缩短毕业生就业之后培训阶段, 采用“411”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学校有一学期综合实训,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建立了一个以“零距离上岗”为教育目标、教育与岗位“零距离”为接口、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411”人才培养模式, 4指前两学年4学期传授知识, 培养基本能力, 第一个1是第五学期通过典型工程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使其在顶岗实习前具备履行顶岗实习岗位职责的能力, 第二个1指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形成职业能力。与传统“2+1”的培养模式相比, “41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以能力为本位, 循序渐进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以能力为主线,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设计能力培养顺序, 以学生的单 (专) 项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学生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 循序渐进”是“411”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的核心理念, 它体现了“41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2) 模拟实训, 超越情境
通过对工程实际项目的有效设计, 在将要建立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 采用实务模拟实训教学, 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达到超越情境、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习的效率。“模拟实训, 超越情境”是“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理念, 它体现了建筑行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特殊性。
3) 能力本位, 既是出发点, 又是终结点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目标, 它既是培养方案的出发点, 又是培养方案的终结点。整个培养过程贯穿“项目教学法”理念, 以培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职业岗位 (群) 人才为目标。
2 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互融
专业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 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 参照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按照“理论教学模块化, 实践教学项目化, 素质教育经常化”的思路, 重构课程体系, 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特色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内容要求层次清晰、相互配合、主干突出、个性拓展。内容可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如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技术知识模块及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适当开设的一些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选修课模块等。
实践教学板块体系构建要求内容完整, 形式多样, 结构合理, 可操作性强。专业围绕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实训、综合技能素质提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 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培养, 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实践。在实际教学中, 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毕业生明确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 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形成了专业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 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以强化实践, 突出实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 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本专业注重适应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的训练,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近年来我院实训项目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有如下表现:
1) 在传统的实训项目基础上, 突出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如计算机绘图, 广联达造价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等, 适应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施工技术实训中尝试以校内模拟实训和现场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3) 毕业设计课题与顶岗实习工程项目相结合, 真题实做, 确保了学生设计质量, 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4) 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 增加《建筑力学与结构》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 进一步增强识图能力;
5) 《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加大现场教学的比重,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感性认识;
6) 将毕业设计修改为综合实训, 使学生“零距离”定岗实习。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 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设置教学单元 (即学习情境) , 每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项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或项目, 如以项目施工过程为主线, 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按技能项目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 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 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经济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
摘要:新时期的发展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新的教育模式下, 顺应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实践, 专业实际, 对专业运行模式进行探讨, 为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文生.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J].中等职业教育.2007 (23) :44-46.
[2]黄波.“六双”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学平台.2011 (8) :57-58.
[3]杨卫国, 王京.浅谈高职院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09 (14) :15-16.
[4]卓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9 (9) :58-61.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实践难度略高
近年来,一些中职院校采取降低分数线的方式获取生源,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会降低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也会加大中职院校实现专业技术实践的难度,学生在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够适应技术实践的教学模式。
2.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范围较窄,磨合期较长
众所周知,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实践的范围相对较窄,实践单位大多以中小型的建筑装饰公司为主,而这些建筑装饰公司的技能水平往往落后与国内外建筑装饰水平,这样就导致经过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
3.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欠缺合理
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理论教学并不完全适应,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授课过程中,对理论的重视程度略高,对于专业的实际操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将课堂的着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这种现象在中职院校中普遍存在。
中职院校构建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建筑装饰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想完全掌握建筑专业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动手去做,只有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才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工作,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大多数院校都已深刻的认识到了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院校更应该加紧自己教学改革的步伐,树立教学改革理念,促进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整合学科课程,实现联合教学
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进入后期的时候,整合相关专业课程资源,例如:可以将“模型制作”“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监理”“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设备”“装饰表现技法”这主要的六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联合教学,将每门课程教师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效果。
2.建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制定教学方案
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建构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以实现帮助学生了解安全的完成操作机具设备,更好的参与技术实践训练。实践教学场景的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构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的时候还要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
3.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以引导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以引导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施实践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学生实践操作后就完成了教学目的,学生在进行操作后还应当保证其操作的结果符合教学目标。切记,再进行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实现全程监督、实时监督,督促学生按规定、按计划完成实践。
4.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附以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对专业水平的需求,如果一味的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被扼杀,正因如此,一种全兴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结束之前,应组织学生书写总结报告,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改变课程的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对学生来说起着引导作用,实践性课程应当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实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资格考试等等,对于那些获得奖项的学生应当予以奖励,奖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鼓励获奖学生更加努力、更加上进,奖励的目的之二是通过鼓励获奖学生来鞭策其他学生。
6.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技术很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中职院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还要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优化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依然是一项新的命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拓展思路,积极的进行探索,应当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实践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达到促进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不断发展的目的。
一、个人简历
自从改革开放参加工作以来,已近三十年,历任项目技术员、木工工长、工程技术负责人。从事过电厂汽机房、主厂房、烟囱等建设,主管工程的木模制作工程
2006年3月进入海门第七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玉环电厂4*100W千瓦的电厂建设工程 2008年5年进入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电厂的建设工程。
2010年至2012年6月,进入苏成建设分包的安徽电建一公司总包的定远电厂2*30W千瓦的电厂建设工程
二、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
作为一名工程项目基层的管理人员,我一直坚守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努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寻找施工材料与工程质量之间最大交集和平衡点,力求我所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做到真正务实。因此,认真、用心的对待每一个项目是我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点,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身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维护集体荣誉。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自我完善提高的同时,平时主动与同事们进行项目的总结和交流,热心帮助新来的同事,加强单位的凝聚力,促进团队整体进步。
三、工作态度
我一直把从事电厂建设造当成是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伟大职业,因此我非常热爱我的本职工作。认真、用心对待每一个项目是我工作的基本原则。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正常的工作时间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并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
积累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而施工单位经常面临着多项任务同时开展或者突发应急任务的情况,在工期紧,人员少,任务繁重的时候,我也能够做到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保障工程进度,表现出我们规划人责任心强,发扬了我们规划人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精神。
四、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近年来,本人积极协同项目部完成多项电建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同项目组完成了电厂汽机房、主厂房、烟囱等建设施工工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建设工作,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多次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承担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公司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不为自己的私事影响正常工作,能够积极的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领导的肯定。
1、安全无小事时时刻刻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工人和自己,同样影响着公司的发展.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不容有半点闪失.我根据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每天早晨在工人上班前进行十分钟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要写好如:在深基坑方面,基坑方面必须做好防护栏杆.要求工人下基坑时都要从安全通道下去,高空作业时,安全带一定要挂好,临时用电一定要找电工接电等常识.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木模板确保足够的刚度。用新的是最好的,但新模板也有好次之分,选用水率低表面光滑的,有的模板吸水率高,浇筑完砼拆模以后出来的是毛面,模板上粘有一层砂浆。因此我们在选材方面有要选择吸水率低的,刚度满足我们施工要求的。
做好边角处理,为确保清水砼效果,在梁柱模板安装时常规做法是将梁底的模板顶在良侧的模板上,这样如果加固不好很容易造成涨模,而且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砂线比较严重。通过我们多次的尝试试验,最后确定所有的框架梁柱模板采用10*5的木方,在上边做4*3的子口,然后根据图纸的几何尺寸要求,将梁侧与模板都放在子口里面,木方起到一个保住梁的各个阴阳角的作用,对柱子的模板同样处理。这样做出来的阴阳角方正,并且没有砂线。而加固阴阳角用的木方子可以多次周转使用,无形中减少了成本。混凝土成型后得到甲方的一致好评,并且监理工程师在监理例会上提出表扬,并要求其他土建单位效仿这种工艺。混凝土的振捣主要是振捣到位,不出现漏振现象。
混凝土的装饰,现场拆模安排专人用手持工具对模板的拼缝,模板接 茬部位进行打磨修理。拉杆及时用手持工具割掉,严禁用电焊、气焊割除。
3、工期式整个工程的命脉
工期进度,每一个关节都要合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但要有整个工程的工期计划,而且我们工长所主管的分项工程或分部工程,也要做短期的施工计划。在尽量保证整个工期的主控线路的前提下,要保证工人不窝工,材料不在工地躺着睡觉,工人工种的搭配上一定要合理,这样每一部分都能保证工期的话,我们的整体总工期就没有问题。
4、时时讲节约,处处讲成本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到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的整个周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之终处于有效控制下。
五、申报理由
学号:
姓名:
一、专业的前身今世(姚杨老师)
识人先识名,对于专业也是这样。我们学习的专业名字经历了几次改变,一开始叫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70年代后期专业名称为“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80年代改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998年调整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3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沿用至今。从专业的更名,可以看出专业内容的变化和社会大趋势的变化,建环专业从仅仅关注供暖通风逐渐扩展为营造特定的室内环境和能源的合理利用,这反映了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也反映了建筑耗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上课时,姚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哈工大在本专业辉煌的过去和崇高的地位,本专业第一代专业教师就是由工大培养,工大目前也是学科评估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这种种成就让我们尤为自豪。
二、供热技术(赵华老师)
在社会生活中,我觉得供热技术是本专业最为基础和最为普及的技术,专业诞生伊始,就是为了更好地给我国冬季严寒地区供热,随着之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才扩展出其他内容。
集中供热技术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锅炉房,传统燃料是化石能源,也有新型的例如地热和核能供热,我认为随着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化石能源愈来愈稀缺,新型燃料将是我们专业的一大发展方向。此外,虽然我国研究人员,包括工大优秀的研究者,已经研发出能源利用率高,节约能源的新型供热系统,但就我国普遍应用的供热系统来看,热效率仍然是偏低的。在一些非集中供暖地区,区域供暖的热效率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此外,我对供热技术有一个可能的政策调整很感兴趣,那就是有可能在一些非严寒地区实行集中供暖,例如上海地区。从实际体验来说,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条件下,这些地区的冬天比严寒地区更加让人不舒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舒适性的要求将得到更多的满足。
三、绿色建筑技术(谭羽非)
“绿色建筑”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可持续建筑”,表示一个建筑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负面影响。绿色建筑的定义可以简称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加上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绿色建筑往往被人误解,甚至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人们往往认为绿化好,环境优雅怡人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色建筑不仅在建筑主体和用能系统的设计上要求做到节能,在用能系统的运行维护上也要求做到节能,远不是被一些人所误解的多种绿色植物那么简单。无论是绿色建筑主体的节能效果评估,还是用能系统的设计运行,都与我们专业有直接的联系,暖通工程师在绿色建筑领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四、热泵空调技术(姜益强老师)
热泵技术并不是完全的新兴事物,事实上,它运用已久,在我国北方农村常见的地窖就是典型的热泵技术。只是在近代科学中,热泵技术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我们工大在热泵技术的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热泵技术的含义是:向热泵机组输入一定电能驱动压缩机作功,使机组中的工质反复发生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的物理相变过程,就能实现空间上的热量交换和传递转移。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有这样两种种较为先进的热泵技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冬季,热泵机组从地源(浅层水体或岩土体)中吸收热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热泵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源中,实现建筑物空调制冷。)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源热泵机组以水为载体,在冬季采集来自湖水、河水、地下水及地热尾水,甚至工业废水、污水的低品位热能,取得能量供给室内取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释放到水中,以达到夏季空调供冷的目的。)
五、室内空气品质(赵加宁老师)
室内空气品质是如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恶劣的室外空气环境(如雾霾),还是室内家具污染(甲醛超标等),都触碰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我的大一年度项目做的也是室内空气的净化,所以我对这一部分的课程非常感兴趣。
室内空气品质是指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浓度是否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与健康的要求,空气的成分及其浓度的决定着空气的品质。现代社会中人们约有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可见室内空气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手段是通风和清除,通风就是向室内输送新风,并将室内污染了的空气排到室外,清除就是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手段来去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在室内空气品质领域的很多问题都还需要探讨,比如说室内某一种污染物的最低浓度限度应该是多少,如何有效地设计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效率,如何去定义室内空气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同时,这个领域还涉及了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问题,我们想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燃气技术(张兴梅老师)
能源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重点关注的几大问题之一,不仅化石能源越用越少,能源消耗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是严重的。我国的能源状况非常严峻。2007年中国由能源消耗所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也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1.9%,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我国的资源已经不能承担如此高强度的能源消费,我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已经难以为继。由于资源匮乏,是的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类产品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对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围绕南海、钓鱼岛的领海争端,其实质就是国外势力争夺中国的油气资源。
同时,供暖空调不仅是化石能源消耗的大户,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无论是在燃气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减少损失,还是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供暖空调,我们专业都可以大展身手。
七、个人感想
自1994年9月被评聘为助理工程师以来的四年里,我在处领导的关心培养、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无论从政治思想素质、组织管理能力,还是专业技术水准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现将四年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作一简要的总结汇报:
一、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学习方面: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定期撰写思想汇报,四年来,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培训班共十一期,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参加了风景园林学会举办的多场学术报告,收集了大量介绍本处园林艺术特色的资料。参加浙江省高教自学考试《行政管理》本科的学习已有三门课程通过。
二、园林生产日常养护管理方面:
分管玉皇山日常生产养护管理工作,制订下达生产计划,定成生产养护日报,对每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加每月一次的园林生产检查,并担任内勤工作,将每月生产检查情况及反馈意见书面汇报给分管园林的行政主任。积极参加园林各项突击工作,在抗旱、抗雪、抗台及应急抢险工作中表现出色,多次受到管理处的嘉奖。参加了历年的景点绿化和山村绿化。负责农民工队伍管理,根据每月工作实绩,定工定额测算民工工资并经主任审定后,填报造册。
三、科技、文物及园林监察工作方面
园林科分管科技和文物工作,制订计划、参加会议、起草制度、完成总结重新对竹林划块,作重点抽样试验。1994年至1996年对玉皇山毛竹林进行了封山管理,开垦,清理枯老竹鞭及死竹,开沟并施饼肥300斤,冬季对竹林进行疏伐。共计进行毛竹林新竹标号及丈量眉围1728支,淘汰九公分以下小竹及死竹千余支。1997年进行了竹林管理体制及刈草,1998年元月重新申报了玉皇山毛竹林复壮课题。经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及精细养护管理,玉皇山竹林已有一定的改观。同时,每年为青工上一堂专业技术课。担任管理处城建监察中队文书,发违章停工通知书和限期整改通知书几十份,参与违章案件的调查,各类报表的填发等。
四、香火管理及门票车辆管理方面
自1994年以来,历任管理处香火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负责协
调管理玉皇山车辆、门票,同时,园林科内分管门票工作。几年来,在园文局及管理处的重视和指导下,一直不放松门票工作,对门票规章制度、台帐记录、持证着装、站立服务及文明用语等方面作了一一安排。并承担了一定的团体门票签发优惠工作。
五、开发建设方面
热衷风景园林事业在保护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四年来,承担了玉皇山山顶新建公共厕所基建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参加“铁缸列宿”(七星缸)景区的绿化,承担大量文字材料(包括新闻发布会材料)的撰写,参与方案会审;在南宋太庙遗址保护性绿地建设过程中,参加方案会审,承担部分文字工作并组织对外新闻联络工作;在与武汉三特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筹建玉皇山索道项目中,参加索道项目的考察踏勘以及大量文字工作,(包括考察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会议纪委等的编写工作)接待联络等。
六、宣传舆论及公文写作方面:
四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公文写作任务,如起草文件、通知、报告、工作计划、年终总结等,担任了多个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在我处“创卫”、“城考”,创建西湖区文明单位,“城建杯”考核、长桥公园创建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明风景游览区等活动中负责大量汇报材料的撰写及部分档案的整理。负责本处工作简报的编辑,被聘为园文局通讯员,95年在《西湖之声》广播电台《园文之声》栏目发表了介绍玉皇山、长桥的文章,97年起在各类报刊、电视台、电台发表文章,特邀任两期浙江文艺广播电台《假日航班》的嘉宾主持等等。通过新闻单位的广泛宣传,重点突出我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中心发源地的地位,受到了领导及同志们的一致首肯。
七、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年来,凭着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大力扶助,加之自己热爱园林文物事业,勤奋工作、学习,取得了一些成绩。1997年10月30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1997年起聘为我处支部、行政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997年职工考核三年连续优秀;1996年10月31日参加义务献血;为杭州市古都档案史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之一;1994年9月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九九四届优秀毕业生称号;1994年、1995年分获园文局征文赛三等奖;1997年获园文局“风荷杯”新闻写作竞赛三等奖;1998年6月以《开发玉皇山景区,促进
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一文获市城乡建委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征文三等奖(与管理处有关领导合著);兼任管理处工会会计,并于1996年获城建建材工会财务先进工作者,在管理处经常受到个别嘉奖等等。
面对荣誉和成绩,我深深感到:自己所做的都来自于领导及同志们的关怀、帮助,离开他们,我将一事无成。在今后漫长的从事园林文物工作中,定将发奋学习,致力工作甘愿为保护管理。开发建设风景园林事业栉风沐雨。
上述为申报工程师的总结材料,恳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批评指正。
杭州市园文局凤凰山管理处俞宸婷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建筑业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操作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的, 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延续性教育活动。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建筑人才资源再开发的重要渠道, 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改善人才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2 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
考察我国现有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情况, 可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以下特点:①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 这就极大限制了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面, 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出现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变化难以适应, 力不从心。②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来看, 应用型人才偏多, 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 层次不高,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技术创新能力差。③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深度不够, 我国建筑业人才队伍中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师级人才很少, 能直接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④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建筑业目前拥有的管理人才中, 既熟悉建筑管理又懂得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 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对外工作交流、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短缺, 既懂建设技术又懂建筑材料或工程预算的人员短缺, 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员和能熟练运用国际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的人才短缺。
3 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业领域已经意识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也在想办法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水平。我国建筑领域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 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然而, 当前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晰, 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带有功利性色彩。目前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完全是出于利益的驱动, 或为了评定职称, 或为升职提薪, 或为了竞聘上岗。根据有关行政机关明文规定, 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继续教育证书不准晋升职称和不准无证上岗。因此, 部分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在于应付有关方面下达的培训任务或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功利目的。
(2) 培训部门的师资不能满足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的要求。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 精通继续教育的规律, 并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然而, 目前有部分建筑企事业单位选择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校教师当培训老师。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老师, 在相关技术领域有经验, 但对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不太了解;而高校教师作为培训老师, 实践经验不足, 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太清楚, 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师资难以满足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的需要。
(3) 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学用脱节。当前建筑业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和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的弊端。一般来说, 企事业单位比较青睐讲座法、讲授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对模拟、角色扮演、工作样本等新的教学方法不太重视。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选择的教学形式仍然是岗位内培训, 对产学结合、企业大学、跨国培训、逐层选拔、远程教育等新的培训形式还不了解。课程设置仍以教师为中心, 不顾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 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4) 部分建筑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继续教育缺乏后续跟踪活动, 单位的继续教育结果没有得到及时反馈, 而且部分企事业单位未能为受训者提供新技能使用的支持性工作环境, 使得受训者学习到的新技能难以运用于实际, 受训者依然采用继续教育前的工作方式。
(5) 继续教育投入较少, 重视程度不够。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时间少, 用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上的经费少, 这些都反映出建筑企事业单位不是很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当然, 这也与部分建筑企事业单位规模不大、效益不好有关, 单位拿不出资金来进行员工的继续教育。
(6) 继续教育模式尚未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教育针对性和办学形式灵活性不够。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大多数精力用在人员的外语培训、职称考试前培训或一般的业务知识学习方面, 缺少以更新扩充新思想、新观念、高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 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高层次培训。
(7) 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有待完善和提高。由于近些年我国对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没有统一的要求, 继续教育的法规不健全, 因此各地、各部门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定政出多门, 使得有些企事业单位在对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时无所适从。同时,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缺少监督, 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 继续教育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职业资格认定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奖惩都没有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因此,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
4 加强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时代对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现代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个性与技能, 具有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掌握并熟练使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吸收和处理最新的知识、信息, 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 有必要转变以往一些建筑企业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功利性认识, 改变传统的不适应时代要求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继续教育方式, 建立起以创新为主导的新的继续教育模式。
(1) 提高对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对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解决继续教育经费应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企事业单位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 各级政府应拨专项经费, 筹建继续教育发展基金。努力办好各类高研班, 重点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进一步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进修、出国深造等培训政策。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和挂职等多途径的培训教育制度, 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 加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实现法制化管理。目前我国尚缺乏专门的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 大多数地方政府和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尚没有对建筑企事业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义务、时间、内容、经费、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而有力的规定, 对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管理还很不明确, 尚缺乏对继续教育统一的、有效的领导。保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也明显滞后。因此, 尽快制定针对建筑行业本身的专业技术人员法律法规, 实行法制化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3) 做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并进行考核验证。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是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 提升业务素质, 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措施, 是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情况,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 因此一定要坚持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和管理。将继续教育登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职务续聘和晋升的必备依据之一, 推动继续教育终身化。
(4) 创新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 积极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继续教育要改革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 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的培训方法, 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讨、外出考察、学术交流、专业深造、合作研究、学历教育以及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形式, 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研究开发继续教育数据库管理软件, 逐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 全面实现信息化,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继续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推行继续教育多媒体教学, 探索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 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咨询, 提供建筑行业主要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以及有关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扩大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途径, 推进继续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借鉴国外建筑业成功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验, 笔者认为, 在加拿大、美国广泛采用的CEB继续教育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发展的。CEB是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 意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满足产业界和社会对继续教育对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目标和评价标准, 强调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按照企业环境的实际要求开发课程, 以职业能力从易到难安排继续教育计划。该模式以培养学员的职业能力为目的, 扬弃了传统继续教育模式的以学历文凭为目标并以系统知识灌输给学员的弊端, 强调按照企业需求、学员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 是围绕个人自我完善、企业生存发展, 针对学员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模式, 能够满足新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建筑业要培养出具备开拓创新的个性、具有复合型知识体系和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 完全可以结合建筑企事业单位的实际, 借鉴并灵活实施CBE继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欣.湖北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2]孟毅芳.山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 2004, (1) :18.
摘 要: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意图实现的途径,技术课程在建筑学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筑设计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建筑技术课程现状的梳理和归纳,从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总结在此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建筑设计人才队伍在实践中的缺失并指出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建筑技术、人才队伍职业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201.5-4
建筑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微观层面上反映为建筑的细部设计不到位,甚至一些建筑的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建筑构造的合理设计、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众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而精致性细部 的存在是建筑品质的必要条件。保证建筑细部是否精致的关键在于材料、构造和施工三个方面能否做到科学、合理、甚至充满艺术感染力,归根到底关键是需要具备综合技术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建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模糊与趋同造成了具有一定美学修养的建筑技术人才的匮乏。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层面上,技术类课程总学时数不足而且与设计教学脱节,实践类课程更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建筑教育模式上的缺陷以及现有课程体系设置上技术类课程的不足必然成为导致建筑精致性细部缺失的重要原因。
一、建筑技术类课程的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的技术类课程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教材的选择过于陈旧。国内常用的教材,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使用教材系列包括《建筑构造》(上、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均为二、三十年前编写的,虽经过不断再版,但其主体内容依然陈旧、落后。例如《建筑构造》上册中的门窗部分详细介绍了木框窗的构造知识,包括断面的形式和尺寸以及安装方法 。但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是出于节能和环保的考虑,木框窗在新建建筑中已经完全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由塑钢、断桥铝、中空玻璃等新型建材构成的窗户,以及多样化的开启和组合方式,甚至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动态开启包括等。
第二,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更新速度缓慢,当前国内的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知识讲解的方式为主,辅以短期的集中设计练习,课程的最终评价也是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教学和评价方法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抽象记忆达到对建筑技术的了解,进而掌握和应用。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传统的单向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处于高度权威的地位特点,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二、建筑中的技术设计缺失
中国当前的建筑设计教育仍然关注的是平面、立面和体块形式的组合变化,关注的是如何将图面效果修饰得更加美观,而恰恰忽略了对建筑细部和构造节点的造型、尺度、材料、颜色、质感、工艺技术的体验把握和设计能力的培養,因此实际建成的建筑效果往往与效果图大相径庭,甚至是天壤之别,所谓“中国真正的建筑只存在于效果图之中”就是对这种现状的讽刺。正是由于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对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更新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演变,造成了中国现代建筑师不了解现代工艺技术,不能够把握建筑的细部和构造节点的工业制造特点,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建筑各种技术设计的缺失。
1、技术设计中材料、构造设计的缺失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已经突破原有的方式,即原先仅仅依靠平面构成、体块穿插组合以形成虚实相结合的明暗对比的视觉效果,转为越发的重视材料及构造设计对建筑形式变化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在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等重大标志性建筑中体现出材料及构造设计的重要意义,而且在大量的一般性建筑中也越发的重视材料及构造设计。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中国建筑教育中的缺失导致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缺陷,也就导致了中国建筑中材料及构造设计的缺失。
2、技术设计中缺乏建筑设备及管线的统筹
建筑设备课程是技术类课程的重要部分,目前在中国各建筑院校的本科课程体系中均有设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建筑设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是完全独立和封闭的状态中进行的,与建筑设计的教学完全割裂开,尤其是缺乏水、暖、电的专业设计同建筑设计之间的统筹。教育方面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对于建筑实际效果影响的漠视,造成了建筑中的很多设备和管线对建筑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的实例。
3、技术设计中对施工技术缺乏实际的考虑
建筑施工一般包括: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装饰工程是建筑施工的最后一道施工程序,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外装修和内装修。装饰工程尤其是外装修对建筑的最终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建筑外装修包括外墙饰面和房屋立面花饰的安装和金属品的油漆刷浆及门窗等构件的安装等。装饰工程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建成效果。
装饰工程完成的水平高低受到施工水平和设计水平的双重制约,设计的细化程度与合理性是建筑外檐装饰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当前的状况是针对装饰工程的设计存在着深度不足和不够合理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了建筑品质的低劣的重要原因。
导致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水平的低下,建筑效果的粗糙不堪的现状的原因,建筑师设计的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建筑教育中关于建筑技术教育的缺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缺失。
参考文献:
[1] 李京文,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趋势,经济纵横,199507:30-41
[2] 秦佑国,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01:20-21
20XX年7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城市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并于同年分配到原XXXX市XXXX局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XXX与管理工作,20XX年8月,我取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资格,并于同月被聘用至今。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8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XX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当时我被分配至原XXXX市XXX局XX室从事XX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XX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XXXX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XXXX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科研管理的一般理论同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为本系统制订符合实际的科研发展目标和科研发展措施献计献策。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做到毫不含糊,在XXX事业发展与改革中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干部应有的表率作用。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科研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兼职的XXX管理工作者,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在工作中既充分相信、放手使用分管的科级干部,又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四、业务能力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根据XXX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的专业技术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市XXX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五、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多次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20XX年6月,我参加了XXXX市首期高级秘书职业培训,并取得高级秘书专业资格证书。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承担XXX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不为自己的私事影响正常工作,能够积极的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局领导的肯定。
六、专业科技成果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积极参与本系统的《XXXX市XXX管理“十五”计划》的编纂工作,先后在《黑龙江环境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安徽日报》《安徽土地》《XXXX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信息稿件20余篇次,其中《XXXX现状及其对策》论文已被收录于大型文献《发展之路文集》,并荣获论文评比二等奖,为做好XXX管理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存在的问题
【建筑专业技术小结】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05-2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好不好07-1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06-29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个人简历07-20
申报建筑专业中级技术职称个人工作总结分析10-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11-04
建筑专业实践总结07-14
建筑专业实践报告09-11
建筑力学专业简历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