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心演讲稿三分钟(精选10篇)
黄凤姐姐在她六岁时,父亲在外打工意外摔了一跤后,从此永远的站不起来了,母亲丢下他们父女独自走了。六岁的黄凤,担起了家里的一切重担。十二岁时,她听说上海有一家医院可以治好她爸爸的病,于是她带着家里的一点钱,推着爸爸从早上八点至下午四、五点左右,这一路,走走停停,推着爸爸走了五百多公里……
高雨欣姐姐,母亲瘫痪在床,每天都得照顾妈妈,学习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可是她却还是考了全省第一名呢!
邵帅哥哥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妈妈的生命……
还有赵子龙、吴林香、龙花……等十位孝心少年。
一、介绍作者事迹,开展课堂内容
教材上的文本时间跨度大,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但毕竟很多作者学生没听过,或者即使听过也不甚了解,巧妙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最终走进文本。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提供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但若是有学生对某个作者感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演讲的学生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关事迹、人物品性,既可以让这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自信心,也可以使班上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演讲资料,将自己备课中与之相重复的内容去掉,节省上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幽静悲剧》的作者季羡林,学生不太了解,班上某个学生演讲了季羡林先生的“看管入学新生行李”的感人故事,还深情朗诵了季先生“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听了他的演讲,对季羡林先生产生了深深的赞叹、敬仰之情,也了解了文革期间季羡林先生的遭遇和做学问的精神,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学者,所以,在学习《幽静悲剧》的时候,学生们学习这篇文章就很投入,对文中体现的“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种民族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觉得很实在,不空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堂文本内容,又接触了一位“大师”。后来,很多同学向之前演讲的学生借季羡林的作品阅读、讨论,班级掀起“季羡林热”。在这种演讲主题的带领下,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去接触茅盾、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的情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体味平凡小事,关注身边美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同学们一到写作文就抱怨没什么好写。三分钟演讲的题材选择里,我和班上同学讨论,有学生提出既要接触大师,也要贴近生活,因此,写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写在班上和同学相处的故事,学习、活动、竞争、压力、收获等都可以,可以写和老师、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点滴,甚至是和早饭店的摊主、公交车司机等社会群体的接触。这样,从早到晚,从校到家,从学习日到休息日,从城里到乡下,从熟悉的到陌生的,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材料。于是,同学们眼神明亮了,心思细腻了,情感丰富了,发现了生活中以前不关注的美。例如同样是散步,我班上就出现了同题材不同角度的演讲,某同学休息日和父母散步,演讲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内容:“回家的时候,左手牵着妈妈,右手被爸爸的手掌包着,都是温暖的感觉。夕阳是艳丽的红色,把我们连起来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那天晚上,我梦见我们在一片林子里笑得灿烂。你们像是夏夜里巨大的夜幕,覆盖着我,整个星球温柔得无声无息,就像我心壁上最美好的花纹。”另有两个同学一起在城郊交接的路上散步,于是写出《左手农村,右手城市》的演讲稿。第三个同学散步中调皮地跟爸爸说:“你们真慢。”爸爸回答:“是呀,女儿长大,越来越青春,做父母的只能望着女儿的背影喽。”女儿听了,心里酸酸的,想了很多,于是,《牵着你们,一起慢慢走》的演讲让台下学生潸然泪下。文中青春期孩子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可比上班会课更有感染力!散步中如果没有真情投入,怎么能写出如此真挚的文字?如此平凡的一幕,因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素养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便有了百花齐放的美。
在各次阶段测试中,《慢慢读懂你》《你是我的阳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这些作文练习,许多同学都选自己的或别人的演讲材料。这些贴近生活,感悟平凡的人带给自己温暖的回忆,真实而细腻!
三、选择应景节日,营造节日氛围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同学们可以在节日来临前,选自己喜欢的节日介绍给同学们,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既渲染了了节日氛围,也帮助同学们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来历、故事。
四、讨论社会热点,开阔社会视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报纸、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都会报道很多新闻,如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遇上跌倒的老人到底要不要扶?”“社会上要不要见义勇为?”同学们选择这样的话题作为课前演讲的主题,既贴近社会,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的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辨识能力,不至于遇到情况不会处理。
当学生把目光伸向更广阔的区域,那么演讲就可以打开一扇更大的窗。
佳祥同学在《日本,自以为是的无奈》一文中阐述:“在非洲资源争夺战中,日本不仅没有体力与中国对抗,就是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家,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劲头。日本想在非洲打一个翻身仗,太难!”
同学们借助演讲了解了最新的国际时事,演讲的学生努力去搜集资料,听新闻评论,加入自己对时事的看法,他们看问题的想法会逐渐全面、深刻、有见解,班上其他同学也可以借助三分钟演讲了解国际新闻,增加自己的见闻。
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明确指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正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一项训练。
【关键词】三分钟演讲;提升;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在这四项技能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中考又不考它,只要写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写”的能力,我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全班有40名学生,准备40张字条,在每张字条上面写上1——40的数字,学生来自我抽签,按照抽到的先后顺序安排好演讲的名单,这样就保证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一轮演讲完,再循环。讲完以后,由班级学生就朗读技巧、语音、感情、选材优劣等方面予以点评。演讲内容是由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的主题演讲,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写作兴趣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不会害羞,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更有一些学生,特别是有些女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低得像蚊子哼一样,平时就很少讲话,遇到生人一讲话就脸红,遇到考试心里更紧张得不得了,难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吗?我认为,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当他们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学生们善意的掌声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一位胆小腼腆的学生在日记上写道:“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老师也很少提问我,但这‘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使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好,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是“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表现口才的平台,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2-3次,大家都非常珍惜。有位学生这样说,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于是,心想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第二循环又轮到了,内心自信多了,当成功地演讲了《没有不可能》,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后,他激动得哭了,他说演讲让他有了成就感,竞争让他看清了自己,自己俨然成了胜利者,使他有信心做一个成功者。
演讲这块“砖”引出了“玉”,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学生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精心创作。是“三分钟课前演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准备稿件及演讲展示的过程中去。
2.积小流成江海——积累写作素材
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显而易见,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写作也在于积累。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圈子太窄,不外乎家庭和学校,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生活单一、枯燥,也很平凡,这一部分营养学生先天不足,这份“铁锌钙”如何补上?除了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外,阅读和听取,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另一途径。而“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涉及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等,这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演讲的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听讲的同学在听取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累积了鲜活的素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素材库丰富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3.他山石巧攻玉——借鉴写作技能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原创,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一个人首先要有模仿能力,然后才能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
而我们的学生要么不喜欢阅读,要么被繁忙的功课压得没时间阅读,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在课前被动听取演讲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阅读渗透,通过师生的点评不断接收写作技能技巧,进而在练笔过程中借鉴模仿思想以立主旨,借鉴演讲稿以用素材,借鉴思路以定结构,借鉴警句以炼语言,模仿训练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可以进入到创造阶段让学生丢掉“拐杖”,摆脱模仿,按照自己的情况自由写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训练能使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潜移默化修正果——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我也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有家长惊异地感慨:“这学期不知怎么了,以前有作文总是要拖到星期天的晚上才痛苦地开始写,现在倒好了,周五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资料,更怪的是,现在说起话来居然比我们大人还圆满,不伤人,又让人心服口服。”
最可喜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连字数也写不满的竟也能洋洋洒洒长篇阔论了,原来总是素材老套的竟也会将他人的经历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原来语言苍白的竟也会用描写细心描摹动人心弦了,原来总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竟也会用心构思周密布局了。于是,一篇篇考场佳作诞生了,一篇篇优秀习作纷纷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灵活、规范、中肯。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灵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使三分钟演讲成为真正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2.形式规范。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题教学。必须事先整理好演讲内容,不打无准备的仗,另外,上台演讲要求脱稿,实在背不出可以放在第一排学生手中,可以为演讲因紧张而中断起提示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结集成书,更刺激学生创作佳作的欲望。
3.点评中肯,师生共舞。为了一次演讲,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对学生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老师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一起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演讲写作能力。
有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墙上上乱写乱涂;这文明吗?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地上你扔一张小纸屑,我扔一张小纸屑,今天你打我一下,明天我闹腾一下,想象一下,教室里会是什么状况?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请想一下:当我们有一天,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会不会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呢?
因此,文明礼仪就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上。
送大家一首文明歌谣:
学做人,讲礼貌,“礼仪之邦”人知晓。
有礼节,互尊重,礼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谢谢”“对不起”,文明语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庄,举止文明有修养。
常洗澡,勤换衣,仪表文明好风纪。
同学间,邻里情,民族习惯要尊重。
重礼节,讲礼仪,社会生活铺路基。
大家好!
江河向东流去,汇成了浩瀚的大海;小草钻出土地,造就了广阔的草原;星星缀入夜空,演绎了耀眼的银河。如果两事物相互结合相互帮衬,那么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学时,老师叫我组织布置后面的黑板报,并且说三天之后验收,只留下一本图画就走了。刚开始时,我绞尽脑汁地在黑板上画了又画,擦了又擦,无奈极了。正当我郁闷时她来了,并提出了帮助我。我心理矛盾极了,一方面,想在老师面前出出风头,想一枝独秀;另一方面,作为她的同学,我不应该拒绝,而且我也无法独自面对这块干净的黑板。权衡之下,我接受了她的建议,毕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何最重要。
现在,面对这一道道复杂又令人厌烦的几何题,我为什么独自一人在这里埋头苦思呢?难道是没有可合作的人了吗?不是的,是我们长大了,放不下面子去求助别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可以获得知识,获得成功,为何不与别人合作呢?让我们放下面子,与他人合作,共同迈过眼前的坎吧!就像儿时那样享受分担与合作,互助你、我、他吧,所谓“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儿时能做的事,怎么现在就不能做了呢?
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1
今天,受邀来向大家谈一谈“人生的价值”,真是非常荣幸。其实,关于这个命题,我以前也没有太认真地想过,借这个机会也正好可以思考思考人生。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而我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草草地准备了这篇演讲,难免有驳杂粗疏的地方。所以希望大家听的时候,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若要谈人生的价值,必先谈到人生的理想。因为理想正是决定价值的最关键因素。小小的项羽目睹秦始皇巡行的仪仗队伍,豪言“彼可取而代之”,终成一代西楚霸王;周恩来十几岁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代伟人。然而,令我非常惭愧的是,当我回顾自己的童年少年,竟丝毫没有这样远大的理想。只记得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我的语文老师曾问过我们人生的理想,我当时是班里的宣传委员,正被同学的一本画马的册子吸引得不得了,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徐悲鸿三个字,因为他的马画得很好。然而,对于我们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命运并不能全部由你自己做主。结果,我最终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当然,这样也很好。和他们相比,我毫不气馁,也不自卑,朗朗乾坤暴君何在?巍巍中华正在崛起,我安安分分地做个一名教师,固守我这三尺讲台,传我的道授我的业解大家心中的疑惑,做我的良民,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就像一位哲人说得那样:“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一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也许有的同学对我的说法心有不服,他或许会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古训和“成功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西方名言来教训我。然而,我要说的是,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人生的每一天都比作一枚灿烂的金币,按人均寿命八十岁计算,那么我们的一生也不过将近三万枚。其中一万枚左右送给睡眠之神,一万枚花在人生诸多杂乱的事情上,真正供我们支配能体现我们不同价值的也就一万余枚而已。难道你愿意盲目花掉这一万枚上苍赐予的金币,我想你一定想好好地利用它。所以,我的忠告就是,一个人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就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五音不全的却奢望成为歌唱家,体格羸弱的却想成为运动健将,心胸狭隘的却指望有一天成为政治家,这怎么可能?因为有自知之明,鲍叔牙把自己的位置主动让给管仲,成就了一段千古的佳话;因为有自知之明,爱因斯坦拒绝了以色列总统的诱惑,成为了物理学上的泰斗;因为有自知之明,蝙蝠侠皮蓬甘当绿叶,辅佐迈克尔乔丹造成了伟大的公牛王朝。
我要告诉同学们的第三点是:要珍惜自己的人生,关键时刻绝不能耽搁,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无论再苦再难,也一定要心无旁骛地把它做好。高中时,一些同学总喜欢在夜自习后跑到附近的镇里看露天电影,我们的班主任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一次话。也许我是农民的儿子吧,我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那句话是:耽搁了庄稼是一季,耽搁了人是一辈子。也正是这句话,将我从辍学的边缘又拉了回来,那是第一次高考结束以后,因为母亲患重病,我一度辍学在家,家庭的负担,高考失败的压力,周围异样的眼光,压得我真的喘不过气来。可是又没有可交流的人,于是就把上这句话写在一本本子上,不知怎么给父亲看到了,有一天他忽然让我跟他到县里的一所中学去报到,说复读的一切手续都办好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是1994年10月4号,这是我人生中一个永远难忘的时间。办好复读手续以后,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督促自己好好学习坚持不懈,我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写上:“来之不易”四个字。同学们,今天的你们能够在大同中学读书,衣食无忧,条件不知要比我那时好上多少倍,所以我在此奉劝大家:珍惜你们的生活吧!你们的人生是多么幸福。
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2
人仅有一次生命,但生命的意义却不一样,有的是伟大,有的是渺小。——题记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可是,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有不一样的向往。
还记得司马迁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开始,我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此刻,我渐渐领悟到:人都是会死的,有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人死的比鸿毛还轻。
在人生的旅途中,会经历许多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人在人生中贡献了许多许多。这种人,把自我的生命为别人而牺牲,他们死的比泰山还重。而有些人,走狗、贪官。这样的人,死也活该!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这两种人,相差太多。
我在报道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演讲者拿出一张100元的钞票,并声明送给一个人。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之后,他把钞票揉成一团,之后问,谁又那张钞票?依然有人举起手来。最终,他把100元钞票放在地下,用鞋去踩。此时,100元变得又脏又皱,第三次重复了刚刚的问题。还是有人举手——这就是价值。人生就像这100元钞票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与困难。都坚持着自我的本色,这样才会受人尊重。
人不仅仅需要坚持本色,还要像许多爱国人士学习。纵观古今中外,多少爱国人士把生命献给了祖国:苏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等,不管生命是多是少,是长是短,他们的献身是悲壮而慷慨的。
不错,生命赋予人的仅有一次,有些人却卖国卖荣。深圳,一些人去捡外国人的硬币,留美男子,去了外国一去不复返。这些人,永远不值得人欢迎。
从司马迁的这句话,一向在我脑海里回荡。我们必须要做个有价值的人。
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3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自我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价值,在不一样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一样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一样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进取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此刻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此刻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提高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必须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能够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能够经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以往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杯具。
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当是统一的。马克思以往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必须会使自我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仅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仅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4
莫利亚克说:“我们的人生随我们花费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价值。”毋庸置疑,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我的价值。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分子无数分母。成长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渴望成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也许注定会失败,你也不曾被浪费。此刻社会上流行的心灵鸡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坚持,只要你玩命,是必须会成功的,万一不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标准不一样,只要心有灵的满足,那也算是一种成功。那么,我也常常会问我自我:什么是价值,我们的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如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不断尝试方可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少一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浮躁,多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有一位作家曾在微博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路,你没走怎样明白窄不窄,无痛的是人流,不是人生。”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顶着“天才少女”的她,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大学毕业后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她努力给自我制造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大学四年她做过媒体人、写电影剧本、话剧剧本,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她说她要在三十岁之前犯完所有的错。她此刻已成中国作家界最闪耀的明星人物之一。我向你致敬,名副其实的作家——蒋方舟。
为何蒋方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是尝试。她是个值得尊敬的作家,勇于尝试,敢于犯错,十八年写作之路,造就如今的她,大哉蒋方舟!
不断坚持方可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少一些“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抱怨,多一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为。有一位商人曾在某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我,我改变不了现实,我就改变我自我。”崔万志因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行动不便。中学时期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市重点高中,却被校长无情拒绝,并放言说:“我们学校怎样来了一个残疾人,就算你考上大学,学校也不会要你,还耽误学校的一个名额。”校长的话语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凭借自我的努力成立了自我的品牌蝶恋服装CEO,2013年被评为CCTV中国创业新生代榜样。她此刻已成为中国商业界最闪耀的人物之一。我向你致敬,名不虚传的商人——崔万志。
为何崔万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是努力。
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遇到挫折,永不放弃,曲折的商业之路,造就如今的他,大哉崔万志!
不断努力方可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少一些“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忧愁,多一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有一位科学家曾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今日我们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学习汉语。”黄伯文并用自我的行动去诠释着这个演讲的内涵。1998年她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位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归国十年之后他在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他此刻已成为中国科技界最闪耀的明星人物之一。我向你致敬,不折不扣地劳模——黄伯文。
为何黄伯文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是努力。他是个值得尊敬的科学家,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之路,造就如今的她,大哉黄伯云!
别以为马云光用网络搞营销就能够整出个电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他的“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造就了如今的腾讯。他们所遇到的挫折,一路上的艰辛,仅有他们自我懂,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坚持,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正如日本作家星野志夫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地度过冬天,忍受风雪的严寒,那么他也难以感受到春天的巨大幸福。”真正的强者也是有眼泪的,只是他们懂得带着眼泪继续奔跑。
在泰国有一句谚语:“生命的价值在于使用生命。”在人生这出戏里,我只是所有人人生中的龙套,但我是我自我人生的主角。在我失败之时,我一个人也能继续唱下去,去实现我的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无需轰轰烈烈的做什么大事,只需要适合于自我的工作场所,尽善尽美做出自我的事情,结出丰硕的果。无悔吾心。一起来看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看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
一个人,不去尝试,不去努力,不去坚持,他有什么资格说自我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但你不一样,做过梦,发过疯,哭过,笑过,奋斗过,爱过,恨过,也后悔过,芸芸众生中那么普通的一个你,却拼尽全力去实现人生价值。
2012年我在博客中写下《有梦想的孩子》:“我是带着梦想来读书的,也许我此刻并不明白未来的自我想要什么生活,可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总有一个完美的憧憬……”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你有想过怎样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吗?
关于人生价值演讲稿5
漫漫人生长路,我走过了18年,到此刻我还不能够懂得我是一个怎样样的人,雨果说过:“吼叫是狼的安慰,鸟鸣是森林的安慰,感情是女人的安慰,箴言是哲学家的安慰”。但我即不好似狼也不是鸟,更不会是女人和哲学家,我仅仅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而少年只会故做叛逆的作践自我。
都说人的价值就是劳动创造,什么是劳动创造,正如艾青说过的一句话:“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我也不懂什么是劳动创造。书中写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而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说的太深奥了。
太多人走的路,总是异常挤:而人少的路,会比较难走。很多时候,我们都爬上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那你就得重新去爬上另一把梯子。
今日不努力学习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了。每个人都有点细心理,谁不想拿白领的钱,过蓝领的日子,甚至什么也不干,照样有钱拿。其实,人生的价值也就是那么的--简单。不吃不喝不睡,不看不听不管,不做坏事,至少你也不会让人恶劣。
有些医院的医护人员甚至带上钢盔上班也不安全,要是你,哪怕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也会使你身价负百倍。所以,过自我的规矩日子,让别人退货去吧。等到别人后悔的在忏悔了,我们还是平淡但欢乐的生活着,想想有一天出去吃饭,看不到一次性筷子了,那世界不就是更加完美了。那就是要靠一大堆的人去努力。
不要卖弄你的所知,因为它少的可怜,要明白坚持神秘的谦虚,什么事都只保留一点意见,什么事都知之为知之,那你又升值了。
有人为了讨回自我的1元钱,甚至愿意花100元去打官司,这样的人,很傻,可是又有谁愿意花100元,赚别人的101元呢。
我承认自我是一个弱者,但我又坚信自我的身上也不是什么优点都没有的。这些不能成为我显耀的资本,可是是我的价值,我也相信劳动创造能创造价值,我坚持和相信简单的生活才是一切的主流,甜蜜惬意的午后,有谁想过,一杯清茶,翻开手中的书卷,品人生似书,在无常生活中执一颗平常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让岁月在我的脑海中流过。
罗素说过:“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明净而蜿蜒,中游狭窄而急,下游宽阔而平静。”我们并不用执意去追求生活的幸福价值,谁也伏不起那昂贵的路费,罗曼。罗兰说过:“唯有心灵能使人高尚,所有那些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的心灵的人像块淤泥。”这也是人生的价值。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这不也是人生中最完美的价值吗?
这里所提倡的“把讲台让给学生”, 并非简单地让学生登台阐释文本教材的内容和观点, 囿于文本教材本身。让学生登台讲文本教材内容、观点, 这只能做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只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在狭隘的空间里徘徊, 似乎在标准化的游泳馆里来回游泳训练意志, 不等于在大江大河中畅游!
这里所提倡的“把讲台让给学生”既有学习形式上的转变, 又有学习内容上的创新。形式上主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常规要有一定比例时间让给学生演讲, 讲台并非只是教师完成文本教材教学任务的舞台, 也可以成为学生展现才能的广阔天地!内容上要求学生利用讲台去创造自己的课程, 让学生自主开发生命载体所蕴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讲自己的生活, 讲自己的认识, 讲自己的创造;把生活联系起来, 把思维潜能发掘出来, 把情感抒发出来, 把说和写作能力培养起来。
这是笔者的一个创意, 贯穿在初中三年, 通过两轮六年的实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就教于大家。
初中三年, 笔者将学生说分为三个阶段训练, 即每学年为一个阶段, 每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内容设置自变量, 安排不同的话题展开说的训练。
一、初一故事承讲
初一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时期, 想象能力强, 根据这一思维发展的特征, 可组织学生故事承讲。具体做法:
1. 提供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明确说话的思想内容要求。
2. 按学生座号顺序轮流承接着讲故事, 下一位同学
的故事与上一位同学的故事要连贯有发展, 形式近乎连载小说。
3. 登台讲故事要求声音响亮, 说话生动, 具有吸引力。
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
范围:家庭、学校、社会——小明初中生活的历程。主题:务必展示当今初中生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要求:根据自我生活经验, 运用再现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开场白:新学期到了, 小明上初中了, 他很高兴明天就要去新学校注册缴费, 他就向爸爸妈妈撒娇:“爸、妈, 我要买一个新书包, 还要一套挺好看的新衣服, 明天送我上学校。”爸爸说:“书包可以买一个, 这新衣服别买了, 现在你穿的不是很好吗?”小明撇着嘴说:“不, 我偏要崭新的衣服, 穿起来去见见新同学, 觉得有气派!”妈妈看小明这么执意, 就迁就地说:“好, 好!”就领着小明逛商场去了……
开学初用这样故事开端开始, 让学生编造故事情节发展, 很容易使话题与生活同步。但学生面临着价值取向的认识问题, 各有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同世界观, 编造出来的故事五花八门。随着一节节语文课的过去, 一个个故事连绵不断, 再现了一个个学生生活影子, 袒露了一个个学生的思想认识, 展示了一个个学生的说话才能。后来的故事情节发展出乎老师的意料, 内容非常丰富。这样的训练张扬了每位学生的个性, 发掘了学生生活资源。林丹艳同学 (2002年高考温州市文科第二名) 运用了创造想象, 让小明参加夏令营到了异国, 摘引一段:“夕阳已经坠入山谷, 晚霞给天边抹上了一层桔红色, 七色的阳光给巴黎城涂上了朦胧之美, 小明出神地望着异国他乡的风光, 这巴黎圣母院虽然神秘, 怎比得上颐和园的开阔和明丽, 伴随着小明这次旅程的始终是对祖国的情感……”
为了使故事讲得既有思想内容又有生动形象的说话艺术, 防止随意性, 笔者注意变量控制。组织学生评点, 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 让下一位讲故事的同学评点上一位同学讲的故事。评点从三个方面出发:概括故事内容梗概;提炼相对独立的主题;评说的技巧。让说的内容健康发展。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逐步把学生思维引向形象性, 尽力使用描述性讲故事, 避免陈述性。
讲故事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互相承接讲故事, 互相倾听、互相评述是极其有效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讲初中学习生活, 其实要求学生去体验初中生活、发掘生活。要求故事形象生动, 旨意是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把全班故事整合起来, 是一个长篇, 是采用“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的创作方法, 是利用整体性效益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二、初二一事一议
初二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一般形象思维及抽象逻辑思维推进, 审美认识、价值取向认识逐渐趋于完善和正确。笔者就设置了一事一议的说话形式, 要求学生务必关注生活, 及时观察身边最近发生的琐事、要事, 体验生活、评判生活。具体做法:
1. 有事情描述, 有对事情的议论。描述要简明, 议论要深刻, 叙议融合得体。
2. 每人一题材, 不能重复 (如果题材重复, 写作角度绝不能重复) 。
3. 登台说话声音响亮, 要有说服力。
学生各显神通, 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关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有对中学生上网吧进行议论的, 有针对一碗剩饭进行议论的, 有对“一分钱”进行议论的, 有对乱抛纸屑进行议论的, 有对乱闯红灯进行议论的等等。这一指向的成功之处, 是把学生引向了对生活的多维观察和评判。说话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思维引向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要求议论具有层次性。例如, 一位学生议论一碗剩饭:“中餐结束了, 食堂餐桌上杯盘狼藉, 我看过去对面的桌子上都是剩饭, 有的饭粒撒向桌面, 有的吃了半碗就不要了, 还有一碗原封不动搁置在那里, 大概被主人抛弃了!整整一桌啊, 都是粮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同学们要爱惜粮食啊, 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及时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这些议论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反对浪费粮食, 但议论过于表面性, 缺乏深度。于是, 笔者引导学生向纵深的思想认识推进:从学校餐桌推想到社会餐桌, 空间推进;从一碗剩饭推想到13亿碗饭, 数量推进;从吃饭推想到其他生活内容, 生活内涵推进;从浪费现象推想其他腐败现象, 行为现象推进;从爱惜粮食推想到我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情感认识推进。经过说话训练, 培养了学生议论的深刻性, 赞可夫研究表明, 强调逻辑思维的深刻性,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与说故事一样, 一位学生说话, 下一位学生评点, 提出异议或者补充议论, 学生之间又形成了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运用这种形式展开说, 把议论文写作融于每节课三分钟演讲之中, 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写作指导效果, 却收到了写作课指导不能替代的效果, 每节课一事一议培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态度, 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能力。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家爱得华·得波诺博士研究表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可以提高每个人的思考能力”, 这就是每节课展开说的收获。
三、初三毕业抒怀
初三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已逐步确立, 他们在三年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情感。毕业将近, 各自怀着远大的抱负将奔赴不同的学习岗位,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很多话要说, 而这种情感在平时交谈中很难表露, 因为没有庄重的集体场合, 于是笔者利用讲台, 给学生提供一个抒怀的平台让同学们互相共勉, 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唤情结构”。具体做法:
1. 要求有美好理想的展现。
2. 感情要真切, 有情可抒, 有感染力。
3. 说话要有激情。
在抒怀中, 学生心灵互相撞击, 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学生的远大抱负、崇高理想激发着同学们对人生的美好追求, 唤起了潜伏在心底的青春激情, 像江河波涛汹涌澎湃。但也有的抒情空洞, 苍白无力, 缺乏真切感人的力度, 如“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 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我将努力学习, 取得好成绩, 做一名优秀毕业生, 向老师同学汇报。”对此, 笔者引导学生寻找抒情借助物, 增加抒情厚度, 以情感人, 以情育人, 唤起同学的共鸣:“我的作业本忘不了老师深夜批改的一个个红勾;我回家的路程忘不了风雨交加同学护送我留下的一个个脚印, 此时, 我的心哟, 滚烫滚烫, 这深情厚谊化作了我积极进取的动力:只有立志成长, 做出贡献, 才能报答老师、同学的关爱。”这些都是引导后的学生抒情的摘录。
这一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加深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 交流了思想, 触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 各自都似乎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习更加认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儿童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 他就想知道得更多, 他的求知渴望, 钻研精神, 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把讲台让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更新了学习方式, 增强了学生说的能力, 提高了写作水平, 启迪了智慧, 实现了实验的因变量。三年说的过程要有一个科学管理, 可每学期评选优秀演讲学生若干名, 并把讲稿装订成册, 互相保存。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讲的是课程, 学生讲的也是课程。这三年的学生讲稿是一份独特而珍贵的课程资源, 来自学生, 又交给学生, 让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反思, 继续去开发课程资源。
人生就如同泡茶,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同苦咖啡一般,只有经过了重重很苦涩,才能品味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同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长空……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对于时时袭来的挫折、失败,我们要从容应对,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主题班会课——《挫折也美丽》。呵呵!乐观的跳跳羊不是面对挫折最好的例子吗?为什么一定要“钻牛角尖”呢?“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当我们没有“舞蹈”的资本时,那么就快乐地“跳跃”吧!恍然间,我想起了去年的“希望杯”数学竞赛……这是一次,甜蜜与痛苦并存的回忆……
我抱着希望走出考场,期待着进入希望杯复赛的喜讯……可是,我却没在那名单上看见“朱徐嘉怡”四个字,失望刹那间溢满全身,不争气的泪水从眼眶里漫出来。我心里一遍遍哭喊:我讨厌数学!钢琴达人——刘伟的故事飘入我的生活!一个达观向上的哥哥的影子映入我的生活,我为自己羞愧——羞愧我面对挫折的方法!从此,我变回了一个爱闹、爱笑的小女孩,我的好胜心也激起了我学习奥数的信心!转眼间,又一年希望杯来了……忐忑环绕着我,面对“100”题,我坚定地告诉自己:去年的失败,会成为我成功的契机!“进复赛了!”妈妈看似平淡的语言中有掩饰不住的激动!我更是激动得一蹦三尺高,我并不是为进复赛而激动,而是在挫折中成长的我!我在挫折中收获的不只是经验,更多的是面对失败的方法,我的词典里不会再有“气馁”!
大家好!
一个礼拜前,亲手将它锁进保险箱,至此,再见。
一开始,总觉得有些若有所失,没心情写作业,没心情考试,没心情听课。午夜梦醒,便不由自主地想把手伸向那个熟悉的位置——没有手机。
没办法,不经历痛苦,又怎能叫做告别?
都说时间能抹平一切。虽说是短短几天,但那不断流逝的时间像一阵阵温柔的风,在我心底的沙滩上,将手机刻下的深深烙印浅浅地抹掉了一层。尽管我在听到手机两字时还是会激动,还是会心潮翻涌。
为了不再让自己闲下来觉得怅然若失,在习惯分别的期间,我学习了许多新技能。
正当中午,一缕一缕的阳光从纱窗的小缝隙中钻进来,在灶台上撒下些许细碎的光斑。整个厨房都笼罩在一片璀璨的金色里,温暖而亲切。
向妈妈学习一些简单的厨艺。我暂时还没有自己动手的经历,只是在妈妈做菜的时候,站在一边看看,帮忙洗洗东西。看着或红或绿的一样样食材被扔入锅中,小油滴在上面尽情地翻转跳跃,发出一阵阵“滋滋”的声音,看着原来肥大的菜叶一点点变小,蜷缩在锅角,染上了一层晶亮的油光,看着老爸品尝时那夸张满足的表情,听着那句长长的“好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太阳渐渐西落,不知不觉中,黄昏已迈近。小区的音响悠悠地飘出轻快的班得瑞音乐。微风渐起,窗帘被撩起一个弧度,“哗啦啦,哗啦啦”像是一个装满了音乐的大口袋。
我重拾起好久不曾触碰的琴谱。我翻箱倒柜地从家里的角角落落中找到它们,从最简单的“小汤普桑”到贝多芬的“奏鸣曲集”,一本一本排在面前的小桌上,正如一个一个跃动的音符握着五线谱上的细线。这一切,记录着的,是我十年的努力,我又想起刚开始学琴时第一次将手放在琴键上的欣喜;想起在每次考级时与钢琴的心有灵犀;想起为比赛场中的一小段表演而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流下一串又一串辛苦却欣慰的汗珠。在钢琴交织缠绕的音符中,当初青涩的女孩渐渐成长,稚嫩的心在坚持下渐渐成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吃过了晚饭,夜幕降临。街灯一盏一盏亮了起来,路上是川流不息的车,小区却是出奇的安静。东面是一条小河,声声蛙叫溅落在河面,奏响夏夜的乐章,抚平了一颗颗躁动的心。
我坐在书桌前,点起一盏灯,在微黄的灯光下提笔练字。从最简单的一横一竖起,从最基本的铅笔写,只要一有空,我就对着字帖练习。或许是太久没有静下心来了,渐渐的,我竟连横平竖直也忘了,正如孙老师所言,我的心里长了草……我努力扭正身子,努力地抬起头,努力地做到横平竖直。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我已忘了自己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看着一个个扭曲的字回归正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和鼓励?
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 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 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 而且中考又不考它, 只要写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 “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写”的能力, 我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全班有40名学生, 准备40张字条, 在每张字条上面写上1———40的数字, 学生来自我抽签, 按照抽到的先后顺序安排好演讲的名单, 这样就保证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一轮演讲完, 再循环。讲完以后, 由班级学生就朗读技巧、语音、感情、选材优劣等方面予以点评。演讲内容是由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的主题演讲, 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 写好演讲稿, 并熟悉演讲内容, 到时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进行指导, 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 确定主题, 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 风格样式, 逐项精心构思, 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 句句推敲, 字字斟酌, 做到准确简练, 富于表现力, 尽力口语化, 晓畅明白, 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 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可谓一石三鸟。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 途径。
1.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写作兴趣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 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 不会害羞, 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 变得害羞起来, 含蓄起来, 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 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 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更有一些学生, 特别是有些女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低得像蚊子哼一样, 平时就很少讲话, 遇到生人一讲话就脸红, 遇到考试心里更紧张得不得了, 难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吗?我认为, 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 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 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 当他们硬着头皮, 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 我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 又煽动学生们善意的掌声鼓励, 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一位胆小腼腆的学生在日记上写道:“从小学到现在, 我从来没有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 老师也很少提问我, 但这‘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 使我惊喜地发现, 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我也可以做好, 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是“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表现口才的平台, 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 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2-3次, 大家都非常珍惜。有位学生这样说, 第一次走向讲台, 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 内心真是激动, 一紧张, 什么都忘了。于是, 心想这次不行, 下次一定要行, 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 一定赶上他们。第二循环又轮到了, 内心自信多了, 当成功地演讲了《没有不可能》, 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后, 他激动得哭了, 他说演讲让他有了成就感, 竞争让他看清了自己, 自己俨然成了胜利者, 使他有信心做一个成功者。
演讲这块“砖”引出了“玉”, 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学生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台上那几分钟, 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 精心创作。是“三分钟课前演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刺激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准备稿件及演讲展示的过程中去。
2.积小流成江海———积累写作素材
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 显而易见, 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 写作也在于积累。积累越厚实, 写作就越有基础, 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 胸无点墨, 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圈子太窄, 不外乎家庭和学校, 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生活单一、枯燥, 也很平凡, 这一部分营养学生先天不足, 这份“铁锌钙”如何补上?除了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外, 阅读和听取, 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另一途径。而“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涉及身边所见、所闻、所感, 内容丰富多彩, 诸如理想抱负、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等, 这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演讲的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听讲的同学在听取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累积了鲜活的素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素材库丰富了, 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 而是泼洒成文。
3.他山石巧攻玉———借鉴写作技能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原创, 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 一个人首先要有模仿能力, 然后才能有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而我们的学生要么不喜欢阅读, 要么被繁忙的功课压得没时间阅读, 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抓住这个契机, 让学生在课前被动听取演讲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阅读渗透, 通过师生的点评不断接收写作技能技巧, 进而在练笔过程中借鉴模仿思想以立主旨, 借鉴演讲稿以用素材, 借鉴思路以定结构, 借鉴警句以炼语言, 模仿训练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 可以进入到创造阶段让学生丢掉“拐杖”, 摆脱模仿, 按照自己的情况自由写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样的训练能使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少走弯路, 更快地掌握各种写作技巧, 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潜移默化修正果———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 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 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 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 我也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有家长惊异地感慨:“这学期不知怎么了, 以前有作文总是要拖到星期天的晚上才痛苦地开始写, 现在倒好了, 周五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资料, 更怪的是, 现在说起话来居然比我们大人还圆满, 不伤人, 又让人心服口服。”
最可喜的是,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连字数也写不满的竟也能洋洋洒洒长篇阔论了, 原来总是素材老套的竟也会将他人的经历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原来语言苍白的竟也会用描写细心描摹动人心弦了, 原来总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竟也会用心构思周密布局了。于是, 一篇篇考场佳作诞生了, 一篇篇优秀习作纷纷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灵活、规范、中肯。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 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 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 由浅入难, 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 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灵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有话说, 使三分 钟演讲成为真正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2.形式规范。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题教学。必须事先整理好演讲内容, 不打无准备的仗, 另外, 上台演讲要求脱稿, 实在背不出可以放在第一排学生手中, 可以为演讲因紧张而中断起提示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 以后可以结集成书, 更刺激学生创作佳作的欲望。
3.点评中肯, 师生共舞。为了一次演讲, 学生要准备好几天, 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 对学生是一次尝试, 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 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 老师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 一起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 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演讲写作能力。
结束语:丰富多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 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单调, 给学生以新意, 燃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它调节了学生胆怯脆弱的心理, 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它增加了语文课堂空间的趣味性、生动性, 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拓展了视野,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 它为学生提升写作技能提供了一个平台, 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最可喜的。
摘要: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前三分钟演讲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引入课堂, 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上的实践活动及经验总结。
【关于孝心演讲稿三分钟】推荐阅读:
关于孝心的名言06-27
关于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作文12-12
关于三分钟演讲稿中学07-27
关于三分钟励志演讲稿11-07
关于青春理想演讲稿三分钟11-16
三分钟关于友谊的演讲稿11-19
关于责任的演讲稿三分钟11-21
关于童年趣事演讲稿三分钟12-08
孝心少年演讲稿07-22
关于爱情的即兴演讲稿三分钟06-21